首页 玻璃温室标准

玻璃温室标准

举报
开通vip

玻璃温室标准玻璃温室标准 重庆市农业工程企业标准 Q/CQKR 012—2010 玻 璃 温 室 2010-01-22发布 2010-10-01实施 重庆凯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 Q/CQKR 012—2010 前言 本标准是重庆地区首次制定的温室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包括: 1.单栋膜温室 2.连栋膜温室 3.PC板温室 4.玻璃温室 上述标准均为企业标准。 本标准为新制定的企业标准。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凯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玻璃温室标准
玻璃温室标准 重庆市农业工程企业标准 Q/CQKR 012—2010 玻 璃 温 室 2010-01-22发布 2010-10-01实施 重庆凯锐农业发展有限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公司 发布 Q/CQKR 012—2010 前言 本标准是重庆地区首次制定的温室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包括: 1.单栋膜温室 2.连栋膜温室 3.PC板温室 4.玻璃温室 上述标准均为企业标准。 本标准为新制定的企业标准。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凯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优耐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 庆市农业科学院、北京大鸿温室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立洪、李 萍、陈正明、韦 锭、王玉海。 本标准于2010年01月首次发布。 重庆市农业工程企业标准 Q/CQKR 012—2010 玻璃温室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温室骨架结构、覆盖材料和基础等的技术条件,确立了玻璃温室主要构件的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包装、运输和贮存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的金属结构玻璃温室(以下简称温室)。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 50085,2007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700-1988 碳素结构钢 GB/T 845-1985 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钊- GB/T 2410-19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GB/T 2517-1981 一般结构用热连轧钢板和钢带 GB/T 2680-1994 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自可比、 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GB/T 3091-1993 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竹 GB/T 3880-1997 铝及铝合金轧制板材 GB/T 5237-1993 铝合金建筑型材 GB/T 5285-1985 六角头自攻螺钊- 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6723-1986 通用冷弯开日型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6725-1992 冷弯型钢技术条件 GB/T 6728-1986 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1981-1989 建筑用轻钢龙骨 GB/T 12615-1990 封闭型扁圆头抽芯铆钉 GB/T 13306-1991 标牌 GB/T 13793-1992 直缝电焊钢竹 GB 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JB/T 10288一2001 连栋温室结构 JB/T 10294一2001 湿帘降温装置 NY/T 1364—2007 温室齿条开窗机 NY/T 1365-2007 温室齿条拉幕机 JB/T 10296-2001 温室电气布线设计规范 GB/T 19791-2005 温室防虫网设计安装规范 JB/T 10297-2001 温室加热系统设计规范 JB/T 10306一2001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GB/T 18621-2002 温室通风降温设计规范 NY/T 1451一2007 温室通风设计规范 NY/T 1363-2007 温室用铝箔遮阳保温幕 3型号和规格 3.1型号 LW— ? ? ? ? ? ? 天沟高度,m 跨度,m 控制类型:Z—智能化,B—半自动,S—手动 覆盖层数 屋面外形特征代号: R—双坡单屋面(人字形), RR—双坡多屋面, 覆盖材料代号: B—玻璃 玻璃膜温室代号: “连”“温”汉字拼音的首字 母 3.2 规格 3.2.1 温室跨度 指温室一个屋面下,沿垂直于屋脊方向的宽度。对于玻璃温室即为相邻天沟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温室的跨距按以下数值选择:6, 8, 9.6, 12, 15m 3.2.2 温室开间 指天沟下相邻两立柱之间的距离。 温室开间按以下数值选择: 4,5m,特殊用途温室不受此限。 3.2.3 脊高 温室屋脊高度一般控制在3.3-6.Om范围内,特殊用途温室不受此限制。 3.2.4 坡度 双坡屋面的坡度,以坡面与地平面的夹角表示。南方不积雪地区,为节省屋面材料,降低温室成本,建议选取20?,其他地区选取25?。 3.2.5连跨数和开间数 温室的连跨数和开间数主要根据现场土地的宽度和长度来确定。 3.2.6下弦高度 指温室屋面主构架下沿离地面的高度,通常与横梁和天沟离地面的高度近似相等。 温室的下弦高度:当跨度为6m时,应不小于1.8m;跨度为7-8m时,应不小于2.4m;跨度为9-10m时,应不小于3.0m;跨度为12-15m时,应不小于3.6m。 4 骨架 玻璃温室的骨架是由轻型材料(目前主要以轻钢管材为主)制成的各种构件连接成多个单元组合在一起的几何不变体。它支撑温室覆盖材料、运转设施和一切安装在它上面的附属设备,是承受温室自重和其他荷载的载体。 4.1温室设计荷载 温室结构承受的荷载包括永久荷载(恒荷载)、可变荷载(屋面均布活荷载、施工检修集中荷载、风荷载及雪荷载)和偶然荷载。温室结钩的设计荷载,应满足GB 50009-2001的有关规定。温室结构和构件在承受最不利的可能的设计荷载组合时,构件中产生的应力不得超过所用材料的许用应力,不发生倒塌、倾翻和掀顶等恶性事故。 因为多数温室的结构重量较小,要特别注意防止由于风而产生的上拔力,温室的基础应牢固,必要时可加设拉线。 在降雪区域,相邻温室之间,至少要留有3.0m的距离,防止滑落的雪堆积过高,损坏侧墙覆盖材料。 4.2温室建设要求 4.2.1温室朝向 温室的朝向,指的是温室屋脊的走向,也就是天沟的走向。温室的朝向应结合当地纬度及主风向综合考虑。一般来说,我国大部分纬度范围内,温室的朝向宜取南北走向,使温室内各部位的采光比较均匀。若限于条件,必须取东西走向,因为天沟和骨架构件的遮荫作用,常使某些局部位置长时间处在阴影下,得不得充足的光照,从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应妥善布置室内走廊和栽培床,或适当采取局部人工补光措施,使作物栽培区得到足够的光照。 4.2.2温室座落环境 温室座落处要与其南侧(向阳方)的建筑物、树木之间留出足够的距离,以保证温室的采光。东西两侧也要注意障碍物的遮光,要求可比南侧放宽。温室北面要便于通风、安装和维修。 4.2.3温室规模 温室的平面尺寸除根据地理环境、生产规模、技术和管理要求,以及能源、资金条件决定之外,就温室本身而言,考虑温室的通风换气、散热降温、物流运输等条件,建议每座温室的建筑面积,华南不大于5000m2,其它地区不大于10000m2。对于安装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温室,为减少温室内的温差,长度或宽度应不大于40-60m。否则,温室内必须采取强制空气循环措施。对于更大的温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温室的加热、通风降温和物流运输等方面的性能。 4.3骨架结构型式 4.3.1 双坡单屋面【图 1a】 这种造型源于传统民居,屋面呈人字型跨在每排立柱之间,每跨一个屋面。屋面具有适当的坡度,以利雨雪滑落。这种温室采光好,室内光照比较均匀,结构高大,风荷载对结构影响较大,而且对加热负载的需求也较大。它比较适合于以透光板材(玻璃、多层中空塑料结构板材)为屋面透光覆材料的温室。 4.3.2 双坡多屋面【图lb c】 这是一种小屋面双坡面温室,是用得最广泛的一种玻璃温室的结构。由于使用较小屋面(每个屋面宽为3-4m),每跨由两个至四个小屋面组合起来,温室的总高度却得到了限制,从而减少了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也减少了热负荷需求。但它仍具有最佳的采光效果,这一点对高纬度、短日照地区的温室特别重要。 4.4 遮阳网架结构型式 遮阳网架是玻璃温室骨架组成的一部分,它支撑遮阳网及其收张机构。遮阳网架分外遮阳网架和内遮阳网架。 4.4.1 外遮阳网架 外遮阳网支架安装在立柱部位的天沟上方或坡形屋面的顶端,两侧边支架可以安装在边柱部位的天沟上方,也可以另行设立支柱。 外遮阳托网线应高于屋面最高点300-5O0mm。 收张机构应运转灵活,传动平衡、可靠。支架结构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划破遮阳网。外遮阳网的收张传动机构可以安装在侧边支架或支柱上。 玻璃温室采用外遮阳结构的降温效果较好。 4.4.2内遮阳网架 内遮阳托网线可以直接固定在立柱、边柱或下弦杆上。这种结构节省材料,便于施工。 4.4.3钢架式遮阳网架 对于外遮阳和内遮阳两种形式,均可设计成钢架式刚体支架,这种结构与温室骨架的主体部分相似,基本上也是一个固定不变体。遮阳网的收张机构可采用刚性推拉式平移机构(由电动机驱动传动轴,传动轴上的齿轮带动齿条平移)。这种机构平稳、可靠,但原材料消耗多,加工与安装要求高。 4.5 骨架结构及材料 4.5.1 骨架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 玻璃温室骨架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有立柱、边柱、抗风柱、天沟、纵梁、横梁、拱杆和下弦杆等。骨架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必须进行受力计算,以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 4.5.2 骨架结构主要构件材料 玻璃温室骨架主要受力构件可采用方管、矩形管、冷弯等边槽钢、冷弯内卷边槽钢和冷弯外卷边槽钢等异形断面钢材。所用型钢及材料应符合GB/T 6723, GB/T 6728, GB/T 6725, GB/T 2517 和 GB/T 11981的有关规定。 所有钢管或型钢构件出厂前均应进行热镀锌或喷塑处理。镀锌前后,构件上不得有裂缝、夹层、烧伤及其他影响强度的缺陷。镀锌后的增重应达到6%-13%,镀层厚度一般不小于0.01mm。外壁表面不得漏镀。外表面应光洁,每米长度内只允许出现一处长度不超过100mm非包容面局部粗糙表面,最大突起高度不得大于2mm,并不得影响安装。 管壁厚度大于2mm时,允许用外壁表面涂防锈漆的处理方法代替热镀锌,但涂漆前必须认真除锈,每次涂漆不得少于两遍,并应有完整的涂漆层,不得漏涂。温室投入使用后,每隔3-5年要重涂一次防锈漆。 为了减轻结构重量,铝和铝合金型材也常用于温室建设。所用铝及铝合金型材应符合GB/T 3880和GB/T 5237的有关规定。 外遮阳的托网线和压网线,建议使用不锈钢线或高强度聚酯线。外遮阳网骨架的连接螺栓采用不锈钢螺栓。 4.5.3 骨架结构的连接件 玻璃温室骨架的连接结构件应采用专用扣件、专用螺栓和标准螺栓。所有连接件的设计和选用必须满足使用强度要求。表面应进行热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不得小于O.Olmm。 连接件多用碳素钢制造,其冲切边不应有明显的毛刺,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压伤和划痕。 板件与骨架构件的连接,允许使用符合GB/T 845的十字槽盘头自螺钉、符合GB/T 5285的六角头自攻螺钉。自攻螺钉的直径和间距要满足连接强度要求。也可以使用符合GB/T 12615的封闭型扁圆头抽芯铆钉,用拉铆枪连接。铆钉的规格和间距应与被连接件匹配,满足连接强度要求。 4.5.4 门 专门用于操作人员进出的门,高度不低于1.8m,宽度不小于1.2m。设备进出门的高度一般不低于2.2m,宽度应比所通过的最大设备的宽度大0.4m以上。 4.5.5 骨架结构的安装要求 在每个结构平面(例如侧墙、端墙、每排立柱和屋面等)内,为防止平行四边形变形,必须加装适当的斜支撑或拉索。 天沟用镀锌钢板压制成型,接头部位的接缝和铆钉孔和螺钉孔均需涂密封胶,不得有滴漏现象。天沟槽可通过托梁固定于立柱上。对于有柁梁的天沟槽,槽板厚度不得小于0.7mm。如果不用棺梁,可将天沟直接支承在立柱间,槽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天沟的断面大小和安装坡度应根据当地降暴雨的强度和天沟的长度具体确定。 玻璃温室骨架安装后,整体结构应紧凑、整齐。各立柱在纵横两个方向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30mm,横梁的直线度误差不大于5Omm,垂直吊杆相对位置度误差不大于5Omm。 4.5.6 骨架寿命 玻璃温室骨架主要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从交付使用之日起,至少要保证使用15年。 5 透光覆盖物 5.1玻璃 玻璃具有透光好、耐老化、耐腐蚀、不易积尘和容易排凝结水等优良性能,常被用作高档温室的透光覆盖材料。普通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温室常用厚度4-6mm,透光率应达90%, 导热系数达0.756W/(m?K)。它的缺点是抗冲击性能差、易破碎、重量大、投资多,对温室骨架要求较高,因而普通玻璃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玻璃也可覆盖两层,层间充有干燥空气,在边缘处加密封,能获得很好的保温、隔热和隔声性能。另外,钢化玻璃和吸热玻璃也可作为透光覆盖材料,但由于价格昂贵,在无特别要求的生产型温室中,不推荐采用。 5.4 覆盖材料安装 5.4.1 玻璃的镶嵌,应使用密封胶条或采取其他密封措施,不得漏水。 5.4.2 采用卷膜通风窗时,卷膜位于固定膜的外侧,两端各与固定膜有不小于0.3m的重叠,两端必须设限位和压膜机构,使卷膜轴与温室的固定部分要贴紧,防止煽动。 6 湿帘降温系统 6.1 规格型号 6.1.1 湿帘外形尺寸 a) 湿帘外形尺寸表示原则:以气流通过方向为厚度,以气流通过方向的垂直截面竖直安装时的垂直长度为高度,水平长度为宽度。 b) 型号规格表示形式如下: c) 湿帘厚度系列:以 mm 为单位,厚度系列参数为 80,100,120,150,200。 d) 湿帘高度系列:以 mm 为单位,高度系列参数为 500,700,900,1100,1400,1700,1900,2100。 e) 湿帘宽度系列:以 mm 为单位,宽度系列参数为 300,600,1000,1500,2000。 6.1.2 湿帘箱体尺寸规格 a) 湿帘箱体尺寸表示原则:以气流通过方向为厚度,以气流通过方向的垂直截面竖直安装时的垂直长度为高度,水平长度为宽度。 b) 型号规格表示形式如下: c) 湿帘箱体厚度系列:以 mm 为单位,厚度系列参数为 80,100,120,150,200。 d) 湿帘箱体高度系列:以 mm 为单位,高度系列参数为 600,800,1000,1200,1500,1800,2000, 2200。 e) 湿帘箱体宽度系列:以 mm 为单位,宽度系列参数为 1000,1200,1500,2000。 6.2 技术要求 6.2.1 基本要求 6.2.1.1 湿帘降温装置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6.2.1.2 湿帘外形尺寸和湿帘箱体尺寸规格应符合 4.1 和 4.2 的规定。 6.2.1.3 湿帘降温装置所用的板材、管材和管件等材料及水泵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6.2.1.4 应在湿帘降温装置使用说明书中给出湿帘材料的蒸发冷却换热效率–风速特性曲线和过流阻力损失–风速的特性曲线。 6.2.2 外观要求 6.2.2.1 湿帘箱体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碰撞损坏。 6.2.2.2 湿帘材料的叠层及波型应均匀。 6.2.2.3 湿帘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粘胶聚集。 6.2.2.4 不允许出现明显的湿帘材料局部缺损,如撕裂、脱胶和凹陷等。 6.2.2.5 湿帘与箱体框架压接紧密,不留缝隙。 6.2.3 尺寸要求 湿帘箱体宽、高、厚尺寸的公差等级不得低于 GB/T 1804 中的 c 级的规定。 6.2.4 性能要求 6.2.4.1 设计过帘风速下蒸发冷却换热效率和过流阻力损失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设计过帘风速下湿帘降温装置蒸发冷却换热效率和过流阻力 6.2.4.2 一般使用性能 6.2.4.2.1 湿帘在完全浸湿后不允许有材料塌陷、出现孔洞等缺陷。 6.2.4.2.2 湿帘箱体安装使用中,在湿帘上不允许出现未被水流过的干带,不允许在湿帘内外表面有集中水流。 6.2.4.2.3 在湿帘降温装置的供水、配水和回水管路中不允许出现漏水现象。 6.2.4.3 耐振动性能 湿帘降温装置经振动试验后,湿帘不得有脱胶、撕裂、从湿帘箱体组件移位或其他的损坏。 6.2.4.4 湿帘降温装置正常使用时寿命应大于 4 年。 6.3 试验方法 6.3.1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应在正常照度下,按照 5.2的各项要求逐项进行目测。 6.3.2 尺寸检查 长度尺寸采用精度为 1mm 的长度量具测量。 6.3.3 蒸发冷却效率、过流阻力 6.3.3.1 试验条件 6.3.3.1.1 在试验室风洞中,过帘风速?2.5m/s,湿帘厚度 80~250mm,以设计供水流量为湿帘供水,使湿帘完全浸湿。 6.3.3.1.2 现场试验条件:在农业建筑(温室、畜禽舍)中,湿帘新安装使用不超过 30 天。在设计过帘风速下,以设计供水流量为湿帘供水,使湿帘完全浸湿。 6.3.3.1.3 试验时气候参数:晴天,室外干球温度大于 28?,相对湿度小于 70%。 6.3.3.1.4试验时间:上午 10:00~下午 3:00。 6.3.3.2 性能试验方法 6.3.3.2.1 蒸发冷却换热效率 a) 测量截面平行于湿帘。分湿帘室外侧、湿帘室内侧,距离湿帘 0.5m。 b) 测量点选在湿帘分布面的中部,应选五点以上。在湿帘室外侧测量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在湿帘室内侧测量空气干球温度、风速,计算时取平均值。 c) 试验室风洞试验时,调速风机可提供 0.5~2.5m/s 过帘风速,最大过帘风速可达 2.5m/s。现场测试时风速采用设计过帘风速。 d) 计算不同过帘风速下蒸发冷却换热效率,并绘制蒸发冷却换热效率–风速特性曲线。蒸发冷却换热效率按 3.7 中的公式计算。 6.3.3.2.2 过流阻力 用微压计测出湿帘室外侧、室内侧不同风速下的过流阻力,并绘制过流阻力–风速特性曲线。 6.3.3.3 试验用仪表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试验用仪表 6.3.4 一般使用性能试验 采用现场试验方法,以额定供水流量为湿帘降温装置供水,按 5.4.2 的要求检测。 6.3.5 耐振动试验 湿帘降温装置经检验合格后,按规定包装,放在卡车中部并加以固定,卡车的负载不超过其额定负载的 1/3,在 3级路面上行驶 100km,行车速度为 20~40km/h,经运输试验后的湿帘降温装置按 5.4.3 的要求复检。 7 温室加热系统 7.1热负荷计算 7.1.1 室内设计温度ti; 一般来说,温室最大加热负荷出现在冬季最寒冷的夜间。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温度有不同的要求。表1示出常见温室瓜果类植物的适温范围。 表1温室常见瓜果植物的适温范围 在正常情况下,室内设计温度可在夜间适宜温度范围内进行选择。具体数值应根据当地燃料价格、加热成本和植物产品市场情况和销售价格,经过经济效益核算确定。室内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夜间最低气温。 若不知确切作物,对于几大类作物温室的室内设计温度,可按表2取值。 表2室内设计温度t;推荐值 ?C i 如果根据表1和表2不能确定室内设计温度,请征询农业园艺专家的意见,依据具体作物类别、品种以及将作物在严冬控制于什么生长阶段来确定。 7.1.2 室外设计温度t 0 周年使用的温室,建议取近20年最冷日温度的平均值作为室外设计温度to值。若无近期当地气象统计数据,我国北方主要城市的室外设计温度to值,可用表3所列数值。 表3室外设计温度t推荐值 ?C 0 对于非周年使用温室,可根据具体使用季节的天气情况,选用不同的室外设计温度t值。 07.1.3 传热损失Q1 透过温室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Q,可由式(1)计算: 1 常用围护结构材料的传热系数u列于表4 传热系数u是热阻的倒数。对于多层复合围护结构,传热系数u可由式(2)计算; 7.1.4 渗透热损失Q2 严格地说,通过缝隙渗透空气,发生室内外空气交换造成的热损失包括显热和潜热两部分。但是热负荷计算的环境条件基本上发生在寒冬季节的凌晨,潜热交换有限,在工程计算上可忽略不计。因而渗透热损失可用式(3)计算: 式中:Q—渗透热损失,W; 23 V---温室空气体积,m; -1 N---每小时换气次数(见表6),h; K一一风力因子(见表7)。 风速 渗透热损失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风速因子k列于表7。 风速 表6 每小时换气次数N推荐值 表 7 风速因子 K 风速 7.1.5 地面热损失Q3 温室地面散热的快慢与计算点和外围护结构间的距离有关,工程上可将温室的土地按与外围护结构的距离分成三个区域。不同区域按各自的传热系数和面积求出热损失,然后求和,便得到Q 3 式中: Q——地面热损失,W; 32 U——第i区地面传热系数(见表8),W/(m?K); i2 A——第i区面积,m i2 表8 地面传热系数u W/(m?k) 7.1.6 温室热负荷Q 用式(5)计算温室热负荷: 7.2 集中供暖系统 集中供暖系统按载热介质可分为蒸汽和热水两种。来自热源(例如锅炉、地热井等)的蒸汽或热水,流经标准黑管(未镀锌管)或圆翼管散热器(自然对流),或经过由各种暖气片(例如翼型和柱型)组成的散热器(强迫对流),将热量分配给温室,提高室内温度。 7.2.1 散热器数量计算 温室需要的散热器数量(片数或米数)可用式(6)计算: 式中: n——需用散热器片数(或米数),单位:片或m; Q——温室热负荷,W; q——散热器单位(每片或每米)散热量,W/片或W/m; ——组装片数(柱型)或长度(扁管型和板型)修正系数(见表9); ——支管连接形式修正系数(见表10); ——流量修正系数(见表11)。 表9 组装片数或长度修正系数, 表10 支管连接形式修正系数 表11 流量修正系数 7.2.2安装建议 7.2.2.1 温室中最常使用的集中供暖分配热量的方式为自然对流方式,用标准黑管或圆翼 管散热。也可以使用强迫对流配热方式,用柱型、翼型散热器散热。 7.2.2.2 如果温室为9m以下跨度(或宽度)的单栋温度,可将标准黑管或圆翼管沿侧墙布 置。若跨度超过9m,可在作物间(或台架下)加设部分散热管。 7.2.2.3 如果以蒸汽作为加热工质,由于温度较高,散热表面至少要距离植物本体0.3m。 7.2.2.4 玻璃温室的散热管一般沿外墙及天沟下设置,根据需要,可在栽培台架下或作物 行间加设部分散热管。 7.2.2.5 如果自然空气循环不足以在作物高度处产生足够均匀的气温,应加设必要的水平 空气循环风机。 7.2.2.6 黑管涂了银粉漆以后,散热效率降低15%左右。 7.3热风供暖系统 7.3.1工作原理 通过燃饶不同的燃料(例如油、天然气、煤等),释放出热量,经过换热器,将周围空气加热,再利用送风机将热空气送到温室内,使作物周围获得适当而均匀温度。通常,燃烧油料或气体的燃烧器体积较小,与换热器、送风机、控制器等共同组成热风机,可安装在温室内。但是燃烧后的烟气,多因含有有害气体(例如氮和硫的氧化物、焦油等),需用烟道将其引向室外。燃煤的燃烧室体积较大,且有较高烟囱,一搬都安装在温室外。只将经过加热的空气用送风机送到温室内。送风机出口空气温度一般应控制在60-80?C范围之内。 7.3.2 安装建议 7.3.2.1 送风机出口通常都设计成水平方向送风。对于长度小于20m的温室,可将两台热 风机安装在温室对角线的相对两角,各自以平行于侧墙的方向,向着对面端墙吹暖 风。对于长度超过20m而小于40m的温室,单靠热风机难以将暖风吹到远处,不足 以获得良好的空气循环。建议在温室中间,增加两台循环风机,一边一台,接力送 风。如果温室长度大于40m,循环风机数量还需增加。沿循环空气流动方向,两台 风机之间的距离以不大于风机叶轮直径的30倍为宜。循环风机距端墙应在 4.5-6.Om之间。 7.3.2.2 对于较长的温室,也可在热风机出口使用冲孔塑料薄膜软管或布管向室内送风, 以改善整个温室的空气循环和温度均匀性。软管一般用聚乙烯塑料薄膜或布制成, 在温室内沿水平方向延伸,悬挂在骨架上。软管轴线相对两侧,冲出排气孔,用来 向温室送出暖风。排气孔沿着轴线的间距,一般在0.3-1.Om之间。软管入口的空 气流速大约为5.1-6.1m/s。排气孔的总面积应不小于软管横断面积的1.5-2.0倍。 7.3.2.3 循环风机和循环软管的安装高度一般应高于作物冠层高度0.6-0.9m。循环风机 应加设护罩,防止操作人员触及叶轮等运动部件而受伤害。循环软管的长度不宜超 过50m,太长将会影响空气分布均匀性。对于宽变在9m以下的温室,室内有一根 送风软管就够了。如果温室宽度大于9m,必须安装两根以上的循环送风软管。 7.3.2.4 在燃烧器不工作的情况下,开动配套的送风机和循环机,可以改善温室内的空气 循环,消除植物叶面结露,避免霉菌等对作物产生危害。 7.3.2.5 在玻璃温室的水平空气循环系统中,循环路径可从一跨下去,而从另一跨返回。 在单跨温室中,循环风机的安装,应使其轴线与温室长度方向平行,位置距侧墙的 距离为温室宽度的1/4处。气流沿一个侧墙下去,从另一侧墙返回。 7.3.2.6 循环风机的选择,应使总流量为每平方米地面提供0.Olm3/s的空气流量。风机 转速应能调节,使作物冠盖附近的局部空气流速不超过1.Om/s。 7.4温床 7.4.1 型式及适用范围 为了促进种子发芽、增殖和作物生长,需在植物区提洪最适宜的温度,因而要给作物栽培床图加热,这就是温床。按热源分,常用温床有电热温床和水暖温床等型式。 7.4.2 电热温床 7.4.2.1 构造 电热温床宽一般1-2m,床长随温室长度按需要确定。四周建有宽150-200mm,高100-200mm的池埂。床底铺5Omm厚的隔热层。隔热材料可用聚苯乙烯泡沫板、碎炉渣或碎稻草等。电热线按一定的间距沿床长度方向,往返铺设并拉直,不得打卷,不能交叉重叠,以免造成漏电或短路事故。电热线两端应从同一床端经外接线引出,便于与电源和控制器连接。外接线与电源线的接头应做好绝缘处理,与电热线一同理在床土下。床土厚度要均匀一致。一般育苗温床,土厚5Omm;移苗温床,土厚1OOmm; 叶类蔬菜栽培温床,土厚150mm。 7.4.2.2 电热线选择 国产电热线,其额定电压均为220V,每根电热线的额定功率有400W, 600W, 800W和1000W四种。每根电热线的长度约为90-120m。 7.4.2.3 温床总功率P,可按式(7)计算: 式中: P—温床总功率,W; 2 S-温床面积,m p—温床功率密度,W/m2,取值范围一般为80-120; L—温床长度,m; W一温床宽度,m。 7.4.2.4 每根电热线的铺床宽度W 根据所选电热线的规格,可按式(8)计算出w: 式中: w一一根电热线的铺床宽度,m; Q—电热线额定功率,W。 7.4.2.5 电热线相邻间距D 式中: D—电热线相邻间距,m; L一一根电热线的长度,m。 线 7.4.3 水暖温床 水暖温床一般以35-40?C的热水作为加热工质。让热水通过直径为13mm左右的硬质聚乙烯(PE)管、聚氯乙烯(PVC)管、氯化聚氯乙烯(CPVC)管、聚丁烯管或直径为6mm的乙丙三元橡胶(EPDM)软管中循环,将热量传给温床的床土。为提高床土温度的均匀性,应使供水管和回水管串联成一个回路,使前供水管的温度梯度与回水管的温度梯度互相补偿。供水管和回水管间距约为100mm。水管下面应铺聚苯乙烯隔热板,保证将大部分热量引向作物根区。在管子上铺一层湿沙,覆盖冲孔塑料薄膜以保持沙中水分,再铺床土,可进一步改善床土温度均匀性。热水可来自集中供暖系统,也可来自单独的热水器。 7.5热地板 7.5.1 概述 在种植盆栽作物的温室中,如果盆具容器直接放置在地板上,铺设热地板是最好的加热方法。这种加热装置不占地面面积和空间,不妨碍温室内的任何作业。热地板特别适合于热量需要量不多的温室,例如对种植土鹃花等灌木植物的越冬温室就非常适用。采用热地板的温室,主加热系统的容量可相应减小。 7.5.2 低温辐射电热膜地板 低温辐射电热膜是一种新型节能、高效、无污染的电热材料。电热膜由可导电的特制油墨、金属载流条经印刷、热压在两层绝缘聚酯薄膜之间制成。通电时,电热膜工作表面的最高温度为40-60?C,大部分能量以辐射方式传递。 电热膜的数量取决于需要加热的地板面积和功率密度。通常设计热地板时,功率密度取 2为45-5O W/m。 施工时,在地面上,应先铺一层厚为25-5Omm自熄型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或玻璃纤维棉毡、岩棉等),铺平电热膜,各膜片之间用带塑料绝缘罩的专用连接卡和绝缘导线连接好。 22建议连接电热膜片的分支线使用截面为4mm的PVC单股铜线,引出电源线用截面为6mm的绝缘单股铜线。电热膜只能沿剪切线剪开,防止剪断墨条,造成不发热和漏电。剪断口载流条的一端接连接卡和导线,另一端需在干燥环境下,用耐温90?以上的防水绝缘胶带封好。做完以上处理之后,除引出电源线外,将全部电热膜、连接卡、连接导线,按一般建筑方法铺砌水泥、瓷砖或其他地板材料即可。电热膜最好贴紧地板装饰材料,以免形成空气热阻,影响热效率。电热膜与建筑物同寿命,适用于永久性建筑供暖。对于临时性建筑,不推荐使用电热膜。已安装电热膜的地板,禁止钻孔、钉钉。 7.5.3 水暖地板 水暖地板与水暖温床的工作原理相似,也以35-40?C热水作为加热工质,不同的是热水循环管路埋设在地板下。循环管路常用自径20mm左右的聚乙烯(PE)管、聚氯乙烯(PVC)管或聚丁烯管。水在管中的流速约为0.61-0.91m/s。一般每个回路最长不得超过120m,管 2心距300mm可为每平方米水泥地板提供47W功率。若用独立热水器提供热水,可按47W /m功率密度来选择热水器的大小。 8 温室控制系统 8.1 控制的内容和精度 8.1.1 玻璃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测量内容为棚内温度、棚内湿度、环境温度、风速、降雨、光照。 根据用户要求,测量内容也可有营养液浓度(EC)、酸碱度(pH) ,室内CO浓度。 2 温度测量范围为棚内温度0-50?C,测量误差为士0.5?C。 棚内湿度测量范围为10 RH%-100 RH%,测量误差为士5 RH%。 环境温度测量范围为当地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之间,测量误差为士0.5?C。 风速测量范围为0-32.6 m/s,测量精度为士1 m/s。 光照测量范围为10-1000001x。 EC值测量范围为0.1-4 ms/cm,测量精度为士0.1 ms/cm。 pH值测量范围为3一10 pH,测量精度为士0.1 pH。 C02测量范围为10-2500 ppm,测量精度10 ppm。 8.1.2 玻璃温室自动控制系统能自动控制天窗的开闭、侧窗的启闭、遮阳网的收放、通风降温蒸发降温系统、加热系统等。 8.1.3 测量风速采样周期不大于lOs,其他项日采样周期不大于15 min。 8.4.4 天窗打开时应能够分阶段开启。 8.1.5 玻璃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必须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便于操作人员及时根据植物生长情况输入温室环境的预定值。 8.2 检验方法 8.2.1 对于现场安装的温室控制系统实行单件产品现场检验验收。 8.2.2 非现场安装的温室控制系统实行随机检验。 8.2.3 外观检验 自动控制系统要进行外观检验,检验内容包括: a)检验产品(包括全部控制单元)是否符合制造图样及相应的标准,各种器件安装是否牢固、端正,所有连线是否正确; b)检验所有的机械操作零部件、锁扣等运动部件的动作是否灵活,动作效果是否正确; c)检查导线和电缆的规格、尺寸、色标和布置等是否符合要求; d)检查技术文件与资料是否完整。 8.2.4 一般性能检验 8.2.4.1 温室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应按照GB/T 6587.2进行两组温度试验。 8.2.4.2 安装在温室内无法与整个温室环境隔离的地点的控制装置除进行5.4.1的检验外,还应按照GB/T 2423.3在温度为40?C士2?C、相对湿度为93 RH%士3 RH%时,进行21天的恒定湿热试验。 8.2.4.3 安装在大中城市周围或空气污染严重的地点的自动控制装置应按照GB/T 2424.11进行二氧化硫试验。 8.2.4.4 安装在高湿环境中的自动控制装置应按照GB/T 2423.16进行长霉试验。 8.2.5 连续性试验 对于现场安装的自动控制系统,为保证连续运行的可靠性,现场安装后应进行连续运行 试验。以检验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及抗干扰的能力。 连续运行试验时的电源应符合要求,运行时间应在24 h以上。测试结果及各个功能动作均应正确无误。 8.3 安全性检验 温室控制应符含GB 4793.1相关部分的有关规定,并按其要求进行检验。在控制系统凡存在潜在危险的区域应安装安全操作标志,其标志应符合GB/T 5465.2的有关规定。 9 温室通风降温系统 9.1 风机的规格和台数N的确定 9.1.1风机型式选择 湿帘风机系统一般使用大直径轴流式排风机这种风机通风流量大,噪音小,运行平稳,消耗动力小。 9.1.2风机规格选择 温室通风总流量确定之后,可选择适合的风机规格。风机大小的选择要适当。为使温室内气流平稳,少产生紊流,使室内温度均匀,相邻风机的间距应不大于8 m风机台数的确定,用厂家提供的风机在25Pa静压(2.5 mm水柱)的流量(单台流量)去除设计通风总流量Q,即可求得风机台数N。见公式(7) N=Q/单台流量???????????????????????(7) 与风机所在侧相对的端墙L,如果不设湿帘装置,必须有足够面积的进气口。为防止害虫从进气口进人温室,进气口应安装防虫网。建议风机为防虫网提供12.5Pa静压。风机的最太静压应留有12.5Pa的安全余量。如果设有湿帘,风机的工作压力应能克服湿帘的静压降(约15-20 Pa)o 9.2 风机安装位置 9.2.1风机应安装在温室下风向的侧墙或山墙上,如果风机必须安装在上风侧,设计通风总流量至少要增加10%。 9.2.2风机排气口与邻近障碍物(例如建筑物墙壁)之间的距离应大于风机叶轮直径的1.5倍。 9.2.3设计风机台数?3时,建议其中1台以上采用双速电机驱动,以便更方便灵活地调节通风流量。 9.2.4设计风机台数为多台时,建议将全部风机按一定的间隔分成2组或3组,以便控制同时运转的 风机的台数,按实际需要,调节通风流量,并保持温室各处气流大体均匀。 9.2.5风机外侧应有百叶窗,防止停机时空气倒流或害虫和污物侵人。风机内侧应用防护罩,防止人体和杂物接触运动部件。若防护罩网至运动部件的距离在100 mm之内,护网所用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5 mm,孔口不得大于13 mm;若防护罩网至运动部件的距离超过100 mm,可使用直径2.7mm的钢丝编网,孔口尺寸最大可达50 mm。 9.3 自然通风系统 9.3.1 自然通风是由自然风压或空气的重力作用产生并保持一定的压力差而进行室内外换气的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作物的蒸腾作用,而使空气温度降低,保持在一个作物可接受的水平。自然通风基本上不消耗能源,是一种最经济的通风办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 9.3.2 在夏季气温不太高、空气湿度不大的区域,如果经常有可供利用的风,比较适合于采 用自然通风系统。 9.3.3 采用自然通风的温室,宜选种能够蒸腾速度快的作物有利于改善降温效果。 9.3.4 自然通风温室在侧墙开有侧窗,在屋面开有天窗。侧窗面积通常为侧墙面积的一半以上;天窗面积不应小于温室覆盖地面面积的15%-20%,有时可用半个屋面开窗。增加天窗与侧窗的高度差,有利于改善通风条件。常用的天窗和侧窗开窗方式有卷膜式、翻转式和推拉式。 9.3.5 天窗的最佳位置在屋面的最高处(圆弧拱顶或屋脊),大多数沿温室全长方向延伸。设在天沟附近的翻转式天窗全开后,与屋面之间的夹角应不小于60?。接近半个屋面的翻转式天窗全开后,窗的边沿的高度应接近但不超过屋脊高度。卷膜窗的两端,至少要与固定膜有0.3m以上的重叠段.并必须设有限位和压膜机构。 9.3.6 自动控制温室的天窗和侧窗,应使用电动开窗机构(包括电动卷膜器),以便根据温度和风雨等信息.自动控制开窗机构的动作。这样可以避免恶劣的天气给温室结构和作物带来意外的损害。 10 温室遮阳保温系统 10.1 技术要求 10.1.1 外观 10.1.1.1 表面应洁净、平整,不应有影响使用的皱折和折叠。 10.1.1.2 贴塑铝箔其铝箔和薄膜应贴合紧密均匀,不应出现有铝箔无塑料薄膜基材或有基材无铝箔的缺陷。 10.1.1.3 贴塑铝箔扁条和透明塑料薄膜扁条排列应整齐无缝隙,无扁条材料断裂现象。 10.1.2 幅宽 标准幅宽为2700 mm, 3200 mm, 3500 mm, 4300 mm, 4800 mm, 5400mm,幅宽偏差应不超过+20 mmo 10.1.3 断裂强力 长度方向<经向)断裂强力?150 N; 幅宽方向(纬向)断裂强力?50 N。 10.1.4 遮阳率 产品遮阳率应不超过其表观遮阳比的10%。 10.1.5 保温率 产品保温率应不超过产品包装标志中保温率(节能率)的?15%。 10.1.6 热收缩率 长度方向<经向)热收缩率?4%; 幅宽方向(纬向)热收缩率C?2%。 10.2 试验方法 10.2.1 取样 从被抽检的遮阳保温幕卷最外端先舍去lm,取全幅作为备用试样。 10.2.2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标准环境 试样在GB/T 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下经4h调湿处理。调湿和试验标准大气温度(20?2)?C,相对湿度(65?5)%。 10.2.3 外观 在自然光线下目测。 10.2.4 幅宽 幅宽按照GB/T 4667的规定进行测试。 10.2.5 断裂强力 在备用试样的经、纬向各裁取长度为250 mm,宽度为50 mm的试样5片,按照GB/T 3923.1-1997 的方法进行断裂强力试验。试样的有效间距200 mm,夹具空载拉伸速度100mm/min。 10.2.6 遮阳率 10.2.6.1 试验仪器 带有积分球附件的扫描分光光度计,光谱范围至少为380nm-780nm,性能应满足GB/T 2680-1994第2.3条规定的要求。 10.2.6.2 试样 在备用试样上裁取50mm x 50mm的试样三片。 10.2.6.3 试验步骤与计算方法 将试样的铝箔亮面朝向光源发射方向, 并使试样与穿过的光束垂直,分别测试贴塑铝箔扁条和透明塑料薄膜扁条处的光谱透射比。按式(l)计算试样的遮阳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10.2.7 保温率 用绝热材料制作一个试样框架,框架边高10 mm,边宽不超过10 mm,框架的内边面积与形状和试验板相同。在框架上有间距为50 mm,平行排列的金属丝(直径0.05mm-0.15mm),用于架托试样、保证试样平整。 将试样的贴塑铝箔亮面向下覆盖于试样框架上,使试样和试验板之间保持10mm的空气间隙,参照GB/T 11048-1989中的方法A进行保温率的测试计算。 10.2.8 热收缩率 10.2.8.1 试验仪器 a)恒温烘箱(温度精度士1?C),带平面金属支架; b)精度为0.1mm的量具。 10.2.8.2 试样 在备用试样上裁取220 mm X 220mm的试样3片,并在试样经、纬向中间标注互相垂直的200mm X 200 mm的标线。 10.2.8.3 试验步骤 调节烘箱温度,恒温至(100?1)?并稳定15 min后,迅速将试样平放在烘箱内的支架 上并开始计时。保持30 min后,取出试样并冷却至试验环境温度,分别测量经、纬向标线长度。 10.2.8.4 计算方法 按式(2)分别计算试样的经、纬向热收缩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10.2.9 耐候性 按照GB/T 16422.2--1999方法B的规定进行。选择波长在290 nm-800 nm通带、辐照度为550 W/m2作为暴露试验的辐照度;试验黑标温度(65士3)?C;相对湿度(65士5)%;喷水周期:喷水时间/不喷水时间为(18士0.5)min/(102士0.5)min。 以500 h为一暴露周期。每个暴露周期后,取出部分试样进行断裂强力的测试,剩余试样继续暴露试验,直到断裂强力性能指标的保留率等于或略小于50%后结束试验。耐候性时数为最后暴露周期完成后的总暴露时数或者以内插法计算得出。 11 温室喷灌系统 11.1 总体设计 11.1.1 水源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计算 11.1.1.1 喷灌工程总体设计必须对水源水量进行分析计算,应兼顾环境用水确定设计年供水量。对于由已建成的水利工程供水的喷灌系统,供水流最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对于新建水源工程,供水流量应根据水源类型和勘测资料计算确定。 11.1.1.2 当水源为河川径流时,应通过频率计算推求符合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灌水临界期日平均流量.资料较少或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相关分析法插补延长或利用参证站资料推求径流资料。 11.1.1.3 当水源为地面径流时,可按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结合调查资料,确定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11.1.1.4 当水源为地下水时,水源水量应根据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分析本区域地下水源开采条件,并通过对邻近机井出水情况的调查确定。对于无水文地质资料的地区,应打勘探井并经抽水试验确定水源水量。 11.1.1.5 当水源的天然来水过程不能满足喷灌用水量要求时,应建蓄水工程。 11.1.1.6 喷灌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规定。 11.1.2 系统选型 11.1.2.1 喷灌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选择系统类型: 1水源类型及位置。 2地形地貌,地块形状、土壤质地。 3降水量,灌溉期间风速、风向。 4灌溉对象。 5社会经济条件、生产管理体制、劳动力状况及使用管理者素质。 6动力条件。 11.1.2.2 符合下列条件的系统宜选用固定管道式: 1地形起伏较大。 2灌水频繁。 3劳动力缺乏。 4灌溉对象为经济作物及园林、果树、花卉和绿地。 11.1.2.3 符合下列条件的系统宜选用半固定管道式或移动管道式: 1地面较为平坦。 2灌溉对象为大田粮食作物。 3气候严寒,冻土层较深。 11.1.2.4 符合下列条件的系统宜选用大中型机组式: 1土地开阔连片、田间障碍物少。 2使用管理者技术水平较高。 3灌溉对象为大田作物、牧草等。 4集约化经营程度相对较高。 11.1.2.5 符合下列条件的系统宜选用轻小型机组式: 1丘陵地区零星、分散耕地。 2水源较为分散、无电源或供电保证程度较低。4喷灌技术参数 11.2 喷灌技术参数 11.2.1 基本参数 11.2.1.1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喷灌工程其灌溉设计保证率不应低于90,,其他情况下喷灌工程灌溉设计保证率不应低于85,。 11.2.1.2 作物蒸发蒸腾量ET应依据当地喷灌条件下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缺少资料地区可参考条件相近地区试验资料确定,或根据气象资料分析计算确定。分析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时,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应按彭曼一蒙蒂斯(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作物系数应采用喷灌条件下的试验值。 11.2.1.3 喷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可按下式确定。 11.2.2 质量控制参数 11.2.2.1 定喷式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不同类别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可按表4. 2. 1-1确定。当地面坡度大于5%时,允许喷灌强度应按表4. 2. 1-2进行折减。行喷式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可略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 表4. 2. 1-1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mm/h) 土壤类别 允许喷灌强度 砂土 20 砂壤土 15 壤土 12 壤黏土 10 黏土 8 注:有良好覆盖时,表中数值可提高20,。 表4. 2. 1-2坡地允许喷灌强度降低值(%) 地面坡度(%) 允许喷灌强度降低值 5 ~8 20 9~12 40 13~20 60 ,20 75 11.2.2.2 定喷式喷灌系统喷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0. 75,行喷式喷灌系统不应低于0. 85,喷 灌均匀系数在有实测数据时应按下式计算: 11.2.2.3 喷灌均匀系数在设计中可通过控制以下因素实现: 1喷头的组合间距。 2喷头的喷洒水量分布。 3喷头工作压力。 11.2.2.4 喷头的组合间距可按表4. 2. 4确定。 注:1 R为喷头射程; 2在每一档风速中可按内插法取值; 3在风向多变采用等间距组合时,应选用垂直风向栏的数值。 11.2.2.5 喷灌系统中喷头的工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喷头工作压力均应在该喷头所规定的压力范围内。 2任何喷头的实际工作压力不得低于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90,。 3同一条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之间的工作压力差应在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20%以内。 11.2.2.6 喷灌系统中压力变化较大时,应划分压力区域,并分区进行设计。 11.2.2.7 喷灌的雾化指标可按下式计算,并应符合表4.2.7的规定。 W=h/d (4.2.7) hp 式中W—喷灌的雾化指标; h h—喷头工作压力水头(m); p d —喷头主喷嘴直径(m) 。 11.2.3 设计参数 11.2.3.1 设计灌溉定额应依据设计代表年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或按水量平衡原理确定。 灌溉定额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M—作物全生育期内的灌溉定额(mm) ; m—第z次灌水定额(mm) ; i n—全生育期灌水次数。 11.2.3.2 最大灌水定额宜按下式确定: 式中 m—最大灌水定额(mm) ; t h—计划湿润层深度((cm) ; β—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体积百分比); 1 β—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体积百分比); 23 γ—土壤容重(g/cm), ′ β—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1′ β—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2 11.2.3.3 设计灌水定额应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水要求和试验资料按下式选择: 式中 m—设计灌水定额(mm) 。 11.2.3.4 灌水周期和灌水次数应根据当地试验资料确定。缺少试验资料时灌水次数可根据设计代表年按水量平衡原理拟定的灌溉制度确定,灌水周期可按下式计算: T=m/ET (4. 3. 4) d 式中 T—设计灌水周期,计算值取整(d); ET—作物日蒸发蒸腾量,取设计代表年灌水高峰期平均值(mm/d; d m—设计灌水定额(mm) 。 11.2.4 工作参数 11.2.4.1 设计日灌水时间宜按表4. 4. 1取值: 11.2.4.2 一个工作位置的灌水时间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t—一个工作位置的灌水时间(h); m—设计灌水定额(mm) ; a—喷头布置间距(m); b—支管布置间距(m); 3q—喷头设计流量(m/h) 。 p 11.2.4.3 一天工作位置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n—一天工作位置数; d t—设计日灌水时间(h)。 d 11.2.4.4 同时工作喷头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n—同时工作喷头数; P N—灌区喷头总数。 p 11.2.4.5喷灌系统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3式中 Q一一喷灌系统设计流量(m/h); 3 q—设计工作压力下的喷头流量(m/h) ; P n—同时工作的喷头数目; P η—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取0. 95~0. 98。 11.3 设备选择 11.3.1 喷头 11.3.1.1 喷头应根据灌区地形、土壤、作物、水源和气象条件以及喷灌系统类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优化选择。 11.3.1.2 宜优先采用低压喷头;灌溉季节风大的地区或实施树下喷灌的喷灌系统,宜采用低仰角喷头;草坪宜采用地埋式喷头;同一轮灌区内的喷头宜选用同一型号。 11.3.2 管及管道连接件 11.3.2.1 管道应根据价格、配套性、可靠性、折旧年限、安装维修方便性等,择优选择。 11.3.2.2 灌区地形复杂或其他原因造成管道压力变化较大的灌溉系统,可根据各管段的压力范围选择不同类型和材质的管道。 11.3.2.3 对于易锈蚀的管道,应采取防锈措施;使用过程中暴露于阳光下的塑料管道,应含有抗紫外线添加剂。 11.3.2.4 移动管除应满足耐水压要求外,尚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11.3.2.5 管道连接方式及连接件应根据管道类型和材质选择,连接部位的额定工作压力和机械强度不得小于所连接管道的额定工作压力和机械强度。 11.3.3 管道控制件 11.3.3.1各级管道的首端应设置开关阀。公称通径大于DN50mm的开关阀宜采用闸阀、截止阀等不易快速开启和关闭的阀门。 11.3.3.2 在管道起伏的高处应设置进排气装里,进排气装置的进气和排气量应能满足该管段进气和排气的要求。 11.3.3.3当管道过长或压力变化过大时,应在适当部位设置节制阀或压力调节装置,压力调节装置的输出压力范围应满足喷灌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的要求。 11.3.3.4 各级管道首端和管道压力变化较大的部位应设置测压点,所选压力表的最大量程应与喷灌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相匹配,并不得小于测压点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 11.3.4 水泵及动力机 11.3.4.1 水泵应根据灌区水源条件、动力资源状况以及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对比,优化选择。 11.3.4.2 水泵应在高效区运行。 11.3.4.3 多台并联运行的水泵扬程应相等或相近,多台串联运行的水泵流量应相等或相近。 11.3.4.4 动力机应根据所选水泵转速、轴功率和当地动力资源状况等进行选择。 11.3.4.5 喷灌泵站的水泵及动力机数宜为1~3台;只设置1台水泵时,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易损零部件。 11.3.5 自动控制设备 11.3.5.1 园林绿地以及经济条件许可的喷灌系统可采用自动控制。 11.3.5.2 当灌区土地开阔且位于雷电多发地区时,自动控制系统应具有防雷电措施。 11.3.5.3 年降水量较大的地区,自动控制系统宜具有遇雨延时灌水功能。 11.3.5.4 电磁阀工作电压必须为安全电压。 11.4 耐水压试验 11.4.1 管道试验段长度不宜大于1000m。 11.4.2 试验管道充水时,应缓慢灌人,管道内的气体应排净。试验管道充满水后,金属管道和塑料管道经24h,钢筋混凝土管道经48h,方可进行耐水压试验。 11.4.3 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道(HDPE)试验压力不应小于管道设计工作压力的1. 7倍;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管道(LDPE,LLDPE)试验压力不应小于管道设计工作压力的2. 5倍;其他管材的管道试验压力不应小于管道设计工作压力的1. 5倍。 11.4.4 试验时升压应缓慢。达到试验压力保压10min,管道压力下降不大于。0.05MPa,管道无泄漏、无破损即为合格。 12 基础 基础是承受垂直荷载防止下沉,承受水平荷载防止倾翻和承受上拔力防止拔起的重要构件。 12.1 基本要求 12.1.1 基础的几何形状、大小和底面距地表深度应根据地耐力、荷载、地下水位和冻土层深度等确定。最小深度至少要有600mm,且在冻土层以下。 12.1.2 基础要置于原状土层(未翻耕),或置于夯实的回填土或三合土上。 12.2 常用基础类型 12.2.1 连续墙基(图2) 当立柱间距较小时,例如在1.2m以下,宜采用连续墙基。这种基础可用砖石砌筑或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在砌墙基时,应将安装立柱或其他设备的预埋件准确地埋在适当位置。 12.2.2 混凝土柱桩(图3) 当立柱间距超过1.2m时,用分离的混凝土柱桩和底脚作为基础比较适宜。 12.2.3 混凝土方墩(图4和图5) 玻璃温室的跨距在8-9m,开间(立柱间距)在3-4m时,在一般上壤承载能力情况下,中间立柱可使用图4所示上小下大的梯形混领土方墩作为基础,周边立柱可使用图5所示的矩形混凝土方墩作为基础。 12.3 基础施工 温室的基础通常由温室制造厂提供施工图样,并提出具体要求,由温室所有者自己修建。建好的基础需养护7-10天,然后安装骨架。基础的位置和标高必须精确地与图样一致。位置度误差不大于l0mm,标高误差不大于5mm。 13 试验方法 13.1 结构钢件试验方法 13.1.1 热镀锌钢管镀锌层的重量测定方法 按GB/T 3091-l993中附录B的规定进行测定,也允许通过称量镀锌前后的钢管重量差得出。 13.1.2 热镀锌钢管镀锌层结合强度试验 在室温不低于一10?C的条件下,将热镀锌钢管沿弯曲半径为钢管外径(对于异形钢材,为弯曲圆弧的法向尺寸)8倍的弯槽,连续缓慢弯曲,当被弯曲边转过90?时,试件表面任何方向均不允许有锌层起皮、脱落现象。 13.1.3 电镀锌零件镀锌层结合强度试验 在室温补低于一IO?C的条件下,将电镀锌试件(长100mm,宽30mm,厚0.5-1.0mm)的中间部位放在两个弯曲半径为50mm的背靠背的弯头中间,夹在台虎钳上。让试件反复弯曲三次,折成90?,锌层不应起皮、脱落。 13.1.4 将热镀锌或电镀锌试件放到恒温器中加热至180-200?C,持续1-2h,锌层不得突起或脱落。 13.1.5 热镀锌层均匀性试验 按GB/T 3091-1993中附录A的规定进行试验。 13.2 覆盖材料透光率试验方法 13.2.1 玻璃 玻璃透光率按GB/T 2680规定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13.2.2 塑料薄膜 塑料薄膜的透光率按GB/T 2410规定的方法,用积分球式雾度计测量。 14 检验与验收规则 14.1检验规则 各种零件的检验以批为单位,每批1000件,由连续生产的零件组成。 14.2 抽样 零件镀锌层结合强度和镀锌层均匀性试验,每批随泪峙由检0.5%,不足一批可减少抽样,但不得少于2件。如果有一个试件的任何一项试捡不含格时,再随机抽取两倍数量的试件进行复检。如仍有一个不合格时,则该批零件为不合格。 14.3 外观日测 在日光或人工照明条件(零件表面光强应在20OL以上)下,用肉眼逐根检查杆件,表面X 有明显裂纹、压扁、扭曲变形等影响强度的杆件不得验收。 14.4 温室的所有零部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检验合格后方可验收。 15 包装、标志和说明书 15.1 每座温室结构件(包括骨架、覆盖材料及其附属零部件)的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产品零件明细表,否则不得包装。 15.2 长度大于lm的细长杆件成捆包扎,小件按不同规格分袋包装,然后装箱。包装必须保证零件不易散失,防止相互碰撞而损坏。 15.3 每捆或每箱的重量应在80kg以下,必须附有收、发货标志。标志内容包括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收货与发货单位名称、产品数量、重量、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号和证明全套完整性的编号。标志应符合GB/T 6388的有关规定。 15.4 每箱内应有装箱清单。每座温室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一套安装指导书和安装图,一份产品合格证明书,一张附件、备件、随机工具清单以及一份用户意见调查表,放在第一箱 内。产品使用说明书的内容应符合GB 9969.1的规定。 15.5 需方有特殊包装要求时,应按供需双方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执行。 15.6 每座温室应在明显部位设置符合GB/T 13306的产品标牌。产品标牌的内容包括: —产品型号及名称; —生产厂名、厂址; —商标; —主要参数; —产品标准编号; —制造日期及出厂编号。 16 运输与贮存 16.1 所有金属构件和覆盖材料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均应避免与酸、碱、盐类物质接触。 16.2 捆与箱分别堆放。 16.3 各捆应一顺堆放,不得交错压放。 16.4 透光覆盖材料应在室内存放,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或雨淋。 16.5 塑料板材要平放,码高不得超过2.0m,板上不得压重物,板间不得有硬物。贮存期间不要损坏保护膜。运输时必须平放在面积大于板材的干净平面托盘上,并应固定以避免振动和滑动,注意不要伤及保护膜和板边。 16. 6 电气元器件在运输时,必须保证不被碰伤和不受雨淋、化学腐蚀性药品及有害气体的浸蚀。
本文档为【玻璃温室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41KB
软件:Word
页数:46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1-06
浏览量: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