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心理学试卷

社会心理学试卷

举报
开通vip

社会心理学试卷 姓名: 学号: 班级: 天津师范大学考试试卷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B卷) 科目:社会心理学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         1. 人际交往中的曝光效应显示出,( D )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   A. 接近性 B. 互补性   C. 相似性 D. 熟悉性 ...

社会心理学试卷
姓名: 学号: 班级: 天津师范大学考试试卷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B卷) 科目:社会心理学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   一、 单项选择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         1. 人际交往中的曝光效应显示出,( D )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   A. 接近性 B. 互补性   C. 相似性 D. 熟悉性           2. 奥斯古德用语义分析的实验证明了我们在印象形成时,用以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他人的基本维度是( A )。   A. 评价、力量、活动性 B. 知识、感召力、领导力   C. 能力、正直 D. 中心特征、边缘性特征           3. 在接受别人对待时,纵使施予者出自善意,但如接受者感到自由受到限制时,也会心生抗拒。这种心态称为( B )   A. 出丑效应 B. 心理反感   C. 过度理由效应 D. 认知失调           4.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以( A )为基础的联系。   A. 情感 B. 认知   C. 利益 D. 兴趣           5. 危机现场中,在场人数愈多时,见义勇为的助人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反而愈少。这种现象称为( C )。   A. 冒险偏移 B. 谨慎偏移   C. 旁观者效应 D. 社会抑制           6. 研究显示,( D )因素对亲密关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A. 社会经济地位 B. 相貌   C. 个人能力 D. 依恋类型           7. 六十多年前,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发动了侵略战争,这种对中国人民的侵犯是( B )。   A. 目的性侵犯 B. 工具性侵犯   C. 报复性侵犯 D. 动作性侵犯           8. 在人际交往的( A )阶段,人们希望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便对日后关系积极定向。   A. 定向 B. 情感探索   C. 情感交流 D. 稳定交往           9. 1898年特里普利特对骑自行车人单独行驶、陪伴行驶以及竞赛的速度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发现了( C )现象。   A. 群体极化 B. 去个性化   C. 社会助长 D. 旁观者效应           10. 在一个好的集体中,不良言行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好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言行。这一现象的适当解释是( B )。   A. 团体凝聚力的作用 B. 从众   C. 老师的威信 D. 认知失调         二、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15分)       1. 社会测量法 莫雷诺首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用以了解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最早见于莫雷诺1934年的《谁将幸存》一书。该方法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选择反映了他们的人际间的心理关系:接纳或排斥,可以通过考察群体成员之间肯定或否定的选择特点,定量测量每个人在某个特定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也可以测量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         2. 刻板印象 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印象往往不是以直接经验为依据,也不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只凭一时偏见或道听途说而形成的。它是人际间产生偏见的原因         3. 价值观辨析 指个体在别人帮助下对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法进行考察后作出自由的价值选择、估价,并按照体现出本人价值选择的方式行动的过程。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L.Raths、 M.Harmin、S.Simon于1966年提出。         4. 优势反应强化说 查荣克(R.B.Zajonc)从心理学家们关于动机和驱力的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提出优势反应强化说,用于解释他人在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所谓优势反应,是指那些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不假思索就可以表现出来的动作。他指出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动机水平将会提高,因而他的优势反应能够轻易地表现出来,而较弱的反应会受到抑制。         5. 责任分散 在群体条件下,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越少,这种责任分担可以降低个体的助人行为。而且在一定情境下,它还会增加人们违反社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行为的发生。       三、 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21分)       1. 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引发个体努力程度下降的现象,称为社会懈怠 。         2. 心理动力理论者将偏见视为人格变态,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 对 权威性人格 的研究。         3. 1934年拉皮埃尔首先对 态度与行为 的一致性提出了挑战。         4. 弗洛依德认为个体动机遭受挫折后,除侵犯或退化反应外,还可能会表现为补偿和 压抑 。         5. 心理学家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不一定导致个体的侵犯,只是使个体处于 唤起 状态。         6. 人们在群体决策中往往比个人决策更具有冒险性的现象称为 冒险转移 。         7. 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从众 。         8. 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上的不适应状态称为 角色冲突 。         9. 一个人通过自我形象控制影响别人对自己印象的过程称为 印象管理 。         10. 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使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心理学家达利把这种现象叫做 自我预言的实现 。         11. 马顿斯和兰德斯的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引起社会抑制的主要原因是 引起了个体对他人评价的意识 。         12. 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经历了 哲学思辨 、经验描述和实验分析时期。         13. 1924 年,奥尔波特 《社会心理学》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的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14. 社会心理学所贡献的具有一般方法意义的专门技术最主要的是社会测量法和 角色扮演技术 。         15. 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 海德 。         16.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知,它决定了个体对自我未来的 预测与期望 。         17. 凯利认为人们多半是在 情景不明确 的条件下归结事情原因的。         18. 库利将儿童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反应而发展自我概念的过程为 镜像自我 。         19. 在态度改变的过程中个体经历的一般过程有顺服、认同和 内化 。         20. 去个性化的主要特征是 匿名性 。       四、 简答题:(每小题6分,本大题共30分)       1. 介绍奥尔波特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并举例说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创造人奥尔波特1968年说:“社会心理学是以试图理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为别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的一门科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三部分:社会认知、社会关系和社会影响。         2. 简述自利性归因偏差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 自利性归因偏差是指人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2分)如能力、性格、努力等,而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条件、环境。(2分)究其原因主要有:观察角度不同和个体自我防御倾向。(2分)         3. 介绍态度构成的要素并举例分析考察态度的五个维度。 态度是他人或客观事物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映倾向。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倾向三种成分。(3分)考察一个人的态度,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1、指向性 2、强度 3、深度 4、向中度 5、外显度。         4. 介绍米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及其基本发现。 Milgram 1963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的权威—服从实验及其最有影响的研究。他以招募来的20-50岁男性志愿者40人为被试。米格莱姆将被试两两分组(实际上仅有一名真被试另一名为实验助手)一名为教师一名为学生(助手均扮演学生)。到实验室后,告诉被试,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习词语搭配并检查学习效果。学生错了予以电击。电压从15—450伏,实验开始后,每当学生错答,电击实施者就予以电击,随着错误的增多,实验者命令增大电压,尽管来自隔壁的“学生”被“电”得惨叫,“教师”犹豫时,实验者要求他继续。超过300多伏以后,只有14名被试拒绝增加电压,占总数的35%,26名被试服从命令将实验进行到最后,占65%。(3分)本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实验者发现以下事实:1、人们比预想的更加服从权威,特别是专业权威的命令。2、被试的道德水平影响服从程度。3、诱骗入门的策略影响服从。4、权威及受害者的靠近程度影响人们的服从程度。         5. 什么是集群行为?介绍勒邦对集群行为特征的分析。 集群行为是指相当数量的群众自发产生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狂热行为。勒邦认为人是受本能支配的生物,当人置身于集群之中的时候,会以一种与独处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感知、思考和行动。集群行为的特征是原始的、动物性、无意识的种族特性的混合物。(3分)他认为有三种主要的因果过程决定了集群行为的特征:第一是个人在集体中会感到有一种不可克服的力量使自己屈服于本能,而这种力量在独处时是可以控制的;第二是感染,感染是指一种冲动和行为模式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迅速传播;第三是暗示,暗示使卑劣的、无意识的本能上升,使人丧失了文明,变成了一个野蛮人。       五、 论述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共24分)       1.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综述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理论并谈一谈你个人对促进人们亲社会行为的建议。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理论主要有威尔逊的生物学的解释。(2分)霍夫曼的社会交换论的解释和社会学家古尔德纳社会规范论的观点,(2分)除此以外,1972年的伯克威茨还提出了社会规范论的观点。(2分)在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面,我个人认为较有效的方法是:1、增加社会责任明确性与人际互动。(2分)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2分)3、合理地运用社会影响策略。(2分)         2. 人际关系影响个体的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如果有同学向你诉说自己人际关系不佳的苦恼,你该如何解释并提供有效的改善意见? 人际关系人与人以情感为基础建立的较为亲密的联系,如友谊与爱情。它由人际吸引开始,伴随着自我表露而加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健康和幸福感有深刻影响。人际关系不良,让人有孤寂之感,影响其社会适宜。心理学把人际关系不良的孤寂之感称为寂寞。(2分) 寂寞的人缺少以情感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如支持与关爱。这可以从两方面找原因:1、主观原因:A、缺乏社会技巧,不会体察别人,适度表现自己。B、自我中心,过分重视自我爱好的即刻满足,无法在人际间建立分忧与共乐的亲密关系。C、缺乏同理心。D、个性悲观,自责倾向过重,患得患失,因此不能显露自己的特点,无从获得别人的欣赏与尊重。2、客观原因:可能是刚刚来到新环境,觉得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或与他人有利害冲突等。(5分) 建议:1、建立自信心,不苛求自己十全十美。2、多参与社会活动,让别人了解自己。3、练习自我表达,展现个人才能和吸引力。外向的人要遵守相互性规范,作自我表露,避免他人反感。4、练习听取他人意见并尊重团体决议。5、培养自己慎独的功夫。以期个人失意时不会太痛苦。      
本文档为【社会心理学试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2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9-05-19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