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指导原则、意义和效益及问题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指导原则、意义和效益及问题

举报
开通vip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指导原则、意义和效益及问题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指导原则、意义和效益及问题 作者:龙华 班级:林学10级1班 学号:20101832 指导老师:胡红玲 摘要: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伟大的生态工程,工程建设30余年,其建设标准分散在其他林业技术规程之中,没有其独立的、可操作的技术标准,阻碍了实现三北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因此,尽快建立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建...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指导原则、意义和效益及问题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指导原则、意义和效益及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作者:龙华 班级:林学10级1班 学号:20101832 指导老师:胡红玲 摘要: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伟大的生态工程,工程建设30余年,其建设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分散在其他林业技术规程之中,没有其独立的、可操作的技术标准,阻碍了实现三北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因此,尽快建立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建设原则;三北防护林工程;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前言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问题,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造林种草,特别是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30多年来,国家一直把三北防护林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体现了党和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防护林体系建设道路,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赢得了世界众多国家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大力植树种草,推进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进一步表明了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着力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坚强意志;进一步提升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在我国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三北地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鼓舞。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林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也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要辩证地处理好保护与发展、质量与数量、规模与效益、政府和市场、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也为三北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国家有关部门及三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广大人民群众20多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建设经验,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也将和万里长城一样,成为人类历史上又一伟大壮举。 1 三北防护林建设 1.1 建设的背景 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三北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 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1.2 建设的方法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 (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期限73年,共需造林5 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1.3 建设范围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40公里,包括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区域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期限为1978,2050年,共73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工程建成后,三北地区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勾绘了三北地区实现山川秀美的发展蓝图,成为组织实施和推动三北地区生态建设的基本遵循。 1.4 建设任务目标 到2050年,完成三北工程规划建设任务,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15%左右,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建成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1.5 建设对策 我们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以加快工程发展为主题,把分类指导、分区突破作为主线,把机制创新、科技进步作为动力,以防沙治沙为重点,把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根本出发点,组织实施好三北建设工程,推动三北防护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此,可采取以下对策:进一步提高对三北工程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三北工程建设的活力;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三北工程建设的质量;完善制度,建立适应工程发展的管理机制。 2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指导原则 2.1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建设完备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为主线,以新农村村屯绿化,特色产业发展,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科技和政策创新,大力开展造林育林、封禁保护、更新改造、巩固提高,为实现三北地区生态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以指导三北地区生态建设为宗旨,以防沙治沙为重点,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调整布局,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讲求效益,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促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林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也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要辩证地处理好保护与发展、质量与数量、规模与效益、政府和市场、生态与经济的关系, 统筹兼顾物质利益原则和弘扬“ 三北精神” 相结合、三大造林方式综合运用、四大重点区域协调发展、五大防护林种全面发展, 把握住以人 为本、加快发展、防沙治沙、结构调整、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六个关键环节 2.2 指导原则 在坚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完整性、连续性的前提下,工程建设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实现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 原则; ?坚持环境治理与资源保护并重,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建设一片、保护一片,实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充分体现国家投资的主体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工程建设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必须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必须坚待机制创新、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等原则。 3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成就、意义和效益 三北工程上马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不仅改善着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且对于国土保安、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经济振兴、富民富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设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稳定并拓宽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建设三北工程是实现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战略需要。建设三北工程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3.1 建设成就 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广泛发动与精心组织,工程建设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 ?重点治理区的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土地和沙化程度呈“双降”趋势。 ?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 ?平原农区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农田林网化面积和粮食产量呈“双增”趋势。 ?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30年来,三北工程把生态治理同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建设了一批特色林产品基地,培育了优势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通过防护林体系建设,广大人民群众从特色经济林等产业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地方经济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开创了中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突破了传统林业建设理论。三北工程是我国政府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林业生态工程,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先河。在30年的建设中,广大建设者和管理者在建设思路、组织形式、工程管理、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另外, 部分沙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重点治理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经济林和用材林基地初具规模;“四料”俱缺的状况基本得到缓解。 3.2 意义和效益 3.2.1 三北防护林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防风效益 “三北”防护林体系由于明显地改变了下垫面性质, 使平均风速廓线发生较大的改变,因而产生了明显的防风效应, 造林后风速平均降低20% 左右。据三北各地的测定, 林带降低风速的有效距离约相当于林带高度的20, 25 倍, 风速平均降低27%, 40% 。 ?温度调节效应 林带对大范围的空气温度的影响表现出季节性变化。春秋季有增温作用, 平均增温0. 5, 2?左右, 夏季具有降温作用, 平均降低6, 10?左右, 冬季有升温作用, 幅度为1,3?。这种良性的调节作用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农业环境。 ?空气湿度调节效应 由于湍流交换减弱, 风速降低等原因使得被防护地区的蒸发量平均降低14% 左右。这对 10% 。 以旱作农业为主的三北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网内相对湿度较空旷地高6%,3.2.2 三北防护林对土壤的改造效应 ?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 在5, 9 月份(生长季) , 林带内0,20 cm 土层的水分比被防护对象低8%, 50% , 干旱季节最明显。在林带的背风面25H 处的土壤水分最低。5H, 15H 处最高, 比前者高10%, 40%。在干旱多风季节, 林网内各点间, 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变化明显的土层在0, 20 cm 之间, 20 cm 以下差异不大。农作物幼苗期的生长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林网内, 土壤蒸发比在林网外减少15%, 20% , 水面蒸发减少20%, 40%。植物蒸腾因种类不同而异, 一般减少20%, 30% [。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 在半干旱的盐碱土区, 林带庇护的土壤盐分向下迁移。一般杨树林下, 土壤中碳酸钠盐多滞留在30 cm 上下。灌木林带下土壤中的硫酸盐及碳酸盐则往47 cm 以下的土层移动。防护林带对降低表层及耕作层的全盐量效果极为明显。杨树林带下0, 20 cm 土层较旷野减少 11H 之间减少86%, 90%; 灌木林带下0, 30 cm 土层比旷野减少65% , 林带66%。1H, 背风面5, 20 m 处减少58%, 75%。 防护林的固沙和水土保持效应 ? 不同区域和不同环境状况, 则导致水土流失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可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的定量描述。该方程为:A = RKSLCP, 其中A 为土壤流失量, R 为降雨侵蚀力, K 为土壤可侵蚀性因子, SL 为坡度坡长因子, C 为作物经营因子, P 为土壤保持措施因子。 3.2.3 三北防护林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防护林的营造形成了以林网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因而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此外, 对于草原防护林, 根据国内外经验, 林地面积应占到5% 左右, 1 hm2 防护林可庇护20, 25 hm2 草地。 总之, 三北防护林对整个三北地区的气候、土壤、农业生产等都具有重大的防护与调节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3.2.4 在生态效益方面 ?涵养水源效益 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主要是森林使降水有效地转化为地下径流, 补给枯水期河川的径流量, 调节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不均衡性 ?水土保持效益 据测定, 不同覆盖下的平均土壤流失量是: 有林地0. 8t / hm2 , 疏林及未成林地15. 54t / hm2 , 坡耕地45. 9t / hm2。有林地比坡耕地每年每公顷少流失泥沙45. 1t , ?农业增产效益 据研究, 农田防护林的农业增产效益占产量的8%, 据宋兆民的黄淮海平原研究, 防护林每年每公顷可增产粮食319kg , ?防风固沙效益 据王广钦等人的研究, 防护林可使雹灾和风灾等灾害程度减轻30%, 每公顷可减少灾害折算人民币131. 96 元。 ?提高土壤肥力效益 据测定, 有林地有机质含量比无林地多10387. 4kg / hm2, 水解N 比无林地多33. 7kg / hm2 。 3.2.5 在社会效益方面 ?增加就业人数的效益值。由于增加林地面积及绿色产业使就业人数增加, 以 游憩效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 由于森林覆被率增加, 并建立了一批森林公园、观? 赏果园、植物园、沙漠公园, 开辟森林旅游休息胜地, 获得了不小的游憩功能。 4 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经验 4.1 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由于三北地区人民群众生活贫困,只顾眼前利益;工程建设重造轻管,缺乏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广种薄收、超载过牧等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加之人们的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不力,在一些地区盲目开垦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开矿、修路等各种经济活动,造成了林地的毁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是盲目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在局部上抵消了工程建设的成果。 ?投资严重不足,制约着工程建设的质量。三北工程建设长期实行国家补助、地方配套、群众投劳的投入机制,国家专项资金的投入水平很低。加之,地方经济困难,配套能力弱,大部分项目县很难达到规划要求的配套标准,低水平的投入制约、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难度加大。目前,三北地区尚未建立监测管理网络信息系统,检? 查、验收还停留在人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既费时费力,又造成人为误差,致使资源本底不清,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工程建设成果,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计划调控、宏观指导、科学决策和有效地组织实施工程建设。 ?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力。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依据不足。现行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破坏森林、草原的法律责任,但对于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加之在三北地区灌木林地和灌丛草场界限不清,使执法主体难以明确,不能明确地用法律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人们的经营活动;二是对群众集团违法查处不力。由于市场经济的刺激,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沙漠植物发菜、甘草成为市场畅销产品,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大批农民以采撅为致富捷径,致使草原遭受严重破坏,人为造成严重沙化。 4.2 工程建设的经验 各地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的中国特色的林业生态建设路子。具体讲: ?根据我国财力有限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多方集桨、群众投劳的工程建设投入机制; ?根据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情况,深化改革,制定和完善政策,重视用政策调动广大群众和各行各业的积极性; ?从三北工程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社会性和公益性出发,强化政府行为,深入进行宣传,领先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和各行各业的力量参加工程建设; ?从三北地区地域辽阔、差异性大的实际出发,实行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择优扶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规模推进的文革,建设区域性防护林体系; ?从三北工程的区情和民情出发,把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同当地经济发展和农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近期需要相结合,使环境治理与经济建设直辖市统一,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从三北地区自然条件严酷,造林难度大的实际出发,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林业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提高三北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益; ?在总结过去林业建设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突破单一林种、单一林带的格局, 明确提出了防护林建设的体系思想。即因地制宜、 因害设防, 采取林片网结合、乔灌草结合、多林种结合、多树种结合, 将一切有利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措施都纳入工程建设的内容, 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力求科学布局, 达到最佳效果; ?把防护林建设同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 同振兴地方经济和脱贫致富紧密结合, 兼顾林业建设的长短效益, 寻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逐步探索出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在林种配置和树种选择上, 除了要考虑其生态功能外, 同时要考虑其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 在资源建设的同时注重合理的开发, 把防护林建设纳入经济建 , 并置于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动态之中。 设内容 展望 三北地区是中国林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地区,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4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沙化土地的85%;水土流失面积24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67%。三北地区也是我国林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三北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宜林地面积3936万公顷,占全国宜林地面积的68.7%;全国近50万平方千米可治理的沙化土地,90%集中在三北地区;黄土高原45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基本上分布在三北地区。我国实现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和2050年26%的战略目标,增值空间重点在三北地区。三北工程对于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发展,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生态文明,提高我国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新世纪,党和政府向全党全民发出了改造自然、治理国土、建设生态农业的总动员,并强调提出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北工程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坚信,随着工程的发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定会以新的成就叩开世纪之门,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向整个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改造自然的宏伟气魄。 参考文献 [1]徐龙.更新观念创新管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116-120. [2]刘慧.浅析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防[J].护林科技,2000,2:56-58. [3]陈玉琪,刘丛等.甘肃三北防护林森林资源资产评价[J].甘肃林业科技,1997,4:237-240. [4]李育材.三北防护林建设:成就、经验、问题及对策[J].北京市林业经济,2001,5:3-7. [5]程德昌,顾建新.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及边界层物理特征[M].气象出版社, 北京:朱廷耀,1992:209-216. [6]丁桂芳.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及边界层物理特征[M].气象出版社, 北京:朱廷耀,1992: 247-255. [7]王述礼.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及边界层物理特征[M].气象出版社, 北京:朱廷耀,1992: 224-232. [8]付会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防止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1997,4(1):161-165. [9]李慧.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M].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庞庆荣, 1992:182-193. [10]代力民,王宪礼.三北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要素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0,2:47-51.
本文档为【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指导原则、意义和效益及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265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