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铁隧道毕业设计

高铁隧道毕业设计

举报
开通vip

高铁隧道毕业设计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1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1.4长边隧道工程概况    2 1.4.1工程概况    2 1.4.2地层岩性    2 1.4.3水文地质条件    3 1.5工程地址条件评价    4 1.6设计原则及有关技术指标    4 1.7设计遵循的规范    5 第二章  隧道洞口设计    7 2.1隧道洞口位置及形式选择    7 2.1.1洞门位置选择    7 2.1.2洞门形式的选择    8 ...

高铁隧道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1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1.4长边隧道工程概况    2 1.4.1工程概况    2 1.4.2地层岩性    2 1.4.3水文地质条件    3 1.5工程地址条件评价    4 1.6设计原则及有关技术指标    4 1.7设计遵循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5 第二章  隧道洞口设计    7 2.1隧道洞口位置及形式选择    7 2.1.1洞门位置选择    7 2.1.2洞门形式的选择    8 2.1.3洞门确定    8 2.2隧道洞门设计及强度、稳定性检算    8 2.2.1洞门稳定性及强度检算:    8 2.2.2出口洞门的检算    11 第三章  隧道洞身设计及配筋    15 3.1 Ⅴ级围岩隧道洞身设计及配筋    15 3.1.1荷载计算    15 3.1.2内力计算    16 3.1.3配筋计算及检算    19 3.2 Ⅳ级围岩隧道洞身设计及配筋    24 3.2.1荷载计算    24 3.2.2内力计算    25 3.2.3 配筋计算及检算    27 3.3Ⅲ级围岩隧道洞身设计及配筋    32 3.3.1荷载计算    32 3.3.2内力计算    33 3.3.3配筋计算及检算    35 第四章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41 5.1施工准备工作    41 4.2总体施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41 4.3施工工艺    42 4.2.1小导管超前注浆    42 4.3.2 初期支护    43 4.3.2二次衬砌    46 4.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47 第五章  防水施工工艺    49 5.1EVA复合防水板施工工艺    49 5.2施工缝、变形缝处理    52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实现高速铁路隧道修建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是当前中国铁路技术进步的重要课题之一。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成功修建了7500多座、总长超过4300km的铁路隧道,隧道数量和总长度均居世界前列。“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修建超过3000km的铁路隧道,其中客运专线隧道超过1000km。现阶段正是我国大力修建高速客运专线的时候,在建的有哈大线、京沪线、合武线、石太线、郑西线、武广线等。由此可见,隧道在山区铁路线上的作用。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我国现阶段对于铁路隧道的研究虽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要与日本的青函隧道(目前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全长53.9km,海底长度23.3km)和英法海底隧道(世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长度50.5km,海底长度37.9km)相比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隧道的设计与计算理论的发展,其中支护结构体系是隧道设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来,隧道支护体系系统的设计经历了结构从单一到多样,计算从简到繁,从经验设计逐步上升到理论分析等阶段。新奥法(NATM)的出现将喷锚支护的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并迅速在各项地下工程中广泛采用。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以后,逐渐取代了耗费大量木材的木支撑。我国又在70年代末,开始用格栅或钢拱支撑加喷混凝土以提高支护的强度和刚度。随着不良地层施工技术的发展,小导管注浆等超前预支护和地层加固技术已广泛应用。意大利、日本等国把管棚、旋喷拱、预支护(预切槽)称作先进的预支护技术。管棚在我国已经成功推广,旋喷拱和预切槽正在研究实验阶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认识长边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荷载-结构法进行荷载计算,包括内力计算、结构配筋、裂缝检算。 (2)制定区间隧道总体 施工方案 围墙砌筑施工方案免费下载道路清表施工方案下载双排脚手架施工方案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脚手架 ,包括施工方案、施工总体部署。 (3)制定区间隧道结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4)防水设计。 (5)监控量测设计。 1.4长边隧道工程概况 1.4.1工程概况 该隧道位于颜盾镇长边村,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为19.6-91m,区间最高点为大寨尾主峰,高程91.90m,最低点为隧道进口附近的鱼塘,高程8.50m,相对高差83.4m,自然坡度10-45度,偶见陡坎,山体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良好,出口左侧为一机装厂,乱挖比较严重,隧道进出口附近分布村庄,进出口仅有小路可达,交通条件差。该隧道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沛,年平均气温21.1度。年平均降水量1763.9mm,四至九月暴风雨较为集中,为汛期,将于量占全年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沿线各地每年不同程度受台风袭击,7-9月台风威胁最大。 该隧道设计进口里程SDK1+010,出口设计里程为SDK1+861,隧道中心里程SDK1+435.5,隧道全长851m。 1.4.2地层岩性 区内地层由新到老依次出露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下伏燕山早期侵入花岗闪长岩(γ52(3)),各地层分述如下: <15-2>粉质黏土(Q4dl+el):褐黄色、灰黄色,硬塑,成份以黏粉粒为主,含有15%中粗砂,黏性一般。主要分布在隧道区域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层,属Ⅱ级普通土,C组填料。 <17-1>花岗闪长岩W4(γ52(3)):全风化,褐红色、灰黄色,原岩结构已破坏,岩芯呈土柱状,矿物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黑云母,除石英矿物外,其他矿物基本分化成黏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属Ⅲ级硬土,C组填料。 <17-2>花岗闪长岩W3(γ52(3)):强风化,灰黄色、灰褐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长石、角闪石及少量黑云母等组成,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块状,锤击易碎,属Ⅳ级软石,A组填料。 <17-3>花岗闪长岩W2(γ52(3)):弱风化,灰白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质新鲜,成分以长石、石英、角闪石为主,岩体裂隙较发育,岩芯呈柱状,锤击声较脆,较难碎,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属Ⅴ级次坚石,A组填料。 1.4.3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测区地表水主要为冲沟水,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多沿沟槽排泄,沟槽内地表水流量随季节变化,雨季时较大,可增大数倍。 (2)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测区表层第四系覆盖层较薄,以粉质黏土为主,第四系孔隙潜水不发育,并且随季节动态变化大,由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花岗闪长岩的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水量变幅较大,由于上覆粉质黏土为较好的隔水层,地形坡度较大,大气降水多沿坡面往下径流,入渗水量较小,基岩裂隙水发育程度受基岩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裂隙贯通性的影响,全风化岩属弱含水层,富水性差,强风化岩和弱风化岩的导水性和富水性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具各向异性,总体地下水量不大。地下水运动主要受地形、地貌控制。 1.5工程地址条件评价 隧道洞身主要穿越燕山早期侵入花岗闪长岩,总体上岩体节理、裂隙一般发育,侧壁基本稳定。局部地段岩体较碎,裂隙发育,可能发生掉块,岩崩等病害,裂隙发育段有利于地下水的聚居,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涌水,其中DK9+310~DK9+420为小凹槽,为雨水重要汇集排泄区域,凹槽最低埋深约22.3m,地面横坡约23%。地表植被较发育岩层,岩土层强度较低,遇水可能发生软化,崩解,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1.6设计原则及有关技术指标 (1)主要构件的使用年限为100年。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结构刚度、强度,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 (2)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周围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状况,通过对技术、经济、环保及使用功能的综合比较,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3)结构设计应满足施工、运营、环境保护、防灾等要求。 (4)结构的净空尺寸除应满足建筑限界要求外,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沉陷等因素。 (5)断面形状和衬砌形式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埋深、施工方法等条件,从地层稳定、结构受力合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确定。 (6)隧道结构按结构“破损阶段”法,以材料的极限强度进行设计。 (7)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应控制在环境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8)隧道建设应尽量考虑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9)设计中除参照毕业设计指导书外,尚应符合《铁路隧道 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配电网设计规范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220kv变电站通用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或《地铁设计规范》等相关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隧道主体工程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级。 (11)隧道结构的抗震等级按二级考虑,按抗震烈度8度设防。 (12)结构设计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应根据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腐蚀性等情况,满足防水和防腐设计要求。当结构处于有腐蚀性地下水时应采取抗侵蚀措施,混凝土抗侵蚀系数不低于0.8。 (13)在永久荷载基本荷载组合作用下,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进行结构构件裂缝验算。二类环境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迎土面)应不大于0.2mm,一类环境(非迎土面及内部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均应不大于0.3mm。当计及地震、人防或其它偶然荷载作用时,可不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 (14)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应按规范采用。区间隧道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 (17)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0。C20喷射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可采用:轴心抗压15MPa,弯曲抗压18MPa,抗拉1.3MPa,弹性模量为22GPa。喷射混凝土与地层的粘结力不低于0.5MPa。(注: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指采用喷射大板切割法,制作成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试块,在标准实验方法所得的极限抗压强度乘以0.95的系数;喷射混凝土与地层的粘结强度可采用预留试件拉拔法或钻心法。) 1.7设计遵循的规范 (1)《隧道工程》中国铁道出版社 (2)《铁路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6)《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7)《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8)《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83) (9)《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号) (10)《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11)《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12)《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 (1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14)《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 (15)《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第二章  隧道洞口设计 2.1隧道洞口位置及形式选择 2.1.1洞门位置选择 一般应依据具体工点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结合工程施工安全、环境保护要求、洞口相关工程加以全面研究,综合比较其经济、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同时注意在城镇附近或与公路交叉的地段应与周围景观和交叉方式相协调。 1根据地形条件选择洞口位置 隧道进出口线路中线应力求与地形等高线相垂直。(以减少工程量,有利于施工)。当斜交角较大时,且岩层整体性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时,可采用斜交进洞,松散地层中不宜采用斜交洞口。 傍山隧道洞口,靠山一侧边坡较高时,看是否有塌方、落石病害发生,如有应早进洞或接长明洞;对堑坡外自然坡面的稳定性要认真调查(必要时防护),特别注意洞口段的地层情况及覆盖厚度(是否受偏压)。防止坍顶和破坏山体的稳定。 在漫坡地形选择洞口时,考虑洞外路基填、挖方情况,排水条件、有利于快速施工条件。结合少占农田,改土造田等要求。隧道位于城镇、风景区附近时,尽量少做长拉沟进洞,可适当延长明洞为宜。 桥隧紧接,应考虑洞口与桥跨布局,结构处理的整体性,不能忽视桥隧工程施工相互干扰的因素。 2根据地质条件选定洞口位置: 洞口位置应选择在坡面稳定、地质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处。不应在山体不稳或有明显偏压、滑坡、崩坍、松散堆积体、泥石流沟等地段进洞。 当岩层倾斜,层理、片理结合很差或存在软弱结构面时,不宜大挖,避免斩断岩脚,以防止顺层滑动或塌方。宜尽量早进洞或设明洞引进。不能避开堆积层进洞时(不宜采用清方的办法缩短洞口)必要时接长明洞。 洞口为软岩或软硬岩互层时,应适当降低边仰坡高度,以减少风化暴露面,同时对软岩坡面可作适当的防护。 2.1.2洞门形式的选择 洞门形式的选择应适应地形、地质的需要,同时考虑施工方法和施工需要。 一般地形等高线与线路中线斜交角度在45°~ 65°之间,地面横坡较陡,地质条件好,无落石掉块现象时,可选择斜交洞门;当斜交角度大于65°时,地面横坡较陡,或一侧地形凸出,可考虑用台阶洞门;当斜交角度小于45°时,地面横坡较陡,边仰坡刷方较高,有落石掉块掉块威胁运营安全时,考虑接长明洞。 2.1.3洞门确定 从纵断面图上看出洞口接近岩脚,土层稳定性差,围岩易坍塌,故采用带耳墙式洞门。从本隧道进口地形平面图可见地形等高线与线路中心斜交角小,地面横坡较缓,在进口位置选择上主要考虑边仰坡稳定及土石方量大小,确定进出口洞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进洞采用斜切式,出洞采用柱式。 2.2隧道洞门设计及强度、稳定性检算 2.2.1洞门稳定性及强度检算: 进出口洞门的检算: 检算柱时取洞门端墙前之翼墙宽1m(注柱比较宽,可以考虑单位宽度)的条带“Ⅰ“,按挡土墙检算偏心、强度及稳定性。检算端墙与翼墙共同作用部分“Ⅱ“的滑动稳定性。 柱式洞门稳定性及强度检算: 检算条带“Ⅰ” (一)、洞门的检算: 1、压力的计算 (1)各项物理学指标 f=0.6 (2)土压力系数 的计算: (3)土压力的计算: 稳定性及强度的检算: 倾覆稳定的验算: 满足倾覆稳定的要求。 滑动稳定的验算: 满足滑动稳定的要求。 (3)合力的偏心距的验算: 满足基底合力的偏心距。 (4)基底压应力的验算: 满足基底压应力的要求。 检算条带“Ⅱ” 土压力的计算: 由以上计算知: 2  墙身截面偏心的验算: 偏心距 满足墙身截面偏心的要求。 应力 因为 出现负值,故尚因检算不考虑圬工承受拉力时受压区应力重分布的最大压应力。通过应力从分布,受压区的最大压应力 满足墙身截面强度的要求。 2.2.2出口洞门的检算 出口采用带耳墙式洞门,检算翼墙时取洞门端墙前之翼墙宽1m的条带“Ⅰ“,按挡土墙检算偏心、强度及稳定性。检算端墙与翼墙共同作用部分“Ⅱ“的滑动稳定性。 检算条带“Ⅰ” 1、土压力的计算 (1)各项物理学指标 f=0.6 (2)土压力系数 的计算: (3)土压力的计算: 2 稳定性及强度的检算: (1) 倾覆稳定的验算: 满足倾覆稳定的要求。 (2) 滑动稳定的验算: 满足滑动稳定的要求。 (3)合力的偏心距的验算: 满足基底合力的偏心距。 (4)基底压应力的验算: 满足基底压应力的要求。 检算条带“Ⅱ” 1 土压力的计算: 由以上计算知: 2  墙身截面偏心的验算: 偏心距 满足墙身截面偏心的要求。 应力 因为 出现负值,故尚因检算不考虑圬工承受拉力时受压区应力重分布的最大压应力。通过应力从分布,受压区的最大压应力 满足墙身截面强度的要求。 第三章  隧道洞身设计及配筋 3.1 Ⅴ级围岩隧道洞身设计及配筋 3.1.1荷载计算 根据分析并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最终选定里程为SDK1+140处的断面作为Ⅴ级围岩计算截面,隧道开挖宽度B=14.5m,高度H=12.3m,埋深H1=24.8m,水位距拱顶6.5m。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计算围岩松动压力的统计公式。 式中,hq——等效荷载高度值; s——围岩级别,如Ⅲ级围岩,则s=3; γ——围岩容重,kN/m3; ω——宽度影响系数,且 ; B——坑道的宽度,m ; i——以B=5m为基准,B每增减1m时的围岩压力增减率,当B<5m时,取i=0.2,B>5m时,取i=0.1。 等效荷载高度值hq=14.04m,H1=24.8m时, ,属于浅埋条件。 计算浅埋隧道围岩压力 此时 水压力 3.1.2内力计算 隧道工程建筑物是埋置于地层中的结构物,它的受力和变形与围岩密切相关,支护结构与围岩作为一个统一的受力体系相互约束,共同工作。这种共同作用正是地下结构与地面结构的主要区别。根据本工程浅埋及松散地层的特点,使用阶段结构安全性检算采用“荷载—结构”模式,即将支护和围岩分开考虑,支护结构是承载主体,围岩作为荷载的来源和支护结构的弹性支承。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弹性支承对支护结构施加约束来实现的。 计算模型中,二衬结构采用弹性平面梁单元模拟,弹性抗力以及地基均采用弹簧单元模拟。组合荷载根据不同作用方向分别转换成等效节点力施加在相应的单元结点上。荷载组合为土压力和水压力这两种荷载类型的组合形式,结构计算荷载为上述进行最不利组合。为此将上述荷载乘以分项系数1.35。具体计算模型见图。 图4-1 计算模型图 采用ANSYS结构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荷载分析并计算结果得隧道断面的变形图、轴力图、弯矩图。 图4-2 变形图 图4-3 弯矩图 图4-3 轴力图 3.1.3配筋计算及检算 根据内力图知道: 最大正弯矩为M=702930N·m;轴力为N=5546700N。 最大负弯矩为 M=-818600N·m;轴力为N=4544500N; 衬砌单元截面为b×h=1000mm 550mm,考虑挠度影响的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对隧道衬砌取 =1.0,衬砌混凝土等级为C35,混凝土弯曲抗压强 =14.3Mpa,钢筋采用HRB400,抗拉、抗压强度 =360MPa, =0.56。取 =35mm,则 =515mm。 、配筋计算 1.结构承受最大正弯矩的配筋计算: 矩形截面的配筋计算:M=702930N·m    N=5546700N 初始偏心距e0:  ; 所以要考虑附加偏心矩的影响,故取 此时的初始偏心矩为: ; 大小偏心距的判别: 按《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有: 所以按小偏心计算。 此时离纵向力较远的一侧钢筋取: 由于N=5546700N〈 故可不按离轴向力较远一侧混凝土先压坏情况验算面积 选   为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特点——补充如下方程: =0.56; 取:4   1256 ; 非少筋。 满足要求! 2.结构承受最大负弯矩的配筋计算: 矩形截面的配筋计算:M=-818600N·m    N=4544500N 初始偏心距e0:  ; 大小偏心距的判别: 按《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有: 所以按大偏心计算。设纵向受拉钢筋的面积为As‘(离轴力N比较近);离轴力比较远的钢筋面积为As; 根据平衡方程得: ; ; 公式中: ; 为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特点——补充如下方程: =0.56; 联解以上方程得: 式中: ; ; 取:5   1570 ;  非少筋。 满足要求! 以上是隧道衬砌的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的配筋计算,但对于一个就要承受最大正弯矩又要承受最大负弯矩的构件来说,它的上缘筋就应该是其承受最大负弯矩时的受拉筋,同样,它的下缘筋就应该是其承受最大正弯矩时的受拉筋。 根据上面的计算可以得知:对于本设计衬砌的配筋应该是:5Φ20 二.Ⅴ级围岩衬砌安全性评价: 1.抗拉检算: 由于 ,不需要检算抗压强度,只要检算抗拉强度和裂缝。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的规定:隧道衬砌大偏心受压混凝土构件,在最后的检算主要是受拉裂缝的检算,主要裂缝检算合格,就可以不验算此项。 2.裂缝验算: (1)、最大正弯矩裂缝检算 因为: 所以不需要进行裂缝验算。 (2)、最大负弯矩裂缝检算 因为: 所以不需要进行裂缝验算。 3.截面强度检算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的有关规定: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的偏心构件( ),其截面强度检算应按照以下公式进行: 其中:K-安全系数,按规范有关规定采用; -混凝土弯曲抗压极限强度; —钢筋的抗拉或抗压计算强度; -受拉和受压区钢筋的截面面积; 在本设计中,以上参数的取值为: (1)最大正弯矩 K=2.4, =21.0MPa, =520MPa, ,b=1000mm, 代入计算有:左边<右边 满足要求! (2)最大负弯矩 相关参数如下: K=2.4, =21.0MPa, =520MPa, ,b=1000mm 带入计算有:左边〈右边 满足要求! 对于本设计的衬砌配筋就按以上计算的选取,对称配筋每侧钢筋为5Φ20。 3.2 Ⅳ级围岩隧道洞身设计及配筋 3.2.1荷载计算 根据分析隧道平面图、隧道纵断面图、隧道横断面图并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最终选定里程为SDK1+390处的断面作为Ⅳ级围岩计算截面,隧道开挖宽度B=14.3m,高度Ht=12.2m,埋深59.2m,地下水位靠近拱顶。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计算围岩松动压力的统计公式。 式中,hq——等效荷载高度值; s——围岩级别,如Ⅲ级围岩,则s=3; γ——围岩容重,kN/m3; ω——宽度影响系数,且 ; B——坑道的宽度,m ; i——以B=5m为基准,B每增减1m时的围岩压力增减率,当B<5m时,取i=0.2,B>5m时,取i=0.1。 等效荷载高度值hq=6.95m,H1=59.2m时, ,属于深埋条件。 垂直荷载        水平荷载  拱顶处      仰拱处      3.2.2内力计算 采用ANSYS结构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荷载分析并计算结果得隧道断面的变形图、轴力图、弯矩图。 图4-5 变形图 图4-6 弯矩图 图4-7 轴力图 3.2.3 配筋计算及检算 根据内力图知道: 最大正弯矩为M=181820N·m;轴力为N=1713800N。 最大负弯矩为M=-138710N·m;轴力为N=1513900N; 衬砌单元截面为b×h=1000mm 500mm,考虑挠度影响的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对隧道衬砌取 =1.0,衬砌混凝土等级为C35,混凝土弯曲抗压强 =14.3Mpa,钢筋采用HRB400,抗拉、抗压强度 =360MPa, =0.56。取 =35mm,则 =465mm。 1.结构承受最大正弯矩的配筋计算: 矩形截面的配筋计算:M=181820N·m    N=1713800N 初始偏心距e0:  ; 所以要考虑附加偏心矩的影响,故取 此时的初始偏心矩为: ; 大小偏心距的判别:按《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有: 所以按小偏心计算。 由于N=1713800N〈 故可不按离轴向力较远一侧混凝土先压坏情况验算面积 选   为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特点——补充如下方程: =0.56; 取:4   1017 ;  非少筋。 非超筋。满足要求! 2.结构承受最大负弯矩的配筋计算: 矩形截面的配筋计算:M=-138710N·m    N=1513900N 初始偏心距e0:  ; 所以要考虑附加偏心矩的影响,故取 此时的初始偏心矩为: ; 大小偏心距的判别: 按《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有: 所以按小偏心计算。 此时离纵向力较远的一侧钢筋取: 由于N=1513900N〈 故可不按离轴向力较远一侧混凝土先压坏情况验算面积 选   为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特点——补充如下方程: =0.56; 取:4   1017 ;  非少筋。 非超筋。满足要求! 以上是隧道衬砌的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的配筋计算,但对于一个就要承受最大正弯矩又要承受最大负弯矩的构件来说,它的上缘筋就应该是其承受最大负弯矩时的受拉筋,同样,它的下缘筋就应该是其承受最大正弯矩时的受拉筋。 根据上面的计算可以得知:对于本设计衬砌的配筋应该是:4Φ18 非少筋。 非超筋。 验算合格! 二.衬砌安全性评价: 1.抗压强度检算: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的规定:混凝土矩形截面轴心和偏心受压构件的抗压强度应按照以下公式进行: 其中: -混凝土的抗压极限强度; K-安全系数; B—截面宽度; H—截面厚度; φ—构件纵向弯曲系数; α—轴向力的偏心影响系数; 由于 ,不需要检算抗压强度,只要检算抗拉强度和裂缝。 2.裂缝验算: (1)最大正弯矩裂缝检算 因为: 所以不需要进行裂缝验算。 (2) 最大负弯矩裂缝检算 因为: 所以不需要进行裂缝验算。 3 截面强度检算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的有关规定: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的偏心构件( ),其截面强度检算应按照以下公式进行: 其中:K-安全系数,按规范有关规定采用; -混凝土弯曲抗压极限强度; —钢筋的抗拉或抗压计算强度; -受拉和受压区钢筋的截面面积; 在本设计中,以上参数的取值为: (1)最大正弯矩 K=2.4, =21.0MPa, =520MPa, ,b=1000mm, x=119.8mm; 代入计算有:左边<右边 满足要求! (2)最大负弯矩 相关参数如下: K=2.4, =21.0MPa, =520MPa, ,b=1000mm , x=105.8mm 带入计算有:左边〈右边 满足要求! 对于本设计的衬砌配筋就按以上计算的选取对称配筋每侧钢筋为4Φ18。 3.3Ⅲ级围岩隧道洞身设计及配筋 3.3.1荷载计算 根据分析隧道平面图、隧道纵断面图、隧道横断面图并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最终选定里程为SDK1+490处的断面作为Ⅲ级围岩计算截面,隧道开挖宽度B=14.1m,高度Ht=12.1m,埋深108m,地下水位靠近拱顶。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计算围岩松动压力的统计公式。 式中,hq——等效荷载高度值; s——围岩级别,如Ⅲ级围岩,则s=3; γ——围岩容重,kN/m3; ω——宽度影响系数,且 ; B——坑道的宽度,m ; i——以B=5m为基准,B每增减1m时的围岩压力增减率,当B<5m时,取i=0.2,B>5m时,取i=0.1。 等效荷载高度值hq=3.44m,H1=108m时, ,属于深埋条件。 垂直荷载        水平荷载        考虑水压力的作用后 水平荷载 拱顶处      仰拱处      3.3.2内力计算 采用ANSYS结构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荷载分析并计算结果得隧道断面的变形图、轴力图、弯矩图。 图4-8 变形图 图4-9 弯矩图 图4-10 轴力图 3.3.3配筋计算及检算 根据内力图知道: 最大正弯矩为M=84835N·m;轴力为N=1004300N。 最大负弯矩为 M=-50400N·m;轴力为N=1087000N; 衬砌单元截面为b×h=1000mm 450mm,考虑挠度影响的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对隧道衬砌取 =1.0,衬砌混凝土等级为C35,混凝土弯曲抗压强 =14.3Mpa,钢筋采用HRB400,抗拉、抗压强度 =360MPa, =0.56。取 =35mm,则 =415mm。 1.结构承受最大正弯矩的配筋计算: 矩形截面的配筋计算:M=84835N·m    N=1004300N 初始偏心距e0:  ; 所以要考虑附加偏心矩的影响,故取 此时的初始偏心矩为: ; 大小偏心距的判别: 按《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有: 所以按小偏心计算。 此时离纵向力较远的一侧钢筋取: 由于N=1004300N〈 故可不按离轴向力较远一侧混凝土先压坏情况验算面积 选   为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特点——补充如下方程: =0.56; 取:4   1017 ; 非少筋。 非超筋。满足要求! 2.结构承受最大负弯矩的配筋计算: 矩形截面的配筋计算:M=-50400N·m    N=1087000N 初始偏心距e0:  ; 所以要考虑附加偏心矩的影响,故取 此时的初始偏心矩为: ; 大小偏心距的判别: 按《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有: 所以按小偏心计算。 此时离纵向力较远的一侧钢筋取: 由于N=1087000N〈 故可不按离轴向力较远一侧混凝土先压坏情况验算面积 选   为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特点——补充如下方程: =0.56; 取:4   1017 ;  非少筋。 非超筋。满足要求! 以上是隧道衬砌的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的配筋计算,但对于一个就要承受最大正弯矩又要承受最大负弯矩的构件来说,它的上缘筋就应该是其承受最大负弯矩时的受拉筋,同样,它的下缘筋就应该是其承受最大正弯矩时的受拉筋。 根据上面的计算可以得知:对于本设计衬砌的配筋应该同样是:4Φ18 非少筋。 非超筋。 验算合格! 二.衬砌安全性评价: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的规定:混凝土矩形截面轴心和偏心受压构件的抗压强度应按照以下公式进行: 其中: -混凝土的抗压极限强度; K-安全系数; B—截面宽度; H—截面厚度; φ—构件纵向弯曲系数; α—轴向力的偏心影响系数; 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 均属于小偏心,需按下面方式检算。 (1)最大正弯矩: K=2.0    N=1004300N      满足要求。 (2)最大负弯矩: K=2.0    N=1087000N      所以有 满足要求。 对于本设计的衬砌配筋选取对称配筋每侧钢筋为4Φ18。 第四章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5.1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应根据调查资料,对洞外相邻工程、既有建筑及其他设施的拆迁作出施工安排;研究和分析施工地段交通运输条件的利用程度,并对拟建施工运输道路作出比选方案;根据洞口可供施工场地布置的条件提出分期用地、材料供应、供水和节约能源等方案;对施工中和运营后周围环境的影响(污水、废气、噪声等)提出必要的防治措施。 同时应考虑修建临时运输便道、轻型轨道,临时房屋、临时通信、给水、照明、附属企业、料库以及施工场地平整,材料机具配备运送,洞外天沟、侧沟及场地排水,改移道路及拆迁建筑物等的工程数量及需要时间,这些工作可与洞外土石方同步进行,在进洞前应先对洞口工程作出安排;凡对隧道出渣有干扰的桥涵(含泄水洞)要先安排施工 4.2总体施工方案 Ⅲ级水平成层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台阶分为上下台阶两部开挖支护;周边眼间距40cm,采取间隔装药,光面爆破钻爆施工。上台阶每循环进尺不得超过3m,上台阶长度3~10m,高度5~6m;下台阶长度40~60m;仰拱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90m;二衬至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120m。下台阶一次开挖长度不得超过4m,及时喷砼支护。 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台阶分为上下台阶两部开挖支护。周边眼间距40cm,采取间隔装药,光面爆破钻爆施工。上台阶每循环进尺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上台阶长度3~10m,高度4~5m;下台阶长度20~30m,下台阶一次开挖长度不得大于2榀钢架,及时喷砼支护。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封闭成环,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管,每循环进尺不得大于3m,仰拱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35m;二衬至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90m。 Ⅴ级围岩台阶法分为上、中、下三部开挖支护+临时仰拱施工,也叫三台阶增设临时仰拱工法。上台阶高度3.5m以内,长度3~5m;中下台阶高度3~4m,长度2~3m;施工采取短台阶循环进尺。上台阶开挖支护每循环不得大于1榀钢架;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钢架。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封闭成环,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管,每循环进尺不得大于3m,仰拱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35m;二衬至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70m 开挖上台阶→施作上部初期支护→监控量测→开挖下台阶→施作下部初期支护→开挖仰拱→施作仰拱初期支护→仰拱混凝土浇筑→仰拱填充混凝土施工→监控量测评估→矮边墙施工→施作二次衬砌 4.3施工工艺 4.2.1小导管超前注浆 (1)超前小导管设计参数 超前小导管规格:采用直径Φ42mm的无缝钢管制作,长度3.5m,前端做成尖形,每隔20cm钻眼,各排小导管拱搭接长度1.2m。 钢管沿开挖轮廓线在拱部布置,环向间距33.3cm,外插角,注浆材料选用M20水泥砂浆。 (2)超前小导管施工 测量放样,在设计孔位上标记,采用风枪钻孔,将小导管沿孔打入。注浆前先喷射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先用高压水冲洗清除管内杂物,然后再注浆,注浆 由下向上进行。浆液用拌合机拌合。然后采用小型机具开挖,每次进尺0.5m。注浆过程中若出现堵管现象,则应及时清理锚杆、注浆软管和注浆泵。 4.3.2 初期支护 (1)喷射混凝土 本工程喷射混凝土均采用湿喷施工工艺,采用TK500型湿喷机。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合。 ①喷射混凝土前的准备工作。 a喷射混凝土前撬去掌子面危石和欠挖处理。用高压风清除杂物。 b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及原材料均已配备齐全,并且机具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原材料经检验合格,粗骨料加工拌合前要再次过筛,以防止超径骨料混入,造成堵塞。细骨料堆放在防雨料库,以控制含水量,且满足施工需要。 c机电检查:喷前进行电器及机械设备检查和试转,检查各部分连接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作业场所配备充足照明及通风设备。 ②湿喷法喷射混凝土 a喷射机械安设调整好后,先注水、通风,清除管道内杂物,清除掌子面杂物尘埃。 b喷射混凝土大堆料要储放于储料棚内,避免露天堆放、淋雨、环境污染和倒运材料而引起的泥污染集料,引起堵管和强度降低等现象。 c喷射前,先开风,再送料,后开速凝剂阀门,以易粘结、回弹小、表面湿润光泽为准。严禁随意增加速凝剂和防水剂渗量,尽量用新鲜的水泥,存放较长时间将会影响喷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d喷射机的工作风压严格控制在0.3~0.5MPa范围内。严格控制好喷嘴与受喷面的距离和角度。喷嘴与受喷坡面垂直,有钢筋时角度可调至左右,喷嘴与受喷坡面距离控制在0.8-0.9m范围内。喷射顺序自下而上,料束呈旋转轨迹运动,旋转半径30cm,一圈压半圈,纵向按蛇形状布设。喷射过程中因及时检查混凝土的回弹率和实际配合比。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率:边墙不应大于15%,拱部不应大于25%。 e喷射层厚度边墙7~10cm,拱部5~7cm,厚度过大会削弱混凝土颗粒间的凝聚力,促使喷层因自重过大而脱落,或拱顶处于围岩面间形成空隙;如果一次喷射厚度过小,则骨料容易回弹,后一层与前一层喷射时间间隔12~20min。影响喷层厚度的主要原因时混凝土坍落度、速凝剂的作用效果和气温。喷射混凝土厚度采用预埋钢筋法测设,不够设计厚度的重新加喷补够。 f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对喷射混凝土进行养护,喷射混凝土由专人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以减少由于水化热引起的开裂,若发现裂纹用红油漆作上标识,进行观察和监测,确定其是否继续发展并找出原因进行处理。对不再发展的裂纹,采取在其附近加设土钉或加喷一层混凝土的办法处理,以策安全。 (2)砂浆锚杆 各段钢架之间用钢板栓接,接头部位增设1根注浆锚管,端头与格栅主筋焊接,起锁口作用,以发挥格栅钢架的空间受力效应。在拱脚上下各1.5m范围内,按设计要求施作长3m间距0.8×0.8m的砂浆锚杆。 ①砂浆锚杆施工方法:采用锚杆台车钻孔,人工安装锚杆。钻孔完成后利用高压水清孔,清孔后采用后退式注浆,以保证孔内浆液饱满。 ②施工的技术措施:孔径要与锚杆直径相匹配,锚杆孔径应大于设计的锚杆直径15mm,孔深比锚杆长15cm。孔向应按设计方向钻进,垂直岩面。 (3)钢筋网 ①钢筋网的制作。钢筋网片采用Ⅰ级6钢筋焊制,在钢筋加工场内集中加工。先用钢筋调直机把钢筋调直,再截成钢筋条,钢筋网片尺寸根据拱架间距和网片之间搭接长度综合考虑确定。钢筋焊接前要先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清除干净;加工完毕后的钢筋网片应平整,钢筋表面无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②成品的存放。制作成型的钢筋网片必须轻抬轻放,避免摔地产生变形。钢筋网片成品应远离加工场地,堆放在指定的成品堆放场地上。存放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潮湿的环境,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 ③挂网。按图纸标定的位置挂设加工好的钢筋网片,钢筋片随初喷面的起伏铺设,绑扎固定于锚固装置上,再把钢筋片焊接成网,网片搭接长度为2个网格。 (3)钢拱架 ①钢架的制作 a拱架加工的焊接不得有假焊,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钢架接头应焊接密实、焊缝饱满,接头处应贴10×10cm钢板并焊接密实,每榀钢架加工完成后应试拼,周边误差为±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偏差超出规定或焊接质量达不到要求的钢架严禁使用。 b主要施工技术要求:型钢拱架和钢筋网片的钢筋种类、型号、直径和间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所有加工好的钢架必须标示明确,将各单元名称用红油漆标注于钢架两侧,如:A单元应标注“A”,临时钢架A单元应标注“临A”。 ②钢架的安装 a格栅拱架利用平板车运进洞内,人工配合机械在台架上进行逐榀安装。立拱时各节钢架联结牢固、位置正确。钢架安装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间距0.5m一榀进行架设。每榀钢架安装时,要认真定位,不偏、不斜,轮廓要符合设计要求。 b安装前应彻底清除底脚下的虚碴及杂物。底脚标高不足时,不得用洞碴回填,必要时可用混凝土加固基底。确保钢架底脚置于牢固的基础上。 c拼装可在开挖面以后进行,各节钢架间连接板必须设置橡胶垫板,并同钢架连接板密贴,然后用螺栓螺母连接牢固,螺栓连接时螺母方向应交错开布置。钢架与锁脚钢管焊接牢固,相邻钢架之间采用纵向钢筋进行连接,呈梅花形布置,焊接采用点焊,同格栅钢筋焊接牢固。 d分步开挖施工时,拱架拱脚应打设φ42mm的锁脚锚管,锚杆长度2.5m,每侧脚板处数量为2根,并采用φ22“U”形钢筋同钢架满焊连接。下半部开挖后钢架应及时接长落底至基岩。 e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应用喷混凝土充填密实;喷射混凝土应全部覆盖钢架,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cm。开挖下台阶时,应在钢架拱脚下设混凝土垫块,混凝土垫块、岩石和钢架连接密实、牢固。 4.3.2二次衬砌 (1)钢筋骨架制作 骨架钢筋的连接采用搭接双面焊,钢筋骨架制作时的分段原则为:根据钢筋的定尺长度,合理安排,尽量做到节省材料,减少焊接的数量及作业时间。接头错开1.0m,主钢筋接头根数在同一截面不超过总数的50%。 (2)钢筋骨架安装 人工把分段后的环形钢筋搬运至施工现场,钢筋骨架分段对接采用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不少于5d。骨架钢筋采用高强度砂浆垫块使骨架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安装时骨架中心位置要与桩位中心相符,其允许误差为±20mm。钢筋骨架横向要与隧道横断面方向平行。 (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4~16cm,根据混凝土灌注部位不同,墙部混凝土坍落度宜小,拱部混凝土坍落度宜大。在保证混凝土可泵性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混凝土的坍落度,并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保水性,避免混凝土泌水。 混凝土采用泵送,用分层、左右交替对称浇注,每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1m。两侧高差控制在50cm以内。接头管箍避免接触不当造成爆脱,管路用方木支垫高出地面,穿过台车时管箍不与台车构件相接触。混凝土输送管路端部设置一根软管,软管管口至浇筑面垂距控制在1.5m以内,以避免混凝土集料堆积和产生离析。混凝土开盘前先泵送同级砂浆,砂浆量为在电览沟底顶面上平铺2cm,以保证电览沟底顶面混凝土同拱墙混凝土的连接,防止模板缝隙漏浆造成混凝土泛砂或露骨;同时起到润湿输送泵和管路的作用。 振捣采用定人定位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固,保证混凝土密实;拱顶及反弧段辅以附着式平板振动器振捣。灌注过程中严禁用振动棒拖拉混凝土。 (4)拆模 按施工规范采用最后一盘封顶混凝土试件达到的强度来控制。当不承受外荷载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5MPa或在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不被损坏并能承受自重时拆模;拆模时先拆两侧模板,最后拆顶模,支撑按先后顺序放松,防止由于支撑丝杆放松不当使台车模板扭曲,造成混凝土表面粘连擦伤。当衬砌施作时间提前,承受有围岩压力时,按规范要求进行。 (5)混凝土养护 拆模前用水冲洗模板外表面,拆模后用高压水喷淋混凝土表面,以降低温度,养护期不少于7天。 4.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采用分部开挖时,导坑断面尺寸应根据运输要求、地质条件、支护类型、设备外型尺寸及技术条件,人行安全及管路布置等因素确定。若需作为通风之用,则应核算其面积。 2.隧道施工程序的安排,应适应地质条件的变化和保证施工安全,工程质量以及进度等要求,一般采用平行作业。 3.道施工出碴及运料,应根据施工方法、机具设备、运量要求等选择装碴及运输方式。 4.隧道施工防排水设施宜与运营防排水系统考虑. 5.施工通风方式应根据坑道长度、施工方法和通风设备等因素确定. 6.隧道施工供电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隧道施工供电电压一般可用400/300v三相四线系统,动力线电压一般采用380v。 (2)输电线路的容许电压降,在线路末端不应超过10%. (3)洞内照明线路的电压,在作业地段的额定电压不超过36v,在成洞段或不作业地段可用220v。 第五章  防水施工工艺 5.1EVA复合防水板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①在二次衬砌施工前对初支表面进行复喷,使初支面平顺。 ②洞外防水卷材检验 a外观检查:检查卷材是否有变色、波纹、斑点、刀痕、撕裂、小孔等外观缺陷;卷材品种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 b取样复试:按规定取样检查卷材物理力学性能。 (2)初期支护止水 对暗挖初期支护表面首先采取注浆的方式对渗漏较大的部位止水,做到初支表面无成股的流水。然后用堵漏材料对渗水部位封堵。 (3)基面处理 ①铺设防水板的基面应无明水流,否则应进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浆或表面刚性封堵处理,待表面上无明水流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②铺设防水板的基面应平整,铺设防水板前应对基面进行找平处理,处理。 方法可采用喷射混凝土或砂浆抹面的方法,处理后的基面应满足下列条件: D/L≤1/10 式中,D——相邻两凸面间凹进去的深度; L——相邻两凸面间最短距离。 ③基面上不得有尖锐的毛刺部位,特别是喷射混凝土表面经常出现较大的尖锐石子等硬物,应凿除干净或用1:2.5的水泥砂浆覆盖处理,避免浇注混凝土时刺破防水板。 ④基面上不得有铁管、钢筋、铁丝等凸出物存在,否则应从根部割除,并在割除部位用水泥砂浆覆盖处理。 ⑤变形缝两侧各5cm的范围内基面应全部采用1:2.5的水泥砂浆找平,便于背贴式止水带的安装以及保证分区效果。 ⑥当仰拱初衬表面水量较大时,为避免积水将铺设完成的防水板浮起,宜在仰拱初衬表面设置临时排水沟。 (4)铺设缓冲层 ①铺设防水板前先铺设缓冲层,缓冲层材料采用单位重量为 的短纤土工布,用水泥钉或膨胀螺栓和与防水板相配套的圆垫片将缓冲层固定在基面上,固定点之间呈正梅花形布设,侧墙上的固定间距为80~100cm,顶拱上的固定间距为50cm,仰拱上的防水板固定间距为1.0~1.5m,仰拱与侧墙连接部位的固定间距要适当加密至50cm左右,基面凹处应布设圆垫片固定,以免防水层在此处绷紧吊空,浇筑二衬混凝土时弄破。 ②缓冲层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宽度5cm,搭接缝可采用点粘法进行焊接,缓冲层铺设时尽量与基面密贴,不得拉得过紧或出现过大的皱褶,以免影响防水板的铺设。 (5)EVA防水板施工 ①铺设塑料防水板 a铺设防水板时,仰拱防水板宜采用沿隧道纵向铺设的方法,以减少十字焊缝的数量,减少手工焊接,保证防水效果。 b防水板采用热熔法手工焊接在圆垫片上,焊接应牢固可靠,避免浇注和振捣混凝土时防水板脱落。防水板固定方法见图5-1。 c防水板固定时应注意不要拉的过紧或出现大的鼓包,铺设好的防水板应与基面凹凸起伏一致,保持自然、平整、伏贴。以免影响二衬混凝土的厚度或使防水板脱离。 d防水板铺设完毕后应对其表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破损部位及时进行补焊。补丁应剪成圆角,不得有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尖角存在,补丁边缘距破损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7cm。补丁应满焊,不得有翘边空鼓部位。 e对防水层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f所有施工缝部位的防水板预留长度均应超过预留钢筋搭接顶端最少20cm,也可将预留部分卷起后固定,并注意后期的保护。 ②注意事项 a喷射混凝土基面有明水流时严禁铺设防水板。 b手工焊应有熟练工人操作。 c钢筋两端应设置塑料套,避免钢筋就位时刺破防水板。绑扎和焊接钢筋时应注意对防水层进行有效的保护。特别是焊接钢筋时,应在防水层和钢筋之间设置软木橡胶遮挡板,避免火花烧穿防水层。绑扎钢筋时,应派专人进行现场看守,发现破损部位应立即做好记号,便于后期进行修补。 d仰拱防水层铺设完毕后,应注意做好保护工作,避免人为破坏防水层。 e振捣时的振捣棒严禁触及防水层。 f当破除预留防水层部位的导洞时,应采用人工凿除,尽量避免采用风镐等机械破洞,预留防水层一旦被破坏,会直接影响防水层的后续搭接,无法保证防水板的连续性。 g需要破除导洞临时喷射混凝土支撑的部位,必须在预留防水板两侧设置厚度不小于0.8mm的铁板保护层,避免破洞时对防水板进行机械破坏,烧断支撑部位的钢筋时,应在防水板与铁板之间设置软木橡胶隔离板。 5.2施工缝、变形缝处理 (1)施工缝 环向施工缝根据台车长度每11.8m设一道,环向施工缝除设置的防水层外,在衬砌背后防水板与喷射混凝土之间设置一条环向φ10cm半圆软式透水管(施工方法同环向盲管),其下部与边墙后的纵向透水盲沟相接,如图所示。在拱墙衬砌中部设置带注浆管膨胀橡胶止水条,注浆管从边墙衬砌引出来作为注浆口。 拆模后对刚脱模的混凝土端头横截面的中部进行凿槽处理,槽的深度为止水条厚度的一半,宽度为止水条宽度,然后进行清洗,在灌筑下循环混凝土之前,将止水条粘贴(或钉敷)在槽中,然后模板台车定位,灌筑下循环的混凝土。 (2)变形缝 变形缝处,在衬砌背后防水板与喷射混凝土之间设置一条环向φ10cm半圆软式透水管,其下部与边墙后的纵向透水盲沟相接,如图所示。并全断面设置中埋橡胶止水带,缝间用浸沥青木丝板进行嵌塞。 ①安装工艺及步骤 a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止水带的准确位置及尺寸规格。 b沿二次衬砌设计轴线间隔0.6m在挡头板上钻一φ12钢筋孔。 c将加工成型的φ10钢筋卡由待模筑混凝土一侧向另一侧穿入,内侧卡紧止水带一半,另一半止水带紧贴在挡头板上。 d待浇筑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挡头板,将止水带靠中心钢筋拉直,然后弯曲φ10钢筋卡套上止水带,模筑下一环混凝土。 ②施工注意事项 a在混凝土结构沉降缝处,沿结构厚度的中心线将止水带的两翼分别埋入结构中,圆环中心对准沉降缝中央。 b止水带设置时不可翻转、扭曲,如发现破损立即更换。 c在混凝土浇筑前避免止水带被污物和水泥砂浆污损,表面有杂质须清理干净,以免混凝土与其咬合不紧密造成渗水通道。 d施工时保证止水带与混凝土牢固结合,除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要严格控制外,接触止水带的混凝土不应出现粗骨料集中和漏振现象。在支设模板、固定止水带及浇筑混凝土时不得将止水带破坏。
本文档为【高铁隧道毕业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9-08-24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