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近史铁生和《我与地坛》

走近史铁生和《我与地坛》

举报
开通vip

走近史铁生和《我与地坛》走近史铁生和《我与地坛》 课 程 论 文(设 计) 题 目 走近史铁生和《我与地坛》 姓 名 张慧捷 学 号 20131504771 所在学院 会计学院 年级专业 会计创新1301 指导教师 何光顺 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15 年 6 月 29 日 走近史铁生和《我与地坛》 张慧捷 会计学院 会计创新1301 摘 要,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不断地探讨关于生死、母亲、地坛和欲望的话题。文章多处流露出他对逝去的母亲的怀念,以及阐述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那就是生命是上帝给的,死不必急于求成,...

走近史铁生和《我与地坛》
走近史铁生和《我与地坛》 课 程 论 文(设 计) 题 目 走近史铁生和《我与地坛》 姓 名 张慧捷 学 号 20131504771 所在学院 会计学院 年级专业 会计创新1301 指导教师 何光顺 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15 年 6 月 29 日 走近史铁生和《我与地坛》 张慧捷 会计学院 会计创新1301 摘 要,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不断地探讨关于生死、母亲、地坛和欲望的话题。文章多处流露出他对逝去的母亲的怀念,以及阐述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那就是生命是上帝给的,死不必急于求成,同时还有对人与人之间、人与困难之间关系的解读。作为身残志坚的作家,他的心态是积极的,但文中蕴含的悲哀却蔓延到读者的心中,对他,我们只能感慨和敬佩。 关键词,地坛,生死,母亲 目 录 摘要„„„„„„„„„„„„„„„„„„„„„„„„„„„„„„„„„„„„? 正文„„„„„„„„„„„„„„„„„„„„„„„„„„„„„„„„„„„„1 参考文献„„„„„„„„„„„„„„„„„„„„„„„„„„„„„„„„„„3 走近史铁生和《我与地坛》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即使是句耳熟能详的话,二十岁的我仍然没有透彻去理解二十岁残疾的史铁生的悲情和洒脱。再读《我与地坛》,关于生死、母亲、地坛、欲望,无一不透露着他的深邃和智慧。这样一个身体残缺但精神健全的人,到底在地坛中经历了什么,又在思考什么, 散文开篇描绘了地坛的荒芜冷落。地坛已四百岁,祖母几经搬迁,仍未远离地坛。史铁生说,这是宿命。“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又是残疾~读这里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史铁生总要提到自己残废的双腿呢,难道除了双腿,他都无其他可言了吗,后面他又把自己形容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地坛视为他这类人的归宿。我似乎从中读到了颓废的感伤。 在作者笔下,地毯荒芜而不衰败。这里有蜂儿,有蚂蚁,有瓢虫,有蟋蟀,草木竞相生长,满园生机勃勃。这样的叙述反而更像在衬托作者自己的可怜,他们生命力如此旺盛,而自己,年方二十时就要靠着轮椅悲度一生。史铁生总是在地坛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死。他专心致志思考为什么自己不去死,就像普通人纠结着怎样活得更好。因为世间一切,除了母亲,似乎再无可留恋。他得出的答案是,生命是上帝交给他的事实,上帝要他活着,不要着急死,如此而已。我倏地脑子里浮动着余华的那句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史铁生原来早已看破,他也不愿如此苟活于世,但既然上帝让他别着急离开,那么就这样活着吧。这样的想法反而让他得到些许慰藉。但接下来他又该如何活着呢,这个问题,他认为可以用一辈子去想,因为不是马上就有答案的。他可以去地坛慢慢想,反正苍凉的地坛还能陪他余生。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陷入了沉默。我刚开始以为史铁生为着自己的残废每天郁郁寡欢,其实不然 ,他早已为自己的不幸准备好了,他知道未来如何——就这么活着,等待上帝的召唤。其中的坚忍,试问世间几人能有, 第二部分是关于母亲的。史铁生说自己的母亲“活得最苦”。其中有一镜头,作者返回院里,看见母亲站在原地,还是送他走时的姿势,竟然未意识到儿子回来了。这样的场景,让人为之动容。母亲在他不在的时候,是如何的心神不定、 坐卧不安,不得而知。而作者说自己从没有为母亲着想,过去的他只顾着抱怨自己的不幸,殊不知这样的不幸已加倍降临于母亲,她是绝对愿意替儿子瘫痪的。她活得好苦,而作者只在她去世后方才觉醒。他的作家朋友,为了让母亲骄傲而写作,而自己的母亲,却没有那么幸运,她没熬到儿子开辟自己的道路的那一天。上帝不忍她受苦,召她回去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加剧了作者的痛苦。因为他自己未曾尽到孝道,当初的倔强只给他带来痛悔。这一部分应该是全文最感人的了,平淡的语句中蕴藏着苦涩和悲痛。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默默无闻的爱,在作者印象中,历久弥新。只是今时今日,他只能在地坛中独自缅怀,这也赋予了地坛一种特殊的意味。 第三部分作者大幅形容了春夏秋冬。“因为这园子,我感恩于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要感恩,依我愚见,大概是只有在这地坛中,他的思绪才能尽情地释放,他可以肆无忌惮地思索死生的问题,也可以默默悼念母亲。没有人来打扰他,只有无尽的寂寥。 接下来是作者对其他来地坛的人的记忆。十五年间,他从青年进入中年,中年情侣成为老人。他们一起构成地坛不变的风景。唱歌的小伙子离开前最后一天还和他打了招呼。悠闲的饮者、优雅的女工程师和苦闷的长跑青年,他都记忆犹新。但他们之间的交流却少之又少,除了朋友长跑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史铁生看来如此的平常,他们毕竟只是匆匆过客,在他空虚的生命中留下一丝痕迹。这便好了,有总比无好,反正他早就习惯了,他喜欢和自己交流吧。 史铁生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小姑娘,很漂亮,很单纯,后来有一年再见她,才发现原来是个弱智的孩子。“世上的事常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上帝给了她美貌,却没有给她健全的智力。但作者显然没有被这个问题困惑。他深知,总要有人受苦的,愚钝的,丑陋的,残疾的,如果没有这些差别,世界将会是一潭死水。一个残疾的人竟然会如此坦然,实在可贵~那么谁去受苦呢,听凭偶然,比如上帝会选我史铁生,那么我就要接受~“就命运而言,休伦公道。”读到这,我不仅感叹史铁生的坚强,也为他从最开始无法接受自己的缺陷到如今巨大的变化而深深折福。 第六部分是作者自己的一大段独白。我反复看了多次,他一直在与自己对话,绕来绕去都在讨论活着与写作的问题。写作多了反而让作者觉得自己像个人质, 随时都可能文思枯竭。那为什么还要活着,因为人有欲望,因为还想活下去,所以不得不写作。这样的逻辑听着似乎很奇怪,但可见史铁生已经把写作当成自己生命的一大部分,他每天所做的事,就是想和写。他太孤单了,身体上孤单,心理上也孤单。除了母亲,可能再无一人会这样奉献自己的爱。我想这一部分是最费解的了,因为我们不是史铁生,这或许也是意识流的一种特色吧。 最后一部分,又提到了母亲。那个时候母亲着急找他回家。又有一天晚上,他听到了祭坛里传来的唢呐声,“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他”,作者的心还能再怎么悲凉,喧嚣的世界,孤独的自己,也许还有吹唢呐的人。思念母亲的感情愈演愈烈,但再也没有母亲的呼唤,他只能等待上帝最后的召唤。作者把自己比作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但无论怎样,时光永远在流逝,总有一天自己也会离开。史铁生早已看破生死,这里又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篇散文,在我读来充满着悲凉的色彩,当然也见仁见智吧。史铁生的境况是不幸的,但他没有放弃生命和写作,他还活着,而且看透了生死,这当然是积极的方面。然而再坦然的心态也无法挽回双腿和逝去的母亲,他懊悔过去的自己给母亲的伤害,也深深思念着母亲。另一方面,在文中我几乎没有找到除了母亲以外的亲人,如今母亲也走了,作者再无依靠,就算每天可以见到地坛的那些人,也终究没有什么联系,各走各的,偶尔不见会惦记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写作,为写作而活着,活着就写作。而“地坛”,是作者最喜欢的去处,成了他的精神依靠,在那里可以思考生命和生活,可以提笔挥毫,不受外界纷扰。所以作者说,一旦有一天自己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一定会非常想念它,这或许也是他和地坛的缘分吧。 参考文献: [1] 史铁生.《想念地坛》.南海出版公司,2003:1-216.
本文档为【走近史铁生和《我与地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40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8-09-08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