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举报
开通vip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咱们这一章的内容可能和前面几章的内容不太一样。我说的不是内容啊,内容肯定是不一样的。我是从这一章的体例结构的角度来说的。前面几章,都是先由基本概念或者是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入手,接着分析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或者是体系框架,最后讲到这个理论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等,框架很清晰。但...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 下载 课程表模板下载资产负债表下载英语单词下载学习机资料下载励志文章下载 ------知识改变未来----------------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咱们这一章的内容可能和前面几章的内容不太一样。我说的不是内容啊,内容肯定是不一样的。我是从这一章的体例结构的角度来说的。前面几章,都是先由基本概念或者是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入手,接着分析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或者是体系框架,最后讲到这个理论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等,框架很清晰。但是这一章就不一样了。咱们教材中是分了五节。其实这五节都可以作为五个独立的章来讲的。比如经济、政治、文化之前就是分别来讲的三章,后来到2006年开十六届六中全会时候加了社会建设部分,这过了十八大又加了一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教材把这几个部分捏到一起,是契合了十八大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这个创新观点。教材里的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而且多数都是政策层面的,在这里呢,我就不做重点分析了。因为咱们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校园网把考试的事情也挂出来了。按照校历要求,今天是11号,18号是最后一次课。咱们剩下的几个部分的内容都是比较具体的,都是前面几章在具体领域的细化。因此在讲法上我想调整一下。这节课把后面的外交和一国两制部分和总布局捏在一起,作为一个大的布局体系来讲。像“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准备仔细说了,大家都知道;包括总布局中有些方面在讲基本纲领的时候也都讲到了。所以,就提纲挈领地讲一下,给大家串个线,屡出个线索来。 一、“布局”和“总布局”的概念界定 先来讲4个例子。 1.淮海战役 在我国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先后投入的兵力有80多万,而解放军这边上了两个野战军一个中原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野战军,一个华东野战军,两边加一起仅有60多万。虽然我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但我军在兵力的布局上却占有优势,总是能够集中优势兵力,不断分割包围敌军,最后赢得整个战役的胜利。虽然战争的胜负取决于综合的原因,但是无疑布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战争本身就是一个最高将领排兵布阵、布局的重要问题。无数的战例说明,布局影响战争的胜负,在战争中,因为布局问题而取胜或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2.我国的发展布局 2011年我和李彩华老师写过一篇关于发展理念的文章,里面有一节提到关于发展布局的问题。我在那里面讲,发展布局体现着一国发展理念在产业内部结构以及各区域之间的调配情况。对于像我国这样的由党和政府主导发展的国家来说,这种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某些产业或某些区域的发展状况。这个发展布局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见论文) 3.围棋对弈 战争是这样,小到下棋也是这样。在20世纪80年代,中日围棋擂台赛曾是一个轰动一时的事件。在前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聂卫平创造了十一连胜的辉煌战绩,因此,叶剑英给了聂卫平一个“棋圣”的雅号。大家普遍认为,他取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重视开盘布局,有卓越的大局观,总是能在布局上占优,虽然在局部的对弈当中,免不了有些损失,但布局的优势保证了整体占优,最后赢得胜利,为中国人民争了光。 4.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些,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有一次,田忌又失败了,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钱倒在桌子上,作为赌注。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一声锣响,比赛开始。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田忌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慌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尽管这个故事讲的是要发挥长处,但是这里面也蕴含着一个排兵布阵的战略布局问题。 说了这么多,究竟什么是“布局”呢,回到我曾经讲的“元问题”。《辞海》里给的解释是:布,陈设;设置;局,局面,形势。合起来,“布局”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指“全面的规划和安排”;第二个是“围棋术语。指一局棋的开始阶段,双方抢占要点,布置阵地,准备进入中盘”;第三个是“象棋术语,即开局”。另外,还有几种解释,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比如“绘画、文学作品的设计”,主要指文学上为了戏剧效果而引入的方法或人为状态(如超自然的力重);还有特指建筑物或物体居处的相对位置的排放,比如住宅的布局等。综合起来看,第一个解释和我们这里讲的布局联系最大,意思也最贴近。这是“布局”的概念。 因此说,无论是战争、企业经营、事业发展、国家建设还是下棋对弈都有一个战略布局问题。 那么,什么是“总布局”,其实,咱们从布局这个概念中,就已经体会到了,“布局”一定是总的。为什么,因为布局是指“对实物的全面规划和安排”。这个“全面”不就是“总”的意思吗,这个“总布局”在原来的时候一直都叫做“总体布局”。最早出现总体布局这个词是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这次会议通过了一个决议叫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 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有一个布局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经过不懈的探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从既要建设物质文明、又要建设精神文明的“两位一体”,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三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四位一体”,最后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推进的“五位一体”。不断更新的战略布局和治国理念正引领中国这艘巨轮朝着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方向破浪前行。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发展演变 这里讲的是从“两位一体”到“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五位一体”。这个战略布局的演进也是符合领导人更替的次序的。邓小平基本上是两位一体,江泽民基本上是三位一体,胡锦涛基本上是四位一体,十八大报告提出个五位一体。从习近平开始往后,还有没有“六位一体”等等,这个很难说。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外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交问题极有可能纳入其中。 应该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思想,是在深刻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关于总体布局的内涵和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述也在不断完善。 1.改革开放前的探索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就多次讲过,我们不但要建设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建设一个文明先进的中国。大家看政治、经济、文化出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和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是围绕现代化的目标而制定的。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毛泽东的贡献就在于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1954 年 9 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1964 年 12 月,由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到 20 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他指出: 今后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制定了“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冲击,我们并没有也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但是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和目标的提出,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经验教训。 二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主要体现在毛泽东1956 年所写的《论十大关系》和 1957 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讲话中。《论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十大关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著作。文中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四大经济关系和六大政治关系)思想,这实际上蕴含着对社会主义经济布局和政治布局的部署和安排。这篇讲话的目的就是以苏为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处》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光辉著作和历史文献。他在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针政策。比如在经济工作中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大力发展生产力,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在政治工作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克服官僚主义和“大汉族主义或地方民族主义”;在文化工作中,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 以上这些积极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布局的形成提供了科学指南。但1957年以后由于党的左倾错误的日趋严重,党偏离了正确轨道,导致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出现,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2.从“两位一体”到“三位一体”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一系列新认识。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两位一体”布局的奠基者。所谓“两位一体”布局是指社会主义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它是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际提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新中国成立30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根据改革开放新时期人们思想活动多变性、选择性和差异性的新特点,明确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系列方针,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一系列“两手抓”的核心和关键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即社会主义建设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讲,这也体现了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1979年9月,叶剑英在庆祝建国30周年讲话中提出:“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组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叶剑英这个表述来看,经济、政治、文化几个方面,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出来了。当然了,这个时候的表述还是没有脱离毛泽东时代的四个现代化的框架,还是以“四个现代化”为主要框架进行设计。 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再次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基于这个认识,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首次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行了科学界定和理论概括。指出物质文明是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成果,表现为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二者互为条件和目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强调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至此,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两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但是这时却还没有提出“总体布局”这个提法。 第一次形成总体布局这个提法的是1986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这个决议中我们党首次提出了“总体布局”这一概念。明确指出: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布局初具雏形,同时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和内容,正式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党要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和战略步骤,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认识。这就为后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出发来安排战略布局,并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从这个时候开始,“三位一体”布局开始形成。 3.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 1989 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在邓小平“两位一体”布局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大建设。 1991 年在建党 70 周年的七一讲话中他第一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概念,而且系统阐述了三者的内涵及相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互关系。强调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基本方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三方面建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三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1992 年他在党的十四大上进一步指出,要在重点加强经济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1996年他又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再次强调: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的事业,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阐述了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并把三者统一起来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纳入总体布局之中,这就标志着“三位一体”总布局正式形成。 之后,江泽民又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布局。2002年他在“5?31”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7月,他在中国社科院建立25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中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个更加”的任务和要求,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里,“社会更加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的理论萌芽,为“四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做了理论准备。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后来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思想来源,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形成的萌芽。 4.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立足新世纪、新阶段、新问题和新矛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并深入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思想和重要任务,从而使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布局延伸为“四位一体”,突出强调了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在十六大提出的“社会更加和谐”的基础上,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针对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结构持续变化,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比较突出的现实情况,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而且把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并重。“四位一体”的布局思想开始萌芽。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原来总路线当中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格局最终形成。这次会议是确立“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总要里程碑。 对“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大给予了深入的阐述并把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它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涵义之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新目标和新要求时,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布局雏形基本形成。 2009年他再次强调:当代中国要“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2012年,他在“7?23”讲话中首次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明确提出了五大建设的具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 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拓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这标志着“五位一体”布局在党的文件中正式形成。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既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既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中继续赢得发展主动权的现代化战略,也是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部署。同时,十八大对“五位一体”总布局还进行了全面部署,指明了五大建设的战略任务,还对这五大建设的相互关系给予了科学定位。强调要着力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辅相成。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更加科学,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新路径和新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凝结着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经历了初步探索、基本形成和发展完善的过程。从“两位一体”“三位一体”,再发展为“四位一体”以至“五位一体”,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执政智慧和治国理念,也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深化了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 这“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既有各自的任务和重点,有各自特殊的领域和规律;又相互依存,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他们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内在互动,充分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也体现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经验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其中,经济建设是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是制度保障,文化建设是精神动力,社会建设是社会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支持。 第一,经济建设为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经济建设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和基础,对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条件。经济建设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意识、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等等,而且制约着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面貌之所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社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进步,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经济建设搞不上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就失去了基础。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因此,在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进步。这也是我们付出千辛万苦才换来的最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第二,政治建设为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的法制和充分的民主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也不能顺利进行。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体现为不断完善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制度,也表现为不断提升的政治伦理;不仅体现为井然的政治秩序,也表现为人们普遍享有的民主权利和平等关系;不仅体现为社会管理者政治上的高素质,也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人类现代政治文明基本原则的尊重和崇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状况相适应,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举一个例子,党的十六大修改党章,吸收私人企业主入党的问题,就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第三,文化建设为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建设搞好了,人们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才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不重视文化建设,形不成先进的文化,没有一个能够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核心价值,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柱,就会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加强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并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着眼点,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而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好莱坞的电影大片)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第四,社会建设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社会支撑。社会建设主要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支撑。社会建设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统合功能和辐射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精神文明、提高生态水平的重要纽带,其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必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环境支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为四个方面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不能健康、良性地运转。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许多企业不愿扎根落户;人民健康受到威胁,社会活力难以迸发,反而会加重社会负担,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带来了发展压力。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着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生态文明建设牵引发展方式变革,以发展方式变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进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于生态文明,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他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不在一个层面。哪个层面都有一个生态文明的问题。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但是要是把生态的问题具体化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中央这么讲也是对的。所以什么东西都有一个怎么理解的问题,从广义还是狭义的角度进行理解的问题。)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蕴含着富强、民主、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文明、和谐的总目标,构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蕴含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构成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纲领。 四、与总布局相关的热点问题 就像我在本课刚开始的时候讲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容很丰富,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我选了几个相对来说大家讨论比较热烈的热点问题,提纲挈领地把这部分内容给大家串一下。(见单页) 2.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首先谈一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问题,再说白了就是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问题,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成如何理解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必然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的坚强的政治核心。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邓小平早就指出:“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而决不能削弱党的领导。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说,这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国家层面: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全国人民共同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虽然只是四个词,却兼容并包。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事业紧密相连。“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比如“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同时,“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体现了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社会层面: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回望30多年前,改革开放给“板结化”的社会以松动的空间,激发出社会的巨大活力,也正是以此为始,一个又一个传奇在中国大地不断生长。十六大以来,社会建设从提出到完善,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也纷至沓来。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对于人民权益的保护,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对于自由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活力真正迸发出来。而“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的平等当然是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正”和“法治”体现了对当今社会诉求的回应。 公民层面: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还是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既包括政党和国家,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但最主要的主体应是个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三个倡导”,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个人是基础,社会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正是因为热爱,才能做到奉献。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企业爱国家。这种爱的循环能够拉近人的心,产生无穷的动力,正是倡导友善的一种体现。“友善”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它不像敬业等职业道德那样指向特定的成人群体,而是一个各级各类学校都可以也应该重视的无涉年龄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观。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2013年11月,中央办公厅发了一个《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里面对二者的关系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炼和集中表达。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的、系统化的核心价值理论,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命题。其主要区别如下: 从其抽象程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 从具体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多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科学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集中体现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平”等社会最高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比较具体全面,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则比较抽象概括。 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过程。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如何理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主张, 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提供安全保证,依靠“一国两制”的成功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依靠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国际环境,依靠党担当带领人民的坚强有力领导核心,这些都是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可靠保证和基本条件。 在这里面,我想重点讲一讲外交和国际战略有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问题。应该说这个问题把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的外交政策、以及针对当前形势所采取的应对方针和具体行动策略以及我国在世界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等问题都串起来了。 那么,如何理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主张,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宣告,也是中国新时期对外政策的基石。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就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总的说来,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的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第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在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的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世界意义。第一,这条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有助于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二,这条道路给世界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中国坚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发展壮大,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第三,这条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更为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的演变和国际体系的变革。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而是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
本文档为【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7-12-28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