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章___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__湘教版[优化]

第一章___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__湘教版[优化]

举报
开通vip

第一章___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__湘教版[优化]第一章___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__湘教版[优化] 即墨五中高二地理导学案 编写:宋大川 审核人:蓝恭栓 时间:2012-9-3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5、使学生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学习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

第一章___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__湘教版[优化]
第一章___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__湘教版[优化] 即墨五中高二地理导学案 编写:宋大川 审核人:蓝恭栓 时间:2012-9-3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5、使学生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学习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三、学习难点 1、区域的划分及其界线。 2、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 四、教育用具 导学案、课外材料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概念: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 。区域之间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3、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 和 区域之间有显著的 。 、区域具有一定的 。4 5、区域之间是 。 二、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 和 。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 、社会经济活动、 城市化水平、 和 等。 3、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 和 。 4、区域的空间分布形状有: 、 、 、 和 。 5、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农业呈现 状,交通运输线路呈现 状和 状,城市和工业呈现 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呈现 状。 【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 【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 1、区域的主要特征 特征 体现 意义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综合考虑 整体性 区域具有一定界限;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因地制宜 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与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加强区域合作 开放性 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2、完成活动题3,观察图P4图1—5、1—6、1—7分别说出它们的区域特征。 人口分布 产业活动 地理景观 乡村地域 农业为主 聚落规模小田园风光 工业地域 分布密集 规模大,厂房林立 城市地域 非农业为主 (工业、服务业) 3、完成P4活动题1:分析图,,,,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4、完成P5活动题2: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下列区域中有明显界线的是( ) A. 行政区域 B. 文化区域 C. 植被区域 D. 气候区域 3、在一个区域的内部往往表现出( ) A. 显著的差异性 B. 明显的相似性 C. 基本的不连续性 D. 完全的相同性 4、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 ) A. 整体性特征 B. 差异性特征 C. 开放性特征 D. 稳定性特征 5、图中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 A. 两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 B. 两区域的地理环境相同 C. 两区域的人种分布差异 D. 两区域的领导人差异 【探究拓展】 下面两图分别为某城市1968年、2000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比较两幅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1)比较2000年与1968年的城市平面示意图,简述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 (2)从上述两图分析,未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3)2000年与1968年相比,郊区农业布局有何变化? 八、板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自主补充) 概念: 1、 : 区域的 区域特征 2、 : 主要特征 区域的 3、 : 基本 含义 概念: 影响空间结构的分布的因素: 区域空间 结构 区域分布: 和 区域分布的形状: 、 、 、 、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二)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 三、区域产业结构 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 。 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 、 、资源配置状况、 等。 第一产业包括: 3、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二产业包括: 第三产业包括: 4、区域结构的差异 三次产业占 的比重 〈1〉表现 三次产业的 的比重 三次产业的 〈2〉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 区域 产业结构 区域或发展水平较 的区域 第 产业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比重较小, 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和 比重较大 〈3〉不同历史时期的产业结构 历史时期 产业结构 早期 农业经济比重大 工业化时期 工业经济比重上升,劳动力由第 产业向第 产业转移 城市化时期 三次产业比重呈现“ ”格局 【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 【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 1、在下表的4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哪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综合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完成下表。 农业地区 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人口分布特点 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特点 面状 产业结构特点 以第一产业为主 对外经济联系 密切 非常密切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 3、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据中央电视台记者报道,浙江省某乡历时5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综合环境治理整体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实施已初见成效,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2,3题。 方案实施前 方案实施后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大坝,引水人乡,丘陵变岛屿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林木严重,水土流失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繁茂 文化生活贫乏 “渔村一日”的旅游项目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众多 七家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人均年收入不足1 500元 人均年收人超过2 000元 2、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 A(淡水养殖业 B(林业 C(旅游业 D(食品加工业 3、该乡5年前后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下图表示????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 回答4~6题。 4、?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 A(37(6:17(4:45(0 B(31 6:30 5:37(9 C(15 5:24 5:60(0 D(37(6:24(5:37(9 5、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 B(? C(? D(? 6、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A(? B(? C(? D(? 【探究拓展】 1(根据下图判断,(1),(2)题中错误的表述是 (1)关于第一产业( ) A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远高于其产值比重,说明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B(我国牛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我国低得多 C(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我国低得多 D(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在产值和就业结构中比重都低,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2)关于第三产业( ) A(各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B(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我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来自第一一产业 D(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2(在某同三大产业比重图中,A点和B点分别代表该国1975年和1995年的三次产业构成,读图回答: (1)填写该图产业构成变化表(%)。 年 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5年 1995年 (2)说出该图三次产业构成20年来的变化。 (3)分别比较该国与中国、缅甸、美国产业构成状况及工业化程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自主补充) 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二、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 区域的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基本 : 含义 三、区域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的划分 : : 表现 区域结构的差异 不同区域的差异结构 不同历史时期的产业结构 九、学生课后反思 十、教师课后反思 从近几年的高考实践来看,涉及区域内容的试题非常多。相关试题中的综合题常结合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具体区域来进行考查,试题所占分值较大,简答题有逐步增多的明显趋势,重在考查同学们的地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试题的呈现特点是常以重大工程、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相关的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综合考查同学们对区域特点的把握、区域差异的比较、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状况。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读懂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用于解题。为有效增加试题的区分度(该类试题的图示在高考中常常进行创新,如上述第2题的图示在当年高考中就难住了许多考生(该类图示的读图方法请见本章第二节范例剖析第1题。)因此,读懂图表是顺利解答该类试题的重要基础。在该栏目下,我们之所以给出两个例题,其目的是引导同学高度重视读图能力的提高。?局部轮廓图的判断和空间定位。要将图像所在的区域准确定位,才能成功解题。否则,如果将所在区域弄错了,答案也就全部错了。?该类试题的综合性很强,要求同学们综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解答,需要同学们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 业产值的比重以及人为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二、学习重点 1、区域的开发方式。 2、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三、学习难点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 四、教育用具 导学案、课外材料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 、人均国民收入、 比重等。 2、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如 指数( 、教育程度和 )。 二、区域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 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表现出明显的 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 。 态势 总值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 产业比重速度上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 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升, 产业加速发业,以 密集型和 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展 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底,对外贸易规模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程度 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度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 而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 现代化 、 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 ,缺乏大型中心 发展速度高于 水平 ,区域内部差 城市 发展速度 异 发展状况 低水平的 状态 的加速发展状态 的均衡状态 【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 【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 1、简要阐述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 、完成活动题1 2 3、完成活动题2 4、完成活动题3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 1(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2(为实现区域的持续发展,我们在制定区域的发展战略时,应该( ) ?既要考虑区域的资源优势,也要考虑限制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注重区域的情况, ?注重短期利益,长期利益可忽视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应不必考虑其他区域的情况 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战略 A(?? B(?? C(?? D(??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回答4,5题。 4(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上海市建设浦东新区是因为( ) ?上海市人口出生率高 ?城市规模扩大的需要 ?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决上海市城市问题的需要 A(??? B(??? C(??? D(??? 5(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1997年)为第一产业占0(8,,第二产业占62.1,,第三产业占37.1,,这说明( ) A(浦东新区的第三产业很不发达 B(浦东新区的农业非常落后 C(工业是浦东新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D(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 【探究拓展】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读图表回答: 2000年上海产业构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8 47(6 50(6 (1)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朝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到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7 500美元左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根据“2000年上海产业构成”表中数据,图l一2—1中正确表示2000年产业构成的是 点(填写字母),随着上海经济迅速发展,预计今后变动的趋势是向 点(填写字母)的方向发展。 (2)E海将成为黄浦江水景衬托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市中心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项目向周边国家级开发区和市级工业园区集中(见图1—2—2),这种产业布局体现了 分区,它的优点有 (任选2点)。为了使黄浦江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水景岸线,成为21世纪展示城市形象的新亮点,从吴淞口至徐浦大桥沿江长约85千米的两岸将进行综合开发,黄浦江与两岸的功能从生产型转换为综合服务型。根据功能转换的要求,你认为将有哪几类用地被置换, 图1—2—1 图1—2—2 (3)上海将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实现“天蓝、水清、地绿、住佳”的目标。列举两到三例近年来新建和在建的城市公共绿地或绿化带、林带,说明它们的环境功能 环境功能: (任选2点) 试分析城市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来源,并选择大气、水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中的一类提出防治建议。 污染源: 防治建议: (4)城市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以 为重要标志,但当城市的发展与 不相适应时,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上海人民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坚持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 的道路,将为推动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作出贡献。 八、板书设计(自主补充) 常用标准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准 综合标准 区域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发展 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九、学生课后反思 十、教师课后反思 从近几年的高考实践来看,涉及区域发展阶段的试题并不少见。该类试题一般以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具体区域来设置试题情境,通常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并配上相关的数据和图表,综合考查同学们从文字和图像资料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引申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述能力等。该类试题的命题特点是:?综合性强,可以在学科内进行综合,也可以在学科间进行综合;?以与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相关的区域为载体;?简答题增多,且赋分较多;?能力要求高,需要综合多种 能力才能成功解题;?命题时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纵向命题,即考查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另一种思路是横向命题,即将两个区域的发展过程进行比较分析。 课外补充知识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定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等于地区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二、学习重点 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3、西部大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 4、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 1、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差异。 2、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四、教育用具 导学案、课外材料 五、课时安排 四课时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 一、东、中、西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 、经济基础、 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 、 和 都比较高。 〈2〉中、西部地带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由于 和 等方面的原因,总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 和 相对发达 〈3〉产业结 中、西部地带, 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构差异 从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大致上具有“ ”的基本特征。 东部地带, 、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工业化 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以 为主体。 〈4〉与城市 化差异 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带远高与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 对外开 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 〈5〉放的区 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 。 域差异 1、有利于引进先进的 和 ,与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 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 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 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 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 【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 【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 1、读图1—12 完成活动题一: 〈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你的家乡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一个地带, 〈3〉、在你的家乡,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对于加速家乡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工工业化进程 相对滞后 业 工业产值 较高 化 差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工业结构 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异 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 体 发展 城城市化水平 市 城市综合实力 化 差城市密度 异 3、完成P19 活动题,重点将课本P20的表格。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 1、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 ) ?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经济原因 ?技术原因 A(??? B(??? C(??? 2、东部经济地带的优势在于( ) ?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 ?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 ?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 A(??? B(??? C(??? D(??? 3、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相比较( ) A(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B(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C(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D(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4、下列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中、西部地带发达 B(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C(东部地带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 D(“西部大开发”使东部经济地带失去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的优势 5、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均衡 C(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其生产力水平高 D(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探究拓展】 图,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代表的经济地带名称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名称: ; 依据: 。 (2)C图代表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三个地带中处于第一位,其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 。 (3)下列各省与其所属经济地带连线正确的是 A(山西省——A图 B(广东省——B图 C(云南省——C图 (4)更能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经济发展速度)。 八、板书设计(自主补充) 三大经济带的划分依据: 、 、 、 东部 产业结构差异 东、中 中、西部 东、中、西 西部发 东部 部差异 展差异 工业化与 工业化差异 城市化差异 中、西部 东部 城市化差异 中、西部 东部 对外开放 开放程度 的区域差异 中、西部 东部 开放程度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中、西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二)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 二、南、北方差异 1、南、北方划分的界线: 2、南、北方差异 优势:平原面积广阔, 等资源丰富 北方 限制性因素: 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存在问题: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 、 等紧迫任务 优势:热量丰富, , 、 、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南方 限制性因素: 、 、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存在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 【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 (重点)南北方差异对比 项目 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分界线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 地 形 以高原、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 1月均温 候 自年降水量 植 被 针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然 土 壤 黄土地、黑土地、盐碱地 红壤、砖红壤 条 水径流量 件 文季节变化 特含沙量 征 结冰期 土地 旱地为主, 利用类型 农生产规模大 业主要 社生农作物 产 种植 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经 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产业 济较高,产业结构较合理 结构 条 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尤其交通 件 是水运很发达 运输 开放程度较低,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外开放相对较早,开放程度较对外 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高,外向型经济成就突出 开放 查找有关资料,并结合所学的内容和家乡的情况,选定你认为合适的两个区域,分别代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归纳这两个区域的主要差异。 地区A 地区B 优 自然条件 势 社会经济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 1、北方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 A、3—4月 B、8—9月 C、7—8月 D、6—10月 2、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说法,正确( ) A、水热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利,作物可一年两熟到三熟 B、紫色土和红壤均为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C、是全国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棉基地 D、各省均为甘蔗的重要产地 板书设计(自主补充) 南、北方分界线 优势 南、北方差异 南方 北方 限制性因素 存在问题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三)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 三、西部大开发 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地带的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 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 自治区 2、西部地区的优势: 、 、 、 等丰富 3、西部地区的不足: ,人才、 、资金匮乏 1、 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 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 2、于加强 ,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 4、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需求,实施 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 变为 , 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 【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 1、找出西部大开发的省及自治区,范围为“10+2+3” 2、西部大开发的劣势, 3、完成P23活动题 〈1〉有人说,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差距,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2〉还有人说,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强调一定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 经济效益。而西部大开发,则主要是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对于这个问题,你又是怎样看的,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 3题。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1,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2、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 A(?? B(?? C(?? D(?? 3、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周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探究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外经贸部提供的材料,到1999年,中国吸引外资总额为3 000多亿美元,其中大约只有l,30流向西部。贵州省仅吸引到外资1亿美元,西部大省四川吸引到的外资也不足70亿美元。而上海,仪浦东开发区过去几年就吸引了110亿美元。 材料二 国家促进西部开发的政策在“2000年中国西部论坛”上首次披露,中外著名企业投资西部势不可挡。据不完全统计,此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多家在我国西部地区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先后向成都一家光纤电缆企业和西安的铁路、交通控制系统投资,美国普惠公司在成都、西安和株洲三市生产飞机引擎零件。此外,世界银行为西部提供贷款10亿美元。 (1)读材料一,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西部吸引外资少的原因是什么? 答: (2)读材料二,结合西部的有利区位条件分析,跨国公司涉足该地区的原因又是什么? 答: 板书设计(自主补充) 范围: 优势: 西部大开发 劣势: 1、 意义 2、 3、 九、学生课后反思 十、教师课后反思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一)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2、知道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3、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4、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5、知道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两个显著例子------能源与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6、正确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7、了解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措施、线路等。 8、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及在此过程中须注意的诸如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 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2、资源跨区域调配。 3、“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 4、产业结构的转移。 三、学习难点 1、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西气东输过程的深远影响。 3、我国的产业转移。 四、教育用具 导学案、课外材料 五、课时安排 四课时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 区域经济合作概念: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背景: 战略的实施。 2、举措:(1) 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 发展较快,东、西部地区 增多。 (3) 联系密切。 东、西部实现相互发展,实现 3、意思 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背景: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供需不平衡。 意义: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 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起点 扬州 、 雅砻江和 终点 、 北京、 、威海 线路特点 可利用 基本 需开凿 ,基本 黄河以北可自流 自流 调水原因 水资源___多___少、___多___少,北方生产、生活耗水量大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地形、地势黄河以南需动力虽地形较复杂,但地势____复杂, 对调水线提水、过_____________高____低,水可自行流向工程巨大 路的影响 后顺地势________ __________ 现有可用的好,有__________及较好,有_________水库可利差 配套设施 沿线湖泊可利用 用 意 义 缓解北方水资源紧张状况,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 促进西部大开发 【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 【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东线: 中线: 西线: 3、应对措施: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 1、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据此回答2,3题。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 A(南起江苏扬州的江都 B(将长江流域的水调至黄河流域 C(利用京杭大运河自流输送 D(输水线路跨越五大水系 3、从水循环角度来看,“南水北调”工程( )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B(减少了长江流域的雨水下渗 C(导致长江流域水量不平衡 D(改变了长江流域的自然水循环 【探究拓展】 我国“十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提出,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读图“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回答: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 施加的影响。 (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 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3)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 河、 河、 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情况。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 、 与 板书设计(自主补充)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背景: 举措: 意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背景和意义 调水原因 1、南水北调 调水路线 调水意义 东线 调水对生态的影响 中线 西线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二)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 2、西气东输 1、线路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 铺设管线到上海,全程 千米。还 包括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2、途径: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的区域,三次跨越 ,一 次跨越 ,将 的天然气最终送到上海市。 3、西电东送 北线: 至 线路 中线: 至 南线: 至 【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 1、西气东输的意义 对东部: 对西部: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那些并举例说明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 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1),(3)题 (1)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2) 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3)“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最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2、下列属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的是 ( ) ?南水北凋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西电东送工程?退耕还湖还林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断煤外运工程 A(???? B(???? C(???? D(???? 3、“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 ( ) A(水资源紧张问题 B(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适应问题 C(资源严重浪费问题 D(木材短缺问题 4、“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 ?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初步解决西部水资源缺乏问题?减轻东部地区能源压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今后我国不再使用煤炭作能源 A(??? B(??? C(??? D(??? 5、西电东送可以缓解我国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 A. 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 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 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 西南东送使东部工业区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读图,我国“西电东送路线示意”,完成6,8题。 6、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地区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生产成本降低 7、?处煤炭最丰富的省份和水能最丰富的河段分别是( ) A(滇、南盘江 B(黔、红水河 C(黔、北盘江 D(滇、红水河 8、下列有关西电东送对西部地区所产生的积极意义的叙述,较合理的是( ) A(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B(可以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C(有利于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D(可以带动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发展 9、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线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地形类型 B 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 D、 人口密度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三)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 三、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作用: (1)对区际 与区际 的一种替代 (2)促进劳动力、 、 、在区域间的流动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原材料价格、工资与 水平、 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 地区转移。 3、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如: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和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2)、发达地区带动不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部平衡的产业转移,如: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 集群效应 【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 1、产业转移类型及影响 产业转典型案例 迁出区 迁入区 移类型 优势 影响 沿海企业向 发达地内地的迁移 区向欠 发达地 区迁移 台湾产业向 大陆转移 发达地 区带动 不发达 地区, 实现区广东边远地 域内部区的产业集 平衡的群效应 产业转 移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对经济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对人文环境的 分布 影响 产发展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业中国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量下降; 二产业; 移家或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入地区 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 地 工业化进程 产发达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因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劳动力从第二产业移向第业国家 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量提高; 三产业 移 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增幅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少 高于产业移入地区) 地 件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 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阶段,该工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判断1,4题。 1、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动力 2、根据生产布局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1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3、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王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足因为它们( ) ?消费文化的地理差异?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 A(?? B(?? C(?? D?? 4、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 ) ?利用廉价劳动力 ?降低产品运输成本?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降低原材料消耗 A(?? B(?? C(?? D(?? 5、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 ) A. 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B. 发达国家想在全球推广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C. 赚取更高的经济利润 D. 使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6、 “二战”以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的装配等工业,首先在日本迅速发展,后又转向新加坡、韩国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B. 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C. 利用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D. 利用当地良好的工业基础 【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T公司初期在A地建厂制造高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其后T公司将生产厂迁至B 地,随即又在C地建了新厂。 (1)普通家具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指向型。 (2)T公司将家具厂由A地迁往B地,可获得的比较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 (3)试从工业联系、工人素质和市场潜力三方面,分析在C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 八、板书设计(自主补充) 作用 因素: 我国的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的类型 迁出地: 迁入地: 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 九、学生课后反思 十、教师反思 从近几年的高考实践来看,涉及区域经济联系内容的试题较多。该类试题的命题特点是:?有关“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资源跨区域调配”两个主题,常涉及到国土开发整治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件,因而试题所选择的区域,一般是中国地理或世界地理中与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密切相关的区域;有关“产业转移”的主题,命题时往往先确定与该主题密切相关的案例材料,所选区域则服从于试题所选案例的需要。 ?试题的综合性强,可以在学科内进行综合,也可以在学科间进行综合。学科内综合的试题,要求同学们把握好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灵活运用高中阶段所学的地理原理来分析相关的地理问题;值得强调的是,试题可能提供较多的地理数据,要求同学们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试题主要考查的能力有:把握区域特征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表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等。 P20页的活动题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自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地形 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然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用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因气候 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素 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自然资源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资源短缺 城市化水平 低 高 社 科技、教育和文化 低 高 会 对外开放 因低 高 程度 素 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30年代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经 发展 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济基础 趋势 出现在沿海地区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因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素 产业 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总体业,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结构 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水平较高 交通运输状况 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的便其地理 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区位 他势 的区位条件 因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民族 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素 心理 差 感 国际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社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持着密切 化程度 会经济比较封闭 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本文档为【第一章___区域的基本含义导学案__湘教版[优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2-01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