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极[整理版]

太极[整理版]

举报
开通vip

太极[整理版]太极[整理版] 太极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 太极拳 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

太极[整理版]
太极[整理版] 太极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 太极拳 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一)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二)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三)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得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3]编辑本段特点解析拳经 十三势歌 明朝万历年间山右王宗岳 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 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 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 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换虚实需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尤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十三势行功心解】 十三势行功心解 武禹襄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随,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气遍身躯之谓)。运动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粘依。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神舒 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拳经总歌 《拳经总歌》全文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包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姿势要求 太极拳要求练习者姿势正确 ?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 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要领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招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 心脏病、 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开头三句即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这充分说明太极拳身法轻灵的重要意义。 先师郝少如指出:“习太极拳必须处处按照太极拳的原理要求完整丰富,无论 是教与练必须从身法着眼,身法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必须严格要求。”练身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练外形,就是学习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闾正中为基准(在前进、后退、左转、右旋时,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强调步法上严格分清虚实,以正中为前提,变换时完全用内劲而不允许依靠身体的前俯后仰、左右偏倚,或者身体的起伏来借力;上下肢与身法必须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会直接影响身法。既要支持身体的稳定,又要顾及分清虚实,对初学者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必须练好八条之后,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灵。 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极拳是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串始终,因此在习练中不可因起、承、开、合节序的关系而产生继续的现象。应以求尾闾正中,将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好。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腰间。脊骨之气能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能联合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到灵活协调,进一步掌握行气运动的功夫。能做好以上这些要领,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气沉丹田。 (二)练太极拳必须明确呼吸自然之理,千万不能闭气。练拳从开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贯注,周身要空松,劲才能显得正,决不能用呼吸系统的运动来支配太极拳的开合运动。手法要气势腾挪,有预运之势,无散漫之意;神聚于眼,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射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手法达于气势腾挪,即可气贯手指。 (三)平时行功走架,既要沉着稳妥,又须轻灵自如。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四个字,但四字之间不可截然断续,必须做到连贯自如,不能呆板,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走架时要学会知己的本领,一动势/必先问问 自己有何处不够,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断纠正,才能不断进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滞,所谓身法轻灵,必须贯彻于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平日行功走架时,就要当做正在与人打手,在打手时又要当做走架,如是相辅相成,拳艺才能不断提高。走架成熟之时,全身似气球,身体犹如悬空,两手高低屈伸皆能灵活自如,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太极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极,日久功深,太极拳的精妙艺术得矣。 实战 实战原则点有两点: 1、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 2、引手: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 太极拳利用太极的理论指导人类防身健体 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总之,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编辑本段套路解析概述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该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太极拳很重视练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 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 含胸 转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 太极拳与八卦 头悬 含胸 拔背 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拳谱解读 预备,身体自然直立起势1.左脚开立2.两手前平举3.屈腿下蹲 一、 白鹤亮翅1.收脚抱手2.向后退步3.坐腿转腰分手4.虚步分掌 二、 左搂膝拗步1.右手前摆2.转腰摆臂收脚3.屈臂上步4.弓步搂手推掌 三、 左单鞭1.转腰坐腿带手2.收脚抱手3.转身上步穿手4.弓步平云手5.坐腿转腰平云6.勾手收脚7.转身上步8.弓步推掌 四、 左琵琶势1.跟步摆臂2.坐腿挫手摆臂3.虚步合手 3.收脚捋手4.上步搭五、 捋挤势(1)1.移脚活步穿掌2.弓腿抹掌 手5.弓步前挤2)1.坐腿扣脚穿手2.3.4.5.同上(3)1.扣脚穿手 2.3.4.5.同上 六、 左搬拦捶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握拳3.摆步搬拳4.收脚转腰摆臂5.上步拦掌6.弓步打拳 七、 左掤捋挤按1.转腰撇脚分手2.收脚抱球3.转腰上步4.弓步掤手5.旋臂送手6.坐腿后捋7.转腰搭手8.弓步前挤9.坐腿引手后掤10.弓步前按 八、 斜身靠1.转身扣脚分手2.收脚抱手(两手成十字交叉)3.上步 握拳4.弓步斜靠 九、 肘底捶1.转身摆掌2.抱手收脚3.摆步撑手4.跟步提手5.坐腿握拳6.虚步劈打 十、 倒卷肱(4)(1)1.撤手翻掌2.退步屈臂卷肱3.虚步推掌(2)(3)(4) 十一、转身推掌(1)1.撤步碾脚转身2.屈臂上步3.丁步搂手推掌(2)1.碾脚转身2.3.同上(3)(4) 十二、右琵琶势1.向后撤步2.坐腿摆臂挫手3.虚步合手撅臂 十三、搂膝栽捶1.撤步捋手2.上步搭手3.跟步平云手4.坐腿转腰摆臂5.屈臂握拳上步6.弓步搂膝栽捶 十四、白蛇吐信(2)(1)1.转身提拳2.转身摆脚摆掌3.歇步推掌(2)1.转腰摆臂2.屈臂上步3.歇步推掌 十五、拍脚伏虎(2)(1)1.转腰展臂2.上步抡臂3.抡臂拍脚4.盖步摆臂5.转身上步6.弓步贯拳(2)1.扣脚穿手2.3.4.5.6.同上 十六、左撇身捶1.坐腿扣脚翻手2.弓步分手3.收脚握拳4.上步举拳5.弓步撇拳 十七、穿拳下势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握拳3.穿拳开步4.仆步穿拳 十八、独立撑掌(2)(1)1.弓腿挑拳2.收脚翻掌3.独立撑掌(2)1.落脚上步收手2.3.同上 十九、右单鞭1.退步伸掌2.坐腿后捋3.旋臂搭手4.弓步平云5.坐腿转腰平云6.勾手收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 二十、右云手(1)1.坐腿转腰左云松勾2.右云翻掌收脚(2)1.转腰左云翻掌出脚开步2.右云翻掌收脚并步(3)1.左云翻掌出脚2.右云翻掌收脚 二一、右左分鬃1.抱手提脚2.转腰出步3.弓步采靠4.转腰撇脚5.抱手收脚6.转腰上步7.弓步采靠 二二、高探马1.收脚展臂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 二三、右蹬脚 1.带手起脚2.上步穿掌3.弓步分手4.抱手收脚5.蹬脚撑臂 二四、双峰贯耳1.并手收脚2.落脚收拳3.弓步贯拳 二五、左蹬脚1.转腰分手2.抱手起脚3.蹬脚撑臂 二六、掩手撩1.并手落脚2.出脚握拳掩手3.弓步撩 二七、海底针1.跟步摆臂2.坐腿提手3.虚步下插掌 二八、闪通背1.提手收脚2.向前上步3.弓步推撑掌 二九、右左分脚1.转身扣脚分手2.收脚抱手3.分脚撑臂4.落脚穿手5.弓腿分手6.收脚抱手7.分脚撑臂 三十、搂膝拗步1.落脚转身摆臂2.屈臂上步3.弓步搂手推掌4.转腰撇脚5.摆臂收脚屈臂上步弓步搂手推掌 三一、上步擒打1.转腰撇脚抹掌2.收拳收脚3.上步擒打握拳4.弓步打拳 三 二、如封似闭1.跟步穿掌2.坐腿引手3.上步翻掌4.弓步前按 三三、左云手(1)1.转腰扣脚右云2.左云翻掌收脚(2)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翻掌收脚(3)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扣脚并步 三四、右撇身捶1.撤步探掌2.收脚握拳3.上步举拳4.弓步撇打 三五、左右穿梭(1)1.扣脚翻掌2.弓腿平抹掌3.收脚后捋4.上步搭手5.跟步平云6.坐腿平云7.上步收掌8.弓步架推(2)1.扣脚穿掌2.3.4.5.6.7.8.??同上???? 三六、退步穿掌1.坐腿向前摆掌2.收脚翻掌3.退步向前穿掌左脚扭直 三七、虚步压掌1.转身扣脚上摆手2.虚步下压掌 三八、独立托掌右手前托左手侧撑左腿独立 三九、马步靠1.落脚抬手2.收脚摆臂3.上步握拳4.绊马步靠 四十、转身大捋1.撇脚摆掌2.并步举手3.碾脚转身4.侧步大捋5.侧弓步拱肘撅臂 四一、撩掌下势1.回身旋臂2.转身摆掌3.丁步撩掌4.坐腿摆掌勾手提脚5.屈臂开步6.仆步穿掌 四二、上步七星1.弓步挑掌2.虚步十字架拳 四三、独立跨虎1.退步摆掌坐腿2.转腰摆掌收脚3.举腿挑掌 四四、转身摆莲1.转身扣步带手2.转身穿摆掌3.摆莲拍脚 四五、弯弓射虎1.落脚上步摆臂2.弓腿转腰摆拳3.弓步反冲拳 四六、右搬拦捶1.坐腿穿掌2.收脚握拳3.摆脚搬拳4.收脚收拳5.上步拦掌6.弓步打拳 四七、右掤捋挤按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抱球3.向前上步4.弓步分手5.转腰送手6.坐腿转腰后捋7.转身搭手8.弓步前挤9.分手坐腿后引10. 四八、十字手1.转身分手撇脚2.回身合手3.并步开立十字抱掌 收势1.分手平举2.两手垂落3.并步还原 42式动作名称 01: 起势 02:右揽雀尾 03:左单边 04:提手 05:白鹤亮翅 06:搂膝拗步 07:撇身捶 08:捋挤式 0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19:云手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式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 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24式动作名称 01、起势 02、左右野马分鬃 03、白鹤亮翅04、左右搂膝拗步 05、手挥琵琶06、左右倒卷肱 07、左揽雀尾 08、右揽雀尾 0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24式基本动作 一 手型 太极拳利用太极的理论指导人类防身健体 0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02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 0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拢捏,屈腕。二手法01掤:臂成弧形前臂由下向前掤架,横于体前,掌心向内,高与肩平,着力点在前臂外侧。02捋:两臂稍屈,掌心协相对,两掌随腰的转动,由前向后划弧捋至体侧或体后侧。03挤:后手贴近前手的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向前挤出,挤出后两臂撑圆,高不过肩,低不过胸,着力点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04按:两手同时由后向前推按,推出后,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胸,指尖朝上,臂稍屈,肘部按时与弓腿,松腰协调一致。05冲拳:拳从腰间旋转向前打出;打出后拳眼向上成立拳,高不过肩,低不过裆,臂微屈肘部不可僵直着力点在拳面。06贯拳:拳从测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稍屈,拳眼斜向下着力点在拳面。编辑本段健身功能 (一)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太极拳的练习能够有效地增大肺活量,并对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根据北京体育大学生理教育研室在太极拳递增负荷运动的实验中,发现男女太极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绝对值)相对值和最大摄氧利用率,均比长拳和南拳运动员高,这提示太极拳运动对呼吸系统功能的提高有良好的作用。 (二)运动系统功能的影响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四肢“节节贯穿”,“一动无有不动”,下肢虚实分明,并将重心 缓慢而连续不断地转换,各种步法的单腿支撑动作以及青少年进行架势套路练习和功力训练,均能提高腿部的支撑重点和平衡能力以及下肢肌肉的力量,对肩)腰)关节瘀血等疾病均有防治作用。同时,在练拳时肢体放松,有意识的将肌肉)关节和韧带伸展拉长,使肌肉)关节)韧带的韧性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促进心理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消极的情绪容易致病,积极的情绪能防病延年。太极拳强调松静)自然,以意识指导动作,要求“意到身随”)“内外相合”)“身心皆修”,使人进入无虑)无我的闲怡境地。能消除心理疲劳)保持情绪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再配上典雅优美的音乐,整个身心得到极大的享受
本文档为【太极[整理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8-11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