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

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

举报
开通vip

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中文题目: 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 外文题目: Bentham’s theory on utilitarian ethnics 学 号: 0311234 姓 名: 邓潇栩 年 级: 2003 级 学 院: 哲学系 系 别: 哲学 专 业: 哲学 指导教师: 王中田 完成日期: 2007 年4月 摘 要 功利主义伦理在西方伦理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学派。相对于康德的义务论, 功利主义伦理更带有唯物主义的成分。边沁作为功利主义伦理的开创...

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
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中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 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 外文题目: Bentham’s theory on utilitarian ethnics 学 号: 0311234 姓 名: 邓潇栩 年 级: 2003 级 学 院: 哲学系 系 别: 哲学 专 业: 哲学 指导教师: 王中田 完成日期: 2007 年4月 摘 要 功利主义伦理在西方伦理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学派。相对于康德的义务论, 功利主义伦理更带有唯物主义的成分。边沁作为功利主义伦理的开创者,建立了 一整套功利主义的体系。除了将自己的体系根植于人性、人的需要之上以外,他 更认识到道德同社会关系以及同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联系,并且加深了这一层联 系。他的功利学说涉及到立法、道德哲学、政府制度等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从苦 乐原理、功利原则的内容以及后果论方面阐述了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 内涵,试图指出了由于其阶级和时代局限性而造成的思想缺陷。 关键词:功利;功利主义伦理;私利;最大幸福 Abstract In terms of the history of moral science, utilitarian ethics is an influential theory. Compared with Kant’s deontology, more materialistic factors contained in the utilitarianism. As the inaugurator of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ist ethics, Bentham founded a utilitarian system on human being, especially human nature. He was cognizant of the relation among moral, social relation and social economic structure .His theoretical system refer to many domain, including legislation, ethic, and politics. The article gives an exposition of the ideology of utilitarian ethics of Bentham including principles of pleasure and pain, consequentialism, and principles of utility. Also it mentions its limitations for the localization because of the class and the times. Keywords: utility;utilitarianism ethics;self-interest;maximal happiness I 目 录 引 言 ............................................................................................. 1 一、边沁功利思想的理论渊源 ...................................................... 1 二、功利主义伦理的思想内涵 ...................................................... 2 (一)苦乐原理.............................................................................. 2 (二)功利原则基本内涵 .............................................................. 4 (三)功利主义的道德评价体系——效果论 ............................... 7 (四)依赖于立法的道德外在制裁理论 ....................................... 7 三、对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不同意见 ..................... 8 结 语 ............................................. 13 参考文献 ........................................... 15 致 谢 ............................................. 16 十八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开始萌发,迫切要求私人利益从神学道德的限制和 束缚中释放出来,得到认可。启蒙运动的大肆兴起,人和人性的挖掘也成为学术 界的主要目标,使得工具理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边沁以人本性和人的利益为出 发点的功利主义伦理应运而生。传统道德被其视为工具而起作用,打破了道义论 以道德为目标的格局。边沁试图“以人性来为利益和财富的至高无上性寻找依据, [1]从而把公共福利视为个人和社会活动的最高准则”。从而私人利益这个基本概念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深入到人的道德实践和行为习惯之中。 边沁的功利原则在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时期的私人伦理以及立法艺术中 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在近现代伦理学研究领域里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对福利 哲学的引出,行为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在元伦理学刺激下的复苏都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也给康德的道义论带来了冲击。至今功利主义的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在人的道德生活 中还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罗尔斯曾指出“在现代道德哲学的许多理论中,占优势 [2]的一直是某种形式的功利主义。”因而寻觅功利主义伦理中的积极内容和理性 成份是相当有必要的。 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是建立在苦乐人性的基础上的。他对苦乐的定位首先可 以起源于希腊古典哲学的昔勒尼学派和伊壁鸠鲁主义的快乐主义,把快乐作为人 一切行动的动机和目标,人生的目的便是追求快乐。边沁将古代哲学传统中对单 独个体快乐的重视,扩展到行为涉及的共同体的利益。他指出个体应该积极地寻 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这是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因而在边沁那里是看不到伊壁 鸠鲁静态快乐的影子的,人有权利也有义务更自由、主动地寻求属己的快乐。 启蒙运动的发展,休谟的人性论开始把人们的关注焦点从天堂拉回了人间, 开始关注人自身的存在。休谟明确的指出能产生幸福的行为是源于有助于功利, 这给了边沁在行为正当性上的初步认识,以及对功利内涵的最初步了解。休谟还 认为,“人类的社会本能,使人们在判断一种行为的功利时,不但要看它对于人 [3]们自身幸福的影响,而且还要看它对于他人幸福的影响”,这是因为人的情感 中有着同情这一因素,让个人与他人、社会相联系。基于休谟的同情原理,边沁 将理论的中心点放到利益共同体之上,开始关注个体之间的相互性的作用,而不 [1] 王润生:《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6页。 [2] 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3] 舒远招、朱俊林:《系统功利主义的奠基人——杰里米?边沁》,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页。 1 是单纯的思考作为独立原子的个人。 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是另一个对边沁功利思想影响颇为深刻的哲学家, 他指出道德的出发点是人趋乐避苦的天性。幸福(也就是快乐)和利益相连,二 者支配着人的道德行为,这就为边沁找到了功利主义伦理的基点——快乐主义的 人性观。在自然经验的基础上为他的功利主义伦理进行论证。同时爱尔维修将理 性作为调节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的关键,并且承认提高最大幸福行为的正当 性,这让边沁深信个人和整体之间利益的一致,二者的矛盾是可以调和,使得他 将共同体的最大幸福作为出发点。另外爱尔维修关于环境和教育对行为的影响及 其奖惩理论都对边沁以后的伦理以及立法思想做好了准备。 此外霍布斯等人的神学功利主义对公共福利的极高关注;洛克经验论对道德 规则来自当下经验的肯定,及其“德行是有利的”论断;亚当?斯密“经济人的 [1]行为始终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和“利己就是利他”的结论,以及对个人利益为最要目标的自由竞争的推崇,为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的成熟和发展积累了 更多的理论素材。 启蒙运动对人及人性的呼唤,工具理性的强烈刺激,传统哲学中情感主义和 经验主义的因素,功利主义伦理呼之欲出。边沁创造了一个新的词语——功利主 义(utilitarianism),由此建立了一整套功利主义的体系。面对着当时社会的两大 矛盾(工业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金融贵族的矛盾;工业资产阶级 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边沁试图用“功利”这个武器来破除传统道德的阻碍,用 “最大幸福”这一论调来缓和阶级对立的局势,为资本主义的壮大和发展寻求一 个道德的立足点。具体说来,边沁道德哲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避苦趋乐作为人类的天性是边沁功利主义伦理的基本出发点。在《道德与立 法原理导论》中,他开篇便点明:“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 —的主宰之下。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是非标 准,因果联系,俱由其定夺。凡我们所行、所言、所思,无不由其支配:我们多 [2]能做的力图挣脱被支配地位的每项努力,都只会昭示和肯定这一点。”边沁沿 袭古代快乐主义的观点把快乐作为道德的本质和人行为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判 [1] 参看:舒远招、朱俊林:《系统功利主义的奠基人——杰里米?边沁》,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 47页。 [2] [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57页。 2 断人类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的自发流露,也是人自然、原 始欲望的表现,这一潜在的意愿在各个方面支配着人的行为。可以看到,边沁从 自然主义、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肯定了人性,反对诸如宗教神学等对其的种种 限制,试图通过制度上的变革和道德传统的突破来寻求更多的快乐,满足人的欲 望。 启蒙之后,康德为代表的道义论同样影响了传统道德,并给道德奠定了理性 的基础。道义论同样从人本身出发,却是以道德上至善的“人”为目的,以人的 道德直觉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将道德行为作为一种义务来实现,是“绝对命令 的产物”,不具有任何功利的性质,将意志自由作为道德的基础。与其相比,边 沁的功利论也是满足了从人性出发的要求,所追求的却是对人自然欲望的满足。 道德的实践是经验的、现实的。人的意志思维也被物质利益所掌控,而不是随心 所欲的选择行为。可以看出二者在启蒙的影响下,出发点都是人和人性的解放。 然而却为道德确立了不同的出发点,可以说边沁的利益观是符合当时实际的,认 识到那个时代社会关系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人主要受苦乐欲望的驱使。而非 义务论的理想状态,带有强烈的唯心成分。 那么,苦乐等自然人性作为道德的基点如何过渡到道德实践之上。借鉴洛克 曾说过的话,“始吾所以有善恶之分,只是由于我们有苦乐之感。所谓善就是能 引起(或增加)快乐或减少痛苦的东西;要不然它亦得使我们得到其他的善,或 消灭其他的恶。在反面说来,所谓恶就是能产生(或增加)痛苦或能减少快乐的 [1]东西;要不然,就是它剥夺了我们的快乐,或给我们带来痛苦”。善恶问题是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道德的最终指向。边沁接受了洛克的思想,将幸福 (或者说善)用快乐的值来定夺,将不幸(或者说恶)用痛苦的含量来衡量。这 也是功利主义者对善恶的最基本的定位,对他们而言“幸福就是出于快乐之中的 [2]状态”。这样从快乐主义的人性论直接推出了功利主义的幸福论(或者说是善 恶观)。 既然快乐影响到人的幸福以及道德行为,那么快乐又是从何而来。边沁指明 了苦乐的四种源泉或称为四种约束力:自然约束力、政治约束力、道德或俗众约 束力、宗教约束力。其中政治和道德约束力与社会有关,宗教约束力被看成是虚 幻的,而唯有自然约束力将三者包含,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影响着其他三者,可 以独立的起作用。从边沁对于苦乐源泉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具有不同来 源或约束力的快乐和痛苦,并没有性质上的区别。它们之间唯一的差异,在于与 [3]其产生相伴随的环境”。它们之间的差别完全建立在经验可感的物质范围之上, 没有注意主体内在和客体作用的区别。 [1] [英]洛克:《人类理解论》(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99页。 [2] 王润生:《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7页。 [3] 舒远招、朱俊林:《系统功利主义的奠基人——杰里米?边沁》,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1页。 3 “个人在任何地方都要受到趋乐避苦的心理命令的统治,以便实现‘总体幸 [1]福’,不过,这需要对痛苦和快乐进行某种明确的测量。”因而边沁经由强度、 持续度、确定性、远近性、繁殖性、纯洁性以及广延性几个方面对苦乐进行计算, 包括苦乐的主体感受者以及主体的敏感度进行了细致的区分了。通过苦乐的这些 量和来源的不同,作用于主体感受的道德行为评价具有了一定的客观基础和评判 标准。这种将主观意识以客观形式表现出来的方法,使得过去时态的道德行为实 践评价成为可能。同时用过去的苦乐经验来指导人将来的行为也是可取的。然而 用这种依靠主体苦乐感受比较的方法来进行道德行为的预测和选择却是相当不 准确的,因其仅仅考虑到的是主观意愿,而没有在乎客观存在的环境、主体知觉, 以此作出道德行为的抉择是不明智的。边沁对苦乐值的计算、分类以及影响敏感 性状况的因素进行了纷繁复杂的分类,主要是出于其立法理论的需要,也是作为 私人伦理奖惩制度的一种补充。在他看来不同类型的快乐和痛苦只存在着低级和 高级的区分,建立在诱因不同的基础之上,但是却不意味着有质的差别。 第一、最大幸福主义(或者称为“最大利益净余额”原则)作为功利原理的 基本内容是整个功利主义伦理的核心。边沁认为有助于功利的行为就是能够提升 幸福。而功利作为行为后果的体现,应该尽量多的实现幸福或者说快乐。他指出: “功利原理是指这样的原理:它按照看来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之幸福的倾 向,亦即促进或妨碍此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我说的是无论 [2]什么行动,因而不仅是私人的每项行动,而且是政府的每项措施。”这是功利 原理(principle of utility)的内容在私人伦理上的基本的阐释。而“功利”(utility) 一词的具体所指便是:“倾向于给利益有关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利益或幸 福,或者倾向于防止利益有关者遭受损害、痛苦、祸患或不幸;如果利益有关者 是一般的共同体,那就是共同体的幸福,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个人,那就是这个人 [3]的幸福。”由二者的定义可以看出,边沁的功利原则最核心的表述便是最大幸 福主义,即最大利益净余额原则,也就是用计量的方法,对行为相关者幸福(或 快乐)的总量进行比较,进行正当的行为选择。可以看出在休谟的同情原理影响 下,边沁认识到一个道德行为的最终效果要获得最大的功利,不仅在目标上确立 个人自身的利益为标榜,还要将他人的得失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将行为所直接或 者间接涉及的个人或者共同体的利益考虑进去。因而在边沁的功利主义体系里面 增加了共同体利益的关注,也包括对政府所采取的涉及普遍幸福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边沁关于“共同体”的概念。他认为“共同体”只是一个虚 [1] [英]诺曼?巴里:《福利》,储建国 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2] [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58页。 [3] 同上。 4 构体,由各成员所组成,不具有经验的价值和意义。而共同体的利益便是各成员 利益相加的总和。边沁并不是像作为独立实体的个人一样对待共同体,认为它是 没有实际意义的存在。由于并没有特定的实体形式,共同体作为个人简单相加的 结果,总是依赖于个体的数量或者形式上的变化而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因而也 就没有固定的利益。共同体的概念在经验上没有得到肯定,从这个思路继续下去, 共同体的利益显然不如个人利益来的重要。因而我们可以得出边沁的所说的“最 大幸福”的获得,实际上就是普遍个人利益的集合。他虽然极力主张最大幸福的 取得,表面上看是将所有人的普遍幸福作为行动的主要目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而 误以为目的便是普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实际他只是将个人私利进行简单相加。 而公利是一个处于真空状态的概念,没有任何独立的内涵,依赖的终归还是个人 私利。 第二,理性的权衡是论证功利主义伦理的重要方法。尽管边沁的功利学说是 建立在趋乐避苦的人的天性之上,对于人主观的情感和欲望给予了相当的肯定, 但是并不就意味着功利原理是由人的主观情感发展而成的结果。恰恰相反,边沁 反对主观臆断的理论,试图依据理性建立起他的功利学说。在边沁看来,道德理 论首先应该正视人是一种感性的或情感的生物,这是自然人性的体现,对道德的 认识来源于实践和经验。因而也就否定了康德等唯理主义者所说的毫无条件的道 德“绝对命令”,独立于人的感性经验之上的“纯粹实践理性”是不存在的。人 是作为经验的人而存在,他的思维习惯,道德情感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当中,而不 是由直觉产生。可以说,“边沁式激进功利主义是19世纪英国主导公共政策的官 [1]僚式福利国家的知识源泉。它是理性主义的和设计性的”。边沁用这种理性将 主体利益和群体利益得到区分,从而彰显其对公利的重视,着重点是国家和政府 对公共福利的支持和关注。 同时边沁的功利原则也并不像休谟等人的情感原理,简单的在主观意识领域 进行赞许或批判,将人的理性置若罔闻,完全依赖于人的主观愿望。对于这种将 道德判断归之于情感判断的做法,边沁严厉的指出,“我们依据功利原理而不是 [2]其他原理来进行这种判断,却不能依据主观随意的情感”。可以看出,边沁对 道德的态度俨然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腔调。他将道德的理性内涵提升到一定的高 度,并用客观因素给自己的主观道德奠定了基础,但是却没有因此朝唯物论深入。 他竭力想以客观的评价来指导人的行为,但是却是仅仅局限于经验范畴。因为边 沁功利论中所谓的理性就是功利,而功利所依据的仍是人主观感受的苦乐多少, 不可避免还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成分。然而边沁将道德融入了诸多的理性以及客观 因素却是不容置疑的,使得道德不至于像道义论所讨论的那么遥不可及,也不像 [1] [英]诺曼?巴里:《福利》,储建国 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页。 [2] 舒远招、朱俊林:《系统功利主义的奠基人——杰里米?边沁》,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页。 5 情感论者那么恣意妄为。 由此可见,边沁看到了道义论者脱离实际,虚无缥缈的“直觉”的缺陷,认 清了情感论者主观任意,在他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说中注入了理性思维,将道德伦 理拉回到社会的现实中来考虑。从而不同于理性主义者的直觉天赋,边沁所谓的 “理性”立足于现实,带有明显的经验主义的痕迹,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之中。 可以说“功利原理是出自理性的,是因为功利原理对人的趋乐避苦活趋利避害的 本性给予了正当而合理的确认!对边沁来说,他之所以要采纳功利原理,并不是 因为他在情感上偏向于它,喜欢她,而是因为它合乎人的自然天性这一个‘至 [1]理’。”边沁对于理性的认可,与他对功利原则的推崇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对功利原理之外原则的否定。边沁对于功利主义伦理的论述不仅在正 面予以积极的阐明,还包括从反面对其他原理的排斥和批判。边沁认识到一个人 不可能完全始终如一的坚持功利主义的方法进行思维,但是对其进行彻底的反驳 显然也是徒劳的。而事实上,任何一个时期的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都带有明显的功利的痕迹 在里面,这是不容置疑的。“常识道德都至少可以在观念上实际上被再现为无意 [2]识的功利主义道德”。边沁也曾毫不避讳地说过,“功利原理以外的所有其他 [3]原理一概错误”。与功利原理相悖的理论可以分为禁欲主义和同情与厌恶原理。其中禁欲原理和功利主义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它赞许会减小幸福的行动,却非难 趋于增大幸福的行动。边沁指出禁欲主义并没有完全背离功利主义,而只是源于 对功利主义的误用。它最终的结果指向的是超经验的虚构的快乐,但是却是以痛 苦的行为过程来完成,而实际达到的效果也不会合于初衷,因而将禁欲主义当成 普遍的道德准则或者政府规范都是无法贯彻到底的。 同情或厌恶原理不总是和功利原理相违背,更多的情况下是和功利原则相一 致的。它不是看行为是否增大或减小幸福作为标尺,而是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 对行为赞许之或非难之。而这种依靠自己主观喜好来判断的理论实际上是对一切 原理的否定。边沁认为“就是非标准形成的各种不同理论体系,皆可归结为同情 [4]和厌恶原理”。他们用各种乔装真理的概念迫使读者把自己的观点接受下来, 而这种思路在指导实际行为时往往失之苛刻或者失之宽纵,皆是由于没有从实践 的功利后果出发,凭自己的意愿来行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边沁的思想中含有浓 厚的经验主义气息,甚至有唯物论的雏形,他将以往的主观是非理论判断加以否 定,而给予了一个功利的准绳来评判。客观地说,借助功利主义的方法能对现存 道德进行更好的改造,能够客观地帮助道德立足于现实,更加完善的处理行为纠 纷,也不会引申出模棱两可的规范。 [1] 舒远招、朱俊林:《系统功利主义的奠基人——杰里米?边沁》,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9页。 [2] [英]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37页。 [3] [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64页。 [4] 同上,第73页。 6 效果论(consequentialism)是由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直接引申而来的一套道 德行为评价体系。边沁指出,“一项行动的总倾向在多大程度上有害,取决于后 果的总和,即取决于所有良好后果与所有有害后果之间的差额。„„要考虑的只 是实质性后果。无论一项行为可以有怎样的后果,其中能被说成是实质性的,只 [1]是那些在立法者的眼光看来由苦乐构成、或者对苦乐的产生有影响的后果。” 概括说来就是,边沁从人的苦乐经验出发,指导道德行为的同时,也对人的行为 的正当性作出评判,进行奖惩。但是并不意味着在边沁的道德评价机制里就缺失 了动机、意图和性情等这些主观因素。他也认同行为的倾向部分是取决于意图的, 但是却不认为以意图或者动机来决定行为善恶是正确的。他认为意图的好坏是不 需要予以考虑的,它“被认为是好的或坏的,是由于产生了好或坏的后果,或是 [2]出自好的坏的动机。同时后果的好坏取决于环境,环境不以意图为转移”。既 然意图的好坏都要依靠后果来决定,那让意图作为判断的标准显然是无稽之谈。 同时边沁也是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动机这一因素的。他认为“就实质而言,一 个动机无非是以某一方式发生作用的快乐和痛苦”,而“本身能作为动机起作用 [3]的,惟有关于快乐和痛苦的意念”。既然动机和苦乐相联,苦乐又是由人性出发,那么也就不存在有绝对好或者绝对坏的动机了。而只有在行为呈现最经常发 生的效果的情况下,动机才被认为是好的或者坏的。由此得出,动机同样由行为 效果来决定着。“一项动机要能保险又恰当地称为好的或坏的,唯一的办法似乎 应当是根据它在每个具体场合的效果,主要看它引起的意图„„而意图好坏的根 [4]据是那些作为其目的的后果”。边沁认为动机产生意图,意图造成效果,这一行为链条最终都取决于效果的好坏。在其它情况下动机和意图这些主观成分都是 中性的,可能作用于行为,但是对道德评价不起作用。 边沁虽然不是一味的排斥主观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却是将之统统归结到最后 的行为实践上来。边沁还讨论了人的知觉和性情对行为的影响,涉及到了立法奖 惩的问题,在这忽略不谈。总之,边沁将道德的标准放入客观事实中,而不是在 主观领域进行。这与康德自律的道义论是背道而驰的,他们将道德看成是自律的 而非他律,道德的目的在于它自身,他的价值也在于他自身,因而道德行为的评 价在于人的动机而不是带功利性质的后果。而在功利主义的指引下,边沁将道德 看成是一种功用,最终目的是外在的人,因而也是他律的。 [1] [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22页。 [2] 同上,第139页。 [3] 同上,第151页。 [4] 同上,第169页。 7 边沁深信,人类福利体系的建立是在“理性”和“法律”的基础上。“理性” 使得苦乐的感性成分不那么突出,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矛盾不那么激烈。而“法 律”为道德的实施提供了外在的支持力量。“私人伦理以幸福为本身目的,立法 也不可能有任何别的目的。私人伦理关系到每个成员,既关系到所能设想的任何 共同体内每个成员的幸福及其行为。因而,私人伦理和立法艺术至此是并行不悖 的。它们的目的,或被期望应有的目的,在性质上相同。它们应当考虑其幸福的 那些人,恰恰也就是它们应当负责指导其行为的那些人。它们应当关注的那些行 [1]为,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二者的区别在于:私人伦理争取的是本人 及其同类的幸福,而法律却是旨在维护整个共同体的利益。私人伦理的目的和标 准都来源于外在,因而关于行为的制裁边沁并不认同内在的良心和自我道德意识 这种自律的规范能起多大作用。既然道德的来源是由于趋乐避苦的欲望,那么奖 惩也可以从中出发。因而边沁将道德的奖惩和立法艺术通过“功利”这条纽带归 结到一起,构建了一整套外在的惩罚制度,也就是他的立法原理。 将道德的制裁措施外化后,边沁指出了惩罚的意义,那便是对人性的因势利 导。虽然说惩罚本身就是一种恶,但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引下,它的实施是为了避 免某种更大程度的恶。法律的目的便是排除这种阻碍幸福增长的损害,用最小可 能的恶来防止针对最大多数人的更大的恶,“用加强防治性动机来抵消诱使性动 [2]机”。他将犯罪的惩罚分为四类,分别是自然制裁、政治制裁、道德制裁和宗 教制裁。这是建立在对人类苦乐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基础上的。 边沁的这一套功利主义的伦理观被理解为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最终结 果”。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引起了学界的广泛注意。18世纪的中后期,英国 的立法原则中广泛采用了边沁的理论,在行为习惯中也建立起了资本主义性质的 道德观念。这场人的启蒙运动,将束缚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的因素基本破除, 资产阶级对“利”的信仰也逐渐取代了封建制度下对“神”的信仰。而边沁的功 利主义伦理思想功不可没。它“表明了社会的一切现存关系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 [3]系”,将人与人的关系从宗教伪善的外衣解脱出来,暴露在“利益”这一关系 之下。“这种被边沁令人讨厌地大肆渲染的相互剥削的理论”,可以说也“是一个 大胆的公开的进步”,“它揭示了披在封建剥削上面的政治、宗法、宗教和闲逸的 [4]外衣的失速意义”。它以自然人性为支点的阐述,将人归为具体的和现实的人, [1] [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51页。 [2] 王润生:《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2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484页。 [4] 同上,第480页。 8 是人本主义传统的一种发扬。然而这种为资产阶级辩解的学说仍有其局限意义。 首先,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导致了道德的工具主义。这是在启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工具理性泛滥的通病,边沁的道德哲学同样没有避免。他将自己的道德 哲学作为一个科学的体系,用各种客观的科学方法和理性对其进行极其详尽的分 类、列举和阐述。而道德的主观性却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伦理毕竟是研 究人和人关系的一门学科,虽然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关系,但是仍有其不 同于其他自然学科的特性。功利主义追求的是道德之外的目的,可以说是一种目 的论的理论。边沁将人性作为理论出发点,并以人的快乐欲求为最终的目的这一 点无可厚非。他认为行为的目的无非在于快感的获得。道德只不过是为了达到这 一目的的一项工具,道德正是因为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的存在才具有了意义。也可 以说是,功利主义伦理便是“道德至上的形式化,德得相通的内在性,为德得利 的客观性,以利制德实践性”,造成了“道德机制上的他律性和非纯洁性”,变成 “更为狡猾、隐秘的功利主义的‘聪明人的远虑’和算计”,陷入了“传统伦理 [1]的二重性标准及其内在矛盾”中。道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庇护神的同时,其 价值目标和内在动力却是指向“功利”这一实质性的内容,转而成为了“利”的 守护神。 边沁把道德规范仅仅作为一项手段来对待,而对道义论最终目标的道德至善论嗤之以鼻。然而手段和目的往往没有明确的绝对的区分,有些时候目的和手段 更是合而为一的,而道德也可以说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仅仅当成手段使道德被削 弱了规范力量,而只当成目的将使道德沦落为一种教条,空泛而不具有现实意义。 然而从他所处的特殊时代来看,边沁将日益建立起的道德权威性予以反对,是有 利于打破当时神学伦理的桎梏的。然而却是相对于那一特定历史时期而言,并不 能作为一条永恒的定律,作用到之后的各种形态的社会中去。道德工具论的泛化, 使得道德以善为目的的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转化为对功利至上的利益追求,从而 道德的规范和制约作用大大的降低。出现破坏旧有道德的约束却无法用功利的新 习惯取代的混乱情况,道德处于无政府的状态。 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边沁的功利原则标榜着实现人和人性为最后的追求,然而其实最关注的还是人所能取得的实际利益。实际上是对“利”的实现,忽视 了对人本身的关注。因而相比较而言,边沁的这种道德目的理论是和义务论者截 然不同的。康德将道德的目标放在人身上,通过人品德的提升,来保障社会的生 存和发展。他“将自我对功利的追求与他人对功利的追求相统一,以实现功利最 大化,即实现每个人的功利,反对的是以个人的功利作为道德的基础。因为在康 德看来,个人的欲望、爱好、快乐、幸福等功利性追求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1]肖忠群:《论“道德功利主义”:中国主导性传统伦理的内在运行机制》载于《哲学研究》,1998年第1 期。 9 [1]。同时康德还指出个人功利不能成为道德的来源,因为它会从根本上颠覆道德。 也就是说将道德实践动机和个人幸福动机混合起来,那么“前者完全不起作用, [2]而且物质生活纵然会由此稍见起色,可是道德生活却委顿下去,无可挽救”。 边沁将道德依附在物质利益经验基础上的做法也引来了义务论者的反对。康 德对边沁的经验主义的道德观提出了反驳,认为经验的普遍性是通过归纳过去时 态的行为而得出的普遍性,而这种“普遍的同意”并不能使一个判断具有客观的 有效性。普遍性和必然性是在经验中找不到的,只能求助于人的理性。通过康德 对于功利主义的批判,更能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边沁确实将人更多的归为感性 的受欲望驱使的自然性的人,却没有认识到社会性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 性。这样道德便成为了实现这些欲望的工具,理性转而成为服务于人的感性的手 段。实质上边沁已经将道德为人的属性潜移默化成为人的利益的属性,而自然的 理性的人更是异化为利的产物,因为利益人的存在才具有意义。从而道德也成为 了人调节利益关系,获得更多财富的工具,使得人们遗忘了长久以来培养道德情 操,提升道德人格的目的。 客观说来,当时的道德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困境,边沁认识到了这一特性, 自由的经济利益竞争被划入到道德调整的关系中,道德面对这一境况,其标准应 该是客观存在的标准“利”,还是来源于理性意识的“善”。边沁接受了前者,因 为看到了当时社会的实际关系其实就是利益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在斯密自由竞 争的经济理念的影响下,用“利”来作为标准,判断道德的实践行为。在一个经 济社会,可以说这种划分是值得借鉴的,他所指向的后果是利益的最大化。但是 他没有思虑到这种道德困惑的缘由,没有超越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意识形态 来看待道德的实际作用,而仅仅简单的将其工具化显然是不明智的。 其次,缺少精神快乐的纯粹快乐主义是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的又一缺陷。在 道义论传统中良心的内在感悟和反省是道德的主要内容。而边沁却把道德行为归 于实实在在的功利,或者说外在的快乐的获得或者痛苦的规避。同时在他对苦乐 的分类、评判等研究中却忽视了质的考察,只重视量的对比。对精神的快乐和物 质的快乐没有进行划分,他认为苦乐的不同主要依赖的是环境来源的不同,而肉 欲或是灵魂的性质似乎不那么重要。缺少精神快乐的最高追寻使得边沁所谓的快 乐不免显得有些庸俗,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同时边沁还将幸福单纯的理解为 快乐,是不能让大多数人信服的。快乐这样一种个人的主观心理感受作为道德的 基础是值得商榷的,而边沁为了不让自己的功利原理同样陷入“同情和厌恶原理” 的错误境地之中,用纷繁复杂的苦乐计算,敏感性状况的不同的研究对比,对快 [1] 贺汉魂、廖鸿冰:《“人是目的”:一种理想的功利论——康德的功利思想探析》,载于《理论探讨》,2006 年,第6期。 [2]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95页,转引自贺汉魂、廖鸿冰: 《“人是目的”:一种理想的功利论——康德的功利思想探析》,载于《理论探讨》,2006年,第6期。 10 乐和痛苦的客观形态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阐述,以此建立起二者的客观基础。 然而作为主观情感的苦乐毕竟是由主体决定。因而这套计算的准则,虽然有很多 可借鉴的实际意义,但是如果完全按其来实施,却是存在着很多障碍因素的。毕 竟道德还是有很强的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于快乐存在着不同的认知和体验。边 沁的这种抽象的经验主义人性论,忽视了人的多样性和历史性,将具体的人单纯 看成是苦乐合集,人作为纯粹的感性的自然人而存在。 再次,边沁的“最大幸福原则”实际上是一种“精致的个人主义”。个人利 益和社会利益一直是伦理问题中难以解决的矛盾,特别是对于功利主义这样一个 大力提倡“最大幸福”的学派。边沁同样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对立,并且试图解决 这一矛盾,避免将对个人利益的合理倡导不至于滑落到利己主义的陷阱之中。也 就是说边沁也将理论的重心放到建立在“个体性基础上的相互性”,或者说个体 间性,而不是个人主义的个体性。“对社会幸福的强调,正是功利主义力图克服 [1]利己主义的有效手段”。他看到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将私利的获得作为公利增常的唯一重要条件的同时又将“最大幸福原则”的阐述(考虑自身利益的 同时,对他人或者说行为相关者的利益的重视)作为调节二者的重要补充。边沁 虽然认识到共同体利益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政府和立法的行为就是要保证这种利 益。但是他所谓的“共同体”或者“最大多数人”其实就是个体原子的简单相加, 而社会是个虚构的概念。共同体的利益也就是个人利益的合集,并不存在什么高 于个体的抽象的利益。恩格斯也指出,“这里,边沁在自己的经验中犯了黑格尔 在理论上犯过的同样错误;他没有认真地克服二者的对立,他使主语从属于谓语, 使整体从属于部分,因此把一切都颠倒了。最初他说普遍利益和单个利益是不可 分的,后来他就仅止于片面地谈论赤裸裸的单个利益;他的论点只是另一个论点 [2]即关于人就是人类的论点在经验上的表现”。在解决这个矛盾的时候边沁仍然 倾向的是个体。因而之后的功利主义者仍然处于这二者的矛盾之中。 但是不能否定边沁对“公共福利”仍是有一定的认识的。马恩指出,“功利 论一开始就带有公益论的性质,但是只有在开始研究经济关系,特别是研究分工 和交换的时候,它才在这方面有充实的内容。在分工的情况下,单个人的私人活 动变成了公益的活动;边沁的公益归根到底就是一般地表现在竞争中的公益”。 [3]边沁认识到经济生活的分工和交换决定了人具有社会性,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 立的存在。马恩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边沁的公益论予以了肯定,实际上也是在 利益取得的行为过程中体现了公益的内容,而在利益分配行为时却仍是以个人为 主体的。社会利益的存在关系到了个人利益,但是边沁却没有看到了这种关系是 [1] 王建军:《普遍性与相互性——论康德的义务论与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分野》,载于《安徽大学学报》,204 年第5期。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76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84页。 11 至关重要的,是个人生存和个人命运的首要条件。相反在边沁那里个人利益显然 比较重要,因为他认为社会是通过个人来体现的,个人的利益决定着社会利益的 多少。然而却没有看到个人利益与他人之间的冲突,个体利益的增加可能是建立 在另一个体利益减少的基础上。因为“当我们把一些人作为目的时,我们不得不 把另一些人仅仅用作工具”,而“所有质料性的原则都涉及到自爱或者自己幸福” [1]。因而个人利益和总体利益两个概念是不能始终都一致的。 最后,边沁将行为责任交给效果来判定,将人的主观各方面的因素统统交给 客观后果(或者说是功利)来评判。“目的论者主张行动的正当性毫无例外地取 决于其效用,也就是取决于它们对于内在地善的事态(intrinsically good states of [2]affairs)的贡献”。可以说这种效果论虽然避免了主观臆断的情况,却是不够 全面的,它否定了主观意识同行为的道德性质的关联性。而另一方面所凭借的快 乐和痛苦在边沁看来是一种客观的效果,但是实际上也是人的心理体验,具有强 烈的主观性。从某个意义上讲,用结果的效用来判定一个行为,更像是一种有用 或无用的价值判断,而不是涉及正当性的善恶评判。 边沁认为行为的后果推不出或者不能准确推出行为者动机或意图的好坏,然 而实际上动机和意图仍是会对后果产生影响的,不能因为得不出这种主观意识而 否定它的存在。而且行为之所以得到如此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环境的影响而 造成,往往同一动机和意图良好的行为造成善恶不同的后果是环境的不同而起者 作用。如果单一按照效果来判断这一行为,会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同时边沁认 为“行为环境同动机、道德是无关的,动机和意图只关乎行为目的、与行为方式 无涉”,对环境的考虑来源于认识和知觉,而“认识环境,就是要预计行为结果 可能带来的功用,依功用的大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决定自己是否去做 [3]想做的行为”。这说明对环境的认知是动机或者意图来源的一部分。人的动机 和意图不仅来源于自己的苦乐意愿而且部分的来自于自己的知觉。因而动机和意 愿还是有对错的区分,而完全按照客观效果,不顾及这种区分是不正确的。而且 计虑的行为与盲目的行为是存在道德价值的差异的,虽然“可能效果一样,但就 [4]其普遍倾向而言,经过计虑的行为具有产生好结果的更大可能性”。边沁虽然 认识到了知觉的作用,但是却是独立于意图的,且忽视了环境的可预料性对道德 的预防作用。诚然完全按照道义论的动机来进行道德评价也会造成各种不必要的 纠纷,在恶的行为后果面前可以利用各种动机纯良的借口来进行辩解。从而引发 了后来的“奴隶制度”和“惩罚无辜”这两个悖论,和有可能使得行为引发非正 义,却以导致功利的辩护得到宽恕。 [1] 翟振明:《康德伦理学如何可以接纳对功利的考量》,载于《哲学研究》2005年第5期。 [2] David Lyons:Forms and Limits of Utilitarianism,Oxford, 1965,引言 [3] 王润生:《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98页。 [4] 同上,第99页。 12 另一方面道德性冲动和一般性行为冲动时有区别的。动机不同会在行为倾向 上产生不同。而人的性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动机的形成。也就是当行为者的主 观意图和动机在习惯性的道德思维中获得了相对独立的性情,这也是以后影响行 为者的重要因素。“道德情感在人们身上是确实存在的”,它由一定的道德意识转 化而来,将道德律成为一种脱离意识的习惯。教育也是影响道德情操产生的重要 [1]方式。而道义论者看到了这种习惯性思维的存在,却将道德的来源归于人的直 觉,使道德成为一种理想,犹如人头顶上的星空,高不可攀。他们同样也忽略了 这种习惯的获得是人长期道德经验的产物,具有现实基础的。边沁对这种持久的 道德情操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道德评价的学说具有片面性。 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在资产阶级刚刚取得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时期里 是风靡一时的。英国18世纪到19世纪的立法文案中随处都可体现功利主义的影子。而其所倡导的各项道德法则也大受新兴资产阶级的欢迎。对以后英国伦理思 想的发展也造成了广泛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着他的拥护者。其原因不仅在对于 人和人的利益的发现和重视,也包括认识到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利益之间的基础 上,将伦理的基础建立在了现实的基础上。这是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中唯物主义 成分的体现。同时边沁并不是一味的关注个人私利,他最先将“福利观念添加到 伦理学中,他们极力嘲笑那种认为伦理价值可以依托于直接后果相分离的责任和 正当行为概念的思想,并且(至少在理论上)让正义能够从规则和规则遵从观念 [2]的停泊地解放出来,以便服务于人类幸福的最终目标。”可以看出边沁对于公 共福利的重视虽然其实质是对个人利益集合的关注,却仍然呈现出个人和社会的 一种聚合性,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二者的黏性关系。同时边沁的功利原则也让行 为的正当性不拘于常识道德规范的限制,最大自由的让行为朝着有利于产生功利 的方向发展,关心未来的幸福,而非僵硬的准则教条。 然而对社会存在的僵硬认识使边沁又向唯心主义的深渊滑落。他道德哲学中 对社会的认识都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抽象概念,社会利益来说就是一个虚构体,不 具有实际意义。而对社会中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也只是单纯的肯定,丝毫不注意这 些关系之所以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原因,以及社会条件。没有超越于现存的社会生 活也就不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的这种对利益的需求,以及利益交换的关系。同 时对待建立在经济关系利益关系之上的道德,边沁也是同样的态度。他的道德观 被打上“非历史”的烙印,成为忘记了时代背景而适用于任何时代和民族的永恒 [1] 参看:王润生:《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00页。 [2] [英]诺曼?巴里:《福利》,储建国 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13 定律。然而建立在社会经济关系之上的道德会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具有不定的 内容。就这样边沁错误的将道德建立在不变的利益关系之上,用功利主义的准则 来维护这种关系。而之后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之一的卢卡奇就对这种“物化”的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指责。 边沁将道德立足于现实,是对义务论虚无高傲的“至善”的一个挑战。虽然 很有可能将道德引入工具主义的歧途,但是也让道德目标的实现有了更高的现实 基础,而不那么高不可攀。可以说,“义务论是以普遍的道德法则为出发点,而 [1]功利主义则以道德法则规约下的具体的主体为出发点”。功利主义伦理所建立 起来一系列道德规范是人和人性的申张,使道德的实施更能贴近生活,为人们所 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功利主义的道德观是有其实践价值的,对于当今社会还 是有其启发意义的。然而不幸的是边沁这种对人性满足的良好意图,到了实际生 活中更易异化为对物的满足。从而变成唯利是图的人的辩护工具,抹煞掉了道德 的至善性。因为“一种道德规则对普通心灵的影响是从人们看出他与功利和计算 [2]相抵触时开始衰退的”。一旦利益心占据了人意识中潜藏的道德习惯,便容易 导致犯罪倾向的产生。 边沁提出的功利原理从实质上来说还是一种“普遍的个人主义”,尽管有最 先的公共福利观念的萌芽,但是不改变其私利的基调。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意 识到了社会关系的实质,却没有超越的魄力,仅仅将视角放在目前的社会意识形 态中,将自由的观念深入,也没有将人的责任观加强。因而我们可以将他的理性 功利精神继续下去,却不能延续以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个体私利为标尺的道德规 范。普遍幸福的价值观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是边沁将这个范畴的外延定义 的过于狭小。而如何真正的让功利原则更好的为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服务是最应该 考虑的问题。 [1] 王建军:《普遍性与相互性——论康德的义务论与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分野》,载于《安徽大学学报》,204 年第5期。 [2] [英]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90页 14 参考文献 [1] [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美]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 王润生.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 舒远招、朱俊林.系统功利主义的奠基人——杰里米?边沁.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5. [5] [英]洛克.人类理解论(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 [英]诺曼?巴里.福利.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7] [英]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 周敏凯.十九世纪英国功利主义思想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1] 肖忠群.论“道德功利主义”:中国主导性传统伦理的内在运行机制.哲学研究, 1998,(1):13~17. [12] 贺汉魂、廖鸿冰.“人是目的”:一种理想的功利论——康德的功利思想探析.理论探 讨,2006,(6):68~71. [13] 王建军.普遍性与相互性——论康德的义务论与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分野.安徽大学学 报,2004,(5):127~135. [14] 翟振明.康德伦理学如何可以接纳对功利的考量.哲学研究,2005,(5):80~85. [15] David Lyons. Forms and Limits of Utilitarianism. New York: Oxford, 1965. [16] Jeremy Bentha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Legislation. London: Methuen & Co.Ltd, 1982. [17] Bernard Williams. “A Critique of Utilitarianism” in Utilitarianism: For and Agains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3 15 致 谢 历时16周的毕业论文终于到了收尾阶段,四年的大学生活也终于就要走到 它的尽头。为这篇论文作致谢词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千。此篇论文乃是本科生涯 的最后一篇习作。此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首先要感谢本次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王中田老师。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 文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王中田导师 的督促指导,这篇论文也不可能顺利地完成。虽然王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 我论文的每个阶段,从最初选题到借阅资料,初稿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 期指点,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王老师学识渊博,平易近人,治学 严谨,在我学习期间不仅传授学科知识,还传递给我很多做人的品德,这些都将 使本人受益匪浅。 感谢四年来所有教育和指导过我的老师们,让我从哲学的门槛之外看到了里 面的思想光辉。你们所教导给我的理性思维和专业知识,使我拥有了一生都享之 不尽的宝贵财富。同时应该特别感谢夏莹老师在五四论文设计中给我的帮助和指 点,使我顺利的完成了第一篇比较严谨的学术论文,为我此次的毕业论文写作打 下基础。 最后要感谢我的舍友和我同窗四年的同学们,感谢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于帮 助,苦恼之时可以倾听,彷徨之际给予鼓励的朋友们,使我的毕业论文能够得以 最终完成。 由于本人思想仍有局限,本文仍存在有不少纰漏甚至谬误之处,恳请各位老 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16
本文档为【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41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21
浏览量: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