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doc】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举报
开通vip

【doc】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doc】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 系 第15卷第4期 2009年12月 广西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 J0URNALOFGUANGX!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NaturalScienceEdition) VOI.15No.4 Dec.2009 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 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顾冬红,董俊卿,李青会,干福熹 (1.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上海201800; 2.复旦大学,上海20...

【doc】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doc】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 系 第15卷第4期 2009年12月 广西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 J0URNALOFGUANGX!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NaturalScienceEdition) VOI.15No.4 Dec.2009 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 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顾冬红,董俊卿,李青会,干福熹 (1.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上海201800; 2.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摘要:以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为主线,以南北两个玉文化中心为背景,从玉器的出土情况,质地,数量,质 量和器物组合以及玉器加工技术等方面体现出的社会阶层差异,社会分工以及社会进步情况 等,探讨了良渚文化玉器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良渚文化;玉器;文明 中图分类号:K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62(2009)04--0018—13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崇尚玉器的民族.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是距今8000~4000年的新 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正是在这一时期,玉器从石器中分化出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取得了非凡伟大的业 绩,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新石器时代出土玉器以红山文化为主的辽西地区和以良渚文化为主的环太 湖地区最引人注目,足以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无论是在玉材选择,种类加工,还是在装饰 纹饰以及制作工艺上都反映出其种类之全,质地之优良,制作之精美,文化艺术价值之高,这也是古代先民对玉 器制作倾注了太多的思想感情,凝聚了先民的审美情趣,思想意识,宗教信仰和智慧结晶. 玉器是良渚文化最为重要的遗存之一,大量制作和使用玉器是良渚文化最为显着的特征,凝聚了环太湖流 域史前造型艺术和工艺技术的最高智慧,蕴涵着良渚先民对于宇宙自然的认识和解读,良渚文化玉器是中国史 前玉文化的一个巅峰.本文以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为主线,以南北两个玉文化中心为背景,从玉器的出土情况,质 地,数量,质量和器物组合以及玉器加工技术等方面体现出的社会阶层差异,社会分工以及社会进步情况等,略 谈良渚文化玉器与文明发展的关系.管窥之见,以求教于方家. 1新石器时代南北两大文化中心 I.1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因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故名.以环太湖流域为中心,南限 +收稿日期:2009—09,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206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JCX3.SYW.N12). 作者简介:顾冬红(1952一),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董俊卿(1980一),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 机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古代硅酸盐质文物(玉器,玻璃等). 18 2009年第4期?顾冬红,董俊卿,李青会,干福熹/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迄于浙南,其影响所及远到赣南,鄂北;北跨长江直达苏北;西起皖东,东到海滨,并远 及舟山群岛,主要集中在 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重要考古学文化,系由崧泽文化 发展而来.目前有良渚,安溪,长命,瓶窑4个乡镇的史前遗址组成良渚文化遗址群.环太湖流域已发现该文化 遗址两百余处,除良渚遗址群外,最具代表性的有江苏苏州草鞋山,常州武进寺墩j,上海青浦福泉山].七 十多年来考古发掘资料出土玉器数量和种类见表1.良渚文化早期玉器的种类以装饰类玉器为主体,管,珠, 璜,镯等玉器件数最多,这种状况与崧泽文化晚期基本一致.良渚文化中期玉器种类变化十分明显,琮,璧,钺 礼器类玉器为主流.特别是余杭地区的种类最为丰富,有琮,璧,钺,冠状器,三叉器,锥形器,环,镯,珠,管,璜, 瑗,牌形饰,带钩形器等.良渚文化晚期玉器的种类如同中期但种类比中期更为丰富.值得关注的余杭地区玉器 出土遗址激减. 总之,良渚文化出土玉器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工艺精湛,形成自身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特别是 1987年浙江余杭反山,瑶山出土发现的组装件,穿缀件,镶嵌件三大类,揭示了许多先前零散出土不知其结构, 名称和用途的玉器本来面目.良渚文化玉器代表了中国史前玉器最高水平,是中国南方玉器的典范. 1.2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因1935年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红山区而得名.它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 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千米.红山文化的年跨度在距今6000,5000年间,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红山文化 庙,坛,冢的发现奠定了中华民族建筑格局雏形,又是中华民族褚郊与祖宗两套祭祀传统礼制的起源,同时也表 明红山文化时期已进人人类文明的门槛,成为中国古代文明重要的源头之一. 玉器的使用和丧葬的礼仪是红山文化一大特点.1981年文物普查时,在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建平两 县交界处,发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现已在五处地点发掘出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都是距今5500年前的 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白20世纪80年代以来,红山文化不断有新发现,各遗址发掘出各种类型的玉器如 查海遗址出土有玉块,玉匕,管状器,如斧似锛形器等;阜新胡头沟等墓葬出土的玉 ,玉鸟,玉璧,玉环, 龟,玉鹗 鱼形佩,联环玉璧;凌源三官甸子墓葬区发现的马蹄形玉器,玉钺,玉环,勾云纹玉饰,玉蝉,竹节形玉饰,猪首玉 饰;建平县牛河梁积石冢群发现的玉环,双联玉璧,马蹄形玉箍,玉猪龙,玉璧,方形玉饰,棒形玉器,勾云形玉 饰;喀左东山嘴子遗址出土的双龙首玉璜,绿松石鸟形佩;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发现的玉蚕,玉猪龙,玉凤,勾云 纹玉佩,玉鹗,鱼形玉饰,三联玉璧,勾云形玉器,玉斧,玉管等.另外,辽西地区内蒙古赤峰市的敖汉旗,翁牛特 旗,西林郭勒盟所属各旗,也都有玉龙,玉琥,玉鸟,马蹄形玉箍,勾云形玉饰,玉斧,玉棒等各种形制的玉器发 现,而且数量相当可观.表2为红山文化各遗址出土玉器的种类和数量简表. 1.3两大文化中心玉器特征 从良渚文化墓葬随葬玉器(表1)分析,常见组合有琮,璧,冠状器,三叉形器,璜形器,锥形器,镯,环,钺和 石钺,不见或少见红山文化中常见的箍形器,勾云形佩及龟,猪龙等动物形玉器.良渚文化时期的玉雕塑品引入 兽面纹,神人兽面纹尤为特殊,纹饰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很注重对称美. 从红山文化墓葬随葬玉器(表2)分析,在组合上有鲜明的特点,除延续使用兴隆洼文化时期流行的耳饰 块,珠,管,长条匕形饰等生活装饰用玉,占主流地位的则是马蹄状箍,勾云形佩猪龙, 鸟,蝉,蚕及神兽,神人像 等一批充满神秘意味,与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玉器,而少见玉质的钺,斧,戚,牙璋等富有权利象征意义的 玉器.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雕塑品以抽象或是肖生写实为主,姿态各异,千变万化. 从表1,表2随葬玉器的数量分析,红山文化墓葬随葬玉器数量相对较少,不超过100件,主要遗址有巴林 右旗那斯台(81件),建平牛河梁(77件),大连郭家村(26件),阜新胡头沟(18件)和岫岩县北沟(19件);而良 渚文化墓葬随葬玉器超过百件以上的遗址有汇观山(200件),横山(235件),新地里(567件),罗墩(116件),寺 墩(1】2件),高城墩(287件),福泉山(717件),超过千件以上的遗址有反山(2966件)和瑶山(2941件).良渚文 化随葬玉器与同时,同等规模的红山文化相比,无疑是最多的. 2江浙沪良渚文化玉器 良渚玉器研究,学术界在玉器制作,图像纹饰,功能用途,玉器随葬,矿物材质等方面先后取得了一系列的 19 广西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2009年l2月第15卷 考古成果.良渚文化的玉器主要出土于良渚文化大型墓葬中,集中在反山,瑶山,草鞋山,寺墩和福泉山等 大型墓葬中.太湖地区的这些良渚文化大墓,都建筑在人工营建的土筑高台之上.这些高台墓地作为良渚文化 特有的一种考古学文化现象,也作为判断其社会分化,社会的阶层构造的一个重要因素. 2.1随葬品与玉器的关系 良渚文化早期玉器随葬墓大多属于厚葬墓,如上海地区福泉山出土玉器有管,锥形器,环和珠和方形玉饰 共39件,占随葬品37.1.浙江地区吴家埠M8出土玉器以管,冠状器,珠,璜为主,其他有小型璧,颈饰共45 件,占随葬品86.5.庙前出土玉器以管,珠,璜,锥形器为主.其他有弧形玉饰,占随葬品4O.8.江苏地区罗 墩M8出土玉器以管,镯,珠为主,其他有龙头牌饰,玉饰,占随葬品67.2.总之,良渚文化早期玉器主要以装 饰类为主,未出现礼仪类玉器,从出土玉器数量与墓葬规格具有较为明显的对应关系. 良渚文化中期玉器随葬墓出土地点进一步增加,小尺寸的装饰性玉件退居次位.以琮,璧,钺礼器类为主 流.如福泉山遗址出土玉器有璧,冠状器,锥形器,珠,管,镯,占随葬品56.7.反山遗址出土玉器有琮,璧,钺, 冠状器,锥形器,珠,管及柱状器,三叉器等(见表2)占随葬品95.3%.瑶山遗址出土玉器有琮,钺,冠状器,锥形 器,珠,管,璜等(见表2),占随葬品97.4%,汇观山遗址出土玉器有琮,璧,钺等(见表2),占随葬品60.1.高 城墩遗址出土玉器有琮,璧,钺,镯,锥形器,坠,串饰,指环及珠,管等(见表2),占随葬品77.8.罗墩M3,M7 出土玉器有冠状器,璜,坠件,珠,管,环,镯等,占随葬品54.3.总之,良渚文化中期从器种构成变化分析,是 礼器类玉器体系真正确立时期,随葬玉器比例迅速增加,特别是余杭地区反山,瑶山两大墓地,出土玉器大于 95以上.随葬品多寡优劣之别,足以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良渚社会的阶层化状况反映. 良渚文化晚期玉器,延续了中期玉器系统以来的繁荣,如福泉山M9,M40,M53(扰乱),M60,M65,M67 (扰乱),M74,MIO1,M103(扰乱),M136.晚期出土玉器占随葬品80.5,还是以琮,璧,钺,锥形器等为主.余 杭的横山M1,M2出土玉器占随葬品66.2.但余杭地区玉器出土遗址激减,而太湖北侧的寺墩M1出土玉器 占随葬品96.4,寺墩M3仅玉琮就出土了33件,故有人称寺墩是良渚文化晚期玉器的集聚中心.良渚文化玉 琮,据考古发掘在良渚文化晚期进一步扩散到了同时期其他史前文化分布区.这些发现为理解良渚文化的后续 发展,以及中华文化从多元走向一统的融合过程,提供了启示,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的过程无疑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2.2良渚文化玉器简介 良渚文化玉器出土最为丰富和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是反山,瑶山和福泉山.玉器种类大致有用具类,装饰品 类以及礼仪类等.其中玉钺,琮,璧是最具特色玉器. 玉钺,是从斧派生而来,1970年以前在考古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往往统称斧.自从反山和瑶山高台大墓发掘出土由瑁, 镦,钺组装件的发现,逐渐把这一类玉斧正名为玉钺,其实良渚玉器的斧钺还是应该有所区分的,体厚弧韧,刃 两端不露韧角的,应称为斧.器体扁薄,刃两端露韧角,有的外角外翘,整器成风字形的应成为钺.钺为权贵用 器,不见一般墓地,即使高台墓地也不多,如反山11座墓中,仅南列的M14,M17,M16和北列M20各出一件玉 钺.瑶山的12座墓,在南列M2,M3,M7,M8,M9和MIO各出土1件玉钺.福泉山在山顶28座墓中,M101, M109,M144三座墓各出土1件玉钺,M9,M65两座墓各出土2件,M40一墓出土3件,M74一墓出土4件,合 计14件,数量之多,在良渚各墓中是罕见的.良渚玉钺是军权的象征. 玉琮,是良渚文化首创的器物.反山M14(3件),M17(2件),M12(6件),M16(1件),M23(3件),M20(4 件)和M18(1件)共2O件.瑶山M2(2件),M7(2件),M9(1件),MIO(3件)共8件.但瑶山出土小琮M2(2 件),M3(2件),M7(1O件),M9(5件)共19件.福泉山M9(1件),M53(2件)M65(2件),M40(3件)共8件.寺 墩M3一墓就出土了33件玉琮,这在良渚墓葬中极为少见.琮为内圆外方的管状器 形,并以四角为中心雕饰对 称兽面纹,由此形成四面八方的角度,是祀神祀天的器物. 玉璧,始于良渚文化,扁平圆形,中间有孑L,造型极简,一般认为像天像日,反山M14(26件),M12(2件), M16(1件),M15(1件),M23(54件),M22(3件),M20(43件)总共130件.瑶山墓葬中没有出现玉璧,但每座 墓出土的玉器具有冠状器,而且每墓只出1件,这是全部墓葬的共性之一,同时也说明,冠状器在瑶山墓地出土 玉器中占主要地位.福泉山良渚墓中出土15件,其中M9(4件),M40(3件),M60属二人合葬墓,各出1件, 20 2009年第4期?顾冬红,董俊卿,李青会,干福熹/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M65(2件). 总之,良渚文化以玉璧,玉琮,玉钺为代表的玉器文化元素被中原商周,春秋战国文化所承袭. 表1良渚文化主要遗址出土玉器简表 21 广西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2009年l2月第15卷 江 苏 常 熟 常 州 三条桥 黄土山 嘉陵荡 罗墩 1 5 5 116 武进寺墩229 江阴高城墩 吴县张陵山 吴县徐巷 吴县草鞋山 苏吴县草鞋山 州 昆山绰墩 昆山赵陵山 吴江龙南 越城 句容丁沙地 287 39 2 44 璧礼仪类 琮,镯形器,柱形器,璧装饰及札仪类《文物》1984年2期P12—14 琮,璧礼仪类 巷,要,妻,双龙装饰类《文物》1999年7期P24—26牌饰,瑗,冠状饰,块,纺 轮…………… 霎,.佩,古P:;:吾P.19—6-19;8嚣,, 篓,.NP21…-22,~{…~……}1999^年o13篓"", 毫装,类版;江苏省寺墩考古队:《江苏武薮第, 妻,銎和工具类茜:兰爰丕器堇磊禁另雯葫芝, 笄,坠,牛鼻孔珠等,带钩,玉三"6OT周辜琵笺:;蔷 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P10—14 袭轰鳘锥形器,坠,指环,装饰类《文物》2OO1年第5期,Pll,16—19管珠类串饰等 农岬失', 譬墓,片,装饰和工具类《文物》l986年10期P28—32镯形器, 环,坠形饰,珠,坠,管.一…, 装饰和工具类《考古》1990年lO 期P870 璧,琮,钺,斧,镯,管,坠,珠,锥装饰类为主, 形饰少量礼仪类 璧2,琮3,钺1,斧1,镯2,管3, 珠24,坠l,锥形器1;璧4,琮3,礼仪类和装饰类 冠形器1,锥形饰5,琮形管1 琮,斧礼仪类 坠,管,镯,琮,玉饰,瑗礼仪及装饰类 璜,管,珠,坠 璜,针 尚未完成的锥形饰半成品;玉璞 及琮,镯,璧,钺,柱形器类以及 片和线切割痕残剩玉料 漂阳杨庄乡宋庄村1圭 上 海 阜宁陆庄3琮,锥形饰,坠 小计9l1 青浦福泉山717 松江广富林 金山亭林 青浦金山坟 奉贤南桥 小计 总计 10 57 3 l 788 93l8 汪遵国:《太湖流域史前玉文化历程——苏州 草鞋山出土的玉器》.故宫文物月刊,226期 P70—93 南京博物院:《苏州草鞋山良渚文化墓葬》,徐 湖平主编:《东方文明之光一良渚文化发现 6O周年纪念文集》,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6年,Pl0—14 《文物》1984年2期P7 江苏省赵陵山考古队:《江苏昆山赵陵山遗址 第一,二次发掘简报》,徐湖平主编:《东方文明 之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P31- 32 装饰类《文物》l990年7期P1—27 装饰,工具类《考古))1982年5期P463—473 玉料,装饰《江苏句容丁沙地遗址第二次发掘简报》,《文 及礼仪类物>>2001年5期,P25—31 礼仪类 汪清清:《溧阳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珍品》,徐 湖平主编:《东方文明之光》,海南国际新闻出 版中心,1996年,P6768 蒋素华:《江苏阜宁陆庄出土的良渚文化遗 礼仪和装饰类物》,徐湖平主编:《东方文明之光》,海南国际 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P151—153 霎,鲁,.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福泉山——新石器磊,, 喜釜,鼍,亩盖爱,,zZ曼 :蔓0棼掌,兰盎,及礼仪类嚣''纺轮, 绿松石镶嵌小玉片,钻芯,…, 锥形器,管,珠,环,小玉块 琮,璧,管,锥形器,坠,镯,珠,泡 锥形器,珠 方锥形器 装饰,礼仪类 装饰礼仪类 装饰类 礼仪类 《考古>>2002年10期P31-48 《考古>>2002年1O期P49—63 《考古>>1989年7期P585 《中国文物报>>1997年7月13日1版 22 3842 2009年第4期?顾冬红,董俊卿,李青会,干福熹/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 发展的关系 3良渚文化玉器的质地特点 玉器,顾名思义,以玉为原料(俗称"玉料"或"玉石"),用特定的工艺方法和流程所雕 , 刻而成的器物.因此 在研究玉器的过程中,玉石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良渚文化诸遗址出土玉器数量 相当丰富,近9300件,但其 质地经过科学鉴定的不多.郑建,闻广,朱海信等先后对苏南地区(如张陵山,东山,寺 墩,草鞋山及福泉山等)良 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用所谓"地质考古"方法进行研究.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 技考古中心对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及江苏江阴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176件玉器进行了外束质子激发x 射线荧光(PIXE),x一射线衍射(XRD)及拉曼(Raman)光谱无损检测分析u". 表3列举了用科技手段分析的良渚文化玉器的质地和器型等信息,由此可以对良渚文化玉器的材质情况 23 广西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月第15卷 窥见一斑.良渚文化玉器的主要矿物类型属于透闪石一阳起石系列,约占75左右,主要器型为玉琮,玉钺,玉 钺瑁,玉钺镦,玉冠状器,玉柱形器,玉锥形器,玉三叉形器等礼器以及玉璜,玉圆牌,玉镯,玉鱼,玉带钩,玉月牙 形饰,玉串饰,玉手柄,玉弹形饰等精美装饰品,保存较好,很少受沁,且随时代早晚呈上升趋势,以良渚文化大 墓为多.其他矿物类型有蛇纹石,滑石,云母,钾长石,镁绿泥石及绿松石等,主要器型为玉璧,玉锥形器,玉柱形 器,玉卯孔端饰,玉束腰形饰,玉管,玉珠等,一般见于小墓,往往容易受沁.另外,有不少石钺和制玉工具属于叶 腊石,刚玉片麻岩,燧石及石英砂岩等. 良渚文化时期,先民选用透闪石型玉石,是古玉器演变中的一个典型代表,透闪石质地细腻,温润而坚韧, 硬度适宜加工,且耐腐蚀.在良渚文化以前,如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时期,古玉器的主要玉料为玛瑙,白云 母和长石等,使用透闪石的比例很小,崧洋文化中透闪石已达40,良渚文化早期则上升至50,至良渚文化 晚期已愈80.透闪石主要用作祀礼器,如玉琮,玉璧,玉璜及玉钺等,这与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以良渚文化中期的反山遗址M20,M22和瑶山遗址M9这3座大墓为例,礼器的玉 料几乎全是透闪石.遗址中 大墓可能属于部落首领或巫师,墓中出土玉器多,级别高,且玉料皆以透闪石为主.说明当时虽然是原始社会, 但等级差异已相当明显.按不同玉料制作不同等级的玉器,授予不同等级的人,这一传统对后世如夏商周三代 及以后的礼器产生深远的影?向. 钺是良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器型,它的功能和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随之变化,作为实用工具,选用坚 硬的是岩石材料.如良渚文化中期反山遗址和高城墩遗址出土的石钺是以高氧化铝(A1O.)为主的铝硅酸盐 和以高氧化硅(SiO)为主石英岩,如凝灰质叶腊石和刚玉片麻岩以及石英砂岩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当钺作为 权力的象征时,则采用透闪石做玉钺,如反山遗址出土的豪华型玉钺. 在良渚文化墓葬中较少发现绿松石,而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或墓葬中,从仰韶文化 到夏代绿松石皆占较大比例,与西方古埃及比较相似. 4良渚文化玉器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4.1良渚文化玉礼器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良渚文化玉器数量可观,种类丰富,制作精美,自称体系,是良渚文化时期生产力水平,社会分工,社会结 构,阶级分化及意识观念的集中反映.玉器不但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特点之一,而且是中华文明进程中最 具特色的物化形态,早于青铜器成为"礼"的象征物和指示器.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国史前玉器史上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是中华民族崇尚玉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4.1.1礼仪性玉器 良渚文化玉器主要从特定器物组合和精雕细刻的神人兽面纹图案等方面体现其礼仪性和原始宗教色彩. 良渚文化早期玉器以装饰类为主,中期开始礼仪类占主导地位,并成为良渚文化玉 器的鲜明特征.礼仪用 玉主要有琮,璧,钺(包括钺镦和钺瑁),冠状器,三叉形器,圭,瑗,锥形器,柱形器等,往往刻有繁缛精美的神人 兽面纹,带有原始宗教色彩.这些玉器一般出土良渚大墓,墓主人多为巫师或宗教和部落首领,反应了良渚文化 宗教与政权,军权合,的社会状况.玉礼器是部落贵族或军事首领身份,地位和权力的最主要的指示物,尤以男 性贵族独有的玉钺最为突出. 《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自琥 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璧,琮,圭,璋,琥,璜被称为六种典型礼器.良渚玉器中已经有了璧,琮,圭,璜四种器 形,这四种器形在当时可能不完全都是作为礼器使用,但在后世礼器器形的规范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玉琮.良渚玉琮是以四角为中轴线向左右两侧的凸面上雕刻或简或繁的神人兽面图像,张光直先生认 为玉琮内圆像天外方像地,是天地贯通的象征,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J.琮起源于镯而非镯,是良渚 文化玉器中最有特征的玉器,也是良渚文化玉礼器的核心,是唯一能够自始至终能够体现神人兽面纹以及发展 的器物.其内圆外方的体形与神人兽面纹立体图象的有机结合,标志着人神交往,天人合一观念的特定内 涵.' 在古代,方形潜在国土的意识."四方"即四面八方,具有领土疆界的概念.把"方","四 为国土可能是 方"作 24 2009年第4期?顾冬红,董俊卿,李青会,干福熹/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各个民族国家产生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观念.只不过良渚文化在文明产生的过 程中,国家观念在礼器琮的形 制上得以形象的表现罢了.良渚玉琮在外形上由圆到方,由单节到复节,射径由大到小而器身从低矮到高大 演变;在纹饰上由繁缛精细向抽象简化演变,由神人兽面纹向单纯的"神人"图案演变.良渚玉琮的发展历程集 中体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国家观念的产生和强化,政权的不断巩固,以及巫政的逐步分离 的过程.如果说人,鸟,兽合体玉器集中反映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社会的意识形态观念,方形玉琮正是人类步人 文明社会的里程碑,它集中反映的正是以区域为纽带社会的人们新的意识形态观念.而国家社会区别与原 始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以区域为纽带结成政治实体取代氏族集团或家族公社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群 体.以反山墓地为例,反山墓地并不是一个宗族或聚落所能承建,其墓主人多达9位,他们生前有密切的宗亲关 系,又并非出自同一个宗族,他们来自多个强盛的宗族,共同构成了以M12墓主人为中心的"反山贵族集团". M12墓主人已经具备了至高无上的"王"者地位.良渚文化已经发展到苏秉琦所说的"古国"阶段,刚发现 的29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城址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玉钺.玉礼器是部落贵族或军事首领身份,地位和权力主要的标志,而以男性贵族所特有的玉钺无疑最 具特色.钺,本作戌.许慎《说文解字》日:"戌.大斧也."钺与斧十分相似,吴汝祚先生为区别于不钻孔的石斧, 最早将穿孔石斧命名为石钺.《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管子?重令》日:"凡先王治国之器三, …… 三器者何也?日:'号令也,斧钺也,禄赏也.'非号令毋以使下,非斧钺毋以威众,非禄实毋以劝民."由此 可以看出,石钺是典型的武器之一,玉钺由石钺演变而来,在功能上失去实用性而成为军权的象征物.良渚文化 中既有石钺又有玉钺,玉钺既有单件的又有与两端端饰(玉钺镦和玉钺瑁)组合成器的(称为玉钺仗),极个别的 玉钺(如反山M12出土的一件豪华玉钺)上雕琢有神人兽面纹和鸟形象的图案,说明玉钺与墓葬的性质密切相 关.玉钺在同时期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中没有像良渚文化那样发展得如此极致u.组合玉钺仗是良渚文化最为 典型的礼器之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并在形制上作为礼器的一种固定器形,被继承和发展,也是夏商周三代 青铜钺的滥觞. 墓主人"秉钺"是掌握军权,"握琮"是掌握"神权"的标志,并以此认为它们是反映良渚文化先民贵族身份, 等级的物化形态的两个主要标志,符台当时指挥军事活动和主持祭祀宗教活动是各级贵族最主要的职能和权 力的社会情况,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真切反映. (3)玉锥形器.良渚文化的玉锥形器上端首尖如锥,下端略阔,常做出短小的圆榫,榫上往往有横向的孔眼, 整体细长,有素面和雕刻有简化神人兽面纹两种,后者又称为"琮式锥形器".良渚文化锥形器一般出土于规格 较高的墓葬,并且在数量上与墓主人的身份存在着对应关系,如反山M12,汇观山M2和福泉山M74分别出土 17,12,1O件,往往与钺有着密切的共出关系.用玉制作钺,镞(锥形器),不具实用性,而体现掌握军权.蒋卫 东先生对玉锥形器有比较详细的论述,认为玉锥形器的起源与镞有关,它与石钺间的密切关系显示出它是良渚 时期的礼兵器——玉镞.由于制作材料的特殊性,因而从一开始锥形器就是一种具有实际宗教意义和军事目的 的器物.玉锥形器是骨镞的礼器化,集束放置的锥形器也应该是一种群体化的玉礼 兵,同时又是一种身份的象 征.在考古发掘中,出土集束锥形器的墓葬,大多也是随葬玉钺的墓葬,因此,集束玉锥形器有可能是王权的另 一 种形式. (4)玉璧.玉璧,外形扁圆,中心部位钻孔,多素面无纹,是良渚文化流行的重器之一.《尔雅?释器》云:"肉 倍好,谓之璧."宋邢爵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良渚文化玉璧基本上都是素面无纹,一般放 置在葬具之上,集中叠放在脚端和胸前或背后三种,而并不与玉琮配伍,说明良渚文化时期尚未形成后世如 《周礼》记载的璧琮配套玉礼器制度.但是良渚文化的玉璧也存在一定的演变规律,早期的玉璧一般均较小型, 且其中孔较大(张陵山M4所见),而晚期玉器则较大型而中孔较小(如寺墩M3:65)EZ5],是良渚文化典型的玉 璧.这种演变规律说明良渚玉璧在功能上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开始可能是作为装饰用玉或殓葬用玉使用,随 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祭祀和宗教活动在社会中的作用加强,逐渐向礼器的方向演变,并对后世产生极其重要的影 响,成为最重要的礼器之一. (5)玉柱形器.柱形器在其他文化中比较少见,其外形多为圆柱体,少数为琮形,中部皆对钻一圆孔,器表多 素面,少数浅浮雕神兽纹,从形态上看有带盖柱形器和不带盖柱形器两种类型.王明达认为器身较高的柱形器 25 广西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月第15卷 是放置在椁板之上的附件,具有礼仪上的装饰功能,器身较矮的柱形器是棺底的附件.由于柱形器仅在有棺椁 作葬具的大墓中发现,说明它是墓主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器口.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璜,瑗,三叉形器,冠状器,琮式管等,往往出土于墓主人的颈部,胸部或脚部附近,不少 器物如璜,三叉形器还与玉管,玉圆牌等组合成佩饰,说明这些玉器主要是作为的项饰使用.但是,其中有相当 一 部分都刻有或简或繁的神人兽面纹,有的器物像锥形器而这一部分玉器无疑也都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和礼 仪性质.其中琮式管器身细小而修长,且雕刻简化的兽面纹,属串饰中的构件,实际上是神人兽面纹形式在 玉管上的体现u.三叉形器,又称"山形器",外形像下端弧圆,上端开三叉的"山"字,一般与长玉管配伍,多出 土于死者头骨上方,一般认为是头饰或帽冠上的饰件,但是这种饰件多雕刻有神人鸟兽图案,显得威严神圣,非 普遍民众所有,也是宗教和军事权贵的象征物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玉器,如赵陵山所出的所谓"鸟首人"之类的玉件,又如一些动物写实性的玉雕件,如 鸟,龟,蝉等,往往也雕刻有纹饰,且这些纹饰也反映出神人兽面纹的图案结构,说明也被"神化",带有礼仪和宗 教性质.. 4.1.2规范的器形 良渚文化玉器较多,品种较繁,但其造型规范,以方,圆两种程式为宗,无论是琮,璧还是钺,璜,环,牌,管, 珠,琮形管,锥形器,三叉形器,冠状器,以及龟,鸟,新月形玉饰等皆为方与圆的结合或变化.良渚文化玉琮, 玉璧,玉三叉形器,玉柄形器,玉柱形器,玉锥形器,玉璜等在造型方面有着独特创造,是中国传统玉礼器及装饰 用玉的重要源流.以玉琮为例,在四川的金沙遗址口,安徽定远德胜村口,薛家岗文化遗址,江西叩的丰 城,靖安,新余市,德安县,新干大洋洲以及广东曲江石峡遗址,都有出土,说明良渚文 化与其他文化存在玉 器的交流,或者对其他文化的玉器制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4.1.3繁缛精美的纹饰 良渚文化玉琮,玉钺,玉冠状器,玉璜,玉三又形器,玉锥形器,玉琮式管,玉圆牌等玉器上精雕细刻的神人 兽面纹或神人兽面像,或繁或简,具有神秘性和神圣性,是良渚文化神崇拜的产物,也是良渚先民神灵观念和宗 教思想在玉器上的体现,是良渚文化的重要标志,有人称之为是"神徽"或"族徽",具有强烈的族群认同和原始 宗教以及神圣至上的意义.兽面纹,是我国古代器物及艺术装饰的基本纹饰之一.良渚文化在同时期原始文化 中,神人兽面纹造型最为完备,数量最为丰富.良渚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是中国兽面纹的重要源头之一,无论是 二里头文化(夏代)的兽面纹,还是商周时期的饕餮纹抑或是西周中期以后的云雷纹,皆与良渚文化玉器的神人 兽面纹有着或多或少的渊源.如1981年二里头文化二期M4出土的兽面纹铜牌饰,凸面由许多不同形状的绿 松石片粘嵌排列成兽面纹,兽面大耳双眼,有首无身,尤其突圆的双眼,更具早期兽面纹的特点,无论是用途,还 是形象,与良渚文化兽面纹有明显的渊源关系.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是商代饕餮纹的直接源头,商代继承了史 前时期的饕餮纹,这不仅是一种艺术传统,而且是传承了信仰和神话,这在中国古代文明史的研究上无疑是很 重要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综上所述,良渚文化玉器体系及精美繁缛的纹饰说明,良渚文化时期是一个巫政合一,王权神授的时代,其 首领集王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初具早期国家的雏形.玉礼器对后世礼制的形成和确立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2从随葬玉器多寡悬殊看良渚文化时期阶级分化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根据随葬品多寡优劣情况大致可以将良渚文化墓葬分为两大类,即随葬品较少的平民墓葬和随葬品丰富 的贵族墓葬.选取了这两类墓葬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遗址,对其随葬品数量及玉器情况做了简单的统计,列于 表4.由表4可知,第一类基本上无随葬品或随葬品数量一般在20件以下,系日用陶器,石器及玉器等,玉器一 般仅占随葬品总数的2O以下或无,常为小件装饰品,不见玉礼器.该类墓葬规模较小,多在村落周围或居址 旁的平地上,如庙前,上山口,雀墓桥,达泽庙,马桥矾,广富林等,一般分布于村落附近的平地上,属于一般 平民墓地;第二类随葬品丰富,有玉器,石器,陶器及漆器等,尤以玉琮,玉钺,玉璧,玉璜,玉锥形器,玉冠形器, 玉三叉形器等玉器最多,玉器一般占随葬品总数70,100,也最具特色.此类墓葬规模较大,常用棺椁,一 般葬于人工堆筑的高土台上,如反山,瑶山,汇观山,吴家埠,福泉山,寺墩,罗墩,赵陵山,草鞋山等,属于高级贵 26 2009年第4期?顾冬红,董俊卿,李青会,干福熹/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族或王者墓地.该类墓葬的布局已经不单单以血缘关系为依据,而主要是以阶层关系为依据.汪遵国先生据良 渚文化大墓随葬大量玉器的现象,对照《周礼》,提出了"玉敛葬"的概念,认为良渚文化中的玉璧很大程度上是 丧葬玉璧...殷志强先生认为良渚文化玉器墓是中国最早的玉敛葬形式. 玉器代表着良渚文化时期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尤其是玉礼器,成为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玉器随葬数量, 种类和质量的显着差异结合其对应的墓葬规模和位置充分说明了良渚时期社会阶层分化明显,贫富分化严重, 私有制产生,凌驾于权利之上特权阶级已经出现,折射出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已进入关键时刻. 4.3从琢玉工艺看良渚文化的技术进步 良渚文化玉礼器的产生和发展,彻底打破了制玉和制石混杂不分的局面.玉礼器的特殊地位和意义对玉器 的选料和加工要求非常之高,加快了玉器从石器中分离的步伐,从采矿到设计加工,促使了专门从事玉器加工 的专业阶层的产生,促进了手工业的细化.良渚文化玉器在雕刻工具的探索,花纹雕刻,镶嵌技艺以及砣具的使 用,钻孔技术发明等琢玉技艺方面的成就斐然,在我国玉器加工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雕刻工具.良渚文化玉器原料中以透闪石一阳起石为主,约占50,80,而透闪石一阳起石的摩氏 硬度很高,达到5,6.而良渚文化琮,钺,璜,冠状器,三叉形器等玉器上一般都雕刻有繁缛精细的纹饰,如武进 寺墩遗址出土的玉琮(M4:1),其兽目的细线宽度为0.1,0.2mm,最细处仅0.07mm.其中一个直径2mm的 圆,竟是7,8条直线连接而成,长达2,3mm的圆的直线,是由数个点连成.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条件下,在如 此高的硬度上雕刻出繁缛精细的纹饰,良渚时期玉器雕刻工具和雕刻技术先进程度之高,可见一斑. 良渚文化玉器的雕刻工具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诗?小雅?鹤鸣》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那 么,在金属工具发明之前,先民只能借助于天然的矿石来进行玉器的雕琢加工.关于"它山之石"的材料学术界 有不同的看法,如林华东先生认为可能是燧石口;而林巳奈夫先生通过模拟实验认为是钻石,其原料来源在山 东临沂,并进一步论定良渚文化先民远征苏北新沂花厅等地就是为了取得与保障钻石的供应.最近,本中 心通过对余杭良渚遗址群的玉,石器系统的科技分析,发现良渚文化的石质加工工具由燧石打制而成,由塘山 遗址出土的魔棒和切割工具以及反山遗址出土的石钺判断,除石英质燧石(莫氏硬度为7)工具外,还有硬度更 高的叶腊石质火成岩和硅线石(莫氏硬度为7.5)以及刚玉片麻岩(A1O.>75,莫氏硬度为8),其硬度接近目 前刚玉工具制品,是迄今为止发现古人使用硬度最高的石料和磨料.说明良渚先民在长期对岩石的识别和 加工实践中摸索和使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琢玉工具. 此外,良渚文化玉器的雕刻和镶嵌技术也是十分先进的,其花纹装饰上的镂空,浮突和阴刻三种装饰技法, 在商周时期的玉器上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夏商周时期流行的镶嵌玉技术,也源于良渚文化. (2)砣具的使用.林华东先生以余杭瑶山M2出土的一件玉柱形器中段连续的五道横向的中间较宽深而两 端稍细浅的切割痕迹,推测是以外援薄(作刃)而中心较厚的扁圆形砣具切割的结果.认为良渚时代已发明了可 快速旋转圆盘形砣来进行切割玉器的简单"砣床",并称此切割法为为"砣切法".采用跎切法既可截断圆形或较 扁薄的玉坯体,也可用于勾切阴刻凹槽或纹饰的粗加工.良渚文化发明的原始琢玉砣具装置,至殷商时期加 以完备.跎机是中国琢玉技艺最基本的工具之一,跎机的发明是琢玉工艺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 (3)钻孔技术.良渚文化玉器的钻孔技术也对后世的琢玉工艺影响深远.从良渚文化?
本文档为【【doc】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