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弟子规问答汇集(6+3)集文档 蔡礼旭老师主讲

弟子规问答汇集(6+3)集文档 蔡礼旭老师主讲

举报
开通vip

弟子规问答汇集(6+3)集文档 蔡礼旭老师主讲弟子规问答汇集(6+3)集文档 蔡礼旭老师主讲 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问答汇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5/2/23 台湾台南净宗学会(节录自细讲《弟子规》52-116-41) 档名:52-359-01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看到大家都法喜充满,我们先来回答问题。 问:第一位朋友问到,请问老师,学习《弟子规》有没有其他相辅相成的学习教材可以帮我们更上层楼,其学习的顺序次第为何, 答:《弟子规》可以配合《德育课本》来学习。《德育课本》好像就是这些古圣先贤把理论跟方法示现表演出来,能够让我们对於这些理论方...

弟子规问答汇集(6+3)集文档 蔡礼旭老师主讲
弟子规问答汇集(6+3)集文档 蔡礼旭老师主讲 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问答汇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5/2/23 台湾台南净宗学会(节录自细讲《弟子规》52-116-41) 档名:52-359-01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看到大家都法喜充满,我们先来回答问题。 问:第一位朋友问到,请问老师,学习《弟子规》有没有其他相辅相成的学习教材可以帮我们更上层楼,其学习的顺序次第为何, 答:《弟子规》可以配合《德育课本》来学习。《德育课本》好像就是这些古圣先贤把理论跟方法示现表演出来,能够让我们对於这些理论方法如何活用,这些人情练达会提升,所以这《德育课本》是一个好教材。我们的《德育课本》有白话解释,每位要弘扬文化的朋友可以以这个为辅助,来学习、来跟家长、孩子上课。另外《弟子规》之后,我们可以学习《三字经》,可以学习在清朝陈弘谋先生编的《五种遗规》,尤其我们先扎根的是《养正遗规》,再继续可以研读四书。 我们在网路学院将会有一连串的课程会来上,会上《德育故事》,也会上《三字经》这些经典。我们也会从《四库荟要》,《四库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四库全书》有一千五百本,那《四库荟要》是把它浓缩变成五百本,所以我们会研读《四库荟要》,都把它用在课程当中,所以我们可以一起学习。整个四书我们能够好好深入、好好学习,整个中国文化的根基会扎得非常牢固,之后我们再继续学习五经。其实这个顺序在《三字经》这部经典当中有明确的说明,我们也可以翻一下《三字经》。刚刚有提到《弟子规》,再来《三字经》,还有一本也很重要的书《孝经》,这也要好好的学习。 问:下一位朋友提到「自古至今谁无死」。(不是,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愿同修自己做,全面推广《弟子规》,跟大家共勉之。 答:我们了解要从经典做起,要从孝做起,要从我做起。 问:这位同修提到,「勿轻訾」是念(ㄗ)还是念(ㄗˇ), 答:这个(ㄗ)应该是古音读法。现在有很多是语音跟读音,一般读音是读古书的时候用,比方说,「出必告(ㄍㄨˋ),反必面」。那我们读经典尽量用读音,因为古代人这么念,我们尊重,不要去改。可以读「勿轻訾(ㄗ)」。 问:「称尊长,勿呼名」,在佛门如何落实, 答:我们就叫陈师兄,陈师姐,就没有呼名。 问:现在大家都省略的称「行师」而不称「悟行法师」,如何改, 答:这是法师的法号,当然是悟行法师,可以。那行师,因为这也是法师的法号,而不是他的名字,所以称行师可以,也不是呼名。 问:有时介绍长者出来必须连名带姓,应如何尊称, 答:介绍长者,应该不用我们直接连名带姓讲。一般是我们的长者「这一位是我父亲,这一位是我叔叔」,比较多这个情况,不可能我们去介绍长辈,然后还介绍他全部的名字。基本上,应该是长辈自己拿出名片来,或者自己讲,「你好,你好,我姓什么」。应该我们只是在当下先让他们互相熟悉一下,了解跟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介绍长辈说「这一位是我爸爸,爸爸叫某某某」,那没有这样介绍的。一般比方说,我说「这是我父亲」,那对方会怎么讲,「蔡叔叔你好」、「蔡伯伯你好」,因为他是我父亲,所以应该不会有错,跟我同姓。 问:在同一个团体里,有一位以上同姓的长者时,如何尊称才不至於会混乱, 答:比方说是陈先生或者陈师兄,应该两个人年纪会不一样,一个可以叫大陈师兄,另外一个可以叫小陈师兄。你看我们古代人,比方说我来自左营,可能就叫「左营蔡礼旭」,很多都在一个人姓前面都会加一个他的出生地,一来好辨认,二来也不忘他是这一片土地养大的,也要时时记住故乡。这样应该没问题。或者你就叫他左营蔡师兄,一个是台南蔡师兄。 问:四岁的幼儿在家自学,落实了《弟子规》,还可以从哪些经典入门, 答:我们刚刚也有讲到整个读经典的顺序,《三字经》上讲得很清楚。《弟子规》最重要要重复提醒,一定要让孩子扎扎实实扎下去,当他扎得愈深,这些经典就会跟他很相应。所以诸位朋友,读书不是读得多,最重要要用得出来,半部《论语》都可以治天下。我们为人父母看著孩子背很多经典,你更要注意到一点,他的行为有没有端正,有没有谦恭,我们之前的课有提到,林则徐先生有提到两个有关读书的重要教诲,「行止不端,读书无益」。面对这些圣哲人的教诲,诸位家长绝对不要抱著侥幸的态度,这些都是定则。你不要说孩子背很多,你已经发现他的言语行为已经有贡高我慢,这个时候你可不要再侥幸。所以确确实实一定要让他养成这一些正确的处事待人态度,这些经典才会利益他的人生。 问:国小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家自学,四书五经已背诵完,没有适合的国中衔接,要如何把孩子带好,除了生活上落实《弟子规》,尚可读哪些经典,或者只要一门深入即可, 答:对於孩子的影响,家庭还是占大的部分,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记住,自己要以身作则。我是从小到大没有读过经典,真没有。但是后来从事教育接触经典,为什么很相应,因为父母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打了这些做人的根基,所以确确实实愈深入经典、深入教育,愈觉得父母太伟大,父母对我们的影响至深。所以我们还是要抓回教育的本质,「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者,教子使作善也」。只要你的家庭当中有很好的学习气氛,有很好的这些做人的榜样,这个孩子不可能有太大的偏颇。而因为我们现在整个教育的政策,还没有办法短时间之内就这么样的重视中国文化的薰习,所以只要您的孩子在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以前都把《弟子规》的根扎好了,往后纵使到国中去,面临一些与同学相交往的状况,你也可以把这些机会抓住,当作机会教育点来给予辅导,那他也会从中有所成长、有所历练。 问:下一个题目是,想在社区推展《弟子规》的教学,请教老师应如何著手,可否请老师分享海口启蒙中心的创办经验, 答:教育,我们又回到一个根本就是以身作则,身教大於言教。所以整个经典教育、德 行教育的成败不在小孩,而在谁,成人,大人。这个课程真正的核心在家长课,还有教师课,这两个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长者。当然假如一开始叫诸位朋友去教教师课,怕你会太紧张。刚好是因为我已经从事几年教职,我们抱持著一种分享的态度去上教师课。假如您没有教学的经验,您就从小孩子开始上,那你就会累积教孩子德行的这些经验,慢慢又跟家长有比较多互动以后,就可以开家长的课程。等你办几个月以后,相信你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可能胜过一般学校的老师。我们现在想想,很年轻的老师出来多不多跟家长沟通,多不多,愈来愈少,因为学校对德行的重视度不够,德行不重视的时候,就很少跟家长有这一方面的沟通。当你不断接触家长、接触小孩,你对於如何去调教孩子德行的经验就会愈来愈高,到时候我们厚积薄发,你这些经验有了,就可以开教师的课程。 我们在海口的办学经验,最重要是了解到孩子德行教育的成败是在家长,因为身教重於言教。我们常说读经读经,读经是目的吗,诸位朋友,读经是不是目的,不是,读经是方法、是手段,它真正的目的在让孩子有好的德行。所以我们做任何事绝对不要忘了你当初做这件事的目的,不要走到半路迷失了方向,而把它变成「背多少」。所以既然德行重要,那如何成就孩子的德行,必然要先上行下效。所以我们把重点摆在家长跟老师的课程,每个礼拜都是一次,不间断的薰习。 因为可能有一些老师您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您可以从小孩先教起,积累这些教导孩子德行的这一些经验,慢慢的也可以跟很多家长有互动,开始跟家长沟通德行教育、沟通家庭教育。等这些经验愈来愈丰沛了,有老师他真的很有心,希望把孩子的人格教好的,那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顺势再开教师的课程。我们也有很多的老师,义务的老师,他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有的开公司,有的在航空站上班,各行各业都有,但是他们重视到德行的重要性,他们也愿意出来奉献一分力量,所以也都在几个月之内有很大的成长。真正的专业是在那一分用心。当你真正用心,可能两、三年的教学经验会胜过别人十年以上的经验都有可能。所以有愿就有力,最重要还是要有这一分愿心,就会有力量。 问:这里是他的心得。从以往爱就是慈悲的大概念,进而了解到爱就是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这么实在贴切,也深切体会出一切唯心造的真谛,而知观照存心的重要。学到了抓住机会教育点,是导正孩子行为的重要关键时刻,尤其是「慎於始」,更学习到解决的方法。从事件本身是果,去找出原因才是根本之道,当然力行是成就的关键。 答:这位老师把我十天的课程做了很好的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抓到了很多重点。 问:接下来一个问题,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是混龄教学或是依年龄层一个班级, 是混龄。但是我们是每个礼拜上一次,德行教育一定要回归到家庭,回归到生活之中,而不是上几个小时就能成就的,道在生活。我们其实是带动家长跟老师之间对於德行的重视度,希望把德行的重要推到家庭、推到学校去,这是我们国学启蒙中心成立的一个目标。因为我们才几个人,又能教多少学生,是要唤醒家庭跟学校对於德行的重视。 问:目前中心的学童最大几岁,最小几岁, 答:最小有差不多两岁的,最大也有初中生。我们刚好在寒假期间办了一个青少年营,本来要开二十个人,后来开到八十个人。我们也是发现了青少年教育很大的问题,所以就安 排这个寒假来办,也是都在积累经验。那平常每个礼拜是办小孩、小学以下的,当然他是初中生来听,我们也欢迎。至於往后有没有要开初中的,我们就视情况而定。刚好这一次初中,中学生的中国文化研习,假如回响很大,说不定我们会继续开这中学的班,一个礼拜也开一次,一定要长时薰修才行。因为教育能不能等,不能等。 问:中心的课程只教《弟子规》吗,一面教一面落实,预计多久可授完这套课程, 答:当然不只教《弟子规》,我们还教《朱子治家格言》,还教《孝经》。因为后来我就到各地去演讲,所以确实我跟杨老师回头一看,都不知道我们怎么跑到这个地方来,真的不知道能做得这么快,想都没想到,都是古圣先贤冥冥当中的保佑。所以我们现在都是以各地的这些老师来教学。当然教学的顺序也是依照《三字经》的教诲来推展,所谓「依法不依人」。而家长跟老师的学习,除了当地会持续办以外,我们已经成立网路学院,您上「大方广」就可以查得到。这个网路学院上,我很多次的讲课都已经挂上去了,最近我们还会挂徐醒民老师的一些讲课的内容,保证让大家学习不完的。因为我们也会持续再把新讲的课挂上去,所以「活到老,学到老」。 一般我们对家长或者对小孩,一本《弟子规》讲多久,你们猜猜看讲多久,一个礼拜一次,假如我们这一次讲《弟子规》讲四十节课,讲多久,十个月,一个月假如当四次上,那应该差不多上九个月。我们在上这本《弟子规》,是不是只有上《弟子规》这本经典,诸位朋友,我们有没有上《大学》,有没有上《中庸》,有没有上《论语》,有没有上《格言联璧》,理是相融的~所以当你去准备课程,自然就会对这些相应的教诲会把它一起融入、一起学习。 这是跟我的老师释净空教授学习,你看师长虽然他是讲这一部经,所有其他经的重要教诲,他都把它用在最适当的道理,让我们一听马上对这一句经文非常的深刻。所以跟到一个好的师长,你可以少花很多时间,就可以把很多重要的教诲领纳於心。 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中心将来会再安排读诵四书五经、《唐诗》、《古文选》之类的课程, 答:四书是纲领核心,这是一定要读。我们先把前面的步伐踏稳一点,最好是您可以持续每个礼拜背一篇古文,三百个字就好,每一个礼拜背一篇古文,一年下来可以背几篇,差不多五十多篇,那你的古文基础就扎得很扎实。读这些经典,最重要是自利利他,所以读四书、读五经,要把这些道理用在生活之中,不然书读愈多可能变书呆子了。我们要活学活用,学问贵在能够通权达变,而通权达变很难是在书本里面悟出来,都是在哪里悟出来,生活落实当中悟出来。 比方说,我们说「凡出言,信为先」,那完全不能说谎吗,是不是都不能说谎,要权变。假如你说谎可以救一个人的命,那当然要说谎,因为所有的学问都是在利益他人。所以只要能利益他人,当然要懂得权变。举一个例子,当初孔夫子在卫国,刚好发现有一个臣子要叛乱,在那里制造大量的机械这一些刀具,结果这一个臣子就把孔夫子团团围住,就跟孔夫子说:你已经发现我的行动,所以你必须对天立誓,我才能放你走。孔夫子就对天立誓:我绝对不把你的事说出去。他军队就撤掉了。军队撤完,孔夫子马上说:走,我们去告诉他的国君。子路在旁边就说:老师,你怎么可以言而无信,凡出言,信为先。夫子就说:在被强迫 之下而承诺的信用,不用遵守,那是他强迫你的。纵使我因为不守信用而丧失了我的名誉,我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国家再发生大的战争,让人民生灵涂炭。所以什么东西比孔夫子的名誉更重要,人民的性命。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一个最高指导原则,叫念念为众生。怎么样做能够对众生好,你就懂得通权达变,该开戒、开方便谎话,你就会开了。而这些都要经历过一些事情,你才能够积累这些人情练达。 《唐诗》,我们比较不鼓励先背,因为诗里面有太多的情感。在康熙皇帝的著述里面,他二十岁以前的皇子、皇孙,不让他读诗词,为什么,人的理智不知道要几十年才建得很稳固,但是人的情感不用教都自己来。我也在课程里面讲过,自己没有谈过恋爱,唱情歌还可以让底下的人在那里掉眼泪,不用学就很会。所以明明就没什么苦,被那些歌曲一影响愈来愈苦,触动了很多那种情绪的部分,触动多了就容易感情用事。所以我们看看现代年轻人怎么样, 以前看一个地区的社会风气,直接把他们当地现在在唱的歌拿来听一听就知道。所谓「移风易俗,莫善於乐」,音乐可以移风易俗,音乐也可以败坏社会风气。所以现在的社会如何,请我们去看看排在前十名的歌曲是唱什么,那就知道了。为什么必须在小学的时候就教他们如何判断好的对象,因为上了初中以后,一大堆情歌一唱下去就没有理智,所以先打预防针。所以《唐诗》并不是在读古文的安排的前面。 我们看《四库全书》,经、史、子、集,集是属於文学类,文学都是排在后面。最重要从哪里下手,经典。再来历史,因为历史是经典表演,所以我们才读《德育故事》。再来「子」,这个「子」是对经再进一步去发挥。因为经书都已经传了几千年,所以各个朝代的读书人都会在那个朝代再下他的注解。现在让你去看宋朝的注解,你看懂不懂,有点懂,可能又不会太懂;但是你假如看清朝的,可能就更亲切一点。 问:请问老师现在很多小家庭不是三代同堂,或双亲已故,因此无法落实《弟子规》中孝亲的教导,请问要用怎样的认知或方法来教导下一代, 答:孝的根本在不忘本,在念恩,这是人的本性就有的。所以纵使他双亲已故,总有长辈照顾他。这个照顾他的长辈,就可以让他学习念恩,学习报恩。另外不是三代同堂,是小家庭,那也事在人为。比方说,可能不是常常可以回去看望,那我们每一次,比方说汇钱给父母的时候,你就把儿子带去,甚至於教他如何填写汇款单,让他知道我们是时时刻刻在关心爷爷奶奶的生活。常常天气变化了,孩子也在旁边,打一通电话问爸爸、问妈妈有没有多穿一点,晨昏定省,可以表演给他看。 然后一有空,开著车子回去探望父母,纵使没有住在一起,也能够落实孝道。回去探望父母,不在於次数,而是你每次回去都是非常真诚的孝心,孩子很敏感,都感受得到。你假如到最后做成形式,那孩子的感受就不强烈。之前我们在课程也有举过,确实常常回去,一进门,打开报纸,坐在那里等著吃饭,吃完饭说:妈,我回去了。回去以后,两个老人家累得半死坐在沙发上,不如不要回来~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重要。拿出真心,拿出德行,不要在行为当中看表面而已。 问:请问老师,如果学校并不是很认同《弟子规》,而家长也以升学为己任,作为老师在这样的环境要怎样尽到老师的责任,是否有什么善巧方便, 答:学校不认同,正常;家长以升学主义为己任,正常,没教~对不对,那整个大洪流都是这样,这很正常。所以这个时候学校老师重要,因为家长并不懂,并不是很懂教育;我们都读了四年,读了几年的教育,总比家长懂一些。当你教孩子《弟子规》,教他孝顺,谁的感受最强烈,当然是他的父母~那他尝到甜头自然就支持你。所以我们要,今天你要这样走过去,你也要看到远景在哪里,远景就在有德行的孩子学习一定好。学习分数很好的孩子,德行不一定好,而且很可能会不好,因为他面对学习不放在做人做事,只放在分数的话,那要学到做人很困难。 这里就有一封信,待会我念给大家听。就提到孩子从小都不做家事,后来嫁为人妻,她的先生受不了了,跟她离婚,待会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做人做事都影响一生。但是人往往都要到事情发生了,才说:怎么会这样,所以很多我们一般的话语很难听,但是也很贴切,叫做「不见棺材不掉泪」。确实一个人要谦卑,要有受教的态度,那是非常大的福分。 家长只要感受到孩子在德行有进步,回家还会帮他盛饭,可能都把他感动得怎样,感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从来没有这么好过,自然而然他就会开始认同老师的教导。所以我记得我要离开我教的那一个学校,就有家长过来,他就说:老师,你今年就要走,我说:对,我去澳洲念书。他说:都已经有人在打听要把孩子希望能够到你班上去。其实家长他只是还体会不到德行教育的重要,只要有人、有老师真正重视做出来了,家长他也会慢慢重视德行的教育。 当一个孩子有孝心的时候,还要拿著鞭子叫他念书吗,不可能。但是假如是拿著鞭子叫他念书的孩子,那一枝鞭子要拿多久,我们怎么都干那个遥遥无期的事情,难怪老得特别快,忧能使人老。在家长假如真正重视德行,学校的风气就会转,所以家长还是关键,因为有一句话说:小孩怕老师,老师怕校长,校长怕家长,家长又怕小孩。构成了一个微妙的循环,不知道是恶性还是良性的, 问:下一个问题。 答:诸位朋友,万事起头难,但是难行能行,功德才大。在这个大时代,一则以忧,一则以喜,忧的是怎么这么乱,喜的是建功立业更待何时,人生自古谁无死。其实好坏只在你一念之间。诸位朋友,我们这一生已逢圣教,这一生已经知道往后的去处,你心都安住了,你还有什么好怕的,所以能够闻到圣教,我都觉得这一生我已经不缺什么,值回票价,以后全心全意为众人服务,心已经安住了。因为也明白万般皆是命,那你还去争什么,那不是自讨苦吃~ 问:请问老师,现在经济不景气,在工作与教养孩子的时间上有所取舍,要用怎样的态度和做法,才能尽到教养子女的责任, 答:照顾孩子,不只是在时间的长短,重质比重量更重要。我们也曾经提到,假如每天十分钟、二十分钟坚持跟孩子讲《德育故事》,而且每次讲的时候手机都关掉,谁找都没用,就是陪儿子。等你能够做三个月、五个月,这样的父子关系好不好,一定好。因为父子关系会疏离,那绝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且,当我们不去关心孩子,久而久之,你那个惰性就上来了。然后确实亲情是需要经营的,你不经营当然就愈来愈淡。 而且我们回想一下,像我父亲那一辈,爸爸有常常在吗,每天工作很辛劳~但是因为父母工作很辛劳,孩子都看在眼里。那现在为什么孩子教不好,因为父母看起来工作也没有什么辛苦,每天都睡得比他们还晚,然后可能常常出去,因为有钱,买东买西的~所以你真心去为这个家庭付出,孩子可以感受得到的。 所以我们有很多的朋友很优秀,父亲很早就不在身边了,母亲带大的。一个母亲要带两、三个小孩,辛不辛苦,辛苦~赚钱就耗掉她大半的时间,但是当一位母亲她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魄力,愿意去扛起子女的教育重责,光是她这一个决心,她的孩子对她就很尊敬。母亲也演出屹立不摇,演出一种勇气给孩子看。所以我几个同学他们当了老师以后都跟他妈妈说:你不要工作了,我们来养你。所以你看,辛苦了几十年,晚年也是很好。人生不要去求有一盘好得不得了的棋,最重要的,纵使这一盘棋不是那么好下,我们也能下的有声有色,保证中晚年你会很好。所以还是在那分真诚对家庭、对孩子的付出。 这里有一篇文章念给诸位听一下。这一位朋友相当难得,我们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可以法供养的机会。很多老师都问我,他说:蔡老师,你讲课很受欢迎。我说讲课受欢迎,不是在讲台练出来的,是在哪里练的,因为我从小就有什么雅号,太热心,所以平常一看到有机会,赶快就跟人家讲。我有时候去,比方说去礼佛,刚好拜佛像拜下去,旁边的人看我,你拜的好像有模有样,马上就跟他讲解,再来还带他到外面去看,这个叫四大天王,这是表法的。处处都在练习,这叫平时如战时。 然后我不会放过每一个法供养的机会。我就跟很多老师讲,我说这一次我们在此地讲课,以后要向各国翻译,所以会有很多国家的人看到,你们有好的例子要跟我讲。后来过了几天,他们没例子来,我就打过去,我说:你们怎么都没有例子,他说:老师,你的例子都那么多了,还要我们的,我说:你们这么好的机会不珍惜,丢一个好的例子,能够让每一位朋友家长一听就很有感受,懂得反省。他这个故事供养了多少人,算不清楚,这么好法供养的机会不做。所以你法供养愈多,聪明智慧愈大。 我记得我到一个学校去,刚好遇到一位朋友,他是一般的人觉得神经比较不正常。但是我不觉得他神经不正常,因为我觉得他的烦恼比我们还少很多,反而可能我们神经比较烦。结果他看到我马上跟我打招呼都是脏话就出来,但是虽是脏话,态度很亲切,那也是打招呼,不要执著。但是后来我每一次看到他,我就跟他,「阿弥陀佛」。喊了几次以后,他又跟我打招呼骂脏话,我就说:我都跟你讲阿弥陀佛,你以后也要跟我讲阿弥陀佛。结果他就试了一下,「阿弥陀佛」,有一点应付,但是要慢慢鼓励。后来看到我都是阿弥陀佛,阿赖耶识怎么样,我只怕我这一生没有成就,不怕往后不能跟他一起同生极乐国。因为我们是欢欢喜喜跟他结这个法缘,下一次见到面一定会很能够契入。后来他远远看到我就「阿弥陀佛」。所以不要放弃一个跟众生结好法缘的机会,这样子我们就能法缘殊胜。好,那这一节课先到这边,谢谢大家。 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问答汇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05/10/18 马来西亚古晋(节录自古晋《弟子规》自由问答52-149-01) 档名:52-359-02 诸位老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就问题一个一个来讨论一下。 问:第一个问题是提到有人提倡《弟子规》教学法,只背诵不讲说,久之孩子自然会懂; 也有人说孩子背熟背完才给予解说,请问蔡老师的见解。 答:「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苏轼的名言。就是把书一直读,读了之后自有领会。以前的人有这个效果,但我们不一定有这个效果,为什么,因为古代人有很好的家教,他们《弟子规》不是到学校学的,是在家里三岁、五岁以前就学好了。他内心都有孝悌、都有仁爱,有这样的基础以后,他再去读这个经典,读熟了跟他的心性相应,他就有所体悟。假如我们的小孩现在很傲慢,没孝心,这书再怎么读应不起来,一定要补这个最重要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基础所在就是这本《弟子规》。等孩子真正把《弟子规》落实了,确实他也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定要先把德基础打好。我们昨天也提到「行止不端」,林则徐先生说的,他的行为举止都跟经典不相应,「读书无益」,只会增长傲慢而已。 另外又提到背熟以后才给予讲解。其实《弟子规》跟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他在背「入则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一句一句开始教导他。等已经读到「泛爱众」,背到「泛爱众」,我们「入则孝」讲完再接著讲「出则弟」,这不相妨碍。多背,背熟了,我们在讲解的时候他们的体会也比较深,因为那些句子他非常的熟悉,你一念出来他的注意力就集中了。 问:个人对於蔡老师提及的中文字的奥妙有同样的感受,极为感觉骄傲,同时也体会把中文字拆开或画为图象教学,孩子可以很快掌握,进而喜爱学习中文。 答:这确实是如此,这会意字、形声字都有它的来源,我们把这些造字的原理跟孩子讲,他的领会还有他的记忆也会比较深刻。教学很重要,也要常常感受学生怎么学才会进步。我们教书的人,所谓有百折不回的真心,就会有万变不穷的妙用。你这颗教学的心说,我这辈子除这个行业以外不干了,你这颗真心拿出来,你教学的妙用就会很多,而且会教学相长。很多时候我们教学的能力、教学的技巧都是拜学生之赐才得到的。 问:下个问题,如何在教学上帮助纠正青少年的傲慢心,这个少年瞧不起自己的父母和师长,曾经私下跟他沟通,发现他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对他严厉的管教,甚至鞭打,产生仇恨和不满,至今无法释怀;加上因为父母已学佛后,教学态度有所改变,因此弟弟犯了他以前的过失,却不受同样的惩罚,因而认为父母偏心。尽管父母有跟他道歉、说明,但效果仍不显著。请问应该如何给予协助, 答:高中生已经十多岁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当父母的,最重要要尽心尽力用对的方法去爱护他,不要每天拿一个放大镜在看有没有效果,这样你会患得患失。而接触佛法以后,管教弟弟的方法不一样,也不可以太松。很多家长,第一个孩子管错了,太过了,第二个孩子变成什么,不及。第一个很凶,第二个很松,结果两个人都教得不好。教一定要依照真理,依照《弟子规》去教学,只要把《弟子规》变成自己的家风,每天你的身教;你言教就少一点,因为他对你有情绪上的反应,你就多做少说,让整个家庭都在圣教的薰陶之下,慢慢他就会改变。确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现在的社会比较冷漠,只要父母是真心爱护他,又在他的成长过程给予他真实的爱护提携,慢慢这个冲突也会化解掉,我们不要操之过急。 问:第二个问题,请问对鞭打教学有何看法, 答:我们马来西亚都叫鞭打教学,是不是叫体罚,有个小孩他对老师讲,他说我妈妈打 我,我都忘记了;我爸爸打我,我每次都记得很清楚。下一次我爸爸假如再打我,我就要打一一,报警。我们从孩子这段话就可以了解到个中的玄妙在哪里,为什么妈妈打他,他都忘记了,重点不是打那个动作,重点在哪,在打孩子的那个存心,妈妈打他是为了教导他、是爱护他,他可以感受到,所以他忘了;爸爸打他是一不顺眼脾气来了,就给他来个两下,他当然会很不高兴,每次都记得很清楚。重点在我们用什么方法在对待孩子,自己这颗存心要很清楚。因为小孩他的性格都不一样,都应该因材施教。假如这个孩子你骂他两句,他眼泪就要掉下来了,你还要不要严格处罚他,掉眼泪就是有忏悔心之心,你根本已经达到教导他的目的。假如这个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只怕一个东西叫棍子,那您就看著办吧,在这个时代讲话不好讲,只能点到为止。 其实像我们在学校教书,小学的孩子个个都很机伶,你打他都很容易跟他结冤仇,那这时候已经不是用打可以教导他的时机。只要你打他会跟他结怨,那都已经太迟了。我们回想一下,你二岁、三岁的时候,爸爸打你,你还记得吗,都不记得了。但是很可能本来我们在那里胡闹,那一次打完以后就不敢再胡闹了,可是你已经忘记了。我们还是要记住慎於开始,在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就应该给予适时的教导。 有个小孩他小学一年级,刚去上课拖拖拉拉的,他妈妈叫了他几声,他也是没什么回应,接著妈妈就想让他自己承受迟到的后果。后来到了学校,同学都已经去升旗了,他的母亲看到他上了教室,结果就待在教室没去升旗。妈妈想可能老师一定会责备他、批评他,回来再看看情况。中午(他们中午有回家休息),妈妈看到这个小孩一点异样都没有,还是笑得很开心,代表没有被老师处罚、批评。下午他的母亲就打一通电话给他的级任老师,当打过去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对老师讲:今天我儿子迟到。当这句话讲出来,老师马上就说:没关系,没关系。接著妈妈就说:怎么会没关系,迟到是很严重的。这个老师为什么说没关系,因为老师认为一定又是家长打来做什么,又要替孩子解释一番。接著母亲就讲,我是希望老师狠狠的批评他一次,这样下次他才不敢犯。老师在电话那头笑了,他说现在还有家长来讨批评的、来讨责备的。从这个老师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在的家长懂不懂得教小孩,都是一味的坦护、溺爱。 后来那天下午他儿子回来,一看脸色臭臭的,其实孩子的情绪都写在哪里,是我们有没有用心去观察。一进家门赶快去找了一样东西,叫闹钟,找好以后赶快调到六点,看他调完以后那个表情好像比较安心一点。接著他母亲就过来跟他说:儿子,你现在假如调六点,待会我们吃饭的时候闹钟就响了。他儿子才突然了解,对,一天有两个六点,同时也教他如何看时钟。他的儿子从那天以后都自己起床。你看一开始会教导,他以后就不会犯错。甚至於他的儿子出外去旅游的时候,这个闹钟都是随身携带,变得非常的守时;甚至於是晚上睡觉,刚好在学校,他的老师跟他说冷气只能吹二十分钟就要关掉,后来老师比较晚进房间,就发现确实他都把冷气调得很好。那他怎么办到的,也是因为他的闹钟办到的。孩子犯错只要我们给予适时的指导,都能够化危机为转机。 问:我们接著看下一个问题。在一个家庭里为妻者扮演双重的角色,黑脸跟白脸,而为父者却没有扮演好严父的角色,因而形成孩子们误解父亲不关心他们。太太本身体弱多病,又得全权负责教育孩子的工作,面对孩子的教学无法和先生沟通,因而非常痛苦,怎么办,丈夫为人木讷,不爱说话,与他提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却依然故我,没什么反应,让我身心劳累。 答:这段念完我都不敢结婚了。人生的际遇是我们自己下的抉择,自己要有负责任的态度,没有什么好埋怨的,那先生是自己挑的。现在了解如何教孩子,我们就从自身开始做起。虽然先生没有很多的配合,但是切记,在孩子的面前不可以数落,不可以毁谤自己的先生,这样他在孩子的心目当中就会愈来愈没有尊严。我们在家庭里面抓住隐恶扬善,先生有九十个不好,有十个好,你就用那十个去肯定他,在孩子的面前也赞叹他。慢慢孩子对他的优点会去欣赏,他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他就会觉得我应该要来当先生的榜样。我们要了解,这个大儿子是比较不好教的,要自己有心理准备。 问:下个问题,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相处而产生的磨擦要如何拿捏,什么该忍、什么不该忍,而自己的尊严与骨气如何面对, 答: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磨擦,但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现在他人做出什么行为能够让你生气,诸位朋友,他人做出什么行为会让你生气,假如你的心够宽容了,那哪来的磨擦,哪来的生气,你是要过与所有的人都没纷争的生活,还是要过处处看人不顺眼的生活,我们常念一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当我们念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内心向不向往,很向往,那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过,三十年以后,还是往生以后,这样的日子当下就可以过了,只要你有一分宽恕的态度。 我们看中国字非常的微妙,发脾气叫怒,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代表什么,一个人发怒的时候他的心变什么,变奴才、变奴隶了,被你的习性使唤。有没有人发完脾气说我好高兴,没有,发完脾气都是精疲力尽,因为伤了身体。那你希不希望你的心去当奴隶,往往发完脾气,一发不可收拾,这句不好的话一出去,三年的交情都尽消了,这句话出去可是回不来了。有个父亲在教导他的儿子,因为他的儿子脾气特别大。这个父亲很有智慧,很善巧,当他儿子发脾气他就跟他儿子讲:儿子,你到后院的木柱上钉一根钉子,你下次再生气再去钉一根,每一次都钉一根。儿子一发脾气他就去做这个动作。做了一个礼拜钉满了铁钉,他的儿子才警觉到我的脾气这么差~ 后来儿子学会克制自己的脾气,终於有一天不发脾气了,他很高兴跑去跟他爸爸说:爸爸,我今天都没有发脾气。他爸爸说,你只要有一天不发脾气,就去后院把这铁钉拔下来一根。儿子在拔铁钉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成就感,你看,我慢慢可以掌握我的脾气,就这样一根一根拔下来。突然有一天兴高采烈去找他父亲:爸爸,统统拔完了。他父亲就带著他到后院去,他说虽然你把铁钉都拔完了,但是你看看这根柱子已经成什么样子,已经是千疮百孔,对人家恶意的言语,绝对不是你对不起三个字就好了。那个伤痕、那个痕迹可能一辈子都抹不掉,要懂得掌握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要能把愤怒化解掉。 怎么化解,这个玄机也在中国字里面,懂得宽恕别人、包容别人,你就不会乱发脾气。而这个「恕」字怎么写,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叫如其心。你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的角度去著想,你的脾气几乎就发不起来。我们在教书的时候看到一些学生的行为比较偏颇,很多老师一看到他的行为就气得半死。那我已经养成一个习惯,他行为不好是结果,我会去找什么,找原因,后来了解他的家庭状况一片混乱,我们不只气不了,还会特别关心这个孩子,因为他缺乏人的爱护,你就转怒为恕,甚至於是为关怀。 当我们有这分宽容的心就没有所谓忍不忍的问题。尤其在这个时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能听闻圣贤的教诲,我们就应该把圣贤的教诲从我们身上表演出来,让人家感受到学圣贤的 人都是大肚能容,都是笑口常开。这样子的话他们也会跟著你来学习圣教,也能慢慢把他的一些坏习惯根治掉。因为所有人的错误行为,大半都是因为失教了,人不学不知道。我们希望这个社会是愈来愈和谐,只要我们演得漂亮,所谓为人演说,你演得漂亮,就能让你的家庭、让你的公司团体愈来愈好。 我有个长辈,他的同事其中有一个很嫉妒他。那我的长辈没有生气,他说就是有本事人家才会嫉妒,假如没本事,人家还嫉妒不起来。所以你看一个念头转了,哪会生气~但是他又接著想,一个人为什么嫉妒心很重,他的内心没有爱,内心有很多对立、纷争,这样的人其实很痛苦,我们应该找机会帮他,那你看有谁气得起来,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后来这个同事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没有人要帮助他。因为嫉妒心重的人很难有好朋友,所有的人都不帮他,结果是我的长辈主动去帮他。你看,他的同事会有什么感受,会觉得很惭愧,我这样流言蜚语攻击他,他一点都不生气,反而还主动来帮助我。后来他们就成为很好的朋友。因为他根本缺乏人关爱,以后有什么事都会跟我这个长辈诉说,那你就转一个恶缘成为善缘~ 问:下个问题,有位同修不能来,要我代问一个问题。这一叠问题里面差不多有一半是代问的,我们可以了解到来上课的朋友都很有爱心,都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这位同修已经跟前夫离婚,也有一个孩子,如今改嫁,又没办法照顾到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跟前夫一起,不懂如何以《弟子规》方法教育这孩子。如今她很苦恼,恳请蔡老师替她解答这个问题。 答:人与人当中讲一个缘分。什么叫有缘分,不是住在一个屋檐下叫有缘分。现在很多家庭,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三年不讲一句话,有没有,有。我还遇过亲戚很多年都没有跟他哥哥讲过话,而且从来不叫他哥哥,这样也是有。你说他们有缘吗,要你讲话他能听,这叫有缘。你儿子已经三十岁了,你讲话他都不听,你跟他不算很有缘。那时候可能跟谁比较有缘,跟他那个死党比较有缘。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这个时候赶快把《弟子规》介绍给他的死党。因为你介绍给他,他觉得你唠叨的时候,你介绍的东西他都给它打叉叉,这个时候你要转一个弯,介绍给他的朋友,让他的朋友先学,觉得王妈妈这套东西很好,我很受益,那他就可以去影响你的儿子。 俗话讲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要自己转,要自己造缘分,不要死脑筋在那里僵持不下。而这个孩子已经给前夫,你还每天在那里担心,这叫不理智。你应该好好学习《弟子规》,然后每天把你立身行道的功德回向给你的儿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把这个善庇荫你的儿子。由於你自己德行学得很好,纵使你只有一个月见你的儿子一次,他都会感受到母亲很爱我,母亲可以给我很多东西。我去教书的时候我都不担心我的学生不喜欢我,为什么,因为现在这个世间懂得爱人的人太少了,只要我全心全意对待他,时时刻刻都为他著想,他的心目当中一定会留一个深刻的印象,老师很替我著想。只要这个孩子有这么深刻的印象,他人生出现问题了会找谁,就会找你。以后你在你孩子的心目当中非常信任,他纵使是跟他的父亲住一起,但是他只要有问题他会亲近你,他会跟你学习,那他就跟你有缘。要赶快提升智慧,在往后的人生岁月才有可能有助於你的孩子。 问:下个问题,有位十岁的孩子母亲学佛,她的孩子性格顽劣,母亲责备他,他出言顶撞不受教;后来母亲采取打他的方式,他也不怕。常常跑到楼下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母亲在家听经、诵经,他都在身边捣乱,他的妈妈问我该用什么方法才有效, 答:十岁的孩子就生性顽劣。教育孩子还是掌握长善救失,你愈让他的孝心提升,你愈去肯定他的好,他才能慢慢把这些坏习惯剔除掉。而有很多孩子为什么很顽皮,他是在要唤起家长对他的注意力,他是用这种手段、方法。为什么孩子会用这种手段,往往就是他觉得父母不够关心照顾他。这个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会有这些行为出现,应该从根源去下手。假如是因为觉得父母不够关心他,很多学佛的人,每天固定会读经典读个一、二个小时,但是每天不会固定陪孩子读一、二个小时的书。学佛首先从哪里下手,从敦伦尽分。敦伦,敦伦常大道,要先把父母的角色扮演好,要懂得父慈子孝,赶快来好好把《弟子规》学好,用《弟子规》的方法来教导这个孩子。 从刚刚的叙述来看,这个小孩一定很聪明。很聪明的孩子你赶快用经典教他,赶快用经典肯定他,他慢慢方向就会抓到学习圣教上面来。教育没有什么捷径,重要的你要有恒心、要有爱心、要有智慧才行。绝对不要想说有特效药,一个方法下去三天就见效,这不可能。 问:下个问题,小女现年十四岁,三岁时内人曾教她朗诵《三字经》,入学后没再学习。至小六方得知居士林有一耕心园教导《弟子规》、《孝经》,於是带她参与活动,学习背诵有年余。但今年她已升读初中二年级,带她到居士林参与活动她不太愿意。原因是她觉得她年纪太大了,跟小朋友在一起学很不自在,况且已会背诵,没什么新东西可学,但我觉得她未曾落实所学。近两个月在其班上同学的邀约下参与某基督教会之活动。我并不反对她参与,但怕她西化、洋化,未学好中国文化立身之本,仍未学到,该如何启示她, 答:学习《弟子规》不是到居士林叫学习《弟子规》,是在哪里最重要,对~那家长的认知就有偏颇,要从家长先做,先当她的榜样开始。当她自己有落实,有在力行,而到居士林上课,老师又引导这个礼拜有做孝行的同学出来分享一下。她自己有做,站在讲台上她又是大姐姐,又把这些事例,我在家里帮妈妈做了什么,做了哪些家务,做了哪些孝行,让这些小弟弟、小妹妹学习,她也觉得很有成就感,这都可以看方法。甚至於她都已经十二、三岁了,自己看VCD学习也没什么问题。 另外有提到她去参加基督教会的活动,参加基督教会跟西化、洋化不能画上等号。什么叫西化、洋化,西方有好的思想观念我们也要学习,重点就在中国人所学到西方的文化都不是好文化,都是很多暴力、色情的文化,都没有去跟华盛顿学,也没有跟富兰克林学,都跟麦克杰克森学,是不是,这都被污染了。而基督教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宗教,我自己的姑姑她有两个女儿,从小就是信基督教,都在教会长大,特别会关心别人,那是一个好的环境在薰陶她。他们常唱一首歌叫「爱的真谛」。基督教跟佛教是没有冲突的,现在孩子既然跟基督教有缘,那先去基督教薰习,你要顺势而为,但是你也要参与他成长。她从教会回来:你在教会学什么,跟妈妈说一说。肯定她的学习,肯定她在那里的付出,往后她这些教导又跟《弟子规》相应,你说我们中国文化也有教这个,她就会体会到英雄所见略同。有基督圣人指引你的孩子也没什么不好。 问:我们看下个问题,假如父母没和你在一起,那如何落实「晨则省,昏则定」, 答:这个问题你就问对人了,因为我也没跟我父母在一起。我们学习中国文化要学习灵活。「晨则省,昏则定」是一个行为,这个行为背后是什么存心,是希望透过我们晨昏定省让父母安心、放心,你早上去跟父母鞠个躬,爸爸、妈妈早上好,那父母看我们的气色,额头发亮,代表昨天睡得不错,他就很安心。下午下课回到家里来先跟父母问好,父母一看, 今天气色很好,应该在学校学得认真,也没跟小朋友发生冲突,他就很放心。晨昏定省是让父母安心、放心。小朋友达到这个效果,那我们成人也要达到这个效果,纵使你没跟父母住在一起,你三天、五天固定打电话给你的父母。虽然父母没跟我们住一起,但是他们会不会担心,应该都会,那你能固定打回去,把这几天的哪些事情,又把孙子的情况跟他说明白,他了解了就放心。可以固定时间打,最好达到什么默契,那个电话一响,你妈妈会说,儿子打回来了,女儿打回来了,这样就达到晨昏定省的效果。而当你在做这个晨昏定省的动作,你的孩子在旁边就在学习了,他会感受到我们为人父母也是常常打电话报平安,打电话问候父母的情况。 问:第二个问题,我时常都对我供奉的弥陀像当作父母般的实习「出必告,反必面」,行吗, 答:当然好,你还没到极乐世界,你已经是弥陀的孩子了。我们幼儿园里面都有个孔子像,这些孩子一进门都是第一个:孔夫子早,孔夫子好;要回去的时候都是:孔夫子再见。太好了~《弟子规》说的「事死者,如事生」,不要小看这一个躬、一个躬鞠下去,这个行为慢慢就内化了,他对夫子愈恭敬,往后「子曰」念起来效果就特别好。 问:第三今早看了大方广的介绍片段,心里头很感动又惭愧,觉得我活了三十多年都没做好,我哭了出来。这样子是我们男孩子该有的吗,(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也哭出来了)从小听人说男人流血不流泪。 答:要记住「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在感动的时候可以掉,还有忏悔的时候可以掉眼泪。这两种眼泪可以洗去你心灵的污垢,哭完以后会很痛快。但是哭完更重要的,是带著这分感动跟明白好好去过往后的人生,让影片的感动不只在影片出现,而是在你人生里面演出来,那就很痛快。 问:我们接著看下一个,请问如何教导为人父母者,《弟子规》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答:这个问题应该是说,假如我是老师,我要怎么去引导孩子的父母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当然一定要先以欲勾牵,当你教他的孩子回去很孝顺,从来没帮他盛过饭突然给他盛饭,他就高兴得不得了,然后他就会主动的来跟你谈。这个时候你就说你的孩子学习特别快,假如我们两个好好配合,你的孩子以后一定是一个很成功的人,他就很高兴了。这时候你再告诉他,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我们当老师的也是这样。你就讲给他听,慢慢他就会有那个使命感来做孩子的榜样。 现在的家长比较现实,你只要把他的孩子教得愈好,他才愈有反应。你也不要期望二十个学生,二十个家长马上跟你都很好配合,我们随缘随分。二十个学生里面,有两个人很积极配合,你就用多一点的时间去辅导。诸位朋友,这样叫不叫偏心,这样不叫偏心,这样叫智慧。是~要在不平等当中看出平等,要在平等心当中演出不平等。因为每个人的家庭状况不一样,有一分的缘我们尽一分力,有十分的缘我们尽十分力。当这两个家长有十分缘你尽十分力,他的小孩进步就特别快。等这些小孩的行为又让其他的家长看到了,他们会觉得这个小孩好,怎么做到的,因为他的家长很配合。那其他的缘分就能够间接受影响。 问:我们看下个问题,是不是只要发心就可以来教儿童班,而不计较他的人品与背景, 答:当老师是要当孩子的榜样,怎么可以不计较他的人品,不只人品要好,他各方面的生活习惯也要足以当孩子的榜样。发心是很好,而发心要做一件事也要先量力而为。我们念《弟子规》念一遍错二十个字,要不要去当老师,那也操之过急了。有这一分心,可以保证你的学习会很快,等学习的状态足以可以为人师表,我们再跨出去;在还不足以的时候,我们可以辅助在教学的老师,在旁边配合他,在旁边帮助他,顺便又跟他学,这叫循序渐进。假如你都还没准备好能力就上去的话,你自己也会有很大的压力,凡事要水到渠成。但是假如你遇到一些老师他是比较谦虚,比较不主动出来的,这个时候你们要联手把他拱出来,联手把他劝请出来。 问:是不是该有正统的教师培训中心来培训好老师,来辅导下一代的正确思想, 答:有多少缘做多少事,我们先从三、五个志同道合的老师,每个礼拜固定学习就好;等缘分成熟了,愈大的时候再做愈大的处理。杨老师总不会带著我,到了海口就说:来,我们现在来盖五栋大楼。不会吧,都是慢慢做了以后,因缘就会愈来愈成熟,先从眼前这一步跨出去再说。慢慢有发心的老师愈来愈多,力量一整合起来,之后再做更大的整合、发挥。不要走第一步就在烦恼第十步的情况。 问:佛教会儿童班的目的是什么, 答:这要问我吗,我都不知道佛教会是什么。 问:家长送来的心态是什么, 答:诸位朋友,你以为我有他心通吗, 问:是不是该有一定的条规来约束,才能显示办儿童班的目的, 答:诸位朋友,他肯把儿子送来就很难得了,我们不要一开始就这么严苛,他肯送来就已经有不错的认知,我们好好教他的孩子。当然我们不可讳言,有些家长他是觉得放在你那里他不管。缘分会慢慢有转化,等他的孩子来了,你教他「入则孝」,回去他爸爸问他:你今天学什么,他说:孝顺父母。第二次回去就帮他倒水。家长就开始会跟你互动,你慢慢再去导引他,教育很重要的要亲师合作。你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家长一大堆,他就跑掉了。当然我们办儿童班的目的,不外乎扎孩子德行的根基。而扎德行的根基一定要引导孩子要把所学的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家庭里。 问:老师的发心与理事,还有家长的态度,要如何才可以达到共鸣, 答:当大家聚在一起同样为教育好下一代努力,这就是共鸣~当然,我们也需要做中学,学中做,老师不只要教学,还要学习。我们团体里面的老师一定要有一起学习的时间,不只要一起学习,还要一起把教学的经验互相切磋,互相分享,所谓相观而善,这样彼此博览众长,他的提升就会比较快。而当你有持续办家长的课程,那家长的认知也会愈来愈提高,他也会不断来支持这个活动。只要你是真心要利益他人,相信这个力量会愈聚愈大。 我们深圳的幼儿园现在很怕遇到礼拜五的下午、礼拜一的早上。为什么,因为礼拜五的下午家长来接学生,有的带油来,有的带米来,都会堆一堆;礼拜一带孩子来,又会带很多日常生活用品。米吃不完,还寄到北京给我吃。我们做有利於人民的事情,你不要担心,确实爱人人爱,敬人人敬。首先从自己做,从自己当榜样,慢慢就能影响整体的风气。 问:我们看下个问题,身为外婆,眼见自己的女婿逼著小孩(这个小孩才一年级)读书至深夜十二点,有时甚至逼至小孩哭著入睡。女婿非常重视学校的功课成绩,常常会提前听、写学校未教的生字;如果小孩没得满分,他会用种种惩罚对小孩,如面壁思过,看了真叫人心疼。在此请问老师,我不与他们一家同住,只是偶尔会到他们家作客,看看女儿。外孙很可怜,我该怎么办才可以让孩子好过些,小孩不疯,我都快疯掉了。 答:万法缘生,你跟这个外孙的缘还不够,你在那里干著急,要学习放下的功夫,再来要造缘。谁讲话你的女婿会听,你要用这个方法。那我们也不要只看不好,你看他爸爸这样逼他为什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就告诉他,有个老师讲的课还可以听,你听一听之后,以后可以把孩子教得很优秀,那就跟他产生共鸣了~在您这段叙述过程当中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一直没有出现,是谁,他妈妈去哪里了,整个家庭有很多因素在影响,如何把这整个因缘往良善去走,你要从这去思考,不能每天在那里想我快疯了。其实这个父亲这样教孩子他累不累,我看他也可能快疯了,都希望有更好的方法,这时候要有好的缘进来,说不定您就是他最好的缘。以后您女婿会常常感谢你,谢谢你这个丈母娘。 问:本人二嫂的孙子很顽皮,(你连二嫂的孙子都这么关心,不简单)不听话,讲他他就讲你,你讲他一句,他会回应你两句,不过这个小孩很聪明。请蔡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我很怕听到孩子说他很聪明,那么小的年纪聪明不是很好,年纪小应该是很忠厚老实。这个孩子会这么无理你要去找他的根源,看他的父母怎么对待他。他父母对他很娇惯,那你也使不上力。当然,你也可以把讲课的VCD送给他父母看,让父母学习。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讲,影响他最大的应该都是父母。凡事要从因缘当中去看,怎么样的缘才能成就他,就从这个方向去下手。 问:我们遇到很多事,圣贤的教诲大家都认为很好,但却没有人付诸行动,只会有人说这是末法时期,这样做是不可能达到的,只能作为一个标准参考和努力,要想真的做到不可能。请问这种想法对吗,如不是这样,该如何让他们明白真理是超越空间时间,无所不在,无所不通的, 答:诸位朋友,这样想对不对,你们还怀疑吗,这样想对不对,当然不对。「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孟夫子鼓励我们「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末法时期有正法,正法时期有末法,万法从哪里,从心,他不肯认真努力,他可以找一百个藉口、一千个藉口,纵使他活在正法时期也在哪,也在末法的状态。而当我们有一颗真实的信心,真实的恭敬心,愿意依教奉行,我们可以超越时空,常常跟孔夫子、孟夫子学习,都来自於你的这一分至诚恭敬。所谓至诚能够感通,「至诚如神」。 这位朋友也很难得,他后面提到,该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明白真理是超越空间时间,无所不在,你有这样的爱心,相信透过你把真理演出来,他们就会相信了。我有一群朋友,也算 七、八年了,他们后来都主动跟我一起学习圣教。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还没学习以前,人生诸多不顺,学完以后,有求必应,每次考试都很顺利,他们后来就跟上来了。所以人很现实,你要把它演出来,他们会相信。真的,处处积福报,那回报得很快;处处替人著想,人人就处处替你著想。师长常常说一句话,当你什么都不要了,你什么都得到了。诸位朋友,你相信吗,我们在这两年来经历过很多事情,确实,杨老师带领我们在做的过程什么都不要,对人一无所求,什么都不要,但是什么都得到了。 我去到海口,前一个月我都是自己洗衣烧饭,自己打理家务。不过这个经历很好,因为我在煮饭的过程就会突然想起一条歌曲,叫「世上只有妈妈好」,突然了解当个妈妈真不容易,我要把这个家整理好已经累得半死了。我也自己去买菜、买水果,但是后来,一个月以后我从此没再买过水果,也没有买过蔬菜,也没有买过衣服、鞋子。我记得去了差不多三个月,突然有一天当地的朋友就拿了一双鞋子过来,他说:老师,你的鞋子太旧了,我们买了一双给你。从那一次以后,我都常常要把我的鞋子擦得很亮,我很怕他们又突然拿一双鞋子要来给我。 然后上完课,下课了走进厨房里面,有好几包菜跟水果放在那,也不知谁拿来的。我在那一刻突然想到一幕,我们都看过一百零六岁的许哲女士的VCD,记者问她一些问题,她回答到我从来没有买过菜,因为也不知道谁拿来的,冰箱打开来就有菜。那时候听我还没有很深刻的感觉,突然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我终於明白,为什么她不知道谁拿来的,因为拿来的人都不愿意让她知道,为什么,假如是谁拿来的她知道,对许哲女士的心里会怎么样,会有负担,某某某怎么又给我送菜来了。这送菜的人不愿意给她有一点负担,所以不愿意让她知道是谁送来的。但是为什么送菜来的人是这样的心境,因为许哲女士对他们也是一无所求。人心其实是非常微妙、非常善良,你用十分的真诚对他,会有十分的真诚回馈。 后来我们开始办一些五天的课程,海口是第一期。五天我们本来要在中心里面办,但是中心没有冷气,海口又很热,属於热带地方,我正在那里担心不知道会不会到时候开课,底下的人一边听课一边在那里搧扇子,那场面就有点混乱。正在担心的时候,刚好我必须回台湾一趟,回去前一天跟一位饭店老板吃饭。吃饭的当下他了解到我正好在讲一堂课,叫《朱子治家格言》。他听了以后很高兴,他说这篇文章他有背过,他还给我来了好几句。然后他就说你下次讲课一定要通知我去听,今天我送你回家,明天早上我送你去坐飞机。当这位老板开车送我回家的过程也挺有意思,他就跟我讲:你知不知道孔子为什么可以到处讲学,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学生叫子贡,那个子贡是个大商人,很有钱,可以支持孔夫子周游列国讲课。 诸位朋友,你听完以后有什么想法,所以真的善心的人确实不少。接著他又说,我们饭店三楼有个会议室特别的舒服,特别适合上课,我还装了最新的冷气机,非常的凉爽。我一听完马上忍不住了,我说可不可以借我,他马上说没有问题,就借给我们了。结果那五天我们就在很豪华的饭店上课,坐的都是这种原木级的椅子,旁边还有穿著旗袍的小姐帮我们倒茶。五天办完,因为统统在这个饭店吃饭,我们就要去结帐。结果去结帐的时候那个小姐就说:钱统统都付完了,不用再付了。我非常惊讶就问她谁付的,她说老板娘付掉了。我们就去找老板娘了解情况,这位老板娘很善良,她接著说:我每天在后面听课听得很感动,我自己的孩子都很大了,他小学都没得学这个东西。而这次来上课的是海口很多幼儿园、小学老师,我希望这些老师学好以后能利益更多的学生。所以她每天都去把钱就付掉了。当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你用一分无私的心,所感得的是众人无私对我们的回馈,这是真理。只要你有十足的信心,一定可以演出真理的人生。 问:我在一家机关上班,是一个小职员。最近有个问题十分困扰,一间机关若上司讲的话下属不当一回事,甚至坚持自己的意见与立场,请问这家公司是否还有前途可言,它君不君,臣不臣,该如何处理,是否应该看情面做事,或依上司的指示一味真干, 答:听起来满复杂的。我们不管在哪里工作都要依循圣贤教诲处事做人,这样就是真正尽忠职守。我们人若无求品自高,我们不去巴结上司,他讲得对,我们尽心尽力去辅助他,他讲得不对,我们适当的给予他劝导、给予他意见。他能接受,就代表这个上司有雅量、有德行。只要他有德行,慢慢就能感化他整个公司文化气氛,这个时候这个公司就有前途。假如他不能接受,那你就随缘,能够在这个公司付出一天你就做一天。改天机缘不成熟了,你离开,但是你也会在上司跟这些同仁的心里留下一个非常好、非常正直的榜样出来。而一个企业里面要负最大责任的还是老板,一个家庭里面要负比较大责任的也是父母。 孟子有一段话讲得很好,说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上司假如看待他的下属像手足兄弟一样,那下属就会把上司当作心腹一样看待。「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上司只把下属当作犬马一样的使唤,你给我干这个,你给我干那个,对他没什么恭敬,这个下属纵使在公共场合看到你,他还可能视若无睹,把你当平常人一样看而已。但「君之视臣如土芥」,你根本不把你的员工当人看,「则臣视君如寇雠」,他把你当仇人。很多公司为什么会倒,是他的员工把它弄倒的。我就听过有一个餐厅的老板为什么会倒,因为他的员工在厨房里面都给它乱加东西,后来就撑不下去了。 下属他对公司的整个态度跟上司爱护他们的程度有直接的关连性在。而我们当领导的人要记住,不是去要求下属要做什么,而是首先要要求自己,要反省自己我有没有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作之君,不是说我有一个经理、一个老板的头衔叫作之君,不对,这个君是代表要当好的榜样,要当好的身教,这叫君。我们思考一下,要求下属的,我自己有没有先做出来,要作之亲,把下属当亲人看,去爱护,那你整个公司就跟一个家一样,气氛特别好,员工在这个环境工作效率就高。君是身教,亲是境教,整个环境的影响,师是言教。下属还有很多不足、不了解的地方,我们要尽力引导他、教导他,这是作之师。有身教、有境教、有言教。我们能时时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君亲师,你这样的风范德行就足以让你的下属对你非常的爱戴。中国文化有一句心法一定要时时观照,「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事情不顺利,首先第一个念头,是不是我还有哪里不足,才会造成这个结果。有了这样的态度,相信你要感动一家,感动一个企业,以至於感动社会,都不是困难之事。 问:下一个问题,人的眼睛敏感容不下一颗别人的缺点细沙,人的心永远无法承担一句话的伤口(这是不是在看琼瑶的小说),面对这世上的平凡现象(应该是说比较平常的现象),我们承传圣教该如何去面对处理,当对象是自己的朋友时,我们应该给予当头一棒,或是有其他的方法, 答:方法是没有一定的,你这一棒敲下去他就醒了,就敲~你这一棒敲下去,他说我这辈子跟你没完没了,那不能敲。诸位朋友,我们想一下,眼睛容不下一颗细沙,然后心里都承受不了一句话的伤害,这样的人人生快不快乐,那叫苦不堪言。假如你演出大肚能容,笑口常开,他一定会常常来找你:你为什么可以笑得这么灿烂,哪有人容不下一颗细沙,然后说我好快乐~没这种人。你就把好日子演给他看,他就会来问你了。而且劝诫别人有一个前提,要信任够。交浅不言深,信任够了以后,他对你的话语就会听了比较重。当然,他愿意 听你的话,你可不要一次就跟他讲两个小时,他一下子没有办法吸收这么多。你可以一次给他丢个二、三句,让他慢慢去感受,你跟他有一些互动,你说:你看,我告诉你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有没有体会了,他说:对,我不生他的气的时候,反而我自己比较舒服一点。你就慢慢一步一步把这个圣教融入他的人生当中。 问:人说「人言可畏」,又说「谣言止於智者」,想请问面对谣言的到来时,我们该如何防卫,对於不甚熟悉圣贤教诲的我们,又是否应该先恶补一下自己,再出来做事,又或是一步一脚印的慢慢在泥巴中打滚,从错误中边学习边成长, 答:这位朋友,学习《弟子规》没那么痛苦,还要在泥巴中打滚。人言可畏,这代表著因为人缺乏判断力,耳朵特别软,一句谣言一进来,很少人能抵挡得了,所以人言可畏。但是这些谣言面对有智慧的人不起作用,他会去看这个人我认识十多年了,他的人品我都很清楚,怎么会因为你一句、二句我就受影响。人要懂得去判断,而且要了解一个真相,真正有修养的人,他的内心时时祈求的是大家可以和谐共处,他绝对不愿他的一言一行是在破坏团体的团结,他就不会去讲一些谗言。我们的老祖宗讲了一句很有智慧的话,「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句话你三十岁体会,四十岁再体会,五十岁再体会,味道会很不一样。随著你经历的事,随著你的历练,你真的会察觉有修养的人绝对不会去批评别人,他会希望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别人,让团体更成长。 我们是否应该恶补一下,确实需要恶补。为什么,因为你的小孩他的成长不能等,我们应该加把劲,赶快一句一句好好学习、好好落实,当他的榜样。那是不是要恶补完再出来做事,不用,你假如要恶补二十年,二十年再出来做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做中学,学中做。当然,我们有两分力做两分,有十分力做十分,你不能《弟子规》都很不熟,字都念不清楚你就跳到那个讲台上去了,那这样也不恰当。随著你在付出,在做事的过程,你也会解行相应,也会有所提升。 这个朋友刚刚提到说在错误中边学习边成长。我们当然不可能一下就契入圣贤境界,不过假如你早晚有读一遍《弟子规》,你所犯的错误不会太严重,甚至於是坏的念头起来,坏的言语才要出来,马上怎么样,那句经文就突然像一道光芒一样射过来,很灵~你只要早晚读,保证会有这个感应。我们有一个朋友就说,他最难做到的就是「人有短,切莫揭」。有一次他要讲出来的时候,突然那句话就出来,他就把它塞回去了。塞二次、三次以后你就很敏锐了,你就会达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当然,假如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你有非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大家可以互相提醒,我有什么言语不妥之处,你一定要帮我提出来,要互相成就。 问:下个问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若我们选定了一个老师,是否该只听他一个人的话,又若有人信心动摇,开始怀疑,甚至是批评自己的老师,这种人会有成就吗,又像老师说的,这种人就算周公、姜子牙在世,都没办法和他起相应,面对这种人该怎么办,他们是否有改过的机会,从哪里下手改过, 答:从这里看得出来,我们炎黄子孙很有希望,确实都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都很害怕别人没有成就。不过害怕要知所先后,不要先害怕别人没成就,要先害怕自己没成就。我们不要看别人看得一清二楚,到头来看自己不清不楚。其实当你有成就的时候就是给他最大的帮助,他对老师没信心,你对老师有信心,然后你三、五年就有大成就了,他就会从没 信心变成有信心。 确确实实我们选定了一位老师,就应该遵照他的教诲来学习,这我们要会运用。你不要只听这个老师的话,然后你太太要跟你讲话,你说我不能听你讲话。当你只听一个老师的教诲,你就会建立起正确的知见。这个知见建立好了,别人跟你讲什么你就懂得判断,这个时候你就没有太大的障碍,但是最少要守五年以上。不过说五年实在是不够,因为连我们的师长都守了几年,十年。那我们的根机跟师长比起来可能有点差距,我们可能要守个二十年。只要你保持每天都有听师长教诲薰习,你就很容易察觉自己的念头不对,或者是别人的言谈见解不对,你就很容易感受到。确实,我们一有时间也不要去跟人家聊天;除非是介绍圣教的机缘成熟,我们再花这个时间。大半的时间最好能够多读经典,多听经,多念佛,多修福。修福莫过於弘扬中国文化,弘扬圣贤教诲。当我们一天当中都是在这些正念里面,五年、十年以后你的知见就会很纯正,这个时候你就不会分辨不出人家讲话的真伪。 问:下一个问题,目前许多人在推动华文圣贤教育,往往会本末倒置,事实上在用民族的情绪挑动对华族文化的情操,这样做的利与弊在哪里,面对这样的问题,身为学生及领导层该有怎么样的心理建设及辅助工作, 答:推动华文圣贤教育本末倒置,这我不是很了解他的意思。但是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推动华文教育,读华文是一个方法不是目标,读经典是手段也不是目标,目标是什么,目标是要成就孩子的德行,这才是目标。很多推展华文到后来只是看著这个孩子能认多少华文字,这就已经是华文教育本跟末没掌握好。中国文化的可贵是文字背后的真理、的智慧,那才是最可贵的地方。民族的情绪,假如唤醒的是他懂得珍惜祖宗的教诲,懂得有一分使命感要承传文化,这样是很好的;让他了解到当一个炎黄子孙应该有的态度,假如是从这个方向,不会有什么弊病。 而领导阶层在推展华文圣贤教育当中,我们还是要抓住以身作则,这是一个关键。领导者很容易落入我要学管理,管谁,管员工,其实他一开始就错了,一个人自己都做不好能管员工吗,那不可能的。《论语》有句话非常精辟,「其身正」,我自己身正了,「不令而行」,你的晚辈、部属就跟著你做;「其身不正」,我们自己都做得不好,「虽令不从」。纵使学校校规订了二百条、三百条,学生也很难奉行,阳奉阴违。领导阶层最重要的,要自己先深入文化,然后把它做出来。我的记忆当中,在念初中,有天放假我到学校打球,走进校门看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背影,是我的初中校长,离我也有两百公尺左右,校长正绕著校园走,沿路捡起地上的垃圾。校长的这个风范留在我的印象当中很深刻,从那时候开始我从来没有丢过垃圾,因为当我要把垃圾丢下去的时候会浮现什么影像,那我太对不起我的校长了~你看,一个上位者的行为对底下的影响是很深的,慢慢的我们自己也会效法、也会学习。真正带一个团体的效率就在以身作则是最好的。 这里有个朋友非常好,他提出来我在讲课当中有一句讲错了,他不希望我以后再当公鸡。因为我讲课的时候引了一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说他看《曾文正公全集》是讲「由奢返俭难」。没错,是讲返俭难。而这句也不单是曾文正公讲过,甚至於宋朝的司马光「训俭示康」就有这一句。我看司马光也不是原创者,这样的教诲可能已经承传五千年以上。在讲学当中我们依义不依语,依那个意思,不要执著言语。但是有一个情况必须执著,就是假如这句话是说「曾国藩说」或者「孔子说」,这时候就不能乱改了,那是对这些圣哲人的尊重,那就要一字不差说出来。只是诠释这个道理的时候,意思对就可以了。也很感谢 他帮我提醒,下次我一定会说「由奢返俭难」。其实诸位朋友,我当时在讲那句话的时候我脑子是出现那个「返」字,但是讲出来是「入」字。 问:下个问题,一个小康之家夫妻都很节俭,家中的老大、老二已成家,也过著简单的生活,就是小儿子今年二十五岁,还在念大学,可是却有爱花钱的习惯。虽然小时候也没有用名牌货,但会把自己在假期里所赚来的一千多元在很短的时间里花光,还说钱用了就别想它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位朋友,这个孩子你都带二十五年了,你还问我有什么原因,我实在不大敢回答这个问题,你应该比我更了解他。孩子不只会受父母影响,我们注意去看,小朋友读小学以前都说「我爸爸说、我妈妈说」,上了小学以后他最常讲的是「我们老师说」,上了初中以后最常讲的是什么,「我同学说」。上了中学以至於到大学以后,影响孩子的往往是他周围的朋友。那请问我们的孩子教什么朋友你了解吗,你清楚吗,中国常讲要「易子而教」,当你从小跟很多好朋友常常出去一起到野外去爬山,去做户外活动,你的孩子就会认识很多的长者,也会认识他们的小孩,就跟这些孩子打成一片,而这些长辈都可以是他人生很好的一个学习榜样。 当孩子愈大,有时候我们讲的话会比较起不了作用。为什么孩子愈大我们的话愈起不了作用,这个现象在现代很明显,在曾国藩那个时代不明显,在曾国藩那个时代,年纪愈大愈尊重父母,根源在一来父母确实当榜样,二来他又不断薰习圣教。孩子会不听我们的话,一来是我们的榜样做得不够好,二来是他接受圣贤智慧的薰习太少了。那你当然要帮他造缘,先了解一下他现在身旁朋友的情况。而当一个孩子很会花钱,代表他没有什么志向,对人生没什么规画,你再慢慢去给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过他有一点比你好,你看他花了钱以后就别想了,他放下的功夫比你还好。只要他人生有目标,懂得去规画的时候,慢慢这些习性才会有一些转化。不然你就祈求观世音菩萨,给他交一个好的女朋友,帮你好好管他,也可以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问:一个十四个月大的男孩,在他十个月大的时候至今,只要不顺他的意,不抱他出门去散步,他会发脾气而用手捏人或抓外婆的脸,请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要如何教导他, 答:有没有感受到现在的孩子都很有来历,我们都了解到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他的先天都不大一样,他的整个根性也不一样。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你有没有用正确的智慧来教导他。假如你从小都是用正确的智慧教他,再顽劣的孩子,可能三岁、五岁以后就转过去了,所以不要急於现在在担心他的这些行为。我们思考一下,古代很少杀父害母的例子,为什么很少,因为纵使他的性格很顽劣,但是他出生在有圣教的地方,从小家庭教孝,整个社会教孝,他这个顽劣的个性慢慢就转化掉了。可是现在不然,不只家里没教孝,整个社会环境都在教导孩子自私自利,那就推波助澜,所以孩子很多劣根性就出来。 我看这个问题应该是外婆写的,因为她说抓外婆的脸。当然这个孩子一定是跟父母住在一起,你要去影响他父母,让他的父母懂得「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你就引导你的女儿来学习《弟子规》,引导你的女婿学习《弟子规》,那你看是女儿比较听话,还是女婿比较听,你就顺势而为就可以了。好,我们今天问题就回答到这边,谢谢大家。 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问答汇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集) 2007/3/7 澳洲 净宗学院(节录自弟子规答问52-203-01) 档名:52-359-03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今天藉由这个机会跟诸位同修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在《弟子规》方面的一些修学体会。刚好有同修写了问题,我们做一下交流。 问:第一个问题,男众想邀请女众照相,《弟子规》有何规范, 答:这跟往生好像没什么关系。《弟子规》从头到尾讲一个孝字,《弟子规》从头到尾也讲一个敬字,对人的恭敬。我们所有处世待人能圆融,父母不担心,《弟子规》从头到尾也讲一个孝字。所以有孝心、有恭敬的心,要落实弟子规就不难,而且孝敬的心是我们本有,对自己要有信心。我们修行人不能讲我的个性怎么样,我的个性怎么样,个性不是真正的我们,我们的本善里面跟圣贤、跟佛菩萨是无二无别。我们从心境上去学《弟子规》,落实起来就不困难。是一个孝字、是一个恭敬,也是一个忍字,忍住烦恼,伏住烦恼,放下过去错误的个性。修道人没有个性可言,个性就是贪瞋痴慢,叫个性,修道人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我记得二,,五年一月一号到新加坡跟新加坡的同修交流中国文化,师长见到我们第一句话跟我们提到,「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学儒就要学孔子」。我们是学佛、学儒,我们不是佛学、儒学,学佛、学儒最重要的就是从存心上去契入。存心上一定是不断的息灭我们自己的贪瞋痴,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一切言行,跟佛菩萨、跟圣贤人相不相应。佛菩萨的行持是一切皆是孝敬的心,所以是礼敬诸佛。我们今天去邀请别人照相,要有礼敬的态度,但是我们想想,做任何事情有没有意义要先想。我们每天念著无常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精进就是跟了脱生死、跟往生无关的事就别干了。男众去邀女众照相,这个意义好像不大,真的照完相之后,照片怎么处理还真麻烦~到时候照完洗出来,又被太太看到问「这个人是谁,」那有什么意思,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先想想有没有意义,烦恼就不见了,有意义的事再做。 那天悟道法师跟大家讲解一段《寒笳集》,蕅益大师的教诲,那段话对我们的启发太大了,我们要深深记在心上。诸位同修们,法会结束了,它是一个开始,而不是一个结束。让我们把从每个法师教诲当中给我们的启发,从此在我们的生命当中落实下去,这才是真正对所有法师给我们的教诲,真正的供养、真正的回馈。而不是我们到法师面前说「法师,你们讲得太好了~」更重要的,诸位法师最欢喜见到的,还是我们依教奉行,佛菩萨最愿意见到的也是如此。诸位同修们,我们七天课程结束了,每位法师的教诲还有多少印在我们的心上, 悟道法师那天提到的,「真为生死持戒,持戒亦必悟道」,我们所有的规矩都是真为生死做的。从这段教诲,「真为生死营福」,我们做一切布施、一切服务大众的事,统统不求来生福报,也不求子孙发达,都不求,只求了脱自己的生死,只求一心一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真为生死」四个字真留在我们的心中,这些问题不会问。佛陀说「系心一处,无事不办」,不管做任何事情,专注的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只为了这个目标,那一定成就。我们在家庭里面,我们在工作、在处世当中,统统为了广修供养,给世间人做好榜样,都是为了敦伦尽分,求生极乐,那每天的生活统统在积累往生的资粮。 我们刚刚说到男众邀女众照相,《弟子规》有没有规范,《弟子规》是讲礼敬、礼貌,我们要去邀请别人,当然要对方同意才可以照,这就是「礼者,敬而已矣」,我们用恭敬的 心去请教别人、去邀请别人。而且「人不闲,勿事搅」,人家在忙的时候就不要找他去照相,做什么事情。而且不认识的,找也不好,不是很熟的去找人家,人家要拒绝也不是,这就恼害众生。我们邀请他人做任何事,都要让对方感觉很自然、很舒服,这就是一颗柔软的心。 问:第二个问题是女众不想个别跟男众照相,如何婉谢, 答:我们不要把事情想得很复杂,就直接说「对不起,阿弥陀佛,这个跟往生无关」,然后很恭敬。人跟人不是言语在交流而已,最重要是心境在交流。我们讲这段话说,「你昨天没听课~真为生死还照什么相,」这就跟他结怨了。但是我们是藉由这个机缘广修供养,「真为生死,我看就别照了」。言语「怡吾色,柔吾声」很重要。 问:第三,优婆塞可否同优婆夷搭肩照相, 答:有些问题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我们的敏锐度、感受能力就起来了。真的,我们看那个动作看起来不雅观、不文雅、不端庄。我们看到走在路上年轻男女搭著肩走路,他们不累,我都替他们很累,那走起路来多不方便。而且我们要了解,我们为什么出离不了六道轮回,男女的情欲是个大障碍。人跟人,男女没有接触都会生烦恼,更何况接触的时候还太过这种亲密,那对修道都是很大的障碍。我们学贵自知,修道人需要清楚了解自己的状况,任何动作会引起我们贪瞋痴慢这些念头的,尽量持戒,不要犯、不要做,戒是修个清净的心。像俗话讲的「英雄难过美人关」,但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英雄,英雄都难过美人关,哪有可能不是英雄还过得了~说实在的,这句话经典也没有,这句话谁说的,那个犯错的人找藉口说的。自己都犯错了,还封自己一个英雄的名号,所以这叫「倘揜饰,增一辜」。讲这句话的人,果报要负很大的责任。倘揜饰这是我们时时要观照到,不能找藉口,确实不能不谨慎。 我们看到唐朝唐玄宗,唐玄宗帮《孝经》下注解,写得很好,也是很有德行。唐玄宗还没遇到杨贵妃以前,治理国家是「开元之治」,是盛世。当然在那时候他旁边有好的大臣,有张九龄、有韩休两个大臣辅助他。唐玄宗当初还没遇到杨贵妃,治国很精进,韩休时时都会指出他的缺点,唐玄宗也很有雅量,接受他的劝谏。但是说实在的,听完劝谏之后还是很难受,直接批评他还是很难受,但是他点点头,也不敢生气,很有修养。大臣就进谗言,「皇帝,韩休对你讲话这么苛刻,你怎么对他这么有礼貌,还这么客气,」唐玄宗讲,韩休讲的话真正利益人民,虽然我听他的话可能三天吃不下饭,我的体重都下降,但是瘦了我一人,肥了天下人,值得~你看唐玄宗为了听这些直谏,这些好的言语,他自己承受直谏的难受。当然假如学过《弟子规》就不难受了,《弟子规》讲的「闻誉恐,闻过欣」,不只不会难受还高兴。 我们上一次有提到,大禹为什么是圣人,他「闻善言而拜」,人家指出他的缺点,他给他顶礼道谢。子路是贤人,他「闻过而喜」,人家指出他的过失,他很高兴,道谢。但是我们这里要再往深处去探讨,为什么大禹、子路能闻过而喜,为什么我们不能闻过而喜,心境差别在哪里,差别在慈悲心。因为大禹想著,假如我有过失,我所影响的是整国的人民,他来是要造福人民,不是来障碍人民。他那颗为人民奉献的心,让他做任何事情战战兢兢,深怕自己没做好。有人能提出他的缺点,让他能把服务众生的事办得更好,他欢喜、他感恩。真的,我们修学最根本的还是慈悲心,慈悲为本。 今天这些圣哲人,当他们被叫君王、当他们被叫老师的时候,他们深怕对不起别人对他 们的恭敬,这分慈悲的动力,督促他们每天要「德日进,过日少」。我们今天对治自己的习气,假如悠悠放任,那就要再回到根本上,我们利众的心不够深切。我们今天假如早一天成就,很可能许多有缘众生就不会堕落。他们跟我们是一体,我们不忍心看他堕落下去,时时抱持著「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心境,相信这样的心量对治我们的习气不困难。因为当悲心起来,妄心就不复存在,圣狂之分在乎一念之间。下次他人指出我们缺点,我们欢喜、我们感谢。 后来韩休死了,有两个大臣,一个叫张九龄,一个叫韩休,这两个是最好的大臣,一个老了,一个死了,没有办法帮助他。又出现杨贵妃来,从此君王不早朝,荒废朝政。当时候的读书人感叹,因为当初韩休在的时候,唐玄宗只要贪玩乐的事情,他边做,很有意思,做了一下突然说「韩休知不知道我在玩,」他的话问完没多久,马上就会听到太监说「报」,韩休的奏摺来了,开始批评他。所以他被韩休批评到只要玩乐,马上就想到韩休,就想到韩休知不知道。我们身旁有没有这么好的善知识,我们在浪费时光的时候,马上想「他知不知道,他知道了又会来批评我」,有这样的朋友是我们人生的大福。可是往往这么好的朋友,我们都离得远远,反而会巴结、谄媚我们的人,我们最喜欢跟他们讲话。这都是很值得我们从历史当中,观照自己的心境、心态。 「福在受谏」,人生最大的福,面对善友、善知识的谏言,我们能欢喜的去领受。而且更重要的,领受完之后要后不再造,要依教奉行。所以当初杨贵妃出来的时候,整个朝廷很感叹,「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再也没有忠臣的劝谏到朝廷来。唐玄宗的德行算是相当不错的,都抵不过女色这一关,我们男众更应该在修行当中要更注重男女的分寸。唐玄宗跟杨贵妃这段,对我们女众也要好好的有启发,你看写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的话,女众招架不招架得了,这个时候要突然想到师父的一句话,「佛菩萨有真感情,众生都是虚情假意」。这句话要会听,谁虚情假意,我们一听完,众生都虚情假意,比半天都比别人,没比自己。其实说实在的,当我们这么一比,一只手指头对别人,几只手指头对自己,四只手指头对自己。 杨贵妃没学《弟子规》,也不能怪她,她没有办法判断,一个男人面对自己祖宗遗留下来的基业,不能尽心尽力,他已经没有孝道,没有孝道哪来的爱心,「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所以学《弟子规》,判断婚姻大事、判断朋友、判断事业的合作伙伴,判断可以找到同生极乐国的这些同修们,都可以从孝道、从《弟子规》判断。杨贵妃她也没有判断,唐玄宗对她的爱是真的吗,所以后人写了一段话很感叹说到,「空忆长生殿上盟」,就想到他们在长生殿上不是在那里在天愿作比翼鸟吗,「空忆长生殿上盟,江山情重美人轻」,就是后来逃难的时候,军队不愿意走了,说只要杨贵妃不死我们不走,整个军队统统都停下来。江山重要还是美人重要,「江山情重美人轻」。这个时候唐玄宗头低低的,一句话都没讲,「华清池水马嵬土」,在华清池帮杨贵妃洗澡的是唐玄宗,亲手把杨贵妃害死在马嵬坡,用黄土把她埋掉的也是唐玄宗。「华清池水马嵬土,洗玉埋香总一人」,有真感情吗,假的~关键时期这个爱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当初假如唐玄宗说,这件事情不是杨贵妃的错,是我的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诸位同修,假如当时候唐玄宗是这么样提起一种气慨、一种理智、一种反省,历史会改写,很可能杨贵妃就很感动,之后也会转恶为善。大家的表情好像不大相信,精诚所至。但是这个时候亲手把杨贵妃给埋掉,缠绵悱恻的两个人的关系,下辈子还是来讨债。所以,我们没有真感情,没有真智慧,每天都在跟人家结恶缘,你看这么好的感情的缘,到最后还是这样收 场。真正夫妻有这个因缘,男女有好的因缘、善缘,一定都要导归极乐,一定都要结法缘。 问:我们接下来看下一个问题,有一个三岁的小外孙,在两岁时就曾教他背《弟子规(总叙》,但我探亲结束后返回大陆,今年再来雪梨时,他已经不会背《弟子规》了。 答:你看我们觉得学《弟子规》,什么叫学《弟子规》,这段话就执著在「背」,他不会背了,背不是真学,要做才是真学。谁做,教育的「教」字,小篆的字给我们讲得太清楚了。左边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右边一只手拿著一枝树枝。这个教字没有嘴巴,不是叫小孩做的,是我们做给小孩看的。所以那两个叉,第一个叉就是父母、老师做出榜样来,下面一个叉就是小孩模仿,这是教育。很多家长跟我们交流一些教育的问题,假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要把它转成我们的家风、家道,我们的意念没有回到自己先做,这个问题无解。我们不先要求自己转,那叫心外求法。我们一切的亲朋好友是我们的依报,是我们的人事环境,依报,「依报随著正报转」,我们的心境真的转了,依报就会转。 我们学的时候不是先改变自己,而是先要求别人,而是先看别人的过失,我们的心已经不平,心已经不净。边给孩子讲、边给孙子讲的时候还很急躁,还皱著眉头。他感觉到我们那种控制、那种占有,所以下次我们要找他谈,他马上「奶奶,我要上厕所」,他就走了;「妈,我还有事,我工作很忙~」所以,要先从自己开始做起。很多家长听课听完很急促的来说「蔡老师,你多讲一些什么方法可以一下就让我的孩子变乖的方法,那个技巧、方法一定要告诉我们。」心态要观照,孩子行为的偏颇,那都是三年、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有没有可能说用一个方法,马上让他整个人生态度完全转过来,我们这个心是贪心,贪快、贪好,我们没有反求诸己,原来都是我这三、五年在教孩子的观念当中偏颇了,我要赶快先修我自己。我们能回到先修自己的身,那个心才平得下来;都是要求他人,那个心都是浮躁的,都是定不下来的,定不下来一定生烦恼。 闽南话说「吃快就撞破碗」,就是这个道理;孔夫子也说「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这都会给我们很好的省思。做任何事情,我们求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什么是水到渠成,以身作则,水到渠成。从自己,这正报,从自己开始转变起,依报自然就转。今天只要身旁的亲朋好友没什么转变,一定是我们的问题,要用「一定」,不能用「说不定」,用说不定就有侥幸,任何侥幸的心态就不是真心,就不是真正的反省。所以,醍醐不能掺杂这些杂质、毒药进去,要真正反省自己,从我们自己身上找答案。 有位女士她是在乌鲁木齐,她的学历挺高的,她的先生也很有成就,她先生底下的员工有几千人,她觉得先生对她不够尊重。诸位同修,我们起一个念头说别人不尊重我们,这个念头对不对,这个念头就是心外求法。自敬而后人敬,我们自己尊敬自己,人家才会尊敬我们,「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能真心恭敬别人,自然人家就尊敬我们。修道人,对任何一个人没有要求,只有要求自己,这个才是内学。我们起个念头,别人不尊重我们,那我们就没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她觉得先生不尊重她,她又顺著自己的意思去理解为什么先生不尊重我。所以真的要随顺圣贤教诲,不能随顺自己的想法。她想因为是先生觉得她的工作能力不够好,赚的钱不够多,所以她就要跟先生比赚钱。对先生不了解,都错解、误会。自己跑到深圳去找工作,也找到不错的工作,一个月收入超过一万块钱,也是很高的收入,也是白领阶级。 其实说实在的,先生是不是因为她赚钱少,不恭敬她,最主要的,很可能是先生工作这 么繁忙,回到家里,家里也没安顿好,婆媳之间的事还让他生烦恼,孩子的教育让他不安心,所以他心里烦躁,他不是真正对你不恭敬。假如家里统统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先生生欢喜心、生感恩心。错解之后又去工作,家里愈搞愈糟,有一天半夜一、二点,她的父亲打了一通电话给她,接起电话来,她父亲讲:「女儿,我不管你现在是赚一万,还是赚十万,我不管,你赚再多的钱,假如把你的孩子给毁了,一点意义都没有。」说著说著就说到,因为电话声当中传来哭闹声,她的父亲跟她讲:「你的小孩从九点多十点左右吵著要看电视,我叫他去睡觉,他不肯,哭到现在半夜一二点还在哭,这样的孩子我没有办法教,你自己看著办。」这位女士放下电话,隔天就辞职了,所以母爱还是非常有力量。 她回来之后就用心的开始教她的孩子,人生的因缘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感应来的,烦恼就感应来业障;对孩子无私的爱心,对众生的愿心,就感来好的善缘。她这分要把孩子教好的心,很快的她就跟《弟子规》的缘接上来了,又听了我们一些老师们讲的课,开始反省自己。婆媳关系本来不是很好,就开始每天亲手打豆浆做早餐给她婆婆吃。第一天、第二天没什么反应,做了半个月、一个月下来,谁会不感动,所以婆婆就愈来愈欢喜,觉得媳妇很有孝心。有一天走在路上,回来的时候碰到媳妇,这个婆婆手上提了一些菜,一时间情绪也很感动,就把菜放下,就抱住自己的媳妇,对她媳妇讲:「你跟我年轻的时候真像,好强,不服输,但是心地很好。」你看婆媳之间都敞开心门来谈话了,那很愉快,完全就是自己的女儿一样。她的婆婆打电话给她儿子,还会跟她儿子交代,你可不能欺负我家媳妇。你看这个儿子听到这段话多安心,婆媳关系很好。 她先生的事业,因为她放下了,回来照顾家庭,她的先生没有后顾之忧,事业如日中天,发展得很好。后来先生回来,在工作上有些无奈,因为年轻又发展得好,嫉妒就很多,所以她先生就生烦恼。她学了中国文化,当她先生讲到这些问题,她想都没想直接讲了一个字,让,把功劳要让出去,你的嫉妒、障碍就少了。她先生一听到这句话,愣了一下,你一个小女子怎么懂这么多~你看古圣先贤这些教诲都能解决人生的这些烦恼。我们让功於众,大家都欢喜;把事情做好了都往自己身上揽,那没嫉妒、障碍才怪。她回来之后对她先生也很用心、很照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家在做的时候,是真正发自内心去敦伦尽分、去付出,在做的当下绝对不是说,我先生有没有看到我在做,刻意做给人看,人家会感觉到不真诚。 有个太太听完课之后,也很勇猛精进,回去后真的很努力干,在那里拖地,做菜都加菜。做了一个礼拜,这个心快伏不住了,怎么连一点赞叹都没有,到了第七天,自己在那里拖地的时候,先生继续坐在他暖暖的沙发上,在那里看报纸,一动也不动。太太终於忍不住,把拖把一丢:「我做了那么多,你都没看到吗,」她先生挺有修养的,慢慢把报纸放下,然后对她说「你不是学《弟子规》的吗,怎么样,忍不住了吧~」因为我们做的时候不是打从内心去付出,愈刻意做,人家就愈刻意不看。所以一切都要从真实心中作。 有个先生他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之后,蔡老师讲「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有一天他太太在那里煮菜,忙得很,他就在厨房的门口说「太太,你好辛苦~」他太太说,知道辛苦,那就赶快进来帮忙。这先生说「蔡老师说做牛做马都愿意,没有说叫我进来干活。」这都是自私自利的心在做,这不行;要打从内心看到太太的辛苦,彼此这种心境就传递了。任何事情夫妻相互的帮忙、协助,这时候就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她付出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半夜突然觉得先生好像不知道怎么了,她就张开眼睛,她的先生半夜睡不著,坐起来。她问你怎么了,她先生讲「你每天帮我留的那盏灯,我都看到 了,你有时候留的这些消夜,怕我肚子饿,我都感受到。」她先生是因为她做了这段时间太感动了,想得睡不著觉,坐起来。时间有限,这个故事就讲到这里。之后她在工作当中,一上台都是恭恭敬敬给底下鞠躬,她所有的员工都愣住了,敬人者人恒敬之。以至於到海外去跟这些外国的友人做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她一上去也是恭恭敬敬给大家鞠躬,她下台的时候,外国人跟她讲,你是真正的中国人。一言一行都是在弘扬我们的文化,我们没有依照这些教诲、这些礼仪去做,我们是变成破坏自己民族的形象。 我们要能让一切人生欢喜,最重要的要先从自己做起,正己自自然然能感化他人。很多我们亲朋好友对我们的埋怨,都来自於我们不先要求自己,先要求他们。他们的内心明明知道我们说的也是对的,但心里不服,你都没做到还讲我,就有怨。怎么去怨,都要求自己的人没有怨,人家对他没有怨。师父在一把扇子当中写到「圣人常受天下之责」,常受天下人的责备,「而无责人之心」,却没有责备他人的心,「是以终无怨」。他的一生没有埋怨他,他的一生世世代代的子孙都怀念他,都缅怀他的德行。所以没有人骂尧舜,只有佩服他,因为尧舜治国的时候,任何人民的事他都是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诸位同修们,我们希不希望我们的人生是无怨无悔的人生,不只自己无怨无悔,让我们一切的亲人对我们也无怨无悔,这样的人生痛不痛快,痛快~我们往这个方向去走,就是反求诸己。 其实在推广中国文化当中,我们前几天的课程跟大家也有分享到,确实我们在家里尽好先生的本分,尽好太太的本分,尽好为人父母的本分,尽好兄弟的本分,为人子女的本分,到公司里,尽好我们为人同仁的本分,已经在弘扬中国文化。因为我们尽本分当中,我们对《弟子规》、对佛法的体会就愈深,愈深都是自然感悟到的就流露出来,跟人家一起交流,真感情、好文章就能感动别人。很多人说我很想做,怎么做,从当下自己的每个角色先尽力做好。一般我们都不是先从自己修身做起,我们一听到这么好,马上想:我要去找县长,我要去找市长,我要去找哪个大官。当我们去找这些大官的时候,他对我们佩服吗,他从我们身上感悟到了《弟子规》、佛法的好了吗,唯有他从我们身上真正感悟到道德、学问的重要,他才会去推展圣教,所以还是皆以我们自己的修身为本。人对我们有信任,我们讲的话他才听得进去,这叫知所先后。劝诫别人,跟别人分享有一个基础,就是一定要取得人的信任。这个信任就看我们落实的程度到哪里,落实得愈好,人家对我们的信任就愈高,人家愿意听我们的话的缘就愈成熟。 问:这位同修又提到,我如果没有再教他,有人说孩子太小,不要太早教他,要发展到四岁以后再教。 答:这个说法不是真理。现在这个时代知识爆炸,人云亦云,现在人讲话都不负责任,都没有对照讲出来的话跟真理相不相应,但是现在言论自由,也怪不得人。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判断力,真理才听。真理是什么,教育从哪里开始,不只从胎教,还没怀孕就决定了。孔老夫子的外公找女婿的时候怎么找,找看看这个家族祖宗有没有积德~孩子能不能教好,一开始,我们有没有德行感应来好的子孙,这就已经决定了。感来是来报恩的,感来是来为往圣继绝学的,他的根基就很好。因为我们中心很多老师,他们还没结婚的,或者已经结婚还没生孩子的,我都跟他们讲,要生就要生再来人,不然就不要在那里找麻烦。闽南话说「不要找麻烦」。要很坚定的信念,就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就能感来这种好的子孙。至於怎么样感来好子孙,请看《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里面有对求孩子有很好的开示,包含「保身节欲,以培先天」这些,还有胎教,还有小时候的教育。 「三岁看八十」,从怀孕到三岁以前,那是教育的关键,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父母做榜样给孩子看。我们这次到马来西亚去,遇到孔老夫子后代,这位老师说到他没读过《弟子规》。大家不要听到这里「没读过,」接著听下面的重点。虽然我没读过,但是当我把《弟子规》看一遍的时候,这每一句我都想起我小时候的情景。他一看到「置冠服,有定位」,爸爸、妈妈就是这么做的。他一看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他马上想到父母的表演情境。《弟子规》真的是家教,是父母做给小孩看的,他虽然没读过《弟子规》,他已经学过《弟子规》了。他还提到他称呼自己的父母,绝对不可能用「你怎么样、他怎么样」,都是「父亲大人、母亲大人」,非常的恭敬。所以这不会太早,三岁以前、胎教都是关键。 有一个孩子两岁,我们一位老师去他们家做家访,他的哥哥是这位老师的学生,这个孩子跟著父母、跟著哥哥,四个人陪老师在客厅坐。妈妈就把一盘葡萄端出来,葡萄水分很多很甜,看起来很甜。这个小孩拿著葡萄,第一个就拿给这位老师吃,你看他才两岁,他知道先给客人吃。拿给客人完之后,这个孩子又拿著葡萄去给爸爸、去给妈妈吃,接著他又拿著葡萄去给哥哥吃。当他要拿给哥哥的时候,他的口水太多了,已经滴下来滴到自己的手臂上,他还是拿给哥哥吃,最后才给自己吃。不得了~一个两岁的孩子,你看他那种节制欲望的能力有多高。为什么他能节制欲望,他有孝悌的心,他先想父母、先想兄弟。他去公司工作他一定效忠领导,他一定友爱同仁,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往后事业的成就,也决定了一个人往后道业、学业的成就。因为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的人,对老师一定是孝敬,对於同参道友绝对是尽心尽力友爱。因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他体会到老师最欢喜的,师父最欢喜的,是看我们同修之间互相扶持,勇猛精进。所以「入则孝,出则弟」确实是人生的大根大本,我们要有这个信心。 好,今天就跟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交流到这里,有讲得不圆满、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法师、诸位同修批评指正,阿弥陀佛。 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问答汇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07/7/13 台湾中坜善果林(节录自弟子规问答52-239-01) 档名:52-359-04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晚上好。 问:第一个问题,如果小朋友有自残的行为,该怎么办, 答:这个情况好像现在比较普遍。我们先感受一下,一个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一个结果,原因在哪里,大家感受到没有,很可能他在小的时候,父母常吵架或者打架,甚至在言语当中都会让他觉得好像是他害的。所以孩子假如在家庭里面是被忽略、被视而不见的,他的人格状态就会非常的自卑。这就有可能会觉得好像自己很差、很不好,他就有可能会做这个动作;或者他的人生很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觉得人生很郁闷,有时候人烦到也会伤害自己的身体,所以这个行为背后一定有它的原因。要了解原因,相信跟孩子比较熟悉之后,他非常信任我们,这个答案慢慢就会出来。 孩子假如拿刀割自己的手怎么办,当然要先阻止,接著拿药给他擦,亲手给他擦。因为这样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这时候我们去爱护他,让他感觉到我们是在乎他的,我们是关爱他的;让他感觉到这分爱之后,这个爱可以在他的生命当中形成一股力量。你这么做,老师会很心痛,爱护你的人也会很心痛。慢慢再导引。进一步,可以把一些工作交代给他做,当然不要一次给很难,一些事情他办得到的,做到之后给予他肯定,他慢慢有自信 就不会自卑了。当然这还是要因孩子的状况、班级的状况而定。 问:这里有一个问题,麻烦老师以弥陀愿心、愿力唱弥陀圣号。 答:不要逼我。我记得我还没学佛以前就常上素食馆吃饭,就觉得好像吃素也很舒服。那时候也不懂什么佛理,不懂什么吃素健康,不懂,但是就觉得想进去。进去的时候都会放一些佛乐,光是阿弥陀佛的唱法就不知道有多少种。我就突然想到一种,跟大家一起唱。诸位老师,我们一起唱,要以弥陀的愿力来唱,弥陀的愿心跟愿力。突然感受到四十八愿在我们的脑中出现,感受到弥陀在老师面前的那些誓辞,「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念到这段经文,突然想起师父的一段教诲,我记得那时候师父讲到:你们就把《无量寿经》变成你人生的剧本。这段话大家有没有听过,有吧。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怎么样,我觉得突然全身轻松,因为自己写剧本很累,而且写的剧本可能还随顺烦恼习气。现在这个剧本不用自己写,而且句句都是弥陀的行持来给我们人生当剧本,多轻松、多快乐。所以我们只有一个意念,《无量寿经》里面的每一句经句,如何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你们配合一下,还是你们已经入定了) 你看人生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大家要谨慎,不是读经就是进步。修学的得力处在放下分别执著,这是提升,不是说你读的经多就进步。今天假如读的经多,都不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那是退步不是进步。当我们在说,我吃素十年了,我读《无量寿经》已经五年了,进步还是退步,真正发心吃素,他会不会告诉别人我吃素都十年了,当我们在讲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不简单、不容易,我都十年了。这是什么心,有时候慢心起自己不知道,好像要让对方觉得,其实这句:我都吃十年了,心里面在等下一句:哇,真不容易~结果等半天,怎么没有,包含我们读经,真正读得利益了,一定是愈读愈察觉到自己满身的过失,愈读愈不敢告诉别人我修学多久了,会生惭愧。 印光大师给我们非常好的教诲、启发。印祖,三百年来第一高僧,自号「常惭愧僧」。这样有修为的祖师,面对自己都是常惭愧,我们弟子烦恼习气这么重,焉有再标榜自己能力的心态,那是更无地自容。弘一大师在他晚年的时候讲到,「一事无成人已老,一文不值何消说」。弘一大师对於律宗、净土宗,对於很多佛门宗派有非常大的贡献,但大师年老的时候还是自己反思忏悔,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好。我们听到祖师这些教诲,在心上焉有自以为有功劳、有能力、有修行呢,所以印光大师说「静坐常思己过」,「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大家这一段都背起来了,好,背得好,因为这段话背起来,真做了,决定往生。印光大师说的,「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印祖绝对不打妄语,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 其实印祖这短短的一百多个字,跟师父的教诲完全一样。师父让我们在修学的行门当中,要守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五个最重要的修学纲领行门,背起来没有,还没背起来的,来,威武,没有这个意思。我记得有一次打开师父的《认识佛教》,前面有一段话,大家对这段话应该有印象,「佛法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觉了名佛菩萨,不觉名凡夫」,「修行就是将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句句都是我们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心态。后面提到修学的基础是三福,待人依六和,处世修六度,遵 普贤愿;这五个行门你能掌握到,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的纲领你就抓到了,纲举目就张了。这句话我们要感恩师父的智慧,不然我们在四十九年浩如烟海的经典游半天,都还不知道纲领在哪里。我们这么幸运要好好珍惜,你们也要装出幸运的表情给我看一下,就像「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 印祖这段话我们冷静的来看,「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你看六和敬有没有,「下和」,上敬下和就是守六和敬,上敬也是《普贤行愿》说的礼敬诸佛。「忍人所不能忍」,六度有没有忍辱,「行人所不能行」,行人所不能行是什么,是精进、是广修供养。今天你那么困难都能做得到,一般的大众看到会说:他比我们难都做到了,我们不做太丢脸了。他这样做出来是劝请大众。 我们各地的老师们,很多学校校长当了十多年,有的是单位的科长,还有的是大学的教师,从各大都市辞掉了这么好的工作,来到了乡间小路上,走进这些老百姓的家里给他们讲《弟子规》,话还没讲,他们已经很感动了。他们心里想,我的孩子读到大学就是想到那里发展,你们居然这个优厚的生活放下了,还来跟我们讲《弟子规》,弘扬中国文化。当场他们会很感动。所以难行能行就能够让大众对我们生起一种敬意。当然这个敬意不是我们要求人家的敬意,而是这分敬意会推动大众向学之心,他会提起勇气来承担。你看我一个人只身到海口去的时候,台湾的生活不比海口差是吧,所以他们在心理上一开始对我们就会比较敬重。我们能难行能行,这也是给世间做出表演来。 释迦牟尼佛是王子,以后是什么,国王。但是他能弃位出家,世间最高的权力、最高的财富他都能舍,世间人一看到了:哇,连这个都能舍,我们应该效法他。没有什么不能舍的。当我们的生命当中遇到的是一般人觉得很难突破、很痛苦的事,我们能突破了,那就是广修供养,行人所不能行。 张秀葵老师三十五年前曾经得过癌症,但是透过孝心转变过来,身体好了。一般得到癌症的人看到她,相不相信她的话,这是代众生苦供养~像我去跟他们讲,讲半天,你又没有得过,说得那么简单。是吧,我有一次在素食店前面跟一个女士,我看她愁眉苦脸跟她聊起来,聊聊,原来是夫妻问题,我就好好给她开导。讲了几分钟,她愈听眉头稍开了:哇,你说得很有道理。结果突然她问我一句话:你结婚了吗,我说:还没。啊,你不懂啦~所以你看,我们经历过一些人生的困厄,反而能够透过这个困厄跟众生结上这些缘。我们假如本来夫妻不和,后来转变成很和乐,那你以后要接受挂号。因为要重质,一天只辅导五个人,然后你就跟他说,我现在已经排到下个月的十八号,你十九号再来。可以开班了。当然要权变,假如一看,可能明天就要自杀的,这时候你要通权一下。所以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布施、供养,「成人之美」,称赞如来、随喜功德。印祖这段话虽然很短,都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行愿的精神在其中。所以真的教诲不用多,真干、真做的话,领会会很深。 话说回来,刚刚不是要念阿弥陀佛,话说回来,曾经师父讲过《无量寿经》先念三千遍。有个同修念了三千遍之后,就问师父说:师父,我已经念三千遍了,接下来要怎么做,他说:再念三千遍。念三千遍是师父的方便法,他要让你从读经当中观照自己,你就开始知道怎么对治自己的错误、缺点。我们可不能念经的时候又产生分别执著,那都是佛菩萨的境界,不干我的事情。谁是佛菩萨,自己。 我第一次见到师父的时候,因为刚刚有个老师问到,末学跟师父接触的过程有没有什么 比较深的感悟,我第一次跟师父见面的时候,第一次跟师父讲话,我还没讲,大家猜猜看我做了什么事情,我们真是知己,我当场就赶快跪下去了。为什么,因为师父那天早上,杨老师就说师父可能会来听你讲课,那时候在新加坡,我心里想怎么可能,我们这个小朋友,怎么师父这样的大德来听我们讲,我本来想说不可能的事情。后来,讲著讲著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师父拿著个扇子真的从后门就走进来了,把我吓得都快要说不下去,而师父就坐在正中间。后来,那一堂课好不容易讲完了,我就下台来,刚好杨老师坐在第一排:嗯,讲得还可以。我说师父真来了。老师一看说:您好像也没紧张。我说很紧张,没被看出来而已。 师父早上听了课,我们回去吃中饭,吃饭前刚进门,就走到师父面前顶礼三拜。因为我们今天有机会能够出来弘扬文化,有这样的机缘跟能力,完全都是师父的教诲,我们才有这样的能力,不然早就不知道轮回到哪里去了,早就不知道又干出多少会让自己一生痛苦的事情了。我们人生态度其实也很简单,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所以怎么做能真正让父母快乐,真正让父母的人生得大欢喜,这个我们做。我学佛,我母亲最欢喜,我爸爸也很欢喜,因为我父亲是后来才学,我母亲是先学,看我学了她非常欣慰。她就说:跟你讲吧,阿弥陀佛~把我交给阿弥陀佛,所以她都不操心。没有师父、没有佛陀就没有我,所以我的生命就属於佛陀、属於师父的,师父要我做什么我就干什么,当然这一点我的父母也同意。他们都非常欢喜,他的孩子有这个福气跟著老人家走。 师父就讲到,「学儒就要学孔子,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第一句,诸位老师,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学佛陀的存心。现在在大家的脑海里浮现了哪个影像,学释迦牟尼佛,哪位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现在浮现了哪一个影像,你们不要告诉我一片空白。你看,我们马上浮起的影像,佛陀教学不倦,四十九年不间断,一天都没休息,每天讲经多久,八个小时,我们一天上个四节课,怎么样,一想到佛陀,马上精神就来了,四十九年没放假,我们有寒暑假还喊累,一想到佛陀,惭愧惭愧;而且还不是这一生讲四十九年,已经第八千次来帮助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学生。我有一次在拜佛的时候,突然那一句《梵网经》的教诲射入我的心田里面,佛陀已经是第八千次来,最后一次还讲了四十九年,我这个学生居然还不听话,那时候很惭愧,眼泪就止不住了。那分惭愧,真的终身不忘,当我们自己走上教职工作的时候,我说我没有资格嫌我的学生,因为我比他还要差;佛陀对我讲了八千次了,最后一次还讲了四十九年,我都不听话,我对学生才讲他两次,我有什么好生气的,我没有资格生气,我也没有资格要求他,我只能学习佛陀的这分耐心,不疲不厌。大家的脑海里还有没有浮现什么影像, 《金刚经》里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一幕大家熟不熟悉,你们已经进入到禅定的状态了。既然要跟释迦牟尼佛学,释迦牟尼佛能做得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努力去做到,不然我们当下说那是佛、那是菩萨,当下我们是什么心,分别心、执著的心、退缩的心。纵使在听经闻法,心态还是在退步。所以我们刚刚一直在强调,去掉分别执著那是用功处,而不是你读多少经。我们想到这一幕,佛陀连面对这样的暴君,一块一块肉把他割下来的时候,他完全没有生气,而且心里还在想著是如何度他。这个考验过后,佛陀的六度行成就了,忍辱行成就了,他还感谢歌利王,是因为他让他完全放下瞋恨,能忍得住。感谢他的成就,对著歌利王讲:我成佛之后,第一个度你。 我们假如有忍辱仙人这样的心境跟忍辱的能力,世间还有哪个恶缘不能转~你看割他的肉,请问歌利王在割的时候,知不知道他的行为很残忍,他知道,但是他就是那个愤怒、嫉妒心伏不住。可是当他这样对待忍辱仙人,忍辱仙人完全不生气还感恩他,那已经让歌利王 内心为之一震。其实在当下,他们的恶缘已经怎么,转了,所以下一次一遇到,憍陈如就是歌利王,佛陀的第一个学生。忍辱仙人的心境我们学到了,整个境界就拉上去了。这是跟大家分享我们刚好见到师父,师父给我们的第一句教诲。 今天是回答教育问题,但是教育的根本还是在修身上。「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有真正的道德修养,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自然能成为学生的榜样。现在想著那一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弥陀的圣号。大家委屈一下跟我一起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谢谢大家。 问:下个问题,如果有讲经的师父劝一些老菩萨念佛、学《弟子规》,弘传《弟子规》,该不该护持, 答:该。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心念,还没有证阿罗汉以前都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所以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一开始有一个心态,我们非常信任师父,恭敬师父,所以师父叫我们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一下就放,也没什么想法。因为书读得少,也没什么见解,所以当下没有自己的,师父的教诲就一句、一句放入自己的心田里,凡是遇到问题都是想佛陀怎么说、师父怎么讲。在我们整个讲话的习惯上,突然三个字不见了,叫「我觉得」。大家冷静去看,一般人讲话的时候,「我觉得」,学佛就是放下我执,还有我觉得,怎么修,我们来想想,该不该劝老人家学弟子规,师父有讲过,八十岁的老人家没学过弟子规,也要从弟子规开始学。那就对了,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所以这个问题要提醒我们面对任何的境界来,我们提得起佛陀的教诲吗,我们提得起师父的教诲吗, 师父有一段话值得我们来领受。四书、五经、十三经是枝叶花果,《弟子规》是什么,根本。《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无量寿经》是枝叶花果,根本是什么,《十善业道经》。所以现在我们炎黄子孙是在救根本,从弟子规、十善业道开始弘扬。诸位老师们,十善业道跟弟子规是两部经吗,还是一部~十善业道就是身口意三业,弟子规怎么可能离开身口意呢,你看善护口业具体在哪里,弟子规讲的「人有短,切莫揭」,「见未真,勿轻言」,你不能妄语,你不能恶口,不能乱骂人,「将加人,先问己」,「奸巧语,秽污词」,「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你看《弟子规》从头到尾口业的部分都快三分之一,弟子规跟十善业道还是一部。所以弟子规是根本的根本,一定从这个根基先扎起。 因为我们这个根基断了三代,不管你是哪个年龄,在这个时代都要学。而且说实在话,真正有这个基础的老人,比方他已经八十五岁、九十岁了,他一听到弟子规会很大的欢喜,甚至於会很主动的来推,因为他懂,他更知道急迫性;反而我们年纪大不想学,那是自己的看法。真有这个基础的人遇到了,比平常的人更积极推展,之前跟大家讲过,马来西亚这一位长者九十五岁了,他这次是我们会议的总召集人。他来致词:大家一定要这样学,我们家就是这样。 问:教育老人与小孩有什么差别, 答:其实在理上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在跟他人交流的时候契理还要契机。在契机上,对小孩讲的方式跟内容,和大人讲的方式有没有一样,不一样,但是在心态上都是要成就对 方的心境。所以一样的是心境,不一样的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看他现在能接受什么,我们先跟他沟通。如果是小孩,重要的是引导他要孝顺,引导他对一切事物要恭敬;面对老人的时候,可能就要透过弟子规劝他要放下,心要清净,心先要求自己,「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都因人而异。其实我们有这一颗成全别人的心,方法自然就会来。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自己还办了一个共修,五、六个老师一起共修,先听师父讲经一个小时,大家再一起研讨。很多问题我们一起研讨,都能把答案给一起琢磨出来,因为大家是见和同解。那些问题我们以前也没想过,但是为什么大家都可以一起把它切磋出来,重要的是我们的心要清净,重要的是我们正知正见的纲领有掌握到。很多对应这个情境,方法就会出来。 问:下一个问题,请问蔡老师可否分配辅导员於各县市,辅导弟子规读书会, 答:现在其实在各地都有很多志士仁人在推动,但是我们也非常欢迎大家一起多来交流。各地都有很多也很有经验的老师,我们是希望在善果林,在我们至善教育基金会来做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常跟大家多做经验上的交流。我们是每个礼拜的礼拜六、礼拜天都有读书会,从去年的十一月十一号第一次开始。这个日子我们永远不会忘,,,,,,这就告诉我们,学一定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且说实在的,还是要自立自强靠自己,我们靠人靠习惯了,能力能不能起来,起不来。 我在大陆也走了不少地方,走过一个地方,七、八个月,几个月我就离开了,这些老师们互相之间他们就会说到:蔡老师就像母鸡一样到处下蛋,下完蛋就走了。所以最近企业界在研究一个定理,叫母鸡定理。我从海口到深圳,海口的老师就要扛起来,深圳几个月之后我又飞到北京,他们又得扛起来。他一扛起来,责任承担就成长。所以那时候,我从北京又离开了,北京的老师们就发了短信给海口、深圳的老师:蔡老师像母鸡一样,生完就走了。有个老师就回短信给他们说:蔡老师叫我们自己当母鸡。觉得这个很有意思。但是就在这承担的过程当中,随时有问题,我们都可以透过MSN、透过E-MAIL再来做沟通。 问:请问蔡老师如果想充实中华文化的教育,可否有专门学习的地方, 答:我们刚好九月要开「庆云书苑师资培训班」,为期台湾同胞最少三个月,大家三个月后会遇到,度,很刺激。你们不用担心,雪衣我们那里都准备好了。到文化中心你啥都不用带,连牙刷都不用带,因为那里都会准备好,到时候大家的牙刷都一样,摆得很整齐,所以什么都不用担心。把决心带去,把胆识带去,把好学带去,可以。三个月之后,台湾有因缘要发展,就可以回台湾来了。假如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报名,九月份开始。可能九月初我们也会办一期海外的交流,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台湾我们这些华人去,那是短的,五天而已。这是目前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有五天的,也有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但这个培训不是去学而已,是已经决定这一生就是走为往圣继绝学的路再去,假如不是这样的心去看看,东看看、西看看,不行,那里的护法神也挺凶的。有个老师第一天去上课,晚上就梦到,「你可要好好学」。不要讲得太恐怖,大家都不敢去了。这是大陆的情况。 在台湾,我们是每个礼拜六、礼拜天的读书会都会持续下去。台湾的老师们培训出来,比方说已经有二十个、三十个人了,我们会自己开培训班,到时候也是为期六个月的魔鬼训练。大家在网路当中,应该都可以看到这个讯息。在这学习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至诚心。我 们跟师父学了好几年,从来没有见过师父,都是在电视上学的。恭敬的心能超越时空,所以你看孟子跟孔子学,孔子已经不在了,但是他学得非常好,亚圣。孟子能做到,我们能不能做到,我还是不要强人所难。 问:下个问题,「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但现在学校皆有法治教育,在上「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的经句时,若融入部分的法治教育观念会不如法吗, 答:如法。在读到这一句「道之以政」的时候,我们心里要明白,法治是治症状,不是治根本。但现在这个社会,瞬间把法治拿掉行不行,不行,天下大乱。现在法治是可以吓阻一阵子,但是假如教育不赶快下去的话,连法治都会崩盘。所以我们是标本同时要赶快入手,而更清楚的要加速教育的力度,不然沉沦的速度很难拉起来,一定会下去。融入法治,一来是告诉他不守法会接受什么处罚;再进一步,我们假如这样去引导法治的观念,这个叫「民不敢欺」,他不敢犯错,因为他怕处罚。但是假如能调到不忍欺,不忍心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这个状态就跟只是守法不想被处罚就不一样。所以在法治当中,我们引导这么做都是处处替人著想,给人方便,不要让这个社会乱了,他这个心态可能会更是有仁慈的心。我们不要只是看到法治,但只要我们是从替人设想的心来引导,他也同时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由此切割。 问:下一个问题,老师教唱歌曲时,这些歌真的很令人感动。但教学现场上有愈来愈多的孩子,因父母离异被父母遗弃,或隔代教养而害怕过父亲节或母亲节。我告诉孩子,即使父母不在,但照顾自己的长辈、亲人就是父母。我害怕触及这个话题,忧心孩子再受到伤害,在进行孝道教育时,应该怎么做,怎么引导孩子, 答:刚刚这一段引导是对的。父母不在身旁,照顾自己的长辈、亲人就是我们的父母。引导孩子这个「孝」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这个老就是我们的父母、长辈,他就是念念想著我们,把我们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要,照顾我们;我们也要背著老子,我们好好表现,以后能够回报长辈的恩德,也跟长辈不可分,从这里去引导孝道。我们从这里看到现在的社会状况,夫妻关系比较乱,所以教育很急迫,再不教好这个情况都很难改善。家庭不和之后再来教导,都必须几倍的力才拉得回来,所以结婚需不需要责任心,太需要了,不然真的是天下大乱。夫妇伦一乱,天下就乱。所以我们现在再来想想师父曾经讲过的,一个地方能不能住看什么,看离婚率,离婚率就跟犯罪率成正比。 我们在引导整个「入则孝」的部分都是讲到长辈怎么样呵护我们,所以最重要的是他那个感恩的心能完全的提起来,这是我们教入则孝比较关键的一个部分。当他不是父母带的,或者他是奶奶带的,我们更应该告诉他,这个姑姑、这个奶奶太伟大~我曾经遇过一个学生,他是父母都不在身边,情况也比较可怜,都不在了。他的姑姑没结婚,已经谈对象了,但是他的姑姑说:我假如要嫁给你,一定要带著这两个侄子、侄女,我才嫁给你。后来婆家没同意,他的姑姑就没有嫁,就一直这样拉拔他们,牺牲这么大照顾他们。这个孩子我带他的时候已经六年级了,他有些行为不是很好。我真的是听到他姑姑的故事很感动,泪都快流下来了,太不容易了。我们当场在教训他的时候,真的都是感受到他姑姑的不容易,来把他敲醒。这些情况透过我们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就很方便去引导。所以我们在教孝道的时候,在讲台上是一个教法,比较普遍性;下了讲台,可能就得看学生家庭的个别性,再做一些针对性的引导。 问:请问在国小推展弟子规,有何具体或有效的方法来推展,请举例说明。听说本校即将全面推行《弟子规》,一,八班。 答:阿弥陀佛~这个学校假如能推得好,当榜样。「君子之德风;草上之风必偃」,所以问这个问题的老师,任重而道远。这个任重的重不是重量的重,是重要的重,复兴文化对我们整个民族的重要,当我们了解到重要性,就不会觉得它很沉重,反而会觉得很有劲。具体的做法,我们在书上有两篇文章写得比较详细:第一个如何落实德行教育,有十几页的资料。从这篇幅,我们要很冷静的就是推广《弟子规》是推广经文还是推广德行,这是关键。假如只是推展把经背一背,孩子没有去力行,那麻烦了,「长浮华,成何人」。所以我们在国小推展《弟子规》,在跟大众推展《弟子规》,重点摆在第一位的是老师跟家长的学习,这是成败。 一般来讲,这种全校一起推,我都会比较紧张。为什么,老师的认知够了没有,假如认知不够,一开始推,很多人又不懂,然后就开始一大堆抱怨,那个抱怨会不会扩散,会。大家又没有根基,到时候一推:哎呀,累死我了,算了,别干了。麻烦了。所以一般来讲,「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而固」。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往往很多好事为什么做不成,操之过急,吃快会打破碗,「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现在有没有欲速,我们现在推弟子规有什么目的,小利,很想急於马上达到效果。有这心态都是危险,因为没有求到你就生烦恼。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很可能我们种下的种子,孩子是十年以后回来拉著你的手:老师,您教我们弟子规,太好了。好,我们先换一下带子,谢谢。 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问答汇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07/7/13 台湾中坜善果林(节录自弟子规问答52-239-02) 档名:52-359-05 我们接著刚刚讲到的,在学校推广老师都很有方法,每班的做法不尽相同。我们看了「如何落实德行教育」,还有下一篇「读经教育的心得报告」,应该这些原理原则就掌握到了。看完之后,我们从自己班级当中一些程序、一些本来上课的方式,再做个修正就可以了。 就像我在小学教其实也不复杂,就是上课前三、五分钟都读经,让他们把心静下来,心一静下来,马上可以上课。而配合弟子规,他行住坐卧都有规矩,所以孩子上课的状态就会比较好,不然他没规矩。孩子上课的坐相真是五花八门,很不雅,甚至心不在焉、不尊敬,这时候就教导他,行住坐卧的时候要「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勿践阈,不要把脚踩在桌子的横杆,或者踩在前面同学的椅子上,都不是很好。这些生活的规范配合上弟子规,应该孩子在学习当中规矩就会比较上轨道。学习愈有规矩,上课的效果就会更好,所以我们可以把《弟子规》的经句变成整个班级的共通语言,来产生自我的要求。 弟子规的教学以至於经典的教学完全是生活的,没有一句经文离开了生活,透过老师自己在生活当中的实践,他每天会有悟处,就可以跟同学分享。一个老师真正是个孝子,他谈到「入则孝」都不用草稿,娓娓道来。娓娓道来跟我们拿本《德育故事》在那里念半天,念给孩子听,效果一不一样,完全不一样。学生一听到「老师小的时候」,他耳朵就竖起来;「老师以前」,一听到老师的故事就特别来劲,所以身教重要。甚至於不是上课期间都是机会点,机会的教育,比方说吃饭,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是不是孩子的教育点,是;比方在发考卷,是不是教育点,我们要很冷静了解到教育是长善救失,长他心的善,救他心的过失,所以任何一刻都离不开心性,任何一刻都是机会教育。 我们平常怎么发考卷,拿著考卷,老师改完了,来,发考卷。看到底下,怦怦~有没有,有没有感觉到孩子的心在那里跳,他在那里跳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什么,要一百,要一百我就有两百块可以拿;不能退步,不能退步,不然我就要被打了。可能他的情绪很复杂,当他接到考卷的时候,其实真正的考试才开始。 我们冷静想想,小学哪一张考卷影响你的生命,哪一个分数影响你生命,没有,可是影响我们的是心境。当我们要发考卷的时候:诸位同学,考试才刚开始,今天假如考卷发下去,你是第一名,而你马上觉得我很了不起,你们都不如我,你已经被打败了,你考零分。因为你傲慢,你退步了,这个傲慢会影响你一辈子,走到哪都没人缘。所以要记住,「己有能,勿自私」。今天你考那么好,假如有其他同学不懂、不会的,你要主动去帮助同学,这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一百分,不只是你的分数是一百分,你的心地也是一百分。福田靠心耕。 当然己有能勿自私,除了要求孩子做,更重要的我们老师先带头。假如我们面对一些成绩比较不好的孩子,他们又肯学,我们先来教他,很自然的学生们看到这个行为他们也会凑过来,就会带动好的学生去教导成绩比较跟不上的学生。己有能勿自私。今天你考的是最后一名,你是什么心态,当然那个考得好的我们要引导他,你要感谢父母、感谢很多人给你的帮忙、祝福。最后一名是不是这样瞧不起自己,然后在那里颓废,应该要想到「勿自暴,勿自弃」,应该要想到考最后一名是结果,原因在哪里,这个态度重不重要,一个孩子的理智从哪里建立,从时时找原因,找到自己的问题,而不意气用事。所以你看他考得不好,他要懂得反省。 大家冷静来看,我们在发考卷当中引导了哪些心态,感恩,要懂得付出,考第一名不可以太骄傲,不然你就被打败了,要懂得谦卑。考得不好的、考最后一名的,要懂得反省;人家考得好为什么,要懂得效法学习,「见人善,即思齐」,要懂得去请教。你看发考卷的时候都在教这些做人的道理,所以什么时候是教育,时时都是。 今天你面对考第一名的人是什么心态,今天你面对最后一名是什么心态,这些心态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影响大不大,很大。但有没有人引导我们,所以我们在过程当中可能很多人格、心态都有一点偏差,而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今天你看到成绩好的,你要效法他,不能谄媚他,「勿谄富,勿骄贫」,你不可以傲慢,但是你也不用假惺惺的去谄媚别人。面对成绩好的同学我们去请教他,面对有钱的同学我们也不应该去谄媚他,从这些心态上去启发他。假如你考得比隔壁的同学高,你是什么心态,你考得比他低又是什么心态,当同学考得比你低,他已经很难过了,这时候要体恤人家,要不要再去炫耀,甚至於是协助他:这题我刚好会,我可以跟你分享。这都是「将加人,先问己」,有那种同理的心、体恤的心。 诸位老师,台湾大学的校长曾经收到一篇企业的文章,里面提到台大、很多知名大学毕业生出来,企业界很摇头,不能用,用得让他们实在很头痛、头大。提到大学生有八个最常见的错误心态:第一缺乏谦虚。你看,有没有教,就在这生活点滴当中,这些心态就教了。假如老师自己的修养都能够观照到这些点点滴滴,两年下来不知道能带给孩子多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心态。所以我们刚刚讲,老师最重要的是修身的功夫,「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贤者以其昭昭」,自然能够「使人昭昭」。里面又提到没有敬业精神,他从小就懂得付出,会没有敬业精神吗,又说他身段不够柔软,谦卑哪会身段不够柔软,懂得反省会身段不够柔软吗,又说在这高学历的光环之下很傲慢,好学就不会以自己的学历在那里耀武扬威,不会的。又提到缺乏时间观念,没学弟子规,「将加人,先问己」、「朝起早,夜眠迟」,「事勿忙」,都 是这些心态没有形成,常常会一大堆事情出现,搞得时间都耽误了,有没有可能,「置冠服」有没有影响,有。 企业界现在是了解问题在哪,但是不知道怎么解决,弟子规才能解决。所以诸位老师们,再过三年、五年,以后企业徵才,第一个条件先学过《弟子规》。你相不相信,相信。这些基础没有扎只会造成团体的负担,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家受不了到什么程度,孩子不受教,生活习惯很差,父母跑来跟老板讲:老板,你就委屈一点,我的孩子就是这样,你就稍多照顾些。我这儿不就变成幼儿收容所,现在连家长居然还跑去拜托老板:你多照顾我的孩子,他很多不懂。你看这个老板真的是哭笑不得。 刚刚提到台大校长公布的这篇文章里的几个情况,后面两条是自私。我们在整个教学现况这些机会点懂得引导孩子,他不会自私的;还有一点是找藉口,我们刚刚讲的结果是这样,原因在哪里,有这样反求诸己态度的孩子不会找藉口。 刚刚提到了这整个推展有效的方法,我们写了这一段,「天下之行事都是循序渐进」。可是我们很冷静来看,我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循序渐进的态度,为什么现在很多事都办不好,因为心态一开始就错了,「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夏莲居老师有段话非常好,叫「绳锯木断,檐滴石穿,瓜熟蒂落」,强摘的瓜不甜,「水到渠成」,下面这句是重点,「矜躁狐疑,欲速转迟」。很多事情渐渐形成,厚积薄发,假如不是这样的心态,反而矜,自以为是;躁,急躁;狐疑,这样做好吗,这些经典真的有用吗,真的是真理吗,一大堆怀疑,想要做得快,反而搞砸了都有。傲慢、急躁、怀疑,一定没有办法把事情办好。 在广东有个小学,教务主任先来学习,学了五天,他在那五天抄的笔记比他读师范院校四年抄的还多。其实人是很肯学的,学习力很好,但是要遇到好的缘。他回去之后又找了三个同事(男老师)都很认同,他们三个人,他本来是在深圳上课,后来飞到海口,刚好那时候是有七天的假期,这三个老师没出去玩,反而用七天的假期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经典。后来这四个人没有要求,欢迎同事想来研习的一起来研习,没有用强迫的,自己先对班上的家长上课,跟他们交流教育,结果这三班的学生表现得特别有礼貌、有德行。校长看到了就很纳闷,就来了解情况。所以先做,做出好的榜样,人家自然就相信、信任,进一步会认同、参与。校长问了以后才知道,原来你们是下了这么大的功夫,自己学又带著家长一起学。校长决定英语课可以先停掉,但不能不学《弟子规》。我们现在能遇到这样的校长吗,能不能遇到,你们怎么这么没信心。只要他了解了,我们不要说他们不能接受弟子规,不可能,了解了没有人不能接受,一般都是不了解。我们不要自己预设立场。 这个校长后来决定全校一起推。有一天,她的先生看报纸,看到有人说《弟子规》是愚孝,不能读。其实这个教授读过《弟子规》没有,太狂妄了,读都没读过就批评。所以学历愈高,最大的致命伤就是狂妄、傲慢,造的业很重。言语要负责任,这句话讲了,假如人家听了你的话,你断了人家的慧命。《弟子规》明明说「亲有过,谏使更」,哪来的愚孝,她的先生就跟她讲:你小心,有人说不能念,你可不要犯了路线错误。大陆这个路线错误,就是你假如跟错了方向,乌纱帽就掉下来。她对她先生说道:他有他的看法,我有我的责任。我当小学的校长,看到隔壁的初中、高中一大堆女同学,在寒暑假过后一堆人去堕胎,这都摆在我的面前,我能视而不见吗,我能不努力的把孩子的德行扎好,我可不愿意我的学生走的是这样的路。我们愿不愿意看到我们的学生是走这样的路,绝对不愿意。但问题来了,他今天的德行、正气不足,要不走都难~所以这个德行的教育是跟救火一样的急,只是我们看不 到这个急迫性。 她跟她的先生讲到:这些情况我不能视而不见,我必须要好好的推。她先生听完之后对她肃然起敬,对著她说:我觉得你很适合做国家领导人。真的,这样的认知能做国家领导人是国家的福气。后来他们推得很好,香港教育界组团到广东省访问,指名要参观一些好的学校,广东省就推荐这所学校给他们参观。他们学校推展以「孝」为最核心的文化。所以这位教务主任不只是修身,他怎么样,齐家、治国,你看连香港其他地区他都帮助到了,而且我还把他讲到台湾,下一次讲到马来西亚,平天下。诸位老师们,你们好好的去推行之后,宝贵的经验希望大家不要吝啬,把这个宝贵的经验拿来,我们可以把这个经验齐家、治国、平天下。 后来这个学校学生办了一些活动,到校外的风景区去参观,校外教学。回来之后,旅行社发表了一篇文章登在报纸上,说到:我们经营旅行社这么久的时间,从来没看过有一个学校的学生这么有礼貌,而且还会主动的在风景区捡起地上的纸屑,爱护环境。所以他们很感动,还把它登出报纸来。你看「德不孤」,他们学校都不用打广告,别人就帮他们宣传。这个学校的一些过程,也可以让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经验。 推广当中,落实德行教育我们都很清楚身教重要。我们都跟家长讲「教儿教女先教己」,其实教学生也是我们老师要先学好,当务之急还是自己先学,你自己有所领会,带动就很自然。而且我们今天不是比孩子行,我们都做到了再教孩子,我们是失教的一代。有时候讲坦白话,我们跟孩子一起学,我们不见得学得比他好,因为他的坏习惯比较少。我们也不要怕孩子盯著我们看,我们就告诉孩子:老师很遗憾,你们比较幸运,你们这么小就学了。老师也会好好的学,老师有做得不如法的地方,也欢迎学生给我指出来。可是学生其实对老师都很客气,他看到你的毛病就会有点不好意思:老师,那个。给你点一下。你这时候说:同学,谢谢你,你是我生命当中的贵人。「闻誉恐,闻过欣」,就出来了~当你真的感谢他的言语出来,这个孩子的内心以至其他同学看到都会很深刻。 问:下一个问题,蔡老师您对人工受孕,求子、求女,这种做法的看法。 答:真难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我实在不太懂是什么情形。人工受孕是先生的还是别人的,自己的。我就比较外行。其实我们要很了解福田靠心耕,求男女可以得男女,求孩子不是难事。成佛都不难了,求孩子只要如礼如法去做,一定求得到。而且要求到好的,「好子好游玩,歹子不如无」。是不是,你求个孩子把你折磨得个半死,何必,所以现在要求子,请看《了凡四训》,再来还要加一本《印光大师文钞精华录》,里面对居士的开示如何求到一个再来人、圣贤人,求得到。现在我们这些祖宗、古圣先贤在天上:哪一对夫妻跳下去比较安全,文化现在岌岌可危,我一定要下去,可是也要保险一点的,不然我自己都遭殃。结果要找个肚子,找半天也找不到,怎么每个女人脾气都这么大,不敢下去。所以今天我们定位夫妻要当天下人的榜样,孩子也是要奉献给社会,保证求得到。有这样的心境求不到再来找我,我会告诉你哪里还没做到位。所以我们在修学的路上,不能检讨真理,不能检讨经典,只能检讨自己。因为那是不会变的真理,一定是我们有做不到位的地方,不能怀疑。 问:下一个问题,我跟母亲处得不是很好,做的事情常让她老人家不愉快,一点小错可以讲得似乎很严重,好像不能解决一般。虽然不甘愿,但是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似乎不管怎么做,她老人家还是会挑毛病,也因为这样,家里气氛都不是很好,在这里学了弟子规,我 该怎么做才好, 答:「亲憎我,孝方贤」。我们人生第一重要,「学贵立志」,我们不要在情绪当中翻转。请问我们这一生的目标在哪里,我们下一辈子要去哪里,我们这一辈子是要开智慧。有这样的定位就不会小鼻子、小眼睛,有这样的定位谁都是我们的老师,谁都是我们的恩人。印祖说的「看一切人皆是菩萨」,我们佛弟子,目标一定就是我这一生要成就,当生成佛。诸位老师们,我们佛弟子有没有说我这一生不当生成佛,以后再说,你这一生都保证不了,你能保证来生吗,既然要当生成佛要学谁,学释迦牟尼佛是吧,歌利王割截身体都不生气了,还有什么好说的,是不是,那不是目标吗,再来,《华严经》当中有一位修行人当生就成佛,谁,善财童子。他怎么修,五十三参,各行各业任何的人都是他的老师,都在提醒自己不足之处。 今天讲到我们的智慧德能被什么障住了,被这些习气,贪、瞋、痴、慢。所以我们看到谁脾气就上来了,他是你的贵人,他提醒你,你的脾气有多大,你这一辈子不要再空过了,赶快回光返照。感谢妈妈提醒我,我脾气不好;感谢某某人提醒我,我太傲慢。我们的目标是这一生只有一个敌人,就是自己的习气。所以每个人让我们了解到自己习气在哪的时候,你会感激他,你会谢谢他,你会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你看我讲到这的时候多么的兴奋,你们也配合一下。这么好的道理,没有师父跟我们讲,我们还这一生不知道要撞成什么样,大包、小包的,都不知道方向在哪,这么好的康庄大道都跟我们讲了,我们还不走,入宝山空手而回。 所以我们假如「一点小错可以讲得似乎很严重」,这句话就流露出我们认错的态度还不够,因为我们专注点没有在自己的反省,反而还在嫌我又不是犯什么大错。妈妈若听到这个态度,不抓狂才怪。我们觉得小事,很可能在年长的父母眼中并不是这么认为。真正年长又有这种家道承传,他们反而觉得这些生活细节都是关键,你这些都做不好,你以后能干什么。我们反而没有去了解到父母、长辈这种人生的阅历,还跟他冲,这样就不好。不管母亲的反应如何,我们要先了解,自己先做对,自己先做好。等你真做好了,母亲还是对你很凶再说。我们自己都还没做好,就有很多期待、很多要求,这能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吗,不容易。所以「亲憎我,孝方贤」,这句话要放心上。 「恩欲报,怨欲忘」,要以谁为榜样,以佛陀为榜样、以善财童子为榜样、以大舜为榜样、以闵子骞为榜样。这时候你的后代子孙会很感谢你,因为他将有一个最好的榜样。所以人生志向大,心量宽了,任何障碍都没有了,往往问题都在我们心量不够宽广。 问:下一个问题,请教老师跟随老和尚学习的历程及最难忘感动的事情。 答:我们给这个老师掌声鼓励一下。为什么,因为我自己到了法国,刚好那时候是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老和尚的秘书处理很多的事务,现在是我们悟梵法师,刚好那一天我们有机会一起出去。见到悟梵法师我们就非常欢喜,法师是跟在师父旁边,这时候他一定有很多宝贵的体会,他一定看到师父很多日常的行持都是我们的学处,刚好我又坐他的对面,赶快给他挖宝。法师就说到,师父不管在什么情境,比方几十个人、上百个人一起到飞机场去,一般都觉得兵荒马乱有点昏头了,就会看到师父在那里,某某人有没有跟上、某某人在不在,梵师就觉得很佩服,为什么师父都能记住这些人,最重要的是那些最不熟悉状况的人,师父都能够记得他们有没有跟上来。可以感受到老人家是心包太虚,那种心量就是时时都把大众 放在心上。 有个大陆的居士第一次到澳洲去,所以师父一要离开哪个地点的时候,就会:谁有没有跟上,他第一次到澳洲时,抵达的时候是比较晚,半夜十二点左右才到达师父住的地方,一进去就看到师父坐在客厅的位置:你来了~来来来。还张罗一些事情,老人家才安心去睡觉。真的就好像我们的大家长一样的风范给我们看,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待自己的客人,都是表演得让我们佩服。 我两年前到澳洲净宗学会有几天的课程,有机会跟师父坐下来谈话。大家不用太羡慕我,我只有在那几天而已,就是在那十天左右的时间。坐下来,有一个女士,她也年龄比较长,应该五、六十岁有,那是师父的客人,我们就看到师父如何尽心竭力去招待一个客人。她没学佛,招待她,到了净宗学院,师父自己给她解说,给她讲解万姓宗祠。我们在旁边很感动,这些事情大可交给我们的弟子去做,可是师父觉得那是我接待的客人,我就应该尽心尽力。十天下来,宾至如归,这位长者很感动,后来自己说:师父,我要皈依。师父披上袈裟,拿起引磬,杨老师说:跟师父这么久的时间,二十年,从没看过师父拿引磬。这种诚意,那个呵护一个人的因缘如此的无微不至,我们都当场看到一个人对正法生起决定的信心。师父袈裟披起来,引磬一拿,这位长者的眼泪就没有再停止过,就一直这样掉眼泪到仪式完成还止不住,很感动师父对她的那分爱护。 那几天我们是跟师父一起坐车,从HIGHFIELDS到净宗学院。有一天一起坐车,我坐在司机旁边,我坐第一个位置,因为老人家坐后面宽敞一点,也有很多我们的同修们可以照料。当然说实在的,师父的体力比我们还好,记得有一次,阶梯比较高,差不多这样,师父一步就上去了,有够柔软。所以师父是给我们做表演,修行这个法门可以不老、不病、不死。我的心里想待会让师长从后座下车,先过去了我再下来,因为我一下来,车门很大,会挡到师父的路,所以我就坐著等师父过了再赶快下车。结果师父走向前来,一看到我没下车,马上帮我开门。我们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师父的平等心,感受到师父就是时时看到别人的需要在哪里。连一个当他孙子都绰绰有余,年龄上都是他孙子的晚辈,他还这么样去体恤我们,这是我们的学处。我们有个什么,好像就不可一世,这跟师长的差距太远、太远。这个继续谈下去,可能今天就谈不完,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交流。 问:请问学习经典时,除了熟记之外,要如何融会贯通,才能像老师一样,随意引经据典,流畅无阻碍。 答:我有时候还是会讲得很不顺,大家特别疼惜我,舍不得嫌弃。讲话流畅最重要的,我们在家里跟自己的家人谈话的时候流不流畅,你会不会跟你爸爸讲话:爸,等一下~我来拿草稿。不可能的。在心态上就是跟我们的家人在谈话,你就不会有紧张、得失心很重;再来很重要的一点,「诚於中,形於外」,不是在那里琢磨这句怎么讲、那句怎么讲,而是我们的心境能否感受到圣贤人的存心。你看《德育故事》,这个圣哲人他的心境你完全体会到了,你一定讲得出来。你好像当下就跟他神交一样,你把他的心声都可以讲得出来,而且边讲的时候他还会加持你。 杨淑芬老师当初在澳洲,她看《四库荟要》常常都看到痛哭流涕,止不住眼泪,感受到祖宗德行的风范,感动至深。老师每次上台也没有稿,上台之前,古圣先贤、观世音菩萨、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全部请过来,这也是我们的师承。李炳南老师说讲经要「至诚感通」, 等你开悟再来讲可能都来不及了。所以我们现在体会一分,供养一分,而法布施得什么,聪明智慧。在学习当中还是那一句,「慕贤当慕其心」,而且我们今天也提到要放下分别执著,智慧才会显,绝对不是台上才叫讲台,什么时候是讲台,什么时候是法布施,随时随地。 今天我们在跟亲朋好友讲话,有时候几句都是随便的话,突然上讲台了变得很正经,行吗,有时候会很难受。我们一些老师以前的习惯就会揶揄人家两句,调侃人家两句,这时候我都会劝他不要这样,因为你这样的心态跟经典不相应。你在处事待人当中完全跟它们相应的心境,你看也好、讲也好,都觉得很自在,所以要言行一致。在弘扬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时时想到师父一段重要的教诲,说了不一定做得到,那还要不要说,要。可是在说当中要有警觉性,我做到没有,惭愧,我说了,我还没做到,我要更努力,有这个警觉性。 「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不能行,他很努力要去实践,还没有达到,但是他那个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当然假如说一套做一套,那绝对不行。能说不能行,他还没有契入,可是他很努力,这时候也是值得我们尊重。「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做到了就一定能说。我们希望能够左右逢源,最重要的还是要解行相应,你如果有悟处,自己有悟处,那是如数家珍,不会有障碍。 问:下一个问题,请问蔡老师要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如何引导他们落实《弟子规》的教诲, 答:当然还是在跟学生接触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把《弟子规》演出来,把我们实践的这些心得跟学生分享。因为他们都是比较大的孩子,这时候分享,我们是真感情好文章。而我们也要去关心高中生跟大学生他现在心里面最在乎的是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这就是契机。你从这方面去跟他交流弟子规,交流文化,交流这些做人做事的态度,相信他的接受度会高。当然读诵也是必要,许可的话,还是在上课前都可以让他们读诵。让他们的视野能深远,看到以后的家庭、看到以后的事业,跟他现在应该扎什么根基。先扩宽他的心量跟视野。 问:在物质生活高度进化,人心向往物欲享受的今天,初始的发心立愿很容易的就退了、或忘了,如何时刻警醒、惕励自己不忘初心, 答: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个题目,在物质生活高度进化,这一句对吗,我们现在是饮苦食毒,怎么会高度进化,我们还是要对一些情况有比较深的了解。纵使物质高度进化了,但我们的心灵在退步、在堕落,假如道理明白了,我们不会随波逐流。所以我们今天在境界当中容易退心,听经听的不够多,薰习的不够,正念提起不来;薰习多了,不想再糟蹋自己了,不想自掘坟墓。因果很恐怖的,我现在假如再随波逐流,以后怎么办,再提升,更有使命感一点,我总不能虚度这一生,要给我的家庭,给我的社会、民族应该做些贡献。人往往抵不了诱惑,是因为自己没有志向、没有这种愿力。没有愿力,一定被业力牵著走。 其实我们要了解到,这个习性是真的还是假的,以后我们的习气起来了,要想起哪一幕,你的心不安吗,来,我帮你安。你看刻的达摩祖师的像,大家最常见的是哪个姿势:来啊,拿来我帮你安。回光返照,假的,你知道它是假的,它就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了。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欺骗自己,不能玩弄佛法。每天念著「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当我们遇到诱惑的时候,你只要能想到父母,这个诱惑马上没有;你只要能想到老师,想到 佛菩萨,想到众生的苦,当下就不见了。所以要常念四重恩,放在心上,愿力就会强,就能突破这些境界。 人心向往物欲享受。我们不大向往,觉得那个好累。诸位老师,你觉不觉得吃饭很累,假如一颗丸吞下去就好,多好,还有时间赶快读经、看书多好。所以我们真想做到法喜,欲望的力量就下去了。我们老实心修学,等你尝到味道,这个感觉就不见了。 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问答汇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集) 2007/7/13 台湾中坜善果林(节录自弟子规问答52-239-03) 档名:52-359-06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继续努力,要能达到学而不倦。在马来西亚一天上多少个小时,十个小时,我们要效法学习。今天就别委屈大家了。 问:下一个问题,汐止净宗学会的师兄、姐们想在汐止推广《弟子规》,初步的想法,每周三晚播一个小时讲经影带,一个小时小组讨论。推广的方向及应注意的事项,望老师提醒。 答:这样的情况很好。因为一定是我们内部的人要先学好,内部的人懂了,见和同解,才好推广。不要自己内部都还搞不大清楚,就急著要推,会出事。到时候自己都不清楚,一大堆情况又不知道怎么处理,所以见和同解,先内部学。你不要第一次一定要破两百人,硬是找一大堆人来听,那会很乱。天下之势,以渐而成,一切随缘,八个、十个人开始。听一个小时,另外一个小时,大家从落实当中去讲自己的体会,慢慢的就会有人再加入,而我们自己的能力也提升起来。 假如后来加入的人多,分享要控制一下,不能他今天来就让他分享,他的知见、认知到哪你不清楚,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假如讲错了,其他的也搞不清楚他是谁,又听进去,麻烦了。这个时代是听骗不听劝,反而有一些偏颇之处,他讲得跟我很像,就心有戚戚焉,这样可能就被误导了。所以分享一定还是要很有把握,修学比较稳定的请他们讲,这样慢慢的知见稳固的人就多,到时候很自然的老的就可以带小的。推广当中除了成人的学习,假如有师资,也不妨办小朋友的学习,让他家里的父母、孩子一起学,这样整个家庭气氛带得比较快。 《弟子规》真的推下去,一本都可以讲半年、一年绰绰有余,所以大家不要急著说弟子规完了之后教什么,真的,我们在大陆讲了三年多,诸位老师,我还没换,还是弟子规。师父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弟子规的行持大家都很深刻记在心上,把《孝经》拿来,把《论语》拿来,你只要根扎得牢,《孝经》、《论语》你都会讲,而且你一讲绝对不会像学术界的人讲得一大堆,人家听不懂;会觉得很亲切,都跟生活一样。 问:下一题,看到桃园地区、新竹地区已在推广弟子规,甚至成立了「至善多元文化教育读书会」,非常欣羡,请问如何在自己乡里推展弟子规,需不需要先参加至善多元教育读书会,汲取经验之后再来推行, 答:这位老师假如您本身就是学校老师,其实您在教学当中就是在推广。从我们这个点,从我心做起,从我班、我家做起。从班,他就可以影响校,校再出去就快了;从家会影响社区,社区出去也快;其实安住在当下好好的力行,解行相应。可以从这样的方式去推广,可 以先向社区或者是向班级的家长讲;或者校长很认同、或者同年级的老师很认同,你可以针对同年级的家长都好,或者全校的家长都可以。你说全校家长,很害怕~不用怕,你又不是去跟他打擂台,就是真诚的交流,他有更好的例子,你把它挖过来就好了,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我们很谦卑的去付出,人家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也会很真诚的跟我们交流,这时候你可以吸取经验。不然,诸位老师,我又没结婚,跟人家谈那么多养孩子的事情,从哪来的,就从大众的经验里慢慢积累来的~当然我当过儿子,我父母怎么教育我我都看到了,我就从我父母教我们的经验去分享也可以。在《礼记(学记》当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往往人家很宝贵的经验跟我们一点,我们可能就开窍了。所以欢迎这位老师常常到我们「至善多元文化教育读书会」来,给我们一些宝贵的经验跟我们交流。 问:下个问题,末学的公婆已年迈,年逾八十,身体欠安,目前未同住,相距约十五分钟车程,现想回去同住,照顾公婆生活起居及料理三餐。 答:我们给这位老师掌声鼓励。 问:现在比较困惑的是双方饮食观念及生活习惯差异甚大,公婆根深蒂固的是饮食以蛋、肉、奶为有营养的食物,吃肝补肝,高糖、高脂、高盐等饮食习惯。末学担心同住时双方起烦恼,末学不能造恶业,我想尽孝道。 答:什么是恶业,善恶在哪,在自己的心中。大乘菩萨、大乘修行人持的是心戒,罪从心起,从心忏。我们的目标是尽孝道,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要求到都是完美的情况,都要「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知见的沟通那也是缓慢进行,当然也不能执著缓慢,说不定你公公婆婆有天作梦,梦到一些情境突然开悟了,我要吃素了。所以好好祈求佛菩萨加持,这分孝心会有感应。当然很多事情还是要循序渐进,包含你公公婆婆最听谁的话,从那里下手。假如最听他儿子的话,这时候赶快《新世纪饮食》,疲劳轰炸都要让你先生看好几遍,他认同了自然会善巧去讲。而且人老了之后,对自己的孩子是有依恋的,很信任,话也会听得比较进去。 当然在引导过程当中,我们也不要操之过急,你不要让他一下子就全吃素,那太强人所难了。这时候,第一煮素菜的功夫要提高,第二做出来其实是素鱼,看起来像真的,她吃得很欢喜,很好吃。妈,这都是素的。哇~素菜也可以煮那么好。然后肉慢慢减少,从五盘,两个礼拜三盘、半年一盘,慢慢减少,这叫「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慢慢就把他的饮食习惯转过来了。可以先吃三净肉,一时间还转不过来,吃三净肉。这样造不造恶业,你根本没有杀它的心。买来肉以后,这个肉跟你有缘,怎么样,至诚念往生咒、念佛回向给它,这也是跟它们结一段法缘。你的真诚心愈诚,相信感应也愈快。大家不要出去说蔡老师说可以吃肉。所以有时候话很难说,就是这样。 问:蔡老师说音乐教化人心的力量很大,流行音乐中之靡靡之音切不可听。现今有一个喇嘛说要用年轻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教化人民,此喇嘛著华服、开名车,种种行径不是修行之人所为。请问老师,此人所言是否不可信, 答:是。佛陀在灭度以前交代我们四依法,还交代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那就解决了~他有以戒为师,有没有以苦为师,所以是随顺圣贤教诲,不是随顺烦恼习气。而且我们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个欲不是去增长他的欲望,这个欲是他好的希求你去成 全他,他很感激你,建立这个信任。比方现在的父母,你跟他说:念佛成佛。我烦死了,孩子都教不好,你别跟我讲这个,四十岁以后再说。这时候你能把如何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当孩子的榜样,你可以把家庭治理好。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孩子教育,这时候你又能够了他的愿,这叫先以欲勾牵,这时候你有十八般武艺都可以去供养大众,就能跟大众接上这个缘。像杨老师才华很高,我们都很羡慕,毛笔拿起来,唰唰几下,旁边的学生:这么厉害~但是我都不会。所以我们多听经,面对很多情况就会判断。 老师跟学生勾肩搭背行不行,顺著学生,跟他打成一片,那是错误的,那根本就是谄媚学生。老师是引路人,你到底要引到哪里去。我们可以去了解他们的心境,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好榜样,去把他们感化、导引过来才对。 问:下个问题,《弟子规》将待人接物基本的道理说得十分明白,读了《弟子规》似乎更应对其他圣贤人的经典好好研读,请问老师该读哪些经典,及先后顺序是否有一定, 答:学贵心悟。我们现在先不要急著要读几本经,成年人最重要的在学得扎不扎实。学了一本《弟子规》,诸位老师们,世间哪件事情不能解决,不能用《弟子规》解决,都行,任何难题来,《弟子规》都有答案。其实假如今天不是讲课,我们也不会去读一大堆。今天读很多的经,最主要是怕底下的人说:这个人懂得的就这一部,所以才那里《中庸》说什么,《论语》说什么,让大众心理上觉得说还有点东西。不然我们老老实实一句弥陀,一本《弥陀经》就好了,多自在、多快乐。因为已经走上弘扬文化的路,所以我们可能得多读几本经。可是在人生的受用当中,一本经,这些问题就能够解决。 学习的次序我们按照《三字经》的次序,学《弟子规》、学《三字经》、《孝经》,还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样就够了,「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到时候这些都读完了再说。真的有时候读《孝经》,愈读愈有味,愈不想放下它。因为经义的无量义你慢慢读出来了,那个深度跟广度真的没有边际。师长曾经说到的,学一部经就专一部经,学通了再学第二部,所以师长十年学了几部,才学五部而已。 问:下个问题,请问开始学佛法,是否先念《无量寿经》,不要了解经句,但末学的想法想先懂得经文的内容,再去念经。该如何做, 答:可以,先了解经可以。有一本《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易解》,可以了解。你假如觉得了解之后读起来更摄受,这个可以。先念《无量寿经》也很重要,因为你很清楚整个西方极乐世界的因果、整个修学的环境,我们会生起一种向往、一种愿心。而了解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非常重要,你有相信,你才会有愿,才会去行。为什么一定要了解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无常随时会到。我们已经了解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别无所求,任何时候我都要往生,但是往后的日子,有一天我们还是欢欢喜喜为佛法、为众生做一天。这是先跟西方极乐世界的频道认识清楚了,就容易接上去。 在修学当中,我们还是要达到《阿弥陀经》讲的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怎么达到,《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三部经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好好花个二、三年的时间,把这三部经打好基础,其他时间不打妄想。走路的时候,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往后的人生除了念佛、听经、读经、拜佛,还有敦伦尽分,你当下是哪个角色,用普贤行愿的心境去好好落实。你是老师,礼敬诸佛,称赞 如来,每天在学校里面就是这样去做;在家庭里面你是家庭主妇,敦伦尽分,广修供养,用普贤行愿的心境每天在家里做普贤菩萨。看到家里每个人,礼敬诸佛;家里的人有好的表现,肯定他、鼓舞他,称赞如来;每天煮饭,广修供养,这要给佛吃的,好好煮,特别香。在家庭当中有自己做得还不是很圆满的地方,忏悔业障。用这样的心量去做,每天这些事情就不打妄想。广修供养,敦伦尽分,做完了一有空闲佛号再提起来,不要打妄想,经典拿起来好好读,好好听经,好好提升。真的不能打妄想。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论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我们看到好的行为都是效法、学习的心境,恐跟不上人,我要好好努力,见善如不及;见到不善的行为、或者自己做了不善的行为,就好像摸到滚烫的水一样,马上就缩回来,不敢再起下一个念头。见不善如探汤。从善如登,一个人行善,必须克服自己的习气,就好像登山一样,每一步爬起来,还有地心引力在拉。从恶,恶念起来了,恶行出来了,如崩。就好像一步没有踏稳了,突然滑掉了,掉到哪去了,山谷,太惨了。一个没踏稳,啊~不要了,啊~就抓住了。一没踏稳,滑了一公尺,赶快树枝又拉到了。这时候一拉,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只要能想起阿弥陀佛,就不会继续掉下去。有时候境界出来,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时候只有一句佛号可靠。 问:感谢蔡老师演讲,其中跪羊图的歌曲个人很喜欢,若有机会能有,,,能把它唱熟的话想唱给周围的亲友们,以音乐传递无声的心声。 答:这位老师回去要高歌,我们给他掌声鼓励。这个音乐是在哪一片,,,那一片,,叫什么名字,就叫跪羊图,哪一家唱片行,慈济。大家可以去买。 问:蔡老师是否能请您到公司讲《弟子规》,教导老板及年轻的员工,因为我们太需要了,只有您来上课才生动,也才能令年轻学子感动。 答:最后这句话不行,这句话叫分别、执著,智慧就被这个障住了。这时候,舍我其谁,你的能力就出来了,只要是真诚心一定能够感动人。我们这三年多在大陆讲课的一些,,,、录相有挂到网路,周老师主讲的「弟子规与企业管理」也都有挂在网路上,这些资料都可以提供这位老师,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去跟你的同仁、员工做带动,变成弘扬文化的一个氛围。所以很抱歉,不能到您单位去讲,因为假如我接了一个单位,我会被骂死。我到了这家公司去,另外一家公司说:蔡老师,你瞧不起我,怎么不来我这里,这样我就变陀螺,所以大家多多谅解。这时候我们比较紧急的事是培训师资。八月初,再过一个多礼拜我们要去马来西亚,全国的华校校长要跟我们签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我们长期派师资过去支援他们推展弟子规跟中华文化。签约,人在哪里,没关系,阿弥陀佛会派人来。庆云书院明年就要开幕了,甚至需要五、六十个老师都不止,所以都得培训。 问:下个题目,请问老师,高中生推展弟子规,下手处应如何,除以身作则之外。 答:请这位老师可以看一下我们那两片「如何落实德行教育」跟「推展读经的心得报告」。这个心得报告是杨老师,杨老师是我们推展《弟子规》的始祖,她的经验非常丰富,请大家看一下。我们也一直在强调,推展德行教育,真的第一重要以身作则,第二重要以身作则,第三重要以身作则。你们已经通了。那个家长去听我们的课,听完以后都跑来:老师,你怎么不讲些方法,让我一次就把我那个儿子给治住。他们就一直在想那个灵丹妙药,每次听了半天,两个小时过去了,一过来,老师,你可不可以讲个方法,不老实~不相信。天底下没 有偶然的事,一定是上行下效。 问:第二个问题,清朝袁枚的妹妹,袁素文,因为父母小时替她指腹为婚,届龄长成,夫家因其子不成才,而不愿害素文,但素文因自小与哥哥读儒家圣贤书,一心守贞,以至终身受苦,抑郁而亡。她苦,袁枚一家人也苦,夫家更是认为对不起袁家,因袁家有恩於夫家。请问老师,袁素文是不是该有其他的选择,若以业果来看,是今生受者是吗, 答:这位老师可能过去生跟袁家的交情不错。我们有时不要在一些现象当中看。说实在的,这个问题我们冷静的来看,请问死这个事情很恐怖吗,我们都觉得死是人生很惨的事情,其实死是跟换衣服一样,是我们不明白把死看得很重。死都不怕,你这一生还有什么好难受的。我们再看看,袁枚的妹妹袁素文坚持要守贞,很好,她对得起她的良心。她一生后来终身受苦,抑郁而亡,她为什么抑郁,一定是有事情没看开。这就变成她到最后是有事情看不开,她有求就有苦,她假如没有求,一生坦坦荡荡,她也不会抑郁。但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无求,这样我们太刻薄了。 可是我们要了解到,我们到底为什么而苦,她假如这个信念保持到最后,应该不会抑郁而亡,到最后可能讨债还债,她的债也已经还完了。可是她先生太过分了,讨过头了,那麻烦了,她抑郁而亡,下一辈子她先生要还债了。我们要不要抑郁而亡,不要。不再造新殃,人家欠我们的,都不要,统统算了,反正我啥不求了,我要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看看袁枚一家人都苦,因为她妹妹假如很苦,又回到家里说很苦,她全家人都会苦;假如妹妹她并没有苦,她全家会不会苦,可能不会。她的婆家,事实上她的公公婆婆对她好不好,不错,因为袁家有恩於她的夫家,夫家后来更是觉得对不起这个媳妇。所以她嫁过去,她跟先生是恶缘,但是跟公公婆婆不见得是恶缘,以至於跟她的孩子是不是恶缘,不是。所以这个苦,苦在情执很重。 有很多先生不好,可是女子很守分,用心教她的孩子,请问她的忍辱负重,她的孩子有没有感受到,有,往往这样的孩子会很替母亲著想,他会孝顺母亲。所以当一个女子,假如孩子很孝顺,她的先生对她再怎么不好,她会不会抑郁而亡,可能不会。这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你说如果不嫁他会不会更好,我也不知道,因为历史不可能倒回来。但是真的不嫁了,可能这个女子一生觉得我没有守贞,可能一辈子良心都觉得,纵使她嫁到一个好人家心里踏不踏实,不见得踏实。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从这事情给我们一些启示,然后把我们的领悟回向给袁素文小姐,希望她不要再难受了。 问:「医道」里面,许浚大夫自己生病了,把药给病患,固然很有爱心,视病患比自己重要,如果留给自己吃,不是可以救更多的人吗,因为他后来过世了。(有没有道理,有道理)。这是否和王希海照顾爸爸活著,而未找方法让父亲解脱一样, 答:不大一样。许浚他把自己仅有的药都给了病患,他这股牺牲奉献的精神可以传至千古。假如他把药给自己吃了,三、五个人死了,他这一辈子安不安心,不安心。就是因为这个精神才成就他是心医,才有《东医宝鉴》,才有韩国医术的一股最强有力的支柱。大家要看深远,不要只看到几个人活命。因为精神可以常存,人的精神层面可以提升。他死后,可能有好几个人都没有他医治,所以死掉了,其实也不一定,为什么,因为几十年下来,其实已经感动多少医生了,多不多,非常多,他的同仁都以他为表率,所以虽然他去世了,但他那股精神会印在这些人的心目当中,后面的病患也会有这些人继续承传下去,去治疗他们。 所以您担心后面会有很多人没被救到,这个心我们觉得很慈悲,但是不要担心。王希海,我们早上讲过了。 问:下个问题,对一位父母已辞世的孤儿而言,面对《弟子规》孝道教诲万般忏悔,情何以堪。除了事死者,如事生,更要如何积极建设心理,抚平无限的伤痛。 答:我们昨天唱「跪羊图」,唱到「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一个人这一生得道了,九祖都升天。一个人得道,什么时候得道,不是死了叫得道,你真正契入境界,当下你的九祖都升天。所以诸位老师,你们现在要很谨慎,因为你们的祖宗在各个地方都在说:那是我孙子、那是我曾孙,他现在学得很认真。他在天上跟你:加油、加油、加油,都靠你了,加油。这时候我们要感觉到,我们跟祖宗、跟后代的命运是一体。好好努力。 《影尘回忆录》有位修行人,八年读《楞严经》。「八载寒窗读楞严」,他的太太、孩子都已经过世了,鬼魂来找他:希望你帮助我们。自己的家人:好,没问题,自己的家人,我帮得上忙。只要你答应就好。一答应,踩著他的肩膀就升天了。遇到两个以前生意上的朋友,这两个人因为跟他有争执,打官司,自杀了,他很后悔,他也是无心之过,他不想害对方,但对方轻生。这两个人走进来,他也愣了一下,看他们的表情没什么恶意,说:我们希望你帮忙。我帮得上忙就可以。只要你答应。好,也是踩著肩膀就升天了。诸位老师们,我们的肩膀现在能不能踩,这是我们要努力的。只要我们的能力已经够这个境界,父母我们绝对帮得上忙。所以请这位老师可以把《地藏经》好好读几遍,读熟您这个遗憾就不见了。 问:下个问题,周老师上课时,引用商鞅变法及周公制礼作乐为喻,引述立竿见影之效却短命,而以礼治国却能历久不衰,但这需要一段很长的孕育期,使德教深入人心。那么在班级经营当中,该如何取得平衡, 答:我们觉得要很长,其实长跟短与我们的心有关,心愈真切时间愈短。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就成为全中国的榜样。大舜「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所以我们要了解君子之德,风。我们在庐江汤池不到一年的时间,人民的提升非常快,离婚率、犯罪率快速下降,不到一年,所以我们还是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当然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定些规矩,而定规矩的目的并不是去对治孩子,定的目的是要去引导孩子、去帮助孩子。我们可不要觉得定一大堆规定,好像是要把他降伏,或者要把他制伏,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规矩、德行这都要双管齐下去带。而且实在讲商鞅这些还不是规矩,他那个是变成什么,急功近利。你看都要砍头,整个军队在这个过程当中,杀气、残暴都起来了,怎么可能会有福,所以规矩假如我们引导的是你要替别人著想,你不能当害群之马,这也是好的引导。 问:教育是百年大计,但一般社会、家长、校方都是急求果报,要立即看到效果,如何说服家长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进步, 答:这一分心我们也很感动。人与人讲缘分,一个班级当中可能有好几个学生以及他的家长、家庭跟我们很有缘,所以有缘的你就多跟他沟通;没有缘的,去改善那个缘分。往往跟几个家长沟通得好,他的孩子表现愈好,成为班级的标竿,家长慢慢的也会认同,这也都是比较循序渐进。其实随缘是积极不是消极,随缘就是最成熟的好好的做,不成熟的不要强求。我们也不要期待跟家长做弟子规沟通的时候,第一次就要来三十个、四十个,那可能会失望。能来的我们就认真,说不定这两个、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就要成为范仲淹,辛苦值不 值得,就值得了。一个范仲淹,天下都好一大半~ 问:要如何才能让两岁的孩子学弟子规,并且落实。 答:很简单,自己做。小孩每天眼睛盯著你,就像照相机一样,喀擦、喀擦,都进去了。当然两岁也可以教。《弟子规》该放好,「置冠服,有定位」,看到长辈来,来鞠躬,每一句还是都可以做的。这一次好像也有来两岁、三岁的孩子,那个鞠躬可标准了,全下去了。一看到,都觉得我们所有的辛劳都不见了。有这样的下一代出来,太值得、太欣慰了。 问:请问孩子的自主意识太强,应如何指导, 答:孩子最重要的培养他是非善恶的判断。他所谓的自主意识是太固执,这都要慢慢把他调过来。只要我们做人做事对的态度能够树立起来,慢慢的他就懂得往这方向走,你顺著他,他就可能愈任性。 问:如小考发测验卷给他写,他说:老师,可以带回家写吗,(不行。我说的)已经明白告诉他这节课写完,可是一节课后仍然没写。 答:然后就再写。有时候面对一些孩子,还是得跟他磨,磨到他知道你的原则是不能动摇。当然这要跟家长先沟通好,不要横生一些无谓的误解。 问:家庭失和的孩子,在校几乎天天做出引起别人注意或戏弄同学的事,该如何指导, 答:还是要爱心跟耐心,因为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他的原因在他成长过程没有人教他,没有人爱护他,所以好好的照顾他。另外还有一个重点,你每天念经回向给他,差很多,请佛菩萨跟圣贤人一起来当护法。我们有一位姊姊,她是请阿弥陀佛当班导师,请观世音菩萨当保姆,每天念《阿弥陀经》、念观世音圣号回向给他们,本来很烦人的学生都慢慢变温柔一点。这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真诚对他的爱护跟祝福的心。 问:学生有一事不明白,结婚宴时,主位到底是给长辈或父母坐,还是给结婚的当事人坐, 答:诸位老师,谁坐,你们结过婚,你们不知道。谁坐,父母坐,舅舅坐,那我赚死了。以前是家族性的,一定是最长的长辈坐,因为婚姻是整个家庭的大事情。 问:请问老师,面对身心障碍的孩子,应如何教育才能帮助他建立健全的人格, 答:身心障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不外乎身教跟耐性。说实在的,当你在教他的时候,你连期望他变好的心都要放下,不然你会苦。因为你会在那里,他怎么都不变,他怎么都不变,你会很苦。你看佛陀、菩萨照顾我们,不是一世,其实都是生生世世,都很有耐心。我们这辈子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当然你看过动儿,这一次周老师讲课有提到,他那个过动现象也跟饮食有关,把防腐剂、人工色素、人工香料这些添加剂都拿掉了,过动现象减少多少,百分之四十七,连在监狱里面做也是百分之四十几的幅度,所以从身心当中去帮助孩子,很重要的还是启发孩子的性德,本善的心。 问:面对思想偏颇的人,如何导正, 答:还是耐性。当然还要跟他的缘分要好一点,不然他听你的话听不下去了,你也不要勉强。「为人演说」,往往你演得好,他很佩服你的时候,这个话就比较容易进去。我们面对大众,凡事随缘。不要每天想著,这个人我要跟他怎么讲,那个人我要跟他怎么讲,都注意怎么跟人讲,可能到时候忽略了自己到底有没有好好的修行。当我们自己真正用心修行,心清净了,缘分一来,你自己就知道怎么做了,照得清清楚楚,这时候进退分寸会拿捏得好。我们也不要强求,讲一次话人家就要接受。今天有缘,真诚去谈,谈完之后就放下了。不要回到家,我今天跟他讲得很好,他明天会不会变,所以应无所住,而生慈悲的心。 刚好三个小时,辛苦大家坐在底下,谢谢大家。 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弟子规问答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7/7/13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9-01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晚上好。 问:第一个问题,如果小朋友有自残的行为,该怎么办, 答:这个情况好像现在比较普遍。我们先感受一下,一个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一个结果,原因在哪里,大家感受到没有,很可能他在小的时候,父母常吵架或者打架,甚至在言语当中都会让他觉得好像是他害的。所以孩子假如在家庭里面是被忽略、被视而不见的,他的人格状态就会非常的自卑。这就有可能会觉得好像自己很差、很不好,他就有可能会做这个动作;或者他的人生很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觉得人生很郁闷,有时候人烦到也会伤害自己的身体,所以这个行为背后一定有它的原因。要了解原因,相信跟孩子比较熟悉之后,他非常信任我们,这个答案慢慢就会出来。 孩子假如拿刀割自己的手怎么办,当然要先阻止,接著拿药给他擦,亲手给他擦。因为这样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这时候我们去爱护他,让他感觉到我们是在乎他的,我们是关爱他的;让他感觉到这分爱之后,这个爱可以在他的生命当中形成一股力量。你这么做,老师会很心痛,爱护你的人也会很心痛。慢慢再导引。进一步,可以把一些工作交代给他做,当然不要一次给很难,一些事情他办得到的,做到之后给予他肯定,他慢慢有自信就不会自卑了。当然这还是要因孩子的状况、班级的状况而定。 问:这里有一个问题,麻烦老师以弥陀愿心、愿力唱弥陀圣号。 答:不要逼我。我记得我还没学佛以前就常上素食馆吃饭,就觉得好像吃素也很舒服。那时候也不懂什么佛理,不懂什么吃素健康,不懂,但是就觉得想进去。进去的时候都会放一些佛乐,光是阿弥陀佛的唱法就不知道有多少种。我就突然想到一种,跟大家一起唱。诸位老师,我们一起唱,要以弥陀的愿力来唱,弥陀的愿心跟愿力。突然感受到四十八愿在我们的脑中出现,感受到弥陀在老师面前的那些誓辞,「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念到这段经文,突然想起师父的一段教诲,我记得那时候师父讲到:你们就把《无量寿经》变成你人生的剧本。这段话大家有没有听过,有吧。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怎么样,我觉得突然全身轻松,因为自己写剧本很累,而且写的剧本可能还随顺烦恼习气。现在这个剧本不用自己写,而且句句都是弥陀的行持来给我们人生当剧本,多轻松、多快乐。所以我们只有一个意念,《无量寿经》里面的每一句经句,如何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你们配合一下,还是你们已经入定了) 你看人生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大家要谨慎,不是读经就是进步。修学的得力处在放下分别执著,这是提升,不是说你读的经多就进步。今天假如读的经多,都不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那是退步不是进步。当我们在说,我吃素十年了,我读《无量寿经》已经五年了,进步还是退步,真正发心吃素,他会不会告诉别人我吃素都十年了,当我们在讲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不简单、不容易,我都十年了。这是什么心,有时候慢心起自己不知道,好像要让对方觉得,其实这句:我都吃十年了,心里面在等下一句:哇,真不容易~结果等半天,怎么没有,包含我们读经,真正读得利益了,一定是愈读愈察觉到自己满身的过失,愈读愈不敢告诉别人我修学多久了,会生惭愧。 印光大师给我们非常好的教诲、启发。印祖,三百年来第一高僧,自号「常惭愧僧」。这样有修为的祖师,面对自己都是常惭愧,我们弟子烦恼习气这么重,焉有再标榜自己能力的心态,那是更无地自容。弘一大师在他晚年的时候讲到,「一事无成人已老,一文不值何消说」。弘一大师对於律宗、净土宗,对於很多佛门宗派有非常大的贡献,但大师年老的时候还是自己反思忏悔,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好。我们听到祖师这些教诲,在心上焉有自以为有功劳、有能力、有修行呢,所以印光大师说「静坐常思己过」,「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大家这一段都背起来了,好,背得好,因为这段话背起来,真做了,决定往生。印光大师说的,「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印祖绝对不打妄语,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 其实印祖这短短的一百多个字,跟师父的教诲完全一样。师父让我们在修学的行门当中,要守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五个最重要的修学纲领行门,背起来没有,还没背起来的,来,威武,没有这个意思。我记得有一次打开师父的《认识佛教》,前面有一段话,大家对这段话应该有印象,「佛法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觉了名佛菩萨,不觉名凡夫」,「修行就是将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句句都是我们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心态。后面提到修学的基础是三福,待人依六和,处世修六度,遵普贤愿;这五个行门你能掌握到,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的纲领你就抓到了,纲举目就张了。这句话我们要感恩师父的智慧,不然我们在四十九年浩如烟海的经典游半天,都还不知道纲领在哪里。我们这么幸运要好好珍惜,你们也要装出幸运的表情给我看一下,就像「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 印祖这段话我们冷静的来看,「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你看六和敬有没有,「下和」,上敬下和就是守六和敬,上敬也是《普贤行愿》说的礼敬诸佛。「忍人所不能忍」,六度有没有忍辱,「行人所不能行」,行人所不能行是什么,是精进、是广修供养。今天你那么困难都能做得到,一般的大众看到会说:他比我们难都做到了,我们不做太丢脸了。他这样做出来是劝请大众。 我们各地的老师们,很多学校校长当了十多年,有的是单位的科长,还有的是大学的教 师,从各大都市辞掉了这么好的工作,来到了乡间小路上,走进这些老百姓的家里给他们讲《弟子规》,话还没讲,他们已经很感动了。他们心里想,我的孩子读到大学就是想到那里发展,你们居然这个优厚的生活放下了,还来跟我们讲《弟子规》,弘扬中国文化。当场他们会很感动。所以难行能行就能够让大众对我们生起一种敬意。当然这个敬意不是我们要求人家的敬意,而是这分敬意会推动大众向学之心,他会提起勇气来承担。你看我一个人只身到海口去的时候,台湾的生活不比海口差是吧,所以他们在心理上一开始对我们就会比较敬重。我们能难行能行,这也是给世间做出表演来。 释迦牟尼佛是王子,以后是什么,国王。但是他能弃位出家,世间最高的权力、最高的财富他都能舍,世间人一看到了:哇,连这个都能舍,我们应该效法他。没有什么不能舍的。当我们的生命当中遇到的是一般人觉得很难突破、很痛苦的事,我们能突破了,那就是广修供养,行人所不能行。 张秀葵老师三十五年前曾经得过癌症,但是透过孝心转变过来,身体好了。一般得到癌症的人看到她,相不相信她的话,这是代众生苦供养~像我去跟他们讲,讲半天,你又没有得过,说得那么简单。是吧,我有一次在素食店前面跟一个女士,我看她愁眉苦脸跟她聊起来,聊聊,原来是夫妻问题,我就好好给她开导。讲了几分钟,她愈听眉头稍开了:哇,你说得很有道理。结果突然她问我一句话:你结婚了吗,我说:还没。啊,你不懂啦~所以你看,我们经历过一些人生的困厄,反而能够透过这个困厄跟众生结上这些缘。我们假如本来夫妻不和,后来转变成很和乐,那你以后要接受挂号。因为要重质,一天只辅导五个人,然后你就跟他说,我现在已经排到下个月的十八号,你十九号再来。可以开班了。当然要权变,假如一看,可能明天就要自杀的,这时候你要通权一下。所以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布施、供养,「成人之美」,称赞如来、随喜功德。印祖这段话虽然很短,都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行愿的精神在其中。所以真的教诲不用多,真干、真做的话,领会会很深。 话说回来,刚刚不是要念阿弥陀佛,话说回来,曾经师父讲过《无量寿经》先念三千遍。有个同修念了三千遍之后,就问师父说:师父,我已经念三千遍了,接下来要怎么做,他说:再念三千遍。念三千遍是师父的方便法,他要让你从读经当中观照自己,你就开始知道怎么对治自己的错误、缺点。我们可不能念经的时候又产生分别执著,那都是佛菩萨的境界,不干我的事情。谁是佛菩萨,自己。 我第一次见到师父的时候,因为刚刚有个老师问到,末学跟师父接触的过程有没有什么比较深的感悟,我第一次跟师父见面的时候,第一次跟师父讲话,我还没讲,大家猜猜看我做了什么事情,我们真是知己,我当场就赶快跪下去了。为什么,因为师父那天早上,杨老师就说师父可能会来听你讲课,那时候在新加坡,我心里想怎么可能,我们这个小朋友,怎么师父这样的大德来听我们讲,我本来想说不可能的事情。后来,讲著讲著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师父拿著个扇子真的从后门就走进来了,把我吓得都快要说不下去,而师父就坐在正中间。后来,那一堂课好不容易讲完了,我就下台来,刚好杨老师坐在第一排:嗯,讲得还可以。我说师父真来了。老师一看说:您好像也没紧张。我说很紧张,没被看出来而已。 师父早上听了课,我们回去吃中饭,吃饭前刚进门,就走到师父面前顶礼三拜。因为我们今天有机会能够出来弘扬文化,有这样的机缘跟能力,完全都是师父的教诲,我们才有这样的能力,不然早就不知道轮回到哪里去了,早就不知道又干出多少会让自己一生痛苦的事情了。我们人生态度其实也很简单,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所以怎么做能真正让父母快乐, 真正让父母的人生得大欢喜,这个我们做。我学佛,我母亲最欢喜,我爸爸也很欢喜,因为我父亲是后来才学,我母亲是先学,看我学了她非常欣慰。她就说:跟你讲吧,阿弥陀佛~把我交给阿弥陀佛,所以她都不操心。没有师父、没有佛陀就没有我,所以我的生命就属於佛陀、属於师父的,师父要我做什么我就干什么,当然这一点我的父母也同意。他们都非常欢喜,他的孩子有这个福气跟著老人家走。 师父就讲到,「学儒就要学孔子,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第一句,诸位老师,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学佛陀的存心。现在在大家的脑海里浮现了哪个影像,学释迦牟尼佛,哪位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现在浮现了哪一个影像,你们不要告诉我一片空白。你看,我们马上浮起的影像,佛陀教学不倦,四十九年不间断,一天都没休息,每天讲经多久,八个小时,我们一天上个四节课,怎么样,一想到佛陀,马上精神就来了,四十九年没放假,我们有寒暑假还喊累,一想到佛陀,惭愧惭愧;而且还不是这一生讲四十九年,已经第八千次来帮助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学生。我有一次在拜佛的时候,突然那一句《梵网经》的教诲射入我的心田里面,佛陀已经是第八千次来,最后一次还讲了四十九年,我这个学生居然还不听话,那时候很惭愧,眼泪就止不住了。那分惭愧,真的终身不忘,当我们自己走上教职工作的时候,我说我没有资格嫌我的学生,因为我比他还要差;佛陀对我讲了八千次了,最后一次还讲了四十九年,我都不听话,我对学生才讲他两次,我有什么好生气的,我没有资格生气,我也没有资格要求他,我只能学习佛陀的这分耐心,不疲不厌。大家的脑海里还有没有浮现什么影像, 《金刚经》里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一幕大家熟不熟悉,你们已经进入到禅定的状态了。既然要跟释迦牟尼佛学,释迦牟尼佛能做得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努力去做到,不然我们当下说那是佛、那是菩萨,当下我们是什么心,分别心、执著的心、退缩的心。纵使在听经闻法,心态还是在退步。所以我们刚刚一直在强调,去掉分别执著那是用功处,而不是你读多少经。我们想到这一幕,佛陀连面对这样的暴君,一块一块肉把他割下来的时候,他完全没有生气,而且心里还在想著是如何度他。这个考验过后,佛陀的六度行成就了,忍辱行成就了,他还感谢歌利王,是因为他让他完全放下瞋恨,能忍得住。感谢他的成就,对著歌利王讲:我成佛之后,第一个度你。 我们假如有忍辱仙人这样的心境跟忍辱的能力,世间还有哪个恶缘不能转~你看割他的肉,请问歌利王在割的时候,知不知道他的行为很残忍,他知道,但是他就是那个愤怒、嫉妒心伏不住。可是当他这样对待忍辱仙人,忍辱仙人完全不生气还感恩他,那已经让歌利王内心为之一震。其实在当下,他们的恶缘已经怎么,转了,所以下一次一遇到,憍陈如就是歌利王,佛陀的第一个学生。忍辱仙人的心境我们学到了,整个境界就拉上去了。这是跟大家分享我们刚好见到师父,师父给我们的第一句教诲。 今天是回答教育问题,但是教育的根本还是在修身上。「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有真正的道德修养,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自然能成为学生的榜样。现在想著那一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弥陀的圣号。大家委屈一下跟我一起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谢谢大家。 问:下个问题,如果有讲经的师父劝一些老菩萨念佛、学《弟子规》,弘传《弟子规》,该不该护持, 答:该。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心念,还没有证阿罗汉以前都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所以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一开始有一个心态,我们非常信任师父,恭敬师父,所以师父叫我们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一下就放,也没什么想法。因为书读得少,也没什么见解,所以当下没有自己的,师父的教诲就一句、一句放入自己的心田里,凡是遇到问题都是想佛陀怎么说、师父怎么讲。在我们整个讲话的习惯上,突然三个字不见了,叫「我觉得」。大家冷静去看,一般人讲话的时候,「我觉得」,学佛就是放下我执,还有我觉得,怎么修,我们来想想,该不该劝老人家学弟子规,师父有讲过,八十岁的老人家没学过弟子规,也要从弟子规开始学。那就对了,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所以这个问题要提醒我们面对任何的境界来,我们提得起佛陀的教诲吗,我们提得起师父的教诲吗, 师父有一段话值得我们来领受。四书、五经、十三经是枝叶花果,《弟子规》是什么,根本。《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无量寿经》是枝叶花果,根本是什么,《十善业道经》。所以现在我们炎黄子孙是在救根本,从弟子规、十善业道开始弘扬。诸位老师们,十善业道跟弟子规是两部经吗,还是一部~十善业道就是身口意三业,弟子规怎么可能离开身口意呢,你看善护口业具体在哪里,弟子规讲的「人有短,切莫揭」,「见未真,勿轻言」,你不能妄语,你不能恶口,不能乱骂人,「将加人,先问己」,「奸巧语,秽污词」,「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你看《弟子规》从头到尾口业的部分都快三分之一,弟子规跟十善业道还是一部。所以弟子规是根本的根本,一定从这个根基先扎起。 因为我们这个根基断了三代,不管你是哪个年龄,在这个时代都要学。而且说实在话,真正有这个基础的老人,比方他已经八十五岁、九十岁了,他一听到弟子规会很大的欢喜,甚至於会很主动的来推,因为他懂,他更知道急迫性;反而我们年纪大不想学,那是自己的看法。真有这个基础的人遇到了,比平常的人更积极推展,之前跟大家讲过,马来西亚这一位长者九十五岁了,他这次是我们会议的总召集人。他来致词:大家一定要这样学,我们家就是这样。 问:教育老人与小孩有什么差别, 答:其实在理上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在跟他人交流的时候契理还要契机。在契机上,对小孩讲的方式跟内容,和大人讲的方式有没有一样,不一样,但是在心态上都是要成就对方的心境。所以一样的是心境,不一样的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看他现在能接受什么,我们先跟他沟通。如果是小孩,重要的是引导他要孝顺,引导他对一切事物要恭敬;面对老人的时候,可能就要透过弟子规劝他要放下,心要清净,心先要求自己,「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都因人而异。其实我们有这一颗成全别人的心,方法自然就会来。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自己还办了一个共修,五、六个老师一起共修,先听师父讲经一个小时,大家再一起研讨。很多问题我们一起研讨,都能把答案给一起琢磨出来,因为大家是见和同解。那些问题我们以前也没想过,但是为什么大家都可以一起把它切磋出来,重要的是我们的心要清净,重要的是我们正知正见的纲领有掌握到。很多对应这个情境,方法就会出来。 问:下一个问题,请问蔡老师可否分配辅导员於各县市,辅导弟子规读书会, 答:现在其实在各地都有很多志士仁人在推动,但是我们也非常欢迎大家一起多来交流。各地都有很多也很有经验的老师,我们是希望在善果林,在我们至善教育基金会来做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常跟大家多做经验上的交流。我们是每个礼拜的礼拜六、礼拜天都有读书会,从去年的十一月十一号第一次开始。这个日子我们永远不会忘,,,,,,这就告诉我们,学一定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且说实在的,还是要自立自强靠自己,我们靠人靠习惯了,能力能不能起来,起不来。 我在大陆也走了不少地方,走过一个地方,七、八个月,几个月我就离开了,这些老师们互相之间他们就会说到:蔡老师就像母鸡一样到处下蛋,下完蛋就走了。所以最近企业界在研究一个定理,叫母鸡定理。我从海口到深圳,海口的老师就要扛起来,深圳几个月之后我又飞到北京,他们又得扛起来。他一扛起来,责任承担就成长。所以那时候,我从北京又离开了,北京的老师们就发了短信给海口、深圳的老师:蔡老师像母鸡一样,生完就走了。有个老师就回短信给他们说:蔡老师叫我们自己当母鸡。觉得这个很有意思。但是就在这承担的过程当中,随时有问题,我们都可以透过MSN、透过E-MAIL再来做沟通。 问:请问蔡老师如果想充实中华文化的教育,可否有专门学习的地方, 答:我们刚好九月要开「庆云书苑师资培训班」,为期台湾同胞最少三个月,大家三个月后会遇到,度,很刺激。你们不用担心,雪衣我们那里都准备好了。到文化中心你啥都不用带,连牙刷都不用带,因为那里都会准备好,到时候大家的牙刷都一样,摆得很整齐,所以什么都不用担心。把决心带去,把胆识带去,把好学带去,可以。三个月之后,台湾有因缘要发展,就可以回台湾来了。假如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报名,九月份开始。可能九月初我们也会办一期海外的交流,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台湾我们这些华人去,那是短的,五天而已。这是目前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有五天的,也有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但这个培训不是去学而已,是已经决定这一生就是走为往圣继绝学的路再去,假如不是这样的心去看看,东看看、西看看,不行,那里的护法神也挺凶的。有个老师第一天去上课,晚上就梦到,「你可要好好学」。不要讲得太恐怖,大家都不敢去了。这是大陆的情况。 在台湾,我们是每个礼拜六、礼拜天的读书会都会持续下去。台湾的老师们培训出来,比方说已经有二十个、三十个人了,我们会自己开培训班,到时候也是为期六个月的魔鬼训练。大家在网路当中,应该都可以看到这个讯息。在这学习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至诚心。我们跟师父学了好几年,从来没有见过师父,都是在电视上学的。恭敬的心能超越时空,所以你看孟子跟孔子学,孔子已经不在了,但是他学得非常好,亚圣。孟子能做到,我们能不能做到,我还是不要强人所难。 问:下个问题,「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但现在学校皆有法治教育,在上「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的经句时,若融入部分的法治教育观念会不如法吗, 答:如法。在读到这一句「道之以政」的时候,我们心里要明白,法治是治症状,不是治根本。但现在这个社会,瞬间把法治拿掉行不行,不行,天下大乱。现在法治是可以吓阻一阵子,但是假如教育不赶快下去的话,连法治都会崩盘。所以我们是标本同时要赶快入手,而更清楚的要加速教育的力度,不然沉沦的速度很难拉起来,一定会下去。融入法治,一来是告诉他不守法会接受什么处罚;再进一步,我们假如这样去引导法治的观念,这个叫「民 不敢欺」,他不敢犯错,因为他怕处罚。但是假如能调到不忍欺,不忍心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这个状态就跟只是守法不想被处罚就不一样。所以在法治当中,我们引导这么做都是处处替人著想,给人方便,不要让这个社会乱了,他这个心态可能会更是有仁慈的心。我们不要只是看到法治,但只要我们是从替人设想的心来引导,他也同时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由此切割。 问:下一个问题,老师教唱歌曲时,这些歌真的很令人感动。但教学现场上有愈来愈多的孩子,因父母离异被父母遗弃,或隔代教养而害怕过父亲节或母亲节。我告诉孩子,即使父母不在,但照顾自己的长辈、亲人就是父母。我害怕触及这个话题,忧心孩子再受到伤害,在进行孝道教育时,应该怎么做,怎么引导孩子, 答:刚刚这一段引导是对的。父母不在身旁,照顾自己的长辈、亲人就是我们的父母。引导孩子这个「孝」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这个老就是我们的父母、长辈,他就是念念想著我们,把我们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要,照顾我们;我们也要背著老子,我们好好表现,以后能够回报长辈的恩德,也跟长辈不可分,从这里去引导孝道。我们从这里看到现在的社会状况,夫妻关系比较乱,所以教育很急迫,再不教好这个情况都很难改善。家庭不和之后再来教导,都必须几倍的力才拉得回来,所以结婚需不需要责任心,太需要了,不然真的是天下大乱。夫妇伦一乱,天下就乱。所以我们现在再来想想师父曾经讲过的,一个地方能不能住看什么,看离婚率,离婚率就跟犯罪率成正比。 我们在引导整个「入则孝」的部分都是讲到长辈怎么样呵护我们,所以最重要的是他那个感恩的心能完全的提起来,这是我们教入则孝比较关键的一个部分。当他不是父母带的,或者他是奶奶带的,我们更应该告诉他,这个姑姑、这个奶奶太伟大~我曾经遇过一个学生,他是父母都不在身边,情况也比较可怜,都不在了。他的姑姑没结婚,已经谈对象了,但是他的姑姑说:我假如要嫁给你,一定要带著这两个侄子、侄女,我才嫁给你。后来婆家没同意,他的姑姑就没有嫁,就一直这样拉拔他们,牺牲这么大照顾他们。这个孩子我带他的时候已经六年级了,他有些行为不是很好。我真的是听到他姑姑的故事很感动,泪都快流下来了,太不容易了。我们当场在教训他的时候,真的都是感受到他姑姑的不容易,来把他敲醒。这些情况透过我们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就很方便去引导。所以我们在教孝道的时候,在讲台上是一个教法,比较普遍性;下了讲台,可能就得看学生家庭的个别性,再做一些针对性的引导。 问:请问在国小推展弟子规,有何具体或有效的方法来推展,请举例说明。听说本校即将全面推行《弟子规》,一,八班。 答:阿弥陀佛~这个学校假如能推得好,当榜样。「君子之德风;草上之风必偃」,所以问这个问题的老师,任重而道远。这个任重的重不是重量的重,是重要的重,复兴文化对我们整个民族的重要,当我们了解到重要性,就不会觉得它很沉重,反而会觉得很有劲。具体的做法,我们在书上有两篇文章写得比较详细:第一个如何落实德行教育,有十几页的资料。从这篇幅,我们要很冷静的就是推广《弟子规》是推广经文还是推广德行,这是关键。假如只是推展把经背一背,孩子没有去力行,那麻烦了,「长浮华,成何人」。所以我们在国小推展《弟子规》,在跟大众推展《弟子规》,重点摆在第一位的是老师跟家长的学习,这是成败。 一般来讲,这种全校一起推,我都会比较紧张。为什么,老师的认知够了没有,假如认 知不够,一开始推,很多人又不懂,然后就开始一大堆抱怨,那个抱怨会不会扩散,会。大家又没有根基,到时候一推:哎呀,累死我了,算了,别干了。麻烦了。所以一般来讲,「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而固」。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往往很多好事为什么做不成,操之过急,吃快会打破碗,「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现在有没有欲速,我们现在推弟子规有什么目的,小利,很想急於马上达到效果。有这心态都是危险,因为没有求到你就生烦恼。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很可能我们种下的种子,孩子是十年以后回来拉著你的手:老师,您教我们弟子规,太好了。好,我们先换一下带子,谢谢。 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弟子规问答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07/7/13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9-02 我们接著刚刚讲到的,在学校推广老师都很有方法,每班的做法不尽相同。我们看了「如何落实德行教育」,还有下一篇「读经教育的心得报告」,应该这些原理原则就掌握到了。看完之后,我们从自己班级当中一些程序、一些本来上课的方式,再做个修正就可以了。 就像我在小学教其实也不复杂,就是上课前三、五分钟都读经,让他们把心静下来,心一静下来,马上可以上课。而配合弟子规,他行住坐卧都有规矩,所以孩子上课的状态就会比较好,不然他没规矩。孩子上课的坐相真是五花八门,很不雅,甚至心不在焉、不尊敬,这时候就教导他,行住坐卧的时候要「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勿践阈,不要把脚踩在桌子的横杆,或者踩在前面同学的椅子上,都不是很好。这些生活的规范配合上弟子规,应该孩子在学习当中规矩就会比较上轨道。学习愈有规矩,上课的效果就会更好,所以我们可以把《弟子规》的经句变成整个班级的共通语言,来产生自我的要求。 弟子规的教学以至於经典的教学完全是生活的,没有一句经文离开了生活,透过老师自己在生活当中的实践,他每天会有悟处,就可以跟同学分享。一个老师真正是个孝子,他谈到「入则孝」都不用草稿,娓娓道来。娓娓道来跟我们拿本《德育故事》在那里念半天,念给孩子听,效果一不一样,完全不一样。学生一听到「老师小的时候」,他耳朵就竖起来;「老师以前」,一听到老师的故事就特别来劲,所以身教重要。甚至於不是上课期间都是机会点,机会的教育,比方说吃饭,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是不是孩子的教育点,是;比方在发考卷,是不是教育点,我们要很冷静了解到教育是长善救失,长他心的善,救他心的过失,所以任何一刻都离不开心性,任何一刻都是机会教育。 我们平常怎么发考卷,拿著考卷,老师改完了,来,发考卷。看到底下,怦怦~有没有,有没有感觉到孩子的心在那里跳,他在那里跳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什么,要一百,要一百我就有两百块可以拿;不能退步,不能退步,不然我就要被打了。可能他的情绪很复杂,当他接到考卷的时候,其实真正的考试才开始。 我们冷静想想,小学哪一张考卷影响你的生命,哪一个分数影响你生命,没有,可是影响我们的是心境。当我们要发考卷的时候:诸位同学,考试才刚开始,今天假如考卷发下去,你是第一名,而你马上觉得我很了不起,你们都不如我,你已经被打败了,你考零分。因为你傲慢,你退步了,这个傲慢会影响你一辈子,走到哪都没人缘。所以要记住,「己有能,勿自私」。今天你考那么好,假如有其他同学不懂、不会的,你要主动去帮助同学,这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一百分,不只是你的分数是一百分,你的心地也是一百分。福田靠心耕。 当然己有能勿自私,除了要求孩子做,更重要的我们老师先带头。假如我们面对一些成绩比较不好的孩子,他们又肯学,我们先来教他,很自然的学生们看到这个行为他们也会凑过来,就会带动好的学生去教导成绩比较跟不上的学生。己有能勿自私。今天你考的是最后一名,你是什么心态,当然那个考得好的我们要引导他,你要感谢父母、感谢很多人给你的帮忙、祝福。最后一名是不是这样瞧不起自己,然后在那里颓废,应该要想到「勿自暴,勿自弃」,应该要想到考最后一名是结果,原因在哪里,这个态度重不重要,一个孩子的理智从哪里建立,从时时找原因,找到自己的问题,而不意气用事。所以你看他考得不好,他要懂得反省。 大家冷静来看,我们在发考卷当中引导了哪些心态,感恩,要懂得付出,考第一名不可以太骄傲,不然你就被打败了,要懂得谦卑。考得不好的、考最后一名的,要懂得反省;人家考得好为什么,要懂得效法学习,「见人善,即思齐」,要懂得去请教。你看发考卷的时候都在教这些做人的道理,所以什么时候是教育,时时都是。 今天你面对考第一名的人是什么心态,今天你面对最后一名是什么心态,这些心态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影响大不大,很大。但有没有人引导我们,所以我们在过程当中可能很多人格、心态都有一点偏差,而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今天你看到成绩好的,你要效法他,不能谄媚他,「勿谄富,勿骄贫」,你不可以傲慢,但是你也不用假惺惺的去谄媚别人。面对成绩好的同学我们去请教他,面对有钱的同学我们也不应该去谄媚他,从这些心态上去启发他。假如你考得比隔壁的同学高,你是什么心态,你考得比他低又是什么心态,当同学考得比你低,他已经很难过了,这时候要体恤人家,要不要再去炫耀,甚至於是协助他:这题我刚好会,我可以跟你分享。这都是「将加人,先问己」,有那种同理的心、体恤的心。 诸位老师,台湾大学的校长曾经收到一篇企业的文章,里面提到台大、很多知名大学毕业生出来,企业界很摇头,不能用,用得让他们实在很头痛、头大。提到大学生有八个最常见的错误心态:第一缺乏谦虚。你看,有没有教,就在这生活点滴当中,这些心态就教了。假如老师自己的修养都能够观照到这些点点滴滴,两年下来不知道能带给孩子多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心态。所以我们刚刚讲,老师最重要的是修身的功夫,「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贤者以其昭昭」,自然能够「使人昭昭」。里面又提到没有敬业精神,他从小就懂得付出,会没有敬业精神吗,又说他身段不够柔软,谦卑哪会身段不够柔软,懂得反省会身段不够柔软吗,又说在这高学历的光环之下很傲慢,好学就不会以自己的学历在那里耀武扬威,不会的。又提到缺乏时间观念,没学弟子规,「将加人,先问己」、「朝起早,夜眠迟」,「事勿忙」,都是这些心态没有形成,常常会一大堆事情出现,搞得时间都耽误了,有没有可能,「置冠服」有没有影响,有。 企业界现在是了解问题在哪,但是不知道怎么解决,弟子规才能解决。所以诸位老师们,再过三年、五年,以后企业徵才,第一个条件先学过《弟子规》。你相不相信,相信。这些基础没有扎只会造成团体的负担,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家受不了到什么程度,孩子不受教,生活习惯很差,父母跑来跟老板讲:老板,你就委屈一点,我的孩子就是这样,你就稍多照顾些。我这儿不就变成幼儿收容所,现在连家长居然还跑去拜托老板:你多照顾我的孩子,他很多不懂。你看这个老板真的是哭笑不得。 刚刚提到台大校长公布的这篇文章里的几个情况,后面两条是自私。我们在整个教学现况这些机会点懂得引导孩子,他不会自私的;还有一点是找藉口,我们刚刚讲的结果是这样, 原因在哪里,有这样反求诸己态度的孩子不会找藉口。 刚刚提到了这整个推展有效的方法,我们写了这一段,「天下之行事都是循序渐进」。可是我们很冷静来看,我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循序渐进的态度,为什么现在很多事都办不好,因为心态一开始就错了,「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夏莲居老师有段话非常好,叫「绳锯木断,檐滴石穿,瓜熟蒂落」,强摘的瓜不甜,「水到渠成」,下面这句是重点,「矜躁狐疑,欲速转迟」。很多事情渐渐形成,厚积薄发,假如不是这样的心态,反而矜,自以为是;躁,急躁;狐疑,这样做好吗,这些经典真的有用吗,真的是真理吗,一大堆怀疑,想要做得快,反而搞砸了都有。傲慢、急躁、怀疑,一定没有办法把事情办好。 在广东有个小学,教务主任先来学习,学了五天,他在那五天抄的笔记比他读师范院校四年抄的还多。其实人是很肯学的,学习力很好,但是要遇到好的缘。他回去之后又找了三个同事(男老师)都很认同,他们三个人,他本来是在深圳上课,后来飞到海口,刚好那时候是有七天的假期,这三个老师没出去玩,反而用七天的假期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经典。后来这四个人没有要求,欢迎同事想来研习的一起来研习,没有用强迫的,自己先对班上的家长上课,跟他们交流教育,结果这三班的学生表现得特别有礼貌、有德行。校长看到了就很纳闷,就来了解情况。所以先做,做出好的榜样,人家自然就相信、信任,进一步会认同、参与。校长问了以后才知道,原来你们是下了这么大的功夫,自己学又带著家长一起学。校长决定英语课可以先停掉,但不能不学《弟子规》。我们现在能遇到这样的校长吗,能不能遇到,你们怎么这么没信心。只要他了解了,我们不要说他们不能接受弟子规,不可能,了解了没有人不能接受,一般都是不了解。我们不要自己预设立场。 这个校长后来决定全校一起推。有一天,她的先生看报纸,看到有人说《弟子规》是愚孝,不能读。其实这个教授读过《弟子规》没有,太狂妄了,读都没读过就批评。所以学历愈高,最大的致命伤就是狂妄、傲慢,造的业很重。言语要负责任,这句话讲了,假如人家听了你的话,你断了人家的慧命。《弟子规》明明说「亲有过,谏使更」,哪来的愚孝,她的先生就跟她讲:你小心,有人说不能念,你可不要犯了路线错误。大陆这个路线错误,就是你假如跟错了方向,乌纱帽就掉下来。她对她先生说道:他有他的看法,我有我的责任。我当小学的校长,看到隔壁的初中、高中一大堆女同学,在寒暑假过后一堆人去堕胎,这都摆在我的面前,我能视而不见吗,我能不努力的把孩子的德行扎好,我可不愿意我的学生走的是这样的路。我们愿不愿意看到我们的学生是走这样的路,绝对不愿意。但问题来了,他今天的德行、正气不足,要不走都难~所以这个德行的教育是跟救火一样的急,只是我们看不到这个急迫性。 她跟她的先生讲到:这些情况我不能视而不见,我必须要好好的推。她先生听完之后对她肃然起敬,对著她说:我觉得你很适合做国家领导人。真的,这样的认知能做国家领导人是国家的福气。后来他们推得很好,香港教育界组团到广东省访问,指名要参观一些好的学校,广东省就推荐这所学校给他们参观。他们学校推展以「孝」为最核心的文化。所以这位教务主任不只是修身,他怎么样,齐家、治国,你看连香港其他地区他都帮助到了,而且我还把他讲到台湾,下一次讲到马来西亚,平天下。诸位老师们,你们好好的去推行之后,宝贵的经验希望大家不要吝啬,把这个宝贵的经验拿来,我们可以把这个经验齐家、治国、平天下。 后来这个学校学生办了一些活动,到校外的风景区去参观,校外教学。回来之后,旅行 社发表了一篇文章登在报纸上,说到:我们经营旅行社这么久的时间,从来没看过有一个学校的学生这么有礼貌,而且还会主动的在风景区捡起地上的纸屑,爱护环境。所以他们很感动,还把它登出报纸来。你看「德不孤」,他们学校都不用打广告,别人就帮他们宣传。这个学校的一些过程,也可以让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经验。 推广当中,落实德行教育我们都很清楚身教重要。我们都跟家长讲「教儿教女先教己」,其实教学生也是我们老师要先学好,当务之急还是自己先学,你自己有所领会,带动就很自然。而且我们今天不是比孩子行,我们都做到了再教孩子,我们是失教的一代。有时候讲坦白话,我们跟孩子一起学,我们不见得学得比他好,因为他的坏习惯比较少。我们也不要怕孩子盯著我们看,我们就告诉孩子:老师很遗憾,你们比较幸运,你们这么小就学了。老师也会好好的学,老师有做得不如法的地方,也欢迎学生给我指出来。可是学生其实对老师都很客气,他看到你的毛病就会有点不好意思:老师,那个。给你点一下。你这时候说:同学,谢谢你,你是我生命当中的贵人。「闻誉恐,闻过欣」,就出来了~当你真的感谢他的言语出来,这个孩子的内心以至其他同学看到都会很深刻。 问:下一个问题,蔡老师您对人工受孕,求子、求女,这种做法的看法。 答:真难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我实在不太懂是什么情形。人工受孕是先生的还是别人的,自己的。我就比较外行。其实我们要很了解福田靠心耕,求男女可以得男女,求孩子不是难事。成佛都不难了,求孩子只要如礼如法去做,一定求得到。而且要求到好的,「好子好游玩,歹子不如无」。是不是,你求个孩子把你折磨得个半死,何必,所以现在要求子,请看《了凡四训》,再来还要加一本《印光大师文钞精华录》,里面对居士的开示如何求到一个再来人、圣贤人,求得到。现在我们这些祖宗、古圣先贤在天上:哪一对夫妻跳下去比较安全,文化现在岌岌可危,我一定要下去,可是也要保险一点的,不然我自己都遭殃。结果要找个肚子,找半天也找不到,怎么每个女人脾气都这么大,不敢下去。所以今天我们定位夫妻要当天下人的榜样,孩子也是要奉献给社会,保证求得到。有这样的心境求不到再来找我,我会告诉你哪里还没做到位。所以我们在修学的路上,不能检讨真理,不能检讨经典,只能检讨自己。因为那是不会变的真理,一定是我们有做不到位的地方,不能怀疑。 问:下一个问题,我跟母亲处得不是很好,做的事情常让她老人家不愉快,一点小错可以讲得似乎很严重,好像不能解决一般。虽然不甘愿,但是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似乎不管怎么做,她老人家还是会挑毛病,也因为这样,家里气氛都不是很好,在这里学了弟子规,我该怎么做才好, 答:「亲憎我,孝方贤」。我们人生第一重要,「学贵立志」,我们不要在情绪当中翻转。请问我们这一生的目标在哪里,我们下一辈子要去哪里,我们这一辈子是要开智慧。有这样的定位就不会小鼻子、小眼睛,有这样的定位谁都是我们的老师,谁都是我们的恩人。印祖说的「看一切人皆是菩萨」,我们佛弟子,目标一定就是我这一生要成就,当生成佛。诸位老师们,我们佛弟子有没有说我这一生不当生成佛,以后再说,你这一生都保证不了,你能保证来生吗,既然要当生成佛要学谁,学释迦牟尼佛是吧,歌利王割截身体都不生气了,还有什么好说的,是不是,那不是目标吗,再来,《华严经》当中有一位修行人当生就成佛,谁,善财童子。他怎么修,五十三参,各行各业任何的人都是他的老师,都在提醒自己不足之处。 今天讲到我们的智慧德能被什么障住了,被这些习气,贪、瞋、痴、慢。所以我们看到谁脾气就上来了,他是你的贵人,他提醒你,你的脾气有多大,你这一辈子不要再空过了,赶快回光返照。感谢妈妈提醒我,我脾气不好;感谢某某人提醒我,我太傲慢。我们的目标是这一生只有一个敌人,就是自己的习气。所以每个人让我们了解到自己习气在哪的时候,你会感激他,你会谢谢他,你会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你看我讲到这的时候多么的兴奋,你们也配合一下。这么好的道理,没有师父跟我们讲,我们还这一生不知道要撞成什么样,大包、小包的,都不知道方向在哪,这么好的康庄大道都跟我们讲了,我们还不走,入宝山空手而回。 所以我们假如「一点小错可以讲得似乎很严重」,这句话就流露出我们认错的态度还不够,因为我们专注点没有在自己的反省,反而还在嫌我又不是犯什么大错。妈妈若听到这个态度,不抓狂才怪。我们觉得小事,很可能在年长的父母眼中并不是这么认为。真正年长又有这种家道承传,他们反而觉得这些生活细节都是关键,你这些都做不好,你以后能干什么。我们反而没有去了解到父母、长辈这种人生的阅历,还跟他冲,这样就不好。不管母亲的反应如何,我们要先了解,自己先做对,自己先做好。等你真做好了,母亲还是对你很凶再说。我们自己都还没做好,就有很多期待、很多要求,这能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吗,不容易。所以「亲憎我,孝方贤」,这句话要放心上。 「恩欲报,怨欲忘」,要以谁为榜样,以佛陀为榜样、以善财童子为榜样、以大舜为榜样、以闵子骞为榜样。这时候你的后代子孙会很感谢你,因为他将有一个最好的榜样。所以人生志向大,心量宽了,任何障碍都没有了,往往问题都在我们心量不够宽广。 问:下一个问题,请教老师跟随老和尚学习的历程及最难忘感动的事情。 答:我们给这个老师掌声鼓励一下。为什么,因为我自己到了法国,刚好那时候是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老和尚的秘书处理很多的事务,现在是我们悟梵法师,刚好那一天我们有机会一起出去。见到悟梵法师我们就非常欢喜,法师是跟在师父旁边,这时候他一定有很多宝贵的体会,他一定看到师父很多日常的行持都是我们的学处,刚好我又坐他的对面,赶快给他挖宝。法师就说到,师父不管在什么情境,比方几十个人、上百个人一起到飞机场去,一般都觉得兵荒马乱有点昏头了,就会看到师父在那里,某某人有没有跟上、某某人在不在,梵师就觉得很佩服,为什么师父都能记住这些人,最重要的是那些最不熟悉状况的人,师父都能够记得他们有没有跟上来。可以感受到老人家是心包太虚,那种心量就是时时都把大众放在心上。 有个大陆的居士第一次到澳洲去,所以师父一要离开哪个地点的时候,就会:谁有没有跟上,他第一次到澳洲时,抵达的时候是比较晚,半夜十二点左右才到达师父住的地方,一进去就看到师父坐在客厅的位置:你来了~来来来。还张罗一些事情,老人家才安心去睡觉。真的就好像我们的大家长一样的风范给我们看,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待自己的客人,都是表演得让我们佩服。 我两年前到澳洲净宗学会有几天的课程,有机会跟师父坐下来谈话。大家不用太羡慕我,我只有在那几天而已,就是在那十天左右的时间。坐下来,有一个女士,她也年龄比较长,应该五、六十岁有,那是师父的客人,我们就看到师父如何尽心竭力去招待一个客人。她没学佛,招待她,到了净宗学院,师父自己给她解说,给她讲解万姓宗祠。我们在旁边很感动, 这些事情大可交给我们的弟子去做,可是师父觉得那是我接待的客人,我就应该尽心尽力。十天下来,宾至如归,这位长者很感动,后来自己说:师父,我要皈依。师父披上袈裟,拿起引磬,杨老师说:跟师父这么久的时间,二十年,从没看过师父拿引磬。这种诚意,那个呵护一个人的因缘如此的无微不至,我们都当场看到一个人对正法生起决定的信心。师父袈裟披起来,引磬一拿,这位长者的眼泪就没有再停止过,就一直这样掉眼泪到仪式完成还止不住,很感动师父对她的那分爱护。 那几天我们是跟师父一起坐车,从HIGHFIELDS到净宗学院。有一天一起坐车,我坐在司机旁边,我坐第一个位置,因为老人家坐后面宽敞一点,也有很多我们的同修们可以照料。当然说实在的,师父的体力比我们还好,记得有一次,阶梯比较高,差不多这样,师父一步就上去了,有够柔软。所以师父是给我们做表演,修行这个法门可以不老、不病、不死。我的心里想待会让师长从后座下车,先过去了我再下来,因为我一下来,车门很大,会挡到师父的路,所以我就坐著等师父过了再赶快下车。结果师父走向前来,一看到我没下车,马上帮我开门。我们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师父的平等心,感受到师父就是时时看到别人的需要在哪里。连一个当他孙子都绰绰有余,年龄上都是他孙子的晚辈,他还这么样去体恤我们,这是我们的学处。我们有个什么,好像就不可一世,这跟师长的差距太远、太远。这个继续谈下去,可能今天就谈不完,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交流。 问:请问学习经典时,除了熟记之外,要如何融会贯通,才能像老师一样,随意引经据典,流畅无阻碍。 答:我有时候还是会讲得很不顺,大家特别疼惜我,舍不得嫌弃。讲话流畅最重要的,我们在家里跟自己的家人谈话的时候流不流畅,你会不会跟你爸爸讲话:爸,等一下~我来拿草稿。不可能的。在心态上就是跟我们的家人在谈话,你就不会有紧张、得失心很重;再来很重要的一点,「诚於中,形於外」,不是在那里琢磨这句怎么讲、那句怎么讲,而是我们的心境能否感受到圣贤人的存心。你看《德育故事》,这个圣哲人他的心境你完全体会到了,你一定讲得出来。你好像当下就跟他神交一样,你把他的心声都可以讲得出来,而且边讲的时候他还会加持你。 杨淑芬老师当初在澳洲,她看《四库荟要》常常都看到痛哭流涕,止不住眼泪,感受到祖宗德行的风范,感动至深。老师每次上台也没有稿,上台之前,古圣先贤、观世音菩萨、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全部请过来,这也是我们的师承。李炳南老师说讲经要「至诚感通」,等你开悟再来讲可能都来不及了。所以我们现在体会一分,供养一分,而法布施得什么,聪明智慧。在学习当中还是那一句,「慕贤当慕其心」,而且我们今天也提到要放下分别执著,智慧才会显,绝对不是台上才叫讲台,什么时候是讲台,什么时候是法布施,随时随地。 今天我们在跟亲朋好友讲话,有时候几句都是随便的话,突然上讲台了变得很正经,行吗,有时候会很难受。我们一些老师以前的习惯就会揶揄人家两句,调侃人家两句,这时候我都会劝他不要这样,因为你这样的心态跟经典不相应。你在处事待人当中完全跟它们相应的心境,你看也好、讲也好,都觉得很自在,所以要言行一致。在弘扬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时时想到师父一段重要的教诲,说了不一定做得到,那还要不要说,要。可是在说当中要有警觉性,我做到没有,惭愧,我说了,我还没做到,我要更努力,有这个警觉性。 「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不能行,他很努力要去实践,还没有达到,但是他那个精 神值得我们尊敬。当然假如说一套做一套,那绝对不行。能说不能行,他还没有契入,可是他很努力,这时候也是值得我们尊重。「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做到了就一定能说。我们希望能够左右逢源,最重要的还是要解行相应,你如果有悟处,自己有悟处,那是如数家珍,不会有障碍。 问:下一个问题,请问蔡老师要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如何引导他们落实《弟子规》的教诲, 答:当然还是在跟学生接触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把《弟子规》演出来,把我们实践的这些心得跟学生分享。因为他们都是比较大的孩子,这时候分享,我们是真感情好文章。而我们也要去关心高中生跟大学生他现在心里面最在乎的是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这就是契机。你从这方面去跟他交流弟子规,交流文化,交流这些做人做事的态度,相信他的接受度会高。当然读诵也是必要,许可的话,还是在上课前都可以让他们读诵。让他们的视野能深远,看到以后的家庭、看到以后的事业,跟他现在应该扎什么根基。先扩宽他的心量跟视野。 问:在物质生活高度进化,人心向往物欲享受的今天,初始的发心立愿很容易的就退了、或忘了,如何时刻警醒、惕励自己不忘初心, 答: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个题目,在物质生活高度进化,这一句对吗,我们现在是饮苦食毒,怎么会高度进化,我们还是要对一些情况有比较深的了解。纵使物质高度进化了,但我们的心灵在退步、在堕落,假如道理明白了,我们不会随波逐流。所以我们今天在境界当中容易退心,听经听的不够多,薰习的不够,正念提起不来;薰习多了,不想再糟蹋自己了,不想自掘坟墓。因果很恐怖的,我现在假如再随波逐流,以后怎么办,再提升,更有使命感一点,我总不能虚度这一生,要给我的家庭,给我的社会、民族应该做些贡献。人往往抵不了诱惑,是因为自己没有志向、没有这种愿力。没有愿力,一定被业力牵著走。 其实我们要了解到,这个习性是真的还是假的,以后我们的习气起来了,要想起哪一幕,你的心不安吗,来,我帮你安。你看刻的达摩祖师的像,大家最常见的是哪个姿势:来啊,拿来我帮你安。回光返照,假的,你知道它是假的,它就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了。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欺骗自己,不能玩弄佛法。每天念著「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当我们遇到诱惑的时候,你只要能想到父母,这个诱惑马上没有;你只要能想到老师,想到佛菩萨,想到众生的苦,当下就不见了。所以要常念四重恩,放在心上,愿力就会强,就能突破这些境界。 人心向往物欲享受。我们不大向往,觉得那个好累。诸位老师,你觉不觉得吃饭很累,假如一颗丸吞下去就好,多好,还有时间赶快读经、看书多好。所以我们真想做到法喜,欲望的力量就下去了。我们老实心修学,等你尝到味道,这个感觉就不见了。 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弟子规问答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集) 2007/7/13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239-03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继续努力,要能达到学而不倦。在马来西亚一天上多少个小时,十个小时,我们要效法学习。今天就别委屈大家了。 问:下一个问题,汐止净宗学会的师兄、姐们想在汐止推广《弟子规》,初步的想法,每周三晚播一个小时讲经影带,一个小时小组讨论。推广的方向及应注意的事项,望老师提醒。 答:这样的情况很好。因为一定是我们内部的人要先学好,内部的人懂了,见和同解,才好推广。不要自己内部都还搞不大清楚,就急著要推,会出事。到时候自己都不清楚,一大堆情况又不知道怎么处理,所以见和同解,先内部学。你不要第一次一定要破两百人,硬是找一大堆人来听,那会很乱。天下之势,以渐而成,一切随缘,八个、十个人开始。听一个小时,另外一个小时,大家从落实当中去讲自己的体会,慢慢的就会有人再加入,而我们自己的能力也提升起来。 假如后来加入的人多,分享要控制一下,不能他今天来就让他分享,他的知见、认知到哪你不清楚,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假如讲错了,其他的也搞不清楚他是谁,又听进去,麻烦了。这个时代是听骗不听劝,反而有一些偏颇之处,他讲得跟我很像,就心有戚戚焉,这样可能就被误导了。所以分享一定还是要很有把握,修学比较稳定的请他们讲,这样慢慢的知见稳固的人就多,到时候很自然的老的就可以带小的。推广当中除了成人的学习,假如有师资,也不妨办小朋友的学习,让他家里的父母、孩子一起学,这样整个家庭气氛带得比较快。 《弟子规》真的推下去,一本都可以讲半年、一年绰绰有余,所以大家不要急著说弟子规完了之后教什么,真的,我们在大陆讲了三年多,诸位老师,我还没换,还是弟子规。师父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弟子规的行持大家都很深刻记在心上,把《孝经》拿来,把《论语》拿来,你只要根扎得牢,《孝经》、《论语》你都会讲,而且你一讲绝对不会像学术界的人讲得一大堆,人家听不懂;会觉得很亲切,都跟生活一样。 问:下一题,看到桃园地区、新竹地区已在推广弟子规,甚至成立了「至善多元文化教育读书会」,非常欣羡,请问如何在自己乡里推展弟子规,需不需要先参加至善多元教育读书会,汲取经验之后再来推行, 答:这位老师假如您本身就是学校老师,其实您在教学当中就是在推广。从我们这个点,从我心做起,从我班、我家做起。从班,他就可以影响校,校再出去就快了;从家会影响社区,社区出去也快;其实安住在当下好好的力行,解行相应。可以从这样的方式去推广,可以先向社区或者是向班级的家长讲;或者校长很认同、或者同年级的老师很认同,你可以针对同年级的家长都好,或者全校的家长都可以。你说全校家长,很害怕~不用怕,你又不是去跟他打擂台,就是真诚的交流,他有更好的例子,你把它挖过来就好了,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我们很谦卑的去付出,人家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也会很真诚的跟我们交流,这时候你可以吸取经验。不然,诸位老师,我又没结婚,跟人家谈那么多养孩子的事情,从哪来的,就从大众的经验里慢慢积累来的~当然我当过儿子,我父母怎么教育我我都看到了,我就从我父母教我们的经验去分享也可以。在《礼记(学记》当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往往人家很宝贵的经验跟我们一点,我们可能就开窍了。所以欢迎这位老师常常到我们「至善多元文化教育读书会」来,给我们一些宝贵的经验跟我们交流。 问:下个问题,末学的公婆已年迈,年逾八十,身体欠安,目前未同住,相距约十五分钟车程,现想回去同住,照顾公婆生活起居及料理三餐。 答:我们给这位老师掌声鼓励。 问:现在比较困惑的是双方饮食观念及生活习惯差异甚大,公婆根深蒂固的是饮食以蛋、肉、奶为有营养的食物,吃肝补肝,高糖、高脂、高盐等饮食习惯。末学担心同住时双方起烦恼,末学不能造恶业,我想尽孝道。 答:什么是恶业,善恶在哪,在自己的心中。大乘菩萨、大乘修行人持的是心戒,罪从心起,从心忏。我们的目标是尽孝道,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要求到都是完美的情况,都要「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知见的沟通那也是缓慢进行,当然也不能执著缓慢,说不定你公公婆婆有天作梦,梦到一些情境突然开悟了,我要吃素了。所以好好祈求佛菩萨加持,这分孝心会有感应。当然很多事情还是要循序渐进,包含你公公婆婆最听谁的话,从那里下手。假如最听他儿子的话,这时候赶快《新世纪饮食》,疲劳轰炸都要让你先生看好几遍,他认同了自然会善巧去讲。而且人老了之后,对自己的孩子是有依恋的,很信任,话也会听得比较进去。 当然在引导过程当中,我们也不要操之过急,你不要让他一下子就全吃素,那太强人所难了。这时候,第一煮素菜的功夫要提高,第二做出来其实是素鱼,看起来像真的,她吃得很欢喜,很好吃。妈,这都是素的。哇~素菜也可以煮那么好。然后肉慢慢减少,从五盘,两个礼拜三盘、半年一盘,慢慢减少,这叫「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慢慢就把他的饮食习惯转过来了。可以先吃三净肉,一时间还转不过来,吃三净肉。这样造不造恶业,你根本没有杀它的心。买来肉以后,这个肉跟你有缘,怎么样,至诚念往生咒、念佛回向给它,这也是跟它们结一段法缘。你的真诚心愈诚,相信感应也愈快。大家不要出去说蔡老师说可以吃肉。所以有时候话很难说,就是这样。 问:蔡老师说音乐教化人心的力量很大,流行音乐中之靡靡之音切不可听。现今有一个喇嘛说要用年轻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教化人民,此喇嘛著华服、开名车,种种行径不是修行之人所为。请问老师,此人所言是否不可信, 答:是。佛陀在灭度以前交代我们四依法,还交代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那就解决了~他有以戒为师,有没有以苦为师,所以是随顺圣贤教诲,不是随顺烦恼习气。而且我们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个欲不是去增长他的欲望,这个欲是他好的希求你去成全他,他很感激你,建立这个信任。比方现在的父母,你跟他说:念佛成佛。我烦死了,孩子都教不好,你别跟我讲这个,四十岁以后再说。这时候你能把如何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当孩子的榜样,你可以把家庭治理好。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孩子教育,这时候你又能够了他的愿,这叫先以欲勾牵,这时候你有十八般武艺都可以去供养大众,就能跟大众接上这个缘。像杨老师才华很高,我们都很羡慕,毛笔拿起来,唰唰几下,旁边的学生:这么厉害~但是我都不会。所以我们多听经,面对很多情况就会判断。 老师跟学生勾肩搭背行不行,顺著学生,跟他打成一片,那是错误的,那根本就是谄媚学生。老师是引路人,你到底要引到哪里去。我们可以去了解他们的心境,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好榜样,去把他们感化、导引过来才对。 问:下个问题,《弟子规》将待人接物基本的道理说得十分明白,读了《弟子规》似乎 更应对其他圣贤人的经典好好研读,请问老师该读哪些经典,及先后顺序是否有一定, 答:学贵心悟。我们现在先不要急著要读几本经,成年人最重要的在学得扎不扎实。学了一本《弟子规》,诸位老师们,世间哪件事情不能解决,不能用《弟子规》解决,都行,任何难题来,《弟子规》都有答案。其实假如今天不是讲课,我们也不会去读一大堆。今天读很多的经,最主要是怕底下的人说:这个人懂得的就这一部,所以才那里《中庸》说什么,《论语》说什么,让大众心理上觉得说还有点东西。不然我们老老实实一句弥陀,一本《弥陀经》就好了,多自在、多快乐。因为已经走上弘扬文化的路,所以我们可能得多读几本经。可是在人生的受用当中,一本经,这些问题就能够解决。 学习的次序我们按照《三字经》的次序,学《弟子规》、学《三字经》、《孝经》,还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样就够了,「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到时候这些都读完了再说。真的有时候读《孝经》,愈读愈有味,愈不想放下它。因为经义的无量义你慢慢读出来了,那个深度跟广度真的没有边际。师长曾经说到的,学一部经就专一部经,学通了再学第二部,所以师长十年学了几部,才学五部而已。 问:下个问题,请问开始学佛法,是否先念《无量寿经》,不要了解经句,但末学的想法想先懂得经文的内容,再去念经。该如何做, 答:可以,先了解经可以。有一本《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易解》,可以了解。你假如觉得了解之后读起来更摄受,这个可以。先念《无量寿经》也很重要,因为你很清楚整个西方极乐世界的因果、整个修学的环境,我们会生起一种向往、一种愿心。而了解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非常重要,你有相信,你才会有愿,才会去行。为什么一定要了解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无常随时会到。我们已经了解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别无所求,任何时候我都要往生,但是往后的日子,有一天我们还是欢欢喜喜为佛法、为众生做一天。这是先跟西方极乐世界的频道认识清楚了,就容易接上去。 在修学当中,我们还是要达到《阿弥陀经》讲的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怎么达到,《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三部经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好好花个二、三年的时间,把这三部经打好基础,其他时间不打妄想。走路的时候,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往后的人生除了念佛、听经、读经、拜佛,还有敦伦尽分,你当下是哪个角色,用普贤行愿的心境去好好落实。你是老师,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每天在学校里面就是这样去做;在家庭里面你是家庭主妇,敦伦尽分,广修供养,用普贤行愿的心境每天在家里做普贤菩萨。看到家里每个人,礼敬诸佛;家里的人有好的表现,肯定他、鼓舞他,称赞如来;每天煮饭,广修供养,这要给佛吃的,好好煮,特别香。在家庭当中有自己做得还不是很圆满的地方,忏悔业障。用这样的心量去做,每天这些事情就不打妄想。广修供养,敦伦尽分,做完了一有空闲佛号再提起来,不要打妄想,经典拿起来好好读,好好听经,好好提升。真的不能打妄想。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论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我们看到好的行为都是效法、学习的心境,恐跟不上人,我要好好努力,见善如不及;见到不善的行为、或者自己做了不善的行为,就好像摸到滚烫的水一样,马上就缩回来,不敢再起下一个念头。见不善如探汤。从善如登,一个人行善,必须克服自己的习气,就好像登山一样,每一步爬起来,还有地心引力在拉。从恶,恶念起来了,恶行出来了,如崩。就好像一步没有踏稳了,突然 滑掉了,掉到哪去了,山谷,太惨了。一个没踏稳,啊~不要了,啊~就抓住了。一没踏稳,滑了一公尺,赶快树枝又拉到了。这时候一拉,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只要能想起阿弥陀佛,就不会继续掉下去。有时候境界出来,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时候只有一句佛号可靠。 问:感谢蔡老师演讲,其中跪羊图的歌曲个人很喜欢,若有机会能有,,,能把它唱熟的话想唱给周围的亲友们,以音乐传递无声的心声。 答:这位老师回去要高歌,我们给他掌声鼓励。这个音乐是在哪一片,,,那一片,,叫什么名字,就叫跪羊图,哪一家唱片行,慈济。大家可以去买。 问:蔡老师是否能请您到公司讲《弟子规》,教导老板及年轻的员工,因为我们太需要了,只有您来上课才生动,也才能令年轻学子感动。 答:最后这句话不行,这句话叫分别、执著,智慧就被这个障住了。这时候,舍我其谁,你的能力就出来了,只要是真诚心一定能够感动人。我们这三年多在大陆讲课的一些,,,、录相有挂到网路,周老师主讲的「弟子规与企业管理」也都有挂在网路上,这些资料都可以提供这位老师,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去跟你的同仁、员工做带动,变成弘扬文化的一个氛围。所以很抱歉,不能到您单位去讲,因为假如我接了一个单位,我会被骂死。我到了这家公司去,另外一家公司说:蔡老师,你瞧不起我,怎么不来我这里,这样我就变陀螺,所以大家多多谅解。这时候我们比较紧急的事是培训师资。八月初,再过一个多礼拜我们要去马来西亚,全国的华校校长要跟我们签协议,我们长期派师资过去支援他们推展弟子规跟中华文化。签约,人在哪里,没关系,阿弥陀佛会派人来。庆云书院明年就要开幕了,甚至需要五、六十个老师都不止,所以都得培训。 问:下个题目,请问老师,高中生推展弟子规,下手处应如何,除以身作则之外。 答:请这位老师可以看一下我们那两片「如何落实德行教育」跟「推展读经的心得报告」。这个心得报告是杨老师,杨老师是我们推展《弟子规》的始祖,她的经验非常丰富,请大家看一下。我们也一直在强调,推展德行教育,真的第一重要以身作则,第二重要以身作则,第三重要以身作则。你们已经通了。那个家长去听我们的课,听完以后都跑来:老师,你怎么不讲些方法,让我一次就把我那个儿子给治住。他们就一直在想那个灵丹妙药,每次听了半天,两个小时过去了,一过来,老师,你可不可以讲个方法,不老实~不相信。天底下没有偶然的事,一定是上行下效。 问:第二个问题,清朝袁枚的妹妹,袁素文,因为父母小时替她指腹为婚,届龄长成,夫家因其子不成才,而不愿害素文,但素文因自小与哥哥读儒家圣贤书,一心守贞,以至终身受苦,抑郁而亡。她苦,袁枚一家人也苦,夫家更是认为对不起袁家,因袁家有恩於夫家。请问老师,袁素文是不是该有其他的选择,若以业果来看,是今生受者是吗, 答:这位老师可能过去生跟袁家的交情不错。我们有时不要在一些现象当中看。说实在的,这个问题我们冷静的来看,请问死这个事情很恐怖吗,我们都觉得死是人生很惨的事情,其实死是跟换衣服一样,是我们不明白把死看得很重。死都不怕,你这一生还有什么好难受的。我们再看看,袁枚的妹妹袁素文坚持要守贞,很好,她对得起她的良心。她一生后来终身受苦,抑郁而亡,她为什么抑郁,一定是有事情没看开。这就变成她到最后是有事情看不 开,她有求就有苦,她假如没有求,一生坦坦荡荡,她也不会抑郁。但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无求,这样我们太刻薄了。 可是我们要了解到,我们到底为什么而苦,她假如这个信念保持到最后,应该不会抑郁而亡,到最后可能讨债还债,她的债也已经还完了。可是她先生太过分了,讨过头了,那麻烦了,她抑郁而亡,下一辈子她先生要还债了。我们要不要抑郁而亡,不要。不再造新殃,人家欠我们的,都不要,统统算了,反正我啥不求了,我要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看看袁枚一家人都苦,因为她妹妹假如很苦,又回到家里说很苦,她全家人都会苦;假如妹妹她并没有苦,她全家会不会苦,可能不会。她的婆家,事实上她的公公婆婆对她好不好,不错,因为袁家有恩於她的夫家,夫家后来更是觉得对不起这个媳妇。所以她嫁过去,她跟先生是恶缘,但是跟公公婆婆不见得是恶缘,以至於跟她的孩子是不是恶缘,不是。所以这个苦,苦在情执很重。 有很多先生不好,可是女子很守分,用心教她的孩子,请问她的忍辱负重,她的孩子有没有感受到,有,往往这样的孩子会很替母亲著想,他会孝顺母亲。所以当一个女子,假如孩子很孝顺,她的先生对她再怎么不好,她会不会抑郁而亡,可能不会。这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你说如果不嫁他会不会更好,我也不知道,因为历史不可能倒回来。但是真的不嫁了,可能这个女子一生觉得我没有守贞,可能一辈子良心都觉得,纵使她嫁到一个好人家心里踏不踏实,不见得踏实。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从这事情给我们一些启示,然后把我们的领悟回向给袁素文小姐,希望她不要再难受了。 问:「医道」里面,许浚大夫自己生病了,把药给病患,固然很有爱心,视病患比自己重要,如果留给自己吃,不是可以救更多的人吗,因为他后来过世了。(有没有道理,有道理)。这是否和王希海照顾爸爸活著,而未找方法让父亲解脱一样, 答:不大一样。许浚他把自己仅有的药都给了病患,他这股牺牲奉献的精神可以传至千古。假如他把药给自己吃了,三、五个人死了,他这一辈子安不安心,不安心。就是因为这个精神才成就他是心医,才有《东医宝鉴》,才有韩国医术的一股最强有力的支柱。大家要看深远,不要只看到几个人活命。因为精神可以常存,人的精神层面可以提升。他死后,可能有好几个人都没有他医治,所以死掉了,其实也不一定,为什么,因为几十年下来,其实已经感动多少医生了,多不多,非常多,他的同仁都以他为表率,所以虽然他去世了,但他那股精神会印在这些人的心目当中,后面的病患也会有这些人继续承传下去,去治疗他们。所以您担心后面会有很多人没被救到,这个心我们觉得很慈悲,但是不要担心。王希海,我们早上讲过了。 问:下个问题,对一位父母已辞世的孤儿而言,面对《弟子规》孝道教诲万般忏悔,情何以堪。除了事死者,如事生,更要如何积极建设心理,抚平无限的伤痛。 答:我们昨天唱「跪羊图」,唱到「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一个人这一生得道了,九祖都升天。一个人得道,什么时候得道,不是死了叫得道,你真正契入境界,当下你的九祖都升天。所以诸位老师,你们现在要很谨慎,因为你们的祖宗在各个地方都在说:那是我孙子、那是我曾孙,他现在学得很认真。他在天上跟你:加油、加油、加油,都靠你了,加油。这时候我们要感觉到,我们跟祖宗、跟后代的命运是一体。好好努力。 《影尘回忆录》有位修行人,八年读《楞严经》。「八载寒窗读楞严」,他的太太、孩子都已经过世了,鬼魂来找他:希望你帮助我们。自己的家人:好,没问题,自己的家人,我帮得上忙。只要你答应就好。一答应,踩著他的肩膀就升天了。遇到两个以前生意上的朋友,这两个人因为跟他有争执,打官司,自杀了,他很后悔,他也是无心之过,他不想害对方,但对方轻生。这两个人走进来,他也愣了一下,看他们的表情没什么恶意,说:我们希望你帮忙。我帮得上忙就可以。只要你答应。好,也是踩著肩膀就升天了。诸位老师们,我们的肩膀现在能不能踩,这是我们要努力的。只要我们的能力已经够这个境界,父母我们绝对帮得上忙。所以请这位老师可以把《地藏经》好好读几遍,读熟您这个遗憾就不见了。 问:下个问题,周老师上课时,引用商鞅变法及周公制礼作乐为喻,引述立竿见影之效却短命,而以礼治国却能历久不衰,但这需要一段很长的孕育期,使德教深入人心。那么在班级经营当中,该如何取得平衡, 答:我们觉得要很长,其实长跟短与我们的心有关,心愈真切时间愈短。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就成为全中国的榜样。大舜「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所以我们要了解君子之德,风。我们在庐江汤池不到一年的时间,人民的提升非常快,离婚率、犯罪率快速下降,不到一年,所以我们还是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当然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定些规矩,而定规矩的目的并不是去对治孩子,定的目的是要去引导孩子、去帮助孩子。我们可不要觉得定一大堆规定,好像是要把他降伏,或者要把他制伏,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规矩、德行这都要双管齐下去带。而且实在讲商鞅这些还不是规矩,他那个是变成什么,急功近利。你看都要砍头,整个军队在这个过程当中,杀气、残暴都起来了,怎么可能会有福,所以规矩假如我们引导的是你要替别人著想,你不能当害群之马,这也是好的引导。 问:教育是百年大计,但一般社会、家长、校方都是急求果报,要立即看到效果,如何说服家长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进步, 答:这一分心我们也很感动。人与人讲缘分,一个班级当中可能有好几个学生以及他的家长、家庭跟我们很有缘,所以有缘的你就多跟他沟通;没有缘的,去改善那个缘分。往往跟几个家长沟通得好,他的孩子表现愈好,成为班级的标竿,家长慢慢的也会认同,这也都是比较循序渐进。其实随缘是积极不是消极,随缘就是最成熟的好好的做,不成熟的不要强求。我们也不要期待跟家长做弟子规沟通的时候,第一次就要来三十个、四十个,那可能会失望。能来的我们就认真,说不定这两个、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就要成为范仲淹,辛苦值不值得,就值得了。一个范仲淹,天下都好一大半~ 问:要如何才能让两岁的孩子学弟子规,并且落实。 答:很简单,自己做。小孩每天眼睛盯著你,就像照相机一样,喀擦、喀擦,都进去了。当然两岁也可以教。《弟子规》该放好,「置冠服,有定位」,看到长辈来,来鞠躬,每一句还是都可以做的。这一次好像也有来两岁、三岁的孩子,那个鞠躬可标准了,全下去了。一看到,都觉得我们所有的辛劳都不见了。有这样的下一代出来,太值得、太欣慰了。 问:请问孩子的自主意识太强,应如何指导, 答:孩子最重要的培养他是非善恶的判断。他所谓的自主意识是太固执,这都要慢慢把 他调过来。只要我们做人做事对的态度能够树立起来,慢慢的他就懂得往这方向走,你顺著他,他就可能愈任性。 问:如小考发测验卷给他写,他说:老师,可以带回家写吗,(不行。我说的)已经明白告诉他这节课写完,可是一节课后仍然没写。 答:然后就再写。有时候面对一些孩子,还是得跟他磨,磨到他知道你的原则是不能动摇。当然这要跟家长先沟通好,不要横生一些无谓的误解。 问:家庭失和的孩子,在校几乎天天做出引起别人注意或戏弄同学的事,该如何指导, 答:还是要爱心跟耐心,因为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他的原因在他成长过程没有人教他,没有人爱护他,所以好好的照顾他。另外还有一个重点,你每天念经回向给他,差很多,请佛菩萨跟圣贤人一起来当护法。我们有一位姊姊,她是请阿弥陀佛当班导师,请观世音菩萨当保姆,每天念《阿弥陀经》、念观世音圣号回向给他们,本来很烦人的学生都慢慢变温柔一点。这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真诚对他的爱护跟祝福的心。 问:学生有一事不明白,结婚宴时,主位到底是给长辈或父母坐,还是给结婚的当事人坐, 答:诸位老师,谁坐,你们结过婚,你们不知道。谁坐,父母坐,舅舅坐,那我赚死了。以前是家族性的,一定是最长的长辈坐,因为婚姻是整个家庭的大事情。 问:请问老师,面对身心障碍的孩子,应如何教育才能帮助他建立健全的人格, 答:身心障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不外乎身教跟耐性。说实在的,当你在教他的时候,你连期望他变好的心都要放下,不然你会苦。因为你会在那里,他怎么都不变,他怎么都不变,你会很苦。你看佛陀、菩萨照顾我们,不是一世,其实都是生生世世,都很有耐心。我们这辈子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当然你看过动儿,这一次周老师讲课有提到,他那个过动现象也跟饮食有关,把防腐剂、人工色素、人工香料这些添加剂都拿掉了,过动现象减少多少,百分之四十七,连在监狱里面做也是百分之四十几的幅度,所以从身心当中去帮助孩子,很重要的还是启发孩子的性德,本善的心。 问:面对思想偏颇的人,如何导正, 答:还是耐性。当然还要跟他的缘分要好一点,不然他听你的话听不下去了,你也不要勉强。「为人演说」,往往你演得好,他很佩服你的时候,这个话就比较容易进去。我们面对大众,凡事随缘。不要每天想著,这个人我要跟他怎么讲,那个人我要跟他怎么讲,都注意怎么跟人讲,可能到时候忽略了自己到底有没有好好的修行。当我们自己真正用心修行,心清净了,缘分一来,你自己就知道怎么做了,照得清清楚楚,这时候进退分寸会拿捏得好。我们也不要强求,讲一次话人家就要接受。今天有缘,真诚去谈,谈完之后就放下了。不要回到家,我今天跟他讲得很好,他明天会不会变,所以应无所住,而生慈悲的心。 刚好三个小时,辛苦大家坐在底下,谢谢大家。
本文档为【弟子规问答汇集(6+3)集文档 蔡礼旭老师主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0KB
软件:Word
页数:12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21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