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家精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国家精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举报
开通vip

国家精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国家精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学时:264 学分:17.5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必修 开课单位: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课程的属性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包括《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前者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的疏理,后者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解读,二者有面有点,点面结合,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

国家精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国家精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学时:264 学分:17.5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必修 开课单位: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课程的属性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包括《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前者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的疏理,后者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解读,二者有面有点,点面结合,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进而通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文化内涵。 2、通过作品的阅读、分析,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和评价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学素质。 3、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启发学生正确对待祖国丰富的文学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时间跨度上从先秦至近代,容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强调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对学生古代文学全面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大纲所列文学史各阶段的知识点及作品篇目,是教师教学讲授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范围。教师讲课应具有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讲课时应突出重点、难点,对于作品的讲解分析更应突出重点。在具体章节和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具有相对的自由性。 大纲中所开列的作品篇目,有一部分 1 阅读作品。在重点讲授的作品中,应有一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具体篇目教师可自行掌握。 四、学时分配 根据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本课程总学时为264学时,分四学期完成,第一学期先秦两汉文学,第二学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第三学期宋元文学,第四学期明清文学。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编章 课 程 内 容 学时 第一编 先秦文学 40 第二编 两汉文学 20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24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44 第五编 宋代文学 44 第六编 元代文学 24 第七编 明代文学 36 第八编 清代文学 32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自学和讨论为辅。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研究,尤其是阅读作品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文学史和作品的关系。要以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为纲,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基础,用文学史统帅作品,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学史的发展规律。注意不能过分突出某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将文学史与作品割裂开来。在理论分析上应以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并合理吸收新理论、新方法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闭卷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以作品背诵、学期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为辅助。每期末闭卷考试占80%左右,作品背诵和学期论文占20%左右。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2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修订版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年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郭预衡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王运熙、杨明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8年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著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1年 中国小说史稿 北京大学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中国通史 范文澜著 人民出版社 1994年 中国史诗 陆侃如、冯沅君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 中国戏剧史长编 周贻白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年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严可均輯 中华书局 1987年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年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编 作家出版社 1957年 庄子集释 郭庆藩集释 中华书局 1961年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校对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年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 中华书局 1962年 乐府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4年 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 1979年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笺疏 中华书局 1993年 玉台新咏笺注 穆克宏点校 中华书局 1985年 3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教研室选注 中华书局 1962年 史记 司马迁撰 中华书局 1959年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輯 中华书局 1983年 玉台新咏 徐陵编 吴兆宜注 穆克宏点校 中华书局1985年 曹操集 曹操撰 中华书局编辑 1959年 曹子建诗注 曹植撰 黄节注 叶菊生校订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王粲集 王粲撰 俞绍初校点 中华书局1980年 阮步兵咏怀诗註 阮籍撰 黄节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搜神记 干宝撰 汪绍楹校注 中华书局1979年 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 陶渊明集校笺 龚斌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 庾子山集注 庾信撰 许逸民校点 中华书局 1980年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谔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5年 文心雕龙注释 周振甫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 诗品集注 曹旭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 文选注 箫统辑 李善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唐诗选 中国社科文研所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 王右丞集笺注 王维撰 赵殿成注 上海古籍出版杜1984年 上海古籍出版 1982年影印 孟浩然集 孟浩然撰 李太白全集 李白撰 王琦辑注 中华书局 1979年 高适集校注 高适撰 孙钦善校注 中华书局 1984年 岑参集校注 岑参撰 陈铁民、侯忠义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 王昌龄诗注 王昌龄撰 李云逸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 杜诗详注 杜甫撰 [清]仇兆鳌注 中华书局 1979年校点本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韩愈撰 钱仲联集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韩愈文选 童第德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 1980年 白居易集 白居易撰 顾学颉点校 中华书局 1979年 元稹集 元稹撰 冀勤点校 中华书局 1982年 柳宗元集 柳宗元撰 吴文治等校点 中华书局 1979年 4 李贺诗歌集注 李贺撰 蒋凡等标点 上海古籍出版 1997年 花间集校 ([后蜀]赵崇柞编 李一氓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 南唐二主词 王仲闻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 王维诗选 陈贻焮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年 杜甫诗选注 萧涤非选注 上海古籍文学出版社 1983年 白居易诗选 顾肇仓、周汝昌选注 作家出版社 1962年 韩愈文选 童第德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 柳宗元诗文选 上海师大中文系选注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 李商隐诗选注 陈伯海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 杜牧选集 朱碧莲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 全宋词 唐圭璋编 中华书局 1979年排印本 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中华书局 1962年 唐宋词选释 俞平伯选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 宋词三百首笺注 唐圭璋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李清照集校注 王仲闻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 苏东坡诗词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 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年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年 词话丛编 唐圭璋编 中华书局 1986年 陆游选集 朱东润选注 中华书局 1962年 元曲选校注 王学奇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4年 元人杂剧选 顾肇仓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 西厢记新注 张燕瑾等校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0年 汤显祖戏剧集 钱南扬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牡丹亭 汤显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 桃花扇 孔尚任著 王季思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 三国演义 罗贯中撰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年 水浒传 施耐庵、罗贯中撰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年 聊斋志异 蒲松龄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儒林外史 吴敬梓撰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年 红楼梦 曹雪芹撰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年 古代白话小说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5 人间词话 王国维著、佛雏校辑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0年 历代诗话 何文焕辑 中华书局 1981年 西游记 吴承恩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 新刻金瓶梅词话 兰陵笑笑生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 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撰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 老残游记 刘鹗撰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 孽海花 曾朴撰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 八、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 论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先秦文学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一、什么是先秦文学 二、先秦文学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 三、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第一章 上古神话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上古神话的概貌,掌握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什么是神话 二、神话的产生及其本质特征 三、记录神话的主要文献资料 第二节 中国神话的内容及思维特征 一、主要内容 二、神话思维特征 三、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讲授篇目: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第二章 《诗经》 6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一、《诗经》的名称及编者 二、《诗经》产生的时间和地域 三、《诗经》的分类及结构 四、《诗经》的应用和流传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反映爱情婚姻的诗篇 二、反映征战、徭役和离乱的诗篇 三、反映农业生产劳动的诗篇 四、反映祭祀与颂扬祖先创业功绩的诗篇 五、反映政治腐朽、社会黑暗的怨刺诗篇 六、反映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燕飨诗篇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二、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三、语言丰富、生动、形象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关注现实的“风雅”精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树立了榜样 二、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我国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三、《诗经》的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讲授篇目: 《关睢》、《氓》、《邶风?静女》、《蒹葭》、《伯兮》、《苤莒》、《君 子于役》、《东山》、《七月》、《伐檀》、《硕人》、《生民》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左传》与《国语》、《战国策》的体例、性质、文学成就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一、甲骨卜辞及铜器铭文 二、《周易》 三、《尚书》 7 四、《春秋》 第二节 《左传》 一、《左传》的成书 二、《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三、《左传》的思想内容 四、《左传》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国语》 一、《国语》的成书及体制 二、《国语》的主要思想内容 三、《国语》的主要艺术特色 第四节 《战国策》 一、《战国策》的成书过程 二、《战国策》的主要思想内容 三、《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对史传文学的影响 二、对散文的影响 三、对小说的影响 讲授篇目: 《尚书?无逸》、《左传?齐伐楚盟于召陵》、《左传?秦晋肴之战》、《国 语?勾践灭吴》、《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战国策?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的 体例、思想以及文学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春秋末至战国初期(《论语》、《老子》、《墨子》) 二、战国中期(《孟子》、《庄子》) 三、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 第二节 《孟子》 一、孟子的生平思想 二、《孟子》的成书及主要注释本 三、《孟子》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庄子》 8 一、庄子的生平思想 二、《庄子》的结构及作者 三、《庄子》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荀子》与《韩非子》 一、荀子的生平思想 二、《荀子》的艺术特色 三、韩非的生平思想 四、《韩非子》的艺术特色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对后世作家创作风格的影响 二、对后世文学语言的影响 三、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 讲授篇目: 《论语?楚狂接舆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 许行章》、《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篇》、《韩非子》“齐王使人吹竽”、 “郑人买履”、“楚人鬻木盾 与矛”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屈原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的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一、多种文化的交融 二、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一、屈原的生平思想 二、楚辞的编纂和屈原作品的真伪 第三节 《离骚》 一、《离骚》篇名的含义 二、《离骚》的写作时间 三、《离骚》的思想内容 四、《离骚》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歌》 二、《九章》 三、《天问》 9 四、《招魂》 第五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全新时代 二、展示出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丰满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形象 三、奠定了我国文学浪漫精神的第一块丰碑 四、屈原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对后世影响 深远 第六节 宋玉 一、宋玉及其作品 二、《九辩》 讲授篇目: 《离骚》、《湘夫人》、《国殇》、《涉江》、《哀郢》、《九辩》(节选)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 论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秦汉时期的社会概况、文化思想和文学发展概貌。 教学具体内容: 一、社会概况 二、思想文化概况 三、文学概况 第一章 秦汉政论文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两汉论说文的主要作品及其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李斯的政论文 第二节 西汉政论文 一、汉代政论文的创作成就 二、贾谊的政论文 三、晁错等西汉政论文作家 第三节 王充等东汉政论文 讲授篇目: 《过秦论》、《论秦粟琉》 10 第二章 汉代史传文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史记》的主要内容以及文学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汉代史传文创作概况 第二节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 二、《史记》的叙事艺术 三、《史记》的人物刻画 四、《史记》的风格特征 五、《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 《汉书》 讲授篇目: 《报任安书》、《项羽本记》、《刺客列传》、《李将军列传》、《苏武传》 第三章 汉代赋体文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汉赋的起源及其体制特点、汉赋的主要作家、汉赋的分类与流变。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关于汉赋 一、赋体文的文体本质 二、汉赋的来源和分类 第二节 汉代主要辞赋作家作品 一、骚体赋 二、散体大赋 三、抒情小赋 讲授篇目: 《服鸟 鸟赋》、《七发》(节选)、《子虚赋》(节选)、《刺世疾邪赋》 第四章 汉代乐府诗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汉乐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精神。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乐府与乐府诗 一、汉代的乐府音乐机关 二、汉代乐府诗的收录和保存 11 第二节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讲授篇目: 《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焦仲卿妻》 第五章 汉代文人诗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情况和艺术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汉代文人诗歌创作与五言诗的成熟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题目、作者、时代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 四、《古诗十九首》的地位及影响 讲授篇目: 《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回车驾言迈》、《人生不满百》、《西 北有高楼》、《迢迢牵牛星》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 论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概况、文化思想和文学发展概貌。 教学具体内容: 一、社会概况 二、社会思想和文人心态 三、文学概况 第一章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建安文学的特点,三曹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简单了解“七 子”的诗歌创作;掌握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建安文学 一、何谓建安文学 12 二、三曹 三、王粲、刘桢及蔡琰 四、建安风骨 第二节 正始文学 一、何谓“正始文学” 二、阮籍其人其诗 三、嵇康其人其文 四、正始之音 讲授篇目: 《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龟虽寿)、《燕歌 行》、《白马篇》、《赠白马王彪《七哀诗》、《登楼赋》、《咏怀》(其一、 三十一)、《与山巨源绝交书》 第二章 两晋文学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潘岳、陆机、左思、陶渊明等的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陆机、潘岳、左思与太康文学 一、太康文学概述 二、陆机和潘岳的诗歌 三、左思与左思风力 第二节 刘琨、郭璞与东晋其他作家 一、刘琨的诗歌 二、郭璞的游仙诗 三、 玄言诗和东晋诗歌 第三节 陶渊明 一、生平与文学创作 二、陶渊明诗的思想内容 三、作品的艺术成就 四、陶渊明诗的影响 讲授篇目: 潘岳《悼亡》(其一),陆机《赴洛道中作》(其一),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刘琨《重赠卢谌》,陶渊明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归去来辞》 第三章 南北朝诗文 13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南朝谢灵运、鲍照、谢脁与永明体、宫体诗、南朝赋与散文的创作及其 成就,北朝庾信、《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的文学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谢灵运和元嘉山水诗 一、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与地位 二、颜延之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 鲍照和七言诗 一、鲍照与七言诗 二、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谢朓和永明新体诗 一、什么是永明体 二、谢 朓 诗的内容与特色 第四节 梁陈诗人 一、萧氏父子和宫体诗 二、何逊与阴铿的诗歌创作 第五节 庾信与北朝文学 一、宫体诗与庾信前期诗歌 二、庾信与北朝诗歌 第六节 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 一、南北朝文章发总趋势 二、鲍照的《芜城赋》与 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三、江淹与《别赋》、《恨赋》 四、丘迟、陶弘景、吴均、徐陵的骈文 五、郦道元与《水经注》与杨衒之与《洛阳伽蓝记》 讲授篇目: 谢灵运《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 案不能食),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阴铿《晚出新亭》, 谢庄《月赋》,江淹《别赋》,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芜城赋》、《别赋》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教学基本要求: 简单了解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基本特色。 教学具体内容: 一、南朝民歌 二、北朝民歌 14 讲授篇目: 《西洲曲》、《木兰诗》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与文学成就。 简单 教学具体内容: 一、先秦至南北朝时的“小说”概念 二、《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三、《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 讲授篇目: 《韩凭妻》、《王子猷居山阴》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 论 教学基本要求: 简单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发展概况。 教学具体内容: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三、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四、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隋及初唐文学创作的总体情况,以及四杰、沈宋、陈子昂的诗歌创作的 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隋代文学 一、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二、梁、陈入隋的文人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上官体 二、王绩的诗歌创作 三、“初唐四杰”的文学主张 15 四、“初唐四杰”的创作 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 一、 二、 陈子昂的创作 第四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一、初唐的歌行体 二、张若虚、刘希夷的创作 讲授篇目: 《从军行》、《出塞》(其二)、《人日思归》、《野望》、《行路难》、《在狱咏蝉》、《正月十五夜》、《题大庾岭北驿》、《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代悲白头翁》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盛唐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创作的总体情况和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和高适、岑参等人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王维与山水田园诗人 一、王维生平及其创作 二、孟浩然生平及其创作 三、裴迪、储光羲、刘眘虚、张子容、常建等人的创作 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等人的创作 一、豪爽俊丽,清刚劲健之美 三、 王昌龄的七绝 四、 王翰、崔颢、李颀、祖咏等人创作 第三节 高适、岑参边塞诗派 一、 高适的生平与创作 二、 岑参的生平与创作 三、 王之涣、陶翰等人创作 讲授篇目: 《送元二使安西》、《山居秋暝》、《渭川田家》、《汉江临泛》、《鸟鸣涧》、《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古从军行》、《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燕歌行》、《封丘县》、《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登鹳鹊楼》 16 第三章 李 白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情况,以及李白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一、 李白的生平 二、 李白和思想与人格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一、 李白的乐府诗 二、 李白歌行的创作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一、 李白的情思韵味 二、李白绝句的境界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李白的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二、李白诗歌的奔放气势 三、李白诗歌的奇特的想象 第五节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对苏轼、陆游等人的影响 讲授篇目: 《古风》(其八)、《长干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梦游 天姥吟留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蜀道难》、《将进酒》、《行 路难》、《玉阶怨》、《月下独酌》 第四章 杜 甫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杜甫的生平和思想情况,以及杜甫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一、 杜甫所处的时代 二、杜甫的家庭与生平 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 一、 杜甫律诗的成就 二、杜甫律诗的特点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 17 一、 杜诗沉郁顿挫 二、杜诗的其它风格 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一、元稹对杜甫诗歌的评价 二、杜甫思想情操、士人人格对后人的影响 讲授篇目: 《望岳》、《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秋兴八首》(其一、其二、其三、其四)、《羌村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石壕吏》、《兵车行》、《登岳阳楼》 第五章 大历诗风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中唐大历前后主要诗人,诗歌创作的大致情况。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士人心态与冷落寂寞情调 一、韦应物、刘长卿的创作 二、大历十才子 第二节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一、 钱起等“十才子”诗人的意象类型 二、刘长卿韦等人的诗歌意象类型 第三节 顾况与李益 一、顾况的创作 二、李益的创作 讲授篇目: 《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韩愈、孟郊、李贺,以及刘禹锡、柳宗元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一、韩、孟等人理论主张 二、崇尚雄奇怪异的审美取向 第二节 韩孟诗歌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 一、韩愈的生平 二、韩愈诗歌的特征 18 三、李贺的生平与创作 第三节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创作 一、刘禹锡的生平与创作 二、柳宗元的诗歌与创作 三、刘、柳诗风的比较 讲授篇目: 《调张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游子吟》、《南园》、《老夫采玉歌》、《金铜仙人辞汉歌》、《山石》、《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秋词》、《竹枝词二首》(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江雪》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唐新乐府运动其他诗人的创作情况。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中唐重写实尚通俗思潮与诗歌创作 一、张籍、王建的乐府诗 二、元稹的乐府诗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一、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主张 二、白居易的讽谕诗 第三节 感伤诗与元、白唱和诗 一、《长恨歌》与《琵琶行》 二、元、白唱和诗 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 一、 闲适诗的特点, 二、闲适诗对后代的影响 讲授篇目: 《野老歌》、《秋思》、《田家行》、《连昌宫词》、《春晓》、《悯农二首》、《轻肥》、《买花》、《钱塘湖春行》、《上阳白发人》、《长恨歌》、《和白乐天》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中唐古文运动的起因以及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的成就。 19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一、儒学复兴与古文运动 二、韩愈、柳宗元的文道观 第二节 古文的理论主张 韩、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一、 一、 二、“文以载道” 第三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一、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二、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第四节 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一、中唐其他散文家的创作 二、晚唐小品的创作 三、晚唐 “三十六体” 讲授篇目: 《师说》、《杂说四》、《送李愿归盘谷序》、《祭十二郎文》、《柳子厚 墓志铭》《张中丞传后叙》、《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三 戒并序》、 《钴鉧潭西小丘记》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唐传奇、唐变文的发展情况以及主要作品及作者。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唐传奇 一、唐传奇的分期与作品 二、唐传奇的艺术特点 第二节 俗讲与变文 一、俗讲 二、变文 讲授篇目: 《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柳毅传》 第十章 晚唐诗歌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晚唐诗歌创作的情况以及杜牧、李商隐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 格。 20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杜牧的怀古诗 一、 二、许浑的创作 第二节 苦吟诗人 苦吟与闲适 一、 二、贾岛、姚合的诗作 第三节 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 一、 温庭筠诗歌 二、韩握的香奁诗 第四节 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一、陆龟蒙、皮日休 二、司空图的名的创作与《诗品》 第五节 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 一、聂夷中、杜荀鹤 二、郑谷、罗隐 讲授篇目: 《早雁》、《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山行》、《赠别》、 《秦妇吟》 第十一章 李商隐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李商隐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一、牛李党争 二、李商隐的生平 第二节 朦胧多义与心灵世界的开拓 一、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多义性 二、李商隐诗的用典 第三节 凄艳浑融的风格 一、凄艳浑融风格的分析 二、李商隐诗与齐、梁诗歌的比较 三、李商隐与阮籍、李贺、杜甫的比较 讲授篇目: 21 《贾生》、《安定城楼》、《无题》(相见时难)、《春雨》、 ※《锦瑟》、《嫦娥》 《无题》(来是空言)、《无题》、(昨夜星辰) 第十二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词的起源以及敦煌曲子词、温庭筠与花间词、李煜与南唐词的创作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一、词的兴起 二、敦煌词 第二节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一、《花间集》 二、温庭筠及其创作 三、韦庄及其创作 第三节 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一、冯延巳及其创作 二、李煜及其创作 讲授篇目: 《菩萨蛮》(箫声咽)、《忆江南》(春去也)、《菩萨蛮》(小山)、《梦江南》(梳洗罢)、《思帝乡》、《菩萨蛮》(人人尽说)、《谒金门》(风乍起)、《鹊踏枝》(谁道闲情)、《鹊踏枝》(萧索清秋)、《浣溪沙》(菡萏香消)、《虞美人》(春花秋月)、《相见欢》(林花谢了)、《浪淘沙》(帘外雨)、《乌夜啼》(无言)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 论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宋代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宋代文学的关系,掌握宋代文学发展的概况。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一、崇文抑武的国策 二、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三、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四、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 22 五、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第二节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一、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二、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 三、爱国主题的弘扬 第三节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二、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 三、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 四、审美情趣的转变 第四节 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二、士大夫的优裕生活与词的兴盛 三、社会的广泛需求对词人创作热情的刺激 第五节 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一、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 二、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 三、宋诗对唐诗的因革 四、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 五、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 六、辽金诗文的成就 第一章 宋初文学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宋初诗文的发展概况和诗歌创作中的宋初三体。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一、王禹稱创作 二、提出复古主张的柳开、尹洙、苏舜钦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稱 一、“白体”诗人 二、李昉、徐铉 三、宋诗散文化、议论化风气 第三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一、“晚唐体”与苦吟精神 二、贾岛、姚合与九僧诗 23 三、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 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 一、西昆体 二、《西昆酬唱集》 三、李商隐的诗歌艺术 讲授篇目: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村行》、《山园小梅》(其一)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二章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北宋前期词坛的情况,掌握晏欧、柳永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晏殊与《珠玉词》 及“北宋倚声家初祖”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一、范仲淹的创作 二、王安石词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一、柳永生平 二、柳永词风 三、柳永对词体的贡献 讲授篇目: 《浣溪沙》(一曲新词)、《渔家傲》(塞下秋来)、《苏幕遮》(碧云天)、《桂枝香?金陵怀古》、《鹊踏枝》(槛菊愁烟)、《八声甘州》(对潇潇)、《望海潮》(东南形胜)、《踏莎行》(候馆梅残)、《雨霖铃》(寒蝉凄切)、《鹤冲天》(黄金榜上)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及其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等人的诗文创作风格。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 一、欧阳修的生平 二、欧阳修的散文 第二节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24 一、欧阳修诗中的议论及其平易的风格 二、梅尧臣其对宋诗艺术的先导作用 三、苏舜钦诗的奔放直率风格 第三节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一、王安石的生平 二、王安石的散文 三、曾巩散的文 第四节 王安石的诗歌 一、王安石前期的诗歌 二、王荆公体 讲授篇目: 《秋声赋》、《戏答元珍》、《小村》、《鲁山山行》、《东溪》、《淮中 晚泊犊头》《船泊瓜洲》、《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书湖阴先生 壁》 第四章 苏 轼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苏轼的生平和思想,苏轼在散文、诗、词各体文学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 和巨大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一、苏轼的生平 二、苏轼学识与思想 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一、自然与雄放 二、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三、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四、辞赋和四六 第三节 苏轼的诗 一、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乐观旷达的精神 三、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 四、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的刚柔相济艺术风格 五、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第四节 苏轼的词 一、苏轼对词的变革 25 二、苏轼词的创作 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一、苏轼的意义 二、苏轼周围的作家群 三、后世文人心目中的苏轼 讲授篇目: 《石钟山记》、《赤壁赋》、《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饮 湖上初晴后雨》、《游金山寺》、《江城子》(十年生死)、《江城子?密州出 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及其诗歌的主要特点,了解江西诗派其他成员的诗歌 艺术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 一、黄庭坚的生平 二、 “山谷体” 第二节 陈师道的诗歌 一、陈师道生平与性格 二、陈师道诗歌 第三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 一、“江西诗派” 二、“一祖三宗”之说 第四节 江西诗派的演变 一、江西诗派诗人在南宋初的创作 二、吕本中的创作 第五节 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一、陈与义的诗歌 二、曾几之风格 讲授篇目: 《寄黄几复》、《登快阁》、《咏史》、《次韵公实雷雨》、《春晚郊居》、 《伤春》、《寓居吴兴》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教学基本要求: 26 掌握黄庭坚、秦观、贺铸的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黄庭坚和晁补之 一、黄庭坚词雅俗并存与兼学苏柳 二、晁补之的词论及其吟咏情性的隐逸主题 第二节 晏几道 一、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二、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 第三节 秦观 一、伤心人的伤心词 二、情韵兼胜 三、采小令之法入慢词 四、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第四节 贺铸 一、贺铸个性 二、贺铸词 第五节 周邦彦 一、周邦彦之清真词 二、周邦彦与大晟词人 讲授篇目: 《临江仙》(梦后楼台)、《鹧鸪天》(彩袖殷勤)、《满庭芳》(山抹微 云)、《鹊桥仙》(纤云弄巧)、《古捣练子》、《踏莎行》(雾失楼台)、《鹧 鸪天》(重过阊门)、《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满庭芳?夏日溧水无 想山作》、《兰陵王?柳》、《六丑?蔷薇谢后作》、《西河?金陵怀古》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南宋前期词的创作情况以及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的艺术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李清照 一、李清照的生平 二、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三、易安体特色 四、钱塘才女朱淑真的词 第二节 朱敦儒 一、词俊朱敦儒 27 二、朱词特色 第三节 张元干等词人 一、张元干南渡前后两期的词 二、陈与义、陈克、向子、王以宁的词 第四节 李纲、岳飞等词人 一、李纲的咏史词 二、赵鼎、李光和胡铨的英雄战歌。 讲授篇目: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剪梅》(红藕香残)、《如梦令》二首(尝记昨夜)、《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满江红》(怒发冲冠)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陆游的生平及思想、陆游诗词创作的成就,以及杨万里、范成大的诗歌 创作的特色。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一、陆游的生平 二、陆游与江西诗、杜甫诗、陶渊明诗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一、陆游爱国诗 二、陆游的闲适诗 三、陆游的农村诗 四、陆游的爱情诗 第三节 陆游的影响 一、陆游对南宋后期诗坛的影响 二、陆游对后代诗人的影响 第四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一、杨万里与理学 二、诚斋体 三、范成大的金纪行诗和田园诗 四、尤袤诗歌 讲授篇目: 《示儿》、《五月十一日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关山月》、《书愤》、《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沈园》二首、《剑门道中遇微 28 雨》、《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其四《宿灵鹫禅寺》、《晓行望云山》、《小池》、《州桥》、《四时田园杂兴》第十五、三十、三十五、四十四首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辛弃疾的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以及辛派词人如陈亮、刘 过、刘克庄、刘辰翁的创作情况。 教学具体内容: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第一节 一、辛弃疾生平 二、《美芹十论》与《九议》 三、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第二节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一、辛弃疾的爱国词 二、辛弃疾的农村词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辛词的个性特色 二、辛词的新颖意象群 三、辛词的 “以文为词” 四、辛词的雄深雅健,悲壮沉郁 五、辛词的俊爽流利,飘逸闲适与纤柔婉丽 第四节 辛派词人 一、张孝祥词风 二、陆游词词风 三、刘过词作 讲授篇目: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丑奴儿》(少年不识)、《青玉案》(东风夜放)、《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念奴娇?过洞庭》、《诉衷情》(当年万里)、《沁园春》(斗酒彘肩) 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南宋后期姜夔、吴文英、张炎等的词家的创作情况。 教学具体内容: 29 第一节 姜夔 一、姜夔的生平与词作 二、史达祖的词作 第二节 吴文英 吴文英梦窗词的特点 第三节 宋末其他词人 一、周密词 二、王沂孙词 三、张炎词 四、刘克庄词 五、刘辰翁词 讲授篇目: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暗香》(旧时月色)、 《扬州慢》(淮左名都)、《风入松》(听风听雨) 第十一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南宋后期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和文天祥等宋末爱国诗人的诗歌创作和金 代大诗人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一、 “永嘉四灵” 二、江湖诗派 第二节 宋末诗歌 一、文天祥的爱国诗 二、谢翱、谢枋得、汪元量的遗民诗人 第三节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一、金诗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元好问的纪乱诗 三、元好问的其他成就 讲授篇目: 《山中》、《乡村四月》、《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三、其七)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绪 论 30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元代社会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对元代文学的影响和元代文学发展概况。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元代社会政治特点 一、在政治上,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广大“汉人”和“南人”被压迫在社会的底层。这使元代文学蓄积着一种愤激的情绪,回荡着一种遁世隐居的主题。 二、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发达,都市经济繁荣,为元杂剧的兴盛和南戏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群众条件。 三、长期废置科举考试,儒生社会地位低下,不少儒生沦为书会才人,在客观上促进了元曲的繁荣。 四、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形成元代诗文“雅正”的文学观念和经世致用的创作目的。 五、民族的沟通与融合,推动了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第二节 元代文学特点 一、元曲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二、元末南戏复兴 三、诗文词大多摹唐仿宋,总体成就不高 四、话本和讲史有了新成果 第一章 元杂剧的形成、发展和体制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元杂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元杂剧的体制表演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中国戏剧的形成和元杂剧的兴起 一、中国戏剧的渊源 二、中国戏剧的形成 三、元杂剧的兴起 第二节 元杂剧的体制和表演 一、元杂剧的结构 二、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1.曲调和曲词 2.宾白 3.科泛 4.题目正名 三、元杂剧的角色 四、元杂剧的表演 31 第三节 元杂剧的发展概貌 一、元杂剧作家作品概况 二、元杂剧发展概貌 1.前期(大都时期) 2.后期(杭州时期) 第二章 关汉卿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关汉卿的生平,掌握其名剧《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以及在杂剧创作上 的巨大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旨趣 一、关汉卿的生平和思想 二、关汉卿的创作旨趣 第二节 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一、历史剧 二、妇女剧 三、公案剧 第三节 《窦娥冤》 一、《窦娥冤》的故事渊源及关汉卿对这一题材的改编 二、《窦娥冤》的思想内容。窦娥形象 三、《窦娥冤》的悲剧冲突。 第四节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一、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 二、本色当行的戏剧语言 讲析折目: 《法场斗争》(第三折)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西厢记》的故事情节、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 一、王实甫的生平 二、王实甫的创作 第二节 西厢故事的演进 一、薄情寡义《莺莺传》 32 二、微露同情《蝶恋花?鼓子词》 三、脱胎换骨《董西厢》 四、臻于完美《王西厢》 第三节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 一、《西厢记》所反映的爱情理想 二、崔张爱情的反封建性与局限性 三、《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崔莺莺 张生 红娘 第四节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一、宏大而富有创意的戏剧结构 二、波澜起伏的喜剧冲突 三、细腻入微的心理刻划 四、文采与本色相生的语言风格 讲析折目: 《长亭送别》(第四本第三折) 第四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元代南戏的发展情况和著名作品《琵琶记》的主题倾向和艺术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一、南戏的形成 二、南戏的发展 第二节 南戏的体制与表演 一、南戏的结构 二、南戏的曲调、曲词 三、南戏的角色 四、南戏的表演 第三节 《琵琶记》 一、《琵琶记》的作者高明 二、高明改编《琵琶记》的动机 三、《琵琶记》的思想内容 赵五娘形象 蔡伯喈形象 四、《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元末四大南戏 一、《荆钗记》 二、《拜月亭》 三、《刘知远》 33 四、《杀狗记》 讲析出目: 《五娘吃糠》(第二十出) 第五章 元代散曲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散曲的体例、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以及元代主要散曲作家的创作情况。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一、散曲的兴起 二、散曲的体制 三、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 第二节 元前期散曲创作 一、书会才人作家 二、平民及胥吏作家 三、达官显宦作家 第三节 元后期散曲 一、散曲文体的日趋成熟完善 二、哀婉蕴藉的感伤情调成为创作主流 三、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四、代表作家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刘时中 讲授篇目: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乔吉,双调?水仙子,(寻梅) 讲授篇目: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双调?夜 行船》(秋思) 第六章 元代诗文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元代诗文及主要作家的创作情况。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元代诗文概况 一、元代诗文作家作品概况 二、元代诗文特点 第二节 元代前期诗歌 34 一、由宋入元的诗人 二、刘因、赵孟兆页 的诗歌 三、耶律楚材的诗歌 第三节 元代中期的诗歌 一、“雅正”的文学思潮 二、“元诗四大家” 第四节 元代后期诗歌 一、杨维桢的“铁崖体” 二、萨都剌等少数民族诗人 三、王冕的诗歌 讲授篇目: 刘因《白沟》、杨维桢《题苏武牧羊图》 第八编 明代文学 绪 论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明代社会政治文化特点和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明代社会特点 一、政治上,实行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监控 二、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扩大了文学的题材领域,培 植了市民思想意识 三、确立程朱理学为官方哲学,实行八股取仕的科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禁锢了文化人的 思想 四、王学左派兴起,催生了晚明进步文化思潮 第二节 明代文学特点 一、小说成为明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二、戏曲有了新的发展 三、诗文词大多摹仿秦汉唐宋,总体成就不高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能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 艺术分析。 教学具体内容: 35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一、三国故事的长期流传与发展 二、《三国志演义》的成书时间 三、《三国志演义》的主要版本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一、真实地再现了东汉末至西晋初的战乱局面,反映了乱世中人民的苦难 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自私、虚伪、残暴的本质,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 三、通过对蜀汉集团的突出描写,表现了作者的仁政理想和人伦关系理想 四、通过对一批忠义之士、智勇之人的歌颂,表现了作者的忠义观念和对智勇的推崇 五、关于小说中的“拥刘反曹”问题和封建正统思想 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形象 一、诸葛亮 二、曹操 三、刘备 四、关羽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 二、特征化的人物性格塑造 三、全景式的战争描写 四、主次分明、变化多姿的叙事技巧 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历史演义体语言 第五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一、推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繁荣 二、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广泛影响 三、《三国志演义》在国外 阅读篇目: 《三国演义》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水浒传》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能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分析。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36 一、水浒故事的流传与发展 二、《水浒传》的作者问题 三、《水浒传》的版本 第二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一、深刻地揭示了梁山起义的社会原因 二、艺术地再现了农民起义的发展规律 三、热情地讴歌了梁山泊所推行的政策和制度 四、如实地写出了起义的悲剧结局,初步地揭示出了起义失败的主观原因 五、关于小说中造反与忠君的思想矛盾 第三节 《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形象 一、宋江 二、李逵 三、鲁达 四、武松 五、林冲 第四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连环勾锁、百川入海的结构方式 二、初步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塑造 三、白话语体的文学语言 第五节 《水浒传》的影响 一、《水浒传》的社会影响 二、《水浒传》影响下的英雄传奇小说 三、《水浒传》在国外 阅读篇目: 《水浒传》 第三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西游记》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并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艺术 分析。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一、玄奘取经题材的神化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 二、关于《西游记》的作者问题 三、《西游记》的版本 第二节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37 一、关于《西游记》主旨的种种说法 二、社会层面上的《西游记》 三、宗教层面上的《西游记》 四、哲理层面上的《西游记》 第三节 《西游记》中的主要艺术形象 一、孙悟空 二、猪八戒 第四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一、光怪陆离的浪漫主义奇思异想 二、人、神、魔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塑造 三、戏言寓诸幻笔 第五节 《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一、神魔小说流派的形成 二、《封神演义》 三、《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影响 阅读篇目: 《西游记》 第三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金瓶梅》的思想内容,以及明代其他长篇小说的创作情况。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一、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二、成书的时代 三、作者之谜 四、《金瓶梅》的版本 第二节 《金瓶梅》的思想内容 一、《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社会关系和世俗人情 二、从暴露社会的矛盾走向剖视扭曲的人性 三、《金瓶梅》的悲剧意义 四、关于小说中的性描写 第三节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一、纵横交织的网状结构 二、多色调、立体化的人物性格刻划 三、家常化、市井化的口头语言 38 第四节 《金瓶梅》的续书及其影响 一、《金瓶梅》的续书 二、《金瓶梅》的影响 三、《金瓶梅》在国外 第五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什么是拟话本,并对拟话本的创作成就进行评述。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一、“三言”、‘二拍“的编著者冯梦龙和凌蒙初 二、“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三、“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明代其他白话短篇小说 一、《清平山堂话本》及“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 二、《型世言》及其他白话短篇小说集 第三节 明代的文言小说 一、《剪灯新话》与其他传奇小说 二、不同类别的文言笔记小说专集与丛书的大量刊行 三、明代文言小说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篇目: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 第六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明代杂剧的创作情况和徐渭的杂剧创作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 一、皇室贵族朱权、朱有火敦 的杂剧创作 二、御前侍从贾仲明、杨讷的杂剧创作 三、刘东生的《娇红记》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 一、明代中后期杂剧创作的转型 二、王九思与康海的杂剧 三、徐渭的《四声猿》和《歌代啸》 39 四、《一文钱》、《郁轮袍》、《齐东绝倒》等杂剧 第七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明代传奇的创作情况和吴江派、临川派的创作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述 一、传奇的渊源及体制 二、丘睿的《五伦全备记》和邵灿的《香囊记》 三、《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和《连环记》 第二节 明中叶大三传奇 一、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 二、明中叶三大传奇 第三节 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一、汤、沈之争 二、吴江派的创作 三、临川派的创作 四、明代中后期的骈俪派 五、《玉簪记》、《红梅记》和《东郭记》 章 汤显祖 第八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汤显祖的戏剧成就,以及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一、汤显祖的生平 二、汤显祖的思想 三、汤显祖的创作 第二节 《牡丹亭》 一、《牡丹亭》的题材渊源 二、《牡丹亭》的思想内容 三、杜丽娘、柳梦梅、杜宝等人物形象 四、《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汤显祖的影响 一、汤显祖影响下的剧作家 二、汤剧的社会影响 40 三、“临川四梦”的演出与传播 讲授篇目: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第十二出寻梦 第九章 明代诗文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明代诗文的创作情况以及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的诗文和创作主张。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明初诗文 一、高启、宋廉、刘基的诗文创作 二、台阁体 三、茶陵派 四、明代的八股制义文 第二节 明中期诗文 一、李东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 二、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 三、归有光与唐宋派 第三节 晚明诗文 一、李贽 二、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 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性灵派 四、晚明小品文 五、明末爱国诗人 讲授篇目: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刘基《卖柑者言》、归有光《项脊轩志》、 《先妣事略》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绪 论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清代社会政治文化特点和文学发展情况。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清代社会特点 一、皇权统治走向极端 二、实行严苛的文化专制主义统治 41 三、社会启蒙思潮不断涌动,文学中的人文意识加强 四、晚清出现西学东渐狂飙,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 第二节 清代文学特点 一、小说创作蓬勃发展 二、古典戏曲由繁盛走向式微,地方戏曲纷纷涌现 三、传统诗词全面中兴,讲唱文学再度盛行 四、晚清文学观念新变,文体出现历史性变革 第一章 《聊斋志异》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聊斋志异》创作的思想倾向及艺术成就,以及其他短篇小说创作的情 况。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一、蒲松龄的生平 二、蒲松龄的创作旨趣 三、《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成书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一、揭露黑暗腐败的政治,鞭挞无恶不作的贪官污吏和为富不仁的豪绅地主, 同情被压迫者的苦难,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 二、广泛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对学人士子灵魂的腐蚀,赞颂了一些不 向科举制度低头的耿介之士 三、抒写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对自由爱情的 扼杀,寄托作者的情爱理想 四、关于小说思想内容的局限性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通过鬼狐花妖世界,映照现实社会人生 二、鬼狐花妖形象的人情化、自然化和意象化 三、“用传奇法以志怪” 四、文言的口语化 第四节 《聊斋志异》的余响 一、文言小说的再度蔚兴 二、《子不语》等 三、《阅微草堂笔记》 四、《聊斋志异》在国外 讲授篇目: 42 《叶生》、《席方平》、《婴宁》、《香玉》、《黄英》、《劳山道士》 第二章 《儒林外史》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儒林外史》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能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 艺术分析。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一、吴敬梓的家世生平 二、《儒林外史》的取材 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一、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二、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 一、独特的艺术结构 二、杰出的讽刺艺术 三、质朴、泼辣的语言风格 阅读篇目: 《儒林外史》 第三章 《红楼梦》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红楼梦》的思想倾向和巨大的艺术成就,能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进行艺术分析。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 一、曹雪芹的家世 二、曹雪芹的生平 第二节 《红楼梦》的创作和版本 一、《红楼梦》的创作 二、《红楼梦》的版本 第三节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一、青年女性的爱情、婚姻、命运悲剧 二、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三、曹雪芹的理想探求和心理困惑 第四节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43 一、贾宝玉 二、林黛玉 三、薛宝钗 四、王熙凤 五、其他重要人物 第五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写实与诗化融合 二、浑融一体的网状结构 三、多样化的人物塑造手法 四、个性化的文学语言 第六节 《红楼梦》的影响 一、续书蜂出 二、对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三、红学 阅读篇目: 《红楼梦》 第四章 清代戏曲的发展流变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清代戏曲发展的基本情况及李渔的戏曲创作理论。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清初戏曲的繁盛 一、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 二、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词派 三、李渔的风情喜剧 四、“南洪北孔” 第二节 清中后期戏曲的转型 一、传统剧坛的衰落(唐英、蒋仕铨、杨潮观、《雷锋塔》) 二、花雅争胜 三、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 四、戏曲改良运动和话剧的产生 第五章 《长生殿》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长生殿》创作的思想倾向及艺术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44 第一节 洪升的生平和创作 一、洪升的生平 二、洪升的创作 第二节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一、《长生殿》的构思过程 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三、杨贵妃形象 第三节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二、爱情、政治双线交织的艺术结构 三、清丽流畅、音律协合的戏剧语言 讲析出目: 《弹词》(第三十八出) 第六章 《桃花扇》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桃花扇》创作的思想倾向及艺术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孔尚任的际遇与《桃花扇》的创作 一、孔尚任的生平际遇 二、《桃花扇》的创作缘起 第二节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一、历史反思与证实精神 二、下层人物形象 三、国家至上思想 第三节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艺术构思 二、悲凉慷慨的悲剧语言 讲析出目: 《沉江》(第三十八出) 第七章 清代诗歌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清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和各诗歌流派的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清初诗歌 45 一、清初遗民诗人 二、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三、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 四、王士祯和康熙诗坛 第二节 清中叶诗歌 一、沈德潜与“格调说” 二、翁方纲与“肌理说” 三、倡“性灵说”的袁枚及其他性灵派诗人 四、哀怨诗人黄景仁 第三节 晚清诗歌 一、首开风气的龚自珍 二、宋诗派 三、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四、南社诗人 五、其他诗派及诗人 讲授篇目: 吴伟业《圆圆曲》、王士祯《真州绝句》(其四)、《再过露筋祠》、郑燮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抬》、《竹石》、袁枚《马嵬》(其四)、 《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龚自珍《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 日斜)、(九州生气恃风雷)、《咏史》、《西郊落花歌》 第八章 清代词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清代词创作的基本情况和各词派的词作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清初词坛的复兴 一、词的中兴 二、陈维崧和阳羡词派 三、朱彝尊和浙西词派 四、纳兰性德和“京华三绝” 第二节 常州派与清中期词坛 一、浙派词的嬗变 二、常州词派的兴起 第三节 晚清词坛 一、龚自珍的新词风 二、传统词坛名家蒋春霖 46 三、邓廷桢等人的爱国词作 四、“清季四大词人” 五、异军突起的文廷式 讲授篇目: 陈维崧,点降唇,(情髻离离)、,点降唇,(夜缩临铭驿)、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朱彝尊,长亭怨慢,(雁)、顾贞观,金缕曲,(季子平安否)(我亦飘零久)、张惠言,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搂》(百年复几许,) 第九章 清代散文与骈文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清代散文与骈文的创作情况,以及清初古文三大家、沈德潜、翁方纲、袁枚、古文桐城派的理论主张和创作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清初散文 一、清初古文三大家 二、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学人派散文 第二节 桐城派与清中叶散文 一、桐城派 二、阳湖派 三、袁枚、郑燮、沈复等的散文 第三节 晚清散文 一、以龚自珍、包世臣、魏源为代表的经世派散文 二、曾国藩和湘乡派 三、梁启超与新文体 四、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散文 第四节 清代骈文 一、陈维崧和清初骈文 二、汪中和清中叶骈文 三、王 运、李慈铭等晚清骈文家 讲授篇目: 黄宗羲《原君》、侯方域《李姬传》、姚鼐《登泰山记》、龚自珍《病梅馆记》、 汪中《哀盐船文》 47
本文档为【国家精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4KB
软件:Word
页数:65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7-11-01
浏览量: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