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4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自检自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4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自检自测

举报
开通vip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4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自检自测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自检自测 一、填空 1.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另一种是()。 2.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3.()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以后发音开始稳定,趋于方言化,即开始局限于本族或本地语音。 4.儿童一般先掌握(),再掌握()。实词中最先掌握()、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5.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即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也有一些(),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4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自检自测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自检自测 一、填空 1.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另一种是()。 2.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3.()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以后发音开始稳定,趋于方言化,即开始局限于本族或本地语音。 4.儿童一般先掌握(),再掌握()。实词中最先掌握()、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5.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即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也有一些(),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 6.皮亚杰研究了2—7岁儿童的语言,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和()。 7.自我中心语言共分为三个范畴:()。 8.社会化语言有下列四种:()、()、()、()、()。 9.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语言阶段,儿童之间的交谈没有()的解释,只有对事物的描述和对事实的陈述。 10.语言获得理论有()、()、()。 11.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12.对儿童来说,()是依恋的核心与基本的外在行为表现,而强烈的相互依存的()则是依恋基本的内在心理压力。 13.有研究认为,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4.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 ()、()等。 15.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一种是()。 16.儿童在2~4岁之间,攻击形式发展总趋势是:()。 17.柯尔伯格采用了(),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18.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 19.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出现之前,()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20、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水平,()阶段。 二、名词解释 1.依恋 2.亲社会行为 3.儿童“观点采择”能力 三、简答 1.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2.简述依恋及其表现。 3.试述依恋的特征。 4.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5.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6.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7.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四、论述 1.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2.试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参考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一、填空 1.陈述请求 2.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 3.4岁 4.实词虚词名词 5.积极词汇消极词汇 6.自我中心语言社会化语言 7.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8.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 9.因果关系 10.先天获得论、语言习得论、相互作用论 11.母爱剥夺实验 12.寻求亲近情感 13.客体中心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14.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 15.工具性侵犯敌意性侵犯 16.身体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17.道德两难故事 18.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 19.教师 20.3 6 二、名词解释 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3.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儿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理解情境的能力。 三、简答 1.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1)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 2)分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独白。 2.简述依恋及其表现。 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2)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抓握、依偎和跟随等,以此表达 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3.试述依恋的特征。 1)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 2)有亲近行为; 3)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 4)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 5)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 4.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 5.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1)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6.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2)认知因素; 3)移情; 4)强化。 7.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1)对规则的理解: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4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自检自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9-01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