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与创新》

《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与创新》

举报
开通vip

《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与创新》《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与创新》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黑 龙 江 大 学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华丽”背后的思考 ——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与创新 学 院: 新闻传播学院 年 级: 2006级 专 业: 新闻学 姓 名: 王雪 学 号: 20061411 指导教师: 杨悦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摘要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异军突起,掀起了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又一次革命浪潮,成为我国电视新闻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可以这样说,民生新闻是我国改革的产物,它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生活中...

《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与创新》
《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与创新》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黑 龙 江 大 学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华丽”背后的思考 ——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与创新 学 院: 新闻传播学院 年 级: 2006级 专 业: 新闻学 姓 名: 王雪 学 号: 20061411 指导教师: 杨悦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摘要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异军突起,掀起了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又一次革命浪潮,成为我国电视新闻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可以这样说,民生新闻是我国改革的产物,它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在民生新闻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政策和科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先从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讲起,对电视民生新闻进行不同的概念界定,探讨民生新闻火爆的原因,并重点从民生新闻的选题和创新角度,研究民生新闻的线索来源,选题角度。虽然民生新闻十分受老百姓的欢迎,但是遍地开花的民生新闻栏目,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民生新闻面临如何改革、如何创新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联系我国的大政方针和指导思想,提出一些民生新闻在创新和改革的方法。本文探讨的目的是民生新闻既能回归民生的本质,不忘本色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亲民色彩,它成功的经验也能被其他新闻节目所借鉴,让我国的电视新闻事业整体提高。 关键词 民生新闻;“三贴近”原则;选题;不良倾向;创新 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ws of the civil life, has created a new revolution, becoming a significant part of Chinese journalistic fields. To say the least of it, the people's livelihood journalism is the outcome of the reforms and opening policy of China. It keeps a watchful eye on the life of the public. Policy and technolog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eople's livelihood journalism. In this thesis, I will concern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s of the civil life, the defin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this thesis is talking about the news information and the selection of a subject. Although the news of the civil life is accepted broadly by the public,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 We have to think about how to reform and innovate. According to the policy and guidelines of China, I will offer some proposals about the ways of innovation. Key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s the people's livelihood journalism; the proposed topics; undesirable tendencies ; Innovation II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 1 第一章 电视民生新闻概论 ………………………………………………….. 2 第一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产生 …………………………………………….. 2 第二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界定 .............................................................. 3 第二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 ……………………………………………….. 4 第一节 新闻线索 ………………………………………………………….. 4 第二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 ....................................................................... 4 第三章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的问题 ………………………………………… 7 第一节 民生新闻发展中的问题 …………………………………………… 7 第四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 ………………………………………………… 8 第一节 民生新闻火爆的原因 ........................................................................ 8 第二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 ……………………………………………… 9 第三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前景 ………………………………………… 12 结论 …………………………………………………………………………….. 13 参考文献 ……………………………………………………………………….. 14 致谢 …………………………………………………………………………….. 15 华丽背后的思考 前言 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打造的《南京零距离》,以骄人的业绩引起了全国同行的注意,也为一种新的理论的产生提供条件。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概念,它的提出与《南京零距离》的实践密切相关。民生新闻的提出,对于中国电视新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视野中进入一种新的新闻形式,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同于时政新闻,它观注百姓生活的阴晴冷暖。本文通过具体的电视节目,如《南京零距离》、《新闻夜航》等,研究民生新闻的选题和创新,揭示它成功的原因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为其他新闻节目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1 华丽背后的思考 第一章 电视民生新闻概论 第一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产生 一(从《新闻夜航》到《南京零距离》 在欧洲国家,民生新闻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可以说,这样一个概念是中国特有的产品。而在1999年以前,民生新闻这一说也是查不到的。《新闻夜航》节目组成立于1999年3月,经过3个月的筹备,黑龙江卫视于6月28日正式推出每天十分钟的《新闻夜航》。同年5月,福建电视台《现场》栏目开播,同样是在这一年,北京电视台创办了大型新闻述评节目《第7日》„„所以我们说民生新闻发轫于1999年。2002年元旦,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栏目开播,明确以“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新闻故事”作为口号,时长60分钟,节目播出后,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拉动了整个频道的收视水平,此节目一炮打响,其高水准可谓达到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高潮。《南京零距离》作为一个现在已经公认的名牌栏目,它绝对不是景志刚等人敢闯猛撞的结果,而是因为他们及其领导和同事对现阶段党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新闻政策有着独到而充分的理解,对广大民众的诉求有着深刻的领悟。所以民生新闻的提出,与《南京零距离》的实践是密切相关的。从《南京零距离》的实践到民生新闻理论的提出,为中国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们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开发出一个属于电视新闻工作者自我实践的理论,民生新闻理念就是传统新闻理念的变革。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产生 (一)中国新闻自身发展的规律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深入,电视新闻传播的功能从过去单一的宣传功能开始了细化和分工,“以至于到了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集宣传、监督、告知、沟通和服务于一体的电视新闻功能的多元化局面,这时新闻观念和功能的变化是促使民生新闻迅速蹿红的原因之一。随着90年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传媒的传播理念开始由传者 [1]本位向观众本位过渡。”这就要求节目的制作首先要考虑观众的收视率,顾及观众的感受。在传统新闻里,电视人比较习惯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不是以平视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但对这电视媒体均以观众的收视需求为宗旨,就一定要考虑普通观众的收视需求,以一种公民或民众的视角去观察和做节目。 2 华丽背后的思考 (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向 之前提到《南京零距离》的制作者们是因为对党的各项政策有着正确的把握基础之上才铸就了这档节目的成功,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正是因为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指向,才造就了民生类新闻的迅速走红。2003年对于中国新闻界是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政府、民众、传媒之间的关系有了微妙的新变化。党和政府在新闻政策上的民本倾向越来越得到清晰的呈现,而且进行着大力的宣传。从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三为”,再到“三贴近”,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党的工作不断地向着民众和民生方面转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 [2]全面发展。” 第一次把“以人为本”正式写进党的文件,国家提高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也为我国新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2003年关注这方面题材的新闻报道有这样三个特点:量多、面广、度深。电视民生新闻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新闻工作者贯彻和落实“三贴近”原则的必然结果,它的本质是贴近人民群众的学习、工作、生活,报道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和愿望,正是迎合了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向,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土壤,电视民生新闻才得以蓬勃生长。 第二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界定 提到“民生”,可能很多人像我一样想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但“民生”一词 [10]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民生在勤,勤则不溃”,这里的“民生”是指百姓的生活、生计的意思。而孙中山的“民生”含义则更广一些,把人民的生活、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都囊括其中。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新闻才能称作是民生新闻,如何给民生新闻下一个定义,业内人士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很多都只是从某一特定角度对民生新闻进行定义。在这里,我只想引用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概括:所谓民生新闻,就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概念新闻。简而言之,民生新闻就是反映民众生活的新闻。 3 华丽背后的思考 第二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 第一节 新闻线索 提到选题,我们就不得不说说新闻线索。作为民生节目,线索是非常重要的。得到了好的线索,才能从中挑选出好的选题。“新闻线索是关于新闻事实的片段性的简 [4]要信息,它往往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 一(新闻线索的特点 (一)比较简单,完整性差。新闻线索只是一种片段的情况,只是反映事实的一个简略轮廓或者一些零碎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 (二)时间短暂,稳定性低。由于新闻事件的发生,很多都是一瞬间的,时间一过便会失去价值,所以编辑和记者发现线索后,就会立刻做出反应,否则放在今天是重大新闻的事件,放到明天就失去了它所有的意义。 (三)只是信号,有待证实。得到新闻线索这种信号,只是表示“发生了什么事”或是“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况到底怎样,还有待记者带着疑问去进一步调查。 二(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 (一)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记者要在现实采访和生活中,多深入群众,观察生活,和各式各样的人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二)官方渠道。官方部门掌握着较为全面的信息,记者通过与这些部门联系,可以获得有关会议、文件、等内容。 (三)来自受众。受众通过写信、打电话、发短信等渠道,与新闻媒介建立起了广泛的信息沟通渠道,这样也开拓了信息源。 (四)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其他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报道,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第二节 民生新闻的选题 一.新闻选题 “新闻选题是指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起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不论什么样的 [5]新闻样式,包括民生新闻在内,选题的确立都要考虑这样几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4 华丽背后的思考 (一)真是、新鲜。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根据新闻这一定义,我们就去掉了假的、旧的、空的事实,留下真实新鲜的。 (二)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此外,新闻的选题还要考虑新闻的宣传价值并且符合新闻法规的要求。以上的几点是作为一条基本的新闻所应该具有的条件,但是作为民生新闻,它的选题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方面。 二(民生新闻的选题 (一)民生新闻的线索获得 民生新闻和其他类新闻的线索获得方式有交叉的地方,但因为其关注民生,我认为来自受众的方面会更多一些。就以《新闻夜航》节目为例,新闻热线是它主要的线索获得方式,每天的选题都是以热线的内容为主。除此之外,还包括以下的方式: 其他媒体报道的内容。通过每天的报纸、电视新闻,选择适合的题材和一些重大题1. 材,比如地震、污染等,进行再次加工报道,使之符合节目的风格。 2.对报道一段时间的新闻进行追踪、回访。一个新闻事件被报道后,不代表这个事件就划上了句号,对于有新闻价值的报道,一定要进行追踪和回访,也许还会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同样也是对这一新闻事件和当事人负责。 3编辑记者的亲身经历、观察,以及他们亲朋好友提供的信息、线索。这一点在栏目组中不会占很大的比重,但是一旦有好的线索被发现和提供,被采纳率的几率还是很大的。记者通过平时的采访,会建立一定的关系网。除了日常的报道,一些记者都有自己的专线,比如警事新闻线、医疗线、旅游线等等,通过这些得到的线索会更加可靠。 4.党委政府新出台与百姓有关的方针政策、惠民举措。与百姓有关的,就是民生新闻应该关注的,这些政策当然一定要重视,这样的报道,既可以让百姓了解政策,又可以得到民众对于政策的反馈。 (二)民生新闻的选题方向 对于收看民生新闻的观众来说,获取信息似乎并不是他们最重要的目的,他们希望看到发生的真情故事,看到好看、有趣味的新闻节目,看到媒体能够帮他们解决问题,这点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可以提供不少选题理念上的帮助。电视民生新闻的产生 5 华丽背后的思考 和发展是对“三贴近”原则的生动实践,可以说,“这一原则在电视新闻中的贯彻使得荧屏上出现了许多具有极强贴近性和亲和力的新闻和新闻栏目,业内人士称这是电 [6]视界的‘民生新闻潮’。” “三贴近”原则的表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是民生新闻选题的最基本要求。 1(是不是百姓关心的 现代化社会,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件发生,虽然“从整个社会来看,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把关人,他们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提供什么样的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7]着人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决定着人们思考什么” ,但是随着从“媒体本位”到“受众本位”的转变,我们就要一切从百姓的立足点来衡量。比如说,衣、食、住、行,和这些内容相关的新闻往往容易受到观众的喜爱。第一章指出民生新闻的产生和我国的政策指向是分不开的,“党的十七大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以发展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五有”目标, [8]即“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可以概括为: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和稳定这五大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我认为也可以概括为:生存、生命和生活。当一条新闻关系到老百姓生存、生命和生活的话,一定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民生新闻题材。 2.能不能为百姓解忧 ‘排气阀’是西方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术语,将新闻媒介的功能比作大锅炉上的‘排气阀’,锅炉气压高就要通过排气阀排气,社会运动中矛盾冲突多就要通过新闻媒介传达呼声,宣泄积郁,平衡心理,满足愿望。“三贴近”原则为新闻媒体发挥“排气阀”功能,切实为百姓服务提供了根本保证和现实途径。 目前,新闻媒介工作者已有一个基本共识:无论是单条新闻的采写还是栏目的策划,都要判断新闻的报道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百姓需求,能不能为百姓解忧,能否更好地消解百姓的疑虑或不平。假如只报道现象,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报道,甚至不会被采纳,因为民生新闻最终的落脚点要向着解决的方向发展,要找到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管辖部门,引起他们的重视,以媒体介入的力量督促他们尽快解决。虽然说,媒体的介入并不代表问题一定会解决,但作为一个负责的新闻单位,至少要让有关部门知道此事,知道他们的态度,不能说只把现象呈现给老百姓。《新闻夜航》一直秉承着“双方见面”的原则,一来给双方同时发表言论的机会,二来这里的“双方”一 6 华丽背后的思考 定要是双方的负责人,假如见到的不是负责人,那也不会是一篇成功的报道,因为不是负责人,他就无法对事件负责,更不会重视问题的解决。 3.有没有发挥党、政府和百姓间的纽带作用 在我国,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人民之声”,党的历届领导都强调发挥新闻宣传的“纽带”作用。新华社一位记者曾说,新闻记者要“一脚踩在中南海,一脚踏进四合院”。好的新闻,都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党、政府和百姓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党和政府的施政方针,另一方面,记者的采访又能将群众的意见及时反馈,帮助政府发现不足,调整施政方针。民生新闻更是党、政府和百姓间最直接的桥梁。民生新闻报道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从人民生活的最细微处体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对百姓的影响,显得最直接也最真实。 第三章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节 民生新闻发展中的问题 前面提到过民生新闻近几年异军突起,如果说它在诞生之初凭借其新颖的形式和播报风格赢得观众青睐,那么随着它的日益繁荣,“遍地开花”成了它的又一个特征,使得民生新闻的许多缺点和不足也慢慢暴漏出来。 [9]一(新闻选题缺乏典型性 很多民生新闻报道内容过于琐碎,注意力过多的放在了鸡毛蒜皮、街谈巷议的普通琐事上,新闻事实缺乏典型意义,每天充斥着这样的报道,久而久之,会造成观众审美疲劳。琐碎的事物并不是“民生”的全部内涵。关注民生话题,是要通过对身边典型小事、典型细节的报道,赋予其一定的情感和意义,倡导一种和谐的社会风尚,进而推动全社会的进步。 二(过度追求新闻的娱乐性 新闻报道方式向轻松的风格发展,但在操作过程中绝不能无视新闻传播的原则,津津乐道于奇闻逸事和道听途说,为满足观众的娱乐要求不惜随意夸张戏谑,来博观众一笑。这种毫无节制的娱乐性必然导致民生新闻的庸俗化,直接结果便是使民生新闻节目的质量和品位低下,导致电视新闻媒介的公信力下降。 三(节目表现形式过于单一 风格雷同,缺乏个性和特色。如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普遍存在“跟风”和“模仿”现象, 7 华丽背后的思考 致使各地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出现雷同化,丧失了原有的地域和文化特色。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然而,许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忽略了生活中大量可以创新形式、深化题材、拓宽领域的多样性新闻素材。这样的新闻是对新闻资源的一种浪费,也葬送掉这个民生新闻栏目今后发展的道路。 四(新闻报道缺乏政治意识 一些媒体忘记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是对一个题材进行所谓“客观报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报道现象,遇到特别的案件、重大事件等甚至将其神秘化、庸俗化、娱乐化,过度喧染造势,将不宜公开的细节、画面、等不恰当地、失度地予以宣扬。而忘记了民生新闻是要通过对报道内容的深层次、全方位、冷静的分析,积极、正确地引导观众和引导舆论。 第四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 第一节 民生新闻火爆的原因 电视民生新闻初创时期所倡导的价值观,对于打破“大一统”的报道风格,是有积极意义的。具体说来,从“民生新闻”与观众见面那天起,它就放下架子,抛弃居高临下说教的腔调,以更贴近、更亲切、更有趣、更有用的方式和理念与观众交流,使新闻报道向着“草根”本位回归。纵观民生新闻的发展,我认为它的火爆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报道内容的贴近 新闻的本质就是告知而不劝服,民生新闻就是代老百姓说事,说老百姓想说的事。民生新闻的主角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只要向民生节目求助,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新闻的主角。这样的新闻内容,老百姓看着就像是看邻居们的故事一样,能找到自家里的影子。这样的报道,当然会得到老百姓们的倾爱。 二(报道风格的贴近 2005年1月1日开播的《直播扬州》的子栏目《新闻平话》,节目中上身穿西装的评话艺人正用扬州本地传统曲艺的形式讲述着新闻故事;2006年5月26日,一向追求理性、平衡、深刻的央视也在新闻频道推出《旧闻新读》,德云社的弟子王菁用评书快板的方式把从杂志、报纸、网络上剪辑来的旧新闻说得有滋有味。从近两年新 8 华丽背后的思考 闻发展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谁说播报新闻一定要正襟危坐、一本正经, “民生新闻一改新闻严肃的面孔而让新闻变得有趣和好看起来,它的出现消解和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播报的认识:正襟危坐、一本正经不是新闻先天的播报形式,严 [10]肃乏味也不是新闻本来的外衣。”《南京零距离》子栏目《小璐说天气》把每天程序式、单调、科学的预报用趣味性、轻松语气、结合知识性和生活参谋,演绎显得自然贴切。《新闻夜航》每天的节目预告都由当天的编辑以“小嗑”的形式表现,言语对仗,诙谐幽默,把片子的精髓表现出来,也会吊足观众的胃口。因为民生新闻的对象一直都是普通老百姓,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新闻采用的语言一直都强调白话,不能使用官腔。 三(报道目的 “人文关怀”是民生新闻的终级品格,它既真诚地赋予百姓以话语权,又时时处处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体贴和爱护。节目报道的角度也都不同于传统报道的第三人称,多是以一位主人公为主线,从他的角度呈现事实,或是以记者参与其中的第二人称形式,它以记者作为受众自身的代表,由记者带领观众来经历事件的发生过程。记者不再是局外人,而成为整个事件中活跃的一份子。《新闻夜航》的系列报道:《农民工—我们的兄弟姐妹》,引起了全社会上上下下对于农民工兄弟的关注,帮助很多农民工讨回了辛苦的打工钱;系列报道《为梦想插上翅膀》,帮助许多寒门学子踏进梦寐以求的校园;《光明的美丽》报道身患绝症的记者阎阿红自愿无偿捐献眼角膜的故事„„许许多多这样的报道,已经不再是几篇简简单单的文字,几段感人至深的画面,而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甚至是政府的参与和支持,我想,这样的民生报道才真正称得上“民生”二字,才真正到达了民生新闻的报道目的。 正是这三大“法宝”,才能使民生新闻在风起云涌的电视界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 上节谈到电视民生新闻在它放低姿态、贴近群众的同时,也带来了题材琐碎化、内容娱乐化、形式单一化等问题。针对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更加看出现阶段电视民生新闻创新的必要性,使其走出烦琐、低级、庸俗、简单的误区,能够让它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民生大餐,就必须要找准创新的道路。 9 华丽背后的思考 一(强化政治意识,注重新闻的深度挖掘 现在的电视新闻并不能仅仅停留在传达信息的这一阶段了,而更加注重传播思想和理念。电视民生新闻不能停留在一事一报、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不能停留在琐碎繁杂、零乱肤浅的层面上,更不能停留在搞笑取乐、刺激感官的层面上,而应当高看一眼,深看一层,在转变人们思想观念上起一个指点迷津和舆论引导的作用。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即在及时、准确、真实地传播各类健康向上的民生信息的同时,也要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思想、知识、观点和理念,重视新闻媒体对舆论的监督作用,给人以明确的认知和深刻的启迪。这样,电视民生新闻就会显得理性而有深度,厚重而有分量。 二(注重品牌打造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电视走过了一条从以节目建设为核心,到以栏目建设为核心,再到以频道建设为核心的道路。在这一进程中,也形成了对电视节目、电视栏目和电视频道的逐渐成熟的观念。从整体上看,这一进程可以表述为节目精品化、栏目个性化以及频道专业化观念的逐步确定和成熟的过程。为了推出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节目、栏目和频道,塑造品牌形象的观念也成为电视媒体所共同探求的新 [11]观念。” “品牌”原本是商业领域的词语。后来逐渐从一般的商业生产领域延伸到了文化生产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品牌”开始出现在电视生产领域。电视的品牌指的是那些舆论导向正确、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为观众所熟悉、为社会所认可的电视产品。“媒体品牌是能给拥有者和受众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产品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 [12]增值的源泉来自于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可以说,电视品牌的出现是电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电视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经济半小时》在每年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当天都会举办“3?15”晚会,以民生新闻《新闻夜航》为例,为庆祝新闻夜航开播满十年,新闻夜航栏目组出版了《夜航十年》这本书,以这本书为中心,展开了对《新闻夜航》品牌的推广。从2009年8月到2010年春节前,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新闻夜航走进各大高校,走进商业大厦,走进各地图书馆,夜航的主持人们轮番上阵,为观众签字售书,与观众亲切互动。此外为了配合活动,还制做了精美的夜航台历、车挂、笔记本等相关的纪念 10 华丽背后的思考 产品,发送给广大的热心观众。在这一系列的品牌推广中,老百姓的普遍感觉是《新闻夜航》与他们的距离更近了,更深入人心了。 [13]三(“小民生”转向“大民生” 就像前面提到民生新闻题材缺乏典型性一样,新闻的选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百姓生活中的琐事上,因此民生新闻要建立起“大民生”视野,兼顾政府意志和百姓意志,实现“国计”与“民生”的融合。 大民生、小民生是在我们日常新闻操作中进行区别的。所谓小民生,就是将关注的着力点放在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中,为市民提供量身定做的生活信息和服务资讯,成为他们须臾不可离的生活指南;所谓大民生,指特别关注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及走势等新闻,实际上是从民生角度对国家政策所进行的解读和诠释。对一家电视台来讲,如果说小民生更多强调的是新闻的内涵的话,那么,大民生则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做新闻的视角。例如,以《直播南京》和《南京零距离》一篇相似的报道为例,同样是报道“二套房购买政策放宽”这个消息,《直播南京》针对这一消息,记者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拍摄了一些房地产的画面。再看《南京零距离》,记者在房产局业务大厅采访了三到四位办手续的市民,采访了窗口的工作人员,还加一些房地产的画面。通过采访市民,记者得知了他们对于这一政策的态度,并不是一味都说好,而且得到了《直播南京》没有得到的信息点——这个政策出台却没有实行。可以看出,民生新闻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同样是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就要以平民的视角来解读政策,从百姓的态度看待政策,并不是顺着相关部门的意思去说话。 [14]四(吸收公共新闻理论合理元素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市井化、娱乐化甚至庸俗化等不良倾向,不少人士呼吁:电视民生新闻想要进一步发展,就要要融入公共新闻的合理元素,将其转化为公共新闻。“在传统的新闻学理念中,有“魔弹论”、“议题设置理论”,指的是受众只能无意识和被动地接受来自媒体的信息,忽视了受众作为一个行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 [15]性”。而“公共新闻”理论则强调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公共新闻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新闻界,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学者是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罗森教授,他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 11 华丽背后的思考 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的途径„„所以,“公共新闻”是强调媒体在公共生活中的介入力量,搭建一个公共平台,民众可以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发表意见和交流,并且通过媒体的力量使问题得以解决,这充分显示了“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同时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的搭建,民生新闻不仅能为百姓分忧,帮助他们解决自身问题,更能提高公众对各种问题解决的行动能力,也能替政府分忧,缓解社会矛盾,达到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要求民生新闻类节目要在报道题材上反映民情的同时注意对政策的解读,正确的引导舆论,帮助政府和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报道视角上,把普通的民生报道提升到“国计”的高度,通过报道,提高受众的公民意识。如湖南电视台《民生360》节目策划了“温暖2008”家系列三部曲------《四帮到我家》、《我想有个家》、《我爱我的家》,都以“家”为切入点,关注新农村建设,百姓住房和城市卫生文明建设,这些“大民生”的的主题,大大提高了媒体的公共服务性。 第三节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前景 电视民生新闻是新闻形式的一种华丽转身,但是就在华丽背后却有更多让人深思的东西。 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民生新闻之所以在今天呈现发达之势,还得益于现如今政府大力倡导的治国理念——以人为本。作为受众的平民百姓,以前是很少有通过媒体发表见解的时候,但是电视民生新闻给了他们一种全新的可以进入大众传媒话筒和镜头的机会。江苏电视台创办的《南京零距离》等电视民生新闻是对这一传媒现状的颠覆。它的传播价值定位把过去媒介那种自以为是的思考、批评等还原成原生态的、诚实的媒介姿态:让市民百姓自己说话,提供市民百姓表达的机会和公共平台。 但是在这华丽的蓬勃发展背后,民生新闻也伴有它的问题。如果想让民生新闻有更广阔、更长远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就不能为此固步自封,要克服掉不良发展中的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我认为,在一个民主国家中,以人民为视角的电视节目,最终会有广阔的发展平台。 12 华丽背后的思考 结论 通过本篇文章,论述了电视民生新闻的起源、选题、发展以及发展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民生新闻需要改进和创新的方法。从1999年至今,电视民生新闻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十年中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之一,本文先从民生新闻兴起开始论述,并对民生新闻进行概念界定,研究了民生新闻在选题方面与其他新闻形式相比的特别之处,指出电视民生新闻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的意见,这四点创新涵盖了从选题到报道角度,到民生新闻最终所应该达到的高度,站在了一个比较宏观的视角看待今后民生新闻的出路,并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电视民生新闻被百姓所喜爱,但不能一味的迎合百姓的喜好而不顾媒体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很多专家因为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态势对电视民生新闻的今后发展提出了质疑,它将何去何从,它将如何走出误区。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除了遵循了中国电视新闻的自身发展规律外,最重要的是跟中国的政策和发展大方向分不开,它使百姓有了机会出现在镜头里,使百姓有了自身发言的话筒,并且放下了以前新闻所固有的架子,以亲民的形态出现,所以电视民生新闻应该充分发挥它的这一优势,搭建好百姓和政府的桥梁,做好百姓和政府的沟通工作。 尽管公共新闻和民生新闻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公共新闻有很多值得电视民生新闻学习的东西,电视民生新闻也是为百姓们搭建一个可以发言的公共平台,如何让搭建好这个平台,就要吸收公共新闻的合理元素。而且,二者对于新闻界来讲都是一场革命,如何能将革命的力量传承下去,二者都要不断创新,尤其对于电视民生新闻来说,扫清发展中的障碍和不足,不断开拓新的形式,不断创新,寻找以民众为基础的新的道路。 13 华丽背后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2006年8月第一版,第4页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 一版,第23页 【3】左丘明.《左传》第123页 【4】许颖.《广播电视新闻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第43页 【5】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二版,第264页 【6】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一月第二版,第52页 【7】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第286页 【8】盛平.《从你关心的问题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征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第152-153页 【9】潘知常、孔德明.《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从电视叙事看电视节目的策划》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第63页 【10】王玉明.《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理性思考》 维普资讯网 【11】刘习良.《中国电视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2月第一版,第425页 【12】薛可、余明阳.《媒体品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次版,第8页 【13】邓 涛、张其平.《电视民生新闻第一个十年》 【14】彭立宪 .《浅谈创新》 新闻天地网论文频道 【1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15次印刷,第167页 14 华丽背后的思考 致 谢 感谢新闻传播学院杨悦老师对我论文的指导,对论文耐心的修改,指出论文的不足。感谢《新闻夜航》栏目组和三亚电视台《第一民生》栏目组的编辑们对我的实践指导,成为我这篇论文完成的基础。 感谢我的父母在我生活中默默的照顾。 感谢我的同学为我的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眼看离开校园,我会把最美好的这份记忆,深深藏在心里。 15
本文档为【《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与创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18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