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研究 摘要: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从逆反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内涵、表现形式、形成原因、防治对策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利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述评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现象是长期以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有研究者涉足此问题,发表了众多相关研究文章。但直到今天,逆反心理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陆续有不少成果得...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研究 摘要: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个常谈常新的话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从逆反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内涵、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形式、形成原因、防治对策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利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述评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现象是长期以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有研究者涉足此问题,发表了众多相关研究文章。但直到今天,逆反心理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陆续有不少成果得以公开发表。本文拟就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研究作述评,以利于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关于逆反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内涵把握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客观存在,但学术界对逆反心理的理解和界定可谓众说纷纭,尚未有统一的界说。“逆反”一词,来源于英文negativism,《英汉辞海》解释为:1.否定的态度、怀疑主义,一种心理状态,特点为对几乎所有一切别人肯定的事物照例持否定、怀疑的态度;2.违拗症、抗拒症。一种拒绝所要做的事,按所要求的反面去做,或任意做某件与所要求的事不同的事的倾向。此处的界定,把逆反心理既归结为心理状态又归结为行为。国内多数学者也持同样的观点,如有学者认为,逆反心理是指个人受到社会群体或其他个人的压力后,对其价值取向不予评判而表现出来的不满或反感,甚至不考虑原因后果而采取的对抗行为。有的学者则把逆反心理看做一种特殊的固有反对态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对事对思想等社会现实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但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逆反心理仅限于心理状态,并不是既包括心理又包括行为的现象,尽管包含了一定的行为倾向,但并不包含着行为本身。只有逆反的行为倾向堆积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倾向才会转化为逆反行为。还有人笼统地把逆反心理称为一种心理现象,指出所谓逆反心理“即是指客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背离主体期望目标的反向力量,从而阻碍态度转变的一种心理现象”以上种种定义,均有其合理因素,但笔者倾向于对逆反心理作一种态度反应的理解。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应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的。有研究者指出,认知是受教育者态度的基础,在对态度的作用中,认知主要对逆反心理起准备和导向作用。情感是逆反心理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内容的一种情绪体验,即喜悦(愉快)或烦忧、反感,它在逆反心理中起决定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当理解掌握了某一信息或观念时,一般会感到一种满足、充实和愉悦,而对不理解的信息和观点,一般会感到疑惑、焦虑和烦忧。将这些对新观念、信息的情绪感受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存储的知识内容、态度加以比较,当原有的不良情绪不能有效地克服和剔除时,不良情绪就会愈加强烈,从而导致产生去抵制有关教育管理的内容和信息的行为意向。当这种意向倾向越来越多时,逆反心理就会逐渐转化为一种逆反行为,为此,作为逆反心理的第三个构成要素的行为意向在逆反心理中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即:它是逆反心理转化为逆反行为的准备,它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响。有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在逆反心理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大构成要素中,对信息的情绪体验,是逆反心理的内驱力,即现实生活中理通情不通的现象,情感因素在逆反心理的心理构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逆反心理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有研究者指出,逆反心理的心理基础有三种:一是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求知欲是好奇心的心理动机,某事物在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有禁止而又不加以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各种猜疑、揣测、推度,以及追根究底。二是人们的好胜心理,这种心理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如青年人的偏执、好表现自己,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三是生活定势作用的影响,这指在一定的客观形势影响下,形成的某种定向认识。 从特征的角度讲,有研究者指出,逆反心理具有反向性、二重性、盲目性、突出自我性 等特点。也有研究者提出,逆反心理从不同的角度看具有不同的特点,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从特性来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从作用来看,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从存在来看,逆反心理是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及教育情境等因素产生的与教育目的、方向相反或抵抗的一种反应态度。有研究者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属于态度范畴,是个体对外界态度的一种持相反方向的反应,是受教育者在原有心理定势支配下,对不符合原有心理指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信息所持的抗拒心理,或对内容相同、形式单调的信息过量传播所持的抵触、反抗的心理倾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首先是教育内容(外部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理解相关的信息,并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及其所带来的观点和态度与受教育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观点)相比较;再次,经过比较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作出新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分析比较之后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会产生抵制或抗拒,长此以往,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表现形式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从根本上讲在于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在价值认识、目标追求、实践指向等方面不是趋同,而是发生偏离甚至完全背离,彼此由教育“轴线”上对应的两端发展为对立的两极,但在现象层面、在表现形式上是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可以对其作不同的分类。 有研究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分为超限逆反心理、信度逆反心理、禁果逆反心理、自主逆反心理等四种类型。所谓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刺激的强度过大、过强,过于集中而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逆反的心理;信度逆反心理指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的一种逆反心态;禁果逆反心理指教育客体因为禁止而更加注意某种事物而产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在越是不准干的事,越是要做;自主逆反心理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威胁,而为维护自尊心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当外界的压力使受教育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他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可见,这里是从产生逆反的原因的角度作出划分的。 也有研究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有评价逆反、情感逆反、行为逆反等三种表现形式:评价逆反主要指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作的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持相反性倾向。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宣传不认同、不信任,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不公正的事例或阴暗面以偏赅全地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宣传的正面形象作反面评价。情感逆反主要指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在其工作中蕴涵和表现的情绪、情感倾向性的拒斥、反感。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喜欢,受教育者却厌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褒扬,而受教育者却贬斥。行为逆反主要表现为受教育者采取与教育者所要求相反的行为。三种逆反心理是相互联系的,评价逆反可以激发情感逆反,进而导致行为逆反,而情感逆反可以引发评价逆反,只是三者表现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也有研究者立足于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理解为是受教育者所产生的一种稳定的、有悖于教育者预先目的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提出逆反心理主要表现有抵触情绪、不信任情绪和反感情绪@。还有研究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区分为“与引导者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与引导内容和形式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与引导情境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与引导对象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四种类型。“与引导者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主要是指当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存在着态度对立时,即使教育者所持的立场观点与自己相同,受教育者也可能进行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育者并不合拍,这实际上也就是一些研究者所讲的信度逆反心理。“与引导内容和形式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主要是指思想政 治教育中由于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强化及教育方式所导致的逆反心理,包括了其他学者所讲的超限逆反和禁果逆反。“与引导情境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主要是指教育者教育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使受教育者“紧闭心扉”予以抵制所形成的逆反心理。“与引导对象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指由于受教育者存在着特定的人格障碍和态度障碍而可能产生的对抗心理或逆反心理,如自主逆反、归因逆反。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 不少研究者认为,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由主观和客观诸种因素的影响制约而形成的。但不同的研究者在划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时的参照系不尽相同,有研究者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受教育者,认为逆反心理的形成主观上主要是由于受教育者好强心理、好奇心理、对抗心理的影响,这方面的心理特征在青年身上表现最为明显。好强好胜的心理特征使一些青年处处想表现具有独立的是非观、价值观,喜爱争强好胜,说话办事总想论个我高你低,遇事容易冲动,喜欢一意孤行,常常把自己的认识当作衡量客观事物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对现实的东西听不进耳、看不顺眼,长此以往,心理便会发生逆变,产生偏激情绪。好奇心理促使人们往往对于不许知道的东西、禁止干的事情特别有兴趣,你越禁止,他们的兴趣就越高,于是就产生禁果逆反。对抗心理的形成原因在于青年学生正处于第二断乳期,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对成年人的依附,具有反叛意识,表现为反抗权威的强制,反抗不同意见,反抗教育的束缚和干涉。客观上,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在于社会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滞后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人格力量的削弱等。 也有研究者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的角度划分主客观因素,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造成人们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教育主体缺乏应有的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素养,难以做到“晓之以理”。第二,教育主体形象不良,缺乏威信。第三,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第四,教育方法违反民主原则。第五,教育氛围与教育内容不协调。这种观点把教育者方面的因素列为主观因素,而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之外的其他因素列为客观因素。 还有研究者立足于更开阔的视野探寻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主观上逆反心理的产生是和该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首先,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逆向思维已经形成。其次,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和反叛意识。再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青少年在心理的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其认识是不坚定的和易动摇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其认知事物和问题时的偏差太大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而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客观上,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有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有大众传媒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有研究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观上与受教育者年龄与生理条件、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好奇心的驱使、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等因素有关,客观上与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还有研究者以系统思维为指导,对逆反心理的形成作系统考察,分别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和系统外探寻原因,提出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生理心理因素在于受教育者,特别是处于青年期的受教育者具有好胜、好强、好奇、好变、好疑等心理特征,本身就包含着某些逆反心理的因素和产生条件。逆反心理的形成与一定时期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 道德、观念、习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元,人们更容易接触到社会阴暗面,从而也更容易引发对社会的抵触。此外,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产生,也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流弊和问题有很大关系,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形式,教育者人格因素等方面。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防治对策的探究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能束手无策,任其自然,应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引导,加强防治。 有研究者提出,加强对逆反心理的引导,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批判型”转向“建设型”,由“行政型”转向“服务型”,一切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教育的出发点要从过去追求“同一律”向“同一律”和“个性化”相结合的观念转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从社会需求出发,比较重视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 准则 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 和集体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忽视了个性品质、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中的作用,特别是忽视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教育者在教育观念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前提下,应尊重个性的发展,实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第二,要投人情感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应是“教师爷”、“法官”、“牧师”,而应是情感的传递者、沟通者。唯有如此,才能为克服逆反心理提供有力武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投入积极的情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情人的统一,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克服消极逆反心理的产生。第三,教育方式方法要创新,应实现三个转变:从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互动型的方法转变,克服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工作方式所带来的逆反心理;从显性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向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在教育活动中力争做到寓教于文、寓教于理;从“防堵型”向“疏导型”方向转变,教育者要在教育过程中讲清两面理,坚持疏导,而不是简单禁止,以利于减少“禁果效应”逆反的发生。第四,教育环境要优化,既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也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 有研究者提出,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要做到“八要”“八不要”: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真实,不要虚假,即教育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递具有科学性、真理性的思想信息与内容。第二,思想教育目的要有内隐性,不要太直接。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教育目的隐蔽、间接的教育方法,可以使人们消除不平等感和反等差心理,这样也容易使人们敞开思想,并且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巩固、持久。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要转变,不要刻板。即要通过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寓教于行,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第四,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情感要深刻,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教育指导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第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有“创造性”,不要“滞后性”。即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教育方法,变单一型、封闭型的教育方式为复合型、开放型教育方式。第六,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层次性”,不要“一刀切”。即要注重差异性,进行区别对待,不能无视差异搞大一统。第七,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要“棒得很”,不要“糟得很”。即教育者要以自身过硬的人格特征、精神境界、知识底蕴去影响、教育受教育者。第八,思想教育工作要重视“激励效应”,不要“俗套化”。即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物质鼓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不能落人物质主义的俗套中去。还有研究者提出,消除逆反心理要做到“五要”:教育内容要“实”,教育方法要“活”,教育目的要“明”,教育情感要“深”,教育者的形象要“好”。二者在基本主张上具有一致性。 也有研究者提出,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表现形式五花八门,造成的危害也多种多样,消除逆反心理的有效办法也很多。从疏导的角度讲,可以运用明理法、融情法、身教法、适度法、缓冲法、参与法等。具体来讲,明理法就是教育者要运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诉真情,将理论上的灌输、 思想上的引导和行为上的严格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对象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应该提倡什么,应该反对什么,从而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融情法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真情实感,要以情感人。身教法就是要求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适度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力戒“假、大、空”,做到讲真话、讲真事、讲真理,不说绝话,不言过其实,更不能凭空捏造、虚构典型。缓冲法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给受教育者以缓解心情、思想的时间和机会。参与法就是主张受教育者在参与中、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也有研究者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角度来探讨消除逆反心理的措施,提出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提高教育主体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素质,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第二,寓教于行,以身作则,充分利用“人格的力量”。第三,在教育内容上讲求科学性和针对性。第四,在教育方法上真正贯彻民主的原则。第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还有研究者从心理学无意识理论的角度,提出运用无意识教育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第一,运用“自己人效应”与被教育者保持“同体现”,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缩短双方间的心理距离,对方不会感到某种心理压力的存在,也就不会有戒心。第二,依据“进门坎效应”,运用“无压力屈从”的登门坎技术。此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通过试验提出的,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根据这一效应,思想政治教育只要注意隐蔽教育目的,就可以运用“无压力屈从”的登门坎技术来纠正逆反心理。第三,运用艺术感染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避免空洞说教,尽量运用艺术形式来开展教育,一乃避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直接接触,二来避免生硬的说教,用艺术美来打动人的感情,使人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消除逆反心理。第四,运用环境熏陶法,即在教育中注意教育环境的塑造与变换,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转移学生的兴奋点,消除逆反心理。第五,运用兴趣化解法,即把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在受教育者感兴趣的活动中开展教育,淡化逆反心理所指向的兴奋点,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总体来讲,研究者们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视角地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研究内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表现、原因、心理机制、防治对策等方面,形成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系统认识,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价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是常新的,不断面临新情况和新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本文档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2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