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高鸿业三版)

微观经济学教案(高鸿业三版)

举报
开通vip

微观经济学教案(高鸿业三版)微观经济学教案(高鸿业三版)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章 导言 本章主要内容 : (1)经济学的由来、基本问题及定义 (2)经济学的研究工具 (3)经济学 的两个层面(微观、宏观) (4)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5)对经济学的认识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稀缺性:资源或物品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 – 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 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 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 基本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会需要 尊重感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稀缺性:...

微观经济学教案(高鸿业三版)
微观经济学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高鸿业三版)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章 导言 本章主要内容 : (1)经济学的由来、基本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及定义 (2)经济学的研究工具 (3)经济学 的两个层面(微观、宏观) (4)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5)对经济学的认识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稀缺性:资源或物品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 – 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 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 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 基本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会需要 尊重感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稀缺性:资源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续) – 资源或物品的有限性 资源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如空气) 物品通常可分为: 经济品(economic goods):如衣服、食品 自由品或免费品(free goods):如阳光 有害品(harmful goods)或废品(waste goods):如噪音、垃圾 资源主要有: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资本资源(capital resources)等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对任何经济社会,资源或物品总是有限的 选择性:资源 物品 欲望的满足具有多种选择 – 资源 物品:如石油,如电力 – 物品 欲望的满足:如自来水,如充饥 经济学:研究稀缺条件下如何抉择的学科 欲望的无限性 资源的稀缺性 选择的重要性(资源的多用途性) 最优化思维: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求无限欲望的最大满足 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由于客观存在着稀缺性,便产生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的所谓选择问题。 这些选择(choose)包括: 生产什么(what) – 如何生产(how) – 为谁生产(for whom) – 何时生产(when), – 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 。 基于上述理由,可以给经济学下这样一个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 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 定义:一种资源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它各种可能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 前提: 资源有多用途 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资源能充分利用 – 存在于任何行为主体的任何选择行为中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的定义: 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经济学意义 A,利用PPF说明机会成本 B,PPF说明资源利用情况 C,说明四个基本经济问题 D,PPF的位置 如何用PPF来解释四个基本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what) – 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how) – 由谁生产、用什么资源生产、用什么技术生产、用什么组织形式生产 为谁生产(for whom) 何时生产(when) – 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经济体制 –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表明,对一个经济社会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按照社会经济目标的要 求,选择合适的商品组合进行生产。这就是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配置资源。因此,一个社会的经济系统通常应具备 如下功能或解决以下基本经济问题。 – 1.生产什么。 – 2.如何生产。 – 3.为谁生产。 – 4.充分就业。 – 5.物价水平。 – 6.经济增长。 – 其中前三个问题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后三个问题则是宏观经济学要考察的问题,即是 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里普赛和斯泰纳给经济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 按广泛的定义而言,经济学涉及一个社会使用它的资源并把生产成果分配给社会的个人与集团的方式,生产和 分配一直在发生变动的方式,以及经济体制的效率。 这样一个定义给经济学规定了比较广泛的内容,因而是比较全面的,不仅涉及资源配置(属于微观经济学范围)和 资源利用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范围),还涉及经济体制问题。 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经济体制大体上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自给经济 计划经济(命令经济) 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从个量分析出发,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是关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个别经济变量变 动的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定义中应有以下内容: (1)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3)要达到的目标是最大化。 (4)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5)核心是价格理论。 2.微观经济学的假设 第一,理性经济人假设。 第二,充分就业的假设。 第三,市场出清假设。 第四,完全信息假设。 3.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均衡价格理论。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又调节供求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 (2)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如何把既定收入分配于不同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上,以实现最大化的满足或效用。 (3)生产者行为理论。其中又包括了生产理论、成本理论、收益理论和市场结构与厂商理论。 (4)分配理论。 (5)一般均衡与经济福利理论。 (6)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量分析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 明社会经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定义有以下几点: (1)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2)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3)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中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假设 (1)否定充分就业 (2)否定萨伊定律 (3)否定投资等于储蓄 (4)否定货币数量理论 3.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失业理论。 (3)通货膨胀理论。 (4)经济周期理论。 (5)经济增长理论。 (6)开放经济理论。 (7)宏观经济政策。 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2)二者在分析中所假定的制度前提一致,都假定制度因素不变。 (3)二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是相同的。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分析总是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基础。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 a,定义:在做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它回答的问题:经济现象“是什么”(what is) b, 特点: 一个理论和假设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不仅能解释已经观察到的事实,也能经受将来发生事件的检验 实证分析具有客观性,与客观事实相符是真理,与事实不符是谬误 规范分析 a,定义: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 b,特点: 没有正确答案,也没有错误答案 涉及伦理、道德、价值,并不是事实 只能辩论,不能付之于科学或实验加以解决 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对象上以资源利用和资源配置相区别,在方法上则以总量分析(aggregate analysis) 与个量分析(individual analysis)相区别。总量分析称为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个量分析称为微观经济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 总量分析 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作为一种数量分析的具体形式,都广泛地采用边际增量分析方法。 所谓边际增量分析(marginal adding analysis),是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或增加最后一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 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均衡(equilibrium): 原本是物理学中的名词,它表示,当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方面不同的外力作用时,若合力为零,则该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 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 均衡分类: 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 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 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某种商品价格决定时,则是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 。 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 经济模型 1.模型与济经模型 模型与模型方法在整个科学领域,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有着普遍而广泛的运用。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用来描述和研究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的依存关系的一种理论结构。经济理论是实际经济事物与经验认识的高度抽象与概括,经济模型就是经济理论的简明表达。 2.分析与表达 经济模型的分析与表达,可以有几种方法:用普通文字,用算术式,用简单几何以及用代数式。这些简单的不同的语言可以相互译通。选择哪一种方法,完全是个人胃口问题。—劳埃德 雷诺兹 3.经济模型的构成 通常有四部分: 定义、假设、假说、预测。 理性人假定 传统假设条件中最基本的有三条(现代的微观经济理论实际有四个假定:见第一节),其中关于人的假定是我们研究经济理论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西方经济学的诸多命题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推演出来的。 理性人:它意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都充满理智,既不会感情用事,作出极端的决策,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符合始终如一的偏好原则,以一定的投入和付出追求自身收益的最大化。 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化; 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 理性人的行为准则: 完整性:他了解自己的偏好(X>Y;XY;Y>Z;那么Z>X 有理性的选择:若X的收益最大,那么理性人绝对不会选择Y和Z 第三节 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如何看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无论是在经济学、物理学或其他学科中,没有一个理论是绝对正确的。理论的有用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它是否对其试图解释和预测的一系列现象成功地作出了解释和预测。当我们评价一种理论时,要切记理论总是不完美的,不是无条件正确的,在科学的每一分支内,情况都是如此。例如,在物理学中,玻意耳定律把体积、温度和气压联系起来。这个定律基于这一假设:单独的气体分子就象是微小的、有弹性的弹子球一样运动。现在的物理学家们知道,气体分子的运动事实上并不总是像弹子球。部分是由于这一原因,玻意耳定律在极端压力和温度下不再成立。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该定律能极好地预测当压力和体积改变时,气体的温度会如何变化。因此,该定律成了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基本工具。经济学的情况也大同小异。西方经济学中的所有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抽象思维。从总体上来看,微观经济学以资源利用问题已经解决为前提,实际上是把充分就业即总产量既定作为前提,若把非自愿失业或总产量变动亦考虑进去,就会使研究复杂得无法进行,没有微观经济学可言;反之,宏观经济学以资源配置已经解决为前提,实际上是把个别产品价格和产量既定作为前提,若在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同时把这些因素也加以研究,也就没有宏观经济学可言。马歇尔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微观经济理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是通行的,但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就显得不足,必然为张伯仑(Chamberlain)和琼?罗宾逊(5Robinson)的垄断竞争理论所补充和发展。而当1929-1933年资本主义大危机爆发以后,以需求不足为主要特征和支柱的凯恩斯经济理论必然取代以“萨伊定律”为支柱的新古典经济学而成为正统经济学。因此,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必须牢牢记住:任何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或假定基础之上的,而这些前提和假定并不是永远地或完全地符合现实情况。记住这一点就不会只想到结论而忘记了结论据以推导出的前提,遇到具体问题,就会灵活运用。一些人往往一知半解,不知道或者不愿知道这一点而犯错误或闹笑话。 如何看待现象描述 现代西方经济理论是对经济现象的描述和分析,西方经济学家毫不隐讳这一点。萨缪尔森(Samuelson)说,当代政治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对生产、失业、价格和类似的现象加以描述、分析、解释并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作为现象描述的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考察,回避了资本主义本质的一面,诸如阶级关系、经济变量的性质等。上述特点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原因。19世纪3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后胜利和英国“谷物法”的废除,标志着资产阶级彻底取得了政治统治权,从此,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转向经济建设。如何管理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保证资产阶级财富日益增长,成为经济研究的主要任务。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于是经济运行的分析被摆到首要地位。由于研究重心的转移,一方面使西方经济学侧重于表面现象的研究,避开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内部联系的探讨;另一方面又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从而有可能对经济的表面联系作更为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把西方经济理论推向深入。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经济学的现象描述又有其合理的一面。 如何实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既有微观搞活的问题,又有宏观管理的问题。与此相应,便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指出经济行为主体必须遵循的活动准则;宏观经济学则指出经济行为主体活动的约束条件及其界限。二者构成一个整体。整体为个体服务,个体服从整体。如何搞好经济建设,说到底是个管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观经济学就是指导个体经济活动的管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则是指导整体经济活动的管理经济学。 马克思把在表面联系内兜圈子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斥为庸俗经济学。对此如何认识 从理论抽象的深层次即生产关系来看,西方经济学回避了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丝毫不去评价和触动社会经济制度,因而它有庸俗的一面。若从理论抽象的浅层次即经济运行来看,西方经济学较为客观和周到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为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何看待数量分析 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现象描述时,采用的各种方法大都与数量分析有关,大多数理论都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达。 经济科学是在社会科学中最具备可计量性的一门科学。众所周知,任何科学的论证都需要逻辑性,而数学最具有逻辑的严谨性,所以经济学中大量建立数学模型,使用数学的公式进行推导,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再说,在定性 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方法与19世纪后期“边际革命”有关。边际分析方法在经济分析中的运用,给现代西方经 济学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实证分析均以数量分析作为基本方法,即使像福利经济学这样的规范分析,也大量地使用了数学分析方法。 批判和借鉴 现代西方经济学本质上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体系,因此从阶级和政治倾向看它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明确地把利润极大化作为厂商均衡的基本原则。宏观经济学则探讨国家如何调节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帮助克服现代西方社会经济生活中种种矛盾,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 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呢 首先,这是改革开放的需要。西方经济学是一种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体系,但决不意味着它不可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虽属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但就都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而言,又有共同性。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一整套理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如何赚钱发财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又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反映。如供求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各种市场类型中企业如何决定产量和价格的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等,都可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参考。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一整套理论,一方面是国家垄断资产阶级如何掠夺和统治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也是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总结,二者结合为一体。如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总需求管理的理论,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波动和增长理论,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等,都可以为管理社会化大生产服务。 作为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建立了资本主义货币银行学、公共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环境生态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等分支学科。研究这些分支学科,不仅为我们扩大国际交流,实行对外开放所必需;也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这些分支学科的研究都必须建立在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理 第二,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也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可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在温室中产生和发展的,而是在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斗争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论》问世一百多年来,一直遭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责难和攻击。现代西方经济学界一些头面人物也总是拿他们的各种理论来对抗和诋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们要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必须弄清西方经济学家所讲的那套理论,知己知彼,百胜百胜。弄清了西方经济学家的基本理论,才会明白这套理论哪些部分是庸俗的,而其中哪些东西又是可以批判地加以吸取和利用的,弄清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是真正科学的东西。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这不是靠权力简单宣布一下就会解决问题的,而要靠科学的分析,要鉴别比较,这就要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一整套理论。 近年来在我国理论界出现一种偏向,似乎一谈到可以借鉴西方经济学说就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要用西方经济学取代了。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真理不会过时,只会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真理。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不能解决我国实际问题。我们的改革要求抛弃违背现代商品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切陈腐观念,决不等于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过时而要用西方理论取代。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与传统观念混为一谈。认为西方经济学可以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借鉴,决不等于说西方经济学可用来解决我国改革和发展中一切问题。西方经济学是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决不能照搬到我国来。例如,西方微观经济学认为,自由竞争的价格制度可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因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产品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从全社会看,将使生产资源的配置富有效率。这有助于我们认识为什么要把价格放开。然而,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要真正把价格当作调节生产和流通的信号,需要有种种条件,如买卖双方要形成真正竞争的局面,产品和资源要能在各地区、各部门自由流动,企业要成为真正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等等。而当前我国还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因此,我国经济改革必须深化,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真正建立起来。 第二章 供求理论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内容: (1)需求理论 (2)供给理论 (3)均衡价格理论 (4)供求理论 (5)均衡价格的应用(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6)弹性理论 (7)弹性理论与经济决策 F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什么是需求 定义: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每一可能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 以购买能力为前提: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需求?需要,需求,愿意购买?能够购买 – 同时涉及两个变量:商品价格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需求量 – 非实际购买量 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规律 用图示法把需求表中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种表示需求量与商品价格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需求曲线(demand curve)。以纵轴表示商品价格,以横轴表示市场需求量,可以作出市场需 求曲线D线。类似地,也可以做出个人需求曲线。 这说明,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 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这就是所谓的需求规律。 例外的情形: 某些低档商品 某些炫耀性消费的商品 证券、黄金 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和需求函数 价格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收入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与互补品 预期价格 其他 如果把影响需求量的所有因素作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需求量和这些影响需 求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这种函数称为需求函数 。 为了简化分析,经济学通常采用抽象法,即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只单独研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一种 因素之间的关系: 需求价格函数: 需求收入函数: 需求交叉函数: 我们最常用的是需求价格函数,通常我们把它叫做“需求函数”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 当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F 第二节 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什么是供给 定义: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厂商对某种产品每一可能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销售的数量 – 以生产提供能力为前提:供给?生产,供给,愿意销售?能够销售 – 同时涉及两个变量:商品价格及与该价格相对 应的供给量 – 非实际售卖量 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规律 供给表(supply schedule)是描述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商品供给量的表列。供给表直观地表明了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正值。这说明,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这就是供给规律(law of supply)。 第一,某些原只能以手工、单件生产的商品,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规模经营,使成本锐减且大批量供给成为现实,这时虽然商品价格下降,厂商仍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 第二,劳动的供给。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也是一种商品,其价格就是工资率,即单位劳动的工资。当劳动者尚处于较贫困的境地时,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刺激劳动供给的增加。但当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文化娱乐、教育、休息等活动就更为重要了。这时,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给可能保持不变甚至会减少。 第三,某些商品的价格小幅度升降时,供给按正常情况变动;大幅度升降时,人们会因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待价而沽,引起供给的不规则变化。如证券、黄金市场常有这种情况。 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和供给函数 价格 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 生产成本:要素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与互补品 如果把影响供给量的所有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供给量和这些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这种函数称为供给函数 。 为了简化分析,经济学通常采用抽象法,即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只单独研究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一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供给价格函数: 供给成本函数: 我们最常用的是供给价格函数,通常我们把它叫做“供给函数”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 当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F 第三节 市场均衡 均衡价格的决定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需求说明了某一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需求量,而供给说明了某一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供给量,要说明该商品价格的决定,就必须将需求和供给结合起来考虑。在竞争性的商品市场上,对于某种商品的任一价格,其相应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不一定相等,但在该商品多种可能的价格中,必定有一价格能使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从而使该商品市场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因此,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共同决定的。在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称为均衡交易量或均衡产量。 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 需求不变,供给发生变动。 第三,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 由此可得出如下结论: (1)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3)需求和供给同时同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与供求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则有可能提高、降低或保持不变;需求和供给同时反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则可能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统称为价格管制,在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可避免。 价格管制虽然是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但毕竟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存在一定的弊端: 增加了政府负担 – 资源使用不当 – 产品分配不公 – 产品质量变异 – 黑市交易盛行 – 管理人员腐败 本节练习1:人死画值钱——价格的决定 一个画家总不得志,作品卖不出去。于是,他和朋友策划了一个骗局,宣称该画家己死,并请一些评论家对其作品进行狂轰乱炸式的赞扬。于是,这些原本卖不出去的画价格狂升,他们着实发了一笔财,但已成名的画家却无法以原来的身份生活并作画了。人死画才值钱, 你能够说明其中的原因吗, F 第四节 供求弹性 弹性的概念 需求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动。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相对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相对变化率)之比,称作需求的价格弹性(Edp),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由于需求规律存在,所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通常省略负号,取绝值。 按定义式,同一商品价格下跌时与上涨时的弹性值不同 弧弹性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是不准确的,为了准确描述弹性我们提出一精确的概念——点弹性 2.线形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 EP = - , ,弹性无穷大 E P = -1, 单位弹性 E P > -1, 弹性不足或缺乏弹性 E P < -1, 弹性充足或富于弹性 EP = 0,弹性等于零 3.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 商品的需要程度:需要程度越高,弹性越小 紧密替代品的多少 :替代品越多, 弹性越充足 独特价值效应(用途的广泛性):产品的差异化 允许调整的时间长短:一般地讲,时间越长, 弹性越大 商品支出占预算的比例:比例越大, 弹性越充足 转换成本效应: 价格—质量效应: 其他 需求弹性 4.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的关系 ?=TR-TC TR=P*Q 结论: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价格则是同方向变动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需求是单位弹性的商品,总收益与价格的变动无关。 二、需求收入弹性 1,定义及计算公式 定义: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 不同商品在一定的收入范围内具有不同的收入弹性;同一商品在不同的收入范围内也具有不同的收入弹性。这说明收入弹性并不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属性,而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的收入水平。 –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原先的必需品可能变为低档品;而原先的奢侈品可能变为普通正常品,即必需品。 需求弹性 三、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价格交叉弹性) 1,定义与计算方法 – 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练习 1、找出P=10, I=20, Ps=9时的点价格弹性,点收入弹性和点交叉弹性, 需求函数估计为: Qd = 90 - 8P + 2I + 2Ps 此产品的需求弹性是充足还是不足 是一个奢侈品还是必需品 两种产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 供给弹性 1,定义与计算方法 指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自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供给弹性 特点: – 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因供给定律表明,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 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不同则供给的价格弹性大小也不同。如果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切线与纵轴相交,则该点的弹性大于1;如果与横轴相交,则弹性小于1。 – 不管供给曲线的斜率如何,只要四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型供给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弹性都等于1。 供给弹性 – 同需求弹性一样,供给弹性也有点弹性与弧弹性,分别测量一条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微小变动和两点之间的弧的变动。 – 3.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 供给时间的长短 – 时间与供给弹性存在正相关:瞬时供给不随价格变化,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供给曲线,ES=0 – 短期供给缺乏弹性;长期供给富有弹性。 – 生产产品成本变化 – 生产成本增加快,则供给弹性小,反之就大。 – 生产规模与生产周期。 – 通常企业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大,会对价格变化反应较迟缓,供给弹性较小;反之,较大。 – 调整产品的难易程度。 – 供给弹性与调整的难易程度反方向变动:产品容易调整的,供给弹性大;反之弹性小。 – 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 – 如果存在齐备的要素并且价格较低,供给弹性就大;反之弹性较小。 弹性理论与经济决策 税收的负担 知道了政府征税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后,再来分析税负是由谁负担的。假定向厂商征收从量税,税额仍为T。 根据弹性理论,可以看到需求价格弹性与供给价格弹性的不同情况下,或者说在需求曲线斜率和供给曲线斜率不同组合的情况下,不但消费者和生产者承担着不同的税负,而且税收政策的作用后果也有所不同。 政府税收究竟由谁更多地承担,取决于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斜率。由图2-26可见,当需求曲线斜率小于供给曲线斜率时,即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时,消费者的税负较少,生产者的税负较多。由图2-27可见,当需求曲线斜率大于供给曲线斜率时,即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时,消费者承担的税负较多,而生产者的税负较少。 需求价格弹性与供给价格弹性的相对大小不但影响着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税负分配,它也影响着政府税收政策的作用后果。政府对某种产品征税,目的之一是获得财政收入,目的之二可能是要影响该产品的生产,在不同的弹性情况下,这两个目的有不同的体现。从极端的例子可见,当需求价格弹性为零时,税负完全由购买者负担,并且政府征税的主要后果是获得了财政收入,征税对该部门生产的影响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当需求价格弹性为无穷大时,税负完全由生产者负担,政府征税的主要作用不是获得财政收入(因销量大减使总销售额大减),而是对这一部门生产的影响,简单说,征税能够限制该部门发展。读者可以从非极端的情况来考察供求弹性不同对政府税收政策后果的影响。 弹性理论还体现在经济活动中的各个方面,例如,由于各种商品的不同需求价格弹性会影响销售收入,因而调整商品价格时要考虑弹性。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往往对农产品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一些高档消费品采取降价办法。同样,给出口物资定价时,如出口目的主要是增加外汇收入,则要对价格弹性大的物资规定较低价格,对弹性小的物资规定较高价格。再如,各种商品收入弹性也是经济决策时要认真考虑的。在规划各经济部门发展速度时,收入弹性大的行业,由于需求量增长要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因此发展速度应快些;而收入弹性小的行业,速 度应当慢些。研究产品需求的交叉弹性也很有用,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应考虑到替代品和互补品之间的相互 影响,否则,变动价格可能会对销路和利润产生不良后果。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成因 (2)消费者偏好的含义及假设 (3)预算线、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4)消费者均衡 (5)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6)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 (7)消费者剩余 (8)收入——消费曲线与Engel曲线 (9)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F 第一节 基数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效用 人们在物品与劳务消费过程中(更一般地在从事的行为中)所得到的欲望的满足。 条件:满足人欲望的性能?现实需要的欲望 特点: – 主客观的统一 – 不具伦理学意义:毒品 – 单独消费、组合消费 – 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分析法(即边际效用分析法): – 基数效用分析法认为:一种产品对一个人的效用,可以用基数(cardinal number)测量,如1,2,3,4,„„, 并且每个人都能说出这种产品对自己的效用大小。当一个人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时,或消费一定量不同物品时, 他可以计量加总他获得的效用总量。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序数效用分析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 效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其大小不好准确测量,因此不能用基数效用分析方法表示,只能够对消费者的偏好 排出顺序或等级。例如,对于不同的消费品,消费者要回答的是偏好哪一种消费,即哪一种消费的效用大些,哪 一种消费的效用小些。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TU – 指消费者从事某一行为或消费某一定量的某物品中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 公式: – 如果总效用函数为多元函数: 公式:TU=f(X,Y,Z„) 若产品间不相关: TU=f(X)+ f(Y)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定义: 在其它商品消费保持不变下,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 加而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 边际效用永远是正值 边际效用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观标准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是总效用函数的导数 一定消费量的边际效用,可用总效用曲线在该消费量的斜率表示 总效用为边际效用函数的积分 该消费量的总效用,可用其边际效用曲线与两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应用: – 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与累进所得税 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消费品的购买支出上去获得最大的效用 的状态。 – 均衡条件 : 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 在既定的收入与商品价格下,消费者使得其花在所购买的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 结论: – 消费者要想用有限的收入获得最大的满足必须满足消费者均衡 – 这就是边际效用均等法则(戈森第二法则) 实例 设商品X价格PX =2,商品Y价格PY=1,消费者收入M= 12 此时MUX/PX=12/2=6,MUY/PY=6/1=6,即 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说明 可由消费者均衡条件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导出需求曲线 对需求曲线的解释: –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造成的。 – 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也就是均衡点。 – 需求曲线的没一个点反映的是消费者在这样的消费数量上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应用 – 价值悖论 水对人们必不可少,它的价格却很便宜,而珠宝对人们来说并非是必不可少的它的价格却很高。为什么, F 第二节 序数效用理论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行为目标:效用极大化 – 主观因素: 消费者偏好:三条假设或公理 次序性或完备性(ordering) 传递性(transitivity) 一致性或单调性(consistency) – 客观因素: 预算(收入、价格) 时间 票证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无差异曲线 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各种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特点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无差异曲线两两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表示任意两组商品的加权平均至少比其中一组好,或者说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的数量。 – 公式: – 性质: 边际替代率,实际上又是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 反映的是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替代能力。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无差异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 边际替代率恰好等于两种商品各自边际效用之比。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 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 形成原因 边际效用递减 造成的~ 物以稀为贵~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 的形状凸向原点。 无差异曲线的特例 完全替代品 完全互补品 中性商品 厌恶品和喜好品 预算线 预算线 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不同商品组合的集合。 收入或价格变化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 税赋或补贴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 消费者均衡 效用极大化 凹的无差异曲线与边界解(角落解) 凹的无差异曲线与边界解(角落解) 凹的无差异曲线与边界解(角落解) F 第三节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价格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 根据PCC 的斜率可以确定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 根据PCC 的斜率可以确定需求交叉弹性 当PCC 的斜率小于0 ,需求交叉弹性Exy>0,X 和Y 为替代品。 当PCC 的斜率大于0 ,需求交叉弹性Exy<0,X 和Y 为互补品。 当PCC 的斜率等于0 ,需求交叉弹性Exy=0,X 和Y 为独立品。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最多愿意支付的价钱与实际支付的价钱之差,是对消费者从交易中所得利益的一种 货币度量。 价格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度 量 设需求函数为P=f(Q) ,市场价格为P=P0=f(Q0) – 离散型 收入消费曲线与Engel曲线 Engel曲线与需求收入弹性 – Engel 曲线斜率和Em 之间的关系 Em 的切线斜率和纵轴先相交,Em>1, 这种产品即为奢侈品 Em 的切线斜率和横轴先相交,01, 这种产品即为劣质品 收入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Engel法则和Engel系数 – 恩格尔系数: 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 – 恩格尔法则 : 越是贫穷的家庭或国家,收入或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部分越大。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食物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是下降的。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 总效应(价格效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从前面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中可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 不同商品总效应(价格效应)的分解(以价格下降为例,效应大小对比系指绝对值比较) 1. 正常商品 2. 劣质品 3. 吉芬商品 对总效应分解的数学表述——分解式 对总效应分解的数学表述——替代效应 F 第四节 风险下的消费选择 如同在确定条件下消费者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用一样,在不确定条件下消费者行为的目的也是为了得到最大的效用。但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由于消费者事先并不知道哪种结果事实上会发生,所以,他只是在事先做出最优的决策,以实现他的最大化期望效用。为此,西方经济学家建立了期望效用的概念。 期望值的效用 彩票的期望值是彩票不同结果下的消费者所拥有的货币财富量的加权平均数。相应地,彩票期望值的效用为: 消费者的风险态度 对于同一个具有不确定结果的事物,每个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相同的,所以,他们各自的行为选择也是不一样的。以购买彩票为例,有的消费者可能害怕风险,他们一般不会去买彩票,而是稳妥地保持自己现已拥有的货币财富量。有的消费者可能喜欢冒险,他们总是去买彩票。有的消费者可能在风险面前采取中立态度,他们觉得买或不买彩票都是无所谓的。不仅如此,不同的消费者的风险态度,也会对消费者在面临风险情况下的购买保险的行为产生影响。很清楚,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影响着消费者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行为决策。 西方经济学家将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分为三类: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和风险中立者。 不确定消费理论应用实例 人们所从事的许多活动都面临着风险,如何应付风险有三种常用的方法。第一,多样化。多样化是指在所从事的 活动将要面临风险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行动,以便降低风险。例如,消费者可以以多种形式持有资产,以免持有单一化的资产发生风险;商品推销人员为了保证销售收入可以同时推销多种商品,以免在只推销一种商品的情况下, 一旦产品推销不出,发生一点儿收入也得不到的风险。第二,购买保险。 如果存在保险市场,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应付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家庭财产保险为例。如果有一个消费者在考虑要不要把自己一座房屋参加火灾保险。假定该房子受火灾的概率是P=0.05,受灾的话,损失将是A=80,000元,这可从保险公司得到赔付,这房子本身值W\-0=90,000元,消费者从这座房子中获得的效用函数为U=W\+\{0.5\}(W代表财富),试问,如他参加保险,保费R至多只能是多少 为M\-0-A=90,000-80,000=10,000(元),其概率为0.05;如不发生火灾,财产将是W\-0=90,000元。他的房子或受灾或不受灾,在两种情况都可能发生的条件下,他从财产中获得的预期效用(期望效用)是不确定条件下如果他投保,则不管是否发生火灾,他都会拥有90,000-R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这里是:或是10,000元,或是90,000元)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即:0.05(10,000)\+\{0.5\}+(1-0.05)(90,000)\+\{0.5\}这样一笔财富实际上就是不确定情况下的财富期望值。显然,要这位消费者去投保,这笔财富期望值的效用应等于不确定情况下的期望效用,亦即:(90,000-R)\+\{0.5\}=0.05(10,000)\+\{0.5\}+0.95(90,000)\+\{0.5\}=290得R=5,900,亦即保险费至多只能是5,900元。第三,获取更多的信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消费者的决策是建立在有限信息基础之上的。如果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将会降低决策的风险。获得信息不是没有代价的。例如,作为商品销售人员,要想通过销售活动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必须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以便获得较多的商品需求信息,减少决策的风险。要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就必须花费一定的费用。不亲自进行市场调查,而向他人购买信息,也可以减少决策的风险。这说明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是什么呢,这里我们给出完全信息的价值(value of complete information)的定义:完全信息的价值是在具有完全信息条件下选择结果的期望值与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选择结果的期望值之差。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1)生产要素、生产函数和技术系数 (2)短期和长期 (3)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5)生产阶段和经济区域的确定 (6)等产量线、等成本线 (7)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8)规模报酬 F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企业的组织形式 业主制(proprietorship)即单一业主制 合伙制(partnership) 公司制(corporation) – 无限责任公司 – 有限责任公司 – 两合公司 – 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的经营目标 利润最大化 – 在许多方面相当成功地解释和预测了企业的行为 – 竞争生存原则 非利润最大化 – 销售额最大化 – 增长率最大化 – 职工人均收入最大化 – 创造顾客 生产与生产函数 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在生产中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以 生产出产品,所以生产也 就是把投入(input)转化为产出(output)的过程。因此生产过程一头通过要素需求与要素市场相连,另一头通过产品 供给与产品市场相连。 投入即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的种类 – 劳动(labour) – 土地(land):农业社会的核心要素 – 资本(capital):工业社会的核心要素 – 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 定义: 在生产技术给定的条件下,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的各种投入组合与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是生 产过程中存在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在技术上的说明。 – 假定: 企业经营管理得好,一切投入要素的使用都是非常有效的—— 最大产出。 技术水平给定。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 表述方法 表格法:生产表(production table)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 表述方法 图像法:三维产量山,生产面(production surface)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 表述方法 函数(方程式):一般地,Q=f(K,L,„) 长期和短期 生产中的短期(short run): – 就单个企业而言,指短到至少一种投入要素是固定不变(通常是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时期。 生产中的长期(long run): – 就单个企业而言,指长到足以使所有投入要素成为变量的时期。 生产上的短期与长期不同于日历上的短期与长期。 F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短期生产函数: 总产量:TPL=Q=f(L) ;平均产量:APL=TPL/L=Q/L 边际产量:MPL=?Q/?L或 dQ/dL 实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 – 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 平均产量与总产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定义: 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当其它投入保持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到一定数量以后,该要素边际产量 将出现递减趋势。 解释: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着组合比例问题,即固定投入有一个容量问题。 前提: – 生产技术给定; – 其它要素保持不变; – 投入要素同等效率。 生产三阶段的划分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 ?:MPL??但,0,且MPL,APL – APL?:Q/L?aL/Q?a可变投入劳动效率提高 – TPL?:Q?aK/Q?a固定投入资本效率提高 – ?增加可变投入可提高所有投入的效率,因此和固定投入相比,可变投入太少,很不经济。 – ?:MPL?且,0 – APL?:Q/L?aL/Q?a可变投入劳动效率降低 – TPL?:Q?aK/Q?a固定投入资本效率降低 – ?增加可变投入将降低所有投入的效率,因此和固定投入相比,可变投入太多,很不经济。 – ?:MPL?且,0,但MPL,APL ;APL?;TPL? F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等产量曲线 定 义 等产量曲线(isoquants)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既定产品产量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各种可能组合点的轨 迹。 特点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等产量曲线两两不能相交; 等产量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 边际技术替代率 – MRTS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一种要素必须放弃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公式 – MRTS 的性质 MRTS 是等产量线的切线斜率 反映的是两种要素的替代能力 MRTS 的大小等于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数学证明 边际技术替代率恰好等于两种要素各自边际产量之比。 特点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表示边际技术替 代率有递减倾向。 –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 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 形成原因 边际生产力递减造成的 – 特 例 完全替代投入:MRTS为常数,线性生产函数 完全互补投入:完全不能替代,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脊线和生产的经济区域 生产经济区(economic region of production)与脊线(ridge line) 等成本线 定 义 等成本线(isocost line)表示在要素价格给定条件下,厂商以一定的成本支出所能购买的不同要素组合的集合。 成本方程 成本支出或要素价格变化对等成本线的影响 – 成本支出的变化 成本支出或要素价格变化对等成本线的影响(续) – 要素价格的变化 多种变动投入的最优组合—生产者均衡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要素投入最优组合的变动 生产扩展线(expansion path)或扩张线 在要素价格保持不变条件下,对应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点的轨迹。 总效应、替代效应与产量效应 F 第四节 规模报酬 含义与表述 定义: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保持不变条件下,所有投入要素按同一比例变动所引起 的产量的相对变动。用以衡量企业规模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类型: – 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产出变化比例超过投入的一致变化比例,如投入品都增加一倍, 而产出增加超过一倍。 – 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设生产函数为 Q=f(K,L) 则有 f( K, L)> f(K,L) 其中 >0 – 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产出变化比例等于投入的一致变化比例,如投入品都增加一倍, 产出也增加一倍。 设生产函数为 Q=f(K,L) 则有 f( K, L)= f(K,L) 其中 >0 – 规模报酬递减(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产出变化比例小于投入的一致变化比例,如投入品都增加一倍, 而产出增加小于一倍。 设生产函数为 Q=f(K,L) 则有 f( K, L)< f(K,L) 其中 >0 规模报酬与边际报酬 比较 一种技术会呈现不同的区段性(locally)边际报酬特性。随着可变要素的连续不断增加,边际报酬将从递增转为递 减。 一种技术也可以呈现不同的区段性规模报酬特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规模报酬可以从递增转为递减。 影响规模报酬变动因素 导致规模报酬递增原因 – 生产要素的专用性即生产专门化与分工; – 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 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 经营过程的不可分性 – 生产规模的维度效益。 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 管理效率的低下 技术限制 第五章 成本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1)短期成本及其相互关系 (2)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关系 (3)长期成本及其相互关系 (4)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因素 F 第一节 成本与成本函数 有关成本的几个概念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与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与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私人成本(private cost)与社会成本(social cost) 成本方程与成本函数 成本方程(cost equation)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厂商的总成本等于其花在每种要素上的支出之和。以资本K与劳动L为例: C=PL?L+PK?K 成本函数(cost function) 表示在技术水平给定条件下,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对应不同产出水平相应的最低成本支出。如果生产函数 既定,要素价格决定成本。一般地: C=f(Q, PL , PK) 如果要素价格给定,则可直接表述为: C=f(Q) 短期成本最小化问题 设生产函数为Q=f(L),要素价格分别为PK, PL,计划产量为Q,则 换句话说,一个短期的成本最小化问题是一个长期成本最小化问题加上一个额外的限制条件,即: 长期成本最小化(cost minimization)问题 设生产函数为Q=f(L, K),要素价格分别为PK, PL,计划产量为Q0,则 设最优解组合为K*(Q0, PL , PK)和L*(Q0, PL, PK),也被称为厂商对投入品L和K的有条件需求(conditional demands),于是生产Q0的最小可能成本为 C(Q0, PL, PK )= PL? L*(Q0, PL, PK)+ PK? K*(Q0, PL, PK) 要素价格给定 实例:设某厂商的C—D生产函数为Q=L1/3?K2/3,试求该厂商对要素L与K的有条件需求函数及总成本函数。 可归结为 构造Lagrange函数:Z=L?PL + K?PK + (Q–L1/3?K2/3) F 第二节 短期成本 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总成本 总量成本函数(曲线) 固定成本:FC=b 可变成本:VC=f(Q) 总成本 :TC=VC+FC=f(Q)+b AFC、AVC、AC与MC 平均量成本函数 与边际成本函数 AFC、AVC、AC与MC 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 边际成本曲线自下往上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证明: AFC、AVC、AC与MC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 同理可证,边际成本曲线也自下往上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单调递减,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均成U形,但AVC先达到最低点,AC后达到最低 点,并且平均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越来越接近 AC =AFC +AVC AFC、AVC、AC与MC 短期成本曲线的特性 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 结论: 对于生产同一个产量Q来说,短期总成本总是大于或等于长期总成本。 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关系 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给定不变的条件下,两者存在着直接对偶关 系 对偶性的数学表达式说明 设生产函数为Q=f(L), 可变投入L 的价格为PL – 总成本、可变成本与总产量 VC=PL?L TC=VC+FC= PL?L+FC TC、VC 与TPL 的斜率变化方向相反: TPL 先以递增速率增加、后以递减速率增加; TC、VC 先以递减速率增加、后以递增速率增加; TPL 拐点áaTC、VC 拐点 – 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产量 – 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 对偶性的图形说明 F 第三节 长期成本 长期的成本曲线及其内在联系 由生产扩展线得到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 及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 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 产量分配 产量分配问题:假设某企业所属两家工厂的边际成本是产量的增函数,企业应当怎样在这两家工厂之间分配任务, 使总成本最小, 应遵循等边际成本原理,即应使得分配至这两家工厂的产量各自边际成本彼此相等。 证明: 图示 例:污染控制 污染控制问题:假设一河流边有两家化工厂,他们各自向河流排放污水300单位与250单位,已远远超出保证河 流周围居民身体健康的最低安全标准200单位,两家化工厂治污的边际成本都是递增的,那么应该怎样在这两家 化工厂之间分配排污指标, 也应该遵循等边际成本原理,即应使得分配给这两家化工厂的排污指标下各自进一步治污的边际成本相等。 图示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本章主要内容: (1)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4)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和长期供给曲线 (5)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应用 F 第一节 市场、厂商与行业 市场及市场结构类型 市场的含义 划分市场结构类型的标准——市场结构变量 – 买者卖者数目 买方与卖方对交易活动的影响力,即市场势力,与其数目多少负相关,与其规模大小正相关 – 产品差异程度 – 要素流动程度,即厂商进出行业的难易程度 – 信息是否充分 市场及市场结构类型 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厂商、行业与市场 厂商与行业的区别与联系 成员与集体的关系 行业与市场的区别与联系 行业是生产或供给方面的概念,而市场包括供求双方的关系 F 第二节厂商的收益和利润 厂商的收益与利润 厂商的收益 总收益(Total Revenue):TR=P?Q 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AR=TR/Q=(P?Q)/Q=P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MR= ?TR/?Q 或dTR/dQ 厂商的利润 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 厂商产量决定的制约因素 – 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 技术(生产函数、成本函数) 厂商产量决定的制约因素 – 市场环境(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场) 利润函数及厂商利润极大化条件 数学证明: max e(Q)=TR(Q)-TC(Q) 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要求对Q求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 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要求对Q求二阶导数并使其小于零 几何说明: F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四大特征 – 价格既定(Price taking) – 产品同质(Product homogeneity) – 要素自由(Free entry and exit) – 信息充分(Complete information)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与行业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收益曲线 平均收益:AR=P 边际收益:MR=dTR/dQ=d(P?Q)/dQ=P F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短期均衡 厂商短期均衡的决定 短期的经济涵义再说明:单个厂商;整个行业 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条件 一阶条件:由MR=MC,得P=MC; 二阶条件:由dMR/dQ0 两种盈亏分析法 – 总收益—总成本分析法 –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 几种短期均衡的情形 几点结论: 厂商是否实现了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取决于P与MC的比较:若P=MC,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 厂商盈余还是亏损,取决于P与AC的比较:若P>AC,有盈余,若PAVC,应生产,若P e 只有当固定成本为零的时候,生产者剩余与经济利润相等 市场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for a Market) 市场消费者剩余 完全竞争的最大社会剩余 社会剩余最大 例: 价格管制的无谓损失 支持价格的无谓损失 政府征税的无谓损失 税收(specific tax)的无谓损失 F 第五节 蛛网模型 蛛网模型所考察的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变动,并以其图形如蛛网而得名。蛛网模型通常用来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中某些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这些产品具有这样的特点:(1)产品本身不易储存,必须尽快出售;(2)市场信息极不灵通,生产者对其产品的预期价格和预期需求一无所知,只好以目前的价格作为决定下期产量的依据,目前的产量也是由上期的价格决定的。但需求量随市场价格立即变动。 根据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价格弹性的大小,蛛网模型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封闭型蛛网模型 1.封闭式蛛网模型。 循环过程会不断持续下去,价格和供给量的波动既不远离均衡点,也不能达到均衡点。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这种波动是始终如一地沿着一个封闭的环路循环不已,所以,这种蛛网称为“封闭式蛛网”。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这个条件,称为蛛网中立条件。 2.收敛式蛛网模型。 在这种模型中,在某一价格水平上,供给曲线的价格弹性小于需求的价格弹性,即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陡峭,价格和产量以越来越小的幅度波动,直至达到均衡时为止。 上述推理继续下去,我们发现,在以后连续的时间序列中,逐年成交价格和交易量将环绕价格和产量的均衡值波动,且波动的幅度逐渐缩小,并终将沿着图示的途径趋向于其均衡值。在到达均衡点以后,这种均衡状态将年复一年地保持下去,不再变化。即使均衡状态被破坏,只要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不变,市场机制中存在着某种力量会促使非均衡状态最终回复到原有的均衡状态。这种情况称为动态的稳定均衡,这种蛛网称为“收敛式蛛网”,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这个条件,称为蛛网稳定条件。 3.发散式蛛网模型。 在这种模型中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于需求的价格弹性,即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平缓。在这种场合,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大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样,当出现供过于求时,为使市场出清已有的供给量,要求价格按需求曲线下降,从而导致下一年的供给量减缩(因供给弹性较大)而出现供应短缺。供应短缺又导致该年成交价格上升,进一步导致再下一年的供应量更大幅度增加和该年价格更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在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失衡状态,竞争机制不仅不能使其恢复均衡,而且会使价格和产销量的变动在时间序列中呈发散型,越来越偏离均衡。这种情况称为动态不稳定均衡,这种蛛网称为“发散式蛛网”,而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这个条件则称为蛛网不稳定条件。 第七章 完全垄断市场 本章主要内容: (1)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2)垄断厂商的短期、长期均衡 (3)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4)垄断厂商的差别价格 F 第一节 完全垄断市场概述 垄断的特点和条件 基本特征 – 厂商就是行业(One seller - many buyers) – 产品不能替代(One product(no good substitutes)) – 独自决定价格(Price maker) – 存在进入障碍(Barriers to entry) – 实行差别价格(Price discrimination) 垄断的特点和条件 形成原因 – 技术性壁垒 掌握某种生产技术或诀窍,如可口可乐的配方 规模经济,如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 – 策略性壁垒 – 原料控制 – 法律壁垒 专利权 对资源的控制,如南非的德别尔公司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平均收益:AR=P 边际收益:MR=dTR/dQ=d(P?Q)/dQ=P+Q?dP/dQ

MC 垄断的勒纳指数(Lerner’s Index of Monopoly Power) L = (P - MC)/P L介于0与1之间,其值越大,表示垄断势力越强。 勒纳指数也可表示为需求价格弹性的函数: L = (P - MC)/P = -1/ed 因为利润最大时有MR=MC,而MR=P(1+1/ed) 垄断势力的度量 一个简单的定价原则:加成定价(markup pricing) 勒纳指数又称作价格加成指数,价格加成的幅度取决于该产品需求价格弹性。 – 需求弹性越小,价格超出边际成本就越多; – 需求弹性越大,价格超出边际成本就越少。 垄断势力的度量 需求弹性与价格加成 垄断势力的度量 厂商的垄断势力取决于需求弹性 L = (P - MC)/P = -1/ed 厂商的需求弹性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 市场需求价格弹性 – 厂商人数 – 厂商之间相互作用 税收对垄断效率的影响 总额税 只能起到收入再分配作用,不能改进垄断企业的效率。 利润税或所得税 同总额税,因为极值问题max(P(Q) ?Q-TC(Q))等价于(1-t)max(P(Q) ?Q-TC(Q)),式中t代表利润税率。 从量税或单元税或单位产品税 不仅有收入再分配的作用,而且会影响垄断企业行为,使得产量下降、价格上升,进一步加剧效率损失。 从量税或单元税 垄断条件下征收从量税引起的价格上升可能会超过税值本身。 例:设边际成本与需求弹性为定常,分别为c和e,税率为t,则由价格加成公式P=MC/(1+1/ed) ,得 税前价格P0=MC/(1+1/ed)=c/(1+1/e) 税后价格Pt=(MC+t)/(1+1/ed)=(t+c)/(1+1/e) 价格将增加 P=Pt-P0= t/(1+1/e) 由于e<-1,所以 P> t ,表明此例中征收从量税的结果是,垄断企业转嫁消费者的多于从量税额~如需求弹性为-1.5,则每1元从量税会使价格上升3元;如弹性为-2,则价格将上升2元。 F 第三节 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 价格歧视(差别价格)的含义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指同一产品以不同价格出售,具体讲,就是同一成本的产品对不同顾客规定不同价格,或者不同成本的产品对不同顾客规定同一价格,或者同一成本的产品对同一顾客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数量规定不同价格。 同一产品指经济意义上的同一产品。 – 由于运输费的不同导致同一型号彩电在不同地方以不同价格出售,这就不属于价格歧视。 – 厂商实施价格歧视往往尽量使产品看上去略有不同。如精装书与平装书,尽管制作成本有差异,但此时价格歧视往往是实质性的。 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 价格歧视行之有效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 厂商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 – 转售的成本极高而无利可图 – 消费者的偏好不全相同,而且厂商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不同偏好的消费者 实行价格歧视的依据及其分类 实行价格歧视的依据 – 顾客的收入 – 顾客的类别 – 顾客的地区 – 产品的用途 – 产品的销量 – 产品的销售时间 差别价格的类别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first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完全价格歧视(perfect price discrimination),指每一单元产品以消费者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即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都不一样,不同消费者所获得的价格是不同的。 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企业能够区分不同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预期(willingness to pay)或保留价格(reservation price ),从而向产品价值预期高的消费者高的卖高价,低的卖低价。 一级价格歧视下,产量达到社会最优水平 实施中的困难 – 消费者人数太多 – 难以估计不同消费者的保留价格或最高愿付价格 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secon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指不同单元的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出售,而购买同一数量的不同消费者都付同一价格。最普遍的便是数量优惠,此时每一个消费者获得的价格因其购买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所有消费者所面临的定价机制是一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如规定买五送一,买十送三。 二级价格歧视能比单一价格获取更多利润 三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thir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指不同消费者可能付不同的价格,而同一消费者所购买的不同单元的价格是一样的。或者说,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的价格不一样,但在同一市场上则只有一个价格。 最常见的价格歧视方法。要求厂商将消费者区分为不同组别,且不同组别消费者具有各自需求函数且需求弹性各不相同。 通过三级价格歧视实现利润最大必须满足条件 MR1=MR2=MC 证明:设两市场需求函数分别为P1(Q1)与P2(Q2),成本函数为TC(Q1+Q2),则利润函数为 e= P1(Q1) ?Q1+ P2(Q2) ?Q2- TC(Q1+Q2) 令e对Q1,Q2的偏导数为零,则可得 MR1(Q1)=MC(Q1+Q2) MR2 (Q2) =MC (Q1+Q2) 即 MR1=MR2=MC 各个市场产品的价格高低取决于需求弹性,需求弹性较大的市场定价较低,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定价较高。 证明:由于MR=P(1+1/ed),又有MR1=MR2=MC,因此P1(1+1/ed1) =P2(1+1/ed2),于是 例:设ed1=-2, ed2=-4,则 图例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意义 – 厂商可以赚取超额利润 – 使不可能的产品供给成为可能 第八章 垄断竞争市场 本章主要内容: (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F 第一节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与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的性质和特征 垄断竞争的性质和定义: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一种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即竞争和垄断相结合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 市场上买卖双方人数较多; – 各厂商生产的产品有差别; – 厂商进出比较容易; – 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影响者;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有两条:一条是主观需求曲线d;另一条是实际需求曲线D。如图: – 厂商主观需求曲线是一条表示厂商变动价格,而其他厂商价格保持不变时,厂商的销售量随它的价格变动而变动的需求曲线。 – 厂商实际需求曲线是一条表示厂商变动价格时其他厂商也对价格作同样变动时,厂商的销售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需求曲线。 –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 D和d的关系 斜率:D>d 弹性:D>d 等量的价格变动d 的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于D 的需求量的变化幅度 F 第二节 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 瞬时均衡 – 在一切投入要素都来不及调整的市场交易期间内,由于垄断竞争厂商不必顾虑其他厂商对他的价格决策的反应,他可以迅速调整价格,使其销售量与产量一致,以避免存货的堆积。如果需求量在现价格下小于产量,厂商将急剧降低价格,或者以价格折扣从事大廉卖,把过剩的产品销售出去。如果需求量在现价格下远大于产量,厂商将有不同的考虑:他一般不会追求暂时收入的少量增加而冒丧失经常顾客的危险,所以只会把现有产量按现行 – 在市场交易期间内,垄断竞争厂商调整价格的不对称性,即下调而不上调的做法,不可能发生在完全竞争市场,也不可能发生在其他类型的不完全竞争市场,这是垄断竞争市场的一大特点,在零售业中司空见惯。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 F 第三节 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品质竞争 品质竞争,即产品差异化竞争,包括提高质量、改进性能和结构、增加功能、完善服务等,以减轻替代品的威胁,吸引更多消费者。也可通过市场细分、产品定向来争取局部市场的竞争优势。 营销竞争或广告竞争 营销竞争,是品质竞争的补充,它将差异化的作用通过营销特别是广告而得以充分发挥。包括广告宣传、销售网 点、委托代理、售后服务等。 制造产品差别,是努力使产品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开展市场营销,则是努力使消费者的需要适应产品的差别,所 谓“广告创造需求”。 广告的宣传作用也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 广告竞争模型 广告的简单原则 垄断竞争厂商的广告费用与销售收入之比,应当等于其广告弹性与需求弹性(绝对值)之比 证明: 广告的简单原则(续1)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对比 – 收益曲线 – 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 生产效率:过剩生产能力(Excess capacity) – 资源配置效率 – 产品差别与消费者选择 – 产品替代与厂商竞争 第九章 寡头垄断市场 本章主要内容: (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Curnot模型 (3)Sweezy模型 (4)Cartel及其产量与价格的决定 (5)博弈论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博弈推理过程 (6) 不同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 F 第一节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寡头市场的特征 基本特征 – 行业中厂商极少(Small number of firms) – 产品同质或异质(Product differentiation may or may not exist) – 相互依存(Price player or Price searcher) – 厂商行为的不确定性(Risk or Uncertain) 形成原因 – 规模经济 – 进入障碍 – 专用生产要素难以获得 类型 – 纯粹寡头(pure oligopoly) 与差别寡头(differentiated oligopoly) – 双头寡头(duopoly) 与多头寡头 – 串谋(collusion) 与非串谋 需求曲线与利润函数 独立行动为例:若有n 个差别寡头,则 需求曲线与利润函数(续) 若有n个纯粹寡头,则 P=f(Q1,Q2,„,Qn) 为简化计,设双头寡头面临的共同需求曲线为 P=f(QA+QB) 则各自利润函数为 eA=TRA-TCA=P?QA-TCA= f(QA+QB) ?QA-g(QA) eB=TRB-TCB=P?QB-TCB= f(QA+QB) ?QB- (QB) F 第二节 独立行动的寡头 数量(产量)竞争——古诺模型 数量(产量)竞争(quantity competition):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选择不同的产出水平 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由法国数理经济学家古诺(Autoine Cournot)在1838年提出 假设 – 两家厂商相互竞争,同时决策 – 生产同质产品,价格取决于两寡头产量之和 – 双方决策时都将对方产量视为既定 寡头1的需求曲线 古诺均衡示例 设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60-Q,其中Q=Q1+Q2,寡头1的成本函数为TC1(Q1)=Q12,寡头2的成本函数为TC2(Q2)=Q22+15Q2。 于是,寡头1的利润函数为 e1(Q1,Q2)=TR1-TC1=P?Q1-TC1= (60-Q1-Q2) ?Q1- Q12 对Q1 求导,得 古诺均衡示例(续1) 类似地,寡头2的利润函数为 e2(Q1,Q2)=P?Q2-TC2= (60-Q1-Q2) ?Q2- Q22-15Q2 对Q2 求导,得 古诺模型中双头寡头古诺均衡的一般表达式 进一步,若设市场反需求曲线为P=a-bQ,两寡头的边际成本相同,即MC1=MC2=c,则古诺均衡解为 Q1=Q2=(a-c)/3b,Q=2(a-c)/3b, P=a-2(a-c)/3=(a+2c)/3 若设边际成本为零,即MC1=MC2=0,则古诺均衡解为 Q1=Q2=a/3b,Q=2a/3b,P=a-2a/3=a/3 问题:若推广至n个厂商,则古诺均衡解怎样表述,若与完全竞争解与垄断解相比较又如何, 斯威齐模型 实际上,边际成本有较大的变动范围,在这一范围内的厂商可保持价格不变,因而价格是具有刚性的。 斯威齐模型对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刚性作了一定的解释,但由于其他厂商价格“不跟涨”的假设在现实中难以成立,也由于其对如何确定已定的价格没有做出解释,因此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斯威齐模型只能是关于寡头定价行为的未完成的模型。 F 第三节 相互勾结的寡头 卡特尔 共谋(collusion)的好处 – 增加利润,减少竞争磨擦及由此带来的不肯定性因素 – 增强阻碍新厂商进入的力量,保持较高的利润和已有的地位 卡特尔(cartel):若干企业为垄断市场而结成的同盟,是厂商进行相互勾结的一种形式。 卡特尔在有些国家是合法的,但在大多数私有制市场经济国家是非法的,其中美国对卡特尔的立法、执法都比较严格。 卡特尔示例 设市场存在两家厂商,市场反需求曲线为P=100-Q,其中Q=Q1+Q2,两厂商的成本函数相同,都为Ci(Qi)=4Qi。 于是,整个卡特尔的利润函数为 分别对Q1、 Q2求导,便可得(由于两厂商相同,故假定平分市场) Q1= Q2=24,P=52,e1=e2=1152 卡特尔模型的一般表达式 设卡特尔由两家厂商组成,所在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P=P(Q1+Q2),两厂商的成本函数分别为TC1(Q1)与TC2(Q2)。 于是,卡特尔的利润函数为 e(Q1,Q2)=TR-TC1-TC2 =P?(Q1+ Q2)-TC1(Q1)-TC2(Q2) 分别对Q1 ,Q2 求导,可得 MR(Q1+Q2)=MC1(Q1)= MC2(Q2) 卡特尔的主要任务 – 规定统一价格 运用MR=MC原则确定整个卡特尔的最优价格水平 – 卡特尔的市场分配 非价格竞争 配给定额 均分市场 以“卡特尔的总成本最小”为原则 (等边际原理) 价格的决定: 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 卡特尔成员有违背协议或背离默契的动机; – 监督上的困难与惩罚手段的缺乏 示例 设厂商1按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生产24单元,厂商2背离协议。此时厂商2面临需求为P=100-(24+Q2)=76-Q2,由利润最大化条件,即MR=76-2Q2=MC2=4,得Q2=36,而此时厂商2的利润e2=(100-(24+36)-4) ×36=1296, 大于守约时所得利润1152 ;同时厂商1 的利润则变为e1=(100-(24+36)-4) ×24=864, 小于卡特尔所得利润 价格领导 价格领导(price leadership):一个行业中由某一家厂商率先制定和变动价格,其它厂商则随后以该厂商的价格为基准,再制定和变动价格。 根据价格领导厂商的具体情况,可分为三种形式 低成本厂商的价格领导:作为领导者的厂商是行业中成本最低的厂商 支配型厂商的价格领导:作为领导者的厂商是销售占市场容量较大比重、地位稳固、具有支配力量的厂商 支配型厂商的价格领导模型图示 晴雨表型的价格领导:作为领导者的厂商能较准确地预测市场行情的变化趋势,合理而准确地反映整个行业基本的成本和需求状况的变化 F 第四节 博弈论和竞争策略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是描述、分析多人对策行为的理论,由棋奕、桥牌、战争中借用而来,在经济学中应用广泛,如在用来表现寡头间相互依存的竞争特点便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现代经济博弈理论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莫根施特恩(Oskar Margenston)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 博弈:多人决策过程 引例:田忌赛马 一些基本概念 – 参与者(player)( 博弈方、局中人、对局者) – 策略(strategy) 与策略空间(strategy set) – 结局(outcome) – 报酬(payoff)( 支付)与报酬函数(payoff function): 报酬矩阵(支付矩阵、得益矩阵、赢得矩阵) – 均衡(equilibrium) 囚犯的两难困境(prisoner’s dilemma) 犯人招供与黑社会制裁 定价博弈 上策与极大化极小策略 广告博弈 修正的广告博弈 极大化极小策略 重复博弈 定价问题 F 第五节 不同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 不同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 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是不相同的,市场组织的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反之,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低。其具体分析如下: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且等于最低的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厂商的垄断程度越高,需求曲线越陡峭;垄断程度越低,需求曲线越平坦。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且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最低。设想,垄断厂商若肯放弃一些利润,价格就可以下降一些,产量就可以增加一些。在寡头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不太确定。一般认为,寡头市场是与垄断市场比较接近的市场组织,在长期均衡时,寡头厂商的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高,产品的均衡数量比较低。 除此之外,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行业在长期均衡时是否实现了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即P=LMC,也是判断该行业是否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的一个条件。商品的市场价格P通常被看成是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商品的长期边际成本LMC通常被看成是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当P=LMC时,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等于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它表示资源在该行业得到了最有效的配置。倘若不是这样,当P>LMC时,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大于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它表示相对于该商品的需求而言,该商品的供给是不足的,应该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该商品的生产中来,以使这种商品的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最后使该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等于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这样,社会的境况就会变得好一些。 在完全竞争市场,在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有P=LMC,它表明资源在该行业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在不同类型的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都有P>LMC,它表示资源在行业生产中的配置是不足的。尤其在垄断市场,独家厂商所维持的低产高价,往往使得资源配置不足的现象更为突出。 以上是西方经济学家在不同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比较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此外,西方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垄断市场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有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厂商会阻碍技术进步。因为,垄断厂商只要依靠自己的垄断力量就可以长期获得利润,所以,垄断厂商往往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甚至为了防止潜在竞争对手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对其垄断地位造成的威胁,还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去阻碍技术进步。但也有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垄断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因为,一方面垄断厂商利用高额利润所形成的雄厚经济实力,有条件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重大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垄断厂商可以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在长期内保持由于技术进步而带来的更高的利润。这些经济学家还认为,关于垄断有利于技术进步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对寡头厂商也是适用的。 关于规模经济。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对不少行业的生产来说,只有大规模的生产,才能收到规模经济的好处,而这往往只有在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条件下才能做到。不能设想,无数个如同完全竞争行业或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 关于产品的差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所有厂商的产品是完全相同的,它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偏好。在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众多厂商之间的产品是有差别的,多样化的产品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可满足不同的需要。但是,产品的一些虚假的非真实性的差别,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在产品差别这一问题上,产品差别寡头行业也存在与垄断竞争生产集团相类似的情况。 关于广告支出。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竞争市场和产品差别寡头市场的大量广告,有的是有用的,因为,它为消 费者提供了信息。但是,过于庞大的广告支出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抬高销售价格,再加上某些广告内容的过于夸 张,这些都是与消费者不利的。 第十章 要素市场的均衡 本章主要内容: (1)边际生产力 (2)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3)生产要素的需求特点 (4)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要素需求 (5)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要素供给 (6)不同市场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 (7)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 F 第一节 分配论概述 分配论 分配论研究的问题 19世纪的三要素理论和四要素理论 分配论的理论基础 – 边际生产力论 – 均衡价格理论 边际生产力 分配难题 边际生产力 – 实物形态上讲, 边际物质产品或边际物质产量(MPP) ,又称边际产品或边际产量,用MP 表示。指增加 一单位要素使用量所增加的物质产品量。 – 货币形态上讲, 边际收益产品或边际收益产量(MRP) 。指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量所增加的总收益。 MRP=MPP ×MR VMP,边际产品价值,指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量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 VMP=MPP ×P – MRP 与VMP 要素市场利润极大化条件 厂商为了使利润极大化,在使用生产要素时必须遵循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即 MRP=MFC 要素市场利润最大化原则:MRP=MFC – 数学证明: 成本方面的概念 – MFC,边际要素成本,指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 AFC,平均要素成本,指购买一单位要素所花费的成本支出。 注意几点区别 – MRP 与MR 以劳动为例, – MFC 与MC 以劳动为例, – MFC与AFC 均衡价格论 F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要素市场的特点 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区别 – 需求者与供给者 – 直接需求和派生需求 – 单一需求与联合需求 – 所有价格与使用价格 – 要素价格与产品价格 要素需求的特点 – 派生(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 – 联合需求(joint demand)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单一要素可变 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多种要素可变 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产品的卖方垄断厂商对要素的需求:一种要素可变 产品的卖方垄断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多种要素可变 F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决定 生产要素的供给 一般来讲,要素的市场供给与要素价格是同向变化的,即要素供给量随着要素价格的提高而增加。尤其对长期而 言更是如此。但在短期,不同要素的供给呈现不同的特征。 – 在不少情况下,要素价格提高时,要素供给会增加,要素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 在有些情况下,要素价格提高,要素供给仍不变,如耕地; – 在有些情况下,要素供给量起初随着价格提高而增加,但在价格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供给量会随价格提高而减 少,如劳动。 完全竞争生产要素的要素供给 就单个厂商来讲,若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要素供给具有完全弹性; 不完全竞争生产要素的要素供给 若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那么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正斜率曲线。 要素均衡价格与使用量的决定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剥削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Mrs. 5Robinson)认为,厂商付给要素的价格,如果低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存在剥削。依此而论,除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外,其余各种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剥削。 产品分配净尽定理 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 – 当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如果生产函数又为线性齐次函数,即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各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刚好等于全部产值。 – 这一结论被称为产品分配净尽定理,也称为欧拉定理。 假定生产中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生产函数为Q=F(K,L),如果该生产函数符合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即:λQ=λF(K,L)=F(λK,λL) 。 数学证明: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要素理论本身除了要素价格决定之外,还包括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问题。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美国统计学家Lorenz提出了著名的洛伦茨曲线。 而后意大利人Gini利用洛伦茨曲线提出反映收入不平等的量化指标——Gini系数。 Lorenz curve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 Lorenz curve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 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程度越平等 Gini系数 – 公式: – 性质: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就越趋于平均;反之,则越趋于贫富不均。 第十一章 要素市场的均衡—— 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 本章主要内容: (1)劳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2)产生工资差别的原因 (3)资本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地租、准地租、经济地租 (5)利润理论 F 第一节 工资的决定 对要素供给的概述 数学模型 劳动供给的特征及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工资 – 定义 – 分类 根据工资的性质划分 根据支付方式划分 根据工资形式划分 – 特点 劳动的供给曲线 – 消费者关于收入与闲暇的预算约束(线) – 消费者关于收入与闲暇的无差异曲线 – 消费者均衡:在收入与闲暇之间的选择 – 工资率变化对闲暇需求(劳动供给)的影响:PCC – 非劳动收入变化对闲暇需求(劳动供给)的影响:ICC – 工资率变化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价格效应 – 劳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劳动的替代效应 劳动的收入效应 –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劳动的供给曲线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供给曲线有正的斜率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供给曲线有负的斜率 工资差别的原因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各个劳动者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业的不同,使工资存在着行业差异和职业差异。导致工资 具有差异的原因大致为: – 劳动的质量不同 – 非货币利益不同 – 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 F 第二节 地租的决定 均衡地租的决定 土地的概念 指地面、地下、空中、水面上的一切自然资源。 特点 – 固定性 – 原始性 – 永久性 – 不变性 均衡地租的决定 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租金 – 地租是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因而地租只与固定不变的土地有关。 – 但在很多情况下,不仅土地可以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有许多其它资源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看成是固定不变的,例如某些人的天赋才能,就很有些像土地一样,其供给是自然固定的。这些固定不变的资源也有相应的服务价格。这种服务价格显然与土地的地租非常类似。 – 与特殊的地租相区别,可以把这种供给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价格叫做“租金” 。地租是当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而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租。 准租金 – 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 图形说明 经济租金(economic rent) – 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我们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 叫做“ 经济租金” 。 – 图形说明 F 第三节 资本和利息率的决定 资本 资本的概念 是指用作生产工具的资本品,如厂房、设备、机器以及原料等。它与劳动、土地等原始生产要素不同,实际上,现代社会的劳动力并非“原始”的一种生产能力,而是包含有许多后天提高成份的“人力资本”;土地作为适合某种经营需要的条件,同样也是包含了人类的生产活动在内,例如土壤改良。属于中间生产要素。 特点: – 第一,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即它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 – 第二,它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以此而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 第三,它是作为投入要素,即通过用于生产过程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 利息 利息的定义: 利息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利用资本的生产力所支付的代价,或者说是资本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因让渡资本使用 权,承担风险所索取的报酬。利息也是由使用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为什么会存在利息, – 时间偏好理论 – 风险性 资本的供给 数学模型 消费者关于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关于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预算约束(线) 消费者均衡:个人对储蓄与消费的选择 消费者均衡:个人对储蓄与消费的选择(续) 利率变化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价格效应 一些供思考的相关结论 (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均为正常品) – 利率水平的上升有可能使一个借钱者变为储蓄者; – 利率水平的下降有可能使一个储蓄者变为借钱者; – 利率水平的上升不可能使理性的贷款者变成借款者; – 利率水平的下降不可能使理性的借款者变成贷款者; – 利率水平的上升将使借贷者少借钱; – 利率水平的下降将使储蓄者少储蓄。 资本市场的均衡 F 第四节 利润理论 利润的形成 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利润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企业家才能的报酬。这是总收入减去一切外露成本和内隐成 本后的剩余。 对于利润的形成,经济学家有各种各样的理论: – 利润是承担风险的报酬。 – 创新形成超额利润。 – 垄断产生利润。 利润的特点及功能 利润的特点 – 企业家才能无所谓“ 边际” 和边际生产力,因此利润无法像其他要素那样由边际生产力决定。 – 利润是一种可以变动的余额,不像其他要素价格那样都是事先议定的。 – 利润不仅可大可小,而且可正可负,不像其他要素价格那样均为正值。 利润的功能 利润,不仅是厂商从事生产经营的动机,也是厂商评价生产经营的标准,不仅影响了社会的资源利用,也影响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正是由于预期利润的刺激,才使厂商从事创新和冒险,促进总投资、总产量和总就业,这对 企业家总是追求利润,避免亏损。因此,利润的出现是一种信号,表示社会想要扩充这个产业。利润不仅是产业扩充的诱因,也是产业扩充的手段。同时,亏损(负利润)也是一种信号,表示社会想要收缩这个产业。连续不断的亏损,是对那些未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调整其生产力的厂商的一种惩罚。 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本章主要内容: (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比较 (2)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思想 (3)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 (4)最大社会福利的决定 F 第一节 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是在假定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研究一种产品或要素的市场价格,而不考虑这种价格与其它价格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假设一个产品或要素的供求只取决于这种产品或要素自身的价格。 事实上,其他产品或要素的价格,特别是有替代或互补作用的其他产品或要素的价格会影响我们讨论的产品或要素的供求。同时,其他产品的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到一个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从而影响其对我们讨论的产品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只讨论一个产品或要素时的市场均衡叫做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 本章将讨论不同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这些商品价格的决定,即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一般均衡状态就是所有市场同时出清、所有价格同时决定的一种状态。 经济体系中变量的相互依存 多个产品市场 – 互为替代品的产品市场(如牛肉与猪肉) 多个产品市场 – 互为补充品的产品市场(如汽车与汽油)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 一般均衡的图形表达 交换的艾奇沃斯盒状图与交换契约线 生产的艾奇沃斯盒状图与生产契约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产品转换曲线)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roduction transformation curve)) 社会福利最优状态 F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和帕累托最优 福利经济学 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社会福利目标和判断福利大小的标准,用以评判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优劣,因此福利经济学具有规范经济分析的性质。 – 福利经济学认为,个人是他自己福利的唯一判断者,所有个人福利的总和构成社会福利。这种福利,也称为广义福利,它不仅包括人们从物质享受中得到的满足,还包括从精神生活中得到的满足,甚至包括所处社会环境的状况等等。 – 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承认这种广义的福利无法具体地、准确地衡量,它超出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福利经济学因此只研究社会福利中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衡量的部分,即经济福利。 福利经济学的分类 – 旧福利经济学 – 新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 – 第一,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 。 – 第二,国民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 新福利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定义: 如果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不使任何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己境况变得更好,这样的资源配置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配置,亦称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边际条件 交换帕累托最优的边际条件 对所有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 生产帕累托最优的边际条件 对所有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 生产与交换帕累托最优的边际条件 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任意生产者的边际产品转换率。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若规模报酬不变,没有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影响,则可满足帕累托最优的三个边际条件。 简单地说,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对交换的边际条件 对生产的边际条件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对交换与生产的边际条件 最大社会福利的决定 第十三章 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内容: (1)公共产品的特点及最优数量的确定 (2)垄断的危害及政府管制 (3)外部影响对资源配置分析及对策 (4)非对称信息 (5)收入均等化政策 F 第一节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与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私人物品是市场提供给个人享用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 – 非排他性(nonexclusive) – 非竞争性(nonrival) – 私人物品是那些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物品,而公共物品是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 物品。 纯公共物品(pure public goods) 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或者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难以排他的,称为纯公共物品,如国防、警察、环保 等。 准公共物品(quasi-public goods) 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可以排他的,称为准公共物品或半公共物品,如医疗、交通、教育等。 公共资源(public resource) 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无法排他的,称公共资源,如空气、江河湖海中的鱼虾、公共牧场上的草。 公共物品的识别图 搭便车 – 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市场是无能为力的 –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 公地悲剧 – 公共江河湖海中的鱼被过度捕捞、公共山林被过度砍伐、公共矿源被掠夺性开采、公共草地被过度放牧、野生动物被灭绝性猎杀 – 公共资源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如何从个人的需求曲线形成市场的需求曲线呢,这里的关键之处在于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之所以是如此,原因在于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争特点。由于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每个消费者消费的都是同一个商品总量,因而每一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另一方面,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却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 有了公共物品的市场供求曲线,则公共物品的均衡数量即可决定,这就是市场供求曲线交点所指示的,。实际上,这个均衡数量,也代表着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要解释这一点并不困难,当公共物品数量为,时,根据供给曲线,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而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的边际利益分别为,和,,从而总的社会的边际利益为,,,,,。于是,边际的社会利益等于边际成本,公共物品数量达到最优。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公共物品的最优标准与私人物品的不完全相同。在私人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相等。而在公共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利益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 成本——收益分析 所谓成本——收益分析,简单地说就是要将一项公共建设项目预期所能产生的收益的现值加以估计,然后再将它与预期所需支出的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成本收益率,根据成本收益率进行投资决策。如果某个投资项目的成本收益率大于或等于,,此项投资计划可行。如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各个不同方案计算出成本收益率,按成本收益率数值的大小排列,可评定各个方案的优劣,数值越大的方案越优。 例如,如果政府要对是否兴建一座水库进行计划决策,则必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成本不仅包括建造水库的各种直接费用支出(人工、原材料、土地等),还要计算水库占地不能生产农作物所带来的损失,水库建造起来以后的各种经营管理费用,修筑水库所需资金的利息等等;而收益则要包括各个方面,如能发电则有出售电力的收入;如可以灌溉,则可以比较有无此水库时农业产值的变化,这种变化属于收益;如可航运,航运带来的收入也是收益;如有水产品养殖,也应计入收益;如可作为风景游览,还要计算旅游的收入。总之,兴建水库后直接或间接带来的一切收益都应总合起来,和所有成本相比,收益和成本的比率大于,时,说明此项目建造是赢利的;如果小于,则是亏损的。其比率越大,就越值得投资兴办。在政府举办公共工程的预算收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就必须慎重选择最值得的项目进行投资。 F 第二节 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垄断的危害 资源浪费 社会福利损失 反托拉斯法 西方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制定了反托拉斯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美国。这里以美国为例作一概括介绍: – ,,世纪末和,,世纪初,美国企业界出现了第一次大兼并。正如列宁在《帝国主义论》所指出的那样,结果形成了一大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这些大企业被叫做“垄断”厂商或托拉斯。这里的“垄断”不只局限于一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纯粹”的情况,而且也包括几个大企业控制一个行业的大部分供给的情况。按照这一定义,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都属于垄断的市场。垄断的形成和发展深刻地影响到美国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 – 从,,,,年到,,,,年,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反对垄断。其中包括谢尔曼法(,,,,)、克莱顿 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罗宾逊,帕特曼法(,,,,)、惠特,李法(,,,,) 和塞勒,凯弗维尔法(,,,,)。统称反托拉斯法。在其它西方国家中也先后出现了类似的法律规定。 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价格调节(管制)(Price Regulation) 价格调节(管制)(Price Regulation):对自然垄断 实践中的价格调节:回报率调节(rate of return regulation) 税收调节 F 第三节 外在性 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外部影响: 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时,就存在外在性,或称外部 影响、外差因素。 分类: 生产的外部经济 消费的外部经济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负外部性: 2.正外部性(教育或R&D) 思路: 负的外部性:提高私人成本(或降低私人收益) 正的外部性:提高私人收益(或降低私人成本) 克服外在性的对策 负外部性:征税(排污); 正外部性:补贴(教育) 为将产量限制在QS*,不是直接控制产量,而是 控制排污数量;硬性规定教育水平(九年义务教育) 例 假定造纸与养鱼市场均为竞争的 造纸厂1:PX=60,Cx=x2(x是纸的产量) 养鱼场2:Py=42,Cy=y2+xy(y是鱼的产量) ?两家厂独立,分别决策,利润为多大, ?两家厂合二为一,统一决策,利润又为多大, 纸厂: MRx=MCx即 60=2x;x=30; πx=60×30-302=900 鱼场: MRy=MCy 即2y+x=42;但x=30;所以y=6 πy=42×6-(62+30×6)=36 ?π=πx+πy=936 Π?=πx+πy=(60x-x2)+(42y-y2-xy) 2x+y=60; x+2y=42; x=26;y=8 Π?=πx+πy =(60×26-262)+(42×8-82-26×8) =948 ,936 例:克服外在性的对策——产权交易 ?将鱼场卖给纸厂,价格=, 由于鱼场的利润=36,则以36卖给纸厂。这样,鱼场成为纸厂的一个车间,纸厂将只生产26个单位的纸;多养 鱼,达到8个单位。总利润是948,扣除36个单位的购买成本,利润为912,比900多出12单位。 ?将纸厂卖给鱼场,价格=, 这样,我们得到产权交易理论中著名的科斯定理 如果产权是明确界定的,交易成本为零,则不管产权划归哪方,交易双方总能通过协商达到某一个最优配置(称 为Pareto最优) 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启示, 应用:石场与Coase定理 有一个经营石场的商人,他靠炸石山卖石头赚钱,一年利润有几百万。这个商人在市场周围又买了一大片地,一 直闲置着。 市场经理为什么买了空地又不利用,请给予合理的经济学解释 提示:若是房产开发商买了开发房产,一方面,居民势必联合起来投诉石场爆破声影响居民生活;另一方面,若 房产开发的价值超过市场的收入,则房产开发商会倒过来购买市场开发房产~ 总结:克服外在性的对策 – 第一,使用税收和补贴。 – 第二,政府有时也可以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 – 第三,确定财产权。 F 第四节 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完全: 是指经济活动主体(个人或机构)不能充分了解所需要的一切信息。信息不对称是指经济活动双方对有关信息了 解和掌握得不一样多。 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会妨碍市场的有效运转,影响资源优化配置: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委托——代理问题(principal Agent problem) 逆向选择 1.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事前不确定性导致 “劣质品驱逐优质品 ” 例:二手车市场与假冒伪劣产品 例:招聘中的浑水摸鱼 例:保险市场 例:学术腐败与学术浮夸 解决方法: – 信号显示.例如:文凭,信誉等 – 效率工资.支付高于市场价格的工资 – 信贷配给.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道德风险 1.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事后不确定性导致 “出工不出力 ”等机会主义行为 例1:团队生产中的 “搭便车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例2:固定报酬的销售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例3: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吃 “大锅饭 ”引发的 “出工不出力 ” 委托——代理关系 Ch7.3.1.委托--代理关系(Principle-Agency Relationship):传统意义上就是授权关系;现代信息经济学定义:在经济活动当中,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是代理人,而具有信息劣势的一方是委托人. – 病人—— 医生 – 学校董事会—— 教师 – 原告—— 律师 – 股东—— 经理 – 雇主—— 雇工 委托——代理关系 例:股东——经理——员工 国有企业: F 第五节 收入均等化政策 收入均等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取决于各类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以及要素所有权的分布情况。因此,必然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以致出现有的人可能因缺乏收入而饿死,而其他的人则得到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影响社会的收入分配,使社会的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种累进税,即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一般认为,这种累进所得税有利于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有助于实现收入分配的平等。除了个人所得税之外,政府还对一些人征收遗产税、赠予税、财产税、消费税等。征收遗产、赠予和财产税,是为了纠正财产分配的不平等。因为财产分配不平等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征收这些税,也有利于收入分 配的均等化。对奢侈性商品和劳务征收消费税,同样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平等,但是,作用并不明显。因为富人可以用各种办法逃税。此外,对高收入者征收累进税,不利于有能力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对社会来说也是一 如果说税收政策是要通过对富人征收重税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的话,那么,社会福利政策则是要通过给穷人提供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福利政策的内容包括: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包括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护劳动者的各种立法,包括最低工资法和最高工时法以及环境保护、食品和医药卫生等法;各种福利设施和公共工程的建设,包括住房建筑、教育、文化等各种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这些福利政策的实施,对于改善穷人的地位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实际收入水平,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对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但是,这些政策也导致了社会生产效率降低和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等问题。

本文档为【微观经济学教案(高鸿业三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0KB
软件:Word
页数:9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07
浏览量: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