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研究现状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研究现状

举报
开通vip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研究现状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研究现状 双水相萃取技术研究进展 [摘 要]:双水相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与传统 的萃取及其他分离技术相比具有操作条件温和、处理量大、易于连续操作等优点, 从而使其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药物分析和环境科学等方面,本文简单介绍了 双水相萃取技术及其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关键字]:双水相萃取;分离;应用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status [Abstract]: aqueous tw...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研究现状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研究现状 双水相萃取技术研究进展 [摘 要]:双水相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与传统 的萃取及其他分离技术相比具有操作条件温和、处理量大、易于连续操作等优点, 从而使其能广泛应用于生物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药物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和环境科学等方面,本文简单介绍了 双水相萃取技术及其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关键字]:双水相萃取;分离;应用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status [Abstract]: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s a new separation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y other mild operating condition,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capacity, easy to continuous operation, making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etc.,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its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factors and its application. [key words]: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Separation; application 引言 随着生物化工等新型学科的发展,一些含量较少、具有生理活性又极有机价值的生物物质的分离提纯,成了十分关键的技术课题。生物化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分离技术的进展。生物工程的产品分离问题,即生物工程的下游技术的开发是极为重要的。众所周知,生物物质多是有生理活性的,使用常规的分离技术来处理这类对象往往具有处理量小、流程长、易失活、收率低和成本高等缺点。开发新型的用于生物物质分离的技术,使其适应于一定的生产规模,且经济简便、快速高效,是十分迫切的要求。双水相萃取正是这类新型分离技术之[1]一。 有机溶剂萃取系统用于某些活性物质或强亲水性物质的分离时,易使活性物质失活或溶解性差等不足,其应用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双水相萃取就是其中之一。 双水相系统由两种聚合物或一种聚合物与无机盐水溶液组成,由于聚合物之间或聚合物与盐之间的不相容性,当聚合物或无机盐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分成不互溶的两个水相,两相中水分所占比例在85%-95%范围,被萃取物在两个水相之间分配。双水相系统中两相密度和折射率差别较小、相界面张力小,两相易分散,活性生物物质或细胞不易失活;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易于连续操作,具有处理量大等优点,备受工业界的关注。 从化学工程的角度看,有关溶剂萃取原理、设备和操作都可用于双水相萃取过程中,但由于两者在物化特性、热力学性质以及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 [2] 特性等方面的较大差异,还须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的工程基础讨论。 1. 双水相萃取 液液萃取技术是化学工业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分离提纯方法。随着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细胞培养工程等)的高速发展,常规的萃取技术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因为大部分的生物制品原液是具有低浓度和生物活性的,对分离条件以及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双水相萃取(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ATPE)技术正是由于适应这种特殊的分离要求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工行业。双水相萃取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1979年德国GDF和[3]Kula等人将双水相萃取应用于生物产品的分离,由于其条件温和,容易放大,可连续性操作,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和提纯。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双有研究和应用。 目前国内外对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双水相体系成相机理及热力学模型的探索。由于双水相体系自身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双水相体系,近年来对双水相液液相平衡的热力学模型的研究非常活跃;(2)新型、高效、廉价的双水相体系的开发。如用低分子有机物与无机盐所形成的双水相体系来分离提取中草药。这种双水相体系的引入,可以大大节约能耗,降低成本,简化操作流程,提高产品收率,为大规模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3)双水相萃取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展,利用其它相关技术对双水相萃取过程优化。如双水相技术与相关技术的集成问题,就充分地利用了双水相体系的技术和条件优势,为分离科学提供了新思维;(4)双水相萃取技术中体系的放大以及新 [4]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流程的开发等。 1.1双水相体系 当一定浓度的某种有机物水溶液与其它有机物水溶液,或者有机物水溶液与无机盐水溶液以一定体积比混合时,能够自然分相并形成互不相溶的双水相或者 多水相体系,这就是双水相体系。从溶液理论来说,当两种有机物或者有机物与无机盐混合时,是分相还是混合成一相,取决于混合时的嫡增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两个因素。由于双水相体系本身的复杂性,体系的嫡很难准确计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不清楚,所以双水相的形成机理很复杂。 两种物质混合时熵的增加与所涉及的分子数目有关,以摩尔计算,小分子间与大分子间的混合,熵增相同,而分子间作用力可看作分子中各基团间相互作用力之和。对两种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混合熵相比占主要地位,分子越大,作用力也越大。当两种聚合物所带电荷相反时,聚电解质之间混合均匀不分相;若两种聚合物分子间有相互排斥作用,一种聚合物分子的周围将聚集同种分子而排斥异种分子,达到平衡时,会形成分别富含不同聚合物的两水相。这种含有聚合物分子的溶液发生分相的现象称为聚合物的不相容性。除双聚物系统外,基于盐析作用原理,聚合物与无机盐的混合溶液也能形成双水相。对于高聚物/高聚物双水相体系,用传统的理论来解释,是由于界面张力等因素形成两相之间的不对称,使得在空间上产生阻隔效应,使两相之间无法相互渗透,不能形成均一相,从而具有分离倾向,一般这种分离倾向的大小和形成双水相的2种物质的疏水性成线性关系。对于有无机盐存在的双水相体系,以及新开发的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这种解释就无能为力了。 可形成双水相的双聚合物体系很多,典型的双水相系统列于表1中,其中A类为两种非离子型聚合物;B类其中一种为带电荷的聚电解质;C类两种都为聚电解质;D类为一种聚合物与一种低分子物质(无机盐、有机物)组成。 表1 典型的双水相系统 类 型 相(?) 相(?) A 聚丙烯醇(PPG) 聚乙二醇,聚乙烯醇, 聚乙二醇(PEG) 葡萄糖 B 葡聚糖(Dextran) NaCl,LiSO 24 C 羧甲基葡聚糖钠盐 羧甲基纤维素钠盐 D 聚乙二醇(PEG), 磷酸钾,硫酸铵,硫酸钠, 聚丙烯醇(PPG) 葡萄糖,甘油 在双水相萃取中,常采用的双聚合物系统为(PEG)/葡聚糖(Dx),该系统的上相富含PEG,下相富含Dx;常用的聚合物/无机盐双水相系统有PEG/磷酸钾、PEG/磷酸铵、PEG/磷酸钠等,其上相富含PEG,下相富含无机盐。 A、D两类聚合物为多元醇、多元糖结构,能使生物分子稳定,且无毒性,已被许多国家的药典所收录,因此,这两类在生物制品分离中应用较多。对高聚物-高聚物体系操作比较容易,且变性作用少,界面吸附少;而聚合物-无机盐体系,由于高浓度的盐废水不能直接排入生物氧化池,使其可行性受到环保限制,且某些生物物质会在这类体系中失活。 1. 2双水相萃取的基本原理 双水相萃取与一般的水有机物萃取的原理相似,都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当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由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分子间的氢键、分子与分子之间电荷的作用,目标物质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溶质(包括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稀 [5]有金属以及贵金属的络合物、中草药成分等)在双水相体系中服从Nernst分配定律: K=C /C tb 其中C、C分别代表溶质在上相、下相中的浓度。 tb 系统固定时,分配系数为一常数,与溶质的浓度无关。当目标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在上相和下相间进行选择性分配,这种分配关系与常规的萃取分配关系相比,表现出更大或更小的分配系数。如各种类型的细胞粒子、噬菌体的分配系数都大于100或者小于0. 01,蛋白质(如各类酶)的分配系数在0.1-10之间,无机盐的分配系数一般在1.0左右。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的差异构成了双水相萃取分离的基础。因此为物质分离提供了可能。 [6]1.3双水相萃取相关理论的发展 虽然双水相萃取技术在应用方而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这些工作几乎都只是建立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至今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来解释物质在体系中的分配机理。 1955年由Albertson首先利用两水相技术分离生物分子,他主要研究了PEG/Dex系统和PEG/(NH)SO、系统在分离提纯中的应用。在随后的几十年中,424 这项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双水相的分离模型研究中,主要提出了两类模型, Edmond等人提出的渗透维里模型,即Edmond-bgston方程;Flory和Huggins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Flory-Huggins晶格模型。前者在预测聚合物的成相行为和蛋白质的分配上有较高的准确度,后者在粒子的能量概念上可以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学者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各类用于计算生物物质在双水相系统分配系数的模型也时有报道,诸如Baskir晶体吸附模型[4]、Hay,模型、Pitzer模型, Gross-man自由体积模型等,但结果均难以令人满意。1989年,Diamond等以Flory-Huggins理论为基础,用把相间电势表达为上下相浓度差的二次 函数 excel方差函数excelsd函数已知函数     2 f x m x mx m      2 1 4 2拉格朗日函数pdf函数公式下载 来关联分配系数的方法,提出了能对肤和蛋白质在聚合物/聚合物/水体系的分配系数很好关联的Diamond-Hsu模型。此后,针对用该模型计算蛋白质在聚合物/盐两水相系统中的分配系数时精确度不高的缺点,Diamond等提出了改进的Dia-mond-Hsu模型,进一步提高了Diamond-Hsu模型的精确度和普适性。Pessoa等通过引入对聚合物水溶性和预分离物质(氨基酸、肤、蛋白质)的水化壳进行描述的因子得到了Flory-Huggin、改进模型,此模型很好地模拟了73种由PEG/Dex组成的双水相体系的相平衡和分配系数。 [7]1.4双水相萃取的特点 双水相萃取是一种可以利用较为简单的设备,并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获得较高收率和纯度的新型分离技术。与一些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双水相萃取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整个体系的含水量高(70%一90%),萃取是在接近生物物质生理环境的条件下进行,故而不会引起生物活性物质失活或变性; 2)单级分离提纯效率高。通过选择适当的双水相体系,一般可获得较大( 的分配系数,也可调节被分离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使目标产物有较高的收率; (3)传质速率快,分相时间短。双水相体系中两相的含水量一般都在80%左右,界面张力远低于水一有机溶剂两相体系,故传质过程和平衡过程快速; (4)操作条件温和,所需设备简单。由于双水相的界面张力大大低于有机溶剂与水相之间的界面张力,整个操作过程在室温下进行,因而有助于保持生物活性和强化相际传质,既可以直接在双水相系统中进行生物转化以消除产物抑制,又有利于实现反应与分离技术的偶合,相分离过程非常温和,分相时间短。大量杂质能与所有固体物质一起去掉,大大简化分离操作过程; (5)过程易于放大和进行连续化操作。双水相萃取易于放大,Albertson证明分配系数仅与分离体积有关,各种 参数 转速和进给参数表a氧化沟运行参数高温蒸汽处理医疗废物pid参数自整定算法口腔医院集中消毒供应 可以按比例放大而产物收率并不降低,易于与后续提纯工序直接相连接,无需进行特殊处理,这是其他过程无法比拟的,这对于工业生产来说尤其有利; (6)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高聚物一般是不挥发性物质,因而操作环境对人体无害; (7)双水相萃取处理容量大,能耗低。主要成本消耗在聚合物的使用上,而聚合物可以循环使用,因此生产成本较低。 [8]1.5影响双水相体系的因素 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不是一个确定的量,它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某一物质,只要选择合适的双水相体系,控制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得到合适的(较大的)分配系数,从而达到分离纯化之目的,包括直接从细胞破碎匀浆液中萃取蛋白质而无须将细胞碎片分离。改变体系的pH值和电解质浓度可进行反萃取。 ?聚合物类型及其分子量的影响。不同聚合物的水相系统显示出不同的疏水性,水溶液中聚合物的疏水性按下列次序递增:葡萄糖硫酸盐<甲基葡萄糖<葡萄糖<轻丙基葡聚糖<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丙三醇,这种疏水性的差异对目的产物与相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 同一聚合物的疏水性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加,其大小的选择依赖于萃取过程的目的和方向,若想在上相获得较高的蛋白质收率,对于PEG聚合物,应降低它的平均分子量,相反,若想在下相获得较高的蛋白质收率,则平均分子量应增加。通常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发生相分离、形成双水相所需的浓度越低。支链的高聚物比直链的高聚物易于形成双水相体系。 ?pH值的影响。体系的pH值对被萃取物的分配有很大影响,这是由于体系的pH值变化能明显的改变两相的电位差。如体系pH值与蛋白质的等电点相差越大,则蛋白质在两相中分配越不均匀。 ?离子环境对蛋白质在两相体系分配的影响。在双水相聚合物系统中,加入电解质时,其阴阳离子在两相问会有不同的分配。同时,由于电中性的约束,存在一穿过相界面的电势差(Donnan电势),它是影响荷电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分配的主要因素。同样,对于粒子迁移也有相似的影响,粒子因迁移而在界面上积累。故只要设法改变界面电势,就能控制蛋白质等电荷大分子转入某一相。 ?温度的影响。分配系数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这是由于成相聚合物对蛋白质有稳定化作用,所以室温操作活性收率依然很高,而且室温时粘度较冷却时(<40C)低,有助于相的分离并节省了能源开支。 ?黏度。双水相体系的黏度不仅影响相分离速率和流动特性,而且也影响物质的传递和颗粒度,特别是细胞、细胞碎片和生物大分子在两相的分配。一般而言,由双高聚物组成的体系的黏度比有无机盐和高聚物组成体系的粘度低。在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支链高聚物溶液黏度比直接高聚物黏度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或高聚物浓度越高,体系黏度也越高。但是,如前所述,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该高聚物形成双水相的浓度可以减低,因此适当调整成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可以降低相的黏度。 ?界面张力。双水相萃取是一种受粒子表面特性影响的分离方法,因此,双水相体系中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系物性参数。研究表明,界面张力主要取决于体系的组成和两相间组成的差别。温度降低,界面张力会增 加,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界面张力也会增加。在聚乙二醇/葡萄糖体系中,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从40000增到500000,界面张力增加59%。但是必须指出,双水相体系的界面张力非常小,约0.1-100μN/m,因此,双水相体系非常容易混合,但相分离比较困难。 2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进展 [9]2.1双水相萃取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1)基因工程药物的分离与提取双水相萃取技术可以保证基因工程药物在温和的条件下得以分离和纯化。其中有代表性的工作是用PEG64000/磷酸盐从重组大肠杆菌碎片中提取人生长激素,采用3级错流连续萃取,1h处理量为15 L,收率达80%。 (2)酶工程药物的分离与提取目前,双水相萃取技术提取纯化的酶有几十种,如从微生物细胞碎片中提取纯化甲酸脱氢酶,其分离经4次连续萃取,已达到1h处理50 kg湿细胞的规模,处理的酶蛋白高达150 g,收率为90%一100%。 (3)抗生素的分离与提取以青霉素类为例,先以PEG/(NH)SO、将青霉424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到PEG相,然后用醋酸丁醋进行反萃,再结晶,处理1 000 m L青霉素发酵液得到青霉素晶体7. 228 g,纯度为84. 15% , 3步操作总收率为76. 56%。将3次调节pH值改为只调节1次,可减轻青霉素的失活;将3次萃取改为1次萃取,减少了溶媒用量,缩短了工艺流程。 (4)天然植物药用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是对黄琴普和黄琴素的分离。黄琴普和黄琴素都有一定的憎水性,在PEG6000/磷酸二氢钾中主要分配在富含PEG的上相,2种物质分配系数为30和35。其分配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黄琴普的降幅比黄琴素大,通过一定手段去掉溶液中的PEG,浓缩结晶后即可得到黄琴普和黄琴素产品。 [10]2. 2生物工程技术中物质的提取与纯化 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己应用于蛋白质、生物酶、菌体、细胞、细胞器和亲水性生物大分子以及氨基酸、抗生素等生物小分子物质的分离、纯化。生物酶类在双水相的分离和纯化中,部分己经实现了工业化。如工业化分离甲酸脱氢酶处理量达到50 kg湿细胞规模,萃取收率在90%以上,纯化因子为1-8。细胞、蛋白质病毒、抗生素等物质的分离方面,文献陆续报道,如用PEG/无机盐体系分离含胆碱受体的细胞;用双水相体系从牛奶中纯化蛋白;用PEG/NaDS双水相体系对脊髓病毒和线病毒进行纯化;用PEG / KHPO、双水相体系处理青霉素G发酵液24 等等的回收率、分配系数均达到较大值。 [11]2.3双水相萃取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当水中含过量的锌、铅、铬等金属元素时,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含有酚类时,引起农作物的减产甚至枯死;含土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时,通过生物富集对生态系 统造成危害。通过双水相体系可以测定水中酚类、土霉素、锌、铅、铬等物质的含量。曹文等将丙醇/硫酸钱双水相体系应用于焦化厂废水中酚类物质的萃取分离。张星刚等采用聚乙二醇/无水硫酸钠双水相体系萃取光度法测定锌,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结论与展望 双水相萃取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分离技术,所需设备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操作,且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率和较纯的有效成分,与常规的有机溶剂萃取技术相比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保持生物物质的活性及构象,因此在生物工程、药物分析、环境科学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相关研究和应用还不够 深入,一些技术难题还有待解决。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发展趋势为:(1)解决易乳化、相分离时间长、成相聚合物的成本较高、水溶性高聚物粘度较大且不易定量控制等问题;(2)开发新型优质的双水相体系;(3)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与其它技术结合的多元化利用。 参考文献 [1] 蒋维钧,余立新.新型传质分离技术(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6:61-62. [2] 陈欢林.新型分离技术(第二版)[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13:192-200 [3] 杨善升,陆文聪,包伯荣.双水相萃取技术及其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4,103(4): 36-40. [4] 辜鹏,谢放华,黄海艳等.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J].化工技术与开 发,2007.36(11):30-33. [5] 严希康,俞俊棠.生化分离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69-187. [6] 徐长波,王巍杰.双水相萃取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09(03):14-18. [7] 赵德明.分离工程[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99-200. [8] 郭宪厚.双水相萃取技术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08,36(5):17-20. [9] 卢楠.双水相萃取技术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J].河北工业科技,2006,23(3): 179-181. [10] 谭平华,林金清,肖春妹等.双水相萃取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J].化工生产与技 术,2003,10(1):19-24. [11] 范芳.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28(7):16-20.
本文档为【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研究现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15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