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事务

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事务

举报
开通vip

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事务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事务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基本知识 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固有的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产品的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是相对的; (2)、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明示的“规定的额要求”;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必须履行的“法律法规要求的...

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事务
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事务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基本知识 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固有的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产品的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是相对的; (2)、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明示的“规定的额要求”;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必须履行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要求的”;要求可以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是不相同的。 3)、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 2、与质量相关的概念 ?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由输入、实施活动和输出三个环境诶组成。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通常有四种通用的类别,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其区分看主导成分, ?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可以使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质量特性: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包括:性能、适用性、可信性、安全性、环保、经济性和美学性。 服务特性的五种类型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 软件特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情性。 关键质量特性: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产品整机功能丧失。 重要质量特性: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造成产品部分功能丧失。 、管理职责: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是前提、组织是保证、领导是关键、控制是手段。 3 计划:确立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 组织:确定组织机构,分配人力资源。 领导:激励并管理员工,组建团队。 控制:评估执行情况,控制组字的资源。 4、高层管理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中层管理者更多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主要需要技术 。 技能和人际技能 5、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管理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组织质量仿真的具体体现,目标既要先进,又要可行,便于实施和检查。 ?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防止在发生的过程。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需要在订货之前的建立起来。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目的增强组织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6、质量发展的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二、过程方法模式 1、过程方法: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1 2、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产品实现、资源管理、管理职责、测量分析和改进。 3、过去顾客:已接受过组织的产品的顾客; 目标顾客:正在接受组织的产品的顾客; 潜在顾客:尚未接受组织产品的顾客或者是竞争者的顾客。 4、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顾客、所有者和与组织有着特定利益的个人和团体、供方和合作者、社会。 5、顾客满意:取决于顾客的价值观和期望与所接受产品或服务状况的比较, ?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如果效果可感知效果低于期望,期望得不到满意,则顾客不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与期望效果相匹配,期望得到满足,顾客就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超过期望,顾客就会高度满意,直至产生忠诚。 ?顾客满意的特性:主观性、层次性、相对性、阶段性。 ?顾客满意度是对顾客满意程度的量化。 顾客满意度指标测量与评价的核心部分:绩效指标对顾客而言必须是重要的;绩效指标必须能够控制;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和可测量的。 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1、目的:一是用于国家质量奖的评价;二是用于组织的自我学习,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 2、标准的结构:4.1 领导、4.2 战略、4.3 顾客与市场、4.4 资源、4.5 过程管理、4.6 测量、分析与改进 4.7 经营结果 四、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 质量专家 国际 称号 重要贡献 质量观念 1924年5月提出世界第 一章控制图 统计质量1.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质休哈特 美国 提出PDCA循环 控制之父 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制造阶段。 1931年出版《产品制造 质量的经济控制》 采纳、宣传PDCA被称戴明 美国 提出14条质量管理原则 为戴明环 1质量源于客户的需求. 1998年《质量控制手朱兰 美国 2.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册》 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 1.所有部门都参与的质量管理 发明因果图 2.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3.综合性质管理 石川馨 日本 日本质量管理(QC)小推行日们质量管理内容6项:质量第一;面向消费组的奠基人之一 者;下倒工序是顾客;用数据、事实说话;尊重人 的经营;机能管理。 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 1961年提出全面质量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费根堡姆 美国 管理TQM 伴或社会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 理途径。 第二节 质量与标准化 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 2 1、标准的特性性: ?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 ?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 ?实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 ?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 ?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 2、标准的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3、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GB 地方标准:在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DB 行业标准:中国全国性的各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JB 企业标准:是指却也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由企业法人代表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应在发布30日内备案,一般报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强制性标准可分为: 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安全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监理工作情况 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推荐标准又称自愿性标准。 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或国际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2、国际标准化组织: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 3、国际标准组织:是指被国家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 4、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未经过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的标准、发达国家标准、区域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中的先进标准。 5、等同采用:是指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相同,或者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只存在少量编辑性修改。 6、修改采用:是指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技术性差异,并清楚地标明这些差异以及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允许包含编辑性修改。 三、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1、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当前世界上唯一处理政府间贸易的国际组织。 2、贸易技术壁垒TBT:由于各国或地区制定或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及标签标志等技术要求,如果制定或实施不当,可能给国际贸易造成的不必要障碍。 3、WTO贸易技术壁垒TBT协议保证各企业参与平等竞争的条件和环境。 4、TBT协议核心内容: ?各成员要保证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和实施不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各成员要保证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透明度。根据TBT协议对“通报”的规定,各成员的标准以及当各成员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对贸易有影响的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时,必须向WTO通报,并要留出适当时间征询其他成员的意见,收到的意见要进行研究和答复,不难看出,对各成员来说,通报是双向的。 5、TBT协议中规定,技术法规为实现正当目标所必需的条款外,不应有额外限制贸易的条款,正当目标是:国家安全要求;保护人身安全或健康;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阻止欺诈行为,其他目的。 6、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的基本原则 ?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技术壁垒原则 ?非歧视原则 ?标准协调原则 ?同等效力原则:子要其他成员国的技术法规能够实现与本国法规相同的目标,即使这些法规与本国的法规不同,该成员国也应积极考虑此技术法规与本国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相互承认原则 3 ?透明度原则:相应国际标准不存在,或与相应国家标准不一致、对其他成员的贸易有重大影响的情况必需要通报。 第三节 产品质量法和职业道德规范 一、产品质量法 1、1993年9月1日起施行;2000年7月8日通过质量法的修改决定,于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2、《产品质量法》宗旨: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为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3、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原则:有限范围原则;统一立法原则;实行行政区域统一管理,组织协调的属地化原则;奖优罚劣原则。 二、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 1、范围:销售为目的,通过工业加工、手工制作等生产方式所获得的具有特定使用性能的产品。经过加工的工业产品、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和设备。 2、产品质量责任: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他对产品质量负有责任的人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产品质量法》规定了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对与产品质量规定必须满足的条件;名师采用的产品标准;产品缺陷。 4、产品存在不合理危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因产品实际上的原因的导致的不合理危险(设计缺陷);制造商的原因生产的不合理危险(制造缺陷);因告知上的原因产生的不合理危险(告知缺陷、指示缺陷、说明缺陷)。 5、《产品质量法》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健全内部产品质量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6、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保证产品内在治理;保证产品标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产品包装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严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 7、《产品质量法》明确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禁止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产品或其他包装上标志的厂名、厂址必须真实,禁止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8、监督检查制度中抽查的样品应当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的代销产品中随机抽取。多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地方不得另行重复抽查,上级监督抽查的产品,下级不得另行重复抽查。 9、根据监督抽查的需要,可以对产品进行检查,检查抽取样本的数量不得超过检查的合理需要,并不得向被检查人收取检查费。 10、生产者、销售者对抽查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查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实施监督抽查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复检,由受理复检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作出复查结论,对依法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生产者、销售者不得拒绝。 11、依照产品质量法进行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又实施监督检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其生产者、销售者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给予公告;公告后经复查仍不合格的,责令停业,限期整顿,整顿期满后经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吊销营业执照。 三、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 1、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基本形式: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 2、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期限:生产者、销售者明示的产品质量担保期限或者产品质量保证期。 3、产品的三包规定:修理、更换、退货。 4、《产品质量法》对企业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推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实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实行奖励制度。 5、质量奖励制度: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以市场评价、质量评价、效益评价和发展评价为主要评价内容。企业自愿申请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评价过程不收费。 6、中国名牌产品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中国名牌产品的标志是质量标志。由红色、蓝色、灰色三种颜色 4 构成。 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 一、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1、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个人。 2、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3、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意程序不是文件,但程序可以以文件的形式存在。 4、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5、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注意:质量手册的内容是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手册的目的是通过文件的形式来规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 6、质量计划:对特定的目标、产品、过程和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那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注意:质量计划是一种文件,但编制质量计划是一项活动,可以是质量策划中的一项活动。 7、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8、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智慧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作用: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相信组织能够持续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 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不是针对某种类别的产品,适用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的产品是何种类别。 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确定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目标;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过程和职责;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资源;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其产生原因的措施;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4、过程方法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方针应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质量目标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它们的实现是可测量的,通常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分别规定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运行有效性和财务业绩都有积极影响,对相关方的满意和信任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6、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A、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通过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在整个组织内促进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C、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要求; D、取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 E、确保获得必要资源; F、定期评定质量管理体系; G、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 H、决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5 7、文件 1)、文件的价值:满足顾客要求和质量改进、提供适宜的培训、重复性和可追溯性、提供客观证据、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 2)、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类型: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手册;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计划;阐明要求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规范;阐明推荐的方法或建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指南;提供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包括形成文件的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图样;对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记录;用于记录质量管理所要求的数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表格。 8、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职责是否已被分配,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审核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审核发现用于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 3)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最高管理者的一项任务是就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评价。这种评审可包括考虑修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需求以响应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变化。评审包括确定采取措施的需求。 4)、自我评定:组织的自我评定是一种参照质量管理体系或卓越管理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审。 9、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可以采取下列步骤: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确定改进目标;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 正式采纳更改;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10、统计技术作用: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对更好的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提供帮助。 11、质量管理体系与其它管理体系的关注点 12、质量管理体系与卓越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使组织能够识别它的强项和弱项;包含对照通用模式进行评价的规定;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包含外部承认的规定。 第二节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一、ISO9000族核心标准简介 GB/T 19000-2008/TSO 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19001-2008/TSO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19004-2000/TSO 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GB/T 19011-2003/TSO 19011:2002 《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第三节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概念 (一)主要术语 1、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1: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体系被一起审核时,称为“多体系审核”;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组织合作,共同审核同一个受审核方时,这种情况称为“联合审核”。 2、审核准则:一组方针、程序或妖气。 注:审核准则是用作与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依据。 要点:审核准则是用作确定符合性的依据;审核准则亦称审核依据;审核准则包括使用的方针、程序、标 6 准、法律法规、管理体系要求、合同要求或行业规范;针对一次具体的审核,审核准则应形成文件。 3、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4、审核发现: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5、审核结论: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的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 6、审核委托方:要求审核组织或人员。 7、能力:经证实的个人素质以及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二)审核的目的和分类 1、审核目的 包括:确定受审方管理体系或其一部分与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评价管理体系确保满足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的能力。评价管理体系实现特定目标的有效性。识别管理体系潜在的改进方面。 2、审核的分类 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出于管理评审或其他内部目的,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第二方审核:由对组织感兴趣的相关方或其他组织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认证机构。 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审核还可以分为体系审核、过程审核、产品审核。 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为获得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程度而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 (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 审核的启动;文件评审’现场审核的准备;现场审核的实施;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审核的完成。 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 认证申请与受理;审核的启动;文件评审;现场审核的准备;现场审核的实施;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纠正措施的验证;颁发认证证书;监督审核与再认证。 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的主要区别 认证包括了审核的全部活动;审核是认证的基础和核心;审核仅需要提交审核报告,认证需要颁发认证证书;审核报告发出后,审核即告结束;而颁发认证证书后,认证活动并为终止;纠正措施的验证通常不视为审核的一部分,而对于认证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审核不仅只是第三方审核,而对于认证来说,所进行的审核就是一种第三方审核。 (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内容 1、审核的启动 1)、指定审核组长 2)、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 3)、确定审核的可行性 4)、选择审核组 5)、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 2、文件评审的实施 3、现场审核的准备 1)、编制审核计划 2)、审核组工作分配 3)、准备工作文件 4、现场审核的实施 1)、举行首次会议 7 2)、审核中的沟通 3)、信息的收集和证实 4)、形成审核发现 5)、准备审核结论 6)、举行末次会议 5、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 1)、审核报告的编制 2)、审核报告的批准和分发 6、审核完成 第四节 质量认证 一、合格评定 合格评定是指:为证明符合相关技术法规或标准而进行的第一方声明、第二方验收、第三方认证以及认可的活动。 合格评定是指:与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的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实。 合格评定包括认证和认可。 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二、产品质量认证 产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由产品认证机构对某一产品实施合格评定,并通过颁发产品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要求的活动。 三、我国产品质量认证的主要标志 1、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CCC 2、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 3、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4、中国饲料产品认证标志。 5、中国能源效率标识。 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由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合格评定,并通过颁发体系认证证书,以证明某一组织有能力按规定的要求提供产品的活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亦称质量管理体系注册。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内容 1、认证申请与受理 2、审核的启动 3、文件评审 4、现场审核的准备 5、现场审核的实施 6、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布 7、纠正措施的验证 8、颁发认证证书 9、监督审核与再认证 五、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区别 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最主要的区别是认证的对象不同,产品质量认证的对象是特定产品,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对象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由与认证对象的不同引起了获准认证条件、证明方式、证明的使用等一系列不同。 项目 产品质量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对象 特定产品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 获准认证条件 产品质量符合指定标准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申请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制造厂质量保证能力 和补充要求 证明方式 产品认证证书,产品认证标志 体系认证证书,体系认证标志 证明的使用 证书不能用于产品,标志用于获准认证证书和标志都不能用在产品上,但可用于正确 的产品上 的宣传 8 性质 自愿/强制 自愿 第三章 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鉴别、把关、预防、报告功能。 第一节 质量管理检验的基本知识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质量检验的定义 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或估量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1、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定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实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已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1、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质量特性要求,同一产品的用途不同,其质量特性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2、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 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形成的,是由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产品图样、过程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而对单件产品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6、质量检验要为判断产品质量符合性和适用性及决定产品质量重大决策提供正确、可靠依据,这就要保证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正确和准确。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任务 1、按照程序和相关文件规定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进货、作业过程、产品实现的各阶段、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已经技术标准、图样、作业文件的技术要求进行质量符合性检验,已确认其是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对检验确认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给予接受、放行、交付,并出具检验合格凭证。 3、对检验确认不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按程序实施不合格品控制。剔除、标识、登记并有效隔离不合格品。 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 2、把关功能 3、预防功能(通过过程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到预防作用,通过过程作业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对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进货检验。)4、报告功能 四、质量检验的步骤 1、检验的准备 2、获取检测的样品 3、样品和试样的制备 4、测量或试验 5、记录和描述 6、比较和判定 7、确认和处置(合格的给予放行,对批量产品作出接收、拒收、复检处置。) 五、质量检验的几种形式 1、查验原始质量凭证 2、实物检验 3、派员进厂验收 六、质量检验人员 1、思想素质 2、文化素质 3、技术素质 4、身体素质 第二节 一、按检验阶段分类 (一)进货检验 1、进货检验亦称进货验收,是产品的生产者对采购的原材料、产品组成部分等物资进行入库前质量特性 9 的符合性检查,证实其是符合采购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活动。 2、进货检验是采购产品的一种验证手段,进货检验主要的对象是原材料及其他产品形成和最终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采购物品和物资。其目的在于防止不合格品投入使用,流入作业过程,影响产品质量。 3、产品生产者应制定进货检验的程序文件,规定检验的只能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检验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受控物资、物品的类型、范围和控制程度,列出明细和清单,制定检验规程,制定检验依据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文件、检验项目、抽样方案和检验方法,判定和接收、拒收的准则。 4、进货检验的具体步骤 ?查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凭证 ?有包装和标签的,查看实物状态,核对实物数量,确认是否文实相符。 ?按检验规程要求进行实物及样品的外观检查,有无诸如锈蚀、发霉、变色、划痕、碰伤、擦伤、变形、裂纹、气泡、缺损、夹杂、污染等质量问题。 ?按照检验规程规定进行检验、试验,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照顾规定判定是否合格。 ?记录检验、试验数据和结果,签字保存 ?对不合格品采取隔离措施,并按规定做出处理决定 ?进货检验一般由采购方质量检验及相当机构负责执行。 ?采购物资、物品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验证而需要放行的,应对该产品做出明确标识,做好记录,经规定的授权人签字,并在检验证实不符合质量要求时能及时追回和更换的情况下,才允许放行,投入作业过程,对采购物资,物品的这种特殊处理方式称为“紧急放行”。 (二)、过程检验 1、过程检验是指对产品形成过程某一或多个过程所完成的中间产品、成品通过观察、试验、测量等方法,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过程检验对象是本过程完成的产品,目的是判断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并证实过程是否受控,未经检验和验证符合性的在制品不能转入下一过程,以避免给下一过程作业造成困难或有不合格品装配交付,影响成品质量,对出现的不合格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进行过程调整和纠正,防止再发生不合格。 3、产品生产者根据自身作业规模、能力和管理形式制定出检验制度、检验规程。 4、过程检验中根据过程的各阶段又有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和过程完成检验之分。 (三)、最终检验 1、最终检验是对产品形成过程最终作业完成的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特性要求提供证据。 2、最终检验应在所有规定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都已经完成,其检验结果满足规定要求以后才能进行。 3、最终检验由质量检验部门的专职人员负责。 4、包装检验是最终检验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保护产品从交付到接收、使用期间不因贮存、运输等过程而发生损坏、变质等质量变异,对于有包装要求的产品在包装完成后,应检查包装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二、按照检验场所分类 1、固定场所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的作业场所、场地、工地设立的固定检验站进行的检验活动。 2、流动检验:是在作业过程中,检验人员到产品形成的作业场地、作业人员和机群处进行流动性检验。 优点:容易及时发现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使作业人员及时调整过程参数和纠正不合格,从而可预防发生成批报废品出现;可以节省中间产品搬运和取送的工作,防止磕碰、划伤缺陷的产生;节省作业者在检验站排队等检验的时间。 三、按检验产品数量分类 1、全数检验:产品形成过程中,对全部单一成品、中间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逐个检验为全数检验。检验后,根据检验结果对单一产品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全数检验的优点:能提供产品完整的检验数据和较为充分、可靠的质量信息; 全数检验的缺点:检验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检验的周期长,需要配置的资源数量较多,检验涉及额的费用也较高,增加质量成本,可能导致较大的错检率和漏检率。 10 全数检验的适用范围:小批量、多品种、重要或价格昂贵的产品;手工作业比重大、质量不够稳定的祖业过程;过程能力不足的作业过程;抽样方案判断为不合格批,需要新检验筛选的产品。 2、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室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进行的检验。其目的在于判定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抽样检验的主要优点:相对全数检验大大节约检验工作量和检验费用,缩短检验周期,减少检验人员,特别是属于破坏性检验时,只能采用抽样检验方式。 抽样检验的缺点是:有一定的风险。 抽样检验适用范围是:某些不可能实现全数检验的检测项目,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作业过程,检验费用昂贵的产品、少量不合格不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产品。 四、按检验的执行人员分类 1、自检:产品形成过程中,作业者本人对作业过程完成的产品质量进行自我检查。 2、互检:在产品形成过程中,上下相邻作业过程的作业人员相互对作业过程完成的产品质量进行复核性检查。 3、专检:产品实现过程中,专职检验人员对产品形成所需要的物料及产品形成的各过程完成的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检验。 自检、互检、专检“三检”中以专检为主,自检、互检为辅。 五、按对产品损害程度分类 1、破坏性检验 2、非破坏性检验 六、按检验目的分类 1、生产检验 2、验收检验 3、监督检验:经各级政府部门按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计划,从生产企业抽取产品或从市场抽取商品,由其授权的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的检验。 4、仲裁检验:供需双方交付产品质量引发争议时,由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所进行的检验。其目的是向与仲裁有关的委托方提供证实产品质量的技术证据。 七、按检验地位分类 1、第一方检验 2、第二方检验 3、第三方检验 八、按检验技术分类 (一)、理化检验 1、物理检验 2、化学检验: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二)、感官检验 1、感官检验:依靠检验人员的感觉器官进行产品质量评价或判断的检查,一般是通过人的自身器官或借助简便工具。 2、感官检验的重要性:许多产品的重要性只能依靠感官检验。 3、感官检验的优缺点 优点: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判断迅速、成本低廉,因此,在产品检验中广泛采用。 缺点:感官检验属于主管评价的方法,检验结果受检验者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审美观念、实践经验、判断能力、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因而要求检验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较丰富的经验、较强的判断能力,否则容易出现不确切的判断或错判、误判。 4、分类:分析型感官检验、嗜好型感官检验。 5、感官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数值表示法、语言表示法、图片比较法、检验样品比较法。 11 (三)、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动物毒性实验 (四)、在线检测 1、在线检测:产品质量检验的检测装置或测量、试验设备集成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构成过程生产装备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计量的概念 计量可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法制计量,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 科学计量: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究,它通常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准确定义和现实计量单位,并为最新的科技发展提供可靠的测量基础。 工程计量,又称工业计量,是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实用计量。 法制计量:指由政府或授权机构依据法制、技术和行政的需要进行强制管理的一种社会公用事业,其目的主要是保证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督、资源控制、社会管理等有关的测量工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二、计量的特点 计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四个方面 1、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2、一致性: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测量结果应在给定的区间内一致。 3、溯源性: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与测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4、法制性:计量必须的法制保障方面的特性。 三、计量法律和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简称《计量法》1985年9月6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计量法》基本内容包括:1、计量立法宗旨2、调整范围3、计量单位制4、计量器具管理5、计量监督6、计量授权7、计量认证8、计量纠纷的处理9、计量法律责任。 第二节 计量单位 一、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国际单位制是在米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一贯单位制,再国际通用符号为“SI”,它由SI单位,以及SI单位的倍数单位组成,具有统一性、简明性、实用性、合理性和继承性等特点。SI单位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主体,所有SI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计量单位的构成: 1、SI基本单位共7个。 2、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有21个。 3、由SI基本单位和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4、SI单位的倍数单位,包括SI单位的十进倍数单位和十进分数单位,构成倍数单位的SI词共20个。 5、国家选定的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非SI单位共16个。 6、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二、SI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米 m 质量 千克(公斤) kg 时间 秒 s 12 电流 安[培] A 热电学温度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第五章 概率统计基础 第一节 概率的基础知识 (一)、事件及其概率 一、随机现象 1、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是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 2、随机现象的特点:结果至少有两个;至于出现哪一个,事先并不知道。 3、确定性现象:只有一个结果的现象。 4、随机现象的样本空间:认识一个随机现象首要的是罗列出它的一切可能发生的基本结果,这里的基本 ,结果称为样本点,随机现象一切可能样本点的全体称为这个随机现象的样本空间,常记为。 二、随机事件 1、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某些样本点组成的集合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 2、随机事件的特征: ,1)、任何事件A是相应样本空间中的一个子集。 ,2)、事件A发生当且仅当A中某一样本点发生,若记、是中的两个样本点,当发生,,1,1,2 且A,则事件A发生;当发生,且A,则事件A不发生。 ,1,2,2,, 3)、事件A的表示可用集合,也可用语言,但所用语言要使大家明白无误。 ,,4)、任一样本空间都有一个最大子集,这个最大子集就是,它对应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5)、任一样本空间都有一个最小子集,这个最小子集就是空集,它对应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记 为,。 3、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 1)、包含: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事件A中任一个样本点必在B中,则称A被包 ,,含在B中,或B包含A,记为AB,或BA,这时事件A的发生必导致事件B发生。 2)、互不相容: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事件A与B没有相同的样本点,则称事件 13 A与B互不相容,这时事件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 3)、相等: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事件A与B含有相同的样本点,则称事件A与B相等,记为A=B。 4、事件的运算 1)、对立事件:在同一个样本空间,中,有事件A,则由,中不在A中的事件组成的事件为A的对立事件,记为。特别,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互为对立事件,既=,=,。 ,,A,,2)事件的并:由事件A与B中所有的样本点(相同的只计入一次)组成的新事件称为A与B的并,记为AB,意味着事件A与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 3)、事件的交:由事件A与B中公共的样本点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A与B的交,记为A:B或AB。意味着事件A与B同时发生。 5、事件的概率 一个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称为这个事件的概率,并用P (A)表示。概率是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数,概率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概率越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1)、概率的统计定义 若在n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则事件A发生的频率为: n 事件A发生的次数knf(A)== 频率f(A)能反映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nnn重复实验次数 2)、概率的性质 ,,性质1: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即P()=1。 ,性质2: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即P()=0。 , 性质3:任一个事件A的概率必界于0与1之间,即0,P (A),1。 性质4:若事件A与B互不相容,则A与B的并的概率等于各事件概率之和,即:P(AB)=P(A)+P(B)。 :性质5:事件A的对立事件的概率为:P()=1-P(A)。 AA 性质6:若事件A与B互相独立(即其中一个事件发生不影响另一事件的发生),则A与B的交事件的概率为:P(AB)=P(A)P(B)。 (二)、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 一、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随机变量 表示随机现象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常用大写字母X、Y、Z等表示随机变量,它们的取值用相应的小写字母x、y、z等表示。 14 假如一个随机变量仅取数轴上有限个点或可列个点,则称此随机变量为离散随机变量。 假如一个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充满数轴上的一个区间(a,b),则称此随机变量为连续随机变量。 ,,其中a可以是,,,b可以是。 2、随机变量的分布 A、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 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可用分布列表示,譬如,随机变量X仅取n个值:,,„„,X取xxxx12n1的概率为P,的概率为P,取的概率为P 即P(X=)=p,i=1,2,„„n。 xxx122nn i i 作为一个分布,p满足以下两个条件:p0,p+p+„„+p=1。这样的分布称为离散分布,,ii12n 这一组p也称为分布的概率函数。 i B、连续随机变量的分布 连续随机变量X的分布要用概率密度函数p(χ)表示,对应的光滑曲线称为概率密度曲线。它是一种表示质量特性X随机取值内在统计规律的函数。 3、随机变量分布的均值、方差与标准差 均值:是用来表示分布的中心位置,用E(X)表示。 X取的n个值*n个值的概率 xp = 若X是离散分布 ,ii,ii 均值 E(X)= bxp(x)dx 若X是连续分布 ,a 方差:表示分布的散布大小,用Var(X)表示,方差大意味着分布的散布程度越大,也即分布较为分散;方差小意味着分布的散布程度小,也即分布较集中。 2 若X是离散分布 [x,E(X)]pii,i 方差 Var(X)= b2[x,E(X)]p(x)dx 若X是连续分布 ,a ,,,(X),Var(X)标准差:方差正的平方根,常用表示。 , 二、二项分布 由n次随机实验组成的随机现象,它满足如下条件: 1、重复进行n次随机实验。 2、n 次实验间相互独立,即每一次实验结果不对其他次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每次实验仅有两个可能结果,以下统称成功、失败。 15 4、每次实验成功的概率均为p,失败的概率均为1-p 在上述条件下,设X表示n次独立重复实验中成功出现的次数,显然X是可以取0,1,„„n等n+1 个值的离散随机变量,且它的概率函数为: n,,xn,x P(X,x),p(1,p),x,0,1,?,n,,,,x,, n,,这个分布称为二项分布,记为b(n,p),其中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x个的组合数,它的计算,,,,x,, n,,n!公式为: 其中。 ,,,x!,x(x,1),?,2,1,而0~,1,,xx!(n,x)!,, 二项分布b(n,p)的均值、方差、标准差分别为: E(X),np,Var(X),np(1,p),,(X),Var(X),np(1,p)三、正态分布 1、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2(x,,),122ap(x),e , 正态分布曲线,μ为正态分布中心,μ?σ为拐点。它的图,,,x,,2,, 形是对称的钟形曲线,常称为正态曲线。 2正态分布含有两个参数μ与σ,常记为N(,,,)。其中μ为正态分布的均值,它是正态分布的中心, 2,质量特性X在μ附近取值的机会最大。是正态分布的方差,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愈大,分,,,0布分散,愈小,分布愈集中。 , ,,,固定标准差,对不同的均值,如,对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仅位置不同。 ,12 ,,,固定标准差,不同的标准差,如,对应的正态曲线的位置相同,但形状不同。 ,12 2、标准正态分布 的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1)。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记为U,,,0且,,1 它的概率密度函数记为,实际中很少有一个质量特性(随机变量)的均值恰好为0,方差与标准差恰,(u) 好为1。一些质量特性的不合格率均要通过标准正态分布才能算得。 U,u(1)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它可用来计算形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记为 例,(u)P(U,u) P(U,1.52),,(1.52),0.9357U,1.52如:的概率可以从附表1中查的:它表示随机变量U取值不 16 超过1.52的概率在数量上它恰好为1.52左侧的一块阴影面积。 P(U,1.52),P(U,1.52),,(1.52),0.9357由于直线是没有面积的,即直线的面积为0,故有故 P(U,a),P(U,a),,(a)可以的如下公式:。 扩展到公式如下: (2)、 P(U,a),1,,(a) (3)、 ,(,a),1,,(a) P(a,U,b),,(b),,(a)(4)、 P(U,a),2,(a),1P(U,a),2[1,,(a)](5)、 3、标准正态分布 N(0,1) 对于概率等式有两种不同但等价的说法:(1)、0.9是随机变量U不超过1.282的P(U,1.282),0.9 概率。(2)、1.282是标准正态分布N(0,1)的0.9或90%分位数,记为。一般来说,对介于0与1u0.9之间的任意实数a,标准正态分布N(0,1)的a分位数是这样一个数,它的左侧面积恰好为a,它的右侧 面积恰好为1-a,用概率的语言,U的a分为数是满足下面等式的实数:P(U,u),a。 uaa u,00.5分为数,即50%分为数也称为中位数,在标准正态分布N(0,1)场合,。 a 当a<0.5时,譬如a=0.25,由对称性可知u,,u,,0.675 0.250.75 4、有关正态分布的计算 ,X,2U~N(0,1)性质1:设,则, 这里标准化变换是指正态变量减去自己的均值 X~N(,,,), 后再除以自己的标准差。 2性质2:设X~N(,,,),则对任意实数a,b有: ,,b,, (1)、 ,,,P(Xb),,,,, ,,a,, (2)、 ,,,,P(Xa)1,,,,, ,,b,a,,,,,,,,,,,P(aXb)(3)、 ,,,,,,,,,, 第二节 统计的基本概念 17 一、样本与统计量 (一) 总体与个体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称研究对象的全体为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个成员称为个体。简单说,总体就是一个分布,不通总体有不同分布,统计学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总体是什么分布,这个总体(分布)的均值、方差(或标准差)各是什么, 2服从正态分布,的总体称正态总体。用非对称分布描述的总体称为偏态分布,两个不同的N(,,,) 正态分布混合也可以产生一个偏态分布。 (二)、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样本中的个体有时也称为样品,样本中所包含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量,常用n表示。 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样本称为简单随机样本、简称随机样本、或样本。 1)、随机性。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加入样本。 2)、独立性。从总体中抽取的每个个体对其它个体的抽取无任何影响。 (三)、统计量与抽样分布 我们把不含未知数的样本函数称为统计量。一个统计量也是一个随机变量,统计量的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四)、常用统计量 常用统计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来描述样本的中心位置,另一类用来描述样本的分散程度。 1、有序样本 x,x?x设是从总体X中随机抽取的样本,样本量为n,将它们的观测值从小到大排列为: 12n x,x,?,x,这便是有序样本。其中是样本中的最小观测值,是样本中的最大观测xx(1)(2)(n)(1)(n) 值。 2、描述样本的中心位置的统计量 总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取值尽管是有差异的,但是总有一个中心位置,如样本均值、样本中心位数等,描述样本中心位置的统计量反映了总体的中心位置,常用以下几种: n11)、样本均值 即样本的平均数 x,x,in,1i k1对于分组数据,样本均值的近似值为 ,其中k是分组数,是第i组的组中值,x,nxx,iiin,1i 18 kab,[a,b)x。是第i组的频数, n,nn设则组中值,,iii2,1i 2)、样本中位数 ,xn,1当n为奇数;(),2,~x, 中位数有时也记为Me ,1[xx],,nn当n为偶数;()(,1),2,22 3、描述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统计量 总体中各个个体的取值总是有差别的,因此样本的观测值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有大有小,反映样 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统计量实际上反映了总体取值的分散程度,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样本级差: R,x,x 样本级差为样本的最大值—最小值。 (n)(1) 2)、样本方差: nk112222 分组数据的样本方差的近似值 s,(x,x)s,n(x,x),,iiin,1n,1,,11ii3)、样本标准差: 2 组距h=R/k,通常取最小测量值的整数倍,频率f,n/n s,s1i 做直方图横轴为质量特性x(分组数),纵轴为频数或频率/组距。称为频数直方图或频率直方图。 二、参数估计 (一)点估计的概念 x,x?x设是总体的一个未知参数,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是,那么用来估计未,12n ˆˆ,,,(x,x,?,x)知参数的一个统计量称为的估计。 ,,12n (二)、无偏性概念 ˆ,由于估计量是样本的函数,即使是从同一总体中获得的不同样本,所得到的估计值也不一定相同, ˆ,因此是一个随机变量,评价其优劣不能从一个估计值去评判,应该从其平均来评定。 ˆˆˆ,,,设是参数的一个估计量,如果E()=,则称是参数的无偏估计。 ,,, ˆˆˆˆ,,E(,,,),0无偏估计的条件E()=等价于:其中是估计量与真值的偏量,此种偏差是,,,,, ˆ,随机的,它可大可小,可正可负。无偏估计的含义是:每次使用估计是会用偏差的,但多次使用它,, 19 偏差的平均为零。无偏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实际中人们常选用无偏估计。 对任何总体来说,总有: 1)、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因为; ,E(x),,x 22222)、样本方差是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因为; s,E(s),, ss3)、样本标准差不是总体标准差的无偏估计,因为总有,所以是,的有偏估计。 E(s),,(三)正态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 22,、,设是来自正态总体的一个样本,现将参数和,的常用的无偏估计分述如x,x?xN(,,,)12n 下。 ~1)、正态均值常用的无偏估计有两个,一个是样本均值,另一个是样本中位数,即: ,xx 1,ˆ,,,,,x(xxx)?12nn x,n为奇数,n,1n,3当样本量n为1或2时,上述两个无偏估计相同;当时,(),2,~ˆ,,,x,1[xx],n为偶数,,nn()(,1),2,22 它们一般就不同。 n122222ˆ,,s,(x,x)2)、正态方差的无偏估计常用的只有一个,它就是样本方差,即: ,s,in,1i,1 R,x,x,3)、正态标准差常用的无偏估计有两个,一个是对样本极差进行修偏而得,另一个(n)(1) s是对样本标准差进行修偏而得,具体估计是: n12ˆˆ,,R/d,(x,x)/d ,,s/c,(x,x)/cR2(n)(1)2,44sin,1,1i ˆˆ,,n,10其中d与c是样本无关而与样本量n有关的常数。只用于时使用。当样本量n大时应用sR24 ,去估计。 三、正态概率纸 正态概率纸是一种特殊的坐标纸,其横坐标是等间隔的,纵坐标是按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值给出的。 正态概率纸的作用有三个,现分别叙述如下: x,x?x1、检验一组数据是否来自正态分布: 12n 20 A、把样本数据排序:; x,x,?,x12n k,0.375kxB、在点处,用修正率估计累计概率,计算这些估计值。 (或)F(x),p(X,x)kkkn,0.25n,1 ,,n,10.37520.3750.375C、把n个点xxx逐一点在正态概率纸上。 (,),(,),?(,)12nn,n,n,0.250.250.25 D、用目测去判断:若这n个点近似在一直线附近,则认为该样本来自某正态总体;若n个点明显不 在一直线附近,则认为该样本来自非正态总体。 2、在确认样本来自正态分布后,可在正态概率纸上作出正态均值与正态标准差,的估计,具体操,作如下: A、在图上用目测法画出一条直线。 l B、从纵轴为0.5处画一水平线与直线交于A点,从A点落下垂线,垂足M的横坐标便是正态均值l 的估计值。 , ,C、从纵轴为0.84处画一水平线与直线交于B点,从B点落下垂线,垂足N的横坐标是+的估,l ,计值,故线段MN的长度就是正态标准差的估计值。 3、在确认样本来自非正态分布后,可对数据作变换后再在正态概率纸上描点,若诸点近似在一直线 附近,则可认为变换后的数据来自某正态总体,常用的变换有如下两个: 1y,lnx或y, n 第三节 回归分析 一、散布图与相关系数 1、散布图 为了研究x,y间存在什么关系,可以画一张图,把每一对(x,y)看成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点,在图中标出 n个点,称这张图为散布图,有时也称散点图。 2、相关系数 (x,x)(y,y)L,iixyr,,相关系数记为r,它有 LL(x,x)(y,y)xxyy,,ii r,,1当时,n个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时称两个变量间完全线性相关。 r,0当时,称两个变量线性不相关,这时散布图上n个点可能毫无规律,也可能两个变量间有某种特殊 的曲线关系。 r,0当时,称两个变量正相关,这时当x值增加时,y值有增大的趋势。 r,0当时,称两个变量负相关,这时当x增值加时,y值有减少的趋势。 21 因此可以根据r的绝对值的大小去判断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的程度,愈大,线性相关就愈强。 r 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对x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表达式为:ˆ 式中a为常数,b称为y对x的回归系数,简称回y,a,bx b,L/L,a,y,bx归系数。 xyxx 第六章 抽样检验 第一节 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一批产品或一个生产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进行的检验。其目的在于判定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是否可以被接收。 抽样检验一般用于下述情况: ?破坏性检验,如产品的寿命试验等可靠性试验、材料的疲劳试验、零件的强度检验等。 ?批量很大,全数检验工作量很大的产品的检验,如螺钉、销钉、垫圈、电阻等。 ?测量对象是散装或流程性材料,如煤炭、矿石、水泥、钢水,整卷钢板的检验等。 ?其他不适于使用全数检验或全数检验不经济的场合。 分类:按检验特性值的属性可以将检验分为:计数检验和计量抽样检验两类。计数检验分为:计件和计点抽样检验, 按抽样的次数也即抽取样本的个数可以分为:一次抽样检验、二次抽样检验、多次抽样检验和序贯抽样检验。 二、名词术语 1、单位产品:是为实施抽样检验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产品单位。 2、检验批:是提交进行检验的一批产品,也是作为减压对象而汇集起来的一批产品。【通常检验批应由同型号、同等级和同种类(尺寸、特性、成分等),且生产条件和生产事件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 孤立批:脱离已生产或汇集的批系列,不属于当前检验批系列的批;连续批是指特检批可利用最近已检批所提供质量信息的连续提交检验批。 3、批量:检验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常用N来表示。 4、不合格:在抽样检验中,不合格是指单位产品的任何一个质量特性不满足规范要求。通常根据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将它们进行分类。例如: A类不合格:认为最被关注的一种不合格。 B类不合格:认为关注程度比A类稍低的一种类型的不合格。 22 C类不合格:关注程度低于A类和B类的一类不合格。 5、不合格品: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不合格的单位产品,称为不合格品。 A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A类不合格,同时还可能包含B类和C类不合格的产品。 B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B类不合格,也可能有C类不合格,但没有A类不合格的产品。 C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C类不合格,但没有A类、B类不合格的产品。 6、批质量:单个提交检验批产品的质量,通常用P表示,由于质量特性值的属性不通,批质量的表示方法也不一样,计数抽样检验衡量批质量的方法有: ?批中不合格单位产品所占比重,即不合格品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批中不合格品总数批不合格率, 批量 ?不合格品百分数,表示每百个单位产品包含的不合格数。 批中不合格品总数不合格品百分数,,100 批量 ?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 批中不合格品总数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100 批量 计量检验衡量批质量的方法有:批中所有单位产品的某个特性的平均值;批中所有单位产品的某个特性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等。 7、过程平均 在规定的时段或生产量内平均的过程质量水平,即一系列初次校验批的平均质量。其表示方法与批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同,但意义有所不同,过程平均表示的是在稳定的加工过程中一系列批的平均不合格品率,而不是某个交检批的质量。 8、接收质量限AQL: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它是对生产方的过程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允许的生产方过程平均的最大值。 9、极限质量LQ:对于一个孤立批,为了抽样检验,必须限制在低接收概率的质量水平,它是在抽样检验中对孤立批规定的不应接收的质量水平的最小值。 第二节 抽样方案及对批可接收性的判定 一、抽样方案及抽样检验的程序 最简单的一次抽样方案由样本量n和用来判定接收与否的接收数Ac组成,记为(n,Ac),记d为样本中的不合格数,令Re=Ac+1,称为拒收数,实际抽样检验对批质量的判断也即对批接收性的判断规则是: 23 若d小于等于接收数Ac,则接收批;若d大于等于Re,则不接收该批。 果抽一个样本量n的样本,统计样本中不合格数d,如果Ac
本文档为【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事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4-25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