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举报
开通vip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579-93 ───────────────────────────────────────────── 砾岩储集层描述方法 1993-03-27发布                                  1993-09-01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579-93 砾岩储集层描述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579-93 ───────────────────────────────────────────── 砾岩储集层描述方法 1993-03-27发布                                  1993-09-01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579-93 砾岩储集层描述方法 ───────────────────────────────────────────── 1 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内容与适应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砾岩储集层描述的内容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勘探阶段开发初期对冲积-洪积相砾岩储集层的地质描述。砂砾岩储集层的描述方法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SY 5336 常规岩心分析推荐作法 GBn 269 石油储量规范 3 储集层层组划分 3.1 层组划分原则 层组划分应与工作区域内的沉积旋回、韵律变化、厚度变化、隔层分布以及岩石物理性质、流体性质的变化相适应。 3.2 层组分级 从大到小可划分四级: a.含油层系:根据压力系统、流体性质、岩性、物性、岩矿组分、隔层及标志层多种因素结合测井资料对比划分。通常一个含油层系反映一个沉积旋回。 b.砾岩组:比含油层系次一级的单元。根据系统取心井的岩性、岩矿组分和测井曲线对比划分。通常一个砾岩组代表一个较大的沉积韵律或由几个较小的,间断的韵律组合而成。 c.砾岩层:比砾岩组次一级的单元。是一个沉积韵律中的组成部分。通常根据测井曲线划分。 d.单层:比砾岩层次一级的单元。在电阻率测井曲线上一般反映为1~2个电阻峰。 3.3 层组划分程序 3.3.1 确定主要标志层及次要(辅助)标志层。 3.3.2 根据相应测井特征、沉积旋回、韵律关系、厚度变化、岩矿组分等因素,在含油层系中划分砾岩组和砾岩组。砾岩组之间应有稳定的隔层。 3.3.3 在砾岩层划分的基础上划分单层。能够作为一个单层的条件是在测井曲线上有明显的反映,且在开发基础井网中至少有50%以上的井点与上下层不连通。 4 储集层产状 描述储集层的倾角、倾向、走向及其在纵、横向上的变化。 5 储集层岩性 5.1 取心要求 5.1.1 重点取心井,必须在开采层系全部钻取大直径(10cm)岩心。 5.1.2 岩心观察、系统选样分析及选样密度按SY 5336-88标准的2.1.3所述执行。 5.2 砾岩定名 5.2.1 根据岩心描述及选样分析的资料综合确定岩石名称。岩石中颗粒直径大于2mm的碎屑称为砾石或角砾石;砾石或角砾石含量大于、等于50%的岩石称为砾岩或角砾岩。砾岩和角砾岩的区别在于碎屑颗粒圆度的差异。当50%以上的砾石为圆状或半圆状时称为砾岩;当50%以上的砾石呈次棱角状或棱角状时称为角砾岩。 5.2.2 按颗粒直径大小砾岩的分类如表1。 表1  砾岩颗粒直径分类表 砾 岩 分 类 颗粒直径mm 巨 砾 岩 >100 大砾岩 粗砾岩 100~>50 中砾岩 50~>25 细砾岩 25~>10 小砾岩 粗粒小砾岩 10~>5 细粒小砾岩 5~>2       5.3 岩矿组分 5.3.1 确定岩石骨架成分及相对含量。描述岩石结构、构造;描述矿物结晶特点、生成顺序及岩石成因特征。 5.3.2 确定岩石骨架间充填物(胶结物或杂基)的成分及相对含量。描述胶结物的胶结类型及胶结程度。 5.3.3 描述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后生作用有关的矿物、重矿物及其组合的分布特征。 5.4 结构特征 5.4.1 描述砾岩颗粒的圆度及砾石表面构造特征。 5.4.2 计算粒度参数(均值、分选系数、偏度、峰态等),描述粒度分布特征。 5.5 基础图幅、照片 a.储集层岩性综合柱状剖面图(附岩样分析结果),纵向比例尺一般为1:200; b.岩心观察素描图或岩心照片; c.岩矿薄片鉴定照片; d.C—M图; e.粒度概率分布曲线。 6 储集层物性 6.1 有效孔隙度 6.1.1 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将测井解释的孔隙度同岩心分析的孔隙度相拟合,如两者之间的绝对值不超过1.5%,则可用测井解释的孔隙度描述储集层。 6.1.2 对裂缝性储集层应确定裂缝(或溶孔、溶洞)孔隙度和基质孔隙度。 6.1.3 单井层段有效孔隙度平均值按以下方法计算: 单层中岩性相同的小段,当胶结程度也相同时,用算术平均法求得该岩性段的有效孔隙度;岩性相同的小段,当胶结程度不同时,用各胶结程度的小段有效厚度加权求得该岩性段的有效孔隙度。 一个层组的有效孔隙度平均值用该层组内不同岩性段的有效厚度加权求得。 6.1.4 区块有效孔隙度平均值计算方法: 如果各井或各井的同一层组的有效孔隙度值悬殊不大,且平面上井点分布比较均匀,则用算术平均法求得一个区块的有效孔隙度平均值。否则,必须用单井控制的有效孔隙体积加权求得。 6.1.5 选取适量的有代表性的岩心样品做压缩系数分析。研究储集层孔隙压缩规律,并将地面孔隙度校正为地下孔隙度。 6.1.6 描述有效孔隙度与储集层岩性的关系。 6.1.7 确定各类岩性储集层工业油流的有效孔隙度下限值。 6.1.8 应有基础图幅: a.分层组、分区块有效孔隙度等值图; b.有效孔隙度与岩性关系图; c.工业油流层与有效孔隙度关系图。 6.2 渗透率 6.2.1 以岩心分析的水平渗透率为主,适量选取有代表性的岩心做垂直渗透率分析。有效渗透率数据通过试井资料计算求得。 6.2.2 描述岩心分析渗透率(水平和垂直)、测井解释渗透率及试井求得的有效渗透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6.2.3 分井、分层、分岩性段的渗透率平均值计算方法与6.1.3有效孔隙度平均值计算方法相同。 6.2.4 一个区块的渗透率平均值,一般用调和平均或正倒数平均方法求得。如果渗透率的分布规律属正态分布,可用算术平均方法;如属对数正态分布,则用几何平均方法,见附录A(参考件)。 6.2.5 描述渗透率与岩性的关系。 6.2.6 确定储集层工业油流渗透率下限值。 6.2.7 分层组计算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见附录A(参考件): a.非均质系数; b.变异系数; c.级差。 6.2.8 确定渗透率分布规律。 6.2.9 应有基础图幅: a.分层组、分区块渗透率等值图; b.渗透率与岩性关系图; c.工业油流层与渗透率关系图; d.水平渗透率与垂直渗透率关系图; e.空气渗透率与有效渗透率关系图; f.渗透率分布图。 6.3 含油饱和度 6.3.1 含油饱和度一般用测井解释资料确定。如属大型油田,则应进行油基泥浆取心或密闭取心分析原始含油饱和度。此外,用有代表性的岩样测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及毛细管压力资料可作为确定储集层含油饱和度的辅助资料。对裂缝性储集层应分别确定裂缝含油饱和度和基质含油饱和度。 6.3.2 描述原始含油饱和度与岩性的关系。 6.3.3 描述原始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的关系。 6.3.4 描述原油含油饱和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6.3.5 描述不同含油高度对饱和度的影响。 6.3.6 应有基础图幅: a.原始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关系图; b.原始含油饱和度与渗透率关系图; c.原始含油饱和度与含油高度关系图; d.分层组原始含油饱和度平面分布图。 6.4 相对渗透率 6.4.1 在重点取心井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储集层的岩样进行相对渗透率试验并绘制相对渗透率曲线。对重质油储集层应做高温相对渗透率试验。 6.4.2 确定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值(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可动油饱和度、等渗点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对应的油相渗透率、残余油饱和度对应的水相渗透率等)。 6.4.3 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采收率,见附录A(参考件)。 6.4.4 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描述储集层岩石的润湿性,见附录A(参考件)。 6.4.5 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油藏开发动态的有关参数,如含水率、水淹区平均含水饱和度等,见附录A(参考件)。 6.4.6 应有基础图幅: a.相对渗透率曲线; b.含水饱和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 c.含水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比值关系曲线。 6.5 岩石润湿性 选取有代表性的岩性进行润湿性测定,并应尽可能取得原始状态下的润湿性资料。 7 储集层孔隙结构 7.1 实验室 17025实验室iso17025实验室认可实验室检查项目微生物实验室标识重点实验室计划 描述方法 7.1.1 常用的描述孔隙结构的实验室方法有: a.薄片镜下鉴定; b.毛细管压力测试; c.铸体薄片鉴定; d.荧光薄片鉴定; e.扫描电镜鉴定等。 7.1.2 要求在重点取心井的目的层段系统选取岩样(压汞法测毛细压力曲线最好选取大直径或全直径岩样)进行分析测定,根据分析鉴定结果进行分层描述。 7.2 孔隙类型与孔隙组合 7.2.1 确定岩石的原生孔隙类型和次生孔隙类型。 7.2.2 确定岩石的孔隙组合类型。 7.2.3 描述孔隙(原生及次生)及裂缝充填物的成分、充填性质及充填程度。 7.3 孔喉分布特征 7.3.1 孔隙裂缝分布统计,包括: a.各类孔隙直径大小及变化范围; b.各类孔隙所占百分数; c.面孔率及孔喉配位数; d.裂缝分布统计(倾角、宽度、长度、分布密度等)。 7.3.2 孔喉分布特征统计,包括: a.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参数(阀压及相应的最大连通孔喉半径、饱和度中值压力及相应的孔喉半径、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退出效率、平均毛细管压力及平均孔喉半径),见附录B(参考件); b.孔喉体积比、渗透率贡献值及有效孔喉半径下限,见附录B(参考件),各级孔喉所占百分数; c.概率分布特征参数(均质、分选系数、偏度、变异系数),见附录B(参考件);
本文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房地产
上传时间:2019-01-17
浏览量: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