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颅解剖影像

头颅解剖影像

举报
开通vip

头颅解剖影像头颅解剖影像 头颅CT阅片 共10层 1. 蝶窦层: 以鼻腔后蝶窦为标志。 横断平面有脑桥、第四脑室、小脑、基底动脉、大脑颞叶、桥池 2. 蝶鞍层: 以鼻腔后蝶窦后蝶鞍为标志。 横断面有垂体、桥池、环池、基底动脉、中脑、大脑颞叶、小脑、小脑上池、大脑枕叶、 3. 鞍上池层: 以眼球后,蝶鞍上空部区域中脑平面为标志。 横断面有大脑额叶、交叉池、脚间池、中脑、四叠体池、小脑、小脑上池、小脑天幕、大脑枕叶、大脑镰 4.第三脑室下部层:以眼球、大静脉池和狭长第三脑室为标志, 横断面从内侧向外侧从前向后依...

头颅解剖影像
头颅解剖影像 头颅CT阅片 共10层 1. 蝶窦层: 以鼻腔后蝶窦为标志。 横断平面有脑桥、第四脑室、小脑、基底动脉、大脑颞叶、桥池 2. 蝶鞍层: 以鼻腔后蝶窦后蝶鞍为标志。 横断面有垂体、桥池、环池、基底动脉、中脑、大脑颞叶、小脑、小脑上池、大脑枕叶、 3. 鞍上池层: 以眼球后,蝶鞍上空部区域中脑平面为标志。 横断面有大脑额叶、交叉池、脚间池、中脑、四叠体池、小脑、小脑上池、小脑天幕、大脑枕叶、大脑镰 4.第三脑室下部层:以眼球、大静脉池和狭长第三脑室为标志, 横断面从内侧向外侧从前向后依次是尾状核,侧脑室三角区两侧的是丘脑,尾状核和丘脑外侧是内囊,内囊外是豆状核和壳,再外侧是外囊,再外侧是屏状核,屏状核外侧是最外囊,最外囊外侧是岛叶,岛叶外侧是外侧裂池。再外侧是大脑颞叶,前侧是大脑额叶。 (第三脑室下部层观察内囊、外囊、侧裂池、豆状核、屏状核最清楚) 5.第三脑室上部层:以见侧脑室前角但未见体部全貌为标志, 横断面从内向外依次是并祗体、透明中隔、透明隔腔、丘脑、松果体、尾状核头 6.侧脑室体部(全貌)层: 以侧室前角、中间、下角、后脚全貌、透明中隔(全貌)为标志, 横断面从内向外依次是并祗体、透明中隔(全貌)、透明隔腔全貌,尾状核头、大脑颞叶、大脑额叶、大脑枕叶 7.侧脑室顶部层:以侧脑室中间顶部(不见前脚、后角)为标志 横断面有大脑额叶、颞叶、并祗体顶部、外侧裂池、大脑镰、上矢状窦、下矢状窦 8.半卵圆区:以大脑顶部纯脑组织但还未岛最顶部脑回为标志。 横断面有顶叶、半卵圆区、外侧裂池、大脑镰、脑白质、脑灰质、上矢状窦 9.顶层:以大脑镰深部模糊为标志 横断面有模糊的大脑镰、外侧裂池、脑白质、脑灰质、上矢状窦 10.顶上层:以大脑镰浅部清楚为标志 横断面有顶叶、脑回、脑白质、脑灰质、上矢状窦 相关名词解释: 1.第四脑室:为脑内部的腔隙,位于小脑与延髓和脑桥之间。 2.第三脑室:位于间脑中央,为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窄隙,它的前方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后方与第四脑室相通。 3.侧脑室:侧脑室由额角、体部、颞角、枕角组成, 额角和体部的内侧壁为透明隔。胼胝体和额角密切相关, 胼胝体的下方和膝部形成了脑侧室前角的顶部和侧壁, 室间孔为前角的后界。侧壁是尾状核头的中间区。应用神经内镜经额角进入侧脑室可清楚地显示侧脑室额角、体部、枕角及脑室壁上的结构特征。 4.蝶窦在鼻腔后方的喋骨内。 5.基底动脉:由二侧椎动脉合并而成的不成对的动脉,它在颅内走在脑桥下面,分为二支大脑后动脉,供应脑桥、小脑和大脑后部以及内耳。 6.脑回、脑沟:半球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凹凸不平,隆起的称为脑回,凹陷的称为脑沟。 7.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此概念可与脑室概念一起理解,脑室即脑内部的腔隙,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有时还可见第五或第六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和管道相通。 8.成对脑池:大脑纵裂池、大脑外侧窝池、大脑脚池、环池、脑桥小脑脚池 背侧:胼胝体周缘池、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小脑上不成对脑池、小脑延髓池、小脑溪 腹侧:终板池、交叉池、脚间池、桥池、延池 9.硬脑膜窦:为硬脑膜的两层在某些部位分开,内衬内皮细胞,构成特殊的颅内静脉管道,输送颅内静脉血。窦内无瓣膜,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硬脑膜窦损伤,出血较多。 10.蝶鞍:蝶鞍是颅内骨结构的解剖学名称,指的是蝶骨在颅中窝中间部分高起,形如马鞍的骨结构。蝶鞍中央凹陷叫垂体窝,容纳脑垂体。 11.垂体:位于丘脑下部的腹侧,为一卵圆形小体。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可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 12.四叠体池、环池:四叠体是中脑后份的结构,包括两个上丘及下丘,共四个;四叠体池就是四叠体后面含脑脊液的空间;环池主要指脑干两侧的含脑脊液的结构。 13.鞍上池:中脑平面区域蝶鞍以上平面。鞍上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动脉、基底动脉等。,将其进一步人为地划分为视交叉池、外侧裂池、脚间池及环池等。 14.脚间池:中脑“前脚”之间的池 15.大脑镰(cerebral falx)由硬脑膜形成,呈正中矢状位,前窄后宽, 似镰刀状,分隔左、右大脑半球。 16.间脑:间脑(diencephalon)位于中脑之上,尾状核和内囊的内侧。间脑一般被分成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五个部分。两侧丘脑和丘脑下部相互接合,中间夹一矢状腔隙称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经其两侧的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向下通过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17.内囊:内囊是大脑皮层与脑干、脊髓联系的神经纤维通过的一个部位的名称,位于基底神经节与丘脑之间。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 18.外囊:是位于屏状核与壳之间的白质。 19.脑岛:脑岛为大脑的岛叶,呈三角形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叶、顶叶和颞叶所掩盖。 20.基底节:基底节(又称基底神经节)是指从胚胎端脑神经节小丘发育而来的神经核团,是大脑的中心灰质核团,包括杏仁核、纹状体和屏状核。纹状体又分为:尾状核和豆状核,豆状核又可分为:壳核和苍白球。壳核和尾状核合称为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 21基底节区:基底节区,影像学名词。包括:基底节及其周围白质、内囊。为一不太明确的区域。为大脑底部组织内除了端脑和间脑外的神经组织结构。 22.基底节区平面大致位置: 靠近侧脑室前脚区外侧的是尾状核,侧脑室三角区两侧的是丘脑,尾状核和丘脑外侧是内囊,内囊外是豆状核和壳,再外侧是外囊,再外侧是屏状核,屏状核外侧是最外囊,最外囊外侧是岛叶,岛叶外侧是外侧裂池。基底节大概就 是这样,病灶分布是以病灶的最大境线在什么位置为主,丘脑不属于基底节区。 22、尾状核头部 (Head of caudate nucleus) 23、岛叶 (Insular cortex) 24、外囊 (External capsule) 25、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 26、丘脑(Thalamus) 23外侧裂池:侧裂池是脑部的一个部位, 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位于大脑外侧的脑池,称为侧裂池, 24豆状核:豆状核是基底核的一部分。是由壳核和苍白球组合而成的,因其外形近似板栗板,故称豆状核。苍白球在豆状核的内侧部,借外髓板与豆状核外侧的壳核分开,而其自身又被内髓板分为外侧与内侧部。其宽阔的底凸向外侧,尖指向内侧。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与屏状核相隔。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束所在处)相邻。内囊由传入大脑和由大脑向外传出的神经纤维组成,是人体运动、感觉神经传导束最为集中的部位。 25.苍白球:苍白球是位于大脑两侧半球深部的基底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底核由尾状核、苍白球、壳组成。其中苍白球和壳又被合称为豆状核。 26.尾状核:呈椭圆形,其内侧为侧脑室前角,后方卵圆形的灰质块为背侧丘脑, 后外侧为豆状核(呈三角形),三者之间的髓质区为内囊。尾状核贴着侧脑室,为内囊后支与侧脑室前角所夹部位。 27.松果体:位于左右丘脑之间,位于第三脑室顶。 28.半卵圆区:为半卵圆中心,为一个特定区域白质的统称,具体位置为并祗体(相当于侧脑室体部上)上部层面大脑白质,呈半卵圆形;包含投射、联络及连接三种纤维。 29.大脑结构:大脑(brain)包括端脑和间脑 端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半球内的腔隙称为侧脑室,它们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每个半球有三个面,即膨隆的背外侧面,垂直的内侧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背外侧面与内侧面以上缘为界,背外侧面与底面以下缘为界。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中央沟从上缘近中点斜向前下方;大脑外侧裂起自半球底面,转至外侧面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在半球的内侧面有顶枕裂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距状裂由后部向前连顶枕裂,向后达枕极附近。 这些沟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五个叶:即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的额叶;外侧裂以下的颞叶;顶枕裂后方的枕叶;外侧裂上方、中央沟与顶枕裂之间的顶叶;以及深藏在外侧裂里的脑岛。另外,以中央沟为界,在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脑的液体称为脑脊液。脑脊液在各脑室与蛛网膜下腔之间循环,如果脑室的通道阻塞,脑室中的脑脊液积多,将形成脑积水。 广义的大脑的脑神经有,端脑出发的嗅神经,间脑出发的视神经。 大脑的断面分为白质与灰白质。端脑的灰白质是指表层的数厘米厚的称为大脑皮质的一层,大脑皮质是神经细胞聚集的部分,具有六层的构造,含有复杂的回路是思考等活动的中枢。相对大脑皮质白质又称为大脑髓质。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 灰质: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 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这些神经元在皮层中的分布具有严格的层次,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古皮层分化较简单,一般只有三层:?分子层;?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在大脑半球外侧面的新皮层则分化程度较高,共有六层:?分子层(又称带状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又称节细胞层);?多形细胞层。 ? 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大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基底核中主要为纹状体。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尾状核前端粗、尾端细,弯曲并环绕丘脑;豆状核位于尾状核与丘脑的外侧,又分为苍白球与壳核。尾状核与壳核在种系发生(即动物进化)上出现较迟,称为新纹状体,而苍白球在种系发生上出现较早,称为旧纹状体。纹状体的主要功能是使肌肉的运动协调,维持躯体一定的姿势。 间脑: 间脑(diencephalon)位于中脑之上,尾状核和内囊的内侧。间脑一般被分成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五个部分。两侧丘脑和丘脑下部相互接合,中间夹一矢状腔隙称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经其两侧的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向下通过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本文档为【头颅解剖影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4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14
浏览量: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