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

1。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

举报
开通vip

1。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第一部分  总论 一、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1.疏通经络—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  扶正祛邪—根本法则和手段  调和阴阳—最终目的 2.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补泻手法、部分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 ①补泻手法: a.针刺补法、艾灸—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偏于扶正,适用于慢性久病、虚寒证 b.针刺泻法、刺血—抑制作用>兴奋作用,偏于祛邪,适用于新病、急症、实热证 面瘫初期 —泻合谷、太冲(祛邪)  面瘫后期 —补足三里、三阴交(扶正) ②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 a.扶正——气海、关元、命门、肾俞 、足三...

1。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
第一部分  总论 一、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1.疏通经络—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  扶正祛邪—根本法则和手段  调和阴阳—最终目的 2.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补泻手法、部分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 ①补泻手法: a.针刺补法、艾灸—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偏于扶正,适用于慢性久病、虚寒证 b.针刺泻法、刺血—抑制作用>兴奋作用,偏于祛邪,适用于新病、急症、实热证 面瘫初期 —泻合谷、太冲(祛邪)  面瘫后期 —补足三里、三阴交(扶正) ②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 a.扶正——气海、关元、命门、肾俞 、足三里、 背俞穴 b.祛邪——曲泽、委中、水沟、十宣、郄 穴、募穴、下合穴 特定穴:背俞穴—偏于扶正,适用于慢性虚弱性久病 募穴、郄穴、下合穴—偏于祛邪,适用于急性发作性痛证 原穴—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急、慢、虚、实证均可选用   3.调和阴阳: 阳盛高热: 大椎放血、针外关 ①泻其有余  阴盛寒凝: 关元、肾俞(针或灸) 阴虚阳亢之虚热证: 太溪、照海(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②补其不足                    阳虚阴盛之阴寒证: 关元、命门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③    阴中求阳:阳不足,补阳时兼以滋阴。 阳中求阴:阴不足,滋阴时兼以补阳。 ④滋阴潜阳:阴虚阳亢之头目昏眩—补太溪,泻太冲。 ⑤补阳消阴:脾阳虚乏,湿浊困脾之嗜睡—补脾俞,泻阴陵泉。 ⑥  从阴引阳:六腑病(腑为阳)取募穴(阴位) ——阳经病取相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里的阴经穴 从阳引阴:五脏病(脏为阴)取背俞(阳位)——阴经病取相表里的阳经穴 ⑦  补阴泻阳:阳盛阴虚之失眠、狂证—补照海,泻申脉。 补阳泻阴:阴盛阳虚之嗜睡、癫证—补申脉,泻照海 二、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清热温寒、补虚泻实 1.治神守气 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温清并用 ①热则疾之:诸热证宜行清泻法,以毫针浅刺疾出,泻法或点刺出血 ②寒则留之:诸寒证宜用灸法施治,针刺则应深刺久留针,以侯阳气。 3.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①虚则补之:虚证的治疗原则应该用补法,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弱型病症 ②陷下则灸之: ③实则泻之:实证的治疗原则是用泻法或点刺出血 ④宛陈则除之:血实证要用刺血法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⑤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穴,以原穴和五输穴最为适宜,当针下得气后,再行均匀的提插捻转,使本经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 1.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所在,在针灸疗法中具有特殊的运用形式,即以脏腑、气血证治为基础,以经络证治为核心,以八纲证治为纲领。 2.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明辨病症性质;突出经络辨证;注重整体观念;分清标本缓急;做到三因制宜 3.八纲辨证 4.脏腑辨证:①心包为心脏的外围,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在生理上—代心行事      病理上—代心受邪    治疗上—代心用穴 ②心热可下移于小肠而为尿血;小肠有热可上逆于心而为口舌生疮 5.气血论治 6.经络证治:经络辨证、按经论治 ①经络辨证:辨证归经、辩位归经、经络诊察归经 A.辨证归经:以临床证候表现为依据的归经形式。 B.辩位归经:是直接按病变部位为依据的一种归经形式。 例如:  头痛—前额为阳明经、侧头微少阳经、后枕为太阳;癫顶为厥阴 牙痛—上牙为足阳明经;下牙为手阳明经 C.经络诊察归经:经络望诊、经络电测定、知热感度测定 ②按经论治:    A.十二经证治 B.奇经八脉证治: 奇经八脉 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蹻脉 阳蹻脉 辨证提纲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女子不孕,癃、痔、遗溺、 干”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阴维为病,苦心痛” “阳维为病,苦寒热” “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 “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 主病范围 泌尿、生殖疾患为主的下焦病变 运动机能失调、神志疾患为主,兼有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病症 1.胸痛、胸闷、气上冲心,呼吸不畅,脘腹胀痛、挛急不舒等证 2.女子月经失调、崩漏、带下、不孕、男子遗精、阳痿、精衰不育等 1.实证:湿热带下,肢体寒湿痹痛 2.虚证:久带不愈,月经失调,子宫脱垂,疝气,腰腹弛缓无力,下肢萎弱瘫痪 里证、寒证 外感表证 踝关节以上部位的皮肉、筋脉外侧弛缓、内侧拘急(足内翻) 癫痫夜发 踝关节以上部位的皮肉、筋脉内侧弛缓、外侧拘急(足外翻) 癫痫昼发 交会穴 列缺(手太阴肺经) 后溪(手太阳小肠经) 公孙(足太阴脾经) 足临泣(足少阳胆经) 内关(手厥阴心经)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 照海(足少阴肾经) 申脉(足太阳膀胱经)                   C.络脉证治:三棱针点刺出血、皮肤者重叩出血、挑刺疗法和刺血拔罐等就是直接刺激络脉或络脉的分布区以清除病邪的治疗手段,也是“宛陈则除之”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实施,以局部选穴为主,一般只针不灸,泻法。 D.经筋证治 四、针灸配穴处方 (一)选穴原则: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随证取穴 ①局部取穴: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 ②邻近取穴:在距离病变部位比较近的范围内选穴,前后对应选穴法也属于邻近取穴 ③远端取穴:体现了“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 ④辩证选穴:根据病证的性质进行辨证分析,将病症归属于某一脏腑或经脉,然后按经选穴 ⑤随症选穴:发热—大椎、曲池;  痰多—丰隆、中脘;  贫血—膈俞、足三里;  恶心呕吐—中脘、内关 2.配穴方法:按部配穴、按经配穴 ①按部配穴:局部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左右配穴、三部配穴 【左右配穴法(交经缪刺法)】疼痛发作对侧,痿证后期刺健侧 左右交叉—治疗头面部疾患 左右对称—治疗内障疾患 (二)按经配穴:本经配经、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子母经配穴、交会经配穴 (三)处方的组成:选穴、配穴、针灸措施、补泻手法 1.影响针灸处方的因素 ①穴有主次,术有先后          ②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③针刺深浅不同光,治疗作用有别 ④补泻手法不同,治疗效果有异  ⑤知常达变,随症增减腧穴 2.把握治疗时间:①选择适宜的治疗时间;②掌握好留针施灸时间;③制定疗程时间、间歇时间、总体治疗时间 3.针灸处方符号:见书 ▲ 补合谷,泻三阴交—行气活血、通络化瘀之效,用以治疗气滞血瘀之经闭、痛经,并有堕胎作用 泻合谷、补三阴交—调理气血、固经养胎之效,用以治疗月经过多、崩漏、并用保胎作用 补合谷、泻复溜—发汗 泻合谷、补复溜—止汗 补照海、泻申脉—失眠 泻照海、补申脉—嗜睡   五、特定穴的临床应用:阴井木,阳井金, (一)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表1  六阴经五输穴及与五行配属表 六 阴 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手 三 阴 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心包(相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 三 阴 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肝(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表2 六阳经五输穴及与五行配属表 六 阳 经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手 三 阳 大肠(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三焦(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小肠(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足 三 阳 胃(土) 厉兑 内谷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胆(木) 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膀胱(水)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1.五输主病: ①“治脏者治其输,治腑者治其合”      ②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③“病在阴之阴,刺阴之荥输” ④“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以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⑤“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2.子母补泻:(实则泻子经子穴,虚则补母经母穴) 肝虚:补曲泉;肝实:补解溪。 ①本经补泻 胃虚:泻行间;胃实:泻历兑。 肺实,取肾经,“金”之“子”属“水”穴,泻阴谷; ②子母经补泻 肺虚、取脾经“金”之“母”属“土”穴,补太白。 ▲“补井者当补合,泻井者当泻荥”:合为井母,荥为井子;因为井穴皮肉浅薄,又很敏感,不适合施行补泻手法,按五输穴的排列顺序,井生荥,荥为井子,泻荥相当于泻井。 3.因时而用:“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二)原穴和络穴的临床应用 原络配穴应遵循的原则:1.按表里经脉病变的先后次序定原络        2.以表里经脉病变的主次轻重定原络 原穴(病变经脉)+络穴(相表里的经脉)——表里经配穴的代表 表3  十二经原穴表 经脉 经脉——穴位 经脉——穴位 经脉——穴位 手三阴经 肺 经——太渊 心 经——神门 心包经——大陵 手三阳经 大肠经——合谷 小肠经——腕骨 三焦经——阳池 足三阴经 脾 经——太白 肾 经——太溪 肝 经——太冲 足三阳经 胃 经——冲阳 膀胱经——京骨 胆 经——丘墟         表4  十五络穴表 经脉 经脉——穴位 经脉——穴位 经脉——穴位 手三阴经 肺 经——列缺 心 经——通里 心包经——内关 手三阳经 大肠经——偏历 小肠经——支正 三焦经——外关 足三阴经 脾 经——公孙 肾 经——大钟 肝 经——蠡沟 足三阳经 胃 经——丰隆 膀胱经——飞扬 胆 经——光明 任、督、脾之大络 任 脉——鸠尾 督 脉——长强 脾大络——大包         (三)俞穴和募穴的临床应用 1.俞穴: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机能,偏于治疗相应脏腑的慢性虚弱型病症。 2.募穴:驱邪泻实,有通调脏腑、行气止痛之功,偏于治疗相应脏腑的急性实证。 3.俞募配穴:“阴病行阳,阳病行阴”,为前后配穴的代表  两侧募穴 肺—中府 肝—期门 胆—日月 脾—章门 肾—京门 大肠—天枢 正中募穴 心包—膻中 心—巨阙 胃—中脘 三焦—石门 小肠—关元 膀胱—中级               (四)郄穴和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1.郄穴:主要治疗本经脉、本脏腑的急性、发作性、疼痛性病症,其中阴经郄穴还可以治疗各种出血症。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痛证。 阴经 郄穴 阳经 郄穴 手太阴肺经 孔最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手少阴心经 阴郄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足太阴脾经 地机 足阳明胃经 梁丘 足厥阴肝经 中都 足少阳胆经 外丘 足少阴肾经 水泉 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 阴维脉 筑宾 阳维脉 阳交 阴蹺脉 交信 阳蹺脉 跗阳         2.八会穴: 八会 脏会 腑会 气会 血会 筋会 脉会 骨会 髓会 穴位 章门 中脘 膻中 膈俞 阳陵泉 太渊 大杼 绝骨                   (五)下合穴的临床应用 (六)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公孙冲脉胃心胸                                              临泣胆经连带脉                    公孙内关胃心胸 (主治:心、胸、胃病证)                      临泣外关目外眦                                      内关阴维下总同                                              阳维目锐外关逢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1。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445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3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2-27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