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辨析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辨析

举报
开通vip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辨析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辨析 摘要: 长期以来,在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五形态说”其实是后人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一种误读,不具备充分的文本依据。“五形态说”本身也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既缺乏足够的经验事实的支持,更给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造成了矛盾和冲突。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分期理论比较明确的是“三形态说”,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个人的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五形态说;三形态说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所划定...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辨析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辨析 摘要: 长期以来,在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五形态说”其实是后人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一种误读,不具备充分的文本依据。“五形态说”本身也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既缺乏足够的经验事实的支持,更给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造成了矛盾和冲突。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分期理论比较明确的是“三形态说”,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个人的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五形态说;三形态说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所划定的“五形态说”被视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图式,在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领域占有至尊地位。但是,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五形态说”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本文试图由此入手,对这一理论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五形态说”缘起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并没有确定的文字表明人类的发展要经历五种社会形态。“五形态说”是后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种阐释,发轫于前苏联。1919年,列宁在《论国家》中勾勒了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脉络[ 1 ] ( P28) 。在这里,列宁将人类社会的发展概括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农奴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再加上当时苏联已经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共五种社会形态,同时强调了这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普遍意义和规律性。1938年,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将这一观点进一步明确化了。他说:“随着社会生产力在历史上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生产关系、人们的经济关系也相应地变化和发展。历史上生产关系有五大类型: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 2 ] ( P446) ,“原始公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恰恰被奴隶占有制度所代替,奴隶占有制度被封建制度所代替,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 而不是被其他某种制度所代替。”[ 2 ] ( P441)在这里,斯大林将五种生产关系看作是依次递进的,“前一个”是“后一个”的条件,而“后一个”是“前一个”的结果。1939年,罗森塔尔和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把斯大林所说的五种生产关系引申为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又把社会经济形态解释为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指出,这是人类社会必经的五个社会经济形态,“五形态说”遂成为统治前苏联社会历史观的权威论断。 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本身就带有浓重的苏俄色彩。列宁和斯大林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至高威望,也决定了他们关于社会形态的论述具有不容质疑的权威性,以《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联共(布)党史》更一度被认为“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型”[ 3 ] ( P803) ,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心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而“五形态说”作为理论界阐述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演进规律的基本法则就是很自然的了。以此为先导,中国历史被框架在“五形态”之中,成为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证明,在具备学术权威的同时,也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有统治地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突破“五形态说”的束缚,从更广阔的视角、用更深入的思考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人们发现,长期以来被奉为经典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也许只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一种误读,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相去甚远。 二、“五形态说”文本依据质疑 坚持“五形态”论者的文本依据主要有二:一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 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形式,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这是马克思“五形态”论的雏形。二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4 ] ( P33) 。“五形态”论者认为,这段文字所表述的四种生产方式再加上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正好是五种生产方式,而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在这里被理解为原始社会生产方式 的代名词,这句话也被界定为“五形态说”的经典表述。但是,如果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相关著作会发现,马克思在这里所表述的并非人们所认为的五种社会形态的构想,更无意将其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社会发展图式。 第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部落所有制”并非“五形态论”者所理解的原始社会。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认为人类真正的历史始于“异化劳动”, 后在《共产党宣言》中又讲:“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5 ] ( P272) 对此,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中加了一段说明:“在1847年,社会的史前史,成文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还没有人知道。”[ 5 ] ( P272) 可见,在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时,马克思尚未将人类的原始状态列入历史发展序列,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关于人类早期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这决定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知识储备还不具备提出“五形态论”的条件。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部落所有制,只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社会结构只局限于家庭的扩大:父权制的酋长、他们所管辖的部落成员以及奴隶。隐蔽地存在于家庭中的奴隶制,只是随着人口和需求的增长,随着同外界往来(表现为战争或交易)的扩大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6 ] ( P25) 第二,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简单地解读为原始社会生产方式,是“五形态论”者对马克思原意的又一重大误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提出源于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后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当时,他所依据的材料包括贝尔尼埃的《大莫卧儿等国旅行记》、哈克斯特豪森的《对俄国的内部关系、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村设施的考察》、乔治·坎伯尔的《现代印度》等著作,以及大量有关印度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官方材料。通过研究这些资料,马克思概述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点:不存在土地私有[ 7 ] ( P256) ;君主是土地的惟一所有者[ 8 ] ( P473) ;村社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9 ] ( P148) 。可见,在马克思眼中,亚细亚生产方式已经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国家形式,这显然与无私有制、无阶级和国家的原始社会大相径庭。事实上,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只是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而不是历史发展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第三,将五种社会形态作为人类历史发展必经的循序递进的普遍规律,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一句“大体说来”已经从文字上表明,马克思并无意将他的结论作为世界发展的惟一图式,而只将其看作基于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得出的大概认识。把这一概说上升为不容质疑的权威“规律”实在是后人和马克思开的一个玩笑。马克思本人从不认同这一点。1877年,他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对俄国的米海诺夫斯基把一种类似于五形态说的历史分期模式强加到自己名下表示了明确的反对:“他(指米海洛夫斯基———引者注)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 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 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10 ] ( P130)1881年,他在给查苏利奇就俄国农村社会可能的命运和世界各国由于历史的必然性是否都应经过资本主义生产各 阶段的理论请他发表看法的复信草稿中指出:“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时,我说过,它的基础是‘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并且说过,这整个发展的基础就是对农民的剥夺。这种剥夺只是在英国才彻底完成了”[ 10 ] ( P430) 。总之,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中,“极为相似的事情, 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分 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 10 ] ( P131) 社会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沿袭着任何固定的单一模式而行进,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存在着不同的内部结构、文化传统,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外部联系,处于不同的历史环境之中,他们的社会进程必然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发展图式。 三、“五形态说”的理论缺陷 “五形态说”不但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文本解读中存在着错误,就是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理论,“五形态说”自身也存在着无可回避的缺陷。第一,将“五形态”作为人类社会普遍经历的历史图式,缺乏必备的事实依据。“五形态”论者认为,“五形态”理论是立足于人类社会整体而提出的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对多数国家都经历过的发展阶段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众所周知,科学的理论必须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如果将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递进作为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起码要从世界各国的历史进程中找到充分的事实依据,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都是按照五种社会形态演进的顺序发展这一条件,“五形态说”才有其立论的先行依据。然而,通观世界历史进程,包括欧洲在内,大多数国家并没有经过所谓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历史。单就学界争论最为激烈的“奴隶制社会”问题而言,多年来,很多学者通过对大量历史事实的详细考证,得出了古代中国并没有经过奴隶制社会阶段的结论。还有学者指出,虽然许多民族在走出原始状态之后,都有过蓄奴现象,有奴隶制的存在,但这并不等于就是奴隶制社会。判断一个社会是不是奴隶制社会,关键要看奴隶制经济是否在该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奴隶制现象是否稳定或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过。若以此为标准,不仅古代中国,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都没有经历奴隶制社会[ 11 ] ( P140) 。其实,对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早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就指出,由于原始的公社所有制的形式不同,它解体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即从原始社会所有制的不同形式中,产生出了各种不同的私有制形式。在他的晚年,马克思更加坚定地反对对单一社会发展模式的随意套用,认为自己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不是关于“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马克思还反对将印度、阿尔及利亚等地的“公职承包制”、“荫庇制”简单等同于西欧的封建制。农奴制是西欧封建主义的一个基本因素,而亚洲一些国家根本就不存在具有人身依附身份的农奴,至于其他封建主义因素,也 一样无法套用于亚洲社会。可见,“五形态说”抹杀不同国家、民族的具体特点,否认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可能采取的多种选择,用历史单线发展模式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是与马克思的基本思想相背离的。 第二,“五形态说”的历史观造成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与冲突,使当代人产生理论上的困惑。作为一种历史观,“五形态说”在理论思维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对它的机械理解和遵从,导致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严重失误。诚如罗荣渠先生所言:“它不是按照生产力的水平来排列社会发展顺序,而是把生产关系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轴,按照生产关系来排列社会发展顺序,这就不能不受到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重大影响。过去人们认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优于资本主义,从而引申出其发展水平已进入比资本主义更高的阶段。这一历史观长期以来教导人们要使生产力跟上‘优越性’的生产关系, 结果导致实践上的唯意识论。”[ 12 ] ( P127) 第三,坚持“五形态说”也使人们无法解释落后国家经过社会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因为按照“五形态说”的逻辑思路,五种社会形态之间是循序递进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尚存的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这也给一些宣扬落后国家要“补资本主义课”主张的人提供了口实。这里存在着怎样理解马克思“跨越论”的问题。马克思晚年在考察俄国农村公社的“二重性”的基础上,提出俄国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农村公社保存到今天的欧洲惟一的国家,农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农民的习惯,有助于向 公有制社会过渡,“另一方面,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 10 ] ( P435)在“五形态论”者的观点中,“跨越”潜在的意思是,俄国的这一发展道路只是在五种社会形态普遍规律下个别国家超常规发展的特殊情况。而事实上,马克思在这里引用了古罗马的一个历史典故:公元前321年,意大利中部山区一个部落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强迫战败的罗马人通过两杆矛枪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这被认为是对战败者的最大屈辱。此后,人们便以此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马克思在这里引用这一典故,与他早些时候对俄国未来发表的意见是一致的:“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 10 ] ( P129)很明显,马克思并没有将资本主义阶段看作历史发展的普遍环节,而是强调了在对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下不同国家各自的发展道路,是其历 史发展多线论的又一例证。 四、是“三形态”而非“五形态” 详细考察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发现,马克思并没有提出过“五形态”论,他对于人类历史的分期理论比较明确的是三大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个人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马克思最早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问题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这部著作里,他以“异化劳动”揭示私有制的产生和消亡过程。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自由自觉的劳动,人在野蛮状况下以自己直接需要的量为生产的尺度,劳动产品不多于直接需要,因而 没有交换;而一旦出现了剩余产品,进而产生交换,异化现象就开始了;正是异化劳动的不同形式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以异化劳动为根据,马克思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未发生异化劳动的阶段、劳动异化阶段、异化劳动被扬弃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前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雏形。 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其社会发展理论也趋于成熟。他们指出:“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这就是说,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根据个人与劳动的材料、工具和产品的关系决定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6 ] ( P25) 据此,马克思以生产工具、分工和所有制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依据,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产生的所有制形式,即前资本主义社会,其特征是:各个个人受自然界的支配;通过家庭的、部落的或者地区的联系而结合在一起;所有者可以依靠个人关系,依靠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共同体来统治非所有者。马克思又将这一阶段划分为部落所有制阶段、古代公社所有制阶段和封建所有制阶段。第二阶段是文明创造的所有制形式,即资本主义社会,其特征是:个人受劳动产品的支配;互不依赖,联系仅限于交换;所有者必须通过货币实现对非所有者的统治。第三阶段是共产主义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上,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点又是同个人向完整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同样,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同过去的被迫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也是相互适应的。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消灭着私有制。”[ 6 ] ( P77) 1851年,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首次提出社会形态的概念。“形态”一词源自地质学术语,本意是指在地壳的历史中先后形成的不同岩层,一个形态就是一个不同的岩层单位。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由不同的历史层构成的,社会形态就是要表述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他完成了对社会形态发展阶段的概括:“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 ,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 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8 ] ( P104) 很显然,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再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划分历史发展阶段的思路是一致的,都是从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入手,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参照系,将其与之前的社会形式相对立,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相对立。他从主体角度作出的“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个人的全面发展”三大社会形态的划分,正是对这一价值取向的完整阐释。 参考文献: [ 1 ]列宁选集:第4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 [ 2 ]斯大林选集:下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 [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 [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 [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 [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1 [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1 [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 [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11 [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31 [ 11 ]刘启良.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M ].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1 [ 12 ]罗荣渠与现代化研究[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1
本文档为【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辨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法学
上传时间:2019-08-18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