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6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3 种群和群落(仿真押题)(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730112]

2016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3 种群和群落(仿真押题)(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730112]

举报
开通vip

2016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3 种群和群落(仿真押题)(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730112]1.下列哪项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 A.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 B.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 C.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 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解析】 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属于对物种丰富度的表述,A错误;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均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B、D错误;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是对种群密度的表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正确。 学优高考网 【答案】 C 2.下图为2010年日本、中国、印度三国的人口年龄...

2016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3 种群和群落(仿真押题)(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730112]
1.下列哪项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 A.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 B.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 C.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 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解析】 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属于对物种丰富度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述,A错误;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均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B、D错误;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是对种群密度的表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正确。 学优高考网 【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C 2.下图为2010年日本、中国、印度三国的人口年龄图解,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日本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 B.印度死亡率相对较高 C.中国人口问题已得到完全解决 D.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 【答案】 A 3.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D.白头鹎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升高后下降,应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增长速率比第8年下降,但仍在增长,属于增长型,B错误;鹎的活动范围较广,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C错误;白头鹎在第8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是K/2,环境容纳量是K,应是第8年时的两倍,D正确。 【答案】 D 4.下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 C.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其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 【答案】 C 5.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A、B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已知B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A岛,且6~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50只 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 D.两岛的社鼠因为存在地理隔离,最终将导致生殖隔离 【解析】 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50只上下波动,可见50只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环境有限的资源,导致种群数量下降,A错误;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月到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两岛社鼠在6月到7月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可见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B正确;6~8月B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黄鼠狼的捕食,C错误;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D错误。学优高考网 【答案】 B 6.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K值 B.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D.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解析】 由图知,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3周时就达到了K值了,A错误;有生物乙时比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量更少了,所以生物甲与生物乙不可能互利共生,B错误;由图知,有生物乙和无生物乙,生物甲的数量均为“S”型增长曲线,C错误;由图知,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的数量在一直上升,所以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正确。 【答案】 D 7.下图表示某种类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演替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层完全取代了灌木层 D.在草本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 【答案】 D 8.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演替阶段[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来源:学优高考网][来源:学优高考网][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 C.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解析】 过度砍伐的森林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因此,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简单,丰富度低;表中群落演替的情况并没有反映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答案】 C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取样地点 取样时间 动物种类及数量 蚂蚁 蚯蚓 蜈蚣 溪边土壤 上午10点 很少 较多 非常多 晚上10点 少 多 较多 山地土壤 上午10点 非常多 较少 较少 晚上10点 较多 少 很少           A.表中所列出的三种动物均为消费者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 C.土壤中的小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 D.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答案】 D 10.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只有捕食关系 B.幼鱼和成鱼处于同一营养级 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 D.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 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而浮游动物以藻类植物为食,故幼鱼与浮游动物是捕食和竞争关系;幼鱼和成鱼由于食性不同,所以处于的营养级不同;由于是人工生态系统,维持的过程中要投喂大量饲料,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不同种生物在垂直方向的配置状态,成鱼和幼鱼只是同一种生物,不能构成群落。 【答案】 C 11.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 A.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解析】 各样地同土层土壤中动物丰富度差异较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A正确;据题干和题图分析可知: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B错;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C错;表中数据给出的是各层土壤动物类群数和总个体数,而种群数量指的是同种生物的数量,无法判断,D错误。学优高考网 【答案】 A 1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 D 13.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下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J”型曲线的作用是对照 B.据图分析对种群Ⅲ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D.据图分析可知,破坏程度:Ⅰ最轻,Ⅱ次之,Ⅲ最重 答案 B 14.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食物是影响CD段波动的重要内源性因素 B.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的变动 C.D点时种群有最大自然增长率 D.该种群发展过程中,AB段幼体所占比例小于CD段幼体比例 解析 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等都是影响CD段波动的重要内源性因素,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都是影响CD段波动的重要外源性因素,A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B正确;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此时种群有最大增长速率,C错误;AB段对应的应该是增长型种群,CD段对应的应该是稳定型种群,AB段幼体所占比例大于CD段幼体比例,D错误。学优高考网 答案 B 15.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年数 物种数量 植物类别 1 4 15 25 40 草本 28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28 30 30 56 76             A.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 B.该地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 A 16.图a、b分别表示先将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培养在不同铜浓度培养液中,然后再培养在无铜适宜培养液中而获得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结论不科学的是(  ) A.乙种水蚤的抗污染能力强于甲种的
本文档为【2016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3 种群和群落(仿真押题)(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73011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19-09-01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