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经济学胡惠林版复习知识点

文化经济学胡惠林版复习知识点

举报
开通vip

文化经济学胡惠林版复习知识点文化经济学胡惠林版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什么是文化,P3 文化就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意识形态,并由此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包括物质、制度、行为和心态文化)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P3 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同构、互动和一体化 ?共生: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就是文化活动,都具有文化意义,同时也就是使得文化本身从它一开始就具有了经济的特质,而经济也蕴含着文化的特征。文化和经济作为人的生命行为和生命力存在方式的过程系统合体现,统一地存在于同一的对象中; ?同构: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关系,使得文化和经济的演进在人...

文化经济学胡惠林版复习知识点
文化经济学胡惠林版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什么是文化,P3 文化就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意识形态,并由此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包括物质、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行为和心态文化)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P3 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同构、互动和一体化 ?共生: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就是文化活动,都具有文化意义,同时也就是使得文化本身从它一开始就具有了经济的特质,而经济也蕴含着文化的特征。文化和经济作为人的生命行为和生命力存在方式的过程系统合体现,统一地存在于同一的对象中; ?同构: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关系,使得文化和经济的演进在人类社会的生长过程中具有同步性、文化结构与经济结构在性质上有同构关系; ?互动:文化和经济的同构性,决定了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性,即一定的文化结构必然是建立在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而经济结构又通过文化结构来表现其丰富性; ?一体化:文化经济的互动性使经济不断地向文化领域全方位地交叉拓展,使得文化价值成为商品重要的价值因素,同时也使得一切关于知识和美的精神文化创造获得了财产和财富的价值认同,两者互动最终实现了文化和经济的一体化,即以文化的经济价值为追求目标的产业 – 文化产业的形成。 3.文化增长与经济增长呈明显正相关的条件: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P8 第三产业 4.文化和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P12 a文化产业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取得发展的重要力量 b文化是促进市场稳定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c文化对经济基础功能的“软化”作用 d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推动和稳定经济的发展(2)改善国民经济增长模式(3)培养国民素质 5.文化经济学的概念,P20 文化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和文化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文化科学和应用经济学。 第二章 1.文化生产的概念,P29 文化生产是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形成的活动,是精神创作形态物态化的过程系统。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形态扩张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生产成为独立的社会生产力形态的标志。 2.现代文化生产的形成(阶段、特征),P29--32 ?原始文化生产时期,特征: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统一,无意识行为;(滥觞期) ?古代文化生产时期,特征: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逐步由同一走向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精神生产的人和为消费者生产的文化产品,并且出现了简单的、初级的文化产品的交换和流通 ——现代文化商品市场的前形态。[纸的制造运用和印刷术的发明——人类文化生产的第二次革命,大大提高了文化生产的效率,扩大了文化产品的覆盖面](发育生长期) ?现代文化生产时期,特征:文化生产成为独立的社会的生产部门,文化生产因技术发达和实现商品化而变成大规模的社会事业。(成熟期) 3.现代文化生产要经历的步骤(生产形态的划分),P33 ?原创性文化生产——原始创作、?物态化文化生产----机器复制。 ?是文化生产着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按照个人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因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这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决定了文化经济的存在发展。 ?是运用社会文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其特征是将具有价值的原创态成果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化成果,是机器复制时期最主要的方式。 4.现代文化生产的生产劳动性质:现代文化生产是生产性劳动,原因,创造了价值、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P39 5.现代文化生产的特征,P42—44 ?较高的知识、技术和智能的综合性 现代科技广泛运用于文化产品中 ?高度的创造性和探索性 不断创造新的审美娱乐方式和产品,对人生和宇宙不断进行深刻的思考 ?文化和知识的再生产性 通过对原有文化和知识的继承和积累,通过再创造,实现文化产业的扩大再生产,而 不是简单重复生产 ?过程和结果的双重性 舞蹈、歌曲等产品,艺术家的表演过程同时也是最终的产品,音像资料永远也无法带来现场观赏所带给人的感官享受 第三章 1.文化需求的类型,P54 文化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非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无须支付价格就可以实现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需求,由文化部门无偿提供文化产品而实现。 ?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通过购买方式,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方式实现需求,主要通过市场进行。 ?表达的需求是另一种人的满足精神生活需求的形态,它和对文化商品的需求不一样,它不是接受型的,而是输出型的,更多的是体现出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 2.文化需求规律,P57 在影响文化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文化需求与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和余暇时间成正比,与文化商品的价格成反比。(文化需求规律是人们对文化商品需求与价格之间运动、变化关系的内部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之一,需求规律反映和制约了人们对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一般关系,文化需求规律具体表现为需求量虽价格上升而递减,虽价格下降而递增的逆向运动关系。文化需求是在人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 后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是正向相关关系。) 3.文化需求弹性及其计算方法,P57影响因素,P60—63 (1)文化需求: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影响文化需求的各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反应就叫做“文化需求弹性”。 文化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就是文化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百分比之间的比率。 (2)影响因素:?人口的构成和流动: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职业结构,就年龄构成而言,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文化兴趣不同,对文化需求的目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社会的职业结构反应了人们的文化程度的高低,与整个社会对文化商品需求量的大小和质的高低的曲线运动成正相关关系。性别构成主要体现为女性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参与程度,主要是影响文化商品的需求结构,人口流动是影响文化需求的数量、结构和运动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人们人文需求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对需求对象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而且也表现在对文化商品需求的量的要求。 ?政治因素:包括文化政策和舆论的宣传导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集中反映了国家利益和人民意志,政治因素成为对人们的文化需求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文化商品的价格,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以及休闲时间(.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的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其他因素:人口的构成和流动、地理环境、政治因素) 4.文化供给及其类型,P64计算方法,P66 (1)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文化商品与服务的数量。文化供给一般分为商品性供给和非商品性供给两种类型。商品性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在一定的时期以一定的价格向文化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的数量。非商品性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向社会无偿提供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和数量,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供给和为营造社会文化环境而提供的文化供给. 一、商品性供给与非商品性供给 二、实物供给与非实物供给(1)实物 图书报刊(2)非实物 电影 、表演艺术 3、二者差异:占有形式不同(前者永久占有,后者阶段性占有) (2)文化供给规律及文化供给弹性:文化供给规律主要指商品性文化供给规律,文化商品的供给规律主要表现为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文化供给量和价格的变化成正比,即市场上文化商品的价格越高,供给者获利越多文化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相反,价格低,供给量就将下降。反映文化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变动关系的概念,称之为文化供给价格弹性(E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表/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弹性系数。 .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与替代品)、生产者预期、政府的税收与补贴政策 .其他因素: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文化产品的生产周期、文化经济政策 5.文化供求矛盾运动,P70 文化商品的供求双方在量上相互适应,就实现了文化供求关系的均衡;双方在量上不相适应,就造成了文化供求关系的失衡,即不均衡。在文化商品的流通领域中,文化供求关系的这种均衡和不均衡,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运动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文化供求的全部矛盾。 文化供求的矛盾运动是文化商品矛盾运动在文化供给和文化需求关系运动中的反映,反映的是文化商品在供给和需求的运动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力相互作用的一种结果形态。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6.文化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P72--74 ?文化供给与需求的层次性矛盾:是指文化商品供求之间在内容与形式构成层次方面的不均 衡状况,另一方面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带来的需求选择的层次性差异。 ?文化供给与需求的地域性矛盾:是指文化商品供求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原因是文化产业结构域文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文化供给与需求的价值取向背反性矛盾:是指文化商品供求关系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的商业票房价值和社会的文化审美价值之间的不平衡状况。 7.文化供求的调节?(政府宏观调控手段)P75--77 ?价格调控:价格是市场机制的中心环节; ?税收杠杆:通过对文化生产和供给的分析,根据不同性质和档次实施不同的税率,以达到保护、鼓励、促进或限制不同文化产品的供给目的,是调节文化供求矛盾的又一重要手顿; ?财政资助:是社会自觉调节文化供求关系的又一重要经济手段; ?行政立法:是政府运用法律形式对文化供求进行调节的文化行政管理手段。 第四章 1.文化消费的定义,P81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商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的获取行为。 2.文化消费的特点,P83—84 ?文化消费内容的精神性 ?文化消费能力的层次性 ?文化消费时间的延伸性 ?文化消费对人的灵魂的塑造性 ?文化消费对社会文明的促进性:A文化消费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B文化消费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促进精神文明发展C文化消费能够改善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从而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文化消费的基本类型,P90 ?表现形态:文化产品消费、文化服务消费 ?经济属性:商品性文化消费、自给性文化消费; ?性质:文化教育型消费、文化娱乐型消费?; ?阶层职工消费、农民消费、个体劳动者消费; ?方式:个人文化消费、集体文化消费。 4.文化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P95—97 商品性文化消费?与自给性文化消费 实物性文化消费与服务性文化消费? 娱乐型文化消费与教育型文化消费? 5.信息技术对文化消费的支持与风险,P105—108,111-112 A信息技术提升了文化服务的质量和功能 B信息技术冲击着传统的管理和消费观念 C信息技术孕育了新产业格局 文化风险 a网络犯罪使网络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的伤害 b网络污染增加了消费者的搜索成本,降低了消费效应。 c网络综合症深刻的影响着消费者的生态发展 第五章 1.文化市场的概念,P121 狭义:所谓文化市场就是进行文化商品交换的场所,即以商品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和有偿文化娱乐服务的场所。 广义:文化市场是文化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它不仅包括文化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涉及文化商品与其他任何形式的商品交换关系和文化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其他任何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文化交易与生产的制度保障) 2.文化市场的划分,P121—122 根据市场流通区域划分: (1) 国内市场:(2)国外市场 按市场交换内容的产业性质划分: (1)产品市场:软件市场、娱乐用品市场、书刊市场、音像市场、花卉市场、文物市场 (2)服务市场:创意、咨询、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广告宣传、培训、网络、技术 (3)要素市场:资金、创意、技术、设备、劳动力、原材料 按产权形态/交易程序可分为:(1)上游市场(2)下游市场 按垄断程度可分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自由竞争市场 3.文化市场细分的意义,P123 ?有利于实现市场营销机会,?有利于制造最优营销策略,?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4.文化市场的主体及三者关系,P124 (略)看书 5.文化资源,P125 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文化活动的必需的物资利用的各种文化生产要素:?物资文化资源:包括自然界中可用于文化生产活动的各种物资、环境、条件、技能等‘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用做文化产品物质载体和生产手段以及文化设施设备;?精神文化资源:包括文化遗产以及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道德、法律、宗教、民俗等精神产品中所蕴含的,可用于文化生产和活动的诸多内容忽然形式;?文化人才资源包括从事文化产品创造、生产、经营和提供文化娱乐服务内容的各类专门人员。 6.政府宏观调控文化市场的手段,P130行政调控手段力度较大,但容易因执行者水平限制而出现失误。法律手段更科学、规范、稳定。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功能有缺陷性、市场发展有盲目性、市场反馈有失真性 宏观调控的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和舆论手段等。 经济手段:a实行倾斜的文化投资政策,加强对文化事业和优秀文化的扶持 b实行差别税收政策 c实行弹性价格政策 d实行有效的社会赞助政策 e实行优惠的文化奖励政策 7.如何在全球化下保护本国文化资源不被侵犯,(作业) 第六章 1.文化商品的意义,P143 文化商品的主要意义(价值)就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文化商品的双重属性,P145 文化商品的双重属性:可供交换的商品属性+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一般属性和文化属性) a从消费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来看 ,消费主体消费文化商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和心理需要,文化商品之所以是文化商品,就在于它的使用价值的文化性和意识形态性。 b从文化商品使用价值的形式来看 ,文化商品的物质形态所承载的有用性与它的材质本身不一致;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物质存在和表现形态;同一内容不同的消费者可以演绎出不同的意义。 c社会关于文化商品的检测、检验和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标准与其他商品不同 评估标准由于检测主体的文化背景和价值标准不同,奉行的意识形态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3.文化商品的特点,P148—151 ?与生俱来的知识产权性(是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本质特征);(著作权法)的争议 ?内在意义价值的潜隐形;梵高 《向日葵》 文化经典重新热 孔子---周游列国, 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意义世界魅力的永久性;文化商品的价值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因素,如人类生活、工作的各种经验总结与体会,人类精神与意识的存在规律亘古不变,所以它能一直给人类带来价值。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远---不仅包括空间距离还包括时间 ?价值量构成的不确定性。 由于文化商品属于复杂的精神劳动,所以难以度量其数量 罗丹雕塑—巴尔扎克 红楼梦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4.知识产权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国际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公约,(笔记) (1)概念:知识产权,是指人们依法对自然人通过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2)分类:狭义的知识产权:?工业产权?版权 工业产权又分为?创造性成果权【?发明专利权?外观设计权】 ?识别性标记权(商标)?制止不正当竞争权;版权又分为?作品创造者权?作品传播者权。 广义的知识产权:?工业产权?版权?边缘保护对象 (3)特点: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可复制性 (4)保护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 伯尔尼公约,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 TRIPS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 WCT,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 WPPT,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5.文化商品价值的两重性,P157 第一个层次:由生产主体赋予的个体价值判断与大众接受所决定的社会价值判断 第二个层次:文化产品的潜在精神价值与文化商品交换价值判断的两重性。 6.文化商品与公共文化品的区别和联系,P168—169 区别:生产目的不同:前者以营利为目的,后者以公益微目的。 联系:(1)都是文化产品(2)可以相互转化 第七章 1.文化商品价格的两种形式的定义和实现手段,P174—175 两种形式:产权价格和市场价格 所谓“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作品的著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 所谓“市场价格”,是指原创产品经由物化后获得的商品形态(实物形态和非实物形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规律为基础并通过价值规律的一般运动而 实现。 2.文化商品价格的种类,P179—180 统一价格、浮动价格(国家指导价)、自由价格(市场调节价) 浮动价格有3种形式:最高限价、最低限价和中准浮动价。 3.文化商品价格制定的依据,P192—195 ?价格制定应以成本为主要依据:成本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文化商品所支出的物化劳动耗费和活劳动耗费的总和; ?以供求关系为指导:供求关系是文化商品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的基本关系; ?按质定价:就是按文化商品的价值来确定文化商品的价格 ?特定消费群体(企业定位) ?需求的迫切性程度 4.定价目标的定义和制定合理定价目标的目的,P197--198 文化商品价格的定价目标是指文化生产单位在为产品定价之前,预先设定的、通过价格手段实现的结果。 定价目标(目的):a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 b以一定的投资回报率为目标 c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为目标 d以适应和避免竞争为目标 5.定价策略的类型,P198—199 定价策略是指定价主体为实现定价目标在一定的经营环境下所采取的定价方针或指导原则。 定价策略:a厚利限销定价策略b薄利多销定价策略c满意价格策略(兼顾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利益) 第八章 1.文化投资的定义,P203 文化投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获得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的或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它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其中最关键的是对人力的投资。 2.按资金使用方向,文化投资可分为固定文化资产投资和流动文化资产投资,二者的定义,(具体例子)P204 固定文化资产是指在文化再生产过程中,可供较长时间反复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的文化生产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如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影视制作设备、音乐音像器材、印刷机械、传播发送工具等等。用于建设和形成固定文化资产的投资,称为“固定文化资产投资”。流动文化资产是指在文化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改变其存在状态的资金运用项目,如各种文化产品(图书、拷贝、音像制品、上演剧目、美术品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文化基金等。用于流动文化资产的投资称为“流动文化资产投资”。 3.文化投资按照筹集和运作形式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P205 4.文化投资的特点,P206—209 A文化投资的生产和非生产的双重组合性 B文化投资的较长周期性 C文化投资实施的连续性和波动性 D文化投资收益形态的物质与精神价值的多样统一性 E风险与成功并存 5.文化投资的一般运动过程,P210 四个阶段:形成和筹集、分配、实施和回收增值 生产性文化投资(对文化企业或产业的投资)和非生产性文化投资(文化事业投资): 非生产性文化投资的筹资方式:政府拨款、自筹资金、社会共建和利用外资 生产性文化投资的筹资方式: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熟人借贷 生产性文化投资的意义:增值和保值 6.文化投资运用是指投入资金转化为物质和精神要素,以形成文化资产的过程。这是文化投资周期的第三阶段,也是文化投资运动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阶段 7.制定合理的文化布局要考虑的因素,(笔记) 原则: a正确确定区域文化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 b正确处理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 c合理进行文化产业布局,正确处理不同文化产业间的分工协作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管理体制结构(保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文化经济发展速度 ?地方特色 第九章 1.文化战略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概念,基本内容,制定合理文化战略的意义, 最早提出者是荷兰哲学家C.A.冯?皮尔森,1970年《文化战略——对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今天正在发生的变化所持的一种观点》。 文化战略,就是人类在逆境中运用智慧以求生存和发展的战略。 文化战略包括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应用战略。 意义:(1)文化战略首先是国家战略,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战略,是国家和民族生存战略的文化形态和当代形态,它反映和表现的是国家对现在一切状态的判断和对正在发生的变化及趋势所持的一种根本的态度和观点,正是这种态度和观点影响了它对世界的看法,决定了它对自己未来的选择、设计和安排。 (2)文化战略又是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企业用以在世界判断自己的方位和发展方向的导航系统,它可以使每一个战略主体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恰当、最强势的位置,又是一个分析全球战略走向的观照系统,它可以使人们知道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去赢得并保持自己的国际优势 (3)国家战略的文化行为,是在各种条件下综合运用和全面推动文化力量实现战略主体目标的科学和艺术。 ?是必须存在的,有利于扩大国际影响力;?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向国际表明自己的一个态度,宣扬自己的主张 2.文化发展战略的特征,P233—235 全局性(是文化发展战略最主要的特征和最基本的属性)、前瞻性、政策性、可持续性 3.文化发展战略目标体系的构成,文化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手段,P244 构成:目标体系和战略体系 目标:地位目标,增长目标和功能目标 手段(战略):意识形态战略,文化产业战略和文化制度战略目标 4.优劣机威分析的定义,P249 “优劣机威分析”是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分析的简称,也称“SWOT分析”。这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目标选择和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路线,是文化发展战略目标选择和确定的不可或缺的方法论。 当前我国最大的文化利益需求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文化发展战略的构成,P258 ?战略环境分析 ?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设计? 战略重点和战略阶段的安排 ?战略对策 6.文化发展战略的类型及其特征,P260 类型:(1)总体文化发展战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特征,适用范围广,导向性强,稳定性大,具有国际对应性 (2)区域文化发展战略。特征,有地方特色,有双重任务,本区与有关区域文化发展战略相配合 第十章 1.文化经济管理的概念, 文化经济管理是国家对文化经济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2.文化经济管理体制的概念, 文化经济管理体制是国家对文化经济实行管理的一种组织制度体系,它是由文化经济管理的职能划分制度、组织制度和调节制度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广义,文化经济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狭义,文化经济的宏观管理体制 3.当代西方国家的主要文化管理模式及特点, 美国模式:分配资金,提供服务(保姆式) 法国模式:大权集中,有序管理(传统式) 日本模式:直接扶持,间接管理(放羊式) 4.我国文化经济管理体制的两次大的变化, ?行政指令型文化管理体制 ?市场经济管理体制 行政指令型文化管理体制特点: ?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严密的文化经济管理网络 ?过于强调文化建设的政治目的,具有“宣教决定论”的独特做法,对文化经济效益重视不够。 ?对各类文化产业、基层文化企业和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结构化面试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人员各岗位职责公文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 的活动,依靠行政手段,进行指令式的直接调节。 5.怎样建设面向市场经济的文化经济管理体制, ?建立新型文化经济管理职能分工模式 ?建立新型文化经济管理机构设置模式【1.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文化国有资产公司;2.组建与国际运行规则相协调的文化产业集团】 ?建立新型文化经济管理手段调控模式【1.经济手段的基础性调控;2.立法手段的规范性调控;3.行政手段的辅助性调控】
本文档为【文化经济学胡惠林版复习知识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9
浏览量: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