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江山之助”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江山之助”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举报
开通vip

“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江山之助”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江山之助”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江山之 助”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 文学评论.55. —— "江山之助"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郑妙苗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说明了"江山之助"之前人们对于人文与地理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及文学创作的发展所带来的新理论的提出和 传承,最后分三个方面分析了在诗人的创作中,"江山"将会带来哪些帮助和影响. 关键词:江山之助;地理环境;灵感;见识;人格 ...

“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江山之助”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江山之助”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江山之 助”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 文学评论.55. —— "江山之助"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郑妙苗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说明了"江山之助"之前人们对于人文与地理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及文学创作的发展所带来的新理论的提出和 传承,最后分三个方面分析了在诗人的创作中,"江山"将会带来哪些帮助和影响. 关键词:江山之助;地理环境;灵感;见识;人格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8—0000—02 1.中国早期对人文与地理的关系之阐发 《论语?雍也》里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在这里,儒家用山和水不同的特性来比知者和f_= 者,区分他们之间的差别,已经把人与人的差异和自然界对照起来,其 中暗含的有山水对人的性格的影响. 到了《礼记?王制》中,则更明显地将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关联起 来: "凡居民材,必因其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 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 这时,自然界对人的影响已经不限于简单的特性与特性之间的对应 关系,而是具体到思考天气,地形,物产等对于民风民俗所起到的重要 作用,认为山川,水土乃至气候都会直接影响人的气质. 从这些早期的文献数据中,可以直接获得一个观念:人的个性气质 与自然界的影响密不可分.但同时,它们所谈论的几乎都是人类与自然 社会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具体将文学创作与作者所生活的地域,他的经 历以及从自然中获得的影响明确地结合起来.经过时间和经验的累积, 文学创作当中所反映出来的类似现象也得到了关注和分析,因此,在后 世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讨论,关注作者创作与其生活环境,阅历经验等 因素之间的关系,在这些讨论当中,更多就则是就文学和美学层面上来 具体分析了. 2."江山之助"的提出与传承 2.1提出——"物感说"与山水诗的兴起 到了刘勰这里,他囊括前人关于大自然对人格,性情之影响的种种 观点,提出了"江山之助".《文心雕龙?物色》: "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平所 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赞日:山沓水匝,树杂云合. 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刘勰所说的"江山之助",先是"物色之 动,心亦摇焉",然后"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凭借周围环境带给自 己的震动来辅助自己的文思.最终,刘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山水是创 作文思的奥府. 被强调的"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受到了自先秦以来就有的"物 感说"之启发,可以说"物感说"实为"江山之助"论之理论源头. 但两者之间,也不尽然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文心雕龙?神思》篇 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_4,从这里就可以 看出,刘勰是把文学创作看成一个从"物"动"心",再由"心"感 "物"的过程."江山之助"更倾向于"视物质世界为滋补内在修养的 重要营养品"_5J,是可以"治心养气"的. 除了受到"物感说"的启发,在晋宋之际所兴起的山水诗也是 《物色》这篇专门研究山水自然与诗歌创作的文字出现的重要原因.我 国古代诗歌创作中,一开始山水景色并不曾作为独立的描写对象存在于 诗作中,而到了东晋时,"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在这一时期, 名士文人都偏好于寄情山水藉以逃避现实政治纷扰,因此山水的审美价 值也开始被较为深入地发掘.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首次专论文学创 作与自然世界关系的《物色》篇. 2.2传承——后世有关的论述 到了唐代,"江山之助"这一说法就更为流行.着名的张说的事例 多次被引用以作为此一时期"江山之助"这一观点盛行的例证.《新唐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张说传》:"(张说)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既谪岳 州,而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云."l7 宋代时,关于文学创作中获得来自自然界的帮助与启发,并与作者 自己形成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一认识,已经非常多地出现在文人的创作论 当中.如黄庭坚在《山谷集?书自作草后》中就说: "余寓居开元寺之怡偬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 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酒而通神人妙„„" 明代唐顺之在《<东川子诗集>序》中则是有如下论述:"西北之 音慷慨,东南之音柔婉„„若其音之出于风土之固然,则未有能相易者 也."从这个被讨论得足够多的"南北文风之差异"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可以看到, 到明代时,地理区间对人不同个性和风格的塑造所起的作用也依旧在被 强调. "江山之助"这一提法对后世文论的影响深远,山水自然对诗人的 影响被有机地与作品联系起来,几乎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当中一个固有 的方面. 3."江山"如何"助"人? 3.1灵感和诗情的激发 首先,山林河谷带给作者的,就是直观的新鲜感和美感.这可以直 接促发诗人创作的灵感.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写到:"山思 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 诗.""闭门觅句",是无法获得来自自然的直接冲击和感染的.与其 坐在家中苦思冥想以寻求灵感,不如走出去,看到现成的如诗如画的景 色,自然就有诗歌流出笔端,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灵感激发. 除了单向的对山水的欣赏之外,还有与山水进行交流的方式,来从 山水之中获得启发.《世说新语?容止》第二十四条刘孝标注:"孙绰 《虞亮碑文》日:'公雅好所托,常在尘垢之外.虽柔心应世,蠖屈其 迹,而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_l"以玄对山水",就是一种获得 "江山之助"的方法. 3.2见识与经验的增长 人除了生活在"社会"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里,同时也是生活在更 广博的"自然"这个世界中的.当诗人走出去,接触到"自然"这个 对象的时候,其能看到的景观风物,无疑就能对他起到拓宽眼界,增长 见识的作用.除此之外,接触到不同地方的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也都是 一 种知识的积累.这些累积,对于诗人增添诗材以及扩大自己诗歌的内 涵,意境等都能作出很重要的贡献.宋代朱松《杂小诗八首》其一所说 的"江南风物略知津,便觉诗成笔有神.不向九江看五老,故应犹未是 诗人."[1也能非常好地说明江山提供给了诗人无尽的素材,对风物的 了解是可以在诗歌创作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的.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游历天下时所见所闻的风物民俗, 是很难单靠别人的转述来得到的,切实的体会比单薄的知识点要丰盛厚 重得多.在亲身游览过山川名胜之后,诗人写诗之材增多,并且能融合 自己的切身感受,借用当时之情绪,写出既有见识且有意味的真诗来. 3.3性情和人格的培养 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13]中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 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事实上,同样在 此篇中,他也对于自己曾经游历天下的经历做出了津津乐道的描述: "恐遂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 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在这里,苏辙离开之前仄逼的环境,去见识天下的奇闻壮观.而嵩 华之高,黄河之雄,实在让人心胸开阔,不再被困于(上转第53页) 作者简介:郑妙苗(1989一),女,重庆人,四川大学~/#-h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以上就是我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与《呼啸山庄》 和《安娜?卡列尼娜》之间的影响关系的论述.事实上,任何一部文学[2] 经典,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都不可能完全是作者个人的独立构 思与创作,它总是在整个人类文学史这条河流的滋润下绽放的花朵.文[3] 学史上的一部部经典,都是站在了原有经典的肩膀上晾望世界,《达洛 卫夫人》亦是如此.当然,由于能力所限,其中的一些论述显然显得过[4] 于肤浅和不够成熟,但至少对我来说,在这分析比较文本的过程中,从 发现线索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再到试图将其阐释清楚,这种实践[5] 本身即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伍尔夫读书随笔》.第124—125页.[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下接第54页)言不尽意,一说出来她就以为说错了,说得不清楚,或 者想着:哎,他们不懂.托尔斯泰仅仅是这些词汇来表现娜塔莎感受性 的强烈,而并没有更多的思想性的描述.跟普拉东一样,这是逻辑语言 的缺失.他们都是感受并展现.可以说,娜塔莎就是生命本身,她的全 部肢体活动就展现着她的灵魂.这种无意识的生之和谐就正是她吸引着 皮埃尔和安德烈公爵的地方,也得以在安德烈第一次受伤以后安慰拯救 他.但是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她似乎是还未品尝善恶果子的夏娃,生活在 人类准则之外.她是大自然的精灵,有着大自然一样的慈悲与残忍.这 种慈悲与残忍是从现实意义上来看的.她被作家安排经历一场感情上的 欺骗和被欺骗,伤害未婚夫安德烈同时自己也被伤害.这次事件之后, 她在现实意义上变得更完整,不仅仅代表着爱,还本能地明白了善恶. 保罗狄诺战役之后,安德烈第二次受伤,这次他死了.死前对上帝 和永恒的爱的探索使他死得很平静.他在这一刻接触到了基督.基督的 爱是爱一切东西一切人,因此在尘世中存在这种爱就表示谁也不爱.他 死的时候对他的妹妹和娜塔莎已经失去了最后的一点眷恋.他以回归万 物之本的姿态死去.基督的信仰使生与死的界限变得模糊. 托尔斯泰自身心灵历程的发展矛盾复杂,试图去捕捉一个一生都为 真理奉献的思想者那些细密流动的意识很难.从托尔斯泰一生这条纵线 上来看,《战争与和平》创作于中期,小说人物心灵的各个面向就是他 自己心灵的各个面向,有些是理想型的,有些在当时得到肯定又在后期 的创作中被自己推翻,有些暗示了他自身晚年转折的发生.基督之爱与 尘世之爱是否充满矛盾不可调和,别尔嘉耶夫认为是因为托尔斯泰对基 督的理解有所欠妥,梅列日科夫斯基认为作家至始至终拥有的是孩童般 的天真而不肯承认人的有限性,追求绝对的基督又受困于作为人的肉 体.他始终在命运之河里挣扎,《战争与和平》还不是他的终点. 注解 (下接第55页)一些俗尘琐事,其眼界不一样之后,所思所想所悟也自 然不同. 4.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自意识到山水与人之间有着奇妙的联系之后,就不断有人对此展开 说明,从先秦诸子对人和自然界的观照,发展到单独从文学创作的层面 来谈论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江山之助"实为"文思之奥府". 无论作者所选择的题材多么狭小,个人,外部世界对其的影响也是 无法忽视的.而优秀的创作者,则是可以将这种来自外界的养分和自身 性情品格很好地结合起来. 诗人除了自山河景观,季节更迭,晴雨变幻中得到素材,增长见 识,以及得到灵感的激发,心神感荡促成创作之外,还会在人格和性情 上也得到一定的洗涤,从而在创作中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神气质. [6] 文学评论.53. 着.刘文荣译.文汇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达洛卫夫人>译本序》.第3页.孙梁.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年7月第1版 《达洛卫夫人>译本序》.第1O页.孙梁.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年7月第1版 《伍尔夫读书随笔》.第235页.[英]弗吉尼亚?伍尔夫着. 刘文荣译.文汇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伍尔夫读书随笔》.第145页和第148页.[英]弗吉尼亚? 伍尔夫着.刘文荣译.文汇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外国文学史(上)》.第366页.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年3月第2版 ?梅列日科夫斯基《托尔斯泰与陀恩妥耶夫斯基》,卷一,华夏出版 社,2010年.第18页 ?梅列日科夫斯基《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卷一,华夏出版 社,2010年.第19页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 344页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 303页 ?托尔斯泰《天国在你心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i10页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55 页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57 页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54 页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 385页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 384页 参考文献: [1](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刘辽逸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 [2] [3] 参考文献:[12] [1][清]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3,[13] 237. (俄)梅列日科夫斯基《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杨德友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年. (俄)别尔嘉耶夫《文化的哲学》,于培才译,上海:世纪出版 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清]朱彬.礼记训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6,9, 191. 【4][南朝宋]刘勰着,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9,693—695.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2,123. 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三联书店,2008,6. [宋]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2. [宋]黄庭坚.山谷集[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明]唐顺之.唐莉川文集[M].上海:上海吉店,1989,3. [宋]杨万里.诚斋集[M].上海:上海书店,1989,3. [南朝宋]刘义庆着,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校[M].北 京:中华书局,1983,3. [宋]朱松.韦斋集[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宋]苏辙.栾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477. ij]O1n_l卜?
本文档为【“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江山之助”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3-31
浏览量: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