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力资源三级读书笔记

人力资源三级读书笔记

举报
开通vip

人力资源三级读书笔记人力资源三级读书笔记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第一单元 工作岗位分析 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企业人 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2、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 、中期规划(一年至五年) 、短期规划(一年 及以内) ; 3、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A 战略规划 B 组织规划 C 制度规划 D 人员规划 E 费用规划; 4、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它是人力资源管...

人力资源三级读书笔记
人力资源三级读书笔记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第一单元 工作岗位分析 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总称;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企业人 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2、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 、中期规划(一年至五年) 、短期规划(一年 及以内) ; 3、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A 战略规划 B 组织规划 C 制度规划 D 人员规划 E 费用规划; 4、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它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 5、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 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 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 人事规范的过程; 6、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岗位描述、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岗位说明书; 7、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这员工的考评、晋 升提供了依据;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 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 8、 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 A 书面资料 B 任职者的报告 C 同事的报告 D 直接的观察; 9、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 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10、岗位劳动规则:A 时间规则 B 组织规则 C 岗位规则 D 协作规则 E 行为规则; 11、岗位规范的几种形式: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管理岗位培训规范、生产岗位技术业务 能力规范、生产岗位操作规范; 12、工作说明书的分类:岗位工作说明书、部门工作说明书、公司工作说明书; 13、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基本资料、监督与岗位关系、工作内容和要求、工作权限、劳动条 件和环境、工作时间、资历、身体条件、心理品质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绩效考评; (简答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14、岗位规范与工作说明书的区别: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的事和物为中心,结构多样化; 岗 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作说明书广泛的多, 它们主题不同, 岗位规范是工 作说明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构标准化; 15、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总结分析阶段; 16、设计岗位调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A 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B 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C 确定调查项目 D 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 E 确定调查时间地点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第二单元 工作岗位设计 1、工作岗位作为现存组织系统中的基本单元(单选) ; 2、岗位设计的影响因素:技术、条件和环境、对象、任务和目标、思想意识、决策、专家、 软环境; 3、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A 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B 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C 责权利相对 应的原则; 4、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决定的,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5、岗位设置的注意事项:根据战略要求,对组织结构模式评价、责任目标是否具体明确、 岗位能不设则不设、 关系是否协调能否发挥积极有效作用、 科学化合理化和系统化设置要求; 6、岗位设计怎样设计:从范围上: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横向扩大工作、纵向扩大工 作、 )从强度上:岗位工作的满负荷(这是进行岗位设计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从时 1 间上:岗位的工时制度、从环境上:劳动环境的优化(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 A 工作地 的组织 B 照明与色彩 C 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 ; 7、工作岗位的设计应当满足要求:分工与协作、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生理上心理上; 8、岗位设计是岗位分析的基础,然后形成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 9、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要选择的对象:A 大量人力的工作岗位 B 高精尖技术的岗位 C 能源 和材料等消耗量大的岗位 D 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或者劳动条件很差的工作岗位; 10、程序分析工具: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图、人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操作人程序 图; 11、操作人程序图具有的好处 A 随时都可以采用,简便可靠,可用测时写实;B 制定时间 定额标准,能促进手工操作合理化 C 为制定作业指导书提供依据; 12、 人体的利用要求: 动作的顺序安排适当使工作有节奏和自动性 B 动作的速度要适当 C A 动作要适合于身体的部位 D 尽量利用反作用力与惯性力 E 尽可能利用物体的动量; 13、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要求 A 一切材料和工具应排放在正常抓取面积以内并尽 可能接近工作者的前面 B 利用落料器或推项器输送物品做到不动手即能输送物品 C 在不影 响工作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工作区域; 14、有关工具和设备的设计要求 A 尽可能将 2 个以上的工具合并成一个工具 B 应安排在工 作者最少改变姿势且能利用最大机械力的地方 C 利用需要动作少的工具 D 工具要便于抓取 E 用手指操作的机器应设计得能按照人的能力来分配手指的负荷 G 尽量解除双手的工作而 以双脚或踏板代替 H 工具手柄的设计,应尽可能增大与手的接触面,以便二使用掌握; 15、工业工程的功能 A 规划 B 设计 C 评价 D 创新; 第二节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第一单元 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 1、 定员范围与用工形式无关, 其员工人数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和实际的可能来确 定; 2、 劳动定员是劳动定额的下位概念,即劳动定员是劳动定额的一种重要的发展形势; 3、 企业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质量界限; 4、 定额是定员的基础,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 A 按劳动效率定员 B 按设备定员 C 按岗位定 员 D 按比例定员 E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定员人数; 5、 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 A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B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 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C 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D 先进合理劳 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6、 企业定员的原则 A 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B 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 目标 C 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D 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E 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 标准的良好环境 F 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7、 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应强调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应做好以下工作 A 产 品方案设计要科学 B 提倡兼职 C 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 8、 企业核定人员的五种方法 A 按劳动效率定员 B 按设备定员 C 按岗位定员(设备岗位定 员、工作岗位定员)D 按比例定员 E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9、 设备岗位定员应考虑 A 看管的岗位量 B 岗位的负荷量 C 每一岗位危险和安全的程序 D 生产班次倒班及替班的方法; 10、 企业定员的新方法 A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 B 运用概率推断确定 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 C 运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具保管员人数 D 零基定员法确定 二三线人员定员人数; 2 第二单元 定员标准编写格式和要求 1、按照管理体制分类方法,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可区分为 A 国家劳动定员标准 B 行业劳动 定员标准 C 地方劳动定员标准 D 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2、按劳动定员标准分为 A 单项定员标准 B 综合定员标准; 3、按定员标准具体形式分为 A 效率定员标准 B 设备定员标准 C 岗位定员标准 D 比例定员 标准 E 职责分工定员标准; 4、在劳动定员标准中,对人员数量标准的规定,可采用绝对数指标,具体明确,也可采用 相对数指标,便于按比例核定人数; 5、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 A 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B 依据要科学 C 方法要先进 D 计 算工统一 E 形式要简化 F 内容要协调 6、劳动定员标准由三大要素构成 A 概述 B 标准正文 C 补充 第三节 人力资源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规划 1、制度化管理的特征:岗位权责明确、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任职资格的规范化、所 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人员的分工明确、管理者职务的职业化; 2、制度化管理的优点 A 个人与权力相分离 B 以理性分析为基础,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的体现 C 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3、制度规范的类型(2 个制度 3 个规范) :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 行为规范(个人行为规范也是最具基础性的制度规范) ;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A 录用 B 保持 C 发展 D 考 评 E 调整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无形的意识形态要比有形的 具体实施的管理规定更为重要,先无形后有形。 6、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原则:共同发展原则、适合企业特点、学习与创新并重、符合 法律规定、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保持动态性; 7、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A 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 B 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C 符 合法律和道德规范 D 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 E 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8、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草案、广泛征求意见,认 真组织讨论、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9、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般应由总则、主文、附则等组成; 第四节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 第一单元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 1、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 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合理性、 准确性、 可比性; 2、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关注基准线、预警线、控制下线、定期市场调查、关注消费 者物价指数; 第二单元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控制 1、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作用:使企业达成人工成本目标、降低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防 止滥用管理费用; 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及时性原则、节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权责利相结合 的原则; 3、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程序:制定控制标准、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差异的 处理; 3 第二章 人员招聘与配置 第一节 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 第一单元 招聘渠道的选择和人员扫募的方法 1、企业人员的补充来源有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 2、内部招募的优点 A 准确性高 B 适应较快 C 激励性强 D 费用较低;缺点 A 会产生矛盾和 不利影响 B 容易抑制创新; 3、外部招募优点 A 带来新思想新方法 B 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 C 树立形象的作用;缺点 A 筛选难度大时间长 B 进入角色慢 C 招募成本大 D 决策风险大 E 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4、选择招聘渠道的主要步骤 A 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 B 分析潜在应聘人员的特点 C 确定适 合的招聘来源 D 选择适合的招聘方法; 5、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 A 准备展位 B 准备资料设备 C 招聘人员的准备 D 与协作方沟通 联系 E 招聘会的宣传工作 F 招聘会后的工作; 6、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A 推荐法 B 布告法 C 档案法; 7、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A 发布广告 B 借助中介(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洽谈会、猎头公司) C 校园招聘 D 网络招聘 E 熟人推荐; 第二单元 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 1、笔试主要通过测试应聘者的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的差异,判断该 应聘者对招聘岗位的适 应性; 2、笔试的优点 A 能考察信度与效度 B 花较少时间达到高效率 C 心理压力较小 D 成绩评定 也比较客观;缺点 A 不能全面考察应聘者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管理能力,笔试只能作初 步筛选用; 3、简历主要由主观和客观内容两部分,客观内容主要为个人信息、受教育经历、工作经历 和个人成绩,主观内容主要为应聘者对自已的描述; 第三单元 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1、面试考官的目标:A 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 B 让应聘者了解单位情况 C 了解应聘者的 专业知识岗位技能 D 决定应聘者是否通过本次面试; 2、应聘者的目标:A 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 B 有充分时间向考官说明自己具备的条件 C 希望被公平对待 D 充分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 E 决定是否愿意来工作; 3、面试的基本程序:面试前的准备阶段、面试开始阶段、正式面试阶段、结束面试阶段、 面试评价阶段; 4、面试的方法:初步面试和诊断面试、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 5、面试提问的方式: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清单式提问、假设式提问、重复式提问、 确认式提问、举例式提问; 第四单元 其他选拔方法 1、心理测试类型:人格测试、兴趣测试、能力测试(普通能力倾向测试、特殊职业能力测 试、心理运动机能测试) 、情境模拟测试法(公文处理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 2、应用心理测试法的基本要求:注意对应聘者的隐私加以保护、要有严格的程序、心理测 试的结果不能作为唯一评定依据; 第五单元 员工录用决策 1、 人员录用的策略有:多重淘汰式、补偿式、结合式; 第二节 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 1、招聘评估的方法:成本效益评估、数量与质量评估、信度与效度评估(信度是测试结果 的可靠性或一致性) 4 2、 信度可分为 A 稳定系数信度 B 等值系数信度 C 内在一致性系数信度 D 评分者信度; 3、 效度主要有 A 预测效度 B 内容效度 C 同侧效度; 第三节 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一单元 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 1、人员配置的原理 A 要素有用原理 B 能位对应原理 C 互补增值原理 D 动态适应原理 E 弹 性冗余原理; 2、单位或组织可分四个层次 A 决策层 B 管理层 C 执行层 D 操作层; 3、企业劳动分工的原则: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把不同的工艺阶段 和工种分开、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把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开、把技术高低不 同的工作分开、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的消极影响; 4、组织企业内部劳动协作的基本要求 A 固定各种协作关系 B 实行经济合同制 C 加强管理; 5、 作业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岗位责任制度 B 正确地配备人员 C 选择一个好的组长 D 合理确定作业组的规模; 6、工作地组织的基本内容 A 合理装备和布置工作地 B 正常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C 正确 组织工作地的供应和服务工作; 7、对过细的劳动分工进行改进:A 扩大业务法 B 充实业务法 C 工作连贯法 D 轮换工作法 E 小组工作法 F 兼岗兼职 G 个人包干负责; 8、员工配置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A 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 B 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 C 以双向 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 9、5S 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安全) ;素养是核心; 10、整理是开展 5S 的第一步目的是 A 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 B 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 C 减 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 D 消除差错事故 E 减少库存量 F 提高工作情绪; 第二单元 人力资源的时间配置 1、 工作制度的模式 A 弹性工作制 B 非全时工制 C 分职制 D 在家做工和野外工作的大班制; 2、工作轮班组织应注意的问题:应从生产的具体情况出发,以便充分利用工时和节约人力、 要平衡各个轮班人员的配备、建立和健全交接班制度、适当组织各班工人交叉上班、工作轮 班制对人的生理心理会产生一定影响; 3、四班三运转制的优点 A 提高设备利用率 B 缩短工人工作时间 C 减少工人连续上夜班的 时间 D 增加工人学习技术的时间 E 有利于现有厂房设备条件下,增加用工量,为社会提供 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四节 劳务外派与引进 1、外派劳务工作的基本程序:个人填写《劳务人员申请表》 、外派 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 务人员、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 、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有关资料、劳务人 员接受出境培训、 劳务人员办理 《健康证明书》 《预防接种证书》 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各手续、 、 离境前缴纳有关费用; 2、外派劳务项目审查须提供的资料 A 填写完整准确的《外派劳务项目审查表》B 与外方劳 务人员签订合同 C 项目所在国政府批准的工作许可证证明 D 外方的当地合法经营及居住身 份证明 E 劳务人员的有效护照及培训合格证; 3、不批准出境的有: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有未了结民事案件的人、正在服刑 人员、正在被劳动教养的人、会给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4、聘用外国人的审批:该人的履历证明、聘用意向书、拟聘外国人的原因报告、拟聘外国 人从事该工作的资格证明、外国人的健康状况证明、其他文件; 5 5、聘用外国人就业的基本条件 A 年满 18 周岁,身体健康 B 有相应的工作经历 C 无犯罪记 录 D 有确定的聘用单位 E 持有有效护照; 6、入境后 15 日内申请就业证、入境后 30 日内申请居留证; 第四章 绩效管理 员工工作的好坏、 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掌握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 效水平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强化和完善绩效管理系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 门的一项战略任务。 (单选题:绩效的高低影响效益) 第一节 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运行与开发 第一单元 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 [学习目标] 绩效管理的具体工作阶段有 A 准备阶段 B 实施阶段 C 考评阶段 D 总结阶段 E 应用开发阶段; [知识要求] 一、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1、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 A 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 B 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 2、绩效管理制度:是企业单位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活动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它是以企业单 位规章规则的形式, 对绩效管理的目的、 意义、 性质和特点, 以及组织实施绩效管理的程序、 步骤、方法、原则和要求所作的确良统一规定。 3、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包括 A 管理的总流程设计 B 具体考评程序设计; 二、对绩效管理系统的不同认识 1、 国内认为绩效管理是一系列以员工为中心的干预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环节: 目标设计 (包 括作为结果的目标设计也有作为行为的目标设计) 、过程指导(在激励阶段的非正式激励、 在反馈阶段有正面和负面反馈、辅导阶段的纠正、示范和培训、咨询) 、考核反馈、激励发 展; 2、国外认为成功的绩效管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A 指导(上级主管明确雇员的工作职责及特 定工作行为)B 激励(与工作动机相关的因素 A 目标设定 B 员工参与)C 控制(组织要从 短期和长期战略出发来设计绩效评估体系)D 奖励(要想办法付诸实施) ; [能力要求] 1、绩效管理总流程设计包括五个阶段 A 准备阶段 B 实施阶段 C 考评阶段 D 总结阶段 E 应 用开发阶段; 2、准备阶段是绩效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要解决四个基本问题:?明确绩效管理的对象, 以及各个管理层级的关系?根据绩效考评的对象, 正确选择考评方法?根据考评方法, 提出 企业各类人员的绩效考评要素和标准体系?对绩效管理的运行程序、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要 求; 3、绩效管理涉及的五类人员:考评者、被考评者、被考评者的同事、被考评者的下级、企 业外部人员; 4、绩效考评的方法有 A 上级考评 B 同级考评 C 下级考评 D 自我考评 E 外部人员考评; 5、在设计绩效考评方案时,在被考评者明确情况下,具体考评者由哪些人组成取决于三种 因素 A 被考评者的类型 B 考评的目的 C 考评指标和标准; 6、考评者是保证绩效管理有效运行和工作质量的主体,在一般情况下,所有考评者都应具 备以下条件 A 作风正派,办事公道 B 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C 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 D 坚持原 则,大公无私 E 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熟悉被考评对象情况; 7、按不同的培训对象和要求,绩效考评者的技能培训与开发,可分为 A 员工的培训 B 一般 6 考评者的培训 C 中层干部的培训 D 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培训; 8、培训的内容包括:?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绩效管理 的目的、意义,考评者 的职责和任务, 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角色扮演?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成功企业 绩效管理的案例剖析?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的设计原理, 以及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 点?绩效管理的程序、 步骤, 以及贯彻实施的要点?绩效管理的各种误差与偏误的杜绝和防 止?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运行体系, 如何解决绩效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 如何组织 有效的绩效面谈等; 9、在企业中,被考评者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A 生产人员 B 管理人员 C 技术人员 D 市场营销 人员; 10、在选择确定具体的绩效考评方法时,应当充分考虑以下三个重要的因素:?管理成本? 工作实用性?工作适用性 (一般来说在生产企业中, 一线人员宜采用以实际产出结果为对象 的考评方法,而从事管理性或服务性工作的人员宜采用以为或品质特征为导向的考评方法, 总经理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员宜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评方法, 而低层次的一般员工通常采用 以行为或特征为导向的考评方法) 11、在设计考评方法时可依据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其成果产出可以有效进行测量的工作, 采用结果导向的考评方法?考评者有机会, 有时间观察下属需要考评的行为时, 采用行为导 向的考评方法?上述两种情况都存在, 应采用两类或其中某类考评方法?上述两类情况都不 存在,可以考虑采用品质特征导向的考评方法; 12、绩效考评要素有 A 员工的最终劳动成果 B 员工的劳动过程中的表现 C 劳动态度、行为 和表现 D 员工的潜质即心理品质和能力素质; (可以正出或反出多选题) 13、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必须采取: “抓住两头, 吃透中间”的策略,分别是获得高层领导的全面支持、赢得一般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寻求中 间各层管理人员的全心投入; 14、 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是通过几个环节提高员工工作绩效, 从而保持和增强企业的竞 争优势 A 目标第一(绩效考证初期要明确工作绩效的目标和要求,让员工理解和接受并能 全心投入积极工作)B 计划第二(要听取员工的意见选择确定实现绩效目标的具体步骤措施 和方法) 监督第三 C (要通过多种监测手段了解掌握下属行为工作态度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D 指导第四(当下属有困难时要对其作出必要的指导)E 评估第五(要对员工的业绩作出评 估找出差距和问题) (多选题和简答题) 15、在采集描述员工行为的材料是应尽可能对 A 行为过程 B 行为的环境 C 行为的结果作出 说明; 16、为了保证考评的公正公平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当确立两个保障系统,即:?公司员 工绩效评审系统 (监督各个部门的领导者有效地组织员工的绩效考评工作; 针对绩效考评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具体的对策;对员工考评结果进行必要的复审复查, 确保考评结果的公平和公正性; 对存在严重争议的考评结果进行调查甄别, 防止诱发不必要 的冲突)?公司员工申诉系统(允许员工对绩效考评的结果提出异议;给考评者一定的约束 和压力;减少矛盾和冲突,防患于未然) 17、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提高和发展; 18、在绩效管理的总结阶段,绩效诊断的主要内容是,答:?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诊断? 对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对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的诊断?对考评者全面全过程的 诊断?对被考评者全面的全过程的诊断?对企业组织的诊断; 19、绩效不佳的原因可以分成两种 A 个体原因 B 组织或系统的原因; 20、在总结阶段要完成的工作是,答:?各个考评者完成考评工作,形成考评结果的分析报 告?针对绩效诊断所揭示出来的各种涉及企业组织现存的问题, 写出具体详尽的分析报告? 7 制定出下一期企业全员培训与开发计划, 薪酬奖励、 员工升迁与补充调整计划?汇总各个方 面的意见,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 考评表格等相关内容,提出调整和修改的具体计划; 21、 准备阶段是为这套系统的运行提供各种前期的保证; 实施和考证阶段是为了检测和验证 这套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结阶段是为了发现这套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以便查明原因提 出改进对策, 而在应用开发阶段是将系统改进的计划变为现实, 对该体系作出必要的修改调 整,进行深层开发的过程,使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第二单元 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 [知识要求] 1、绩效面谈的种类 A 绩效设计面谈 B 绩效指导面谈 C 绩效考评面谈 D 绩效总结面谈; 2、绩效面谈的方法 A 单向劝导式面谈 B 双向倾听式面谈 C 解决问题式面谈 D 综合式绩效 面 谈; [能力要求] 绩效管理系统运行中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系统 故障,即方式方法、工作程序等设计和选择得不合理、不得当;二是考评者以及被考评者, 对系统的认知和理解上的故障,使其运行不畅; 一、提高绩效面谈质量的措施与方法:?绩效面谈的准备工作?拟定面谈计划,明确面谈的 主题?收集各种与绩效相关的信息资料(绩效面谈的质量和效果不但取决于 A 考评者与被 考评者事先的准备程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双方所提供的数据资料的 B 翔实和准确程度) ; ?提高绩效面谈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企业大量事实证明,要保证绩效面谈的质量,进一步提 高其有效性和科学性, 除了应做好绩效面谈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之外, 更重要的是采取有效的 信息反馈方式,并达到以下要求 A 有效的信息反馈应具有针对性 B 有效的信息反馈应具有 真实性 C 有效的信息反馈应具有及时性 D 有效的信息反馈应具有主动性 E 有效的信息反馈 应具有适应性) ; 二、绩效改进的方法与策略 1、绩效改进:是指确认组织或员工工作绩效的不足和差距,查明产生的原因,制定并实施 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和策略,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竞争优势的过程; 2、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与不足的具体方法 A 目标比较法 B 水平比较法 C 横向比较法; 3、影响个人行为工作表现的因素有 A 企业外部环境(资源/市场/客户/对手/机遇/挑战)B 企业内部因素(资源/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制度)C 个人/体力/条件/性别/年龄/智力/能力/经验 /阅历 D 心理/ 条件/个性/态度/兴趣/动机/价值观/认识论; 4、工作绩效影响因素有 A 个人原因 B 管理原因 C 组织原因 D 其他原因(具体见鱼刺图) 5、 制定改进工作绩效的策略?预防性策略与制止性策略?正向激励策略与负向激励策略 (正 向激励更有效) 6、员工激励类型有:内容(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性质(正激励、负激励) 、形式(内在 激励、外在激励) 、效用(短期激励、长期激励) ,其中物质精神包括利益激励、理想激励、 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形式效用包括培训激励、任务激励、关怀激励、荣誉激励、环境激励; 7、为了保障激励策略的有效性,应当体现以下原则要求 A 及时性原则 B 同一性原则 C 预 告性原则 D 开发性原则; 三、绩效管理中的矛盾冲突与解决方法 1、由于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双方在绩效目标上的不同追求,可能产生三种矛盾:?员工自我 矛盾?主管自我矛盾?组织目标矛盾; 2、为了化解矛盾冲突,建议采用以下一些措施和方法:?在绩效面谈中,应当做到以行为 8 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以诱导为手段,要着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的态度, 克服轻视下属等错误观念,与下属进行沟通交流?在绩效考评中,一定将过去的,当前的以 及今后可能的目标适当区分开, 将近期绩效考评的目标与远期开发目标严格区分开?适当下 放权限,鼓励下属参与; 第三单元 绩效管理系统的开发 [能力要求] 一、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检查与评估 1、为了检查和评估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座谈法? 问卷调查法?查看工作记录法?总体评价法 (在评价中应从以下内容入手进行调查研究与分 析 A 总体的功能分析 B 总体的结构分析 C 总体的方法分析 D 总体的信息分析 E 总体的结果 分析) 二、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再开发(对原有系统进行纠正) 第二节 绩效管理的考评方法与应用 第一单元 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 [知识要求] 一、品质主导型(他这个人怎么样,具有何种潜质如心理品质能力素质) ; 二、行为主导型(干什么、如何去干,如酒店服务员) ; 三、效果主导型(干出了什么) [能力要求] 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有: 1、排列法亦称排序法和简单排列法(是绩效考评中比较简单 易行的一种综合比较方法) 、 2、选择排列法也称交替排列法(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 、 3、成对比较法亦称配对比较法、两两比较法(常见方法) 、 4、强制分布法亦称强迫分配法、 硬性分布法(末位淘汰制) ; 第二单元 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 [能力要求] 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有: 1、关键事件法也称重要事件法(对事不对人,周期性工作适 合)优 点是为考评者提供客观的事实依据、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可以贯穿考评期的始终, 可以全面了解下属是如何消除不良绩效, 如何改进和提高绩效的; 缺点是记录和观察费是费 力,能作定性分析不能作定量分析,不能具体区分工作行为的重要性程度,很难使用该方法 在员工之间进行比较; 2、行为锚定等级评价表也称行为定位法、行为决定性等级量表法或 行为定位等级法优点是对员工绩效的考量更加精确、 绩效考评标准更加明确、 具有良好的连 贯性和较高的信度、考评的维度清晰,各绩效要素的相对独立性强,有利于综合评价判断; 缺点是设计和实施的费用高,比许多考评方法费时费力; 3、行为观察法也称行为观察评价 法、行为观察量表法、行为观察量表评价法,优点是克服了关键事件法不能量化、不可比以 及不能区分工作行为重要性的缺点, 缺点是编制一份行为观察量表较为费时费力, 完全从行 为发生的频率考评员工,可能会使考评者和员工双方忽略行为过程的结果; 4、加权选择量 表法是行为量表法的另一表现形式优点是打分容易、核算简单、便于反馈,缺点是适用范围 较小,采用本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不同内容的加权选择考评量表; 第三单元 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能力要求] 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是以实际产出为基础, 考评的重点是员工工作的成效和劳动的结果, 有 四种表现形式:1、目标管理法(战略目标设定、组织规划目标、实施控制) ;2、绩效标准 法(适用于非管理岗位的员工) ;3、直接指标法;4、成绩记录法(本 方法需要从外部请来 专家参与评估) 9 第五章 薪酬管理 第一节 薪酬制度的设计 第一单元 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 [知识要求] 一、薪酬的内涵: 薪酬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包括薪资、福利和保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 薪资指薪金(薪水,以较长时间为单位计算的劳动报酬) 、工资(以工时或完成产品的件数 计算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如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 ; 二、薪酬的实质: 1、外部回报即外部薪酬包括直接薪酬(员工薪酬的主体组成部分,包括基本薪酬如周薪月 薪年薪;也包括激励薪酬如绩效工资红利和利润分成)间接薪酬即福利(包括向员工提供的 各种保险非工作日工资额外津贴和其他服务如单身公寓免费工作餐) ; 2、内部回报指员工自身心理上感受到的回报,主要体现为一些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回报; 员工薪酬实质上是一种交换和交易。 三、影响员工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选择题) 1、影响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劳动绩效、职务或岗位、综合素质与技能、工作条件、 年龄与工龄; 2、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企业工资支付能力、地区和行业 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产品的需求弹性、工会的力量、企业的薪酬策略; 四、薪酬管理: 一企业员工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 1、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2、 对员工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使能及时得到回报 3、 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4、通过薪酬激励机制的确立,将企业与员工长期中短期经济利益有 机结合在一起,谋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二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对员工具有激励 性原则、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 三企业薪酬管理的内容: 1、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管理: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 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企业员工薪酬水平的控制 3、 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 4、 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开展薪酬的市场调查, 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写出调查分析的报告、制定年度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对薪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深 入调查了解各类员工的薪酬状况, 进行必要的员工满意度调查、 对报告期内人工成本进行核 算,检查人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根据公司薪酬制度的要求,结合各部门绩效目标的实现 情况,对员工的薪酬进行必要调整; 五、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 (简答题) 体现保障激励和调节三大职能、体现劳动的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固形态) 、 体现岗位的差别、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合理确定薪资水平,处理好工资关系、确立 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 六、衡量薪酬制度的三项标准: 员工的认同度、员工的感知度、员工的满足度; [能力要求] 制定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 (简答题) 1、薪酬调查。既不多支付也不能少支付,保持对外竞争力 2、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岗位 评价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 对企业所设的岗位的难易程度责任大小等相对价值的大小进行 10 评价 3、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供大于求薪酬水平低,供小于求薪酬水平高 4、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要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人工 成本状况 5、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要求。薪酬管理原则的制定应以企业战略 为转移 6、明确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统领企业的全局, 指导着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方面,对企业薪酬管理及其策略的确定具有重大的影响 7、掌握 企业的财力状况。从企业的财务实力的状况出发,切实合理地确定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 8、 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企业生产特点和员工特点也会影响企业薪酬管理; 第二单元 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 [知识要求] 一、最低工资: 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劳动 就业实际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最长工作时间: 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8 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40 小时的工时制度(安排劳 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 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 低于工资的 300,的工资报酬) [能力要求] 一、单项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 准确标明制度的名称、 明确界定单项工资制度的作用对象和范围、 明确工资支付与计算标准、 涵盖该项工资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 二、常用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 (简答题) 1、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 根据员工工资结构中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所占比例, 根据工资总额, 确定岗位工资总额或能力工资总额、 根据企业战略等确定岗位工资或能力工 资的分配原则、 岗位分析与评价或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 根据岗位评价结果确定工资等级数 量以及划分等级、工资调查与结果分析、了解企业财务支付能力、 根据企业工资策略确定各 工资等级的等中点, 即确定每个工资等级在所有工资标准的中点所对应的标准、 确定每个工 资等级之间的工资差距、 确定每个工资等级的工资幅度, 即每个工资等级对应多个工资标准, 工资幅度是指各等级的最高工资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幅度、 确定工资等级之间的重叠 部分大小、确定具体计算办法; 2、奖金制度的制定程序; 第三单元 工资奖金制度的调整 [知识要求] 工资奖金调整的几种方式:奖励性调整、生活指数调整、工龄工资调整、特殊调整; 第二节 工作岗位评价 第一单元 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 [知识要求] 一、 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工作岗位评价的特点 二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工作岗位评价中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让员工积极 参与到工作岗位评价工作中来, 以便他们认同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 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应 该公开(多选题) 三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 二、 工作岗位评价的信息来源:直接的信息来源、间接的信息来源 11 三、工作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的关系 [能力要求] 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按岗位的工作性质把岗位分类、 收集有关岗位的各种信息、 建立由岗位分析评价专家组成的 工作岗位评价小组、制定具体行动方或实施细则、找出指标并对其作出说明、构建工作岗位 评价的指标体系、 找几个重要岗位进行试点、 全面落实计划逐步组织实施、 撰写评价报告书、 对工作岗位评价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第二单元 工作岗位评价指标与标准 [知识要求] 一、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内涵: 1、 工作岗位评价要素是指构成并影响岗位工作任务的最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即高度相关或显 著相关、一般因素即中度相关、次要因素即低度相关、极次要因素即相关程度极低或无相 关)2、影响岗位员工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因素(劳动责任要素、劳动技能要素、劳动强度要 素、劳动环境要素、社会心理要素) 二、确定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 A 少而精的原则 (指标不要太多) 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 B (评测方便) 综合性原则 C (尽 量少指标反映多内容)D 可比性原则(要有可比性) [能力要求] 1、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计分标准制定: 评价指标的计量标准通常由 A 计分 B 权重 C 误差调整等三项基础标准组成; 在工作岗位评价中,对评价指标的计分标准的制定,可以采用 A 单一计分 B 多种综合计分 两类标准; 2、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测评得分可信程度的大小; 效度是指测评本身可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也就是测评结果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程度; 第三单元 工作岗位评价方法与应用 [知识要求] 工作岗位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排列法(简单排列法也称序列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岗位评 定方法) 、分类法、因素比较法、评分法; 第三节 人工成本核算 [知识要求] 一、 人工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 1、人工成本也称用人费或人事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和支付给员工的全部 费用, 它包括 A 劳动报酬总额 B 社会保险 费用 C 福利费用 D 教育费用 E 劳动保护费用 F 住 房费用 G 其他人工成本; 2、人工成本包括 A 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 B 社会保险费用 C 住房费用 D 福利费用 E 教育经 费 F 劳动保护费 G 其他人工成本; 二、确定合理人工成本应考虑的因素:企业的支付能力(最在的因素) 、员工的生计费用、 工资的市场行情; 影响企业支付能力的因素有:1、实物劳动生产率 2、销货劳动生产率 3、人工成本比率 4、 劳动分配率 5、附加价值劳动生产率 6、单位制品费用 7、损益分歧点(简答题) [能力要求] 核算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 A 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B 企业从业人员年人均工作时数 C 企 业销售收入 D 企业增加值 E 企业利润总额 F 企业成本 G 企业人工成本总额; 12 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 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目标人工成本=本年计划平均人数×上年平均薪酬×(1+计划平均薪酬增长率) 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成本?人工费用率 第四节 员工福利管理 第一单元 福利总额预算计划 1、 福利的本质是一种补充性报酬, 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员工, 而是以服务或实物形式 支付给员工; 2、 福利有多种形式包括 A 全员性福利 B 特殊福利 C 困难补助; 3、 福利管理的主要内容 A 确定福利总额 B 明确实施福利的目标 C 确定福利的支付形式和 对象 D 评价福利措施的实施效果; 4、 福利管理的主要原则 A 合理性原则 B 必要性原则 C 计划性原则 D 协调性原则; 5、 企业向员工提供的所有福利设施和服务均应包括在预算计划中:如员工食堂、工作餐、 子女教育津贴、企业为员工缴纳的各类社会保险、工作服、通信和交通费、医疗费、带薪休 假、带薪旅游、带薪培训; 第二单元 各类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核算 1、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 、 社会救助(贫困户、灾民、残疾人) 、社会福利(公共设施、财政补贴、居民住房、生活补 贴、集体福利) 、社会优抚(退伍军人安置、军人烈属抚恤、其他项目) (选择题) 2、 员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员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 比例; 单位为员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员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 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新参加工作的员工从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开始缴存住房公积金, 月缴存 额为员工本人当月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单位新调入的员工从调入单位发放工 资之日起缴存住房公积金, 月缴存额为员工本人当月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员 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员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 5%; (选择题) 3、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员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金额: 购买、 建造、 翻建、 大修自住房的;离休、退休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户口迁出所在 的市、 县或者 出境定居的; 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选 择题)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 [知识要求] 1、劳动关系的含义: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 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 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3、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A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B 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 C 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4、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者享有 A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 休息休假的权利 D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保护的权利 E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F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G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 13 的权利 H 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5、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行为、劳动法律事件; 6、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劳动关系多元化、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 劳动关系动态多变化、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 7、物质利益原则主要内容有:物质利益激励机制、物质利益平衡机制、物质利益调节机制、 物质利益约束机制; [能力要求] 1、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通过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劳动合同规范的调整、集 体合同规范的调整、 民主管理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 的调整、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 (规 章制度)的调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调整、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调整; 2、劳动法律法规体现国家意志,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基本特 点是体现国家意志; 3、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4、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 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5、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调解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的一种自我管理形式,其基本特点是:群 众性、自治性、非强制性; 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 [知识要求] 1、集体合同的特征:A 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 B 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 业签订 C 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特定程序; 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主体不同、内容不同、功能不同、法律效力不同; 3、集体合同的作用意义:订立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维护 职工合法权益、弥补劳动法律法规不足; 4、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相互尊重平等协 商、诚实守信公平合作、兼顾双方合法权益、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能力要求] 1、集体合同为法定要式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形式的集体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2、集体合同的形式可以分为主件和附件。主件是综合性集体合同,附件是专项集体合同。 3、集体合同均为定期合同,我国劳动立法规定集体合同期限为 1—3 年。 (单选) 4、 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后的 15 天内将审核意见书送达, 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以 《审 查意见书》确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若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的 15 日内未提出异议 的, 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若集体合同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核认定存在无效条款或部分无效条款 的,签约双方应对其进行修改,并在 15 日内重新报送审核; 5、集体合同的履行遵循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的原则。 第三节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 1、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 制定的办法、规定的 总称; 2、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A 制定主体的特定性 B 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行为规范 C 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 3、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员工招收录用计划的审批、招工简章、劳 动合同草案、 有关专项协议草案审批权限的确定?员工招收录用计划的审批、 执行权限的划 分?劳动合同续订、 变更、 解除事项的审批办法?试用期考查办法?员工档案的管理办法? 14 应聘人员相关材料保存办法?集体合同草案的拟订协商程序?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人员的档 案移交办法程序?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修改、废止的程序等; (简答题) 第四节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1、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A 组织参与 B 岗位参与 C 个人参与(岗位参与和个人参与是 职工民主管理的直接形式,而组织参与则是间接形式) ; 2、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A 该机构依法享有的 B 对企业行政生产经营管理事务进行咨询 C 建议或决定的权力; 3、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有 A 审议建议权 B 审议通过权 C 审议决定权 D 评议监督权 E 推荐 选举权; 4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平等协商制度是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 5、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有:A 薪酬 B 工作 C 晋升 D 管理 E 环境 6、实施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A 诊断公司在潜在的问题 B 找出本 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 原因 C 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 D 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E 增强 企业凝聚力; 7、员工满意度调查步骤:确定调查对象、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确定调查方法、确定调查 组织、调查结果分析; 第五节 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 1、工作时间的种类:标准工作时间、计件工作时间、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不定时工作时间、 缩短工作时间; 2、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 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工资支付方式:货币支付、直接支付、按时支付、全额支付;
本文档为【人力资源三级读书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2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