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璞的记叙文

宗璞的记叙文

举报
开通vip

宗璞的记叙文宗璞的记叙文 宗璞的记叙文 篇一: 记叙文抒情篇 记叙文抒情篇 记叙文中还有一类是抒情类记叙文,它是指以事物或景物为写作对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或对事物的记叙,以达到抒发作者某种情感的目的的散文类文体。这类题材的文章多使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写作手法,是近年来现代文阅读题中常见的文体。 抒情类记叙文主要从整体感知、体会重点词句、修辞方法、写作角度、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命题,因此,就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对于整体感知类试题,同学们要能够在阅读文章时迅速抓住文章的主线,根据...

宗璞的记叙文
宗璞的记叙文 宗璞的记叙文 篇一: 记叙文抒情篇 记叙文抒情篇 记叙文中还有一类是抒情类记叙文,它是指以事物或景物为写作对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或对事物的记叙,以达到抒发作者某种情感的目的的散文类文体。这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的文章多使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写作手法,是近年来现代文阅读题中常见的文体。 抒情类记叙文主要从整体感知、体会重点词句、修辞方法、写作角度、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命题,因此,就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对于整体感知类试题,同学们要能够在阅读文章时迅速抓住文章的主线,根据文章的主线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然后便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主旨,逐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情感了。 对于感受和体会重点词句类的试题,同学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词语或句子的意思。脱离语言环境“就词论词”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对于修辞方法的考查,一般要求识别和体会其在语段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同学们牢记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征。在识别的时候,又要特别注意区分比喻和拟人、借代和借喻等易于混淆的修辞格。修辞的作用一般都是使所修饰的动作、情态更加鲜明生动,或使句子的语气强烈而有气势等,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回答。 有些文章从多个角度来写一个事物,这样便于立体地展示事物。因此,同学们要善于归纳总结,平常还要锻炼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事物,这样便于在考场上快速找出 事物的描绘角度。 写作手法是近年来考查较多的考点,其中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对比映照、环境烘托等写作手法是考查的重点。同学们不但要能够识别这些写作手法,还要能够说出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抒情类记叙文是最注重情感表达的,因此,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也是此类试题考查的重点。整体感知全文,便于快速体会文章的情感。此类文章蕴涵的情感多为“赞美”“思念”“热爱”等。拓展类试题大多都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恰当的事例很重要。因此,同学们在平常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活的积累和体验。 如何阅读散文 我们经常说: 记叙文以情感人,说明文以知育人,议论文以理服人。散文,这是文学作品的一个类别。如果从表述方式看,散文又可称为记叙文。因此,散文也是以“情”来感染读者的一种文体。由此,就可以由“情”入手,来逐步深入地阅读散文。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五个步骤,来逐步深入地理解、分析、鉴赏散文。 (一)把握情感。这是说阅读散文要准确把握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从我们平常阅读的散文来看,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较直白地点出作者的情感。比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我们从文章开头两句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是对托尔斯泰老人的“敬畏之情”。另一种情况则没有直接交代作者感情的语句。但是,这类文章中流露的感情并不难体察到。以宗璞的《报秋》为例,读了这篇散文,作者对玉簪花的赞美之情,对时光的珍视之情是不难被我们发现的。 (二)探究情缘。所谓情缘就是指作者在文中表露出的情感,其产生的缘由是什么。这是阅读散文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把这个问题抓住了,阅读便深入了一步。比如读《报秋》,就应当去探究,作者为什么赞美玉簪花,为什么珍惜时光,略加思考就不难发现,玉簪花“生命力极强”,“不挑地方,不拣土壤”,“很是谦让”,“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因而值得赞美。 在阅读散文时,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之后,就应当进一步探究作者产生某种情感的原因。 (三)整理情物。我们要特别指明,这里所说的“物”是最广义的“物”,包括人物、景物、器物、动物、植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木金石等,一切客观存在都属于“物”之类,乃至他人的语言、情感等都可称之为“物”。我们常说的作者的情感是“虚”的,他所想表达的情感,则免不了要借一个“实”处以得到寄托。这个被寄托的东西就是本文所说的“物”。我们常说的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物,这里的“事”、“景”、“物”,概属于本文所说的“物”。比如《报秋》这篇散文,作者赞美玉簪花,提到‎‎它的花、叶、形、开花期、生命力强等不必去说,可作者又提到太阳花,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提到朱敦儒的词章。所有这些“物”,都寄寓着作者的情感。 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其中是不应当有“废物”的,作者提到的“物”,都是有用的,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为寄寓自己的感情服务的。在读散文时就应当从“物” 文都是很中去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感情。当然,高考试卷中不可能保证每选用一篇散理想的,但是命题人所关注的那些“物”,必然都是情物融于一体的“物”。 (四)剖析情言。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当然少不了语言这个载体,离开了语言这个载体就无以表情达意,无法感染和打动读者。因此,阅读散文,必须努力去发现、解析文中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去发掘“情”与“语”之间的联系。比如读《世间最美的坟墓》,其中有这样的语句: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我们从文章开头两句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是对托尔斯泰老人的“敬畏之情”。另一种情况则没有直接交代作者感情的语句。但是,这类文章中流露的感情并不难体察到。以宗璞的《报秋》为例,读了这篇散文,作者对玉簪花的赞美之情,对时光的珍视之情是不难被我们发现的。 (二)探究情缘。所谓情缘就是指作者在文中表露出的情感,其产生的缘由是什么。这是阅读散文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把这个问题抓住了,阅读便深入了一步。比如读《报秋》,就应当去探究,作者为什么赞美玉簪花,为什么珍惜时光,略加思考就不难发现,玉簪花“生命力极强”,“不挑地方,不拣土壤”,“很是谦让”,“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因而值得赞美。 在阅读散文时,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之后,就应当进一步探究作者产生某种情感的原因。 (三)整理情物。我们要特别指明,这里所说的“物”是最广义的“物”,包括人物、景物、器物、动物、植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木金石等,一切客观存在都属于“物”之类,乃至他人的语言、情感等都可称之为“物”。我们常说的作者的情 感是“虚”的,他所想表达的情感,则免不了要借一个“实”处以得到寄托。这个被寄托的东西就是本文所说的“物”。我们常说的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物,这里的“事”、“景”、“物”,概属于本文所说的“物”。比如《报秋》这篇散文,作者赞美玉簪花,提到‎‎它的花、叶、形、开花期、生命力强等不必去说,可作者又提到太阳花,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提到朱敦儒的词章。所有这些“物”,都寄寓着作者的情感。 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其中是不应当有“废物”的,作者提到的“物”,都是有用的,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为寄寓自己的感情服务的。在读散文时就应当从“物”中去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感情。当然,高考试卷中不可能保证每选用一篇散文都是很理想的,但是命题人所关注的那些“物”,必然都是情物融于一体的“物”。 (四)剖析情言。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当然少不了语言这个载体,离开了语言这个载体就无以表情达意,无法感染和打动读者。因此,阅读散文,必须努力去发现、解析文中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去发掘“情”与“语”之间的联系。比如读《世间最美的坟墓》,其中有这样的语句》中“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这样的句子,尤其是几个“便”字,把时光匆匆飞逝的紧迫充分地描述了出来,作者的惜时之情由此得到充分的表露。读散文就要注意抓这类语句。 (五)鉴赏情艺。所谓“情艺”,说的是文章作者表达感情的艺术。在鉴赏散文的艺术手法时,要紧扣上面谈到的两点,即 (1)作者为什么要提到那些“情物”,其作用如何, (2)文中最能表达感情的词汇、语句是哪些,作者为什么要那么说,比如,作者为什么不止一次地提到托尔斯泰墓的形状、质地,语言又那么貌似无情,原来这里用了似贬实褒的手法。又比如写托尔斯泰墓为什么要提到其他几个人的墓,写玉簪花为什么要提到太阳光,原来这是起烘托作用。写瞻养托翁墓地的人,为什么不直写人们的心情、感受,而要把“逼人的朴素”作为主体来写,写它“逼人”,写它“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原来只有这么写才能恰如其分地写出瞻仰者的不仅是“敬”,而且还“畏”的感受。同样,写人们“没有勇气”“摘下一朵花作纪念”,也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再比如作者极写托翁墓地的朴素,为什么又要写到风儿、阳光、白雪这些景物,写这些“物”有什么作用,也应当是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在读散文时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细致地体味文章的妙处,必将使我们如同进入一个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上述五个步骤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理解到鉴赏的过程。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应当力求这样去做,如果长期坚持,必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散文阅读的测试题,就会发现,命题人所设臵的试题,其设问角度基本上没有超出上述几个方面。当然,文章结构另当别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面谈到的五个步骤,为了讲明白,必须一条一条地讲。如果考察一下相关的高 考试题 教师业务能力考试题中学音乐幼儿园保育员考试题目免费下载工程测量项目竞赛理论考试题库院感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公司二级安全考试题答案 ,其设问角度也大体不超出这几个角度。但是,绝不能理解为高考时每一道题只从一个角度命题。应当注意命题的合成性,有时一道试题可以同时涉及两三个方面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难点攻略 近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 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主观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妨做到以下“四由四巧”: 由言及境巧开拓。这个“言”也就是命题者选中的句子,要理解这个句子,当然离不开文章的上下文语境,而散文作品中的语言往往有着多义性、含蓄性、情感化的特点,这就需要由句子本身这个“点”连及语境这个“面”,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挖掘、领会这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刻含意和丰富感情。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 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解答此题,就需要联系《马缨花》材料的有关内容。这篇文章以“马缨花”为题,通过马缨花新旧时代的对比,通过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结合原文内容可知,作者用“光”与“影”来分别比喻如今长在阳光下的马缨花和昔日长在庭院里的马缨花。对于两种马缨花,作者都喜欢,毕竟昔日的马缨花给了作者不少精神的慰藉,如今的马缨花则更加可爱。答案:马缨花》材料的有关内容。这篇文章以“马缨花”为题,通过马缨花新旧时代的对比,通过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结合原文内容可知,作者用“光”与“影”来分别比喻如今长在阳光下的马缨花和昔日长在庭院里的马缨花。对于两种马缨花,作者都喜欢,毕竟昔日的马缨花给了作者不少精神的慰藉,如今的马缨花则更加可爱。答 ”,应从写景、抒情两方面来组织答案》第六至八段即可;解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案,此外还要注意原文第四、五段中的关键句,它对下面的具体描述有着领起作用。答案: 概括: (1)冬雪皎白,薄冰试步; (2)春天温柔,生机盎然; (3)夏天明媚,夕阳辉煌; (4)秋意渐深,秋荷摇曳。作用: (1)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 (2)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由情及旨巧体味。一篇散文的情感始终贯穿全文,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或喜、或忧、或悲、或思的情感,通过情感倾向的宣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在答题的过程中通过对散文情感的体味来把握文章的主旨也就不容忽视,在高考中这种题目也屡有出现。因此需要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由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 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一问主要分析作者引用郭小川的诗句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阳关古道苍凉美》最后一段可知,它是对今天阳关的赞美,也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感情。第二问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作答。形式上,文末的句子主要是呼应开头(或标题),总括全文;内容上,主要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强化观点等。答案:阳关古道苍凉美》最后一段可知,它是对今天阳关的赞美,也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感情。 第二问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作答。形式上,文末的句子主要是呼应开头 (或标题),总括全文;内容上,主要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强化观点等。答案》 (4)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卖蟹》 (5)象征手法:卖蟹》 (5)象征手法》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 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 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 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 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5)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 必须结合相关篇二: 记叙文 一、知识要点总括 各课基本知识要点 1.《追悼志摩》,作者胡适,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作者引用三封信作为典型论据来说理,还大量引用志摩的诗句来抒情写意,主要抒情方式是在议论中抒情。 2.《秋夜》,作者巴金,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和排比句式。 3.《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 4.《箱子岩》,作者沈从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这是一篇游记,文章富有思辩色彩。 5.《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著名女作家。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6.《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家。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7.《拣麦穗》,作者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文中写的“小火柿子”具有象征意味。 8.《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 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9.《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代表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 10《毛颖传》,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一篇寓言性传记,基本写作方法是拟人化,还运用了语意双关、象征寄托的表现方法。 11.《寓言二则》,作者柳宗元,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两则讽刺性寓言。《哀溺文序》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式来刻画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蝜蝂传》前后两部分,一写小虫,一写官僚,两部分之间是类比关系。 12.《柳敬亭说书》,作者张岱,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这是一篇写人散文,运用了欲扬先抑、对照反衬、铺垫等三种表现手法。 13.《狱中杂记》,作者方苞,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本文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是事例确凿、典型。 二、单元内容概要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追悼志摩》,作者胡适,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作者引用三封信作为典型论据来说理,还大量引用志摩的诗句来抒情写意,主要抒情方式是在议论中抒情。 2.《秋夜》,作者巴金,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和排比句式。 3.《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 4.《箱子岩》,作者沈从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这是一篇游记,文章富有思辩色彩。 5.《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著名女作家。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6.《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家。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7.《拣麦穗》,作者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文中写的“小火柿子”具有象征意味。 8.《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9.《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代表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 10《毛颖传》,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一篇寓言性传记,基本写作方法是拟人化,还运用了语意双关、象征寄托的表现方法。 11.《寓言二则》,作者柳宗元,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两则讽刺性寓言。《哀溺文序》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式来刻画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蝜蝂传》前后两部分,一写小虫,一写官僚,两部分之间是类比关系。 12.《柳敬亭说书》,作者张岱,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这是一篇写人散文,运用了欲扬先抑、对照反衬、铺垫等三种表现手法。 13.《狱中杂记》,作者方苞,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本文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是事例确凿、典型。 二、单元内容概要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箱子岩》、《哭小弟》、《拣麦穗》、《我与地坛》等文章;还有第三人称,如《北京的春节》、《廉颇商相如列传》、《毛颖传》、《柳敬亭说书》等文章。 (2)叙述线索。有的以“人”为线索,如《廉颇商相如列传》;有的以时间为线索,如《北京的春节》;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狱中杂记》;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有顺叙(如《北京的春节》)、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如《箱子岩》)、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 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箱子岩》、《哭小弟》、《拣麦穗》、《我与地坛》等文章;还有第三人称,如《北京的春节》、《廉颇商相如列传》、《毛颖传》、《柳敬亭说书》等文章。 (2)叙述线索。有的以“人”为线索,如《廉颇商相如列传》;有的以时间为线索,如《北京的春节》;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狱中杂记》;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有顺叙(如《北京的春节》)、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如《箱子岩》)、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 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 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 《秋夜》:秋夜》》: 老舍,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之一。 《箱子岩》:箱子岩》》: 宗噗,当代著名女作家。 《都江堰》:都江堰》》: 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 《我与地坛》:我与地坛》》: 司马迁,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毛颖传》:毛颖传》》: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敬亭说书》:柳敬亭说书》》: 方苞,清代著名散文家,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 2.作者归类 现代作家: 胡适、巴金、老舍和沈从文。 现当代著名小说家: 巴金和老舍。 唐宋八大家: 韩愈和柳宗元。 清代散文家: 张岱和方苞。 3.体裁归类 游记: 《箱子岩》、《都江堰》。 写人散文:箱子岩》、《都江堰》。 写人散文》、《秋夜凡《哭小弟》、《柳敬亭说书》。 记事散文:秋夜凡《哭小弟》、《柳敬亭说书》。 记事散文》、《拣麦穗》、《我与地坛》、《狱中杂记》。 传记:拣麦穗》、《我与地坛》、《狱中杂记》。 传记》、《毛颖传》。 寓言:毛颖传》。 寓言》、《寓言二则》。 4.叙述人称归类 第一人称:寓言二则》。 4.叙述人称归类 第一人称》、《秋夜》、《箱子岩》、《哭小弟》、《都江堰》、《拣麦穗》、《我与地坛》、《狱中杂记》。 第三人称:秋夜》、《箱子岩》、《哭小弟》、《都江堰》、《拣麦穗》、《我与地坛》、《狱中杂记》。 第三人称》、《廉颇蔺相如列传》、《毛颖传》、《寓言二则》、《柳敬亭说书》。 5.表现手法归类 象征手法:廉颇蔺相如列传》、《毛颖传》、《寓言二则》、 敬亭说书》。 《柳 5.表现手法归类 象征手法》、《拣麦穗》、《我与地坛》、《毛颖传》。 较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拣麦穗》、《我与地坛》、《毛颖传》。 较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箱子岩》、《都江堰》。 较成功的运用了场面描写:箱子岩》、《都江堰》。 较成功的运用了场面描写》、《箱子岩》和《柳敬亭说书》。 具有思辩色彩的散文:箱子岩》和《柳敬亭说书》。 具有思辩色彩的散文》、《都江堰》。 排比、修辞手法突出的:都江堰》。 排比、修辞手法突出的》、《都江堰》、《我与地坛》。 《哭小弟》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都江堰》、《我与地坛》。 《哭小弟》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本保主要考核点是: 余秋雨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四部分的大意,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掌握文中采用对比手法的地方,简要说明这些对比的意义;划分文中描绘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部分的层次,认知各层次的描写着眼点;识别文中所采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说明它们的比喻意义或比拟作用;认知本文较强的思辨色彩。其中重点掌握: 1.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游记。 本文通过对都江堰壮观的水利工程的描绘,高度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和赞扬了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行为和举措。 2.划分和解析段落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中对水流壮观景象的描写是重点。 第一部分,即第一节,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得出长城固然伟大,但“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的都江堰却更伟大的结论。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的观点。 第二层,包括第2—5自然段,分析都江堰比长城更伟大的原因。先说明“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接着在将两者进行对比,指出都江堰虽然在规模上空间上比不上长城的宏大与辽阔,但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都江堰却“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接着历数都江堰在从三国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期间所起的伟大作用,再次印证都江堰的伟大。然后将两者对比,指出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并把它比拟为一位用爱心细细浸润儿女,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比起长城的突兀、僵硬和傲慢来,它确实要伟大得多。 第三层,即第6自然段,以一句话再次对都江堰的伟大作用作出肯定性判断。 第二部分,即第二节,描绘都江堰水流的壮观。这一部分为纯记叙的语言,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写自己开始以为都江堰只是一处水利工程,不会有大大的游观价值。此为欲扬先抑之法,为下文盛赞它的壮观作反衬。 第二层,包括第2—3自然段,对都江堰的水流壮观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绘。先在 自然段用三个含比喻的排比句,“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来写第2 水流的声音,极为形象、生动,这是正面描写;然后再写作者的感觉,“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这是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极写江水翻卷咆哮的壮观。开始从侧面将江水与海水进行对比,突出它的喧嚣的生命力。接着用汪洋恣肆的文笔对江水进行正面描写: 它的运动“极有规矩”,遇到分水堤就“刷地一下裁割为二”,遇到坚坝后,“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突然又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它“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这一段大量运作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江水的巨大声势。 第三部分,即第三节,赞颂和评价李冰父子的伟大功绩,夹叙夹议,具有思辩色彩。它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承上启下,指出都江堰的一切应归功于李冰。 第二层,包括2至12自然段,运用记叙、议论、抒情、对比等手法,展现李冰的光辉形象。 第三层,包括第13至15自然段,写李冰对后世的影响。由于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所以李冰父子的事业能够延续到后世,他们父子已成为为民造福的象征,最后,作者坚信,只要都江堰不坍塌,“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 第四部分,即第四节,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写横江索桥和二王庙。可划分为两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写横江索桥的高、险及江流由凌厉锐进到驯服的情景,进一步称赞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绩。第二层,包括第2至5自然段,由二王庙祭扫李冰父子展开议论,希望人民永远纪念李冰父子,从而进一步赞颂李冰精神的伟大。 《拣麦穗》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拣麦穗》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本课主要考核点: 作者胡适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议论中抒情的特点;文章通过引用典型材料来说理抒情的方法,文中所引用的三封信的作用;文章大量引用徐志摩的诗句来抒情的特点,并要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这些诗句的寓意,指出其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文章抒写了作者对徐志摩因失事而遇难的无限悲痛之情,主要称赞了徐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及其为这一理想而挣扎、奋斗的精神。在学习时,应注意掌握好本文的以下重点内容,达到综合应用的能力。 1.段落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1至5自然段,抒写志摩不幸遇难给人们带来的悲痛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包括第6至14自然段,称赞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观,并为他所遭受的不公正的责难进行辩解。 第三部分,包括第15至19自然段,赞扬志摩在逆境中坚持崇高理想,继续热情歌唱的顽强精神。 第四部分,包括第20至23自然段,呼应文章开篇抒发的悲悼、敬爱之情,以志摩精神永存收束全文——“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会永远存在。 2.写作特色 (1)在议论中抒情写人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文章除了第一、四两个部分的追悼性文字是直接抒情以外,全文的主体部分都是通过议论来抒情、写人。一方面,在立论中抒发对志摩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又在驳论中抒发对志摩不幸遭际的理解之情。文章在议‎‎论中抒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达到了理真且情浓的艺术境界。 (2)运用典型材料来说理抒情。本文的典型论据,主要就是三封信。一封是志摩写给妻子的信,直接证明了他离婚和再婚正是为了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第二封信是梁启超写给志摩的信,通过梁表现出来的随俗沉浮的人生态度,从反面证明志摩为“美与爱与自由”苦苦奋斗的人生观。第三封信是志摩写给梁启超的回信,直接表明志摩决不随俗沉浮,愿为理想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这三封书信的引用,增添了辩解或赞美的力度。说理要有充分可靠的论据,才会令人信服。 (3)引用志摩诗句来抒发情意。在本文中,胡适大量引用志摩诗句来追悼他的逝世,可谓匠心独具,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抒情达意的方式——通过这些诗句,不仅体现出志摩一生的处境、心境和品格,而且使全篇荡漾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 文章所引诗句多以之为比喻: 开头与结尾的诗句中以“云”为喻,慨叹志摩一生来去匆匆,寄托着后人无尽的哀思,情意深长,催人泪下。“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比喻志摩对生活的困惑和志摩突然死去带给人们的迷茫,贴切自然。“我攀登了万仞的高冈”喻指志摩一生对“爱与美与自由”的追求。“阴沉、黑暗、毒蛇似的境蜒”和“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比喻志摩一生的挫折、失败和苦痛。“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比喻志摩对人 生、对生活的热情。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富盛名的诗人,文章引用他的诗句来悼念他,使作品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秋夜》 本课主要考核点:秋夜》 本课主要考核点》上做的一个秋夜的梦,着重歌颂了鲁迅热情关怀青年的崇高精神,表达出作者对鲁迅无限崇敬的感情。本文的感情较浓,需要对以下重点内容进行掌握: 1.描写方法 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 外貌描写生动传神。文章第二部分写了作者在梦境中见到的鲁迅,通过对其外貌(“矮小的身材,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服饰(“黑色的长袍”)、神态(“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的刻画,使鲁迅先生的形象栩栩如生。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如: “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燃烧”等描写,使鲁迅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同时文章还通过对鲁迅先生语言的描写,写出鲁讯先生对青年们的殷殷教诲,以此来展现人物的伟大人格。 2.景物描写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有一小段景物描写,这是为抒情服务的。写景抒情,情真意切,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温煦悠远的氛围,将鲁迅先生的形象衬托得更高大,将作者那种对鲁迅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象征手法 本文反复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富有诗意地体现出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例如: 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三、四、五层反复描写鲁迅先生那颗“燃得通红的心”,写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这颗“燃得通红的心”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象征。 《北京的春节》 本课主要考核点:北京的春节》 本课主要考核点》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沈从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主题思想;各层次的描写角度;联系全文,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理解文中所描述的作者两次游箱子岩所见到情景之间有什么对比关系,简要说明作者从这一对比中引发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识别本文人物描写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联系全文,说明文章最后写到贺龙闹革命的情景有何寓意。 1.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记叙了相隔15年两次游览箱子岩的见闻,写出了湘西特有的风俗,在宁静清纯的叙述中,深蕴着作者敏锐而深造的思考;在朴淡如水的笔触下,潜伏着作者浓缩而多彩的情感激流,表达了他对乡土的挚爱,对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与污秽的痛心,深情地呼唤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与热力,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这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即本文的重点内容之一。 2.本文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人物,人物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其中,有正面描写,也有反面描写。作者用较长的篇幅绘声绘色的描述、刻画了家乡几个麻木乡民的形象。其中跛脚什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刻画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人物个性跃然纸上,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既先从正面描写了 他的外貌、动作、语言,又插入一段对他的发迹史的记叙,还从侧面写旁人对他的议论,以此进行侧面衬托,这样就把一个21岁的兵油子的个性写得非常生动。对这样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作者毫不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痛恨与失望。在这段看似平淡、冷静的叙述中实则饱含着作者忧心如焚的感情,但从他身上,作者又不得不寄托一种幻想。破脚什长这个人物形象就是从正面和反面两方面来描写的。 3.下面的一段题目,可以测试对上述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弦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篇三: 宗璞散文 宗璞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显在成因分析 吴延生 关键词:当代散文 宗璞 语言特色 显在成因 美学探讨 摘 要:“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是宗璞散文创作的一贯追求。这种追求是有价值的。文章从修辞手法的多样性、锤字炼词的精确性、引典化用的复杂性、节奏跃动的和谐性、色彩着笔的抒情性,探讨其“纯朴雅致”的 以带动对语言特色形成的显在原因。这种研究也是有价值的。它从语言层面切入,她散文创作的全新理解、全面审视和全力探讨。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短篇小说《红豆》所独有的知识女性的才情和儒雅的气质引起文坛瞩目、赢得读者倾心的作家宗璞,不仅小说写得好,散文也成就斐然。“宗璞的散文创作,始终与小说并行于当世。近几年来,她的散文创作更趋繁丰,散文艺术日臻成熟,可说是今日要知宗璞,就不可不知宗璞的散文。” ?读当代女作家宗璞的散文总有“放不下”的感觉。这“放不下”就是因为她的散文洇着一种浓情,溢着一种淡雅,漾着一种真诚,一如其人内敛而不张扬,却又蓄着兼容而显张力。宗璞曾在《小说和我》中说道:“我自己在写作时遵循两个字,一曰„诚?,一曰„雅?。”其散文创作,正实践了自己的这一艺术主张。她追求本色而不失雅致,语义优美而不显雕琢,清水芙蓉,天然成韵。其文本似有内驱力牵引着你一目十行。从轻灵小巧的结构、优雅柔美的风格、不拘一格的手法、生动饱满的细节到慧眼独异的视角,无不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可品、耐品,透出一股魅力,彰显其优点;从女性作者的细腻,观察生活的细心,见出学养之高,凸显其优势。而优点与优势的结合即是其创作上的优秀。宗璞是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也是位有追求的作家,特别在语言上富有自己的个性。“小说的语言尤其值得称道,是一种质朴而又不失典雅、凝练而又生动的话语。” ?其散文语言毫不逊色于小说,在小说话语的基础上拓展并发展着。“就语言来说,北京散文作家推崇朴实、自然、雅健和清顺的风格,非常反对华丽的词藻、艰涩的句子、生僻的字词。” ?作为北京散文作家的一员,她在散文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真情?洞见?美言》中说:“一篇好散文,我以为需要三个条件,即真情、洞见和美言。所谓美言,就是要美的文字,散文特别需要文字上的功夫。本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散文似乎更为苛 求。”正是这样的“苛求”,形成了她散文语言“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来。“读她的作品肯定不会像面对一杯香味浓郁的咖啡那样,立刻为之陶醉;却能够如同品味一杯清淡甘醇的新茶,慢慢为其内在的真感实情所吸引。” ?笔者也深深为其散文吸引,就其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形成的显在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一、修辞手法的多样性 宗璞大学毕业后,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她十分讲究语言的运用。如她在《真情?洞见?美言》中所云:“前几年见有人批评追求美言,批评追求词藻的华丽,其实美言不在词藻,如美人不在衣饰,粗服乱头,不掩天姿。甚至不只在容颜的姣好,而要有气质、修养各方面因素。”她的表白可以看作是她散文创作上语言追求的尺度。跟那些辞章华美、铺张扬厉的散文不同,宗璞的语言追求的是自然、简约、凝练、含蓄。为了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作者就要在修辞层面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激活她的语言,激发她的灵感,激动她的情绪。“语言是思维的物化形态,是思想的具体化。在思想经由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修辞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千里地九霄云》写道:“湖水不再掩藏在树木间,而是坦然地抚摸着开朗的湖岸。”修辞实际上是将呆板的文字调动起来,形成动画般的效果。由于有了拟人手法,湖水的动态便呈现在读者面前,且富有人性化,显得亲切自然。《暮暮朝朝》写道:“我们怎能不把一生作为时间的单位,永远开始着幸福的战斗,永不停息,永不懈怠; 暮暮朝朝。”用反复和顶针的辞格,表达出为社会主义事业只争朝夕、奉献朝朝暮暮, 终生的精神。《墨城红月》写道:“云层中忽然起了一团红光,像是个正燃烧的火球,滚了一阵,又倏地消失了。”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墨城(海拉尔)晚间红月亮的形态及瞬间变化的情景。《孟庄小记》写道:“匆匆走过,下得船来,脚下是碧沉沉的水,头上是蓝湛湛的天,微云一抹,远山如黛。”用对仗、对比、比喻的修辞格,表现出泛舟西湖,天地忽然一宽的心情,辅之以色彩描写,衬托出色彩斑斓的游兴。《乐书》写道:“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用对偶修辞格,写出寒暑读书的快乐心情。《绿衣人》中:“这一带春来樱花如雪,夏日榴花似火,秋时蔷薇类的黄花开得满院皆金,冬天的雪花飘飘扬扬,覆盖了一切。绿衣人总是准时地走过花的曲径或雪的小路,把一封封信送到门前。”用比喻、反复、借代修辞手法,写出一年四季送信人都会准时出现在收信人的门前。这些辞格还能和色彩词、叠词套用,产生了奇妙的美学效果。用“花”的四季变化,映衬出送信人为收信人服务的快乐心情。《三松堂岁暮二三事》写道:“那么是有人来凭吊过了,是谁?是朋友?是学生?是读者?大概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用了反问、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他人到父亲墓前凭吊的感慨乃至欣慰。《热土》中:“热土难离!我们的泪水、血汗灌溉着它,怎能不热!因为我们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在这里寄托着青年时代的梦想;我们还要永远安息在这里。”用了对仗、反复、对比、层递的修辞手法,呈现出作者对“热土”倾注的深情和眷恋。 作者笔下还多出现仿词格,如《近视眼到远视眼》:“这几年,鸟丁兴旺,我只听见闹喳喳。”“鸟丁兴旺”断然是仿用了“人丁兴旺”。“仿词”修辞手法,常能深刻有力地突出事物的本质,显示出生动贴切、明快活泼、新鲜风趣的表达活力。 纵观这些修辞手法,几乎覆盖了汉语修辞常用辞格,而且有的是多种辞格连用,或将这些辞格与色彩、句式、词汇等并用,营造了语言的生动、灵动、活泼、活跃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或连用,极大地调动了语言的积极的力量,升华了作者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的定格和定位。 二、锤字炼词的精确性 “汉语言文字具有丰富华美的特点,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追求文字的修饰、精美,散文又是最注重遣词造句、把玩文字的体裁。”{6}人们对宗璞散文的推崇,不仅仅是她的学养、知性,绘声绘色的描写,更在于她的散文在遣词造句上的精益求精,既讲究词藻的修饰,又重视字词的锤炼提纯,表现出作家对语言表达的美的追求。在宗璞的笔下,很多动词用得十分精当出彩。“可以说动词运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古今文人都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都十分注重句子中动词的选择与锤炼。”{7}一段普通的话,一个普通的句子,宗璞似信手拈来一个动词,顿然使得言辞来了精神,或灵动,或新鲜,或贴切,或精确。她喜欢用一两个精心选取的词语,点活全句。“所谓炼字,实际是炼句,单个的字词摆在那里,无所谓精彩不精彩,只有放在具体的句子里,才能见出那个字词使用得妙或不妙。”{8}宗璞的锤字炼句,就极善于用平常字眼造传神之句,朝极普通的词语要神奇的表现力,从而展示出驾驭语言的不凡功力。如《柳信》:“柳枝在绿着,衬托着万紫千红。这些丝丝垂柳,是会织出大好春光的。”一个“织”字,用字自然而又推敲,以拟人化的手法会给读者更多的遐思妙 ,才有如此的想。“丝丝垂柳”,仿佛立刻幻化为仙女的“纤纤玉手”,是她们的巧编妙织美好的春色效应,也才有如此神奇的审美效果。作者精心遣词,将柳树的不事张扬、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写出来了。顺着作者文本话语的叙说,读者仿佛进入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了,并被作者拉进了她的情感境地。 如果说写景易得,那么在写人方面就不是那么自如了。但宗璞却能在平常话语里,以普通的动词‎‎排列在普通的位置上而产生出不普通的美学意义来。如《心的嘱托》:“他无须再说什么,他的嘱托,已浸透在我六十二年的生命里;他的嘱托,已贯穿在众多爱他、敬他的弟子们的事业中;他的嘱托,在他的心血铸成的书页间,使全世界发出回响。”文中作者无意去描绘父亲冯友兰,但他对“我”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用了“浸透”,而且与“生命”相联系,可见这种影响是无法形容的。事实上,冯友兰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对女儿宗璞的文学思想的影响深刻、深邃。对“弟子们”的事业的影响,用了“贯穿”一词,说明是持之以恒的,连续不断的,可见“弟子们”的获益是绵远的。冯友兰的著作不是“写成”,而是“铸成”,何况是“心血铸成”,一字之差,把哲学大师治学的辛苦、奉献的精神,全盘托出,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以外,作者又配以排比句,其层递的效果一并带出。 对比鲜明的词汇,也常出现在作者的笔端。如《我爱燕园》写到燕园四季的颜色变化:春天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连翘,浅紫掺着乳白的二月兰,紫色的藤萝;夏日的主色是绿,也有红荷、白玉兰点缀其间;秋天的色彩给人感到充实和丰富,有紫有白的木槿,有紫有红的紫薇,一片纯白的玉簪花;冬天的颜色常常是灰蒙蒙的。这样的描写既有层次感,又借助于对比鲜明的词汇,衬出燕园的多姿多彩。读着这样鲜活的文字,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可见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透着精心的选择、尽心的安排、用心的把玩。不仅收到了情景交融之效,而且开拓了优美的意境。 锤字炼词,体现出作家创作的认真和刻苦。它不仅是一种水准的体现,更是作家语言风格形成的基础。这种执着的追求,推进了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的形成。 三、引典化用的复杂性 在散文创作中,为了提升文本的知识含量,提高作品的韵味,常常会引用前人、时人的语句、典籍中的典故、传说等来说明问题、发表见解、表达感情。对此,宗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她学养深厚,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品格、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感。“而重于学问的人多注重用典使事。”{9}所以她看重并注重引用手法的运用,以保证作品内容充实、蕴含深刻、情韵十足。如《松侣》引用白居易《庭松》诗:“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疏韵秋瑟瑟,凉荫夏萋萋。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如《西湖漫笔》引用苏东坡《江城子》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如《心的嘱托》引用张载《西铭》文:“存,吾顺事;殁,吾宁矣。”以上这些古典诗词文恰到好处的摘引,在对应的文本中恰如其分地佐证或印证了文章的思想内蕴,又使文章典雅脱俗,富有情趣。“将古典诗词的意境融入散文,则增添了散文语言的神韵。”{10} 作者关于典故传说的引用也很多。如《花朝节的纪念》引用“举案齐眉”的典故,《蜡炬成灰泪始干》引用“薪火相传”的典故。如《促织,促织!》引用《聊斋志异》中《促织》写的“官府逼人上交蟋蟀,九岁孩童为了父母身家性命,魂投蟋蟀之身”的故事。如《三峡散记》引用神女峰的传说,如《孟庄小记》引用“三生石”的传说。在《澳大利亚的红心》中引用红土染身的传说、露珠儿和蔷薇花的童话。作者在文本中不仅用典用得多,而且用得好。“所使用之典之事有助于艺术的概括化和抒情的典型化,使题内有精蕴,题外有远致,意境清空,意趣超妙。”{11}事实充分说明,读其文,“典”到即来;品其文,则妙趣横生。 在引用之外,作者还运用了“化用”。所谓“化用”,就是作者对前人词句加以增减调整,使之完全为我所用。如《澳大利亚的红心》:“不知地球上何人初见月,也不知月亮何时初照人。”显然是化用了唐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句等。 “散文与其它文学形式有所不同,它需要灵感,也需要情感,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12}正是由于文化底蕴的深厚,作者才能娴熟自如、经常不断地摘引古诗词曲入文,化用前人或他人的词句,使之成为散文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最大化地丰富和扩大艺术形象的内涵,含蓄地寄托作者的思想情趣,使作品更委婉,更富有暗示作用,也给读者留下反复咀嚼的余地。最重要的是,不仅使语言多变化,有错落之美,而且便于渲染气氛,画龙点睛,为作品增色添辉,映衬出作者散文语言的特色风韵。 四、节奏跃动的和谐性 “散文不讲韵律,但要有节奏,包括字音的抑扬、音节的长短、句式的变化等,做到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读之自然流畅,诵之琅琅上口。”{13}散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实质上也是作者心灵感情的节奏。虽然在各种句子参差错落的组合上,不免带有作者自觉的艺术加工,但是这种“自觉”,也是受着内心情感节奏所支配的。“当作者对他所要表达的事物体会入微时,其心灵便同客观事物产生出极和谐的共鸣,于是,那特有的节奏便在笔下自然流出。所以,作者一旦有了真感、至情,虽然无意去排列、组合字句,然而,其感情的自由倾流,亦会在纸上留下或长、或短、或偶、或奇的字句。”{14}这就决定了散文语言富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之美 的特点。“她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主要还不是或不完全是文章音律的搭配和声韵的调谐,而是一种情感的律动所引起的更为深刻,更为内在的东西。正是这种内在的情感的律动,推动着、激动着、选择着外在的语言的节奏与旋律。”{15}宗璞深谙此道,尽力在作品中营造这样的效果。 排比连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贯、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成串,像连珠炮似的,连珠而发,似激越的锣鼓、奔腾的波涛,形成强烈的节奏,极有声势。如《暮暮朝朝》:“从那里,我们看到祖国有着悠久文化的过去;从那里,我们看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美好的将来;从那里,我们看见那经过万水千山的革命足迹;从那里,我们继续走着坚定的步伐一直向前。”作者呈现连珠妙语,读者享受妙语连珠。“语言是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才华的展露。连珠妙语,给读者美的愉悦和心智的启迪,或让你忍俊不禁,或让你掩卷品味,或让你百看不厌,于轻松随意中怡养心神。”{16}从修辞角度讲,文中的“从那里,我们??”构成严整的排比句。“排比极力扩展句子的长度,增加意象的密度,从而增强了情绪的浓度和语感,给人以一泻千里之感,是作者内在情感的喷发。”{17}不仅在内容上两两对照、对比,从不同的侧面加强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整齐的句式,铿锵的语言,增强了文势和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长短句交替。“有一定文字功夫的作者,无论有意为之,还是仅凭感觉,大多调度着自己笔下的长句短句,将其有机搭配起来,用长句的绵密舒缓和短句的明快有力,搭配成松紧缓急的变幻流动。”{18}句子越长,表意越精密,因为修饰成分多,描绘细腻,便于详尽、委婉地 ,修饰成分少,语气短促,便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长、短句表达文章的内容。短句 交替使用,便可造成缓急相间的气势,形成鲜明的节奏。如《告别阅读》:“文学和音乐,伴随着我的一生。可以说,文学是已完嫁娶的终身伴侣,音乐是永不变心的情人(如果世界上有这种东西的话)。文学是土地,是粮食;音乐是泉水,是盐。文学的土地是我耕耘的,它是这样无比宽广,容纳万物。音乐的泉水流动着,洗涤着听者的灵魂,帮助我耕耘。”这不仅是形式上的简单组合排列,更见作者内心感悟的独到、感情的跃动、感慨的深致。 成语运用。由于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是固定的短语,一般多为“四字格”,因其节奏整齐短促,可以造成声律上的响亮紧凑,加上言简意赅,包蕴丰富,只要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洁,增强修辞效果。如《京西小巷槐树街》:“两侧皆植槐树,掩映着一个个小宅院。名为槐树街,可谓名副其实。”语言简洁精练,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 叠句叠词出现。遣词用语,讲究节奏声律的效果,是作者自我意识的体现。宗璞的散文创作追求节奏感和旋律美,也是其语言运用上的一大特点。“在要表达深刻的思想、复杂的事物、沸腾的感情时,在作品中„节骨眼?的地方,适当运用叠句,常常能给人一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那样的感受。”{19}如《燕园墓寻》:“而他们愿意永远留在这未名湖边,傍着旧石,望着荷田,依着花神庙。也许他们的家乡观念淡薄些?”文中写到了曾在燕园做出贡献的外国学者、教授,他们死后也留在了未名湖边。几个叠句的运用,强烈地表明了他们留恋燕园的执着,志在四方的情怀以及他们超乎一切的选择。 正像一部音乐作品要有抑扬亢坠一样,大量叠词的运用就能营造这样的效果。如《我爱燕园》:“夏日的主色是绿,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如《养马岛日出》:“深深浅浅的灰色”、“高高低低的礁石”。如《酒和方便面》:“酒,是艺术。酒使人陶陶然,飘飘然,昏昏然而至醉卧不醒,完全进入另一种境界。”如《鸣沙山记》“:飘飘扬扬 地散了”、“孤零零地站在山脚下”、“浩漫漫的大海边”、“白茫茫的雪原上”。这些精彩的叠词,镶嵌在特定的语句中,常常产生一种奇特的魅力。它不仅产生了声律上的谐和,而且抑扬沉响,本身就有表情意义。 另外,作者还注意联绵词(双声、叠韵)、象声词(如《安波依十日》:“这时忽然听到异常的声音,咔嚓咔嚓,有节奏地响着。”《三松堂断忆》:“记得我曾说串红像是鞭炮,似乎马上会劈劈啪啪响起来。”《水仙辞》:“听着嚓嚓的剪刀声,我觉得她认真得好笑。”)等的使用,使语言造成声律上的顿挫起伏的效果,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这些都有助于节奏跃动的和谐要求。 作者借助于语言音律美和鲜明的节奏的营构,让读者在感受到视觉美的同时,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对其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形成起到了润滑的作用。 五、色彩着笔的抒情性 “文学作品是审美的语言艺术,它首先给予人们视觉的语言冲击。”{20}散文的色彩美,是指运用色彩词来描绘物象,通过联想,在人们的视觉想象中所产生的美感。在具体写作中,散文家往往是调动语言的七色板,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来敷彩着色,将情思熔铸于灵山秀水、奇花异草、星云风月和人情风俗等的描绘之中,组成一幅幅朴素的或多姿多彩的艺术画面。散文通过色彩描绘艺术画面,不但和绘画一样能使视觉产生审美愉悦,并且比绘画更能深层次地、立体地抒发散文家丰富多变的情感,加深作品的意境,以激起读者心灵如痴如醉的遐思。所以,色彩的主观运用是具有美学意义的。宗璞出身于书香门第,一直生活在高级知识分子中篇四:红豆》所独有的知识女性的才情和儒雅的气质引起文坛瞩目、赢得读者倾心的作家宗璞,不仅小说写得好,散文也成就斐然。“宗璞的散文创作,始终与小说并行于当世。近几年来,她的散文创作更趋繁丰,散文艺术日臻成熟,可说是今日要知宗璞,就不可不知宗璞的散文。” ?读当代女作家宗璞的散文总有“放不下”的感觉。这“放不下”就是因为她的散文洇着一种浓情,溢着一种淡雅,漾着一种真诚,一如其人内敛而不张扬,却又蓄着兼容而显张力。宗璞曾在《小说和我》中说道:“我自己在写作时遵循两个字,一曰„诚?,一曰„雅?。”其散文创作,正实践了自己的这一艺术主张。她追求本色而不失雅致,语义优美而不显雕琢,清水芙蓉,天然成韵。其文本似有内驱力牵引着你一目十行。从轻灵小巧的结构、优雅柔美的风格、不拘一格的手法、生动饱满的细节到慧眼独异的视角,无不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可品、耐品,透出一股魅力,彰显其优点;从女性作者的细腻,观察生活的细心,见出学养之高,凸显其优势。而优点与优势的结合即是其创作上的优秀。宗璞是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也是位有追求的作家,特别在语言上富有自己的个性。“小说的语言尤其值得称道,是一种质朴而又不失典雅、凝练而又生动的话语。” ?其散文语言毫不逊色于小说,在小说话语的基础上拓展并发展着。“就语言来说,北京散文作家推崇朴实、自然、雅健和清顺的风格,非常反对华丽的词藻、艰涩的句子、生僻的字词。” ?作为北京散文作家的一员,她在散文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真情?洞见?美言》中说:“一篇好散文,我以为需要三个条件,即真情、洞见和美言。所谓美言,就是要美的文字,散文特别需要文字上的功夫。本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散文似乎更为苛求。”正是这样的“苛求”,形成了她散文语言“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来。“读她的作品 肯定不会像面对一杯香味浓郁的咖啡那样,立刻为之陶醉;却能够如同品味一杯清淡甘醇的新茶,慢慢为其内在的真感实情所吸引。” ?笔者也深深为其散文吸引,就其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形成的显在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一、修辞手法的多样性 宗璞大学毕业后,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她十分讲究语言的运用。如她在《真情?洞见?美言》中所云:“前几年见有人批评追求美言,批评追求词藻的华丽,其实美言不在词藻,如美人不在衣饰,粗服乱头,不掩天姿。甚至不只在容颜的姣好,而要有气质、修养各方面因素。”她的表白可以看作是她散文创作上语言追求的尺度。跟那些辞章华美、铺张扬厉的散文不同,宗璞的语言追求的是自然、简约、凝练、含蓄。为了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作者就要在修辞层面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激活她的语言,激发她的灵感,激动她的情绪。“语言是思维的物化形态,是思想的具体化。在思想经由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修辞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千里地九霄云》写道:“湖水不再掩藏在树木间,而是坦然地抚摸着开朗的湖岸。”修辞实际上是将呆板的文字调动起来,形成动画般的效果。由于有了拟人手法,湖水的动态便呈现在读者面前,且富有人性化,显得亲切自然。《暮暮朝朝》写道:“我们怎能不把一生作为时间的单位,永远开始着幸福的战斗,永不停息,永不懈怠;朝朝暮暮,暮暮朝朝。”用反复和顶针的辞格,表达出为社会主义事业只争朝夕、奉献终 像是个正燃烧的火球,滚生的精神。《墨城红月》写道:“云层中忽然起了一团红光, 了一阵,又倏地消失了。”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墨城(海拉尔)晚间红月亮的形态及瞬间变化的情景。《孟庄小记》写道:“匆匆走过,下得船来,脚下是碧沉沉的水,头上是蓝湛湛的天,微云一抹,远山如黛。”用对仗、对比、比喻的修辞格,表现出泛舟西湖,天地忽然一宽的心情,辅之以色彩描写,衬托出色彩斑斓的游兴。《乐书》写道:“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用对偶修辞格,写出寒暑读书的快乐心情。《绿衣人》中:“这一带春来樱花如雪,夏日榴花似火,秋时蔷薇类的黄花开得满院皆金,冬天的雪花飘飘扬扬,覆盖了一切。绿衣人总是准时地走过花的曲径或雪的小路,把一封封信送到门前。”用比喻、反复、借代修辞手法,写出一年四季送信人都会准时出现在收信人的门前。这些辞格还能和色彩词、叠词套用,产生了奇妙的美学效果。用“花”的四季变化,映衬出送信人为收信人服务的快乐心情。《三松堂岁暮二三事》写道:“那么是有人来凭吊过了,是谁?是朋友?是学生?是读者?大概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用了反问、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他人到父亲墓前凭吊的感慨乃至欣慰。《热土》中:“热土难离!我们的泪水、血汗灌溉着它,怎能不热!因为我们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在这里寄托着青年时代的梦想;我们还要永远安息在这里。”用了对仗、反复、对比、层递的修辞手法,呈现出作者对“热土”倾注的深情和眷恋。 作者笔下还多出现仿词格,如《近视眼到远视眼》:“这几年,鸟丁兴旺,我只听见闹喳喳。”“鸟丁兴旺”断然是仿用了“人丁兴旺”。“仿词”修辞手法,常能深刻有力地突出事物的本质,显示出生动贴切、明快活泼、新鲜风趣的表达活力。 纵观这些修辞手法,几乎覆盖了汉语修辞常用辞格,而且有的是多种辞格连用,或将这些辞格与色彩、句式、词汇等并用,营造了语言的生动、灵动、活泼、活跃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或连用,极大地调动了语言的积极的力量,升华了作者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的定格和定位。 二、锤字炼词的精确性 “汉语言文字具有丰富华美的特点,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追求文字的修饰、精美,散文又是最注重遣词造句、把玩文字的体裁。”{6}人们对宗璞散文的推崇,不仅仅是她的学养、知性,绘声绘色的描写,更在于她的散文在遣词造句上的精益求精,既讲究词藻的修饰,又重视字词的锤炼提纯,表现出作家对语言表达的美的追求。在宗璞的笔下,很多动词用得十分精当出彩。“可以说动词运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古今文人都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都十分注重句子中动词的选择与锤炼。”{7}一段普通的话,一个普通的句子,宗璞似信手拈来一个动词,顿然使得言辞来了精神,或灵动,或新鲜,或贴切,或精确。她喜欢用一两个精心选取的词语,点活全句。“所谓炼字,实际是炼句,单个的字词摆在那里,无所谓精彩不精彩,只有放在具体的句子里,才能见出那个字词使用得妙或不妙。”{8}宗璞的锤字炼句,就极善于用平常字眼造传神之句,朝极普通的词语要神奇的表现力,从而展示出驾驭语言的不凡功力。如《柳信》:“柳枝在绿着,衬托着万紫千红。这些丝丝垂柳,是会织出大好春光的。”一个“织”字,用字自然而又推敲,以拟人化的手法会给读者更多的遐思妙想。“丝丝垂柳”,仿佛立刻幻化为仙女的“纤纤玉手”,是她们的巧编妙织,才有如此的美好的春色效应,也才有如此神奇的审美效果。作者精心遣词,将柳树的不事张扬、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写出来了。顺着作者文本话语的叙说,读者仿佛进入一种如诗 并被作者拉进了她的情感境地。 如画的意境了, 如果说写景易得,那么在写人方面就不是那么自如了。但宗璞却能在平常话语里,以普通的动词排列在普通的位置上而产生出不普通的美学意义来。如《心的嘱托》:“他无须再说什么,他的嘱托,已浸透在我六十二年的生命里;他的嘱托,已贯穿在众多爱他、敬他的弟子们的事业中;他的嘱托,在他的心血铸成的书页间,使全世界发出回响。”文中作者无意去描绘父亲冯友兰,但他对“我”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用了“浸透”,而且与“生命”相联系,可见这种影响是无法形容的。事实上,冯友兰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对女儿宗璞的文学思想的影响深刻、深邃。对“弟子们”的事业的影响,用了“贯穿”一词,说明是持之以恒的,连续不断的,可见“弟子们”的获益是绵远的。冯友兰的著作不是“写成”,而是“铸成”,何况是“心血铸成”,一字之差,把哲学大师治学的辛苦、奉献的精神,全盘托出,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以外,作者又配以排比句,其层递的效果一并带出。 对比鲜明的词汇,也常出现在作者的笔端。如《我爱燕园》写到燕园四季的颜色变化:春天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连翘,浅紫掺着乳白的二月兰,紫色的藤萝;夏日的主色是绿,也有红荷、白玉兰点缀其间;秋天的色彩给人感到充实和丰富,有紫有白的木槿,有紫有红的紫薇,一片纯白的玉簪花;冬天的颜色常常是灰蒙蒙的。这样的描写既有层次感,又借助于对比鲜明的词汇,衬出燕园的多姿多彩。读着这样鲜活的文字,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可见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透着精心的选择、尽心的安排、用心的把玩。不仅收到了情景交融之效,而且开拓了优美的意境。 锤字炼词,体现出作家创作的认真和刻苦。它不仅是一种水准的体现,更是作家语言风格形成的基础。这种执着的追求,推进了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的形成。 三、引典化用的复杂性 在散文创作中,为了提升文本的知识含量,提高作品的韵味,常常会引用前人、时人的语句、典籍中的典故、传说等来说明问题、发表见解、表达感情。对此,宗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她学养深厚,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品格、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感。“而重于学问的人多注重用典使事。”{9}所以她看重并注重引用手法的运用,以保证作品内容充实、蕴含深刻、情韵十足。如《松侣》引用白居易《庭松》诗:“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疏韵秋瑟瑟,凉荫夏萋萋。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如《西湖漫笔》引用苏东坡《江城子》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如《心的嘱托》引用张载《西铭》文:“存,吾顺事;殁,吾宁矣。”以上这些古典诗词文恰到好处的摘引,在对应的文本中恰如其分地佐证或印证了文章的思想内蕴,又使文章典雅脱俗,富有情趣。“将古典诗词的意境融入散文,则增添了散文语言的神韵。”{10} 作者关于典故传说的引用也很多。如《花朝节的纪念》引用“举案齐眉”的典故,《蜡炬成灰泪始干》引用“薪火相传”的典故。如《促织,促织!》引用《聊斋志异》中《促织》写的“官府逼人上交蟋蟀,九岁孩童为了父母身家性命,魂投蟋蟀之身”的故事。如《三峡散记》引用神女峰的传说,如《孟庄小记》引用“三生石”的传说。在《澳大利亚的红心》中引用红土染身的传说、露珠儿和蔷薇花的童话。作者在文本中不仅用典用得多,而且用得好。“所使用之典之事有助于 使题内有精蕴,题外有远致,意境清空,意趣超妙。”{11}艺术的概括化和抒情的典型化, 事实充分说明,读其文,“典”到即来;品其文,则妙趣横生。 在引用之外,作者还运用了“化用”。所谓“化用”,就是作者对前人词句加以增减调整,使之完全为我所用。如《澳大利亚的红心》:“不知地球上何人初见月,也不知月亮何时初照人。”显然是化用了唐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句等。 “散文与其它文学形式有所不同,它需要灵感,也需要情感,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12}正是由于文化底蕴的深厚,作者才能娴熟自如、经常不断地摘引古诗词曲入文,化用前人或他人的词句,使之成为散文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最大化地丰富和扩大艺术形象的内涵,含蓄地寄托作者的思想情趣,使作品更委婉,更富有暗示作用,也给读者留下反复咀嚼的余地。最重要的是,不仅使语言多变化,有错落之美,而且便于渲染气氛,画龙点睛,为作品增色添辉,映衬出作者散文语言的特色风韵。 四、节奏跃动的和谐性 “散文不讲韵律,但要有节奏,包括字音的抑扬、音节的长短、句式的变化等,做到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读之自然流畅,诵之琅琅上口。”{13}散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实质上也是作者心灵感情的节奏。虽然在各种句子参差错落的组合上,不免带有作者自觉的艺术加工,但是这种“自觉”,也是受着内心情感节奏所支配的。“当作者对他所要表达的事物体会入微时,其心灵便同客观事物产生出极和谐的共鸣,于是,那特有的节奏便在笔下自然流出。所以,作者一旦有了真感、至情,虽然无意去排列、组合字句,然而,其感情的自由倾流,亦会在纸上留下或长、或短、或偶、或奇的字句。”{14}这就决定了散文语言富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之美的特点。“她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主要还不是或不完全是文章音律的搭配和声韵的调谐,而是一种情感的律动所引起的更为深刻,更为内在的东西。正是这种内在的情感 的律动,推动着、激动着、选择着外在的语言的节奏与旋律。”{15}宗璞深谙此道,尽力在作品中营造这样的效果。 排比连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贯、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成串,像连珠炮似的,连珠而发,似激越的锣鼓、奔腾的波涛,形成强烈的节奏,极有声势。如《暮暮朝朝》:“从那里,我们看到祖国有着悠久文化的过去;从那里,我们看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美好的将来;从那里,我们看见那经过万水千山的革命足迹;从那里,我们继续走着坚定的步伐一直向前。”作者呈现连珠妙语,读者享受妙语连珠。“语言是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才华的展露。连珠妙语,给读者美的愉悦和心智的启迪,或让你忍俊不禁,或让你掩卷品味,或让你百看不厌,于轻松随意中怡养心神。”{16}从修辞角度讲,文中的“从那里,我们??”构成严整的排比句。“排比极力扩展句子的长度,增加意象的密度,从而增强了情绪的浓度和语感,给人以一泻千里之感,是作者内在情感的喷发。”{17}不仅在内容上两两对照、对比,从不同的侧面加强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整齐的句式,铿锵的语言,增强了文势和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长短句交替。“有一定文字功夫的作者,无论有意为之,还是仅凭感觉,大多调度着自己笔下的长句短句,将其有机搭配起来,用长句的绵密舒缓和短句的明快有力,搭配成松紧缓急的变幻流动。”{18}句子越长,表意越精密,因为修饰成分多,描绘细腻,便于详尽、委婉地表达文章的内容。短句,修饰成分少,语气短促,便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长、短句交替使用,便可造成缓急相间的气势,形成鲜明的节奏。如《告别阅读》:“文学和音伴随着我的一生。可以说,文学是已完嫁娶的终身伴侣,音乐是永不变心的情人(乐, 如果世界上有这种东西的话)。文学是土地,是粮食;音乐是泉水,是盐。文学的土地是我耕耘的,它是这样无比宽广,容纳万物。音乐的泉水流动着,洗涤着听者的灵魂,帮助我耕耘。”这不仅是形式上的简单组合排列,更见作者内心感悟的独到、感情的跃动、感慨的深致。 成语运用。由于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是固定的短语,一般多为“四字格”,因其节奏整齐短促,可以造成声律上的响亮紧凑,加上言简意赅,包蕴丰富,只要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洁,增强修辞效果。如《京西小巷槐树街》:“两侧皆植槐树,掩映着一个个小宅院。名为槐树街,可谓名副其实。”语言简洁精练,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 叠句叠词出现。遣词用语,讲究节奏声律的效果,是作者自我意识的体现。宗璞的散文创作追求节奏感和旋律美,也是其语言运用上的一大特点。“在要表达深刻的思想、复杂的事物、沸腾的感情时,在作品中„节骨眼?的地方,适当运用叠句,常常能给人一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那样的感受。”{19}如《燕园墓寻》:“而他们愿意永远留在这未名湖边,傍着旧石,望着荷田,依着花神庙。也许他们的家乡观念淡薄些?”文中写到了曾在燕园做出贡献的外国学者、教授,他们死后也留在了未名湖边。几个叠句的运用,强烈地表明了他们留恋燕园的执着,志在四方的情怀以及他们超乎一切的选择。 正像一部音乐作品要有抑扬亢坠一样,大量叠词的运用就能营造这样的效果。如《我爱燕园》:“夏日的主色是绿,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如《养马岛日出》:“深深浅浅的灰色”、“高高低低的礁石”。如《酒和方便面》:“酒,是艺术。酒使人陶陶然,飘飘然,昏昏然而至醉卧不醒,完全进入另一种境界。”如《鸣沙山记》“:飘飘扬扬地散了”、“孤零零地站在山脚下”、“浩漫漫的大海边”、“白茫茫的雪原上”。这些 精彩的叠词,镶嵌在特定的语句中,常常产生一种奇特的魅力。它不仅产生了声律上的谐和,而且抑扬沉响,本身就有表情意义。 另外,作者还注意联绵词(双声、叠韵)、象声词(如《安波依十日》:“这时忽然听到异常的声音,咔嚓咔嚓,有节奏地响着。”《三松堂断忆》:“记得我曾说串红像是鞭炮,似乎马上会劈劈啪啪响起来。”《水仙辞》:“听着嚓嚓的剪刀声,我觉得她认真得好笑。”)等的使用,使语言造成声律上的顿挫起伏的效果,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这些都有助于节奏跃动的和谐要求。 作者借助于语言音律美和鲜明的节奏的营构,让读者在感受到视觉美的同时,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对其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形成起到了润滑的作用。 五、色彩着笔的抒情性 “文学作品是审美的语言艺术,它首先给予人们视觉的语言冲击。”{20}散文的色彩美,是指运用色彩词来描绘物象,通过联想,在人们的视觉想象中所产生的美感。在具体写作中,散文家往往是调动语言的七色板,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来敷彩着色,将情思熔铸于灵山秀水、奇花异草、星云风月和人情风俗等的描绘之中,组成一幅幅朴素的或多姿多彩的艺术画面。散文通过色彩描绘艺术画面,不但和绘画一样能使视觉产生审美愉悦,并且比绘画更能深层次地、立体地抒发散文家丰富多变的情感,加深作品的意境,以激起读者心灵如痴如醉的遐思。所以,色彩的主观运用是具有美学意义的。宗璞出身于书香门第,一直生活在高级知识分子中篇四》,侧重叙事的记叙文有鲁迅《故乡》,侧重写景的记叙文有朱自清《春》,侧重状物的记叙文有宗璞《紫藤萝瀑布》。 小学、中学课本按表达方式将课文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四大文学体裁:故乡》,侧重写景的记叙文有朱自清《春》,侧重状物的记叙文有宗璞《紫藤萝瀑布》。 小学、中学课本按表达方式将课文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四大文学体裁》。 2、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 参见《讨论:讨论》。 3、学会一种写作方法 参见《五步作文法》。 二、学会五种审题方法 作文想得高分,正确、全面、深入理解题目及其要求十分重要,下面介绍我常用的五种审题方法:五步作文法》。 二、学会五种审题方法 作文想得高分,正确、全面、深入理解题目及其要求十分重要,下面介绍我常用的五种审题方 法》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142 page=1#pid150 名词性具体比喻,参看2017年四川成都中考作文《走过那一个拐 角》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201 page=1#pid212 2、名词性抽象比喻 (1)留在心底的风景 风景是比喻义。题目的意思是写你珍藏的某种美好的感情、经历、回忆。 (2)考试 这里的考试可做两种理解。 第一种就是文化课的考试,考查记忆、用功、努力等。 第二种理解为“考验”,人生路上、理想实现中的艰难困苦、失败、沮丧、放弃、他人的轻视,各种负面经历后的突破、奋起,考验你的自信、毅力、改变自我的能力等。很好的题目,双层意义。 命题者的意图当然是希望写第二种,因为选写第二种的需要弄懂“考试”的本体是“考验”。 (3)___________的味道 “味道”是感觉的意思,本题从小升初作文《妈妈的味道》而来。 很明显,有两种写法。 你可以填写某个人物,写他(她)给你的印象、感觉、启发、激励。 你还可以填写爱、阳光、理想、微笑、宽容、勇敢、痛苦、孤独等,写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以及它们在你生活、成长中的意义、作用。 名词性抽象比喻,参看2017年浙江杭州中考作文《一份满意的答卷》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275 page=1#pid287 名词性抽象比喻,参看2017年湖北黄石中考作文《沿途的风 景》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163 page=1#pid174 3、动词性比喻 “看见”的意思是发现,可写在家庭中发现亲情,在班级中发现同学情 (1)看见 谊,在自身发现成长的痕迹。也可以将这位三点依次写入同一篇作文中。 (2)咀嚼___________ “咀嚼”明显是比喻义,意思是深入思考、咂摸滋味、获取营养的意思。可写的有亲情、友谊、人生、回忆等。 不落入俗套的写法,我觉得是对某种人生哲理的咀嚼,比如“难得糊涂”、“知足常乐”等。 类似题目《咀嚼生活的真味》、《回味》。 (3)握住 形象化的说法,是紧紧把握的意思。比如,我们需要紧紧把握住亲情、友谊,紧紧把握住时间、生命,紧紧把握住机会、快乐、单纯、善良、自信、勇敢等。 动词性比喻,参看2017年青岛中考作文《告别江 南》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414 page=1#pid424 动词性比喻,参看2017辽宁沈阳中考作文《爱与时间同 行》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442 page=1#pid469 4、双重比喻 (1)捡拾幸福 “捡拾”的隐含意思:走过那一个拐 角》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201 page=1#pid212 2、名词性抽象比喻 (1)留在心底的风景 风景是比喻义。题目的意思是写你珍藏的某种美好的感情、经历、回忆。 (2)考试 这里的考试可做两种理解。 第一种就是文化课的考试,考查记忆、用功、努力等。 第二种理解为“考验”,人生路上、理想实现中的艰难困苦、失败、沮丧、放弃、他人的轻视,各种负面经历后的突破、奋起,考验你的自信、毅力、改变自我的能力等。很好的题目,双层意义。 命题者的意图当然是希望写第二种,因为选写第二种的需要弄懂“考试”的本体是“考验”。 (3)___________的味道 “味道”是感觉的意思,本题从小升初作文《妈妈的味道》而来。 很明显,有两种写法。 你可以填写某个人物,写他(她)给你的印象、感觉、启发、激励。 你还可以填写爱、阳光、理想、微笑、宽容、勇敢、痛苦、孤独等,写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以及它们在你生活、成长中的意义、作用。 名词性抽象比喻,参看2017年浙江杭州中考作文《一份满意的答卷》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275 page=1#pid287 名词性抽象比喻,参看2017年湖北黄石中考作文《沿途的风 景》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163 page=1#pid174 3、动词性比喻 (1)看见 “看见”的意思是发现,可写在家庭中发现亲情,在班级中发现同学情 谊,在自身发现成长的痕迹。也可以将这位三点依次写入同一篇作文中。 (2)咀嚼___________ “咀嚼”明显是比喻义,意思是深入思考、咂摸滋味、获取营养的意思。可写的有亲情、友谊、人生、回忆等。 不落入俗套的写法,我觉得是对某种人生哲理的咀嚼,比如“难得糊涂”、“知足常乐”等。 类似题目《咀嚼生活的真味》、《回味》。 (3)握住 形象化的说法,是紧紧把握的意思。比如,我们需要紧紧把握住亲情、友谊,紧紧把握住时间、生命,紧紧把握住机会、快乐、单纯、善良、自信、勇敢等。 动词性比喻,参看2017年青岛中考作文《告别江 南》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414 page=1#pid424 动词性比喻,参看2017辽宁沈阳中考作文《爱与时间同 行》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442 page=1#pid469 4、双重比喻 (1)捡拾幸福 “捡拾”的隐含意思》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243 page=1#pid255 双重比喻,参看2017年山东临沂中考作文《花开有声》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29 page=1#pid29 参看《由〈深深的脚印〉谈初中作文题目的比喻义》。 (三)两分审题法 有两种运用方式。 1、第一种,题目中有人称代词“你”,这时“你”既可理解为某人,也可理解为某物,特别是抽象之物。 (1)不能没有你 “你”有两种理解, 一是某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 二是某一情感、性格、品质,如幸福、自信、成功、诚信等。 (2)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第一,“你”是某人,比如父亲、母亲、老师等。 第二,“你”是抽象事物,比如阅读、自尊、信任、理想等。 (3)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 第一,将“你”理解为具体的人,比如父亲、母亲、朋友等,他们的关怀、友爱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发生变化。 第二,将“你”理解为抽象的爱、诚恳、照顾、同情等,这些感情中的一种在内心深处触动了“我”、让“我”发生变化。 2、第二种,半命题作文,有时,既可填写正面的词语,也可填写负面的词语。 (1)___________的味道 “味道”是感觉的意思,本题从小升初作文《妈妈的味 道》而来。 很明显,有两种写法。 你可以填写某个人物,写他(她)给你的印象、感觉、启发、激励。 你还可以填写爱、阳光、理想、微笑、宽容、勇敢、痛苦、孤独等,写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以及它们在你生活、成长中的意义、作用。 (2)我咋这么__________ 两个思路。 一个表示惊喜、赞叹、满意,因为取得了超出自己预期的成绩。 另一个表示失望、沮丧、自责,因为表现远低于预料。 (3)留住___________ 两个思路。 第一个,抛弃了某种不愉快的感觉,走出了某种糟糕的心情,改变了自己所处的困境,自信、快乐。 第二个,失去了某种宝贵的事物,遗憾、惋惜。 (四)三分审题法 某些作文题目,很容易令你联想到三个时间、三个层次、三个阶段、三个材料、三个类别等。这时,采用三分审题法最佳。 三分审题法与“222”结构是绝配,具体见《对话:花开有 声》 ://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29 page=1#pid29 参看《由〈深深的脚印〉谈初中作文题目的比喻义》。 (三)两分审题法 有两种运用方式。 1、第一种,题目中有人称代词“你”,这时“你”既可理解为某人,也可理解为某物,特别是抽象之物。 (1)不能没有你 “你”有两种理解, 一是某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 二是某一情感、性格、品质,如幸福、自信、成功、诚信等。 (2)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第一,“你”是某人,比如父亲、母亲、老师等。 第二,“你”是抽象事物,比如阅读、自尊、信任、理想等。 (3)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 第一,将“你”理解为具体的人,比如父亲、母亲、朋友等,他们的关怀、友爱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发生变化。 第二,将“你”理解为抽象的爱、诚恳、照顾、同情等,这些感情中的一种在内心深处触动了“我”、让“我”发生变化。 2、第二种,半命题作文,有时,既可填写正面的词语,也可填写负面的词语。 (1)___________的味道 “味道”是感觉的意思,本题从小升初作文《妈妈的味道》而来。 很明显,有两种写法。 你可以填写某个人物,写他(她)给你的印象、感觉、启发、激励。 你还可以填写爱、阳光、理想、微笑、宽容、勇敢、痛苦、孤独等,写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以及它们在你生活、成长中的意义、作用。 (2)我咋这么__________ 两个思路。 一个表示惊喜、赞叹、满意,因为取得了超出自己预期的成绩。 另一个表示失望、沮丧、自责,因为表现远低于预料。 (3)留住___________ 两个思路。 第一个,抛弃了某种不愉快的感觉,走出了某种糟糕的心情,改变了自己所处的困境,自信、快乐。 第二个,失去了某种宝贵的事物,遗憾、惋惜。 (四)三分审题法 某些作文题目,很容易令你联想到三个时间、三个层次、三个阶段、三个材料、三个类别等。这时,采用三分审题法最佳。 三分审题法与“222”结构是绝配,具体见《对 话》。://hdzuowen.haotui./viewthread.php?tid=233 page=1#pid245 1、与时间有关的作文题目 (1)中考作文题目《2017年的夏天》 我想这样写是命题者所希望的:2017年的夏天》 我想这样写是命题者所希望的》 写三个时间段: 回忆初识与相知、团结与纷争、温馨与遗憾;现在的留恋、难舍,收集记忆的碎片,作为长久的怀念;可预想的将来的缅怀、回味、再相聚。 2、有三个层次、境界的作文题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应该用散文的写法。三重意义: 自然界的清晨,新鲜、朦胧、清爽,满怀期待。生命的清晨,青春年少,如诗歌般曼妙轻灵。精神的清晨,清醒、活力重现、身心俱健。 (2)《学会欣赏》 有三种写法。 第一,学会欣赏大自然中的美,植物、四季、山水风景等。 第二,学会欣赏艺术作品,音乐、油画、雕塑等。 第三,学会欣赏他人、自身的优点、个性、甚至缺点,表现你审美的包容心态。第三种写法最佳,但也最难。 你可以先写生活中你有一件、多件觉得不美、不合理、不满意的事物,包括他人、自身的某些方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长者的开导、眼界的开阔,你从一个细小的事物开始懂得欣赏,渐渐地你发现他人、自身的不美、不合理、不满意也可用包容的心态来欣赏,生活因此变得美好,心境因此变得愉快。 (3)《渴望得到》 本题的写作空间比较大,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的写法。 第一层次:学会欣赏》 有三种写法。 第一,学会欣赏大自然中的美,植物、四季、山水风景等。 第二,学会欣赏艺术作品,音乐、油画、雕塑等。 第三,学会欣赏他人、自身的优点、个性、甚至缺点,表现你审美的包容心态。第三种写法最佳,但也最难。 你可以先写生活中你有一件、多件觉得不美、不合理、不满意的事物,包括他人、自身的某些方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长者的开导、眼界的开阔,你从一个细小的事物开始懂得欣赏,渐渐地你发现他人、自身的不美、不合理、不满意也可用包容的心态来欣赏,生活因此变得美好,心境因此变得愉快。 (3)《渴望得到》 本题的写作空间比较大,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的写法。 第一层次》,我惊叹其文采之美。在我眼中,紫藤萝不过是上浅下深的紫花罢了。但在作者笔下,花儿有了生气,有了光彩,那张满的帆、船舱,即将绽开的笑容,不见终极的瀑布,伴随着淡淡的如烟般的芳香,缭绕在我心头,流淌在我胸间,眼前似乎有万朵紫花在对我绽放,它们在笑,在欢笑,在高声大笑,用它们短暂的生命,灿烂绽放。虽有一些像作者弟弟般的“花儿”,凋零于脚下,但在“花儿”的长河里这样非损失,而是新的花开放的开端。我觉得有鼓极强的生命力撞击了我的心灵,虽只如惊鸿一般短暂,却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花儿开、谢、开、谢,无止尽地开,又无止尽地凋谢,这就是生命的长河啊~我就像是长河中的一朵小花,含苞欲放,誓要生如夏花般灿烂。 我又看了宗璞另一篇文章,这篇散文很短,其中有一半讲述了作者看到的另一种花——玉簪花。此花易长,且不喜阳光,谦虚地把阳光让给别人。它的叶子还能治病。看后,我突然想到,这就是人生啊~一个人,如果他开花得辉煌灿烂,但却没有用,那么这不是完美的人生。人生就要结合紫藤萝和玉簪花,不怕吃苦,具有顽 强的生命力,‎‎把好的土壤、阳光让给别人,必要时能益于它人。如果能做到这样,这个生命就完美了,这朵“朵”在凋谢时,并不会为原先碌碌无为而后悔,也不会为自己仅有一个包装而怨天尤人,而它会死得如秋草般乎静而安详。 “领取你的秋,领取你的冬,领取你的生活吧~”宗璞这样说道。但,我们要怎样领取生活呢,是如紫藤萝般绚烂夺目,玉簪花般利于他人,领取一个五彩美丽的人生,还是如蝼蚁般刚生即死,如冬天般冷漠黑夜般暗淡,庸碌无为,就看你了!
本文档为【宗璞的记叙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40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3KB
软件:Word
页数:5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07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