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知识盘点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知识盘点

举报
开通vip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知识盘点陕西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知识盘点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知识盘点 一、 判断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整合的主要载体是社区。1.对 2、维系社区的纽带是利益关系、地缘关系、血缘关系。 2.错 3、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行政隶属关系。3.错 4、社区成员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和居民群众。4.对 5、社区工作既是一项专业、一种职业、又是一门艺术。5.对 6、社区的划分应坚持有利于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有利于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便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原则。 ...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知识盘点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知识盘点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知识盘点 一、 判断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整合的主要载体是社区。1.对 2、维系社区的纽带是利益关系、地缘关系、血缘关系。 2.错 3、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行政隶属关系。3.错 4、社区成员包括政府、企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结构化面试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人员各岗位职责公文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 、社会中介组织和居民群众。4.对 5、社区工作既是一项专业、一种职业、又是一门艺术。5.对 6、社区的划分应坚持有利于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有利于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便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原则。 6.对 7、社区自治章程和社区自治公约由社区居委会提出,街道办事处研究确定。7.错 8、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三个公开”是指向保障对象公开、向居民公开、向社会公开。8.对 9、社区建设的队伍主要是由社区党组织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理论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 9.对 10、属于社区照顾的主要对象是独居老人、单亲家庭成员、慢性病患者、精神病患者。 10.对 11、城市里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要求必须开展社区建设。11.对 12、社区志愿服务是无偿服务。12.错 13、社区居委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公务员的行为进行监督。 13.对 14、社区工作要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队伍建设是基础。14.对 15、在进驻物业管理机构的社区,物业管理机构对爱国卫生工作负主要责任。15.对 16、中小学校文体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允许适当收费,用于日常维护和管理。 16.对 17、政府职能部门可任意给社区居委会下达工作任务,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17.错 18、社区建设工作就是指居民自治。 18.错 19、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成员实行专职制,每届任期三年。 19.错 20、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的范围为:县级以上城市和市辖区。 20.对 21、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时,社区单位以单位名义集体进行选民登记。21.对 22、社区警务的“三大互动”是要求民警与社区居民、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互动。22.对 23、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职权范围是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23.错 24、社会福利社会化,政府在财政上扮演“后台老板”的角色。24.对 25、社区活动主要依靠政府组织、发动。 25.错 26、社区居委会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政府做好本社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对政府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进行民主监督。 26.对 27、根据《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每个居委会有1个以上固定的晨(晚)练指导点(站)。27.对 28、妇女工作志愿者队伍是社区妇女工作的重要社会资源,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 28.对 29、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是由于行为不检点造成。29.错 30、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民主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教育和移风易俗教育。30.对 31、社区居民自治的“四个自我”是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31.对 32、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在职从业人员、下岗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外来务工经商人员。 32.对 3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 33.对3 34、为老服务中提倡的“六个老有”是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34.对 35、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政治素质、能力素质。35.对 36、纸类、橡胶、日光灯管、玻璃器皿都是可回收垃圾。36.错 37、吉林省四平市为城市社区功能构建的三个平台是城市基层管理平台、为居民服务平台、社会工作平台。 37.对 38、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六位一体,包括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38.错 39、社区卫生服务以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解决社区看病难的问题为目的。 39.错 40、社区居委会对物业管理工作负有指导、管理、监督的职责。40.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41、社区是按照( )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A、政治信仰B、地域范围C、血缘关系 43、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首要的一条是( )。 A、以人为本,服务居民B、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C、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44、社区居委会成员产生的最根本的途径是( )。 A、公开招聘B、民主选举C、考核录用 45、社区建设由( )主办。 A、党委、政府B、民政部门C、社区居委会 46、社区建设示范活动要从( )抓起。A、示范区B、示范街道C、示范社区 47、社区建设以拓展( )为龙头。 A、社区文化B、社区服务C、社区卫生 48、我国基本的养老方式是( )。 A、居家养老B、社区支持 C、居家养老和社区支持相结合 49、社区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诚实守信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爱岗敬业 50、( )是社区建设的核心,是心脏,是发动机,是实行社区居民自治的最主要的部分。 A、社区组织建设B、社区服务C、社区治安 52、按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标准,实行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登记注册的人数达到本辖区总人数的( )以上。 A、1% B、2% C、5% 56、户籍不在本社区,但在本社区居住满( )年以上的居民可以进行社区自治组织的选举登记。 A、二 B、三 C、五 57、以理顺( )关系为突破口,建立新的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 A、区街 B、政企 C、社区 58、城市社会福利工作已经由单纯服务于集中供养对象转变为面向以( )为重点的全体居民。 A、残疾人B、下岗工人C、老年人 59、( )是社区的主体组织,是社区建设的主要组织者,承担着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等任务。 A、社区党支部 B、社区居委会 C、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60、( )是社区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载体。 A、社区活动 B、社区服务 C、社区文化 参考答案 41.B 42.C 43.A 44.B 45.C 46.C 47.B 48.C 49.B 50.A 51.C 52.B 53.C 54.B 55.A 56.B 57.C 58.C 59.B 60.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阶级社会中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共同点的是( )。 A.都是社会规范 B.都具有阶级性 C.约束范围都相同 D.都是治国途径 2.根据《宪法》和《物权法》,下列自然资源中不专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是( )。 A.矿藏 B.土地 C.水流 D.海洋 3.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 )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A.l00元 B.20元 C.200元 D.50元 4.我国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是( )。 A.国家行政机关 B.各级党组织 C.国家权力机关 D.国家司法机关 5.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 )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6.某单位收发员为收集邮票,故意隐匿、毁弃他人信件,其行为侵犯了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哪项权利?( ) A.隐私权 B.通信自由 C.通讯秘密 D.社会文化权利 7.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加以设定。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C.限制人身自由 D.没收非法财产 8.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为1年的是( )。 A.甲租赁乙的房屋,因拒付租金而发生纠纷 B.甲与乙签订了一承包经营合同,后乙违约 C.甲借给乙1万元,乙到期不还欠款 D.甲在乙处定作一套西服,到期后甲未及时领取西服,30天后乙将西服卖掉 9.某首饰店将一枚铜戒指误当黄金戒指卖给李某。这一行为属于( )。 A.犯罪行为 B.无效民事行为 C.欺诈行为 D.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0.不动产物权的权利变动,通常以( )为公示方法。 A.交付 B.占有 C.登记 D.合意 1.【答案】C。解析:法律约束的范围与道德约束范围不同。 2.【答案】B。解析:根据法律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所以土地并不是国家专属所有。矿藏和水流(包括海洋)是专属于国家所有的。 3.【答案】D。解析:《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D项为正确答案。 4.【答案】A。解析:公共行政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共行政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 5.【答案】B。解析:选项A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选项B只是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选项C属于为了盗窃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选项D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也构成犯罪预备。 6.【答案】B。解析:A项中所谓隐私,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隐私权的特征有: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隐私权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秘性,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B项中的通信自由,是指公民、法人有权运用各种通讯手段与外界进行正当交往而其他任何公民和组织不得非法干涉,不得非法扣押、隐匿、截取或毁弃他人的信件,不得妨害和限制公民、法人使用这些通讯手段。C项中的通信秘密,是指公民、法人的信函、电话、电报、电传等的内容属于通信的个人秘密,除司法机关依法执行公务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非法开拆他人的信函、电报、电传,不得非法窃听、录音他人的电话。关于D项,我国现行《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他们都属于公民的社会文化权利。 7.【答案】C。解析:《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还明确规定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这是法律的专有权力,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都无权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因此,只能选C。其他选项可由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设定。 8.【答案】A。解析: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害的。 9.【答案】D。解析:《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因此题中的行为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行为。 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是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物权变动是物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总称。由于物权是对物直接支配的权利,具有优先效力和排他效力,如果物权变动无法为他人得知,必然难以保证交易的安全。因此,民法上对于物权变动必须进行公示。所谓公示,就是使他人可以察知物权变动的外在表现方式。一般来说,动产的变动以交付占有为公示方式。但对于不动产,无法转移占有,故不动产物权均以登记作为公示方法。所以,ABD不能成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只有C项符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1: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相互行文都使用( )。 A: 上行文 B:平行文 C: 越级行文 D:下行文 答案: B 试题2:公文中的词语应( )。 A: 含义确切 B:韵味无穷 D:色彩丰富 答案: A 试题3:公文的语言应当是( )。 C: 可圈可点 A: 庄重严谨 B:华丽流畅 C: 威严有力 D:古朴典雅 答案: A 试题4: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 )。 A: 都要上级请示 B:都要和有关机关协商 C: 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致 D: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 答案: C 试题5: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 )。 A: 语气词表述 B:惯用的句式表达 C: 感叹词表达 D:无主句表达 答案: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1: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其制发必须是( )。 A: 法律部门 B: 上级机关 C: 部门领导 D: 法定作者 答案: D 试题2:为加快文件的传递,可采用( )。 A: 逐级行文 B: 多级行文 C: 越级行文 D: 直接行文 答案: B 试题3: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是( )。 A: 被动发文 B: 主动发文 C: 是对报告的批件 D: 下级没有请示,用来指导工作的 答案: A 试题4:办公室更改电话号码,可用( )公布周知。 A: 通知 B: 通告 C: 启示 D: 布告 答案: C 试题5:决定必须由( )。 A: 党政机关联合发文 B: 会议讨论之后才能发文 C: 政府部门制发 D: 党、政府领导机关制发 答案: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1:规范性文件正文表达的基本单位是( )。 A: 章 B: 节 C: 条 D: 款 答案: C 试题2:会议通知的繁简程度,应视( )而定。 A: 会议内容与规模 B: 会议的重要性大小 C: 会议的广泛性大小 D: 会议的地点 答案: A 试题3:规范性公文的一致性表现在( )。 A: 与其他文件、作者权利具有高度统一的一致关系 B: 文件结构的周密有效 C: 文件的文字条理清楚 D: 文件的语言简约不繁 答案: A 试题4:规范性公文标题的时间是( )。 A: 公文发布的时间 B: 公文撰写的时间 C: 公文打印的时间 D: 公文讨论的时间 答案: A 试题5:通报的表达方式侧重于( )。 A: 叙事 B: 说理 C: 说明 D: 说明、说理 答案: A 试题6:可以用“命令”、“令”、“通令”这三种名称颁发的是( )。 A: 发布令 B: 行政令 C: 嘉奖令 D: 惩戒令 答案: D 试题7:在布告的撰写中,如果用以公布需要遵守或执行的事项,则应( ) A: 将事情的时间、地点、主要事实表述清楚 B: 明确而具体地阐明规定的内容与要求 C: 说明目的、意义与各项政策的准确涵义与执行要求 D: 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B 试题8:若需向外国有关部门和人士对我国领导人任职、重大政治活动的祝贺表示答谢 亦须选用( )。 A: 公告 B: 通告 C: 布告 D: 照会 答案: A 试题9:发布行政法规、公告、布告,表达侧重( )的方式。 A: 议论 B: 叙述 C: 说明 D: 描述 答案: C 试题10: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写为( )。 A: 96年4月15日 B: 九六年四月十五日 C: 1996年4月15日 D: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五日 答案: D 试题11: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文种是( ) A: 命令(令) B: 决定 C: 通知 D: 指示 答案: A 试题12:撰写决定、讲话稿等,选择表达方式侧重( )。 A: 议论 B: 说明 C: 论证 D: 叙述 答案: A 试题13: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省军区向该省各市、县人民政府行文时可制发( )。 A: 命令 B: 函 C: 指示 D: 通知 答案: B 试题14:制发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由( )确定的。 A: 撰笔者本人或团体 B: 机关党政负责人 C: 行文的对象及行文内容 D: 作者的上级机关 答案: B 试题15:只有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可以使用( )性的文件。 1 A: 向上级请示性 B: 行政管理命令 C: 沟通信息 D: 针对性强 答案: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1923年10月10号):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正式宪法——虽然在程序上是贿赂的结果,但在形式上和名称上,并非一无是处。 2.刑事法律暂行新刑律:基础是《大清新刑律》,其刑法原则,刑罚制度都一样,仅仅把一些帝制下的用语,改成民国下的用语。 (五)国民政府1.宪法性法律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党治下的产物,其基本精神是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虽于1936年5月5号公布了,但没有实施,理由是日本侵华使得没有条件实施。 中华民国宪法:了解基本内容及条文。 2.民法五编。注意与清朝的五编(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不一样,而是总则, 债,物权,亲属,继承。采取国家本位主义和民商合一制,大量抄袭外国的。 3.刑法1928年和1935年两部。新的内容主要是规定了保安处分。 4.民事诉讼法注意其当事人进行主义。 5.刑事诉讼法注意自由心证原则。 其他如行政法和法院组织法,一般性了解。 (六)人民民主政权 1.工农民主政权时期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法律文件,其特点是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规定的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制。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主要掌握它反映了一些左倾的影响,即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2.抗日民主政权时期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为代表规定的参议会制。 3.人民民主政权时期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最大的建树是规定了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奠定了以后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中国历代刑事法制一、罪名 1.昏、墨、贼、杀(夏) 2.寇攘奸宄(西周) 3.五过之疵:审判官在五等过失免人之罪时所出现的五种弊病:惟官(旧僚属) 惟反(恩人) 惟内(亲属) 惟货(行贿) 惟来(故交),从而把不该开脱的人开脱了,这要以开脱之罪治之。(西周) 4.漏泄省中语:泄密(汉) 5.重罪十条(北齐) 6.十恶(隋开皇律) 二、刑罚旧五刑;新五刑(笞、杖、徒、流、死);清末过渡刑罚(现行刑律规定的:罚金、徒、 流、遣、死);近代刑罚(主刑: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从刑) 三、刑法原则 1.区分过失和故意:惟眚和非眚(眚即过失)(西周) 2.区分偶犯和惯犯:惟终和非终(西周) 3.区分主犯和从犯:造意和非造意(汉) 4.罪疑惟轻(吕刑) 5.株连:缘坐(株连亲属);连坐(株连非亲属) 6.赎:也可以认为是刑罚,区别罚金 7.宽严适中 8.诉讼时效和法律时效 9.因时因地制宜:“刑罚世轻世重”(因时);“三国三典”(因地):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10.老幼残疾犯罪减免刑罚 11.据实定罪和论心(动机)定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至唐朝之前的春秋决狱,特别强调当事人的动机。 12.考虑犯罪的情节和认罪的态度 13.类推:吕刑中的“上下比罪”,一直沿用到新刑法的颁布前。 14.正当防卫原则:最早可以推到西周 15.诬告反坐:最早起码可追溯到战国的秦国 16.更犯(累犯)加重 17.数罪并罚 18.自首减刑或免刑 19.上请(请):某些人的犯罪和某些情况下的犯罪必须报请皇帝裁决的原则,起源于西汉汉高祖刘邦,一直到清朝。 20.议(八议):周礼中有“八辟”,三国《曹魏律》始入律;八种贵族官僚犯罪可免死,一般犯罪可减等;亲故贤能功勤贵宾。重点 21.亲亲得相首匿(汉)和同居有罪相为隐(唐朝及以后):后者的范围更大,甚至包括部曲和奴婢。其共同的理论源头:孔子的父子相隐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重视伦理的特点 22.五服治罪:晋律首先将服制作为定罪量刑的规定。 23.区分公罪和私罪(唐律):前者是官吏因公事而犯,可以从轻处罚,保障官吏积极履行公务;后者是官吏因私事或因假公济私而犯,要从严惩处,打击官吏徇私枉法和贪赃枉法。 24.官当:用官品抵销刑罚。最早由南朝的陈律规定下来,在后来唐律和宋律中也有反映,但在明清律中就没有了。因为当徒刑的比较多,故又称“以官当徒”,但不仅仅是这样。 25.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处理原则:唐律: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表现了既尊重外国习俗和法律的友好态度,又坚决维护主权的精神。原因在于唐的强大。)明朝:化外人犯罪以律拟断。清末:《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首先攫取领事裁判权;大清新刑律第八条承认了领事裁判权;1943年才真正废除。 26.同罪异罚:在我国存在了很久,从奴隶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甚至民主政权时期,都有此类规定。 27.罪刑法定:最先由大清新刑律规定 中国历代民事法制 一、所有权制度(主要是土地所有权问题) (一)奴隶制时期土地王有制,土地不可以买卖。 (二)封建制时期私田可以买卖,国家保有一部分官田。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在民法的物权编里具体规定。 二、契约 (一)奴隶制时期西周时期买卖契约:质,剂;借贷契约:傅别 (二)封建社会(略)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略) 三、婚姻制度历史上变化不大掌握内容:六礼的内容和影响。在这部分,教材上的第七到第十二部分属于误印,应删去。同姓不婚的内容和目的。目的:生育健康的后代;附远,扩大本家族的势力;厚别,严格区别同宗,防止紊乱纲常。这一规定影响深远,到大清现行刑律才开禁。七去和三不去的具体内容。 四、家庭制度:父权制、夫权制五、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始于西周成王后),与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家庭制度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楔形文字法 楔形文字法是指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各奴隶制国家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法律的总称。它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6世纪,随着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而逐渐走向消亡。 《乌尔纳姆法典》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它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古东方法进入成文化阶段。 《汉摩拉比法典》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之大成,它的制定,标志着楔形文字法乃至整 个古东方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汉谟拉比时期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的发展状况,而且比较完整的保留下来,因此是我们研究楔形文字法的最可靠的史料。 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直接原因: 1. 实现法的统一的需要。制定一部通行全王国的法典成为当时的一种迫切的需要。 2. 调整经济关系的需要。当时出现的许多新的经济关系在原有各国的法律中未得到反映,需要新法律予以规范。 3. 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由于私有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亟需一部统一的法典缓和阶级矛盾。 汉摩拉比法典的特点: 1.法典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维护汉谟拉比王的专制统治地位;确立自由民对奴隶的绝对统治权和支配权 2. 法典体现团体本位思想:法典赋予公民权利时,强调以对国家和公社履行义务为前提;个人的权利义务与公社团体成员资格相联系 3. 法典保留有原始习惯的残余 4. 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楔形文字法的特点: 1. 法典的结构比较完整,一般采用序言、正文、结语三段式体例 2. 法典内容涉及面广,几乎涵盖法的基本领域 3. 法典缺乏抽象原则。楔形文字法大多是司法判例汇编,法律条文一般都是具体法律问题的个别规定,缺乏理论抽象和一般原则 罗马法 罗马法是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时期。 罗马法的特点: 1. 法学家的解答与著述。法学家进行了大量的解释法律、阐述法理的著作 2. 裁判官的“告示”,公元前367年,罗马确立最高审判官,按照罗马惯例,内事裁判官可以颁布各种告示,作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从而获得直接立法的权利 3. 系统的大规模的发电的编纂。公元六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进行的系统的、大规模的法典的编纂 罗马私法的体系: (一)人法。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 法人制度的形成条件:物质条件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理论基础是罗马法中人格观念的产生和演进;而罗马法学家关于法人的论述则使罗马法人制度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并具有后来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法人特征的基本内容 (二)物法。物法是罗马法的主体,实体法的核心,由物权法、继承法和债权法三部分构成。 1.物和物权法。所有权是物权的核心,是权利人直接行使于物上的最完全的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和永续性三个特征。 2.继承法。由“概括继承”(即继承人必须继承继承人的所有遗产和全部债务,当遗产不足还债时,也须由继承人负责偿还)到“有限继承”(允许继承人对死者的债务仅就其遗产范围内负责清偿) 3.债法。四种类型:契约;准契约;私犯;准私犯。 (三)诉讼法 1.法定诉讼—仅用于罗马市民 2.程式诉讼 3.特别诉讼 罗马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 1. 形成罗马私法体系。罗马法对资产阶级统一法制具有重大的贡献。 2. 罗马法的许多具体制度和原则,对资产阶级立法也有巨大的影响。 3. 罗马法中的许多概念、术语如法律行为、民事责任、代理、占有、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债、私法等,也对后世资产阶级立法所继承。 4. 罗马法学家的思想学说及其罗马法学发展的成果,也成为后世资产阶级法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学说汇纂》的著述,成为19世纪世界最发达之德国法学的历史渊源。 两大法系 法系是指根据法在结构上、形式上、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以及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和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对法进行的基本划分。 资本主义国家有两大法系,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罗马日尔曼法系,是承袭古罗马法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欧洲大陆上的法、德、意、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英、美、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均属于英美法系。近几十年来,英美法系国家也制定了大量成文法以作为对习惯法的补充。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6个国家法律属英美法系,除英美两国,其余主要是英联邦国家,大陆法系又称为成文法,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法典为第一法律渊源,法典是各部门法典的系统的综合的首尾一贯的成文法汇编。世界上大约有70个国家法律属成文法系,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及受其影响的其他一些国家。 两者的主要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渊源不同。 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 ?第二,法律适用不同。 前者习惯用演绎形式,后者习惯用归纳的形式。 ?第三,判例地位不同。 前者不是正式渊源,后者是法 ?第四,法律分类不同 前者分为公法和私法,后者分为普通法、平衡法 ?第五,法律编纂不同 前者倾向法典形式,后者倾向单行法 ?第六,诉讼程序不同。 前者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后者的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心,具有抗辩式的特点,同时还存在陪审团制度。 ?法系这种分类不能提示法的本质,但有助于促进法律文化的了解与交流。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历史上差异显著,但二十世纪以来,这种差别开始缩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认识的辩证发展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 (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 (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 (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18、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形: (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范围内,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 (2)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 19、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20、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21、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 24、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 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 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构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间接受生产力的制约。 26、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阶级对立的实质就是一部分人能够占用另一部分人的劳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 27、国家、国体和政体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本质上,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由于国体不同,先后出现过奴隶主阶级专政等不同类型的国家。 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同国体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政体。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只有根据国体才能判明国家的性质,政体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首先,邓小平理论是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产物。 近代,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精神批判,产生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开端;马恩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一般规律,找到了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 其次,当代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时代特征,要求社会主义顺乎世界潮流,反映时代变化,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大背景。 2、邓小平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十二大以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及时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阐 述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任务、动力、条件、步骤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论述,并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至此,邓小平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二者的共同要求是:人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首先,我国已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基础。 其次,我国尚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首先,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其次,就我国来说,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最后,发展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条件。 8、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判断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特征:企业的自主经营,资源配置的市场性,经济活动的开放性,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管理的法制性,宏观调控的间接性,市场竞争的平等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 学校职工宿舍分配方案某公司股权分配方案中药治疗痤疮学校教师宿舍分配方案医生绩效二次分配方案 式并存的制度。 (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手段的长处。 (4)在政治制度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 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了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十五届四中全会同时指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3)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推动企业科技进步;(6)全面加强企业管理;(7)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8)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10)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和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家经营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的形式:个人业主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1)产权清晰 主要是由法律明确界定出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权利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利,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2)权责明晰 指所有者(出资者)同企业经营者有各自明确的权利和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据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3)政企分开 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管理科学 指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系和组织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建立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除了全面理解和把握以上四条基本特征外,还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继续推进政企分开;?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13、市场体系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最基本内容,是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市场体系内部各类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要使市场体系的整体功能得到发挥,必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14、市场体系中的各类市场 (1)商品市场 狭义的商品市场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的交换场所,其主要功能有:为商品交换的实现提供条件;评价商品;影响供求。商品市场主要包括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消费资料市场的特点:多样性、层次性、分散性、流动性。 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购买者以各类企业为主;以中间产品的交换为主;生产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变化小但需求量大;需求相对稳定,决定了生产资料市场有可能相对集中和相对独立,有利于发展期货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的功能:制约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制约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结构;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 (2)金融市场 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货款的吸收和提取,货款的发放和收回,投资资金的筹集等一切与货币流通有关的活动。 金融市场的主要作用:引导资金合理配置资源;聚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影响利率实现宏观调控;提供竞争改善经营管理。 (3)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进行流通和交流的场所。其作用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劳动力市场上流动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供求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在于: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具有流动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双向选择性。 (4)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的市场组织形式主要有六种: A.土地的一级市场。由国家采取公开拍卖、招标、协议等方式出售或划拨土地使用权。 B.房地产开发市场。主要包括资金筹措和建筑施工两大环节的活动。 C.房地产交易市场。指有组织、有领导建立的有形房地产交易市场。包括所有与房地产经营有关的活动,如集资建房、房屋互换、房地产信托代办、新房出售和预售、旧房的买卖和租赁。 D.商品销售市场。有两种形式:房屋产权出售;房屋使用权的转让。 E.房地产金融市场。 F.涉外房地产市场。 (5)技术和信息市场 广义的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技术商品的开发、应用和流通的全过程;狭义的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商品交换的场所。 (6)期货市场 狭义的期货市场是指期货交易的场所,即期货交易所;广义的期货市场是指构成期货交易的全部要素,包括交易所、经纪公司、结算所、期货交易者等。 15、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宏观调控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的目标: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党的十五大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7、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纲领,起到补偿劳动者收入损失的功能。 (2)社会救助。其目的是帮助社会成员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纲领。 (3)社会福利。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状况,是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纲领。 (4)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纲领。 (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纲领。 18、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深入、扎实、持久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 第三部分 法律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下面黄颜色是赠送的简历模板不需要的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 简历——智联招聘 男 | 已婚 | 1988 年月生 | 户口:湖南 | 现居住于广东深圳-宝安区 3年工作经验 | 团员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陈屋村2巷518101 E-mail: 求职意向 ?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职业: 销售业务、销售管理、市场 ?期望行业: 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教育/培训/院校、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 ?工作地区: 深圳 ?期望月薪: 4001-6000元/月 ?目前状况: 我目前处于离职状态,可立即上岗 职业目标 喜欢营销管理类工作,喜欢有挑战的工作,大学四年一直在挑战自己,挑战自己的极限,一直在做营销的兼职,坚信“也精于勤而荒于嬉”一直严于律己,在各方面都要从严要求自己。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只有自己不敢做的,没有做不成的,做销售10分靠天,九分靠人做,市场是人做出来的。 工作经历 2013/01 -- 2014/04 超越电脑专卖店 | 市场主管 行业类别:计算机硬件 | 企业性质:民营 | 规模:20人以下 | 职位月薪:4001-6000元/月 工作描述: 在各工业区和住宅小区做广告宣传为店铺销售做铺垫,并且为各用户提供售后维护工作。 2011/06 -- 2012/11 衡阳市教育培训学校 | 销售主管 行业类别:教育/培训/院校 | 企业性质:民营 | 规模:20-99人 | 职位月薪:2001-4000元/月 工作描述: 为学校制定招生计划,带领招生专员在各社区以及学校周围做广告(包括粘贴墙体广告,入户拜访宣传)开展招生工作,定期到中小学校门口驻点宣传,联系各学校任课老师开展招生工作。 教育经历 2007/09 --2011/06 在校学习情况 曾获 院校级三等奖 在校实践经验 2008/03 -- 2010/10 大学生英语周刊衡阳市推销员到衡阳市区域经理 *2008年推销员,在学校新生开学期间向学生和家长推销《学生英语报》 *2009-2010年《学生英语报》衡阳地区区域经理,负责在衡阳各高校组建团队销售《学生英语报》,团队培训,团队维护,最后指导团队销售。 *2009-2010年。衡阳行动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招生代理 负责公司在衡阳地区的自考、成人高考、家教培训的招生工作,制订季度招生计划,实行电话营销,接待客户的来访、洽谈工作。到各医院和各事业单位接触式发放传单并且交谈留下有意向人的电话以后回访。并且做出了良好的业绩。 语言能力 英语:读写能力良好 | 听说能力良好
本文档为【陕西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知识盘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1KB
软件:Word
页数:4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1-14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