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 端午节的文化解读——以古代诗歌的描述为例

(doc) 端午节的文化解读——以古代诗歌的描述为例

举报
开通vip

(doc) 端午节的文化解读——以古代诗歌的描述为例(doc) 端午节的文化解读——以古代诗歌的描述为例 端午节的文化解读——以古代诗歌的描述 为例 第20卷第l期 2011年1月 牡丹江大学 Journa1ofMudanjiangUnivetSity Vo1.20No.1 Jan.2011 文章编号:1008.8717(2011)01—0079—02 端午节的文化解读 以古代诗歌的描述为例 郑紫苑王帅 (1.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2.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端午节是中国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有...

(doc) 端午节的文化解读——以古代诗歌的描述为例
(doc) 端午节的文化解读——以古代诗歌的描述为例 端午节的文化解读——以古代诗歌的描述 为例 第20卷第l期 2011年1月 牡丹江大学 Journa1ofMudanjiangUnivetSity Vo1.20No.1 Jan.2011 文章编号:1008.8717(2011)01—0079—02 端午节的文化解读 以古代诗歌的描述为例 郑紫苑王帅 (1.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2.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端午节是中国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有些地方它还被称为诗人节.中国古代的R.Z.4z7以大量的 诗歌来描述与记载这个盛大的节日.对于中国g-4L<A.来说,端午节av6Z4Z~&--+N单的民俗节日,它还是一个 仪式展示的空间,情感释放的空间和灵魂寄托的空间. 关键词:端午节;古代诗歌;文化解析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 端午节又称天中节,端阳节,重五,重午,龙舟节, 粽子节,女儿节,午El节,五月节,艾节,端五,夏节, 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它是中国古代几个比较大 的节日之一,汉代以来的文献中对于端午就有很多记载, 发展到清朝的时候,它和中秋,春节并称为三节.今天, 它仍然是中国人生活中老百姓最熟悉和喜爱的节日之 一 .本文以古代诗歌对端午节的描述为着眼点,分三个 部分来阐述这个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 , 仪式展示的空间 一 方面,从仪式(rite)的词义来看,它是指进行典 礼的形式,主要是宗教或祭祀仪式;另一方面,仪式是 一 个庞大的话语体系,根据仪式被重复的问隙性特征和 功能意义可将仪式分为时历仪式,过渡仪式和特殊仪式. 时历仪式是每年差不多在相同的时间内都要进行的季节 性仪式,如庙会仪式.m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就是一种时 历仪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如古人在端午日喝浴兰 汤,饮雄黄酒,菖蒲洒,艾酒,插艾叶,挂雄黄袋,制 艾人,艾虎,有的地方还制蒲剑,蓬鞭,蒜拳,桃枝于 床边,还有的挂虎饰,给孩子穿老虎兜肚,挂张天师像 等.此外,端午节还有”斗百草”,斗力,厮打,拔河, 决射,赛龙舟等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龙舟竞渡是参与 人数比较多,比较有影响力的活动.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穆天子传》中,而 竞渡之戏在南北朝时期也已经出现在文献之中.《荆楚岁 时记》就有相关的记载.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 初五),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 舟节.尔后,湖南省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由此看见,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一种比较重要的仪式,这在古代文 人的诗歌中有大量的描写. 如,张说的《岳卅I观竞渡》: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鼓发南湖槎,标争西驿楼. 开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道.” 对这种民俗活动进行比较传神的描写的还有清代黄 士瀛的《盘溪观龙舟竞渡》: “紫云宫前擂大鼓,乡人竞渡作重午. 灵均孤忠自千古,凭吊遗俗遍三楚. 蝎来观者如堵墙,万目睽睽引领望. 彩旗一挥百棹忙,踊跃直趋波中央. 一 龙矫首牙瓜张,一龙含尾低复昂. 群龙奋鬣互腾骧,陆离五色生辉光. 金鼓嘈杂声镗镗,拿云喷雾纷回翔. 锦标一夺群披猖,旁观亦觉兴飞扬. 欢呼尽饮挥蒲觞,瓦篷深惊在绿杨.” 收稿日期:2010—06—25 作者简介:郑紫苑(1984一),女,河南兰考县人,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客 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08级 民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客家民俗. 王帅(1986一),男,山东乐昌人,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 学院2007级民俗学研 究生,研究方向:客家民俗.79 总之,这些诗歌是从诗人的实际感受出发,埘这种 活动的过程进行r详尽的描写.龙舟在水中起伏仿佛真 龙在水中翻腾,展示了龙舟竞渡的仪式之美,描绘了当 时活动的盛况,突出了这种仪式活动的”锦标一夺群披 猖,旁观亦觉兴飞扬.欢呼尽饮挥蒲觞,瓦篷深惊在绿 杨”的效果. 二,精神释放的空间 (一)端午节习俗的狂欢性 狂欢节的”节日性”是巴赫金狂欢理论的核心概念, 有的学者认为,”狂欢节对颠覆的强调是为了重建,狂欢 节的更新精神与自由浅层次上的解放精神不谋而合,狂 欢节将外界人化,是自由深层次上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 性的统一的精神体现;狂欢节的欢乐与笑是使人达到自 由的途径.因此,狂欢是自由生命的张显,狂欢的深层 意义是人的自由.”惭以从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人的精神世界来看,我 们不应该把节日风俗仅仅看做简单的生活工具,而应该 从人类生存的理想境界去认可它. 狂欢是端午节的一大节日内容,人们在端午节的时 候抛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羁绊达到精神上的彻底自由. 如,瞿佑的《菖蒲酒》: “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 金刀细切传纤手,玉蜂轻浮送异香. 厨荐鲥鱼冰作鲶,盘供角黍蔗为浆. 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端午盛会:摆满酒桌的精美佳肴, 异香浮动的美酒,华美精致的酒器,挥动纤纤细手的美 人.面对此时此刻,置身此情此景,尽情狂欢,纵然喝 得酩酊大醉,又有什么关系! 另外,《清嘉录》中一首无名氏的乐府诗《划龙船》 也描述了苏州地区的端午盛况: “汨罗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端阳前. 苏州龙船夸绝胜,百万金钱水中进. 冶坊浜口斟酌桥,楼头水面争妖娆! 小龙船划疾如驶,大龙船l乱红紫. 胜会争夸十日游,青帘画舫结灯游. 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称假虎丘.” 诗中绝胜的苏州龙船在水中疾驶,大小龙舟竞渡, “青帘画舫结灯游.四更堤外笙歌散.”处处洋溢着一派 歌舞升平之象.在这个节日中民众忘记了日常生活的琐 事,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彻底放松,尽情欢愉. (二)端午节习俗的祭祀性 关于端午节的祭祀对象有屈原,曹娥和伍子胥等几 种说法,但是民众还是以纪念屈原为主.这主要是因为: 屈原是个具有强烈悲剧性的人物,他担负着一个促使历 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但是迫于客观现实条件的不成熟又 不得不归于失败的历史使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但是承担着这个使命的英雄实际上又不可能将 8O 它实现,这使得愿望和现实,个人与历史之问产生激烈 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屈原却始终对自己的愿望抱着”虽 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要将其付诸现实.可以说他是中 国几千年来爱国忧民的楷模.正是他对人民,对国家的 这种强烈热爱之情使得他得到了民众的热爱.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端午节是 一 个祭祀的诗歌节.古代文人们对屈原”忠而被谤,信 而见疑”,最后自沉汨罗的悲惨遭遇表示了同情和痛心, 所以也写了大量的诗歌来纪念他. 如,刘禹锡的《竟渡曲》: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 方面,民众们之所以同情屈原的不幸遭遇,是因 为他唤起了他们内心深处对自己民族的依恋与热爱,所 以他们祭祀并赞扬屈原.另一方面,从文人的角度来讲, 他作为古代知识分子的代表者,他也自然受到了历代文 人的宣传赞扬,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对屈原的崇敬与赞 扬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千古定论.在文人的笔下屈原精神 已化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灵魂寄托的空间 屈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屈原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 的政治理性和道德精神.一方面,作为一位政治家他无 论做什么,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始终把国家的前途 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他始终保持着高尚 的节操,对”美政”理想执着追求.同时又敢于批判邪 恶势力,同他们作毫不妥协的斗争,而这一切都只是为 了振兴楚国,使人民幸福.因此他也成为了千古文人效 法的对象. 在古代文人的心中,悼念和祭祀屈原,不只是为了 纪念和赞扬他,同时也是为追慕屈原的伟大和崇高,所 以当他们在现实中郁郁不得志时,总是把屈原作为他们 灵魂的归宿. 如.苏轼的《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此节.” 屈原一生怀才不遇,胸怀治国爱民(下转107页) 义相同.类似的置换在译本中不难发现,如:情投意合: seeeyetoeye,国粹沦亡:thenationalcuhureisgoingtothe dogs等等. 结语 ?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适度异化,可以彰显中国文 化,提升我国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促进世界多元文 化语境的发展,抵制文化霸权主义.译文既要体现异域 文化色彩,满足译语读者求新与求异的文化需求,又要 适当顺应译语读者的文化语境,让他们顺利理解原作意 图.译者要根据语境灵活处理语言文化差异和冲突,以 一 种更宽容,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翻译,正确地认识翻 译在文化建构中发挥的作用.正如廖七一指出的那样”译 者只有在熟练掌握两种语言文化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原 作的精神,正确推断作者的意图,同时兼顾译语接受者 的思想和接受能力,在译语文化自身的框架中正确吸收 原语文化的养分,才能恰如其分地将原语文化负载词汇 中的文化因素传达出来.”(廖七一,2000:247) 参考文献: [1】陈时见.多元文化视域下的课程发展fJ1.西南师范大学 (人文社科版),2003,(6):8l.84. 【2】许均.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204. [3】廖七一.当代西方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232. [4]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 社,2004:l0. 【5】李丽敏.从文化视角看翻译中文化负载词汇的汉译英 [J】.洛阳师范学院,2009,(3):134—138. [6]郅婧.民族文化的承栽者与传递者[J].河南科技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9,(1):60—62. [7]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3:131. [8]LuXun.ATreeStoryofAhQ[M】.YangXianyiand GladysYang,Tr.Beijing:ForeignLanguagePress,2002. (上接8O页)的热情却成了一场悲剧,但是万幸的是他 的”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这种遭遇得到后世文人 的同情和理解.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吟唱着《离骚》义 无反顾地追随着屈原的脚步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掉了性命,又被贬到黄卅I, 儋州等地.但是到了这种境地,他还是通过诗篇来悼念 屈原,通过对屈原的赞美进一步为自己唱响”大夫知此 理,所以持此节.”的挽歌. 再如,文天祥的《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22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文天祥德祜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 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 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 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 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 俨然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 已的士大夫形象. 闻一多先生在《人民的诗人屈原》中写到:”惟其端 午是一个古老的节Et,’和中国人民同样的古老’,足见 它和中国人民的生活如何不可分离,惟其中人民把他 们这样一个重要的节13转让给屈原,足见屈原的人格, 在他们的牛活中,起着如何重大的作用.也惟其远在 原死后,中国人民还要把他的名字,嵌进一个原来与他 无关的节Et里,才足见人民的生活里,是如何的不能缺 少他.端午是一个人民的节日,屈原与端午的结合,便 证明了过去屈原是与人民结合着的,也保证了未来屈原 与人民还要永远结合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端 午节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他是全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 依托,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完善的精神品格,是千古文人 赞美和效法的对象. 总之,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岁 月里,在广袤的地域范围内,它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着.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展现着各地 不同的风俗仪式,塑造了情感宣泄的空问,承载着文人 们的壮志豪情. 参考文献: [1】朱杰.仪式传播观浅iX[J1.当代传播,2007,(2). [2】彭定求等.全唐诗【M】.上海:中华书局,1960:973. 【3]Y--~gN.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IN].武汉:华中理工大学 出版社,1996:243—244. 【4】洪晓.狂欢:自由生命的彰显——论巴赫金的狂欢理论 [J】.巢湖学院,2004,(5). [5】彭定求等.全唐诗[M】.上海:中华书局,1960:239. 【6】清顾禄.清嘉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114一 l15. [7】彭定求等.全唐诗【M】.上海:中华书局,1960:4002. 【8】程伯安编.苏东坡民俗诗解[MI.北京:中国书籍出版 社,1994:30. f9]王远国.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IN].武汉:华中理工大学 出版社.1996:235.236. f10]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卷-~[MI.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3:28 1O7
本文档为【&#40;doc&#41; 端午节的文化解读——以古代诗歌的描述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12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