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印度人女性观的衍变

古印度人女性观的衍变

举报
开通vip

古印度人女性观的衍变古印度人女性观的衍变 社会?文化 南亚研究 2002 年第 1 期 古印度人女性观的衍变 贺 璋 王容 在父系氏族社会刚刚形成的早期吠陀时代( 约公元前 1500—前 1000 年) , 母系氏族公社的母 性崇拜、母性中心, 作为一种社会遗存并没因父权制的形成而立刻消失, 而是在较长的历史阶段中 支配着普遍的社会心态与精神生活。早期吠陀时代对女性神的崇拜以及妇女在祭祀中的作用可以 佐证。尽管在雅利安人的万神殿中, 男性神因陀罗( 雷电之神) 、苏利耶( 日神) 、阿耆尼( 火神) 等都享 有崇高地位, 但是...

古印度人女性观的衍变
古印度人女性观的衍变 社会?文化 南亚研究 2002 年第 1 期 古印度人女性观的衍变 贺 璋 王容 在父系氏族社会刚刚形成的早期吠陀时代( 约公元前 1500—前 1000 年) , 母系氏族公社的母 性崇拜、母性中心, 作为一种社会遗存并没因父权制的形成而立刻消失, 而是在较长的历史阶段中 支配着普遍的社会心态与精神生活。早期吠陀时代对女性神的崇拜以及妇女在祭祀中的作用可以 佐证。尽管在雅利安人的万神殿中, 男性神因陀罗( 雷电之神) 、苏利耶( 日神) 、阿耆尼( 火神) 等都享 有崇高地位, 但是这一时期的女神也声名显赫。《梨俱吠陀》中就有近 20 首优美的诗章是专门歌颂 黎明女神的。古印度人对于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母性、代表农业的恒河女神、永生女神、智慧女神等也崇敬备至。可 以说, 女神崇拜是上古印度信仰崇拜中极为醉心的主题。古印度人对于女神的崇拜有一个特点, 即 把女神和生命本体的冲动、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对幸福的憧憬紧密联系在一起。 天上的崇拜与地上的尊重总是难分难解的。在世俗的宗教生活中, 女性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当 时的妇女可以担任女祭司, 主持宗教祭典。吠陀颂诗认为, 妻子与丈夫一起参加献祭是必需的, 妻子 是丈夫的一半, 丈夫若不在妻子的陪伴下举行献祭, 则其献祭是不能取悦于神的。? 照料圣火( 火负 责把人们投入的祭品送给神, 因而被称为圣火) 也被认为是妻子的重要职责。从《梨俱吠陀》中可以 看出, 女性有和男子一样的机会受教育, 许多女性被誉为具有很高的才华与智慧。《梨俱吠陀》中有 许多诗歌可能是女性创作的。据信, 2500 年前, 女教员和女学者在印度并不鲜见。 妇女充满着神力, 这是世界上许多民族的普遍观念。在早于雅利安文化的印度河文明遗址摩亨 佐—达罗的发现物中, 可以见到许多母神的小像。对母神的崇拜说明当时的人们相信女性的能力是 万物的本源。古人所以有这种观念, 也许是因为自有人类以来, 女性就承担了包括抚养子女在内的 人类自身生产的重任。从生理学的角度讲, 古人对女性的月经、受孕、分娩等以及随之而来的身体与 心理变化不甚了了, 因而认为女性是神秘莫测的。另一方面, 在生产力相当低下、古人的认知水平也 相当有限的情况下, 女性的繁殖作用得到突出, 所以最初的神话大都是关于富饶女神和大地之母方 面的内容。刚刚走出原始荒原的雅利安人, 对于女性的这种稚拙的最初探索, 对印度的宗教、哲学、 伦理等, 有着深刻的影响。连被公认为贬斥妇女的《摩奴法论》中也有这样的话: “妇女受人礼遇, 天 神就欢喜; 妇女不受礼遇, 一切法事就白做”。“因此, 每逢佳节和庆典, 她们应该总是受到求福的人 以饰物和衣食所给予的礼遇”。º 吠陀时代后期( 公元前 1000—前 600 年) 的雅利安人对女性的认识逐渐复杂起来, 开始对她们 持矛盾的态度。这时的女神崇拜一方面将女性显示为创造者, 显示为秩序、美、善和知识等的源泉; 另一方面, 女性又被显示为毁灭者, 显示为死亡、疾病和灾难的渊薮。如黑夜女神将世界包裹在隐藏 着恐怖的沉重黑暗之中, 地母神既是仁慈的, 但同时还掌管着朽坏、死亡和秩序的破坏。这样在当时 ? S. V . Venkatesware, Ind ian Cul ture T hrou gh Th e Ag es, New Delh i, 1980, p. 67. º 《摩奴法论》, 蒋忠新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年, 第 45 页。 50 南亚研究 2002 年第 1 期 社会?文化 的经典中既不乏对女性的肯定和赞誉, 也有对女性的否定与诋毁。一方面, 承认甚至崇敬女性原则。 “对于那些追求世俗快乐的人来讲, 对所有强大的女神的崇拜都是必要的, 因为她是无限的知识, 她 是宇宙的母亲, 弥漫于整个世界”。? 那个时代的人还有一普遍的信仰, 即认为一种植物的幼苗若是 由一个怀孕的妇女种植的就长得好。这一点在当时国王举行的马祭仪式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百 道梵书》说, 在马祭中, 国王的妻子们围绕着献祭的马尸行走, 王后卧于其侧, 佯做交媾状, 同时祈求 马的生殖力注入到她身上。这是关系到土地的扩大和丰饶的仪式的一部分。人们设想马祭是授予 胜利和统治权的大典。但另一方面, 女性又被看成是邪恶的化身、痛苦的源泉。她们无力抵抗诱惑, 容易堕落, 虚伪而狡诈。 对女性的这种矛盾态度, 确实令人惊讶。从世界范围来看, “女性是万恶之源”和女性的繁殖作 用以及创造力, 是不同文化产生的几大神话中共有的截然对立的两大特征。就其第一个特征来看, 如古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潘多拉, 不顾众神之王宙斯的告诫, 打开装着世界上所有祸害的禁 盒, 释放了各种罪恶遗害人类。据犹太教和基督教教义, 夏娃违反了上帝的禁令, 偷吃禁果, 因而对 人类的堕落负有责任。就其第二个特征来看, 在埃及神话里, 爱巴斯是伟大的母亲和富饶女神; 在希 腊神话中, 诸多女神受到崇拜; 巴比伦的伊斯塔, 则是赋予大地上的人类和动物以富饶和繁衍能力 的天后; 夏娃的名字有“万灵之母”之意。可见, 上帝创世时并没有忽略女性。 对女性的矛盾态度显然是父权制社会确立之后的产物。从野蛮时代开始, “纯粹自然产生的”、 “只存在于两性之间”的分工就形成了, “男女分别是自己活动领域的主人; 男子是森林中的主人, 妇 女是家里的主人”。º 由于父权制和私有财产的产生, 女性传统地位失势的“世界性失败”, “妇女的 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掉了意义; 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 妇女的 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 ? 男优女劣的观点由此而产生。男性是重要的, 是物种之范, 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人, 而女性则是男性的变体。男子是主体, 女性是他体( 夏娃是用亚当的肋骨做成的) 。随着女性在经济 结构中退居其次, 她们日益沦为生产的工具和家庭的奴隶, 逐渐被排斥在社会活动之外, 生活视野 明显受限。恩格斯曾说, “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 父权制确立了男 性的统治, 男子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宰, 而且成了精神生活的主宰。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也就必然 反映在一切文化形态中。此外, 既然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被视为奴婢或财产, 不忠实就意味着财产 的被盗, 意味着男子的所有权被侵犯。所以, 害怕女性的不忠实与对女性的防范意识、轻蔑意识同时 产生。 尽管如此, 远古女性崇拜的文化遗传并未消失, 并且对于刚刚迈入文明门坎的民族来说, 如何 使人丁兴旺, 五谷丰登是最为紧要的。而在生产力还比较低下, 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 位的情况下, 女性对于家庭财富的增殖、家族的生存与延续, 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古印度人就公 然宣称, 家庭是女人的田地, 女人的作用关系到家庭昌盛, 甚至关系到国富民强。古印度人的人生内 容有解脱、正法、财富、情欲四个方面。婆罗门和苦行者注重解脱, 但对于过世俗生活的人来讲, 财 富、情欲则不可缺少。而要想获得财富、家庭昌盛、多子多孙, 女性的合作非常重要。印度古代经典 ? º ? Michael All en & S. N. M ukherjee, Women i n I ndi a and Nep al, Canberra, 1982, p . 112.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 第 156 页。 ? 同上书, 第 159 页。 同上书, 第 63 页。 51 社会?文化 南亚研究 2002 年第 1 期 常常把妻子比作一块田, 丈夫比作种子; 种子只有撒在田里, 才能长出丰硕的果实。? 吠陀时代后期的雅利安人开始对女性持矛盾态度, 除了上述原因外, 与当时印度的宗教生活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有关系。一方面, 献祭仪式大大发展了, 特别是末世信仰的出现, 更加突出了男优 女劣的观念。在所有的父权制社会中, 男性是传宗接代的象征。婚姻的目的正如中国的儒家经典 《礼记?昏义》中所说: 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世。而对印度人来说, 除此以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即 是为了主持规定的葬礼仪式和定期奉献祭品。在婆罗门教的末世信仰看来, 只有儿子才能主持父亲 的葬礼, 只有通过儿子的祭品, 死去了的父亲及祖先才能最终得到解脱, 升入天堂。如果不由儿子来 奉献供物, 举行献祭, 那么死者的灵魂就会在尘世到处游荡或在地狱里忍受痛苦。这种信仰以及与 之相关的仪式, 授予男人高于女人的地位, 儿子对祖先的献祭高于女儿对祖先的献祭。《爱达罗氏梵 书》清楚地表达了这种观点, “……儿子对父亲来说是一条救生船, 在他身上有着无瑕的天堂的世 界; 女儿是悲伤的源泉, 儿子对于父亲来说, 才是来自天堂的、最高层的光芒”。º 这就从宗教的角度 给予了男性以特别重要的意义。生育后代, 尤其是生能为祖先举行献祭仪式的儿子, 开始被看成是 人生最高的责任和善。另一方面, 哲学家们则凝神沉思宇宙的基本统一性, 竭力想使自己能与至高 无上的梵或宇宙灵魂结合为一。这些古代思想家把获得解脱、与梵合一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而要 达到这个目标, 就必须放弃这个尘俗世界。怎样放弃呢? 即通过苦行。苦行一直在印度宗教思想和 实践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信, 节欲、贞节和禅定, 对于增强思想力量和意志力量大有帮助。而 苦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戒绝性欲。在那些苦行者看来, 女性不像男子那样偏重于精神的追求和解 脱, “妇女对于男人来说, 只是满足他的性欲冲动的自然的常规的工具。她与欲望是同义语。对于强 调苦行、追求精神解脱的人来说, 应明白人的本性, 保护自己的精力。在这层意义上, 妇女成为敌 人”。? “女性通过性欲, 通过感情等, 通过她所拥有的一切手段, 诱骗男人接受世俗的生活方式…… 妇女使得男人们行动, 挑起生活的重负……她们把男人锁在这个世界上, 锁在生活中, 阻止男人们 朝着神性与非存在迈步”。? 因而, 她们是男人追求精神解脱的主要障碍。 值得指出的是, 追求解脱的古印度人虽把女性看成是男人追求精神生活的主要障碍, 但仍对女 性身上所谓的神秘力量常怀敬畏之心。人们常常忽略了印度宗教有一个比较独特的方面, 这就是强 烈的、持久的对于生殖力量的崇拜, 即对于代表自然的再生和破坏力量, 天神的或者更常见的是女 神的崇拜。直到现在, 难近母这个以多种形式表现女性力量的原型女神, 仍是印度最受崇拜的大神 之一。在吠陀时代后期, 性力崇拜在当时的各种宗教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统治集团的成员, 普遍地崇拜这位女神, 把她作为政治力量的神性源泉。据信她集毁灭、创造、维护三重角色于一身。 就其毁灭性的一面, 她能打败敌人; 就其创造性的一面, 她能带来财富、健康、后裔与领土的扩张; 就 其维护性的一面, 她能保护国王和其他神圣的制度。? 此外, 印度的宗教传统中还有一个突出的特 点, 即并不压抑性爱的快乐, 许多男神都有女神配对。古印度人把肉体看成人的整体的一部分, 是无 法与精神相分离的, 因此他们不想有意识地抑制肉体的欲望。他们的目标是把人作为肉体和精神的 统一整体, 把男人和女人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 通过对性爱的体验来寻求悟性, “其中每一方都是对 ? º Su res Ch andr a Banerji, Cri me and Sex in Ancient I ndi a , 1980, p. 143. ? S . C. Crawford, Th e E vol ution of H ind u E thi cal Id eal s, Universit y Pres s of Hawaii, 1982, p. 29. ? Michael All en & S . N. M ukherjee 前引书, 第 2—3 页。 ? 同上书。 同上书, 第 11 页。52 南亚研究 2002 年第 1 期 社会?文化 方”。用奥义书的话来说: 当一个男人和心爱的妻子拥抱时, 不知道哪是里, 哪是外; 那么当他和理智 的灵魂拥抱时, 也不知哪是里, 哪是外。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把男女间的相悦、结合等同于人的肉体与 精神的结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他们对女性是持肯定的赞赏态度的。 由此可见, 女性被认为既仁慈又阴险, 既是创造之神又是毁灭之神, 既是男性的同盟者又是敌 人, 既是女神又是巫婆。她们既受到崇拜和尊敬, 又使人担惊受怕而加以敌视。女性成了一个难以 捉摸的两面人。当人们的女性意识逐渐从女性崇拜的神话氛围中摆脱出来, 又陷入父权社会的世俗 鄙弃中时, 社会与现实生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女性, “女人应当成为什么”, 成了存在于后代思想家 们女性观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早期佛教时期( 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4 世纪左右) , 佛陀对于女性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与关注。他 将大门无条件地向各阶层的妇女敞开, 并将解脱的真谛一视同仁地传给天下的男女。他曾亲自为许多 女性说法, 这当中有王后、公主、商人之妻、村姑、病妇、妓女等。根据佛教众生平等的主张, 男女应是平 等的。佛陀承认女性和男子一样有能力达到最高的精神和理智的阶段, 女性也可以获得正觉, 达到涅 榘, 即佛教信徒所追求的最高解脱境界。佛教接受妇女为比丘尼, 甚至允许娼妓加入僧伽。因此, 有许 多学者认为, 在早期佛教兴盛时期, 由于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印度妇女的地位一度有所提高。当时印度 出现了不少有才华的女诗人、女作家和女学者。许多女信徒都热心讲道、传道, 并以时间和金钱支持这 个新兴的宗教。信奉佛教的寡妇或者可以加入僧团, 或者可以留在俗界, 再婚、继承财产、管理自己的 事务。到了史诗时代( 约公元前 4 世纪—公元 2 世纪左右) , 沙门文化逐渐衰落下去, 婆罗门文化则逐 渐重占优势, 并日益在印度人的行为处世、伦理观念、价值评判上取得正统地位。包括着很多法律内容 的两大史诗于这一时期最后成书, 各种往世书、法经以及婆罗门教最重要的法典《摩奴法论》也编定于 这一时期 。正法( 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 思想贯穿在两大史诗中。坚战常用的称号是正法之王, 即作为正法的化身 的国王。两大史诗的创作目的正是为了说明某种确定的法的准则, 说明作为印度社会结构之基础的某 些关于法、道德以及伦理方面的原则。简单地说, 法的思想就是一个“应当成为什么”的问题。正是在此 背景下形成了女性应恪守的礼仪规范, 即女性应遵守的达磨。 这一时期的婆罗门教学者普遍认为, 解脱主要依据人们的种姓和性别。女性无论其种性如何, 都注定不能获得解脱, 除非她来世再生为男人。而且, 生为女身本身就是恶业的结果。这意味着她 无权在此世的轮回中获得解脱。婆罗门教因而把女性和首陀罗等同, 完全否认了女性有精神追求的 权利。《摩诃婆罗多》说, “床、座位、装饰、吃、喝、下贱、苛刻的语言与爱情——生主将这些给予了妇 女”。? 宗教正统剥夺了女性以往积累善业的最受尊重的方式即研究经典和沉思冥想。女性和首陀 罗一样, 被规定不准学习吠陀, 不准讲梵语, 不准参加宗教方面的一切活动( 吠陀时代的女性是可以 研习经典、参加宗教活动的。奥义书记载, 有许多女性还被邀请参加一些重要的哲学集会的讨论, 且 表现得非常出色) 。宗教祭祀已完全成为男人们的专职。不仅如此, 法经和《摩奴法论》还剥夺了妇 女的独立性, 规定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屈从地位。“无论在幼年、成年或者老年, 女子即使在家里也绝 不可自作主张。”“女子必须幼年从父、成年从夫、夫死从子, 女子不得享有自主地位”。º 这样, 女性欲获下世的解脱, 只有一种途径即做一位贤妻。做贤妻从此成为女性应遵守的最根 本的达磨; 把丈夫奉若神明, 这就是印度女性的最高妇道。因为: “女子的第一条路是丈夫/ 第二条路 ? 转引自 S. C. 克劳福: 《印度教种族观念的演变》, 夏威夷, 1982, 第 66 页。 º 《摩奴法论》, 蒋忠新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年, 第 103 页。 53 社会?文化 南亚研究 2002 年第 1 期 是自己的儿子/ 第三条是那一些亲属/ 国王呀! 第四条不为人知。”正因为丈夫是妻子的根本出路, 所 以: “不管住在城中还是山林/ 不管丈夫是罪人还是歹徒/ 妇女们只要把丈夫来热爱/ 她的世界就非 常幸福/ 即使丈夫邪恶淫逸/ 即使他没有什么钱财/ 品质高贵的妇女们/ 都把他当最高神灵看待。”? 因此, 这时的宗教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女性应奉夫若神诸如此类的训诫和劝导。《摩奴法 论》就公然训导妇女们, 即使丈夫是残废、行为淫乱、放荡、酗酒、蛮横无理等, 毫无优点, 也要忠实于 他, 顺他, 敬他。为了将这种态度仪式化, 宗教正统甚至还提出, 妻子要早晚膜拜丈夫的右脚脚趾, 给 它沐浴、焚香, 举着灯火在它眼前晃动。总之, 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 不管丈夫是好人还是坏蛋, 妻子 都要热爱他。妻子的唯一天职是做一个忠贞的妻子。即令丈夫死后, 这种对丈夫的忠贞仍被认为应 该继续下去。因此, 寡妇被禁止再婚, 并被强迫承认她们是丈夫死亡的原因, 她们以恶业吞噬了自己 的丈夫。 两大史诗所赞颂的女主角, 都是忠贞的典范。悉多、黑公主、达摩衍蒂、莎维德丽等女性, 都忠心 耿耿、忍辱负重地与丈夫一起历经磨难、生死与共。史诗歌颂了她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 但其立足点 依然是丈夫的利益。史诗中大力提倡的女性美德是: 忠贞、宽容、正直、慈悲、诚实等。女人如此, 才 能取悦财神, 才能给男人带来报偿、好运与吉祥。男人有了如此忠贞的妻子, 就获得力量能打胜仗。 否则, 妻子不忠, 丈夫就会战死沙场。因此, 为了忠于丈夫, 妻子们必须心甘情愿地忍受一切苦难。也 正因为如此, 女性的贞操开始受到特别的强调和重视。不过, 从《摩诃婆罗多》到《罗摩衍那》, 对于贞 操的注重有个发展过程。在《摩诃婆罗多》中, 贡蒂在出嫁前就生了迦尔纳, 黑公主有五位丈夫。而 在《罗摩衍那》中, 悉多简直就是贞字的化身。这部大史诗的第二至第六篇中, 悉多在罗刹王宫中的 贞操已得到精心刻意的描绘, 但在消灭了魔王、罗摩夫妇相会时, 罗摩却让悉多投火、在大庭广众中 证明自己的贞节。第一篇和第七篇( 公认是晚出的两篇) 则更进一步, 悉多虽证明了自己是贞节的, 但仍被作为保卫贞节的男权代表人罗摩遗弃在荒山野岭中。 总之, 从吠陀时代到史诗时代, 印度古代文化传统中对于女性的总体性认识与评价以及女性应 遵守的达磨已基本形成, 这种对女性既肯定又否定、充满了矛盾的认识与评价在稍后时代的法经和 法论等经典中得到了更详尽的发挥。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两种趋向: 一方面, 对女性的肯定导致了印 度宗教传统中对女神的崇拜始终占重要的地位, 并使得印度宗教中性和欲的色彩比较浓厚( 中世纪 印度教徒中有“性力崇拜派”以及密宗中“性”的成分) , 这也正是印度宗教不同于世界上其它宗教的 显著特征。另一方面, 对女性的否定导致了对女性的防范、警惕以及两性关系中许许多多禁忌的设 置。这些在法经和法论中都规定得比较详细、具体。与此相伴随的则是童婚、寡妇殉葬等陈习陋俗 的产生和发展。而占主导地位的强调男性统治的女性观通过诗歌、戏剧、神话、哲学、法律等男性的 话语与舆论又被广大女性内化为自己做事为人的行为准则。因此我们说, 女人实际是文化的产物。 正如英?甘地夫人所说: “男人不平等相待, 而妇女自己也以传统的悉多默默地忍受痛苦的观念作 为理想, 甚至最解放的妇女在心灵深处也存在这种传统观念”。º 可见, 一切心灵戕害都会超越世纪 而留下痕迹。千百年来, 多少印度妇女就这样背负历史沉重的十字架艰难前行。 (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 季羡林: 《罗摩衍那初探》第 60 页。 º 转引自黎菱: 《印度妇女: 历史, 现实, 新觉醒》,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6 年, 第 9 页。 54
本文档为【古印度人女性观的衍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14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