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举报
开通vip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 引言 同志们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并对这一发展观进行了精辟地阐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那么今年春节刚过,2月16日到2月21日根据胡锦涛同志的批示和中央的决定,中央就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研讨班。当前全国各地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非常重视,很多地方闻风而动,在展开学习。那么这个时候恰好我主编的《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这部著作也发表了,所以我想结合自己对中央精神的学习,结合我自己的研究...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 引言 同志们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并对这一发展观进行了精辟地阐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那么今年春节刚过,2月16日到2月21日根据胡锦涛同志的批示和中央的决定,中央就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研讨班。当前全国各地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非常重视,很多地方闻风而动,在展开学习。那么这个时候恰好我主编的《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这部著作也发表了,所以我想结合自己对中央精神的学习,结合我自己的研究和大家就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谈三个问题: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二个问题我们讲一下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三个问题我们讲一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实现五个转变。 下面我们来讲第一个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发展观问题极为重要,发展观是关于发展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或者说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概括起来说有四个方面,也就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和怎样衡量评价发展的问题。那么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的、全局的重大影响。所以胡锦涛同志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强调指出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我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落实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这里我想强调四点——。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同时做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级我们党应当如何认识和如何领导发展的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更好地推进发展,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那么十六大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化发展道路。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强调了这些全面发展的内容。我们看到,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发展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经济规律,而且也要重视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这些都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发展问题上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好检测、最好实践。也是对是否真正做到了三个代表的最好检验,这是一。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二我们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骤的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们生活总体水平达到了小康,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我们说实现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所以十六大提出要抓紧本世纪头20年这个大有作为,又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我们要全面实现这些目标,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增长翻两番,而且还要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下大力气解决如下一些问题。我们要解决农村上存在的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三农问题严峻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解决在区域关系上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解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上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在环境上要解决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虽然不是近期才产生的,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当中积累下来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相当于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的宏伟目标来说,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果说在过去我们还没有条件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那么现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这些不协调的问题,时机已经逐渐成熟,条件已经初步具备。我们现在有能力动员更多的资源投向低收入的群体,投向农村和农业,投向落后地区,投向社会事业,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所以关键是要求我们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起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样我们才能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必要的条件。而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我们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第二点。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正确选择 经过全党各族人们的共同努力,改革25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一花独秀,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我们遭遇了非典等各种灾害和困难,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高达9.1,,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万亿多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那么按照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即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那么为什么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阶段呢,我想这里有四个方面的情况我们要注意到。一是在这个阶段经济结构变化深刻,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降低,第三产业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如果我们能够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经济发展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否则就有可能停滞不前。二是在这个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会拉大,而随着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会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社会不稳定。那么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像拉丁美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都是在这一阶段出现了经济停滞,甚至社会动荡,结果使发展受到了延误。三是在这一阶段,社会消费升级而且日益多样化,而经济发展呢,是一 个渐进过程,满足人们需求也有个过程,与此同时人们对政治生活参与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新的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定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政策不适当,把人们的味口调得过高而发展又跟不上,新的体制、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衔接不及时、不到位,这就可能产生社会无序、行为失范、社会危机等问题。事实在这个阶段由于经济总量比过去大得多,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资源消耗增加,特别是像我们国家由于资源相对短缺,对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强,这样就会使来自国际的经济额差提高,而且成常态化。现在我国的许多大中消费的战略性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经很高,比如去年我国所消耗的铁矿石、氧化铝的50,,铜资源的60,,原油的30,都是需要依赖进口解决的,由于我国铁矿石的进口占了世界铁矿石销售的一半,所以去年世界上铁矿石是连续三次涨价。一些境外舆论已经在炒作说中美之间有所谓石油冲突问题以及矛盾额差、汇率额差等问题,世界上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的经验、教训也表明,比如由于日美经济的强烈摩擦,最终使日元大幅度升值,使日本陷于10年的经济低靡状态,所以事实和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汲取的。 总之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这样一个阶段,对我国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全国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妥善应对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很多矛盾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而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全局,有助于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这是第三点。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这个问题我简要地讲一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领导水平,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说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特别是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解决好发展问题。而要解决好发展问题,就需要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我们党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问题,解决好新时期我们党的建设问题。 以上是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那么我想简要谈这样四点。下面我们重点来讲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既要管当前又要管长远,既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要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坚定地加以贯彻和落实。那么我想围绕着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讲以下七个问题。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家都认识到这是党中央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但是也有一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做出了一些错误的理解和解读。比如有的同志认为,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表明,党的中心工作应该改变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了。因为党的工作重心应当改变了,比如有人以去年非典肆虐为由,以社会上存在的分配不公、下岗失业等社会问题为由,认为目前靠经济发展已经解决不了社会问题,主张应当改变党的工作中心,主张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为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为中心。有的建议要搞两个中心,说要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为中心,这些同志,中国现实出现的问题,比如说非典肆虐、分配不公、下岗失业、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问题归结为是由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惹的祸,这是完全错误的,是开错了药方。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很有害的,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解读,所以我们必须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不可或缺的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前提,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地认识。 当然有些同志提出问题,不是说不可以讨论,关键在于说得是否在理。那么提出要改变我们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这样一种观点,至少有一个基本道理没有弄懂,就是什么是中国的主要矛盾,什么是中国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因为不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我们就不可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改变国家落后的社会生产,我们就没有物质基础去解决贫困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否则的话我们也只能搞平均主义的贫困,而那样的话在当前这种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都会丧失物质基础。所以我们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好发展首先要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我们才能为社会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牢固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要向胡锦涛同志,像温家宝同志在最近讲话当中所多次要求的那样,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要仅仅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们的共同富裕。那么这就是说我们既要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又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要求我们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那么把重点论和两点论结合起来,学会弹钢琴,这是一种辩证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掌握这种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实质上是对我们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我们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年均经济增长平均要达到7.2,。所以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一定的高速度的发展。只有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我们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当然我们讲经济保持较快发展,这又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但是我们又不能片面去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现在经济建设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是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而且资源环境的代价比较大,为此我们就必须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显著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还必须注意到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那么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不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我们对于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所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否则如果经济上我们大起大落,不仅会打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会造成经济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损失。所以我们又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作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加以重视和解决,所以第一个问题我们强调的就是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动摇。 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是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所在,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利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物质需求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就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较快地发展。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同时,我国社会各项事业进步也很明显。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承认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我们长期存在着一头重,一头轻,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比如公共卫生体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而我们的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农村缺衣少药的状况严重。那么考察卫生投入和国民经济增长是否协调,我们通常采用卫生经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也就是用卫生弹性系数来衡量。 这样一比较我们就看到了我们的公共卫生事业地投入,在世界上是比较落后的。发达国家卫生弹性系数一般在1.4,到2,左右。这就表明卫生费用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而我国在1991年到2001年11年间卫生弹性系数只有0.96,这表明我国的卫生费用慢于经济增长的速度。那么在医疗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卫生资源的分配有严重不公。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农民人均卫生事业费每年只有12元,仅为城市居民的28,,所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元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卫生技校进行排队评估,中国是排在第144位,就是我们卫生的技校191个国家当中排在第144位。在卫生负担的公平性的评价排序当中,就是卫生经费的投入使用得是否公平,那么中国是居第188位,倒数第四,比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缅甸还要低。所以由于我们公共卫生体系投入不足,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是落后,滞后于我们的经济发展的。那么去年非典疫情的蔓延就集中暴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去年本来我国经济发展开局良好,但非典疫情的突然爆发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如果不是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如果像去年四五月份工厂里没人上班,商店里没人购物,街道上没有汽车,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哪里还有经济增长9.1,的大好形势呢,所以抗击非典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当然社会发展不仅包括了公共卫生事业,而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地发展。而且还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还包括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的发展等等。那么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所当然地要包括这些方面事业地不断进步。我们要加快社会发展,叫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制,特别是要发展义务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加强基础研究,高 技术研究,推进科学事业的发展,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特别是注重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发展。就要把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继续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理顺收入和分配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要加快社会发展,还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为了加快社会发展,我们必须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所以各级政府都要用较大幅度来增加对社会发展地投入,这是我们加强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物质基础,同时我们还要加快社会领域的改革和体制创新,增强社会发展的活力,还要鼓励、引导、调动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来参与社会事业地发展,我想这是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协调经济社会发展。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我们也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所以我们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应当说我们党历来是重视三农问题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政策执行当中的各种原因,城乡差距、功能差距仍然在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大家所说的三农问题。正像同志们所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已经成为了同志们广泛的共识。那么比如在2002年,我国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2476元,那么这2476元按当年汇率计算,还低于国际上公认的贫困县,也就是每人每天一美元的水平,如果要达到脱贫的国际标准,那么农民应当年均收入,人均收入在3018元人民币,这样一个水平上。而我国农民的纯收入人均只有2476元,可以说我国的农民整体上还没有脱困、脱贫。那么城镇居民我国2002年人均收入是7703元,那么这样来看,一个城市人的消费就相当于一个农村人的消费的3.8倍。如果我们考虑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福利待遇和隐性收入,考虑到农村实际上生产成本的支出和实物估价等因素,所以根据有关专家计算,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还远不止3.8倍,而是高达5到6倍。 这种状况在全世界也是比较突出的。正像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我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所做的一个 调研报告 关于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就业的调研报告XX公司人才现状调研报告XX村综治维稳工作的调研报告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所指出那样,我国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也是最显著的。那么这种状况呢,十六大报道用了一个学术用语把它叫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谓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就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产业部门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我们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负担沉重,地域广大,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是更为突出。但是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尤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那么我国现在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当中,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那么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必经的过渡形态。我国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了快速推进工业化,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实行严格的城乡分割政策,实行人们公社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都强化了这种二元经济结构。所以也就延缓了这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过程。其突出表现就是我国的城市化严重地滞后于工业化。 那么按照所谓适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的划分,我国的城市化是属于滞后型的。比如说在“一五”期间我国的城市化当时是快速增长,1958年到1978年21年间,城市化水平放慢了,仅仅提高了2.5个百分点,按照这样一个进度,那么我国城市化要达到目前我国的水平从78年开始,达到我们目前城市化达到39,的水平,就需要200年的时间。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是加快了,农业劳动力在总人口的比重也由70,下降到了50,,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8,上升到了2002年的39,。但是我们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低10个百分点,和世界平均水平比我们的城市化水平低于10个百分点。现在世界城市化率平均已经达到了近50,。也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那么从科学技术水平、制造业水平、工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等指标来考察,我国现在都超过了发达国家,在基本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水平,但是唯独城市化水平大大落后,还相当于英国1850年的水平,英国1850年城市化率就达到了37,,也就是说150年前,英国的城市化水平是37,,而我们现在是39,。相当于美洲、北美1910年的水平,这个时候美国城市化率是41,,相当于日本1950年的水平,他们是1950年城市化达到了38,。 所以我国的城市化滞后是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不平衡的突出表现。那么城市化水平低,城乡次序扩大差距,这就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那么从历史上看,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起来的。19世纪的时候城市人口 占世界总人口仅有2,到3,,到了20世纪初就提高到了13,到14,,目前已经达到了50,。所以我们说纵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的大量转移。比如美国在经济起飞阶段,农业人口下降了72,,日本在二战以后农业人口下降了65,。即使像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秘鲁这些发展中国家,在1950年到1965年的15年前,城市人口年均增长平均也达到了5.3,。而我国在1978年到2000年虽然我们的城市化进展比较快,但是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0.38,。所以我们和拉丁美洲、阿根廷、智利这些国家比,城市化的进程比也是大大落后的。根据这些年的进度要在2020年农村劳动力占总工业人口的由现在的50,下降到三分之一左右,城市化水平就可以提高到55,的水平。这也就是说从现在起我们每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要提高一个百分点,按照这个速度到2020年我们要把两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那么这可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所以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迪克比茨,这就是联合国世界银行的前副首长,他就指出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 那么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解决好当前的三农问题,就要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路,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解决三农问题,要实行以城带乡,以城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不统筹城乡发展不仅三农问题解决不了,城市很多问题也难以解决,城市也难以更好地发展。那么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注重和加快农村和农业地问题。关键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要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要承担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光靠市场调节不行,还必须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加强扶植和保护,这是世界对农业采取的通行的做法。那么国民收入分配要适当地向农业倾斜,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支持,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对农民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要推进城镇化,要继续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深化农村改革,充分调动农村的积极性,加快农村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城镇转移。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必然要进一步发展,但是城市建设规模也不能过大,标准过高,不能光搞锦上添花,还要搞雪中送炭。现在看我们有能力,也有必要把更多的财力等社会资源用于带动农村的发展,为更好地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增收创造条件。第四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的障碍,逐步建立一个城 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这是第三个内容,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这是统筹区域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经济都有了很大发展,横向比较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发展更快,地区差距拉大了。这个地区拉大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字做一个比较,如果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倍数比来看,那么我们看,1980年东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中部的1.53倍,1990年东部就是中部的1.62倍,到了2000年东部的GDP就是中部的2.08倍,东部和中部差距在逐步拉大。东部和西部也在逐步拉大,1980年东部的GDP是西部地区GDP的1.8倍,到了1990年东部地区GDP就是西部的1.97倍,到了2000年东部地区的GDP就是西部的2.63倍。这是从东、中、西三个地区,GDP总量的比值看。如果从人均GDP来看,2002年最富裕的省级行政区,比如说上海人均GDP是最贫困的省份贵州的12.9倍,相当于13倍。即使我们把上海、北京、天津这个直辖市剔除,2002年最富裕的广东省的人均GDP也是最贫困的贵州的4.8倍,将近5倍。当然我们要看到这种差距的拉大,既又资源、地理、历史文化、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经济体制、政策选择、发展战略方面的因素。 这样来看逐步扭转地区差异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就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了。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异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就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要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这就是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央这样一个决定是一个把握规律总揽全局的重大决策,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这样一个战略布局努力来促进地区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一是我们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积极有序地推进西部地区的开发。要继续加强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不断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二是要认真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突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国有企业的调整改造,加快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 术进步。三就是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步伐,加强现代农业和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平,这就叫中部崛起,实施东部地区仍然要加快发展。那么有的同志会说,现在东部发展已经很快了,还要加快,那么东西差距怎么能缩小呢,我们要看到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搞平均主义,也不是搞齐步走,沿海东部的七个省市,它们的GDP已经超过全国的60,,从财政角度来说,东部沿海地区也给国家提供了相当的税源,占国家全部税源总量的60,,增量的70,。因此东部沿海地区必须加快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增强国家的财力、物力和科技实力,才能够使国家更好的支持中西部地区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所以要继续发挥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有条件的地区还要率先实现现代化。总之东、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区域协调发展当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应该说在2020年以前,我们可以预见到地区经济差距这种扩大的趋势还是不能一下子扭转的。我们所能做到的是逐步遏制这种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那么正像有的专家所指出那样,我们地区差距扩大的这种趋势如果在2020年出现一个拐点,像地区差距逐步缩小转变,那么这就是我们努力应当做到的,这是第四点。 5、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际上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弱,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近13亿人口的大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比如人均矿产资源的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耕地、人均草地的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只有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的人均能源占有量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我们的人均森林占有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左右。而我国的人均海洋面积也只有世界的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这些资源的基本占有状况我们都是处于短缺状态。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低,可持续观念不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极为严重,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比如说我国的综合能源利用率仅为32,,比国外先进水平低了10多个百分点。那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出四倍多,我国的工业排污是发达国家的10倍多。 那么我国660座城市当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绝大多数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海,城市河段90,以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农村还有3.6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水。我国的工业产值用水量平均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到20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平均只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达到了75,到85,。所以我刚才说的,我国的人均能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可是我国的综合能源利用率只有32,,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我们人均能源占有量比较低,但是我们人均能源的利用率又大大地造成的浪费和损失比先进国家多10个百分点。我们人均的水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是我们每万元产值平均应用水量却比发达国家高10倍到20倍。所以一方面是我们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又是我们浪费严重,所以造成了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总之我国现在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是越来越大,这样下去我们要吃祖宗的饭,断儿孙的路。所以问题是非常严峻的,那么我们统筹人与资源和谐发展的实质就是要使人口适度增长,资源永系利用和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含量。 我们只有更新发展思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人口数量控制和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建立在资源节约的基础上,建立在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提高。我们现代化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中华民族的发展才会长盛不衰。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坚持,必须坚持那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就要坚持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既要讲究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就要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就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和节约。就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来鼓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那么当前我们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的社会,这是第五个问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6、坚持改革开放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按照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开放才能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障,才能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制,才能把各方面的积 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我们坚持改革,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市场取向的过程。我们现在经济生活当中还有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够解决。要看到我们的改革现在仍然处在攻坚阶段,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我们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过程,要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要实现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的改革相协调,要实现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协调,要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的改革相互促进。特别是当前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很多方面还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所以我们必须慎重地、稳步地,又要以积极的态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共同促进,共同发展。那么我们统筹改革开放就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当前我们尤其是需要坚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来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要把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长期的战略方针,我们要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和利用内资的关系,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和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过去我们长期闭关锁国,我们刚刚走上对外开放的时候,我们资源主要是以引进来为主,现在我们改革进行了25年,在对外开放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丰富的经验,我们现在已经有条件实施走出去。所以我们要把我们过去以引进来为主的对外开放战略推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对外开放战略。我们不但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商品输出,真正把我国打造成世界最大的制造厂,让中国制造走向全世界,而且我们还要重视我国的资本输出。那么在资本输出方面,应该说还是我们对外开放的一个弱项,现在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国有大企业,甚至一些民营企业,应该创造条件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投资办厂,开发资源。同时我们也可以发展我国的劳务输出,所以我们要发展商品输出、劳务输出、资本输出,推进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这对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是我讲第六点。 7、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们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第一就是要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们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第二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要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和论点。那么怎么样理解,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呢,首先我们要看到这是因为制约我国发展和现代化的决定性的因素是人力资源没有真正得到开发。人作为劳动者是生产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都十分丰富。但是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和开发,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劳动者的素质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但劳动者素质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要求的矛盾也很突出。发展的实践表明,真正制约我国发展和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不只是物质资本的不足,也不只是科学技术的落后,更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没有真正得到开发。我们缺少大批受过教育的训练有素的劳动力科技专家、企业家和管理人员。比如在2000年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高中以学历的比重只有18,,全国劳动人口中仍有文盲和半文盲4300万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比重高达79,,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为千分之五十。我国人均受教育的年限只有8年,相比美国是13.4年,爱尔兰是11.7年,韩国是12.3年。由于我们教育相对落后,所以我国急需的人才十分严重,像软件技术我们缺口达40多万人,生物、医药、新材料方面人才已经成为突出的问题。我国的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只有4,,而发达国家则高达30,到40,。因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途径,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第二我们提出以人为本还是因为广大人们群众不仅是发展的动力,而且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发展必须使广大人们受益。现在的情况使一些地区,一些企业单纯追求GDP和利润的增长,忽视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甚至置人的生命安全而不顾,在没有安全生产保障的条件下,违法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致使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重大事故时有发生。比如说2002年我们的生产事故是107起,死亡 近14万人,以我国的煤炭生产为例,我国2003年煤炭产量达到16亿吨,居世界首位。但我国的煤矿的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都在世界上高居榜首,煤矿死亡人数以往每年接近万人,去年由于我们大抓了安全生产,但是也高达7000多人,远远高于世界及其他产煤国家煤炭死亡的总数。煤矿百万吨的死亡率高达4.17,,而同样是产煤大国的美国百万吨的死亡率仅为0.06,,而世界平均数是百万吨只0.5人,这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百万吨煤的这种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倍。所以这就反映了我们一些地区和企业,拿人们的生命安全完全不当回事呀。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这既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这是关于坚持以人为本。 所以关于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就从以上七个方面,也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以人为本七个方面做了简要地说明。概括起来也就是中央所强调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下面我们讲一下第三个问题。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五个转变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政府的管理水平。要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和五个贯彻的原则,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要学以致用、务求实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五个转变。 1、转变发展的观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前我们某些领导干部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有的同志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是单打一,是以速度为中心,片面追求GDP的增长。有的甚至不惜牺牲资源环境作为代价来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这些情况都说明转变发展观念的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 那么进一步转变观念,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要了解国情、省情,从资源、经济、文化、历史的角度要摸情情况,通晓国策。牢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政策,要掌握国法,学会运用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当前我们努力转变发展观念就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社会发展当中各种突出的矛盾。同时我们也要指出,转变发展观念要看到片面追求GDP是不正确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GDP的增长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否则也会出现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所以有的同志讲得好,不能只讲GDP,也不能不讲GDP,GDP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GDP也是万万不行的。这就涉及到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发展和增长,发展和GDP的关系问题。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他是世界各国用来测量经济产能时最常用的一个指标,这样一个指标不仅可以用来测量一国的存量财富,而且也可以用来测量经济产出的流量变化,这种流量变化就是经济增长,也就是GDP的增长速度。 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改变过去那种把经济发展当做单纯追求GDP的倾向,只以GDP论英雄的片面性做法。我们要看到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工具,它是有一些内在的缺陷的,这一点我们要搞清楚。第一这个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工具有时候是不准确的,GDP的指标会受到货币和人口等因素的干扰,失去准确性,以至不能向决策者和整个社会提供经济增长的准确信息。比如现在沿海地区的人均指标都比较高,他们所开出来的指标一般都是加上外来民工的所有劳动者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除以扣除外来民工的本地常驻人口的人数,这就是它的人均GDP。而内地许多省份的人均指标则是扣除外出打工的人以外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除以包括外出打工者在内的本地常驻人口的人数。国民生产总值除了外边打工的人这部分人创造的除外,但是除以的基数又包括外出打工的人在内,因此这个内地的这种人均GDP的指标都是比较低的。但是现在是沿海和内地还都在使用这种统计方法,因为这种统计方法对沿海、对内地都是他们所需要的,对他们还有好处。但是实际上这种统计方法对GDP,以至于人均GDP的统计都有不准确的地方。第二就是GDP不能用来动员社会福利,因为迄今为止经济学家还找不到满意的指标体系来度量像休闲、幸福、健康、环境等直接和间接影响人们福利状况的基本因素,所以现在人们只好用GDP来衡量一个社会的福利状况。那么当人们砍伐一片森林,并用砍伐的树木加工成各种家具,然后通过市场销售而进入消费过程,这时候来看从GDP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国家和这个地区的GDP似乎更加富有了。但是从经济福利的角度来看,这个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变得更加贫困。假如人们没有对被砍伐的森林重新加以种植,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并使人们因此而失去家园和生存空间,那么 当期的GDP的增长就将造成长期的贫困。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由于GDP无法计算类似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等经济增长的隐性成本,所以把GDP作为政府指导和干预经济的终极目标这种做法也是有害的。第三GDP的指标也不能有效解决减少贫困、收入公正、人的尊重等社会问题。像收入公正、人的尊严和社会团结这些问题是不能用GDP来计算的。也不可能简单地通过增加一个国家的GDP就自行地得到解决。一个国家的GDP增加了,只是表明该国可能在稀缺资源的有效配制和使用方面做出了选择,但是经济资源的有效配制和使用并不意味着收入和权力的公平分配。 换句话说GDP可以衡量我们是否把蛋糕做大了,但是GDP无法衡量我们这个蛋糕是否分得公平。所以这样来看,GDP有着自身的内在缺陷,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反对惟GDP论和单纯追求GDP的错误倾向。我们要反对这种把GDP作为考核地方发展和干部政绩的惟一标准的做法。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这不等于说GDP就不重要了,GDP作为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的总规模,具有综合性强,简单易行的优点,在我们整个现代化建设竞争中,保持GDP的增长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我国建设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以后,我们把GDP和人均GDP作为衡量和标示我们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确立起来,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现在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地实现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GDP持续地快速增长。别的不说,单从现在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以拉动80多万人就业这一点来说,我们要解决我们中国存在的巨大的就业压力问题,也必须保持使GDP在一个合理的、快速增长的水平上,这样才能够消减我们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问题。更不用说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使我们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必须保证我们每年年均GDP的增长要达到7.2,,所以这些情况不论是解决就业问题,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对GDP的计算,都离不开GDP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快速增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说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反对单纯以GDP论英雄,片面追求GDP的倾向,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离开GDP又是万万不行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 那么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有体制、制度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推进改革进行制度创新,这个问题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就不再说了。 3、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 我们长期以来只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来维持经济发展,现在看来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维系了,和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相矛盾的。所以我们必须实现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节约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第三点,时间关系我们也不详细谈了。我们谈谈第四点—— 4、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 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我们转变政府职能,那么当前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当中,由于受到我们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不同程度还存在着错位、越位和缺位的问题,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所以我们各级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研究五个统筹的总体思路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责,转变政府职能。 当前我们要注意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公共产品,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过去我们政府越俎代庖,干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而一些应该由政府承担的像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我们却重视不够。所以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加强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为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共服务条件,这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二是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人口和就业管理,加强社区管理,改进社会管理的方式,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第三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那么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范围,要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规划制定,政策协调和信息服务,改进宏观调控方式,主要要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赋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做好经济调节工作,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规划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第四政府要加强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要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要广泛听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来行使权利,履行职责,政府的职能转变要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履行社会服务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依法行政方面要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的实效,这是第四个转变。 5、转变政绩观念 发展观和政绩观是紧密相关的,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观上出现了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就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 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需要追求政绩。但是现在呢,我们不能否认少数干部切实存在着不正确的正确观,一些领导机关确实缺乏科学合理地干部政绩考核机制,这表现为长期以来我们某些领导部门在评价地方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水平、成绩,以及评价一个地区发展的时候,往往只重经济建设,甚至仅仅只重视GDP的增长,忽视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其他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只重视眼前和短期的发展,忽视和放弃甚至牺牲后代人的利益,只重视当前发展,忽视长远发展,甚至出现这样一些情况,重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干部,倒是常常得不到使用和重视,甚至被一些人看作是傻瓜,被人家嘲弄和笑话。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那么这是一些干部搞花架子,搞形象主义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屡禁不止的重要根源。还有这样一些干部只做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做保险事,不探新路子,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忌全局得失。他们树政绩的目的是给自己留名,是给自己立碑,是为自己约官,有的干部还盲目攀比,追求高指标,铺摊子,上项目留下一堆糊纸工程。还有一些干部搞什么一道艄公,一道河新官上任三把火,热衷于标新立异,贪大求奢,好高骛远,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朝令夕改,使人无所适从。还有的干部,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届留财富,花光、用光,急功近利,那么这种政绩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考核体系继续下去必将加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状况,对现代化建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影响,这样的政绩不仅对国家,对社会,对老百姓毫无益处,最终也会毁掉干部。 所以科学的发展观呼唤着正确的政绩观,如何建立与完善对于地方领导干部在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口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政绩观和科学评价机制,已经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要看到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讲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使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所要的政绩是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而创造的政绩。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念来看待政绩。所谓用全面的观念看待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和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们群众是否得到了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也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潜在的成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地检验和历史地检验。所谓用群众观点看政绩就是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们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目的,衡 量干部的政绩最根本的还是要看人们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与不答应。 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转变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级的国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能盲目攀比。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深入实际查实情,讲实话,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要淡薄名利,只有是个人名利淡如水,我们才能真正使人们利益重如山。那么现在一些不正确的政绩观及其表现许多都和我们现行的体制和机制制度相关,所以我们要推进和深化改革并要抓紧建立完善政绩评价的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形成正确的政绩观的导向。 最后我们还要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到以上五个方面的转变,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我们的政绩观念,这样我们才能够不仅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才能够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的实际行动。那么我们这一讲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档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5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