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遥感:(广义)遥远的感知。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的探测。(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探测和接收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特征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100%)的物体。发射率ε=1,不随波长而变。 3、白体:(绝对白体):发射率ε=0,反射率=1,透射率=0。 4、灰体:发射率ε为小于1的常数,...

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遥感:(广义)遥远的感知。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的探测。(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探测和接收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特征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100%)的物体。发射率ε=1,不随波长而变。 3、白体:(绝对白体):发射率ε=0,反射率=1,透射率=0。 4、灰体:发射率ε为小于1的常数,不随波长而变。 5、选择性辐射体:ε<1且随波长而变化。 6、灰度:指黑白航片上的黑白深浅程度。 7、明度:是人眼对光源和物体明亮程度的感觉。 8、饱和度:色彩纯洁程度。 9、瑞丽散射:(分子散射):当微粒直径(如空气分子)远小于波长时出现的散射。 10、米氏散射:当微粒直径(如气溶胶)与波长基本相等时出现的散射。 11、非选择性散射:当微粒直径(如云雾)比波长大得多时出现的散射。 12、基尔霍夫定律:在给定的温度下,任何地物的发射率,在数值上等于同温度、同波长下的吸收率。 13、霍芯藩-波尔兹曼定律:地物的热辐射强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14、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15、像点位移: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又称投影差)。 16、监督分类:首先需要以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用“训练区”中已知地面各类地物样本的光谱特征来“训练”计算机,获得各类地物的判别模式或判别函数,并依此模式或函数,对未知地区的像元进行处理分类。分别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达到自动分类识别的目的。 17、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的方法。(主要采用聚类分析法)。 18、拓扑关系:一幅图的诸元素可大致分为点、线、面三种基本形式,拓扑就是这三种基本元素的关联关系,包括数据关系和位置关系。 19、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图形、语言、声音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和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 20:信息系统:是指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贮、加工和再现,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问题的系统。 21、地理信息系统:一个获取、存储、编辑、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2、土壤资源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23.农业信息科学:就是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研究和调控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信息流的科学。 第一章 1、试述遥感的概念及系统组成 概念名词解释中。系统组成:由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记录与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五部分组成。 2、遥感有哪几种主要分类?其分类标志各是什么? (1)、按遥感对象分:宇宙遥感和地球遥感。(2)、按遥感的工作平台(运载工具)不同,又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3)、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4)、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多种,如: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工程遥感及军事遥感。(5)、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及多波段遥感等。(6)、根据遥感资料的记录方式,分为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 3、遥感可在哪些方面应用? 可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地质矿产、水文、气象、地理、测绘、海洋研究、环境监测和军事侦察等。 第二章 1、说明遥感技术中常用的电磁波波段及其特性。 (1)、紫外线:波长λ=0.01μm~0.4μm,在大气中传播时受到很大的衰减,高空遥感不宜采用。主要用于探测碳酸盐岩分布和水面油污染。 (2)、可见光:λ=0.4~0.76μm,是遥感中最常用的波段。在色光中,波长最长的红光被空气吸收最少,而波长短的紫光对大气的穿透力不强。 (3)、红外线:λ=0.76~1000μm,是遥感中次常用的波段。它又分为: ①、近红外:λ=0.76~3μm,主要是地面反射太阳的红外辐射,其性质与可见光相似,也称“光红外”。其中λ=0.76~1.4μm段可使底片感光而用于摄影,故称“摄影红外”。有时也叫“近红外短波”。 ②、中红外:λ=3~6μm。 ③、远红外:λ=6~15μm。 ④、超远红外:λ=15~1000μm。 以上三种红外线可产生热感,统称“热红外”。 (4)、微波:λ=1mm~1m。越来越常用。能穿透云、雾、小雨、植被、冰、雪、干沙、干土。 2、什么是大气窗口?微波中的厘米波和分米波为什么是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通常把透射率高的电磁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3、什么是太阳常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占多少比例?为什么? 太阳常数:1385W/m2 (大气层外,日地平均距离处的平均数)。到达地面平均占31%,即地面的平均太阳辐射能(功率)为429W/m2。 4、地物光谱特性包括几项内容?简述几种常见地物(雪、植被、水、湿地、沙、人体)的光谱特性。 自然界中任何地物都具有其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具有反射、吸收,少数地物还具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地物的光谱特性。 (1)、雪:在可见光的大部分区域,雪的反射率都很高,因而呈白色。 (2)、云:在近红外中长波段(1.55~2.35μm),云的反射率远大于雪,容易区分。 (3)、沙漠:呈现橙黄色。 (4)、植物:在绿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高。 (5)、湿地:含水多时,反射率下降。 (6)、水:反射率很低 5、熟悉几个遥感定律和散射方式及其特点 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基尔霍夫定律:在给定的温度下,任何地物的发射率,在数值上等于同温度、同波长下的吸收率。 斯芯藩-波尔兹曼定律:地物的热辐射强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地物微少的温度差异就会引起红外辐射能量的明显变化,这是红外遥感的理论依据。(火眼金睛原理) 第三章 1、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运载工具)、遥感器(传感器)和遥感信息的传输、接收、处理和解译组成。 2、简述影响航片色调的主要因素,各因素举一个以上例子。 ①、地物反射特性:绝对黑体的亮度系数为0,白体为1。一般常用BaSO4纸或MgO纸作参比,其亮度系数为0.98。新雪为1.00,针叶林为0.04,白石灰石为0.40 ②、地物的颜色属性:在彩片上表现为色彩及其明度、饱和度。在黑白片上,不同的颜色亮度不同:白>黄>红>蓝>绿、紫>黑。 ③、照度:中午、夏季、晴天照度大。 ④、地物表面结构:光滑表面>粗糙表面(非镜面反射)。如耕地中的小路,色调比耕地浅。 ⑤、湿度:含水多时一般色调较深。 ⑥、感光材料与摄影技术、洗印质量。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9-02-20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