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益生产在中小企业管理改善实施方法的研究毕业论文

精益生产在中小企业管理改善实施方法的研究毕业论文

举报
开通vip

精益生产在中小企业管理改善实施方法的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改善实施方法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精益生产在中小企业管理改善实施方法的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改善实施方法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注 意 事 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 0字 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100字新时代好少年事迹1500字绑架的故事5000字个人自传范文2000字 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 说明书 房屋状态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焊机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GGD说明书下载 )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中小企业管理改善实施方法研究 1.1 摘  要 精益生产方式是上世纪50-60年代主要由日本丰田公司首先创立的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它主要是通过改善活动消除隐藏在企业里的种种浪费现象,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它被称为是继泰勒的科学管理方式和福特的大量装配线生产方式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的生产方式,是工业工程进一步深化的结果。 改善(Kaizen),意指持续不断地改进。也隐含每一位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要以相对较少的费用来改进工作方法。虽然改善的步伐是一小步一小步、阶梯式的,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它会带来戏剧性的重大成果。 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引进精益生产技术,使原有中小企业中的不合理之处得以改善,这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文章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精益生产的理论体系,然后提出了改善的基本观念以及一些常用的改善方法。接着,介绍了一些精益生产中必备的常用技术,其中包括:设备布置、看板数量的确定和均衡生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成功企业进行精益生产改善的规律,提出了中小企业引进精益生产的具体的步骤及实施方法。最后,用一个实例(某变压器厂实施基于精益生产管理改善的过程)来具体说明。 关键词:精益生产, 改善, 设备布置, 看板, 均衡生产 Abstract Lean production is an advanced production method created by Japanese Toyota Company in 1950s-60s. It mainly eliminates all kinds of waste phenomenon hided in the enterprise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ducing the cost. It is called another revolutionary production method after the production method of Tayl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way and Ford's massive assemblies line, it is the further deepens result of Industry Engineering. Kaizen means continues unceasingly improvement. This word also contains the meaning that every superintendent and operator should improve the work method in less cost. Although the step of improvement is very small, it can bring th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passing along with the time.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original mid- 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 irrational things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lean production. No doubt, it is very essential to mid- 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s that take up large part of the whole Chines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theory system of lean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redecessors, then, proposes basic ideas of improvement and some improvement method that is commonly used. And then, introduces some common technologies on lean production, which contains equipment layout, how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kanban and balanced production. Based on all the things above, it summarizes rules of carrying out improvement based on lean production in some successful enterprises, and proposes the concrete step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for mid- 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s to introduce lean production. At last,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explains the methods above from an example (the management improvement process based on lean production in a certain transformer factory). Key Words:Lean production, Improvement, Equipment layout, Kanban, Balanced production 目  录 1中小企业管理改善实施方法研究 1摘  要 31.1 问题的提出 41.2 本文研究的必要性 4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5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52 精益生产的理论分析 52.1 精益生产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52.1.1 精益生产的发展历史 62.1.2 国外研究动态 62.1.3 国内研究动态 72.2 精益生产的理论分析 72.2.1 精益生产理论模式分析 82.2.2 精益生产的理论体系 123 改善理论 123.1 改善的概念及特点 133.2 主要的改善观念 143.3 基于精益生产管理改善的常用方法 143.3.1 现场作业的三种分类 143.3.2 削减作业人员人数 163.3.3 合理化建议制度 174 基于精益生产管理改善的关键技术 174.1 设备布置 174.1.1 生产线布置中应避免的三种形式 194.1.2 U型生产线运行原理 204.1.3 设施规划改进程序模型 224.2 看板方式 224.2.1 看板的种类 234.2.2 看板的应用过程 244.2.3 看板管理的五项原则 254.3 均衡生产 254.3.1 混流生产线顺序的基本思想 274.3.2 基本方法 285 中小企业管理改善实施方法研究 285.1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285.2 中小企业管理改善的实施步骤 295.2.1 最高经营者的支持 295.2.2 组成项目推进委员会 305.2.3 实验项目的引进 315.2.4 由下游工序向上游工序展开 325.3 中小企业管理改善的实施阶段划分 325.3.1 整顿期 325.3.2 规划期 335.3.3 展开期 345.3.4 完成期 346 案例研究 346.1 企业概述 346.2 企业改善的具体实施过程 346.2.1 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356.2.2 组成项目推进委员会 356.2.3 引进试验项目 446.2.4 管理改善思想的推广 457 结论 46参 考 文 献 绪 论 1.2 问题的提出 目前,关于精益生产 (Lean Production, 简称LP)的说法很多,但大多是不全面、不准确的,甚至有些是片面的,如许多人认为精益生产方式就是准时制(Just in time,简称JIT);精益生产方式就是看板管理,因而只是简单的模仿日本企业的传递看板的方式。可见关于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体系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统一的认识。 实际上精益生产起源于由日本丰田公司所创立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管理哲理与体系—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简称TPS,它是日本人将工业工程技术本土化的结果),欧美人在丰田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将它概括和解释为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完善,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包括经营理念、生产组织、物流控制、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现场管理和现场改善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生产管理技术与方法体系。 精益生产方式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它不仅仅适用于日本本土,在美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成功实行精益生产的实例;同样,精益生产也不仅仅适用于汽车的生产,诸如电器、机床等一些其他产品的生产也可以应用精益生产进行现场改善。事实上,丰田生产方式作为一种彻底追求生产过程合理性、高效性和灵活性的生产管理技术,它已被应用于日本乃至世界各地的许多行业和众多企业之中。同样,它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法对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精益生产在中国能否实行,说法不一。目前,中国许多企业在搞精益生产,如一汽、二汽、上海大众、跃进集团、唐山爱信齿轮等,但如何在我国实施精益生产目前尚无开发理论支持。实施精益生产的困难,又表明加快精益生产的理论研究、尽快开发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有较强的指导性的适合我国制造企业的精益生产的实施方法和程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基于以上原因开展研究精益生产的整体理论框架、某些技术手段和实施方法。 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是: (1) 关于精益生产理论体系的研究; (2) 关于精益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 (3) 关于精益生产在中小制造企业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必要性 (1) 精益生产理论体系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化。精益生产不仅是一种管理思想,它更是一套包括准时化技术、自动化技术、连续改善技术体系等在内的先进生产系统。可以说,精益生产理论体系研究是精益生产应用研究的基础,而有关精益生产理论体系的研究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 我国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落后,急需要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来改善和提高。我国企业(特别是占企业绝大多数的广大中小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落后,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任其下去,势必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现状,这是企业自身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企业管理整顿工作特别是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工作真正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而精益生产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3) 中国实施精益生产的必要性。我国各类企业由于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严重影响MRP、MRPII、ERP、CIMS等一批先进制造管理技术发挥作用,而精益生产方式正是能够成功应用这些技术的基础。因此,要想使企业和国际接轨,要想应用国际化的先进制造管理技术,就必须利用精益生产进行现场管理。 (4) 中国应用精益生产的适用性。精益生产是日本在经济低速增长情况下、在“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份额下、在东方的文化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目前,中国也是正在向“多品种、小批量”和顾客化市场转变,同时,中国与日本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因此精益生产对中国应该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借鉴作用。中国目前的基础管理较先进国家的水平差距很大,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赶上并超过美、日等先进国家,靠简单的模仿精益生产也是不行的。中国必须借鉴日本的精益生产的成功经验,在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特点,开发出适合中国制造企业特点的精益生产模式和实施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5) 精益生产的应用需要理论的支撑。我国一些企业在应用和推广精益生产方式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精益生产的认识不清;急于求成,不能充分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职工参与不积极;还没有形成适合我国企业自身特点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因此有必要更深入的研究精益生产的本质内容、技术手段及实现途径,为企业实施精益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研究精益生产理论体系和实施方法,有效地实施精益生产,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是十分必要的。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在第一章的引言中提出了精益生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内容、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等。 在第二章中,对精益生产的理论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体系框架,内容包括:目标体系、技术体系和基础支撑体系。 在第三章中,在简单介绍了改善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改善思想和改善过程的常用方法。 在第四章中,对精益生产中有关设备布置、看板的应用和均衡生产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在第五章中,首先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然后论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引进精益生产方式应该遵循的具体步骤以及实施过程中所应该经历的阶段。 在第六章中,结合企业实际,应用本文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精益生产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具体实施步骤。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在本文的分析研究工作中,注重理论的先进性与技术的实用性相结合,并且注重将精益生产技术与工业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理论相结合。 本文的文章结构如图1.1所示。 2 精益生产的理论分析 精益生产方式是上世纪50-60年代主要由日本丰田公司首先创立的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它主要是通过改善活动消除隐藏在企业里的种种浪费现象,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它被称为是继泰勒的科学管理方式和福特的大量装配线生产方式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的生产方式。 精益企业,就是消除摩擦阻力(浪费)的企业.精益企业的概念适用于整个价值流系统或供应链。精益制造是一个相对小的概念,它只存在于单一工厂中。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与精益制造有关,待时机成熟后,再向精益企业扩展。 2.1 精益生产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2.1.1 精益生产的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汽车工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模式是以美国福特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利用流水线少品种、大批量地生产产品。在当时,大批量生产方式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大量的专用设备、细化的劳动分工,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主要方式。与当时具有绝对优势的美国相比,日本的汽车工业则处于相对幼稚的阶段。后来日本为了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以丰田喜一郎和丰田英二为代表的丰田公司曾先后两次对位于美国的福特公司进行访问。但访问后他们发现,那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体制还有些改进的可能,由于与当时有着雄厚的综合国力的美国相比,日本面临着战后需求不足与技术落后等严重困难,加上日本国内资金严重不足,因此,他们认为这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不适用于日本,应该考虑一种适合于日本市场需求的市场组织策略。在这种背景下,丰田公司经过探索,并结合日本的实际国情,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其核心是基于持续改善的准时化和自动化生产理论。 在日本企业界普遍推行丰田生产方式以后,日本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大提高了,这引起了西方企业界、理论界的浓厚兴趣。八十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研究小组在花费了五、六年时间对日本汽车工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将丰田生产方式命名为“精益生产方式(LP,Lean Production)”。 2.1.2 国外研究动态 如前所述,国外对精益生产的研究已经有接近二十年的时间了,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 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aniel T. Jones等筹资500万美元,用近五年时间对90多家汽车厂进行对比分析后,把丰田生产方式定名为精益生产,同时对其管理思想的特点与内涵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 1 ]。四年之后,他又从理论上高度归纳了精益生产中所包含的新的管理思维,并将精益生产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所有领域,尤其是第三产业,把精益生产外延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从而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 [ 2 ]。在此基础上,英国的理查德·拉明提出了精益供应的概念,提出了总装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厂商之间向精益关系转变的论述 [ 3 ]。 Dennis P. Hobbs总结了前人关于精益生产方面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中积累起来的一些经验,得出了精益生产在不同规模企业实施具体做法的概要 [ 4 ]。 除了以上这几部经典著作以外,一些学者对精益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了论述,如Drucker,Katz、Cappelli、Scherer,Machin、Meador、Walters、Bronars, Ahmed,Ng、Maki,Osterman等人分别就工会对精益生产组织的影响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 5-10 ];Stinchcombe,Aldrich、Nelson、Winter,Pil、MacDuffie,Nelson、 Winter、Hannan、Freeman,Osterman等人分别就企业的新老程度对精益生产组织的影响发表了个人观点 [ 11-15 ];Chandler、Child, Hannan、Freeman,Gopalakrishnan、Damanpour,Germain,White,Moch,Baldrige、Burnham,Ahmed,Nelson、Winter等人分别就企业规模的大小对精益生产组织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 16-25 ];明尼苏达州州立大学的Rachna Shah和俄亥俄州州立大学Peter T. Ward.对以上的这些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得出了这三种因素共同作用于精益生产系统的结论,最后通过数学的方法得出了考虑外部环境的分四部对精益生产进行实施的模型 [ 26 ]。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R.Stratton等人通过一个发生在工业生产中的具体案例介绍了在具有高效的和快速响应特性的供应链实施过程中,创新理论TRIZ和约束理论TOC相结合的理论,论述了有关敏捷和精益供应中战略集成的问题 [ 27 ]。 通过以上国外学者的一些观点,可以看出:目前,国外关于精益生产的理论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同时精益生产在企业中也有了大量应用的例子。目前,国外的一些学者正在探索精益生产的扩展,通常是沿着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基于动态联盟的企业、以及一些辅助性的子公司,因为只有所有与精益生产企业有联系的企业都精益起来,没有必要的浪费和消耗才能降到最少,精益思想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1.3 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的研究人员在精益生产发展方面所作的研究还只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研究贡献如下。 理论方面: (1)在工厂的车间布置方面。清华大学的王昕岩,蔡临宁和姚健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车间的平面布置的观点 [ 28 ]。上海交通大学CIM所的刘晖,张秋英,范秀敏将精益生产的哲理应用于生产线车间平面布局设计之中,提出了生产线车间布局的数学模型和结构模型,并根据设备的特点提出了车间设备分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根据不同设备分类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设备分类的定序算法和定位算法。他们在定位算法中还首次提出了“类八叉树”的平面分割方法,用于设备在车间平面的定位 [ 29 ]。上海交通大学的李树刚,吴智铭和庞小红提出了一种将模糊控制规则引入遗传算法的方法。这种方法很好地抑制了遗传算法的早熟现象,提高了搜索的效率.同时他们归纳出模糊调整规则,并叙述了应用模糊规则对交叉概率、变异概率和染色体交叉长度进行调整的策略,给出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30 ]。清华大学的段晓峰、赵六奇、朱耀祥和叶波将精益生产的哲理应用于减振器焊接生产单元中,通过改进单元布局、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物流方式,减少了生产占地面积、降低了在制品库存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非工艺原因导致的产品缺陷 [ 31 ]。 (2)在绿色供应链方面。合肥工业大学的王世忠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的体系结构,并详细论述了其实现方式和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还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绩效综合评价模型 [ 32 ]。合肥工业大学的陆震论述了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的实施控制理论和方法。他从核心企业的角度,研究了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的实施控制结构和系统,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拉动式协同控制系统模型 [ 33 ]。合肥工业大学的侯若兰论述了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的精益生产理论并给出了它的运行体系架构,并从核心的企业角度,分别研究了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三大运行机制 [ 34 ]。 (3)在精益生产与其他生产方式相结合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杨光薰,倪伟英和韩晓露提出了把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相结合,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大规模定制的理论 [ 35 ]。浙江大学的顾新建等对大规模定制与精益生产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生产战略的思想 [ 36 ]。南京理工大学的袁红兵,黄新燕和李小宁研究了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在集成供应链系统中的应用 [ 37 ]。浙江大学的狄瑞坤和蒋君侠发现在供应链中集成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往往是合适的,这种混合供应链能够考虑市场知识和解耦点的定位,能够更快捷地响应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 38 ]。 (4)在其他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邓修权和天津大学的齐二石将精益生产方式拉动生产系统的支撑条件分为设计性条件和改善性条件,并在仅考虑设计性条件的情况下,对精益生产方式拉动生产系统的设计程序进行了初步总结和研究,建立和阐述了相应的程序 [ 3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晶,荣超和宫兆波研究了应用精益生产方式和约束理论的哲理进行企业过程动态改进的方法论,把精益生产方式和约束理论很好的结合起来 [ 40 ]。 实际探索方面: 在我国,一些大型的企业(如长春一汽集团、上海大众、跃进汽车集团和唐山爱信齿轮有限公司)先后实施过精益生产,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探索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精益生产在中国实施的基本框架,这些公司的管理人员就精益生产在自己公司应用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观点: 上海大众发动机厂顾问、前厂长顾永生就工厂总平面布置、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在上海大众发动机厂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 41 ]。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曹小仪就精益生产方式在跃进集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 42 ]。 但精益生产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如何实施、实施的理论框架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实施阶段等问题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理论论述,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目的来主要来讨论上述问题的。 2.2 精益生产的理论分析 2.2.1 精益生产理论模式分析 精益生产理论模式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一大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可用如图2.1所示结构进行描述。 (1)一大目标。 精益生产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降低成本产生效益,而降低成本主要通过消除浪费(如消费过多的人员,过剩的设备,过剩的库存,其中消除过多的人员是最重要的)来实现。 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标,还必须同时实现三个次要目标,即: 1) 能够适应数量、种类两方面每天及每月需求变化的数量管理。 2) 各工序只向后工序供应合格品的质量保证。 3) 为了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在利用人力资源的范围内,必须同时增强对人格的尊重。 (2)两大支柱。 1) 准时化。所谓准时化,即在必要的时刻,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或零部件)。 2) 自动化。丰田公司的自动化,就是防止不合格品从前工序流入后工序,不使后工序造成混乱,并以此保证准时生产的方式,它包括人和机器的自动化两层含义。在精益生产中自动化除了指一按电钮就自动生产的机器外,更主要是强调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所以常被称为带人字旁的自动化,意思是指具有人的判断力的自动化)——给机器装备能使其自己判断工作状态好坏的装置,一出现异常情况,自动停车。同时也包括全员自觉参与质量管理和设备管理。 (3)一大基础。改善与连续改善。 改善(Kaizen),意指连续不断地小步幅改进,其内容的关键在于连续进行,不能间断。通常,改善都是在实际的生产现场中,通过现场管理来完成的,其内容非常广泛,凡是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方法都是好的改善方法,其中三种改善方法在生产现场操作中比较常见,即:对现场作业进行三种分类、削减作业人员人数、实行合理化建议制度。 虽然改善的步伐是一小步一小步、阶梯式的,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它常常会带来戏剧性的重大成果。 2.2.2 精益生产的理论体系 精益生产发展至今,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的体系,精益生产的理论体系见图2.2。 (1)精益生产的目标体系 最终目标:精益生产方式把提高生产效率和获取利润作为最终目标和指导性原则。 基本目标:精益生产方式将降低成本作为基本的第一位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基本目标,应该彻底消除生产中的浪费现象(过剩的库存和过剩的人员等),即: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改善活动消除隐藏在企业里的种种浪费现象,从而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基本目标,精益生产方式还必须同时实现另外三个次要目标,即:高柔性、高质量、尊重人格。 1)高柔性:所生产的产品能够适应数量、种类两方面每天及每月需求变化的数量管理。 2)高质量:各工序只向后工序供应合格产品的质量保证。 3)尊重人格:为了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在人力资源范围内,必须同时增强对人格的尊重。 精益生产方式的实行应该抓住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并着眼于各项次要目标的实现。次要目标不实现,主要目标就不能实现;反过来,主要目标不实现,次要目标也不能实现。同时,各个次要目标也是不能各自独立存在的,各个次要目标以及次要目标与主要目标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次要目标与主要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3所示。 (2)精益生产的技术体系 精益生产的技术体系包含准时化(JIT)和自动化(Jidoka)两大内容(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其中准时化主要包括生产系统和物流系统,自动化主要包含异常管理、全公司质量管理(CWQC)和全员设备维护(TPM),而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是二者共同拥有的内容。 1)准时化技术 准时化是通过拉动式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看板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的。精益制造是根据市场需求,从产品装配出发,每道工序和每个车间按照当时的需要向前一道工序和车间领取物料,发出工作指令,前面的工序和车间完全按照这些指令进行生产。因此,精益生产实行的是拉动式生产。 看板管理是实现准时化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生产活动进行控制的信息系统。通常看板由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传递,借助于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控制生产,防止超量生产。看板是能够调解和控制准时化生产的管理手段,在丰田生产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物流系统 精益生产的物流系统与通常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一个流方式生产、混载运输以及设备的U型布置。 所谓一个流生产,是以多能工(是指那些能够操作多种机床的生产作业工人)的存在为前提,由福特生产中的利用传送带方式进行流水装配的思想演变而来的。按照这种思想,在每个循环时间(又称节拍时间、间隔时间和换位事件,是指流水作业中物品与物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内生产一个产品(半成品),同时将生产线上各工序的一个单位产品送到下一个工序,这样,可以把生产线中的在制品数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原则上为1个),并且缩短了生产加工时间。 为了减少在制品的库存,精益企业要求各个供应厂商每次都以小批量进行供货,但这样无疑会增加不必要的运输成本。因此,精益企业要求各个供应厂商轮流负责,每次都按照定时·巡回混载的方式稍带其他供货厂商的产品一同进行供货。 精益企业采用U型布置的思想布置车间内部的生产线。所谓U型布置生产线,是指入口和出口在相同位置的生产线。按照这种布置的生产线,可以使生产线内部的在制品数量经常保持一定,并且增加了整条生产线的柔性,还可以使工人的工时化零为整,节省过多的人力,但这种生产线也是以多能工的存在为前提的。 ②生产系统 精益生产方式生产系统的特点主要在于采用了均衡生产和混合生产技术。 均衡生产是指生产数量的均衡、产品种类的均衡和混合装配。总装配线向各前工序领取零部件时,要均匀、小批量、多品种地领取各种零部件,并实行混流生产。这样,各工序无须改变其生产批量,而仅需用看板逐渐地调整取料的频率或生产的频率,就能顺利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均衡生产和混流生产技术的实行是以快速换模和多能工的存在为基础的。这是因为为了实现以“多品种、小批量”为特点的均衡生产,就必须缩短生产提前期,以便准时地生产各类产品。而要想缩短生产提前期,就必须缩短换模时间,以便将生产批量降到最小。 2)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除了包含通常意义下由手工作业加工向机械加工转移的意义以外,还包括安装一种能够在发现异常或缺陷时使生产线或设备迅速停下来的装置。因此,它是精益生产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也是准时化生产的保证。精益生产在采用自动化的同时,更强调对生产的改善,对人格的尊重。自动化使作业人员监视设备运转变得完全没有必要,从而把手工作业从设备运转中分开,为“一人多机”生产组织方式提供了方便,也在使标准作业组合更为精确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动化主要是通过人的自动化和机器的自动化来实现的。 所谓人的自动化,是指在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通过现场作业人员的判断来停止生产线,但要把赋予作业人员停止生产线的权限作为实现这一技术的前提。 所谓机器的自动化,是指安装了作业人员在分配给自己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作业时自动把生产线停下来的一系列装置,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作业人员在分配给自己的时间内不能彻底完成所规定的作业。 ①异常管理 精益生产中的异常管理主要是通过三个主要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动化的,即异常情况的自动化检测、异常情况下的自动化停机、异常情况下的自动化报警。 ②全公司质量管理 (CWQC) 精益生产中的质量管理--全公司质量管理 (CWQC),应该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C),但又不同于TQC中的需要依靠QC专家进行质量推行的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方式,它需要依靠包括全公司所有部门每一个员工在内的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其具体的特色在于:a.所有部门参加QC活动 b.所有阶层的员工参加QC活动 c. QC同公司其他相关职能(质量成本管理、生产管理等)完全统一起来。 ③全员设备维护(TPM) 所谓全员设备维护(TPM),即通过员工素质与设备效率的提高,使企业的体质得到根本改善。它是一种通过全员参与和集思广益所进行的持续的改善活动。 3)信息系统和作业系统 ①信息系统 精益生产中的信息系统主要是由看板管理系统和目视管理系统两部分构成。 所谓看板管理,就是后工序通过看板准时地从前工序领取所需要的零部件,以及前工序通过看板仅生产后工序所需要的零部件的一种信息管理方式。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目的的一种管理方式。它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公开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借以推动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②作业系统 精益生产中的作业系统主要是研究标准作业的。 标准作业主要是指每一位多技能作业员所操作的多种不同机床的作业程序,是指在生产节拍内,把每一位多技能作业员所承担的一系列的多种作业标准化。根据标准作业的要求,所有作业人员都必须在生产节拍之内完成单位制品所需要的全部加工作业,并以此为基础,对作业人员进行训练和对工序进行改善。 (3)精益生产的基础支撑体系 精益生产的基础支撑体系是由改善与连续改善、动态的自我完善机制、尊重人性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质量管理小组、合理化建议制度、发挥团队精神、组织结构和制度保障构成的,其中,改善与连续改善是基础支撑体系的核心内容。 ①改善与连续改善 精益生产的目标是通过精益生产体系的最为基本的支撑--全员参加改善活动来实现的。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保证按期交货、提高生产效率的根本手段也需要进行永无休止的现场改善活动。同时,不断的现场改善还是生产系统不断完善的根本保证。 ②动态的自我完善机制 精益生产的动态自我完善机制表现为“强制性揭露问题、暴露隐患”,即是要强迫使问题暴露出来,并特别注重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彻底分析,然后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以防再度发生。这对生产系统效率的提高和长久可靠的运行是极为有益的,精益生产改善活动的工作程序,如图2.4所示。 ③尊重人性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精益企业应该通过教育,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劲、有敬业精神的人,来消除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难以预料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准时化生产,实现生产系统的柔性,以不变应万变。通过企业教育来培养懂得精益生产技术的人才。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尊重人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自主精神和责任感,应该贯穿于精益生产过程的始终。 ④质量管理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即QC小组)是由在同一生产现场内工作的人们以班组为单位组成的非正式小组,是一种自主地、持续不断地通过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来研究解决质量问题和现场改善问题的小集体。质量管理小组是丰田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场改善最活跃的因素。 丰田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目的在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提高人的技能;为生产现场的改善和企业素质的提高做出每一个人的贡献;尊重人性,创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充满希望的、令人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 ⑤合理化建议制度 合理化建议制度通常被称为“创造性思考制度”。精益生产中的合理化建议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公司全体人员共同思考和共同参与的改善活动及其直接效果,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每个人自身的能力,创造出舒适的生产作业环境,追求生产现场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全体人员对公司的忠诚感和归属感,最终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⑥发挥团队精神 生产一线的团队小组是企业集成各方面人才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由企业各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面向项目的综合工作组。一个团队小组全面负责-种产品型号的开发和生产,包括设计、编制预算、材料购置、生产准备及投产等工作,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的设计和计划,现场团队小组是一种高效运转的生产组织,能迅速有效地解决现场中出现的问题。 ⑦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 以上几个基础支撑体系的实施应该是建立在合理的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除此之外,还需要有相应的企业制度和社会制度保障精益生产,使之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 3 改善理论 3.1 改善的概念及特点 改善(Kaizen),意指持续不断地改进。此词也隐含每一位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要以相对较少的费用来改进工作方法。虽然改善的步伐是一小步一小步、阶梯式的,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它会带来戏剧性的重大成果。改善一词首先是出现在日文中的,这种方法模式首先也是在日本进行应用的,它与欧美管理学界所普遍崇尚的创新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虽然改善没有戏剧性变化的效果(通常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小的改变效果),但其确保了一种阶梯式的持续进步,长期而言,所累积的大成果足以获得回报。除此之外,改善还具有低成本、低风险的特点,如果管理人员发觉有不妥当之处,随时都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工作方法。 改善的目标是要降低成本,这里所指的降低成本不是指在过去的延长线上所进行的活动,而是要努力追求一种划时代的成本削减。这里必须把时间因素引入进来,因为如果从产品的开发到进行大量生产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进行,那么当产品投入生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现在的价格已经降至原定单价以下的某个价格了,所以原本应该很强的成本竞争力有时也会因为其他公司以压倒性的速度努力削减成本而瞬间消失。 改善活动的主要框架如图3.1所示: 在图3.1中,小集团活动是通过QC小组的建立和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推行来实现的。 3.2 主要的改善观念 为实现改善策略,管理阶层必须学习推行一些基本的观念: (1)改善与管理。在改善的范畴里,管理具有两项主要功能:维持(Maintenance)与改进(Improvement) ,见图3.2。维持是指从事于保持现有技术、管理及作业标准的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标准所需的训练和纪律;而改进则是以改进现有标准为目标的活动。改进可再分为改善(Kaizen)和创新(Innovation)。所谓改善,是指由于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产生的诸多小步伐改进逐次累积而成。创新则是指借助大笔资金投资于新技术或新设备,而产生戏剧性变化的改进。 图3.2 维持与改进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结果。改善是着重在“过程为导向”的思考模式上,这是因为要改进“结果”,必须先改进“过程”。 (3)遵循PDCA循环/SDCA循环。所谓PDCA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核查(Check)→处置(Action ),以PDCA循环作为“改善”持续运作的工具,以达成“维持标准”和“改进标准”的目标,见图3.3。计划是指建立改善的目标。执行是指依照计划推行。查核是指确认是否按计划的进度在实行,以及是否达成预定的计划。处置是指新作业程序的实施及标准化,以防止原来的问题再次发生,或者是再设定新的改进目标。PDCA不断的在旋转循环,逐步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任何一个新的工作流程,在初期都是呈不稳定的状态。开始进行PDCA改善时,必须先将现有的流程稳定下来。这一稳定的过程称之为:标准化(Standardize)→执行(Do)→查核(Check)→处置(Action),SDCA循环,见图3.4。 SDCA循环的目的,就是标准化和稳定现有的流程,而PDCA循环的目的则是在于提高流程的水准。SDCA是表示维持,而PDCA就表示改进,此为管理阶层的两项主要职责。 (4)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就质量、成本和交货期这三个主要目标而言,质量应被视为最优先的目标。因为不管价格和交货期的条件如何,对顾客具有多大的吸引力,若是产品或服务缺少了质量,仍无法竞争。 (5)用数据说话。为了能正确地了解和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收集及分析相关的资料,以确定问题的真相。 (6)下一流程就是顾客。公司的顾客应该包括两种形态,即内部的顾客(在公司内的)及外部的顾客(在外面的市场)。 所有的产品与工作,都是经历一连串的加工流程来完成,而每一道流程都有其供应商及顾客。流程A (供应商)提供材料或信息,供流程B (本流程)生产加工用,完成之后就送往下一流程C (顾客),继续加工下去。要时常将下一流程视为顾客。应当承诺绝不将不合格品或不正确信息往下一流程传送。当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能依此信念实践时,则在外部的市场顾客,最终也能接收到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在这个过程中, 最高管理部门必须建立推行进度表,并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实践“改善”的流程来领导大家。 3.3 基于精益生产管理改善的常用方法 基于精益生产的管理改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三种为其中较为常见的,现介绍如下: 3.3.1 现场作业的三种分类 在决定要对生产现场进行改善之前,首先应该对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活动加以区分,弄清楚什么是应该改善的,什么是无需改善的,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可以把生产现场发生的活动大致分为三大类: (1)没有附加值的作业(又称Ⅰ型muda) 这种作业是指那些原本为无效作业,但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还必须进行的作业。走很长一段距离去取零部件,打开外协零部件的包装,把工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里的动作等都属于这一类。 对于这类作业,应该尽可能缩短这些无效作业的操作时间,如缩短取零件的路线就可以实现把取零件的操作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的目的。 (2)纯粹的浪费(又称Ⅱ型muda) 这种作业是指那些完全没有必要发生的活动,必须马上消除。等待、各工序间的中间库存等都属于这一类。 (3)提高附加值的实质性作业 这种作业是指那些通过加工,增加原材料或半成品价值的变形或者加工作业。零部件组装、原材料的锻造、齿轮的回火、车身的涂装以及工厂内的各种不合格品的维修等,都属于这一类。 通常,提高附加值的实质性作业仅占全部作业的极小部分,大多数作业只是在加大成本(Ⅰ型muda和Ⅱ型muda)。 企业的改善活动总体上应该遵循以下步骤进行,如图3.5所示。 通过图3.5可以看出:改善活动的第一个阶段应该排除纯粹无效的作业。第二个阶段应该消除导致不合理地增大成本的情况,尽可能排除没有附加值的作业,从而对作业进行重新分配。进而为第三个阶段削减作业人员人数做好铺垫。然后,进入第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再一次进入第一个阶段,进行改善循环,并在每次循环中,探讨能否提高实质性作业所占的比例(具体地说,就是要适当的引进自动设备)。 3.3.2 削减作业人员人数 削减作业人员人数并不意味着强化作业人员的劳动,而是通过排除不必要的无效作业,用同以前一样的劳动量增加有附加价值的实质性作业所占的比重。 (1)常用方法 削减作业人员人数通常是通过削减作业人员的等待时间、修改标准作业组合将等待时间消除来实现的,因此,首先应该介绍一下等待时间分为哪几种。所谓的等待时间,通常包括两种,即显性的和隐性的: 显性的等待时间:这种等待时间是可以一目了然看出来的,既存在于前后两次操作之间的操作人员的空闲状态。 隐性的等待时间:这种等待时间通常不易被察觉出来,它常常潜藏在生产过剩背后,以各种库存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削减作业人员主要应该考虑的因素。另外,由于庞大的库存堆积在生产线的后面和中间,结果,移动堆放这些库存就常常被看成是正常工作的一部分,不易被发现,其实,这些都是muda,都应该被及时发现并进行消除或削减。 具体地说,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可以计算出来,见式(3.1): (3.1) 式中:标准作业时间可以通过工业工程中的时间研究进行确定。 在了解等待时间以后,就可以进行作业的重新分配,把作业人员零散的作业时间化零为整,从而达到削减人员的目的,例如,图3.7表示把图3.6中人员的等待时间消除后的作业和人员重新组合后的情况。 从图3.7中可以看出:原来B的一部分工作现在重新分配给A,而把C的一部分工作重新分配给B,以此类推,最后G没有工作可做,从而达到削减人员的目的。 (2)常用规则 在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的再分配的时候,必须遵循如下规则: 1)在测定每个作业人员的等待时间时,该作业人员如果完成了分配给自己的作业,必须彻底什么也不干地站在那里。这样,有利于一目了然地看出该作业人员存在自由时间,从而为重新分配作业创造了方便,并且能够减少来自各个方面的抵触阻力。 2)削减一个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人数时,首先必须从该工作场所最优秀的作业人员中调配,让被调离原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到其他工厂去学习其他的工作技能。这样,有利于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减少抵触情绪。 3)不要把图3.7中F的0.75的等待时间平均分配给A-E,因为这样会使这6个工作人员放慢作业速度,时间的浪费就会重新隐蔽起来,也给重新修订标准作业组合带来了不便。而应该重新回到图3.5中的阶段一,通过消除无效作业达到消除F的目的。这样,原来本应该由7个人员完成的作业现在可以由5个人员来共同完成。 3.3.3 合理化建议制度 合理化建议制度的目的在于收集全体员工的想法、改善公司的业务,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以便使公司能够在市场上持续成长壮大,它是使改善成果能够维持下去的关键。 要想使合理化建议制度得以顺利执行,作业人员与监督人员之间的信赖关系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经常进行上下级职务之间的交流,对作业人员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监督人员应该给与充分的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响应合理化建议制度。同时,这也是对作业人员人格尊重的一种良好表现。 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执行应该按照图3.8所示的流程及时加以解决: 合理化建议制度中的各种建议可以由作业人员提出,也可以由QC小组(详见第五章)集体提出,当问题提出后,监督人员便可依据图3.8所示的流程进行解决。 (1)确认问题。当问题提出后,必须正确把握它的困难点,确认对其他作业及其他作业人员的影响。 (2)调查问题。必须详细调查现在的问题状况,查明问题的根本原因。 (3)提出想法。监督人员必须督促、激励作业人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因为作业人员熟悉现场,是最有资格提出改善意见的人。 (4)集中意见。监督人员集中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并让部下们选出最佳方案。 (5)提出改善方案。把合理化建议放入合理化建议箱中,立刻执行。 4 基于精益生产管理改善的关键技术 精益生产的关键技术有很多,形成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其中一些与其他的管理方法有些重叠,本章列出了其比较有特色三种关键技术:设备布置,看板方式,均衡生产。 4.1 设备布置 精益生产普遍采用U型生产线(如图4.1所示),所谓的U型,有时也会被演化成凹形、圆形等等,其共同的特点是生产线的入口和出口在同一个位置,并且,在U型设备布置中可以划分为供特定作业人员作业的区域。这样,当一个单位的成品从出口出来时,一个单位的材料才从入口投入,从而保证了生产线内在制品的数量被很好的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4.1.1 生产线布置中应避免的三种形式 以下三种设备布置方式在精益生产线中应尽量避免。 (1)鸟笼型布置 在作业人员周围布置上三、四台相同设备的布置方式(可分为三角形、四角形和菱形等,见图4.2)。 鸟笼型布置的缺点: 尽管让一个作业人员操作多台设备可以提高每个作业人员的生产效率,但与此同时,各岗位上的半成品和在制品数量也大大增加了,这样,各岗位上的生产同步化就很难实现,而且,这些半成品也不能顺畅、连续地在各生产工序中流动。由于各生产工序的同步化很难实现,这就势必造成生产过程时间的急剧增加。 (2)孤岛型布置 这种设备布置(见图4.3)应以多能工的存在为前提,是按照零件的加工顺序来进 行设备的布置的,它提高了生产速度,产品可以在各设备之间顺畅、连续的流转。 孤岛型布置的缺点: 这种布置使各个孤岛中的作业人员相互隔离,以至于无法相互帮助。同时,实行横跨各工序的整体同步化生产也将困难了,并且,当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对作业人员的再分配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另外,孤岛型布置要求作业人员在某个岗位作业时“决不要步行”,这也与当前先进的管理理念“走动管理”背道而驰。 (3)直线型布置 这种布置(见图4.4),就是按照零件加工顺序的要求,把不同类型的设备按照 直线排列在一起,要求各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实行“走动管理”。 直线型布置的缺点: 直线型布置虽然可以使产品顺畅、连续的流转,但当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不能将作业在各个作业人员之间进行再分配,因为这种再分配经常会出现诸如0.5这样的非整数个人的情况,由于生产线之间都彼此独立的与其它生产线相隔离,这样就不得不把非整数个人按照四舍五入的方式凑成整数个人,结果不是出现人员等待,就是出现生产过剩。 4.1.2 U型生产线运行原理 基于以上各种生产线布置的优缺点,丰田公司率先提出了U型生产线布置理论。 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U型生产线的运行原理。 图4.5所示为一个有六条U型生产线组成的加工工序。根据一月份的产品需求量,这个组合加工工序的循环时间是每个单位产品1分钟,因此需要八个作业人员进行操作(见图4.6)。由于二月份需求量发生了变化,月需求量减少了,供需的循环时间增加到每个单位产品1.2分钟,把全部作业重新分配给员工,每个员工接受了比原来更多的作业,并且员工的步行路线也延长了,延长步行路线的结果是,员工七和员工八离开了这条生产线去从事其他工作。通过这种方法,使员工以整数的形式节约了下来(见图4.7)。 4.1.3 设施规划改进程序模型 根据以上所述U型生产线的一些基本特点,提出了基于精益生产的车间内部设施规划改进模型,见图4.8。 (1)企业现有状况的分析:应该对企业内现有的设备、工艺、厂内生产物流以及车间的总体布局等状况进行系统的、详尽的分析; (2)设施目标及设计标准的定义:由于设施的改变有时会使整个企业经历很大的改变,因此,应该由公司领导提出设施改进的目标并带头下定决心进行实施,并为每一步目标的实施制定具体的实施时间。 (3)获得组织承诺并组成团队:应该组成由设计人员,生产人员和采购、营销人员 构成的团队,共同设计改善企业加工生产线。 (4) 输入作业资料P、Q、R、S、T:在设计改善生产线之前,要明确所要生产的产品(product)、数量(quantity)、途程安排(routing)、辅助劳务(supporting service)与时间(time)。 (5)精益分析:精益分析包括价值流分析、生产线柔性分析、工序流程分析和设备种类及加工能力分析。其中: 1) 价值流分析:应该找出整个车间内部的价值产生部分,并知道价值流的具体走向。在此过程中,对于那些不产生价值但由于目前生产系统的需要,又不能马上取消的行动(Ⅰ型muda,如原材料、在制品及产成品的流动等)应尽可能的减少;而对于那些不产生价值,并且可以立即取消的行动(Ⅱ型muda,如由于整个生产系统不能均衡,经机加后的零件在焊接工序之前需要等待的过程等)则应立即取消。 图4. 8 基于精益生产的车间内部设施规划改进模型 2)工序流程分析:应该在采用原有生产工序的基础上,对原有不合理的工序(如对某些不利于生产加工的零件按其性能强度要求进行重新设计等)进行改进,这样可以缩短某些不合理工件的加工时间。 3)生产线柔性分析:根据所要生产产品加工过程的相似性和所划分的每一个基础工作单元加工时间的相近性进行产品生产线的布置设计。在进行生产线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生产加工柔性的要求,可以考虑事先留出一部分预留地,这样,一旦市场需求产品种类发生变化,可以利用这部分空间安装设备,对特殊零部件进行生产加工。 4)设备种类及加工能力分析:选用那些换产能力较强的设备组成具有柔性的生产线,并采用快速换模技术组织实际生产。 (6)其他分析:如图4.8所示,根据以上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以画出关联线图,以表现各项作业的相对空间位置。之后的工作是决定每项作业所需要分配的空间大小,并为每一个设备制作样板,并将这些样板放入关联线图中,从而获得空间关联线图。在根据修正的考虑及实际操作的限制,就可以列出许多布局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并推荐较佳的方案。最后,需要定期对现有的方案进行改善,已达到趋近于最佳车间布置方案的目的 [ 43-44 ]。 4.2 看板方式 所谓看板(Kanban)方式,就是圆滑地管理各工序生产量的信息系统,它通常采用装入长方形塑料袋里的卡片的形式。看板方式是一种“拉动”的生产方式,也就是,某一制造工序从它的前工序领取零部件,而前工序只按被领走零部件的数量进行生产的生产方式。看板在整个精益生产理论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有些人把看板方式误认为是精益生产方式,其实整个精益生产的运作是建立在看板方式为核心的基础上的。 看板方式比以往所普遍采用的“推动式”生产方式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只向最终装配线正确地通知所需零部件的领取时间和数量,最终装配线就到前工序去,将装配所必需的零部件,在必需的时候,领取所必需的数量。此后,前工序开始生产被后工序取走的那部分零部件。这样,就可以解决以往“推动式”生产方式中复杂生产计划的制定与产品需求量多变性之间存在的矛盾。 4.2.1 看板的种类 看板通常分为两大类:领取看板和生产指示看板 ,见图4.9。 领取看板用来指示后工序应该从前工序领取产品种类和数量,见图4.10。生产指示看板,常常也被称为准备看板、生产看板,是用来指示前工序必须生产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见图4.11。 图4.10 领取看板 图4.11 生产指示看板 4.2.2 看板的应用过程 通常,各种看板的运用需要遵循以下八个步骤(看板以后工序为起点),见图4.12。 (1)当摘下来的领取看板在领取看板箱(接收箱或文件夹)中积存到事先规定好的—定枚数的时候,或者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时间定期去领取的时候,后工序的搬运工把所必需数量的领取看板和空托盘(集装箱)装到叉车或台车上,走向前工序的零部件存放场。 (2)如果后工序的搬运工在存放场A领取零部件的话。就取下附在托盘内零部件上的生产的指示看板(每副托盘里都附有一枚看板),并将这些看板放入看板接收箱,搬运工还要把空托盘放到前工序的人指定的场所。 (3)搬运工把自己取下的每一枚生产指示看板,都换一枚领取看板附上。同时,在交换两种看板的时候,要注意仔细核对领取看板和同种物品的生产指示看板是否相符,从而实现了空托盘和满托盘的互换。 (4)在后工序,作业一开始.就必须把领取看板放入领取看板箱。 (5)在前工序,生产了一定时间或者一定数量的零部件时,必须将生产指示看板从接收箱中收集起来,按照在存放场A摘下的顺序,放入生产指示看板箱。 (6)按照放入生产指示看板箱中生产指示看板的顺序生产零部件。 (7)在进行加工时,这些零部件和它的生产指示看板作为一对东西转移,即把生产指示看板附在零部件托盘上。 (8)如果在这个工序零部件加工完成之后,将这些零部件和生产指示看板一起放到存放场A,以便后工序的搬运工随时领取。 这样的两种看板的连锁运作,必须不间断地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工序中。结果,各工序在必需的时候、仅按照必需的数量、领取必需的物品,全部工序自然就实现了准时生产。 在批量生产中,还常常采用信号看板,它也是一种生产指示看板。信号看板可分为三角看板和材料请求看板,见图4.13,下面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两种看板如何应用。 图4.13 信号看板 图4.13是左车门加工过程中的信号看板,其中的三角看板对冲压工序No.10来说,如果零件箱被领取到订货点,即倒数第二箱时,就指示生产500个左车门。对材料请求看板来说,如果上面的两箱左车门一交付装配生产线,冲压工序No.10就必须到25号存放场去领取500张铁板。 4.2.3 看板管理的五项原则 看板生产方式实施的前提是:必须把生产的均衡化、合理的工序布置以及设计标准作业这三个条件贯穿到整个生产方式中。除此之外,看板生产方式的应用还需要遵循以下五条规则: 规则l:后工序必须在必需的时候,只按所必需的数量,从前工序领取必需的物品。这个规则也可以具体地理解为以下几条附加规则: (1)如果没有看板,领取一概不能进行。 (2)超过看板枚数的领取一概不能进行。 (3)看板必须附在实物上。 由于采用看板的生产方式需要将迄今为止的生产、搬运、交货的流向完全逆转过来的,因此,需要由企业的最高经营者决定实行。 生产的均衡化,是后工序小批量领取以及小批量生产的必要条件。搬运工在前工序和后工序之间的这种频繁地领取小批零部件行为通常被称为“鼓虫”式的搬运。 因为看板本身只是指示各工序每天生产活动的手段,所以,在进入使用看板确定作业的阶段之前,必须首先制定统括全厂的综合性计划(通常是制定月度生产计划),这样,可以使各工序能够事先筹划循环时间。 规则2:前工序仅按被领走的数量生产被后工序领取的物品。这个规则也可以具体的理解为以下几条附加规则: (1)生产不能超过看板枚数规定的数量。 (2)当前工序生产多种零部件时,必须按各看板送达的顺序生产。 如果能够严格遵守规则1和规则2,全部生产工序就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流水作业的形式,从而,所有的生产工序之间就保持了同步生产。如果某个工序出现了问题的话,虽然所有的工序都有可能停车,但是至少保证了各工序之间的平衡。 规则3:不合格品绝对不能送到后工序。 如果在后工序发现不合格品的话,因为后工序一点儿库存也没有,所以只好将后工序本身停下来,将这些不合格品送回前工序;这样,后工序生产线的停止,任何人都会马上发现,这也正是自动化的思想。 规则4:必须把看板枚数减少到最小程度。 因为看板的枚数,表示着某种零部件的最大库存量,所以有必要把它控制到最小程度。通常情況下,各种看板的总枚数,不能有太大的变更。因而,在日平均需要量增加时,必须缩短生产过程时间。当然,如果要进行工序的改善,可以由监督人员决定适当的增减看板的枚数。 规则5:看板必须适应小幅度的需求变化(通过看板对生产进行微调整)。 由于市场上需求的变化和生产上紧急事件的发生,必然会引起生产计划的变更,但在看板生产方式中,这种变更不必通知所有工序,而只需把当天的产品投入顺序计划表通知最终装配线即可,因为其他工序主要是通过看摘下来的看板枚数来进行生产的。 4.3 均衡生产 4.3.1 混流生产线顺序的基本思想 要研究混流生产线中各个产品投入的顺序问题,就应该把以下两个目标作为主要的着眼点: 目标一:均衡生产线内各工序的负荷(总装配时间) 要满足目标一的要求,需要满足以下不等式的约束: ≤C (4.1) 其中: -- -- ; --循环时间, (4.2) 式(4.1)说明,各式各样产品各自不同的数量所加重负荷的各工序上每一个产品的作业时间,不应该超过循环时间。如果满足了这个条件,混流装配线自然就可以实现同步化了。 目标二:使生产线上零部件的使用速度保持一定 与目标一相比,目标二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我们先来定义一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全部产品 的总生产量 ; :全部产品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零部件 的总需要量; :按从1号到 号(已经决定)的顺序生产产品时使用的零部件 的总需要量; :生产1单位产品 时所需要零部件 EMBED Equation.3 的量。 通过以上几个符号的定义,可以导出下面两个数值: =一个单位产品零部件 的平均需要量; =为了生产 个产品零部件 的平均需要量。 目标二的基本思想就是:为了使零部件 的使用速度保持一定, 的总量必须尽可能接近( ),见图4.14。于是,可以进一步定义如下: 点 点 为了使某个顺序计划能够保持各种零部件的使用速度一定,必须使点 尽可能接近点 ,即 (4.3) 其中 (4.4) 因此,必须使 极小化。 4.3.2 基本方法 根据前面所述的混流生产线产品投入顺序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纳出求解混流生产线中产品投入顺序的基本步骤,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作目标追踪法Ⅰ。 步骤一:设 , 其中 代表产品序号的集合。 步骤二:在顺序计划的第 位放入距离 最小的产品 。 最小距离 , 其中: (4.5) 步骤三:①如果把产品 全部排好顺序: 设 ; 其中 代表具有最小距离 的产品序号顺序的集合。 ②如果产品 的一部分还没排好顺序: 设 。 步骤四:①如果 ,程序结束; ②如果 ,计算 设 ,返回步骤二。 4.4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这里所说的中小企业主要是指从事生产加工的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大型企业相比,具有以下一些总体上的特点: (1)产出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 由于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其具有进入、退出竞争市场容易,建成、投入运营快,市场适应力(转产能力)强,投资风险小等优势;但与此同时,生产规模小也带给广大中小企业一些负面影响:企业生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产品质量低、名牌少,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资源浪费大,资金不足、筹资困难、获得必要信息的能力有限,产品品种单一、竞争手段少等等。由于近年来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少中小企业还出现库存积压、资金周转不灵,设备闲置情况严重等现象,使企业常常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 (2)人员规模小、组织简单 由于在中小企业中雇用了较少的人员,其管理层次一般比较少,管理成本比较低,大型企业中常见的官僚主义作风在中小企业中体现得也比较少,因此,其具有经营灵活、决策快等特点,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其保障制度差,并且很难为员工提供较多的培训机会,所以,很难吸引具有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由于其管理水平比较低,因此,常常会出现决策简单化、专断化的现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把手说了算”。 (3)劳动密集 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生产产品的结构多半较为简单、技术含量比较低(其技术主要来源于外部)、附加值少,单位资本吸引的劳动力资源比较多。 (4)专业化分工协作不发达 我国中小企业大都比较封闭,地理位置分布较广,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联合发展不足。其原因在于我国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力差,未形成欧美和日本那样的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未形成以大企业为中心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群落;同时,中小企业之间也未结成相互协和、相互分工的生产或销售联合体,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处于低水平状态,有时,各地的中小企业在很大范围内还会出现低水平的过度竞争现象,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4.5 中小企业管理改善的实施步骤 以上介绍了基于精益生产管理改善的理论框架和管理改善中将要遇到的关键技术,下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将进一步提出中小企业实施管理改善的具体步骤。精益生产的实施过程总的来说应该采用“改善+设计”的模式,中小企业实施管理改善的具体的步骤见图5.1。 4.5.1 最高经营者的支持 如果想要使现有的生产运作方式通过改良、修正一点一点地实现精益生产方式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向精益生产方式的转变需要对原有的生产方式进行根本性的、革命性的改变,而仅进行少量的修正是不够的。 由于要对工厂内部原有的生产运作方式和经营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其必然会出现抵制者,这些抵制者的出现往往是一些企业无法精益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企业的最高经营者(即通常我们所说的一把手),其自身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引进精益生产的必要性,积极参与其中,并决心将这种思想始终如一地持续贯彻下去。 另外,在引进精益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企业的生产线会经常出现频繁的停车现象,这也需要企业最高经营者的果断的激励机制作支撑。 4.5.2 组成项目推进委员会 为了防止公司里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由于过分忙于自己原有的工作,而几乎没有用于新追加工作和改善的时间,应该组成精益生产项目推进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应该由相当于厂长、部长、课长级别的人组成,以部长级为中心,并定期编制“精益生产推进项目”。 编制的“精益生产推进项目”主要应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开展精益生产方式思路和体系的培训教育活动。 精益生产的培训教育活动既是开展精益生产的突破口,也是精益生产实施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一贯遵循的工作内容。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是精益生产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应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培训工业工程和精益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要积极吸取国内外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除此之外,还应该经常进行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现状、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推行精益生产时还缺少那些条件等。 (2)规定引进精益生产工作的年度日程表及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其子目标,并将其量化。 在确定了子目标后,需要提出若干子方案,并采取分步设计、分布实施的方法实现各个子目标。 组成精益生产项目推进委员会的人员要很好的理解精益生产的概念,并具有实践能力和积极性,可以不定期选派企业的人员去精益生产实施得比较好的企业进行培训,也可以定期的把精益生产的专家请到企业中进行现场的指导。 除了项目推进委员会之外,还应该由课长及係长组成精益生产实施队伍。 4.5.3 实验项目的引进 虽说引进精益生产方式需要企业的生产方式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但其实现过程不可能一步实现,因此,在向全厂引进之前,有必要进行实验性的项目,即在整个工厂中的某个车间、某条生产线或某几个具体的工序进行实施,具体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将对今后的全厂引进精益生产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实验性的项目应该在一个基础比较好的部门实行,并且首先选择最终工序和它紧前面的工序。让最终工序和它的前工序之间连接起来,然后在这两个工序之间进行“一个流”生产。实验项目的引进可以按照下面顺序开展: (1)组成QC小组 QC小组,即质量管理小组,是指那些为了解决自己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自主而持续地学习质量管理概念和技术的作业人员的小集团。作为QC小组应该解决的问题,选择的课题不应该仅局限于质量管理,也可以提出诸如降低成本、设备保全、安全性、产业公害、替代资源等方面的课题。 全体员工都必须参加某一个QC小组。在工厂的各个部门,都需要有QC小组推行委员会,QC小组的构成及其与职务制度组织之间的关系见图5.2。 在QC小组中,通过吸收一些一般员工,使改善活动成为可能。因此,应该以QC小组为中心推进整个企业的管理改善。 (2)引进5S管理进行现场改善 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是指为了消除潜藏在工厂中的“松懈”或者“松弛”所采取的手段。通过5S的实施可以使员工看到精益生产初见成效,这样可以减少企业内部部分员工对精益生产的抵触情绪,使精益生产得以继续实行。 在5S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5S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活动就停止了,这是由于5S中的素养没有提高到位,为了增加员工对5S的新鲜感,可以通过实行5S活动月的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引进标准作业 引进标准作业需要同时进行自动化等的设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产品的品质、设备的稳定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4)生产均衡化 按照各类产品的销售速度投入产品和装配,进行混流生产,这需要经常进行操作人员的岗位交换。 (5)小批量生产 作业转换方法的改善(通常是指缩短作业转换的时间)是实现小批量生产的前提条件。 (6)在同步生产线的基础上实现一个流生产 在渗透5S阶段,还应准备好以下精益生产的基础前提条件: 1)根据工序顺序安排机器布局 2)多工序之间的连接 3)U字形生产线的编排 4)由多能工进行多工序操作 5)看板管理 按照以上步骤实施完成后, 应该对实验项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找到与目标的差距,进一步完善试验项目工作,将实验项目工作提高到更高水平。 4.5.4 由下游工序向上游工序展开 按照步骤三实验项目中最终工序和其紧前工序连接成“一个流”的作法依次向上游的前工序展开,使精益生产的引进溯流而上,推广到整条生产线和其它部门,直至最终实现全厂及整个供应链的精益化。 推广精益生产可采用的顺序:总装部门--部装部门--零件加工部门--协作厂--供应商。 另外,对高层管理者,应定期组织他们参观精益生产实行比较好的企业;对于中层管理者,可以定期(通常一周1-2次)召开“实践分析会”进行学习;对于基层管理者,可以定期(通常每周末进行)讨论需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开发员工在精益生产活动中的能力,可以将生产线上工作比较优秀的员工选派出来参加培训,使其操作技能得以提高,也可以将它们组成改善小组,继续对生产线进行改善,从而为将来的扩大再生产做好准备。 4.6 中小企业管理改善的实施阶段划分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精益生产的实施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整顿期、规划期、展开期和完成期,见图5.3。 4.6.1 整顿期 精益生产的实施要求有很高的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水平,通常,在欧美日等国家的企业以及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由于其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水平比较高,因此,可以跨过这个阶段不去实施。但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水平普遍比较落后,因此,提高企业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水平是其实施精益生产的必经之路。 在完成整顿期的基础上,可进入精益生产的规划期。 4.6.2 规划期 在对企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精益生产实施的总体规划设计。在该阶段应完成的任务是: (1)建立项目推行委员会及实施队伍 (2)根据企业状况和企业需求,确定精益生产实施的目标、方针、政策。 (3)确定精益生产实施工作计划安排 (4)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以及开展大量的宣传工作。这是精益生产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精益生产实施的基本保证。 4.6.3 展开期 该阶段是精益生产实施的关键阶段,也是精益生产的设计、评价和实施阶段。展开期工作可分为四步: 改善(改造、改革)、精益生产的设计、评价和实施。其核心内容是JIT设计与实施。 设计内容包括:根据产品的工艺过程,重新进行工厂布置,并按生产节拍进行生产平准化和人员安排,实施标准作业,进而实施准时化生产管理。 (1)改善工作内容包括: 1)收集资料和现状分析。内容包括: ①生产能力分析。 包括:P(产品)-Q(产量)分析、工艺流程分析、工序平衡分析 ②物流分析。 包括:设备布置分析、物流路线分析、人员配置分析 ③库存分析。 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数量分析 ④生产调查分析。 包括:设备开动率调查、劳动生产率调查等 2)确定改善的问题点 根据现状分析, ①分析存在的问题 ②确定改善的对象和目标 ③制定改善的方针和时间进度计划 ④进行改善效果预测 3)进行改善的方案设计 应用改善技术和工业工程技术进行改善的方案设计及实施。 (2)精益生产的设计 该阶段设计内容如下: 1)生产线设计。 先进行初步设计,之后进行详细设计。同步设计的工作有:平面布置设计、自动化设计(包括机器的自动化和人的自动化的设计)等。 2)作业改善。应用工业工程技术进行作业改善。 3)生产线平衡。同步设计的工作有: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等 4)制定标准作业。同步设计的工作有:看板系统等信息系统的设计 (3)精益生产的评价 (4)精益生产的实施 精益生产实施的工作内容有: 1)工厂的准备和生产现场的落实; 2)拉动式管理体制的建立。 4.6.4 完成期 这一阶段表明企业精益化改善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下一步需要进行改善成果的维持,并行纵向延伸,该阶段应完成的任务是: (1)将生产管理信息标准化和系统化; (2)向其它部门推广实施,并进行同步化生产管理。 5 案例研究 5.1 企业概述 M企业所在的变压器行业属传统机械制造业,消耗资源多、技术含量低。该企业在国内变压器行业内属中小型企业,目前,能生产的变压器有十几个品种近200个规格,从生产规模看为多品种、小批量的单件制造模式。企业厂区内共有总装、箱体、铁芯、绕线、机加工、绝缘件、木工、喷漆、维修、特品和整机测试十一个生产型车间,另有变电室、锅炉房、办公楼及机修等辅助性设施。 多年来,该企业因装备和工艺的改善形成了一定的合理性积淀,但对厂内的生产物流系统、车间的总体布局、各车间内的物流设施从未做过详尽的、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该厂迫切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产物流规划系统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效益。 5.2 企业改善的具体实施过程 5.2.1 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鉴于企业的现状,考虑到企业将来的发展,企业主要领导决定引入精益生产方式改善企业的现状,并决定将这种思想一直贯彻下去,积极抓好精益生产中的各个主要环节。 首先,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部长、课长级)要接受有关精益生产的培训,并定期去精益生产实施得比较好的企业参观学习,从而,在领导层上消除了抵制的现象,使他们坚定通过精益生产的方法来进行企业改善的决心,这样,有利于精益生产的顺利贯彻下去。 然后,由这些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亲手抓起,把精益生产的思想和方法普及下去,让全体员工真正明白精益生产的思想和方法,以及他们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同时,向全体员工承诺:由于引进精益生产方式而带来的人员削减决不会造成员工的失业和下岗,只会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工作机遇。尽可能减少广大员工对实施精益生产的抵触情绪。 在此基础上,不定期的邀请精益生产方面的专家来厂指导,对企业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加以纠正。 5.2.2 组成项目推进委员会 该变压器厂组成了由厂长、部长、课长构成的项目推进委员会,其中,部长的作用是最主要的,是委员会的核心,厂长的作用是统一监督精益生产的实行情况。课长的作用是把项目推进委员会的决定进行具体实施。 项目推进委员会负责开展对工厂全体员工的培训教育活动,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培训工业工程技术和精益生产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同时,不定期地选派企业中优秀的现场操作人员到精益生产实施得比较好的企业进行培训。项目推进委员会还负责编制精益生产工作的各种工作计划(包括年度日程表,季度日程表等)及完成目标的方案,并通过看板把各种计划透明地展示出来。 此外,项目推进委员会还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制度,并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予充分的重视。 5.2.3 引进试验项目 考虑到该企业从未进行过有关精益生产的任何改善活动,因此,决定暂时不在全厂范围开展精益生产活动,而是在某一个车间首先试行,把它作为引进精益生产的实验项目,待该项目实施成功后,再逐步向全厂铺开,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公司内部员工对引进精益生产的抵触情绪。鉴于箱体车间的基础条件比较好,于是,公司领导初步决定把箱体车间作为示范项目首先实行。 箱体车间主要生产油浸式电力变压器S9/10KVA-1600 KVA的18个种类变压器的箱体。由于每个箱体的结构大体相同,其加工工艺也十分相似,由此,该车间将箱体的生产分为大件生产区(主要生产S9/630KVA、S9/800KVA、S9/1000KVA、S9/1250KVA、S9/1600KVA型变压器)和小件生产区(主要生产S9/10KVA、S9/20KVA、S9/30KVA、S9/50KVA、S9/80KVA、S9/100KVA、S9/125KVA、S9/160KVA、S9/200KVA、S9/250KVA、S9/315KVA、S9/400KVA、S9/500KVA型变压器),其中小件工件通常是由人工搬运,而大件工件通常是由车间内部的天吊来完成。 下面是这个实验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 (1)组成QC小组 该车间组成了两个由班长和作业人员构成的QC小组,每个小组由7人组成,主要在基层负责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是推行精益生产的基本单元。 QC小组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推行5S活动,每个员工都必须按照规定一步一步进行,并由班长负责定期检查5S活动的执行情况。在5S执行过程中,要求每个员工注意找出身边那些作业属于Ⅰ型muda,那些作业属于Ⅱ型muda,那些作业属于提高附加值的实质性作业,并分别加以区别对待。 在此基础上,每个QC小组积极响应项目推进委员会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制度,对觉察出身边一些不合理的作业及时向项目推进委员会进行反应。 (2)设备布置方面 1) 了解车间布置现状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箱体车间的布置如图6.1所示,通过对箱体车间的深入分析,得出该车间存在如下 几点问题: ① 物流的路线太长(见图6.1),造成运输时间的浪费; ② 各工序之间的衔接过程存在许多Muda(浪费),造成各工序的生产效率很低; ③ 存在大量的在制品,这就导致了生产现场有大量的货架用于存放这些在制品; ④ 生产现场存在大量闲置不用的生产设备,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同时使生产现场显得十分混乱; ⑤ 生产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大,操作人员移动距离较大,使得操作人员每人每次只能操作一台机床,不利于操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2)车间改善设计的模型分析 根据图4.8中设施规划改进程序模型所示模型中的各项,并结合该变压器厂的具体实际情况,得出如下分析: ① 企业现有状况的分析:该厂多年来虽然因装备和工艺的改善形成了一些合理性积淀,但对厂内的生产物流系统、车间的总体布局、各车间内的物流设施从未做过详尽的、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该厂迫切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产物流规划系统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效益。 图6. 1 箱体车间物流设施布置现状 ② 设施目标及设计标准的定义:由于该企业一直是采用大批量“成批与排队”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长期以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过很多问题。因此,企业领导的目标是要应用目前最为先进的精益生产方式改善企业原有不合理的设备布置。 ③ 获得组织承诺并组成团队:精益思想的实施得到了公司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并组成了由设计人员,生产人员和采购、营销人员构成的团队,共同设计改善企业加工生产线。 ④ 输入作业资料P、Q、R、S、T:在设计改善生产线之前,要明确所要生产的产品(product)、数量(quantity)、途程安排(routing)、辅助劳务(supporting service)与时间(time)。 ⑤ 精益分析:精益分析包括价值流分析、生产线柔性分析、工序流程分析和设备种类及加工能力分析。其中: a价值流分析:该车间产生价值的部分在于箱体的加工,箱体的价值流从原材料开始,沿着整个生产加工的工序进行流动,直至流到该车间生产加工的终端。在此过程中,对于那些不产生价值但由于目前生产系统的需要,又不能马上取消的行动(Ⅰ型muda,如原材料、在制品及产成品的流动)应尽可能的减少;而对于那些不产生价值,并且可以立即取消的行动(Ⅱ型muda,如由于整个生产系统不能均衡,经机加后的零件在焊接工序之前需要等待的过程)则应立即取消。另外,可以看到,图6.1所示的车间布置中,存在大量固定的料架,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操作人员不得不自行走动去搬取货物,这又无形中出现了muda,侧面地阻碍了产品价值的流动,考虑到供应商与箱体生产车间的关系不是十分紧密,经仔细分析,决定采用可以移动的料架来代替原有固定的料架,并按照生产看板的要求主动地为每一个生产单元供货,使生产线上每一个加工单元始终都保持有少量的库存。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能够使整个产品的价值流按照“一个流”的方式移动。 b工序流程分析:该箱体车间的改善布置是在采用原有工序的基础上,对原有不合理的工序(如对某些不利于生产加工的零件按其性能强度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进行了改进,从而缩短某些不合理工件的加工时间。 c生产线柔性分析:考虑到生产加工的柔性,并根据所要生产的箱体零件的大小、生产工艺及设备加工能力的不同,决定将改善后的生产车间设计成两条分别用于加工大小不同箱体零件的生产线(其中,生产线的布置首先应取决于所要生产产品加工过程的相似性,其次应取决于所划分的每一个基础工作单元加工时间的相近性),这样,不仅物流路线大大的缩短了,还节省了生产空间,在市场需求产品种类变化不大的时候,这些空出来的空间作为预留地,一旦市场需求产品种类发生变化,可以利用这部分空间安装新设备,对特殊零部件进行生产加工。 d设备种类及加工能力分析:选用那些换产能力较强的设备组成具有柔性的生产线。另外,通过对设备之间加工能力的分析,了解到在图6.1所示的各个加工设备中钻床、剪板机、冲床及卷床的加工时间较短,而电焊所用的加工时间较长,二者所用时间的比例大约是1:2,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该厂经常出现大量在制品在电焊区排队等待加工的现象。考虑到设备加工能力的不同,决定在图6.1的基础上各增加一个电焊作业区,以均衡整个生产。 ⑥ 其他分析:如图4.8所示,根据以上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以画出关联线图,以表现各项作业的相对空间位置。之后的工作是决定每项作业所需要分配的空间大小,并为每一个设备制作样板,然后将这些样板放入关联线图中,从而获得空间关联线图。再根据修正的考虑及实际操作的限制,就可以列出许多布局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并推荐较佳的方案(见图6.2)。最后,需要定期对现有的方案进行改善,已达到趋近于最佳车间布置方案的目的。 (3)均衡产品生产方面 在运用工业工程技术对各种操作进行标准化,并对生产过程中各种设备间的产品快速转换问题进行改善之后,就可以计算各种产品的均衡生产顺序问题了。下面仅对大件生产区各种型号变压器的组装顺序进行排列: 该变压器厂的组装车间共分为两个生产区,用以组装大小不同的变压器,利用目标追踪法Ⅰ对大件生产区组装的产品(包括S9/630KVA、S9/800KVA、S9/1000KVA、S9/1250KVA、S9/1600KVA五种型号的变压器)的生产顺序进行均衡计算。 这五种变压器在一段时间内的计划生产量如表6.1所示。 表6.1五种不同型号变压器在一段时间内的计划生产量 产品 S9/630KVA ( ) S9/800KVA ( ) S9/1000KVA ( ) S9/1250KVA ( ) S9/1600KVA ( ) 计划生产量 9 7 8 2 3 考虑到这五种型号变压器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套管的选择上,因此,利用不同型号的套管来编排这五种型号变压器的均衡生产顺序,各种不同型号变压器中用到的不同型号套管的数量如表6.2所示。 图6. 2 箱体车间物流设施重组布置图 表6.2 不同型号变压器中用到的不同型号套管的数量 套管 变压器 BF系列 BJL系列 1/600 ( ) 1/800 ( ) 1/1000 ( ) 1/1200 ( ) 1/2000 ( ) 1/3000 ( ) 10/50 ( ) 10/100 ( ) S9/630KVA( ) 1 0 3 0 0 0 3 0 S9/800KVA( ) 1 0 0 3 0 0 0 3 S9/1000KVA( ) 0 1 0 0 3 0 0 3 S9/1250KVA( ) 0 0 1 0 3 0 0 3 S9/1600KVA( ) 0 0 0 1 0 3 0 3 全部产品 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零部件 的总需要量 全部产品 的总产量 于是 第一个产品,即 时 EMBED Equation.3 因此,第一顺序位置是生产 ; ; ; ; ; ; ; . 第二个产品,即 时 因此,第二顺序位置是生产 ; ; ; ; ; ; ; ; 依此类推,可以求出大件生产区所有变压器箱体的组装顺序,表6.3列出了计算的主要参数。 表6.3 大件生产区所有变压器箱体组装顺序计算的主要参数 1 3.83 2.98 2.87 2.60* 3.38 (0,0, 1, 0, 3,0, 0, 3) 2 3.30* 3.36 5.29 5.20 4.05 (1,0, 4, 0, 3,0, 3, 3) 3 6.66 1.74* 4.12 4.54 2.95 (2,0, 4, 3, 3,0, 3, 6) 4 4.91 3.60 2.49* 2.90 2.67 (2,1, 4, 3, 6,0, 3, 9) 5 3.49 3.64 5.08 4.95 3.16* (2,1, 4, 4, 6,3, 3,12) 6 2.03* 4.84 5.41 5.15 6.06 (3,1, 7, 4, 6,3, 6,12) 7 5.26 2.26* 2.88 3.18 4.35 (4,1, 7, 7, 6,3, 6,15) 8 4.03 4.88 2.52* 2.60 5.13 (4,2, 7, 7, 9,3, 6,18) 9 1.53* 4.71 4.90 4.58 5.21 (5,2,10, 7, 9,3, 9,18) 10 5.27 2.41 2.21* 2.53 3.36 (5,3,10, 7,12,3, 9,21) 11 3.90 2.33* 4.88 4.68 3.68 (6,3,10,10,12,3, 9,24) 12 1.82* 4.88 4.64 4.26 4.52 (7,3,13,10,12,3,12,24) 13 5.53 3.04 2.07* 2.33 2.53 (7,4,13,10,15,3,12,27) 14 4.05 2.70 4.65 4.40 2.65* (7,4,13,11,15,6,12,30) 15 2.70* 4.05 4.91 4.51 5.72 (8,4,16,11,15,6,15,30) 16 6.08 2.07* 3.04 3.17 4.59 (9,4,16,14,15,6,15,33) 17 4.64 4.36 1.82 1.64* 4.94 ( 9,4,17,14,18,6,15,36) 18 3.06* 3.62 3.83 3.82 4.59 (10,4,20,14,18,6,18,36) 19 6.74 2.72 2.51* 3.28 3.98 (10,5,20,14,21,6,18,39) 20 5.22 1.17* 4.43 4.54 3.52 11,5,20,17,21,6,18,42) 21 3.15* 3.78 3.43 3.37 3.72 (12,5,23,17,21,6,21,42) 22 6.92 3.23 2.29* 3.06 3.25 (12,6,23,17,24,6,21,45) 23 5.30 1.68* 4.12 4.20 2.35 (13,6,23,20,24,6,21,48) 24 3.64 4.27 3.41 3.30 3.07* (13,6,23,21,24,9,21,51) 25 2.83* 5.58 4.23 3.97 6.24 (14,6,26,21,24,9,24,51) 26 5.99 4.16 1.17* 1.93 5.07 (14,7,26,21,27,9,24,54) 27 3.77 2.79* 3.34 3.17 4.32 (15,7,26,24,27,9,24,57) 28 2.86* 5.66 3.83 3.48 5.61 (16,7,29,24,27,9,27,57) 29 6.16 4.47 0* 1.41 4.47 (16,8,29,24,30,9,27,60) 注: *指的是最小距离 于是,得出了箱体组装的顺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件生产区所有变压器箱体的组装顺序也是通过同样的方法求得的。 5.2.4 管理改善思想的推广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就可以引进看板方式进行生产运作,各种看般的示例见图6.3和图6.4。起初,从整条生产线的最终工序(即焊接工序)开始实行看板方式,待成功实行后再由下向上逐步地扩展到整条生产线,然后再进一步向全厂铺开。 另外,整个企业时时刻刻注意对员工进行培训,因为基于精益生产的管理改善是以多能工的存在为前提的,因此,定期对生产线上的员工进行各工种的培训,并定期进行现场操作人员的岗位轮换。 6 结论 本文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精益生产的理论体系,然后提出了改善的基本观念以及一些常用的改善方法。接着,介绍了一些精益生产中必备的常用技术,其中包括:设备布置、看板数量的确定和均衡生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成功企业进行精益生产改善的规律,提出了中小企业引进精益生产的具体的步骤及实施方法。最后,用一个实例(某变压器厂实施基于精益生产管理改善的过程)来具体说明。 本文的创新点: (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体系框架; (2) 基于精益生产中的U型生产线的布置,提出了设施规划改进程序模型。 (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精益生产在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实施的具体方法步骤及其阶段。 本文所举案例中的企业(某变压器厂)属于中小企业,本文结合前几章所讲述精益生产的常用技术和改善方法,对如何使该企业实现精益化改善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详尽论述。 本文的研究内容,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化,如: (1)设施布置改善模型可以进一步细化,尤其在后面的其他分析中,如何进行可行方案的评估等; (2)对供应商态度可以进行具体战略的研究; (3)精益生产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辅助技术及其实施; (4)在中小企业引进精益生产具体的实施方法上可以进一步细化。 本人相信,随着精益生产理论研究和实施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精益生产在我国的应用与实施也必将向成功。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参 考 文 献 [1] (美)詹姆斯·P.沃麦克,(英)丹尼尔·T.琼斯,(美)丹尼尔·鲁斯著. 改变世界的机器. 沈希瑾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 (美)詹姆斯·P.沃麦克,(英)丹尼尔·T.琼斯著. 精益思想—消灭浪费,创造财富. 沈希瑾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 (英)理查德·拉明著. 精益供应. 高文海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 Dennis P. Hobbs. Lean Manufacturing Implementation: A Complete Execution Manual for Any Size Manufacturer. J. Ross Publishing. 2004 [5] Drucker, P.F. Workers Hands Bound by Tradition. Wall Street Journal August 2. 1987. 18p [6] Katz, H. Shifting Gears: Changing Labor Relations in the US Auto Industry. MIT Press, Cambridge, MA. 1985 [7] Machin, S. Plant Closures and Unionization in British Establishments. 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1995, 33 (1). 55p–68p [8] Ahmed, N.U., Tunc, E.A., Montagno, R.V.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S Manufacturing Firms at Various Stages of Just in Time Implemen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1991, 29 (4). 787p–802p [9] Ng, I., Maki, D. Trade Union Influence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dustrial Relations. 1994, 33 (1). 121p–135p [10] Osterman, P. How Common is Workplace Transformation and Who Adopts It?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1994, 47 (2). 173p–188p [11] Stinchcombe, A., Soci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s. In: March, J. (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Chicago: Rand McNally, IL. 1965. 142p–193p [12] Aldrich, H. Organizations and Environments.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79 [13] Pil, F.K., MacDuffie, J.P. The Adoption of High-Involvement Work Practices. Industrial Relations. 1996, 35 (3). 423p–455p [14] Nelson, R.R., Winter, S.G.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1982 [15] Osterman, P. How Common is Workplace Transformation and Who Adopts It?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1994, 47 (2). 173p–188p [16] Chandler Jr., A.D.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MIT Press, Cambridge, MA. 1962 [17] Child, J.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Strategies of Control—a Replication of the Aston Stud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2, 17 (2). 163p–177p [18] Hannan, M.T., Freeman, J. Structural Inertia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84, 49 (2). 149–164 [19] Gopalakrishnan, S., Damanpour, F. A Review of Innovation Research in Economics, Sociology,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Omega. 1997, 25 (1), 15p–28p [20] Germain, R., Droge, C., Daugherty, P.J. A Cost and Impact Typology of Logistics Technology and the Effects of Its Adoption on Organizational Practice.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4, 15 (2), 227p–248p [21] White, R.E., Pearson, J.N., Wilson, J.R. Jit Manufacturing: a Survey of Implementation in Small and Large US Manufacturers. Management Science. 1999, 45 (1). 1p–15p [22] Moch, M.K.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6, 21 (4). 661p–674p [23] Baldrige, V.A., Burnham, R.A.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Individual, Organiz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5, 20 (2). 165p–176p [24] Ahmed, N.U., Tunc, E.A., Montagno, R.V.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S Manufacturing Firms at Various Stages of Just in Time Implemen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1991, 29 (4). 787p–802p [25] Nelson, R.R., Winter, S.G.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1982 [26] Rachna Shah, Peter T. Ward. Lean Manufacturing: Context, Practice Bundles,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3. 129p–149p [27] R. Strattona, R.D.H. Warburton. The Strategic Integration of Agile and Lean Supply. Int. J.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3. 183p–198p [28] 王昕岩,蔡临宁,姚健. 采用遗传算法进行车间平面布置.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2(4):30-35 [29] 刘晖,张秋英,范秀敏. 基于设备分类的生产线车间平面布局. 《机床与液压》2002(3): 197-201 [30] 李树刚,吴智铭,庞小红. 一种基于模糊规则遗传算法在车间布置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3(4):469-473 [31] 段晓峰等. 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单元重组设计. 工业工程. 1998(12):40-45 [32] 王世忠. 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及其绩效评价研究:[学位论文].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4 [33] 陆震. 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实施控制研究:[学位论文].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4 [34] 侯若兰. 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生产运行机制研究:[学位论文].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4 [35] 杨光薰,倪伟英,韩晓露. 从精益生产走向大规模定制生产.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00(1):16-21 [36] 顾新建等. 大批量定制生产与精益生产方式的比较.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00(4):1-6 [37] 袁红兵,黄新燕,李小宁. 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在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综合应用. 工业工程. 2000(12):11-15 [38] 狄瑞坤,蒋君侠. 集成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混合供应链.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5):269-273 [39] 邓修权,齐二石. 精益生产方式拉动生产系统设计程序的研究.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0(5):28-32 [40] 王晶,荣超和宫兆波. 基于精益生产方式与约束理论的企业过程动态改进. 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9):35-40 [41] 顾永生. 精益生产哲理在上海大众发动机厂的应用探讨. 工业工程与管理. 1997(1): 49-55 [42] 曹小仪. 精益生产方式在跃进集团. 企业管理. 1998(1):20-21 [43] 马彤兵. 基于精益生产的车间设施规划改善设计.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5(11):110-112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 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密级: □公开 □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致 谢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郭谦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郭谦功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赵达睿老师、和研究生助教熊伟丽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基本要求: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 心得体会 决胜全面小康心得体会学党史心得下载党史学习心得下载军训心得免费下载党史学习心得下载 ,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撰写意义: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 调查报告 行政管理关于调查报告关于XX公司的财务调查报告关于学校食堂的调查报告关于大米市场调查报告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 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论文种类: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写作步骤: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 总结 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 理论 问题进行 科学 研究 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致 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要求: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撰写意义: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论文种类: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写作步骤: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 总结 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 理论 问题进行 科学 研究 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致 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案例研究 存放厂架号 6.4 生产指示看板示例 第六章 机械加工 C-16 2E12 理论研究 产品编号 改善方法 品名 S9/1000KVA 变压器箱体 背编号 0304a03 关键技术 调查分析 型号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二章 图1.1 本文的论文结构 理论体系 中小企业引进管理改善的阶段划分 设备布置 精益生产的关键技术 案例研究 均衡生产 看板方式 研究的必要性 主要的改善观念 改善的概念及特点 理论模式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收集资料 提出问题 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改善的实施步骤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现场作业三种分类 现场改善的常用方法 合理化建议制度 削减作业人员人数 实施方法 第五章 图2.1 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模式 改 善 与 连 续 改 善 自 动 化 准 时 化 JIT 目 标 机器的自动化 人的自动化 准时化(JIT) 自动化(Jidoka) 全员设备维护(TPM) 全公司质量管理 (CWQC) 异常管理 自动报警 自动停机 自动检测 作业系统 标准作业 信息系统 看板管理 目视管理 物流系统 一个流 (多能工) 混载运输 U型布置 (多能工) 生产系统 均衡生产 混合生产 (快速换模) (多能工) 看板管理(信息系统) 拉动生产(物流系统) 合理化建议制度 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 动态的自我完善机制 发挥团队精神 质量管理小组 尊重人性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改善与连续改善 高柔性、高质量、尊重人格 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获取利润 基础支撑体系 技术体系 图2.2 精益生产的理论体系 目标体系 消除浪费 降低成本 高质量 高柔性 尊重人格 图2.3 次要目标与主要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达到稳定水平 标准作业 提出改善措施 图2.4 改善活动的程序 暴露问题 减少在制品储备量 图3.1 改善活动的框架 提高作业人员势气 提高生产率 减少作业人员人数 尊重人格 小集团活动 改善动机的形成 工作场所的改善活动 使用材料 和消耗品的改善 设备的改善 (自动化) 改善人的作业 作业的标准化 图3.4 SDCA循环 处置 核查 执行 标准化 A C D S 改 进 图3.3 PDCA循环 处置 核查 执行 计划 A C D P 改 进 图3.5 企业改善活动循环 阶段3 削减作业人员人数 阶段2 作业的再分配 阶段1 排除无效作业 图3.7 对作业人员的作业再分配 0.25 1 1 1 1 1 循环时间 A B C D E F G 作业人员 图3.6 各作业人员都存在等待时间 0.85 0.5 0.9 0.6 0.8 0.7 0.9 循环时间 A B C D E F G 作业人员 确认问题 调查问题 提出想法 集中意见 提出改善方案 图3.8 合理化建议制度的程序 图4.1 U型设备布置 � eq \o\ac(○,2)� � eq \o\ac(○,1)� 出口 入口 � eq \o\ac(○,3)� � eq \o\ac(○,9)� � eq \o\ac(○,8)� � eq \o\ac(○,7)� � eq \o\ac(○,10)� � eq \o\ac(○,6)� � eq \o\ac(○,5)� � eq \o\ac(○,4)� 设备 菱形 铣床 铣床 铣床 铣床 四角形 车床 车床 车床 车床 三角形 钻床 钻床 钻床 图4. 2 鸟笼型布置的种类 图4. 3 孤岛型布置的种类 车床 铣床 钻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步行 步行 步行 步行 图4. 4 直线型布置 铣床 钻床 车床 10 6 7 5 3 2 5 9 2 7 8 6 5 4 3 1 4 1 6 4 9 8 7 3 2 1 2 7 8 6 5 4 3 1 6 5 9 7 8 4 3 2 1 13 10 11 12 14 15 9 8 7 16 17 18 6 5 4 3 2 1 零部件A 零部件B 零部件C 零部件D 零 部 件 F 零 部 件 E = 设备 图4.5 制造6种零部件(A—F)的连接生产线 10 5 4 3 1 9 4 2 1 5 6 3 4 5 9 7 8 6 7 10 3 2 1 2 7 8 6 7 5 8 4 6 3 2 1 6 5 9 7 8 4 3 2 1 13 10 11 12 14 15 9 8 7 16 17 18 6 5 4 3 2 1 1月 循环时间=1分钟/1个 作业人员人数=8人 =各作业人员的步行路线 图4.6 1月份作业人员之间的作业分配 10 6 7 5 3 2 5 9 2 7 8 6 5 4 3 1 4 1 6 4 9 8 7 3 2 1 2 7 8 6 5 4 3 1 6 5 9 7 8 4 3 2 1 13 10 11 12 14 15 9 8 7 16 17 18 6 5 4 3 2 1 2月 循环时间=1.2分钟/1个 作业人员人数=6人 =各作业人员的步行路线 图4.7 2月份作业人员之间的作业分配 看板 生产指示看板 领取看板 生产看板 三角看板 工序内领取看板 外协订货看板 (准备看板,生产看板) (批量生产用) (批量生产以外的一般生产用) ) 图4. 9 主要看板的框架图 领取看板 领取看板箱 领取看板及实物 存放场A 1 前工序(机械加工工序) 后工序(装配线) 看板接收箱 生产指示看板 生产指示看板 2 3 61 5 4 图4.12 使用两种看板的各个阶段 8 7 焊接 机械加工 C-23 2E23 后工序 前工序 S9/800KVA 变压器箱体 0304a06 背编号 型号 品名 产品编号 存放厂架号 Nj Q K (Q,Nj) 0 Nj/Q K·Nj/Q Xjk 零部件aj的使用量 必须使这段距离最小化 投入生产线产品的投入顺序编号 图4.14 Xjk与K·Nj/Q之间的关系 工序 6.3 领取看板示例 多能工 图5.1 中小企业实施管理改善的具体步骤 保全、安全 品质保证 多工序管理 交换岗位 引进标准作业 小批量生产 一个流生产 看板管理 自动化 生产均衡化 推行 5S的引进 组成QC小组 最高经营者的支持 由下游工序向上游工序展开 组成项目推行委员会及实施队伍 (确定目标及子目标) 试验项目的引进: 厂长 部长 工长 课长 班长 作业人员 组长 推进委员会 发起人 顾问 副发起人 小组领导人 课题领导人 分顾问 小组成员 职务制度组织 QC小组推进委员会 图5.2 QC小组的构成及其与职务制度组织之间的关系 QC小组 图5.3 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阶段划分和相关内容 工业工程技术 信息技术 系 统 工 程 支持 技术 整顿期 1.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2.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规划期 1.建立组织机构 2.确定目标、方针、政策 3.制定工作计划 4.教育、培训 完成期 1.生产信息标准化 2.推广实施 展开期 1.生产线平衡 2.标准作业制定 3.平面布置 1物料搬运设计 2.快速换模 3.看板设计 4.目视管理设计 5.自动化设计 6多能工培训 工作内容 1/3 A 3 发行编号 容器 收容数 _1201708417.unknown _1201879332.unknown _1202750889.unknown _1211102591.unknown _1211275342.unknown _1211275359.unknown _1211276083.unknown _1211276088.unknown _1211275371.unknown _1211275379.unknown _1211275385.unknown _1211275376.unknown _1211275368.unknown _1211275350.unknown _1211275354.unknown _1211275346.unknown _1211104507.doc _1211104701.unknown _1211104161.doc _1211102338.unknown _1211102384.unknown _1211102582.unknown _1211102379.unknown _1211102322.unknown _1211102331.unknown _1211101715.doc _1201937683.unknown _1201937736.unknown _1201937772.unknown _1201937802.unknown _1201937812.unknown _1201937835.unknown _1201944494.unknown _1201937842.unknown _1201937825.unknown _1201937807.unknown _1201937791.unknown _1201937796.unknown _1201937786.unknown _1201937761.unknown _1201937767.unknown _1201937742.unknown _1201937706.unknown _1201937723.unknown _1201937728.unknown _1201937717.unknown _1201937696.unknown _1201937701.unknown _1201937689.unknown _1201937653.unknown _1201937663.unknown _1201937677.unknown _1201937658.unknown _1201937643.unknown _1201937648.unknown _1201882302.unknown _1201937604.unknown _1201798569.unknown _1201800110.unknown _1201879271.unknown _1201879299.unknown _1201879317.unknown _1201879285.unknown _1201800135.unknown _1201879258.unknown _1201800123.unknown _1201799882.unknown _1201800081.unknown _1201800092.unknown _1201800027.unknown _1201800067.unknown _1201800003.unknown _1201799758.unknown _1201799860.unknown _1201798870.unknown _1201797470.unknown _1201798405.unknown _1201798508.unknown _1201798551.unknown _1201798426.unknown _1201798222.unknown _1201798303.unknown _1201797669.unknown _1201794856.unknown _1201795521.unknown _1201795736.unknown _1201795394.unknown _1201708455.unknown _1201794772.unknown _1201708439.unknown _1196837397.unknown _1201708097.unknown _1201708358.unknown _1201708386.unknown _1201708403.unknown _1201708371.unknown _1201708253.unknown _1201708284.unknown _1201708338.unknown _1201708298.unknown _1201708266.unknown _1201708130.unknown _1201708243.unknown _1201708107.unknown _1200298755.unknown _1201708038.unknown _1201708070.unknown _1201705864.unknown _1201705820.unknown _1196837880.unknown _1196838402.unknown _1196838516.unknown _1196838554.unknown _1196838400.unknown _1196837748.unknown _1196837845.unknown _1196837531.unknown _1195628114.unknown _1195809177.unknown _1196836412.unknown _1196836520.unknown _1196836822.unknown _1196836903.unknown _1196836984.unknown _1196836863.unknown _1196836555.unknown _1196836414.unknown _1195809529.unknown _1195809550.unknown _1195893071.unknown _1195809482.unknown _1195751617.unknown _1195751672.unknown _1195801938.unknown _1195751681.unknown _1195751643.unknown _1195628921.unknown _1195629071.unknown _1195629160.unknown _1195629020.unknown _1195628262.unknown _1195576925.unknown _1195627310.unknown _1195628097.unknown _1195627860.unknown _1195625838.unknown _1195626332.unknown _1195625791.unknown _1195625819.unknown _1195578675.unknown _1039475636.unknown
本文档为【精益生产在中小企业管理改善实施方法的研究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87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1-23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