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地研究法

实地研究法

举报
开通vip

实地研究法第九章 实地研究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实地研究及其类型,了解实地研究的过程,掌握观察法和无结构访谈法,并了解实地研究的优缺点及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 实地研究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方法之一,以其直接、生动和深入的特点,在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也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经典案例。实地研究法不仅仅是收集资料的途径,更是一种可以指导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研究方式。对这种方法应该按照研究的程序,进行分步骤的介绍,以反映实地研究法的全貌。也正因为如此,本章...

实地研究法
第九章 实地研究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实地研究及其类型,了解实地研究的过程,掌握观察法和无结构访谈法,并了解实地研究的优缺点及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 实地研究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方法之一,以其直接、生动和深入的特点,在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也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经典案例。实地研究法不仅仅是收集资料的途径,更是一种可以指导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研究方式。对这种方法应该按照研究的程序,进行分步骤的介绍,以反映实地研究法的全貌。也正因为如此,本章称之为实地研究法而不是实地调查方法。 第一节  实地研究法概述 一、实地研究法的概念 实地研究法(field study)是指不带有理论假设而直接深入到社会生活中,采用观察、访问等方法去收集基本信息或原始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第一手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风笑天在《社会学研究方法》将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解释为: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实地研究法是处于方法论和具体的方法技术之间的一种基本研究方式,它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了资料的类型,既包括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又包括分析资料的手段和技术。实地研究法收集的资料通常是定性资料,采取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是参与观察、无结构式访问,分析资料的方法使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对少数个案的深入理解,有时也被指责为主观想像色彩较浓。 早期的实地研究多用于文化人类学领域,称为田野工作或实地参与观察法,是文化人类学最具特色的研究法。它与“民族志研究”或“民族志”(ethnography)一起构成人类学家收集资料的有效方式。文化人类学家提出的具有一定程度可能性的理论都来自于将观察与假设结合在一起的归纳过程,而这种归纳过程,只能由社会人类学家在田野来完成。研究者必须做好准备,到他将要研究的人群或民族中生活几年,与这些人建立尽可能密切的关系。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就曾于1914年至1921年在西太平洋的新几内亚和突布兰群岛,运用参与观察法调查该岛的土著文化。他前后调查了三次,长达六年之久。他的名著《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就详细描写了他如何参与到土著社会的情况。 无论是社会学还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实地研究的方法都旨在进行描述分析和建构理论,而非检验理论。其基本的逻辑结构是:研究者在确定了要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后,不带任何假设进入到现象或对象所生活的背景中,收集各种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归纳后,又开始进一步的观察和进一步的归纳。通过多次循环,逐步达到对现象和过程的理论概括和解释。 二、实地研究法的特点 实地研究法作为一种以定性为特征的研究方法,与统计调查等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不同。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实地研究法假设特定人群共享着一种知识,对事物有一种认识,研究者的目的就是要加入这个人群,并分享他们的知识。研究者要关注这些人群是怎么认识的,而不去解答这种知识的真实性问题。因此,研究者进入现场时,通常不带有理论假设,更不是去证实或证伪某种理论假设,而是从经验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中归纳出理论观点。即实地研究法获得结论的途径是归纳推理,而非演绎推理。 其次,实地研究法强调互为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或主观互动的关系。研究者不是作为一个纯局外的主体,而是要设法成为要研究的人群中的一员,融入其中,尽量地去共享他们的知识,直到与他们形成共识。研究者的身份在研究对象中间有时是模糊的,甚至他们完全不知道研究者的身份。但即使被研究者知晓研究者的身份,研究者也不干涉他们的日常生活,而是让他们尽可能以“原汁原味”的状态活动。 再次,实地研究法所考察的对象较为具体和有限,强调对个案的深入观察,收集详尽的资料。因此这不同于强调广泛代表性的统计调查。 最后,研究者通过实地研究所获得的资料以定性资料为主,主要进行深度描述分析,以达到对具体对象的理解和认识。这虽然以具体分析为主,但实地研究的目的还包括从具体分析中抽象出一般模式。 三、实地研究法的适用范围 但直到今天,主流的社会学研究仍是强调实证研究。然而很多接触社会学这门学科的人认为,社会学是一门沉闷而缺乏深度的科目。他们讥讽社会调查的结果通常只是反映了一些“常识”层次的事实。吉登斯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因是不少社会学者亦步亦趋跟随着自然科学的程序和目标。如果以实地研究法来做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或许会呈现出另一种面貌。 实地研究法由于需要依靠研究者本人对现象本质和行动意义的“深层描述”,最适用于对少数有代表性的、独特的个案或社会事件进行详细、深入的考察,特别是那些只有在现场——自然情境中才能更好解释的群体事件、社会过程和态度、行为。 洛夫兰夫妇(John&Lyn Lofland)在《社会情境分析:定性观察和分析导论》一书中,讨论了几种适合实地研究的社会生活因素,并称它们为思考的议题(thinking topics)。1.实践:主要指各式各样的行为. 2.情节:包括各种事件诸如离婚、犯罪和疾病。 3.邂逅:包括两人以上的会面以及在直接状态下与他人的互动。4.角色:实地调查同样适合于分析人所处的地位,以及在此地位上所表现出的行为,如职业、家庭角色、种族群体等。5.关系:有许多社会生活可以通过适合的角色丛的行为来考察,例如母子关系和朋友关系等。6.群体:在关系之外也可以用于研究小群体,如朋党、运动团队、工作群体。7.组织:在小群体之外,也可用于研究正式组织,例如企业和学校。8.聚落:研究如国家这样的大型社会是很困难的,实地调查者常对小型的社会,如村落、贫民窟、邻近地区等进行研究。9.社会世界:一些范围和人口都模糊不明的社会实体也可以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适当对象,诸如“华尔街”、城中村等。10.生活形态或亚文化:社会科学家们有时会将焦点放在生活方式雷同的人身上。比如李银河博士所做的虐性恋、同性恋等研究,使用的就是实地研究的方式,而非定量的统计调查。 个案研究也是实地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对特定的个别对象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方法。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一个社区。 个案一词,最初来源于医学和心理学,指具体的一份病例。医学的个案研究是指对作为个案的病人做详尽的检查,判明病理和病因,提出治疗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心理学的个案研究则要广泛搜集有关案主的家庭、社会环境、成长经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借以探究其心理特征和形成、发展过程,从而提出心理治疗方案。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的兴起,曾大力借助过这种研究方法。 在国外的社会学研究中,个案研究的应用相当广泛,常见的有家庭个案、老年个案、儿童个案、企业个案等。在我国,个案研究的应用也比较多。解放前大多数社会学家都经常采用这一方法。他们从工人、农民、贫民、乞丐、娼妓、少数民族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作为个案,全面、深入地了解具体调查对象的社会活动、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 一般来讲,个案研究法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了解某一调查对象的生活史或发展过程。个案研究法注重生活史的分析和过程分析,它通过深入的调查来了解每一个个案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史中的重大事件,以便探讨个体行为和观念的成因。 第二,分析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与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关系。个案研究法可以通过对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来了解人们的行为。美国社会学家马罗夫斯基曾经采用个案调查法研究失业对家长地位的影响。 第三,了解某些独特因素或事件对人们特定行为的影响。某些重大或独特的事件可能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甚至可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个案研究法可以通过对某些独特因素和类似这样的重大事件来了解人们的特定行为。 第四,研究特定文化下的群体行为。个案研究法可以通过调查个人生活及其社会需求、动机、兴趣,来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群体行为。 个案研究法的优点主要有:(1)重视把研究对象放到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2)调查研究的内容是动态的,强调了历史状况与发展过程;(3)调查研究者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得到许多体验和感受,感性认识比较丰富。依靠与被调查者有较长时间的、较亲密的接触而得来的资料可信度相对较高,也减低了对格式化了的问卷的依赖。 但个案研究法也有缺点:(1)无法保证个案的代表性,因此难以从个案研究中发现普遍性的规律。所以由个案调查推演出的结论有时会犯下以偏概全的错误。(2)个案研究法基本上是定性的,而非定量的。(3)由于个案研究法牵扯到对整个实际情况的详细描述,要想设计出一种正式的观察和记录方法是非常困难的。方法上难以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的特点决定了可能出现主观的、不精确的结论的缺陷。 第二节  实地研究法的程序 实地研究法的程序可以简单的分为以下六个步骤:(1)选择“实地”,(2)进入现场,(3)抽样,(4)收集资料,(5)分析资料,(6)撰写报告。但每个步骤的实现都需要特定的技术和技巧。因为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将在本章随后的一节(章)中专门论述,我们在此集中讨论第(1)、(2)、(3)、(5)、(6)几个步骤。 一、选择“实地” 选择“实地”包括了确定课题、选择方法和确定实地三个方面。 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研究课题的确定受到研究者自身和客观条件两个主要方面的限制。一方面、从研究者的角度讲,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学术兴趣、学术素养和前瞻性对研究课题的确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随着课题的确定也就基本确定了。另一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是影响研究课题确定的重要因素。这些客观条件包括文献资料、研究经费、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等因素,由于实地研究需要研究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能否争取到科研经费业已成为确定研究课题的重要客观限制。 如前文所述,实地研究法特别适用于研究自然情境下的态度、行为和跨越时间的社会过程等社会研究课题。采用实地研究法的经典案例有美国著名社会学家W·F.怀特(William Foote Whyte)的《街角社会》(Street Corner Society),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林德夫妇(Robert Lynd and Hellen Lynd)的《中镇》(Middletown),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做的“江村研究”等。在实际研究中,为了得到更全面的信息,有时是多种研究方法并用,既做大规模问卷调查或文献研究,又在少数个案上深度访谈。 在进行完上面两个步骤之后,就要选择“实地”了。实地选择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相关性,二是方便性。所谓相关性,是指要尽量选择与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现场。所谓方便性,是指在符合相关性的前提下,现场要易于进入和观察。笔者在进行山东农村养老保障的实地研究时,选择了山东的两个农村进行了深度访谈。在研究地点的选择上参考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否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在确定了大致的范围后,出于方便性的考虑分别联系了单位同事的家乡作为实地研究的现场。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地的选择往往与研究者的社会资源息息相关。例如我国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在做口述史研究时,做的比较好的案例是他的学生挂职任副县长的县,搜集到的材料包括几千页的资料,上级的电话、批文、批示以及对许多参与者的访谈。再比如曹锦清教授在做中国乡土社会研究时,选择实地也是沿着私人的亲情朋友关系网络进入调查现场,利用了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二、进入现场 顺利进入现场是实地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步骤。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不同,进入现场的方式也存在差别。 有些课题(如边缘群体研究)可能需要研究者以成员的方式完全参与其中,不能表明研究者的身份。进入现场时,需要得到“局内人(insider)”的认可,通常采取以某种程序或仪式进入、“局内人”推荐、“关键人物”帮助等方式。类似的社会研究多见于国外。如美国教会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Randy Alfred)进行的魔鬼教徒研究: “我以外来者的身份接触这个群体(魔鬼教派),并很快地表明了加入的兴趣。我伪装投身魔鬼教派却没有被怀疑而获得接纳,并依据我在仪式上的地位,被指派行政责任和‘作法’角色,我在这个群体中取得了快速的进展。” 国内采取完全参与方式进行的学术研究比较罕见,有些记者的采访报道反而使用了完全参与观察的方法。最近出版的《卧底当代丐帮》一书,在收集资料时即采用了完全参与观察的方法。作者占才强进入现场的方式是通过局内人的推荐——他有一位乞丐朋友“小曹”,通过小曹,他的“乞丐”身份才得到其他乞丐的认同,乞丐也对他失去了警惕心,并以可能是犯罪的生活方式继续原有的生活状态。 有的课题适用更正式的接触且表明研究者的身份。进入现场的方式就需要通过正式的组织途径,或与其领导,或者通过研究对象所生活的社区的“熟人”这样非正式的渠道进行接洽,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直接而正式的观察和访谈。如果是到有关单位或社区做调查,首先应向单位或社区的政府出示证明文件,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征得他们的同意。到了观察现场后,要设法消除当地群众的戒备心理,也可通过当地政府或社会组织的领导以及群众中有威望的人物做些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得到被观察者的支持和帮助。 王春光在巴黎做的实地研究采用了非正式的途径进入了现场:“他们由于居住和工作比较集中,形成了一个熟悉的社会圈子和社区。这为我们的参与观察、个案访谈和网络跟踪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只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或切入点,就能较好地了解他们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能按严格的抽样规则进行调查的不足。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中的一人借住在一个温州人家里(用温州人的话说,是在一家温州人那里搭铺),与他们同吃同住。周围的邻里大部分是温州人,共有11家,其中5家是工场兼住户。另外我们根据温州人的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范围,分别在庙街、Rue Beaubourg、十区和美丽城4个地方建立了5个观察点,它们分别是点心店、皮包制作和生产工场、旅游纪念品销售店、华侨俱乐部和进出门公司,每周我们至少要去一次,每次都要呆上三四个小时,有的观察点我们每周去三四次,对他们的生产经营、交往行为和社会关系网络进行观察,由此渐渐地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温州人,对他们中的一些人进行家访和观察。” 曹锦清教授在做中国乡土社会研究时,首先设计的两种进入现场的方式虽然没有最后实行,但却反映了正式接触的必要性。他认为对于乡村的社会调查来说,第一大问题就是如何进场,第二大问题是如何保存“现场”。在中国逐级划分的行政区域面前,官吏的防范与村民的顾虑足以使陌生的研究者裹足不前。曹教授曾考虑过两种进入现场的方法:一是获得一份通行全国的记者证,凭记者身份进入现场。但几经努力,无法取得记者证。二是与中央或省的有关党政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而后自上而下的进入调查现场,最终也没有成功。 三、抽样 在进入现场后,为了使选择的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有时还需要进行抽样。因为事实上研究者不可能观察到一切现象,访问到所有对象,只能从现场所有的研究对象中抽出一个样本进行观察或访谈。例如研究者要观察球迷骚乱,观察到的行为只能是其中的某些样本。麦考和塞蒙提出了三种适用于实地研究的抽样方法: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和特异个案。 首先,如果被研究的组织和过程的成员已有明确的合理分类,可以运用定额抽样的方法:选择不同类型的成员。如研究一个组织,可以分别访问领导人和一般成员;研究学生政治团体,可以分别访问激进派成员和稳健派成员;或分别访问男人和女人,年轻人和老年人等。 其次,滚雪球抽样。假如研究者想了解一个宗教团体如何招收新教徒,可以向近期进入教派的信徒询问他们的介绍人的情况,然后再去追寻介绍人的介绍人。于是样本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最后,特异个案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对于脱离正常模式的个案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人们态度及行为的正常模式的理解。例如你想了解某学校在一个誓师大会上表现出来的校风,去访问不愿参加誓师大会的学生可以得到重要的信息。 四、资料分析 (一)资料的审查 原始资料在记录过程中,可能出现虚假、遗漏、自相矛盾等问题。资料审查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原始资料的这些问题,保证资料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审查就是看资料是否可靠。进行信度审查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判断,如果与经验、常识相违背,就要对资料进行核实;(2)采用两个以上的人分别记录,对记录相互印证;(3)根据资料的内在逻辑进行核查,如果发现资料前后矛盾,或违背事物发展的逻辑,就要找出问题所在,重新进行调查;(4)利用资料间的比较进行审查,如果资料是用多种方法收集的,如既使用了观察法,又使用了访问法,可将对同一事件的记录进行比较以判断资料的可靠程度。    效度审查也就是准确性审查。一方面是审查收集到的资料符合原设计要求对于分析所研究问题有效用的程度。那些偏离主题太远的资料要清除。另一方面是审查资料对于事实的描述是否准确,特别是有关的事件、任务、时间、地点、数字要准确无误。 在实地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搜集和审查必须同时持续地进行,直到研究方案将近完成。因此,搜集资料不是机械式地记录资料,而是必须同时分析和解释资料,并且知道这些资料是否互相矛盾,是否需要进一步搜集更多的资料。当资料中的主题已显然可见,研究者才能准备结束资料的搜集工作,专注于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反之,若一直等到搜集资料结束后,研究者才开始做资料的审查,在研究途中可能迷失于未经分析组织的大量资料中,而很难知道自己何时已经搜集有某一主题的资料。若在最后的分析资料时再发现问题,很可能很难再回到现场搜集资料。 (二)资料的编码 资料的编码是分析资料的核心工作。经过资料的分类编码,繁杂的资料才得以条理化和系统化。柏格登和毕克兰列举出编码类别的十种架构。这十种架构只是为研究者在分析资料、发展编码类别时提供参考: 1.场所编码:即研究发生的具体的现场。 2.情境定义编码:研究对象如何定义场所或特定主题,即研究对象对于研究场所或研究主题的一般整体观点和看法。 3.研究对象所持的观点:研究对象对于场所特定方面的思考方式。 4.研究对象对于人们和物体的思考方式:研究对象对于周围人们和物体的分类方式。 5.过程编码:指事件随时间改变的顺序,或是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 6.活动编码:指经常发生的行为种类。 7.事件编码:发生在研究场所或研究对象生活中的特定活动,这些活动并不常发生或只发生过一次。 8.策略编码:指人们完成各种事情的方法、方式和技巧,如教师运用策略进行教学等。 9.关系和社会结构编码:指人们之间通常呈现的行为类型或一个场所内各种关系的社会结构。 10.方法编码:指研究的程序、问题、喜悦、困境等。 以上所列举的编码类别,研究者在分析资料时可参考,研究可能着重于其中某一种或某几种编码,这要视不同的研究取向或主题而定。编码资料的主要原则是使编码适合资料,而不是使资料适合编码。因此,仔细阅读、检核观察记录、访谈记录和其他所有的资料记录的每一个句子、每一段话后,形成了资料编码类别。对资料进行编码后,还需仔细审阅这些资料,检视原来的编码类别是否适合资料。进行合并、扩展、调整后,再次对资料进行编码,测试这些新的编码类别是否更适合资料,是否还需修改,最终使编码类别趋于合理、稳定。 (三)资料的分类整理 资料的分类整理是将已经按照每个类别编码的资料单位组合在一起,建立分类推理资料的档案系统。档案系统的基本要求是:(1)完整性和系统化,做到资料类别有序、层次分明,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2)主题明确,即对所收集的资料要力争用简明的语言突出问题,集中说明研究对象的客现实际情况。 国外的社会科学研究在分析实地收集来的资料时,已经发展出专门的定性研究电脑软件,如Ethnograph 、Nudist、SALT等,但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对此做引进和介绍,据巴比介绍,像这Ethnograph样的软件,可以让实地笔记进入标准化的文字处理程序。当使用WORD等文字处理系统为笔记建立档案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个软件计算该档案的所有行数。在有页码标示的笔记备份上,还可以把研究者感兴趣的不同变量的编码记录写在边缘空白处。研究者可以把每一个包含统计特征的描述标示出来,或是标示那些观察到的情绪化陈述,还可以标示所有关于群体领袖、社会行动或是性别歧视的部分。 五、撰写报告 研究方法的特性决定了实地研究报告的撰写应该特别注意详尽介绍研究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场所;与研究对象的关系;资料的搜集——在现场花了多少时间,整个研究进行了多少时间,搜集资料的主要方式和辅助方式,如何做观察和访谈记录,如何检核观察记录和访谈记录等;研究者的心境——在研究的不同阶段,研究者个人对于现场和被研究者有何感受,是否体验到情绪上的压力,这些主观的想法和情绪可能如何影响到研究;资料的分析——如何整理和分类所搜集的资料,使用哪一种归档和分析方式等。 一般而言,实地研究报告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导言,介绍研究的缘起、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和报告的架构。 第二部分为研究背景,在此部分中应对以往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的漏洞,明确此次研究在该领域的位置。 第三部分为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应该详尽描述。 第四部分为描述和分析研究结果,被研究者持有或运用着哪些内在观点,被研究者如何建构他们的行为等。 第五部分为结论,描述整个研究和过程发现了什么,归纳出哪些理论。 第六部分为讨论,对本次研究的推广度、效度和伦理道德等的讨论。 第三节  观察法 观察法和访谈法是常见的定性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本章只涉及观察法,访谈法在另外章节中有专门论述。 所谓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是指研究者在实地研究中,有目的地以感觉器官或科学仪器去记录人们的态度或行为。 和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观察不同,作为系统的观察必须符合以下的要求:(1)有明确的研究目的,(2)预先有一定理论准备和比较系统的观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3)用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观察者自己的感官及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现象,(4)观察记录是有系统的,(5)要求观察者对所观察到的事实有实质性、规律性的解释。 一、观察法的类型 研究者为了获得合适的资料,可以根据研究目的的要求,采取不同类型的观察方法。作为收集资料的方法,观察法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主要的分类是:(1)完全参与观察、半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2)结构式观察与无结构式观察,(3)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4)“火星人”与“皈依者”。 (一)完全参与观察、半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按照研究者是否隐匿身份和参与研究对象活动的程度,观察法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半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三种类型。 完全参与观察(complete - participant observation),指观察者隐匿研究者的身份,深入到研究对象中间,以成员方式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半参与观察(semi – participant observation),指观察者并不掩饰研究者的身份,在得到研究对象许可后进行的深入观察活动。非参与观察(non – participant observation),也称为局外观察,指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特定的行为,而研究对象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被研究。例如观察交通违规现象、球迷骚乱等,并不需要观察者必须参与其中。采用非参与观察,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一为近距冷淡法,即观察者在距离被观察者很近的地方观察,但对被观察者及其行动不表示任何兴趣,只听,只看。例如,在候车厅观察人们的言行。其二为远距仪器法,即借助望远镜、摄像机等设备在距离较远的地方进行观察。例如观察游行队伍。 完全参与观察的优点是观察者生活在研究对象的环境中,观察和被观察者的行为都是真实而自然的,资料更具信度和效度。但这种方法遇到的首要问题是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者毕竟没有权利为了研究的目的而欺骗研究对象。其次,观察者的“成员”身份可能也会影响到所观察的社会过程。巴比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影响:假设你们(观察者)被问及这个群体下一步该怎么做,无论你们说什么,在某些方面你们都将影响这个过程。如果群体采纳你们的建议,则你们对这个过程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如果群体决定不采纳你们的建议,这个拒绝的过程也可能对于以后所发生的事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你们表示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们就为这个群体带来了不确定性以及不果断的整体感受。最后,完全参与观察者还有被同化的危险,可能全盘接受研究对象的观点,从而不能客观地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 半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虽然没有上述问题,但观察难以深入,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全面的了解,其观察也就比较简略和空泛。 前文所述的《街角社会》被认为是使用参与观察方法进行研究的经典案例。作者美国社会学家怀特在1936选择了一个位于波士顿名叫“科纳威里”的意大利贫民区进行研究。为了进入这个地区,怀特尝试了多种方法。最后在一位社会工作者的安排下,怀特认识了当地青年帮伙中的一个叫多克的头目。多克同意做怀特的保证人即“多克的朋友”去观察和研究社区中的各种活动和人们之间的联系。怀特在科纳威里生活了三年,和帮伙的青年人聚在一起,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其中有一年半的时间是同一个意大利家庭住在一起。在长期的观察中,怀特收集了丰富生动的资料,得出了有关群体结构与个体表现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结论。 (二)结构式观察与无结构式观察 根据观察方式的结构程度,观察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constructed observation)是事先对要观察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加以标准化,规定要观察的内容和记录方法,它所获得的资料大多可以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它一般只适用于小群体研究和行为科学研究。非结构式观察(non—constructed observation)没有事先规定要观察的内容,并不要求专注于某些特定的行为与现象,而是对该场景下的所有行为和现象都进行观察,所获资料也多是从定性角度描述所观察的对象。一般的参与观察都是无结构的。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的不同主要有两点:(1)结构式观察所获得的资料大多可以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而非结构式观察所获资料则大多是从定性角度描述所观察的对象;(2)非结构式观察它没有明确的研究假设和观察内容,观察内容和观察角度也多在观察过程中随环境和条件变化而做一定的调整,有时这种调整是相当大。 (三)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可将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direct observation)是对那些正在发生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indirect observation)是对人们行动以后、事件发生以后所遗留下的痕迹这一中介物进行观察。 间接观察包括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两种类型。痕迹观察解释对人们活动以后所遗留下的迹象进观察,它有两种形式:一是磨损测量,它观察人们在活动时有选择地使用某物造成的磨损程度。这种间接观察获得的资料的真实性往往高于访谈法和问卷法所获得的资料。例如通过图书馆中书籍的封面、里页的磨损程度,如书中记号的多少,或通过检查其流通记录来判断各类书籍的普及程度,由此反映一定时期内人们的兴趣、爱好或社会时尚。另一种是累积测量,它观察人们遗留下的物质。在学生宿舍、教室里随便涂写的内容就是一种可度量的“累积物”。同样,从食堂的剩饭桶、垃圾桶、公园里的野餐包装纸等物品也可分析出人们的某些行为倾向。行为标志观察是通过一些表面的或无意识的现象推测人们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有社会学家通过在采访中给起居室打分的方法来度量社会阶层。起居室内有窗帘、硬木地板、多边桌、报纸和杂志则加分,如起居室内摆放床、闹钟或煤气炉等物则减分。根据草坪、房屋的外观(可维修状况和大小),也可估计出一个社区的社会地位状况。 一般而言,间接观察所收集资料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很难判断为一种辅助手段,提供某些线索,对其他方法进行补充和检验。 (四)“火星人”与“皈依者” 按照观察者扮演的角色不同,戴维斯将观察者分为“火星人(Martian)”和“皈依者(Idolater)”。前者指观察者想像自己被送到火星上去观察新生命体的行为,形容观察者完全的旁观者的立场,难以真正理解被研究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后者指观察者越来越陷入研究情境而不能自拔,不能客观评价观察对象的行为。 二、观察法的记录 在观察开始之前,需要记录的问题已经很清楚了。结构式观察有标准的记录格式,记录工作比较简单。如下表: 观 察 卡 片 (学生自习的利用状况——非参与观察) 班级 人数 (实际观察人数) 观察日期: 时间: 观察内容: 估计人数:   项目 无 约1/4 约2/1 约3/4 全部 具体人数 1.读课本 —— —— —— —— —— —— 2.做作业 —— —— —— —— —— —— 3.看小说 —— —— —— —— —— —— 4.打瞌睡 —— —— —— —— —— —— 5.闲聊 —— —— —— —— —— —— 6.做其他事 —— —— —— —— —— ——   对于无结构观察,在记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记录使用的工具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展。现代化的观察工具,如数码相机、数码录音机、摄像机等,可以弥补观察笔记的不足,增强观察法的效度。 其次,记录的时机以同步记录(或称为现场记录)最为理想,以避免事后追记的不完整。现场记录应做到:在现场要专心地观看和聆听,集中研究的焦点,寻找人们谈话的主要用词,注意人们每次交谈中最先和最后说的话。 但是很多观察的同步记录难以实现,原因在于当场公开的记录容易引起观察对象的不自然甚至反感,从而使言语行为背离常规。其他诸如突发事件的观察更不适合现场记录。分阶段记录是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法,即在现场做简略记录,在离开现场之后,立即再将记录详细的重写。 再次,记录的原则是“能记尽记”,把所有知道的细节完完全全地记下来。因为当你在记录时,并不知道那些信息是真重要的。到了分析资料阶段,你可能会发现原以为重要的信息并不重要了,而原本看起来并不重要的信息却变得很重要,这也是实地研究的显著特点。有时看起来琐碎的细节能使人记起很多重要的事情。 最后,记录的内容应包括观察到的事实和对观察的解释,也就是“知道”的和“认为”的社会过程。“知道”的事实是对现象的客观描述,观察时的思考即“认为”的社会事实同样重要,因为当时的思考源自灵感,是对即时感官刺激的直接反映,对于后期的分析资料至关重要。如果在撰写报告阶段再回顾当时的所思所想,彼时的记忆可能就不够完整。 三、观察法的评价 观察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很有特色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活动,记录有价值的信息,来归纳出理论模式。这种方法因为“观察”而有许多显著的优点,同时也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观察法最大的优点是观察者置身于研究对象中间,实地看到了社会过程的来龙去脉,感受到当时当地的特殊环境和气氛。同时,研究对象有时不知道观察者的存在,其行为表现自然而生动,具有真实性和直接性的特点。而事后进行的访谈法、问卷法等得到的资料,由于记忆和事后叙述的偏差,往往缺乏深度。 有些社会科学研究只能使用观察法。例如婴幼儿、少数民族、哑巴等特殊社会群体就不能直接表达他们的感想体会;再比如调查对象因为各种原因拒绝访谈,也只能采用观察法来弥补此类缺陷。
本文档为【实地研究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2-17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