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全部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全部

举报
开通vip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全部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一、名词解释 1.向心收缩 3.离心收缩 4.等动收缩 二、单项选择题 1.静息状态下,肌小节中只有粗肌丝的部分是()。 A.A带 B.I带 C.H区 D.Z线 2.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平衡电位 B.Na+平衡电位 C.Cl-平衡电位 D.Ca2+平衡电位 3.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停止外流 B.Na+迅速大量外流 C.K+突然迅速外流 D.Na+迅速大量内流 4.骨骼肌细胞兴奋后,处于()可以对...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全部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一、名词解释 1.向心收缩 3.离心收缩 4.等动收缩 二、单项选择题 1.静息状态下,肌小节中只有粗肌丝的部分是()。 A.A带 B.I带 C.H区 D.Z线 2.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平衡电位 B.Na+平衡电位 C.Cl-平衡电位 D.Ca2+平衡电位 3.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停止外流 B.Na+迅速大量外流 C.K+突然迅速外流 D.Na+迅速大量内流 4.骨骼肌细胞兴奋后,处于()可以对阈下刺激发生反应。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5.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D.肌钙蛋白 6.按照肌丝滑行理论,肌肉缩短时()。 A.明带的长度减小,H带减小或消失 B.暗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 C.明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 D.暗带和明带的长度均减小 7.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力量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是()。 A.向心收缩 B.离心收缩 C.等长收缩 D.等动收缩 8.在下述哪种情况下,肌肉的收缩力量在整个关节范围内都可达到100%()。 A.向心收缩 B.等长收缩 C.离心收缩 D.等动收缩 9.等张收缩时()。 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 B.负荷改变,速度改变 C.负荷恒定,速度改变 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 10.快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多 B.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少 C.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多 D.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少 11.细肌丝主要由()组成。 A.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B.肌动蛋白、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C.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 D.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12.下列()参与构成粗微丝。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13.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是()。 A.K+外流, B.K+内流 C.Na+外流 D.Na+内流 14.从时间关系来说,锋电位相当于细胞的()。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15.一定范围内,阈刺激小,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组织的兴奋性(),刺激时间()。 A.高,长 B.低,长 C.高,短 D.低,短 16.跳远的踏跳中蹬起动作属于()收缩。 A.向心 B.等长 C.离心 D.等动 1 17.自由泳的划水动作属于()收缩。 A.向心 B.等长 C.离心 D.等动 18.由高处跳下,双腿支撑用力属于()收缩。 A.向心 B.等张 C.离心 D.等动 19.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 A.向心 B.等张 C.离心 D.等动 20.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取决于()。 A.能量释放速率 B.肌球蛋白ATP酶活性 C.活化的横桥数目 D.供能速率 21.肌肉收缩时速度取决于()。 A.能量释放速率 B.肌球蛋白ATP酶活性 C.活化的横桥数目 D.A和B 22.与快肌纤维比,下列哪条不是慢肌纤维的特征()。 A.收缩力量小于快肌纤维 B.抗疲劳能力强 C.有氧代谢酶活性低 D.直径小 23.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 A.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B.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C.二者均肥大 D.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大 三、判断题 1.要使可兴奋组织兴奋,刺激强度必须大于或等于阈刺激强度。() 2.可兴奋组织的阈值可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低,组织的兴奋性高;反之,则低。() 3.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力量,但不能改变肌肉的收缩速度。() 4.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是Na+的平衡电位。() 5.兴奋从神经传递给肌肉时,引起兴奋—收缩偶联的离子是Ca2+。() 6.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 7.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有关。() 8.肌肉的收缩速度取决于能量释放速率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而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无关。() 9.肌肉收缩时,肌小节长度减小,I带缩短。() 10.肌肉收缩的始动因素是Ca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 11.肌肉收缩时,细肌微丝向粗肌微丝滑行,粗、细肌微丝长度都不变,肌节缩短。() 12.篮球投篮是离心收缩。() 13.随着负荷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张力也不断加大。() 14.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是因为快肌的氧化能力较强所致。() 15.在安静状态下,原肌球蛋白分子可以阻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 16.后电位的前段相当于相对不应期的低常期。() 17.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例如,实力推就是向心收缩。() 18.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等长收缩小。() 19.向心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表现出来的张力。() 20.离心收缩引起的肌肉酸痛大于等长收缩。() 21.短跑运动员对绝对力量的要求高于相对力量。() 22.耐力训练可使慢肌纤维有关酶活性提高,但肌纤维无肥大现象。() 四、问答题 1.简述神经-肌肉的传递过程。 2.骨骼肌几种收缩形式生理学特点? 第二章血液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容 2.循环血量 3.贮存血量 二、单项选择题 1.血清与血浆虽是血液的液体成分,但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不完全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而血清则不含有。 A.纤溶酶 B.血小板 C.纤维蛋白 D.纤维蛋白原 2.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量都()。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无明显变化 D.出现不同变化 3.在长时间耐力性运动时对循环血中红细胞总数的影响表现为()。 A.红细胞总数明显下降 B.红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C.红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 D.因人而异 4.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不会发生下列哪种变化()。 A.总血容量增加 B.血细胞容量明显增加 C.血浆容量明显增加 D.循环血中红细胞总数明显下降 5.维持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物质是()。 A.葡萄糖 B.Na+ C.血浆蛋白 D.K+ 6.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物质是()。 A.纤维蛋白原 B.白蛋白 C.α1球蛋白 D.γ-球蛋白 7.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 A.7.25~7.35 B.7.35~7.45 C.7.45~7.65 D.6.9~7.8 8.假性贫血时红细胞总数()。 A.不变 B.偏低 C.显著减少 D.先增加后减少 9.高水平的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较一般人()。 A.显著高 B.显著低 C.无差别 D.以上均不正确 10.运动后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数会发生()的现象。 A.增多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11.血浆中的NaHCO 3和H 2 CO 3 液这一缓冲对在正常情况下的比值为()。 A.10:1 B.20:1 C.30:1 D.40:1 三、判断题 1.血清与血浆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纤维蛋白,而血清不含有纤维蛋白。() 2.血浆蛋白除能维持血浆渗透压外,还具有缓冲血液酸碱度,参与机体免疫,运输和凝血的作用。() 3.全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 4.血容量即人体循环血量的总量。包括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量。() 5.在长时间耐力性运动时,循环血中红细胞总数明显上升。() 6.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是影响血液的流变性的重要因素。() 7.当安静时运动员的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时,可以确定,这种下降将对运动员造成不利的影响。() 8.当红细胞压积超过50%以上时,随着红细胞压积的进一步升高,血中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将进一步增加,这将对运动中增加氧的运输是非常有利的。() 9.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红细胞的流变性下降,红细胞可发生聚集及变形性低下的改变,这将增加血粘度,影响血液的流速和氧气的交换。() 10.血浆渗透压升高是造成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11.白细胞的生理变动范围较大,一日之内,早晨比下午多;运动时比安静时多。() 四、问答题 2.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 3.射血分数 4.心力储备 二、选择题 1.心肌与骨骼肌在兴奋性变化方面的区别是心肌的()。 A.兴奋性低 B.有效不应期短 C.有效不应期长 D.兴奋性高 2.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兴奋低 B.兴奋传导速度快 C.有效不应期长 D.兴奋性高 3.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收缩压为()毫米汞柱。 A.30~40 B.60~80 C.80~100 D.100~120 4.有训练的人,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率和血压变化()。 A.大 B.小 C.无明显变化 D.开始较大;后来无明显变化 5.每搏输出量增加主要会引起()的升高。 A.收缩压 B.舒张压 C.中心静脉压 D.外周静脉压 6.心率的加快主要会引起()的升高。 A.收缩压 B.舒张压 C.中心静脉压 D.外周静脉压 7.健康人的射血分数约为()。 A.55%~65% B.20%~30% C.70%~80% D.80%~85% 8.耐力训练可导致安静时心率减慢,其机制是()。 A.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B.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 C.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均增强 D.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均减弱 9.训练者安静时血压表现在()。 A.收缩压明显升高 B.舒张压明显升高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0.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对心脏活动的效应表现为()。 A.心缩加强,心率加快 B.心缩加强,心率减慢 C.心缩减弱,心率加快 D.心缩减慢,心率减慢 三、判断题 1.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因为兴奋性低的关系。() 2.心动周期指心室收缩一次或心室舒张一次。() 3.每搏输出量增加,将导致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4.每搏输出量增多或心率加快时,都会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 5.肾上腺素能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6.窦性心动徐缓是由于心迷走中枢的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的紧张性减弱的结果。() 7.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决定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是心率的快慢。() 8.每搏输出量增多的意义在于,在一定范围内每博输出量与最大摄氧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9.有训练者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变化的特点是动员快、增加的不多(变化不大)、恢复快。() 10.有训练的人进行最大强度负荷运动时,心血管机能变化的特点是动员快、机能潜力大、恢复快。() 四、问答题 1.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 第四章呼吸机能 一、名词解释 1.肺活量 2.肺通气量 3.通气/血流比值 二、单项选择题 1.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呼吸肌的舒缩 B.胸内压的变化 C.肺内压的变化 D.气体的分压差 2.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有()。 A.肺活量,时间肺活量 B.肺总容量,潮气量 C.肺通气量,补吸气量 D.肺泡通气量,最大通气量 3.过度换气可以引起呼吸暂停,这是由血液中CO2浓度()造成的。 A.增强 B.不变 C.升高 D.降低 4.设解剖无效腔气量为150ml,若呼吸频率从每分钟12次增至24次,潮气量从500 ml减至250 ml时,则()。 A.肺泡通气量增加 B.肺通气量增加 C.肺泡通气量减少 D.肺通气量减少 5.下列哪种情况下氧解离曲线右移?()。 A.血液中PCO 2增高 B.血液中PCO 2 降低 C.血液中pH值增高 D.血液中N 2 张力增高 6.在平静呼吸的过程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时相有()。 A.呼气初 B.呼气末 C.吸气初 D.憋气时 7.内呼吸是指()。 A.肺泡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D.线粒体膜内外之间的气体交换 8.产生和维持基本正常节律性呼吸的中枢位于()。 A.脊髓 B.大脑 C.延髓与脑桥 D.间脑和中脑 9.对气体交换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A.呼吸膜两侧的PCO 2和PO 2 B.肺活量 C.通气/血流比值 D.温度变化 10.下列技术动作需要采取胸式呼吸的是()。 A.手倒立 B.单杠直臂悬垂 C.仰卧起坐的坐起阶段 D.吊环十字悬垂 11.运动时在感到呼吸困难、缺O 2 严重的情况下,采用()的呼吸方法,更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肺泡通气量。 A.加快呼吸频率,适当加大呼吸深度 B.加快呼吸频率,适当节制呼吸深度 C.节制呼吸频率,适当加大呼吸深度 D.节制呼吸频率,适当节制呼吸深度 三、判断题 1.呼吸全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2.氧离曲线反映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量随氧分压的高低而呈直线相关。() 3.CO 2 可以直接刺激呼吸中枢,从而引起呼吸加强。() 4.加深呼吸不能提高肺泡通气量,而能提高肺通气量。() 5.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有pH、CO 2浓度、温度和缺O 2 等。() 四、问答题 1.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2.氧离曲线的特征及生理意义是什么? 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 一、名词解释 2.呼吸商 二、单项选择题 1.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正常人空腹浓度为()。 A.糖元,60~120mg% B.血糖,80~120mg% C.血糖,60~120mg% D.糖元,80~120mg% 2.运动前()补糖可以增加运动开始时肌糖原的贮量。运动前()或运动开始时补糖效果较理想。 A.1~2小时,2分钟内 B.3~4小时,5分钟内 C.1~2小时,5分钟内 D.3~4小时,2分钟内 3.长时间运动中丢失的水分主要来自于(),大量水分的丢失必将造成血液的浓缩。 A.细胞外液 B.饮水 C.代谢内生水 D.呼吸蒸发 4.ATP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并释放出能量。 A.三磷酸腺苷和无机磷酸 B.二磷酸腺苷和有机磷酸 C.三磷酸腺苷和有机磷酸 D.二磷酸腺苷和无机磷酸 5.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在()。 A.胃 B.小肠 C.大肠 D.结肠 6.胃主要吸收()。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酒精 7.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脑桥 B.小脑 C.下丘脑 D.延髓 三、问答题 1.三个能源系统的供能特点。 第六章肾脏机能 一、名词解释 1.重吸收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肾脏在血压变动于80~180mmHg范围内时,依靠()可使血流量保持稳定。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内分泌调节 D.外部调节 2.正常血糖浓度为()时,滤出的全部葡萄糖由近曲小管主动重吸收回来。 A.70~120mg% B.70~100mg% C.80~120mg% D.80~100mg% 3.肾脏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 B.排出水和尿素 C.分泌激素和排出原尿 D.分泌激素和排出代谢产物 4.运动性蛋白尿与()有关。 A.运动持续时间 B.运动负荷量 C.运动训练水平 D.饮水次数 三、判断题 1.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是血液经过两次小动脉和形成一套毛细血管网。() 2.一个肾单位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全长50~60mm。() 3.葡萄糖、氨基酸、Na+、K+、Ca2+都是主动重吸收。() 4.当血糖浓度高于150~200mg%时,肾小管便不能将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出现糖尿。() 5.远曲小管分泌H+、K+、NH3,可调节体液的离子浓度和酸碱平衡。() 6.尿中的无机盐中主要是NaCl,其余有硫酸盐、磷酸盐、钾盐和氨盐等。() 7.尿呈淡黄色其原因是尿中含有淡黄色的尿酸。() 8.如果肾小管重吸收率减少1%,尿量就增加一倍。() 四、问答题 2.试述运动性血尿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 一、名词解释 1.牵张反射 2.状态反射 3.姿势反射 4.翻正反射 二、单项选择题 1.视锥细胞的功能是()。 A.感受强光刺激与颜色明视觉有关 B.感受弱光刺激与颜色明视觉有关 C.感受弱光刺激与暗视觉形成有关 D.与夜盲症发生有关 2.视杆细胞的机能是()。 A.感受强光刺激与颜色明视觉有关 B.感受弱光刺激与颜色明视觉有关 C.感受弱光刺激与暗视觉形成有关 D.与夜盲症发生有关 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有()。 A.调节肌紧张 B.支配对侧肢体远端肌肉的精细运动 C.协调随意运动 D.支配同侧肢体远端肌肉的精细运动 4.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后天获得的 B.具有固定反射弧联系 C.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可消退 D.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的暂时性联系 5.实现空中方位感觉重要的感受器是()。 A.嗅觉 B.痛觉 C.环式小体 D.前庭器与本体感受器 6.下列关于肌紧张叙述错误的是()。 A.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B.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C.感受器为肌梭 D.效应器为梭内肌 7.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A.屈肌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肌紧张反射 D.翻正反射 第九章运动技能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技能 2.运动动力定型 二、单项选择题 l.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的过程。 A.反射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运动条件反射 2.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时,运动动力定型()。 A.初步建立 B.还未建立 C.建立地较巩固 D.早已建立 3.动作技能还不巩固的运动员,到新的环境参加比赛,往往容易出现()。 A.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 B.动作自动化 C.运动动力定型 D.动作迁移 4.有意识的行为是由大脑皮质()部位所完成的活动。 A.兴奋较高 B.兴奋最适宜 C.兴奋较低 D.兴奋最高 5.动作达到自动化以后,在做整套动作时()全部无意识地进行。 A.是 B.不是 C.因人而异 D.都不对 6.大脑皮质巩固的运动动力定型建立的越多,改建就越()。 A.容易 B.不容易 C.没区别 D.无法完成 7.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两个信号系统之间()。 A.传递兴奋 B.不传递兴奋 C.选择性传递兴奋 D.以上都不对 8.动机与运动技能的形成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及表现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它们之间是呈()关系。 A.正U字形的曲线 B.倒U字形的曲线 C.线性 D.正比 三、判断题 l.在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中,身体素质得不到发展。() 2.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提高,有赖于人们对人体机能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 3.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之间产生了暂时神经联系。() 4.随意运动是在大脑皮质下中枢参与下实现的。() 5.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反射的过程。() 6.形成运动技能的巩固阶段,动作的某些环节达到了自动化过程。() 7.形成运动技能的巩固阶段,内脏器官与运动器官协调配合的更加完善。() 8.运动技能掌握的越不巩固,越容易消退。() 9.动作越复杂,难度越大,越不容易消退。() 10.运动技能已经达到自动化阶段,运动员仍应不断检查动作质量。() 11.动作达到自动化后,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可摆脱第一信号系统的束缚。() 2.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有什么特点?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一、名词解释 2.最大摄氧量 二、单项选择题 1.运动强度愈(),持续时间愈()的运动项目,每分需氧量则愈()。 A.大,长,大 B.大,短,大 C.小,长,小 D.小,短,小 2.血红蛋白含量及其载氧能力与()密切相关。 A.每搏输出量 B.最大摄氧量 C.心肌收缩能力 D.心输出量 3.()被认为是决定VO2max的外周机制。 A.肌纤维组成 B.有氧代谢能力 C.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 D.氧运输系统的机能 4.乳酸阈反映了机体内的代谢方式由()为主的临界点或转折点。 A.无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有氧代谢 B.糖代谢为主过渡到有氧代谢 C.无氧代谢为主过渡到糖代谢 D.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 max的中央机制是()。 5.决定VO 2 A.肺通气量 B.心室泵血机能 C.肌红蛋白含量 D.动静脉氧差 三、判断题 四、判断题 1.正常成人安静时需氧量约为250毫升/分。() 2.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需氧量。() 3.在低强度运动的开始阶段也会出现氧亏。() 4.单位时间内机体的最大摄氧水平是评价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唯一指标。() 5.VO2max受多种因素制约,其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氧运输系统或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 6.心脏的泵血机能及其每搏输出量的大小是决定VO2max的重要因素。() 7.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组织所利用(或吸入)氧的百分率称为氧利用率。() 8.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的粗细及其代谢特点有关。() 9.训练初期VO2max增加主要依赖于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的增大;训练后期VO2max的增加则主要依赖于心输出量的增大。() 10.和VO2max相比乳酸阈更能反映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 11.人体从事运动时,机体能量的供给是从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连续过程。() 12.乳酸阈值愈低,其有氧工作能力愈强,在同样的渐增负荷运动中动用乳酸供能则愈早。() 13.ATP-CP是无氧功率的物质基础,而乳酸能则是速度耐力的物质基础。() 14.目前,在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中,主要是采用无氧低乳酸的训练。() 15.剧烈运动后被消耗掉的磷酸原在20~30秒内合成一半,1分钟左右可完全恢复。() 16.一般认为在乳酸耐受能力训练时以血乳酸在15mmol/L左右为宜。() 1.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身体素质 一、名词解释 1.身体素质 二、单项选择题 1.提高有氧耐力的关键因素是()。 A.运动强度 B.持续时间 C.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D.周次数 2.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要求运动强度大,而最合适持续时间是()。 A.10 s以内 B.10~20s C.20 D.30~40s 3.训练有氧耐力最有效的强度指标是()。 A.最大吸氧量 B.无氧阈 C.心输出量 D.个体乳酸阈 4.速度训练使肌肉增粗主要表现为()。 A.肌原纤维型功能肥大 B.肌浆型功能肥大 C.快肌纤维增多 D.慢肌纤维增多 5.无氧阈是指人体在递增强度工作时,由()临界点。 A.无氧代谢供能 B.有氧代谢供能 C.有氧向无氧代谢过渡 D.无氧向有氧代谢过渡 四、判断题 1.若神经元支配的骨骼肌纤维数量多,则神经支配比小。不同的运动单位所产生的肌张力亦不同,通常情况下,同样类型的运动单位,神经支配比大的运动单位的收缩力弱于神经支配比小的运动单位的收缩力。() 2.中枢在完成某一收缩过程时,除了主动肌兴奋外,尚需协同肌的配合与颉颃肌的紧张。() 3.以发展肌肉耐力和提高内脏机能水平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其运动强度更低,练习次数相应较多,练习频度亦可有所增加。() 4.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是速度素质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快肌纤维百分比愈高且快肌纤维愈粗,肌肉收缩速度则愈快。() 5.优秀短跑运动员腿部肌肉中慢肌纤维百分比高,并且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五.问答题 1.试述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一、名词解释 2.准备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 1.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系列()性变化。 A.条件反射 B.运动条件反射 C.自然的条件反射 D.人工条件反射 2.比赛前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是有助于克服内脏器官机能惰性。 A.升高 B.下降 C.过高 D.过低 3.“极点”产生早晚与下列那些因素无关()。 A.年龄 B.训练程度 C.气候条件 D.教练员 4.“极点”现象多出现在()运动项目中。 A.短跑 B.中长跑 C.超长跑 D.马拉松 5.“第二次呼吸”出现标志着()。 A.进入工作状态结束 B.准备活动的结束 C.稳定状态的结束 D.疲劳的恢复 6.“第二次呼吸”现象是人体()功能增强所致。 A.植物性 B.运动性 C.植物与运动性 D.肝脏解毒 7.“第一拐点”是发生在运动过程中()状态下。 A.准备活动 B.进入工作 C.稳定 D.疲劳 三、判断题 1.赛前状态不一定对人的工作效率都起良好作用。() 2.运动强度越大,训练水平越低的人,“极点”出现的也越晚而且越不明显。() 3.“极点”出现说明躯体与植物性机能的不适应达到了高峰。() 4.假稳定状态下,人体需氧量明显高于摄氧量,肌肉收缩的能量供应靠无氧氧化。() 5.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宜的准备活动,都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6.起赛冷淡一般是由于赛前兴奋性过低所致。() 7.“第二次呼吸”出现标志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开始步入稳定状态。() 8.“第二拐点”是发生于稳定状态之前。() 9.无论运动量大小运动后均能引起超量恢复。() 10.运动强度越大,“极点”出现的越晚,反应越不明显。() 11.准备活动不能对正式训练和比赛产生“痕迹”效应。() 四、问答题 1.怎样克服不良的赛前状态? 2.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为什么会出现“极点”? 3.“极点”出现以后,如果继续坚持运动,为什么就出现了“第二次呼吸”?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又称为等张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5.C; 6.A; 7.D; 8.D; 9.C;10.B;11.A;12.A; 13.A;14.A;15.C;16.A;17.D;18.C;19.C;20.C;21.D;22.C;23.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 19.(√);20.(√);21.(×);22.(×); 四、问答题 1.(1)当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处的接头前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从细胞外液进入轴突末梢,促使轴浆中含有乙酰胆碱的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移 动。 (2)当突触小泡到达接头前膜后,突触小泡膜与接头前膜融合进而破裂,将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 (3)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后和接头后膜上的特异性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接头后膜上的Na+ 、K+ 通道开放,使Na+ 内流,K+外流,结果使接头后膜处的膜电位幅度减小,即去极化。 (4)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时,可引发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是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 1.(1)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而且,肌肉张力增加出现在前,长度缩短发生在后。但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缩短后即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故这种收缩形式又称为等张收缩(2)等长收缩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因而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3)离心收缩肌肉做离心收缩也称为退让工作。肌肉离心收缩可防止运动损伤。(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由于在整个收缩过程中收缩速度是恒定的,等动收缩有时也称为等速收缩。 第二章参考答案 1.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健康成人红细胞比容,男子约为40%~50%,女子约为37%~48%。 2.循环血量: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的血量都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 3.贮存血量: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除循环血量外,还有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贮存血量。 二、选择题 1.D; 2.A; 3.C; 4.D; 5.B; 6.B; 7.B; 8.B; 9.C;10.A;11.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 6.(√); 7.(×); 8.(√); 9.(×);10.(×);11.(×); 四、问答题 1.(1)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一次性运动后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且进行短时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得更明显。在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量越大,红细胞增加越多。不过这种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血浆的相对和绝对减少有关。所以不能以单位容积血中红细胞的绝对数值作为评定红细胞数量变化的依据。运动后即刻观察到的红细胞数增多,主要是由于血液重新分布的变化所引起。 (2)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由于一次性运动后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因此红细胞压积应该是增加的。但是,运动中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与训练水平有关。一般来说,从事耐力性运动的运动员,优秀运动员运动前后红细胞压积没有明显变化。而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红细胞压积在运动后即刻明显增加。 (3)运动时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红细胞流变性依运动强度不同,运动持续时间不同和训练水平不同而有差别。一次性极限强度运动也会使红细胞滤过率下降、悬浮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并且这种变化可持续1小时以上。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可使血液流变性降低,并影响组织供氧和使心脏负荷加重,使运动成绩下降,对运动后恢复也有不良影响。 2.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不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安静时运动员的红细胞浓度下降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它降低了血粘度,减少血循环的阻力,减轻了心脏负荷。而在肌肉运动时,血浆的水分丧失使血液比安静时相对浓缩,保证血红蛋白含量的相应提高,但又不致于明显影响血液的流变性,所以优秀的运动员运动中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等没有明显变化。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3.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4.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泵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A; 6.B; 7.A; 8.A; 9.D;10.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四、问答题 1.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 心输出量的大小决定于心率和每搏输出量,而每搏输出量又决定于心肌收缩力和静脉回流量。 (1)心率和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能使心输出量增加。如果每搏输出量不变,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每分输出量增加。 (2)心肌收缩力 如果心率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加,则每分输出量也增加,因此,心肌收缩力是决定每搏输出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地说,心肌收缩力强,每搏输出量就多;心肌收缩力弱,每搏输出量就少。 (3)静脉回流量 心脏输出的血量来自静脉回流,静脉回流量的增加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血液由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主要取决于静脉血压与右心房内压的压差。只有在压增大,静脉回流血量增加时,心输出量才能有所增加。 血管的舒缩活动可改变回心血量,从而使心输出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2.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 (1)脉搏是指动脉血管壁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的规律性搏动。运动实践中常用测量脉搏来代替心率的测定。测定脉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A.通过定量负荷或最大强度负荷试验,比较负荷前后心率的变化及运动后心率恢复过程,可以对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作出恰当的判断。 B.心率的测定还可以检查运动员的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通过测定试验前后的心率,根据心率增减次数可评定受试者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 C.运动中的摄氧量是运动负荷对机体刺激的综合反应,因此在运动生理学中,目前广泛使用摄氧量来表示运动强度。 (2)血压也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重要生理指标,在运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测定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A.测定清晨卧床血压和一般安静时血压对训练程度和运动疲劳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B.根据定量负荷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可对心血管机能作出恰当的判断。 C.运动训练时,可根据血压变化了解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2.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通气量。一般以每分钟为单位计量,故也称每分通气量。 3.通气/血流比值(V A/QC)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二、单项选择题 1.A ; 2.A ; 3.D; 4.C; 5.A; 6.B; 7.B; 8.C; 9.B;10.C;11.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问答题 1.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健康成年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为0.84,此时通气量与血流量匹配最合适,肺换气效率最高。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4,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过剩,部分静脉血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使得气体未得到充分的更新,未能变成动脉血就流回了心脏,造成功能性“动-静脉短路”;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4,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不足,使得静脉血被充分动脉化后仍有部分肺泡气未能与血液交换,形成肺泡无效腔。 2.“S”形氧离曲线的上段显示为当PO2在60~100mmHg时,曲线坡度不大,形式平坦,即使PO2从100mmHg降至80mmHg时,血氧饱和度仅从98%降至96%。这种特点对高原适应或有轻度呼吸机能不全的人均有好处。只要能保持动脉血中PO2在6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仍有90%,不致造成因供O2不足而产生的严重后果。因此,氧离曲线的上段,对人体的肺换气有利。 曲线下段显示出PO2在60mmHg以下时,曲线逐渐变陡,意味着PO2下降,使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PO2为40~10mmHg时,曲线更陡,此时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大幅度下降。释放出大量的O2,保证组织换气。这种特点对保证向代谢旺盛的组织提供更多的O2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氧离曲线的下段,对人体的组织换气大为有利。 第五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条件下。 2.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称为呼吸商。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D; 5.B; 6.D; 7.C 三、问答题 1.试述三大能源物质的生理功用。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每天从糖类获得的能量,约占总能量消耗的70%,糖在氧 化时所需要的氧少于脂肪和蛋白质,因而成为人体最经济的能源。人类合理膳食的总热量约有20%~30%由脂肪供给。蛋白质也可作为机体的供能物质,但是,正常生理情况下,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用在于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修补。糖类可与脂类构成糖脂,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这些复合物是构成生物膜、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血浆球蛋白(抗体)、许多酶及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此外,脂肪还具有防止散热及保护脏器的作用。 第六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作用是指滤液(原尿)流经肾小管与集合管内时,其中水和某些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肾小管与集合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2.肾糖阈:把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正常肾糖阈为160~ 180mg%。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三、问答题 1.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产生原因,一般公认是由于运动负荷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而引起的。影响运动性蛋白尿有如下几个主要因素: (1)运动项目:长距离跑、游泳、自行车、足球、赛艇等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的阳性率高,排泄量也较大;而体操、举重、射箭等项目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的阳性率低,排泄量也少。这种现象可能与不同运动项目对机体产生的不同影响有关。 (2)负荷量和运动强度:在同一运动项目中,随着负荷量的增加,则尿蛋白出现的阳性率和排出量随之增加。在大负荷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开始承担大负荷量时,由于机体对负荷量的不适应,尿蛋白排泄量较多;坚持一段时间后,完成相同的负荷量时,尿蛋白排泄量减少。这是机体逐渐适应负荷量的表现。 (3)个体差异:运动性蛋白尿的个体差异较大,在同样负荷内容、同样负荷量后有的人不出现蛋白尿,有的人则出现蛋白尿,而且排泄量的个体差异范围较大。不过,同一人在进行相同的负荷量和运动强度后,其尿蛋白排泄量是比较恒定的,排泄量与自身的机能状况关系较大。 (4)机能状况:人的机能状况和对负荷的适应与尿蛋白排出量有关。进行定量负荷运动,当机能状况和适应性良好时,尿蛋白排量减少,尿蛋白恢复期缩短;反之,机能状况欠佳,适应性差时,则尿蛋白排量增加,尿蛋白恢复期延长。 (5)年龄与环境:尿蛋白出现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运动时外界的温度、海拔高度等因素,对尿蛋白的出现有显著影响。 2.试述运动性血尿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显微镜下或肉眼可见的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 出现运动性血尿,可能是由于运动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造成肾血管收缩,肾血量减少,出现暂时性肾脏缺血、缺氧和血管壁的营养障碍,从而使肾的通透性提高,使原来不能通过滤过膜的红细胞也发生了外溢,形成运动性血尿。另外,运动时肾脏受到挤压、打击,肾脏下垂,造成肾静脉压力增高,也能导致红细胞渗出,产生血尿。因此,运动性血尿可能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运动性血尿受运动项目、负荷量和运动强度、身体适应能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跑步、 跳跃、球类、拳击运动后,血尿的发生率较多;负荷量和运动强度加的过快时,如冬训、比赛开始阶段,血尿也多;身体适应能力下降,如过度训练,也会有大量的血尿产生;在严寒条件(冬泳)和高原条件下的训练,也容易造成运动性血尿。 第八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该肌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2.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 3.姿势反射: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中枢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称姿势反射。 4.翻正反射: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翻正反射。 二、选择题 1.A; 2.C; 3.B; 4.B; 5.D; 6.D; 7.C 第九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l.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2.运动动力定型 学会运动技能以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兴奋和抑制能按着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和有严格的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形成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大脑皮质技能的这种系统性称为运动动力定型。 二、单项选择题 l.C;2.A;3.A;4.B;5.B;6.A;7.A;8.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 11. (√); 四、问答题 1.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有什么特点?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在泛化阶段,学员只对运动技能有感性认识,对动作的内在规律还不理解,大脑皮质由于内抑制,特别是分化抑制还未建立,所以兴奋和抑制过程扩散,学员做动作时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出现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做动作费力。 教师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应该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2.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有什么特点?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由于不断练习,学员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学员做动作时,不协调和多余动作逐渐消除,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学员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动作,动力定型初步建立,但遇到新异刺激时,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仍会出现。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员体会动作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更加准确。 第十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结束后,肌肉活动虽然停止,但机体的摄氧量并不能立即恢复到运动前相对安静的水平。将运动后恢复期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 2.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也称为最大吸氧量。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D; 5.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16.(×) 四、问答题 1.(1)氧运输系统对VO2max的影响 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是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的因素之一。肺功能的改善为运动时氧的供给提供了先决条件。血红蛋白含量及其载氧能力与VO2max密切相关。而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则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循环系统的运输效率,即心输出量的大小,它受每搏输出量和心率所制约。由此可见,心脏的泵血机能及其每搏输出量的大小是决定VO2max的重要因素。(2)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的影响 当毛细血管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肌组织从血液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是影响VO2max的重要因素。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一般用氧利用率来衡量。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组织所利用(或吸入)氧的百分率称为氧利用率。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被认为是决定VO2m ax的外周机制。 (3)其他因素对VO2max的影响 A.遗传因素:VO2max与遗传的关系十分密切; B.年龄、性别因素:VO2max在少儿期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于青春发育期出现性别差异; C.训练因素:长期系统进行耐力训练可以提高VO2max水平,训练初期VO2max增加主要依赖于心输出量的增大;训练后期VO2max的增加则主要依赖于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的增大。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身体素质: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A; 5.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问答题 (1)反应速度 A.反应时与反应速度 反应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程度(兴奋阈值的高底)、中枢延搁和效应器(肌组织)的兴奋性。其中,中枢延搁又是最重要的,反射活动愈复杂,历经的突触愈多,反应时愈长。 B.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与反应速度。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与反应速度有密切关系。良好的兴奋状态及其灵活性,能够加速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使效应器由相对安静状态或抑制状态迅速转入活动状态。运动员处于良好的赛前状态时,反应时缩短。反之,如果运动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或灵活性低,反应时将明显延长。 C.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与反应速度随着运动技能的日益熟练,反应速度加 快。 (2)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如排球运动员扣球时的挥臂速度等。动作速度主要是由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及其面积、肌肉力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3)位移速度是指周期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中人体通过一定距离的时间。以跑为例,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长和步频两个变量。 第十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 2.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作好准备。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A; 6.A; 7.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9.(×); 10.(×); 11.(×) 四、问答题 1.怎样克服不良的赛前状态? 一方面是做好思想工作,使运动员正确对待比赛,平时加强实战性训练和多参加比赛。另一方面,通过做准备活动来调节运动员的兴奋性,若运动员的兴奋性过低,就采用强度大,节律快的准备活动提高其兴奋性,若运动员的兴奋性过高,就采取强度小,节律慢的准备活动以降低其兴奋性,使之达到适宜水平。 2.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为什么会出现“极点”? 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机能动员水平与肌肉活动的强度不相称,造成氧供应不足,大量的乳酸及其它代谢产物堆积在血液中,这些化学剌激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失调(呼吸太快、心跳太急、血压上升太高等),这些强烈剌激传入大脑皮质,引起原来的运动动力定型暂时紊乱,运动中枢中抑制过程占优势,因此“极点”出现时,动作迟缓无力而且不协调,植物性反应加强。 3.极点”出现以后,如果继续坚持运动,为什么就出现了“第二次呼吸”? “极点”出现以后,如果坚持运动,植物性机能的惰性逐渐被克服,改善了肌肉中氧的供应;“极点”出现时运动速度减慢,减少了乳酸的产生;汗腺活动加强,从汗腺中排出一定的乳酸,使有机体内环境逐渐恢复稳定,呼吸频率变的均匀,呼吸深度加深了,使植物性和运动性机能关系得到协调,被破坏了的运动动力定型重新又恢复,使“极点”被克服,人体的运动能力提高了,出现了“第二次呼吸”。
本文档为【运动生理学习题集全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87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1KB
软件:Word
页数:67
分类:小学体育
上传时间:2019-02-18
浏览量: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