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0年上半年理财产品评价分析报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2010年上半年理财产品评价分析报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举报
开通vip

2010年上半年理财产品评价分析报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WIND资讯。 (六)理财市场:收益指数和景气指数继续上行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景气指数只是于2009年底在信贷新规政策影响下出现过大幅回落,而后由于对敲贷款式信贷产品的运行流畅,银行理财产品景气指数出现了新一轮的上涨行情,目前已接近历史高位。观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收益指数可以发现,除在2009年5月和2010年1月两个时点出现过断点外,其余时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几乎呈一路上涨态势,主要原因在于CPI高企和不断增强的加息预期。定存利率、CPI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

2010年上半年理财产品评价分析报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WIND资讯。 (六)理财市场:收益指数和景气指数继续上行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景气指数只是于2009年底在信贷新规政策影响下出现过大幅回落,而后由于对敲贷款式信贷产品的运行流畅,银行理财产品景气指数出现了新一轮的上涨行情,目前已接近历史高位。观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收益指数可以发现,除在2009年5月和2010年1月两个时点出现过断点外,其余时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几乎呈一路上涨态势,主要原因在于CPI高企和不断增强的加息预期。定存利率、CPI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联动关系值得后期进一步研究。分类收益指数的主要特点有:第一,稳健型产品的收益指数普遍上涨,如信用类、利率类和汇率类指数等;第二,高风险型产品的收益指数普遍回落,股票类产品的收益指数更是大幅下挫22.22%,主要原因在于挂钩标的价格走势的起伏不定和涨跌各异。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注:图中所有数据均为月度修正后的数据。$$$ 二、发行主体特点 2010年上半年,82家商业银行共发售产品3989款。发售动力最高的为中国银行;市场规模最大的为农业银行;超额收益率最高的为遵义市商业银行,最差值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最好的为南昌银行;多样化程度最高的为中国银行;到期产品收益水平最高的为花旗银行;可赎回产品占比最高的为花旗银行;可质押产品占比最高的为北京银行;有23家商业银行产品的信息透明度高达100%;总体排名最高的为中国银行。 (一)发售动力:前五名依次为中行、交行、华一、招行和工行 就产品的发售动力而言,2010年上半年的产品发售表现出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点:首先,上半年总体发售动力表现最好的前五名依次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华一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其中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在产品的发售方面保持了很高的连续性,从上半年度各个月份来看,这两家银行几乎每个月均在前五名榜单中占有一席之位。其次,通过和2009年上半年产品的发售情况比较,2010年上半年共有27家银行是首次统计到有产品发售。其中26家为城市商业类银行,另外1家为外资的法兴银行。值得一提的是华一银行在这半年中产品的发售比较积极。但客观而言,华一银行的产品数量虽多,但产品的信息透明度不高,而且产品的同质化情况较为严重,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同样,2010年上半年共有10家银行退出了产品的发售市场,其中有3家外资银行,7家城市商业类银行。第三,共有37家商业银行的发售动力排名下降,齐商银行和顺德农村商业银行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其中有25家城市商业类银行。相反的,有17家银行的发售动力排名有所上升。其中包括5家上市股份制银行,3家国有控股类银行,7家城市商业类银行和2家外资银行。农业银行的上升幅度最大,由去年同期的第46位,跃升至今年的第10位。 (二)市场规模:前五名依次是农行、工行、中行、交行和建行 从市场规模的排名情况来看,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市场规模的前五名被国有控股类银行所垄断,拔得头筹的依旧是农业银行。虽然农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市场中的份额较小,但募集资金规模巨大。2010年上半年农行发售的122款产品,有120款公布了募集规模。募集规模最小的产品,募集金额也在1亿元以上。粗略统计,农业银行在10年上半年的总募集规模达到了3千亿以上。另外,2010年上半年有38家银行公布了产品的募集规模,总募集金额达到了6885亿以上,募集规模最小的也在千万以上,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并非所有的发行机构都公布募集金额数据,也并非所有的产品都有募集金额的相关说明,故上述统计说明仅限于已公布数据。 (三)收益能力:超额收益率前五名依次是遵义市商业银行、南昌银行、哈尔滨银行、滨海银行和南充市商业银行 就新发产品的平均超额收益水平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其一,占据超额收益前五名的银行均为城市商业类银行。作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的新秀,城市商业类银行的客户辐射范围较小,理财产品品牌效应远不及一些国有控股和上市股份类银行。所以其给出的预期收益率偏高,一定程度上压缩自身的利润空间,削足适履来吸引投资者。超额收益排名居首的遵义市商业银行仅发售1款信用类产品,该款产品预期收益为6%;其二,10年上半年共有12家商业银行的排名有所上升,其中齐鲁银行的表现较好;共有31家机构排名有所下降,其中恒生银行的表现较差。 (四)最差值表现:前五名银行依次为南昌银行、哈尔滨银行、恒丰银行、齐鲁银行和遵义市商业银行 2010年上半年,最差值表现最好的前五名银行依次为南昌银行、哈尔滨银行、恒丰银行、齐鲁银行和遵义市商业银行,均为城市商业类银行。南昌银行和遵义市商业银行各只发行了1款产品。同比表现来看,共有10家商业银行的最差值表现排名有所提高,其中天津银行去年同期排45,今年升至第7位,表现较好。共有31家商业银行的最差值表现排名有所降低,其中恒生银行的表现较差。恒生银行的超额收益和最差值指标排名下降幅度最大,主要原因在于恒生银行上半年共发售了9款结构类产品,其中有8款产品因信息不明无法进行评价,一款可评价产品的超额收益和最差值表现较差。 (五)信息透明度:23家机构产品的信息透明度达100% 就发行主体的信息透明度而言,有如下两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其一,2010上半年有23家银行产品的信息透明度达100%,其中上海银行、西安市商业银行等2家商业银行连续五月的信息透明度为100%,法兴、花旗等9家银行上半年有4个月份的信息透明度为100%。产品信息公开程度较高,产品说明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较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其二,从同比表现来看,共有28家机构的信息透明度排名有所下降,其中恒生银行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其发售的9款产品中有8款产品信息不明,从而导致其产品透明度大幅下滑,共有10家机构的信息透明度排名有所上升,其中江苏银行的表现较好。 (六)流动性指标:有14家银行所发产品设置了提前赎回权;北京银行的可质押产品比率最高 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流动性指标排名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点:首先,81家发售机构产品的总体平均委托期限为0.6年,较09年上半年的0.81年,缩短了0.21年。有15家银行的平均委托期限在1年以上,期限最长的为湛江市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都在1年以内,其中广州市商业银行产品的存续期最短。其次,上半年共有6家银行设置了质押条款,就82家发售机构来说,这个比例相当小。其中,北京银行的可质押比率高达100%。最后,本月有14家商业银行对其在售产品设置了提前赎回条款,花旗银行的可赎回比率最高。 (七)多样化程度:前五名依次为中行、工行、光大、汇丰和交行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多样化程度呈现如下两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其一,多样化程度排名的前五名中,有3家国有控股类银行。1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和1家外资银行,中国银行的多样化程度值最高,为100%。可以看出,国有控股类银行在产品的投资方向,产品的投资币种方面较为全面,覆盖面较大。其二,有19家商业银行的多样化程度排名有所提高,其中汇丰银行的上升幅度较大。有26家银行的多样化程度排名有所下降,其中有5家机构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产品的投资方向较去年上半年相比较为单一,致使其多样化程度明显下降。 (八)综合排名:前五名依次为中行、交行、华一、农行和南昌银行 总体而言,2010年上半年综合排名的前五位依次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华一银行、农业银行和南昌银行,而2009年上半年的前五排名情况是泉州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和重庆银行。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上半年国有控股类银行占了综合排名的重头。除交通银行之外,2009年榜单内的其他四家银行均被替换出局。其中中国银行在10年上半年的各月表现都比较突出,半年中有4个月均排在综合排名榜单的首位,原因在于中国银行单个指标信息全面且均表现不俗。综合排名后五名的商业银行依次为恒生银行、大庆市商业银行、昆山农村商业银行、齐商银行和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这五家商业银行的市场规模、超额收益表现和信息透明度水平较低,拖累了整体排名。 三、理财产品特点 (一)基本分布特点 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共发售产品3989款,平均期望收益和平均最差值分别为2.49%和1.88%,到期产品2227款,到期产品的平均名义到期收益为3.01%。 总体而言(参见图2-1),较2009年上半年而言,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新发产品数量同比大幅上涨,增幅为86.23%,短期产品、利率类以及混合类产品是产品数量暴增的主要增长点。期望收益和最差值分别上涨了32个基点和20个基点,主要原因在于上半年后五个月连续的负利率逼迫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然而,2010年上半年到期产品的名义到期收益较2009年同类指标的跌幅明显,跌幅达61个基点,主要原因在于短期产品数量的增多且短期产品的年化收益水平较低。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1、资产主类特点 普通类产品中利率类产品一枝独秀。2009年底,监管机构连续推出两则信贷类理财产品的监管,导致信贷类理财产品在2010年初大幅缩减。为满足商业银行的融资需求和进一步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商业银行将理财业务的重心落脚于利率类产品,上半年在售的3989款产品中有2039款为利率类产品,位居榜首。其次是混合类产品的发售数量,混合类产品多以投资方向不明的组合管理类产品为主,此类产品的潜在风险我们已在前面多期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予以提示,期望能引起监管机构和发行主体的共鸣。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监管机构禁止商业银行购买自身成立的信托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但并未限制购买由它行信贷资产设立的信贷产品,所以上半年中后期"对敲"信贷资产模式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成为一种时尚,并成为信贷类理财产品发售的一种主要方式,从而成就了信贷类理财产品第三名的较好成绩。 结构类产品占比是一降再降。在售3989款产品中仅有137款股票、商品和汇率结构类产品,仅占产品总量的3.43%。受累于股票市场的跌跌不休和新股申购的破发连连,发行主体很少设计挂钩内地上市公司股票的结构类产品,多发挂钩港股、美股和台股等上市公司股票的结构类产品,更是很少发行曾经风靡市场的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42款汇率类产品多为挂钩美元兑欧元、澳元和日元汇率的区间和看涨型产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下挫,从而也导致部分看涨欧元兑美元汇率产品到期实现了最低收益,在理财市场上引起了不小波澜。在售的20款商品挂钩结构类产品中,有12款为黄金挂钩结构性产品,其中有10款为看涨结构,有2款为看跌结构。如前所述,黄金价格目前已处于历史高位,未来走势将直接影响这12款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表现。 信用类产品的投资价值最高,原因在于发行主体在信用类产品几乎都嵌入了发行主体的信誉做担保。由于多数利率类产品都设计了保息条款,所以利利率产品的风险水平最低。股票类的风险收益水平均高于其他类产品的相应指标,再次体现了股票类产品高风险高收益的固有特性。 2、发行主体特点 国有控股银行新发产品总量超过股份制银行发售产品总量。一般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售动力和创新动力都远远高于国有控股银行。然而,2010年上半年的表现却有所不同,国有控股银行以1548的新发产品数量位居产品发售总量的榜首,主要原因在于系列产品和开放式动态管理类产品的发售。城市商业银行有迎头赶上的态势,外资银行仅发售134款产品,且多为结构类产品。 城市商业银行产品的投资价值最高,因为该类银行的融资成本较高,所以他们发售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较高,风险水平较低。城市商业银行产品的投资价值明显高于国有控股银行,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高风险的结构类产品降低了产品的投资价值。外资银行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依然较高,但外资银行到期产品的名义到期收益率却明显高于其他三类银行,这表明虽然外资银行的部分产品录得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但也不乏有较高收益的产品,从而推高了外资银行整体的名义到期收益率。 3、其他方面 人民币产品数量最多,澳元产品风险水平最低。人民币产品占据理财产品市场83.30%的市场份额,绝大多数由中资银行贡献,后面依次是美元、港币、澳元等投资币种产品的发售数量。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欧元类产品58款,远低于去年同期该币种产品的发售数量。澳元产品投资价值的主要原因在于澳元的基准利率远高于其他投资币种,但如今想起澳元在2008年的过山车式表演,依然让我们不寒而栗。 短期产品较多,收益率曲线呈正常的上翘型。受高流动性需求和加息预期影响,理财产品市场多发期限3个月以下的短期产品,1年期及以下产品几乎占理财产品市场总量的96.46%强。期望收益率和名义到期收益水平基本呈正常的上翘型,但1年半至2年和2年以上产品的名义到期收益率明显低于其他期限产品,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期限跨度内多为高风险高收益的结构类产品,部分低收益到期产品平滑了产品整体的收益水平。 非保本类产品的期望收益率最高,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风险水平最低。区间型产品的数量最多,其主要构成是利率挂钩结构产品,且由于该类产品多为保息浮动收益型产品,这也成就了该类产品的高投资价值。除111款看涨型产品外,理财产品市场还发售了7款看跌型产品和2款波动型产品。 (二)主要创新盘点 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可谓是暗流涌动,表面上风平浪静,水底下却波涛汹涌。风平浪静主要表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2010年以来并无重大创新和明显转折,而波涛汹涌则指监管机构不断加强信贷类理财产品的监管并一度叫停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售。这也预示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可能需要"转变银行理财产品增长方式、调整银行理财结构。" 投资方向的主要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对敲"信贷资产的信贷理财产品,如中国工商银行的"稳得利"第4期信托投资型产品的投资方向为国有控股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商业银行存量信贷资产转让项目或新增贷款项目以及企业信托融资项目,首现"交叉持贷"型产品。第二,国内股指期货概念产品的推出,如光大银行发售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交易标的沪深300指数相联结的股票类产品。第三,首先挂钩国内黄金价格产品,如中国农业银行发售首款挂钩"上海黄金交易所9995黄金价格"的结构性产品。第四,再现石油挂钩产品,自原油价格由历史高位回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少有设计石油挂钩的结构类产品,工行发售的2010年第1期"珠联币合"ZL1001产品有望打破这一僵局,再现挂钩WTI原油价格的区间型结构类产品。 产品设计结构的主要创新有:其一,多结构混合产品明显增多,如2010年1月东亚银行首发既有看涨结构又有区间结构的牛熊双赢系列产品等。其二,首先多维看跌型产品,如花旗银行发售的"1年期挂钩3种货币汇率美元票据"产品。其三,双向产品的发售,即对同一标的而言,既设计看涨型产品,又设计看跌型产品,可以让持有不同投资理念的投资者购买,作为提供交易的做市商,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而言可以赚取双份手续费,且有可能无需承担任何损失,如汇丰银行发售的三个月货币挂钩澳元结构性投资系列产品。 专属产品进一步普及,如节日专属的"元旦"、"春节"、"劳动节"、"青年节"、"端午节"和"母亲节"专属产品等,再如概念专属的"世博"和"低碳"专属产品,分别为由工行发售的高净值专属"世博相伴"人民币保险复合理财计划ZH1007和由光大银行发售的"T计划"2010年第十期(低碳公益)理财产品。 计息方式的主要创新有:第一,首现复利计息型产品,中国农业银行近期推出"金钥匙:安心快线"系列低风险产品,该款产品为滚动式开放产品,产品主要亮点在于复利计息,即所谓的利滚利,1天型产品年化收益可达1.55%;第二,观察期有收益,募集期也有收益,部分发行主体将处于募集期内的募集资金投资于本行发售的开放式产品,以录得高于原来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水平,值得发行主体借鉴;第三,分期支付型产品兑现承诺,光大银行教育理财E计划兑现分期的承诺"兑付三分之一本金,支付第一年收益4.3%。" 除此之外,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亮点:其一,外币开放式和滚动结构类产品的发行,具体案例如中行的澳元7日自动滚续理财产品和深发展银行的聚财宝飞越计划2010年1号人民币产品;其二,招行"金葵花"空中理财专家--安心回报人民币88号理财计划采用了电话销售的营销策略;其三,中国银行首次尝试公布处于存续期内的中银平稳系列信贷类理财产品的运作情况;其四,招商银行在"金葵花"焦点联动系列之石油股票表现联动计划产品中设置撤单机制,即允许投资者在认购期内随时撤单;其五,建设银行发售的"周周大丰收"5年期开放式理财产品有两点新意:一是不定期无规则调整预期最高收益水平,二是发行人、托管人和信托财产保管人分属于不同的金融机构,规避了潜在的道德风险;其六,光大银行稳健一号4月15日再度分红,累计分红达1.2元;其七,在负利率和加息预期的双重压力下,各商业银行相继提高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如工行在2010年4月调高两大系列8款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水平10个基点;其八,溢价现象,台州商业银行"稳进账"信托贷款理财计划实现3.28%的实际收益,高于3.28%的预期收益;其九,上市公司购买稳健型理财产品的热情不减,如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称将利用自有资金2亿元购买中国农业银行"本利丰"人民币信托产品。 (三)热点透视 漫谈"涉金"产品。受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影响,投资者的避险情绪不断升温,相继购买避险资产黄金,从而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一路上涨,由此推动渉金产品数量的不断飙升。纵观全市场的渉金理财产品,不外乎如下三类:一类传统的挂钩黄金价格结构类产品,有关此类产品的相关叙述已在前文给出,在此不予赘述;第二类是以黄金支付产品的"以金代收"类产品,如深发展银行发售的"金娃娃"2010年1号人民币产品用实物黄金支付投资者的到期收益;第三类是购买银行理财方可一定价格购买给定黄金的"搭售"型产品的设计理念,如工行发售的2010年第一期"如意金"复合理财产品三个月款XT1028,发行方规定只有在购买该产品后才可购买该行的"如意金"产品。 信贷类产品的"夜宴"。在冯小刚的电影《夜宴》中将"夜宴"一次刻画为"浮华的盛宴、最后的晚餐、充斥着欲望、阴谋和争夺",当前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产品的募集资金,都在2009年中后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样也潜藏着巨大风险。为此,监管机构相继推出较为严厉的监管政策以控制该类产品的发售。但信贷资产依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信贷资产的腾挪转让需求依然较为强烈。为应对监管需求,商业银行相继推出对敲信贷资产和内含信贷资产的组合管理类产品这两个"变脸"运作模式。然而,此类产品的运作丝毫未能分散和规避原有风险,值得监管机构和发行主体深思。 低碳产品和区域产品的"概念"性。全球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需求的不断加大催生一轮"低碳热"。借此东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相继推出与"低碳"概念相关的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其一,挂钩二氧化碳价格等的结构类产品,前期已有商业银行设计类似产品并取得不俗收益;其二,挂钩绿色信贷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如挂钩CDM项目贷款等;其三,纯"低碳概念"型产品,如前述的低碳公益产品等。除低碳产品外,区域类产品是当前理财产品市场的另一"概念",目前仅有特供特定区域投资的区域型产品和投资特定区域的区域型产品,鲜有设计挂钩区域概念股票的结构类产品,这一空白值得发行主体予以重视。 (四)潜在问题评析 低收益一直困扰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资产价格回落引发的银行理财产品零、负收益问题自2008年初以来一直困扰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并延续至今。如2010年4月6日,深发展银行首次发行双周滚动发行产品"聚财宝飞越计划2010年1号人民币产品"到期仅实现0.1%的最低年化收益,不免为该产品的滚动发行蒙上阴影;平安银行0808基金优选3号人民币理财产品站起6个月至2010年9月,到期亏损为-20.7%。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通过设置保本保息条款、警戒线等措施来规避上述负面现象。 "晋息存款"的汇率风险。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近期连续发售时间阶梯型的港币理财产品,将1年的投资期限按季分为4个付息期,前两个付息期的收益为0.3%,后两个利息期的收益为0.46%。发行主体有权在规定时间可对该款产品进行提前赎回,且当提前赎回事件发生时,发行主体将用美元支付投资者的本息收益。如此以来,产品潜在投资币种港币和收益支付币种美元之间的汇率风险。 "名不符实"和"貌合神离"现象值得关注。"基金计划"高现金比例引发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名不符实"现象的殷鉴不远。近期,中国银行发售的多款结构性产品的投资方向却为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流通的国债,央行票据,国开债,进出口行债和农发债等高信用金融产品及债券回购等金融衍生品,而与挂钩标的相关的金融衍生品无关,着实令人顿生疑惑,也不免让人联想起"为发结构类产品而发结构类产品"的怪圈?$$$ 四、人民币产品的评价与分析 2010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3989款,与2009年下半年的发行数量基本持平,同比增长101%,环比减少3%,占产品发行总量的83%。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0.40年,较2009年下半年略有缩短,发售银行提供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76%,环比下降20个BP。从金融产品中心的评价结果来看,评价产品的平均期望收益率和最差值分别为2.43%和2.02%,产品的期望收益率水平高于基准利率67个BP。总体来看,人民币理财产品相对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略有优势,风险水平较为适中,属于适合大众投资者的投资类型。此外,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有2119款人民币产品到期,占到期产品总量的95%,其平均委托期限为0.42年,平均名义年收益率为3.03%。 1、发行主体分析 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产品的发行主体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国有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共同主导的格局演变为国有控股、上市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三足鼎立的形势,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售动力明显提升。各类商业银行在发行数量、收益水平和风险特征等方面呈现如下三方面的主要特点: 首先,上市股份制银行的产品占比大幅下降,国有控股银行总体数量跃居首位。5家国有控股银行共发售产品1202款,占据产品发行总量的36%,较2009年下半年占比上升6个百分点。11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共发售产品1167款,占据产品发行总量的35%,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共发售862款产品,占据产品发行总量的26%,占比上升17个百分点。外资银行仅发售92款产品,占比3%。参见图4-1. 其次,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期限和收益水平对峙鲜明,外资银行的委托期限更长,银行提供的预期收益水平更高。中资银行类产品的委托期限均在6个月以内,其中国有控股类产品的平均期限最短,仅为0.24年。中资银行类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基本维持在2%-3%,国有控股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最高。外资银行类产品的平均期限为1.37年,预期最高收益为5.71%,远远高于中资银行。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最后,城市商业银行的投资价值最高,外资银行类产品风险仍然值得关注。外资银行的超额收益率较高,但最差值依然非常低,仅为0.41%,与2009年的最差值水平相近;期望收益率和最差值的离差为222个BP,说明外资银行产品的收益波动性大,风险不容忽视。中资银行的最差值均处于较高水平,期望收益率和最差值的离差在100个BP以内,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三类中资银行相比较而言,国有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表现略逊于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超额收益水平高于外资银行,最差值很高,表现出较高的投资价值。城市商业银行的较好表现很可能缘于其在存款客户资源和理财市场中相对较弱的地位,这使得这类银行不得不通过提高产品收益率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客户群。参见图4-2.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2、资产主类分析 2010年上半年,新发人民币产品不仅在数量及其规模上屡创新高,而且其挂钩资产的分布也有显著的变化。首先,最为显著的是2010年上半年利率类产品较2009年的占比大幅增加,这也反映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市场依然动荡不安。如全球通胀预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的担忧等。其次,信用类产品的占比大幅下降。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微调,"极度"宽松转变为适度宽松后,信贷规模有所控制,因此信用类产品也随着下降。最后,依然动荡的金融市场环境,使得股票类产品和商品类产品的数量有所下降。一方面,产品发行者规避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发行产品的能力不强。从图4-4可以看出利率类占比最大,占比为43.4%,其次是混合类和信用类,占比分别为32.6%与21.3%。然而与2009年的占比相比,情况有所变化,信用类占比大幅下降了约28个百分点,而利率类则飙升约14.9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以来,股票类和汇率类产品数量虽有小幅下降,但总体数量保持稳定,然而商品类产品大幅下降,降幅达2.1个百分点,显示出中国经济全球率先复苏,但持续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强劲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中国宏观经济层面再次面临的方向性选择,因此市场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盘整策略持续震荡,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设计部门对资本市场虽然逐步恢复信心,但出于对国际金融环境依然动荡的风险考虑,谨慎发行股票类和商品类产品等高风险理财产品。由于2009年信贷规模创历史新高,央行加强了对信贷投放速度和规模的管理。这正是信贷类理财产品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混合类产品,其占比较2009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表现出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这类产品主要投资方式是组合资产管理,即投资一个由银行资产管理团队所负责的"资产池",投资领域比较灵活,或是未来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一个方向,但这类产品应加强信息披露。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从各资产主类的投资价值分布来看,共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点:第一,利率类、混合类和信用类产品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品种,集中在星空图的右上方;而股票类产品正好与其相反,表现出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但值得一提的是汇率类和商品类产品在2010年上半年的表现,从图4-5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汇率类和商品类产品的超额收益在0.6%左右,而最差值却和以往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安全性。从表面上看这跟当前的汇率市场与商品市场的剧烈波动相悖,其实这正是产品设计部门更加关注两者的风险,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多数产品被设计为保本或者保息结构,因此尽管投资的市场风险较大,但相应产品的风险敞口却比较适中;第二,股票类产品分布于第四象限,超额收益率为正,但有损失本金的风险,超额收益率均值约为0.57%,最差值在-0.54%附近。2010年上半年,中国A股市场接连迎来了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A股市场将结束单边时代。此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全球通胀预期管理等这些外部冲击均考验着挂钩股票类理财产品的设计结构;第三,对于挂钩大宗商品的商品类和股票类产品而言,随着2009年以来,石油、黄金和农产品市场的大幅回暖,商品类产品成为2009年度超额收益率表现最好的类型,并且其最差值也被控制在活期存款利率以上,表现出较高的投资价值,但是2010年上半年的大宗商品市场表现出上涨乏力,进入短期的调整,因此上半年挂钩大宗商品价格的理财产品其风险和超额收益率变化不大,并且发行数量大幅下滑。参见图4-5.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从挂钩标的的分布来看,2010年上半年的分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股票类产品以挂钩境外股票为主,其中按挂钩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亚太地区股票市场、新兴市场指数以及美国股市等,商品类产品以贵金属中的黄金资产为其主要挂钩标的,其次是农产品和基本金属现货价格;汇率类产品以美元指数或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为主;利率类产品直接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或挂钩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混合类产品是挂钩多种基础资产或投资多种金融领域的一类银行理财产品,通常集中为两部分,一是挂钩股票、商品等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二是投资于资产池的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投资于多种资产组成的资产池,包括:债券、票据、债券回购、货币市场存拆放交易、新股申购、信贷资产以及他行理财产品等多种投资品种。这类产品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发行机构可以根据市场环境合理配置资产池,相对投资于某一特定信托贷款的纯信贷类产品而言,混合类产品风险更低,同时收益也会受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混合类产品存在信息透明度不高的缺点,投资者很难了解混合类产品的详细资产配置,具体投资哪些资产以及以何种比例投资于这些资产并不明确。如能处理好灵活性和信息不透明性之间的对立关系,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将有可能成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一个热点。参见图4-6.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按照资产主类划分的K线走势图。人民币股票类产品2010年上半年的波动较2009年有所减缓,但这种趋势随着二季度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剧烈波动而减弱,股票类产品的风险有所增加。此外,股票类产品的最差值也逐渐向负方向远离零值;汇率类产品由于一季度以来,汇率市场大幅波动,产品发行机构对此类产品持谨慎发行态度,故汇率类产品数量不多,反映在K线图上则呈现出不连续状态。进入二季度,美元趋势逐渐走强,少量汇率挂钩的结构产品重新出现,并且在收益与风险方面表现的相当谨慎;从整个周期上来看,利率类产品的稳定性最好,除宏观经济因素的外部冲击,其自身的收益与风险均较为安全,但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利率类产品的波动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大趋势,或预示着外部冲击的到来。2010年上半年利率类产品的K线图呈上升趋势,这也表现出利率类产品的预期收益在提高;商品类产品在1季度的表现与汇率类产品类似,随着大宗商品市场的高位盘整,投资于此的理财产品数量也有所下滑。另外,商品类产品的发行机构对风险管理更加严格。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信贷资产类银行理财业务的迅猛发展可谓2009年银行理财市场的一抹亮色。下面简要陈述2010年上半年信贷类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行情况。 2009年底,银监会先后严厉规范银信合作业务和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2010年伊始,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呈现急速下滑之势。然而,随着信贷规模按季控制,新发行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已顺应监管规定进行改良,以投资信托贷款或他行信贷资产为主,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量呈现回升势头。即便如此,2010年上半年信贷类产品的发行数量仍然大幅下挫,由2009年下半年的1580款下降至581款,环比下降63%。人民币信贷类产品主要呈现如下特点:其一,平均委托期限为0.76年,环比延长0.23年,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89%,上升41个BP。其二,信贷类产品的行业分布依然集中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以各类城建公司为主的资本货物行业,以铁路、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运输行业,以煤炭、铜、铁冶炼为主的材料行业,以电力、水利建设为主的公用事业四大行业,共发售247款产品,占信贷类产品总量的42%(参见图4-7)。其三,信贷类产品继续采用银信合作机制,增信措施依然薄弱,无担保也不保本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其四,受新规影响,信贷类产品不断寻求创新,深发展银行推出"金娃娃"产品,以实物金条代替传统的现金式收益,实现了信贷类产品支付方式的创新。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来,信贷类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明显下降,可能出于规避监管的考虑,某些此前公布信贷类产品运作方向的理财产品不再提供或者不公开提供产品的详尽投资方向。 近期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为了控制银行业务的表外风险以及防范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冲击信贷规模监管,2010年7月,银监会再出重拳,全面叫停银信合作业务。这给银行理财市场带来阵痛,风靡一时的信贷类理财产品陷入绝境,未来信贷类理财产品或将纳入表内监管,并提取风险拔备。短期内,银行理财业务的热点将可能转向收益稳定且流动性强的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以及灵活多样的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 3、结构类型分析 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普通类产品2799款,结构类产品510款,开放式产品14款,分别占产品总量的84.2%、15.3%和0.4%,普通类产品依然是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的主阵地。从产品结构上来看,普通类产品均属于看涨型结构,即看好所投资的信用资产,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流入并且信用风险较低,然而在目前收紧信贷尤其是对地产类信贷的严控预期下,此类中长期信贷的风险会逐渐增大,值得理财市场和投资者关注。 从结构类产品的发售结构来看,2010年上半年有看涨型、看跌型和区间型三种类型的产品,其占比分别为15.5%、0.03%和83.3%,区间型结构产品是所有结构产品中占比最大的一类,其挂钩标的主要集中在3个月美元LIBOR和3个月人民币SHIBOR的利率类产品,此类产品设计的区间较宽,挂钩标的触发区间的可能性极小,因此,这类产品是低收益、低风险产品的典型代表,也不排除银行以此作为吸收存款的一种手段。看涨型产品占比退居第二,常用在股票类和商品类产品的结构设计中。 从结构类产品的投资价值来看,2010年上半年结构类产品主要特点有三:第一,结构类产品的超额收益率比普通类产品的超额收益率高出25个基点;而两者的最差值有所不同,普通类产品的最差值在1.94%附近,而结构类产品的最差值在2.22%附近,表现出普通类产品较结构类产品风险大,反映了金融市场中信贷风险增加;第二,区间型产品处于高收益、低风险区域,在这一时刻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和投资价值。这种类型一般以投资期限短,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较大为特点,获得的年化收益比同期限、同币种定期存款略高;第三,看涨型产品则属于高收益、高风险类产品,多投资于股票和商品市场。 4、委托期限与收益类型 相比2009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委托期限略有所短,平均预期最高收益水平有所下降,平均委托期限和预期最高收益率分别为0.40年和2.76%。期限和收益率的季度变化参见图4-9。从期限分布情况来看,短期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0-3个月(含)产品共发行2018款,占比61%,3-6个月(含)和9-12个月(含)产品分别占比15%和16%,1年期以上产品仅发售134款,占比4%。参见图4-10. 就人民币产品的期限结构来看,共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其一,产品的期限结构向上倾斜,这表明随着委托期限延长,产品的期望收益率逐渐上升;其二,期望收益率与基准利率的利差基本维持在相对均衡的水平,随委托期限延长略有不断扩大趋势;其三,随着委托期限延长,理财产品的最差值直线下滑,1年期以上产品的最差值均低于基准利率,表明产品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收益尚不如定期存款。其四,最差值与期望收益率的离差不断扩大,0-3个月(含)产品的离差仅为9个BP,24个月以上产品的离差高达218个BP。由此可见,投资期限越长,产品的收益水平更高,投资风险也越大。0-3个月(含)产品多投资债券货币市场,收益略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属于稳健型产品,而24个月以上产品多为结构性产品,收益较高风险较大。参见图4-11. 2010年上半年,非保本类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占比58%,保本类和保息类产品分别占比28%和15%。从结构类型来看,结构类产品和非结构类产品的收益类型呈现不同特点:95%的结构类产品采用了保本或保息的设计结构,而67%的普通类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从资产类型来看,信用类和混合类产品中非保本型产品占比最高,均为94%;其次是股票类和利率类产品,非保本比率分别为36%和14%;商品类和汇率类产品均为保本或保息型产品。 5、到期产品表现 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有2119款人民币产品到期,占到期产品总量的95%。人民币到期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0.42年,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03%,其中零/负收益产品共13款,占比0.6%。 发行主体方面,上市股份制银行到期产品数量最多,外资银行的零/负收益比例最高;上市股份类产品到期实际收益率最高,外资银行类最低。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到期产品数量在四类银行中最高,数量为1495款,占比71%,其次是城市商业银行,占比16%,外资银行仅49款,占比2%。上市股份类产品到期收益率为3.15%,位居四类银行之首,外资银行类产品的到期收益率最低为2.56%。外资银行到期产品平均期限明显高于中资银行,为0.68年,中资银行的平均期限均在0.5年以内。从零/负收益产品来看,零负收益产品主要集中于上市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由于主要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缘故,外资银行的零/负收益比例最高,为10%。 资产类型方面,到期信用类产品数量最多,到期收益率最高,股票类产品到期收益率最低;股票类和商品类产品的零/负收益比例最高。2010年上半年到期的人民币产品中信用类产品占比51%,其次是混合类和利率类产品。股票类和商品类产品的投资期限较长,均在1.5年以上,其余产品的投资期限均在0.5年以内。信用类产品的到期收益率最高,为3.48%,股票类产品的到期收益率最低,仅为1.09%。 结构类型方面,到期结构类产品数量远少于普通类产品,平均期限高于普通类产品,到期收益率低于普通类产品。93款到期结构类产品中共出现10款零/负收益产品,零/负收益比例为11%。3款普通类零/负收益产品均为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要投资对象的理财产品。 表4-1 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到期产品基本信息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注:零/负收益比例为某类到期产品中零/负收益产品的数量/该类产品总量。$$$ 四、人民币产品的评价与分析 2010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3989款,与2009年下半年的发行数量基本持平,同比增长101%,环比减少3%,占产品发行总量的83%。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0.40年,较2009年下半年略有缩短,发售银行提供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76%,环比下降20个BP。从金融产品中心的评价结果来看,评价产品的平均期望收益率和最差值分别为2.43%和2.02%,产品的期望收益率水平高于基准利率67个BP。总体来看,人民币理财产品相对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略有优势,风险水平较为适中,属于适合大众投资者的投资类型。此外,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有2119款人民币产品到期,占到期产品总量的95%,其平均委托期限为0.42年,平均名义年收益率为3.03%。 1、发行主体分析 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产品的发行主体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国有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共同主导的格局演变为国有控股、上市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三足鼎立的形势,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售动力明显提升。各类商业银行在发行数量、收益水平和风险特征等方面呈现如下三方面的主要特点: 首先,上市股份制银行的产品占比大幅下降,国有控股银行总体数量跃居首位。5家国有控股银行共发售产品1202款,占据产品发行总量的36%,较2009年下半年占比上升6个百分点。11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共发售产品1167款,占据产品发行总量的35%,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共发售862款产品,占据产品发行总量的26%,占比上升17个百分点。外资银行仅发售92款产品,占比3%。参见图4-1. 其次,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期限和收益水平对峙鲜明,外资银行的委托期限更长,银行提供的预期收益水平更高。中资银行类产品的委托期限均在6个月以内,其中国有控股类产品的平均期限最短,仅为0.24年。中资银行类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基本维持在2%-3%,国有控股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最高。外资银行类产品的平均期限为1.37年,预期最高收益为5.71%,远远高于中资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最后,城市商业银行的投资价值最高,外资银行类产品风险仍然值得关注。外资银行的超额收益率较高,但最差值依然非常低,仅为0.41%,与2009年的最差值水平相近;期望收益率和最差值的离差为222个BP,说明外资银行产品的收益波动性大,风险不容忽视。中资银行的最差值均处于较高水平,期望收益率和最差值的离差在100个BP以内,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三类中资银行相比较而言,国有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表现略逊于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超额收益水平高于外资银行,最差值很高,表现出较高的投资价值。城市商业银行的较好表现很可能缘于其在存款客户资源和理财市场中相对较弱的地位,这使得这类银行不得不通过提高产品收益率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客户群。参见图4-2.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2、资产主类分析 2010年上半年,新发人民币产品不仅在数量及其规模上屡创新高,而且其挂钩资产的分布也有显著的变化。首先,最为显著的是2010年上半年利率类产品较2009年的占比大幅增加,这也反映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市场依然动荡不安。如全球通胀预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的担忧等。其次,信用类产品的占比大幅下降。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微调,"极度"宽松转变为适度宽松后,信贷规模有所控制,因此信用类产品也随着下降。最后,依然动荡的金融市场环境,使得股票类产品和商品类产品的数量有所下降。一方面,产品发行者规避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发行产品的能力不强。从图4-4可以看出利率类占比最大,占比为43.4%,其次是混合类和信用类,占比分别为32.6%与21.3%。然而与2009年的占比相比,情况有所变化,信用类占比大幅下降了约28个百分点,而利率类则飙升约14.9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以来,股票类和汇率类产品数量虽有小幅下降,但总体数量保持稳定,然而商品类产品大幅下降,降幅达2.1个百分点,显示出中国经济全球率先复苏,但持续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强劲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中国宏观经济层面再次面临的方向性选择,因此市场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盘整策略持续震荡,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设计部门对资本市场虽然逐步恢复信心,但出于对国际金融环境依然动荡的风险考虑,谨慎发行股票类和商品类产品等高风险理财产品。由于2009年信贷规模创历史新高,央行加强了对信贷投放速度和规模的管理。这正是信贷类理财产品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混合类产品,其占比较2009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表现出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这类产品主要投资方式是组合资产管理,即投资一个由银行资产管理团队所负责的"资产池",投资领域比较灵活,或是未来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一个方向,但这类产品应加强信息披露。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从各资产主类的投资价值分布来看,共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点:第一,利率类、混合类和信用类产品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品种,集中在星空图的右上方;而股票类产品正好与其相反,表现出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但值得一提的是汇率类和商品类产品在2010年上半年的表现,从图4-5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汇率类和商品类产品的超额收益在0.6%左右,而最差值却和以往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安全性。从表面上看这跟当前的汇率市场与商品市场的剧烈波动相悖,其实这正是产品设计部门更加关注两者的风险,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多数产品被设计为保本或者保息结构,因此尽管投资的市场风险较大,但相应产品的风险敞口却比较适中;第二,股票类产品分布于第四象限,超额收益率为正,但有损失本金的风险,超额收益率均值约为0.57%,最差值在-0.54%附近。2010年上半年,中国A股市场接连迎来了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A股市场将结束单边时代。此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全球通胀预期管理等这些外部冲击均考验着挂钩股票类理财产品的设计结构;第三,对于挂钩大宗商品的商品类和股票类产品而言,随着2009年以来,石油、黄金和农产品市场的大幅回暖,商品类产品成为2009年度超额收益率表现最好的类型,并且其最差值也被控制在活期存款利率以上,表现出较高的投资价值,但是2010年上半年的大宗商品市场表现出上涨乏力,进入短期的调整,因此上半年挂钩大宗商品价格的理财产品其风险和超额收益率变化不大,并且发行数量大幅下滑。参见图4-5.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从挂钩标的的分布来看,2010年上半年的分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股票类产品以挂钩境外股票为主,其中按挂钩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亚太地区股票市场、新兴市场指数以及美国股市等,商品类产品以贵金属中的黄金资产为其主要挂钩标的,其次是农产品和基本金属现货价格;汇率类产品以美元指数或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为主;利率类产品直接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或挂钩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混合类产品是挂钩多种基础资产或投资多种金融领域的一类银行理财产品,通常集中为两部分,一是挂钩股票、商品等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二是投资于资产池的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投资于多种资产组成的资产池,包括:债券、票据、债券回购、货币市场存拆放交易、新股申购、信贷资产以及他行理财产品等多种投资品种。这类产品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发行机构可以根据市场环境合理配置资产池,相对投资于某一特定信托贷款的纯信贷类产品而言,混合类产品风险更低,同时收益也会受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混合类产品存在信息透明度不高的缺点,投资者很难了解混合类产品的详细资产配置,具体投资哪些资产以及以何种比例投资于这些资产并不明确。如能处理好灵活性和信息不透明性之间的对立关系,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将有可能成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一个热点。参见图4-6.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按照资产主类划分的K线走势图。人民币股票类产品2010年上半年的波动较2009年有所减缓,但这种趋势随着二季度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剧烈波动而减弱,股票类产品的风险有所增加。此外,股票类产品的最差值也逐渐向负方向远离零值;汇率类产品由于一季度以来,汇率市场大幅波动,产品发行机构对此类产品持谨慎发行态度,故汇率类产品数量不多,反映在K线图上则呈现出不连续状态。进入二季度,美元趋势逐渐走强,少量汇率挂钩的结构产品重新出现,并且在收益与风险方面表现的相当谨慎;从整个周期上来看,利率类产品的稳定性最好,除宏观经济因素的外部冲击,其自身的收益与风险均较为安全,但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利率类产品的波动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大趋势,或预示着外部冲击的到来。2010年上半年利率类产品的K线图呈上升趋势,这也表现出利率类产品的预期收益在提高;商品类产品在1季度的表现与汇率类产品类似,随着大宗商品市场的高位盘整,投资于此的理财产品数量也有所下滑。另外,商品类产品的发行机构对风险管理更加严格。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信贷资产类银行理财业务的迅猛发展可谓2009年银行理财市场的一抹亮色。下面简要陈述2010年上半年信贷类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行情况。 2009年底,银监会先后严厉规范银信合作业务和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2010年伊始,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呈现急速下滑之势。然而,随着信贷规模按季控制,新发行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已顺应监管规定进行改良,以投资信托贷款或他行信贷资产为主,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量呈现回升势头。即便如此,2010年上半年信贷类产品的发行数量仍然大幅下挫,由2009年下半年的1580款下降至581款,环比下降63%。人民币信贷类产品主要呈现如下特点:其一,平均委托期限为0.76年,环比延长0.23年,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89%,上升41个BP。其二,信贷类产品的行业分布依然集中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以各类城建公司为主的资本货物行业,以铁路、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运输行业,以煤炭、铜、铁冶炼为主的材料行业,以电力、水利建设为主的公用事业四大行业,共发售247款产品,占信贷类产品总量的42%(参见图4-7)。其三,信贷类产品继续采用银信合作机制,增信措施依然薄弱,无担保也不保本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其四,受新规影响,信贷类产品不断寻求创新,深发展银行推出"金娃娃"产品,以实物金条代替传统的现金式收益,实现了信贷类产品支付方式的创新。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来,信贷类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明显下降,可能出于规避监管的考虑,某些此前公布信贷类产品运作方向的理财产品不再提供或者不公开提供产品的详尽投资方向。 近期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为了控制银行业务的表外风险以及防范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冲击信贷规模监管,2010年7月,银监会再出重拳,全面叫停银信合作业务。这给银行理财市场带来阵痛,风靡一时的信贷类理财产品陷入绝境,未来信贷类理财产品或将纳入表内监管,并提取风险拔备。短期内,银行理财业务的热点将可能转向收益稳定且流动性强的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以及灵活多样的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 3、结构类型分析 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普通类产品2799款,结构类产品510款,开放式产品14款,分别占产品总量的84.2%、15.3%和0.4%,普通类产品依然是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的主阵地。从产品结构上来看,普通类产品均属于看涨型结构,即看好所投资的信用资产,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流入并且信用风险较低,然而在目前收紧信贷尤其是对地产类信贷的严控预期下,此类中长期信贷的风险会逐渐增大,值得理财市场和投资者关注。 从结构类产品的发售结构来看,2010年上半年有看涨型、看跌型和区间型三种类型的产品,其占比分别为15.5%、0.03%和83.3%,区间型结构产品是所有结构产品中占比最大的一类,其挂钩标的主要集中在3个月美元LIBOR和3个月人民币SHIBOR的利率类产品,此类产品设计的区间较宽,挂钩标的触发区间的可能性极小,因此,这类产品是低收益、低风险产品的典型代表,也不排除银行以此作为吸收存款的一种手段。看涨型产品占比退居第二,常用在股票类和商品类产品的结构设计中。 从结构类产品的投资价值来看,2010年上半年结构类产品主要特点有三:第一,结构类产品的超额收益率比普通类产品的超额收益率高出25个基点;而两者的最差值有所不同,普通类产品的最差值在1.94%附近,而结构类产品的最差值在2.22%附近,表现出普通类产品较结构类产品风险大,反映了金融市场中信贷风险增加;第二,区间型产品处于高收益、低风险区域,在这一时刻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和投资价值。这种类型一般以投资期限短,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较大为特点,获得的年化收益比同期限、同币种定期存款略高;第三,看涨型产品则属于高收益、高风险类产品,多投资于股票和商品市场。 4、委托期限与收益类型 相比2009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委托期限略有所短,平均预期最高收益水平有所下降,平均委托期限和预期最高收益率分别为0.40年和2.76%。期限和收益率的季度变化参见图4-9。从期限分布情况来看,短期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0-3个月(含)产品共发行2018款,占比61%,3-6个月(含)和9-12个月(含)产品分别占比15%和16%,1年期以上产品仅发售134款,占比4%。参见图4-10. 就人民币产品的期限结构来看,共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其一,产品的期限结构向上倾斜,这表明随着委托期限延长,产品的期望收益率逐渐上升;其二,期望收益率与基准利率的利差基本维持在相对均衡的水平,随委托期限延长略有不断扩大趋势;其三,随着委托期限延长,理财产品的最差值直线下滑,1年期以上产品的最差值均低于基准利率,表明产品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收益尚不如定期存款。其四,最差值与期望收益率的离差不断扩大,0-3个月(含)产品的离差仅为9个BP,24个月以上产品的离差高达218个BP。由此可见,投资期限越长,产品的收益水平更高,投资风险也越大。0-3个月(含)产品多投资债券货币市场,收益略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属于稳健型产品,而24个月以上产品多为结构性产品,收益较高风险较大。参见图4-11. 2010年上半年,非保本类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占比58%,保本类和保息类产品分别占比28%和15%。从结构类型来看,结构类产品和非结构类产品的收益类型呈现不同特点:95%的结构类产品采用了保本或保息的设计结构,而67%的普通类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从资产类型来看,信用类和混合类产品中非保本型产品占比最高,均为94%;其次是股票类和利率类产品,非保本比率分别为36%和14%;商品类和汇率类产品均为保本或保息型产品。 5、到期产品表现 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有2119款人民币产品到期,占到期产品总量的95%。人民币到期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0.42年,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03%,其中零/负收益产品共13款,占比0.6%。 发行主体方面,上市股份制银行到期产品数量最多,外资银行的零/负收益比例最高;上市股份类产品到期实际收益率最高,外资银行类最低。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到期产品数量在四类银行中最高,数量为1495款,占比71%,其次是城市商业银行,占比16%,外资银行仅49款,占比2%。上市股份类产品到期收益率为3.15%,位居四类银行之首,外资银行类产品的到期收益率最低为2.56%。外资银行到期产品平均期限明显高于中资银行,为0.68年,中资银行的平均期限均在0.5年以内。从零/负收益产品来看,零负收益产品主要集中于上市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由于主要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缘故,外资银行的零/负收益比例最高,为10%。 资产类型方面,到期信用类产品数量最多,到期收益率最高,股票类产品到期收益率最低;股票类和商品类产品的零/负收益比例最高。2010年上半年到期的人民币产品中信用类产品占比51%,其次是混合类和利率类产品。股票类和商品类产品的投资期限较长,均在1.5年以上,其余产品的投资期限均在0.5年以内。信用类产品的到期收益率最高,为3.48%,股票类产品的到期收益率最低,仅为1.09%。 结构类型方面,到期结构类产品数量远少于普通类产品,平均期限高于普通类产品,到期收益率低于普通类产品。93款到期结构类产品中共出现10款零/负收益产品,零/负收益比例为11%。3款普通类零/负收益产品均为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要投资对象的理财产品。 表4-1 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到期产品基本信息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注:零/负收益比例为某类到期产品中零/负收益产品的数量/该类产品总量。$$$ 五、外币产品的评价与分析 2010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共发行外币理财产品666款,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64%,占产品发行总量的17%。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0.59年,环比延长0.06 年,发售银行提供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11%,环比上升24个BP。外币理财产品的投资币种集中于美元、澳元、港币和欧元,另有少量的英镑类、加元类和日元类产品。从产品数量来看,各币种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均有增长,其中港币类产品环比增长259%,欧元类产品增长87%,澳元类和美元类产品分别增长44%和40%。从金融产品中心的评价结果来看,评价产品的期望收益率和最差值分别为1.84%和1.69%,产品的期望收益率水平高于基准利率90个BP。此外,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有123款外币产品到期,占到期产品总量的5%,其平均委托期限为0.56年,平均名义年收益率为2.91%。 1、发行主体分析 从产品的发行主体来看,2010年上半年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在发行数量、收益水平和风险特征等方面呈现如下三方面的主要特点: 首先,国有控股银行发售动力加强,发行数量以绝对优势位居首位,占比上升,上市股份类和外资银行类产品占比均有下降。国有控股银行发售产品346款,占比52%,较2009年下半年上升15个百分点,总体发行数量位居四类银行之首。上市股份制银行发售产品200款,占比30%,下降10个百分点。外资银行发售产品数量最少,仅占比6%。参见图5-1. 其次,外资银行产品的平均期限、预期最高收益率及离差水平明显高于中资银行,最差值水平低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产品的平均期限为1.07年,三类中资银行类产品平均期限均在0.7年以内。外资银行的预期最高收益水平为5.05%,中资银行类产品均在2.50%以内。中资银行类产品的离差水平较低,落于1个BP至8个BP之间,而外资银行类产品的离差水平为184个BP ,说明其收益波动性很大,即风险更高,这主要由于外资银行主要发行收益和风险都较高的结构性产品。 最后,中资银行类与外资银行类产品投资价值对峙鲜明,外资银行类产品表现不佳,中资银行类产品表现稳健。从评价产品的投资价值星空图来看,外资银行的超额收益率不高,同时最差值为负,收益不高且投资风险较大。三类中资银行的表现相近,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其中上市股份类产品的表现略胜一筹。参见图5-2.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2、资产主类分析 从发行数量方面来看,利率类产品占绝对优势,共发行598款,超额收益率和最差值分别为0.92%和1.84%。其他资产类型占比则相对一致,股票类、汇率类和商品类数量分别为17款、17款和12款。从图5-3中的各个资产类型的超额收益率来看,均在0.4%以上,表现比较稳定,总体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利率类和商品类资产的最差值在零线以上,较其他产品表现出本金安全性。其中,利率类产品的最差值最大,最为安全,而与其相反的资产类别是股票类和汇率类产品,其最差值在零以下,汇率类产品的最差值接近于-0.03%,而股票类则风险最大,接近-4.23%。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不断加强自身的风险控制,部分产品设置了保本条款,使得投资者的风险敞口降到最低。因此,从最差值曲线上看,所有资产类型的平均最差值均在-0.54%附近。参见图5-3. 从投资价值分布来看,2010年上半年外币理财产品共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利率类产品均处于高收益、低风险区域,并且处于绝对优势,表现为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强势品种;第二,汇率类和商品类产品则处于高风险投资领域,但由于产品发行者更加注重风险敞口的设置,这类产品表现出保本或保息的特点。因此,具有较高的超额收益并且有一定的本金保证。第三,股票类产品依然是高风险、高收益产品的代表。这种类型的产品适合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参见图5-4.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按照资产主类划分的K线走势图。2010年第一季度外币股票类产品的波动较2009年没有显著变化,从2009年4月起,一直呈现出小幅波动并且最差值逐渐接近零附近。但是在第二季度末,股票类产品的风险突然增大,反映出这一时期产品发行机构对市场二次探底的担忧,下调了保障本金安全的比率,以缓解发行机构自身的设计风险;外币汇率类产品与人民币汇率类产品常常同系列发行,依然是由于一季度以来,汇率市场大幅波动。另外,进入二季度人民币汇改的预期也不断加强,产品发行机构对此类产品持谨慎发行态度,故汇率类产品数量不多,反映在K线图上则呈现出不连续状态;从整个周期上来看,利率类产品的稳定性最好,除宏观经济因素的外部冲击,其自身的收益与风险均较为安全,但与人民币利率类产品不同的是,外币利率类产品近期没有出现显著波动,仅是收益小幅上翘;外币商品类产品在一季度的表现与汇率类产品类似,随着大宗商品市场的高位盘整,投资于此的理财产品数量也有所下滑,但与人民币商品类产品相比,其数量相对较多。此外,外币类商品挂钩产品预期收益的波动较人民币类较小,可能是产品自身汇率风险的一种体现。 3、结构类型分析 2010年上半年,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普通类产品603款,结构类产品63款,分别占产品总量的90.5%和9.4%,普通类产品依然是中国银行业外币理财市场的主打品牌。从产品结构上来看,普通类产品均属于看涨型结构,即看好所投资的信用资产,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收益并且信用风险较低,而结构类产品则与挂钩资产实际走势以及具体结构设计相关。 从结构类产品的结构设计来看,2010年上半年理财市场的结构产品的结构类型较为丰富,有看涨型、看跌型、波动性和区间型四种,产品的占比分别为95.3%、0.07%、0.03%和3.7%。由于外币结构性产品多为人民币结构性产品的同质产品,所以外币结构性产品的挂钩标的、委托期限和支付条款等指标与人民币结构性产品的特点几乎类同。从结构类产品的投资价值来看,主要特点有:第一,结构类看涨型产品的超额收益率远远高于其它类型,主要是因为看涨型产品挂钩标的多为美国股票或者大宗商品价格,由于2009年以来,美元持续走弱以及商品市场回暖,使得此类产品超额收益率相对其他产品偏高,并且随着世界经济探底成功,美国经济暂时走出低谷,加剧了美国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回升。虽然目前全球经济面临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挑战,如通胀预期、撤出时机以及欧洲主权危机等,这类产品也聚集了潜在的汇率风险,但经济复苏的趋势已经比较乐观。第二,区间型产品的超额收益率和最差值分别为0.48%和1.15%,由于区间型结构通常被利率类产品所使用,因此区间型表现出稳健的特点。第三,2010年上半年产品的结构类型比较丰富,共出现了看涨、看跌、区间和波动四种类型,表现出产品发行机构在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环境中,对市场以及投资资产走势的不一致判断,导致不同投资结构的出现和迥异的投资理念。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4、委托期限与收益类型 2010年上半年,外币理财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0.59年,环比延长0.06年,高于人民币产品平均期限0.19年。0-3个月(含)、3-6个月(含)和9-12个月(含)产品为主要投资期限,三者共占比92%,各自占比均在30%左右。 以美元产品为例来说明外币产品的期限结构特点,其表现与人民币产品的期限结构相似,主要特点有:其一,随着委托期限延长,产品的期望收益率逐渐上升,6-9个月(含)产品略有异常;其二,投资期限在1年以内的产品在期望收益率、基准利率值及最差值方面比较接近,离差水平较低,收益波动性不大;其三,12-24个月(含)期限内的产品与其余产品的表现不同:最差值远低于基准利率,离差水平为155个BP,收益波动性大,投资风险也相应加大。参见图5-7.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收益类型方面,保本或保息型产品的主导地位得以延续,共发售570款,占比82%,非保本类产品仅96款。结构类和普通类外币产品的收益分布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两者均以保本或保息型产品为主,但普通类产品的保本或保息比例更高,这一点与人民币产品正好相反。结构类和普通类产品的保本和保息比例分别为78%和86%。从不同资产类型来看,股票类产品的非保本比例较高,为76%,利率类、汇率类和商品类产品则以保本或保息型为主。 5、到期产品表现 2010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有123款外币产品到期,占到期产品总量的5%。外币到期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0.56年,平均到期收益率为2.91%,其中零/负收益产品共4款,占比3%。 委托币种方面,美元类产品居外币到期产品数量之首,占比85%,4款零/负收益产品均为美元类。澳元类产品的到期收益率最高,这与其相对较高的基准利率有关。美元类产品的平均期限最长,为0.62年。 发行主体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到期产品数量较多,外资银行的零/负收益比例最高,同时平均到期收益率远高于中资银行,高达14.38%。4款零/负收益产品中3款为外资银行类,1款为上市股份类,外资银行的零/负收益比例高达21%。 资产类型方面,利率类产品居到期数量之首,占比72%;零/负收益产品集中于股票类和商品类两大领域,分别为3款和1款。股票类产品的到期收益率远高于其他类型产品,高达14.38%,利率类产品的到期收益率最低。 结构类型方面,4款零/负收益产品均为结构类理财产品;结构类产品到期数量远低于普通类产品,到期收益率明显高于普通类产品; 表5-1 2010年上半年外币到期产品基本信息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 注:零/负收益比例为某类到期产品中零负收益产品的数量/某类产品总量 六、简短总结 全球经济经济复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迪拜崩盘、高盛涉嫌欺诈、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构成了2010年上半年金融市场发展的主旋律。具体而言,2010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全球经济复苏向好的一片欢呼声中,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股票市场也全线飘红,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迪拜崩盘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全球金融市场走势旋即转入第二阶段,受投资者避险情绪不断升温影响,避险资产黄金价格不断飙升,美元走强,风险资产价格大幅回落,全球股票市场普跌。在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背景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其中基本金属价格的下跌幅度较为明显。 全球金融市场的演变,尤其中国政府实施的隐紧缩货币政策和史上最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整政策的推出,都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构成了巨大冲击,主要表现有:第一,受中国政府宏观调控影响,国内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出现了结构性不足现象。为实现其信贷资产的腾挪转让需求,中资银行大量发后信贷或"隐信贷"类理财产品,成就了理财产品发售数量的高增长。第二,在前期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传导机制影响下,国内CPI居高不下,已连续五个月大于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水平。为避免负利率现象,商业银行相继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从而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收益指数节节高升。第三,挂钩权益类资产价格的结构类产品占比一降再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动力略显不足。 正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信贷类产品的频发也积聚了巨大风险:第一,收益不达标现象频发,虽然信贷类产品的收益类型为非保本浮动,但该类产品一般都能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然而近期理财产品市场频发的收益不达标现象值得关注。第二,循环贷款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对当前频发的开放式滚动产品而言,这种现象尤其值得关注。第三,信贷类产品"变脸"。针对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问题,监管机构也相继出台政策予以监管。为规避监管,各商业银行相继推出"对敲信贷资产"的信贷类产品和内含信贷资产的组合管理类产品,而这并未能消除信贷类产品的潜在风险。监管机构也注意到了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并欲禁止信贷类产品的发售。然而,信贷资产毕竟占据商业银行资产的较大比重,如何在"堵"和"疏"寻求一种平衡?是监管机构应当着重思考的一门艺术。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本文档为【2010年上半年理财产品评价分析报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2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9-02-06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