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动粉墙机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粉墙机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举报
开通vip

自动粉墙机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自动粉墙机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自动粉墙机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自动粉墙机 毕业设计(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前言 设计背景: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各个行业都迫切需要各种质量优、性能好、效率高、能耗低、价格廉的机械产品。而且当前各个行业都实现了机械化。当前,住房是人们的一大问题。社会不断在进步, 房的需求也不断加剧,随之而来的就是耗时、耗力的粉墙工作。一面面巨大的墙现在都需要手工一点一点的进行粉刷。这样不但耗费体力,而且耗费时间,同时粉墙质量不高,效率极低。 鉴于当前粉墙的种种缺点,我们组通过思考,准备设计一款全自动粉墙机,该粉墙机能实现全自动化,完全的代替手工,实现粉墙的机械化。不但节省时间,节省体力;而且还提高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自动粉墙机是完全有必要被设计的。 设计目的: 通过设计全自动粉墙机,目的在于解决当前繁杂的粉墙问题,让机械代替手工,实现机械化。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此外,目的也在于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机构的分析、计算能力,了解机构的分析方法,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培养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能力。设计中,通过针对机械进行运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设计、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等的思考,可以进一步巩固、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掌握运动方案和机构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利用技术资料、运算和绘图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及早的树立工程设计的观点,激发创新精神,培养自学能力,独立工作和创造能力。通过编写设计报告,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和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 目录 II前言 目录 III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 1 - 1.1设计题目: - 1 - 1.2题目描述: - 1 - 1.3主要技术参数: - 1 - 1.4设计任务 - 1 - 第二章:运动方案选定 - 2 - 2.1垂直度调节 - 2 - 2.1.1 方案一 双摇杆机构: - 2 - 2.1.2 方案二 气液压传动: - 3 - 2.1.3 方案三 丝杠机构 - 4 - 2.2抹浆机运动机构选择 - 5 - 2.2.1 方案一 曲柄滑块机构 - 5 - 2.2.2 方案二 直动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 - 5 - 2.3 抹浆机的前后移动机构选择 - 6 - 2.3.1 方案一:槽轮机构 - 6 - 2.3.2 方案二: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机构 - 7 - 2.4 竖直移动 - 8 - 2.4.1 方案一:卷扬机带动钢索 - 8 - 2.4.2 方案二:直齿轮传动 - 9 - 2.5 水平移动 - 10 - 2.6 抹浆机总体运动机构简图 - 11 - 第三章: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 - 12 - 第四章:抹板运动及凸轮机构分析 - 14 - 4.1 凸轮运动规律 - 14 - 4.1.1圆柱凸轮运动要求 - 14 - 4.1.2 凸轮各个阶段运动规律分析 - 14 - 4.2 圆柱凸轮轮廓曲线方程 - 15 - 4.2.1 主要参数: - 16 - 4.2.2 理论轮廓线、实际廓线方程 - 16 - 4.3 凸轮压力角计算 - 18 - 4.4 用Matlab对凸轮各参数分析结果 - 19 - 4.4.1 运动参数分析 - 19 - 4.4.2 凸轮实际轮廓线绘制 - 20 - 第五章:抹浆机运动传动分析与传动比计算 - 21 - 5.1 皮带传动比 - 21 - 5.2 皮带的选择: - 23 - 5.3 齿轮传动比及参数 - 23 - 第六章:抹浆机前后运动及圆弧三边等宽凸轮机构分析 - 24 - 6.1 等宽凸轮机构轮廓对比 - 24 - 6.1.1 偏心圆 - 24 - 6.1.2 凸多边形 - 24 - 6.1.3 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 - 24 - 6.2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几何特征 - 24 - 6.2.1 圆弧三边形焦点与焦距 - 24 - 6.2.2 等尺寸性及名义直径 - 25 - 6.2.3 近圆率e - 25 - 6.2.4 圆心角 - 26 - 6.3 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机构分析 - 26 - 6.3.1 主要参数 - 26 - 6.3.2 运动方程 - 26 - 6.3.3 运动分析 - 28 - 6.3. 4 matlab对三边形凸轮分析结果 - 29 - 6.4 小结 - 30 - 第七章 行星轮系——凸轮减速机构 - 30 - 第八章 槽轮机构 - 31 - 第九章 设计评价 - 35 - 第十章 设计小结 - 35 - 参考文献 - 37 - 附录 - 37 -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 自动粉墙机 1.2题目描述: 此粉墙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机体位移装置,粉墙装置(以下称为抹浆机),以及电子控制装置。 电子控制装置主要负责各部分运动的协调,这里不做重点解释。机体位置部分主要功能是使抹浆机可以在墙面上下以及左右的移动。要实现抹墙的连续性要求机架能实现水平运动。左右运动由电机控制机体下方的轮子实现; 抹浆机是整个机器的核心,它由装混凝土的料斗、搅拌并给混凝土施压的绞龙,以及往复运动的抹片组成。抹浆机要求能实现抹灰运动,首先要将水泥打到墙上,然后由抹板进行抹平。为防止将已抹好的墙弄坏和调节抹灰厚度,抹浆机也要实现前后的进退运动。 1.3主要技术参数: 转扬机 长×宽×高=1000×600 ×600 (mm) 抹浆机 长×宽×高=1000×600 ×600(mm) 竖直导杆最大高度:5m 电机Y90L 功率1.1KW 转速1000r/min 绞龙转速500r/min 抹片长×宽=800×100 抹片行程:100 mm 抹片运动周期:0.5s 抹浆机上升速度:0.1m/s 抹浆机下降速度:0.15m/s 机体水平移动速度:0.3m/s 1.4设计任务 1. 根据各个执行件的运动规律拟定运动循环图。 2.对各个运动方案进行分析选定,确定最终运动放慢 3.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 4. 画出粉墙机运动方案简图,并用运动循环图分配各机构运动节拍。 5.凸轮的设计计算。按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选择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确定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对盘状凸轮要用电算法计算出理论廓线、实际廓线值。画出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廓线图 6.连杆机构的设计计算。 7.齿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8.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二章:运动方案选定 2.1垂直度调节 在抹浆机进行抹灰时,由于墙面不一定与地面垂直,或地面不一定水平,如果抹浆机进行垂直抹灰将导致抹灰失败或抹灰厚度不均,所以在抹灰时对垂直度有要求,所以要实现对垂直度的调节。 2.1.1 方案一 双摇杆机构: 设计刚开始时对于垂直度调节我们进行了如下的设想与比较。首先我们想到用双摇杆机构实现抹浆机与墙面垂直度的调节。即用如图(2.1.1)所示机构实 现。 图(2.1.1)双摇杆机构 评定: 该机构可以实现墙壁与抹浆机的任意角度调节,通过原动件不转动能带动摇杆左右摆动。是实现该功能的首选机构。但是,墙壁与抹浆机的垂直度只在较小的角度范围内变化,用电动机带动原动件运动从而使摇杆左右摆动时,摇杆的位置不易调节,而且难以实现微调。垂直度的调节会因使用该机构变成一个很复杂的操作。故双摇杆机构不适合实现该功能。 2.1.2 方案二 气液压传动: 垂直度调节我们还考虑到用气压或液压传动来进行调节。如图(2.1.2)所示: 图(2.1.2)气压传动机构简图 评定: 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比使工作速度不易稳定、外界变化对速度影响较大,也难于准确地控制与调节工作速度。和双摇杆机构一样难以对垂直度进行微调。但是,对于这一缺点,液压传动可以进行弥补,所以可以综合气压和液压的优点,采用气液联合传动装置,利用气压传动灵敏、反应迅速的特点把气压用于控制部分,而利用液压工作乎稳、可产生较大动力的特点把液压用于驱动部分,这样,服综合应用了气动、液压两者的优点,又避免了两者的某些缺点。这样完全可以实现该功能的调节。 但是气液联合传动装置制造成本高,设计复杂,使用不方便。自动粉墙机中使用时只起到调节垂直度的作用,这样不但增加了机器的制造成本而且优点大材小用。所以不是的和采用该机构。 2.1.3 方案三 丝杠机构 丝杠机构如图(2.1.3) 图(2.1.3) 丝杠调节垂直度运动简图 评定: 丝杠机构的具有调节灵敏度高,产生的力矩大,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并且可以实现自锁,从而避免因为墙面的反作用力难以达到调节的精度。 综合考虑各种机构后,我们选用了丝杠来进行调节。在简单的机构,低廉的成本下,不但可以实现任意角度的调节,而且可以实现角度的微调。 2.2抹浆机运动机构选择 抹浆机主要功能是将水泥打到墙上,然后由抹板进行抹平,将水泥打到墙上主要通过铰轮不断搅动将水泥往墙上压,然后抹板来回运动,给墙一定的压力将抹到墙上的水泥抹平。所以核心运动是要实现抹板的往返运动。 2.2.1 方案一 曲柄滑块机构 抹浆机要求实现抹板的左右移动和铰轮的旋转运动。对于抹板的左右移动我们初步设想可以用曲柄滑块机构实现,如图(2.2.1) 图(2.2.1)曲柄滑块机构 评定: 该机构可以实现抹板的左右移动,可以实现抹板的预期运动规律,但是在运动的始末,加速度和速度有较大突变,会降低机构的使用寿命,磨损较大。曲柄滑块机构实现从动件的直线运动很简单,但是要求其耐磨性较高,且平面度较高。 2.2.2 方案二 直动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 在凸轮机构中,从动件加速度按余弦运动规律,避免了刚性冲击,同时能实现抹板的预期运动规律。机构简图如图(2.2.2)所示: 图(2.2.2)圆柱凸轮机构简图 综合考虑,我们选用直动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来实现抹板的左右运动。 2.3 抹浆机的前后移动机构选择 抹浆机向上抹灰时将水泥抹平,完成了抹灰运动后需要将抹浆机降下再重新进行抹灰运动,如果抹浆机按原路返回势必会将抹好的墙弄坏,所以要将抹浆机退出,使它离墙有一段距离然后再退回来,其次抹灰的厚度不一样,需要根据实际要求调节,所以要求抹浆机能够前后移动。 2.3.1 方案一:槽轮机构 在调节抹浆机前后移动机构的选择中,我们考虑用槽轮机构实现,其机构简图如图(2.3.1)所示: 图(2.3.1)槽轮机构 槽轮机构作间歇运动,能够实现所需运动特性要求,达到自动化的要求设计。但是槽轮机构在圆销开始进入和退出颈项槽时,由于角加速度有突变,在两瞬时有柔性冲击,而且槽轮的槽数越少,柔性冲击越大,产生的噪声也越大。 在题目要求中,要求抹浆机实现离墙的前后运动,做平行直线移动。该机构难以输出预期的运动。因此该机构不适合该机器的这个运动规律。 2.3.2 方案二: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机构 在槽轮机构分析失败后,我们选择使用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机构来实现抹浆机沿墙的前后移动。其机构简图如图 (2.3.2)所示: 图(2.3.2)圆弧的三边形等宽凸轮机构简图 评定: 该机构可以实现抹浆机的前后移动,可以实现抹浆机的预期运动规律,采用几何封闭凸轮,机构有确定的运动路径,压力角处处为零,当该机构运动到一个工作位置后,将不会受到外力的影响,对原动件没有反力,可以很好的控制位置的精度。但是它难以所需的间歇运动。 综合考虑后,我们选择用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机构与槽轮机构相结合,这样既能实现直线运动又能实现间歇运动,满足我们所需要的功能。 2.4 竖直移动 2.4.1 方案一:卷扬机带动钢索 如图(2.4.1)所示: 如图(2.4.1) 评定: 抹墙机的上升由卷扬机卷进钢索,缩短钢索的长度来实现,而下降则依靠自身重力作为动力实现。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灵活等特点。但由于钢索易于磨损,寿命较低。 2.4.2 方案二:直齿轮传动 如图(2.4.2),直齿轮传动简图: 如图(2.4.2) 直齿轮传动 评定: 采用直尺传动来控制抹墙机的上下运动具有传动平稳,整个过程易于控制,齿轮设计具有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易于生产,寿命长等的特点,但整个导轨加上一直齿轮,使机体重量大大增加,且成本较上一方案大幅度提高。 综上所述,考虑到整机的方便可移动性以及降低成本以向市场推广,我们选择了第一个方案,即卷扬机带动钢索。 2.5 水平移动 实现机体水平移动采用如图(2.5.1)所示机构来实现,如图所示: 图(2.5.1) 该机构主要作用是实现抹墙机的水平移动。 2.6 抹浆机总体运动机构简图 抹浆机机构运动由电机控制,其运动机构简图如图(2.6.1)所示: 图(2.6.1)抹浆机运动机构简图 第三章: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 由题目要求可知,自动粉墙机运动主要包括机体沿墙壁的左右运动,抹浆机沿墙的前后运动,抹浆机沿导杆的上下运动,导杆与墙的垂直度调节及抹浆机的抹灰运动。其中前四种运动主要根据实际抹灰时的要求进行调节,具体数据都根据粉刷墙壁时进行具体操作。 运动循环图:以一个工作周期为参考,如图(3.1)所示: 图(3.1) 运动循环图 A粉墙机水平移动 B抹灰机竖直移动 C抹灰机进退运动 D抹灰机工作方式 粉墙机的核心部分——抹浆机,它的抹灰运动要求抹板每秒粉刷两次,圆柱凸轮的转速为120r/min。铰轮的转速为500r/min。所以抹浆机的运动循环图如图(3.2)所示: 图(3.2)抹浆机运动循环图 第四章:抹板运动及凸轮机构分析 4.1 凸轮运动规律 4.1.1圆柱凸轮运动要求 凸轮运动要求如表(4.1.1)所示: 凸轮转角(φ) 0≦φ<5 5≦φ<175 175≦φ<185 185≦φ<355 355≦φ<360 运动规律 近休 推程 远休 回程 近休 表(4.1.1) 凸轮运动规律 在近休段,抹板运动速度及加速度都为0; 在推程段,抹板运动速度线图满足正弦曲线,按照余弦加速度规律进行运动; 在远休阶段,抹板速度与加速度都为0; 在回程阶段,抹板运动速度线图满足正弦曲线,按余弦加速度规律进行运动。 4.1.2 凸轮各个阶段运动规律分析 从动件在各个运动阶段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变化规律如下所示: 0≦φ< s=0 v=0 a=0; ≦φ< ≦φ< s=h v=0 a=0 ≦φ< ≦φ< s=0 v=0 a=0 4.2 圆柱凸轮轮廓曲线方程 轮廓曲线的设计:对直动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坐标系,以Z轴为凸轮的回转轴线,X轴与从动件处于最低位置时的轴线重合,原点为该轴线与凸轮回转轴线的交点,Y轴分别垂直于X轴、Z轴。如图(4.2.1)所示: 图(4.2.1)凸轮轮廓线设计坐标图 4.2.1 主要参数: 凸轮的半径R=50mm; 滚子半径r=10mm; 从动件运动规律为S(φ);其中φ为凸轮转角。 4.2.2 理论轮廓线、实际廓线方程 如图(4.2.1)所示,直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圆柱半径为R,曲线b是圆柱凸轮的理论轮廓曲线,曲线c和a为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d表示理论轮廓线上的滚子圆,根据图示坐标系,建立圆柱凸轮理论轮廓曲线方程如下 式(4.2.1) 考虑从动件是滚子的情况,实际轮廓是圆心位于轮廓曲线上滚子圆的包络线,其方程为: 式(4.2.2) 对于式(4.2.2)中的两个方程,滚子圆的方程为: 式(4.2.3) 式(4.2.3)中X,Y,Z为理论轮廓线上的坐标, 为滚子圆和实际轮廓线上的切点坐标。 所以,包络线方程为: 式(4.2.4) 式(4.2.4)中S’(φ)表示从动件对φ求导数。 由于实际轮廓线也位于圆柱面上,所以满足下式: 式(4.2.5) 联立以上三式,可以得到在圆柱半径为R时的实际轮廓线方程为: 式(4.2.6) 其中,当 > 时,式(4.2.6)中坐标z为: 由式(4.2.6)可以看出实际轮廓曲线有两条,上式取+时为图中的曲线a,取—时为图中的曲线c。 4.3 凸轮压力角计算 将凸轮展开成平面图,给凸轮一个反向速度V1,此时假设凸轮不动, 过平均圆柱半径 处的滚子中心B作凸轮理论廓线的法线 n一n与从动件速度VB的夹角即为直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如图(4.3.1)所示,该角也等于凸轮理论廓线在B点切线t一t与凸轮线速度厦V1的夹角。如图(4.3.1)所示: 图(4.3.1) 压力角计算图 由图可知,直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的压 力角为: (4.3.1) 其最大压力角及其位置有: (4.3.2) 式中 为圆柱凸轮的平均圆柱半径。直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运转时,一般应满足最大压力角: (许)。 该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为: 0≦φ< s=0 0 ≦φ< EMBED Equation.DSMT4 ≦φ< s=h 0 ≦φ< EMBED Equation.DSMT4 ≦φ< s=0 0 将上述各 带入式(4.3.1)中即可得到各个阶段压力角大小。 经过计算分析可知,最大压力角为46.63°,而需用压力角为48°,最大压力角小于许用压力角,所以该凸轮设计合理。 4.4 用Matlab对凸轮各参数分析结果 4.4.1 运动参数分析 用Matlab对该凸轮进行分析,其加速度、速度、位移、压力角的分析结果如图(4.4.1)所示(程序见附录): 图(4.4.1) 凸轮运动参数图 在图(4.4.1)中,第一条曲线代表从动件位移曲线,第二条为速度线图,第三条为加速度线图,第四条为压力角曲线。 4.4.2 凸轮实际轮廓线绘制 Matlab分析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如图(4.4.2)所示(程序见附录): 图(4.4.2) 凸轮实际轮廓线 第五章:抹浆机运动传动分析与传动比计算 5.1 皮带传动比 在实现抹浆机的抹灰运动及铰轮的转动中,我们选用齿轮及皮带轮传动,实现预期的运动规律。具体传动图如图(5.1.1)所示: 图(5.1.1) 运动传动图 按照题目要求,铰轮转速为500r/min,凸轮从动件运动周期为0.5s,所以凸轮转速为129r/min。按照此要求,对各个传动件尺寸及传动比计算如下: 电机转速为1000r/min; 主动皮带轮直径为60mm,转速为1000r/min; 与铰轮同轴的皮带轮直径为80mm,转速为500r/min; 中间轴转速为800r/min; 皮带轮转速与直径d有如下关系: 齿轮传动其齿数与转速有如下关系: 依上述两个关系式可得: 第一级传动比为:1.25:1 第二级传动比为:1.6:1 各个皮带轮线速度为: 所以 由线速度可以知道,线速度小,所以各个皮带轮均采用铸铁材料。 5.2 皮带的选择: 按照国家标准:传动皮带选用三角皮带; A型 宽X厚=12.5x9; 轮槽角度为 34°; 5.3 齿轮传动比及参数 齿轮模数:2 铰轮齿轮齿数为18齿,转速为500r/min; 凸轮齿轮转速为120r/min; 传动比为: ; 转速与齿数关系为: 所以 分度圆直径为: 第六章:抹浆机前后运动及圆弧三边等宽凸轮机构分析 6.1 等宽凸轮机构轮廓对比 6.1.1 偏心圆 等宽凸轮机构的凸轮廓形为偏心圆。凸轮转动时,存在离心力。从动件行程越大、凸轮转速越高.离心力越大。机构就越易产生振动。因此,偏心圆等宽凸轮的使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6.1.2 凸多边形 具有等宽性质的凸多边形有以下特征:(1)边数为奇数:(2)各边均为半径、圆心角相等的圆弧.且圆心为各边相对角的顶点。 凸多边形等宽凸轮廓形的缺点是:运动特性不好、尖角处易磨损。 6.1.3 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 具有等宽性的圆弧多边形的几何特征是:(1)由2n段圆弧围成了封闭图形(其中n为多边形的边数);(2)n为奇数;(3)对称轴数量与边数相等,并沿圆周均匀分布;(4)有n个焦点.焦点为对应圆弧的圆心。 与凸多边形相比,圆弧多边形避免了局部磨损快的缺点,运动特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因此,使用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机构十分适合。 6.2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几何特征 6.2.1 圆弧三边形焦点与焦距 如图(6.2.1)所示,所示圆弧三边形机构轮廓图,其轮廓曲线由六段圆弧组成,其中三段为半径r,另外三段半径为R: 图(6.2.1) 如图(6.2.1),圆弧三边形具有三个焦点 ,分别位于三条对称轴之上。圆弧三边形上任意一点的法线必通过焦点。将焦点至几何中心0的距离称为焦距c, 。 6.2.2 等尺寸性及名义直径 圆弧三边形上任意一点与其对应点的连线必通过焦点,并与两点的切线垂直,距离均为 ,即在任意位置测量圆弧三边形的尺寸相等,称之为圆弧三边形的名义直径 ,且有 = 尺。应当指出。圆弧三边形的名义直径并不是连线通过几何中心的两点之问的距离、而是连线通过焦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6.2.3 近圆率e 描述了圆弧三边形与圆的近似程度,将其称为近圆率,并用e表示。即e=r/R。焦距与近圆率 之间存在关系 e的值越大,圆弧三边形越近似于圆,当 时,圆弧三边形趋近于圆。 的大小直接影响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行程。 6.2.4 圆心角 由图(6.2.1)可清楚地看到,无论圆弧三边形的参数取何值,各段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总是相等的,且为 。圆弧三边形的这一几何性质使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基点计算非常方便。 6.3 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机构分析 6.3.1 主要参数 大圆半径 R=120mm; 小圆半径 r=20mm; 焦距 mm; 名义直径 D=140mm; 近圆率 e=1/6; 圆心角 6.3.2 运动方程 由廓形的几何性质可知,凸轮转一周,从动件完成三个运动循环。运动循环中,从动件的运动方程为: 式(6.3.1) 从动件的行程为: 式(6.3.2) 如图(6.3.1)和图(6.3.2),由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任意啮合位置,啮合点处力作用线与廓形法线重台。所以压力角始终为零。 图(6.3.1)三边形凸轮机构 图(6.3.2) 三边形凸轮机构 6.3.3 运动分析 从动件的速度方程为: 式(6.3.1) 从动件加速度方程为: 式(6.3.2) 由图(6.3.3)可知,在一个运动循环中、从动件速度是连续变化的,变化规律近似正弦函数;从动件的加速度在圆弧连接处有突变,造成柔性冲击,但可以通过廓形修正可以减小或消除加速度的突变。由此可见.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还是比较理想的。 图(6.3.3)速度加速度变化图 6.3. 4 matlab对三边形凸轮分析结果 用matlab对三边形等宽凸轮的运动进行分析,结果如图(6.3.4)所示,其中第一条曲线为位移曲线图,第二条曲线为速度曲线图,第三条曲线为加速度曲线图。详细程序见附录。 图(6.3.4) matlab运动分析结果图 6.4 小结 (1).由于圆弧三边形凸轮的对称性及回转中心与几何中心重合,当凸轮旋转时、不产生离心力。机构工作时不易产生振动,凸轮机构的使用不受凸轮转速的限制。 (2).圆弧三边形全部由圆弧围成,数控加工缩程简单。 (3).圆弧三边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始终为零,不存在自锁问题。 (4).从动件速度变化服从连续函数,无刚性冲击,运动特性较为合理 圆弧三边形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等宽凸轮麻形曲线。 第七章 行星轮系——凸轮减速机构 由于三边形等宽凸轮机构一周转内,从动件完成三次往复运动,设计要求箱体前后往复移动必须与箱体上下移动相配合,所以其运动周期比较长,即要求凸轮的运转速度较小,因此其动力来源行星轮减速机构。行星轮机构采用如下图(7.1)所示。 齿数 齿轮1接电机,与卷扬机电机相连。行星架H作为凸轮的动力源。根据具有固定轮的行星轮系运动转动比公式有: imnH = wHm / wHn =(wm-wH)/(wn-wH) =在转化轮系中从动轮齿数的乘积/在转化轮系中主动轮齿数乘积 又当n为固定轮时,wn=0,则 imnH =(wm-wH)/(0-wH)=-imH+1 即 imH=1- imnH 所以行星轮减速机构转动比为 i1H=1-iH13=1-(Z2*Z3)/(Z1*Z2’)=1-(21*19)/(20*20)=1/400 图(6.3.5)行星轮减速机构 第八章 槽轮机构 8.1 槽轮机构主要参数 槽轮槽数Z=6; 主动拨盘圆销数n=1; 中心距L=100mm; 圆销半径r=5mm; 曲柄长度 槽深 8.2 运动分析 如图(8.2.1)所示为外槽轮机构的任意位置。设拨盘和槽轮位置分别用 和 来表示,并规定 和 在圆销进入区为负,在圆销离开区为正。 图(8.2.1)槽轮机构 设圆销至槽轮回转轴心的距离为 ,在图示位置时有: 从上两式中消去 ,并令 ,可得 将上式对时间t求导,并令 ,则得: 由上述两式可知,当拨盘的角速度 一定时,槽轮的角速度及角加速度的变化取决于槽轮槽数z。槽轮运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最大值随槽数的减小而增大。 8.3 用matlab对机构分析结果 用matlab对槽轮分析结果如图(8.3.1)所示(程序见附录): 图(8.3.1)分析结果 第一条曲线为速度线图,第二条为加速度线图。 第九章 设计评价 在本次设计中,在对自动粉墙机进行各个运动分析比较后,我们对各种机构进行了比较和选择,从运动可行性、效益性、成本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在粉墙机的相关运动中选择出了合适的机构。 在实现抹浆机抹灰运动中,我们采用直动推杆圆柱凸轮来实现,通过电机输入动力,皮带和齿轮配合传动。实现了铰轮的预期转速,也使推杆实现了预期的运动规律。抹灰运动预期运动规律为:电机转速 1000r/min,铰轮转速为500r/min,凸轮转速为120r/min,推杆运动速度符合正弦运动规律。最大行程为100mm。 在抹浆机前后进给运动中,我们采用三边形等宽凸轮机构来实现,并用行星轮系来实现减速,槽轮机构实现间歇运动,实现抹浆机前后运动的预期运动。 在抹浆机上下运动中,我们采用了卷扬机带动钢索,实现抹浆机了匀速上升及下降。 在机体左右运动中,通过电机带动运动轮实现左右运动。 在各个运动中我们选用的各个机构基本上都满足的预期的运动规律,能较好的实现各个运动,而且在运动可行性、成本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只缺少电类部分的设计,所以可以说该机器的设计是成功的。 但是唯一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有限,没能很好的完善机构方案的设计,在前后移动机构中抹灰箱前后的进退与停顿时间比例没设置合理,进退时间过长,导致生产效率不高,为了改善这点,我们想到可以设计一个推回程与休止比例合理的凸轮机构,以提高生产效率。 第十章 设计小结 1 .张庆远小结: 这是我们步入大学之后的第一次做课程设计,虽然有些茫然和不知所措,但是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以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体会很深,也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大二的学生,我觉得能做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面?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课程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充分利用了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根据设计要求和运动分析,选用合理的分析方案,从而设计出比较合理的机构来。这次课程设计,不仅让我们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设计一些对社会有用的机构,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因为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但靠我们自己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聚大家的智慧,才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产品来。 这次课程设计也为我们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了一个基础,我相信,经过这次设计,我们毕业设计的时候不再会象现在这么茫然了,也一定能做好它。 通过这次设计,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真谛! 2.李亚锋小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提高了我们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理论的能力,也培养了我们分析和解决一般机械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如机构的选择方案,机构的运动分析等等。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既不知道怎样选择方案,也不知道怎样去运用辅助设计的程序,如solidworks,matlab.但是经历这整个设计的过程,我发现原来事情并不向我想象的那样困难到根本无法动手,其实只要认真去学习还是可以学会的。通过这次实习,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也开始慢慢了解,如画图软件的运用,matlab程序设计,报告的撰写等等。那些东西我以前基本上是空白的,通过这次自学,基本上懂得了该如何使用。 当然,这是自己的第一次设计,肯定还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完善,希望能在以后的设计中逐步得到改善,使自己日益臻于成熟,专业知识得到充实。通过这次实践,我发现只要自己肯认真学,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 3 .周磊小结 经过两周的奋战我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以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机械原理这门课所学知识的做一下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机械原理》(第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恒、陈作模主编 2001年5月第6版 2.《材料力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训方 方孝书主编 2002年8月第4版 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第三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龚桂义,潘沛霖等主编 4.《机械零件设计手册》金工业出版社 5.《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军主编 6.《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高英武、杨文敏编著 7.《机构选型与运动设计》 国防工业出版社 杨黎明、杨志勤编著 2007年6月第1版 附录 1. 直动推杆圆柱凸轮源程序及数据结果 %凹槽圆柱凸轮机构运动分析 dr=pi/180; %弧度与角度转换系数 n=120; %圆柱凸轮每分钟的转数 w=2*pi*n/60; %圆柱凸轮角速度 h=0.12; %滚子水平运动最大距离 R=0.06; %圆柱凸轮半径 r=0.01; %滚子半径 fi0=170*dr; %推程和回程角 rm=R; %平均圆柱半径 i=1; %矩阵行数计数器 fis=0; %循环初值 bc=1; %步长 fie=2*pi/dr; %循环终值 for fi=fis:bc:fie %圆柱凸轮运动转角 if(fi>=0&fi<=5) s=0; %该区域内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式 v=0; a=0; arf=atan(v/w/rm)/dr; %压力角计算式 x1=R*cos(fi*dr); %该区域内两实际轮廓曲线坐标方程 y1=R*sin(fi*dr); z1=r; x2=R*cos(fi*dr); y2=R*sin(fi*dr); z2=-r; c(i,:)=[fi s v a]; %矩阵c第i行中各列元素 b(i,:)=[x1 y1 z1 x2 y2 z2]; %矩阵b第i行中各列元素 d(i,:)=[arf];%矩阵b第i行中各列元素 elseif(fi>5&fi<=175) s=h*(1-cos(pi*(fi-5)*dr/fi0))/2; %同上 v=pi*h*w*sin(pi*(fi-5)*dr/fi0)/(2*fi0); a=pi^2*h*w^2*cos(pi*(fi-5)*dr/fi0)/(2*fi0^2); arf=atan(v/w/rm)/dr; %压力角计算式 x1=R*cos(fi*dr)+r*(v/w)*sin(fi*dr)/sqrt((v/w)^2+R^2); %同上 y1=R*sin(fi*dr)+r*(v/w)*cos(fi*dr)/sqrt((v/w)^2+R^2); z1=R*sin(fi*dr)+r*R/sqrt((v/w)^2+R^2); x2=R*cos(fi*dr)-r*(v/w)*sin(fi*dr)/sqrt((v/w)^2+R^2); y2=R*sin(fi*dr)-r*(v/w)*cos(fi*dr)/sqrt((v/w)^2+R^2); z2=R*sin(fi*dr)-r*R/sqrt((v/w)^2+R^2); c(i,:)=[fi s v a]; b(i,:)=[x1 y1 z1 x2 y2 z2]; d(i,:)=[arf]; elseif(fi>175&fi<=185) s=h; v=0; a=0; arf=atan(v/w/rm)/dr; %压力角计算式 x1=R*cos(fi*dr); y1=R*sin(fi*dr); z1=R*sin(175*dr)+r; x2=R*cos(fi*dr); y2=R*sin(fi*dr); z2=R*sin(175*dr)-r; c(i,:)=[fi s v a]; b(i,:)=[x1 y1 z1 x2 y2 z2]; d(i,:)=[arf]; elseif(fi>185&fi<=355) s=h*(1+cos(pi*(fi-185)*dr/fi0))/2; v=-pi*h*w*sin(pi*(fi-185)*dr/fi0)/(2*fi0); a=-pi^2*h*w^2*cos(pi*(fi-185)*dr/fi0)/(2*fi0^2); arf=atan(v/w/rm)/dr; %压力角计算式 x1=R*cos(fi*dr)+r*(v/w)*sin(fi*dr)/sqrt((v/w)^2+R^2); y1=R*sin(fi*dr)+r*(v/w)*cos(fi*dr)/sqrt((v/w)^2+R^2); z1=-R*sin(fi*dr)+r*R/sqrt((v/w)^2+R^2); x2=R*cos(fi*dr)-r*(v/w)*sin(fi*dr)/sqrt((v/w)^2+R^2); y2=R*sin(fi*dr)-r*(v/w)*cos(fi*dr)/sqrt((v/w)^2+R^2); z2=-R*sin(fi*dr)-r*R/sqrt((v/w)^2+R^2); c(i,:)=[fi s v a]; b(i,:)=[x1 y1 z1 x2 y2 z2]; d(i,:)=[arf]; else(fi>355&fi<=360) s=0; v=0; a=0; arf=atan(v/w/rm)/dr; %压力角计算式 x1=R*cos(fi*dr); y1=R*sin(fi*dr); z1=r; x2=R*cos(fi*dr); y2=R*sin(fi*dr); z2=-r; c(i,:)=[fi s v a]; b(i,:)=[x1 y1 z1 x2 y2 z2]; d(i,:)=[arf]; end i=i+1; end %凹槽凸轮机构输出参数 [' 圆柱凸轮转角' ' 滚子水平位移' ' 滚子水平速度' ' 滚子水平加速度' ' 压力角' ' x1' ' y1' ' z1' ' x2' ' y2' ' z2'] [c(:,1) c(:,2) c(:,3) c(:,4) d(:,1) b(:,1) b(:,2) b(:,3) b(:,4) b(:,5) b(:,6)] %输出运动参数图 subplot(4,1,1); plot(c(:,1),c(:,2)) %位移与转角函数图 subplot(4,1,2); plot(c(:,1),c(:,3)) %速度与转角函数图 subplot(4,1,3); plot(c(:,1),c(:,4)) %加速度与转角函数图 subplot(4,1,4); plot(c(:,1),d(:,1)) %压力角与转角函数图 figure(2) plot3(b(:,1),b(:,2),b(:,3),b(:,4),b(:,5),b(:,6)) %实际轮廓曲线图 2. 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源程序及数据结果 %圆弧三边形等宽凸轮机构运动分析 R=12; %大圆半径(单位cm) r=2; %小圆半径(单位cm) c=(R-r)/sqrt(3); %焦距 n=1; %凸轮转速 w=2*pi*n/60; %凸轮转速 i=1; %循环计数器 fis=0; %循环初值 bc=0.05; %步长 fie=2*pi/3; %循环终值 for fi=fis:bc:fie if(fi>=0&fi<=pi/6) s=R-c*cos(fi); v=c*w*sin(fi); a=c*w^2*cos(fi); b(i,:)=[fi s v a]; elseif(fi>pi/6&fi<=pi/2) s=r+c*cos(pi/3-fi); v=c*w*sin(pi/3-fi); a=-c*w^2*cos(pi/3-fi); b(i,:)=[fi s v a]; else(fi>pi/2&fi<=2*pi/3) s=R-c*cos(2*pi/3-fi); v=-c*w*sin(2*pi/3-fi); a=c*w^2*cos(2*pi/3-fi); b(i,:)=[fi s v a]; end i=i+1; end %输出运动参数 [' 凸轮转角' ' 输出位移' ' 输出速度' ' 输出加速度'] [b(:,1) b(:,2) b(:,3) b(:,4)] %输出运动参数图 subplot(3,1,1); plot(b(:,1),b(:,2)) subplot(3,1,2); plot(b(:,1),b(:,3)) subplot(3,1,3); plot(b(:,1),b(:,4)) 凸轮转角 输出位移 输出速度 输出加速度 0 6.2265 0 0.0633 0.0500 6.2337 0.0302 0.0632 0.1000 6.2553 0.0604 0.0630 0.1500 6.2913 0.0904 0.0626 0.2000 6.3416 0.1201 0.0621 0.2500 6.4060 0.1496 0.0613 0.3000 6.4844 0.1787 0.0605 0.3500 6.5765 0.2073 0.0595 0.4000 6.6823 0.2354 0.0583 0.4500 6.8013 0.2630 0.0570 0.5000 6.9333 0.2899 0.0556 0.5500 7.0745 0.2884 -0.0556 0.6000 7.2058 0.2615 -0.0571 0.6500 7.3240 0.2339 -0.0584 0.7000 7.4290 0.2057 -0.0595 0.7500 7.5204 0.1771 -0.0605 0.8000 7.5980 0.1479 -0.0614 0.8500 7.6616 0.1185 -0.0621 0.9000 7.7111 0.0887 -0.0626 0.9500 7.7463 0.0587 -0.0630 1.0000 7.7671 0.0285 -0.0632 1.0500 7.7735 -0.0017 -0.0633 1.1000 7.7655 -0.0319 -0.0632 1.1500 7.7430 -0.0620 -0.0630 1.2000 7.7062 -0.0920 -0.0626 1.2500 7.6552 -0.1218 -0.0620 1.3000 7.5900 -0.1512 -0.0613 1.3500 7.5108 -0.1803 -0.0604 1.4000 7.4179 -0.2089 -0.0594 1.4500 7.3114 -0.2370 -0.0582 1.5000 7.1917 -0.2645 -0.0569 1.5500 7.0589 -0.2913 -0.0555 1.6000 6.9178 -0.2869 0.0557 1.6500 6.7873 -0.2599 0.0572 1.7000 6.6697 -0.2323 0.0585 1.7500 6.5655 -0.2041 0.0596 1.8000 6.4749 -0.1754 0.0606 1.8500 6.3981 -0.1463 0.0614 1.9000 6.3352 -0.1168 0.0621 1.9500 6.2866 -0.0870 0.0627 2.0000 6.2522 -0.0570 0.0630 2.0500 6.2322 -0.0268 0.0633 三 槽轮机构源程序及数据结果 %-- 2011/7/12 9:35 --% %槽轮机构运动分析 dr=pi/180; %弧度与角度的转换系数 z=6; %槽轮的槽数 f1=pi/z; %槽间半角 f2=pi/2-f1; %销轮运动半角 lmd=sin(f1); %曲柄与机架长度之比 ct=-f2/dr; %循环初值 bc=5; %步长 ce=f2/dr; %循环终值 i=1; %矩阵行数计数 for f=ct:bc:ce %计算槽轮角位移、正比角速度、正比角加速度 jwy=atan(lmd*sin(f*dr)/(1-lmd*cos(f*dr))); %角位移计算式 jsd=lmd*(cos(f*dr)-lmd)/(1-2*lmd*cos(f*dr)+lmd^2); %角速度计算式 jjsd=lmd*(lmd^2-1)*sin(f*dr)/(1-2*lmd*cos(f*dr)+lmd^2)^2; %角加速度计算式 c(i,:)=[f jwy/dr jsd jjsd]; %矩阵第i行各列 i=i+1; end %输出槽轮运动参数 [' 销轮转角 ' ' 槽轮角位移 ' ' 角速度 ' ' 角加速度'] [c(:,1) c(:,2) c(:,3) c(:,4)] %矩阵第j列各行 %绘制槽轮运动线图 subplot(1,2,1); plot(c(:,1),c(:,3)) subplot(1,2,2); plot(c(:,1),c(:,4)) %绘制角加速度线图 销轮转角 槽轮角位移 角速度 角加速度 -60.0000 -30.0000 -0.0000 0.5774 -55.0000 -29.8675 0.0544 0.6714 -50.0000 -29.4415 0.1176 0.7791 -45.0000 -28.6751 0.1907 0.8997 -40.0000 -27.5157 0.2749 1.0292 -35.0000 -25.9074 0.3704 1.1587 -30.0000 -23.7940 0.4766 1.2717 -25.0000 -21.1272 0.5911 1.3417 -20.0000 -17.8780 0.7085 1.3320 -15.0000 -14.0519 0.8201 1.2027 -10.0000 -9.7065 0.9141 0.9259 -5.0000 -4.9623 0.9775 0.5074 -0.0000 -0.0000 1.0000 0.0000 5.0000 4.9623 0.9775 -0.5074 10.0000 9.7065 0.9141 -0.9259 15.0000 14.0519 0.8201 -1.2027 20.0000 17.8780 0.7085 -1.3320 25.0000 21.1272 0.5911 -1.3417 30.0000 23.7940 0.4766 -1.2717 35.0000 25.9074 0.3704 -1.1587 40.0000 27.5157 0.2749 -1.0292 45.0000 28.6751 0.1907 -0.8997 50.0000 29.4415 0.1176 -0.7791 55.0000 29.8675 0.0544 -0.6714 60.0000 30.0000 0.0000 -0.5774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是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中的主要部分。为了提高我校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使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在内容和格式上更加统一规范,特编写此规范。 一、论文内容要求 1.毕业论文字数根据专业及课题不同要求在8000字以上,论文内容应完整、准确,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分析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毕业设计说明书字数不低于8000字。 2. 论文撰写前应翻译完整的外文文献1~2篇(中文字数不低于3000字),要求翻译的内容与课题相关;撰写与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献综述2000字以上。 3.论文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制图标准。 4.论文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要求。论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 5.文稿中的插图、照片必须确保能复制或微缩。 二、论文各部分要求 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4)关键字,(5)目录,(6)前言,(7)论文正文,(8)参考文献,(9)附录,(10)致谢。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 采用学校统一的封面格式,封面上填写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及完成日期。 论文题目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5个字。 2.中文摘要 摘要是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论文摘要在写法上一般不分段落,常采用无人称句。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反应式、数学表达式等,不能出现非通用性的外文缩略语或代号,不得引用参考文献。写作论文摘要时应注意能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目的和意义;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内容、结果和结论。论文摘要一般200~400字。 设计说明书的摘要一般为1000~2000字,摘要应该包含论文中的基本信息,应说明本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注意突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 3.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关键词。 5.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大纲,反映论文的梗概。目录页每行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中英文摘要;前言;主要内容的章、条、款序号和标题;小结;参考文献;注释;附录;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索引等。 6.前言 前言是论文的第一章,是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了解论文研究背景和概况的主要篇章。主要目的是向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阐述论文中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与其有关的背景或对一些事项的说明。前言通常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论文所研究的目标、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论文参考的文献资料、使用的符号、计算公式等需要说明的问题。前言在写法上不分章节,提倡无人称句。 7.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课题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计算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个人的论点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要求实事求是、理论正确、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公式推导计算无误。文中若有与导师或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 8.参考文献 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每条文献的项目必须完整,诸项缺一不可。各类文献的书写格式均应符合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应在引出处的右上方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的序号,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文科论文可选用页脚注。 9.附录 一般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重复性数据表格;由于过分冗长而不宜放置在正文中的计算机程序清单;论文使用的缩写说明;调查、实验材料等。 10.致谢 对于提供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对论文写作各种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真诚客观。 三、编排格式 1.论文封面中题目为小一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作者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及完成日期等为仿宋—GB2312三号(详见附1)。 2.中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详见附2) (1)中文题目以黑体小一号字居中分成1或2行打印。 (2)中文题目下空二行居中打印“摘 要”,采用四号黑体字,摘要内容另起行前空两字,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3)“关键词”为小四号黑体字,与摘要内容隔开一行,另起一行左对齐,空两字符后跟关键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关键词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3.英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 论文中的英文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详见附3)。 (1)论文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二号字加粗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2)英文题目下空二行居中四号加粗打印“ABSTRACT”,再下空一行小四号字打印英文摘要内容,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居左,以小四号加粗打印“KEY WORDS”, 留两字符空格,其后是关键词,采用小四号打印。 4.目录 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编排清楚,目录中的章、条一般编排到二级,也可编排到三级(章、条、款),标题应该简明扼要。标题层次一般不应超过四级。“目录”两字用小二号粗黑体,下空两行为章、条、款及其开始页码,以小四宋体、1.3倍行距打印。章、条、款层次代号如下:(详见附4) 1 (章的标题) XXXX…………………………………………………… 1 1.1 (条的标题) XXXX ……………………………………………… 2 1.1.1 (款的标题) XXXX…………………………………………… 3 5.正文 每章的标题以小三号黑体字左起打印;“章”下空一行为“条”的标题,条的标题以四号黑体字左起打印;“条”下一行为“款”的标题,款的标题以小四号黑体字左起打印。换行后打印正文内容,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1.25左右,正文中标题同目录相对应(详见附5)。正文中的标题层次一般不应超过四级,四级以后可单独编号,如编写作(1) (2) (3) …或① ② ③…或a. b. c.…等。正文中用的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能两种混用。正文中用的量和单位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 6.图 图应有编号和图题。图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图号后空一格为图题,如“图2-1 ××××”等,图的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五号黑体字打印。版式为四周环绕型;靠右侧置放(详见附5)。论文中的插图应具有鲜明性,切忌与列表及文字表述重复。插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正文表述所用保持一致。插图要清楚,坐标比例不要过分放大,同一幅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标出;图内文字采用小五号宋体字。 7.表 表应有编号和表题。表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表号后空一格为表题,如“表2-1 ××××”等,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采用黑体五号字;表内文字符号采用小五号宋体打印,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制表一律采用三线制。列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详见附5)。 8.公式 公式一律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公式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如“(2-13)”、“(4-5)”等,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公式书写方式应在文中相应位置另起一行居左空四个字符横排,对于较长的公式只可在符号处(+、-、*、/、≤≥等)转行(详见附5)。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以小四号黑体字左起打印,另起行以五号宋体字列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与在正文中的引用顺序一致,著录格式及示例详见附6。 10.正文中的说明性注解 采用随文脚注,用上标形式“①”等数字表示。 11.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编号。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四、打印及装订要求 1.论文文稿一律采用白色A4纸标准大小打印,文稿四周应留中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页面设置为上方和左侧分别留边2.5 cm,下方和右侧分别留2.0cm,页眉、页脚:各为1.5、2.0 cm。 2.由统一封面装订成册。顺序为①封面;②中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③英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④目录;⑤前言;⑥正文(包括结论和参考文献);⑦附录;⑧致谢。 五、其他 1.外文翻译及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可参照执行。 2.工程设计制图国家标准目录见附7。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内容选编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 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 1.教务处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学校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文件和批示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明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整体目标。 (2)负责协调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宏观指导。 (3)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组织评选“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对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 2.二级学院(系)应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本项工作的落实,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规定,制定学院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和实施细则。 (2)审查、汇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安排指导教师。 (3)统一安排、布置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 (4)定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协调处理院内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问题,考核检查教师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情况。 (5)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和成绩复查,总结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向学校推荐“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二、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应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在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工作作风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1.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应由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助教、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只能协助指导教师工作。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比例应高于90%。 对于来自外单位,且部分或全部工作需在外单位进行的课题,亦可聘请该单位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工作。教研室应派专人联系,了解情况,掌握进度。 2.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1)拟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下达任务书,制定指导计划和工作程序,并严格执行。 (2)根据任务书,与学生共同制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表”,明确“阶段工作内容”,并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原则上每周必须仔细检查一次,并在每一阶段结束时给本阶段工作评定成绩,成绩填入“毕业设计(论文)分阶段评分表”。 (3)指导学生写出开题报告、翻译外文并给予评阅。 (4)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在答辩前认真审查学生的毕业论文或设计结果(包括论文正文、 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单总流体力学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单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单 、计算书、或设计说明书、工艺卡、图纸等),并写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评语。 (5)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三、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必须做到: 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2.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其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4.严格遵守纪律,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超过四分之一以上者,不准参加答辩,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不按时参加答辩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四、答辩及成绩评定 答辩工作由各系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主持,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由系领导及专家5~7人组成,答辩委员会主任可由分管教学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或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成员名单在答辩前二周报院答辩工作委员会审核。 1.答辩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并领导答辩小组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 (2)审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成绩及评语; (3)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的总结报告。 2.答辩小组的主要职责 (1)答辩前阅读有关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指导教师评语; (2)需事先准备好一定数量的问题,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认真听取学生在答辩中的陈述和对问题的回答; (4)依据评分标准初步给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3.答辩日期和地点由答辩委员会在一周前向学生正式公布,同时报送教务处,以便组织院有关人员参加、检查答辩工作。 4.答辩程序 (1)学生陈述(约10分钟) (2)答辩小组提出问题 (3)学生回答 (4)答辩小组总评分。每位学生答辩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5.答辩评分标准应从四个方面综合考虑:(1)设计(论文)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情况;(2)设计(论文)的质量、价值及有无创造性;(3)答辩中自述和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4)工作态度。评分具体标准各系可根据学生整体水平和课题特点分别拟定。 6.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必须从严掌握。严格按照分阶段评分进行,无前一阶段成绩,不得进入下一阶段评分。答辩不通过,总成绩不能评为合格。最后以五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分登记入册,优秀率一般不高于20%。系级优秀设计(论文)再经院答辩工作委员会审定,评出10%为院级优秀设计(论文)。学院对院级优秀设计(论文)予以表彰,并日后编订成册。 7.毕业设计(论文)不能免修、缓修、只能重做。 PAGE V _1372252817.unknown _1372255724.unknown _1372275516.unknown _1372279251.unknown _1372280559.unknown _1372423201.unknown _1372423636.unknown _1372423774.unknown _1372423935.unknown _1372423991.unknown _1372423645.unknown _1372423557.unknown _1372423568.unknown _1372423273.unknown _1372324943.unknown _1372423023.unknown _1372280582.unknown _1372280097.unknown _1372280325.unknown _1372279472.unknown _1372275733.unknown _1372276480.unknown _1372278828.unknown _1372276259.unknown _1372275657.unknown _1372275677.unknown _1372275610.unknown _1372274777.unknown _1372275242.unknown _1372275274.unknown _1372275193.unknown _1372274676.unknown _1372274691.unknown _1372274651.unknown _1372254445.unknown _1372254812.unknown _1372255572.unknown _1372255710.unknown _1372255370.unknown _1372254647.unknown _1372254748.unknown _1372254539.unknown _1372253363.unknown _1372253776.unknown _1372253932.unknown _1372253421.unknown _1372253053.unknown _1372253173.unknown _1372252939.unknown _1372250121.unknown _1372252014.unknown _1372252431.unknown _1372252527.unknown _1372252065.unknown _1372251487.unknown _1372251686.unknown _1372250693.unknown _1372250840.unknown _1372250666.unknown _1372250149.unknown _1372250496.unknown _1372249926.unknown _1372249965.unknown _1372249993.unknown _1372250014.unknown _1372249945.unknown _1372249950.unknown _1372249800.unknown _1372249921.unknown _1372249893.unknown _1372249899.unknown _1372249850.unknown _1372249044.unknown _1372249226.unknown _1372249501.unknown _1372249559.unknown _1372249067.unknown _1372248954.unknown
本文档为【自动粉墙机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5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1-24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