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举报
开通vip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疾病简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PT)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或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Hemorrhagic Thrombocytosis)。系克隆性多能干细胞疾病,是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其特征是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生,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且伴有质量异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出血倾向和/或血栓形成;约半数病人可有脾肿大。 流行病学 本病发病率低,过去认为本病为所有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最少见的...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疾病简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PT)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或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Hemorrhagic Thrombocytosis)。系克隆性多能干细胞疾病,是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其特征是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生,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且伴有质量异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出血倾向和/或血栓形成;约半数病人可有脾肿大。 流行病学 本病发病率低,过去认为本病为所有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最少见的一种。但近年的研究发现本病并非少见,甚至高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据Phekoo报道的一组826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病例本病约占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36%。1999~2000年度欧洲标准人口统计(ESP)和世界标准人口统计(WSP)报告的PT在所有人群中的标准发病率分别为1.65/10万和1.13/10万。国内发病情况不详,北京协和医院1938~1995年共仅诊治本病22例。 本病发病年龄范围广泛,从2岁到90岁患者均可发病,平均发病年龄60岁,好发于50~70岁之间。据英国东南部地区的一组资料显示其发病年龄为21~99岁,平均年龄为73岁,小于65岁以下者占31%。各年年龄组的发病情况分别为16~24岁组为0.07/10万,25~34岁组为0.37/10万,35~44岁组为1.26/10万,45~54岁组为1.3/10万,55~64岁组为2.52/10万,65~74岁组为6.51/10万,75~84岁组为12.82/10万,85岁以上组为11.1/10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显示为女性发病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男:女约为0.76:1。 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 发病机制 1.对病因的研究:病因不明。 ① 通过对G6PD同功酶的研究发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仅有一种同功酶,而非造血细胞如纤维母细胞则具有A型和B型两种G6PD同功酶,呈杂合型表现。因而认为本病是一种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另外,本病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可共同存在和互相转化,亦提示本病的病变发生在多能干细胞水平。由于多能干细胞的异常,导致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持续增殖,血小板产率平均可为正常人的6倍,加上过多的血小板从脾和肝脏储存部分释放入周围血液,且本病患者的血小板寿命大多在正常范围,因此,导致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 ② 对酪氨酸激酶的分子学研究:新近的研究表明,JAK2作为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激酶系统,在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发生JAK2V617F突变时,JAK2V617F作为一种组成性酪氨酸激酶,激活JAK-STAT信号传导系统,导致骨髓细胞产生异常增殖,特别是当JAK2V617F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共表达时,这种激活作用更强。JAK2V617F突变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发生率为23%~72%,平均约为50%左右。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可检测到这种突变基因的存在,如常规DNA测序法,焦磷酸测序法,解离曲线分析法,等位基因特异PCR方法以及BasXI限制性酶切分析法等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良好结果,其中以定量PCR方法为首选。 2.对出血机制的研究:本病的出血发生率约为3.6%~37%,多数出血事件较轻,其发生机制不明。可能原因有①血小板功能缺陷,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减退,释放功能异常,血小板肾上腺素受体及前列腺素D2丢失,Fc受体数目增加,血小板糖蛋白(CD36)总含量及表面表达增加,血栓烷A2生成增多,血小板第三因子有效性下降,5-羟色胺减少等。②凝血机制异常,在血小板计数>1,000~1,500X10^9/L以上时出血症状相对多见,可能与von Willebrand因子的获得性缺陷(AvWS)有关。在MPD患者中,AvWS表现为von Willebrand因子多聚体的缺失,导致蛋白功能缺陷,血小板计数持续升高。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提示出血为血小板数值的绝对升高而非克隆性血小板功能异常所引起。一旦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血浆中von Willebrand因子多聚体水平随之恢复,出血倾向好转。但高血小板计数和AvWS之间的关联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凝血因子的消耗也是引起出血的原因之一。③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血管末端梗塞,梗塞区破溃出血。④药物因素,在进行抗血栓、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过程中,也可能触发严重出血。 3.对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本病的血栓发生率约为11%~25%,机制不详。血栓形成事件较出血事件为重。动脉血栓多于静脉血栓,血栓可累及大动脉。可发生腹腔血栓事件、红斑性肢痛和一过性神经事件等。可能的机制有①促凝性循环因子的作用,如活化的血小板产生不稳定的因子-血栓素,引起血小板强烈聚集及释放反应,形成微血管栓塞,进一步发展为血栓形成。②血小板的作用:通过对红斑性肢痛症的组织学研究发现该病存在富含vWF和少量纤维蛋白的血小板为主的动脉微血栓,以及本病对阿司匹林高度敏感表明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仅仅控制血小板数量并不足以防止大多数血栓并发症。③血小板受体和血小板活化:血小板的止血反应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的数量和质量相关,MPD时存在多种血小板膜蛋白和受体异常,如GPIIb/IIIa、GPIb、GPIV、GPVI、肾上腺素受体、TPO受体cMPL等。有研究表明血小板糖蛋白多态性与血栓形成相关;另外,本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增加,如P-选择素、血小板反应蛋白和活化的纤维蛋白原受体GPIIb/IIIa表达增加,并与血栓形成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血小板活化特征还包括与促凝活性相关的血小板微粒的形成;血小板活化的精确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患者存在脂氧合酶缺乏,增加内过氧化物TXA2产生效率,或是由于JAK2激活性突变、异常HCT的作用、湍流或TPO水平增加等。④血小板与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测定ET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内皮损伤(TM和vWF抗原)、凝血酶活化的标志物水平(TAT复合物、F1+2和D-二聚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本病存在中性粒细胞活化、内皮损伤和高凝。ET患者VEGF水平增加,使内皮活化增加。活化的白细胞通过颗粒内容物释放,与血小板聚集而促进血液凝固。有微血管血栓事件者其血小板-白细胞聚集百分率增加,这种聚集在触发单核细胞TF表达以及超氧化阴离子和炎性细胞释放引起的内皮活化和损伤中具有致病作用;同时这种聚集还与活化指标CD11b和CD62P的表达相关。另外,血小板上CD62P和中性粒细胞上的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结合而形成一种粘附链,并随着CD11b与血小板GPIb或结合于血小板GPIIb/IIIa上的纤维蛋白原的结合而形成更稳固的黏附。⑤红细胞压积的作用:HCT是体外全血粘度的主要指标,但在体内血流动力和动脉氧合也对流变学有影响。HCT可以影响血小板活化和血小板与白细胞和血管壁的作用机会,其增加将造成血浆/血小板区域缩小,进一步加剧促凝效应。 病理生理 由于血小板极度增生而造成微血管血栓性损害。脾充血,可有广泛性栓塞,少数病例有脾纤维化和脾萎缩。血栓可发生于下肢静脉、脾静脉、肠系膜静脉以及肾、肺、脑等不同部位。随着血栓的形成,相应部位可产生坏死及(或)继发性萎缩性病变等。本病可有骨髓外浸润,巨核细胞系的增生不仅限于骨髓,亦可累及骨髓外组织,主要是肝、脾等组织内出现髓外以巨核细胞系为主的增生灶。由于本病恶性程度较低,增长速度较慢,肝、脾多呈轻、中度肿大。 临床表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好发于50~70岁患者,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0岁,亦可发生于青少年和婴幼儿。病程一般较缓慢,发病时往往无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血栓形成及出血[ 1 ] 。不少患者偶尔因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脏肿大而被确诊。大约80%的患者可有原因不明的出血或血栓形成,其中以出血较为常见,另外, Patel等[ 2 ]报道, 11例ET患者中有8 例的起始表现为肝静脉血栓。出血现象相对少见,它可以为自发性,也可因外伤或手术引起,以口腔、鼻黏膜及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以为皮肤、黏膜出血点及瘀点、瘀斑、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大脑出血,导致死亡,但目前ET患者出血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相对缺乏或大分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减少有关[ 3 ] 。血栓的发生率国外报告较常见,国内报告较少。国内统计约30%的患者可有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脾静脉、肠系膜静脉以及下肢深浅静脉为血栓好发部位,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下肢血管栓塞后,可引起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坏疽,也可表现为间隙性跛行、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等。肠系膜血栓可引起急腹症等。肺、肾、肾上腺及脑发生血栓,可为致死原因。 大约30%的病人在就诊时表现为功能性或血管舒缩性症状,如血管性头痛、头昏、视力模糊、手掌及足底灼痛感、末梢麻木及紫绀等。也可表现为疲劳、乏力、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约40%的患者可有肝大,80%的患者可有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也有约20%的本病患者可出现无症状的脾梗塞,由此而导致脾萎缩。 辅助检查 (一)外周血象 1. 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多数在1000~2000X10^9/L之间,偶尔可波动于800~1000X10^9/L之间,也有高达3000X10^9/L以上者,最高有14000X10^9/L的报告。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但也可见巨大型、小型及畸变型血小板及颗粒增多的血小板,常聚集成堆,偶伴有巨核细胞碎片或裸核。 2.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95%在10X10^9/L以上,偶尔可达到40~50X10^9/L,一般不超过50X10^9/L。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细胞为主,偶可见到幼稚粒细胞,部分病人可有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 3.红细胞计数一般正常,10%~30%的患者红细胞轻度增多,呈多染性,大小不均。尤其在脾萎缩时红细胞胞浆中可出现豪—胶氏小体及嗜碱性点彩。若长期反复出血,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骨髓象 骨髓穿刺可因针管堵塞而出现“干抽”现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主要为巨核细胞增生。正常时巨核细胞占有核细胞的0.0058%,本病时可达0.05%~5.0%。原始幼稚巨核细胞均可增多,颗粒及产板巨核细胞增加更为明显,细胞胞浆丰富、核分叶增多。有大量血小板聚集成堆。嗜酸、嗜碱性粒细胞也可增多,但无白血病性浸润。骨髓活检有时伴轻至中度纤维组织增多。骨髓检查对于鉴别原发或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无太大帮助,巨核细胞聚集可提示诊断但不特异,而发现网状纤维化具有特异性但不敏感。 (三)出凝血检查 出血时间延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凝血酶原消耗时间缩短,血块退缩不佳或过度收缩。血小板黏附性减低,约50%患者血小板聚集异常,对ADP和肾上腺素诱导的聚集功能均降低,但对胶原聚集反应一般正常。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或降低,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活酶生成可有障碍。 (四)血液生化检查 血尿酸、乳酸脱氢酶、血清酸性磷酸酶均增加,部分病例因血小板破坏,大量的钾离子释放到血中,可引起假性高血钾症。 (五)其他检查 由于仅有5%的异常克隆发生率,细胞遗传学在诊断ET中的作用有限。染色体检查发现部分病人有21号染色体长臂缺失(21q—),也有报告21号染色体长臂有长短不一的变异。骨髓祖细胞培养有自发的巨核细胞或红细胞克隆形成。大约50%~70%的ET患者可检查到JAK2V617F突变。 诊断 随着细胞遗传学的进展及人们对JAK2基因的发现及认知, ET的诊断标准从2001年至今,一直经历着重大变革。 (一)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ET的诊断标准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制订了ET的诊断标准[4] 。 阳性指标: ①血小板计数持续> 600 ×10^9 /L。 ②骨髓象呈现增生,主要以巨核细胞系增多为特征,伴有巨大巨核细胞增加,多为成熟型。 阴性指标: ①无PV证据。骨髓铁染色正常, 红细胞数正常或血红蛋白< 185 g/L (男)或< 165 g/L (女) ,血清铁正常或平均红细胞体积正常; ②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证据。Ph染色体( - ) , bcr/ abl融合基因( - ) 。 ③无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证据。无胶原纤维,无或仅微量网状纤维。 ④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证据。无del(5q) t (3; 3) ( q21; q26)或inv ( 3) ( q21; q26)等染色体异常,无有意义的粒细胞增生异常,无或仅有极少小巨核细胞。 ⑤无以下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炎症、感染、肿瘤或脾切术后。 (二)关于2006 年的ET诊断标准  随着人们对JAK2基因的认知及研究的逐渐增加, Campbell等[ 5 ]根据是否有JAK2突变,于2006年提出了ET的诊断标准。 (1)JAK2 V617F变阳性  需符合以下3个条件: ①血小板计数> 450 ×10^9 /L; ②JAK2 V617F 突变阳性; ③无其他骨髓恶性疾病(如JAK2阳性的PV,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或骨髓增殖异常等) 。 (2)JAK2 V617F突变阴性  需符合以下5个条件: ①在间隔1个月的时间, 2 次血小板计数> 600×10^9 /L ; ②JAK2 V617F突变阴性; ③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病因; ④血清铁蛋白正常( > 20 μg/L ) ; ⑤无其他骨髓恶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V、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或骨髓增殖异常等) 。 (三)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诊断标准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 6, 7 ]将诊断标准又做了以下修订: ①血小板计数持续> 450 ×10    ^9/L; ②骨髓活组织检查提示,主要为巨核系增生,且以成熟的大巨核细胞数量的增加为主,无明显粒系或红系增生; ③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 ④JAK2 V617F基因或其他克隆标记的表达,或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证据。诊断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符合所有4条标准。 (四)ET的诊断思路  由于JAK2 V617F 基因在PV、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中均可能有所表达,故Tefferi等[ 8 ]提出,骨髓活检及细胞遗传学检查也成为ET诊断中的重要依据。首先, 检测外周血中JAK2 V617F基因的表达。其次, JAK2 V617F基因阳性者:高度怀疑ET、PMF、PV则行骨髓活检及细胞遗传学检测,最后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JAK2 V617F基因阴性者:诊断仍可能为PV、ET,且也有可能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同样可行骨髓活检及细胞遗传学检测,最后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若Ph染色体阴性,但骨髓中可见小巨核细胞,则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bcr/ abl基因以协助诊断。 疾病治疗 2004年意大利血液学会提出的ET治疗 指南 验证指南下载验证指南下载验证指南下载星度指南下载审查指南PDF 既往ET的治疗选择主要依据2004年意大利血液学会等3个组织提出的ET治疗的指南[ 9 ] 。①年龄<40岁患者:一线治疗为干扰素或阿那格雷;若患者不耐受或需大剂量治疗导致毒性过强时,则改用羟基脲。②40~60岁并有血栓史患者:一线治疗为羟基脲;若无血栓史,则一线治疗为干扰素或阿那格雷。③60~70岁患者:一线治疗为羟基脲;若不良反应大或因大剂量治疗导致毒性过强时,以白消安或哌泊溴烷作为二线药物。④年龄> 70岁者:一线治疗为羟基脲、白消安或哌泊溴烷。 根据ET患者危险等级制订治疗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2009年Vannucchi等[10 ]提出, ET的治疗方案应根据ET患者危险等级而制订(表1) 。 表1 危险分级导向治疗 危险等级 危险因素 治疗方案 低 年龄< 60 岁, 无心血管疾病史 无需治疗或小剂量阿司匹林(尚有争议) 中 一般心血管危险因素 小剂量阿司匹林(尚有争议) 高 年龄> 60 岁,和(或) 有心血管疾病史 骨髓抑制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       目前推荐,低危无症状患者无需治疗。而高危患者则需积极治疗,包括骨髓移植治疗(目前主要药物为羟基脲)及抗血小板治疗(包括阿司匹林、阿那格雷等) 。在一项随机试验[ 11 ] ,挑选114例高危ET患者,分为羟基脲治疗组及不治疗组,结果表明,羟基脲治疗可以使得ET患者血栓发生率由4%降至3. 6%。另外,在一项随机实验中显示[ 12 ] ,其他非骨髓抑制剂(阿那格雷等)在高危ET患者的治疗中,对预防动静脉血栓的发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实验还表明, 与JAK2 V617F 阴性患者比较, JAK2V617F阳性患者对羟基脲更加敏感,甚至仅需要小剂量羟基脲即可明显降低血小板。目前抑制骨髓、控制血小板的药物主要有:羟基脲、干扰素及双溴丙酰哌嗪,其他药物还包括白消安、美法仑、苯丁酸氮芥等,但现少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适应证: ①患者有微循环障碍,出现神经症状、手足疼痛或麻木、发绀; ②近期有过动脉血栓病史,如缺血性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急性心肌梗死 或不稳定型心绞痛; ③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与实验室证据时。首选阿司匹林,若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则使用噻氯匹啶。 疾病预后 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不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几率很小(<5%),因此,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的生存期仅略有缩短。主要不良预后与血栓和出血性等严重并发症有关。根据血小板增多的程度,病程有所不同。大多数病例进展缓慢,多年保持一个良性过程,尤其是年轻无出血及血栓形成倾向者,骨髓抑制性药物也不一定需要。约半数患者存活期超过5年。有反复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老年患者预后较差。危及生命的严重的血栓栓塞和出血等并发症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13 ] 参考资料 [ 1 ]  蓝海峰,方志鸿,张悦,等. 43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J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8, 29 (9) : 5872591. [ 2 ]  Patel RK,Lea NC, Heneghan MA, et al. Prevalence of the activa2ting JAK2 tyrosine kinase mutation V617F in the Budd2Chiari syn2drome[ J ].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7) : 203122038. [ 3 ]  王兆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分子机理与临床研究的进展[ J ]. 血栓与止血, 2007, 13 (5) : 2352238. [ 4 ]  Vardiman JW, HarrisNL,Brunning R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2zation (WHO) classification of the myeloid neop lasms[ J ]. Blood,2002, 100 (7) : 229222302. [ 5]  Campbell PJ, Green AR. The myelop roliferative disorders [ J ]. NEngl J Med, 2006, 355 (23) : 245222466. [6]  Tefferi A, Thiele J,Orazi A, et al. Proposals and rationale for revi2sion of th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olycy2themia vera,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and pimarymyelofibrosis:医学综述2010年8月第16卷第15期Medical Recap itulate,Aug 2010,Vol. 16,No. 15 ·2289·recommendations from an ad hoc international expert panel [ J ].Blood, 2007, 110 (4) : 10    2210    7. [ 7 ]  WadleighM, Tefferi A.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myelop rolif2erative neop lasms according to the 200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riteria[ J ]. Int J Hematol, 2010, 91 (2) : 1742179. [ 8 ]  Tefferi A,Vardiman JW.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myelop ro2liferative neop lasms: the 200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riteriaand point2of2care diagnostic algorithms [ J ]. Leukemia, 2008, 22(1) : 14222. [9]  Barbui T,Barosi G, GrossiA, et 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ther2apy of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A statement from the Italian So2ciety of Hematology, the Italian Society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and the Italian Group for Bone Marrow Transp lantation [ J ].Haematologica, 2004, 89 (2) : 2152232. [10]  VannucchiAM, Guglielmelli P, TefferiA. Advances in understand2ing andmanagement ofmyelop roliferative neop lasms[ J ]. CA Canc2er J Clin, 2009, 59 (3) : 1712191.[ 11 ]  Schmitt2GraeffAH, Teo SS, OlschewskiM, et al. JAK2V617F mu2tation status identifies subtypes of refractory anemia with ringedsideroblasts associated with marked thrombocytosis [ J ]. Haemato2logica, 2008, 93 (1) : 34240.
本文档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2-26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