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举报
开通vip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位置、面积 东部临海 45% 深居内陆、高山环绕 30% 西南青藏高原 25% 自 然 环 境 地形 平原、丘陵,水成地貌 高原、盆地 风成地貌 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 气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 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 水文特征 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 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 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湖 土壤 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 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盐分高) 原始土壤 植被 北: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热带雨林、季雨林 西→东: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东南→西北: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山麓→山顶: 森林—草原—荒漠 主导因素 气温随纬度变化 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 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 人 类 活 动 农业 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 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畜牧业、河谷农业 不利条件 人多地少,环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 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 影响程度 深刻 微弱 经济文化 发达落后 补 充 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 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1)地形崎岖(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青藏高寒区:(1)地形崎岖(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 南方 区域特征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气候 植被 土壤 作物熟制 农作物 农业条件 东北 温带季风,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针叶、针阔混交林 黑土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 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热量不足 华 北 落叶阔叶林 黄土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冬小麦、谷子、棉花 水资源不足、干旱、风沙、土壤盐碱化 华中华南 季风,亚热带湿润区 常绿阔叶林 红壤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 水热充足 华南 季风,热带 常绿阔叶雨林 砖红壤 一年三熟 水稻、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补充 南方方言繁杂的原因:交通不便,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战乱灾荒较少,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 然 环 境 人 类 活 动 地形 气候 河流 耕地 类型 农作物 水果 民居 古代 交通 方言 矿产 工业 北方 平原 高原 温带 季风 结冰 旱地 小麦、甜菜、大豆、棉花、杂粮 苹果梨、 平顶 马车 较少 煤、石油 天然气 重工业为主 南方 丘陵 山地 热带 亚热带季风 不结冰 水田 水稻、甘蔗、油菜、茶叶、蚕丝 柑橘 荔枝 斜顶 船 繁杂 磷、有色金属 轻工业为主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以西地区)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差异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省区 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地理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 经济水平 高 低 发展进度 快 慢 特征 ①能源、矿产缺乏 ②对外贸易,海洋开发 新兴产业基地 ①能源、矿产丰富 ②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商 品粮、农林产品基地 ①能源、矿产丰富 ②能源基地 ③退耕还林、还草,改善 生态环境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 阶段 人类活动分布区 举例 人地关系 采集狩猎阶段 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依赖自然 农业社会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 四大文明古国 改造环境、驯化家禽、栽种植物 工业社会 资源丰富(能源、金属),区位交通优越(道路、航道、港口) 德国鲁尔区、山东东营、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利用环境提供的资源或区位优势发展经济 后工业社会 环境质量优越(原因:可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 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北京中关村、印度班加罗尔 影响环境质量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 文明古国 自然条件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中国 地形 尼罗河下游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印度河平原 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 阳光充足,气温适宜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河水灌溉 尼罗河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印度河 长江、黄河             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 航 海技 术 阶段 影 响 落后 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发源于大陆内部 发展 (1)海洋交通发展 (2)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区域) 进步 大陆架:石油、天然气 开发海底矿产 太平洋最丰富 深海盆:锰结核 美、日、英、德已开采       三、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性) 工业化 阶段 影 响 以前 人口稀少、文化、技术由大陆传入 以后 (1)利用岛屿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英、日) (2)利用波浪、阳光、海岛、海滩发展旅游业 (3)控制岛礁,确定海域的归属权,具政治、国际军事意义       欧洲的三圃制 条件 地形:丘陵、平原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 三圃制: 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       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  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  (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  (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本文档为【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1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9-02-21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