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3-4年级体育电子课本(文字版)

人教版3-4年级体育电子课本(文字版)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3-4年级体育电子课本(文字版)4第一章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概述 4一、教学目标 5二、教学要求 8三、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内容 8基本体操 9走、跑与游戏 9跳跃与游戏 9投掷与游戏 9技巧与器械体操 10小球类与游戏 10对抗、角力与游戏 10武术 10韵律活动与舞蹈 11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 11四、教与学法的建议 16第二章基本体操 16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17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17(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17(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9三、教学内...

人教版3-4年级体育电子课本(文字版)
4第一章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概述 4一、教学目标 5二、教学要求 8三、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内容 8基本体操 9走、跑与游戏 9跳跃与游戏 9投掷与游戏 9技巧与器械体操 10小球类与游戏 10对抗、角力与游戏 10武术 10韵律活动与舞蹈 11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 11四、教与学法的建议 16第二章基本体操 16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17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17(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17(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9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19(一)队列和队形 25(二)基本部位操 29(三)沙袋操 36四、教学评价 36(一)队列与队形练习的评价 36(二)基本部位操和沙袋操的评价 38第三章走、跑与游戏 38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39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39(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40(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41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案例 41(一)走的游戏 46(二)发展跑的速度游戏 54(三)发展奔跑耐力的游戏 60四、教学评价 60(一)走与游戏的评价 61(二)跑与游戏的评价 63第四章 跳跃与游戏 63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64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64(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65(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66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66(一)发展跳跃能力的游戏 73(二)跳远与游戏 76(三)跳高与游戏 81四、教学评价 83第五章 投掷与游戏 83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84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84(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85(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86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86(一)发展投掷能力的游戏 90(二)掷远与游戏 93(三)投准与游戏 97四、教学评价 100第六章 技巧与器械陈习 100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101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101(一)内容特点 102(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04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104(一)仿生动作练习 107(二)滚动、滚翻动作练习 109(三)仰卧推起成“桥” 110(四)跪跳起 112(五)跳上、跳下动作练习 116(六)悬垂、支撑动作练习 122(七)实用性攀爬动作练习 124四、教学评价 127第七章 小球类与游戏 127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128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128(一)内容特点 129(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31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131(一)小足球与游戏 139(二)小篮球与游戏 145四、教学评价 148第八章 对抗、角力与游戏 148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150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150(一)内容特点 151(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54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154(一)教学向容 157(二)教学案例: 161四、教学评价 163第九章 武术 163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164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164(一)内容特点 165(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66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166(一)基本手型 167(二)基本功 168(三)基本动作 176四.教学评价 178第十章韵律活动和舞蹈 178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179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179(一)内容特点 180(二)教与学法建议 181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181韵律活动 189舞蹈 199四、教学评价 199(一)韵律活动教与学的坪价 200(二)舞蹈教与学的评价 202第十一章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 202我们的身体 205高矮与胖瘦 208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214第十二章学习评价 214一、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要求 214(一)学习评价的目的 215(二)学习评价的重点 215(三)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建议 217二、小学三至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217(一)学生的自我评价 219(二)组内相互评价 221(三)教师评价 222(四)学生成长记录袋 224第十三章体育教学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的编订 224一、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227二、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示例) 229三、单元教材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230四、体育课时计划(案例、示例) 第一章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概述 一、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初步养成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表现出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兴趣、乐趣和情趣。 (二)引导学生通过各项体育活动内容,获得一些运动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习和体验运动的技术与技能;学习科学锻炼身体和自我锻炼、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的方法;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以及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逐步养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身体灵敏、协调、平衡、速度、耐力和力量等体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关注自己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四)引导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紧张与愉快、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并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逐渐形成克服困难与抗挫折等意志品质。 (五)引导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莫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一)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体育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兰维健康观。每堂课的教学,都应把学生的运动实践活动作为实现综合目标的载体。在针对教材性质、特点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地灵活实施,始终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二)重视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课程标准》和教材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参与活动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促进剂。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要在“趣”字上做足文章。只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体育课的学习,并坚持日常的体育锻炼;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强调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应当说教师与学生都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应体现在引导、启发和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则体现出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切人点,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满足他们运动体验和情感体验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习式教学模式,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支配、.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不仅学会动作的方法与技能这一学习的结果,也要掌握获得结果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时,从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教与学法的运用到学习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最终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学习,为终身锻炼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班级授课制的群体中,同处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存在着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种差异性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内容和教与学法,以及评价的方法与要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给学生发展个性的机会与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乐趣和运动的身心感受,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保证大多数学生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五)针对实际制订教学实施方案,全面达成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确定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强调了体育教学必须根据学习目标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实施方案时,必须全面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及实施建议,理解各学习领域水平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安排教学内容,从而设计和制订出符合三至四年级小学生实际的教学实施方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根据《课程标准》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制订三至四年级学年教学目标。在确定学年教学目标时,既要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的目标,也要有心理健康和杜会适应的目标。 2.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本地区、本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场地设备条件,选择确定学年教学内容和各项教材的时数比例。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必须要符合健身性、实践性、兴趣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原则。 3.在确定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与比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材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教学工作计划(教案)。这些教学工作计划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 4.在组合和搭配教学内容时,可采用复式单元形式安排教学活动。小学三至四年级一般采用一个单元安排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以符合小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特点的需要,打好体能的基础,全面发展身体。 5.教材内容是进行教与学的中介或媒体。教材中所编人的内容和课堂教学中安排的教学内容,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加强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避免出现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内容、环境条件、气候变化等因素,只按计划上课“走过场”的做法,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加以调节和变化。应允许学生在较好地掌握了某项教材的动作之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其他动作的练习,或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同伴练习,以调动全体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三、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内容 基本体操 1.队列与从形练习(立正、稍息,向左(右)看齐、向前肴,跑步走、立定,跑步、齐步互换,半面向左(右)转,一(二)列横队成二(四)路纵队.错肩行进) 2.基本部位操 3.沙袋操 走、跑与游戏 1.走的游戏(负重走游戏、侧退走游戏) 2.发展跑的速度的游戏(发展奔跑反应、动作、位移速度的游戏)3.发展奔跑耐力的游戏(体验耐力跑动作的游戏,发展奔跑耐力水平的游戏〕 跳跃与游戏 1.发展跳跃能力的游戏(发展单脚跳、双脚跳能力的游戏) 2.跳远与游戏(发展助跑与踏跳和轻巧落地能力的游戏,发展跳远能力的游戏)3.跳高与游戏(发展助跑与起跳能力的游戏.发展跳高能力的游戏) 投掷与游戏 1.发展投掷能力的游戏(发展挥抛滚掷能力的游戏,发展抛掷、推掷能力的游戏) 2.掷远与游戏 3.投准与游戏 技巧与器械体操 1.仿生练习 2.发展滚翻能力的练习 3.仰卧推起.成桥 4.各种跳上、跳下. 5.各种悬垂、支撑练习 6.各种适应性攀爬 小球类与游戏 1.小足球游戏(耍球游戏,盘球游戏,踢球游戏) 2.小篮球游戏(耍球游戏,拍球游戏,投篮游戏) 对抗、角力与游戏 1.对抗游戏2.角力游戏 武术 1.基本手型(拳、掌、钩) 2.基本功(正压褪、侧压腿、后压腿、正踢褪、侧踢砚) 3.基本动作(冲拳、推掌、弹踢、蹬腿、摆掌、撩掌、弓步、马步、仆步) 4.组合动作(弹踢冲拳类、摆掌撩掌类) 韵律活动与舞蹈 1.韵律活动(身体动作组合练习、游戏动作组合练习、跳跃组合练习) 2.舞蹈活动(舞蹈组合活动、成品舞) 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 1.我们的身体 2.高矮与胖瘦 3.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四、教与学法的建议 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选择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现出《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与之相适应,教学方法迫切需要改革。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法是师生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的总和,它既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又包含了学生的学法,是教法与学法相互协同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法与学法既不能截然分开,也不是两者的相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法必然通过学生的学法来实现其功能;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的学习活动。 由于《课程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和目标体系,因而体育教学完全沿袭原来体育课的传统教法,显然不能适应《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能满足《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不能完成(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目标。尤其是如何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达成,这是教师特别要注意和研究的重点。现结合三至四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梢神,对实施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法作如下建议。 (一)要改变只研究和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果把体育学习理解为只是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学生效仿教师的动作,只强调教师的教法研究,忽视了学生学法的探索,只管教得怎样,不管学得如何,必然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与探索,不仅要研究教法与学法,而且要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变化;不仅要研究学生的“学会”,而且要研究如何使学生“会学”。 (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本册教师教学用书所选教学内容中,多数内容是游戏,或者是把游戏作为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儿童化、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与手段,如主题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和复式教学法等,充分发挥游戏和游戏法的功能作用,激发学生学与练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竞争与合作是体育活动的特点,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由于体育活动大都是在群体中进行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十分密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交往与合作氛围,提供学生间的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相互提高的时间与空间。 如经常变换练习的组合方式:变化教学分组和分组教学的组合形式、组合人数、练习队形、行进路线、活动次序等,为学生提供机会,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提高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四)要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师严密控制下的统一口令、“一刀切”的灌输式、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充分自主学习的宽松学习环境和条件。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主尝试与体验,自由结伴练习,小组切磋研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动作技能水平,在一定时间内,自定目标、自定练习步探、自定练习的商度、远度、次数和距离,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选场地和器材,以增加学生练习的自信心,提高自学自练、自评互评、自我展示、自我保护等能力。同时。也能较好地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则应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引导者、启蒙者和支持者,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 (五)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手段,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充分地参与各项运动,才能使学生获得身心的真实感受,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要改变那种以教材为中心,以获得运动技术与技能为最终结果的观念;要改变课堂上总是不断地讲解与示范,使学生的身体活动处于练练停停的松散状态。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而且是在“动”中得到发展,在“动”中体验体育的价值,在“动”中享受乐趣,在“动”中完善自我。 第二章基本体操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三至四年级基本体操教材,包括队列与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等内容,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运动形式和动作方法的不同,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不同的作用。如:通过队列与队形的教学,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与良好的作风,参与集体的协同动作,使学生感受与体验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个人服从集体的群体意识和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严密课堂组织,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完成。通过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使身体得到匀称、全面、协调的发展,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水平,并对掌握基本活动技能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基本体操的教学,要努力完成以下目标: (一)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队列与队形练习、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的动作与方法,在动作练习中体验身体的正确姿势。 (二)培养集体协同动作的能力,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准确性,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三)根据动作的变换,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在集体活动中,体验群体活动的乐趣,与同伴友好交往和合作,增强集体意识与观念,养成服.从集体、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小学三至四年级的基本体操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拨、简单易行。它是在一至二年级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增加了基本部位操和沙袋操的新内容,以及一些按(队列条令)要求的队列练习和简单的进行间方向、路线、动作变换的队形练习。小学队列与队形,三年级以前不按《队列条令》练习,到了四年级开始,应逐步按《队列条令》要求进行教学与练习。例如立正、稍息、看齐的动作方法,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变了动作要求,基本上按《队列条令》要求进行练习。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教学要求要与初、高中有所区别。基本部位操和沙袋操是基本体操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根据人体各部分的特点,通过头、躯干、上肢和下肢各部位的协调配合,按一定的程序,有节奏地做各种举、振、摆、屈、伸和绕环动作组成的成套徒手或持轻器械的身体练习。 (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基本体操教学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多采用示范、游戏、比赛和观摩等生动活泼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通过个人、小群体和集体的尝试与体验、演练与展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 2.队列与队形练习,学起来虽较容易,但要真正达到一定的规格、标准要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动作变化不大,内容简单,多练了会引起厌烦情绪。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与练习内容,每次都能提出一点新要求,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内容都得到巩固,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 3.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中,仅安排了基本部位操和沙袋操两套动作。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两套操进行动作改编,或增加其他新的内容,也可自编若干套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进行教学。轻器械体操是在徒手操的基础上,根据器械特点编制而成的,除了可将徒手操改编为轻器械体操外,还可对轻器械体操(沙袋操)的器械加以改变,例如:小哑铃、自制响铃(易拉罐或饮料瓶内装石子与沙子)等。 4.基本体操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常规意识和习惯,教学时,要对取、放、收器械提出具体的要求,教会学生持器械的方法。在队列和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练习时,必须要加强教学的组织,注意保持适宜的间隔或距离,并能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队形,但形式要生动活泼,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要过于严格。 5.在基本体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法与手段,让学生明确动作的方法与要求,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或交流基本体操的作用,体验在活动中的身体感受与心理情感。基本体操教学内容练习,具有较强的节奏感,有条件的学校可配以适宜节奏的音乐进行练习。 6.在教学中,应以基本体操内容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努力实现五个领域目标要求,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有所侧重。 7.在本项教材中,对动作方法不作具体介绍,对一些主要动作,在案例中作适当讲解,供教师参考。 8.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灵活性和选择性特点。为了全面达成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为体育教师教学选择教学内容留有一定的空间,本教材仅提供一些教学内容资源,由教师按三至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运用。对于动作上的一些方法和要求,不再详述,对于教与学的方法在案例中作了介绍,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与拓展。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一)队列和队形 把队列与队形列入基本体操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尝试一些随同集体完成协同动作的操练,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自制力和动作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表现和群体交往与合作意识。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在一至二年级基础上的提高,仅在立正、稍息、看齐的动作方法上,逐步向(队列条令)要求靠拢。 1.立正、稍息(图2一l)四年级学生的稍息动作,由原来左脚平行移动,逐步转为左脚沿脚尖方向伸出大半脚的姿势。 2.向右(左)看齐,向前看(图2-2) 3.跑步走、立定(图2.3) 4.跑步、齐步互换(图2.4) 5.半面向左(右)转(图2.5) 6.一(二)列横队成二(四)路纵队(图2-6)图2一6 7.两臂间隔的疏散与密集(图2一7) 8.错肩进行(图么8) (l)右(左)边错肩走 (2)一隔一队右(左)边错肩走 (3)内外错肩走 9、交叉行进(图2一9) 案例一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教与学目标: l,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和集体协同动作的能力。 2.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和良好习惯,发展灵敏反应和协调素质。 3.增强集体意识和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 教与学内容:立正、稍息、看齐。 教与学步骤: 1.教师在操场上画四条距离为l米的平行线,要求学生分四小组分别以横队站立在线的后面。 2.教师出示“立正”、“稍息”动作图例(困2-1),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并作示范。特别要注意:立正时,脚尖分开距离要适宜;稍息时,出脚的距离要适当,左脚必须沿脚尖方向仲出大半脚,两腿伸直,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上。 3.教师讲解、示范“向右看齐―向前看!”的动作方法与要领。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看齐时,身体要保持正直,转头迅速一致.碎步调整看齐要快.并要求左右两人肘关节间保持一拳间隔,强调振奋的精神和朝气蓬勃的面貌。 4.学习方法:(l)按动作要领练习“稍息”的左脚出脚动作。(2)利用地上画线做立正、稍息动作,体会稍息时的出脚部位与方向。(3)按动作要领练习转头动作。(4)利用地上画线做向右看齐,向前看动作,体会看齐时观察的目标;离开画线练习看齐动作,并检查看齐后的站位。(5)分组自行练习和观摩评比。(6)队列游戏。 反口令队列动作:即教师下口令,学生动作与口令正好相反。例如:“立正!”做稍息动作…… 代号口令队列动作:即教师用数字或其他方式下达口令,如用“1”代替“向右看齐”,“2”代替“向前看”……学生作出相应动作反应。 闭眼做队列动作:即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口令做“稍.感”、“立正”、“向左(右)转”、“原地踏步走”等动作,几个动作做完后学生睁开眼睛检查队伍是否整齐。 教与学提示: l,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在学生分组自行练习时.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提高他们的自学自练能力。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喊口令、指挥队伍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3.在进行看齐练习时,可结合开展自选内容或游戏的结伴练习.教师随时集合队伍做各种方向站位的看齐动作,加强学生集体协同动作的意识和行为。 案例二 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教与学目标: 1.提高学生走步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身体的能力。 2.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发展灵敏、反应力、协调素质和观察力与思维能力。 3.培养集体协同动作的意识.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审美意识。 教与学内容:错肩行进与交叉行进。 教与学步骤: 1.在操场上画好练习的场地图形及错肩与交叉的标志。 2.教师讲解错肩与交叉行进动作的口令、方法和要领.组织学生研究图示,使学生理解方法.明确要求。 3.按地上画好的圈形和错肩与交叉的标志进行练习。教师先带队练习,边讲边做,然后再让排头带队进行练习。 4.学习方法: (1)开始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分成小组按行进路线、动作要求便步走场,熟悉图形路线、方向及交叉地点或标志。(2)按图形进行简单的交叉行进练习,也可采用以下图形进行练习(图2-10、11)。(3)行进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做各种动作变化,如:插腰、侧上举等动作,也可结合用前脚学走进行队形练习。(4)配以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进行练习,也可边行进边呼“锻炼身体,迎接奥运”、“北京奥运,振兴中华”等口号。 教与学提示: 1.教师应注意指导排头学生领会口令及各种队形走法要领,并能按规定路线带队行进。 2,开始时,可按地上画的标志线行进,待基本掌握方法后,可要求学生看前面目标行进。 3.错肩行进的形式有多种,一般可先进行左(右)侧错肩行进,再进行一隔一队从左(右)侧错肩的行进练习,最后可选用内外错肩行进练习,逐步提高练习难度。 4.在交叉行进练习时,必须让学生明确哪队的排头走在前面,以免相遇交叉时发生碰撞或相互等待,而影响队伍的正常行进。 案例三 养成良好的跑步姿势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跑步走的正确姿势,提高跑步走的能力和自控能力。2.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素质和时空感、节奏感与观察力。3,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协同一致动作的集体意识与观念,培养良好的意志与品质。 教与学内容:跑步走、立定。 教与学步骤: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并做示范。 2,跑步走、立定动作的分解练习。“立定”口令必须落在右脚上,口令是“立定——一、二、三、四”。当听到动令后,“一、二”继续跑两步,“三”时,右脚向前迈大半步,两手握举至腰间,“四”时,右脚迅速向左脚靠拢,同时两手迅速放下,成立正姿势。 3,采用屈臂前后摆动,做原地路步动作,当听到“立定”口令后,原地做“立定”模仿动作。 4.屈臂前后摆动走步,当听到“立定”口令后,学生呼“一、二、三、四”口令,并做出立定的分解动作。 5.采用原地跑步开始的跑步立定练习。即在原地跑步时,听到“立定”口令,随即向前做“一、二、三、四”拍的立定动作。 6.横队排列或二路纵队沿大图形站队,连续做小步慢跑的立定练习,并让学生自己边喊口令边做立定动作。 7,按正常节奏进行跑步、立定练习。 8.立定动作还可采取个人练、小组练、整体练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练习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进行交流、表演和评比。 教与学提示: l,进行“立定”练习时,可先采用原地两手握拳至腰间,连续做左脚向前迈半步后的两手迅速放下与右脚向左脚靠拢成立正的动作,强调重心前移,放手与并腿动作快逮、有力。2.在结伴活动中让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帮助,提高学生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3.在跑步练习中,要求学生注意保持前后距离,提高观察力和自控能力。 (二)基本部位操 基本部位操是基本体操内容之一,它是按头、上肢、躯干、下肢等部位,合理选编以举、摆、振、伸、绕、屈、转、跳等基本的动作,突出发展人体各个基本部位的徒手操成套动作。该套操体现出徒手操中最基本的身体结构及部位动作,对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身体部位名称,说出简单身体部位的动作术语,如侧平举、侧上举、屈膝平蹲、体侧屈、体前屈等,以及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具有一定的作用。 第一节伸展运动(二个八拍,图么12) 预备姿势:直立。 1一左脚向左侧迈一步(与肩同宽),同时两臂经体侧头后屈,两手扶头后(指尖相对,肘外展),眼看前方。 2一两臂侧上举(掌心相对),抬头挺胸。 3一两臂成侧平举(掌心向下)。 4~还原成直立姿势。 5一8同1一4动作,但方向相反。 第二节下蹲运动(二个八拍,图2-13〕 预备姿势:直立。 l一左脚向左侧迈一步(与肩同宽),同时两臂经体侧成平举(掌心向下)。 2一两腿屈膝半蹲,同时两臂肩侧屈,两手握拳(拳心向内)。 3一两腿伸直,同时两稗伸至侧上举(掌心向前),五指伸开(成“闪光”手)。 4一还原成直立姿势。 5一8同1—4动作,但方向相反。图2-13 第三节踢腿运动(二个八拍,图2.14) 预备姿势:直立。 1一左腿后伸脚尖点地,同时两臂经体前成侧上举(掌心相对),挺胸稍抬头。 2一左腿前踢,同时两手叉腰(掌心向下)。 3一还原成1的姿势。 4—左腿收回,同时两臂经体前放下成直立。 5一8同1一4动作,但方向相反。 第四节体侧运动(二个八拍,图2-15) 预备姿势:直立。 1一两臂经体侧至侧平举(掌心向下).同时左脚侧出一步(与肩同宽),脚尖点地,重心落在右腿上。 2一上体向左侧屈(两腿直膝),同时右臂经体侧成头后屈,右手扶头后,肘部外展;左手扶膝,眼看左下方。 3——还原成l的姿势。 4一左腿收回,同时两臂经体侧放下成直立。 5一8同l一4动作,但方向相反。 第五节体转运动(二个八拍,图2一16) 预备姿势:直立。 l一左脚向左侧迈一步(与肩同宽),同时两臂经前成平举(掌心向下)。 2一上体向左转体卯度,同时左臂后上举(掌心向下),右臂肩前屈(上臂平行于地面,掌心向下),眼看左手。 3一还原成l的姿势。 4一左脚收回,两臂放下成直立。 5——8同l一4动作,但方向相反。 第六节体前届运动(二个八拍,图2一17) 预备姿势:直立。 1一左脚向左侧迈一步(比肩稍宽),同时两臂经体前摆至上举,上体稍后屈,挺胸、抬头。 2一上体前屈,两手触地,两膝伸直。 3一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上体反弹一次,手指触地。 4一还原成直立姿势。 5一8同1 — 4动作,但方向相反。 第七节全身运动(二个八拍,图2一18) 预备姿势:直立。 l一两材经体侧摆至侧平举(掌心向下),同时左腿向左侧摆成朽度,脚面伸直。 2—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两臂经体侧回落,屈肘抱小腿,成全蹲,稍低头。 3一还原成1的姿势。 4-还原成直立姿势。 5一8同1一4动作,但方向相反。 第八节跳跃运动(二个八拍.图2一19) 预备姿势:直立。 1一双脚跳起成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2——双脚跳成并立,同时两手放下。 3——同1动作,但换右脚在前。 4一同2动作。 5一双脚跳成左右开立,同时两臂经体侧成平举 6一双脚跳成并立,同时两手叉腰。 7一同5动作。同时两手叉腰(拇指在后)。(掌心向下)。 8一双脚跳起,还原成直立姿势。 (三)沙袋操 沙袋操是轻器械体操形式之一,它是在徒手操的基础上,根据三至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器械的特点,以身体基本动作部位编制的成套动作。沙袋操的典型特点是手持适宜重量的沙袋,动作简易,但动作幅度和活动强度较大。它对矫正身体姿势,发展肢体和腰腹力量,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沙袋操活动中,还可通过抓、抛、接、举、掷等动作,发展学生的手指小肌肉群、上肢和腰腹力量。同时,沙袋操及沙袋活动,对培养学生身体正确的姿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上肢运动(二个八拍,图2·20) 预备姿势:直立,两臂下垂,两手体侧持沙袋。 l一两臂经体侧成平举(拳心向下)。 2一两臂前平举击碰沙袋两次(拳心相对)。 3一还原成1的姿势。 4一还原成直立。 5-两臂经体侧成平举(拳心向下)。 6一两臂经侧上举击碰沙袋两次。 7一还原成5的姿势。 8一还原成直立。 第二节提膝运动(二个八拍,图2·21) 预备姿势:直立,两臂下垂,两手体侧持沙袋。 1一两臂经体侧平举摆至前平举(拳心向下)。 2一两臂经下摆至后举(拳心向后)。 3一左腿屈膝提举.同时两手持沙袋在左腿下碰击一次(拳心相对)。 4一还原成直立。 5一8同l一4,但换右腿屈膝提举。 第三节下4运动(二个八拍) 预备姿势:直立,两臂下垂,两手体侧持沙袋。 l一左腿后伸,脚尖点地,同时两臂经体侧摆至侧平举(拳心向下)。 2一左腿前踢(脚面伸直),同时两臂摆至后下举碰击沙袋两次。 3一还原成1的动作。 4一还原成直立。 5一8同l一4动作,但方向相反。图2一24 第六节体转运动(二个八拍,图2一5) 预备姿势:直立,两臂下垂,两手体侧持沙袋。 1一左脚向左侧出一步(比肩稍宽),同时两臂胸前屈肘(拳心向内).两小臂垂直平行’ 2一上体向左转,同时两臂用力伸至侧平举(拳心向下),眼看左手。 3一还原成1的动作。 4一还原成直立。 5一8同l—4动作,但方向相反。 第七节体前屈运动(二个八拍,图2一6) 预备姿势:直立,两臂屈肘,手持沙袋于腰际。 l一左脚向左侧出一步(比肩稍宽),同时上体前屈,左有下伸将沙袋.放在地上,右臂不动。 2一上体直立,左臂回收至腰际屈肘抱拳。 3—上体前屈,右臂下伸将沙袋放在地上,左臂不动。 4一上体直立,右劈回收至腰际屈肘抱拳。 5一6上体前屈,同时两臂下伸握取沙袋。 7一8还原成预备姿势,最后一个八拍,还原成直立。 第八节跳跃运动(二个八拍,图2-27) 预备姿势:直立,两臂下垂,两手持沙袋于体侧。 l一左脚跳一次,右脚屈膝后踢,同时两臂屈肘于胸前,上臂夹紧,沙袋对准肩部。 2一右脚跳一次,左脚屈膝后踢,同时两臂向下伸直。 3一同1的动作。 4—同2的动作。 5一两臂经体侧成平举(拳心向下),双脚并跳一次。 6一两臂放下,双脚并跳一次。 7一同5的动作。 8一同6的动作,最后一拍跳.成直立。 案例四: 在轻器械体操中努力展示自我 教与学目标: 1.体验沙袋操活动中的乐趣,培养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与行为。 2.通过个人、双人或多人的各种沙袋活动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和力量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3.加强在集体活动中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努力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愿望。教与学内容:沙袋活动及沙袋操的个人及双人动作。 教与学步骤: 1.教师简述沙袋活动的内容、方法与要求,启发学生自己创造、探索各种各样的活动方法。 2.开始可先在教师带领下,学生成散点队形(均匀地分散在场地上),做以下单人练习: (l)原地单手、双手抓沙袋练习。即单手或双手持沙袋,体前屈肘(拳心向下),在将沙袋松手下落时,迅速再将沙袋抓住,反复多次在体前、体侧练习。 (2)原地单手、双手抛接沙袋练习。即单手或双手将沙袋向上抛起之后,并准确地将沙袋接住。在抛接中可增加拍手、转体、下蹲等动作(图2-28)。 (3)原地单手胯下、背后抛接沙袋练习。即同侧手在同侧越或异侧腿屈膝提起时,将沙袋由胯下向上抛起并接住沙袋(图2-29)。 3.在教师启发下做以下双人练习。 (l)两人背对背站立传接沙袋练习。即两人背对背站立做异侧转体双手交接的传接动作、两人双手从头上、胯下交接的传接动作、两人双手从头上传接后,一人体前屈胯下传,另一人全4在胯下接等练习(图2-30)。 (2)两人面对面站立相互抛接沙袋练习。即两人用单手、双手单向或双向的抛接、两人用单手从胯下、背后的单向或双向抛接等练习(图2一31)。 (3)两人同向或侧向站立做各种姿势的相互抛接练习。即两人前后同向站立,前者双手从头上向后抛沙袋,抛后立即向后转,后者接沙袋后立即向后转做上述动作,依次进行练习。侧向站立时,一般采用从外侧腿胯下同侧手方向抛给对方的动作练习(图2-32)。 4.学生自由结伴,进行创想性沙袋练习活动。 教与学提示: 1.在沙袋操和沙袋活动前,要加强收发器材的指导,并建立常规要求。 2.在教学实施中,可将沙袋活动及沙袋操的个人活动安排在一次深上活动,再将沙袋活动及沙袋操的双人活动安排在另一次课上活动。 3.可根据沙袋操的个人和双人活动素材,按节次创编较为完整的沙袋操,丰富个人和双人沙袋操的练习内容。 4.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个体、结伴、小组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尽情地发挥、展示、创想、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动能力。 案例五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行为 教与学目标: 1.通过沙袋操的自创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动作术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2.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协调素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基本活动能力。 3.增强学生相互交往、合作的意识和观念,体验创造活动中的乐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教与学内容:沙袋操自我创造活动。 教与学步骤: 1.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了解沙袋操自我创造活动的意义、方法和要求。 2.学生自我创造、自制沙袋操的器械,如自制沙袋包,也可利用易拉堆、矿泉水瓶内装沙和小石子制成具有一定重量的代用物等。 3.教师介绍几种沙袋操的基本动作。(1)土放动作:包括前、后、侧、上举,肩侧屈、前平屈,上、下振等。(2)下肢动作:包括屈膝提腿,侧举、前举,侧伸、后伸、前踢腿,半蹲、全4,弓步和跳跃等。(3)躯干动作:体前屈、后屈和侧屈,左转、右转等。 4.学生自由选择伙伴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推选出一名组长。 5.在各小组长带领下,分组进行活动,并在组长口令指挥下进行实践操练。 6.各组汇报、交流,并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归纳、小结,表扬先进,激励创新。 教与学提示: 1.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活动时,要求学生能结合沙袋操的特点和替代器材的不同特点,创编出具有特色的沙袋操活动内容。 2.在本次课之前,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沙袋操创编活动的要求,并作好选择器材的准备。同时,教师还可以准备各种不同的代用物和沙袋供学生选择使用。 3.教师可利用图片展示各种基本动作的部位及名称,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创编活动的条件,并引导学生拓展创编思路,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四、教学评价 (一)队列与队形练习的评价 1.积极参与队列队形练习,兴趣高涨,练习认真。 2.基本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并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3.练习中能够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4.在集体活动中主动展现自我,并能在集体中与同伴协同动作。 (二)基本部位操和沙袋操的评价 1.对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的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行为。 2.在操练中,能善于观察与思考,姿势正确、优美,富有表情,乐于表现自我,能与集体协同动作。 3.在操练中,能感受到自己身体部位的变化,并能及时调整和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 4.能说出部分基本体操的简单动作术语,并且能作出相应的动作。 5.在集体活动中,能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章走、跑与游戏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走和跑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和各种体育运动中表现出的最基本的活动能力,它是各项运动的基础。走和跑常以游戏的形式给儿童带来许多乐趣,由于它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并能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的条件和机会,不仅使儿童身体得到发展,而且在心理的需求上也得到了满足。 三至四年级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时期,身体尚未定型,发育尚未完善,心理尚未成熟。通过走、跑与游戏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走与跑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发展身体素质和走与跑的基本活动能力,并在走与跑的游戏中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促使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因此,走、跑与游戏是小学三至四年级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走、跑与游戏的教学,要达到如下的目标: (一)在走、跑与游戏的教学中,教会学生走与跑的正确方法,要使儿童在规定的距离内达到一定的速度和耐力水平目标。 (二)在走、跑与游戏教学中,发展学生走与跑的能力,发展速度、灵敏、协调和一般耐力素质,促进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和下肢力量的发展。 (三)采用多样化、兴趣化、儿童化、游戏化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各种积极因素,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友好交往的集体意识与行为,以及奋力拼搏和竞争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小学三至四年级走、跑与游戏教学内容,是在一至二年级自然走与跑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走、跑与游戏,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简易的技术和技能,发展位移速度、灵敏、反应、协调素质和一般耐力,培养走与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和提高走与跑的能力。本教材分别提供走的游戏,发展奔跑速度的游戏和发展奔跑耐力的游戏,反映出各种方式走与跑的内容。在教材设计中将走与跑和游戏融为一体,用动态的方式淡化走与跑教材分类的局限性和竟技运动的技术性、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性.体现出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全面地达成课程标准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构成走、跑与游戏的教学内容框架,为广大教师拓宽教学思路,扩展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一定的空间和余地。 本教材还为发展学生奔跑速度和耐力,提供了一些参考内容,对动作的方法,要领与要求在案例中作了介绍。 (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走、跑与游戏的教学,以走、跑与游戏教学内容为载体,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充分体现活动的即时与潜在的价值。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采取多种游戏形式、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多种教学组织与措施,强化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态度和行为。 2,在走的游戏教学中,应在一至二年级正确走步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走的动作,增加走的变化形式,增大走的步幅和步频,增长走的距离与时间,使培养走的正确姿势和发展走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3.在发展奔跑速度的游戏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奇、求异、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游戏与竞赛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简单技术和浅易知识的传授、诱导和点拨,学习各种发展位移速度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正确的跑的姿势,发展快速奔跑的能力。 4.在发展奔跑耐力的游戏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正确呼吸和分配体力的方法.特别强调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诱导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变化的条件下,在趣味性的游戏中,体验发展奔跑耐力的身体感受,在充满自信和激励精神的氛围中,努力完成预定目标,实现身体和心理发展新的突破。 5,在走、跑与游戏的教学中,发展奔跑速度和耐力的方法很多,内容也很丰富。但是,在各种发展速度的内容和形式中,以30一50米的快速奔跑,最能发挥和体现小学生的位移速度能力;在各种发展耐力的内容和形式中.400~600米距离的耐力跑促进小学生的一般奔跑耐力的能力和水平效果较好。因此,在走、跑与游戏多种多样内容的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围绕中心,教会学生在奔跑中发展速度和耐力的方法。 6.在走、跑与游戏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良好的教学常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规则、听从指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将育人与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 7.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完成走、跑与游戏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场地与设备,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与形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对于体能较弱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负荷,并不断增强体能。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案例 (一)走的游戏 走是跑的基础,跑是在走步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把走的游戏列入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正确走步动作和各种形式走步的体验,培养和形成走步的正确姿势,提高其走步的能力,为培养跑的正确动作和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走是人的身体形态与精神面貌的动作体现,也是基本活动能力的反映。因此,在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中,安排以各种形式走的游戏为教材内容,对达成教学目标有重要作用。 1.负重走游戏(图3·l)在进行正确姿势走步时,用肩背、肩扛、肩挑、身背、手抬、手抱、手提、双人抬、多人抬等形式走步。 根据上述负重走的形式,采用各种队形进行游戏练习或比赛,要求在走步位移过程中脚掌迅速滚动,动作柔和,努力加大步幅,增加蹬地力量(图3·2)。 2,倒退走游戏(图3一3)背对走的方向,倒退行进。倒退走的特征,是在两脚依次走步时,用脚前掌先着地,然后过渡到用脚后跟着地蹬离地面。 根据倒退走的要求,可组织双人、三人或多人手牵手或手持竹竿、绳子等物的集体行进游戏(图3一4)。 3.改变速度走的游戏在正确走步姿势的基础上,可利用各种图形进行个人、双人或多人的快慢交替、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向前走和倒退走游戏。 案例一 在走的游戏中表现出合作行为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的意识与行为。 2,培养学生对走步的兴趣,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进一步培养多种形式走步的正确姿势,发展灵敏、协调素质和走步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走习惯,促进下肢力量的发展。 4.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发扬相互配合协作精神,努力完成学习目标。 教与学内容:“救护车”,游戏。 教与学步骤: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游戏的场地(图3一5)。 2.教师示范、讲解负重走、倒退走、改变速度走的动作方法和要求。 3.在教师带领下,学生跟着教师进行加大步幅、加快步颇走步、倒退走和改变速度走的练习。在动作方法上,要求向前迈步时摆动腿以脚跟先着地,脚尖自然翘起,着地瞬间膝关节自然伸直,随着身体向前移动,脚掌迅速滚动,动作要柔和。身体重心移至垂直部位时,支撑腿要求伸直,并以全脚掌着地。 4.进行双人合作负重走“救护车”游戏。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个组,利用跳箱格子为“救护车”代用物,两人一组,前后站立,正面行进(图3·6)。 教师讲解规则: (l)当“救护车”抵达对方起点线,将车辆停放在停车区内,方能与对方同伴交换乘车,继续进行游戏; (2)以车身全部进入停车区才算到达。 (3)交换“乘车”时,“车身”,不需调头。 (4)必须采用正面走步姿势进行游戏。 5.进行双人合作例退走“救护车”游戏。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个组,利用跳箱格子为救护车代用物,两人一组.左右站立,倒退行进(图3-7)。 游戏规则基本同上,但在游戏中,必须采用倒退走形式进行游戏,除了两人左右并列行进外,还可采用前后站立的行进方式进行游戏。图3-7使用的方法,并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爱护器材。 6.“救护车”创想游戏。在完成以上两个游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利用一只跳箱格子,自创自编围绕各种形式走的游戏,随后组织交流,并安排集体创编游戏活动。 教与学提示: 1.本游戏是以跳箱格子为手段,活动前,教师必须要讲清楚使用方法,并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爱护器材。 2.除了使用跳箱格子外,还可采用体操棒、竹竿、绳子代用物,同样达到游戏效果。 3.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合作,指导学生体验走步的正确姿势。 4.在创想游戏时,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多种器材,以便学生选择使用。 5.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案例二 在走的游戏中提高变速走的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2.改进走的动作,提高改变速度走的能力,发展灵教、协调素质.增强腿部力量。 3.培养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体验活动的乐趣和身心感受。 教与学内容:“一个都不掉队”。 教与学步骤: 1.学生分成若干队,每队4一6人,成横队排列,学生双手体前同握一根横竿.在教师指挥下,各队依次进行改变速度走的练习(图3-8)。 2.在练习中,先做加大步幅走的练习,以增加蹬地力量,随后做加快步颇的快速走步练习,要求进一步体验走的正确方法和身体感受。 3.进行“一个都不掉队”游戏。 (l)按图3一场地,进行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变速走游戏。要求慢速走时加大步幅,快速走时加快步频。 (2)按图3.9场地,要求每小组单数学生背后握竿,双数学生体前握竿,进行集体协作的变速走游戏(图3-9)‘为提高游戏的竞争性,可采取两个小组站在同一起点线上进行两队问比赛。 (3)在图形场地上进行快速走游戏。游戏方法:在场地上画两个直径分别为16和6米的同心圆,在两国之间画四条等距离起跑线。将学生分成每组6人若干队,每队成一列横队站在起跑线上,集体双手持竿(或绳)。教师发令后,每队按逆时针方向快速走完一圈,以最先到达的队为胜(图3·10)。 教师简述规则与要求后进行游戏比赛。 教与学提示: 1.这是一个通过改变速度走的游戏,提高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的教学案例。通过活动,激励学生团结合作,一同前进,“一个都不掉队”。在集体配合下,提高学习的自信心。通过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合作,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2,在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观察,指导学生体验走步的正确动作,特别是引导学生体验速度变化时的身体感受,以获得加快蹬地力量和步频,提高走的速度的效果。 3.利用圆形场地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内外圈走时的不同感觉。因此每次练习后,应适当调动位置。 类似以上发展走的能力的游戏还有:“龙舟赛”(图3一11)、“三人四足接力走”(图3·12)等。 (二)发展跑的速度游戏 1.发展奔跑反应速度的游戏 (l)各种姿势快速反应起动的奔跑游戏。例如,以单膝跪、双膝跪、俯卧、仰卧、下蹲、站立等姿势的正面和背向起动方法.做一定距离快速反应起动的奔跑游戏(图3一13),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反应速度。 在各种姿势快速反应启动奔跑游戏中,重点掌握站立式起跑的方法,要求学生快速反应起跑,并积极加快速度进人快速奔跑阶段。根据上述活动资源,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快速反应启动奔跑游戏,跑的距离一般在15一25米左右。 (2)各种形式的快速反应奔跑游戏二例如,“叫号赛跑”、“后抛实心球转身追球跑”、“抢占空位”、“往返接力跑”、“改变追击目标”、“相互抓‘尾巴’”、“听(或看)信号追拍”、“快速出击”等。 2.发展奔跑动作速度的游戏 发展奔跑中动作速度的游戏,除了可以从发展奔跑反应速度游戏内容中选择使用外,还提供以下相关的内容供教师选用。例如,双脚连续并跳后,向后转身快速奔跑、“跨越一定距离实心球的跑”、“折返触物跑”、“听哨音转身跑”、“跳绳接力跑”、“追逐跑”、“两人三足跑”、“让距离跑”、“换物赛跑”、“冲过危险区”、“兰人牵手跑”、“网鱼”等游戏(图3-22?33)。 3.发展奔跑位移速度的游戏 发展奔跑位移速度的游戏是小学三至四年级走、跑与游戏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快速奔跑一定距离,体验在快速奔跑中的身体感受,从而进一步改进跑的动作,培养跑的正确姿势,提高位移速度和奔跑能力。特别是在游戏活动中,适当结合一些放松跑、加速跑、站立式.起跑后的加速跑的练习,对学生掌握正确跑的动作,获得加速的身体感受,具有重要作用。途中跑是奔跑全过程中速度最快、距离最长的主要部分。在这段较长的距离中,速度和步长比较稳定,不仅是改进跑的技术,培养跑的正确姿势,也是发展和提高位移速度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游戏教学中,要让学生跑完一定的距离,才能有效地提高位移速度。小学三至四年级的快速奔跑距离,一般在30~60米之间为宜。 发展奔跑位移速度的游戏,推荐以下一些游戏内容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例如,“间隔换人接力跑”、“集体握竿跑”、“25米往返接力跑”、猜拳追逐跑、30米迎面穿梭接力跑、菱形接力跑,30米曲线接力跑、拉人跑、30米内通过2~3个障碍物跑、连续跨越几个障碍物跑等。 案例三 发展奔跑反应速度能力 教与学目标: 1.体验各种不同姿势快速启动的身体感受和游戏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培养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发展反应速度、灵敏和协调素质。 3.培养竞争意识与行为和勇敢、果断的精神。 教与学内容:各种姿势快速启动的奔跑游戏 教与学步骤: 1.教师简述本课的学习目标后,让学生分散自主练习各种跑的启动姿势。教师根据学生自主练习情况进行归纳,集中进行跪、蹲、坐、卧、站立等不同姿势的启动动作练习。 3.教师重点介绍“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方法、要领与要求,并作示范。 4.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解动作练习(图344)。 5.站立式起跑的完整动作练习。在教师口令指挥下,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反复练习起跑后接15米加速跑动作。 6.进行“叫号比赛”游戏活动(图3-45)。 (l)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当教师喊“各就各位”和“预备”时,全体学生都按站立式起跑方法做出动作;当听到呼号时,被呼到号的学生立即起动,向圆心方向快速跑出,并用脚踩内圆线后折返跑过原站 (2)教师讲解规则和要求后,集体进行练习。 教与学提示: 1.在进行站立式起跑教学时,让学生掌握“各就各位”、“预备”和“跑”的正确动作方法。 “各就各位”时,要将有力脚放在前面,后脚离起跑线约一脚半距离,并用前脚掌支撑地面; “预备”时,两度弯曲,重心下降并前移是该动作重点.上体前倾,两脚跟提起用前脚掌着地是关键; “跑”时,两脚要充分后蹬,后腿快速前摆,两臂积极作前后摆动,身体前倾而出;随跑出的距离,身体逐步抬起,逐渐增大步幅。 2.在结伴、分散自主练习中,相互交流与帮助;教师注意观察,并给予指导和启发,对学生练习中提出的问题,予以释疑和解难,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掌握学习的方法。 类似发展奔跑反应速度的游戏资源还有以下几个: “改换追击目标”(图3·46)等。 案例四 发展奔跑动作速度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学习各种发展奔跑动作速度的游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发展动作速度、灵巧和下肢力量素质,提高动作节奏感和判断力。 3.培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教与学内容:“折返触物跑”游戏。 教与学步骤: 1.课前在操场上准备若干条宽为l米、长为12米的跑道,并在跑道起点5米、8米、12米处各放置一只装水的塑料瓶(图3-47)。 2.教师讲述游戏的方法:当听到口令后,学生快速奔跑到5米处将塑料瓶拨倒,并立即返回到起点将瓶拨倒,第二次跑到8米处将瓶拨倒,又返回到起点处将瓶拨倒(在第一次被拨倒后,起点同伴已将瓶扶起放正),第三次跑到12米处,又将瓶拨倒,最后快速返回起点线,以最先到达起(终)点线者为胜(图348)。 3.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让学生理解、掌握游戏的方法。规则中特别强调:每次触物时必须将瓶拨倒,如果只触及而没将瓶拨倒,必须重新再拨。 4.在教师指挥下.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并指导学生折返时注意转体和降低重心,加快动作速度。 5.游戏开始时,跑的速度不宜过快,主要让学生体验折返跑时的身体姿势与动作感受,待练习一次后,再组织游戏竞赛。 教与学提示: l,本案例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弃跑时的动作速度和折返转身时的动作速度能力。因此,在游戏教学中,让学生体验途中跑时后蹬充分、有力,在保持一定步频的同时,努力加大步福的动作速度感觉;在折返转身时,把握身体重心变化,变换调整动作颇率,提高快速反应和动作速度能力。 2.在进行该项游戏活动时,可先让学生进行8-10米距离的往返触物(或碰同伴的脚、膝、手部位)跑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动作和反应速度的能力。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调整折返的距离和次数;可随学生能力的提高,逐渐降低触物的高度,以增加难度。 类似上述发展奔跑动作速度能力的游戏还有以下几种形式: “跨越一定距离实心球的跑”、“冲出包围圈”(图3·49)。 案例五 发展奔跑位移速度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在奔跑游戏中,改进跑的动作,培养跑的正确身体姿势。 1发展灵敏、反应、协调、力量素质和位移速度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与行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4.培养竞争意识,发扬顽强的拼搏精神,加强同伴间的友好合作与交往。 教与学内容:“圆形接力跑”。 教与学步.: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游戏场地(困3一50)。 2.在教师带领下,集体进行跑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练习,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数次放松跑练习。要求学生跑时采用中等速度,做到动作幅度大,腿部蹬摆充分有力,动作自然放松(图3·51)0 4.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与要领.后,首先让学生练习并掌握传接棒的方法。按图3·51场地及分组站队要求,各队排头持接力棒,听到口令后,立即沿圆周逆时针方向跑出,将棒交接给本队的第二个同学,依次进行传接棒练习。 5.在教师指挥下,进行“群雄夺冠”游戏。 按上述场地与分组,在画心中的两块登起的海绵垫上放上一座“奖杯”,和7块名次“奖章”。发令后,八个队第一人沿跑道按逆时针方向跑一圈,当接近终点时,第二人即刻站到起跑线后准备接棒,第一人完成传捧后,自己站到本队排尾。依次进行,最后一人跑完一圈并绕过本队排头,直奔圆心争夺“奖杯"o 6.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群龙戏珠”游戏。 游戏开始前,各队面向圆心纵队站立,队员前后保持一臂距离,两脚开立,第一人双手体前持实心球。发令后,各队第一人由体前从胯下向后传球,传至排尾队员,即转身沿圆周跑一圈.绕过本队排尾到排头位置站立,继续游戏。最后以先到达的队为胜(图3一2)。 7.在上述游戏前还可组织学生进行“群龙传珠”游戏,即按纵队排列,进行左右、上下的原地传球游戏。 教与学提示: 1.此案例是为发展位移速度,提高快速奔跑能力设计的游戏,除了要让学生在直跑道上体验快速奔跑的感受外,还安排了圆周跑的游戏让学生在弯道上体验快速奔跑的身体感受。因此,在组织游戏活动前,分别在直道和圆周上进行放松跑、加速跑的练习,使学生找到速度感觉,体会跑的正确动作,然后再组织游戏竞赛。 2.圆周跑游戏是通过棒和实心球的传递来完成交接动作,教师应教会学生传递的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后,通过小组分散活动,让学生探索传接的最佳方法,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3.游戏前,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回周跑的特点和跑得快的简要答案。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愉悦。 类似以上发展奔跑位移速度的游戏还有:“叫号追逐跑(图3一53)”、“快速列车(图3-科)”。 (三)发展奔跑耐力的游戏 在奔跑游戏中,不仅要使学生跑得快,又能跑得持久。因此,小学三至四年级发展奔跑耐力的游戏内容,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欢乐的氛围中,忘却疲劳或推迟疲劳的出现,从而获得奔跑的动作体验和奔跑耐力的发展与提高。要使学生跑得轻快而持久,不仅要保持跑的正确姿势,还要让学生掌握耐力跑的方法和调节跑的速度,体会和运用跑时的动作节奏与呼吸节奏,同时,还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学习发展奔跑耐力的游戏内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全面达成领域目标。 1.体验发展奔跑耐力身体动作的游戏 例如,“轮流领先跑”、“叫号领头跑”、“呼喊口令跑”、“双人拉车跑”、“多人拉车跑”、“多人牵手跑”、“羊肠小道曲线跑”’等。根据上述内容可利用学校自然地形或设计不同图形场地,配以轻快的音乐节奏进行游戏活动。在活动中,一般以较慢的速度、均匀的步伐,体验耐力跑时脚的柔和着地方法、动作节奏和呼吸节奏。 2.发展奔跑一般耐力水平的游戏 例如,“椒物赛跑”、“跳绳跑接力”、“改道通行”、“往返跑比赛”、“群龙追尾”等(图3·55?59)。 案例六 体验奔跑耐力身体动作感受 教与学目标: 1.能较快地掌握用均匀的速度、轻松的步伐参与奔跑游戏,初步体会跑时的动作和呼吸节奏。 2.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发展耐力素质和持久跑的能力,提高集体协间动作的水平。3.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与学内容:“叫号领头跑”、“叫号结伴”。 教与学步骤: 1.学生分成6·8人一队,排成横队做原地跑步动作,并有节奏地进行两、三步一呼,两、三步一吸的练习,要求能用前脚掌先着地、摆臂配合协调,呼吸有节奏。2.进行“叫号领头跑”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队,每队卜8人,排成一路纵队,每队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沿大国形慢跑(图3-60)。教师发出号数口令后,各组该号学生迅速从外侧跑出,排到本组当排头领跑。 3.该游戏在练习数次后,也可穿插“叫号结伴”游戏。在慢跑中,当听到教师数字口令后,学生立即以数字规定人数手拉手来集在一起,以剩下的学生为失败(图3一61)。教与学提示: 教与学提示: 1.“叫号领头跑”游戏是在学生持续慢跑中,突然加快速度跑一段距离再保持慢速跑进,因此,要求学生组队人数不宜太多,间隔距离不宜太大,以免因增加快速跑段距离而影响耐力。 2,“叫号结伴”游戏宜安排在“叫号领头跑”游戏之后进行,教师可采用多种叫号方式,如采用计算结果在6以内的加、减、乘、除法;变化结伴方式,如手牵手、手挽手、脚碰脚等变化动作。3.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在奔跑中体验呼吸的方法和跑的正确姿势,使学生跑得自然、轻松、时久。 4.游戏的场地可以随意选择,但要便于教学管理。 类似上述发展奔跑对力的游戏内容还有: 游戏1:“多人牵手跑”。 游戏准备: 1.在操场画一个直径为20米的大圆(或小型环形跑道)。 2.录音机1合。 游戏方法:(图3一62) 1.学生成一路纵队在跑道上(或圆形)按音乐节奏慢跑。 2.当教师任意喊个数字,如“3",则由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人牵手跑,同时三人呼喊,,1、2一l、2,,口令,统一步伐,剩下者为失败。 3.教师反复叫号,最后以失败者少的教学小组为胜。 4,最后教师喊“1",则成原来一路纵队排列顺序慢跑或放松走步调整后,再继续游戏。 游戏规则: 1.必须按规定人数牵手跑,多或少者均为失败。 2.牵手跑时,必须按音乐节奏调整统一步伐。 3.失败者不得停止跑步,或离开跑道。 游戏建议: 1.教师叫号数一般控制在l一6之内。 2.开始跑的速度可以慢些,脚步小些,跑的时间可以短些,待有一定基础后,再逐渐加快速度、增大步幅和增加跑的时间。 游戏2:“羊肠小道跑”。 游戏准备: 1,在操场画长为20米的蛇形跑道8条(图3一63)。 2.录音机l台。 游戏方式: 1.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个队,分别以纵队排列在问肠跑道上。 2.游戏开始,学生按音乐节奏慢跑,始终保持匀速,用均匀一致的步伐,慢速度跑进。 3.当教师发出“追!"(或哨声)时,各队排头迅速浴跑道,用较大的步子,较快的速度追到前面一队后面尾随慢跑,依次进行,直至最后一名队员完成游戏。 4.最后以完成游戏最好的队为优胜。 游戏规则: 1.必须沿跑道追尾,不得超近路或离开跑道。 2.慢跑中,每队队员之间必须保持适宜的距离(以一定距离为宜)。 3.慢跑中,每队队员步伐要一致。 游戏建议: 1.游戏开始前,在慢跑中先练习呼吸方法,教师喊“呼呼一吸吸”口令,学生随口令体会动作。 2.教师发出“追”的信号,间隔时间可视学生练习水平而定。 3.游戏进行之中,可采用走步来调节体力,并在走步中练习有节奏的呼吸方法。 案例七 提高奔跑耐力的水平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灵敏、反应和协调素质,提高奔跑的耐力水平。 3.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交往合作的意识,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教与学内容:“群龙追尾”(图3·59)。 教与学步骤: 1.教师简述游戏的方法、规则与要求,并请五位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成两个队,进行示范。 2.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队,每队8?10人为宜。首先,将各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组,组成两条小龙(队员排成纵队,后者双手搭在前者双肩上,排头为龙头,排尾为龙尾),进行“双龙追尾”游戏。 3.“双龙追尾”结束后,由各队组成大龙,游戏开始.四条大龙的龙头相互追捉龙尾,每捉到一次得l分,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4.最后各队再分为两组,组成八条小龙,进行“群龙追尾”游戏。最后也是以褥分多的队为胜。 5.游戏结束后,教师小结讲评,鼓励强龙,激励弱龙.畅谈感受,增强信心。 教与学提示: 1,本案例的设计指导思想是通过三种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通过游戏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游戏的竞争性,逐步扩大移动的范圈,增大活动的量,逐渐地将游戏引向高潮,以获得较好的身心发展效果。因此,在开展此游戏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适宜地调节、安排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以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 2.此游戏可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的场地开展活动,但在游戏进行中,应适时轮换游戏的领头人,让多数的学生都能体验游戏不同角色的乐趣。 3.在游戏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努力去竞争,加强集体的合作,体验体育的价值。类型相似的游戏介绍如下:"2分钟25米住返跑比赛”。 四、教学评价 (一)走与游戏的评价 1.对走与游戏内容有较大的兴趣,活动中体现出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行为。 2.在学习中能体验到正确姿势走的身体感受,知道它的锻炼价值,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 3.在游戏中能努力展示自我,对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并充满着学习的自信心。 4.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表现出良好的交往合作精神与道德风貌。 (二)跑与游戏的评价 1.对跑与游戏充满了极大的热情与兴趣,在活动中体现出较高的学习欲望,态度积极,主动参与。 2.在游戏活动中,能找到不断加速的感觉,能体验到发展耐力水平时的身体动作感受。 3.能通过游戏活动,感觉到位移速度能力和耐力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并能运用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改进跑的动作,形成身体正确姿势。 4.在游戏活动中,充满竞争和拼搏意识与行为,表现出良好的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刻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附:三至四年级学生体能测试参考量表 说明: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应将学生体能发展的评价参考标准,结合学生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以及进步幅度等.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综合评价,最后进行等级评定。 第四章 跳跃与游戏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跳跃是人体基本活动,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受小学生喜爱。跳跃与游戏的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欢乐,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仅能有效地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动作知识与实用技能,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地发展。 根据三至四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跳跃与游戏的教学所选用的内容,都以游戏为形式,以发展跳跃活动能力为重点,以掌握跳跃的正确方法和培养身体正确姿势为中心,以全面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为宗旨。因此.贯彻和实施跳跃与游戏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未来的实践与应用以及身体与心理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跳跃与游戏的教学,使三至四年级的学生能够达到如下的目标: (一)在跳跃与游戏活动中,重点发展学生的跳跃基本活动能力,进一步掌握用单、双脚跳跃的正确方法,初步体会跳高、跳远的简单动作方法,使学生具有跳得远、跳得高的意识。 (二)在跳跃与游戏活动中,发展灵敏、速度、协调和力量素质,增强弹跳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跳跃和奔跑相结合的能力,培养观察力、目测力和时空感。 (三)选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手段和内容,提高与改善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努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并充满自尊与自信。 (四)体验群体活动的乐趣,表现出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敏捷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小学三至四年级跳跃与游戏教学内容,是在一至二年级跳跃基本活动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些培养跳跃正确姿势,增强下肢力量,发展跳跃能力的游戏性跳跃内容,并开始学习简单形式的跳远和跳高基本动作,初步体会快速奔跑与单脚起跳相结合的动作方法。因此,本类教材以发展跳跃能力的游戏、跳远与游戏和跳高与游戏反映出三至四年级各种方式跳跃的教学内容,体现出以在游戏中学习跳远与跳高为中心,以发展跳跃能力为重点的内容特点和课堂教学要求。跳远、跳高与游戏的紧密结合,淡化了田径运动项目的竞技性和规范性;更趋向小学三至四年级跳跃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灵活性、启发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更凸显出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依托跳跃与游戏内容为载体,全面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类教材中的跳远与跳高动作,没有腾空姿势的冠名,都是在快速奔跑中起跳的自然的急行跳远和急行跳高的简易动作和简单技术。通过跳远与游戏和跳高与游戏的教学,教会学生合理的跳跃方法,体会快速奔跑与单脚起跳相结合的动作方法,乃是充分发展学生身心和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该两项教学内容,既突出了教学内容的中心和学生发展的重点,又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拓宽创造教学的空间。在案例中为教师提供了一些基本技术动作的参考教学方法。 (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跳跃与游戏的教学,必须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和富有竞争性的特点,充分挖掘和创造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和强化学生参与跳跃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跳跃与游戏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跳远、跳高与游戏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有效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弹跳力的基础性练习方法与手段,要有意识地将各种游戏与跳远、跳高基本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3.要使学生跳得远、跳得高,快速奔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是关键,除了让学生学习与初步体会这一动作技术之外,提高奔跑的速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4.在教学中,将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和跳跃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往重单、双脚的跳跃和左右腿力量的匀称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和跳跃能力的提高。 5.在跳跃与游戏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特点,或设置经努力后能克服的障碍与困难,或变化其条件与手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6,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和教法手段,加强个体与群体、分散与集中、规则性与自主性的练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相互交往与合作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7.在跳跃与游戏教学中,要建立一定的教学常规,加强教学秩序和安全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一)发展跳跃能力的游戏 把发展跳跃能力的游戏列人教材内容,是因为它具有生动活泼,趣味性、娱乐性强的特点,它能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参加各种跳跃活动,使学生在跳跃游戏中掌握各种方式单、双脚跳的练习方法,学会快速蹬地起跳的技术,发展灵敏、协调、力量素质,提高爆发力、弹跳力和跳跃基本活动能力。为跳远、跳高与游戏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1.发展单脚跳跃能力的游戏 这一类游戏包括“单手摸商物比赛”、“开火车”、“四人转”、“快快跳起来”、“猜拳跨步比赛”、“单足跳追逐跑”等(图4一1-6)。 2.发展双脚跳跃能力的游戏 这一类游戏包括“双人蹲转跳”、“并足直膝跳短绳”、“立定跳远比赛”、“青蛙跳荷叶”、“并足跳过障碍物”、“双脚跳过海绵垫”等(图4-7-12)。其中立定跳远游戏是一项发展双脚跳跃能力的典型教材,它对于发展腿部的爆发力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弹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般以该项内容作为测试学生跳跃能力的重要项目。 案例一 发展单脚跳跃能力 教与学目标: 1.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单脚跳游戏,并对跳跃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培养单脚起跳的正确姿势,初步学会用有力腿迅速蹬地跳起的方法,发展弹跳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3.发扬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布助。 教与学内容:“单脚起跳用手摸悬挂高物”(图4-13)。 教与学步骤: 1.教师先示范,并讲解“走或跑几步后一脚瞪地起跳,用手摸悬挂高物”的动作方法和要领。 2.学生跟着教师做“走几步,一脚用力起跳,另一旋屈膝上提,用起跳腿的异侧骨向上伸”的模仿练习。 3.采用慢跑3~5步做上述动作的模仿练习。 4.学生自由结伴,一人手握体操棒料举,另一人做模仿摸高物的跳跃练习。 5.进行“单脚起跳用手摸悬挂高物”的游戏: (l)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6个队,每队4~8人,纵队排列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后,各队第一个队员自然跑三步起跳,用手摸悬挂物,根据摸到悬挂物的高低给予不同得分,依次进行,最后以积分最多的队为优胜。 (2)根据以上活动组织形式,增加助跑步数,即改为五步助跑进行摸高比赛。 (3)根据上述组织形式及助跑步数,采用悬挂单个物体逐步升高的方法进行游戏比赛。每轮比赛以摸到高物者得一分计算,最后以积分最多的队为胜。 教与学提示: 1.本游戏在练习前,可先安排跑几步一脚蹬地起跳后,落在离起跳点一米处小圆圈内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促使学生控制起跳时身体前倾或克服片面追求远度,忽略向上跳起的错误动作,而设置落地区的练习,会有助于发展单脚起跳能力。 2.在用手摸高挂物的游戏中,教师必须有目的联系发展跳高或跳远能力的要求,在起跳点前面不同距离设置悬垂物。如,发展跳高能力时,可将悬挂物放!在起跳点的垂直上方;发展跳远能力时,可将悬挂物放置在起跳点前50一100厘米距离的上方。 3.悬挂物应设置不同的高度,以利于调动绝大多教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乐趣。 4.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安全措施和教育,鼓励学生努力进取,学有所获。类似发展单脚跳跃能力的游戏还有: “快快跳起来”(图4一14)、“跑跳过障碍比赛”(图今15)等。 案例二 发展双脚跳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学习双脚跳跃游戏的兴趣,并对学好动作充满信心。 2.初步掌握双脚跳跃的方法,培养灵敏、协调素质,发展双脚连续跳跃的能力。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与学内容:“双脚连续跳过库碍物比赛”(图4-16)。 教与学步骤: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要领后,提出游戏的要求.请一个学生作示范。 2.先进行有垫步的“双脚连续跳越障碍物”的游戏。即适当增大两个障碍物的距离.一般以两次垫步跳后,再越除碍。 3.然后进行无垫步的“双脚连续跳越障碍物”的游戏。两个障碍物的距离一般以l来为宜。 4.第三次练习,适当增加设置障碍,逐渐增大障碍距离和高度进行比赛。 5.游戏活动后,让学生交流游戏活动中的心理感受,树信心,鼓干劲,激励学生更主自觉地参与活动。 教与学提示: 1.本案例的设计思想是通过连续双脚跳过障碍物的游戏,培养学生双脚爆发用力,提高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体会用前脚掌蹬地跳起的动作感受。因此,在进行该项内容教学时,应根据学生体能水平和技术能力,灵活地设置障碍物,如变化高度、距离、数量等。 2.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精神,可采用设置不同条件的作业方法,或自定学习目标、自造器材、自定距离与高度,按自己的意愿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得到发展,都能享受成功的乐趣。 3.发展双脚跳跃能力的游戏很多,例如女学生喜爱跳橡皮筋,教师则可将其内容再创造,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脚跳游戏,也可利用室外台阶、体操凳等物体和器材开展双脚跳游戏活动。 案例三 提高双脚跳跃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双脚跳跃游戏的活动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 2.使学生掌握双脚跳跃的正确动作,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灵敏、协调素质,增强腿部爆发力,提高双脚跳跃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教与学内容:“立定跳远比赛”(图4-17)。 教与学步骤: 1.在教师带领下先进行游戏前跳跃活动的专门性练习。 (l)原地半4姿势,做快速有力的向上纵跳练习。 (2)原地做弹性屈伸动作,然后两省向前上方用力摆起,两脚用力蹬地、展体向前跳出,双脚屁膝缓冲,轻巧落地的动作练习。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立定跳远”完整动作的练习。要求学生努力做到:预备姿势:两脚平行自然开立,上体稍前倾,两腿屈膝,两臂后举。 起跳动作: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用力蹬、展开,迅速向前跳出;腾空和落地动作;起跳后应充分挺胸、伸能,使身体尽量伸展;当落地时,两腿屈膝举起,两臂摆至体前,小腿尽力前伸,最后用两脚跟着地,双脚一经着地,即屈膝缓冲,保持身体平衡。 3.教师示范,并讲解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四个队,纵队排列在起跳线后。游戏开始,各队第一个队员试跳,按成绩评出第一轮次的第一名,然后第二个队员试跳,按成绩评出第二轮次第一名,依次进行。最后以第一名多的队为胜。 教与学提示: 1.立定跳远是发展学生双脚跳跃能力的主要内容,本案例通过游戏的教学,使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获得主动、积极参与活动和竞争的能力。为了显示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还可以安排合作游戏“立定跳远接力赛”,即采取后面队员在前面队员落点上跳跃接力,以累计成绩评出优胜队,发扬合作精神,体验集体活动情趣。 2.本案例要求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与练,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助与导,要充分体现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要给予学生自主发挥、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机会。 3.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特别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引导与帮助,并共同参与活动,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类似发展双脚跳跃能力的游戏还有以下几种:“青蛙跳荷叶”(圈4-10)、“双脚跳过海绵垫”(图4·12)。 (二)跳远与游戏 跳远与游戏是小学三至四年级目撅教材的重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要求,以及小学生的年级特征,选择了简单易学的急行跳远及其游戏,来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急行跳远是一种最简单的、自然的跳远动作,通过跳远与游戏的教学,培养学生跳远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自然助跑与蹬地跳相结合动作的身体感受,初步学会急行跳远的方法,发展协调性、弹跳力、观察力与时空感。 急行跳远动作是由自然助跑,一脚蹬地踏跳、身体腾空和双脚轻巧落地四个连续的动作环节组成的,其中助跑与踏跳结合的技术是跳远的关键。因此,教学时应多做短距离助跑与踏跳相结合的游戏练习,在跳远与游戏教学中也应多做些快速奔跑练习,体会和掌握跑的节奏。 1.发展助跑与踏跳能力和轻巧落地能力的游戏 这一类游戏有“越过橡筋带”、“头顶悬挂物”、“空中接来球”等(图4一18-20)。 2.发展跳远能力的游戏 这一类游戏有“比比谁踏得准”、“比比谁跳得远”、“跳远擂台赛”、“比比谁落地稳”等,这些游戏均应在规定的助跑距离或步数内,进行急行跳远的游戏和比赛。 案例四 提高急行跳远的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急行跳远的能力,使学生能在快速奔跑中,从一定的区域内蹬地踏跳,双脚轻巧落入沙坑。 2.发展学生协调素质和弹跳力,体验跳远时的身体动作感受,培养身体正确姿势,提高观察力和时空感。 3.培养勇敢、自信、果断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与学内容;“比比谁跳得远”(图4一21)。 教与学步骤: 1.在教师带领下,游戏前先进行以下练习: (l)慢跑3步,做踏跳、腾空后屈膝缓冲落入沙坑动作,体验轻巧落地。 (2)5一6步助跑,从助跳板上踏跳后,使身体充分腾起,再轻巧落地,体验积极踏跳和身体充分腾起的身体感受。要求学生体会最后一步踏跳腿快速班伸,同时摆动积极快速向前上方摆动,上体保持正直的踏跳动作。特别强调踏跳腿充分蹬直髋、膝、踝三个关节,使身体充分腾起。落地时要注意屈膝缓冲(图4一22)。 2、进行“比比谁跳得远”游戏: (l)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和要求,并请学生做一次示范。 (2)首先进行规定助跑距离(12米),利用助跳板的跳远比赛,经过两个轮次试跳,最后以“优秀”达标数最多的队为胜。 (3)接着采用延长助跑距离(16米),利用助跳板的跳远比赛,以两个轮次试跳“优秀”达标数多的队为胜。 (4)然后,按上述规定助跑距离,在40厘米宽的踏跳区起跳的跳远比赛。 (5)最后,采用自由选择助跑距离,进行“跳远擂台赛”,以第一个队员跳远的落点为依据,在沙坑外侧插上小红旗并随之前移。最后以创造最远落点的队员为“跳远擂主”(或称“跳远冠军”)。 教与学提示: 1.在小学生初步学习跳远动作时,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助跑与踏跳相结合和轻巧落地上,本案例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会动作要领,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助跑距离,提高跳远的能力。因此,在进行该游戏前,可以先进行“看谁踏跳好”、“看谁落地稳”(屁膝下蹲)的游戏和比赛,然后再进行规定距离的跳远比赛游戏。 2.为了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场地与器材,合理地组织形式、辅助练习的补充,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活动机会。 3,加强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差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与发展。 (三)跳高与游戏 跳高与游戏是小学三至四年级跳跃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教材选择了动作简单、易学易练的急行跳高与游戏.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基本动作方法,掌握两腿摆动依次过竿的跳高方法,充分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协调性和跳跃基本活动能力。急行跳高动作也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基本环节组成,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决定了跳高教学中,应把助跑、起跳作为重点,不要过早地引导学生过分关注在过竿的姿势和高度上,以免影响学生掌握正确的基础技术动作。在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跳高与游戏教材为载体,全面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1.发展助跑与起跳能力的游戏 这一类游戏包括“左右垫步跨跳橡筋带”、“跨跳低架”等。 2.发展跳高能力的游戏 这一类游戏有“跳高接力”、“跳高综合接力”、“跳高擂台赛”、“四人协作跳高比赛”、“三步助跑跳高比赛”、“跳过去,钻出来”等(图4一5一29)。 案例五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跳高游戏活动。2.体验急行跳高的身体感受,学习和体会跳高的正确方法,发展学生灵铁、协调素质和弹跳力,提高学生跳跃活动能力。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行为。 教与学内容:“多人协作跳高比赛”(图4一27)。 教与学步赚: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和要求,并作示范。 2.在教师带领下,先进行热身活动。 (l)分成人数相等若干队,以队为单位分散进行“直腿摆动左右跨跳橡皮筋带”的练习。 (2)学生自由两人组合进行“三步助跑起跳.用摆动腿的脚触间伴的手心”练习(图4一30)。 3.进行“多人协作跳高比赛”游戏。 (l)第一次练习: 学生按男、女生自由组合,四人为一组,各组配置一根橡皮筋带,两人先拉橡皮筋。游戏开始.以膝高、直立手下垂、腰高、胸高四个部位不同高度逐步升级跳高比赛,两人相继失败后,双方转换。最后决出小组四人名次。 (2)第二次练习: 在第一次比赛基础上,按名次分组,即各组第一名的队员组成第二次练习比赛的甲组,第二名队员组成为乙组。再按原先四个部位高度逐步升级比赛,失败者轮换拉像皮筋带,直至决出全部名次。 (3)第三次练习: 在第二次比赛基础上,再按名次分组,采用同样方法升级比赛,直至决出男、女甲乙、丙、丁组的冠军。 教与学提示: 1.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相互交往、团结协作精神,本案例设计了“多人协作跳高比赛”,通过游戏活动,在自主锻炼中,学会帮助同伴、团结协作,学会学习、动手动脑,学会自我保护、安全活动,学会自评互评,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作用.教师则充分体现引导作用,教师应更多地与学生交流,给学生关注,给弱者帮助,给难者解惑。 2.在跳高游戏中,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掌握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的跳跃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动作的正确要领,感受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3.为了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应为学生自主练习提供充裕的器材(特别是垫子)和活动场地。 案例六 在一定困难条件下进行跳高活动 教与学目标: 1,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充满信心地去参与跳高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2.体会跳高的正确动作方法,着重改进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环节动作,发展灵敬、协调素质和弹跳力。 3.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竞争拼搏的精神,体验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教与学内容:“三步助跑跳高比赛”。 教与学步骤: 1.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及图示等直观手段,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跳高动作的方法和技术要领。 2.在教师带领下做原地及上步向前迈起跳腿、蹬地摆腿的起跳动作。要求做到起跳腿向前迈步时,脚跟着地滚动到前脚掌蹬地起跳(图4·31)。 3.集体做3~5步助跑起跳动作。 4.学生自由组合,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跳高自助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跳起后用两腿依次直腿摆动的方法过杆(图4-32)。 5.进行“三步助跑跳高比赛”。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四个队,各配置一副跳高架。游戏开始,各队队员进行第一个商度的试跳(高度由教师根据学生水平而定).成功者进行第二个高度试跳,依次进行,直至最后以越过最高高度者为胜。 6.在分队比赛的基础上,各队选派2?3名队员进行大组决赛,按同样升高度的方法,决出前三名优胜者。其他队员可组织自由结伴的跳高游戏。 教与学提示: 1.本案例设计“三步助跑跳高比赛”游戏,是想通过短距离的助跑,强化学生体会、掌握正确的起跳动作方法,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和竞争进取的学习精神。因此,在游戏前,应多加强各种形式的助跑、起跳练习,教师加强巡视与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动作、掌握方法,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提高勇气。 2.在游戏中被淘汰的队员,要为他们提供自学自练的器材,为他们创造更好条件,给予更多的帮助,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3.本游戏也可设置几个不同离度目标,让学生自定目标、自主锻炼,最后以升级目标的进步幅度进行比赛,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展跳高能力的游戏还有:“跳高综合接力”、“跳高接力”等。 四、教学评价 1.能在跳跃与游戏活动中,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能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尊和自信。 2.能基本掌握单、双脚跳跃的正确方法,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使自己跳得远、跳得高。 3.在游戏活动中,能感受到自己的协调性和弹跳力有了明显的发展,观察力、时空感和跳跃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跳跃的动作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 4.在活动中,能表现出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行为、竞争与拼搏的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刻苦努力的意志品质。 附:三、四年级体能测试参考量表 说明: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应将学生体能发展的评价参考标准,结合学生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以及进步幅度.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综合评价,最后进行等级评定。 第五章 投掷与游戏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投掷是一种常用的自然活动,由于投掷及其游戏能通过击中目标或掷远吸引学生的兴趣,展现学生的能力,因此,它不仅使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使心理上也得到了满足。 投掷也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的实用技能,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它和学生的生活以及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投掷与游戏是小学三至四年级体育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也是为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项目打下初步的基础。通过投掷与游戏的教学,使三至四年级小学生能完成下列目标: (一)用活泼、有趣和可以达到的目标,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投掷练习和游戏,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进取向上、活泼愉快的心理家质。 (二)在投掷与游戏中,发展学生自然的投掷能力,初步学会正确挥臂的投掷方法,使学生能将投掷物投中一定的目标,掷向一定的远度。 (三)在投掷与游戏中,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和协调素质,促进骨骼、肌肉、韧带和左右臂的匀称发展,培养目侧力、准确性和时空感。 (四)通过集体活动,体验群体学习的乐趣,培养集体意识与观念,与同伴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五)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守纪律、听指挥和活泼有序活动的良好品质与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小学三至四年级投掷与游戏教材,是在一至二年级自然挥臂、自然投掷动作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安排了发展投掷能力的游戏、投准与游戏和掷远与游戏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这些自然投掷以及游戏活动,教会学生合理的投掷方法,扩大与提高学生身体活动的范围和幅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达成体育教学的目标。 在发展投掷能力的游戏活动中,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投掷方法,它们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都可以作为学生玩耍和游戏的内容,如使用不同器材的各种滚、抛、推、掷、投的动作。在投准与游戏和掷远与游戏的教材中,根据课程标准五个学习领域的具体教学目标,淡化了具体的教材内容,为教师选择投准和掷远教材的教学,留有广阔的空间和余地。投准与掷远及其游戏,是三至四年级投掷教学的主要内容,教会学生正确的投掷和全身协调用力的方法,使学生掷得远、投得准,全面提高学生投掷的能力,是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些教材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将通过案例体现出来,供教师选择使用,并根据学生年级、年龄、性别和实际水平,灵活地确定定量和定性的要求。 (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在投掷与游戏教学中所使用的器材,仅局限于一些垒球、沙包和实心球几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开发创造的投掷物却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例如:小木棍、橡皮管、橡皮圈、橡胶轮胎、海绵球、玲珑球、小竹筒、飞镖、标靶、带球、玉米棒等。但在使用这些器械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的要求,以不破坏周边建筑和场地,不影响学生的安全为前提,充分发挥创造器材的功能作用。 2.自然投掷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不能限制或只提供某种方法。但是仍应重点抓住肩上屈肘和背后过肩的正确投掷方法的教学与指导,教会学生这种投掷的正确方法与技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投掷活动能力。 3.掷远和投准是投掷教学的重点,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投掷教学内容,要使学生投得准又掷得远,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加强教学组织,充分利用和发挥场地、器材功能作用,采取有效的教法、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4.在投掷与游戏教学中,要重视加强安全教育,并建立必要的器材收发制度和教学常规,科学、合理地安排每节课的适宜运动负荷,使学生有序地活动、有效地发展。 5.小学生的体育课是以身体实践活动进行身心锻炼为主要特征的,运动参与、身体发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都是通过学习运动技术和身体实践活动实现的。小学生的运动技术不是竞技性项目的技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反映“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 6.在本教材中不讲具体的动作方法,对各种不同类型投掷物的不同握法、推法、抛法、投法、掷法都在典型的案例介绍,供教师们参考。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一)发展投掷能力的游戏 把发展投掷能力的游戏列人教材内容,是因为它符合人用手嘴的力量作用于物体,使之产生移动位置的要求,并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乐趣,身体得到更好的发展,投掷活动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为学习投准、掷远与游戏教材打下扎实的基础。 l,发展挥、抛、滚、掷能力的游戏 这一类游戏包括“双手滚球比远”、“单手滚球击木柱”、“滚轮胎比快”、“击球出圈”、“小小保龄球”等(图5·l?5)。 2.发展抛掷、推掷能力的游戏抛掷的特征是将物体向上、前、后、左、右在空中移动位置。这里介绍的是专门用单、双手,站立或蹲立的姿势,向上抛,然后接住,向前、后、左、右抛篮球、排球、实心球、沙袋或其他能作她接的物体。这一类游戏包括“上抛球比高”、“双手持球从胯下向前抛球比远”、“双手持球从体前经头上向后抛球比远”、“双手持球从头后向前掷球比远”、“双手持球从体前经左(右)向侧后抛球比远”、“抛球人活动篮”等(图5·6·12)。 推抛的特征是用单手或双手将稍重的物体推出,如“推实心球比远”、“推实心球过绳”等(图5·13,14)。 案例一 发展挥、抛、滚、掷能力 教与学目标: 1.能以饱满的热情与浓厚的兴趣参与抛滚的练习。 2.能掌握肩下滚掷的正确方法,并努力击中目标,判断力和目测力有一定的提高。 3.在游戏中与同伴友好相处,遵守纪律,听从指挥。 教与学内容:单手滚球击木柱。 教与学步骤: 1.教师讲解动作的方法、要领和练习要求,并作示范。 2.在教师口令指挥下,集体进行单手挥臂抛滚动作的模仿练习。 3.学生自由结伴,两人一组,以两脚开立的间距为目标.进行抛滚练习(距离逐渐增加)o 4.进行“单手滚球击木柱”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相距20米,面对面站立在站队线上,在中间10米处,按人数放置相应的木柱(或手榴弹、塑料矿泉水瓶等)。首先,在教师指导下练习几遥,然后组织游戏比赛(田5-15)。 5.教师在学生游戏中,要不断指导学生握球要德定,掌心要向前,对准目标时,不仅用眼睛看准目标.同时,在手嘴前后挥摆时,都要把抛掷肴、手掌、手指对准前方目标,这样才能提高挥抛滚掷的准确性。 教与学提示: 1.该游戏主要是通过挥抛地滚球投击垂直目标的练习,一般可使用单手能控制的小皮球或保龄球等,具有滚动性的球类器材,便于学生掌握肩下滚掷方法,提高控制力和准确性。 2.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尝试实践.探索抛掷投准的方法,引导学生加大前后摆幅,学会抛掷甘、手掌、手指都要对准所击目标的正确方法和姿势,使学生提高投准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和交往与合作能力,应多采用结伴式的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4.在教学中要注意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案例二 提高前掷实心球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抛掷实心球的活动与游戏,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基本掌握双手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的正确动作,发展力量和协调素质,提高投掷活动能力。 3.培养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并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行为。教与学内容:双手持实心球向前掷球比远。 教与学步骤: 1.教师讲清抛掷实心球的方法.强调要点:屈肘后仰,蹬地收腹,向前挥臂,协调用力。 2.教师示范后,带领学生集体做两脚前后站立,双手持球、向前抛掷的徒手模仿练习。 3.两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前掷实心球的投掷练习。 4.面对墙站立,双手持小篮球、小排球,作对墙抛掷和接反弹球的练习。 5.进行“双手持实心球向前掷球比远”游戏。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几个队,以纵队排列在起掷线后。第一次练习:每人试掷两次,体验动作,熟悉方法;第二次游戏比赛,进行几个轮次试掷后,评选出各队和全班的优胜者;第三次游戏比赛,在距起掷线2-3米处设!适宜高度的横绳,要求学生掷出的实心球必须从横绳上越过落地,成绩方能有效。最后评出优胜者或队(图5·16)。 6,游戏活动后,在教师带领下作适当的调整放松练习。 教与学提示: 1.双手持实心球向前掷球内容是发展学生推、抛、掷能力的主要教学内容,本案例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前掷实心球的正确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学生实心球掷远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体会、实践比较,掌握屈肘后仰、蹬地收腹、快速挥臂、协调用力的正确动作,做到动作连贯不停顿,蹬地挥臂齐用力。 2.为了获得较好的掷远效果,教师运用橡皮筋弹射的演示,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左右脚开立和前后脚站立姿势的不同投掷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加大投掷时的实心球工作距离,会获得更好的成绩的简单道理。 3.小学生使用的实心球,以一公斤重量为宜;球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以直径14厘米左右为宜。 4.自由组合练习和游戏比赛,培养学生具有交往合作和竞争意识,教师必须贯彻精讲多练原则,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二)掷远与游戏 投掷是小学三至四年级体育教材的重要内容,尽管有多种多样的滚、抛、推、投、掷的方法,但从发展来看,最常用而最有效的还是掷远和投准。因此,在投掷教学中,重点应是掷远和投准,要求学生既要掷得远,又要投得准。 掷远是从近处向远处投掷,一般应先教掷远后再教投准。掷远的特点是,出手的投掷物要高于肩。教学时应从自然投掷向用合理的投掷方法过渡.要多采用原地肩上屈肘,以及侧向背后过肩的投掷方法进行教学(图5-17)。这一类游戏包括“掷远比赛”、“对墙掷球反弹比远”等(图5·18、19)。 案例三 发展掷远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掷远及游戏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并在活动中表现出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2.使学生初步掌握合理的背后过肩、肩上屁肘的投掷动作,体验正确姿势的身体感受,发展灵敏、反应、协调和力量素质,提高掷远的能力。 3.在集体与分散的活动中,培养与同伴的友好关系,表现出良好的合作行为。教与学内容:掷远比赛(图5一18)。 教与学步骤: 1.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握投掷物的方法,不同的投掷物有不同握法(图5-20)。 2.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体做原地肩上屈肘向前挥臂及侧对投掷方向的背后过肩接肩上屈肘向前挥臂的掷远模仿练习。体验蹬地转体、背后过肩、肩上屈肘、快速挥臂的动作方法。 3.采用2一4人结伴练习形式,用轻物(海绵球、小沙袋、毽球等)相互对掷、相互纠正动作。 4.进行“掷远比赛”游戏。 第一次练习:首先采用小沙包掷远.体验动作方法和发力顺序(蹬地转体、挺胸,上体前压,挥臂鞭打,快速出手>。 第二次练习:采用全球掷远比赛,提醒学生保持持物手合理的抬肘、举臂,以及加大向后引伸,向前快速挥臂动作。 第三次练习:采用短木棍掷远比赛。特别要求学生体会出手时,要使水棍向前翻转的动作感受。 第四次练习:进行“激战前峭”游戏(图5一21)。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人手持小沙包,分别站在相距20一25米的投掷线上,中间划成“分界线”,发令后,两组学生相互对掷,掷后立即捡起本场地(分界线内)的沙包,重新回到投掷线继续将沙包投过分界线。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一组场地上的沙包少为胜。 教与学提示: 1.本案例以“掷远比赛”游戏为内容,反映了一个垒球掷远的学习过程,内容丰富,形式、手段多样,但是要在一堂课上全部完成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几次课,逐步实施教学。而投掷技能教学的重点,则应是背后过肩与肩上屈肘动作,动作的要求则应是动作连贯、快速挥肴,在每次教学活动中,都应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与发展。 2.“激战前嘀”游戏是巩固掌握动作方法、发展投掷能力的趣味性游戏,也是促进学生充分活动、充分发展个性,享受体育乐趣的形式和手段。因此,在一个单元教材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选择使用,但是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教法与学法,使教学内容为目标服务。 3.投掷活动时,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建立必要的教学常规制度,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类似发展掷远能力的游戏有如下几个: “对堵掷球反弹比远”(图5一19)、“叫号接反弹球”(图5一22)等,其中叫号反弹球游戏可有多种做法(图5一23)。 (三)投准与游戏 投准是从近处向远处的目标投击,投击的目标可分为水平目标、垂直目标和活动目标。一般在目标同等划、的情况下,投准的难易顺序是水平目标、垂直目标和活动目标。!投准是在掷远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既要掷得远,又要投得准。这一类游戏包括“投沙包比准”、“投击目标”、“投靶比准”、“拦截导弹”、“投球人筐”(图5-24,28)。 案例四 发展掷远及投准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投准与游戏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投准的能力,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力量素质以及判断力与时空感,提高投掷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服从集体、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并在活动中与同伴友好交往和合作。 教与学内容:投靶比准(图5·29)。 教与学步骤: 1.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结伴对地掷接反弹球的双人练习(图5·30)。 2,组织学生面对面相距10米左右进行对掷小皮球的练习。 3,教师讲述“投靶比准”游戏的方法、规则及要求,并作示范。 4.进行“投靶比准”游戏。 第一次练习:相距标靶6米距离,进行投准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游戏方法与规则。 第二次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队,每队4一6人,以纵队排列在投掷预备线后站立。游戏开始,各队第一人走到8米投掷线后站立。教师发令后.队员即将沙包(或小布球、垒球、小皮球等)向垂直标靶投准。 第三次练习:将投掷距离延至10米处,进行游戏比赛。 第四次练习:将投掷距离又延至12米处,再进行游戏比赛。 每次比赛结束后,都宜布游戏结果,以每次游戏投准多的队为胜,最后,以总积分最多的队为本次游戏比赛优胜队。 教与学提示: 1.本游戏是在掷远活动基础上,提高学生既能掷远、又能投准的能力。本案例“投靶比准”游戏,设计了投击水平目标.采用逐步增长投掷距离来提高投掷的准确性,也可采用固定投掷距离、变化投击目标的大与小、高与低、动与静,以适应不同教学目标的练习要求.更好地让学生在投掷活动中得到身体发展和心理满足。 2.该案例中出示的图例,仅说明了活动的内容,但真正实施教学,还需考虑到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手段的运用,让学生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本案例仅为教师提供设计的思路与片断,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再创造。 类似培养掷远投准能力的游戏还有: 游戏l:“投球入他”,(图5一25)。 游戏准备:在操场上画两个直径分别为16米和18米的同心圆。大箩筐(或塑料圆筒)一只,小布球(或小沙包)若干。 游戏方法: 1.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两个队,分别沿内、外圆圈面向回心站立在白线后面。 2.游戏开始,内圈队员每人手持沙包(布球)。教师发令后,持球者向圆内中心投球入筐,全部投完后,教师清点入筐数,取回沙包交给外圈同伴,并交换位子,依次进行游戏。 3.最后以每一轮和总成绩投球入筐多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发令后才能投球。投掷时,队员不得超越内回的投掷线。 2.不得撇球、丢球、甩球,必须采用教师规定的肩上屈肘投掷法投掷。 3.两组交换及捡沙包时,由教师统一指挥,不得随意行动。 游戏建议: 1.游戏前,教师应先组织学生进行掷远、投准练习,并充分做好上肢与腰腹的准备活动。 2.要加强安全、组织纪律教育,要求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并保持队形整齐。 3.有条件的学校,在游戏时可让学生一次投2-3个沙包。 4.采用的器械,要选用轻质,不易滚动的沙包、布球等。 游戏2:“拦截导弹” 游戏准备:在操场上画两条相距16一18米的平行线为投掷线,两线中间画一条中线。每人1~2个小布球(或沙包)。 游戏方法: 1.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三个队,其中两个队面对面站立在两条投掷线后,每人手持沙包(或布球)。 2.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后,一个队的队员在中线发射“导弹”(在地上沿中线滚篮球),另两个队用沙包投击拦截“导弹”。 3.击中“导弹”得一分,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投掷队员不得超越投掷线投掷。 2.小沙包直接击中“导弹”得1分,同时击中者,同样都得分。 3.发射“导弹”时,应按规定在中线上“发射飞 游戏建议: 1.游戏前,教师必须讲清游戏方法与规则.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后才进行比赛。2.投准的距离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而确定或调整。 3.选用的篮球为“导弹”,充气不要太足,以免滚动时跳动,滚动的速度也不宜过快,但不能中途停顿。 4.“导弹”的发射可采用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创新。例如:用绳拉“导弹”模型靶等。 四、教学评价 1.能在投掷与游戏活动中,充满自信地去参与各种掷远与投准的运动,并体验到无比的喜悦与乐趣。 2.能掌握基本的掷远与投准的正确方法,并使自己的掷远、投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3.在活动中,发展上肢力量,投掷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 4.在活动中,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与合作,能遵守规则和纪律,并有良好的集体意识与行为。 5.能主动地拣拾器材和收、放器材。 附:三、四年级学生体能测试参考量表 说明: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应将学生体能发展的评价参考标准.结合学生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以及进步幅度.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综合评价,最后进行等级评定。 第六章 技巧与器械练习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技巧与器械练习是小学体育三至四年级的学习内容。技巧与器械练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实用性强.锻炼身体效果好,受到广大三至四年级学生的喜爱。 技巧与器械练习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对于改善人们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质最有积极作用,也为学习和掌握体操运动项目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技巧与器械练习是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三至四年级技巧比一至二年级滚动与滚翻教材提高了动作的难度,同时又在技巧的基础上增加了器械练习的内容,包括支撑跳跃、低单杠和实用性攀爬。 通过技巧与器械练习的教学,要完成下列目标: (一)通过学会单个动作,进而学习简单的组合动作,并帮助和启发学生开展一些创意活动。 (二)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上、下肢,腹背,腰部和肩带肌肉力量,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 (三)鼓励学生展示自我,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体验在运动时的不同心理感受,树立自尊与自信,克服胆怯、畏难等心理障碍。 (四)通过同伴和群体间的共同讨论、彼此勉励和互相保护与帮助,体验集体学习的乐趣和情趣。 (五)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一)内容特点 1.兴趣性特点 三至四年级技巧与器械练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来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兴趣性。教学内容从学生喜爱的仿生动作开始,过渡到简便易行的单个动作,然后上升为适合学生实际的难度组合动作。这样安排教材,既有趣味性又有渐进性,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2.综合性特点 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案例形式出现的组合动作的练习上。趣味性较高的单个动作练习,会使学生产生第一兴奋点,但如果不进行深化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在单个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安排组合动作的练习,能提高学生综合活动的能力,满足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激发学习的第二兴奋点。组合动作练习的组合方式有,单项目组合(如技巧2一3个动作的组合,支撑跳跃2一3个动作的组合,攀爬2~4个动作的组合)、跨项目组合(如支撑跳跃动作和技巧动作的组合,攀爬动作和技巧动作的组合)等。 3.列举性特点 教材中所列的教学内容,只是对完成课程标准水平二目标提出了一个大体的范围,都是列举性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相当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和进一步拓展的余地。为此,教材的编写注意突出了两点:第一,单个动作的编写比较生动且较为简略。单个动作简便易行,且图文并列,一般都能看懂。第二.以组合动作为主的案例教学的编写比较详细。组合动作是水平二目标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楚教与学的重点.编写中对设计指导思想、学习目标和学习步骤等都写得比较详细。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尽管有详略之分,但也只是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的,教师可选择使用,也可加以补充和拓展。 4.载体性特点 教材中所列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载体,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达成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这个载体除了具有锻炼身体和学会运动技能的显性价值外,还蕰含了积极参与、体验感受、协同合作和培养良好品质等隐性教育与教学因素。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内容这个载体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五大领城”的目标。 (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不仅要讲究教法,而且要讲究学法 由于技巧与器械练习的教与学着眼于“五大领域”目标,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目标,完全沿用原来的教法显然不能满足技巧与器械练习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研究适应技巧与器械练习教学的教法。例如,教学中采用主题式教学、情境教学、分层教学和游戏教学等等。同时,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只研究教师的教法,而不研究学生的学法,就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技巧与器械练习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法研究,又要重视学法研究,用教法带学法,以学法促教法。例如,在统一练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自学、自练的指导;经常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包括2弓人的结伴学习,4~6人的小群体学习,7~10人的小组群体学习;开设“锻炼超市”,为学生提供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锻炼项目和场地;把启发学生开展创意活动作为经常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设想出新的练习动作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2.不仅要讲究教法与学法,而且要讲究教法与学法的史化 技巧与器械练习的教与学必须讲究合理的教法与学法。其丰富内容中有些从简单动作过渡到相对复杂动作的练习,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法或学法。但是,如果教师不注意教法和学法的变化,总是用一套陈式不变的方法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势必导致教与学的失败。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中学生情绪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变化手段.讲究变化。例如,过多的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可以变为加背景音乐的情境练习,也可过渡到游戏练习;单个动作练习可能使学生感到单调了,可以变为组合动作练习;个体练习中学生感到乏味了,可以采用群体合作练习等等。同时,以上的变化手段还可以交替运用,使教法与学法的变化无常,始终调剂着学生学习的情绪。 3.不仅要讲究“学会”,而且要讲究“会学” 在技巧与器械练习的教学中,学生学会教师所教的动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学会”只是教与学效果的初步要求,是低层次的学习,学生只有“会学”了,才能取得学习上的主动.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例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按示范进行动作的模仿练习,并在反复操练中动作熟练了,这是“学会”的标志。从“会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在教师控制下的被动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会学”不仅要求会模仿,还要求会通过模仿主动想象和设计新的动作,进行创意学习。因此,在技巧与器械练习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会学”―不仅要关注学生会回答问题,而且要关注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要关注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学会看示意图,而且要关注学生通过示意图,会自学和自练;不仅会自己埋头苦练,而且会与同伴讨论研究,取得学习上的互助相长,等等。这些“会学”的教学实践,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一)仿生动作练习 仿生动作练习就是模仿动物形态进行的练习。如兔跳是模仿小兔跑的动作,象行是模仿大象走的动作。仿生动作练习生动形象,活泼有趣,能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表现力,,也有一定的锻炼身体价值。 1.兔跳:支撑向前跳。为了提高兴趣和发展想象力,教师可启发学生设计情节,如“快乐的小白免”,“拔萝卜的小白兔”,“受伤的小白兔”等。 2.象行:双手撑地象行。 此练习也可设计情节,做“大象拔河”,“大象踩鼠坑”,“大象搬家”游戏。 3.海豹和尺蠖爬行 海豹爬行:下肢放松,由上肢推进拖着身体行进(图6-3)。 尺蠖爬行:身体躬、伸与双手前伸协调配合(图6-4)。 4.狼行:利用两臂和一条腿行走,抬起拖在后,呈狼尾巴状 5.蚂蚁爬:仰卧屈体两手撑地,呈蚂蚁状。 案例一 动物世界 教与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 3.培养想象和创意能力,提高模仿能力和表现力。教与学内容:各种仿生动作表演(图6-7)。 游戏准备: 1.按班级人数,划出一片可供学生充分活动的圆形场地。中问安放几个纵向的海绵垫。 2.准备好录音机和反映各种动物气氛的录音带。 3.准备几个动物头饰。 4.事先请2一4名同学在第二场中扮演彼,第三场可扮演其他动物。 教与学步骤: 第一场:全班分若干小组.在欢快轻松的背景音乐声中,各组扮演一种动物(狼除外)的动作,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自在地活动。大家友好相处,互不侵犯。 第二场:音乐骤变,“狼来了!”“狼”在圈外来回穿行,企图进入圈内。“大象”紧紧盯住“狼”,其他“动物”团结一致,声援大象。“狼”无计可施,只能灰溜溜地走了o 第三场:赶走了恶狼,动物世界一片欢腾。在节奏明快的音乐声中,同学们分散在场地上,尽心扮演着、不断变换着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 教与学提示: 1.本游戏是借助情景进行的游戏。情景的创设除了靠音乐外,教师语言要配合音乐,不断进行提示和激励,以增强情景的效果。 2.除了教材中介绍的动物外,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和启发学生想象并扮演其他动物的形态和动作,开展创意活动。 本练习设计的思路是在模仿和想象中体验展示自我、团结协作的愿望和乐趣,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 (二)滚动、滚翻动作练习 滚动、滚翻动作贴近人的生活和本能,具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滚翻还是技巧的基础。三至四年级的滚动、滚翻教学,比低年级增加了一些难度,但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还是建立在内容较丰富,学生感兴趣和练习稍有难度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重点应通过各种滚动、滚翻练习,发展学生滚动、滚翻的能力。同时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展创意活动。 1.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直体左右滚动、屈体左右滚动。 以上练习中教师还可提供一些条件,启发学生进行创想活动,如双手抱头、抱球、拿沙包滚动等。 2.发展前滚翻能力的练习:蹲撵前滚翻(图6-10)、俯撑前滚翻、手撑远端前滚翻(图612)、脚搁高处前滚翻(图6-13)、越过低障碍的前滚翻(图6一14)、前滚翻钻圈(图6-15)等。 以上练习还可启发学生进行创想活动,如分腿前滚翻、跪撑前滚翻、尺蠖爬行接前滚翻、双手持球前滚翻、双脚夹物前滚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撑前滚翻等。 3.发展后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放在肩做后滚动(图6-16)、斜坡向下做后滚翻、后滚翻跪高、后滚翻跪低(图6-19)、连续后滚翻(图6-20)、后滚翻钻圈等。 案例二 我(们)能做组合练习啦! 教与学目标: 1.会做简单的组合练习,发展灵巧性和协调性。 2.培养学生具有展示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协调配合和创意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与学内容:滚翻组合练习。 教与学步骤: 1.布里好场地(图6·22),并准备两个小篮球或排球,一个塑料圈(直径80厘米左右)。 2.教师结合示意图讲解,并请同学演示各项练习。 3.分组活动: (l)双人练习:前滚翻起立,接球,两人互换; (2)单人练习:自己向前上方抛球,迅速做前滚翻,起立后接球; (3)单人练习:前滚翻穿圈,接后滚翻穿圈。 4.轮换活动内容。 5.创意活动:学生以个体或2一4人的小群体为单位,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活动,设计出新的动作组合。 教与学提示: l,练习项目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但必须以滚翻为主。 2.教师要掌握好练习和轮换的时间比例,保证各组的练习效果。 3.做“前滚翻起立,接球”练习时,前滚翻动作熟练,起立后站得稳。滚翻人和传球人配合默契。 4.做“自己向前上方抛球,迅速做前滚翻,起立后接球”练习时,要求“抛一翻一接”动作协调。初练时,由于学生对抛球的高度、速度和前滚翻的动作速率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可让他们作几次尝试性练习。同时,教师或同学可在旁用语言提示。 5.做“前滚翻穿过圈,接后滚翻穿过圈”练习时,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碍。这时教师既要进行心理疏导,又要加强帮助。帮助的方法是:保护者托起练习者的腿,帮助其过圈。 6.开展“创意活动”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动作,或者看见另l人做过的动作进行联想组合。学生做的动作可能比较粗糙,但教师应发掘学生的长处,用“真不错!”“很有想象力!”“你真行!”等具有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表扬和鼓励,不能讽刺和挖苦。本练习设计的思路是发展学生展示自我意识和组合练习的能力,培养同伴间协调配合和创意学习的习惯。 (三)仰卧推起成“桥” 仰卧推起成“桥”属于平衡类、柔韧性练习,主要让学生体会身体倒置时的体位感觉和运动感觉,提高控制身体平衡能力,发展腕、臂、肩带和腰腹肌肉力量。具体学习内容有:向后甩腰练习(图6一23)、跪立后倒挺髋练习(图6-24)、仰卧推起成“桥”协同练习(图1~25、26)、独立完成仰卧推起成“桥”练习(图6-27)等。 教学中培养学生动脑筋、找窍门,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学习精神。练习中均应逐渐加大幅度。 仰卧推起成“桥”协同练习: 三人协同练习:两人拉手托练习者腰部。 二人协同练习:保护人站在练习者体侧,两手扶腰上提,帮助成“桥”。 独立完成仰卧推成“桥”练习:双手头后撑住垫,两脚蹬地,双手逐渐移动成“桥”。 练习中教师可请完成动作或保护与帮助做得较好的同学,为大家作表演,培养自我展示和合作学习的学风。 (四)跪跳起 跪跳起是三至四年级技巧教学内容之一。跪跳起练习,动作新颖、别致,有一定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经常练习对腰腹肌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有良好作用,还可以培养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在共同学习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和互相促进,有利于学生体验展示自我和合作学习的乐趣。具体教学内容有: 1.跪立,手扶器械,压臂弹性起落(图6-28):重点体会脚面、小腿压垫跳起的方法。 2.有人帮助下跪跳起,跳箱盖跪跳下:重点掌握摆臂制动与脚面、小腿压垫跳起的方法。 3.独立完成跪跳起(图协调.收腿要快。 案例三 培养展示自我和台作学习的行为 教与学目标: :会做组合练习,具有展示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2.发展腰腹肌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提高跪跳起能力。 3.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创意学习的能力。 教与学内容:跪跳起组合练习。 教与学步骤: 1.布里场地(图6.32),并在场地周围摆放一些器具,如小篮球或排球跳箱、起跳板等以启发学生的创意活动。 2.教师结合示意图讲解,并请同学演示各项活动。 3.采用循环练习的方法: (l)连续跪跳起; (2)后滚翻成跪撑,跪跳起; (3)连续跪跳起; (4)后滚翻成跪撑,跪跳起。 4.创意活动:启发学生把已学过的动作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跪跳起组合动作。 教与学提示: 1.如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以上练习,教师不能放弃他们,而要积极鼓励引导,并重点加以保护与帮助。 2.场地周围放1一些练习器材的目的,除了为已经有了创意意向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练习器材外,还有“引导”的作用,使那些尚没有创意意向的学生“见物思创”,利用器具引导学生的创意活动。 3.创意活动提示: (l)抱球前滚翻―抱球后滚翻成跪撑―抱球跪跳起。 (2)前滚翻穿圈―后滚翻穿圈成跪撑―跪跳起。 (3)抱球前滚翻穿圈―抱球后滚翻穿圈成跪撑―抱球跪跳起。 本练习设计的思路是发展学生展示自我的意识和组合练习的能力,培养同伴间协调配合和创意学习的习惯。 (五)跳上、跳下动作练习 三至四年级开始出现了支撑跳跃教学内容,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支撑跳跃的教学内容是最基本的各种跳上、跳下动作练习,其教学要求是学会从高处用各种姿势(挺身、转体、屈腿、分腿等)跳下,控制身体姿势,掌握轻巧落地的方法,并能结合跳上、跳下完成一套简单的组合动作。 支撑跳跃是三至四年级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它对控制学生的身体姿势,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同伴间互相协作和配合,学会从高处跳下时如何自我保护,培养勇敢、果断、克服困难精神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站在跳箱上,向前跳下(图6一33)。 空中保持平衡,落地平稳,屈膝缓冲。 2.跳上成蹲撑,起立,做各种姿势的向前跳下。 助跑起跳成蹲撑,起立(图6一34):起跳后屈膝上提并贴近脚部,两脚前脚掌踏上器械成蹲撑。 挺身跳下(图6-35):腾起后头正、挺胸、展胶,落地轻巧。 转体跳下(以向右转为例):腾起后,以腰为轴,肩、臂带动身体转动90度,落地轻巧。 屈腿跳下(图6一37):腾起后迅速提膝、伸膝,落地轻巧。 分腿跳下(图6-38):腾起后分腿,迅速并腿,落地轻巧。 案例四 展示我的才能 教与学目标: 1.会做跳上成蹲撑,向前跳下接前滚翻的组合动作。 2.发展平衡、灵巧、协调和自控能力,提高跳跃能力。 3.培养选择性学习的意识和具有自信、展示自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4.培养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与学内容:跳上、跳下组合练习(图6·39)。 教与学步骤: l,布里场地。跳箱高度;80一90厘米。乒乓台上安放垫子。 2,为满足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在场地周围摆放一些器具,如小篮球或排球、塑料圈等。3,教师结合示意图讲解,并请同学演示各项练习。 4.采用循环练习的方法: (1)跳上成蹲律,起立,分腿跳下; (2)跳上成蹲撑,起立,挺身跳下; (3)跳上成琳撑,起立,屈腿跳下; (4)跳上成蹲撑,起立,转体跳下; (5)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接前滚翻。要求:助跑、起跳有力,空中姿势舒展,落地平德,前滚翻动作连贯。 5.选择性学习:启发学生自由选择1~2种空中姿势与落地后的前滚翻动作结合起来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教与学提示: 1.如有些学生完成动作有困难,可适当降低跳箱商度,并加强保护与帮助。 2“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接前滚翻”是第一次出现,教师要重视教法和学法的指导,如可适当降低跳箱的高度,并加强保护与帮助。教学的重点是跳下后与前滚翻动作要连贯。 3.选择性学习中蕴含着创意活动的因素,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做出动作,如空中抱球屈腿着地接前滚翻。 4.没有跳跃器械或数量不够的学校,可因地制宜。如利用自然台阶、领操台、乒乓台等。练习时可让学生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后转跳下。这不但可以解决器材不足的困难,而且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同样能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本练习的设计思路是:在组合练习中培养自控和自信意识和能力,知道在运动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有效的学习。 案例五 我能做跳上成跪撑,跪跳下啦!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参与体育活动兴趣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会做跳上成跪撑,跪跳下动作,发展腰腹肌力量和身体协调性以及支撑跳跃能力。 3.培养沉着、勇敢、自信和自我展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学习内容:跳上成跪撑,跪跳下组合练习(图640)。 学习步骤: 1.布置场地,跳箱高度为80——9O厘米。 2.教师结合示意图讲解,并请同学演示各项活动。 3.采用循环练习的方法: 教与学提示: 1.跳上成跪撑,跪跳下练习,有一定难度, 主要是练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难点,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以上介绍的学习步骤就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2.练习时要加强保护与帮助,落实安全措施,为学生的练习创设良好的环境。 3.垫上跪跳起是跳上成跪撑,跪跳下的基础,教学时要以此为引导性练习,并逐渐增加跪跳下的高度。 本练习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学习跳上成跪撑,跪跳下动作,培养沉着、果断、勇敢、自信和自我展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六)悬垂、支撑动作练习 从三至四年级开始,安排了以低单杠为学习内容的悬垂和支撑动作练习。悬垂动作练习以倒悬垂为主,支撑动作练习以跳上成正撑的练习为主。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人体在倒置情况下的身体感觉。这些动作练习比较简单,对力量的要求也不高,适合三至四年级学生的生、心理特征和活动需求。 通过悬垂和支撑动作练习.可以发展上肢、腹背与腰腹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平衡能力,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此外,低单杠支撑面较窄,又有一定的高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体验在活动中紧张、兴奋等心理感受。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素质锻炼和安全教育外,特别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和保护与帮助。 1.发展悬垂能力的练习;蹲悬垂、仰卧悬垂、挺身悬垂、屈腿悬垂摆动、穿臂前后翻、高杠直体悬垂和倒悬垂(图64卜46)。 以上两个练习的目的是学会正确的握杠方绪,体会悬垂时身体的感受。 屈腿悬垂摆动:两腿并拢,上体后倒,收腹屈膝,两腿从两侧中间穿过。穿有前后翻:前翻时收腹、屈膝、举臂使身体穿过两仲慢慢下落;后翻时举臀、收腹,使身体穿过两臂慢慢回落。 高杠直体悬垂:落地处安放垫子,注意下落时的保护。 在保护帮助下做倒悬垂:背对杠站立,体前屈两臂向后握杠,蹬地成双挂膝悬垂,然后伸腿展髋、抬头挺胸、臂夹身体成倒悬垂。保护者站在杠侧,一手托扶其臂,一手托扶其腿帮助成倒悬垂姿势。 2.发展支撑能力的练习:脚搁高处成俯撑和俯卧撑、低单杠支撑和移动、双杠支撑和移动、脚蹬墙成斜向手倒立(图‘47一50)。 脚蹬墙成斜向下倒立:背对墙蹲撑,两手撑地与肩同宽,用力顶肩、提臀,两脚依次蹬墙上移同时两手也由远而近移动,直至成斜向手倒立。倒立的程度因人而异,能力强的可做面向墙的手倒立。 3.跳上成正撑,前翻下(图6一51):跳上成正撑时,要挺脚抬头,挺做伸腿和绷脚面,两有撑直使身体保持平衡;前翻下时上体前倒,腹部紧贴杠,屈臂拉杠慢落。 案例六 提高各种悬垂支撑和协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学会搬运中各种悬垂和支撑的动作和方法; 2.发展灵巧性和协调性; 3.提高协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与学内容:“救护车”游戏(图6一52)。 游戏准备: 1.在场地上两条相距巧~20米的平行线.在平行线上画若干间距为2,3米的分割线。在平行线后4米处再各画一条平行线,作为预备线。 2.全班按三人一组分组,每组准备两根2米左右、结实的木棍。 教与学步骤: 1.教师简述游戏方法和规则。 2.练习开“救护车”的各种动作和方法:学生分三人一组,两人持两根棍开“救护车”(搬运),一人在棍上,作以悬垂和支撑为主的动作。 3.分队比赛:采用迎面接力的方式,各队三人一组开”救护车”(撅运),以先到达终点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救护车”行进过程中,如遇故障(三人配合不好,搬运停顿),应在原地排除故障(找出原因,重新配合),才能继续“开车’、 2.各组“救护车”的交接,应在预备区内,不能抢先开出。 教与学提示:重视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加强自我保护,练习时要认真严肃、协同配 本练习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具有竞争力的学习中,强化对同伴、对他人的认同促进悬垂和支撑能力的提高。 案例七 发展支撑力量,提高协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发展手臂支撑力量。 2.提高协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与学内容:推小车——急起直追(图6一53)。 游戏准备: 1.扫清场地上的杂物。 2.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10——15米的平行线,在平行线上画若干间距为2,3米的分割线。两条平行线后3米处再各画一条平行线,作为预备线。 3.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若干队,每队按两人一组分成若干组。 4.两人中一人成俯撑姿势爬行,另一人两手握住同伴的两脚踩,呈“推小车”状。 教与学步骤: 1.教师介绍游戏方法和规则。 2.游戏采用迎面接力的形式,各组“推小车”行进。 3.以各组累计,先到达终点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各组“小车”的交接,应在预备区内,不能抢先推出。 2.“小车”行进过程中,如做“小车”同学的腿落地,应在原地恢复推小车状,才能继续推行。 教与学提示: 1.每个轮次“推车人”和“小车”应互换。 2.组与组之间因体力差异可进行“让距”比赛,具体方法为: (1)第一轮按原方式进行比赛; (2)一轮比赛结束后,视各组之间的差距再作“让距”。 本练习的设计思路是: 1.通过游戏使学生体验到同伴之间协作配合的重要性。 2.群体中每个小群体的努力与群体的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 3.从而使学生对同伴和群体获得认同感。 类型相似的游戏还有:“蚂蚁搬家”(图6一4)。 游戏准备: 1.扫清场地土的杂物。 2.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10一15米的平行线,一条为起点线(终点线),另一条为折返线。在起点线后2米处再画一条平行线,为预备线。 3.在折返线上平行放置若干面小旗,小旗的间距为2~3米。 4.将学生分成与小旗数目相等的若干组(各组人数相等),对准小旗成一路纵队站在预备线的后面。 教与学步骤: 1.教师介绍游戏方法和规则。 1各组排头在“预备区”内,仰卧屈体两手反支撑.呈蚂蚁状,每人腹部放~只排球,准备出发。 3.听口令后,游戏开始。“蚂奴”纷纷向前爬去,至折返线烧过小旗爬回本队。4.爬至预备区内把“食物”(排球)交给下一个“妈蚁”。下一个“蚂蚁”迅速爬出。5.以最后一个“蚂软”先爬到终点的一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前一同学必须在预备区内与后一间学交换排球,后一同学必须放好排球后才能出发; 2.如中途掉球,必须在掉球处自己拾起后才能继续爬行; 3.不得移动或碰倒小旗,如碰倒,必须扶起后再爬行。 教与学提示: “蚂蚁”爬行的方式,可以统一,也可以自由发挥,如“头朝前爬、脚朝前爬、横爬”,但必须符合“仰卧屈体两手反支撑”且腹部放一只排球的蚂蚁状。 (七)实用性攀爬动作练习 攀登爬越动作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在日常生活、科学考察和军事训练中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它是实用性很强的锻炼项目,也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 三至四年级的攀爬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内容丰富,难度较低,具有吸引力的练习.意在提高学生的攀爬兴趣,发展学生的攀爬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攀爬能力后.逐步过渡到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练习。在教学案例中,安排了一些综合性练习,供教师们选择,目的是在单项攀爬动作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综合攀爬能力得到提高。 攀爬练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上下肢、肩带、腹肌力量和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展示自我,体验在练习中的各种感受(如自信、兴奋、紧张和疲劳等》,也有益于培养学生互相协作、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坚毅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 1.发展攀爬能力的练习 攀爬绳架、攀爬肋木架、攀爬斜梯、攀爬跳箱、俯卧爬行等(图6一5一59)。 2.手脚并用爬垂直杆(绳)(图6一60) 用“三拍法”爬:直臂悬垂在杆(绳)上;第一拍两腿弯曲尽量上提,然后用小腿夹住杆(绳);第二拍双腿夹紧杆(绳),两臂引体向上,同时蹬伸两腿向上推身体;第三拍两手依次向上换握,两腿、脚夹住杆(绳)。 夹杆(绳)蹬直与上引动作协调配合;下落时夹杆屈腿与双手换握动作协调配合。 案例八 体验自信、成功、兴奋、紧张、疲劳的心理感受 教与学目标: 1.提高综合攀爬能力。 2.发展上下肢、肩带和腹肌力量,提高协调用力的能力。 3.体验在练习中的自信、成功、兴奋、紧张、疲劳的心理感受。 教与学内容:攀爬综合练习(图661)。 教与学步骤: 1、60~80厘米高的跳箱一副,体操凳或长凳若干只,肋木架一副,梯子一架,海棉垫若干块。 2.布置场地(图6一61)。 采用循环练习方式: 教与学提示: 1.组合练习难度较大,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仍应以攀爬项目为主。 2.注意安全教育,若落地处应安放垫子,并加强保护与帮助。 3.与此练习相同的还有:攀爬综合练习(图6一62)。 以土练习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其有一定难度的攀爬组合练习,使学生体验到练习中自信、成功、兴奋、紧张和疲劳等各种心理感受。 四、教学评价 1.在学习态度与表现上,体现出乐于学习和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2.在体能与运动技能的发展与提高上,会做简单的技巧和器械组合动作.灵活、协调和平衡能力有一定发展。 3.在认识与知识上,能了解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术语,知道如何在学习中避免危险。 4.在心理状态上,对学习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和自信心,有饱满的情绪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5.在人际交流和合作精神上,能做到互相帮助、配合协作,体验群体学习的乐趣。 附:运动技能成绩评价参考标准 优:完成动作质最好;姿势正确,部位准确,动作轻松、自然、协调、优美。 良:完成动作质最较好;姿势较正确,部位较准确,动作较轻松、自然、协调。 及格:能完成动作;姿势基本正确,部位基本准确,动作不够轻松、自然、协调。 说明: 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时,应将运动技能评价参考标准结合学生的体能发展、学习态度与行为、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以及学生进步幅度,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综合评价,最后进行等级评定。 第七章 小球类与游戏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小学三至四年级小球类与游戏,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采用小球类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运动实践中能充分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的教学内容。 小球类与游戏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小场地和简化规则,同样具有对抗性、集体性,加上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又表现出较强的趣味性。小球类活动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能发展学生奔跑、跳跃、灵敏、反应、协调等能力。培养与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对自我、群体和社会责任感。 小球类与游戏是小学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小球类与游戏的教学.要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一)用活泼、有趣的游戏形式以及可以达到的目标,吸引儿童主动、积极地参与小球类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初步学会小球类的简单运动动作,知道简单运动动作术语,会做简单组合动作。 (三)在小球类与游戏中,锻炼身体,促进骨骼正常生长;发展肌肉、韧带弹性、力货;提高速度、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家质,培养准确的时空感觉。 (四)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发展儿童自尊与自信;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五)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一)内容特点 本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小足球与游戏、小篮球与游戏两大部分。近年来在部分小学开展了软式排球活动,考虑到小学三至四年级学生掌握尚有一定难度,且目前尚未普及,本教材暂未编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软式排球的游戏进行教学,还可以选择其他球类作为教学内容。小足球与游戏有耍球游戏、盘球游戏、踢球游戏;小篮球游戏有耍球游戏、拍球游戏、投篮游戏等教学内容,其主要特点如下: 1.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三至四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反映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的内容。 2.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3.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教材结构、内容.教学的形式有利于学会学习,有利于掌握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基本方法。 4.教学内容突出了重点,在考虑到各水平阶段间纵向衔接,有利于循序渐进学习的同时,又不受学科体系严格完整的制约,具有多样化和开放性。 5.教学内容改造了竞技运动项目,降低了难度.简化了规则,保留了球类运动的对抗性.集体性,综合性特点。与游戏教学形式结合增添了趣味性。 (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要突出游戏特点,对球类动作技术不要作过多的细化。小学三至四年级小球类与游戏,是以游戏形式与小球类技能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内容。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游戏的方式,熟悉球性,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激发学生对小球类活动的兴趣,粗线条地掌握小球类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体能,有效地增进健康。 2.要加强教法研究。由于(课程标准)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因此,仍然沿袭原来体育课的教法,是远远不能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 3.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双边活动,是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的研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不利于儿童想像力,创造性思维的开拓与发展。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4.要突出游戏的兴趣性。针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等特点,应多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复式教学等方式,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离教学效果。 5.要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图示和示范进行模仿练习,并要在教具、教法上为学生自学自练创造模仿的机会,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 6.要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组成几人的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7.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讲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使学生们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与同伴进行协作,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促进合作与竞争意识双重发展。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一)小足球与游戏 小足球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体育活动,有很强的集体性和趣味性,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儿童少年的综合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学三至四年级的小足球与游戏教学,主要强调突出“游戏”二字,在游戏中熟悉球性,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初步养成不用手而用脚触球的意识和习惯。 1.耍球游戏 耍球也叫玩球或叫熟悉球。通过“耍”的方式使脚与球频繁地接触,熟悉球性,逐步建立肌肉的本体感觉,提高控球能力。小足球耍球的方法很多,以下教学内容是范例性质的,教师可结合学校情况和学生实际,增选一些内容进行教学。 (l)拖球 拖球时,支撑脚站在球的侧后方约30厘米处,脚尖朝前。拖球的脚踩住球的顶部,用脚前掌将球向后拖拉(图7一l)。 拖球脚用脚前掌拖球的顶部,用力适当。初学时,动作要慢一些,先练习用一只脚拖球,然后再练习用另一只脚拖球,逐步学会两只脚交替拖球。教法上可先用实心球游戏,然后过渡到用足球;为了提高练习兴趣,增加对抗实战的教学环境,可采用一人拖球,一人抢球的游戏形式.提高控球能力(图7一2)。 (2)拨球 拨球可以提高控球能力,增加摆脱对手的时机。拨球时支撑脚在球的内侧稍后约20厘米处,另一只脚运用脚腕抖拨动作,以脚背内、外侧触球,使球向侧方或侧前方移动。 练习拨球时,支撑腿重心稍下降,拨球脚用力要轻。教法可先用实心球过渡,然后用小足球练习。还可将拨球与拖球结合起来练习,先拖球,后拨球。也可组织2人一组,1人练习拖拨球,1人阻挡,进一步提高控球能力(图7一3)。 (3)颠球 颠球是一种较好熟悉球性的游戏方法,但是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在练习中,通过刻苦努力,由不会颠球到逐步会颠球,由只能颠几次到能颠很多次,这个克服困难的过程本身对儿童来说,就是一种锻炼,是培养、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 学习颠球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颠球时,支撑腿微屈,颇球脚的膝、踝关节放松并柔和地向前上方甩动大腿,脚尖稍翘起.用脚背轻击球的底部(图,4)。初学颠球时,可采用颠带绳的球(图7·5),以增加颠球机会,减少捡球次数,提高练习趣味。当学生对颇带绳的球有了初步体验后,可进行自己将球抛起进行颠球练习。在掌握该动作的基础上,还可尝试用脚内侧、脚外侧、头等部位颠球。 2.运球游戏 运球就是盘带球,是指用脚的任何部位将球左右来回拨动或向前推动,使运球人与球保持一定距离的控制球方法。 (l)左、右运球游戏 用脚背内侧或脚内侧将球轻轻地来回拨动。拨球时身体放松,重心稍下降,用力适宜(图7.6)。 (2)跑动运球游戏 跑动运球时,身体自然放松,上体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步幅不要过大。如果是直线跑动运球,用脚背正面推拨球;如果曲线跑动运球则用脚背内、外侧推拨球,将球控制在身体前适当的距离(图7–7、8)。 运球游戏的方法有许多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掌握动作熟练程度,从教法、学法上给予区别对待,适当增减游戏的内容和要求。对爱好或经常参加小足球活动,且动作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以及掌握运球游戏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单独分一组,安排一些难度稍大的游戏。如:带有对抗性的运球与抢截;带有目的性的运球过障碍;带有竞赛性的运球接力等,满足他们对游戏难度不同需求的探索心理。同时,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 3.踢球游戏 三至四年级小足球的踢球游戏,不具体规定一定要何种脚法踢球。踢球时,脚触球部位可以用脚内侧,脚背,脚背内、外侧,也可以用脚尖、脚跟。踢球方向可以向前踢、向后踢、向侧踢,也可以踢高、踢远、踢准。踢球方法可以原地踢球,也可以跑动踢球。踢球目的可以是传球,也可以向预设目标踢球。总之,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踢球方法,经过踢球的体验,逐步过渡到踢远、踢准。下面介绍的踢球游戏供教师参考。 (l)踢带绳的球或装在网袋里面的球。尤其是场地比较小的学校,采用这种方法既方便又安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图7·9)。既可以减少捡球次数,又可增加踢球机会。练习时,踢球者将球搁在地面上,自己牵着绳子或网袋自己踢球,同伴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防相互影响。 (2)对墙踢球(图7-10)。 (3)踢球比准(图7一11)。 (4)踢球比远(图7一12)。 案例一 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我,建立自尊与自信 教与学目标: 1.乐意参加小足球游戏,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展示自我的愿望,能自信地完成游戏活动内容。 2.会做简单的小足球耍球动作,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3.发展学生的灵敏、反应、协调等体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4.坚持努力完成游戏任务,培养不怕困难,不畏对手的坚强的意志品质。 教与学内容:“归鸟争巢”。 教与学步骤: 1.设置情境: 教师向学生描述大自然的傍晚,一片树林中,归巢的鸟儿为争夺栖息地点,出现你吵我闹,你争我夺的纷争场面。引出游戏名称:“归鸟争巢”。 2.引发兴趣: 联系“归乌争巢”情境,讲解游戏方法、规则和计分方法。 游戏方法:画一个直径20米的圆圈,作为小鸟栖.息的树林,学生每人一球,分散在圆圈内作为归巢的小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盘、拖、拨、踢球的方法.伺机将对方的球踢出圈外,同时保护自己的球不被别人踢走。 游戏规则: (1)小乌只能在树林内飞来飞去,不得飞出树林。 (2)不许相互推、拉。 (3)球被踢出圈后还可再进圈游戏。 计分办法:将球踢出圈外得l分,被踢出圈外扣l分。 3.体验情节: 学生按游戏方法、规则、要求,体验故事情节,享受运动乐趣。教师巡回观察游戏过程.及时提醒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游戏安全、有序地进行。 4.游戏结束后,及时进行小结评价。 教与学提示: 本案例运用情境教学模式.采用游戏学习方式,以小足球耍球动作技能的身体实践为载体,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归鸟争巢”耍球游戏,学习和运用运动技能,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建立自尊和自信。在耍球游戏的对抗中.培养竞争意识,“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学会友善对待同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穗”。 案例二 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初步掌握跑动运球的动作方法,会做直线和曲线运球。 2.发展奔跑、灵敏、协调、平衡等体能。 3,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心理感受。 教与学内容:“运球接力赛” 教与学步骤: 1.学生观看跑动运球动作图,并自由模仿图中的运球动作。 2.每人一球(或2人一球)练习跑动运球动作,教师只提要求,不讲动作方法。 (1)沿直线边走边运球行进,将球控制在体前1米左右。 (2)沿宜线慢跑运球行进,将球控制在体前l米左右。 (3)沿曲线慢跑运球行进,将球控制在体前l米左右。 3.组织讨论。向学生提问:“直线与曲线运球时,脚与球接触部位有什么不同点?回答可能有许多答案。教师进行引导点评。 4.2人一组.带着问题再练习直线、曲线运球,同学相互观察,相互讨论。 5.学生相互观察练习后,进行讨论比较,最后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正确评价。 6.分组进行跑动运球接力比赛。 教与学提示: 本案例运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学习运球动作技能,发展综合身体素质,培养合作意识。通过主动参与,互相合作,运动实践,比较讨论等教学形式,自我发现问题,归纳问翅,在教师指导、同学帮助下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引导式的教学观念。 案例三 培养竞争进取的意识和行为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展示自我。 2.能初步掌握踢球动作要点,踢球时动作连贯、流畅,促使灵敏、反应与协调素质的发展。 3.能较好地与同伴合作,在游戏活动中竞争意识强,有自信心。 教与学内容:“踢球比准”。 教与学步骤: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使学生明确踢准是踢球游戏的要求。 2.第一次练习: 将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两组,两人一球,相距10——12米。一人两腿叉开作活动球门,另一人向活动球门踢球。活动球门可以移动找球,主动让其进入。两人交换练习,记录入门次数。 3.第二次练习: 在地面上立标杆球门若干,球门宽度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距球门前后8~10米处画两条平行线,将学生分成两队,每队分成与球门数目相等的几个组(各组人数均等)在线外成料一路纵队站立,依次对准球门踢球。两队互派监督员,记录进球次数。 教与学提示: 这是一个运用游戏形式,学习踢球动作技能的活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踢球,逐步提高踢球的准确性。活动“球门”踢球游戏,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良好作用。踢标杆“球门”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增强个人自尊和自信。 踢准的练习方法很多.可根据教学实际变换练习方法。如:踢向画在地面上的地靶、放!的竹筐、小纸箱、跳箱盖等。对准垂直目标踢球.可采用在培壁上画线、圈、方格和悬挂的废旧汽车、自行车轮胎等作为目标。通过多种踢球方法,提高学生的踢准能力,培养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二)小篮球与游戏 小篮球和小足球一样具有对抗性、集体性、综合性和游戏性较强的特点,深受小学生的喜欢。经常参加小篮球与游戏活动,能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至四年级小篮球与游戏的教学内容有耍球游戏、拍球游戏和投篮游戏。教学重点以学习简单的运动动作,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在游戏中和教学比赛中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培养竞争的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1.耍球游戏 耍球是用手指、掌触球,用手腕做各种拨、转、翻、压的动作。经常练习耍球,能增加手对球的肌肉感觉,为学习传、接、运、投等技能奠定基础。 (l)双手体前拨动球(图7-16) (2)单、双手上抛球、接球(图7一l7) (3)颈部环绕交接球(图7一18) (4)腰部环绕交接球(图7一19) 2.拍球游戏 小学三至四年级的拍球游戏是在儿童自发游戏的基础上.学习拍球的基本方法,体验球性,感受乐趣,初步掌握拍球的技能,发展手、臂的小肌肉群的力量,促进本体感觉能力以及运动动作准确、灵活、协调性的发展。 学习拍球先从原地开始,再练习行进间拍球。学习中应注意培养抬头拍球和两手都能拍球的能力,要求手触球的部位适宜,采用按压球的方法,用手的感觉控制球,行进间拍球还应要求做到手脚动作协调一致。 (l)原地拍球比多 每人一球或两人一球)做原地拍球练习。要求学生用手指,指根部拍按球,肘关节、腕关节随球上下屈伸,动作柔和,按压明显,有节奏地拍球,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拍球变化练习:高、低、快、慢、左右手交换拍球等;也可以两人一组拍球练习,互相观察、帮助,或进行拍球比赛,看谁拍球的次数多。 (2)拍球比多(图7-20) (3)多种姿势拍球游戏(图7一21~23) (4)移动拍球游戏:直线拍球接力(7一24);曲线拍球接力口,25)。 让学生体验直线移动拍球、向左、向右移动拍球、后退移动拍球时手接触球的部位。 3,投篮游戏 投篮游戏是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模仿篮球运动的投篮活动,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初步学会投篮的动作方法和动作技能.发展身体的协调,灵敏素质,提高竞争、合作意识和对小篮球的兴趣。 游戏中的投篮方式不局限于某一种姿势,可以用双手上抛投篮、双手胸前投篮、单手肩上投篮等。为了提高学生练习兴趣,也可用小排球、小手球、小足球或其他自制球如:绳球、棕球、藤球进行投篮。篮圈也可以因地制宜,如:画在墙上的“篮圈”,挂在树干,梯子上的“篮圈”,搁或画在地上的“篮圈”等。总之,通过各种方式的投篮练习,提高学生的投篮兴趣和投准能力。 (1)对墙投篮(图7-26) (2)投悬挂的篮圈(图7-27) (3)投地“篮”(图7-28) 案例四 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学习拍球的罄本动作方法,体验球感熟悉球性。初步掌握原地、行进间拍球的按拍动作,能有节奏地拍球,发展身体协调性。 2.感受拍球时的快乐,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与学内容:“争做领拍人”;“拍球比多”。 教与学步骤: 1.教师讲解拍球游戏方法,提出拍球动作要求: (1)场地上画若干直径3米的圆圈,学生分成与画圈数量相等的几个组(每组6·8人)。每人一球围圈站立。 (2)拍球动作要求:用手指、指根按拍球,肘关节、腕关节随球上下屈伸,动作柔和,按压明显,有节奏地拍球。 2.第一次练习:原地拍球练习。学生在教师启发下,按照拍球的动作要领,原地做上下拍球练习。练习中,教师变化拍球要求:高、低拍;快、慢拍;左、右手交换拍等。 第二次练习:分组方法同前,练习队形不变。两人一组,1人拍球,l人观察。互相帮助,看谁拍得好,拍得多。 第三次练习:分组练习队形不变。推选(或自荐)两名同学到圈内做领拍人。做“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拍球游戏。顿拍人可变化高度、速度拍,左、右手交替拍,下蹲坐地、绕圈走拍等,并唱:“请你跟我这样做”,大家一起应“我就跟你这样做”。进行有节奏、有变化的拍球练习。 第四次练习:分组及练习队形同上。进行拍球比多游戏。两人一组,一人在圈内拍球,一人在圈外计数。失误后两人互换,重新计算,比谁拍球次数多。 教与学提示: 这是一个运用游戏的方式,学习篮球拍球动作技能的教学案例。 通过拍球游戏活动,学习拍球的基本动作方法,熟悉球性,在原地、行进间有节奏地拍球,并能拍出一些变化,如:高、低拍;快、慢拍;下蹲拍;坐地拍;左、右手交替拍等,提高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在拍球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练习,相互观察,相互帮助以及争做领拍人等,学会了怎样与同伴合作,同时又培养了竞争的意识。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教法上,除运用游戏法以外,还可针对小学三至四年级学生自制力、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丰富游戏活动的内容,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案例五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与他人合作的行为 教与学目标: 1.初步学习投篮动作方法:掌握简单的投篮动作技能,并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运用,发展身体协调、灵敏等素质。 2.体验参加投篮游戏时心理感受,充分享受进步带来如喜悦,建立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在投篮游戏申,表现出与他人合作的行为,培养具有良好合作精神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与学内容:“活动球篮”。 教与学步软: 1.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设若干个由两名同学面对面用手拉手围成篮状的活动球篮。球篮区与投篮区相距4米。投篮区同学每人一球成一路纵队站立。 2.第一次练习:在规定的投篮区域内,自由选择各种投篮方式依次投“篮”,如双手上抛、双手脚前、单手肩上投篮等,活动球篮可主动找球让其投入但不得越线,提高学生投篮兴趣。 3.第二次练习:分组及练习队形同上,投篮方式不变,进行以组为单位的投篮比赛。个人投中一次得l分.还可获得再投一次的机会.以积分多少排列个人名次。4,第三次练习:在规定时问内,进行组间投篮比赛。每投中一次得l分,以累计投中得分排小组名次。各组互派监查员记投中次数,教师可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由各组商讨自行决定投篮比赛的组织方法:如推选几位投篮准确性高的同学参赛,其他同学捡球保证“弹药”充足;或个人依次自由投篮,提高投篮次数等等,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斩意识.使比赛生动活泼,紧张有序。 教与学提示: 本案例以游戏方式学习投篮动作发展投篮能力,培养小学生运动参与、合作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针对小学三至四年级学生身心特点,选择不确定的投笙姿势以及活动球篮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运动技能,发展灵敏、协调等体能。让学生体验不同投篮比赛方式带来的紧张、兴奋等心理感受.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建立个人自尊与自信,并表现出与同伴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的意识和行为,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变化练习的组织方式、比赛方法和计分办法,如:与拍球结合的投篮;规定投篮姿势的投篮;分队投篮比赛;投中后追加计分(即投中第二次得2分……)等。变化投篮用球,篮筐形状、高度等,如:用小皮球、小足球、小手球、小排球甚至小布球,小塑料球投篮;向挂在树干上、竹竿上、绳索上的自行车轮胎、铁环、竹环投,向墙壁、地面上画的圆圈投等等。总之采用各种方法,发展学生的投篮能力,最后达到投得远和投得准的学习目标。 四、教学评价 1.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参与活动的较大热情和兴趣,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2.通过小球类游戏的实践活动,会做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促进灵敏、反应、协调素质和奔跑、平衡能力的发展。 3,能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创新实践,并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在小球类游戏中,表现出自尊与自信,能做到与同伴友好合作、相互帮助,感受到集体活动的情趣。 第八章 对抗、角力与游戏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对抗、角力与游戏是一项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项目,内容丰富、简便易学。对抗、角力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展示力量的游戏,是人们日常活动、生产劳动和军事训练中常用的基本活动技能。经常进行对抗、角力游戏,对增强小学生体力,锻炼身体,发展力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对劳动与卫国具有实用价值,对培养小学生的勇敢、坚强、果断、坚毅和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三至四年级学生是生理机能与身体素质快速增长的敏感期,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动机和意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集体意识逐步加强,学生间的友情纯真,对人和事的互助合作观念开始萌发,自主活动、批判性言行有所增多,尤其对有组织的集体游戏和自主活动能产生极大兴趣。在三至四年级进行对抗、角力游戏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对抗、角力的主要技能,而是通过学习简单的对抗、角力的技能和方法,并设置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发展学生身体索质和能力,满足儿童的好胜、好玩、好动的身心需要,为今后学习、生活、劳动打下初步的基础。 如果说一至二年级儿童的体育课是在童话的世界中快乐地生活的话,那么三至四年级的对抗、角力与游戏教材让儿童从童话世界快步走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来,认识自我、展示自身能力。在对抗、角力与游戏的活动中儿童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自主、自觉地发展力量、耐力、协调等素质,使身心和谐发展。 通过对抗、角力与游戏的教学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通过简单的对抗、角力知识的介绍和简单技术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对抗、角力的意义、作用,了解对抗、角力与游戏的内容、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乐于展示所学对抗、角力基本动作,创造一些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对抗、角力游戏方法。 (二)通过多种对抗、角力与游戏的学习和活动,教会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对抗、角力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会做一些简单的对抗、角力组合的动作,傲得在规则的限制下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对抗、角力与游戏活动,并主动获取对抗、角力与游戏的相关知识、技能。; (三)通过激烈、有趣、活泼的对抗、角力活动及游戏,发展学生肌肉、韧带、骨骼,;提高学生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平衡、对抗能力。 (四)设计一些符合课程标准且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练习目标,使学生体验。对抗、角力活动时心理、身体感受,并能及时地进行一些调控,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对抗、角力与自强、自信的关系,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机智,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五)以多种对抗、角力与游戏活动为媒介,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间、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团结同学,遵守纪律,充分体验群体学习和活动的乐趣,增强合作与交往以及主动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一)内容特点 对抗、角力与游戏是以对抗、角力为教学内容或由这些内容组合创编成的各类游戏的总称。其活动内容为对抗、角力,其活动形式与表现形式为游戏,其实质是在游戏中发展学生的对抗能力和力量家质。 1.具有是著游戏活动的竞争性和对抗性特点 对抗、角力与游戏教学内容以游戏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中力量的对抗为特征,以发展灵敏、协调、平衡等素质为目的。虽有竞技运动项目的显著竞争性特点,却无竞“技”性特点。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对抗、角力与游戏有着其他锻炼项目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与地位,对拓展体育、健身和娱乐的空间,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2,其有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实用性强的特点 小学三至四年级的对抗、角力与游戏教学内容,是由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技能组成,它内容丰富、规则简单、动作易学,能激发学生的练习与活动欲望,因此也是本教学内容的特点所在。学生一旦参与对抗、角力与游戏就会全身心投入到活动的情景中,在无忧无虑的游戏中潜移歌化地完成教学的目标。 3.共有浓厚参与活动的趣味性和激励性特点 由于对抗、角力与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所选内容充满了激烈的对抗竞争因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富有挑战、对抗的竞争活动又吸引和激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价值,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4.其有密切人际关系的交往性和合作性特点 在对抗、角力与游戏教学中,学生参与各种个人与个人的对抗、集体与集体的对抗,其中有直接的、间接的和混合形式的不同对抗竞争活动,为学生的相互交往和合作学习创设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相互交往、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合作,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和情趣。 (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其表现为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持续时间较长,但容易分散,他们参与体育括动的动机还是以直接兴趣为目标,新奇的、能施展他们才能的活动都极易吸引他们参与其中。学习动机更多来源于体育活动本身。这一年龄段学生非常乐于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身价值,愿为集体做贡献,渴望得到集体的承认。因此,此阶段学生尤其偏爱集体游戏.喜欢对抗性竞争性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这一身心特点.有意识地挖掘对抗角力活动内容并拓展和延伸其活动内涵的目的.首先,要使对抗、角力与游戏内容生活化。即让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并为学生所乐意接受,确保这一素材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学生的生活的宗旨。其次,使对抗、角力与游戏在不同地区不同教师使用上体现个性化。如:南方学校可在平地上进行角力对抗,北方学校可在冰上进行角力对抗,这种由地域变化或不同教师执教所产生的不同的效果即个性化特色。第三,使对抗、角力与游戏活动内容主题化。即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主题,根据教学主题选择具体的对抗、角力与游戏的内容,根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第四,使对抗、角力与游戏更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 在具体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形式要求活、求变。“内容决定形式”,教学形式原则上要力求做到区别对待,体现组织教学的灵活性、多变性。采用何种组织形式都应根据对抗、角力与游戏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条件的状况决定。通常情况下采用全班练习、分组练习等形式;在分组形式上,可以按相同水平分组,也可按不同水平分组。分组可相对稳定,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必要时教师可提供多种组织教学形式的范例让学生自行选择,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要求。 2.注重教法研究,反思自身教学过程。教法是教师施教意图、施教手段与方法的设想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师使用教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对抗、角力与游戏是新颖的教材内容,体育教师在课后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意见和要求.且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的反思,不仅使课堂教学做到了科学、民主,而且做到了以人为本.真正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与地位。 3.学法指导要做到使学生学习从“学会”到“会学”。以游戏活动过程为载体强化学生的学法指导,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确保学生学会观察、模仿、练习、分析、讨论,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4.学法指导要做到使课堂教学由“封闭”到“开放”。鼓励学生大胆地与同伴交流、讨论,确保学生的个性开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将生活中有关对抗、角力与游戏的内容带进课堂;允许学生发现或创造新的对抗、角力与游戏内容。这样就会拉近学生课外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距离”,进而使学生自觉地对对抗、角力与游戏的喜欢升华为对体育课的热爱,最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5.学法指导要做到教学内容由“教师设计”到“学生自我设计”。教师设计下的学生的练习毕竟是被动的,不一定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内容,如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备课,给予学生一定的设计自主权,鼓励学生自我设计各种对抗、角力与游戏活动内容,充实体育课的内容,对抗、角力与游戏活动内容也一定会锦上添花。 6.学法指导要做到由学生“盲目的玩”到“有意义的体验”。帮助学生共同归纳对抗、角力与游戏内容的锻炼价值对学生未来健康的长远影响,主动地去认识课程的价值.认识到对抗、角力与游戏并不是盲目的玩,而是身体锻炼、心理发展和社会交往的体验。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对抗、角力与游戏内容的杨心是以力量对抗性的游戏,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力量素质,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以下是编者列举的对抗、角力与游戏的典型范例和案例,仅供教学时参考,实际运用时,教师们可引导学生对某一环节作改进,即可编出有新意的教学活动方式、游戏或运动方法。对抗、角力与游戏内容如下: (一)教学内容 1.顶牛角力 目标:让学生努力展示较高自我表现的热情,发展学生意志品质。 游戏方法:在场上画三条相距1.5米的平行线,中间,一条为中线浓线上放若干个实心球),两边的两条为界线。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队,分别站在界线后(图8一19)。游戏开始,每队6人,相向站立于中线两侧,双方将实心球顶于头前部位,并用双手扶持实心球,发令后,各自使劲顶对方。在规定时间内,将对方顶出界线者得一分,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l)被顶出界线为失败,若未被顶出界,则可以进行反顶。 (2)到了规定时间看队员在哪队半场,如甲队队员在乙队半场上,则甲队得分,反之,乙队队员在甲队半场上,乙队得分。 (3)不允许踢人、推人和拉人。 (4)如实心球落地.必须在原处检起重新放置头部,并继续游戏。 2.拉绳角力 目标:发展力量素质和培养学生其有坚毅、顽强的战斗和积极的竞争意识。 游戏方法:在场上画两条相距印厘米的平行线,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按身高排成横队,面对面站在线后,两人为一组,每组手拿一根短绳,两人各扯一端为鱼网。活动开始,双方做好准备,发令后,用力把对方拉过线。在规定时间内把对方拉过线就得l分,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l)发令后才能用力。 (2)不得故意突然用力或放手使对方摔倒。松手者算失败.对方得分。 3.金鸡独立 目标:发展学生平衡、协调能力。 游戏方法:在地面上划三条相距1.5米的平行线,组织两排学生一一对应站立于中线两侧,对抗双方抬起大腿,脚掌紧贴,双方以支撑腿的力量维持平衡,以腾空的脚用力蹬对方脚掌,迫使对方失去平衡,或双脚支撑地面,或越过同侧边线以外。失去平衡或出边线者均为失败。 游戏规则: (l)抬起的脚下落但未碰地,不计为失败,可重新组织。 (2)进攻时不得用脚蹬对方除脚掌以外的部位,否则计为失败。 4.夺球角力 目标:让学生主动获取洲流、角力与游戏的相关知识和掌握简单的动作方法,培养争强好胜、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理。 游戏方法:画直径2米的圆圈若干个,每圆内放一个实心球。游戏开始时每圆内站两人,两人同时抢一个球.发令后两人尽力把球夺到自己一边,夺到球者双手将球举起为胜。最后以夺球多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两人夺球时,不得出线,否则为失败。不能用身体任何部位去推撞对方。 5.齐心协力 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进取,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游戏方法:在场地上画三条相距2米的横线,中间一条为中线,两面两条为终线。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线的两端(图8-23)。活动开始,每队前五至六名队员走到中线,两队队员间隔排成一列横队,且成相反的方向站立,两臂屈肘互挽,两脚开立佐右、前后开立均可)发令后,两队用力分别向前拉,尽力把对方拉过本队前面的终点线,然后换人做。最后以获胜次数多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l)不许故意松臂,不得用脚绊人。 (2)必须按照口令开始动作。 (3)两队队员必须一隔一相间排列,且.成相反方向站立,不得站错方向和位置。 (二)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乐趣,发展体能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抗、角力与游戏的兴趣.提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习和体验各种对抗性游戏活动,发展灵敏、协调素质和上下肢力量。 3.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团结协作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和行为。 教与学内容:对抗、角力与游戏自选活动。 教与学步骤: 1.介绍场地与练习方法:将篮球场大小的场地划分为4大功能区,并有醒目的标牌标示―平衡类、上肢力量类、下肢力量类、混合类。每功能区均有本区活动的内容与规则的学习处方。 2.引导学习:学生如何使用学习处方? 3.重点提示:“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4.教学组织程序及策略:学生自由选择4个功能区的活动并按下列程序进行活动。 (l)推选本功能区的练习小组长; (2)学习本功能区的练习内容方法; (3)根据卡片提示,尝试完成本功能区的练习; (4)鼓励学生对本区内容进行新创意设计; (5)各功能区选派小骨干到全班学生面前演示并交流对抗角力游戏的新玩法; (6)各组交流学习体会;教师归纳总结本课。 教与学提示: 本对抗与南力的游戏有若干变化,各小组问可在本课进行各功能区练习内容轮换练习,可在下次课中更新各功能区的对抗与角力活动内容,还可采用集体完成某一对抗与角力游戏等多种创新活动方法。 案例二 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力量,提高竞争意识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习拉绳角力的多种方法,发展力量、灵敬、反应素质和对抗能力。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与学内容:“拉绳角力”。 教与学步骤: 1.示范观察:请几名学生协助教师示范,讲解游戏方法、规则,重点学会拉绳角力的各种活动方式。 游戏由2~4名或4名以上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角力游戏练习,以先移动或没拉过等判定胜负。 2.尝试体验:组织学生用足够牢固的绳尝试一种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对各种不同的角力方法和用力部位进行尝试体验。 3.选择性练习:从拉绳的4种范例中(图8一24)选择一种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和比赛。 4,分组演示:各小组选派本组小能手到全班学生面前交流演示。 5,归纳评价:各组对分组演示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案例三 发展学生挤压对抗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抗、角力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提高自尊与自信心。 2.发展学生灵敏、反应、力量和综合体能,体验游戏活动的身心感受。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竞争进取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作风。 教与学内容:争夺空间(图8一25)。 教与学步骤: 1.教师简述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并提出要求。 2.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队,每队5~6人(男女分开)。游戏开始时,甲、乙两队靠墙成横队站立,排列紧密。当教师发令后,两队队员一齐用力向中问挤压,力争将双方中间队员挤出队伍,同时呼喊:“挤啊挤!挤出老迷糊!",被挤出的队员则排到本队末尾,继续游戏。 3.学生活动中,教师巡视观察和引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或纠正。 4.在尝试体验基础上,教师组织竞赛,要求学生采用抵、挤等技法试图将对方挤出队伍。 5,学生分组畅谈交流游戏后的感受,并对本课活动提出建议。 6.教师评价学生综合表现,表扬好人好事。 四、教学评价 1.能知道对抗、角力与游戏的知识、意义和价值,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2.在游戏活动中能将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对抗、角力游戏实践中去,表现出一定的创造力和对抗竞争能力。 3.能体验到各种对抗、角力与游戏的身体感受.表现出良好的学练效果。4.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合作,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九章 武术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武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具有以攻防技击为内容,以套路和搏击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等特点。从小学开始进行武术教学体现了传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和民族体育的要求,也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和武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武术基本动作是武术套路的基本组成单位。三至四年级武术教学,主要是学习基本功、基本动作和简单的武术组合动作,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初步体会武术的特点,增强各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武术运动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具有强身、健心、防病祛病和防身自卫等多种功能,其内容博大精深,绚丽多彩,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实用的技能,它对于从小认识、学习、掌握祖国的传统武术,强健筋骨,锻炼意志,激发热爱祖国体育文化的激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身体、心理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武术是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武术教学,主要完成下列目标: (一)初步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简单的动作组合,了解学习武术的意义及健身、健心的功能,为学习武术套路打好基础。 (二)发展身体的柔韧、灵敏、协调和平衡等家质;促进骨骼、肌肉、韧带的发育;提高自学、自练和自评的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的精神,增强学习武术的自信心。 (三)通过活泼、有趣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 (四)在掌握基本功、基本动作的基础上,以集体和小组练习的方式,体验学习武术的乐趣,学会与同伴团结协作,讲友谊、讲团结,共同发展进步。 (五)要树立安全意识,养成遵守纪律、活泼有序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小学三至四年级的武术教学内容,是根据三至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校教学实际.选择有代表性和基础性的一些简单、易学、易教、易练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作为教学内容。 (一)内容特点 1.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和简易性 三至四年级武术教材是以基本功、基本动作及其简单的组合动作为主要内容,它是学习套路动作的基础,具有动作简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体现了我国民族体育和传统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2.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课程特点,淡化了运动技术的竞技性和规范性,为全面达成五个领域目标,为进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空间。在本部分教材的内容选编时,仅按基本功、基本动作及其组合动作等分类,把三至四年级的武术教材内容排列出来,供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与参考使用。对于具体的教法与建议.通过案例来体现,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和实际水平,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教法与学法,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3.教学内容的兴趣性和吸引力 三至四年级学生对中国功夫有极大的好奇心,对武术的学习充满了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简单动作组合体现了中华武术的神韵和气质,又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吸引力,这对激发学生继承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热情,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产生了具大影响,对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三至四年级武术教材,要加强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强化武术意识.以多种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武术教学活动,多采用游戏等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学生学得主动、练得愉快,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2.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同时又要严格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和武德教育,逐步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良好品质。 3.进行基本功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本校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器材进行教学,如果有困难,也可采用原地个人或双人配合的练习手段,加强基本功的教学。 4.在组合动作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小干部的培养,应充分发挥他们在分组练习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注意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设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自称与自信,自练与自评以及组合与创新的能力。 6.教学时,教师讲解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动作组合的方向、路线及连接部位要交待清楚,选用的示范方向要符合已知的可接受能力.有条件的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一)基本手型 1.拳 四指并拢握拳,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图9-1),拳面要平,四指不能突出 2.掌 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3.钧 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起,屈腕。 (二)基本功 1.正压腿 正对肋木站立,腿提起,脚跟架于肋木上,立腰收胯,两腿伸直,脚尖钩紧,两手指交叉扶按膝关节上,上体向前向下倾身下压(图9·4)。 正压腿时要身正、腿直、立腰、挺胸、收胯、钩脚尖。 2.侧压腿 侧对肋木站立,将一腿举起,脚跟架在肋木上,脚尖钩紧,开胯,支撑腿挺直,上体向被压腿侧屈下压(图9·5)。 3,后压腿 背对肋木站立,右(左)腿向后举起.将脚背放置高低适中的肋木上,脚面绷直,双手叉腰。压腿时上体后仰,腰直立(图9-6①)。双人练习时,帮助者在后托膝向上推,练习者上体同时后仰(图9一6②)。 后压腿时要身正、腿直、塌腰,挺胸、绷脚面。 4.正踢腿 两脚并立,两骨侧平举立掌,左脚上半步,重心前移成左腿支撑,右脚尖钩起向前额处猛踢,然后右脚放松下落至左脚侧,再上半步,踢左脚,如此交替进行(图9-7)。 踢腿时要挺胸立腰,腿向上踢要钩脚尖,踢过腰后要加速,要有爆发力;下落时绷脚面。 5.侧踢腿 并步站立,两手侧平举;右脚向左侧跨一步,重心移至右腿上,接着左腿勾脚尖向体侧踢起,同时左臂屈肘落于右胸侧立掌,右手上举亮掌;左脚落地向左侧跨半步,同时两手还原成侧平举立掌,如此循环.(图9一8)。 踢腿时要直臂立腰,开胯,使身体成一侧面,上踢速度要快,有爆发力。 (三)基本动作 1.冲拳 开步站立,双手握拳(拳心向上)抱拳于腰际;左(右)拳猛然向正前方平拳冲击(拳心向下,拳面向前),同时右(左)拳后引拉动,身体略右(左)转,眼视左(右)拳。 冲拳要快速有力,冲和收同时进行,冲拳时注意顺肩。 2.推掌 开步站立,双手握拳(拳心向上)抱拳于腰际;左(右)李以掌根和掌外沿为力点,立掌快速向前推出(攀指向上,掌心向前),左(右)肩前送。如此反复进行(图9-10)。推、立掌要快速有力,推和收同时进行。 3.弹踢 并步站立,两手抱拳于腰际,眼视前方;左(右)腿伸直支撑,右(左)腿屈膝提起,大腿平抬,右(左)脚绷直,当提至水平时,以脚背为力点迅速猛力向前平踢弹击,使力量达于脚尖,左(右)腿伸直或微屈支撑,上体正直(图9-11)。 弹踢时要挺胸、直腰、绷脚面、收破,弹击有力,力达脚尖。 4.蹬腿 蹬腿与弹踢动作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蹬腿要求钩脚尖,力量达于脚跟,以脚跟为力点蹬出,腿平直(图9·12)。 蹬腿时要挺.胸、直腰、钩脚尖、收欣,蹬击有力,力达脚跟。 5.摆掌 两臂从右向上画弧至侧平举成立掌,右衡屈肘,右掌附于左臂肘内侧(图9-13)。直臂划弧.上体微转,眼随手动。 6.徐掌 右弓步双分掌(图9-14①)左转成左弓步,同时,左掌变钩直臂划平弧成反钩于体后;右嘴内旋,沿右、左腿向前上撩起.眼看前方(图9-14②)。 7.弓步 两脚并步直立,两手抱拳于腰际,拳心向上,眼视前方;左(右)脚向前迈一大步成屈膝半蹲,大腿与地平行,膝关节与脚尖垂直,右(左)脚内扣、腿伸直,为左(右)弓步(图9·15)。 弓步应体直、头正、挺胸收腹、塌腰,前腿弓、后腿绷。 8.马步 两脚并步直立,两手抱拳于腰际,拳心向上,眼视前方;左(右)脚向左(右)侧出一步(约三脚长的距离),脚尖向前,两腿屈膝半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大腿接近水平,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图9-16)。 马步应头正身直.挺胸收腹,膝微内扣,脚跟外蹬。 9.仆步 两脚并步直立,两手抱拳于腰际,拳心向上,眼视前方;左(右》脚向左(右)侧迈出一步,左(右)腿屈膝全蹲,右(左)腿挺直单仆,脚尖内扣,两脚掌着地。臀部下落.接近小腿,左(右)脚与膝外徽,上体正直(图9一17)。 仆步应挺胸塌腰,收腹沉髋。 案例一 培养动作准确性和反应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武术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快速反应和动作的准确性,发展柔韧、协调和力量素质,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 3.培养相互评价能力和竞争意识与行为。 教与学内容:“看谁做得对” (图9·18)。 教与学步骤: 1.教师布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介绍学习方法与要求。 2.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在组长带领下,分组进行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各组活动,并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学生进行“看谁做得对”游戏。学生按小组依次上场,教师说出一组动作名称后,学生按动作的顺序进行演示,其他队员则在该组完成动作后,给予评判打分或评出最佳能手。各队依次进行。 5.教师出示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名称及顺序,学生自由结伴进行探索、尝试、实践组合练习。 6.各队交流、展示组合练习,师生共同评价。 教与学提示: 1.此游戏是为了强化动作的准确性和培养学生反应能力,同时初步让学生建立评价的意识。练习内容应以手型变换、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为主,适当打乱动作排列顺序。 2.动作较熟练后,可适当提高口令速度,增加动作难度。 3.为帮助学生提高相互评价的能力,教学中要将动作评价的简单标准及要求介绍给学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典型动作的评价示范;同时加强提示和引导,不至于使评价流于形式。 4.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规范动作规格,掌握动作要点。 5.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动作掌握情况给学生一定的时问相互纠正与帮助,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组合动作 武术组合动作不同于套路动作,组合动作是由两三个或三五个动作组成,它是学习武术套路的基础。为使学生更好掌握基本的组合动作,在这里选择了弹踢冲拳类和摆掌撩掌类两组动作,供教师教学中选用。 1.弹踢冲拳类 弓步格挡冲拳一一一弹踢冲拳一一顺弓步冲拳一一右弓步冲拳(图9-19)。 弓步格挡冲拳 预备势:并步抱拳,头向左转,眼看前方。 并步抱拳左脚向左侧迈步成马步,左钟以肘关节为轴向左格挡;同时蹬转右腿成左弓步,左拳收至腰间,右拳向前冲出(图9一19①)。 弹踢冲拳 重心移至左腿成左腿支撑,右脚屈膝提起,向前平踢弹击;右拳收至腰间,左拳向前冲击,目平视前方(图9一19②)。 顺弓步冲拳 右腿向前落步成弓步,左拳收至腰间,右拳向前冲出,目视前方(图9一19③)。 右弓步冲拳 步型不变,.原地收右拳,冲左拳,至此再开始第二次练习(图9一19④)。 2.摆掌撩掌类 上步搂手马步击掌―弓步双摆掌―弓步钩手撩掌一一弓单踢推掌―马步击掌(图9-20)。 上步搂手马步击掌 预备势:并步站立(图9一20①)。 左脚向左侧上一步,上体左转90度;左手向左按手握拳,拳背朝下(图9一②);上动不停,右腿前上一步成马步;左拳收至腰间,右拳变掌,向前推击的同时,上体向左拧转90度,目视右掌(图9·20③)。 弓步双摆掌 右腿伸直,上体左转45度成左弓步,右拳变掌向下经腹前向右摆,当摆至与左掌同高时,两臂同时向上,经头向左摆至与肩同高成立掌,右掌贴附于左肘内侧,目视左章(图9一20④)。 弓步钩手撩掌 左腿屈膝,上体右转成右仆步,左手反钩,右手收至左胸前立掌,眼视右侧(图9一20⑤);上动不停,上体前俯,右手变钩,向右脚面钩搂停于右脚外侧,眼视前下(图9-20⑥);左腿蹬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右臂向后摆,成反臂钩,钩尖朝上.左钩手变掌由后经下向前撩掌,掌心斜向上.高于腰,目视前方(图9一⑦)o 弹踢推掌 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绷脚尖向前弹踢,左掌变拳收至腰间,右钩手变掌向前推击成弹踢推掌,目视右掌(图9一⑧)。 马步击掌 左腿下落成马步,右掌收至腰间,左掌向前击出,上体右转,目视左侧;进人第二次练习(图9一20⑨)。 案例二 发展学生思维判断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敏捷和快速反应的能力,提高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自评与互评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行为。 教与学内容:“难不倒我”。 教与学步骤: 1.教师简述游戏的方法:在场地上画一个直径为15米的圆圈,甲队队员均匀站在圆圈外,乙队队员在圆内自由站立或走动,圈外学生(或教师)为发令者。游戏开始,发令者喊出“拳”、“掌”、“钩”或“弹踢推掌”、“蹬腿冲拳”等动作名称,圈内所有队员必须立即做出相应的武术动作,如动作做错或没及时完成者,则被罚出场外。两队定时轮换,最后以罚出人数少的队为胜。 2.教师宣布游戏的规则和要求后,两队队员先进行分组准备或结伴练习,熟悉动作名称和方法,相互交流与帮助。 3.教师在两队充分准备之后,组织游戏和比赛。 4,游戏结束后,师生自评、互评,交流活动后的感受与体会。 教学提示: l,教师课前要对发令同学进行培训,熟悉动作名称,提高组织和口令的表达能力; 2.发令者可以增加素质方面的口令,如蹲、跳起等。提高游戏者的注意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3,游戏内容较熟练后,可以提高口令速度,增加游戏的动作难度。 4.注意培养学生协同一致、团结协作的意识,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激发练习的积极性。 5.此游戏最好安排在组合动作学习后进行,也可改变游戏内容,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己创编包含3?5个动作的组合动作,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表演,效果可能会更好。 四.教学评价 1.对武术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表现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 2.能基本上掌握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初步体现出武术的风格和动作的力度,精神饱满。 3.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创编组合活动,表现出一定的观察力、表现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4.能具有协同一致、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行为,表现出活动中刻苦学习、坚忍不拔的精神面貌和良好意识品质。 附:武术组合动作成绩评价参考标准 优:完成动作质量好;姿势正确,部位准确,动作轻松、自然、协调、优美。 良:完成动作质量较好;姿势较正确,部位较准确.动作较轻松、自然、协调。 及格:能完成动作;姿势基本正确,部位基本准确,动作不够轻松、自然、协调。 说明: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时,应将运动技能评价参考标准结合学生的体能发展、学习态度与行为、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以及进步幅度等,最后进行等级评定。 第十章韵律活动和舞蹈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小学三至四年级的韵律活动和舞蹈,动作简单,节奏轻快,活泼,许多动作都接近儿童的自然活动,深受儿童的喜爱。韵律活动和舞蹈的难度,并没有严格的、阶梯式的差异。但是,三至四年级的教材内容与一至二年级相比较,在简单的律动活动和游戏的基础上,逐渐地向较复杂的韵律活动和有一定情节、表现更为丰富的舞蹈过渡。 小学三至四年级的学生生长发育迅速,练习韵律活动和舞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发展学生的身体,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发展协调性和灵活性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此外对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理以及将来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三至四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已有的基础,为适应他们身体发展和充分表现自己的要求,可学习原地的、行进间的或是变化方向的小组合或是简单的集体舞。根据三至四年级的体育教学目标,韵律活动不强调教授具有严格规定的成套动作,而是以培养韵律感,具有韵律操风格的小组合为主,动作生动、活泼、游戏感强、富与表现力;舞蹈重点学习带有充分表现力的简单的集体舞或是边唱边做动作的表现舞蹈。重点是吸引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对韵律活动和舞蹈有初步的了解,吸引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敢于在同伴面前充分地表现。 (二)在做操和舞蹈的表现中,动作协调、姿态优美、自然.通过自我表现和互相观察,矫正姿态,为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以后的学习与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活泼愉快、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与同伴互帮互学,积极合作.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一)内容特点 韵律活动,一般应有音乐伴奏,儿童随着音乐的节奏,身体各部位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或展现不同的姿态。本年级所创编的几套动作组合范例,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对发展学生的目标也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动作组合练习,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良好的参与习惯,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和表现力为主时,就可以选用身体动作组合的练习;如果是以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为主,就可以选用游戏动作组合等练习内容,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范例动作结构简单、流畅,易教、易学,活泼明快。 (二)教与学法建议 1.将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教学和学生锻炼的实践活动,作为向学生进行达成五个领域目标教育、教学的载体。在确立教育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和体现“五个领域”目标的要求,并通过体育活动的载体努力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在一堂课或一个小单元,“五个领域”的目标,不一定求全,也可以根据内容、学生现实的表现,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和长远的目标来设计,各方面的目标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地累进达成。 2,改变教师讲解,让学生模仿的单一教法,积极开发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学法。教师不应把所有的问题都嚼碎了喂给学生,可多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要提示学生如何观察老师和同伴的动作.教会学生认知和模仿的规律,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学习。 3.上课前、过程中和结束时.都要了解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4.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地提示,以促进“五个领域”目标的达成,恰当地鼓励、表扬,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韵律活动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可进行教学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启发性,更重要的是提供基本动作的构建方法和组合动作构成的结构特点;教师可以作为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也可以在这些基础上举一反三,自己创编.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选择留有余地。 (一)身体动作组合及其案例 身体动作组合由四个简单的动作加队形变换组成。它是以最基本的踏步动作,加上上肢的基本动作练习以及简单的队形变化构成。通过身体动作组合的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养成良好的参与习惯,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和表现力,是动作组合练习的最基本动作之一,为进一步地学习打好基础。 案例一 身体动作组合练习 l,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 2、教师口令指挥学生做原地的踏步动作,并口令提示学生踏步的姿势:抬头挺脚、两手握拳、两臂前后直摆。可踏两个八拍。 3.教师示范新动作,让学生观察、思考和模仿动作。 4,教师进行第一个八拍的分节动作教学。 1一4左脚开始原地踏四步,同时两手握拳,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5一7左脚开始向左侧走三步,同时左臂侧上举,右臂侧下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下。 8一还原成直立。 (l)学生自愿分成小组进行互相模仿、记忆、练习动作,教师认真观察和指导。 (2)教师请优秀学生做示范,大家观看.互相学习,掌握练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的能力。 (3)集体喊口令练习1~2次,教师提示动作。 5.教师示范新动作,请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模仿下一组动作。 6.教师进行第二个八拍的分节动作教学《图10-2)。 l一4双人面对面交叉换位走成背对背站立,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5一双人面向观众的腿前伸,脚跟着地,另一条腿稍屈膝,同时两手又腰。 6一两腿直立。 7一同5动作,但方向相反。 8一还原成直立。 (l)学生散开,两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练习、讨论,熟练掌握动作,从而培养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习愤。 (2)教师随时地进行指导,特别关心和帮助学习动作有困难的学生,激励他们学习的信心,启发他们如何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 (3)由学生自愿表演动作,大家探讨动作的优缺点。 (4)集体喊口令练习1~2次,教师指导,提示动作。 (5)采取累进教学法进行练习,教师喊口令并及时提示两节动作的衔接和重点,练习1~2次,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7.教师示范新动作,学生再观察、思考和模仿。 8.教师进行第三个八拍的分节动作教学(图l压3)。 (l)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互相纠正、研究、探讨、掌握动作。 (2)集体或分小组练习,大家观看、互相评价。 (3)采用累进教学法,将三个八拍的动作连起来做,教师口令指挥,并及时地提示下一个动作。 (4)学生分小组进行分析,谈一谈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小组练习.改进不足,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敢于发言的自信心。 1—4双人向左向右转,面向前方走四步回原位,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5—原地踏一步,同时两臂前平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下。 6—原地踏一步,同时两臂上举,掌心相对。 7—原地踏一步,同时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 8—还原成直立。 9、教师示范新动作,学生继续观察、思考和学习. 10、教师进行第四个八拍的分节动作数学(图10-4), 1—4原地踏四步,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5—6两腿直立,两臂胸前屈,双手击掌两次。 7—左脚向前迈一步,重心前移,右脚尖点地,同时两臂侧上举,掌心相对。 8一还原成直立。 (1)学生分小组练习,互帮互学,掌握动作。 (2)教师分别指导,纠正动作 (3)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第一至第四个八拍的动作连起来表演,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愿望;看哪一组的学生做得最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4)用学生选择的音乐试配动作练习,也可请几名学生钱做,或轮流领做,反复练习达到熟练,体验掌握动作的过程和方法。 (5)请学生表演,或自愿表演。 (二)游戏动作组合 游戏动作组合,是由四个简单的动作和简单的队形变化组成的。练习中是由几个人组成的小组来进行的。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参与活动的浓厚兴趣,群体的意识。练习过程中,能够相互关照、谦让、友好地相处,同时培养学生的方位感、音乐的节奏感和表现自己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应变的能力,为进一步地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案例二 游戏动作组合练习 1.学生成体操队形做开。 2,教师介绍组合动作的特点。 3,教师示范新动作,学生观察、思考和模仿动作。 4.教师进行第一个八拍的分节动作教学(图10-5),可请几名学生协助教师进行示范。 l一4由六人组成的队形,就近向圆形走四步,同时两手握拳,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5一8六人小臂搭小臂,走成圆形。 (l)请做示范的学生给大家做一遍,让大家再看一次。 (2)教师请示范生分别帮助每一组的同学,教师也随时指导和纠正动作,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示范生带领集体喊口令练习1~2遥,培养学生领操的能力。 5.教师示范新动作,学生再观察和思考。 6.教师进行第二个八拍的分节动作教学,教师可换请示范生做动作,激励更多的学生敢于表现。 1—2两腿屈伸一次,向左侧移重心。 3一4同1一2动作,但方向相反。 5一8同1一4动作。 (l)请示范生再做一追,教师口令指示动作。 (2)教师请示范生分别到各组去指导动作,培养学生指导动作和纠正动作的能力及合作的能力。 (3)采用累进教学法,将两节动作连起来做,鼓励学生自愿出列领操;并集体喊口令,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4)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体会,再练习三分钟。 均清小组自愿表演,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7,教师示范新动作,请学生继续观察、学习。 8.教师进行第三个八拍的分节动作的教学(图1压7)。 l一8六人向圆心密集走八步,同时两臂由后向前上方摆动。 (1)请示范生喊口令再做一追,教师进行提示动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分小组进行练习,让学生探讨、研究,从而掌握动作,教师随时指导,也可请示范生分别指导。 (3)采用分组轮换练习或是重复练习法,做l一2遮.互相观摩、互相纠正、牢握动作、提高兴趣。 (4)用累进教学法练习1~2遍,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5)大家分小组再互教互学。 9.教师示范新动作,学生观察和思考。 10.教师进行第四个八拍的分节动作教学(图10一8)。 1一4全体学生左脚开始走回自己的原位上,同时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5一左脚踏一步,同时两臂左肩处侧屈,双手击掌一次。 6一同5动作,但方向相反。 7一同5动作。 8一还原成直立。 (l)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启发指导。 (2)请学生自愿做表演,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敢于表现自己,为集体争取荣誉的精神。 (3)大家观看,提出建议,可再请小组表演,引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提高教学的质釜。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完整的动作组合练习,教师及时指导和纠正动作,发展学生的思考、记忆、合作等能力。 (5)请小组自愿表演,教师进行评价。 (6)集体喊口令完整动作组合练习,教师提示动作,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集体的荣誉感和努力拼搏的刻苦精神。 (7)配音乐练习,可用教师或学生选择的音乐,让学生从中选定音乐进行练习,教师提示动作,强调音乐的前奏、拍节的快慢和变化,加强学生韵律感的培养。 (三)跳跃组合 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不可能教给学生太多的内容。这里介绍的跳跃组合练习,仅供教师参考,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酌情选用。这套动作组合,是由四个比较简单的跳跃动作组成。学生比较容易记忆,有原地的分并腿跳,有左右方向的跑动跳,还有前后方向的跑跳。通过这套组合的练习,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和心肺功能,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应变能力。对于培养节奏感、韵律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下面介绍跳跃动作组合的动作方法。 第一个八拍动作: 1一并腿跳起,成分腿落地,同时两手叉腰。 2一分腿跳起,成并腿落地。 3一4同1一2动作。 5一并腿跳起,成左腿前右腿后落地。 6一换腿跳落地。 7一同5动作。 8一跳成还原直立。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但方向相反。 第三个八拍动作(图10一10): 1一4同第一个八拍的l一4动作。 5—7左脚开始向后踢腿跑三步,同时两手叉腰。 8一跳成还原直立。 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动作,但方向相反。 第五个八拍动作〔图10·11): l一并腿跳起,成分腿落地,同时两手握拳,两臂侧平举。 2一跳成还原直立。 3一4同l一2动作。 5一并腿跳起,成分腿落地,同时两手叉腰。 6一分腿跳起,成并腿落地,同时两手摸肩。 7一并腿跳起,成分腿落地,同时两臂侧平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下。 8一跳成还原直立。 第六个八拍同第五个八拍动作,但方向相反。 第七个八拍动作 l一4同第五个八拍的l一4动作。 5一6左脚开始向前后踢腿跑两步,同时两臂胸前平屈,两手握拳向外交替绕环(模仿绕线的动作)。 7一跳成分腿落地,同时两手握拳,两臂侧平举。 8一跳成还原直立。 第八个八拍同第七个八拍动作,但方向相反。 舞蹈 (一)舞蹈组合及案例 小学一至二年级以唱游的形式,学习了具有舞蹈雏形的一些动作。三至四年级开始学习简单的民族、民间舞蹈。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及其组合和带有一定情节的创编舞,充分发展学生的表现力、观察力、注意力、模仿力、活泼愉快的情趣。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和协调性,陶冶美的情操,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进一步学习舞蹈打下良好的签础。 1.维族舞蹈动作组合 此组合由简单动作和队形组成,包括步法、移颈等。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体态、规范的舞姿、了解维族舞蹈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表现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l)进退步 准备动作:小八字步,托帽位(一手斜上45度,一手至于耳后上方托帽,手心向上,肘与地面平行)。 l一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稍离地; 2一左脚掌原地踏步; 3一右脚掌向后撤一步,左脚稍离地; 4一左脚掌原地踏步; 5一8同l一4动作。 (2)移颈(图10·14) 俗称动脖。双肩不动,正视前方,头部保持与肩平行,以耳为牵动点左右移动。 (3)走步 与生活中走步相仿,只是动作时女生立半脚掌以显轻盈,男生全脚而显稳重。练习时两人一组,女左男右,迈外脚,走八步绕一小圈,回原位。 (4)组合 第一个2又拍动作:右脚起步,做两组进退步,右高左低托帽位; 第二个八拍动作:右脚起步,傲两组进退步,左高右低托帽位; 第三个八拍动作:移颈(右、左各四次)。女生右踏步,双手体前架肘提腕;男生小八字步,虎口掌叉腰; 第四个2又拍动作:走步(两人一组迈外脚,走八步绕一小圈,还原位)。 案例一 维族舞动作组合 1.学生按上课队形排列,教师介绍维族舞蹈特点: (l)腰背挺拔; (2)步幅小; (3)上身动作幅度大。 2.在维族音乐中,让学生回忆和练习已学过的进退步和移颈动作,并进行分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介绍维族舞蹈的基本手型:女生为莲花手;男生为虎口掌。女生右路步,双手于胸前架肘、提碗;男生小八字步,双手叉腰,共同练习移颈动作。 4.教托帽手位后,男女生分组练习托摺位与进退步的配合动作。 5.教师分别示范男女生“走步”动作:女生提裙、半脚掌;男生叉腰、全脚掌。两人一组对视,同时迈步(女生左脚、男生右脚)。分别向外走八步转一小圈,还原位。 6.教师介绍组合顺序后,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熟练后集体配合。可围成大圆圈,面向圆心合音乐练习。相互观摩,以利提高。也可鼓励学生自愿表演、教师讲评。 2.藏族舞蹈动作组合 此组合由几个藏族基本舞步组成。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通过训练使膝部松弛、动作富有弹性,培养节奏感及身体的协调性。 (l)动律练习:正步,双手五指并拢、扶妓,身体各部位放松,上身略前倾。膝关节做小而快、富有弹性地上、下颇动,重拍向下。以下每一个舞步都贯穿这个动律。 (2)退踏步(重心始终在左主力腿上)(图10-17): 准备动作:正步位,双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上身略前倾。 l一右脚掌后踏半步,右劈前摆、左钟后摆。 2一左脚微离地,再原地踏步。 3一4右脚向前全脚踏步后,右膝上徐,右脚离地,右臂后摆、左臂前摆。 5—8同1一4动作。 (3)二三步(图l压18): l一2右脚抬起后,原地踏步,同时双臂打开至体旁,与地面平行。 3—4左脚抬起后,原地踏步,同时双臂右前左后围腰。 5—6右、左脚交替抬、踏步,同时双臂体旁打开至体旁,与地面平行。 7一8右脚抬踏步,同时双臂左前右后围腰。 (4)嘀嗒步 准备动作4拍。其中lee3丁字步准备;4一左脚离地、双手腹前交叉。 动作方法: 1一右脚踏地、左脚离地,双手打开于体侧斜下25度。 2一右脚掌离地、左脚踏地,双手于体侧摆至斜下45度。 3一右脚掌踏地、左脚离地,左手于体侧摆至斜上45度、右手于体侧斜下45度,视左上方。 4一右脚掌离地、左脚踏地,右、左手分别于体侧斜上、下45度,视右上方;5一石同3一4动作。 7一8以左脚为重心,右脚离地、踏地,成右丁字步,双手回到体侧斜下25度,视右前方。 (5)组合动作: 第一个八拍动作:右脚起步,做两组退踏步,同时前后摆贾。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 第三个八拍动作:右脚起步,做一组二三步,加上手臂动作。 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动作。 第五个八拍动作:左脚起步,做一组滴答步,加上手臂动作。 第六、七、八拍同第五个八拍动作。 案例二 藏族舞蹈动作 1.按上课密集队形排列,教师介绍藏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藏族同胞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性格开朗、热情好客。藏民体态特点是上身松弛、略带前倾。藏族舞蹈种类繁多,有踢踏、弦子、锅庄等。藏舞特点:顺、开、曲、颐.并以下肢运动为主、上身动作为辅。在这里,我们学习的是藏族舞蹈的踢踏步动作,要领是膝部松弛、动作富有弹性。 2.在藏族音乐中,学生们回忆颤膝、退踏步等动作。 3.教师分节示范、讲解“二三步”、学生们观察、思考、模仿。教师个别辅导、纠正。培养学生记忆、模仿、掌握动作的能力。 4.学生分组练习:连接“退踏步”和“二三步”,尝试配合音乐练习。 5.教师示范“滴答步”,并进行分节教学。学生们观察、思考、模仿后,可分小组讨论、练习、掌握。教师个别辅导与观察,发现长处,及时表扬,提离学生的学习热情。 6.教师将组合完整地示范一遮,要求学生记住顺序、掌握动作。也可请几组学生表演,大家观肴。 7.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己掌握动作的情况。 (二)成品舞 1.教与学目标 该舞蹈是以彝族民族舞为素材,吸纳和融人了少儿舞蹈的特征.创编适合儿童的表现舞。全舞共分两段,因第二段比一段容易,所以先学第二段。通过舞蹈的学习,培养学生节奏感、协调性、反应敏捷,充分地发挥表现力和天真活泼愉快的情绪。舞蹈需要双人配合,对于培养同伴间的密切合作,和睦的人际关系,互相帮助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演,注意观察老师和同伴的示范与表演,发展注意力、思维力和创造精神。 2.教与学的内容:“雀尕飞”(第二段) (l)三步一踢: 准备动作:右脚离地,身体正直,双臂前斗钟,手心向下; l一右、左脚交替原地(或行进间)踏步; 2一前半拍右脚踏步,同时左脚离地做钩脚旁后踢动作,双手向身体左后方掸手,头向左倾,下左旁腰,停半拍; 3-4做1一2的对称方向动作; 5一8同1一4动作。 (2)交替滚动小跑步 准备动作:正步位,双手下垂于体侧,掌心向后,身体挺拔、直立。 l一双膝并拢,右、左腿交替正提膝,脚尖自然下垂,双臂于体侧左、右交替前后甩手,掌心向后; 2一8重复七组1的动作; (3)彝族跳颠步 l一左腿屈膝,重心下沉,右腿伸直,勾脚点地,双手心向上,往左送出,上身与头向左倾; 2一左腿原地跳颠,同时右钩脚旁踢,双手心向下,按于右胯处,上身与头向右倾; 3一8重复三组l一2动作。 (4)双人配合 第一个八拍动作: 1一4男女生两人一组,对视。女生左踏步,同时双臂上举,双手交叉,做四个小波浪动作;男生左膝跪地,同时左臂斜上举45度,右臂斜下举45度,做四个小波浪动作; 5一8同l一4,但男女生动作相反;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 第三个八拍动作: 男生小八字站位,双手头上交叉,做八个小波浪;同时女生自左向右围男生绕一周。 第四个八拍动作: 同第三个八拍,但男女生动作相反; 第五个八拍动作: l一4全体向左做原地蹦跳步,塌腰、撅臀、双臂后背; 5一8保持l一4的姿态,双脚交替原地踏步,身体由左前经正前转向右前方; (5)舞蹈 男女生相间排列成两横排,每排单数为女生,双数为男生。 第一个八拍动作: 做四组三步一踢,由两横排变成“回”字形;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 第三个八拍动作: l一4两人一组,男女对视。女生左踏步,同时双手头上交叉,做四个小波浪;男生左膝跪立,同时左臂斜上举45度、右臂斜下举45度,做四个小波浪; 5一8同1—4动作,但男女生动作相反。 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动作; 第五个八拍动作: 男生刁叭字站位,双手头上交叉,刁如又个小波浪;同时女生自左向右围男生绕一周。第六个八拍动作: 同第五个八拍,但男女生动作相反。 第七个八拍动作: l—4全体向左方做原地蹦跳步,塌腰、撅臀、双臂后背; 5一8保持l一4姿态,双脚交替原地踏步,身体由左前经正前转向右前方。 第八个八拍动作: 做八组正面交替滚动小跑步,变队形成两横排。 第九个八拍动作: 做八组行进间的交替滚动小跑步,由两横排变成大圆圈,再变成两横排(把原来的第二排转到第一排); 第十个八拍动作:做四组彝族跳颠步。 案例三 雀尕飞 1.教师在音乐声中表演一遥舞蹈雀尕飞,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 2.教师进行三步一踢动作分节教学,学生观察、模仿、掌握动作。 3.教师示范、讲解双人配合的五个八拍动作,学生观察、思考、分组练习。 4.连结两个八拍的三步一踢和五个八拍的双人配合动作,教师指导,特别是帮助动作掌握较困难的学生。 5.教师示范、讲解交替滚动小跑步,并进行分节动作教学,学生继续学习。 6.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大胆表现。 7.请一组学生表演,大家观看,教师讲评.鼓励学生,激发大家的表现欲。 8.教师示范、讲解彝族跳颠步,并进行分节动作教学。学生们掌握后,可采用连接教学法,将交替滚动小跑步和彝族跳颠步连起来做,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9.分组练习,教师提示舞蹈顺序,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掌握。 10.教师与学生一起表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 (一)韵律活动教与学的坪价 韵律活动,一般不设定量的标准.重点应评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态度与兴趣以及身体的姿态、协调性、准确性和与同伴的配合与合作。参考评价标准见下表: 参与兴趣 心理感受 动作掌握 优 通过练习,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能影响同伴活动。 练习后,情绪高涨,性格开朗了,乐于展示自我,积极示范表演。 动作掌握的快,能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良 能积极参与活动:兴趣高,并能帮助同伴一起学习。 练习后,心情愉快,改变了自我,敢于表现。 能与同伴合作,顺利地学会动作。 及格 愿意参与活动,有一定的兴趣。 练习后,有较好的心理感受。 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能与同伴合作。 上表中的内容,不可能通过测试来完成,主要是教师平时的观寨、记录,同学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可将这些内容记录进人学生成长记录袋,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二)舞蹈教与学的评价 1.舞蹈教与学的评价,对鼓舞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勇敢的进行自我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2.评价要改变观念,改变只重视结果的成绩,而忽视学习的过程。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特别是课内外的参与态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提高。 3.评价按等级不排序,强调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要注意平时的观察,最后结合自评和互评的意见做综合评价。 4,评价等级的参考(见表) 等级 学习态度 心理感受 同伴合作 掌握动作 优 积极参与,能主动地表现,注意观察、记忆.努力学习。 兴趣浓厚,活泼愉快,追求优美姿态。 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学习进步快,能帮助同伴掌握动作,舞蹈连贯好。 良 积极参与,努力学习。 活泼愉快.学习有兴趣。 能与同伴合作,共同学习提高。 能学会动作,比较协调· 及格 能跟随大家一起学习。 学习情绪正常。 尚能与同伴共同学习。 基本上能做动作。 第十一章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 三至四年级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中五个学习领域“水平二”所提出的目标,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而选编的,用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指导体育活动实践,是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教学内容包括“我们的身体”、“高矮与胖瘦”、“正确对待体育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等三节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逐步建立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关注同伴的情绪表现,逐步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情绪。 本章的结构是,首先将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排列在前,以便于教师明确要教学的内容。为了帮助教师教学,在每一节内容后面都有供教师参考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提示,给教师以启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本章教学案例进行教学,也可以举一反三,根据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把基础知识的讲授与学生的身体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可将基础知识课上成单纯的文化知识课,以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身体。 2,大致能够说出身体某些部位的简要功能。 一、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我们的身体包括头、颈、躯干、四肢,这些部位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体。 二、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一)头 头上长有眼睛、耳朵、鼻子、嘴等主要器官。头是人体的司令部,头颅骨内婚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上面有好多神经细胞,分别负责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语言、运动等各项工作,所以,又把大脑称为“指挥官”。最有趣的是大脑左半球支配人的右侧肢体,大脑右半球支配人的左侧肢体。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有益于脑的键康。 (二)颈 颈是头与躯干的连接部位,又称脖子,它由颈椎连接组成,颈椎腔间有脊髓通过。 (三)躯干 躯干是由肩胛骨、胸骨、肋骨、骨盆骨等组成的胸腔和腹腔,起着支撑身体、保护心脏、肝、肺、脾、肾、胃、肠等内脏器官和系统。 (四)四肢 四肢主要是上肢(胳膊、手)、下肢(腿、脚)。人体做各种运动、从事生产劳动、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四肢。四肢对人体生存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一 教与学目标:了解自己的身体。 教与学内容;参观人体图片展览。 教与学步骤: l,教师课前准备好人体结构图片(可购买,也可自制),课前张贴在教室墙上(将图片距离拉开),作为人体结构图片展。 2.组织学生认真参观人体结构图片展。 3.以知识竞赛等形式考察学生参观的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分小组讨论人体各部位的简要功能,以及与体育活动的关系,并加以总结,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身体部位重点进行讨论总结,最后向全班汇报。 5.教师根据图片进行归纳。 教与学提示: “了解自己的身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人体结构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体育活动实践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准备的人体结构图片时应尽可能丰富多彩,适合小学三至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带有体育特色。 三、教法提示 现提出一种可逆教学法,供参考。 (一)可在课前以作业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准备。 (二)课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课程的讲解。 (四)最后请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五)下课前教师用精练的语言,点出本课要点,便于学生记忆。 高矮与胖瘦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描述自己与同伴的身体特征。 2.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一、影响身体高矮的原因 同学们在一个班里学习,年龄差不多,但身高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人的身高是受种族、性别、遗传、营养以及体育锻炼的影响。一般地说,白种人比黄种人高,男人比女人高。但是,也有个别的白种人比黄种人矮,男人比女人矮。通常的情况,父母比较高的,其子女也高.父母矮的,其子女也矮。 二、过于肥胖和瘦弱都不健康 (一)肥胖的原因及控制 1.肥胖的原因 (l)遗传。父母一方肥胖.其子女发胖的机率为40%;父母双方肥胖,其子女发胖的机率为70%。 (2)摄入热量过多,活动量不足,脂肪大量堆积。 2.肥胖的控制 (l)控制饮食。在膳食均衡情况下,适当减少主食,多吃水果和蔬菜。 (2)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长跑、跳绳等、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效果。 (二)瘦弱体形的原因和控制 1.瘦弱体形的原因 (l)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腹部胀满,没有食欲。 (2)患慢性病,如贫血,呕吐,腹泻,寄生虫病等,吃下食物不吸收。 (3)偏食、挑食、厌食,不按时进餐,吃零食。 (4)户外活动少,缺乏身体锻炼。 2.瘦弱体型的控制 (l)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病,做到预防为主。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不挑食,不偏食,不厌食。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痰力,增强体质。 案例二 高矮与胖瘦 教与学目标:关注身体,注意健康。 教与学内容:“胖墩儿”夏令营。 教与学步骤: l,讲解“胖墩儿”夏令营的过程。 (l)入营的第一天,一群小胖墩儿开始跑步训练,还没跑几步,个个气喘吁吁,汗如雨下。 (2)丹丹的体重竟高达80公斤,真是胖得吓人。 (3)通过不断的跑步、游泳等锻炼.经过8天的努力,62名营员平均减体重4.3公斤。 2.学生分组讨论肥胖对生活和体育锻炼的影响,以及对防治肥胖的观点和建议,特别是“胖墩儿”夏令营的用处。 3.分小组发言汇报。 4.教师总结,鼓励发言较好的小组。 三、教法提示 1.给学生讲清高矮与胖瘦的原因和控制胖瘦的方法,特别是要强调坚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作用。 2.课堂上不要以本班学生作为例子,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3.可以启发胖学生和瘦学生谈胖瘦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和体育锻炼带来的不便等体会。 4.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关注身体,注意健康,加强体育锻炼。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观察并能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2.初步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和控制情绪。 一、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反应。它与情感的内涵不完全相同。情绪是一种比较短暂的激动状态,它与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有关,带有更多的冲动性,这种反应较明显的表现在外部。而情感则多与社会性的需要或对事物内部关系的认识相联系,往往埋藏在心灵深处,显得比较深沉、稳定和持久,这种反应不轻易显露在外部。 健康的情绪是人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所谓健康的情绪是指人在情绪方面积极良好的适应状态。其表现主要是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愉快稳定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协调一致.免疫功能正常,从而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一)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 人们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作为常见的情绪表现形式。 1.快乐。当需要得到满足,目标实现以后,感到心情舒畅。这种情绪和激动的水平与愿望满足的程度有关,当快乐的程度骤然生温时,就表现出眉飞色舞,非常高兴。 2.愤怒。当需要未能满足,愿望不能实现时,使紧张的状态逐渐积累而产生心情不舒畅的情绪体验。这情绪体验与外界干扰程度和受挫折的程度有关,从生气到大怒,甚至暴怒。 3.悲哀。当失去亲人及愿望彻底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从遗憾、失望、难过到悲伤、悲痛,同时伴有哭泣,严重时伴有失眠、焦虑、冷漠和神志不清等现象。 4.恐惧。当企图逃避某种险境而又无法摆脱时的情绪体验。它与危险程度和缺乏处理险境相应的手段有关。另外,陌生环境也可导致恐俱。此时最需要的是镇静、勇敢、机智、灵活等意志品质。 (二)怎解保持健康的情绪 1.养成正确表达情绪的良好习惯。无论是在高兴时、愤怒时、悲伤时、优愁时,都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文明的、礼貌的、尊重他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应该采取粗暴的、野蛮的、不讲道理的、伤害他人的表达方式。 2.积极排除不良情绪,培养高尚的情操。利用转移、自我暗示等方法排除不良情绪,培养自己心胸宽阔,充满爱心,待人处事热情开朗,关心集体等高尚的情操和品质。 3.正确对待自己,磨炼自制力、意志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都会产生心理偏差,要做到既不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又不患得患失、自暴自弃。同时.还要抵制外部的诱惑力,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提高控制能力,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遭受挫折的适应能力。 二、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一)3(l)班张小强是班内体育骨干,各项运动都很喜欢。在一次体育比赛中,他得了优秀奖状,心理特别高兴,同学们也为他叫好。 此时张小强的情绪表现是__。 (二)同班刘小力的身体素质不是太好.平时也不爱讲话,完成体育动作比较吃力,虽然在课余时间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效果不明显。于是总认为自己不行,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 此时刘小力的情绪表现是_。 (三)在体育课的篮球比赛中,张小强和刘小力分在一个队,当大家把球传给张小强后,小强果断投篮,得了2分,他洋洋得意,眉飞色舞,两眼环顾场外的同学,慢不经心的样子。 此时张小强的情绪表现是__,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四)刘小力得球后,防守队员紧逼,小力不小心将球传出场外,这时张小强横眉立目,大声斥责:“真笨!往哪儿传?”小力很不高兴。 此时刘小力的情绪表现是_,如果你是他的队友会怎么做? (五)比赛结束了,小强队胜了对方一个球,体育教师进行了总结。 如果你是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总结? 你会在体育活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三、教与学法提示 (一)心理学知识对于小学三至四年级的学生比较生疏,在讲解时要结合实例,深人浅出,特别是可以利用体育课上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例。 (二)本课重点是使学生会观察并能说出同伴在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会观察并能说出同伴在退步或失败时的情绪表现。通过这些观察和分析,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消极情绪。 (三)在体育实践课中,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表现,抓住时机进行分析和教育。 第十二章学习评价 学生体育课的学习评价,是依据体育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对体育教学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学生达成体育课程目标的程度。并为改进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体育课程标准构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以反映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达到提高兴趣,促进发展、鼓励进步,增进健康的目的。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的设计中,突破了只注重总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倾向;淡化了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体现了区别对待和尊重学生纵向发展与进步幅度的评价思想。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学习评价的目的 通过对学生学习评价,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l,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学习评价的重点 课程标准的各水平目标和内容与以往相比都有变化,学生学习评价的重点也相应地随着变化。其变化的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不太强调 比较强调 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等 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 评价体育知识的记忆 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评价单个运动技术的掌握 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与运动参与程度 仅评价最终成绩 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难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 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及教师评价相结合 (三)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建议 1.学习成绩评价的内容 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包括如下内容: (l)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 (2)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 (3)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2.学习成绩评价的标准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评定,应采用绝对评价标准与相对评价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体能成绩评价中,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价。运动技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学习成绩评定方法的建议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内容的比例,应根据学生年龄、学段特点有所差异。小学三至四年级一般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将等级评定与评语结合使用。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还应重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收录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学生成长记录袋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4.学习成绩评定形式的建议 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要有教师参与.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l)学生自我评定:行的综合评定。 (2)组内互相评定: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学生对组内各个成员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 (3)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考虑学生自我评定与组内互相评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二、小学三至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三至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依据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形式和水平二中对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等情况,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方法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一)学生的自我评价 1.评价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每学年分上下两个学期按《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手册》评价表(三年级见表l,四年级见表5)规定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2.评价内容的确定及其依据说明 学生自我评价是依据学习成绩评价的四个方面内容,针对本学段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及相应内容确定的。由于本学段所学内容较多,活动涉及面广,评价内容也只能结合学生认知、理解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选取各学习领域中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具体内容、活动或行为表现进行重点评价。 (l)体能:是水平二有关项目学生所应达到的能力,是“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两个学习领域中的部分活动。对这两部分的评价,可参考体能与运动技能综合评定记录表(表9)来评定,所测项目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确定,也可由学生自选项目。教师应即时公布测定的成绩,同时增加了五项身体素质评价对照表(见表2~4),作为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时进行纵向比较的参考依据。 (2)知识与技能:依据本学段“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领域目标及其内容的要求,学生在课上和日常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明确提出了要能“说出身体各主要部位名称和功能”, 了解身体的结构和能描述身体特征;以及获取简单的运动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术,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知道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在评价运动技能时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参考体能与运动技能综合评定记:录表(表9)。 (3)学习态度:根据本学段“运动参与”领域目标及其内容的要求,把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努力;达到“乐于学习和掌握简单的运动动作”,有助于强化学生积极参与和注重行为表现的意识,并为以后学习和发展莫定良好的基础。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包括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情况。三至四年级“心理健康”领域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要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与锻炼,“形成克服困难与挫折的意志品质”,“在克服困难、自信心建立方面的表现”等要求。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作为评价和强化“情意表现”的具体内容,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对评价内容加以说明,使之具体化,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参与评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是本学段“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要求。把课上“能与同伴在活动中友好合作”和“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评价内容,进一步强化和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与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在评价过程中三至四年级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二)组内相互评价 l.评价方法 小组组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与个人自评的时间、内容相同,采用本组组员面对面评议的方法逐人评价。评价结果由组长用“√”的方式添人表(三年级见表1,四年级见表5)相应的格内。 2.小组内互评的提示与建议 (l)在进行各组组内相互评价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制作小组评价表格外,教师应向学生进行提示和指导。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评价的依赖性,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特别要重点对那些基础较差、体能和运动能力不强,但学习态度认真、练习积极、进步幅度明显的学生进行表扬与肯定,使他们在组内评价时也能得到较高的评价。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和体育课的喜爱及克服困难的信心,促进学生和谐、友好相处和良好社会行为的发展。 (2)在组内相互评价中,发生看法与意见不一致的现象不可避免。其中有评者之间对被评者不同一的观点,也有被评者州平者不愿接受的意见。学生由于意见不一致而发生争执、冲突、吵架,甚至可能使评价不能继续下去。 对于这种现象应该这样理解.在一个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努力的群体中,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是观点交流、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和机会,它可以启迪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细致地考虑问题,更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理解与协作,促使学生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观点,认真理解他人的看法、协调自己与他人的认识。这不仅有助于群策群力地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学会尊重、理解他人,学会协调,学会宽容。因此,冲突与协调是建立共同认识的必要条件,所以,不要把认知冲突简单地视为合作的对立面。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冲突的协调措施。为此建议小组评价应以上课的形式分组进行,教师除了做必要的引导外,在课堂上随时解决各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对待不同意见最好是倾听、等待、提示、建议,而不直接干预,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关注、期望和对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一旦认知冲突一时难以解决,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暂停下来,给大家(小组)探索的机会.并让大家多从被评者积极的表现、进步与发展着眼,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协商解决冲突的方法,使他们懂得要完成小组的共同任务,必须相互依赖,相互讨论,相互尊重,共同努力。教师切不可为了迅速解决问题而动用“权威”进行简单甚至粗暴地干预,这样反而由于教师制造了新的、性质不同的冲突,无助于学生认知冲突的解决。 (3)在组内相互评价前,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小组长选拔与培训; ②评价标准与要求的介绍并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 (三)教师评价 1.评价内容 (l)学生学习成绩四个方面的表现情况(三年级见表l,四年级见表5及表9的“课堂观察记录表”)。 (2)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单元测试成绩(表1).所测项目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其中有的项目每学年测试2~4次,以观察学生体能的发展和进步情况。 (3)学生自评与组内互评的成绩。 (4)学生身高、体重测量和评价情况(只参阅学生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能力,而不以身高、体重发展水平为评价依据);身体素质五项对照成绩只作为评价的参考。 2.评价方法 综合上述四项评价内容的情况,以等级进行评价,每学年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可采用等级评价的形式,如:好、较好、一般.或优秀、良好、中等、及格的形式,也可结合学生特长、突出成绩、明显进步等情况写出激励性评语和评定的等级一并填人《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手册》学期成绩评定表内。 (四)学生成长记录袋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应尽可能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收录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提高和发展.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资料。学生成长记录袋不是仅由教师单独来填写完成,而是由学生自己、同学、教师乃至家长共同完成,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组内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成长记录袋丰富和完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特别是有利于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能够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等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第十三章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编订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体育(课程标准 》 ,以及由各地区、各学校按 《 课程标准 》 各个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选择的教学活动和内容,科学地、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保证学校体育课的学习领域目标全面达成的计划性文件,它是体育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计划和体育课时计划(教案)四种。 一、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根据 《 课程标准 》 的实施建议,按水平二五个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结合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其合理安排为三、四年级两个学年,并确定该年级的全年和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时数比例。 由于 《 课程标准 》 是以目标的达成统领教学内容的选择,因此,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是制订全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极为重要的一个工作步骤。依据 《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师用书,已经按水平二的学习目标为教师提供了可选择的教材内容.这为广大教师制定全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如何将这些供选择使用的教材内容,合理地、科学地列入全年教学计划,并充分体现以目标的达成来选取教学内容的新课程要求,这是制定全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关键所在,也正反映出课程教学方案在新 《 课程标准 》 基本理念指导下的改革与创新。这里以三年级教材教学工作计划为例,具体说明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和方法,供教师们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 制定全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方法是: (一)编制计划前的准备 1 .认真学习与正确把握 《 课程标准 》 的各级目标 《 课程标准 》 是编制计划的总纲,为了更好地使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体现出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在制订计划时,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与正确把握新课程的三级目标,并充分理解该学段的水平目标及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掌握各学习领域的活动与内容。 2 .仔细分析该学段不同年级、班级和学生的情况 在为三、四年级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之前,教师还须对该年级的班级与学生情况进行调查,并了解和分析班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能基础、身体发展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社会交往能力等情说,为制定三、四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提供内容选择和时数比例分配的依据。 3 .深入研究选编教材和安排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 编制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时,教师必须对各学习领域的活动与内容以及选择的教材有一个明确的归类要求,即将“实验教师用书”中所提供的教材按五个学习领域合理地安排到具体的水平目标栏目内,使每个水平目标中都安排有一定的达成目标的“载体”。由于每项教材内容都具有综合性的目标功能,因此,在安排过程中,只能将其教材内容较为明确的目标功能,相对地归属某一学习领域。这个研究过程,是编制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环节。 (二)三、四年级各学习领域教材内容的安排(示例) 在上述编制计划前的准备工作基础上,应按水平二的目标要求精选并安排相关的教材内容。在教师用书中,根据该学段的水平目标要求,为教师提供了十个类别项目的具体教材内容,供各地区、各学校选择与参考使用,也可以对其建议的教材内容进行修改、补充或另行选编。为了让广大教师掌握内容的选择、安排的方法,编者将本书所提供的建议性教材内容,按其目标要求分别分布在五个学习领域的各个具体水平目标栏目中,为制订全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时数比例的分配提供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项教学内容所能达成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单一的,而每一个教学目标也不能仅依靠单一的教学内容来完成。因此下表中所建议的教材内容与目标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多项功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例如“小球类与游戏”这一教材内容既可以用以达成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一州故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也可以达成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同样对于每一个教学目标也是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达成,尤其是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几个领域,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三、四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 3~4 年级的体育课时为每周 3 学时,按每学期 18 周计算,每个学期为 54 学时,全学年为 108 学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依据 《 课程标准 》 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三项原则,为便于教师制定全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这里设计并编制了三年级全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供各位教师参考使用。 二、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示例) 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即教学进度。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将一个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的教学时数比例,将其系统地、合理地安排到每次课中的体育教学执行性文件。 小学体育课实际教学中常安排2项或2项以上的教学内容,本计划基本上采用一节体育课安排两项教材内容,即每项教材的教学时数为0.5课时(为一个课次),两项教材内容的教学时数也就是一个课时(两个课次为一个课时)。 由于在教材内容中安排了“地域性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范围较大,因此,在本计划示例中,较为均衡地分散安排该项内容。如果有些地区和学校选择季节性强的地域性体育活动项目,如游泳、滑冰、滑雪等,则可在计划中相对集中安排,对原计划可进行前后移动调整安排内容的组合与搭配结构。 在安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科学、合理地安排搭配教学内容 在安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时,一般是先安排重点教材内容,再搭配其他教材内容,在同一课次中最好是安排一项重点的主教材。搭配教材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促进学生身、心、杜的全面发展和发挥教材综合性功能,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季节、气候特点,以及场地与器材等条件。 2.合理布局测试项目内容和系统地安排教材顺序 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应在保证安排重点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将本学期规定测试的项目内容,分布在适宜的季节和时段,并在充分研究、分析各教材的纵横的基础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教材互补、新旧搭配、创新组合安排好教材内容的顺序。为了便于体育教师能依据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单元教材教学工作计划和编制课时计划,在制订学期计划后,专门编制了每课次中设有学习目标的具体教学进度表,充分体现按新《课程标准》以领域目标统领教材内容的基本原则和根据学习目标要求来选取、设计教学内容。 三、单元教材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单元教材教学工作计划是保证体育课达到五个领域目标,对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的深化和具体化的教学文件,它为体育教师制订课时计划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单元教材教学计划,一般是以一个项目教材内容将其安排为若干课次,按照每一课次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关的练习内容和手段,并提出一定的教学建议及措施等。 由于三、四年级的教材内容选编形式与一、二年级的教材内容形式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三、四年级的教材内容,大部分是以基本动作、技术与游戏融为一体,用动态的方式淡化了某些教材分类的局限性和竞技运动的技术性与规范性。因此,三、四年级教师用书提供了教师选用的教学内容,例如:发展奔跑速度的游戏包含着发展奔跑反应速度的游戏、发展奔跑动作速度的游戏和发展奔跑位移速度的游戏三个内容;发展投掷能力的游戏包含着发展抛滚掷能力的游戏、发展抛掷、推掷能力的游戏两个内容;小篮球游戏中又包含着耍球游戏、拍球游戏、投篮游戏三个内容等等。在教师用书第一章的三至四年级教学内容(见表)中有关项目括号内的教学内容,都是该项目的二级内容,他们都包含着各种可选择的同类教学内容或手段,为教师提供了不同教材特点的多种游戏活动形式、多种教法与手段的选择余地和空间,为教师拓宽了教学思路。 单元教材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教师必须要从学生需要和客观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安排好合理的教学顺序。下面的单元教材教学工作计划示例,供教师们在制订单元教材教学工作计划时参考。 四、体育课时计划(案例、示例) 《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制订教学方案,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全面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必须以新的教学思想与观念来编订体育教学课时计划(教案)。 因此,确定体育课教学目标时,必须以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及水平目标为依据,对学生提出具体化的目标要求,并依据学习目标来选择、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制订出体育课的教学方案(课时计划)。在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及实施建议的要求,充分理解五个领域的学习目标和水平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案。 在设计制订课时计划(教案)时.应选择多种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全面达成学习目标。由于《课程标准》大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诞生,给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带来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必须体现出《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反映出教学改革的力度,呈现出体育教学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案。同时,在课时计划制订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教法研究。 近几年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对体育课时计划的设计和制订,无论是教案的设计方案、教案的书写格式、栏目的构成、书写的方法,都是教师对教材再创造的产物,它随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目标及不同的情景而变化,因此,教案格式及所列指标也都不是固定的。在新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导下,本章根据《课程标准》情神,编订了若干篇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和体育课时计划(教案)的示例,供教师们在实验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参考研究。 体育课的设计方案(教案示例一) 体育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学目标体现出多维健康观。因此,体育教学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得到和谐发展。为此,本课以发展学生投准能力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友好交往和合作为主要目标,选择了以投准与游戏中的“投沙包比准”和游戏“龙舟赛”为教材内容。通过指定目标、升级目标的变换,发展学生定向水平目标和垂直目标的投准与掷远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增强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意识和行为,提出了发展“兴趣”的目标。本课以两项教材的多变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体验集体协作游戏给学生带来的情趣、兴趣和乐趣,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活动中,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年级的投准与游戏教材是在掌握掷远的动作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投准的要求,主要目标定位在提高投掷能力活动中,既要使学生掷得远,又要能投得准。因此,投准动作是对掷远动作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本课设计时,虽然对挥臂幅度不作具体要求,但由于在投准活动中,常会自发地减小动作幅度,或一味追求投准,忽略了肩上屈肘和用力挥臂的动作要求,因此在投掷的方法上,仍应加强对学生运用正确方法进行投掷练习的指导,让学生在逐步升级目标中提高掷远投准的能力。 体育课的设计方案(教案示例二) 本课以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在游戏活动的实践中,掌握学习动作的方法;针对五个学习领域目标中,获得比较全面的效果。 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本课选择了发展双脚跳跃能力的游戏“双脚跳过海绵垫”和游戏“花开花落”作为本课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尽量自由地发挥,充分展示自我。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能在宽松、欢快的氛围中掌握双脚跳跃的正确方法,提高跳跃的能力,并获得锻炼身体和心理满足的成功与欢乐。 在课的开始部分,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韵律舞蹈活动,使学生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充分展示自我,满足学生自我展示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较快地进入兴奋状态,为学习各种活动与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体育教学“跳跃与游戏”教材中,立定跳远是发展双脚跳跃能力量有效的内容之一。为达到本课教学目标,根据三年级小学生富有想象、生性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选用了“双脚跳过海绵垫”游戏,采用了比一比谁能跳得远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让学生自主练习,自我发挥,探索实践,并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加强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对比,限进一步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提高双脚跳跃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为载体,以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花开花落”是一项学生非常喜欢的抛物游戏活动,它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创造性和社会性。通过该项教材的教学,使学生个性得以展示、情绪得到范泄、心理得以满足、合作得到加强、身心得到发展。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组合.多种内容的变化,使自主学习和群体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相互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本课的设计指导思想,明确以活动与游戏内容为载体,以全面达成五个领域的目标为宗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教师通过语言点拨、启发、诱导;动作提示、释疑;评价、小结与归纳,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去,通过身体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体育课的设计方案(教案示例三) 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全面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摸索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本课选择发展奔跑速度游戏教材中的“间隔换人接力跑”、“报纸不落地”、“你追我赶”及“地滚球比赛”作为教学内容,运用发现教学法.使学生体验快速奔跑时的身体感受和游戏比赛中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本课设想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在反复的游戏活动中,主动探究并初步掌握浅易的知识和学会简单的动作技能,窝学于游戏活动之中,寓乐于教学之中,并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 本课从“抢占位子”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性,并以“报纸不落地”游戏和欢乐舞贯穿于课的两头,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练,使学生在身体上得到锻炼、心理上得到满足,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 发展奔跑速度的教材是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特征.教师通过生动、简明、趣味的语言,并采用一物多用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运用“报纸不落地”、“你追我赶”、“间隔换人接力跑”和“走迷宫”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游戏“地滚球比赛”采用一种游戏多种做法,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方法上进行变化,充分体现课程教材内容的选择性和弹性,使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既加快了学习的进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既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心理,既培养了学生竞争的意识和行为,又增强了相互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注:为了在新课程教材实验中,加强教案的改革和研究,下面按同一教材,编写两份不同形式的教案供教师参考) 体育课的设计方案(教案示例四) 根据《课程标准》“健康第一”、“激发兴趣”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等课程基本理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本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体育课的活动中体验主动参与和成功的乐趣,发扬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主线。 本课选择了“双手持实心球向前掷远”和“群龙追尾”两项教材内容作为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的载体。在教学实施中,以游戏的方法、内容及组织形式,使教材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了自我锻炼尝试—点拨引导—释难解疑—展示交流—示范提示—反复演练—师生互评的教与学法程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引起思维与探索的兴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仅使学生较快地学会前掷实心球的动作,而且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体现现代教学不仅使学生“受之于鱼”,更应为学生“授之于渔”的改革思路。 “群龙追尾”游戏,是新教材根据传统“老鹰捉小鸡”游戏改变而来的。它赋予新的游戏更丰富的内涵,更体现出游戏的竞争性、合作性、娱乐性和创造性。教学中.通过“双龙追尾”——“四龙迫尾”——“群龙追尾”的多种变化,不仅使学生体验到角色变化的心理感受,而且能发挥更大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相互交往、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行为,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体育课的设计方案(教案示例五) 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手段和组织措施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如何在教学中,使教师的引导性与学生的主动发展性的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着这些间题,在设计本课的思考中,确立了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探索学生创造思维、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此作为本课的设计指导思想。为更好地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本课选择了投掷与游戏教材中的“激成前哨”和跳跃与游戏教材中的“连续双脚跳比赛”作为达成目标的教学内容。在两项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活动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体、生理和社会适应得到较好的锻炼、发展和提高。由于投掷教材与游戏的融合,学生受击中目标与掷远的兴趣吸引,可以展示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参与活动,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体感受。在练习内容安排上,依据学生认识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做到删繁就简,舍难求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层层递进。在学习方法上,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生理、心理特点,倡导主动参与、动手动脑、乐于探究的学法提高学会学习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课的结构上,采用顺序排列,其中穿插一些过渡性小游戏,既为教学目标服务,又起到上下内容的衔接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互为贯通。
本文档为【人教版3-4年级体育电子课本(文字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豆浆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2KB
软件:Word
页数:237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5-17
浏览量: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