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攀西经济区发展规划

攀西经济区发展规划

举报
开通vip

攀西经济区发展规划攀西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发展背景 2第一节发展基础 2第二节面临形势 4第二章总体要求 5第一节指导思想 5第二节基本原则 5第三节发展目标 6第三章定位和布局 7第一节战略定位 7第二节空间布局 7第四章加快推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 9第一节全面建设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9第二节加快建设以水电开发为主的清洁能源基地 10第三节提升产业园区发展水平 12第四节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12第五章强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13第一节大力实施精准扶贫 13第二节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15第三节创...

攀西经济区发展规划
攀西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发展背景 2第一节发展基础 2第二节面临形势 4第二章总体要求 5第一节指导思想 5第二节基本原则 5第三节发展目标 6第三章定位和布局 7第一节战略定位 7第二节空间布局 7第四章加快推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 9第一节全面建设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9第二节加快建设以水电开发为主的清洁能源基地 10第三节提升产业园区发展水平 12第四节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12第五章强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13第一节大力实施精准扶贫 13第二节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15第三节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15第六章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16第一节加快发展以阳光康养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16第二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8第三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第七章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1第一节加强生态建设 21第二节加强环境治理 22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23第八章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 24第一节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和合作平台 24第二节全面提升内陆开放水平 24第三节加强区域合作 25第九章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5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5第二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7第三节完善能源输送网络 27第四节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7第十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28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8第二节加快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29第三节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30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1第十一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31第一节推动攀西城镇群协调发展 32第二节提升中心城镇功能 32第三节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33第十二章实施保障 34第一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34第二节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 34第三节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35攀西经济区包括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2个市(州),22个县(区),区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3.9%,经济总量2240亿元,占全省的7.0%,总人口591.3万人,占全省的7.2%。该区域钒钛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大,自然环境独特,是我省积极培育的新兴增长极和南向开放门户。同时,攀西经济区又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承载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区。本规划依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攀西经济区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时限为2016—2020年。第一章发展背景攀西经济区是我省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着力点,是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的难点,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十三五”时期攀西经济区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发展条件新变化,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节发展基础攀西经济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禀赋独特,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自然资源富集。攀西经济区矿产资源高度富集,已探明钒钛磁铁矿储量约90亿吨,其中钛资源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87%、居世界第一位,钒资源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40%,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稀土资源储量约175万吨,资源量居全国第二位;资源品位高、分布集中、易于开采,开发潜力巨大。水能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量超过8000万千瓦,约占全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的78%。以亚热带气候为特色的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资源丰富,冬春逆温效应显著。区位条件独特。攀西经济区地处四川西南部,位于长江上游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产业基础较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烤烟、苦荞、蚕桑、亚热带水果、反季节蔬菜、黑山羊等农产品特色突出。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生产、机械制造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以阳光康养、生态旅游、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川滇黔结合部重要的物流、商贸中心。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0年至2015年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增速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60.34亿元,年均增长19.46%。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8081元,比全省高1245元。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民航为主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至2015年公路总里程接近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8公里,实现了国道县市全覆盖;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水利工程36万处,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能源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电网覆盖密度加大,基本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图1行政区划图第二节面临形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攀西经济区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正在引发产业变革,各国对战略资源需求的增长和利用技术的突破,为攀西经济区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实施精准扶贫开发战略和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为攀西经济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机遇。四川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着力建设攀西经济区、打造攀西城市群,制定并实施支持凉山脱贫攻坚措施,为攀西经济区“十三五”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十三五”时期,是攀西经济区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不少严峻的挑战。主要是: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经济总量偏小,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有待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型特征明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转型升级任务繁重,钢铁、钒钛等主要工业产品需求不足,面临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展竞争激烈,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创新进展缓慢,一些关键技术未取得突破;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仍是重要的制约瓶颈;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毒品、艾滋病与困相互交织;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协调发展难度较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区域内社会事业发展差距较大,社会治理面临新旧矛盾交织的双重压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约束更加凸显;区域分工协作程度不高、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内陆型经济特征明显,开放合作水平有待提升。第二章总体要求“十三五”时期,攀西经济区是我省积极培育的新增长极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建设攀西特色经济区。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和脱贫攻坚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建设,强化基础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成支撑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节基本原则如期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推动攀西经济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技引领,加快创新开发。进一步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以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核心关键技术为突破口,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各领域创新,加快钒、钛等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坚持扶贫攻坚,实现共享发展。强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社会保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永续。有序有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攀西,促进永续发展。———坚持结构优化,促进协调一体。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促进要素资源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加快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健全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推进区域产业、市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坚持合作共赢,加快开放发展。牢固树立合作共赢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积极创新开放合作模式,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20年,完成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00亿元以上,成为全省重要的新兴增长极。城镇化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钒钛、稀土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特色立体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建成四川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阳光康养、生态旅游、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大通道建设,内部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实现县城、重点镇与交通大通道的紧密联系;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支撑和保证能力进一步提升。———和质量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明显缩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基本消除绝对贫困,1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  ———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和绿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向绿色、循环、低碳转变,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新成效;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源消耗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第三章定位和布局  坚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攀西经济区在全省的战略定位,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发展新格局。第一节战略定位  ———立足攀西经济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支撑条件,根据区域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攀西经济区“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定位如下:  ———以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为特色的新兴增长极。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以钒钛、稀土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水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以早熟蔬菜、亚热带水果、花卉和中药材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以及阳光生态旅游业,培育支撑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整合科研力量,加强钒钛等产业技术攻关,发展资源深加工应用,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大力提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打造国内资源富集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的示范区。  ———国家重要的水能开发基地。加快金沙江、雅砻江流域梯级开发,建成一批大中型水电工程。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确保生态安全,提高水电开发和利用效率,建设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产业基地。  ———四川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依托区域内立体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建成全省特色农业率先发展区、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和粮食增产战略后备区。  ———全国知名阳光康养旅游度假胜地。充分发挥四季阳光明媚、气候温暖宜人、自然风光绚丽秀美、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的优势,突出“冬季阳光度假”主题,不断创新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全国知名的阳光康养旅游度假胜地。第二节空间布局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现有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充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构建“两核两带三区”的总体空间格局。  加快攀枝花市、西昌市两大核心城市发展,努力提高区域中心地位,着力提升开放水平和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加快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将攀枝花市、西昌市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以成昆铁路、攀西高速、G108等交通干线为纽带,以安宁河流域为重点,强化沿线城镇的节点支撑作用,加快构建攀(枝花)—西(昌)发展带;以沿江铁路、沿江高速、金沙江航道为依托,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加快建设沿金沙江发展带,培育支撑区域发展的新增长带。  深入推进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以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科技攻关为重点,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以钒钛为主、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铁矿石资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基地。  加强国家级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保护,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合理确定空间开发强度,支持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将生态功能区建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图2空间格局示意图专栏1“两核两带三区”空间格局两核: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西昌市。  两带:攀(枝花)—西(昌)发展带,节点城镇包括:冕宁县、西昌市、德昌县、米易县、盐边县、攀枝花市东城区、会理县;沿金沙江发展带,节点城镇包括:攀枝花市东城区、盐边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布拖县、金阳县、雷波县。  三区: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包括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凉山州西昌市、冕宁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    国家级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包括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    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包括宁南县、普格县、喜德县、越西县、甘洛县、雷波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美姑县。第四章加快推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  以科学技术为引领,生态保护为前提,加快攀西经济区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推动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探索资源富集区域转型发展新途径。第一节全面建设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以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科技攻关为重点,围绕国防军工、海洋工程、新能源等重大领域和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新需求,突破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精深加工和终端应用产品,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铁矿石资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基地。  创新发展钒钛产业。加强钒钛重大产业技术攻关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引导和支持钒钛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含钒钛特种产品,提高钒钛产品附加值和钒钛产业竞争力。钒产业重点发展钒精细化工、钒功能材料、钒催化剂、钒中间合金等产品,积极开发钒电池及含钒电池材料、钒基储氢合金、氧化钒薄膜材料及钒铝合金等新型高端材料。稳步提高冶金用钒规模水平,研究开发钒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产品。钛产业重点发展高档钛白、专用钛白、海绵钛、金属钛、脱硝催化剂载体、SCR脱硝催化剂等,大力开发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及船舶制造系列钛合金材料等高端产品,积极开发医疗器械及体育用品钛制品。专栏2钒钛产业重点项目钒钛矿采选扩建工程、气基竖炉还原—电炉熔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电解钛项目、全钒液流电池项目、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线改建项目、钒铝合金生产线、优质海绵钛氯化法生产线。新建高钛渣项目、钛锭二期项目、钒精细化工等项目;续建钒碳化渣生产线、钛锭、钛材及钛材深加工制品生产项目;技改/改扩建钛渣高效冶炼工程。建设全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有序开发稀土资源,实现从原料型基地向深加工基地转变。以冕宁稀土工业园区为载,积极推进稀土产业企业兼并重组,重点发展稀土火法冶炼、稀土金属、电池级材料等。加快组建稀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提升稀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稀土产业研发制造中心。专栏3稀土产业重点项目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器生产项目;稀土矿采选工程;高能储氢动力电池生产线;稀土永磁体、石油催化剂、稀土锶钡资源综合利用、稀土精深加工应用等项目。加快石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依托攀西经济区丰富的石墨矿产资源,加快高纯石墨、柔性石墨、膨胀石墨等石墨深加工产业发展,加强石墨烯科技攻关,推动石墨烯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照明、生物医用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加快石墨产业园建设,打造石墨烯产业集群,不断培育发展石墨烯材料产业。建设石墨材料及加工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勘采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石墨烯产业体系。专栏4石墨产业重点项目新建细磷片石墨材料及加工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墨烯电子元器件、石墨烯高性能密封材料、石墨烯超级锂电池和含石墨烯超级锂电池材料等项目。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在确保生态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对表外矿、风化矿、极贫矿进行科学开发利用,提高尾矿回收利用率。提高铬、钴、镍等钒钛磁铁矿伴生金属的分离、提取及深加工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积极引导矿产资源开发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企业、废弃物产生及利用企业关联布局,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综合利用协作互动的循环利用生产体系。第二节加快建设以水电开发为主的清洁能源基地统筹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优先,以重要流域龙头水电站建设为重点,科学开发水电资源;科学有序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将清洁能源产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  推进国家重要的水能开发基地建设。以金沙江、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为重点,优先建设龙头水库电站,核准开工白鹤滩、孟底沟、卡拉等电站,加快建设乌东德、两河口等电站,建成全国大型水电开发基地。科学合理、稳步推进水洛河、西溪河、美姑河等河流水电开发。  有序推进太阳能产业发展。优先支持技术先进、综合利用的光伏项目,积极推进风光水能互补开发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发展,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提高分布式利用规模。加强太阳能发电并网服务,同步做好就地消纳利用和集中送出通道建设。引进太阳能产业龙头企业,推进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风能资源开发。有序推进凉山州风电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建设中小型风电项目,扩大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协调推进风电开发与配套电网建设,合理布局储能设施,建立保障风电并网运行的电力调度体系。加强电网联系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强调峰电源建设,提高风电消纳能力。图3清洁能源产业布局示意图  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大力发展麻疯树等生物质能源,扩大麻风树基地规模,建设生物质柴油加工厂,培育一批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现代生物能源企业,构建完善的产业链。  加强水电送出平台、负荷供应平台和骨干电网建设。加强电力统调平台和外送通道建设,依托大型电站电力送出工程,构建以500KV为支撑、220KV为补充的电力汇集互联外送网架,基本形成以攀枝花和西昌为中心的骨干输电网架,提升水电外送能力。专栏5清洁能源产业重点项目水电:争取尽快核准开工建设白鹤滩、卡拉、孟底沟水电站;加快推进乌东德、两河口、杨房沟水电站建设;加快推进固增、博瓦等中型水电站建设。  风电:加快推进凉山州风电基地建设和米易、仁和、盐边县(区)风电项目开发。  光电:新建枣子坪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庄村光伏生态修复光伏发电、弄弄沟分布式光伏发电、农光互补发电暨LED灯生产线、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续建竹林坡—大麦地光伏发电等项目。  水风光互补基地: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大力推进雅砻江、金沙江流域国家风光水能互补示范基地建设。第三节提升产业园区发展水平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园区企业的关联度、科研和生产的结合度,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以产业园区支撑战略资源创新开发。  加快特色园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着力加快国家级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色产业园区等特色园区提档升级;依托战略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增设省级开发区,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园区。  创新园区管理和运行体制。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有机结合,建立政府、园区管委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开发经营公司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管理体制。大力支持共建“飞地”园区、合作工业园,探索推进“政区合一”、“分散管理”、“集中管理”等管理体制。创新园区运行机制,支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积极探索试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市场化建园模式。  提高园区配套服务能力。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建立完善产业园区技术研发、产品检验检测、线上线下营销、现代仓储和物流配送、创新创业孵化器、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园区配套服务能力。第四节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抓住全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历史机遇,加强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创新创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夯实创新创业载体,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激活创新创业主体,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强创业指导和支持,增强社会大众的创业创新意识。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搭建以孵化器为主的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科技孵化基金,推进创新创业集聚区发展。完善科技金融结合机制,加大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力度。  加强重点领域技术研发。以共伴生矿产、低品位资源和尾矿等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强深加工产品的多样化、高档化和精细化研究。加大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强产业技术攻关,突出应用技术开发,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石墨烯等高新石墨材料开采、加工、应用技术研发,建立勘采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石墨烯产业体系。组织开展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球招标,着力攻克一批重大产业共性技术难题和关键技术,发挥好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专栏6钒钛产业技术创新重点领域钒产业重点突破钒清洁生产、高效提钒等关键技术,稳步提高冶金用钒制品规模水平,钒催化剂产品和钒清洁生产技术实现产业化,钒电池结合光伏发电站建设形成产业化示范。  钛产业重点抓好高炉渣提钛、富钛料制取等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氯化法钛白粉产业化生产,成为国内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  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依托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加强产业园区、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专利信息平台、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建设,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区外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省钒钛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升级为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支持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申报国家钒钛工程技术中心项目,完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  创新体制机制。抓住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试。健全区域创新协同机制,推进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完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推动具备条件的应用研究类、工程开发类科研院所转企改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建立军民融合发展新机制,探索军民之间产业融合、技术融合、标准融合、人才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积极推进“军转民”、“民参军”。  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构建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体系,推动“钒钛之光”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引智示范推广基地和单位,重点引进和培养科技研发急需的高端人才。第五章强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全面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重大部署,落实脱贫攻坚行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创新扶贫机制,深入实施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节大力实施精准扶贫  合理规划产业扶贫。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基本原则,合理规划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水果、烤烟、蔬菜、林木、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阳光康养和乡村旅游业。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土地有序流转,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  有序推进移民扶贫搬迁。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扶贫搬迁,有序引导高山地区贫困人口向中心城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提高搬迁移民救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进行定向帮扶,加强搬迁居民生活习惯改良,帮助解决搬迁移民户后续发展问题,确保实现搬迁移民搬得出、稳定住、能发展、可致富、不反弹。  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重点关注贫困地区适龄学生教育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助学政策,增加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力度,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实施定向帮扶救助,将因学返贫降至为零。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联系,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职业培训或学历教育。大力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免费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培训补助标准,积极探索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人口就业。  着力实施社会保障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研究贫困地区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实施办法,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率先对残疾人扶贫对象实行生活费补贴,核定其年收入与国定贫困线标准差额,据实发放差额补助,使其年收入达到国定贫困线标准。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在供养对象自愿的前提下,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扶养人的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贫困地区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人人有社保,并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标准差距,编织兜住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  继续实施定向帮扶扶贫。继续实施定向帮扶救助计划,坚持重点帮扶和联系帮扶相结合,对有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实施重点帮扶,做到责任到人。对重点贫困地区成立领导帮扶小组,结合实际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定向扶贫计划。深入实施劝戒扶贫。对贫困地区居民实施深入劝告,引导贫困人口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思想文化教育,革除丧葬婚娶盲目攀比心理,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独立自强、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  广泛开展禁毒防艾工作。创新毒品危害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禁毒防艾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毒品滥用监测能力建设,健全吸毒人员排查发现登记制度。完善戒毒康复体系,提升吸毒人员就业安置和回归社会能力。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一地一策”防治策略。加强高危人群干预,防止艾滋病病血源传播,预防阻断母婴传播,力争实现新生儿“零艾滋”。实施干预、抗病毒治疗、关怀救助等综合防治措施。第二节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继续推进对口支援工作,筑牢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市到县有三级及以上公路连接,推进民族地区、偏远山区道路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配送物流。推进民族地区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节水灌溉,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继续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全面实施民族地区电网改造升级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彝家新寨建设。  加强对口支援和东西扶贫协作工作。主动承接发达城市对口支援工作,加大经济、教育、科技、卫生、干部人才等领域的全面对口帮扶力度,重点向基层特别是农牧区倾斜。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积极开展定向扶贫工作,组织省内州外医疗机构、高校和重点企业开展对口帮扶,鼓励资源开发企业加大对当地的帮扶工作力度。继续推进“8+8”对口援边工作,延伸“4+5”对口帮扶工作,完善“1+N”扶贫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健全“双联”帮扶制度。第三节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建立健全责权明确的扶贫开发工作体制,创新投入机制、完善保障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创新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力度,增加财政专项脱贫资金规模。构建扶贫多元投入机制,改进资金管理方式,整合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探索农村集体资产增值增收和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确保贫困户获得理财收益、分红收入,多渠道增收。完善金融扶贫机制,实施贷款增量奖补和定向贷款激励政策,切实增加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信贷投放。改善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增设服务网点。  完善保障机制。建立“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管理机制,实施“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完善脱贫攻坚项目推进机制,重点推进国家支持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项目,确保脱贫攻坚项目顺利实施。健全扶贫融资分险机制,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健全扶贫开发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确保“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帮助到人”。完善扶贫开发责任体系,落实“四到县”制度,强化各级部门责任。完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机制,建立扶贫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实行严格的考核与问责制度。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公开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专栏7脱贫攻坚重点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础条件改善工程;布拖县、越西县、美姑县、普格县、甘洛县、喜德县、金阳县等国家级贫困县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中心建设项目。第六章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充分发挥攀西经济区“阳光”资源优势,以阳光康养产业为引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攀西经济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一节加快发展以阳光康养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以建设全国知名的阳光康养旅游度假胜地为重点,加快发展阳光康养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现代物流业,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阳光康养业。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运用“互联网+康养”新模式,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业,以攀枝花、西昌为核心,西攀高速为轴线,打造攀西阳光康养产业带,着力创建国家级阳光康养产业试验区。围绕阳光康养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康养服务业综合改革。以阳光康养产业为龙头,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健康养生、旅游休闲、体育运动、医疗服务等配套产业,推动阳光康养产业与森林康养、生态农业、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影视演艺、商业地产、科技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康养产业集群,构建“1+5+N”的康养产业体系。专栏8阳光康养业重点工程养老服务:新建攀枝花市新启商务休闲康养中心、阳光康养产业示范基地、太阳沐歌康养中心、德昌凤凰城健康养老服务基地、会理县白龙康养休闲度假区、金阳县金沙江康养中心、金沙滩康养基地改扩建等项目。  健康养生:新建菩提苑康养基地、沙坝康养基地、续建玉佛寺佛禅文化养生区等项目。  旅游休闲:新建二滩若海休闲度假区建设、米易龙溪苑康养度假村、艺库房车1号营地、金沙江中心区段沿江开发建设、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功能强化与提升工程、宁南县凯地里拉温泉康养度假区建设、盐边县欧方营地康养旅游服务中心改扩建、金阳县金沙江高峡平湖及西溪河峡谷运动休闲旅游开发等项目,续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花城森林公园、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等项目。  体育运动:新建花城新区体育中心、攀枝花国际森林体育公园、盐边县文体中心等项目。  医疗服务:新建攀西阳光康养中心、医养结合产业体系建设等项目。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积极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和丝绸之路旅游圈,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加快创建泸沽湖、灵山旅游景区等一批国家5A级景区,着力将盐边红格温泉、阿署达景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雷波马湖、金阳百草坡、会理龙肘山—仙人湖等景区打造成为区域特色旅游中心。依托“火把节”、“彝族年”等彝族传统文化,打造彝族风情和原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水上旅游,打造形成多层次多种类的旅游产品体系。抓住乡村旅游升级和旅游扶贫契机,创建一大批3A级及以下的旅游景区,发挥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功能。全力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大力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改善景区环境卫生、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游客服务管理,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创新营销方式和手段,重点加强阳光生态旅游、阳光康养品牌推广营销。加快民俗产品、餐饮住宿、康养服务、旅游商品等配套产业发展。专栏9主要旅游线路阳光康养旅游带:成都—西昌—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带。  大香格里拉环线:迪庆—丽江—大理—攀枝花—西昌—成都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  民族风情观光走廊:成都—西昌—攀枝花—昆明民族风情观光旅游走廊。  东南亚旅行大通道:成都—攀枝花—昆明—东南亚“南丝绸之路”东南亚旅行大通道。  提升发展商贸业。因地制宜调整城乡商业网点结构,巩固提升西昌、攀枝花区域性商贸中心地位,大力支持县级商贸业发展,加强旅游景点、物流园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商贸服务配套,促进商贸业与康养、旅游、文化等产业协同发展。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商贸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园区,吸引、培育一批高质量电商企业。鼓励各类企业加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主流,实行线上线下协调互动发展,开辟商贸业发展的新渠道。  优化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通道建设,依托成昆铁路、京昆高速、西昌和攀枝花机场,加快物流服务通道建设,形成出海大通道、陆路进出川通道和空中通道;推进干线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公铁物流通道的无缝衔接,依托现有公路货运集散中心大力推广“公路港”模式,鼓励推广开行覆盖全区各县的公路货运班车。加快物流节点建设,结合攀枝花二级物流园区、西昌三级物流园区规划布局,积极推进矿产品和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加快金江、总发、川滇等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园区、商贸物流园区和攀枝花、西昌快件分拨中心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融合发展,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物流和绿色物流,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利用攀西地区水果、蔬菜、畜牧业产地优势,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储存等冷链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城乡配送体系,大力发展城乡干线支线网路、物流节点网络、城市配送网络、宅区配送网络体系,积极发展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城区集中配送。第二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依托区内气候、资源等优势,以四川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立体农业,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优化发展种植业。以安宁河流域为重点,大力推广优质粮油种植,稳定粮油种植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优质粮油生产能力。以沿江河谷及两岸的阶地台地为主,大力发展冬季反季喜温蔬菜,打造沿江早市蔬菜种植带,提高反季节蔬菜供应能力。以二半山区、高山地区的山间平坝和山间台地为主,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优质烟叶种植。以山区坡地资源为主,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重点集约培育木本油料、特色干果、亚热带水果等名优经济林和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科学发展林下块菌和中药材,打造特色林业经济带。专栏10主要种植业基地布局以米易、盐边、西昌、会理、冕宁、德昌、会东、宁南为重点,种植优质粮油,建设全国优质粮油供应基地。  以西昌、德昌、会东、会理、宁南、雷波、金阳、冕宁、仁和、米易、盐边等地区为主,建设西南地区反季蔬菜重要供应基地。  以安宁河、雅砻江、越西河流域为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以攀枝花市东区、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西昌市、会理县、会东县、德昌县、木里县、盐源县为重点,加大松露研发投入力度,扩大松露种植规模,加强松露对外贸易合作。  提升发展畜牧业。按照适度规模、生态养殖的要求,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以养殖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努力实现养殖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管理智能化。推进畜禽良种化进程,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强优质畜禽、牧草新品种推广,全面提高良种化率和畜禽繁殖能力。大力推广“畜+沼+菜(果、林)”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动物疫情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各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处理工作程序。专栏11主要养殖业基地布局以会理、会东、宁南、西昌、冕宁为重点,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建立西南地区生猪生产供应重要基地。  以宁南、木里、雷波、美姑、昭觉、越西、盐源、米易、盐边等为重点,积极发展牛羊养殖,加强牛羊养殖结构调整,加大圈舍改造力度,建立全国黄牛和细毛羊生产供应基地。  以盐边、宁南、会东等为重点,加强桑蚕病虫害防治,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力度,建立全国桑蚕养殖示范区。  有序发展生态渔业。依托自身优质渔业资源,着重引进高档优质鱼类,大力发展生态渔业。以水电站库区和米易拿虎湾为重点,加强水域环境监测,规范鱼苗养殖技术,建立西南地区优质鱼苗供应基地。以胜利水库等为重点,加大热带鱼人工投放力度,加强水质资源保护,建立淡水鱼生态自然保护区。以晃桥水库为重点,重点发展名、优鱼类,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创建渔业人工养殖示范区。  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以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完善经营体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攀西地区特色水果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合理布局原则,调整特色水果种植结构,推广特色水果种植技术,加大晚熟芒果、冬春枇杷、软籽石榴、甜橙、冬草莓等特色水果的种植力度,提高特色水果规模化种植水平。加强民企合作,积极推广订单生产模式,通过“企业+基地+农民”等生产合作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多方合作局面。充分利用农超对接、西部博览会等扩大传统销售渠道,积极应用“互联网+”开发网络销售平台,完善线上线下多种销售模式。专栏12主要水果基地布局以全区芒果十大生产片区(大龙潭—金江片区、布德—同德片区、梅子箐—福田片区、总发—普达片区、太平片区、金河—得石片区、红格—益民片区、渔门—国胜片区、垭口—新山片区、攀莲—湾丘片区)为示范,推广晚熟芒果种植技术,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建立全国芒果生产驰名商标。  以米易县和盐边县等为重点,加大冬季枇杷种植力度,建立西南地区冬季枇杷重要生产基地。  以会理、西昌、会东、德昌等为重点,推广软籽石榴种植技术,建立软籽石榴种植示范区。以雷波、宁南、金阳等为重点,重点种植优质甜橙,扩大樱桃、葡萄、树莓、桂圆等优质水果种植规模。  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以安宁河谷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批太阳能提灌站。整治田间生产便道和农村机耕道,改造提升通村道路。加强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推进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改善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推进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加快农业示范区和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和体系建设,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与产地准出制度。加快推广农产品质量标识,推行种植养殖GAP认证、加工领域HACCP认证和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合作,将互联网由参与农产品销售环节转变为融入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安全监管等多个环节。第三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并举,加快机械制造、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重要产业支撑。  壮大机械制造产业。发挥攀西经济区资源优势,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优化和提高机械制造产业产品结构、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钒钛特色机械产业,大力发展钒钛资源开采机械、钒钛金属制品加工机械、含钒钛机械和特种铸锻件,不断提高汽车制动盘、汽车板簧、履带板、挖掘机铲齿、高强度合金钢磁性衬板、钒钛耐磨铸件、飞轮及钢球等特色零部件产品市场竞争力。稳步扩大风电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加快发展光伏设备制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电池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专栏13机械制造项目新建汽车后桥、桥壳等零部件加工项目;金属破碎机整机制造;高性能铸件及模具钢项目;汽车刹车盘及特种钢项目;汽车钒钛蠕墨铸铁制动鼓生产线;汽车梁用钢生产线;汽车车轮钢生产线;汽车结构钢生产线;大型轴承生产线。续建汽车板簧、矿用车生产项目。  优化发展钢铁产业。控制钢铁产业规模、优化钢铁产品结构、提高钢铁产业创新能力,提升钢铁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推进钢铁工业转型发展。遏制钢铁产能盲目扩张,提钒钢控制在国家核定的规模内,保持钢铁产业适度规模。优化钢铁业产品结构,实施精品钢发展战略,大力开发含钒钛合金钢系列品种,重点发展钒钛低微合金钢,加快研发生产硅钢、轴承钢、齿轮钢、铁道用钢、汽车用钢、管线用钢、海工用钢、核电用钢以及高强度建筑用钢等钒钛特色钢材和高端钢材。  有序发展铜镍铅锌等有色金属产业。依托攀西经济区丰富的铜镍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加强铜镍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整合和技术更新,提高矿产品生产与深加工能力。有序推进铜镍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推进铜镍铅锌有色金属资源新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专栏14钢铁产业及有色金属产业项目钢铁产业:新建含钒耐磨热轧钢球、钢结构生产项目;续建渣钢渣铁高效回收加工项目;冶炼系统升级改造、钒1450热轧生产线改造工程、改造汽车用钢生产线。  有色金属产业:新建铜精粉项目、砂岩铜矿开发项目、金属镍镁冶炼项目、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再生铅项目、锌冶炼项目。  有序发展化学工业。依托攀西经济区丰富的磷矿、盐卤、萤石等资源,加快开发高附加值的磷精细化工、有机氯等产品,培育形成重要现代化工产业基地。着力发展磷精细化工,重点发展高纯特种磷材料、电子电气材料、传感元件材料、离子交换剂、催化剂、人工生物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光学材料及食品级材料等高端磷化工及磷酸盐制品。适度发展硫酸氯碱化工,以硫酸、氯碱等无机化工为重点,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发展水平。第七章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加快推进大小凉山和“三大流域”生态建设,加强环境治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第一节加强生态建设  着力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构建长江上游区域重要生态屏障。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治理的原则,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大流域及其主要支流为重点,加强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突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已经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区,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  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以荒山治理为重点,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全面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干旱半干旱土地、石漠化土地和工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扩大森林面积;加大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继续推进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加强重点林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强化濒危物种保护。  加强工矿区生态监管及修复。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减少污染排放。加大工矿区生态监管,积极开展工矿区环境恢复与生态重建,严禁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矿山开发活动。建立矿区生态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生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依据资源开发生态修复成本,合理确定生态恢复保证金。专栏15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尾矿库综合整治工程。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新建金沙江干热河谷植物园、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采矿(石)场生态修复、工业园区防护林网、矿区矿井水综合治理、工矿区风貌打造项目、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电站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第二节加强环境治理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解决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提高攀西经济区环境质量。水污染防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饮用水水源和良好水体保护,防治地下水污染,推进重点小流域污染整治。加强以金沙江和安宁河为重点的流域联防联控。加强污染减排,实施工业水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积极推动农业污染源减排。实行中心城区和新建城区雨污分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污泥处置,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工业企业污染深度治理,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强农村水污染综合治理,推动农药、化肥、地膜减量使用,统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污水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副产品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大力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扩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范围,将细颗粒物等列入约束性指标;推进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工业废气污染源综合整治,推动燃煤企业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建设,严格控制烟(粉)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实施道路扬尘控制,鼓励使用清洁燃料汽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固体废弃物防治。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在市(州
本文档为【攀西经济区发展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716917
人民教师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35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7-29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