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PAGE/NUMPAGES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具准备: 录音机、挂图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PAGE/NUMPAGES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具准备: 录音机、挂图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写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劳动工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    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颗颗树苗  (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       交流。    板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首尾呼应)            环境变美丽            青山碧岭2.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准备:录音、灯片。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3.早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 早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三.朗读全文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二、初读指导 1.白渎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济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    ③齐渎,;    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⑤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㈠十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涛句。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五、配乐齐诵全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二、继续精读训练 1.出示《绝句》。     指名渎。     要求用"四步法"学习。 2.知诗人:简介僧人志南, 3.明诗意:  (1)白读绝句,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   杖藜:藜茎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   杨柳风:柔和的春风。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男生渎,女生想象诗意。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占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末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4.悟诗情:  (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涛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  (2)配乐朗涌。  (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  (4)创设情境,听音乐,看画面,想象。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连起来说-说,就是《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试着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三、朗读背诵这两首诗。习作一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的多姿多彩。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3、能按作业要求,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自己定题目。重点难点: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变化细致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大自然赋于我们很多神奇与美妙,我们被那富有诗情画意的落日美景所惊讶,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天上的云又是怎样的壮观与美丽。2、板书:二八月看巧云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1、轻声读课文,完成练习。(1)、《二八月,看巧云》写的是二八月的云在(                        )和(                                )两方面的特点。(2)、作者在云的造型上重点描写的奇巧,又分(           )、(          )、(           )三种情况来写的。2、小结:结合“习作要点提示”,归纳写法。(1)写景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2)写作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三、细读例文,明确写法1、仔细阅读例文,启发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奇巧的?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读了“习作要点提示”后,你明白了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明确写法。小作者在云的造型上浓墨泼洒,重点描写了它形状的奇巧,而后作者又分三种情况来写: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云。每一处都是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变化来写的。四、进行说写,运用写法1、指导学生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2、请同学们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3、组织学生分组填写下表:名称形状色彩多云少云云厚4、同桌练说,互相交流,相互提示。5、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第二课时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修改。第三课时一.小结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4.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二.指导修改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可以怎样解决?(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1. 组织交流。2.提问:(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3. 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三.尝试修改第二单元5.梦圆飞天教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题。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5自然段,你从送行的场面中感受到什么?  3、交流发言,指导学生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  人多壮观: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4、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5、杨利伟叔叔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6、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最激动人心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   “神舟5号”载人飞船即将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发射升空了,读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圈画画. 2、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3、交流发言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4、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三、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5、而最让我们大家感到兴奋就是在太空看到的景色和我们可爱的地球了!谁来读好这一节,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1)、指名朗读,感受太空的神奇和地球的美丽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进行交流。利用网络的优势,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回复到教师发出的帖子上。 3)、展示一部分学生的帖子,评讲四、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五、总结  课文学到最后,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对全中国的人民说些什么?对我们的少年儿童说些什么?可以完成一次小练笔,同样也发到教师发出的主题帖子上。六、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2、搜集有关“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资料在班级中介绍板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对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媒体设计    投影、录音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或挂图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象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书写指导(略)    练习设计    1.完成钢笔习字册    2.反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教学重点难点对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媒体设计   投影、录音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二、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2、思考以上问题,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教学重点难点对策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媒体设计    投影、录音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通过前面对课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师适时补全板书) 2、齐读全文所学内容二、继续学习第三段 1、问:“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   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四、练习指导  练习设计   1、抄写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7.克隆之谜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板书:        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  “多利”  诞生 了不起        爱科学            ↓ 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学科学            ↓          诱人前景8.海伦•凯勒一、教学目标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二、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三、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2、同桌交流。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三、学习课文第二段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2、四人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布用把他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海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力。(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  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四、有感情朗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   3、造句          第三课时一、复习  1、用“喜悦”、“如饥是渴”说一句话。  2、朗读第二段,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海伦又是怎样拼命学习的?    过渡: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样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  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 “我夜以继日的努力,反复高声朗读……”“夜以继日”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海伦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  你能通过朗读把海伦的精神读出来吗?  4、海伦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自读理解。   读、说、朗读体会。 “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应如何读这句话?(读出惊喜、终于成功了的语气) “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海伦,流下了兴奋的眼泪。” 有感情朗读,说体会。三、学习第四段  齐读,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流在人们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四、通读全文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读说说。 2、你有什么启发吗?五、作业 1、引号有哪些用法?完成课后习题4。 2、在第2课中,你能找到类似的用法吗?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         3 海伦•凯勒        生病  失聪失明      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  永生留名9.二泉映月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预习要求  1、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    萦绕 倔强 饱经风霜 升腾 跌宕    坎坷 积淀 委婉 连绵五、教学准备  1、将《阿炳生世录》材料课前印发给学生。  2、录音带2盘,《二泉映月》和配音朗读。  3、第五自然段部分内容打印。  4、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打印。  5、词语卡片:  饱经风霜 卖艺 度日 度日如年 静影 沉璧 坎坷          第一课时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三、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4节,要把这四小节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 (1)出示“饱经风霜”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 (2)出示“卖艺度日”一词,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出示另一个成语:度日如年。这句话该怎么读? 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第4自然段)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5、指名说,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    时间:中秋夜    地点:二泉    环境:月光、流水    心境:想到……听到…… 6、再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完整地说清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 7、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1)什么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 (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一句怎么理解?  ①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课文第3节和阅读材料中去找答案)  ③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  ④请四人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随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8、指导朗读第4节。  同学们,第4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我们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二泉映月》时的情境。 (1)指名读,评价。 (2)集体朗读。四、小结  同学们,这一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读书和讨论,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老师把课题旁的前两个“?”擦掉)还剩下的这个“大问号”我们下一堂课再来解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课前写上第一课时的板书,倒好录音带) 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勾起了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能对谁说。他是个艺人,此时,他要借用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板书:倾吐二、学习第5节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插图,用实物投影仪)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节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的情景。 (1)学生自读自练 (2)指名读、评价 2、紧接着,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出示段落)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师:同学们,这段话在文字上写得很有特色,请大家先反复地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视,个别交流点拨。 (3)指名谈感受。  ①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划出描写旋律的句子)  ②语句表达比较整齐。(教师圈出重点词: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③指名读好这段话,让大家完整地体会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3、引导质疑  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包含的思想感情,课文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你是否感觉到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1)学生质疑。老师圈出重点词语,“委婉连绵”、“升腾跌宕”,“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师问:想用什么方法来加深体会? (2)播放配音朗读的磁带。在配音朗读中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境以及旋律中的思想感情。4、开展朗读比赛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朗读高手,看哪一组能夺冠军。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  (3)师:除了四位选手外,其它的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为了提高本次比赛的质量,让选手朗读得更好,让评委点评得更好,我建议大家各自先好好地再朗读一遍,以作好赛前的充分准备。全体学生自读自练。  (4)四位选手依次朗读,并依次评价,最后评选出冠军,对其余三位也给予鼓励。最后再让冠军者谈谈获胜的经验。 5、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旋律以及旋律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这样,本课的主要问题也解决了。(擦掉课题旁的“?”)这段文字写得好不好?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老师暂且用“|”把它分成三部分,你只要背诵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其中第三部分内容最长,也最难背,不知有哪些同学敢选择第三部分来背。  (1)熟读试背。  (2)指名背诵。三、迁移写话  1、师:同学们,第一课刚上课时,王老师让大家听了一小段《二泉映月》二胡曲,并且凭直觉谈了感受,通过学习了课文,现在再来听听这首《二泉映月》的曲子,你一定会谈出很多的感想。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四、课外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  2、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练习4。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中秋夜 二泉 月光 流水      想到……听到……倾吐……10.郑和远航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自读课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二、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三、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 1、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板书:16、司马迁) 2、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 4、齐读课题。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第三段(4):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四段(5):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  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
本文档为【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夕夕资料
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善的师资团队,专注为用户提供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同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格式:doc
大小:11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6-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