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灭道表2

灭道表2

举报
开通vip

灭道表2 灭 谛 般若经云:“舍利子!空性不生、不灭、非染污、非清净。”乃是对灭之教授。 明义释言:“空性与生、灭、染污、清净、衰损、增长等等远离,;从无色,无明亦不生,断除无明亦无,佛陀亦无, 至菩提为止亦无。” 灭谛之事相: 1相:真如圣道烦恼不生,若灭依若能灭若灭性,是灭谛相。 真如境上有漏法灭是灭谛相 如世尊说:眼耳及与鼻舌身及与意,于此处名色究竟灭无余。是故汝今当观是处。 2甚深:谓彼诸行究竟寂灭,如是寂灭望彼诸行,不可说异,不可说不异,不可说亦异亦不异,不可说非异非不异。 如世...

灭道表2
灭 谛 般若经云:“舍利子!空性不生、不灭、非染污、非清净。”乃是对灭之教授。 明义释言:“空性与生、灭、染污、清净、衰损、增长等等远离,;从无色,无明亦不生,断除无明亦无,佛陀亦无, 至菩提为止亦无。” 灭谛之事相: 1相:真如圣道烦恼不生,若灭依若能灭若灭性,是灭谛相。 真如境上有漏法灭是灭谛相 如世尊说:眼耳及与鼻舌身及与意,于此处名色究竟灭无余。是故汝今当观是处。 2甚深:谓彼诸行究竟寂灭,如是寂灭望彼诸行,不可说异,不可说不异,不可说亦异亦不异,不可说非异非不异。 如世尊说:此六触处尽离欲灭寂静没等。 3世俗:以世间道摧伏种子所得灭,是故世尊别名说为彼分涅磐 4胜义:以圣慧永拔种子所得灭。 5不圆满:谓诸有学,或预流果摄,或一来果摄,或不还果摄等所有灭 6圆满:诸无学阿罗汉果摄等所有灭。 7无庄严:谓慧解脱阿罗汉果摄等所有灭。 8有庄严:谓俱分解脱三明六通阿罗汉等所有灭。 9有余:谓有余依灭 10无余:谓无余依灭 11最胜:谓佛菩萨无住涅磐摄所有灭,以常安住一切有情利乐事故。 12差别:无余永断、永出、永吐、尽、离欲、灭、寂静、没。(关于“灭”的差别,略) 师说:如何是依名言而得的灭谛?就是以世间道制服烦恼而得到的灭谛。 如何是由胜义而得的灭谛?就是以圣智完全灭除一切烦恼种子而得的灭谛。 凡夫只能伏断烦恼,所以只有假名的灭谛,因为种子尚未清除。 “如何是名符其实的灭谛?就是真如、圣道和烦恼不生,也就是在什么上灭,用什么灭和灭掉什么。” 灭谛之性相:阻断痛苦之离系(疏)。“在所缘真如上断除有漏法,就是灭谛的性相。” 灭谛之行相: 灭相-以对治力完尽痛苦之离系,为灭之行相,因是断除痛苦之离系故 静相-断除烦恼之离系为静之行相 妙相-利益安乐之解脱为妙之行相 离相-不再回复之有法解脱为离之行相 道 谛 般若经云:“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持般若度时,于自己对所谓[精进或不精进布施],不见真实。”乃是对道之教授。 明义释言:“对布施等波罗蜜、以及自己、或内空等、外空等,前际与后际二者彼此具有、不具有,成立非性。” 修道:见道上所有以下九种皆名修道 1世间道:谓世间初静虑,第二静虑,第三静虑,第四静虑,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如是静虑无色。由四种相应广分别:杂染故,清白故,建立故,清净故。 2出世间道:谓于修道中,法智类智品所摄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及彼相应三摩地等。 3软道:谓软软软中软上品道,由此道故能舍三界所系地地中上上上中上下三品烦恼。 4中道:谓中软中中中上品道,由此道故能舍三界所系地地中中上中中中软三品烦恼。 5上道:谓上软上中上上品道,由此道故能舍三界所系地地中软上软中软软三品烦恼。 6加行道:谓由此道能舍烦恼,是名修道中加行道。 7无间道:谓由此道无间永断烦恼令无所余。 8解脱道:谓由此道证断烦恼所得解脱。 9胜进道:谓为断余品烦恼。所有加行无间解脱道,是名胜进道。 道差别有十一种:谓观察道,勤功用道,修治定道,现观方便道,亲近现观道,现观道,清净出离道,依根差别道,净修三学道,发诸功德道,遍摄诸道道。如是诸道随其次第谓三十七菩提分法,四种正行,四种法迹,奢摩他,毗钵舍那,三无漏根。 此中一切菩提分法,皆由五门而得建立,谓所缘故,自体故,助伴故,修习故,修果故。 道谛之性相:现证无我之知则为道谛。(疏) 道谛之行相: 道相:现证无我之智为道之行相,令行使解脱之道故。 如相:从事烦恼之直接对治为如之行相。 行相:现证心之究竟本性之智为行之行相。 出相:令痛苦不再回复之有法之对治为出之行相。 资粮道:谓诸异生所有尸罗,守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修止观正知而住,复有 所余进习诸善。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修习此故得成现观解脱所依器性。 加行道:有资粮道皆是加行道,或有加行道非资粮道。已积集资粮道者,所有顺抉择分善根。 暖法—谓各别内证于诸谛中,明得三摩地钵罗若及彼相应等法。 顶法—谓各别内证于诸谛中,明增三摩地钵罗若及彼相应等法。 顺谛忍法—谓各别内证于诸谛中,一分已入随顺三摩地钵罗若及彼相应等法。 世第一法—谓各别内证于诸谛中,无间心三摩地钵罗若及彼相应等法。 见道:谓世第一法无间无所得三摩地钵罗若及彼相应等法,又所缘能缘平等平等智为基相。又遣各别 有情假法假,遍遣二假所缘法智为相。 见道差别:苦法智忍与若法智,苦类智忍与苦类智,集法智忍与集法智,集类智忍与集类智, 灭法智忍与灭法智,灭类智忍与灭类智,道法智忍与道法智,道类智忍与道类智。 见法者,谓诸法忍;得法者,谓诸法智;极通达法者,谓诸类忍;究竟坚法者,谓诸类智。 于此位中由法忍法智觉悟所取,由类忍类智觉悟能取。又此一切忍智位中,说名安住于相观 者,如是十六心刹那,说名见道。于所知境智生究竟,名一刹那. 一切道谛由四种相应随觉了: 安立:谓声闻等随自所证已得究竟,为欲令他亦了知故,由后得智以无量种名句文身安立道谛。 思维:谓正修习现观方便,以世间智如所安立思维数习。 证受:谓如是数习已自内证受最初见道正出世间无戏论位。 圆满:谓此位后圆满转依,乃至证得究竟,彼既证得究竟位已,复由后得智以名句文身安立道谛。 究竟道:谓依金刚喻定,一切粗重永已息故,一切第得永已断故,永证一切离系故,从此次第无间转依,证得尽智及无生智十无学法等:无常正见,乃至无学正定,无学正解脱,无学正智,如是等法名究竟道。 金刚喻定:谓居修道最后断结道位所有三摩地,或加行道摄,或无间道摄。 般若经云: 1“在空性的行相上也应该修习无相,所以空性不与空性结合”、“空性瑜伽即空三摩地,又,空性瑜伽也不和另一个空性瑜伽的性质相结合”、“在另一个无相法上无分别,以在另一个无愿法上无分别”“空性不是瑜伽,,” 2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以后际结合前际,同样,不以前际结合后际,不以前后际结合现在,不以现在结合前后际。为什么?因为三世平等。这段经文开示:破除三际各自独立的执着,了悟三世平等而得以出离。 3不以三智结合一切相智,因为三世不可得。这段经文用来说明出离。 以上三组经文破除了“在道上习应、不习应”等等,这是为了破除“道谛是(修行之)心续所依”的缘故。 注:本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根据《心要庄严疏》和《大乘阿毗达摩集论》整理。
本文档为【灭道表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0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09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