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开课 表格数据分析 2011年3月中考表格数据题分类题目

公开课 表格数据分析 2011年3月中考表格数据题分类题目

举报
开通vip

公开课 表格数据分析 2011年3月中考表格数据题分类题目初三物理专题复习 没有从天而降的成功,每从跌倒里站起来一次,成功就近了一寸! 初三物理表格数据归纳题分类 一、研究物质的特性 (1998)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质量/体积(克/厘米3) 甲 1 10 18 1.8 2 20 36 1.8 ...

公开课 表格数据分析 2011年3月中考表格数据题分类题目
初三物理专题复习 没有从天而降的成功,每从跌倒里站起来一次,成功就近了一寸! 初三物理表格数据归纳题分类 一、研究物质的特性 (1998)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质量/体积(克/厘米3) 甲 1 10 18 1.8 2 20 36 1.8 3 30 54 1.8 乙 4 10 8.0 0.80 5 20 16 0.80 6 30 24 0.80 (1)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和200克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一 m1=100克 表二 m2=200克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6 6 时间(分)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8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2000)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实验 序号 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1 6.0 10 2 9.0 15 3 12 20 实验 序号 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4 3.0 10 5 4.5 15 6 6.0 20 实验 序号 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7 3.0 20 8 4.5 30 9 6.0 4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2)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实验序号 材料 高度(cm) 底面积(cm2) 1 铜 20 10 2 铜 20 20 3 铜 20 30 表一(ρ铜=8.9×103千克/米3) 表二(ρ铁=7.8×l03千克/米3) 表三(ρ铜=8.9×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材料 高度(cm) 底面积(cm2) 4 铁 20 10 5 铁 20 20 6 铁 20 30 实验序号 材料 高度 (cm) 底面积(cm2) 7 铜 10 10 8 铜 10 20 9 铜 10 3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 三、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或压力 (2004)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14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甲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米)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0 0.20 0.40 0.60 0.80 1.0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表二 液体乙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米)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0 0.16 0.32 0.48 0.64 1.8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0.80 0.96 1.12 1.28 1.44 1.60 (1)分析比较 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 (b)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 (2006)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l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12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A 实 验 序 号 1 2 3 4 5 6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l(牛) 4.0 6.0 8.0 8.0 8.0 8.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牛) 2.0 4.0 6.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3(牛)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表二 液体B 实 验 序 号 7 8 9 10 11 12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l(牛) 5.6 7.8 10.0 10.0 10.0 10.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牛) 2.2 4.4 6.6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3(牛) 17.6 19.8 22.0 24.2 26.4 28.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7、8与9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⑶请将表一和表二填写完整。 ⑷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计算了F3与F1的差值,分别为14.0牛、16.O牛、18.0牛和14.2牛、16.4牛、18.6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学计算了F3与F2的差值,分别为20.O牛、20.0牛、20.0牛和22.0牛、22.0牛、22.0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2009)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如图14所示,直至观察到薄片脱离管口下落。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ρ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测出注入管中水的质量m,运用公式 ,计算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改变深度h,重复实验。甲组同学还选用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 小组 槽中液体密度 ρ(×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深度 h(米) 管口面积 S(×10-4米2) 质量 m(×10-3千克)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 p(帕) 甲 0.8 1 0.05 5 20 392 2 0.1 5 40 784 3 0.2 5 80 1568 4 0.2 10 160 1568 乙 1.0 5 0.05 5 25 490 6 0.1 5 50 980 7 0.2 5 100 1960 丙 1.2 8 0.05 5 30 588 9 0.1 5 60 1176 10 0.2 5 120 2352 1 此实验中,经分析得出,当薄片恰好脱离管口时,薄片处管外液体的压强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选填“等于”或“小于”)。 ②各组同学分析了本组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其中乙组同学由实验序号 初步得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甲组同学由实验序号3、4初步判断:玻璃管的粗细与本实验研究结论的获得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三组同学互动交流,分析实验序号1、5、8的数据,发现液体内部的压强(p1、p5、p8)与密度(ρ甲、ρ乙、ρ丙)满足关系 ,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相同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200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不同的实心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并松手后,发现有的物块上升至液面,有的物块下降至容器底部。为了研究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此现象的影响, 他们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表一、表二为该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 表一:液体甲(质量为 8.0 千克,体积为 8×lO-3 米 3) 实验序号 物块 质量(×10-3千克) 体积(×10-6米3 ) 现 象 1 A 7.5 30 上升至液面 2 B 25.2 42 上升至液面 3 C 24.3 27 上升至液面 4 D 21.6 12 下降至底部 5 E 91.8 34 下降至底部 表二:液体乙 ( 质量为 6.4 千克 , 体积为 8×lO-3 米3) 实验序号 物块 质量(×10-3千克) 体积(×10-6米3 ) 现 象 6 A 7.5 30 上升至液面 7 B 25.2 42 上升至液面 8 C 24.3 27 下降至底部 9 D 21.6 12 下降至底部 10 E 91.8 34 下降至底部 (1)小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 和 3与5 ( 或 6与9 和 6与10 )的数据及现象, 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无关;跟它的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 块上升,质量大的物块下降。小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 和 2与4 ( 或 6与8 和 7与8)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质量无关;跟它的体积有关,且体积大的物块上升,体积小的物块下降。请判断:小明的结论是 的,小华的结论是 的。(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2)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当 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上升; 当 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下降。 四、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005)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f1<f2)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 实验序号 u(米) v(米) uv(米2) v/u 1/u(米-1) 1/v(米-1) 1 0.200 0.200 0.0400 1.00 5.00 5.00 2 0.300 0.150 0.0450 0.50 3.33 6.67 3 0.500 0.125 0.0625 0.25 2.00 8.00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 实验序号 u(米) v(米) uv(米2) v/u 1/u(米-1) 1/v(米-1) 4 0.200 0.300 0.0600 1.50 5.00 3.33 5 0.300 0.200 0.0600 0.67 3.33 5.00 6 0.500 0.158 0.0790 0.32 2.00 6.3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 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凸透镜 焦距ƒ 实验 序号 物屏 距离L (厘米) 第一次成像 第二次成像 物距u (厘米) 像距ν (厘米) 像的 大小 物距u' (厘米) 像距ν' (厘米) 像的 大小 10厘米 1 49 14 35 放大 35 14 缩小 2 45 15 30 放大 30 15 缩小 3 40 20 20 等大 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4 35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5厘米 5 80 20 60 放大 60 20 缩小 6 64 24 40 放大 40 24 缩小 7 60 30 30 等大 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8 55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 (或5、6 、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ν随物距 u 的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 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中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ƒ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 条件下,移动 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五、研究导体的电阻或电功率 (2003)某小组同学探究灯泡发光时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九只不同规格的灯泡分别接入电路,使它们都正常发光,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电流。该小组的同学仔细观察灯泡的亮暗程度,把九只灯泡分成三组,每组的亮暗程度相同,且第一组最亮,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暗。实验中记录的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第一组) 表二(第二组) 表三(第三组)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1 6 2.00 4 6 1.00 7 3 1.00 2 12 1.00 5 12 0.50 8 6 0.50 3 24 0.50 6 24 0.25 9 12 0.25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 (2010) 小华和小海同学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他们用A、B两个导体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表二 导体 实验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A 1 1.2 0.08 2 2.4 0.16 3 3.6 0.24 导体 实验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B 4 1.8 0.18 5 3.6 0.36 6 5.4 0.54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同一导体,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5的数据,他们提出了猜想: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相同。 I 为验证上述猜想,在已有表一、表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小华重新预设了B导体两端的电压,并测出相应的电流值。 导体 实验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B 7 1.4 0.14 8 2.8 0.26 9 4.2 0.40 小海分析了小华的测量数据后,认为小华的测量数据有问题,他未测量便修改了数据,如表三所示。你认为小海修改数据的做法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达到验证上述猜想的目的,请结合表一、表二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三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的不足之处: 。 中考表格数据题参考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一、研究物质的特性 1998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1与4(或2与5,或3与6); (3)分析甲或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分析甲和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结论: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001 (1)不同; (2)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 (3)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4)同种物质,放出的热量与质量、降低的温度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2000 (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4与7(或5与8,或1与6与9); (3)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归纳得出结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相同,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归纳得出结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002 (1)无关; (2)1、4(或2、5,或3、6); (3)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相同时,高度越高,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a)圆柱体材料的密度与高度的乘积相同,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 圆柱体材料的密度与高度的乘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三、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压力 2004 (1)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 (2)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a)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和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是一个定值; (b)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和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越大。 2006 (1)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4与10或5与11或6与12; (3)0 0 0; 0 0 0; (4)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2009 (1)等于; (2)5、6、7;无关; (3)p1:p5:p8=ρ甲:ρ乙:ρ丙; (4)液体密度和深度的乘积。 2007 (1)错误 (1 分);错误 (1 分) ; (2)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小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 分); 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 分)。 四、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005 (1)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2)1与4(或2与5,或3与6); (3)(a)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物距的倒数和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一个定值; (b)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焦距越大,物距的倒数和像距的倒数之和越小。 2008 (1)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2分) (2)物屏距离L(1分);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1分) (3)物屏距离L大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2分)。 五、研究导体的电阻或电功率 2003 (1)当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时,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 (2)2与4与7、3与5与8、6与9; (3)(a)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灯泡的电流的乘积相同,灯泡的亮度相同;、 (b)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灯泡的电流的乘积越大,灯泡越亮。 2010 (1)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分 (2) I 错误; 1分 应认真观察并仔细读数,实事求是地记录,尊重实验数据;若发现数据有误,需重新实验获取数据; 1分 II 预设的电压值无法体现“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导体的 电流不同”。 2分 0.42 0.28 小海修改的数据 图14 h 第 9 页 共 9 页
本文档为【公开课 表格数据分析 2011年3月中考表格数据题分类题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684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物理
上传时间:2018-09-05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