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举报
开通vip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Hz),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噪声源包括以下几种: ①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是流动性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最突出,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车辆拥有量增加,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 ②工业噪声。来自工厂的各种机器和设备,不但直接对生产者带来危害,对附近周围的居民影响也很大。工业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元凶。 ③建筑施工噪声,建筑用的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推土机、钻机、风动工具等产生巨大的噪声。 ④生活噪声。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等发出的声音以及人群的喧哗声、家庭噪声等都称为生活噪声。生活噪声一般强度不大。在80分贝以下,但它使人心烦意乱,干扰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噪声的等级不同,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同。 3、噪声的控制: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利用声能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是如何传播的 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应用及现象:a激光准直b影子的形成c日食月食的形成d小孔成像。 2、光的传播速度 真空或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光速远远大于声速(340m/s)。 水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2/3。太阳发出的光大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我们在任何时候看到的阳光,都是太阳在8分钟以前发出的(太阳到地球平均距离1.496×10^8千米)。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的分类: ⑴镜面反射——射到平滑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⑵漫反射——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3、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四、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水、空气、玻璃三种介质相比较,传播速度较快的介质中的角较大)。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色光的混合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六、看不见的光 把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1、红外线:在光谱中靠近红光的位置。 2、紫外线:在光谱中靠近红光的位置。 ★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眼睛。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如:老花镜,远视眼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近视镜。 2、名词: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光心的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焦点和焦距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折射光线过焦点; (3)入射光线过焦点,则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二、生活中的的透镜 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实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三、探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倒正 放缩 虚实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2f 投影仪、幻灯机 u=f 无像 u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情况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 ①两个分界点: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焦点;成放大、缩小像分界点:两倍焦距处。 ②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实像变大;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虚像变大。 ③实像与虚像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交点,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睛:眼球好像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到达视网膜时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近视眼要戴凹透镜矫正,是利用了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 远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远视眼要戴凸透镜矫正,是利用了凸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凸透镜做目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物距大于物镜焦距并小于物镜二倍焦距,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实像相对于目镜来说相当于一个物体,相对目镜的物距小于目镜的焦距,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像是倒立的) 2、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课本中讲到的):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凸透镜做目镜,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前焦点重合。物距大于物镜二倍焦距,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在物镜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相对于目镜来说相当于一个物体,相对目镜的物距小于目镜的焦距,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实像放大。(像是倒立的) 伽利略望远镜: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凹透镜做目镜。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较大,可以会聚更多的光线,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物体对眼睛的视角越大,眼睛看到的物体就会越大。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温度计的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②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量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2、摄氏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开(K)。换算关系T=t+273K。 3、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熔化图像。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凝固图像。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改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改变。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1、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水的沸点是100℃。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2、蒸发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3、液化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液化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常温下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电荷 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装置。原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 2、原子的结构 原电荷 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原电荷。1e=1.6×10-19C,任何带电体带的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3、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叫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的物体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起电过程中,约束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因为失去电子,有了多余的正电荷而带上了正电,约束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因为得到电子,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两个物体所带电荷是等量异种电荷,电荷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 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中有电流的时候,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按照这个规定,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2、电路的构成 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 4、三种电路:①通路②开路③短路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和并联 串联:把元件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 并联:把元件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 2、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四、电流的强弱 1、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I表示,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1A=1000mA、1mA=1000μA 2、电流表的连接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②电流从电流表的正(红)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黑)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3、电流表的读数 ①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必须明确电流表的量程。 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即表盘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选用0—3A量程时,每个小格代表0.1A)。 ③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就能知道电流是多少。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I=I1=I2=I3=……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 PAGE 1
本文档为【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09-17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