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制分析

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制分析

举报
开通vip

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制分析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制分析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实现要素资源的最优配置,消除过剩产能,提高有效供给,是经济新常态下维持经济中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不仅面临着传统“城市病”的威胁,还面临着“资源诅咒”的困境,制度保障不足、产业刚性严重、要素创新低下已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大瓶颈。资源型城市迫切需要提升供给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破解城市转型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全面提升供给质...

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制分析
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制分析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实现要素资源的最优配置,消除过剩产能,提高有效供给,是经济新常态下维持经济中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不仅面临着传统“城市病”的威胁,还面临着“资源诅咒”的困境,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保障不足、产业刚性严重、要素创新低下已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大瓶颈。资源型城市迫切需要提升供给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破解城市转型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全面提升供给质量的角度,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新思路。文章首先结合宏观、中观、微观的整体分析思路,从制度供给、产业供给和要素供给三个层面分析了供给侧改革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驱动效用,有助于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产业结构体系和要素创新体系。其次,界定阐释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因子,主要包括:行政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制度等5个制度供给因子;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环境、区域产业差异等4个产业供给因子;人力资源水平、科技创新、资源供给、生态环境、资金供给等5个要素供给因子。最后,以制度改革为保障,要素创新为手段,产业转型为核心,构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综合机制,调控不同生命周期下不同层面影响因子的协同主导作用,实现制度、产业、要素三方供给要素的良性互动,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城市三位一体的转型,为顺利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资源型城市;转型;驱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6)10-0053-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10.007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开发而兴起,因资源耗竭而衰落,这是其生命周期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相继进入成熟期与衰退期,面临矿竭城衰、矿干城亡的窘境,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注入新要求。2015年11月,习近平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下简称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实现要素资源的最优配置,消除过剩产能,提高有效供给,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系统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受多种因素作用,为更好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有必要总结梳理其驱动因素,发挥驱动因素的乘数倍增效应,提高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国内外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转型路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及转型效果评价方面,较少对其转型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从收集到的文献看,存在部分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BradburyJH认为跨国公司、政府政策、产业结构、资源价格等因素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Barns认为资源过度开采、资源型产业重组与转型、资源型经济变动以及资源开发区原住居民的发展等对加拿大资源型城市及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麦克莱、泰勒认为澳大利亚通过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手段促进本国制造业发展,使其免于陷入资源诅咒。徐涵蕾认为可行的技术、可靠的企业与运行许可是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刘丹认为技术与制度的协同创新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主要驱动力量。张汉飞认为产业结构、财源结构、文化制度、生态环境、城镇体系等因素都会对资源型城市发展产生影响,其作用效果因区域现状不同存在差异。郭存芝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出口依存度、城市规模、城市类型、产业结构和环保投资等都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正影响。杨显明认为资源、自然环境、产业结构、交通等因素都显著影响着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空间结构。这些研究成果较少从供给侧角度人手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驱动因素,且存在数量少,影响因素列举不全,分类依据混乱,作用效果不明等问题,难以说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要素驱动机理,需要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人手,以提高供给质量,实现供需平衡为目标,探索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综合机制,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能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1供给侧改革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驱动效应  供需错配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短期需求而是中长期供给。我国资源型城市同样面临著供需结构失衡,低端能源供给过剩的问题,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提高城市供给能力与产品供给质量,拓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制度、产业、要素等方面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一方面,供给侧改革是从宏观制度到微观要素的全面性改革,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产业结构体系与要素创新体系,既满足城市转型过程中宏观层面上的制度保障性需求,又满足城市中观及微观层面上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转型是经济、社会、城市三位一体的转型,既面临传统“城市病”威胁,也面临“资源诅咒”的困境。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土地、户籍、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障碍,社会公共服务不足,融资体制、税收体制等经济制度以及行政体制、监管体制等管理机制障碍等。在中观层面上表现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经济发展效率低下,城市产业整体发育不足,利益分配与要素流转不均衡等。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企业人力资源水平低,资源型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严重,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严重等。本文将供给侧改革包含的制度创新、产业转型、要素创新分别与城市发展的宏观政策保障、中观产业发展与微观企业创新相对应,涵盖了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所有主要问题,特别是着力提升科技与管理创新两大基础供给,解决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核心问题,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整体性变革。鉴于此,本文从制度、产业、要素三个层面展开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相关论述,兼具整体性和系统性。  1.1制度层面的驱动效应  制度供给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保障,提高制度供给质量能从根本上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制度改革包括经济制度改革与管理制度改革两方面。  经济制度方面,一是促进金融制度改革,尤其是融资体制改革。融资市场天然提供了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手段。依靠资本市场哺育创新,提高融资机制供给水平,有助于资源型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此外,融资体制改革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筹措发展资金,促进直接融资发展,增加城市转型资金储备。二是促进税收制度改革,对创新转型企业实施减税降费和加速折旧,降低企业转型的财税成本,从而降低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  管理制度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降低制度成本。政府应简政放权,发挥市场的自主调节作用,形成完善的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平衡市场供求,消除过剩能源。要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破垄断,放松管制,降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隐性成本。二是要着力提升资源型城市管理制度供给,完善城市监管机制,形成合理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控制产能总量,提高产能质量,提高资源型城市转型质量。  1.2产业层面的驱动效应  产业供给水平决定经济发展质量,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核心。供给侧改革要求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产业供给质量,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有明显的驱动效应。  从生产角度看,供给侧改革着力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激发新的消费倾向。国内经济供给不足表现在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供给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传统工业部门所占比重下降,实现经济结构转型。资源型城市内传统工业部门萎缩,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上升,转型效果显著。  从分配角度看,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拥有核心优势的企业主营活动利润率高,其产能利润率与投资回报率相应提高,企业收益增加。降低成本和产能去化使企业盈余所占比率上升,促进劳动力跨部门流转,密切产业联系,提高劳动者报酬。利益蛋糕的重新分配促进要素资源向高投资回报的行业流转,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去库存化,盘活存量,降低资源型城市转型负担。  1.3要素层面的?动效应  促进企业创新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供给侧改革要求顺应国家二孩政策,补充人口红利,在提高人口数量的基础上,促扶贫重教育,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有助于实现劳动力要素改革。资源型城市转型依靠人的行为展开,人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人力资本素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力,技术、制度、管理、创新、文化等一切软实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劳动力要素改革从人口数量和质量上保障资源型企业转型的顺利开展。  从技术供给角度看,供给侧改革鼓励两众两创,提升城市技术创新驱动能力。着力提升创新技术存活率与创新产品转化率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资源型城市想要摆脱资源束缚,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立足现代科技,培养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兴产业,顺利转移城市主流业务,实现城市转型发展。  从资本供给角度看,供给侧改革一是要求降低四大成本,改善企业投资回报率。这四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财税成本及财务成本等。四大成本的降低缩减了资源型城市转型负担,城市转型成本大幅下降,资源型城市转型动力明显提升。二是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资本效率。去产能化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点之一,旨在通过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改善企业资本效率。低端能源供给过剩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去产能化有助于资源型城市消灭过剩产能,去库存化,盘活存量,提高资源型城市发展效率。  供给侧改革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驱动效应见图1。  2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因子分析  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因子是指以供给侧改革调节国民经济发展为基础,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的内外影响因素的总和。与需求侧依靠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不同,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是依靠制度、人才、技术等要素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激活与释放供给潜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因此,为充分发挥供给侧改革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驱动效用,相关研究人员必须理清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影响因子,解析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控制系统内因子的交流与涨落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供给侧改革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切入方向,其四则运算法则为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因子分析提供思路。“加”即发展高端产业,增加有效供给;“减”即放松政府管制,降低隐性成本;“乘”即落实创新驱动,发挥乘数效应;“除”即减少低端供给,消除过剩产能。供给侧改革的四则运算归结起来,包含了制度层面的改革手段、产业层面的升级手段、要素层面的创新手段三个方面。要落实供给侧改革四则运算的作用效果,就应当从以上三个层面人手探究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因子,解析各驱动因子的内涵及其作用效果,并从优化重组驱动因子的排列结构,调节驱动因子的作用效果等角度人手,切实将供给侧改革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驱动因子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和利用当代经济发展条件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有利条件,实现供给侧改革四则运算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应用。  2.1制度供给层面的驱动因子  (1)行政制度。历代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始终起主导作用,德国鲁尔、法国洛林是其典型代表。行政制度供给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保障。首先,行政体制改革促使政府放松经济管制,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其次,政府通过制定经济规划、实施政策偏向等手段实现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宏观调控,弥补我国微观经济基础发育不足的缺陷。政府支持带动资金、人才、技术、资源、制度等生产要素的定向汇集,形成要素聚焦优势,实现城市经济转型。最后,政府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建设,通过行政命令手段实现诸如户籍、土地、税收、金融等机制改革,实现资源型城市社会转型。  (2)经济制度。经济制度供给是制度供给层面的核心驱力。经济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发挥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减少政府干预,实现简政放权,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重任交于市场主体承担。资源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应顺应市场规律,自负企业盈亏,实现专业化自主化经营,提升企业创新驱动能力。此外,通过金融体制、税收体制改革等手段,一手拓宽融资渠道,募集转型资金,一手降税减负,降低转型成本,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同时,要加强资源型城市经济监督管理,建立开发补偿机制,控制产能总量,提升产能质量,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3)文化制度。文化制度供给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内在驱力。生态文明、节能减排、低碳文化、可持续发展等文化制度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部推力。资源型城市长期存在的“资源文化”强烈影响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形成严重的资源依赖,阻碍城市创新。因此,有必要以培养创新型的城市文化为手段,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破文化壁垒,顺利实现城市转型。此外,创新型的文化制度使城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资源型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居民经济收益与思想素质同步提高。通过文化产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使资源型城市转型观念深入人心,摆脱“资源文化”,打破资源诅咒,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4)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供给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外部推力。资源型城市系统具有开放性,它通过不断与外部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影响自身涨落促进城市发展,对外开放制度为这一交换提供契机。对外开放促进资源型城市系统与外部进行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传递,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供给,使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信息、管理、资金要素流入国内,提高了国内企业要素供给水平和产品供给质量,企业的外部经济效应更加明显,促使资源型城市顺应世界潮流,打破地方垄断,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城市转型。资源型城市只有实行全方位改革开放,才能保证其转型发展顺利进行。  (5)社会建设制度。这里的社会建设制度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两方面,社会建设供给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奠定牢固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有助于减轻城市转型负担。?Y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中小企业发展滞后,居民就业面狭窄。资源型城市转型初期,资源耗竭严峻,工矿企业倒闭,造成了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加重资源型城市转型负担。社会保障机制有助于缓解居民失业压力,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减轻城市转型负担。另一方面,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加速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大量城建需求,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城镇经济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信息、土地、水、电等要素供给,提高资源型城市转型硬件条件,加快城市转型步伐。  2.2产业供给层面的驱动因子  (1)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链攀升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要求之一。传统资源型城市产业类型单一,产业结构刚性明显,产业间横向联系弱,灵活性差,城市产业发展变更困难。一旦出现资源衰竭,经济发展很容易陷入停滞阶段,需要实现经济转型以改变发展现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摆脱资源约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传统工矿企业逐渐衰落,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代替传统产业成为城市经济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转型效果。  (2)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既决定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济基础,也影响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启动时机。一方面,资源型城市转型大多开始于资源衰竭之后。矿产资源枯竭截断了城市传统发展道路,使城市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城市主体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中自觉开展其他经济活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由此开始。另一方面,传统资源型产业累积的物质财富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技术、劳动力、基础设施支持,从另一侧面促进资源型城市发展,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础推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着力提升资源型产业发展效率,实现经济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3)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变化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外因。人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适应环境,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功的关键是学会顺势而为。一方面,资源型城市能源供给层次低,低端能源供给过剩,第二产业发展环境由原来的能源供不应求发展为今天的供过于求,资源型企业经营市场丢失。提高供给水平,增加能源供给质量,积极开发新能源成为资源型企业转型方向。另一方面,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企业盈利不再单纯依靠资源投入,科技和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型城市高投入产出的竞争优势不再。这从另一个侧面激励资源型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实行清洁生产,以科技投入为核心,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重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顺利实现城市转型。  (4)区域产业差异。区域产业差异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不同的经济基础条件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就我国而言,东南沿海等经济较发达的省份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营、枣庄两市是其典型代表。这一是由于其经济底子好,能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二是因为对外开放程度强,城市间产业交流融合程度高。此类资源型城市便于利用外部有利因素,产业结构升级便利,城市转型途径多,难度低,转型效果普遍偏高。此外,区域不同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教育结构差异也会造成城市产业差异,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不同的资源、技术、人才供给,间接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  2.3要素供给层面的驱动因子  (1)人力资源水平。人力资源是知识资源的载体,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智慧核心。资源型城市只有先实现人才专业化,发挥人口红利,才能实现城市转型。一是要提高普通劳动力素质,改变生产观念,提高劳动技能,服务于资源型城市基础生产。二是要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尤其是生物制药、金融、财务等高级专业人员和研发人员,提升资源型城市转型后劲。三是要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进行统一规划与引导。高级管理者思想观念新颖,管理知识丰富,行为作风务实,能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科学指导。  (2)科技??新。科技创新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驱力,企业自主研发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加速器。一方面,科学创新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资源型城市培育新产业。诸如微电子、生物制药等技术型产业都直接建立在科技发明的基础上,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指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科技创新加强了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的科技优势,提高产业发展专业化水平。同时,科技创新作用于整个资源型城市系统,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城市发展高度信息化、现代化,实现了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变革。  (3)资源供给。传统资源型产业依靠大量资源投入牟利,经济发展刚性强,结构单一,具有强烈的资源依赖性。长期过度开采使资源型城市自然资源储量下降,城市经济发展在达到顶峰后逐渐陷入停滞阶段,人民收入降低,规模优势不再,结构性失业明显。严峻的经济压力迫使资源型城市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接续产业,实现城市转型。同时,科技、信息、管理、创新等新兴资源不断扩散,为资源型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提供契机,促进城市产业转型。由此可见,资源供给变化迫使资源型城市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直接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  (4)生态环境。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环境污染成为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诸如资源耗竭、三废问题、地表塌陷、土地退化、水污染、大气污染、植被破坏、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制约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环境既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障碍,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动力。一方面,严峻的环境问题使资源型城市转型不再纸上谈兵,使相应转型措施切实落实在城市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加速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另一方面,环境保护与治理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能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是资源型城市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5)资金供给。资金供给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驱力。首先,资金供给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初期,城市传统产业相继退出,新兴产业初步发展。资源型城市放弃传统利润来源,新兴产业所需投资高,回报小,资金需求巨大。其次,对新兴产业的投资能在结构上弱化资源型产业比重,带动社会资金向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流动,推动经济结构转变。最后,融资市场提供了天然的创新激励机制,资金供给为企业科技、管理创新提供物质保障,为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培育提供物质基础,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  3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综合机制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经济、社会、城市三位一体的转型,受不同层面的驱动力量和资源产业生命周期的双重影响。从供给角度提升资源型城市转型动力,有助于改善城市供需结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受内外部因子影响产生自组织运动,不断与外部进行物质交换,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结构的转变,完成城市转型。本文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驱动力量分为制度供给、产业供给和要素供给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包含若干驱动因子,受普遍联系规律影响,不同层面的影响因子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也影响着其他因子的驱动效应,形成一个互动循环的耦合驱动机制。其中,制度改革是保障,要素创新是手段,产业转型是核心。制度改革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础,保障要素与产业供给效果,为经济和社会转型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要素创新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手段,促进制度和产业供给发展,为经济、社会、城市转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产业转型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完善要素与制度供给基础,提升经济发展效益,为社会和城市转型提供物质支持。三个层面的驱动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发挥乘数倍增效应,改善资源型城市转型供给,全面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综合机制见图2。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三个层次的驱动因素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发挥不同的驱动效应,随着资源型城市的变化而变化(见图3)。在资源型城市成长期,要素供给占主导。这是因为在资源开发初期,城市资源储备丰富,环境问题小,资金、技术创新等要素供给水平决定城市资源开采能力和能源利用率,资源型城市靠加大投入实现规模报酬。在成熟期,产业供给占主导。该阶段资源开采持续增加,工矿产业高度发达,第二产业经济繁荣,城市经济依托工矿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在过渡期,制度供给占主导。该阶段城市资源储量减少,产业结构单一,低端产能过剩,规模报酬不再,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经济已基本丧失自主发展动力,必须依靠政府政策加以引导,限制生产总量,调节产业结构,逐渐摆脱发展困境。而在资源型城市尤为重要的转型时期,则要发挥要素、产业、制度协同主导的作用。受制于过渡期糟糕的发展现状,资源型城市必须实现制度、产业、要素全方位升级,才能顺利完成转型。城市通过要素创新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培养核心竞争力,提升经济发展效益;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密切产业联系,培育新的核心产业;通过制度改革合理分配资源,保障市场稳定。通过要素、产业、制度的良性互动,三方供给融合互动共促资源型城市转型。  4小结  供给侧改革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从完善制度供给、产业供给、要素供给三个层面推动资源型城市发展,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城市三位一体的转型。本文从制度、产业、要素三个层面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驱动因素,构建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综合机制,主要包括如下要点:第一,不同层面的驱动因素间存在普遍联系的相互作用关系,一种因素的变化必将带动其他因素驱动作用的改变,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第二,不同层次的驱动因素地位及作用效果不同,其中制度改革是保障,要素创新是手段,产业转型是核心。应区别对待不同驱动因素,优化重组以实现驱力最大化。第三,不同层次的驱动效应存在动态变化,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时期,要努力实现要素、产业、制度的良性互动,三方供给融合互动共促资源型城市转型。  (编辑:于杰)
本文档为【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制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用户4371444094
一线资深教师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6-29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