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笔记-知识点精华汇总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笔记-知识点精华汇总

举报
开通vip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笔记-知识点精华汇总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封面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本章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来整体性地认识城市和城市规划,使学生能够确立起正确的城市观和规划观,为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和基本原理的阐述奠定基础。学习重点:掌握城市、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体系的概念,第一节城市的概念与本质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第二节规划的概念与特征一、规划的概念二、规划的特征第三节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发展...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笔记-知识点精华汇总
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封面城市总体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本章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来整体性地认识城市和城市规划,使学生能够确立起正确的城市观和规划观,为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和基本原理的阐述奠定基础。学习重点:掌握城市、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体系的概念,第一节城市的概念与本质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第二节规划的概念与特征一、规划的概念二、规划的特征第三节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发展一、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二、城市规划的内涵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与实施。三、城市规划的作用四、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针对工业城市所出现的问题2、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脉络社会改革理性:Howard的田园城市建筑学传统:LeCorbusier的现代城市设想3、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1)《雅典宪章》(1933)(2)《马丘比丘宪章》(1977)(3)《华沙宣言》(1981)(4)《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第四节城市规划体系一、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职能二、城市规划体系构成三、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四、城市规划行政体系五、城市规划运作体系六、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思考题1、中西方城市概念和发展过程的比较2、城市规划概念中的核心理念是什么?3、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与作用是什么?4、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概论本章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的定位的讨论,详细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规划编制的过程以及编制的基本原则,并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途径,使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为后面章节中城市规划工作的内容奠定基础。第一节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一、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二、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一、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与内容1、总体规划的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2、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期限一般为五年。3、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结合案例具体介绍):(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的位置。(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改革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二、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三、总体规划的制定程序总体规划编制的组织: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总体规划审批程序第三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一、规划推进机制二、城市政策是总体规划实施的调控机制三、资金是规划实施的基础四、法规是规划实施的保障城市规划法规:按照国家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总称。五、管理是规划实施的中心环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所实行的审批、监督检查以及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等各项管理工作的统称。我国实行规划许可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即“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思考题1、城市总体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定位是怎样的?2、如何理解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3、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是什么?4、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的要素的关系?5、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为什么由城市政府进行组织?6、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途径是什么?7、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制度是什么?第三章城市规划的调查与研究本章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调查研究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掌握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内容与具体方法,为学生建立认识城市的不同维度以及具体把握认识城市的方法。第一节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一、调查的目的二、调查的内容三、调查方法1、现场踏勘2、发表格调查3、访谈和座谈4、文献查阅5、类比四、研究方法五、调查研究的成果第二节区域环境的调查研究一、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必须为乡村人口相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城市化水平的预测(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2)农业生产率提高,在我国尤其是粮食增加速度(3)预测城市化水平的方法递推法:参照以往城镇人口发展情况推算;参照国外同类型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推算;按国民生产总值发展速度推算;按商品粮增长的可供量估算;按农村人口转化的数量和可能推算;按城市建设投资推算;等。二、城镇体系与网络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城镇体系的内容包括三方面:城市职能(通过城市性质表现):不同职能城市的数量和组合特征;城市规模(以人口多少表示),不同规模的城市数量和组合;各类各级城市的地理分布,相互关系等。我国城镇体系的划分及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三、城镇体系分析的层次性(结合案例介绍)四、区域环境联系程度的量化分析第三节历史环境的调查研究一、研究城市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动力二、研究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的特色:地形、地貌、河道……文物古迹的特色:历史遗址……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构图方正,轴线分明等;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建筑风格;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三、城市特色的保护与改造第四节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一、自然地理因素围绕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进行介绍。土地适用性评定: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一类用地:适合建设用地;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二、自然气象因素风玫瑰,包括风向玫瑰和风速玫瑰。污染系数:表示自然状态下的可能污染程度。污染系数与风向频率成正比,与平均风速成反比。三、自然生态因素第五节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一、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人口的社会构成(1)部门构成——人口就业的产业结构(2)人口的劳动构成二、社会结构三、人类空间行为第六节经济环境的调查研究一、聚集经济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呈下降趋势。二、城市土地的研究(1)土地是财富的第一源泉(2)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3)土地资源的差异性(4)土地资源的固定性,都有固定的地理位置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城市用地分类(2)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Ⅰ60.1—75.0m2/人Ⅱ75.1—90.0m2/人Ⅲ90.1—105.0m2/人Ⅳ105.1—120.0m2/人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居住用地18.0—28.0m2/人工业用地10.0—25.0m2/人道路广场用地7.0—15.0m2/人绿地9.0m2/人其中:公共绿地7.0m2/人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居住用地20—32%工业用地15—25%道路广场用地8—15%绿地8—15%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思考题:1、城市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以及适用条件。2、区域环境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对象是什么?3、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工作是什么?5、当前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困境与对策。6、当前我国城市社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7、土地适用性评定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8、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第四章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本章以城市未来发展为导向,从城市总体规划角度介绍有关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城市规模等概念,并结合案例介绍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城市规模等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从对城市的调查研究中研究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从城市总体规划角度进行未来安排的方法。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战略的含义:“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二、城市的主导产业城市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指那些能左右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推动全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部门,主要是对城市以外地区提供商品产品的部门。确定城市主导产业的依据(三条缺一不可):产值在全市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产品中外销部分的比重;与其他经济部门联系的深度与广度。研究内容:工业门类和规模与城市发展方向是否一致;主导产业部门与城市发展方向是否一致。三、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改善和保护人类美好生活及其生态系统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和行动的过程,是多个领域的发展战略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第二节城市性质的确定一、城市性质的含义“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二、城市职能及其类型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三、城市性质的确定及其方法(1)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城市的宏观影响范围往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综合的区域,是城市的区域功能作用的一种标志。(2)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强调通过对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系统研究,拟定具体的发展部门和行业方向。(3)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其他主要职能是指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为内涵的宏观范围分析和以产业部门为主导的经济职能分析之外的职能,一般包括历史文化属性、风景旅游属性、军事防御属性等。第三节城市规模一、城市规模的含义“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二、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1)劳动平衡法(2)职工带眷系数法(3)综合平衡法(4)一元回归法(5)城市化水平法三、城市用地规模城市用地规模:根据人口规模预测的结果和国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四、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即: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条件下,在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状况提出的容许限度。第四节其他技术经济指标一、技术型指标,如日照、防火、防震等二、经济型指标,如居住标准、公建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等思考题:1、城市发展战略的作用是什么?2、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的关系是什么?3、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是什么?4、城市性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确定城市性质的作用是什么?5、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局限与适用性分析。6、城市用地规模与农田保护的关系。7、环境容量与城市规模确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本章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总体布局进行介绍,使学生明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掌握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模式。第一节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一、城市发展方向的定义“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二、城市发展用地的综合评定1、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2、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定3、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三、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在概念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具体分析)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2、尽量少占农田、菜地;3、保护古迹与矿藏;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第二节城市主要组成要素的布局及其原则一、城市工业用地布局二、对外交通运输的布局三、居住用地的布局四、公共设施的布局第三节城市总体布局模式(结合案例具体分析)一、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1、集中式布局的特征2、网格状3、环形放射状二、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1、分散式布局的特征2、组团状3、带状(线状)4、星状(指状)5、环状6、卫星状7、多中心第四节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结合案例具体分析)思考题:1、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的意义与目的是什么?2、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的依据和具体方法是什么?3、城市主要组成要素的布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城市重要设施的布局应考虑哪些因素?5、城市集中式总体布局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规划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哪些问题?6、城市分散式总体布局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规划过程中尤其应该处理好哪些问题?7、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规划布局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第六章城市结构与形态本章主要介绍城市结构形态的构成、影响因素以及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在掌握了城市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明确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和演变规律,从而更为合理地组织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第一节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概念一、城市结构“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二、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第二节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一、生产方式与空间组织1、不同发展阶段原料地、生产地与市场地的关系2、大型制造业公司的组织与空间分布二、区位竞争1、区位择优与区位理论2、竞租理论3、地价对土地使用的调节作用:对土地使用量的调节;对土地使用性质的调节;对土地使用强度的调节。三、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结构的骨架1、不同交通方式下的城市结构特征及其演变2、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四、社会关系与空间组织五、政治结构与政策导向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一、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主要描述理论1、同心圆理论2、扇形理论3、多核心理论二、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生长过程1、企业内部的扩张与空间重组2、城市地段的空间扩张——C.Alexander的实验研究3、门槛理论三、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发展的结构类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1、均匀分布型结构2、交通辐射型结构3、主轴线型结构四、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结合案例具体分析)1、同心圆扩张2、星状扩张3、带状生长4、跳跃式生长5、用地形态的整体生长思考题1、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如何?2、具体分析生产组织方式与城市空间的关系。3、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如何?4、具体分析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的影响。5、不同的城市交通政策对城市空间布局有否有影响?怎样的影响?6、门槛理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运用对城市空间布局的意义。7、运用具体城市的案例具体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7住宅区的道路与交通7-1交通方式与特征7-1-1交通方式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步行交通7-1-2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体能交通时间交通费用7-2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7-2-1人车混行7-2-2人车分行人车分行的布局原则7-3道路的类型与分级7-3-1道路的类型1)机动车道2)非机动车道3)步行道7-3-2道路的分级1)分级的依据——功能上——布局上——技术上2)红线3)道路的分级——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宅间小路7-4道路系统规划7-4-1设计原则1)结合地形、气候、用地规模、规划结构、周边条件、居民出行特征,规划设计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断面形式;2)居住区道路设计注意“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的同时减少外部人员与车辆的穿越;3)道路分级设置,满足不同要求;4)满足日常需要的基础上,注意特殊车辆出入的需要;5)道路走向布局注意日照、通风条件;6)满足地下管线埋设的要求;7)保证消防、救护和工程抢险等特殊需要;8)旧区改造中注意结合原有设施,并为建筑、绿地布置创造良好条件;9)路网设计结合各种设施的布局要求;10)道路设计有利于编号、寻访、识别7-4-2设计规定1)居住(小)区在城市交通性干道上的出口,设置间距在150米以上,与道路交角不小于75度;2)无障碍设计3)区内尽端式车道长度不超过120米,尽端设12x12米的回车场;4)当道路坡度大于8%,应辅以台阶解决竖向交通;5)适当的停车场地;6)纵坡设计要求;7)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米时,应设不小于4x4米的消防车通道。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应在底层加设步行通道。8住宅区的绿地8-1绿地的分类与内容8-1-1住宅区绿地在居住用地内栽植树木、花草,用以改善地区小气候并创造优美的环境。8-1-2绿地的功能1)创造优美、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2)构成促进交往的空间领域3)具有经济价值4)改善小气候5)遮阳、防尘、防风、防噪、降温、防灾8-1-3城市绿地的类型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8-2住宅区绿地的构成与分级8-2-1公共绿地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小区级公共绿地组团级公共绿地8-2-2宅旁绿地8-2-3专属绿地8-2-4道路绿地8-3绿地的规划原则与标准8-3-1住宅区绿地的规划原则1)点、线、面结合,形成系统2)服务半径合理3)结合地形4)结合功能5)选择与配置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8-3-2住宅区公共绿地和绿地设置的标准1)公共绿地面积大于400平方米,单边宽度不小于8米,有不少于1/3面积不在常年阴影区内。2)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建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9住宅区的户外环境景观9-1软质景观9-1-1绿地与植物种植9-1-2绿地的规划设计9-2硬质景观9-2-1步行环境步行环境的设计要兼顾功能与景观要求。9-2-2车行环境1)通过路面处理限制车速和设置标识2)妥善处理动、静交通与居住环境的关系9-3水体1)作用2)常见形式3)设计重点10住宅区的空间群体设计10-1空间的层次10-1-1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基本空间:建筑物、高大的乔木、尺度较大的构筑物辅助空间: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10-1-2外部空间的形成方式1)外部空间的形成方式围合占领联系2)围合空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较强的私密性——易于限定空间和提供监视——促进交往3)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4)图底分析方法10-1-3空间的围合1)围合空间的形成——平面围合——立体围合2)围合的程度——强围合——部分围合——弱围合3)居住空间层次的构筑4)领域感的建构10-1-4围合空间的变化1)变化空间的类型2)变化空间的大小与尺度3)变化围合空间的建筑类型4)变化围合空间的要素5)变化建筑的高度10-2住宅群体空间布局的平面组合10-2-1群体空间的平面组合形式1)行列式2)周边式3)点群式4)混合式10-2-2群体空间布局的设计点条的对比长短的对比高低的对比节奏的变化比例与尺度色彩的变化10-3住宅群体布局的景观设计方法10-3-1群体设计的要求1)注意室外空间的营造2)满足居民生理与心理的需要3)形成良好的景观10-3-2与居住空间布局有关的环境因素1)住宅的日照——住宅日照标准:按某一规定时日住宅底层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时间规定。——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住宅间距:住宅前后、两侧的距离。2)住宅的通风建筑单体:高度、进深、长度、外形和迎风方向建筑群体:住宅间距、排列方式、迎风方位住宅区:道路、绿地、水面3)住宅的防噪噪声的来源:交通噪声、人群活动噪声和工业生产噪声防治噪声的手段:消灭噪声源、切断噪声传播途径11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11-1规划用地平衡表11-1-1规划用地平衡表用地面积(ha)比重(%)人均面积(m2/人)居住区用地其中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其他用地注:其他用地是指在居住区范围内不属于居住区的用地,如市级以上的公共建筑、工厂、单位等用地,以及不适于建筑的用地,包括住宅区工业用地。规划用地平衡表的作用1)用数量表明住宅区的用地状况;2)初步审核各项用地分配比例是否科学合理;3)初步评价住宅区的环境质量;4)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评定和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重要依据。10-1-2住宅区各项用地平衡控制指标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50-6-55-6570-802公建用地15-2512-226-123道路用地10-189-177-154公共绿地7.5-185-153-6居住区用地10010010010-1-3住宅区各类用地的划分11-2技术经济指标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1)居住户数(户、套)(2)居住人数(人)(3)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4)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5)人口密度=每公顷住宅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6)建筑面积密度(毛密度、净密度)(7)建筑密度(毛密度、净密度)(8)停车泊位(停车率、地面停车率)(9)绿地率=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住宅区用地面积的比例(%)12住宅区的竖向规划与管线综合12-1竖向规划12-1-1竖向规划的内容研究地形的利用与改造方式,确定地面排水组织,确定建筑、道路、场地、绿地及其它设施的地面设计标高,并计算土方工程量。12-1-2竖向规划设计方法设计标高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格法12-1-3竖向规划的原则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2)符合场地适宜的坡度3)满足排水管线的埋社要求4)避免土壤受冲刷5)便于施工、符合工程技术经济要求12-2管线综合12-2-1管线综合设置的内容住宅区内应设置:给水、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讯、电视、宽带等管线设施,及预留管线埋设位置。1)给水系统(1)内容(2)供水方式(3)供水系统2)排水系统(1)内容(2)排水体制(3)排水设施3)供电系统(1)内容(2)供电方式(3)供水系统4)通信系统(1)内容(2)设施5)燃气系统(1)内容(2)设施6)供热系统(1)形式(2)设施5)燃气系统(1)内容(2)设施12-2-2管线综合的敷设位置12-2-3管线综合的原则(1)整体规划、近远结合(2)地下敷设、力求短捷(3)相互水平、竖向距离(4)避让原则: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易弯管让不易弯管、临时让永久管、小工程量让大工程量、新建管让已建管、检修少而方便的让检修多而不易修的。11-2-4管线综合布置(1)地下管线一般自建筑向道路中心线由浅到深敷设。顺序为:电讯管、缆——电力电缆——热力管——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2)各类地下管线在处理竖向位置时,由地面向下的顺序一般为:电讯管、缆——热力管——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3)为了便于管线工作和管理,城市可规定各类管线在道路下的方位,如规定电力电缆、燃气、污水等管线在城市道路的东侧和南侧,电讯、热力、给水、雨水等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
本文档为【东南大学《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笔记-知识点精华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a谷雨c燕
擅长CFD模拟仿真、考研、模板
格式:pdf
大小:22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2-16
浏览量: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