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总结与案例参考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总结与案例参考

举报
开通vip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总结与案例参考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总结与案例参考(复习用)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是一套由助人价值、知识和技术体系组成的实务方法引导的专业实践活动,包括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实务。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1、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1)多元因素决定论主要观点:社会问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通常是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介入方法:助人活动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等多重层面进行。(2)生理-心理-社会视角主要观点:强调从个人与社会两方面来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介入方法:首先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总结与案例参考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总结与案例参考(复习用)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是一套由助人价值、知识和技术体系组成的实务方法引导的专业实践活动,包括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实务。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1、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1)多元因素决定论主要观点:社会问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通常是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介入方法:助人活动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等多重层面进行。(2)生理-心理-社会视角主要观点:强调从个人与社会两方面来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介入方法:首先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情况,然后了解他们的社会状况和处境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影响(3)环境中的人视角主要观点:社会处境论:认识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个人原因论:个体有认知能力,可自主选择生活介入方法:一方面,倡导社会政策的变革;另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认知,提升社会功能。(4)系统理论主要观点:系统指社会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系统各组成部分相互交错和影响,环境是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介入方法:强调人与环境交叉互动、相互影响;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运用社会的正式和非正式网络资源。(5)优势视角主要观点:评估问题和需要时将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介入方法: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都可成为挑战和机遇;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巨大;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更好为其服务;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2、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综合的理论取向;工作过程的阶段化;工作任务的阶段化;整合的价值观;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有弹性;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3、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改变媒介系统: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系统: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目标系统:为了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行动系统:社工的的合作者二、本章的主要内容(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案例1-1:小刚是某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儿童,今年13岁,2004年来该“中心”。小刚的家在云南省一个非常偏僻的农村,家里很穷。他说自己读了2年小学,后来成绩不理想,也就不上了。“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发现,小刚阅读报纸有困难,也不懂拼音,不善表达,很少说话;虽然能与其它孩子和平相处,但比较防备别人;善于算计,很有经济头脑。例如,他每天都会在课外时间外出捡拾废旧瓶子卖了赚钱。小刚在“中心”的表现很好,每天都能获得代表好品行的小红花,这些小红花可以换奖品,但小刚舍不得用它们,总是把它们攒起来。在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小刚,使他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就不仅需要为小刚个人提供帮助,帮他学习读书识字,同时还需要与小刚的家庭联系,关注和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问题,与家乡的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当地的政府及有关部门一起,从不同角度给予小刚和他的家庭以帮助。这样,才能创造一种有利小刚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但是,光有上述工作也还不够,社会工作者还要仔细评估小刚自己和他的家庭的特殊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小刚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他健康的心智,积极向上的品质;同时帮助小刚的父母了解小刚的想法,加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共同想办法解决家庭的困难。上述这些工作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一套工作方法和技巧;既需要微观细致的个人和家庭服务,也需要宏观的政策倡导,即需要多种工作方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即是描述了这样一套助人的价值、知识和技巧,意在说明社会工作的助人活动是由一套助人价值、知识和技术体系组成的实务方法引导的专业实践活动,包括了社会工作中的微观实务,也涉及到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实务。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涵义所谓“模式”可以看作是人们对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所进行的总结和归纳,以及将这种总结和归纳所做的理论概括。所以,“模式”是对现象所做的概括和总结,是将现象所具有的共同元素进行提炼和概括后的一种抽象,它能够为行动提供指引。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不断出现的问题,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核心要素。社会工作的系统观点认为,系统是在各要素之间有规则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对各种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区分出帮助他们的有效的介入目标和策略,找出帮助每个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时都包含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步骤。一旦这些解决问题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步骤被从每个个别的工作过程中剥离出来,就可以形成一种可以用于解决所有问题和帮助所有服务对象的“共通的”助人的方法和一般过程。这样,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超越了每个单个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强调一种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具有普遍性的工作过程和方法。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即是对“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和方法”的提炼和概括,也意味着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社会工作的步骤、过程和方法“是通用的”。故此,我们也将“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所包含的所有社会工作实务的方法和过程称为“通用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和方法,或者通用社会工作过程实务,简称通用过程模式。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无论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个人,还是协助家庭、群体、组织或者社区解决问题,其工作的方法和工作的过程都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程序、并且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连续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有结构、有步骤、彼此连贯、有逻辑联系的整体,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应着此阶段必须完成的一系列任务。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通用的”,是因为它吸收了各种助人模式所识别出的各种助人过程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因素,包括助人的条件、资源、方法、技巧和过程等,将这些助人的方法和步骤及过程等因素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一种通用的助人程序。与社会工作的先行者们一样,这个模式认为助人是一个过程,由一系列既定的助人目标和系统化的助人行动所组成。“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代表了对助人过程一般规律的认识,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基本指引。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一种用来协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通用工作过程显示和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而通用过程模式则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形成系统的助人方法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框架。2、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以一套理论为基础的,这些理论既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指导,也为工作过程提供了一套方法和技巧。(1)多元因素决定论多元因素决定论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看待个人和社会问题的一种角度。在19世纪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曾经将当时盛行的“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即将事物间单一的因果论作为解释社会现象的教条。单一因果论认为,任何结果都能找到其唯一的原因。很多人相信这种线性主义的科学范式同样能为现代社会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但是,在这种单一因果论指导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发生效力。例如,从事“家庭友好访问”工作的人曾经认为,一个家庭或者个人的“道德提升”自然会治愈因“道德堕落”而导致的贫穷问题,而社区睦邻工作者则认为,贫民区脏、乱、差的环境是穷人贫穷的原因,因而致力于改变导致贫穷的环境因素,但他们都没有成功扭转和解决广泛存在的经济萧条、文盲和失业问题。对社会问题的归因,长期以来不断地在“个人”和“社会制度”这两种原因和解释之间摇摆。由于单一因果论或者从个人方面或者从社会方面看待问题背后的原因,均不能全面准确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而也就促成了“多元因素决定论”的产生。“多元因素决定论”认为,贫穷以及精神疾病等社会问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通常是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是以多元因素决定论为理论基础的,“多元”的意思是说,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问题的产生是社会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强调助人活动或者说对服务对象的介入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等多重层面进行。本节开篇所列举的小刚的问题即是对这种多元因素决定论的最好说明。从小刚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小刚流浪的原因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包括偏远地区的落后、经济不发展、家庭的贫穷、小刚个人的想法和行为等多种原因。(2)“问题”的“心理-社会”视角及解决方法社会工作实务的“心理-社会”方法根植于多元因素决定论,是最接近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视角。心理-社会方法强调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来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从这个视角出发,社会工作首先要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心理”方面的情况(例如:人格、应对压力的策略、智能水平和自我功能);然后要了解他们的社会状况和处境(例如:不幸家史、同辈关系状况和社会参与等)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影响。所以,这个方法也被看作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视角的工作原则。(3)“环境中的人”的实务视角如上所述,人的问题既有个人的原因(如:个人人格、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也有社会处境性的原因(如:由于环境因素而阻碍了对资源的获取),故在认识和对待人的问题上不可将个人与环境相割裂。“环境中的人”的理论视角代表了解释问题的个人原因论和社会处境论两种观点的结合,强调的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一方面,个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于具体的环境,这种看法在于帮助社会工作者认识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产生的原因解释为个人性的;强调从分析个人问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找出它们与整个宏观社会制度安排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努力倡导社会政策的变革。另一方面,个人又是具有认知能力的能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帮助服务对象提升社会功能,通过进行矫正与服务,帮助他们改变认知,从而有一个较好的社会适应。“环境中的人”的视角并没有否认个人对自己行为、问题和社会处境所应负的责任。例如,有些人为自己的抢劫、谋杀罪行找借口,给自己的罪行寻找外部的原因,声称早年或外在的生活处境(悲惨的童年、被虐待、被忽略、贫困的环境等)是自己犯罪的原因。这种人的借口与社会工作“环境中的人”的视角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社会工作也不能接受个人对自己罪行的这种辩护。因为,并不是每一个生活于困难处境中的人都一定会犯罪,当一个人触犯法律、危害他人利益时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环境中的人”的视角并不能成为每个人不必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挡箭牌。(4)系统理论所谓系统理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一定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复杂整体,其功能取决于它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种系统论下,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如下看法:第一,人类社会系统的特点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一个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组织,系统的每个部分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第二,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社会工作系统视角的意义在于,它强调超出服务对象自身问题来评估他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个人问题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系统的新知识,使整合社会和心理现象的概念成为可能,也使社会工作对环境由原先采取的静态观点转向一种动态的观点。在系统视角下,环境是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这个场域里所有的因素(即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彼此相互交错和影响。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A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B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种视角下,社会工作者要努力了解个人与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互动的型态和互动的规则,包括文化习俗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样才能提供适合人们需要的帮助。C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需要。(5)优势视角优势视角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优势视角寻求识别、利用、建立和强化人们已有的优点和能力。它强调人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和抱负在满足自己需要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第一,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内在和外在的资源。第二,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可能是伤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第三,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理想和抱负,因为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是巨大的,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期。第四,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最好地为他们服务。第五,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3、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所含盖的服务对象范围很广,这些个人和群体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这些不同群体的相互作用,同时也与他们的社会环境相互影响。这种“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彼此依赖的视角构成了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重要概念和实务框架。(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有关生态系统理论的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在《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教材中已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架构对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的贡献在于,它界定了社会工作实务活动涉及的三个系统:其一,微观系统:这个系统是指个人系统,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子系统。其二,中观系统:这个系统是指对个人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家庭、工作群体、和其它社会群体。其三,宏观系统:这一系统是指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影响个人的四个重要的宏观系统是组织、机构、社区和社会文化。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将系统理论的抽象性与社会工作实务的要求和具体的问题联系起来,强调社会工作的实务目标是使个人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环境能够提供满足个人需要的资源或称条件。依据社会生态系的统理论框架,社会工作将其实务焦点放在如下方面:1.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2.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3.消除环境中阻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因素;4.增加社会资源,促使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有组织的框架,工作者可以用它来分析不断转化的、瞬息万变的生活与特定环境中的人的相互作用。而且,这个理论框架还有助于把“心理动力”和“行为主义”等传统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概念联结到一起,把与人有关的各种社会工作实务的概念折衷后整合到一起。例如,在小刚的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看到小刚和他的家庭所处的贫困环境,致力于帮助他们发掘资源、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脱离贫困,满足生活需要,从外在环境上营造一个有利小刚成长的环境(行为主义分析);另一方面为小刚提供教育,帮助他学习职业技能,创造和提供发展的机会,通过促进小刚个人的成长来增强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逆力(优势视角和个人动机)。这些工作方法和步骤是建立在对小刚个人需要的分析和满足需要的环境资源的分析基础上的(内外影响力分析)。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把着眼点放在个人社会角色方面的表现、个人是否有效地发挥了其社会功能上。因此,威胁个人发挥角色功能的外在因素、个人与社会中他人的关系问题就成为社会工作实务关注的核心问题。社会工作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分析服务对象的各种社会关系,帮助服务对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来消除干扰个人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更加丰富和更加顺畅。(2)内外影响力范式内外影响力范式融合了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的元素,为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提供了一个操作的框架。所谓“内部”力量是指个人内在的动机,以及在个人内在动机下产生的行为;而“外部”则是指所有对个人行为施加了影响的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内外影响力范式的假设是,人自身及其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用某种方式行事,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其特定的行为。如图1-1所示:用内外影响力范式分析小刚的社会处境和他问题的产生,社会工作者会发现,小刚的流浪行为一方面是他对自己生活处境认知的结果,他可能希望在家乡以外的地方寻找到生活的落脚点,另一方面,影响他做这种行动选择的则是他和家庭所处的客观外在环境。(3)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的发展都要经过几个普遍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步攀升、成长的。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通用过程模式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社会工作对小刚的帮助即要针对他所处的生命阶段,即少年期的需要和需要满足来进行。处在小刚这个阶段的儿童,其需要既有生物性的,也有社会性的,包括要有满足身体发育所必须的食物和营养,以及受教育、发展知性、培养品德,完成社会化任务等需要。因此,流浪儿童救助和保护工作首先要通过提供食物和安全的居所满足包括小刚在内的所有流浪儿童的生存需要,同时要为他们提供教育,为年龄大的孩子举办职业技能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满足成长和发展需要,为他们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做准备。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以流浪儿童所处生命周期的特殊需要为依据的。(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每一个专业都有其对社会与个人关注的独特视角,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重视人与系统在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互动,不同的社会环境构成了个人与社会系统的处境,影响着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状况。这样,社会工作对改善人与社会系统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做的各种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涉及的社会资源便构成了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个人和系统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个人或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个人或系统的困难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在其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要完成的生命任务。而人们需要依靠社会系统得到物质、情绪与精神资源,获取服务与机会实现愿望与满足需要,来完成生命任务。能够协助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系统有下列两类:A非正式(或自然)的资源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非正式资源系统能够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如情感支持,建议、信息;同时还能提供具体的服务和资源,如帮助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临时性的帮助,如借予钱财等。非正式资源系统还常常帮助个人获取和使用正式的社会资源。B正式的资源系统正式资源也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群团组织,包括工作单位、各种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这些组织致力于提升人们的福利和权利,通过直接提供资源帮助其成员与各种社会系统打交道。例如,工会组织为会员提供娱乐、社交活动,也为会员的利益与雇主打交道,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农村妇联组织为农村妇女提供各种生产技能培训,组织她们学习科技知识和新技术,发挥她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这些都是农村妇女发展的资源。另一种是社会性资源,它们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生活与活动建立起来的、满足人们短期或特别需要的机构,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持系统,包括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等。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与各种社会性资源系统联结起来,获得长期或暂时的帮助。以上两种资源系统组成了人们完成生命任务与履行社会角色的非正式和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也构成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处境。如上所述,在考查一种社会情境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关注的是人们所面对的生命任务,以及能促使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与条件,这些资源帮助人们实现价值、愿望并减轻痛苦与压力。这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最重要的要素。只有先认定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情境、分析服务对象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状况,才能决定提供哪些帮助。例如,一个25岁的男青年,患有精神病,刚出院。社会工作者在分析他的社会处境时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从医院回到社区,此时他所面对的生命任务是什么?“精神病患者”这个标签对他有什么影响?他有家吗?有工作吗?家庭和工作单位接受他吗?他是否有来自家庭和其它非正式资源网络的支持?在帮助他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非正式助人者的任务是什么?他们准备怎样提供和能够提供哪些帮助?社区有哪些正式或社会资源系统能够提供这些所需要的帮助?弄清楚上述问题才能决定提供哪些协助,怎样提供协助。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社会工作对问题产生根源的认识,不是简单地归结于个人,而是认为,人之所以产生问题,根源在于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互动。通用过程模式关注的不是“谁”有问题,而是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怎样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了人们在完成生命任务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假设,在居民区设立了一个社区医务室,可是很少有居民来看病。那么,问题是出在居民不愿意使用它呢,还是因为医务室并不适合这个社区居民的需要?如果是因为居民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医务室,那就需要通过居委会来做宣传工作;如果是一些老人因为行动不便不能到医务室来,那就要考虑送医上门。其它影响居民对医务室态度的原因可能还有:以前他们在医务室就医时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或者是因为医务室设立时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而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等。可见,通用过程模式首先关注居民与医务室这两个系统的互动过程,然后是致力于加强两个系统的连结。一般来说,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关系有三种类型:人在资源系统中的互动,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和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这三种互动已超出了简单的“人和资源系统”这样的二分法观点,而是关注到互动各系统之间连结的性质以及人与他们的各种资源系统之间的关系。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通用过程模式对个人与社会问题关系的关注意在指出,个人问题不但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相关,而且与社会公共问题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社会的公共问题是以个人问题为基础的。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的这种相互关联性使得许多个人性问题不可能由个人或家庭解决,不解决社会问题,个人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因此,社会工作不仅要为有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服务和资源,而且要研究个人问题对形成社会问题的影响。将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社会问题对个人的影响反映和演绎出来是社会工作的责任。例如,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转换,一些个人在医疗、就业方面发生了困难,特别是当身患重病时,由于治疗费用高,个人无力承担,在就医与个人生活上都有可能发生巨大困难。其中一些人是依靠社会公众捐款解决就医困难。对这些人来说,无钱就医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但是,社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新的医疗保障制度来保障全体人民的健康却是个社会问题。为那些低收入的急难症患者募集善款,充其量只能是解决了某个个人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有需要的人的问题。必须从建立新的医疗保障制度入手,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个人问题才能得到解决。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个案研究来阐明这些个人就医困难问题与医疗社会保障问题之间的关系,使政府与社会公众关注此类问题,倡导在社会政策层面上根本解决问题。综上所述,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社会情境中三个互相关联的方面:(1)人所面对的生命任务及能保证其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与条件;(2)人与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资源系统内部的互动与系统之间的互动;(3)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三)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不同于将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分割为个人、家庭、小组、社区的传统实务方法,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看作是一个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步骤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实务过程是一个有弹性的、各阶段有时交叉重叠的、持续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程序。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社会工作助人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社会工作帮助个人和社会系统提升社会功能,解决或预防问题的产生,需要经过一个操作实施的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改变的目的。(1)助人关系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过程。首先,社会工作者为改变系统中的要素之一,只是协助人们改变现状的媒介体,而社会工作者要能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改变,就要在与服务对象接触过程中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专业助人关系。社会工作的助人关系被看作是达致目标的基石与灵魂。因为,通过助人关系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讨论如何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改变态度和行为,才能在过程中逐渐产生改变的作用,达到助人的目的。(2)改变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过程不是一种突变,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服务对象逐步形成自我改变意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促使服务对象系统在自我觉悟、自我引导和自我行动中教育自己和改变自己。因此改变同时是一个内部的过程。改变必须从系统内部开始,服务对象有了改变的动机,工作者才能与其一道去发现与分析问题,进而学习改变,达到改变的目标。(3)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改变是一种具有高度的自动性与自发性的行为。如果服务对象不是发自内心主动要求改变,而是被动地接受工作者为其处理困难与解决问题的安排,这种改变就只能是一种表面的改变,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启发与促进服务对象内心的动机与愿望,使改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样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过程。2、运用综合方法通用过程模式在理论取向上采取综合的立场,从各种知识和方法中选取最好和最适当的加以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经过了实践检验,确实可信。3、工作过程阶段化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划分为逻辑上前后相连的几个阶段:例如,介入是在有了计划和签订服务协议之后进行的行动。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区分为不同阶段并不意味着助人过程是截然分开的、各自独立的。相反,分解划分的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助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阶段可以交叉和重叠。4、工作任务阶段化。在通用过程模式中,助人的每一阶段对服务对象都是重要的,都有与之相联系的具体任务,工作者完成每一项任务也都需要专门的技巧。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不好,会影响到完成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整合的价值观,通用过程模式整合了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服务对象的参与;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接纳。强调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对服务对象负责;服务对象参与持续的、定期的评估和总结。整合的社会工作价值有助于工作者专业责任的履行。(四)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通用的过程模式假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接触,服务对象参与所有工作阶段。多样的工作场所决定了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同。例1:在青少年服务中心或居委会的社区工作中,工作者要先评估社区的需要然后才策划工作方案,再接着寻求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即先有评估后有建立关系和接案的工作。例2:在某些危机情况下,例如发现儿童有可能被虐待时,工作者首先要保护儿童,将其带离危险的环境,即进行直接的介入。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助人过程还会在某一阶段被简化,例如,在接案后就结案,或者将服务对象转介给另一机构。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各阶段有先后顺序并不等于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在助人过程没有结束前,哪一个阶段都不会真正结束。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入的过程,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工作时发现新问题,修正原来计划。助人过程不是直线式的,完成一项工作后要回过头来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进行跟进。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通用过程模式是一张地图,为工作者的工作方向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引导;不等于全部真实立体的助人场景;工作者要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正工作的方法,调整工作的过程。(五)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社会工作的过程就是要运用以上各种要素,并对其进行组合、调适,发挥和调动它们的潜力,增强其社会功能,从而达到发亮人与系统的目标。1、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系统”。平克斯和米纳汉将上述各种要素组合概况为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系统”。指出: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运用各种知识与资源,与各要素系统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工作达到工作目标的改变过程。平克斯和米纳汉将之称为“改变的努力(或变迁努力)”通用过程模式采用系统理论,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称为“四个基本系统”:(1)改变媒介系统(2)服务对象系统(3)目标系统(4)行动系统社会工作者要根据人与系统在其环境中的互动状况决定他的工作目标,确认工作中所要涉及到的人和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实务工作的参考架构。2、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1)改变媒介系统所谓“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改变媒介各级党组织充的任务在于促进个人完成生命任务及系统应对问题能力的提高,促进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计划变迁的目标。改变媒介系统具体的指涉在很多情况下,担任改变媒介角色的不只是社会工作者,通常由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组成一个“改变媒介系统”,社会工作者仅仅是担当主要责任的“主要改变媒介”,这个团队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达到助人改变的目标。在改变媒介系统所做的变迁努力中,社会工作者与系统中的其他专业人士形成一个行动团队共同工作。在这个团队中,社会工作者是担当主要责任的“主要改变媒介”。例如,少年管教所的教官是越轨少年的主要改变媒介,在教育越轨少年的工作中他要同时与学校的老师、街道派出所的民警、街道干部及居民委员会主任一同工作,促进越轨青少年的转化,并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可以看出,改变媒介系统既是服务对象改变的媒介,又是改变努力的主要行动者,是专业的助人者。(2)服务对象系统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和对象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大多数服务对象在求助以前,通常都有过自己努力去解决问题的经历,当他们以个人能力无法解问题时,可能首先是求助于自己的自然助人网络,也就是使用非正式的资源系统解决自己的问题与满足需要,如亲戚、朋友、邻里等。走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可能是在他经过一段不成功的尝试后所作的最后选择。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有以下类型:自己主动求助的邻居、熟人、朋友介绍的其他机构转介来的有关司法机构要求的一般来说,当服务对象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服务时,即成为“现有服务对象。”当服务对象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或者是妨碍他人或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服务对象。”例如,一位母亲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因为她对教育孩子感到困惑,她的孩子在性格、学习方面有问题。这位求助母亲即是“潜在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与潜在服务对象建立联系,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的意义。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辨别服务对象的类型,弄清楚服务对象是如何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并努力使“潜在服务对象”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的意义,努力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实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专业关系的建立,以及在助人过程中与服务对象的互动都与服务对象的类型有关。(3)目标系统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由于服务对象系统需要的满足与问题的解决经常与其所处的环境系统有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在确认了服务对象系统后,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通常是要与服务对象系统一起确定目标系统,即为达到改变服务对象和其社会环境所要被改变与被影响的系统。例如,一个新建的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恶劣,垃圾成堆,污水遍地。街道干部(变迁努力的改变媒介)、居委会主任与社区居民(服务对象系统)共同商讨解决社区的环境卫生问题。首先,找出目标系统:房管部门、市政、环境卫生部门及社区居民。然后改变媒介与服务对象一起或代表服务对象与目标体系互动或直接介入。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改变媒介)要注意目标系统并不一定总是支持改变的,有时也可能会不愿改变。这就需要运用一些工作策略去对目标系统施以影响,如可以要求人大代表向市政环境卫生部门施加影响,制订有关的环境卫生条例,或者通过新闻媒介报道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以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从以上所举例子可以看出: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是目标系统。一般来说,目标系统大于服务系统,而且具有时效性,随问题的发展而变化。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有时还可能是交叉的。例如上述社区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例子,社区居民就既是服务对象系统也是目标系统,作为目标系统就是要改变居民的卫生习惯与行为。此外,目标系统之一——环境卫生部门就是与服务对象系统分离的。当社区居民与政府有关部门接触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如不懂如何表达、没有自信心等。这时,社会工作者需要给他们以鼓励并帮助他们准备资料,练习表达方式等。在这些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把居民看作是另一目标系统,工作目标不只是帮助他们解决环境卫生问题,而且目标在于增加他们的自我价值观,增加信心与凝聚力,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生活,这对他们学会应付其他问题会很有帮助。在这个例子中,也可以看出,目标系统是有时效性的。在母亲为孩子求助的例子中,母亲在因为孩子的问题求助后即成为服务对象系统,孩子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为达到帮助母亲的目的,就要与孩子一起工作,解决孩子的问题,这时孩子就成为母亲(服务对象系统)的目标系统;为了帮助与改变孩子(服务对象系统),工作者要改变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时母亲又成为目标系统。在这个例子中,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就是交叉的。(4)行动系统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实现改变目标的人。为了实现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帮助服务对象达到改变的目标,社会工作者要进行各种努力,调动各种资源。他不是孤立地进行这些改变的努力,而是同与服务对象有关的人与系统一起工作,形成一个行动系统。可以说他们是社会工作者的同盟军,是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进行改变努力的系统。如前述个案中为改善社区环境而采取行动的人大代表、新闻媒介的记者等就都是行动系统,是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影响目标的系统。在一个问题情境中,改变媒介可以与一个行动系统工作,也可以与几个行动系统工作以完成不同的改变任务,实现不同的目标。如在改善社区环境卫生的例子中,为寻求改变,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的行动系统工作,每一个子系统都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一个行动子系统可以作有关研究、收集资料的工作,另一个子系统负责与有关政府部门、新闻单位的联络,在这些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是与行动系统一起工作的。此外,在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要善于将有助于服务对象改变的人员组成新的行动系统,去影响服务对象。当存在多个行动系统时,要注意协调各行动系统的工作步调。如在帮助军休人员的工作中,要注意协调街道社区、活动中心、社保机构等行动系统的工作。同时,要随时研究、评估行动系统是否有效运作。当行动系统不能发挥作用时,应及时诊断其原因,并调整行动系统。以上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的助人活动提供了工作的介入蓝图。社会工作者要懂得: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这四个基本系统不断地互动,从而达到助人的目标。作为改变媒介的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对象改变的重要人物,而对于各系统的分析与运用是达到助人目标的重要工具。小结:本章从整合与通才社会工作实务观出发,介绍了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取向和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和特点。从系统和生态理论视角出发,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模式区分了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所涉及的四个基本系统,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框架,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模式强调这些系统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相互影响,以及服务对象与他们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一个整合的工作取向,使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它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基本的助人知识、技巧和程序。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概括了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或步骤。(一)接案社会工作助人活动都是以“接案”为开端的。接案要掌握的内容: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接案应注意的事项。(二)预估预估是在正式展开服务之前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及处境进行评价的过程。预估要掌握的内容:预估的目的和任务;预估的基本步骤。(三)计划计划是为下一步的介人行动服务的,也是介人行动的蓝图。计划要掌握的内容:服务计划的构成;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四)介入介入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与技巧协助服务对象系统达到服务计划目标的过程。介入要掌握的内容:介入的分类;选择介人行动的原则。(五)评估评估是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评估要掌握的内容:评估的目的;评估的方法;评估注意事项。(六)结案结案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结案要掌握的内容:结案的主要内容;结案的主要任务;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二、本章的主要内容1、接案(1)接案阶段社工的主要任务: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他人转介、社工主动接触的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性和非自愿性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向社工求助是大多数人的最后选择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2)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第一、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第二、面谈: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第三、收集资料:个人和环境、客观和主观、正面和负面第四、初步预估第五、建立专业关系: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第六、决定工作进程:结案、转介、预估第七、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书面、口头(3)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社工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社会文化因素•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4)接案应注意的事项•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2、预估•目的: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成因、使问题延续的因素、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任务: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状况(1)预估的基本步骤第一、收集资料:内容:个人资料、环境资料;方法:询问、咨询、观察、家访、利用已有资料第二、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和问题方法:排列次序、发现、识别、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第三、认定问题内容:问题是什么?问题发生的原因?问题所处的情境和系统?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状况?第四、撰写预估报告(2)预估的主要方法•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家庭结构图•社会生态系统图•社会网络分析3、计划(1)服务计划的构成:•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目的与目标:长期和短期•介入策略:直接或间接;微观、中观或宏观•协同工作的合作者:家庭、朋友、邻居、同辈、团体、社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资源连接者或直接服务提供者•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4、介入•特点:①有计划、有目的;②干预是核心;③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④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分类:①直接介入;②间接介入•原则:①以人为本;②个别化;③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④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⑤瞄准服务目标;⑥考虑经济效益(1)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进行危机介入•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调解行动•运用影响力(2)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协同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制定计划创新资源改变环境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间接5、评估•目的和作用•类型:①过程评估: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②结果评估:检视介入的结果、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③补充:③目标定位评估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基线测量•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介入影响的测量6、结案结案的类型:①目标实现的结案;②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的结案;③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④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社会工作实务模拟练习题第一部分案例分析题A1.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小张开展工作,小张准备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2、上述案例中,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什么?3、针对这些困境,小张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4、通过以上分析,请归纳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答(A1).1、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3、小张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1)小张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6)对于虐待问题,小张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3)精神问题的解决;(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包括情感支持网络;(5)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如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丧亲问题等。A2.材料Ⅰ: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救助就是体现这一规定的具体制度。材料Ⅱ:新华网报道,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首都实施10年来,北京市先后9次提高低保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目前已由23.2万城乡居民被纳入保障范围。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吴文彦在7日召开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说,10年来,北京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城乡低保制度日臻完善。经过9次调整,保障标准已经从1996年的月人均170元提高到现在的人均310元。2002年,北京市城乡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全面覆盖。2004年,北京对城市低保对象实行了分类救助制度,提高了救助系数。今年分类救助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三无”人员、重残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得到更多的救助,并分别建立了城市、农村低保标准调整机制。材料Ⅲ据人民网报道,2008年1月10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两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此次雨雪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导致安徽、河南、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新疆等9省市遭遇雪灾,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给灾区交通造成极大困难,部分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路线一度中断,部分地区供电、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受损。据统计,此次雪灾已造成248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紧急转移安置15.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36.6千公顷;倒塌房屋2.2万间,损坏房屋8.5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1.1亿元。民政部对此次雨雪天气过程高度重视,及时与中国气象局和地方民政部门沟通,了解灾害发展,收集灾情信息;针对湖北灾情,于1月21日16时紧急启动四级救灾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黄冈灾区,查看灾情和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情况,协助地方开展抗灾救灾工作。问题1、结合上述三个材料,社会救助主要是指什么?包括哪些领域?2、针对材料,请分析自然灾害救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A2).1、社会救助是在社会成员由于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的领域主要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2、
本文档为【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总结与案例参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孤芳求赏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2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6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4-20
浏览量: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