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业园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工业园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举报
开通vip

(工业园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工业园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2013-04-30发布 2013-04-30实施 应急预案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 编委会副主任: 编委会成员: 颁 布 令 ...........................................................................................................................................................................

(工业园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工业园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2013-04-30发布 2013-04-30实施 应急预案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 编委会副主任: 编委会成员: 颁 布 令 ........................................................................................................................................................................1 第一节 总 则 ................................................................................................................................................................2 1.1编制目的 .........................................................................................................................................................2 1.2编制依据 .........................................................................................................................................................2 1.3编制原则 .........................................................................................................................................................2 1.4使用范围 .........................................................................................................................................................2 1.5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3 第二节 基本情况 ..........................................................................................................................................................3 1.1企业基本概况..................................................................................................................................................3 1.2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 ......................................................................................................................4 1.2.1主副产品及中间体、原材料、燃料名称及产量 ......................................................................................4 1.2.2生产工艺说明..............................................................................................................................................5 (1)PSA提氢工艺说明 ........................................................................................................................................5 (2)原料预处理工艺说明 ...................................................................................................................................5 (3)异丁烯工艺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MTBE工艺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处置情况 ....................................................................................................................21 1.4周边环境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环境保护目标调查结果 ................................................................................................................................21 第三节 环境风险评价.................................................................................................................................................23 1.1风险分析 .......................................................................................................................................................23 1.1.1 危险点源 ..................................................................................................................................................23 1.1.2突发环境事故种类风险分析 ....................................................................................................................24 (一)对大气的污染...........................................................................................................................................24 (二)对水体的污染...........................................................................................................................................24 (三)对土壤的污染...........................................................................................................................................25 1.2 突发事故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25 1.3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分级 ................................................................................................................................25 第四节 组织结构和职责.............................................................................................................................................28 1.1应急组织体系................................................................................................................................................28 1.2指挥机构及职责............................................................................................................................................28 1.3应急处理分队................................................................................................................................................29 第五节 预防与预警 ....................................................................................................................................................32 1.1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监控 ............................................................................................................................32 1.2预警行动 .......................................................................................................................................................33 第六节 事故信息报告与通报 .....................................................................................................................................34 1.1突发环境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34 1.2突发环境事故信息报告方式与内容 ............................................................................................................35 1.3突发环境事故报告与通知 ............................................................................................................................35 第七节 污染事故现场应急响应及救援措施 .............................................................................................................37 1.1分级响应机制................................................................................................................................................37 1.2应急救援措施................................................................................................................................................38 1.2.1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38 1.2.2大气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42 1.23水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43 1.3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43 第八节 应急监测 ........................................................................................................................................................45 (一)监测组织机构及职责 ...............................................................................................................................46 (二)技术要求 ..................................................................................................................................................48 (三)储备 ..........................................................................................................................................................48 (四)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49 (五)应急监测终止程序 ...................................................................................................................................50 (六)信息保存、发布 .......................................................................................................................................50 第九节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50 1.1现场保护 .......................................................................................................................................................50 1.2现场洗消 .......................................................................................................................................................50 1.3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及净化方式、方法 ....................................................................................................51 1.4洗消后的二次污染防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51 第十节 应急终止 ........................................................................................................................................................51 1.1应急终止的条件............................................................................................................................................51 1.2应急终止程序................................................................................................................................................52 1.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52 第十一节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52 1.1环境应急设备维护、保养 ............................................................................................................................53 1.2应急评价 .......................................................................................................................................................53 1.3事故原因、损失调查和责任认定 ................................................................................................................53 1.4环境应急总结................................................................................................................................................53 1.5善后处置和保险............................................................................................................................................53 第十二节 事故现场的恢复和善后 .............................................................................................................................54 1.1撤点、撤离 ...................................................................................................................................................54 1.2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环境监测 ........................................................................................................................54 1.3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54 第十三节 应急培训和演习 .........................................................................................................................................54 1.1应急培训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54 1.1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54 1.12员工、运输司机、检测人员的培训 ..........................................................................................................55 1.13外部公众环境应急知识的宣传及培训 ......................................................................................................55 1.2演练 ...............................................................................................................................................................55 1.21演练目的 .....................................................................................................................................................55 1.22演练范围和频次 ..........................................................................................................................................56 第十四节 奖励与责任追究 .........................................................................................................................................56 1.1奖励 ...............................................................................................................................................................56 1.2责任追究 .......................................................................................................................................................57 第十五节 保障措施 ....................................................................................................................................................57 1.1通信与信息保障............................................................................................................................................57 颁 布 令 为了控制污染和事故;避免灭害扩大、减少损失、环境污染;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责,确保应急工作快速启动,高效运转;组织职工进行预防演练、安全处理和紧急撤离;快速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消除危害后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暂行办法》,结合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环境应急预案。 编制原则: ⑴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⑵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相互配合,快速高效; ⑶ 自救为主,外援为辅;以事故发生单位和发生地人民政府组织救援。 ⑷ 尽量减少环境污染。 ⑸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支持,配合事故救援,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第一节 总 则 1.1编制目的 编制本预案的目的是:在发生物料泄漏或爆炸的紧急情况下,及时控制污染和事故,避免灾害扩大、减少损失、人员伤亡及环境污染;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责,确保应急工作快速启动,高效运转;组织职工进行预防训练、安全处理和紧急撤离;快速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消除危害后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暂行办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结合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实际情况,为及时处理突发环境事故,保障企业职工及附近地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及健康,尽量减少环境污染,特制定本预案。 1.3编制原则 ⑴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⑵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相互配合,快速高效; ⑶ 自救为主,外援为辅;以事故发生单位和发生地人民政府组织救援。 ⑷ 尽量减少环境污染。 ⑸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支持,配合事故救援,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1.4使用范围 使用本项目范围内的原料预处理装置、异丁烷脱氢装置、MTBE装置、储罐区、装卸站、锅炉等作业范围内因储存、装卸过程中造成的漏油、火灾、爆炸等事故可能引起污染河流、道路、大气等污染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1.5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第二节 基本情况 1.1企业基本概况 公司占地面积86.5万平方米。公司现有C4液化气综合利用一期联合装置一套 包括:50万吨/年MTBE装置一套,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储罐区、装卸站、锅炉、水、电、气、消防、污水处理等完善的化工装置配套设施。生产车间主要设备有塔、反应器、换热器、离心泵、工业炉、储罐、压缩机、管道等。公司现有员工500人,公司设总经理1人,副总经理5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40余人,并成立了安全环保部,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6人,全面负责全厂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目前车间定员工人585人,其他附属人员35人,生产装置操作天数为300天。 公司本着“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的方针保证救援力量及装备齐全。 1.2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 1.2.1主副产品及中间体、原材料、燃料名称及产量 (上图)原料预处理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工艺流程简述 装置主要由原料液化气水洗部分,脱丙烷部分,C4原料水洗部分,C4原料处理部分,选择性加氢(SHU)部分,催化精馏加氢脱异丁烷(CD DeIB) 部分,丁烯装载以及处理器再生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1、液化气水洗部分 自罐区来的液化气首先进入碳四罐 V-1001,由碳四泵P-1001A/B升压,进入萃取塔T-1001底部,自下而上穿过萃取塔内填料床层。萃取剂脱盐水由T-1001塔顶加入,向下流动。原料液化气与脱盐水经过逆相接触,原料液化气中的甲醇溶解到脱盐水中被萃取脱除。萃取后液化气自塔T-1001顶部离开,自压进入脱丙烷塔部分。含有甲醇的萃取水自塔底抽出,进入萃取水净化器,经甲醇塔进料换热器E-1002由甲醇塔T-1002塔釜产品加热后,自30块塔板进入甲醇塔T-1002。 甲醇塔T-1002为精馏塔,分离出脱盐水中萃取的甲醇,然后循环回用。塔顶产品主要为分馏出的甲醇,经甲醇塔冷凝器E-1003A/B由循环水冷凝后,进入甲醇塔顶回流罐V-1002,塔顶不凝气从罐顶离开,排放至火炬,冷凝液甲醇由甲醇塔回流泵P-1003A/B抽出,一部分返回T-1002塔顶作为回流,另一部分送至MTBE装置。塔顶产品主要为水,经过甲醇塔进料换热器E-1002与进料换热冷却后,然后由萃取水泵P-1002A/B升压,经萃取水冷却器E-1001冷却到40℃后,进入萃取塔T-1001顶部作为萃取剂循环使用。外补充的脱盐水自泵P-1002A/B入口加入。 甲醇塔T-1002塔底采用1.0MPa蒸汽为热源。 2、脱丙烷塔部分 自液化气水洗部分来的脱除甲醇的原料液化石油气,首先进入脱丙烷塔进料 罐V-1011,经脱丙烷塔进料泵P-1011A/B升压,经脱丙烷塔进料与碳四换热器E-1014由脱丙烷塔T-1011塔釜产品加热后,自第27层塔板进入脱丙烷塔T-1011。 塔顶产品主要为碳三馏分,经脱丙烷塔顶冷凝器E-1013A/D全部冷凝,进入脱丙烷塔回流罐V-1012,冷凝液由脱丙烷塔回流泵P-1012A/B从罐底抽出,一部分返回T-1011塔顶作为回流,另一部分送至罐区,作为下游Suppeflex装置的原料。塔底产品主要为混合碳四,首先经换热器E-1014与原料换热,然后经混合碳四冷却器E-1012冷却至40℃后,送至C4原料处理部分。 脱丙烷塔的塔底采用0.4MPa蒸汽为热源。 3、 C4原料处理部分 3.1 C4原料水洗塔 自脱丙烷塔T-1011底来的混合碳四,自塔底进入C4原料水洗塔T-1011,自下而上流动,穿过水洗塔内填料床层,与自塔顶进入的脱盐水逆向接触,液化气中的水溶性杂质溶解到脱盐水中脱除。水洗后液化气自塔T-1011顶部离开,自压进入C4原料缓冲罐V-1101。C4原料缓冲罐V-1101设有分水包,C4原料中夹带的自由水从分水包底部离开,自流至洗涤水闪蒸罐V-1103。C4原料油相从V-1101底部离开,自流至C4原料急冷器E-1101经丙烯制冷剂急冷至15℃,自流进入C4原料聚结器FD-1101,进一步脱水,降低原料中水的含量,原料C4自聚结器FD-1101顶部离开,由C4进料泵P-1101A/B升压,送至下游的C4原料处理器FF-1101A/B。 自装置外来的脱盐水自塔T-1011顶部进入,自上而下流动,吸收原料液化气中的杂质,从塔底部离开,与塔顶分液罐分离出来的自由水混合后,进入洗涤水闪蒸罐V-1103。洗涤水闪蒸罐低压操作,闪蒸出来的烃类放空气从罐顶离开送至下游的30万吨/年的异丁烯装置回收利用,洗涤废水由废水泵P-1102A/B从罐底抽出, 升压后送至装置外。 3.2 C4原料处理器 自C4原料水洗部分来的C4原料,从底部进入C4原料处理器FF-1101A/B,自下而上穿过吸附剂床层。在吸附剂的作用下,原料中影响下游单元,如选择性加氢反应器R-1201A/B、催化精馏加氢脱异丁烷塔T-1301、OCT反应器R-3201A/B性能的潜在催化剂毒物吸附在吸附剂的表面被脱除。这些毒物包括含氧化合物如:羰基化合物,乙醇,硫化物和水。C4原料处理器FF-1101A/B为两台,在正常条件下,一台操作,另一台备用或者再生。 C4原料从处理器FF-1101A/B顶部出来,自流至C4原料金属处理器FF-1102A/B,自下而上穿过吸附剂床层。在吸附剂的作用下,C4原料中少量的金属砷和磷化物吸附在吸附剂的表面被脱除,这些金属会毒害下游选择性加氢反应器、催化精馏加氢脱异丁烷和OCT反应器的催化剂。FF-1102A/B 两台按正反串布置,正常过程两台串联,一台操作,一台保护,以保证装置连续操作,防止杂质穿透。C4原料自顶部离开,然后经C4原料处理器出口物料过滤器FD-1102A/B脱除吸附剂粉尘之后,送至选择性加氢部分。 3.3 C4原料处理器再生 C4原料处理器中的吸附剂经48小时后,达到饱和,然后需要再生,具体再生流程如下: 首先,备用处理器切换为操作状态,在线处理器切出装置。新切出的处理器原料,排放至C4原料处理器退料罐V-1104,减压至再生压力。 采用两步法进行再生。首先,用汽化热丁烯加热吸附剂床层至120℃,热丁烯从顶部进入,向下流动,带走吸附剂孔中吸入的残留C4s,以防止在第二步骤再生 中残留C4s发生结焦。第一个步骤结束后,吸附剂床层为120℃。进入第二个步骤,氮气为再生气体,再生方式为循环式,吸附剂床层加热至需要的再生温度290℃。在此温度下,以及要求的时间段内,热再生气体连续加热处理器,以彻底去除污染物并确保吸附床的洁净。接着,吸附床层由再生气体冷却至环境温度。再生过程中,再生气体流量、温度、时间步骤,均由程控阀控制。 再生第一步时,从吸附剂孔中脱除的C4s收集,并返回至C4原料处理器退料罐V-1104中。当新再生的处理器准备投用时,存储于C4原料处理器退料罐V-1104中的C4料由冷再生气体压回至新再生的处理器中。 外补充的氮气自装置外来,废再生氮气外排出装置。 4、选择性加氢部分 处理后C4s送至SHU进料罐。原料罐处于气液平衡态。C4s从罐底由SHU进料泵P-1201A/B抽出,升压经流量调节,与自PSA装置来的氢气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进入SHU进料加热器E-1201,由装置内的低低压蒸汽加热至反应温度后送至SHU反应器R-1201A/B。 C4s和氢气混合物自下而上经过SHU反应器R-1201A/B床层,在此,丁二烯选择加氢生成正丁烯。由于选择性加氢反应过程为放热反应,床层温度将升高。反应热由经过催化剂床层的C4物流吸收。反应产物经SHU出口物料冷却器E-1202由循环水冷却后,送至CD Hydro 脱异丁烷塔T-1301。 随着催化剂活性中心结焦,催化剂活性慢慢降低。当反应器出口温度超过反应末期条件,并且选择性明显降低,或出口物流中丁二烯含量超过50ppm,或反应器压降升高,这时催化剂需要再生。再生过程,需要切出催化剂床层,排污、烃类置换、热氮气加热、然后蒸汽过热。蒸汽中配入空气用于烧焦。最后用含有一定量的 CD Hydro 脱异丁烷塔2 T-1302塔底物料经CD Hydro 脱异丁烷塔底冷却器E-1304冷却至40℃后,由CD Hydro 脱异丁烷塔底泵P-1303A/B升压送至罐区,一部分作为烯烃歧化装置的原料,多余部分作为下游Supperflex装置的原料。 塔底重沸器采用装置内的VLP蒸汽为热源。 6、丁烯预载和处理器再生系统 处理器再生系统由两段组成,丁烯汽提/预载和再生气循环。 6.1丁烯汽提/预载 丁烯预载系统是一个闭环过程,系统压力由冷却水的温度决定。包括一台丁烯预载储存罐V-3501。在处理器再生的第一个步骤,丁烯由丁烯预载泵P-3501A/B升压,经丁烯预载/OCT反应器开工加热器E-3501由低低压蒸汽加热汽化并过热至120℃。热丁烯蒸汽送至C4原料处理器FF-1101A/B或OCT C4进料处理器FF-3101A/B,在此脱除吸附剂孔中吸入的残留C4s(脱除/热包围)。然后,丁烯蒸汽经丁烯预载冷凝器E-3502由循环水冷凝,返回至丁烯预载储存罐V-3501。 当脱除杂质步骤完成后,丁烯装载罐中的废丁烯将在流量控制下由泵送出。 6.2再生气循环 再生气循环系统主要提供C4原料处理器FF-1101A/B、OCT C4原料处理器FF-3101A/B和OCT C2原料处理器FF-3102A/B内吸附剂再生的再生介质。该部分与烯烃歧化装置中的处理器共用一个系统,采用闭环过程,循环氮气为再生介质,不足部分由自装置外来的新鲜氮气补充。 外部的新鲜氮气与循环氮气经再生气分液罐V-3502混合后,经再生气鼓风机C-3501A/B升压,再生气鼓风机以保证能够克服循环系统的压力损失。同时,再生气循环系统应保证每个处理器能够同时进行再生。 1.3反应过程 由于四台反应平行操作,反应过程说明以R-2101为例,以下同。 反应进料经进料程控阀KV2142,从反应器顶部烃原料入口,进入反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原料烃完成脱氢反应,生产目标产品,同时伴随其他副反应。由于反应为吸热反应,出口温度降低。 反应产物经烃出口程控阀KV2119,从底部离开反应器,进入共用出口管线,经反应器出口物料蒸汽发生器E-2103发生高压蒸汽冷却至295℃,然后由反应器进料/产物换热器E-2102A/B与原料换热至149℃,进入反应产物的压缩部分。一台反应器完成整个反应,大约需要4.5分钟。 1.4蒸汽置换 反应器完成反应后,进入蒸汽置换步骤。自系统来的低压蒸汽稳压调节后,经蒸汽程控阀KV2114,从反应器顶部蒸汽和还原气入口进入反应器内,置换出催化剂床层内的可燃气体组分,蒸汽置换的过程大约需要需要1.5分钟。步骤结束后,KV2114关闭。 1.5空气加热和催化剂烧焦 蒸汽置换结束后,反应器顶部的再生空气程控阀KV2115打开,进入空气加热和催化剂烧焦步骤。 再生空气由再生鼓风机C-2101升压,经再生空气预热器E-2106由烟气废热锅炉E-2104烟气预热,送至再生空气加热炉F-2102,产生大约650℃高温烟气。再生烟气从再生烟气入口进入反应器,在反应器内,热再生烟气一方面加热催化剂床层温度达到最初反应温度,另一方面烧焦,脱除催化剂表面的碳。 再生烟气经出口的再生气程控阀KV2118,从反应器底部空气出口离开,进入烟 气废热锅炉E-2104。为了回收高温热量,高温烟气依次通过蒸汽过热II段,蒸汽过热I段,过热装置内产生的高压饱和蒸汽,产汽段用于发生高压蒸汽,最后通过再生空气预热器E-2106预热再生气加热炉空气,由烟囱CA-2101X排放至大气。 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5分钟,步骤结束后,KV2115和KV KV2118关闭。 1.6抽真空 空气加热和催化剂烧焦后,反应器底部出口抽空程控阀KV2117打开,抽空气经喷射器EJ-2101,排放至烟囱CA-2101X。 2.1反应产物压缩 自反应部分来的反应产物首先经反应器出口物料冷却器E-2201由循环水冷却至45℃,经一级入口罐V-2201,送至产品气压缩机C-2201的一级入口。经一级压缩后,出口物流经压缩机一级出口冷却器E-2202A/B由循环水冷却至45℃,进入二级入口罐V-2202,送至C-2201的二级入口。 产品气经二级压缩后,出口物流先经二级出口/总进料换热器E-2105冷却,然后由二级出口冷却器E-2203由循环水冷却至45℃,进入三级入口罐V-2203分液,气体从罐顶离开,送至C-2201的三级入口,分离的油相液体从罐底抽出,自压返回至二级入口罐V-2202,分离的水相液体从V-2203的分水斗底部抽出,自压至废水收集罐V-2401。 产品气经三级压缩后,出口物流先由三级空冷器EA-2253冷却,然后由三级出口冷却器E-2204由循环水冷却至45℃,进入四级入口罐V-2204分液,气体从罐顶离开,送至C-2201的四级入口,分离的油相液体从罐底抽出,自压至脱丙烷塔进料闪蒸罐V-2205,分离的水相液体从V-2204的分水斗底部抽出,也自压至V-2401。 产品气经四级压缩后,出口物流先由四级空冷器EA-2254冷却,然后由四级出口冷却器E-2205由循环水冷却至40℃,气液混合物进入四级出口罐V-2206分液,不凝气体从罐顶离开,送至低温回收部分,分离的油相液体从罐底抽出,自压至脱丙烷塔进料闪蒸罐V-2205,分离的水相液体从V-2206的分水斗底部抽出,也自压至V-2401。 自V-2206,V-2207和E-2207来的液体混合后进入脱丙烷塔进料闪蒸罐V-2205,闪蒸气体罐顶离开,循环至三级入口罐V-2203,油相液体,主要含有C3/C4从罐底抽出,由泵P-2203A/B升压,送至脱丙烷部分。分离的水相液体从V-2205的分水斗底部抽出,同样也自压至V-2401。 2.2产品气干燥和低温回收 自V-2206来的产品气首先经产品气冷却器E-2206由丙烯制冷剂冷却至15℃,然后经干燥器进料分液罐V-2207分液,不凝气体、丙烷和更轻气体从罐顶离开,送至产品气干燥器FF-2201A/B,分离的油相液体从罐底抽出,自压至脱丙烷塔进料闪蒸罐V-2205,分离的水相从V-2207的分水斗底部抽出,自压至V-2401。 产品气从FF-2201A/B底部进入,自下而上穿过干燥剂床层,从顶部离开,在干燥剂的作用下,原料中饱和水份和CO2等杂质吸附在干燥剂的表面。 干燥后的气体物料经第一产品气冷却器E-2207和第二产品气冷却器E-2208两段由丙烯制冷剂和冷物流逐步冷却。气体物流首先经第一产品气冷却器E-2207冷却至-27℃,经第一冷分液罐V-2208分离两相物流,液体部分经第一产品气冷却器重新加热至12℃送至脱丙烷塔进料闪蒸罐V-2205。尾气经第二产品气冷却器E-2208进一步急冷至-61℃,然后经第二冷分液罐V-2209分液,液体部分降压至产品压缩机入口压力,先后经第一产品气冷却器E-2207和第二产品气冷却器 烯制冷剂冷凝后,送至脱丙烷塔顶冷凝器回流罐V-2303。正常条件下,塔顶不凝气自脱丙烷塔顶冷凝器回流罐V-2303顶部离开,送至装置外的Superflex装置回收丙烯;当Superflex装置不操作时,回流罐温度降至15℃,减少塔顶气体产品的量。富丙烷/丙烯的液体产品由脱丙烷塔顶产品泵P-2304抽出,送至装置外罐区,剩余的不凝气然后送至燃料气分液罐。V-2303分水斗分离出的水自压至废水汽提部分。 塔底产品,主要是异丁烷、异丁烯和更重组分,首先经脱丙烷塔进料/塔底产物换热器E-2301与脱丙烷塔进料换热,然后送至脱丙烷塔底冷却器E-2305由循环水冷却至40℃,作为产品送至MTBE装置。 4、废水汽提部分 自各部分来的工艺水均收集到废水汽提塔收集罐V-2401,工艺水在罐内沉降富集,富集的重烃和轻烃外排,工艺水从罐底分离,由废水汽提塔进料泵P-2401升压,送至废水汽提塔T-2401。 废水汽提塔T-2401共14块塔板,操作压力为0.07MPa(G),采用装置内VLP蒸汽为汽提热源。汽提蒸汽从塔底进入,与自塔顶来的工艺废水在塔板上逆向接触,夹带杂质的汽提废气从塔顶离开,送至废水汽提塔分液罐V-2403,汽提烃从罐顶离开送至进料加热炉F-2101,液体水从罐底分离,自流至V-2403,然后由氮气重新压回废水汽提塔收集罐V-2401。汽提后的废水自塔釜离开,由废水汽提塔底泵P-2402升压后,送至汽提塔底冷却器E-2401由循环水冷却至40℃后,送至装置外。 5、丙烯制冷部分 30万吨/年异丁烯装置内设有一套丙烯制冷系统,与120万吨/年原料预处理和15万吨/年烯烃歧化装置共用。 丙烯制冷系统为密闭循环系统,采用离心式压缩机,三段补气,电机驱动,提供12℃,-28℃和-38℃三个温位的制冷剂。 丙烯制冷机C-2501三级出口气相丙烯,一部分循环返回至压缩机一级、二级和三级入口,大部分经丙烯制冷剂冷凝器E-2501由循环水冷却为液相丙烯,从底部送至丙烯制冷剂储罐V-2504。丙烯液体自V-2504罐底离开,一部分送至装置内的 E-2209,E-2303和E-2206,一部分送至原料预处理装置的E-1101和E-1302,一部分送至三级入口罐V-2503,还有一部分用于调节一级、二级和三级入口温度的急冷丙烯。 自E-2209,E-2303和E-2206以及E-1101返回的气相丙烯,至V-2503,经V-2503分离,气相丙烯从罐顶离开,返回至压缩机三级入口,液体丙烯从罐底离开,一部分送至烯烃歧化装置的E-3302,还有一部分送至二级入口罐V-2502。 自E-3302和E-1302返回的气相丙烯,至V-2502,经V-2502分离,气相丙烯从罐顶离开,返回至压缩机二级入口,液体丙烯从罐底离开送至一级入口罐V-2501。 V-2501为闪蒸罐,罐底由两并联的重沸器E-2207和E-2208提供热源,罐内的丙烯液体经E-2207和E-2208循环气化。闪蒸的气相的丙烯物料自V-2501罐顶离开,返回至压缩机的一级入口。 工艺流程简述 装置部分由二个系统组成: 贫异丁烯生产MTBE系统。此系统由预反应部分、产品分离部分和萃取部分三部分组成。 富异丁烯生产MTBE系统。此系统由预反应部分、产品分离部分和甲醇回收 部分三部分组成。 其中,贫异丁烯系统和富异丁烯系统共用一个甲醇塔。 (一)贫异丁烯生产MTBE系统 (1)预反应部分 自CD-DeIB单元来贫异丁烯碳四馏分进入碳四罐Ⅰ,原料甲醇自富异丁烯系统甲醇泵来,碳四馏分经碳四泵Ⅰ与甲醇混合,按甲醇/异丁烯=1.5(分子比)配比后进入静态混合器Ⅰ,经充分混合后进入反应进料预热器Ⅰ,然后进入膨胀床反应器Ⅰ底部。反应进料自下而上流经树脂催化剂床层,发生醚化反应。 (2)产品分离部分 反应产物从膨胀床顶部出来,与MTBE产品经催化蒸馏塔进料换热器Ⅰ换热后气液混相进入催化蒸馏塔Ⅰ。催化蒸馏塔Ⅰ精馏段分为两个部分,上部为精馏段;下部为反应蒸馏段。未反应的异丁烯在反应蒸馏段继续发生醚化反应,最终转化率达到98%以上。甲醇与未反应C4以共沸物形式从塔顶馏出,馏出物经催化蒸馏塔冷凝器Ⅰ冷凝后进入催化蒸馏塔回流罐Ⅰ。用催化蒸馏塔回流泵Ⅰ从催化蒸馏塔回流罐Ⅰ抽出的冷凝共沸物,一部分作为催化蒸馏塔Ⅰ的回流返回催化蒸馏塔Ⅰ塔顶,另一部分作为萃取塔Ⅰ的进料。催化蒸馏塔Ⅰ底部MTBE产品与反应物料换热再经MTBE冷却器Ⅰ冷却后,自压到装置外MTBE产品罐贮存。 催化蒸馏塔Ⅰ底部设有催化蒸馏塔重沸器Ⅰ,由1.0MPa蒸汽供热。 (3)萃取部分 从催化蒸馏塔Ⅰ塔顶来的甲醇C4共沸物经萃取塔进料冷却器Ⅰ冷却至40℃后,由萃取塔Ⅰ底部经进料入口分布器,呈分散相进入塔内。塔顶进入从富异丁烯系统甲醇塔塔底送来的循环萃取水,经逆流萃取后,甲醇几乎全部溶于水中。萃余 相未反应碳四馏分为富异丁烷产品,其中异丁烯含量小于2%,此产品由塔顶送至富异丁烯系统,与富异丁烯系统生产的富异丁烷产品合并后送至未反应碳四罐。含甲醇的萃取水由塔底出来,送至富异丁烯系统,与富异丁烯系统的含甲醇萃取水合并。 (二)富异丁烯生产MTBE系统 (1)预反应部分 预反应部分由一级外循环取热反应器、二级外循环取热反应器和三级固定床反应器组成。 从系统罐区来的原料甲醇进入甲醇罐,经甲醇泵增压后,分成两股物流,分别送至富异丁烯系统和贫异丁烯系统。自CATOFIN单元来富异丁烯碳四馏分进入碳四罐Ⅱ,经碳四泵Ⅱ增压后与甲醇混合,按甲醇/异丁烯=1.04(分子比)配比后进入静态混合器Ⅱ,经充分混合后进入反应进料预热器Ⅱ,然后进入一级外循环取热反应器Ⅱ底部。反应进料自下而上流经树脂催化剂床层,发生醚化反应,在此异丁烯转化率达到40%以上。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通过外循环取热方式取热,反应器出口物料的一部分经外循环取热器冷却至40℃,再经外循环泵增压循环回反应器入口。 自一级外循环取热反应器Ⅱ顶部出来的反应进料,进入二级外循环取热反应器Ⅱ底部。反应进料自下而上流经树脂催化剂床层,发生醚化反应,在此异丁烯转化率达到80%以上。此反应为放热反应,也设置外循环取热方式取热系统。 自二级外循环取热反应器Ⅱ顶部出来的反应进料,进入三级反应器顶部Ⅱ,三级反应器Ⅱ为固定床反应器。反应进料自上而下流经树脂催化剂床层,发生醚化反应,在此异丁烯转化率达到90%以上。 甲醇塔底部物料为循环用萃取水,由萃取水泵送至甲醇塔进料换热器换热,并经萃取水冷却器冷却至40℃后分别送至富异丁烯系统和贫异丁烯系统萃取塔顶部用作萃取剂。 甲醇塔底部设有甲醇塔重沸器,由1.0MPa蒸汽供热。 1.3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处置情况 装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催化剂,使用后可作为特种合金的原料或耐火砖的原料而被利用,或送到有处理危废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一般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表1.4-1 公司半径10km范围内居民点分布及其基本情况表 1.5环境保护目标调查结果 1.5.1空气环境 根据监测数据,该区域及附近区域的环境控制质量状况较好,SO2、NO2、TSP 浓度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GB3095-1996)二级标准,PM10不能满足上 述标准要求,非甲烷总烃均能够满足《大气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要求。 1.5.2地表水环境 根据市、县环保局每周的现状监测数据(2011.6.4~5):评价区内幸福河CODcr(除1点断面外)、BOD5、全盐量已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III类标准要求;洙赵新河COD、BOD5、全盐量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要求;COD最大超标0.26倍,出现在2#、3#、4#断面;BOD5最大超标0.55倍,出现在4#断面;全盐量最大超标0.365倍,出现在2# 1.5.3地下水环境 该评价区地下水各测点除总硬度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要求,总硬度超标主要与当地地质有关。 1.5.4噪声环境 根据市、县环保局每周的现状监测数据:区域内噪声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 1.5.5气候及风向监测 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充足。东明近20年(1989-2008年)年最大风速为18.3m/s(1990年),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41.1℃和-20.0℃,年最大降水量为778.1mm(2003年)。 近20年主要气候统计资料见表1,近20年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2。 表1 气象站近20年(1989~2008年)主要气候要素统计 第三节 环境风险评价 1.1风险分析 1.1.1 危险点源 根据本公司各车间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单位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1号目标——储运装置区。有石油液化气、MTBE、甲醇罐、碱液罐、丙烷、异丁烯、丙烯等贮罐该区面积约有151200平方米,储存危化品库有7种,日常储量60000吨。这些危险化学品大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旦出现泄漏火灾事故,破坏性强,危害后果严重。 2号目标——异丁烯脱氢装置区。该区面积约有43400平方米,主、副原料和产品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工艺过程中有高温、高压,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异丁烯每年,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有异丁烷、异丁烯、氢气、DMDS、丙烯、丙烷、液化气等多种危险化学品,正常生产中储存约98吨。 3号目标——原料预处理装置区。该区面积约有43000平方米,主要有液化气脱甲醇、脱杂质、脱水工序和脱丙烷、加氢反应和脱异丁烷工序,工艺过程有高温烃化反应,主副原料和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每年,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主要有氢气及含烃气体危险化学品,正常生产中储存约200多吨。 4号目标——MTBE装置区。该区面积约为11700平方米,主要有反应工序、催化蒸馏及甲醇回收工序,装置生产中的物料绝大部分为可燃、易爆、有毒介质。正常生产中储存约200多吨。 5号目标——装卸区。该区面积约为55000平方米,装卸物料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日储存量约为350吨。 1.1.2突发环境事故种类风险分析 (一)对大气的污染 山东玉皇化工(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可能对大气产生严重污染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液化石油气、甲醇、丙烷、丙烯大量泄漏其挥发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 (2)在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时伴生烃类的大量排放。 (3)锅炉除尘器故障、焦炉除尘设备故障,造成粉尘大量进入大气。 (4)锅炉脱硫系统出现故障,造成排放的烟气中二氧化硫超标。 (5)在生化处理装置故障时,大量含氨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造成氨气大量逸入空气中。 (6)危险化学品(原料或成品)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造成有害气体逸入空气中。 (二)对水体的污染 山东玉皇化工(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可能对水体产生严重污染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 污水处理站故障(停电、自然灾害等),造成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深度不够即外排造成外部水体的污染。 (2)在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化学品大量泄漏进入水体。 (3)部分装置故障时,超标污水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场,造成活性污泥失活,进而造成外排水严重不合格。 (4)危险废物存放或处置不利,导致流入水体。 事故(Ⅰ级)、 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Ⅱ级)、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Ⅲ级) 1.3.1特别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 (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 1.3.2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应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 (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1.3.3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 (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1.3.4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Ⅳ级)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第四节 组织结构和职责 1.1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机构网络图 1.2公司组建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下设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办公室(设在安环部),日常工作由安环部兼管。发生一般污染与破坏以上事故时,以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全厂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指挥部设在生产调度部。 1、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副总指挥: 成员:部门经理、车间主任 注:若总经理、副总经理不在公司,由在家领导全权负责应急处理工作。 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 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 (2) 组织指挥应急处理分队和全公司的应急处理行动,负责发布应急处理警报信号。 (3)及时向上级报告环境事故及处理情况并及时向友邻单位通报。 环保局污控科: 环保局监察大队肖国兴: 环保局长电话: (4)负责全公司应急处理的组建、训练和救援器材供应。 1.3应急处理分队 1.3.1侦毒洗消及减污分队: 侦毒洗消及减污分队由60人组成,生产技术部经理、安全环保部经理任队长,所有生产技术部人员为成员。主要职责有: 1、熟悉全公司化学物品的种类、性质,了解公司重点防护目标及应急方案和工艺流程。 2、在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过程中,迅速侦察毒物种类、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 3、参与、指导、消除突发环境事故所产生的恶性后果。 4、努力学习环保及防化专业技术,会熟练使用侦毒、洗消和个人防护器材。 5、制定完善的临时应变措施,尽量减少因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 6、指导并参与对泄漏污染物的堵截,尽可能防止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 7、协助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做好应急指挥工作。 1.3.2消防分队: 由安环部组成,安环部经理任队长,安环部主任任副队长。主要职责有: 3、组织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4、与交警部门或周边村队、高速公路收费站联系,做好发生事故时人员撤离与交通管制。 联系电话: 5、领导小组分派的其它任务。 1.3.5医疗救护分队: 行政办公室主任、企管考核部经理任队长,行政办公室,有关人员为成员,主要职责有: 1、努力学习了解我公司各种化学物质的种类、毒性及各种毒物作用下人员中毒的症状及急救措施。 2、负责事故现场医疗救护,指导现场人员自救、互救。 3、为沾毒区域疏散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药物。 4、在侦毒洗消分队的配合下,协助监测食品、饮水卫生等。 5、负责与县及县以上医院联系救护事项,做到外协及时到位。 6、领导小组分派的其它任务。 1.3.6运输、供应、宣传分队: 行政办公室主任、保障部经理任队长,行政办公室、供应部有关人员为成员,主要职责有: 1、保证值班车辆24小时在岗。 2、负责受伤、中毒人员的转移或送往医院治疗。 3、负责现场必需品的供应和抢救物质的运输工作。 4、负责事故状态下通信畅通。 5、负责现场抢险救灾过程和事故资料的摄影、摄像及文字记录。 6、负责对外发布信息时必须经总指挥批准。 7、负责生活物质及食品的供应,做好应急行动的后勤保障。 8、领导小组分派的其它任务。 第五节 预防与预警 1.1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监控 (一)一般危险源监控 1、各部门有专人对本部门的危险源进行每日巡检。 2、安环部门每周对全厂进行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危险性大的设备、工艺及建筑。 3、危险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安全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二)重大监控危险源 1、对重大事故危险源场所进行远程24小时录像监控。 2、在罐区、危化品库、车间等重大事故危险源现场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 3、对重大事故危险源每日进行巡检,并定期进行全面性安全检查。 4、领导24小时值班。 5、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专项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 6、及时进行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及时掌握重大危险源的风险信息。 (三)危险源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的各种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 3、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配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和附件,并按时检测,保证完好性能。 4、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 5、保证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的有效使用。 6、配置相应的应急设施设备。 1.2预警行动 (一)预警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事故信息后,根据事故信息可能影响的范围。立即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确定应急方案,并电话(移动手机、固定电话、扩音对讲、对讲机)通知调度室,再通知有关车间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当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超出本级处置能力时,应立即向开发区渔沃办事处、东明县环保局、菏泽市环保局报告,及时启动与公司预案相衔接的预案,采取预警行动。在进行通知时要把事故单位、具体地点、事故发生时间、简单过程、抢险情况等说清楚。 (二)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各部门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布机关等。主要发布途径有内部电话、紧急通知、张贴告示等。 (三)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由公司安环部根据预警信息进行发布和解除。并根据事故影响的程度报开发区渔沃办事处、东明县环保局、菏泽市环保局备案。 1、信息报告与通知 在发生事故后,根据事故类型,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司调度处报告事故情况,24小时应急电话: 厂内指挥电话:(暂无) 2、信息上报 (1)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化学品泄漏事故、人员中毒等重大事故时,事故最先发现者或当事人,除立即按生产岗位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生产处理外,还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公司调度、有关领导报告,说明事故地点、事故类型等事故概况。值班人员立即通过电话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事故情况。 (2)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决策是否需要外部援助。如需要外援,迅速拨打119或120进行救援。或向周边企业发出求救,协助救援。 (3)迅速向上级部门及环保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最迟不应超过1小时。报告内容包括:①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②事故发生时人员的伤亡程度及财产损失情况。③事故的发展变化趋势。④需指挥部立即采取的措施等。 3、信息传递 在发生事故后,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如果需要向周边企业单位和社会进行通报时,有对外联系部门(办公室)向有关单位和社会进行事故信息的通报,确保周边企业单位的安全和社会影响。 第六节 事故信息报告与通报 1.1突发环境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公司负责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并立即组织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负责确认环境事件的单位,在确认重大(Ⅱ级)环境事件后,1小时内报告省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特别重大(Ⅰ级)环境事件立即报告国务院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并通报其他相关部门。 求,进行生产处理外,还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公司调度、有关领导报告,如发生火灾事故,应立即报火警119。 (二)报告要求及内容 人员报警时,应说明:事故单位、详细地点、介质、现场伤亡人员数量、事故初步原因、事故现状、危害程度及其它相关情况。 调度接到报警后,应立即按预案规定通知相关领导、人员,成立应急处理指挥部,启动本预案。 应急处理指挥部按照事故涉及的范围,通知相关单位,申请外援按规定的工作职责实施抢修救灾活动。 (三)公司内部24小时报警装置及联络手段 项目设行政电话外线,车间办公室、配电室及控制室等分别安装内部电话。装置内各作点之间及与车间、调度室、控制室、配电室之间采用无主机呼叫系统。调度电话系统为二级调度,控制室与配电室各设一部与厂生产调度直接联系的调度电话。控制室内设扩音对讲机,生产装置各主要岗位设扬声器,作为日常管理寻呼及火灾事故时广播用。控制室与各生产装置间分设防爆无线手持对讲电话,以便流动通信需要。 项目设火灾报警系统,装置各单元分设火灾报警点,采用手动报警按钮报警,报警信号同时送DCS。火灾报警控制器设在控制室,各消防分区设区域显示控制器,当发生火灾时,发出声光报警。控制器除有声光报警、显示区号及位置外,同时向上一级消防站报警,并有打印记录。 救援信号规定 由生产技术部利用电话、对讲机发布通知。 调度室电话:(暂无) 县消防电话:119 总指挥电话:(暂无) 副总指挥电话:(暂无) 安环部电话: 监控室电话:(暂无) 公司消防值班室电话:(暂无) 救急电话:119、120、110 第七节 污染事故现场应急响应及救援措施 分级响应机制 根据生产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及本公司自身的控制事态的能力,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1)造成10人以上死亡 2)造成100人以上(中毒)重伤 3)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Ⅱ级)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2)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 3)造成2000万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Ⅲ级)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造成3人以下死亡 2)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 3)造成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Ⅳ级)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造成3人以上死亡 2)造成10人以下(中毒)重伤 3)造成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Ⅴ级)一般环境小事件 1)造成3人以下(中毒)重伤 2)造成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造成装置停产3天以上 (Ⅵ级)环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1)指无人伤亡,造成环境影响较小,未引起群体影响。 2)在上级相关部门专项检查等活动中查出的各类环保问题,并受到一定程度行政或经济处罚(5万元以下)给企业形象造成一定程度负面影响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2应急救援措施 1.2.1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一)泄漏应急救援措施 泄漏处理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1)泄漏源控制 生产过程中可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等方法,并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漏处; (2)泄漏物处理 大量泄漏可采用围堤堵截、覆盖、收容等方法,并采取以下措施: A 立即报警:通讯组及时向环保、公安、卫生等部门报告和报警; B 现场处置: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组织群众撤离,消除事故隐患; C 紧急疏散;警戒组建立警戒区,将与事故无关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 D 现场急救:救护组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伤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E 配合有关部门的相关工作。 (3)泄漏处理时注意事项: A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B 严禁携带火种进入现场; C 应急处理时不要单独行动。 (二)项目各危险物料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发生易挥发性物质(包括异丁烷、异丁烯)泄漏时,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三)发生中毒、火灾、爆炸事故紧急处置方法 一旦事故发生时,要迅速、准确的处理,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1、一般事故:如储罐封闭不严密或料桶受外力撞击,少量泄漏,可在巡检中发现,立即处理。处置方法: (1)最早发现者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查明事故部位及泄漏物,立刻向负责 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等。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4)对有可能会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要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能看到或听到,并经常演练)。 (四)事故池的作用 (1)消防废水的转移:当某一物料储罐发生泄漏或火灾的情况下,通过高压泵将泡沫喷到泄漏储罐上;同时启动冷却水自动喷淋系统,对周围罐体进行降温,这时产生的消防废水主要为消防泡沫和冷却喷淋废水。消防废水首先贮存在围堰内;事故状态结束后,围堰内消防水逐渐转移至事故池,然后通过提升泵打入厂内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2)前期雨水的储存:本项目的前期雨水主要指生产车间、储罐区和污水处理区域的前期雨水,即在降雨前15 分钟所产生的雨水,通过车间、罐区和污水处理区设置的围堰收集后导入事故池,再通过提升泵打入厂内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3)事故状态下生产废水的储存:厂内废水处理站事故状态下,用于储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并且生产系统立即停产;待废水处理站修复后,生产系统再恢复生产。 (五)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工具 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包括:防毒面具、消防栓、消防水管、灭火器、空气呼吸器、防化服)等由各个车间负责保管、定期检查和保养,使其始终处于备用状态; 由环保部门负责向车间员工培训应急器材使用方法,并定期检查防护器材和救援器材的状态。器材储备数量充足、种类齐全。 (六)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及技术说明 1.2.2大气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一)日常准备 平时应注意收集国内外有关危险化学品及其大气污染紧急事故方面的资料,建立危险化学品档案以及事故处理工作网。工作网的人员来自行政部门和技术部门。各级城市应建立事故处理中心,负责平时的咨询和事故时的调查处理。此外,还应准备事故处理所需的调查仪器和设备、急救设备、交通工具等。 (二)现场措施 1、调查和急救发生事故性污染时,应及时赶到现场,调查事故的原因、污染物种类、影响范围、暴露人群、受伤人数、病情及诊断、已经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尚需采取什么措施等等,及时抢救伤员。要尽可能迅速地估计出排放量,辨清当时风向,并向有关部门及时汇报并请示是否需要组织事故点周围和下风侧居民转移。暴露人群可使用湿毛巾等代用品挡住口、鼻部位,减少有害气体的进一步暴露。应尽快收集环境样品和人群的标本(包括伤员和健康人),以便确定污染物的性质、污染程度和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人群健康损伤的情况、以及污染与健康的联系。 2、控制污染源应尽可能地减少当地污染源的废气排放量。 3、保护高危人群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时,应劝告居民,尤其是老、弱、病、孕、幼人群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关闭门窗,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如需外出,应戴上口罩,减少污染物的吸入量。 (三)总结 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应对事故的原因、影响、后果、经验、教训等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事故处理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加以总结后,写出报告。此外,还应对 事故处理所耗费的财力、物资等予以统计。 1.23水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1)周围地表水环境概况 东明县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黄河,黄河流经东明县境内60km。全县较大的季节性河流有13条,分属东鱼河、洙赵新河两大水系。河流总体流向为由西向东,最终汇入南四湖。另有五里河和渔沃河等河道由西向东流入洙赵新河,最终汇入南四湖,我公司排水水系为东鱼河水系。 (2)水污染应急方案 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值班人员立即开启备用设备,应急领导小组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随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指挥控制污染事态,如原水水质突变,立即联系车间查找原因,启用事故应急水池。如碱液泄漏,立即打开废酸阀门加酸,将PH值调至正常。如遇大雨或暴雨,水量增大,及时开启备用泵提水。预测在短期内池满外溢。立即联系通知车间停车,避免污水外溢。 1.3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一)受伤人员的救护和救治 医疗救护队到达现场后与消防队配合,应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和输氧急救或人工呼吸,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公司内部设医务室,同时配有一定的医疗器材和药物,保证在突发事件时能使伤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疗或控制。 (二)救援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及方式、方法 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消防人员配戴好空气呼吸面具、防毒面具,首先查 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中毒者救离现场,严重者尽快送医院抢救。 事故发生后,治安分队要迅速赶往事故现场。根据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险程度级别,确定危险区域的设定,设置警戒和巡逻检查。明确事故隔离区的划定方式和方法,周边地区域的道路隔离和交通疏导方法,有治安队员配合交通队员进行疏散和维持。 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指导,治安队员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及时在消防区域边缘设立警戒,并疏导地域无关人员向安全地带转移。 (三)人员撤离条件、方法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可能对厂区内外人群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必须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由治安分队负责疏散与应急行动无关的人员。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安全疏散地点的选择原则是处于事故现场上风方向,且不受燃烧、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扩散影响的安全区域。 (四)应急疏散指挥 1、疏散指挥人员首先应确定在此次事故中疏散的方向和安置地点,然后,按照疏散示意图标识的路线有计划、有步骤、统一、迅速疏散人员; 2、如果可能威胁周边地域人员生命安全时,指挥部应和县、镇政府相关部门紧急联系,请求督导协同安排地方人员的疏散工作; 3、疏散小组清点现场人数,确保无关人员全部疏散后,疏散指挥人员应向抢险救灾指挥部报告隔离区疏散情况并坚守现场。 (五)应急疏散标志 因事故停电时应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设置事故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一般用箭头或文字表示,在黑暗中发生醒目光亮,便于识别;应急疏散出口应设置明显标志,提供充足的照明设施,使每个相关者都应熟悉其位置并保证畅通无阻。 (一)监测组织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组,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应急监测工作组,下设应急监测领导小组、现场监测小组、分析实验小组、综合分析报告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 1、应急监测领导小组组成 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工作的决定和部署。 (2)指挥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监测工作,协调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关系。 (3)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结果。 (4)提供和解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人员、技术培训、设备、车辆、物质等。 2、现场监测小组组成 成员:各车间主任、环保监测站成员 主要职责: (1)制定应急监测现场实施方案,负责现场监测布点、采样、并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初步判明污染物种类、浓度、范围,确定污染程度。 (2)对事故现场的处置和救援善后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 (3)负责应急监测现场仪器设备、试剂的添加、维护和准备工作。 3、化验小组组成 主要职责: (1)根据应急监测工作要求,尽快分析事故样品,并将分析数据汇总后提交综合分析报告组。 (2)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做到应急监测样品随到随测。 (3)负责将现场取样品及时送到实验室。 4、综合分析报告组组成 主要职责: (1)负责应急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收集和提供与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的情报资料,为有针对性的应急监测和事故现场的处置提供技术依据。 (2)编制和上报监测报告(包括速报、快报和最终报告)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处理意见,确定事故处置的临时性技术措施和清除污染危害的措施。 (3)对污染事故的性质、危害作出初步认定,提交事故监测分析报告,并及时上报。 (4)对应急监测的采样、分析、数据整理等环节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对污染事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5)组织应急监测能力培训和应急监测的演习。 5、后勤保障小组 成员:保障部成员 主要职责: (1)及时购买经领导小组批准的应急监测装备和器材。 (2)保证应急监测过程中车辆及后勤物资供应 (3)负责应急监测工作的其他后勤事务。 (二)技术要求 应急监测严格按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执行;所有参加应急监测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应急监测方案实施监测,监测人员认真填写监测记录、报告,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严格按照站《质量手册》规定的程序进行。 污染事故发生后二十四小时内报出第一期环境监测快报,并在污染事故影响期间内连续编制各期快报。及时报告县环保局和应急指挥中心,并提出应急建议。 (三)储备 (1)监测人员技术储备 监测人员除掌握一般监测技术外,还应熟知应急监测知识,各类潜在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特性知识,掌握菏泽市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工作程序和已有的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并掌握必备的人身防护知识。 (2)监测物资储备 监测物资储备包括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器皿、防护装备,以及存放应急专用物资的场所。对于低质易耗品要设立专用储备柜保存备用,并贴上应急监测专用封条和定期清洗、更换。 (3)资料(信息)储备 建立应急监测资料库,包括文字资料和计算机库,储备应急监测时需要的标准、方法、应急监测预案、作业指导书,以及历年应急监测的资料汇总,供应急监测时备查。同时建立各装置潜在事故污染源分布数据库。 (4)专家库的建立 建立专家库,以备不时之需。对各类污染状况的处理进行咨询,结合专家意见,对污染事故进行及时、科学的处置,以此将危害减至最小。 (四)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1)应急监测任务接受 接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报警后,应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事发地地理概况等情况,并立即通知各应急监测小组负责人,白天15分钟(节假日40分钟)内到位,晚上1小时内到位。由综合分析报告组牵头迅速调出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独立监测,则立即通知应急监测小组进行应急监测准备;如果不能独立完成,则向上级汇报或请求其他部门协助。 (2)应急监测任务开展 现场监测小组成员接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通知后,白天要求在15分钟(节假日40分钟)内到位,晚上在1小时内做好采样准备工作。按照指令携带相关仪器,赶到事故现场,开展监测工作,尽快确定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与范围、污染危害,出具现场监测数据。化验小组、综合分析报告小组同步上岗,作好准备。 (3)应急监测结果上报 应急监测的情况,随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报告的形式分为:电话报告和书面报告。 物质要待以后处理。 1.3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及净化方式、方法 事故抢险工作完成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应迅速派出专人认真做好现场清理和保护工作,保证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顺利进行。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容易造成事故现场的污染,侦毒洗消分队和消防分队认真做好现场有毒有害物质的洗消清理工作,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1.4洗消后的二次污染防治方案 1、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 (2)改善燃料构成。 (3)进行技术更新,改善燃烧过程和污水处理过程。 (4)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废气”。 (5)提高达标“废水”的综合利用率。 2、采用各种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1)烟尘治理技术。 (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3)水污染物治理技术。 第十节 应急终止 1.1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故条件已经消除; 2、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含量已经降至规定的限值内; 3、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已无继发可能; 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再次免受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 期影响趋于尽可能低的合理水平。 1.2应急终止程序 1、现场指挥部确认事故应急终止时间,或有事故发生车间提出,经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各专业应急小组下发应急结束的指令; 3、应急救援结束后,继续对现场进行监控,直到其他补救措施无继续进行为止。 1.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1、将事故情况按照规定如实向渔沃办事处、 东明县环保局报告。 2、保护事故现场。 3、向事故调查小组递交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急救援过程的一切材料。事故调查小组认真做事故分析调查。 4、由安环部负责整理编制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结报告,报公司救援指挥部审核;并报上级有关部门。 5、环境应急指挥部指导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6、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十一节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1环境应急设备维护、保养 应急结束后,将收集在事故应急水池的污水逐渐返回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保证事故应急水池内为空。对各类应急机泵、电源等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各类应急设施和设备好用。 1.2应急评价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针对此次突发环境事件组织应急评价,对该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应急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吸取事件带来的教训,总结应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预案”的操作性,应急保障的可靠性,物资和器材的保障、通讯保障、安全保障、发生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指挥机构的人员配备情况等进行评价。 1.3事故原因、损失调查和责任认定 在总经理指挥下,领导安环部、生产技术部、资产管理部和事故发生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影响、损失、责任和经验教训,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1.4环境应急总结 应急评价完成后,对整个应急过程做一次全面总结,并编制总结报告,进一步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5善后处置和保险 1.51对伤亡人员按国家规定给予抚恤、补助。 1.52伤亡人员及家属给予慰问和补助。 1.53对因事故毁坏厂区周边物质财产给予赔偿或进行补偿。 1.54组织医疗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一段观察,防止引起疫病。 1.55若事故严重威胁到厂区周边地区环境,要积极配合环保部门消除不良影响。 1.56积极联系保险监督部门,提供现场和必要数据,做好个人和企业损失所赔工作。 第十二节 事故现场的恢复和善后 1.1撤点、撤离 发生事故后,由治安分队负责疏散与应急行动无关的人员。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安全疏散地点的选择原则是处于事故现场上风方向,且不受燃烧、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扩散影响的安全区域。 1.2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环境监测 采取有效措施对受影响区域的大气和水体进行连续的监测,保证及时掌握受影响区域的环境变化。 可使用便携式的气体分析仪来时刻监测区域的气体含量变化,水体中的各项指标可通过化验室化验得知。 1.3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当事故被控制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救援组织继续抢救,直至事故被完全处理,确定没有泄漏点,不再有环境污染再次发生的条件时,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及时通知各主管部门和周边区域单位,事故危险已经解除。 第十三节 应急培训和演习 1.1应急培训计划 1.1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对本公司各兼职应急队伍的队员进行应急专业培训,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救护能力、技术。内容主要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完成的抢险、灭火、防护、抢救伤员、物料回收等。 专业救护知识了解应用指挥能力、对群众应急响应的指挥能力; ③ 检查各抢险组响应可能发生各种紧急情况应变能力、适应性、灵活性,各抢险队之间相互支援协调的能力; ④ 使参加演练所有成员能够全面提高应急抢险技术、救护技术及自救能力,增强责任感;完善救援队伍,增强各个救援队伍力量。 ⑤ 从演练中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技术方法,改进预案。 1.22演练范围和频次 由调度室和生产技术部结合日常工作自行组织实施。演练内容包括熟悉掌握各重大危险源所在位置、理化性能、危险特性、毒害性、现场救护、个体防护以及容器内部介质特性,安全拆除和清理现场的方式方法,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等。各专业抢险队伍的日常训练由各个单位自行安排,原则上每季度演练一次。 第十四节 奖励与责任追究 1.1奖励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或挽救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公司、集体、及员工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1.2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公司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照规定及时报告、通报事故灾难真实情况的。 (2)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3)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者物资的。 (4)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5)散布谣言,损坏公司形象及扰乱社会秩序的。 (6)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第十五节 保障措施 1.1通信与信息保障 (一)公司内部电话报警联系 应急总指挥: 应急副总指挥: 现场指挥: 综合管理部: 消防灭火组: 物质供应组: 各生产岗位有固定电话、扩音对讲、防爆对讲机能够满足事故状态下得通讯联络。 (二)对外联络 1.2应急队伍保障 当调度室及安环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组织应急处置队伍,赶赴现场,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应急处置,首先救助伤员,疏散现场人群,然后正确处理和储藏危险化学物品,控制或隔离现场,处理泄漏物、消除爆炸源,控制事故发展。应急处置行动应在应急指挥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视现场实际情况分组行动,互相配合,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 1.危险源控制组: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立即调配专用的防护用品及专用工具等。 2.伤员抢救组: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受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3.灭火救援组: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设备容器的冷却、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 4.安全疏散组: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 5.安全警戒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 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 6.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经费的供应,组织车辆和运送抢险物资。 7.专家咨询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8.信息报道组:负责信息的上传下达、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通报、信息共享,进行正确的社会信息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1.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31应急器材的维护和保养 通讯、防护器材、救援器材、消防器材等由各个车间自行保管并定期检查和保养,使其始终处于备用状态;由环保部门负责向车间员工培训应急器材使用方法,并定期检查防护器材和救援器材的状态。器材储备数量充足、种类齐全。 1.32应急物资储备 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情况一览表 1.4经费保障 公司财务部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安环部应在每年的安全专项资金中拿出20%用于事故救援器材的维护保养、购买及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等,确保应急状态时公司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1.5其他保障 其他保障有:医疗卫生保障依托东明县人民医院、技术储备与保障:东明县安监局专家组、社会动员保障各级政府部门、应急避难场所保障:相邻的村庄和企业。 1.6预案实施和生效的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六节 附则 1.1名词术语定义 (1)环境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环境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剂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3)环境保护目标:本企业周边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 (2)危险物质:指能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等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者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 (3)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4)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包括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的危险物质以及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 (5)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6)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7)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8)预案分类: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三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和辐射环境污染事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重点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突发船舶污染事件等。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主要是指生物物种受到不当采集、猎杀、走私、非法携带出入境或合作交换、工程建设危害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失和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危害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辐射装置、放射性废物辐射污染事件。 (9)预案分级:指按照环境污染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级别。 (10)泄漏处理: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的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盒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11)应急准备: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12)应急响应: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3)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14)应急演习: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事件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 (15)应急救援: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采取的取消、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16)恢复:指在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2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附:(见预案附件)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2013-04-30发布 2013-04-30实施 应急预案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 编委会副主任: 编委会成员: 颁 布 令 ........................................................................................................................................................................1 第一节 总 则 ................................................................................................................................................................2 1.1编制目的 .........................................................................................................................................................2 1.2编制依据 .........................................................................................................................................................2 1.3编制原则 .........................................................................................................................................................2 1.4使用范围 .........................................................................................................................................................2 1.5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3 第二节 基本情况 ..........................................................................................................................................................3 1.1企业基本概况..................................................................................................................................................3 1.2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 ......................................................................................................................4 1.2.1主副产品及中间体、原材料、燃料名称及产量 ......................................................................................4 1.2.2生产工艺说明..............................................................................................................................................5 (1)PSA提氢工艺说明 ........................................................................................................................................5 (2)原料预处理工艺说明 ...................................................................................................................................5 (3)异丁烯工艺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MTBE工艺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处置情况 ....................................................................................................................21 1.4周边环境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环境保护目标调查结果 ................................................................................................................................21 第三节 环境风险评价.................................................................................................................................................23 1.1风险分析 .......................................................................................................................................................23 1.1.1 危险点源 ..................................................................................................................................................23 1.1.2突发环境事故种类风险分析 ....................................................................................................................24 (一)对大气的污染...........................................................................................................................................24 (二)对水体的污染...........................................................................................................................................24 (三)对土壤的污染...........................................................................................................................................25 1.2 突发事故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25 1.3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分级 ................................................................................................................................25 第四节 组织结构和职责.............................................................................................................................................28 1.1应急组织体系................................................................................................................................................28 1.2指挥机构及职责............................................................................................................................................28 1.3应急处理分队................................................................................................................................................29 第五节 预防与预警 ....................................................................................................................................................32 1.1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监控 ............................................................................................................................32 1.2预警行动 .......................................................................................................................................................33 第六节 事故信息报告与通报 .....................................................................................................................................34 1.1突发环境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34 1.2突发环境事故信息报告方式与内容 ............................................................................................................35 1.3突发环境事故报告与通知 ............................................................................................................................35 第七节 污染事故现场应急响应及救援措施 .............................................................................................................37 1.1分级响应机制................................................................................................................................................37 1.2应急救援措施................................................................................................................................................38 1.2.1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38 1.2.2大气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42 1.23水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43 1.3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43 第八节 应急监测 ........................................................................................................................................................45 (一)监测组织机构及职责 ...............................................................................................................................46 (二)技术要求 ..................................................................................................................................................48 (三)储备 ..........................................................................................................................................................48 (四)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49 (五)应急监测终止程序 ...................................................................................................................................50 (六)信息保存、发布 .......................................................................................................................................50 第九节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50 1.1现场保护 .......................................................................................................................................................50 1.2现场洗消 .......................................................................................................................................................50 1.3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及净化方式、方法 ....................................................................................................51 1.4洗消后的二次污染防治方案 ........................................................................................................................51 第十节 应急终止 ........................................................................................................................................................51 1.1应急终止的条件............................................................................................................................................51 1.2应急终止程序................................................................................................................................................52 1.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52 第十一节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52 1.1环境应急设备维护、保养 ............................................................................................................................53 1.2应急评价 .......................................................................................................................................................53 1.3事故原因、损失调查和责任认定 ................................................................................................................53 1.4环境应急总结................................................................................................................................................53 1.5善后处置和保险............................................................................................................................................53 第十二节 事故现场的恢复和善后 .............................................................................................................................54 1.1撤点、撤离 ...................................................................................................................................................54 1.2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环境监测 ........................................................................................................................54 1.3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54 第十三节 应急培训和演习 .........................................................................................................................................54 1.1应急培训计划................................................................................................................................................54 1.1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54 1.12员工、运输司机、检测人员的培训 ..........................................................................................................55 1.13外部公众环境应急知识的宣传及培训 ......................................................................................................55 1.2演练 ...............................................................................................................................................................55 1.21演练目的 .....................................................................................................................................................55 1.22演练范围和频次 ..........................................................................................................................................56 第十四节 奖励与责任追究 .........................................................................................................................................56 1.1奖励 ...............................................................................................................................................................56 1.2责任追究 .......................................................................................................................................................57 第十五节 保障措施 ....................................................................................................................................................57 1.1通信与信息保障............................................................................................................................................57
本文档为【(工业园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53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6-11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