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都龙凤石刻形态艺术表现与保护

中都龙凤石刻形态艺术表现与保护

举报
开通vip

中都龙凤石刻形态艺术表现与保护中都龙凤石刻形态艺术表现与保护        一、引述   明中都位于安徽凤阳,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是明代文化的发源地,流传下来的明代文化丰富多彩,凤阳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和花鼓戏的发源地,因此每当说到凤阳这座古城时都会将明文化、小岗村、花鼓戏联系在一起,使这三张名片成为凤阳的品牌[1]7.花鼓戏属于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较好地保护、发扬、传承下来;小岗村作为改革第一村,也通过旅游开发和教科宣传而被人们所熟知;而对明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则不尽人意,有待进一步改善。   凤阳明文化遗址遗迹较多,不只有...

中都龙凤石刻形态艺术表现与保护
中都龙凤石刻形态艺术表现与保护        一、引述   明中都位于安徽凤阳,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是明代文化的发源地,流传下来的明代文化丰富多彩,凤阳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和花鼓戏的发源地,因此每当说到凤阳这座古城时都会将明文化、小岗村、花鼓戏联系在一起,使这三张名片成为凤阳的品牌[1]7.花鼓戏属于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较好地保护、发扬、传承下来;小岗村作为改革第一村,也通过旅游开发和教科宣传而被人们所熟知;而对明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则不尽人意,有待进一步改善。   凤阳明文化遗址遗迹较多,不只有明中都,还包括明皇陵、龙兴寺、明鼓楼等多处,但是各处保护和开发步伐极不一致,明皇陵和龙兴寺开发步伐早,相对来说保护也较为完善,而规模最大的明中都却已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使现今的开发保护难度较大。明中都是“朱元璋集奴隶主贵族两千多年来我国都城建筑之大成,悉心营建的一座最为豪华奢侈的都城”[2]86,因此明中都拥有皇家规模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应的它所包含的诸多明代文化如建筑、绘画、雕刻、音乐、佛教文化等也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这也使明中都成为明文化的集中体现之处。本文所论即是针对明中都所保存下来的极为珍贵的明代石刻,而这些石刻正是明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其早在 1982 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我国最高级别的保护文物,从国家的重视程度可见该石刻之珍贵。   二、中都龙凤石刻形态艺术表现   据实地考察,明中都现存石刻主要集中在午门等处,包括龙、凤、云、水、动物、花卉、图案、符号等几大类,数量众多、类别丰富,尽管历经600多年、毁坏严重,残存下来的石刻浮雕数量减少很多,但依然有部分石刻浮雕保存完好,其中尤以龙凤石刻最为精美细致。明中都石刻浮雕用料皆为白玉石,皆呈长方形,保存较好的十余块龙凤石刻长度在90厘米到137厘米之间,高度统一为 33 厘米,雕刻深度为 3 厘米至 5 厘米,其主题有飞龙、翔凤、龙凤组合等各式各样,还配有祥云等各种烘托,而其他动物、花卉、符号类等石刻浮雕的长度约为60厘米至117厘米不等,雕刻较为平浅,深度极少有达到 3 厘米的,雕刻内容也相对单一,缺少变化也缺少衬托,对比来看显示出龙凤石刻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同时龙凤雕刻本身也呈现出非同一般的造型特征。   其一,凤凰石刻造型及艺术表现。先从单纯的凤刻可以看出,各种造型不同的凤凰昂首挺胸却又姿态各异,有的展翅翱翔、有的翘首似顾、有的振翅欲飞,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造型多种多样。为便于叙述,本文依据凤凰头部所处方位将其分类。凤之头部居于上方位者,称为上飞式。该类石刻凤凰虽然俱为上飞姿势,但头、目之趋向却不相同,有上飞前望者,有上飞后顾者,头部造型变化多端。此外该类石刻凤凰造型的差异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点,那就是凤尾之变化,其尾之造型有的状似火焰、有的形如祥云、有的如丝帛绸带、也有的似流苏垂柳,造型多变栩栩如生,尾羽雕刻纤毫毕露;凤凰头部姿势及所处方位还有较多石刻属于下俯式,这类形态的石刻凤凰大多头部向下、尾部上翘,以一种翩然起舞的姿态或徜徉于祥云之中、或垂直而下、或相互嬉戏、或追逐尾部、或侧身将头部埋于翅下,形态多样使人眼花缭乱。不管是上飞式抑或下俯式,凤冠与凤翅也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与尾翼的形态一样几乎没有重复,各具姿势造型,或全然展开、或半开半闭、更有似梳理羽毛者,神秘之中也掺杂着自然鸟类的温馨之举。这些雕刻造型细节也反映出凤凰石刻的创作者深入地了解飞禽类(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创造出来的)的动态特征,那就是飞禽身躯变化力度不会很大、差异性不太明显,而头、尾之变化可能性很大、差异性会显得比较突出,因此头、尾也成为区别飞禽不同动态的关键之处,决定了飞禽的飞行趋向及姿势。由此可见凤凰石刻头部尾部之变化作为这一系列石刻中差别最为明显的地方,是最能体现人们丰富想象和创作目标的着力表现之处。   其二,龙刻装饰及雕刻细节表现。中都龙凤石刻除却凤凰石刻之外,自然还有更加重要的龙之石刻。之所以说以龙为主体的雕刻地位更加重要,是因为龙之石刻其尺寸大于凤之石刻,从长度来看龙刻往往有凤刻二到三倍的长度,这使龙刻先从表面规格上就具有了明显优势,凸显了地位的不可超越。具体来看其状多为龙腾式,普遍特征多是以单个的龙作浮雕主体,且配有祥云,营造出一幅龙跃九天、踏云而来的形象,显得雄浑而气宇非凡。龙角、龙鳞以及龙爪刻画的尤为精细。龙角的基本形状如尖笋如鹿茸,角的基部有类似装饰品的突起,这样的龙角形态与我们潜意识之中以及在荧幕或其他渠道看到的形似珊瑚状的龙角有着较大的差异,说明在这个时期人们的认识中龙角的作用并不是单纯的装饰作用,可能还带有一定的攻击作用;龙鳞的刻画更是非常细致,虽然岁月的洗礼弱化了龙鳞的雕刻印记,亦或其已被灰尘和泥土遮掩,但从少数保存较好者仍可看出每一片龙鳞饱满的弧形形态;不论龙身是怎样的一种动作姿势,在非常明显的地方都有龙爪的刻画,并且一只或者两只龙爪掩于祥云之间,这样就符合了龙“腾云驾雾”的这一神话传说的形象特征,体现了古代时期龙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其三,龙凤组合石刻形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龙凤石刻不只是有龙或者凤单体雕刻的形式,还有龙凤组合式。其中龙的形态同样是多种多样,大抵可分为与凤相望的形态和独自缠绕的形态。由多数组合石刻可以看出来,此形态中虽然龙凤同时存在,但比较而言还是以龙作为主体的,龙的形态在整个版图中占主体地位、比重是相对较大的,并且搭配之物如祥云等更加丰富;而凤凰多呈现出一种追随的状态而存在,甚至间或有两只凤凰环绕龙之前后的造型出现,这样的布局使一块长方形白玉石上的雕刻显得丰富而饱满,仿佛是在阐述故事,而雕刻细节上也没有任何的疏忽,龙鳞和羽毛以及祥云等每一处都雕刻得精美细致。龙凤之动态造型也非常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龙身修长龙首后仰使身躯掩映在祥云之中,凤首昂扬凤翅舒展追随其后,使雕刻画面无论是整体或局部来看都给人以和谐自然的感觉。   由以上石刻存在状况详细考察可见,龙凤石刻是精美的艺术珍品。(如下图)虽然每处龙凤石刻面貌各异,但不论从整体构思还是局部的细节表现,这些石刻都和谐而细致,没有任何的突兀感,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让现在的人们不得不被前人丰富的表现力深深折服。   三、中都龙凤石刻的特殊属性   其一,明中都龙凤石刻出现的必然性。众所周知,我国古代“龙凤”形象不是哪个阶层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使用的,它是皇家专用之物。“龙”“凤”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重要最神圣的两种图腾。“龙”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尊称万兽之首,是中国封建帝王的象征,帝王常称为“真龙天子”,帝王之物常以“龙”称,如“龙体”“龙床”“龙椅”等;“凤”是凤凰的简称,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如我们所说之“百鸟朝凤”意指凤之威望令众鸟臣服,寓意凤凰君临天下、威仪天下。它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龙与凤一起构成了中国特有的龙凤文化,如同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一样,凤也成为后、妃的符瑞。因此,普通建筑是难以看到、也不允许龙凤形象出现的,而中都作为明初国家都城,规模庞大建筑群,聚集了明太祖朱元璋龙兴之地的所有祥瑞,而“龙凤”形象的特殊寓意也满足了统治者一统天下、长治久安的主观意愿,故“龙凤”形象作为石刻装饰主体大量呈现于中都建筑也就成为必然之事。   其二,中都龙凤石刻地位的重要性。明中都建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 年至 1375 年)。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年(1369 年)九月葵卯,诏以临濠(即现在的凤阳)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焉。”[3]这是朱元璋正式登基后所作的最重大、影响全国的决定,“是明朝建国之初所采取的重大政治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4],中都规模雄伟装修华丽,是“按照国家新都城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建造的最豪华建筑,前后用时六年,是后来南京、北京都城三次(其中南京都城修建二次)营建工程的总时长,从营造时间可以看出,其豪华程度之高无与伦比”[5]34-35.从以上记载可见中都规制之高是以古代都城、皇城的顶级标准来要求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王剑英先生巨着《明中都研究》中对此有详细考证,记述了中都所用之物皆取自全国,如木材,朱元璋下令“全国都要把名材采集并运送到凤阳”[5]61;如用土,“命工部取五方之土筑之,天下郡县千三百余城,每以土百斤为率,仍命取之于名山高爽之地”[3]3a-b;如劳力,用来营建中都的各色人等包括工匠、军士、民夫、移民、罪犯等“每年不少于百万之众”[5]72;还有其他如烧砖、铜铁等物料的采集俱是集举国之力;这些充分证实了明中都作为一国之都城的最高规模、作为一国之皇城的最高地位。而最能体现出中都作为国家都城、皇家级别的文化就是建筑装饰,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主要就是建筑雕刻。中都规模级别至高,其装饰的石刻浮雕自然规模至高,“御道踏级用九龙、四凤、云朵,丹陛前御道用龙、凤、海马、海水、云朵”[3]2a,这样的级别使雕刻细节必须相应地精美华丽,这从前面龙凤石刻的形态艺术表现就可以证实。高规模加高水平--明中都达到了古代都城建筑的最高水准及规模,龙凤石刻体现了古代都城建筑装饰的最高规格及水平,自然而然使石刻本身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地位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   其三,中都龙凤石刻留存的唯一性。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建中都后,又改南京为都,建南京都城,明成祖朱棣改北京为都,建北京都城,两次都城改建皆以中都为蓝本,且皆未超越中都规模。这一点从实地考察可以看出,南京明故宫午门石刻仅有少量花卉装饰,高度较明中都石刻约小十分之一,约 30 厘米,雕刻深度仅有 1 厘米左右,较中都石刻浅了一倍多,其余皆为素面石材,无雕刻装饰。北京故宫与南京故宫规格一致,也仅有少量花卉雕刻,图样大小皆照搬南京午门,“所以对比起来,中都午门雕刻,可以说在古城建筑中是最为华丽,独一无二的了”.[5]43代表皇家特色的龙凤石刻仅仅在明中都有大量出现,体现了明初皇家的豪华奢侈、不可超越的唯一性。而之后的南京都城、北京都城与之相比则显得朴素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朱元璋罢建中都之后改变了对之前的认识,并重新要求:“朕今所作,但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巧,一切不用,惟朴素坚壮,可传永久”,并规定“吾后世子孙,守以为法”[6],之后北京都城的营建可能都是按照这个规制来进行的,说明朱元璋的规定一直在起着约束作用,对于装饰华丽的龙凤等形象一切不用,因此中都龙凤石刻成为整个大明时代都城建筑唯一留存的龙凤雕刻作品,成为南京、北京明都城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     四、中都龙凤石刻的保护   由于龙凤石刻在艺术、文物、研究、旅游、经济等层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因此成为当地旅游开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而合理开发的首要前提则是保护,可惜现今的明中都及石刻保护却并不到位,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建议从如下几点考虑:   其一,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文件。首先,依照国家相关精神出台地方政策,加大石刻保护投入,落实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到人。将凤阳明中都石刻保护纳入本省或当地发展规划,纳入各级领导的责任制加以考核;同时当地政府建立财政专项经费用于文物保护,只要责任到人、资金到位,一定会开创明中都及其明代石刻保护新局面。其次,制定相应文件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保护。明中都是凤阳当地的明代景点之一,其中石刻部分是亮点和特色部分,然而目前知者甚少,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打响龙凤石刻的知名度,才能引起普通民众的重视,才能提高普通民众的保护意识,为此,就要建立对文物保护有贡献者的经济激励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形成全民参与的良性运作机制。   其二,对石刻的保护应以相应的专业标准作为依据。首先是决策制定达到专业化标准。对于石刻保护的各类法规等决策的制定必须聘请相关专家来进行,决策涉及到石刻保护的大方向,具有总领性的指导作用,决策也标明了石刻保护的预期目标和步骤标准,对于检验之后的保护效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是管理队伍达到专业化标准。最初几年即使难以实现管理队伍全部专业化,至少也应该让管理层先达到专业化,即使以上也难以实现,最起码要对管理者进行专业化培训,然后再逐步加强整个队伍专业化建设,同时依据需要引进石刻研究以及文物保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解决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专业问题。   其三,结合石刻艺术特点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由于自然及人为等复杂原因,石刻已经破坏、残损严重,如果进行大面积重建、修补是不切实际的,也会失去石刻历史原貌。而依据石刻风格、雕刻手法等艺术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小面积修复,使之尽量恢复原貌才是更加合理可行的策略,而雕刻修补必须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士,采用专业手法进行补救,同时修补材料的选择也要与原始材料达到最高的融合度,达不到以上要求宁可暂时不做任何处理,仅需维护现状就好,因为保存原貌也是一种保护,如果莽然动手可能会对石刻文物造成新的、不可挽救的破坏,得不偿失;对于那些保存还较为完整的少数石刻,可以用图像、视频、3D 技术的形式保存现貌,可以用拓本的方式拓制下来复制成成品长久留存,便于参观及研究,也可便于汇制成流传之后的历史文献资料;此外,建立相关网站,利用视频、网页、新闻等各种渠道,将中都龙凤石刻打造成当地旅游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宣传标志,提升当地旅游业竞争力,形成保护-旅游-保护的良性循环模式。   五、总结   明中都作为曾经的明代第一都城已然破损,可是依然留存了大量珍贵的石刻,其中的龙凤石刻尤其精彩,是精美的艺术珍品,是明代留给凤阳乃至中国的重要文物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中都龙凤石刻的呈现有着深刻的必然性,中都既然是帝王之城,自然离不开龙凤形象,对于龙凤二者相比较而言,龙刻之皇家气象突显、威猛霸气,凤刻更具有艺术魅力、气质高贵。中都作为都城、皇城的特殊性加之龙凤形象自古以来的独特含义使明中都龙凤石刻具有了非凡的历史意义和显赫的历史地位。   中都龙凤石刻作为600多年前的遗留文物,是明中都古老历史的妩媚展示,不只是从规模级别上体现出独一无二的皇家专用特殊性,从本身雕刻细节上也呈现出了非同一般的造型特征,从中感受到明代初期极为震撼的雕刻艺术水平,进而提升了我们对明代文化的重新认识。而在欣赏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对石刻等明代文物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当地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些古代文物的重要性并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明中都及其石刻已经作为重大项目在进行修葺,这也与距离凤阳并不遥远的另一个明文化代表城市南京缩小了对明文化的保护差距。因为南京的明文化保护和开发走得较早,明文化也早已成为南京最有特色的一大旅游项目,而明中都龙凤石刻有着南京明都城不可企及之处,因此在对明中都的论证、规划中可以借鉴南京的经验在保护的前提中合理发展,同时又保持自己的特色体现自己的优势,将明代石刻打造成不仅是当地而且是国内明文化旅游业中首屈一指的品牌标识,使古代遗产为当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发挥出新的能量,而良好的发展也必将使明代石刻的保护走得更好、更健康,最终才能使明中都及其龙凤石刻找回“规制之胜,实冠天下”的应有地位[2]99.   参考文献:   [1]夏玉润。朱元璋与凤阳[M].合肥:黄山书社,2003.   [2]孙祥宽。凤阳名胜大观[M].合肥:黄山书社,2005.   [3](明)明太祖实录[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卷45《洪武二年九月》。   [4]邸富生。朱元璋与明初三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6(1):70.   [5]王剑英。明中都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6]曹春平。明初三都午门之比较[J].古建园林技术,1997(4):49.     四、中都龙凤石刻的保护   由于龙凤石刻在艺术、文物、研究、旅游、经济等层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因此成为当地旅游开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而合理开发的首要前提则是保护,可惜现今的明中都及石刻保护却并不到位,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建议从如下几点考虑:   其一,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文件。首先,依照国家相关精神出台地方政策,加大石刻保护投入,落实责任到人。将凤阳明中都石刻保护纳入本省或当地发展规划,纳入各级领导的责任制加以考核;同时当地政府建立财政专项经费用于文物保护,只要责任到人、资金到位,一定会开创明中都及其明代石刻保护新局面。其次,制定相应文件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保护。明中都是凤阳当地的明代景点之一,其中石刻部分是亮点和特色部分,然而目前知者甚少,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打响龙凤石刻的知名度,才能引起普通民众的重视,才能提高普通民众的保护意识,为此,就要建立对文物保护有贡献者的经济激励制度,形成全民参与的良性运作机制。   其二,对石刻的保护应以相应的专业标准作为依据。首先是决策制定达到专业化标准。对于石刻保护的各类法规等决策的制定必须聘请相关专家来进行,决策涉及到石刻保护的大方向,具有总领性的指导作用,决策也标明了石刻保护的预期目标和步骤标准,对于检验之后的保护效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是管理队伍达到专业化标准。最初几年即使难以实现管理队伍全部专业化,至少也应该让管理层先达到专业化,即使以上也难以实现,最起码要对管理者进行专业化培训,然后再逐步加强整个队伍专业化建设,同时依据需要引进石刻研究以及文物保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解决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专业问题。   其三,结合石刻艺术特点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由于自然及人为等复杂原因,石刻已经破坏、残损严重,如果进行大面积重建、修补是不切实际的,也会失去石刻历史原貌。而依据石刻风格、雕刻手法等艺术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小面积修复,使之尽量恢复原貌才是更加合理可行的策略,而雕刻修补必须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士,采用专业手法进行补救,同时修补材料的选择也要与原始材料达到最高的融合度,达不到以上要求宁可暂时不做任何处理,仅需维护现状就好,因为保存原貌也是一种保护,如果莽然动手可能会对石刻文物造成新的、不可挽救的破坏,得不偿失;对于那些保存还较为完整的少数石刻,可以用图像、视频、3D 技术的形式保存现貌,可以用拓本的方式拓制下来复制成成品长久留存,便于参观及研究,也可便于汇制成流传之后的历史文献资料;此外,建立相关网站,利用视频、网页、新闻等各种渠道,将中都龙凤石刻打造成当地旅游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宣传标志,提升当地旅游业竞争力,形成保护-旅游-保护的良性循环模式。   五、总结   明中都作为曾经的明代第一都城已然破损,可是依然留存了大量珍贵的石刻,其中的龙凤石刻尤其精彩,是精美的艺术珍品,是明代留给凤阳乃至中国的重要文物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中都龙凤石刻的呈现有着深刻的必然性,中都既然是帝王之城,自然离不开龙凤形象,对于龙凤二者相比较而言,龙刻之皇家气象突显、威猛霸气,凤刻更具有艺术魅力、气质高贵。中都作为都城、皇城的特殊性加之龙凤形象自古以来的独特含义使明中都龙凤石刻具有了非凡的历史意义和显赫的历史地位。   中都龙凤石刻作为600多年前的遗留文物,是明中都古老历史的妩媚展示,不只是从规模级别上体现出独一无二的皇家专用特殊性,从本身雕刻细节上也呈现出了非同一般的造型特征,从中感受到明代初期极为震撼的雕刻艺术水平,进而提升了我们对明代文化的重新认识。而在欣赏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对石刻等明代文物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当地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些古代文物的重要性并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明中都及其石刻已经作为重大项目在进行修葺,这也与距离凤阳并不遥远的另一个明文化代表城市南京缩小了对明文化的保护差距。因为南京的明文化保护和开发走得较早,明文化也早已成为南京最有特色的一大旅游项目,而明中都龙凤石刻有着南京明都城不可企及之处,因此在对明中都的论证、规划中可以借鉴南京的经验在保护的前提中合理发展,同时又保持自己的特色体现自己的优势,将明代石刻打造成不仅是当地而且是国内明文化旅游业中首屈一指的品牌标识,使古代遗产为当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发挥出新的能量,而良好的发展也必将使明代石刻的保护走得更好、更健康,最终才能使明中都及其龙凤石刻找回“规制之胜,实冠天下”的应有地位[2]99.   参考文献:   [1]夏玉润。朱元璋与凤阳[M].合肥:黄山书社,2003.   [2]孙祥宽。凤阳名胜大观[M].合肥:黄山书社,2005.   [3](明)明太祖实录[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卷45《洪武二年九月》。   [4]邸富生。朱元璋与明初三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6(1):70.   [5]王剑英。明中都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6]曹春平。明初三都午门之比较[J].古建园林技术,1997(4):49.
本文档为【中都龙凤石刻形态艺术表现与保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112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7-25
浏览量:10